CN1499496A - 光碟设备、磁道跳动控制电路以及聚焦跳动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光碟设备、磁道跳动控制电路以及聚焦跳动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9496A
CN1499496A CNA2003101043839A CN200310104383A CN1499496A CN 1499496 A CN1499496 A CN 1499496A CN A2003101043839 A CNA2003101043839 A CN A2003101043839A CN 200310104383 A CN200310104383 A CN 200310104383A CN 1499496 A CN1499496 A CN 1499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litude
unit
signal
light beam
measu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043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6465C (zh
Inventor
¡
岸本隆
Ҳ
渡边克也
藤畝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9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9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64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64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29Methods and circuits to control the velocity of the head as it traverses the trac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Abstract

在磁道跳动的过程中,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对磁道跳动过程中的TE信号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到的振幅,来改变加速/减速脉冲的加速或者减速时间,从而驱动跟踪执行机构。并且,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还测量从开始加速至到达某位置所需要的移动时间,根据测量到的时间,来改变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从而驱动跟踪执行机构。

Description

光碟设备、磁道跳动控制电路以及聚焦跳动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从激光等光源发出的光束,将信息记录到光学的信息载体上,或者对来自信息载体的信息进行再生的光碟设备,被使用在该设备中的磁道跳动控制电路、以及聚焦跳动控制电路。特别是,有关从某个磁道向邻接的其它磁道移动时的磁道跳动控制、以及在有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中,从某个信息面向邻接的其它信息面移动时的聚焦跳动控制。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光碟设备中,当想要检索某个磁道,而到达该磁道的移动距离较长时,则是在停止跟踪动作的状态下,使包括跟踪执行机构在内的整个光磁头向信息载体的半径方向移动,通过计数信息载体上的光束所横穿过的磁道数,将光束移动到所期望的磁道上。
另一种是,在到达所期望的磁道为止穿过的磁道数为数个磁道时,为了准确而稳定地到达所期望的磁道,则是在进行跟踪动作的状态下,将加速或者减速脉冲施加在跟踪执行机构上,通过反复进行向邻接的磁道移动的磁道跳动,将光束向信息载体上的所期望的磁道移动。作为这种磁道跳动控制的最基本的方式,是在指定时间输出指定最大瞬时值的加速脉冲,然后,在检测出TE(跟踪误差)信号过零点时,在指定时间内输出指定最大瞬时值的减速脉冲。
并且,在有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中,从某个信息面向邻接的其它信息面移动的聚焦跳动控制,一般的是同磁道跳动控制一样,也是通过将一定的最大瞬时值和一定时间的加减速脉冲施加在聚焦执行机构上而进行的。
在所述的磁道跳动控制中,作为磁道跳动的其它实施方式,在特开平第5-234103号公报中,已经公开了“输出指定最大瞬时值的加速脉冲,直到TE信号过零点为止,然后,输出与加速脉冲一样的最大瞬时值的减速脉冲,直到检测出TE信号的电平达到了目前所在磁道(on-track state)的前一个磁道时的指定电平为止”的内容。并且,在特开第2000-353324号公报中,也已经公开了“输出指定最大瞬时值的加速脉冲,直至检测出TE信号的指定电平为止,然后根据从开始加速到检测出此电平所经过的时间,改变在检测出TE信号过零点之后所输出的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的内容。
然而,在前者的磁道跳动方式中,由于在加速时,具有同样的最大瞬时值的加速脉冲被施加至TE信号过零点为止,而减速时,则被施加至TE信号的目前所在磁道(on-track state)的前一个为止,所以,施加在跟踪执行机构上的能量,在加速和减速时是不一样的。因此,减速脉冲结束后的光束移动速度不能够被充分地降低,磁道跳动则会变得不稳定。而且,当存在设备的振动或光碟的部分偏芯等来自外部的紊乱时,减速脉冲结束后的光束移动速度也会出现不均匀,磁道跳动会变得不稳定。
另一方面,在后者的磁道跳动方式中,虽然即使有紊乱时也可以保证稳定的磁道跳动,然而,来自外部的紊乱的检测是基于从开始加速起到某位置所需要的移动时间来进行的。这样,即使在没有紊乱时,也会由于因光碟的磁道间距散乱不一而引起的TE信号振幅的变动,使得从开始加速起到某位置所需要的移动时间发生散乱,从而难以区分其振幅变动的起因是外部的紊乱还是磁道间距的散乱。因此,有可能导致磁道跳动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碟设备以及被使用在该设备中的磁道跳动控制电路。所述的光碟设备,即使在因对光碟设备的振动或光碟的部分偏芯等而出现紊乱时,对于光碟的磁道间距的散乱具有一种稳定的磁道跳动的性能,可以进行稳定地再生和记录(reproduction and recording)。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光碟设备以及被使用在该设备中的聚焦跳动控制电路。所述的光碟设备,即使在因对光碟设备的振动或光碟的一部分表面有摆动等而出现紊乱时,对于光碟的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不均也仍然具有一种稳定的聚焦跳动的性能,可以进行稳定地再生和记录。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光碟设备,包括使聚光在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横穿过信息载体上的磁道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的聚光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的信号的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基于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发出的输出信号来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点可以扫描磁道的跟踪控制单元、以及将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磁道向邻接的第2磁道移动的磁道跳动单元,而所述磁道跳动单元则具有将加速光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的加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的减速单元、以及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测量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发出的输出信号的振幅的振幅测量单元,而所述的加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所述的减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
在此光碟设备中,由于在向邻接的磁道进行磁道跳动时,测量跳动过程中的TE信号的振幅,并根据所测量到的振幅可以改变加速/减速脉冲的加速/减速时间,从而驱动跟踪执行机构,因此,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光碟设备,即使在因对设备的振动或光碟的部分偏芯等而出现紊乱时,对于光碟的磁道间距的散乱,也仍然具有一种稳定的磁道跳动的性能,可以进行稳定地再生和记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光碟设备,包括使聚光在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横穿过信息载体上的磁道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的聚光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的信号的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基于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发出的输出信号来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点可以扫描磁道的跟踪控制单元、以及将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磁道向邻接的第2磁道移动的磁道跳动单元,而所述磁道跳动单元则具有将加速光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加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减速单元、以及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测量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发出的输出信号的振幅的第1振幅测量单元、以及在所述减速单元动作过程中、测量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发出的输出信号的振幅的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述的加速单元,根据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
在此光碟设备中,由于在向邻接的磁道进行磁道跳动时,测量加速过程中和减速过程中的TE信号振幅,并根据所测量到的振幅可以改变加速/减速脉冲的加速/减速时间,从而驱动跟踪执行机构,因此,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光碟设备,即使在因对设备的振动或光碟的部分偏芯等而出现有紊乱时,对于光碟的磁道间距的散乱也仍然具有一种稳定的磁道跳动的性能,可以进行稳定地再生和记录。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光碟设备,包括使聚光在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横穿过信息载体上的磁道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的聚光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的信号的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基于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发出的输出信号来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点可以扫描磁道的跟踪控制单元、以及将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磁道向邻接的第2磁道移动的磁道跳动单元,而所述磁道跳动单元则具有将加速光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加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减速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测量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发出的输出信号的振幅的振幅测量单元、以及测量、由于所述磁道跳动单元、光束从开始移动直至到达所述第1磁道和所述第2磁道之间的指定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的移动时间测量单元,而所述的加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测量到的振幅以及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以及最大瞬时值。
在此光碟设备中,在向邻接的磁道进行磁道跳动时,由于测量跳动过程中的TE信号的振幅,并根据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减速脉冲的加速/减速时间,从而驱动跟踪执行机构。并且,由于还测量由于加速从开始移动至到某个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并根据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从而驱动跟踪执行机构。因此,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光碟设备,即使在因对设备的振动或光碟的部分偏芯等而出现有紊乱时,对于光碟的磁道间距的散乱也仍然具有一种稳定的磁道跳动的性能,可以进行稳定地再生和记录。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光碟设备,包括使聚光在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横穿过信息载体上的磁道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的聚光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的信号的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基于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发出的输出信号来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点可以扫描磁道的跟踪控制单元、以及将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磁道向邻接的第2磁道移动的磁道跳动单元,而所述磁道跳动单元则具有将加速光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加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减速单元、以及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测量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发出的输出信号的振幅的第1振幅测量单元、以及在所述减速单元动作过程中、测量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发出的输出信号的振幅的第2振幅测量单元、以及测量、由于所述磁道跳动单元、光束从开始移动直至到达所述第1磁道和所述第2磁道之间的指定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的移动时间测量单元,而所述的加速单元,根据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测量到的振幅以及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以及最大瞬时值。
在此光碟设备中,由于在向邻接的磁道进行磁道跳动时,测量加速过程中和减速过程中的TE信号振幅,并根据所测量到的振幅来改变加速/减速脉冲的加速/减速时间,从而驱动跟踪执行机构;并且,还测量从加速开始移动至到某个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并根据测量到的时间来改变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从而驱动跟踪执行机构。因此,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光碟设备,即使在因对设备的振动或光碟的部分偏芯等而出现有紊乱时,对于光碟的磁道间距的散乱也仍然具有一种稳定的磁道跳动的性能,可以进行稳定的再生和记录。
并且,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光碟设备,包括,使聚光在具有层叠的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实质上垂直于信息面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聚光状态的信号的聚光状态检测单元、根据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位置保持基本上稳定的聚焦控制单元、以及使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信息面移向邻接的第2信息面的聚焦跳动单元;其中所述聚焦跳动单元具有,将对光束进行加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加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减速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的振幅测量单元;其中,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
在此光碟设备中,当从某个信息面向另外的信息面进行聚焦跳动时,由于测量跳动过程中的FE(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并根据所测量到的振幅来改变加速/减速脉冲的加速/减速时间,从而驱动聚焦执行机构,因此,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光碟设备,即使在因对设备的振动或光碟的一部分表面有摆动等而出现紊乱时,对光碟的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仍然具有一种稳定的聚焦跳动的性能,可以进行稳定的再生和记录。
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光碟设备,包括使聚光在具有层叠的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实质上垂直于信息面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聚光状态的信号的聚光状态检测单元;根据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位置保持基本上稳定的聚焦控制单元;使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信息面移向邻接的第2信息面的聚焦跳动单元;其中所述聚焦跳动单元,具有,将对光束进行加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加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减速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的第1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减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的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
在此光碟设备中,在从某个信息面向另外的信息面有聚焦跳动时,由于测量加速过程中和减速过程中的FE信号振幅,并根据所测量到的振幅来改变加速/减速脉冲的加速/减速时间,从而驱动聚焦执行机构,因此,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光碟设备,即使在因对设备的振动或光碟的部分表面摆动等而出现有紊乱时,对于光碟的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也具有一种稳定的聚焦跳动的性能,可以进行稳定的再生和记录。
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碟设备,包括使聚光在具有层叠的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实质上垂直于信息面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聚光状态的信号的聚光状态检测单元;根据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位置保持基本上稳定的聚焦控制单元;使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信息面移向邻接的第2信息面的聚焦跳动单元;其中所述聚焦跳动单元,具有,将对光束进行加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加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减速单元;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基于所述聚焦跳动单元,光束从开始移动至到达所述第1信息面和所述第2信息面之间的中间层或者其边界附近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其中,所述的加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所述的减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以及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和最大瞬时值。
在此光碟设备中,在从某个信息面向另外的信息面有聚焦跳动时,由于测量跳动过程中的FE信号的振幅,并根据所测量到的振幅来改变加速/减速脉冲的加速/减速时间,从而驱动聚焦执行机构,并且,还测量从加速开始移动到某个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并根据所测量到的时间来改变减速脉冲的时间和最大瞬时值,从而驱动聚焦执行机构,因此,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光碟设备,即使在因对设备的振动或光碟的部分表面摆动等而出现有紊乱时,对于光碟的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也仍然具有一种稳定的聚焦跳动的性能,可以进行稳定地再生和记录。
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碟设备,包括使聚光在具有层叠的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实质上垂直于信息面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聚光状态的信号的聚光状态检测单元;根据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位置保持基本上稳定的聚焦控制单元;使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信息面移向邻接的第2信息面的聚焦跳动单元;其中所述聚焦跳动单元,具有,将对光束进行加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加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的减速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的第1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减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的第2振幅测量单元;测量,基于所述聚焦跳动单元,光束从开始移动至到达所述第1信息面和所述第2信息面之间的中间层或者其边界附近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的移动时间测量单元;其中,所述的加速单元,根据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所述的减速单元,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以及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和最大瞬时值。
在此光碟设备中,在从某个信息面向另外的信息面有聚焦跳动时,由于测量加速过程中和减速过程中的FE信号振幅,并根据所测量到的振幅来改变加速/减速脉冲的加速/减速时间,从而驱动聚焦执行机构;并且,还测量从加速开始移动到某个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并根据测量到的时间来改变减速脉冲的时间和最大瞬时值,从而驱动聚焦执行机构;因此,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光碟设备,即使在因对设备的振动或光碟的部分表面摆动等而出现有紊乱时,对于光碟的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也仍然具有一种稳定的聚焦跳动的性能,可以进行稳定地再生和记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光碟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示意图1所示的光碟设备的磁道跳动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以及跟踪驱动波形的时间图。
图3是对图1所示的光碟设备的磁道跳动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4是示意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光碟设备的磁道跳动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以及跟踪驱动波形的时间图。
图5是对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光碟设备的磁道跳动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示意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光碟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示意图6所示的光碟设备的磁道跳动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以及跟踪驱动波形的时间图。
图8是对图6所示的光碟设备的磁道跳动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是示意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光碟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示意图9所示的光碟设备的聚焦跳动方式的聚焦误差信号以及聚光驱动波形的时间图。
图11是对图9所示的光碟设备的聚焦跳动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示意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光碟设备的聚焦跳动方式的聚焦误差信号以及聚光驱动波形的时间图。
图13是对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光碟设备的聚焦跳动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4是示意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光碟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示意图14所示的光碟设备的聚焦跳动方式的聚焦误差信号以及聚光驱动波形的时间图。
图16是对图14所示的光碟设备的聚焦跳动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第1实施例)
图1是示意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光碟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所示的光碟设备,包括以指定的旋转数使光碟101转动的磁盘电动器102、对来自光碟101的信息进行再生的光磁头103、以及使整个光磁头103向与光碟101的磁道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移动电机(traverse motor,图省略)。并且,虽然没有图示,光磁头103是由半导体激光等光源、耦合透镜、偏光束分裂器、偏光板、聚光透镜、集光透镜、分离镜、以及光电探测器等构成。
由光磁头103的光源所产生的光束,通过耦合透镜变成平行光之后,又经过偏光束分裂器被反射而通过偏光板。然后,光束通过聚光透镜得以聚光,在光碟10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光束点,以保持一个聚焦点。光束点照射通过磁盘电动器102而转动着的光碟101。
另一方面,来自光碟101的反射光,通过聚光透镜、偏光板、偏光束分裂器、集光透镜,再被分离镜分离成2个方向的光束。被分离的光束的其中之一,介于光磁头103内的具有2分段结构(two-segment structure)的光电探测器,被输入到聚焦控制装置(图省略)。根据此光电探测器的输出差异,可以检测出作为光束的聚光点和光碟101的位置偏差信号的FE(聚焦误差)信号,按照FE信号进行聚焦控制,使得聚光点位于光碟101上。这样,使光碟101上的光束聚光位置基本上保持固定。而且,作为FE信号的检测方法,可以采用一种称为“SSD(Spot Size Detection)法”的方法。然而,由于聚焦控制装置的结构和运行动作与本实施例的跟踪控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省去了其详细地说明。
被分离的光束的另外一个,介于光磁头103内的具有4分段结构(four-segment structure)的光电探测器,被输入到跟踪控制装置。跟踪控制装置包括,跟踪误差信号产生单元104、DSP(数字信号处理器)119、跟踪驱动电路110以及跟踪执行机构(图略)等。
在跟踪误差信号产生单元104中,将位于磁道外周侧的输出信号以及位于磁道内周侧的输出信号分别加到来自4分段光电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中。相加后的2个信号互相相减之后的信号,则成为一种用来控制光束的聚光点从而扫描磁道的磁道偏离信号的TE(跟踪误差)信号,被输入到DSP119。此TE信号的检测方法被称为“推挽法(push-pull method)”。
在跟踪控制中,通过跟踪执行机构,使聚光透镜向光碟101的半径方向移动。此跟踪执行机构由可以安装在聚光镜上的活动部和固定部组成,用4条线或者橡胶等弹性体将活动部和固定部结合在一起。然后,设置在活动部上的线圈一通上电流,则在线圈和设置在固定部上的永久磁石之间产生电磁力,基于此电磁力,聚光透镜向信息载体的半径方向、即与磁道垂直的方向移动。
而且,在检索所期望的磁道时,如果到达该磁道的移动距离较长,则在跟踪控制停止的状态下,使包括跟踪执行机构在内的整个光磁头103向光碟101的半径方向移动,通过计数光碟101上的光束所穿过的磁道数,向所期望的磁道移动光束。
另一方面,在到达所期望的磁道所经过的磁道数是数个磁道时,为了准确而稳定地到达所期望的磁道,在进行跟踪动作的状态下,将加减速脉冲施加在跟踪执行机构上,反复进行向邻接的磁道移动的磁道跳动。在此磁道跳动中,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112,产生驱动信号(加速脉冲或减速脉冲),并提供给跟踪执行机构。
DSP119中设置有开关108、111。在需要进行跟踪控制时,即,光碟设备处在一种记录或再生状态时,将开关108设定在实线所示的位置上,而开关111则被断开。在进行检索向邻接的磁道进行磁道跳动时,将开关108设定在虚线所示的位置上,而开关111则被接通。因此,开关108所执行的是打开或者闭合跟踪控制系统的环路、以及在跟踪控制时(记录或再生状态时)和磁道跳动时,对施加在跟踪执行机构的驱动信号进行切换。
下面,就记录或再生状态进行说明。输入到DSP119的TE信号,通过AD变换器105,从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再被输入到补偿滤波器106。补偿滤波器106是一种由加法器、乘法器以及延迟器构成的数字滤波器,用来补偿跟踪控制系统的位相。在补偿滤波器106中得到位相补偿的TE信号,通过转换跟踪控制系统的环路增益的增益转换电路107,被输入到开关108。由于在记录或再生状态时,开关108被设定在实线所示的位置上,所以,经过开关108的TE信号,通过DA变换器109,从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再被输入到跟踪驱动电路110。跟踪驱动电路110,对来自DSP119的输出信号适当地进行电流放大以及电平转换,从而来驱动跟踪执行机构。
如上所述,跟踪控制系统包括,跟踪误差信号产生单元104、AD变换器105、补偿滤波器106、增益转换电路107、DA变换器109、跟踪驱动电路110、以及跟踪执行机构,其中,跟踪执行机构被驱动,以使光碟101上的光束聚光点扫描指定的磁道,从而实现跟踪控制。而且,在光碟101上的光束聚光点扫描磁道时,执行驱动移动电机(traverse motor)的转移控制,以使光束的聚光点和聚光透镜的中心取得一致,即,被聚光照射到光碟101上的光束的光轴和聚光透镜的光轴取得一致。在此省略了其说明。
下面,参照图1的方框图、以及图2的波形图和图3的流程图,就本实施例的磁道跳动处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向内周方向进行磁道跳动时的波形图,在图2中,(a)为通常时的TE信号,(b)为通常时的跟踪驱动波形。(c)和(d)为磁道间距较宽时的TE信号和跟踪驱动波形,(e)和(f)为磁道间距较窄时的TE信号和跟踪驱动波形。另外,在向外周方向进行磁道跳动时,只是TE信号和跟踪驱动波形的极性变为相反,而其它点则同向内周方向进行磁道跳动时一样,所以,省略了相关的波形图和详细说明。
在进行磁道跳动时,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112,产生加速脉冲或减速脉冲(加速/减速脉冲信号),加法器118将加速/减速脉冲信号和低通滤波器117的输出信号加在一起。加在一起的信号经过开关108、DA变换器109、以及跟踪驱动电路110而被施加到跟踪执行机构。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112包括,测量TE信号振幅的电平检测单元113、测量经过时间的时间测量单元116、以及根据时间测量单元116的测量结果,计算加速脉冲或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的加速时间运算单元114和减速时间运算单元115。
在进行跟踪控制时(记录或再生状态时),将开关111设定在断开位置,而在进行磁道跳动时则设定在接通位置,这样,在DSP119内的AD变换器105中,从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TE信号可以被输入到电平检测单元113。并且,TE信号,通过增益转换电路107进行增益而达到了指定的环路增益之后,通过低通滤波器117。从低通滤波器117输出的信号,在加法器118中与加速/减速脉冲信号加在一起,根据所得到的和信号,可以对跟踪执行机构进行驱动。
此时,由于低通滤波器117的截止频率被设定得较低,足以使光碟的偏芯成分通过,所以,通过把TE信号的低频成分(偏芯成分)叠加在加速/减速脉冲信号上,来驱动跟踪执行机构,则可以抑制因光碟的偏芯而引起磁道跳动不稳定。并且,如后所述,在测量加速过程中的T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判断磁道间距是较宽或者较窄时,可以改变加速/减速脉冲信号的施加时间。
下面,利用图3的流程图来说明磁道跳动的处理。首先,在步骤S301,将开关108设定在虚线所示的磁道跳动时的位置上,而将开关111设定在接通位置上。然后,在步骤S302,通过开始输出在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112产生的加速脉冲(指定最大瞬时值A1),光磁头103开始向光碟101的内周方向移动,随之出现正弦波的TE信号。另外,关于加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A1的设定方法,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随着加速脉冲输出的开始,在步骤S303,时间测量单元116对经过时间(t)进行了初始化之后,开始测量经过时间。接着,在步骤S304,电平检测单元113检测出TE信号已经过了图2的P点,并测量出此时的TE信号的振幅(V′或V″)。然后,在步骤S305,根据所测量到的加速时的T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加速时间运算单元114用以下的计算式(1)计算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1′(或T1″),而减速时间运算单元115,用以下的计算式(2)计算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或T2″)。
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1′(或T1″)
     =T1×(V′(或V ″)/V)    (1)
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或T2″)
     =T2×(V′(或V″)/V)     (2)
在此,T1是标准加速脉冲施加时间,T2是标准减速脉冲施加时间。关于T1和T2的设定方法,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其次,在步骤S306、S307,时间测量单元116检测“经过时间”是否已经过了由计算式(1)计算所得的时间,当检测出已经过了“经过时间”之后,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112则结束加速脉冲的输出。然后,在步骤S308,等待处理,直到检测出TE信号过零点(图2中的Z点)为止。在此,过零点的检测是通过在DSP119中,检测经过增益转换电路107的TE信号和低通滤波器117的输出信号的相交点而进行的。
当检测出TE信号已过零点之后,在步骤S309,开始输出减速脉冲(指定最大瞬时值A2)。从步骤S310到步骤S312,只在由计算式(2)计算所得的施加时间内,输出减速脉冲。关于A2的设定方法,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然后,在步骤S313,通过将开关108设定在实线所示的跟踪控制时(记录或再生状态时)的位置上,而将开关111设定在断开位置上,结束向内周方向的邻接磁道的磁道跳动,重新开始跟踪控制。
下面,就加速脉冲最大瞬时值A1、减速脉冲最大瞬时值A2、标准加速脉冲施加时间T1、标准减速脉冲施加时间T2的设定方法,进行说明。在光碟101的磁道间距没有散乱不一时,可以进行稳定的磁道跳动的A1、A2以及T1、T2,根据跟踪执行机构的灵敏度而设定。在此,最大瞬时值A1、A2被设定成即便是偏芯光碟,通过加法器118的信号也不会达到饱和的程度。而且,还设定以下的计算式(3),使得在加速以及减速时,施加在跟踪执行机构上的能量成为相同。
A1×T1=A2×T2            (3)
如上所述,由于不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加速/减速,而是通过根据检测出P点时的TE信号振幅,来改变加速/减速时间,从而吸收因磁道间距的散乱不一所引起的减速结束时的光磁头103的位置变动,因此能够保持固定不变。因此,对于光碟101的磁道间距的散乱不一,可以实现一种稳定的磁道跳动。
另外,实现跟踪控制方法的计算以及实现磁道跳动方法的计算,是在DSP119的微机程序中进行的。两者可以通过开关108,在跟踪控制时和磁道跳动时,互不相干地分别进行。
由于因磁道间距的散乱不一所引起的TE信号振幅的变化,使得磁道跳动刚结束(跟踪控制再开始时)时的跟踪控制环路的特性发生变化,所以,通过根据测量到的振幅相对于加速时计算得到的标准振幅的比,在跟踪控制重新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改变增益转换电路107的设定值,例如,在磁道跳动后的2毫秒(ms)内,将增益较通常增加1分贝(db),则可以实现更为稳定的磁道跳动。
 (第2实施例)
下面,就涉及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光碟设备加以说明。
本实施例的光碟设备,是通过对图1所示的光碟设备的电平检测单元113以及减速时间运算单元115内的处理进行变更而实现的,其基本结构同图1所示的光碟设备一样。
以下,参照图1的方框图、以及图4的波形图和图5的流程图,就本实施例的磁道跳动处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4是向内周方向进行磁道跳动时的波形图,在图4中,(a)为通常时的TE信号,(b)为通常时的跟踪驱动波形,(c)和(d)为磁道间距较宽时的TE信号和跟踪驱动波形,(e)和(f)为磁道间距较窄时的TE信号和跟踪驱动波形。另外,向外周方向进行磁道跳动时,只是TE信号和跟踪驱动波形的极性变为相反,而其它点则同向内周方向进行磁道跳动时一样,所以,省略了相关的波形图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以下所述那样,在测量加速过程中的T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判断磁道间距是较宽还是较窄时,则改变加速脉冲信号的施加时间。而在测量减速过程中的T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判断磁道间距是较宽还是较窄时,则改变减速脉冲信号的施加时间。
下面,用图5的流程图来说明磁道跳动的处理。首先,在步骤S501,将开关108设定在虚线所示的磁道跳动时的位置上,而将开关111设定在接通位置上。然后,在步骤S502,通过开始输出在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112产生的加速脉冲(指定最大瞬时值为A1),光磁头103开始向光碟101的内周方向移动,随之出现正弦波的TE信号。
随着加速脉冲输出的开始,在步骤S503,时间测量单元116对“经过时间(t)”进行初始化,然后开始测量“经过时间”。接着,在步骤S504,电平检测单元113检测TE信号是否通过了图4的P点,并测量此时的TE信号振幅(V1′或V1″)。然后,在步骤S505,加速时间运算单元114,根据所测量到的加速时的T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用以下的计算式(4)计算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1′(或T1″)。
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1′(或T1″)
     =T1×(V1′(或V1″)/V1)    (4)
这里,同第1实施例一样,T1是标准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
接着,在步骤S506、S507,时间测量单元116,检测“经过时间”是否已经过了由计算式(4)计算所得的时间,当检测出之后,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112则结束加速脉冲的输出。然后,在步骤S508,等待处理,直到检测出TE信号过零点(图4中的Z点)为止。
当检测出TE信号过零点之后,在步骤S509,开始输出减速脉冲(指定最大瞬时值为A2),而且,在步骤S510,时间测量单元116,对“经过时间(t)”重新进行初始化之后,开始测量经过时间。接着,在步骤S511,电平检测单元113检测TE信号是否通过了图4的Q点,并测量此时的TE信号振幅(V2′或V2″)。并且,在步骤S512,减速时间运算单元115,根据所测量到的减速时的T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用以下的计算式(5)计算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或T2″)。
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或T2 ″)
     =T2×(v2′(或V2″)/V2)    (5)
这里,同第1实施例一样,T2是标准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
其次,在步骤S513、S514,时间测量单元116,检测“经过时间”是否已经过了由计算式(5)计算所得的时间,当检测出之后,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112则结束减速脉冲的输出。然后,在步骤S515,通过将开关108设定在实线所示的跟踪控制时(记录或再生状态时)的位置上,而将开关111设定在断开位置上,结束向内周方向的邻接磁道的磁道跳动,重新开始跟踪控制。
如上所述,由于不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加速/减速,而是通过根据检测出P点时的TE信号振幅,来改变加速时间,根据检测出Q点时的TE信号振幅来改变减速时间,从而吸收因磁道间距的散乱不一所引起的减速结束时的光磁头103的位置变动,因此能够保持固定不变。因此,对于光碟101的磁道间距的散乱不一,可以实现一种稳定的磁道跳动。
另外,实现跟踪控制方法的计算以及实现磁道跳动方法的计算,是在DSP119的微机程序中进行的。两者可以通过开关108,在跟踪控制时和磁道跳动时,互不相干地分别进行。
同第1实施例一样,由于因磁道间距的散乱不一所引起的TE信号振幅的变化,使得磁道跳动刚结束(跟踪控制重新开始时)时的跟踪控制环路的特性发生变化,所以,通过根据测量到的振幅对减速时计算得到的标准振幅的比,在跟踪控制重新开始后的一定的时间内,改变增益转换电路107的设定值,则可以实现更为稳定的磁道跳动。
(第3实施例)
下面,就涉及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光碟设备加以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碟设备,是通过在图1所示的光碟设备的结构上,将减速脉冲最大瞬时值运算单元604设置在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112(601)内,对电平检测单元113(602)以及时间测量单元116(603)的处理进行变更而实现的。这里,在与第1实施例相对应的部分,用了同样的符号,在此,省略其说明。
以下,参照图6的方框图、以及图7的波形图和图8的流程图,就本实施例的磁道跳动处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7是向内周方向进行磁道跳动时的波形图,在图7中,(a)为通常时的TE信号,(b)为通常时的跟踪驱动波形,(c)和(d)为磁道间距较窄、且在减速的方向上增加了因对设备的振动或光碟101的部分偏芯所产生的外部干扰加速度时的TE信号和跟踪驱动波形。
另外,向外周方向进行磁道跳动时,只是TE信号和跟踪驱动波形的极性变为相反,而其它点则同向内周方向进行磁道跳动时一样,所以,省略了相关的波形图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以下将要说明的那样,在测量加速过程中的T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判断磁道间距是较宽或者较窄时,则改变加速/减速脉冲信号的施加时间。并且,在测量从开始加速到指定位置所经过的移动时间,从而判断移动速度是快还是慢时,则改变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
下面用图8的流程图来说明磁道跳动的处理。首先,在步骤S801,将开关108设定在虚线所示的磁道跳动时的位置上,而将开关111设定在接通位置上。然后,在步骤S802,通过开始输出由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601产生的加速脉冲(指定最大瞬时值为A1),光磁头103开始向光碟101的内周方向移动,随之出现正弦波的TE信号。
随着加速脉冲输出的开始,在步骤S803,时间测量单元603对“经过时间(t)”进行了初始化之后,开始测量“经过时间”。接着,在步骤S804,电平检测单元602检测TE信号是否通过了图7的P点,并测量此时的TE信号振幅V′。而在步骤S805,根据所测量到的加速时的T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加速时间运算单元114,用以下所示的计算式(6)计算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1′,而减速时间运算单元115,用以下所示的计算式(7)计算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
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1′=T1×(V′/V)    (6)
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T2×(V′/V)    (7)
这里,同第1实施例一样,T1是标准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是标准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
接着,在步骤S806,开始执行检测TE信号是否通过了图7的X点的子程序。在此子程序,步骤S820,检测出TE信号已变成了指定电平(比如,加速过程中的振幅最大值的1/10、图7的X点),在步骤S821,结束测量从开始加速到X点所需要的移动时间(Tmeasure),然后根据此测量到的移动时间,减速脉冲最大瞬时值运算单元604,用以下的计算式(8)计算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A2′。
减速脉冲最大瞬时值A2′
=A2×(V′/V×T0)/Tmeasure    (8)
在这里,T0为在通常时从开始加速到指定位置(X点)所需要的标准移动时间。在磁道间距存在散乱不一时,到达X点的到达时间则变成(V′/V×T0)。根据所测量的时间(Tmeasure),当移动速度较快时(Tmeasure<(V′/V×T0)),减速脉冲最大瞬时值则较高,而当移动速度较慢时,减速脉冲最大瞬时值则较低。
接着,返回主程序,在步骤S807、S808,时间测量单元603检测出经过时间已经过了由计算式(6)计算所得的时间,检测出之后,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601,则结束加速脉冲的输出。然后,在步骤S809,等待处理,直到检测出TE信号过零点(图7中的Z点)为止。
检测出TE信号过零点之后,在步骤S810,开始输出由计算式(8)计算得到的最大瞬时值的减速脉冲,从步骤S811到步骤S813,将减速脉冲以由计算式(7)计算所得的施加时间,进行输出。之后,在步骤S814,通过将开关108设定在实线所示的跟踪控制时的位置(记录或再生状态),而将开关111设定在断开(off)的位置,结束向内周方向的邻接磁道的磁道跳动,重新开始跟踪控制。
如上所述,由于不是在一定的时间进行加速/减速,而是根据检测出P点时的TE信号的振幅,相应地可改变加速/减速时间,这样就可以吸收因磁道间距的散乱不一所引起的减速结束时的光磁头103的位置变动,从而保持稳定。并且,由于可以根据从开始加速到指定位置(X点)的移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这样即使因外部的紊乱使得光磁头103的移动速度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吸收过零点(Z点)附近的光磁头103的速度变动,从而保持减速结束时的光磁头103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处于稳定。因此,即使存在因设备的振动或光碟101的部分偏芯等外部的紊乱,对于光碟101的磁道间距的散乱不一,也可以实现一种稳定的磁道跳动。
另外,实现跟踪控制的演算以及磁道跳动的演算,是在DSP605的微程序中进行的,两者可以通过开关108的控制,互不相干地分别进行跟踪控制或者磁道跳动。
在本实施例中,是根据加速过程中的T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来改变加速/减速时间的,但也可以同第2实施例一样,也可以是根据减速过程中的T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来改变减速时间,效果是相同的。
同第1实施例一样,由于因磁道间距的散乱不一所引起的TE信号振幅的变化,使得磁道跳动刚结束(跟踪控制重新开始时)时的跟踪控制环路的特性发生变化,所以,根据测量到的振幅对加速时计算得到的标准振幅的比,在跟踪控制重新开始后的一定的时间内,转换增益转换电路107的设定值,则可以实现更为稳定的磁道跳动。
(第4实施例)
下面,就本发明所涉及的第4实施例的光碟设备加以说明。图9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碟设备的结构方框图。
图9所示的光碟设备,是将第1实施例的光碟设备的磁道跳动方式应用于,从具有多个的信息面的光碟901的某信息面向邻接的其它信息面移动的聚焦跳动方式中。这里,在与第1实施例相对应的部分,用了同样的符号,在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对光碟901具有两层信息面(L0,L1)的情况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有三层以上的信息面的光碟。
经光磁头103内的分离镜(图略)被分离成2个方向的光束的其中之一,同第1实施例一样,被输入到跟踪控制设备(图略),以执行跟踪控制以及磁道跳动控制。而另一束光束,则通过被设置在光磁头103内的具有2分段结构(two-segment structure)的光电探测器,被输入到聚焦控制装置。聚焦控制装置包括,聚焦误差信号产生单元902、DSP(数字信号处理器)917、聚焦驱动电路908以及聚焦执行机构(图略)等。
聚焦误差信号产生单元902,将2分段结构的光电探测器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微分放大器。此微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则成为光束的聚焦点与光碟901的位置的偏差信号FE(即,聚焦误差)信号,而被输入到DSP917。
在DSP917,设置了开关906、909。在需要进行聚焦控制时,将开关906设定在实线所示的位置上,而开关909则被断开。而在检索时向邻接的信息面进行聚焦跳动时,则将开关906设定在虚线所示的位置上,并接通开关909。因此,开关906所执行的是接通或断开聚焦控制系统的环路,对施加在聚焦执行机构上的驱动信号进行转换,以实现聚焦控制状态或者聚焦跳动状态。
下面,就聚焦控制进行说明。被输入到DSP917的FE信号,通过AD变换器903,从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再被输入到补偿滤波器904。补偿滤波器904是一种由加法器、乘法器以及延迟电路构成的数字滤波器,用来补偿聚焦控制系统的位相。在补偿滤波器904中得到位相补偿的FE信号,通过转换聚焦控制系统的环路增益的增益转换电路905,被输入到开关906。由于在聚焦控制时,开关906被设定在实线所示的位置上,所以,经过开关906的FE信号,通过DA变换器907,从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再被输出到聚焦驱动电路908。聚焦驱动电路908,对来自DSP917的输出信号,进行适当的电流放大以及电平转换,从而来驱动聚焦执行机构。
如上所述,聚焦控制系统包括,聚焦误差信号产生单元902、AD变换器903、补偿滤波器904、增益转换电路905、DA变换器907、聚焦驱动电路908、以及聚焦执行机构。聚焦执行机构,被驱动以使光碟901上的光束总是处于一种指定的聚焦状态,从而实现聚焦控制。
下面,参照图9的方框图、以及图10的波形图和图11的流程图,就本实施例的聚焦跳动处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0是从L0层向L1层进行聚焦跳动时的波形图,在图10中,(a)为通常时的FE信号,(b)为通常时的聚焦驱动波形,(c)、(d)以及(e)和(f)为,因光碟901的衬底材料的厚度散乱不一而产生的光收差(aberrations)影响时的FE信号和聚焦驱动波形。另外,当从L1层向L0层聚焦跳动时,只是FE信号和聚焦驱动波形的极性变为相反,而其它点则同从L0层向L1层聚焦跳动时一样,所以,省略了其波形图和详细说明。
在聚焦跳动时,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910产生加速脉冲或减速脉冲(加速/加速脉冲信号),加法器916将加速/减速脉冲信号和低通滤波器915的输出信号加在一起。相加后的信号经过开关906、DA变换器907、以及聚焦驱动电路908而被施加到聚焦执行机构。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910包括,测量FE信号振幅的电平检测单元911、测量经过时间的时间测量单元914、根据时间测量单元914的测量结果,来计算加速脉冲或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的加速时间运算单元912和减速时间运算单元913。
在进行聚焦控制时,将开关909设定在断开位置,而在进行聚焦跳动时则设定在接通位置。所以,在DSP917内的AD变换器903中,从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FE信号可以被输入到电平检测单元911。FE信号,在由增益转换电路905对其进行增益而达到被设定的指定的环路增益之后,通过低通滤波器915。从低通滤波器915输出的信号,在加法器916中与加速/减速脉冲信号相加在一起,根据所得到的相加后的信号,驱动聚焦执行机构。
此时,由于低通滤波器915的截止频率被设定得较低,足以使光碟的表面摆动的成分通过,所以,通过将FE信号的低频成分(表面摆动的成分)加在加速/减速脉冲信号上来驱动聚焦执行机构,则可以抑制因光碟的表面摆动而引起聚焦跳动的不稳定。并且,如后所述,在测量加速过程中的F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并断定衬底材料的厚度为散乱不一时,可以改变加速/减速脉冲信号的施加时间。
利用图11的流程图来说明聚焦跳动处理时,首先,在步骤S1101,将开关906设定在虚线所示的聚焦跳动时的位置,而将开关909设定在接通位置。然后,在步骤S1102,通过开始输出由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910产生的加速脉冲(指定的最大瞬时值为A1),光磁头103开始从光碟901的L0层向L1层移动,随之出现正弦波的FE信号。另外,关于加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A1的设定方法,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随着加速脉冲输出的开始,在步骤S1103,时间测量单元914对经过时间(t)进行了初始化之后,开始测量经过时间。接着,在步骤S1104,电平检测单元911检测出FE信号通过了图10的P点,并测量此时的FE信号振幅(V′或V″)。然后,在步骤S1105,根据所测量到的加速时的F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加速时间运算单元912,用以下的计算式(9)计算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1′(或T1″),而减速时间运算单元913,用以下的计算式(10)计算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或T2″)。
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1′(或T1″)
     =T1×(V′(或V″)/V)       (9)
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或T2″)
     =T2×(V′(或V″)/V)       (10)
在此,T1是标准加速脉冲施加时间,T2是标准减速脉冲施加时间。关于T1和T2的设定方法,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其次,在步骤S1106、S1107,时间测量单元914检测出经过时间已经过了由计算式(9)计算所得的时间,检测出之后,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910结束加速脉冲的输出。然后,在步骤S1108等待处理,直到检测出FE信号过零点(图10中的Z点)为止。在此,过零点的检测,是通过检测经过增益转换电路905的FE信号和低通滤波器915的输出信号的相交点而进行的。
检测出FE信号过零点之后,在步骤S1109,开始输出减速脉冲(指定最大瞬时值为A2),从步骤S1110到步骤S1112,只在由计算式(10)计算所得的施加时间输出减速脉冲。关于A2的设定方法,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然后,在步骤S1113,通过将开关906设定在实线所示的聚焦控制时的位置,而将开关909设定在断开位置,结束向邻接信息面(从L0层向L1层)的聚焦跳动,重新开始聚焦控制。
其次,就加速脉冲最大瞬时值A1、减速脉冲最大瞬时值A2、标准加速脉冲施加时间T1、标准减速脉冲施加时间T2的设定方法,加以说明。在光碟901的衬底材料的厚度不存在散乱不一时,根据聚焦执行机构的灵敏度,设定可以进行稳定的聚焦跳动的A1、A2以及T1、T2。在此,最大瞬时值A1、A2被设定成即便是光碟有表面摆动,通过加法器916的信号也不会达到饱和的程度。而且,为了使得在加速以及减速时,施加在聚焦执行机构上的能量相同,还要达到使以下的计算式(11)成立。
A1×T1=A2×T2              (11)
如上所述,同磁道跳动方式一样,由于不是在一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加速/减速,而是根据检测出P点时的FE信号的振幅来改变加速/减速时间,由此来吸收因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不一所引起的减速结束时的光磁头103的位置变动,从而可以保持稳定。因此,即使光碟901的衬底材料的厚度散乱不一,也可以实现一种稳定的聚焦跳动。
另外,实现聚焦控制的计算以及实现聚焦跳动的计算,是在DSP917的微程序中进行的,两者可以通过开关906,在聚焦控制时和聚焦跳动时,互不相干地进行。
而且,由于因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不一所引起的FE信号振幅的变化,使得聚焦跳动刚结束(聚焦控制再开始时)的聚焦控制环路的特性发生变化,所以,通过根据测量到的振幅对加速时计算得到的标准振幅的比,在聚焦控制重新开始后的一定的时间,转换增益转换电路905的设定值,比如,在聚焦跳动后的2ms的期间内,比通常增加1dB的增益,则可以实现更为稳定的聚焦跳动。
(第5实施例)
下面,就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碟设备加以说明。
本实施例的光碟设备,是通过对图9所示的光碟设备的电平检测单元911以及减速时间运算单元913内的处理进行变更而实现的,其基本结构同图9所示的光碟设备一样。
以下,参照图9的方框图、以及图12的波形图和图13的流程图,就本实施例的聚焦跳动处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2是从L0层向L1层进行聚焦跳动时的波形图,在图12中,(a)为通常时的FE信号,(b)为通常时的聚焦驱动波形,(c)和(d)以及(e)和(f)为出现因光碟901的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不一而产生的光收差(aberrations)影响时的FE信号和聚焦驱动波形。另外,从L1层向L0层进行聚焦跳动时,只是FE信号和聚焦驱动波形的极性变为相反,而其它点则同从L0层向L1层进行聚焦跳动时一样,所以,省略了其波形图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以下将要说明的那样,在测量加速过程中的F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并断定衬底材料的厚度有散乱不一时,则改变加速脉冲信号的施加时间。而在测量减速过程中的F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并断定衬底材料的厚度有散乱不一时,则改变减速脉冲信号的施加时间。
以下,利用图13的流程图来说明聚焦跳动处理。首先,在步骤S1301,将开关906设定在虚线所示的聚焦跳动时的位置,而将开关909设定在接通位置。然后,在步骤S1302,通过开始输出在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910产生的加速脉冲(指定最大瞬时值A1),光磁头103开始从光碟901的L0层向L1层移动,随之出现正弦波的FE信号。
随着加速脉冲输出的开始,在步骤S1303,时间测量单元914对经过时间(t)进行了初始化之后,开始测量经过时间。接着,在步骤S1304,电平检测单元911检测出FE信号通过了图12的P点,并测量此时的FE信号振幅(V1′或V1″)。然后,在步骤S1305,加速时间运算单元912根据所测量到的加速时的F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用以下的计算式(12)计算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1′(或T1″)。
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1′(或T1″)
      =T1×(V1′(或V1″)/V1)     (12)
这里,同第4实施例一样,T1是标准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
接着,在步骤S1306、S1307,时间测量单元914,检测经过时间是否已经过了由计算式(12)计算所得的时间,当检测出之后,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910则结束加速脉冲的输出。然后,在步骤S1308等待处理,直到检测出FE信号过零点(图12中的Z点)为止。
检测出FE信号过零点之后,在步骤S1309,开始输出减速脉冲(指定最大瞬时值A2),同时,也在步骤S1310,时间测量单元914对经过时间(t)重新进行初始化之后,开始测量经过时间。接着,在步骤S1311,电平检测单元911检测出FE信号通过了图12的Q点,并测量此时的TE信号振幅(V2′或V2″)。并且,在步骤S1312,减速时间运算单元913根据所测量到的减速时的F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用以下的计算式(13)计算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或T2″)。
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或T2″)
=T2×(V2′(或V2″)/V2)                 (13)
这里,同第4实施例一样,T2是标准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
其次,在步骤S1313、S1314,时间测量单元914,检测经过时间是否已经过了由计算式(13)计算所得的时间,当检测出之后,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910则结束减速脉冲的输出。然后,在步骤S1315,通过将开关906设定在实线所示的聚焦控制时的位置,而将开关909设定在断开位置,结束向邻接信息面(从L0层向L1层)的聚焦跳动,重新开始聚焦控制。
如上所述,同所述的磁道跳动方式一样,由于不是在一规定的时间进行加速/减速,而是根据检测出P点时的FE信号振幅来改变加速时间,根据检测出Q点时的FE信号振幅来改变减速时间,因此可以吸收因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不一所引起的减速结束时的光磁头103的位置变动,从而可以保持稳定。因此,即使光碟901的衬底材料的厚度存在散乱不一,也可以实现一种稳定的聚焦跳动。
另外,实现聚焦控制的计算以及实现聚焦跳动的计算,是在DSP917的微程序中进行的,两者可以通过开关906,在聚焦控制时和聚焦跳动时,互不相干地进行。
同第4实施例一样,由于因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不一所引起的FE信号振幅的变化,使得聚焦跳动刚结束(聚焦控制重新开始时)的聚焦控制环路的特性发生变化,所以,通过根据测量到的振幅对减速时计算得到的标准振幅的比,在聚焦控制重新开始后的一定的时间,转换增益转换电路905的设定值,则可以实现更为稳定的聚焦跳动。
(第6实施例)
下面,就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碟设备加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碟设备,是通过在图9所示的光碟设备的结构上,将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运算单元1404设置在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910(1401)内,对电平检测单元911(1402)以及时间测量单元914(1403)的处理进行变更而实现的。在这里,与第4实施例相对应的部分,使用了相同的符号,在此省略其说明。
以下,参照图14的方框图、以及图15的波形图和图16的流程图,就本实施例的聚焦跳动处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5是从L0层向L1层进行聚焦跳动时的波形图,在图15中,(a)为通常时的FE信号,(b)为通常时的聚焦驱动波形,(c)和(d)为出现因光碟901的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不一而产生的光收差(aberrations)影响时、且在减速的方向上增加了因对设备的振动或光碟901的部分表面摆动所产生的紊乱时的FE信号和聚焦驱动波形。另外,从L1层向L0层进行聚焦跳动时,只是FE信号和聚焦驱动波形的极性变为相反,而其它点则同从L0层向L1层进行聚焦跳动时一样,所以,省略了其波形图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以下的将要说明的那样,在测量加速过程中的F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并断定衬底材料厚度有散乱不一时,则改变加速/减速脉冲信号的施加时间。并且,在测量从开始加速到指定位置的移动时间,并断定移动速度是快或者慢时,则改变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
以下,用图16的流程图来说明聚焦跳动处理。首先,在步骤S1601,将开关906设定在虚线所示的聚焦跳动时的位置,而将开关909设定在接通位置。然后,在步骤S1602,通过开始输出在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1401产生的加速脉冲(指定最大瞬时值A1),光磁头103开始从光碟901的L0层向L1层移动,随之出现正弦波的FE信号。
随着加速脉冲输出的开始,在步骤S1603,时间测量单元1403对经过时间(t)进行了初始化之后,开始测量经过时间。接着,在步骤S1604,电平检测单元1402检测出FE信号通过了图15的P点,并测量此时的FE信号振幅V′。而在步骤S1605,根据所测量到的加速时的F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加速时间运算单元912,用以下的计算式(14)计算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1′,而减速时间运算单元913,用以下的计算式(15)计算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
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1′=T1×(V′/V)          (14)
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T2×(V′/V)          (15)
这里,同第4实施例一样,T1是标准加速脉冲的施加时间,T2是标准减速脉冲的施加时间。
接着,在步骤S1606,开始执行检测出FE信号是否通过了图15的X点的子程序。在此子程序中,在步骤S1620检测出FE信号已变成指定的电平(比如,加速过程中的振幅最大值的1/10、图15的X点),则在步骤S1621,结束测量从开始加速到X点所需要的移动时间(Tmeasure),减速脉冲最大瞬时值运算单元1404,根据此测量到的移动时间,用以下的计算式(16)计算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A2′。
减速脉冲最大瞬时值A2′
       =A2×(V′/V×T0)/Tmeasure         (16)
在这里,T0为通常从开始加速到指定位置(X点)所需要的标准移动时间。当衬底材料的厚度出现散乱不一时,到达X点的到达时间则变成(V′/V×T0)。根据所测量的时间(Tmeasure),当移动速度较快时(Tmeasure<(V′/V×T0)),则提高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而当移动速度较慢时,则降低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
接着,主程序,在步骤S1607、S1608,时间测量单元1403检测经过时间是否已经过了由计算式(14)计算所得的时间,当检测出之后,加减速脉冲产生单元1401则结束加速脉冲的输出。然后,在步骤S1609,等待处理,直到检测出FE信号过零点(图15中的Z点)为止。
当检测出FE信号过零点之后,在步骤S1610,开始输出由计算式(16)计算得到的最大瞬时值的减速脉冲,从步骤S1611到步骤S1613,基于由计算式(15)计算所得到的施加时间,输出减速脉冲。然后,在步骤S1614,通过将开关906设定在实线所示的聚焦控制时的位置,而将开关909设定在断开位置,结束向邻接信息面(从L0层向L1层)的聚焦跳动,重新开始聚焦控制。
如上所述,同磁道跳动方式一样,由于不是在一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加速/减速,而是根据检测出P点时的FE信号振幅来改变加速/减速时间,以此来吸收因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不一所引起的减速结束时的光磁头103的位置变动,从而可以保持稳定。
并且,还根据开始加速到指定位置(X点)的移动时间,来改变减速脉冲的最大瞬时值,使得即使因紊乱而引起光磁头103的移动速度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吸收过零点(Z点)附近的光磁头103的速度变动,从而保持减速结束时的光磁头103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处于稳定。因此,即使因对设备的振动或光碟901的部分表面摆动等而出现紊乱时,对于光碟901的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不一,也可以实现一种稳定的聚焦跳动。
另外,实现聚焦控制的计算以及实现聚焦跳动的计算,是在DSP1405的微程序中进行的,两者可以通过开关906,在聚焦控制和聚焦跳动,互不相干地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是根据加速过程中的F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来相应地改变加速/减速时间的,但也可以同第5实施例一样,根据减速过程中的FE信号振幅的最大值,来相应地改变减速时间,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同第4实施例一样,由于因衬底材料厚度的散乱不一所引起的FE信号振幅的变化,使得聚焦跳动刚结束(聚焦控制重新开始时)的聚焦控制环路的特性发生变化,所以,根据测量到的振幅对减速时计算得到的标准振幅的比,在聚焦控制重新开始后的一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转换增益转换电路905的设定值,则可以实现更为稳定的聚焦跳动。

Claims (40)

1.一种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单元,使聚光在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横穿过信息载体上的磁道的方向移动;
磁道偏离检测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的聚光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的信号;
跟踪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产生的输出信号,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点可以扫描磁道;
磁道跳动单元,使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磁道向邻接的第2磁道移动;其中所述磁道跳动单元具有:
加速单元,将对光束进行加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减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其中,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速单元输出的加速信号,包括指定最大瞬时值的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加速时间而设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单元输出的减速信号,包括指定最大瞬时值的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减速时间而设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跟踪控制单元,包括可以改变控制环路的增益交叉点的增益转换单元;
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只在磁道跳动单元开始动作后的指定时间,对所述增益转换单元的设定值进行转换。
5.一种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移动单元,使聚光在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横穿过信息载体上的磁道的方向移动;
磁道偏离检测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的聚光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的信号;
跟踪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产生的输出信号,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点可以扫描磁道;
磁道跳动单元,使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磁道向邻接的第2磁道移动;其中所述磁道跳动单元具有:
加速单元,将对光束进行加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减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第1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
第2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减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速单元输出的加速信号,包括指定最大瞬时值的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加速时间而设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单元输出的减速信号,包括指定最大瞬时值的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减速时间而设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跟踪控制单元,包括可以改变控制环路的增益交叉点的增益转换单元;
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只在磁道跳动单元开始动作后的指定时间,对所述增益转换单元的设定值进行转换。
9.一种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单元,使聚光在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横穿过信息载体上的磁道的方向移动;
磁道偏离检测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的聚光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的信号;
跟踪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产生的输出信号,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点可以扫描磁道;
磁道跳动单元,使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磁道向邻接的第2磁道移动;其中所述磁道跳动单元具有:
加速单元,将对光束进行加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减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
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基于所述磁道跳动单元,光束从开始移动至到达所述第1磁道和所述第2磁道之间的指定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以及所述移动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和最大瞬时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速单元输出的加速信号,包括指定最大瞬时值的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加速时间而设定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单元输出的减速信号,包括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振幅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减速时间而设定的,
所述脉冲信号的最大瞬时值,是通过将所述的振幅比乘以所述标准移动时间后的时间幅度,对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移动时间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最大瞬时值而设定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跟踪控制单元,包括可以改变控制环路的增益交叉点的增益转换单元;
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只在磁道跳动单元开始动作后的指定时间,对所述增益转换单元的设定值进行转换。
13.一种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移动单元,使聚光在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横穿过信息载体上的磁道的方向移动;
磁道偏离检测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的聚光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的信号;
跟踪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产生的输出信号,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点可以扫描磁道;
磁道跳动单元,使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磁道向邻接的第2磁道移动;其中所述磁道跳动单元具有:
加速单元,将对光束进行加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减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第1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
第2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减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磁道偏离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
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基于所述磁道跳动单元,光束从开始移动至到达所述第1磁道和所述第2磁道之间的指定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以及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和最大瞬时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速单元输出的加速信号,包括指定最大瞬时值的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加速时间而设定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单元输出的减速信号,包括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振幅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减速时间而设定的,
所述脉冲信号的最大瞬时值,是通过将所述的振幅比乘以所述标准移动时间后的时间幅度,对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移动时间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最大瞬时值而设定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跟踪控制单元,包括可以改变控制环路的增益交叉点的增益转换单元;
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只在磁道跳动单元开始动作后的指定时间,对所述增益转换单元的设定值进行转换。
17.一种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单元,使聚光在具有层叠的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实质上垂直于信息面的方向移动;
聚光状态检测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聚光状态的信号;
聚焦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位置保持基本上稳定;
聚焦跳动单元,使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信息面移向邻接的第2信息面;其中所述聚焦跳动单元具有:
加速单元,将对光束进行加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减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其中,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速单元输出的加速信号,包括指定最大瞬时值的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加速时间而设定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单元输出的减速信号,包括指定最大瞬时值的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减速时间而设定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焦控制单元,包括可以改变控制环路的增益交叉点的增益转换单元;
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只在聚焦跳动单元开始动作后的指定时间,对所述增益转换单元的设定值进行转换。
21.一种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单元,使聚光在具有层叠的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实质上垂直于信息面的方向移动;
聚光状态检测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聚光状态的信号;
聚焦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位置保持基本上稳定;
聚焦跳动单元,使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信息面移向邻接的第2信息面;其中所述聚焦跳动单元具有:
加速单元,将对光束进行加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减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第1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
第2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减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速单元输出的加速信号,包括指定最大瞬时值的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加速时间而设定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单元输出的减速信号,包括指定最大瞬时值的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减速时间而设定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焦控制单元,包括可以改变控制环路的增益交叉点的增益转换单元;
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只在聚焦跳动单元开始动作后的指定时间,对所述增益转换单元的设定值进行转换。
25.一种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单元,使聚光在具有层叠的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实质上垂直于信息面的方向移动;
聚光状态检测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聚光状态的信号;
聚焦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位置保持基本上稳定;
聚焦跳动单元,使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信息面移向邻接的第2信息面;其中所述聚焦跳动单元具有:
加速单元,将对光束进行加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减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
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
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基于所述聚焦跳动单元,光束从开始移动至到达所述第1信息面和所述第2信息面之间的中间层或者其边界附近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所述的加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的减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以及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和最大瞬时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速单元输出的加速信号,包括指定最大瞬时值的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加速时间而设定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单元输出的减速信号,包括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振幅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减速时间而设定的,
所述脉冲信号的最大瞬时值,是通过将所述的振幅比乘以所述标准移动时间后的时间幅度,对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移动时间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最大瞬时值而设定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焦控制单元,包括可以改变控制环路的增益交叉点的增益转换单元;
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只在聚焦跳动单元开始动作后的指定时间,对所述增益转换单元的设定值进行转换。
29.一种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单元,使聚光在具有层叠的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向实质上垂直于信息面的方向移动;
聚光状态检测单元,产生对应于光束聚光状态的信号;
聚焦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驱动所述移动单元,并控制使光束的聚光位置保持基本上稳定;
聚焦跳动单元,使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信息面移向邻接的第2信息面;其中所述聚焦跳动单元具有:
加速单元,将对光束进行加速的加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减速单元,将对通过所述加速单元而被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施加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第1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加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
第2振幅测量单元,在所述减速单元动作过程中,对来自所述聚光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振幅进行测量;
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基于所述聚焦跳动单元,光束从开始移动至到达所述第1信息面和所述第2信息面之间的中间层或者其边界附近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的减速单元,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以及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和最大瞬时值。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速单元输出的加速信号,包括指定最大瞬时值的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加速时间而设定的。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单元输出的减速信号,包括脉冲信号;
所述脉冲信号的时间幅度,是通过将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振幅比,乘以指定的标准减速时间而设定的,
所述脉冲信号的最大瞬时值,是通过将所述的振幅比乘以所述标准移动时间后的时间幅度,对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移动时间的比,乘以指定的标准最大瞬时值而设定的。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焦控制单元,包括可以改变控制环路的增益交叉点的增益转换单元;
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对标准振幅的比,只在聚焦跳动单元开始动作后的指定时间,对所述增益转换单元的设定值进行转换。
33.一种磁道跳动控制电路,用于将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磁道向邻接的第2磁道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速单元,产生用于加速光束的加速信号;
减速单元,产生用于对已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
振幅测量单元,在光束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过程中,测量其振幅随着光束的聚光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而发生变化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其中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
34.一种磁道跳动控制电路,用于将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磁道向邻接的第2磁道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速单元,产生用于加速光束的加速信号;
减速单元,产生用于对已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
第1振幅测量单元,在光束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过程中,测量其振幅随着光束的聚光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而发生变化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
第2振幅测量单元,在光束被所述减速信号减速的过程中,测量上述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
35.一种磁道跳动控制电路,用于将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磁道向邻接的第2磁道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速单元,产生用于加速光束的加速信号;
减速单元,产生用于对已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
振幅测量单元,在光束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过程中,测量其振幅随着光束的聚光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而发生变化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
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基于所述加速信号,光束从开始移动至到达所述第1磁道和所述第2磁道之间的指定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其中,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以及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和最大瞬时值。
36.一种磁道跳动控制电路,用于将光束的聚光点从信息载体上的第1磁道向邻接的第2磁道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速单元,产生用于加速光束的加速信号;
减速单元,产生用于对已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
第1振幅测量单元,在光束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过程中,测量其振幅随着光束的聚光点和磁道的位置关系而发生变化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
第2振幅测量单元,在光束被所述减速信号减速的过程中,测量上述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
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基于所述加速信号,光束从开始移动至到达所述第1磁道和所述第2磁道之间的指定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其中,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
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以及
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和最大瞬
时值。
37.一种聚焦跳动控制电路,用于将光束的聚光点从具有层叠的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上的第1信息面向邻接的第2信息面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速单元,产生用于加速光束的加速信号;
减速单元,产生用于对已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
振幅测量单元,在光束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过程中,测量其振幅随着光束的聚光状态而发生变化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其中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
38.一种聚焦跳动控制电路,用于将光束的聚光点从具有层叠的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上的第1信息面向邻接的第2信息面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速单元,产生用于加速光束的加速信号;
减速单元,产生用于对已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
第1振幅测量单元,在光束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过程中,测量其振幅随着光束的聚光状态而发生变化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
第2振幅测量单元,在光束被所述减速信号减速的过程中,测量上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其中,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
39.一种聚焦跳动控制电路,用于将光束的聚光点从具有层叠的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上的第1信息面向邻接的第2信息面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速单元,产生用于加速光束的加速信号;
减速单元,产生用于对已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
振幅测量单元,在光束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过程中,测量其振幅随着光束的聚光状态而发生变化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
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基于所述加速信号,光束从开始移动至到达所述第1信息面和所述第2信息面之间的中间层或者其边界附近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其中,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以及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以及最大瞬时值。
40.一种聚焦跳动控制电路,用于将光束的聚光点从具有层叠的多个信息面的信息载体上的第1信息面向邻接的第2信息面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速单元,产生用于加速光束的加速信号;
减速单元,产生用于对已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光束进行减速的减速信号;
第1振幅测量单元,在光束被所述加速信号加速的过程中,测量其振幅随着光束的聚光状态而发生变化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
第2振幅测量单元,在光束被所述减速信号减速的过程中,测量上述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
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基于所述加速信号,光束从开始移动至到达所述第1信息面和所述第2信息面之间的中间层或者其边界附近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其中,
所述加速单元,根据所述第1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改变加速信号的时间,
所述减速单元,根据所述第2振幅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振幅以及所述移动时间测量单元所测量到的时间,改变减速信号的时间和最大瞬时值。
CNB2003101043839A 2002-10-31 2003-10-27 光碟设备、磁道跳动控制电路以及聚焦跳动控制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64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18188 2002-10-31
JP2002318188 2002-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9496A true CN1499496A (zh) 2004-05-26
CN1316465C CN1316465C (zh) 2007-05-16

Family

ID=32697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438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6465C (zh) 2002-10-31 2003-10-27 光碟设备、磁道跳动控制电路以及聚焦跳动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96977B2 (zh)
KR (1) KR100976294B1 (zh)
CN (1) CN131646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4286B2 (en) 2005-08-31 2010-03-23 Mediatek Inc. Track-jump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JP4491407B2 (ja) * 2005-11-21 2010-06-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70121440A1 (en) * 2005-11-29 2007-05-31 Mediatek Inc. Track-jump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track-jump stability
KR100723523B1 (ko) * 2006-01-20 2007-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포커스 레이어 점프 제어회로 및 상기 회로에서 사용하는포커스 레이어 점프 제어방법
US8811132B2 (en) * 2006-10-24 2014-08-19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tracking error signal of an optical disk drive
JP2012221541A (ja) * 2011-04-14 2012-11-12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731B2 (ja) * 1987-04-28 1995-0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におけるトラックジャンプ制御方法
JPH0654543B2 (ja) * 1988-07-22 1994-07-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トラックジャンプ装置
JPH0782647B2 (ja) * 1989-11-08 1995-09-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836756B2 (ja) * 1990-04-19 1998-12-14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のトラックジャンプ制御装置
JP2539539B2 (ja) * 1990-09-18 1996-10-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情報記憶装置
JPH05234103A (ja) 1992-02-21 1993-09-10 Hitachi Ltd トラツクジヤンプ制御装置
KR100302447B1 (ko) * 1996-03-26 2001-09-22 모리시타 요이찌 광학식기록재생장치
JP3544847B2 (ja) * 1998-01-16 2004-07-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0187852A (ja) 1998-12-22 2000-07-04 Sharp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トラックジャンプ方法
JP2000353324A (ja) 1999-04-07 2000-1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
US6628580B1 (en) * 1999-04-07 2003-09-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1023186A (ja) * 1999-07-05 2001-01-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方式定電流制御回路
JP2001176097A (ja) * 1999-12-20 2001-06-29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150574A (ja) * 2000-11-15 2002-05-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674518B2 (ja) 2001-03-06 2005-07-2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トラックジャンプ制御装置およびトラックジャン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6465C (zh) 2007-05-16
US7196977B2 (en) 2007-03-27
US20040141429A1 (en) 2004-07-22
KR20040038812A (ko) 2004-05-08
KR100976294B1 (ko) 2010-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8842C (zh) 重放光盘的装置和方法
CN1163066C (zh)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及方法
CN1299271C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聚焦方法
CN1103993C (zh) 光盘再生装置
CN1162843C (zh) 对具有多个信号记录表面的记录媒体读和/或写数据的设备
CN1201294C (zh) 光盘、物镜驱动和光头控制方法及光头的记录/再现方法
CN1146886C (zh) 将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或从其上重放该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808579A (zh) 光学头、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及光记录再现装置
CN1499496A (zh) 光碟设备、磁道跳动控制电路以及聚焦跳动控制电路
CN1783237A (zh) 光学头的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测方法及光记录再生装置
CN1183612A (zh) 光学信息装置
CN1823311A (zh) 伺服系统
CN1193358C (zh) 光盘设备
CN1619678A (zh) 信息介质设备和信息介质启动方法
CN100350471C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聚焦方法、以及光盘记录介质
CN1890726A (zh) 控制装置及具备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
CN1295691C (zh) 光学头和盘记录/再现装置
CN1898729A (zh) 跟踪控制设备和方法、聚焦控制设备和方法及信号处理设备
CN1499499A (zh) 聚焦搜索装置和方法
JP2006318557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フォーカス引き込み方法
US20030198149A1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JP4054300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トラックジャンピング制御回路及びフォーカスジャンピング制御回路
JP5310789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617238A (zh) 改进光学储存系统的循轨误差信号的装置及方法
TWI391923B (zh) 光碟片的區別方法與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16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