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2719A - 自发光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发光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2719A
CN1492719A CNA031579299A CN03157929A CN1492719A CN 1492719 A CN1492719 A CN 1492719A CN A031579299 A CNA031579299 A CN A031579299A CN 03157929 A CN03157929 A CN 03157929A CN 1492719 A CN1492719 A CN 1492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polarization layer
self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579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ǧ����ï
千本松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492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27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31Two-side emission, e.g. transparent OLEDs [T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采用了自发光显示元件的双面显示装置的技术,这种装置的厚度薄、对比度高,并可保护私密性。将第一偏振层和第二偏振层设置成可将自发光显示元件夹在中间,并将第一偏振层的传输轴和第二偏振层的传输轴设置成相互正交。

Description

自发光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了自发光类型的发光元件、例如通过施加电压来发光的EL(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EL元件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发光元件,这是因为发光在较低的电压下发生,而且其制造也很容易。作为EL元件的实际使用中的一个问题的元件寿命现在达到了实用水平。因此,在车内音响系统和移动电话中开始采用EL元件。
图6显示了传统EL元件的结构。如图6所示,在EL元件中,在由玻璃等制成的衬底1上连续地层压了由氧化铟锡(ITO)等制成的透明电极31、空穴迁移层32、发光层33以及由铝等制成的电极34。在这里,EL元件部分11由透明电极31、空穴迁移层32、发光层33和电极34组成。
在EL元件中,透明电极31用作阳极,而电极34用作阴极。分别从阳极和阴极中发射出的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33中重新结合,从而发射出EL光211。EL光211穿过衬底1并发射到EL元件之外。
除了如图6所示的有机EL元件的结构之外还存在其它的结构,例如,(1)具有阳极、发光层和阴极的结构,(2)具有阳极、空穴迁移层、发光层、电子迁移层和阴极的结构,(3)具有阳极、发光层、电子迁移层和阴极的结构,以及(4)具有阳极、空穴注射层、空穴迁移层、发光层和阴极的结构。
另外,图7显示了另外一种EL元件的传统结构。如图7所示,在EL元件中,在衬底1上层压了由ITO等制成的透明电极31、空穴迁移层32、发光层33以及由铝等制成的电极35。这里,EL元件部分12由透明电极31、空穴迁移层32、发光层33和电极35组成。在EL元件中,透明电极31用作阳极,而电极35用作阴极。分别从阳极和阴极中发射出的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33中重新结合,从而发射出EL光213。此时,当电极35的薄膜厚度足够小(例如20毫微米或更小)时,EL光213可穿过电极35并发射到EL元件之外。
图8显示了传统EL元件的另一结构示例。在EL元件中,在衬底1上层压了由ITO等制成的透明电极31、空穴迁移层32、发光层33、电子迁移层36以及由ITO等制成的电极37。这里,EL元件部分13由透明电极31、空穴迁移层32、发光层33、电子迁移层36和电极37组成。Yamagata大学的J.Kido等人已经提出了具有这种结构的EL元件。在这里,透明电极31用作阳极,而电极37用作阴极。分别从阳极和阴极中发射出的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33中重新结合,从而发出EL光214和EL光215,如图8所示。EL光215穿过衬底1并发射到EL元件之外。EL光214穿过电极37并发射到EL元件之外。
如图7或8所示的EL元件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是透明的,并且在施加电压时发出EL光。在这种透明背景上呈现发光图案的显示装置称作透明显示装置,已经提出了用于汽车应用等方面的显示装置。
图4显示了双面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其中在具有后显示装置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的显示装置中应用了如图6所示的EL元件。这种双面显示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通过在衬底1上形成EL元件部分2而得到的并具有可隔绝空气的密封结构3的两个EL元件层压在一起,使得一个密封结构3的表面和另一密封结构3的表面粘合在一起。各EL元件均通过施加电压来发出EL光211。这种结构具有对应于两个EL元件的厚度。因此,在用于移动电话使用的显示装置中存在一定的限制,需要减小其厚度。
图5显示了另外一个示例,其中图7所示的EL元件应用到具有后显示装置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的双面显示装置中。双面显示装置通过在衬底1上形成EL元件部分12来得到,并具有可隔绝空气的密封结构3。当切换到用于驱动电路的程序时,可以在两个表面上看到由EL光212和EL光213所形成的显示内容。然而,具有这种结构的双面显示装置存在着下述问题。这些问题将参照图11来进行描述。图11所示的EL单元100具有如图7或8所示的光从两个表面中发射出来的EL元件结构。EL光121和EL光123通过施加电压而从发光部分101中发射出来。观察者200可看到由EL光121所形成的显示内容。另外,外部光130和外部光132穿过EL单元100传输,从而分别形成了透射光131和透射光133。另外,一部分外部光130以百分之几的比率在EL单元100的衬底表面及其内部反射,从而形成了反射光134。因此,观察者200会看到透射光133和发射光134以及EL光121,这就产生了对比度降低的问题。另外,EL光123发射到观察者的另一侧。因此,例如在将EL单元100应用到折叠式移动电话中时,存在着由EL光123所形成的显示内容会被其它人看到的担心。
如上所述,当可从双面观察的显示装置是由自发光显示元件组成时,存在着对比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研制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EL双面显示装置的技术,此装置的厚度小、对比度高,并且能保持私密性。
因此,本发明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具有下述结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包括:自发光元件;以及第一偏振层和第二偏振层,它们设置成将自发光元件夹在中间,在此自发光的显示装置中,第一偏振层的传输轴与第二偏振层的传输轴正交。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包括:自发光元件;设置成将自发光元件夹在中间的第一偏振层和第二偏振层;设于自发光元件和第一偏振层之间的第一光相差层(延迟:n1d1);以及设于自发光元件和第二偏振层之间的第二光相差层(延迟:n2d2),在此自发光的显示装置中,第一偏振层的传输轴与第二偏振层的传输轴平行,第一光相差层(n1d1)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相位延迟轴与第二光相差层(n2d2)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相位延迟轴平行,由相位延迟轴和第一偏振层的传输轴所形成的角度设定成可阻挡外部光,对于具有400毫微米到700毫微米波长ё的光而言,n1d1和n2d2的值应满足条件:
n1d1/ё=0.25+m/2±0.05(m=0,1,2,...);和
n2d2/ё=0.25+m/2±0.05(m=0,1,2,...)。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实现一种厚度小且对比度高的双面显示装置。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部分关闭机构,其可遮蔽自发光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发光区域。另外,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可生产为一种具有可折叠结构的装置。显示部分关闭机构可根据装置的折叠状态来自动地打开或关闭。当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部分关闭机构打开。当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显示部分关闭机构关闭。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实现一种能够保护私密性的折叠式自发光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有机EL器件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有机EL器件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有机EL器件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显示了有机EL器件的示意性截面图,其具有采用传统的有机EL元件来从前面和后面进行观察的结构;
图5是显示了有机EL器件的示意性截面图,其具有能够采用传统的有机EL元件来从前面和后面进行观察的结构;
图6是显示了传统有机EL元件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7是显示了传统有机EL元件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8是显示了传统有机EL元件的结构示例的说明图;
图9是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原理的说明图;
图10是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原理的说明图;
图11是显示了传统有机EL元件的观察原理的说明图;
图12是显示了采用了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的处于闭合状态的折叠式便携信息装置的说明图;
图13是显示了采用了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的处于打开状态的折叠式便携信息装置的说明图;和
图14是显示了采用了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的折叠式便携信息装置的光闸机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介绍本发明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
为了将自发光显示元件如EL器件夹在中间,在自发光显示元件的两侧均设置了偏振层,并使其传输轴相互正交。
下面将介绍具有这种结构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第一偏振层和第二偏振层设置在自发光显示元件的两侧。第一偏振层的传输轴与第二偏振层的传输轴正交。这里,自发光显示元件在两侧方向(第一偏振层侧方向和第二偏振层侧方向)上均发出光。也就是说,从自发光显示元件中发出的光穿过具有传输轴L6的第二偏振层。因此,观察者可看到作为偏振光的透射光。另一方面,穿过具有传输轴L7的第一偏振层的偏振光发射到外部。此外,从第一偏振层侧射入的外部光通过穿过第一偏振层而成为线性偏振光,其穿过自发光显示元件并被第二偏振层吸收。另一方面,从第二偏振层侧射入的外部光通过穿过第二偏振层而成为线性偏振光,其穿过自发光显示元件并被第一偏振层吸收。因此,在第二偏振层侧的观察者可在黑色背景下观察到偏振光(通过在第二偏振层中穿过而形成的偏振光),这样就可以在高对比度下看到显示内容。另外,当观察者从第一偏振层侧观察通过穿过第一偏振层而形成的偏振光时,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包括:设置成将自发光元件夹在中间的第一偏振层和第二偏振层;设于自发光元件和第一偏振层之间的第一光相差层(延迟:n1d1);以及设于自发光元件和第二偏振层之间的第二光相差层(延迟:n2d2)。在这里,n是指光学各向异性,而d是指光相差层的厚度。第一偏振层的传输轴与第二偏振层的传输轴平行,第一光相差层(n1d1)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相位延迟轴与第二光相差层(n2d2)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相位延迟轴平行,由相位延迟轴和第一偏振层的传输轴所形成的角度设定成可阻挡外部光,对于具有400毫微米到700毫微米波长ё的光而言,n1d1和n2d2的值应满足下述等式:
n1d1/ё=0.25+m/2±0.05(m=0,1,2,...);和
n2d2/ё=0.25+m/2±0.05(m=0,1,2,...)。
下面将介绍具有这种结构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
在自发光元件的两个表面上设有第一偏振层和第二偏振层,自发光元件在前面和后面均可发光。也就是说,在从自发光元件中发出的光中,穿过第二光相差层的光将通过第二偏振层传播,这种光可作为偏振光而被观察者看到。另一方面,穿过第一光相差层的光将通过第一偏振层传播,并作为偏振光发射到显示装置的外部。此外,从第二偏振层侧射入的外部光通过穿过具有传输轴L1的第二偏振层而成为线性偏振光,并通过具有相位延迟轴L2的第二光相差层而传播。此时,光例如转换成右旋圆偏振光。此右旋圆偏振光分离成穿过自发光元件的右旋圆偏振光和在自发光元件的表面及其内电极上反射的左旋圆偏振光。穿过自发光元件的右旋圆偏振光通过穿过具有相位延迟轴L3的第一光相差层而成为线性偏振光,并被具有传输轴L4的第一偏振层吸收。另外,被反射的左旋圆偏振光通过穿过第二光相差层而成为线性偏振光,并被具有传输轴L1的第二偏振层吸收。在这里,顺时针的圆偏振光被定义为右旋圆偏振光,而逆时针的圆偏振光则被定义成左旋圆偏振光。
另外,从第一偏振层侧射入的外部光通过穿过具有传输轴L4的第一偏振层而成为线性偏振光,并穿过具有相位延迟轴L3的第一光相差层而传播。这时,光例如转换为左旋圆偏振光。此左旋圆偏振光分离成穿过自发光元件的左旋圆偏振光和在自发光元件的表面及其内电极上反射的右旋圆偏振光。穿过自发光元件的左旋圆偏振光通过穿过具有相位延迟轴L2的第二光相差层而成为线性偏振光,并被具有传输轴L1的第二偏振层吸收。另一方面,在自发光元件上反射的右旋圆偏振光穿过第一光相差层传播。此时,此透射光转换成线性偏振光,并被具有传输轴L4的第一偏振层吸收。
如上所述,观察者可在黑色背景下只看到偏振光。这样,可以得到具有极高对比度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此外,当观察者从另一侧观察显示内容时,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在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来更详细地介绍本发明的有机EL器件。
(实施例1)
图1是显示了本实施例的有机EL器件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1所示,在衬底1的表面上形成有机EL元件部分2。该有机EL元件部分2用密封结构3来密封,从而组成一个有机EL单元10。在有机EL单元的两端设有第一偏振层4和第二偏振层5,使得它们的传输轴相互正交。
下面将参照图10来介绍具有这种结构的有机EL器件的显示原理。第一偏振层4和第二偏振层5设置在有机EL单元10的两侧。第一偏振层4的传输轴L7与第二偏振层5的传输轴L6正交。由有机EL单元10的发光部分101所发出的EL光121穿过具有传输轴L6的第二偏振层5而传播。因此,观察者200可看到作为偏振EL光216的透射光。另一方面,由有机EL单元10的发光部分101所发出的EL光123穿过具有传输轴L7的第一偏振层4而传播。偏振EL光217发射到外部。另外,穿过第一偏振层4的外部光110转换成线性偏振光111,其通过穿过有机EL单元10而成为线性偏振光112,并被第二偏振层5吸收。另一方面,穿过第二偏振层5的外部光90转换成线性偏振光91,其通过穿过有机EL单元10而成为线性偏振光92,并被第一偏振层4吸收。因此,观察者200可在黑色背景下观察到偏振EL光216,并因而可在高对比度下看到显示内容。另外,当观察者从另一侧观察偏振EL光217时,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这里,考虑到耐热性、耐化学性、透明度等因素,衬底1最好是由玻璃制成的片。在此实施例中,采用了厚度为0.7毫米的非碱性研磨玻璃。此外,采用偏振片作为第一偏振层4和第二偏振层5。采用玻璃片用于密封结构3,将由氩气和氧化钡制成的吸湿材料填充在密封结构3的内部,密封结构3在其周边用紫外线可固化的树脂来密封,从而构成了有机EL单元10。已经知道,湿气会降低有机EL元件部分12的寿命。因此,除了上述结构之外,可以不使用密封衬底来实现密封结构3,例如,这可通过用真空薄膜成型如CVD来形成由SiNxOy等制成的无机防护层的密封方法,或通过印制等形成有机防护层的密封方法来实现。
同样,在此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有机EL元件部分2由透明电极31、空穴迁移层32、发光层33和电极35组成。对于有机层(空穴迁移层32和发光层33)来说,可以采用低分子系统有机EL层和聚合物系统有机EL层,其中的任何一层均可使用。在这些层中,由于制造容易、工作电压低等原因,优选低分子系统有机EL层。对于有机EL元件部分2的结构来说可采用多种结构,例如:(1)具有阳极、发光层和阴极的结构,(2)具有阳极、空穴迁移层、发光层、电子迁移层和阴极的结构,(3)具有阳极、发光层、电子迁移层和阴极的结构,以及(4)具有阳极、空穴迁移层、发光层和阴极的结构。在本发明中,可以不用任何改动就使用各种传统的结构。
阳极(电极31)可由导电透明材料如氧化铟锡(ITO)制成。电极31的厚度优选为50毫微米到600毫微米。在此实施例中,采用了厚度为150毫微米的氧化铟锡(ITO)电极。空穴迁移层可由á-NPD(á-萘基苯基二胺)等制成。空穴迁移层的厚度优选为5毫微米到45毫微米,最好是10毫微米到40毫微米。在此实施例中,使用了厚度为50毫微米的á-NPD层。发光层可由三(8-喹啉酸根合)铝络合物(Alq3)等制成。发光层的厚度优选为5毫微米到45毫微米,最好是10毫微米到40毫微米。在此实施例中,Alq3形成为50毫微米。
阴极(电极35)可由具有第一阴极层和第二阴极层的双层结构组成。第一阴极层可由氟化锂(LiF)制成,其厚度优选为0.1毫微米到2毫微米。第二阴极层优选由铝制成,其厚度优选为5毫微米到20毫微米。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阴极层采用了厚度为0.5毫微米的氟化锂(LiF)层,而第二阴极层采用了厚度为15毫微米的铝层。
上述各层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并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如溅射或真空蒸发方法来形成。
根据上述详细的结构,当在有机EL元件部分2的透明电极31和电极35之间施加电压时,有机EL元件部分2就会发光。因此,绿色的偏振EL光217可穿过第一偏振层4,而绿色的偏振EL光216可穿过第二偏振层5。另外,在此实施例中,采用Alq3作为发光层33。例如在进行彩色显示时,可使用掺杂有足够色素的发光层。不用说,可以在衬底上以矩阵形式形成发光层,并且可进行与TFT元件相结合的简单矩阵驱动或有源矩阵驱动。
(实施例2)
图2显示了根据实施例2的有机EL器件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应当注意的是,在这里在适当之处省略了与实施例1中重复的有机EL单元10的描述。如图2所示,有机EL器件包括:设置成将有机EL单元10夹在中间的第一偏振层4和第二偏振层5;设于有机EL单元10和第一偏振层4之间的第一光相差层7(延迟:n1d1,其中n为光学各向异性,而d为厚度);以及设于有机EL单元10和第二偏振层5之间的第二光相差层6(延迟:n2d2)。第一偏振层4的传输轴与第二偏振层5的传输轴平行,第一光相差层7(n1d1)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相位延迟轴与第二光相差层6(n2d2)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相位延迟轴平行,并且由相位延迟轴和第一偏振层的传输轴所形成的角度设定成可阻挡外部光,对于具有400毫微米到700毫微米波长ё的光而言,n1d1和n2d2的值应满足下述等式:
n1d1/ё=0.25+m/2±0.05(m=0,1,2,...);和
n2d2/ё=0.25+m/2±0.05(m=0,1,2,...)。
应当注意的是,在此实施例中,采用由聚碳酸脂制成的拉伸膜作为光相差层。另外,光相差层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相位延迟轴设定成相对于第一偏振层的传输轴为45°。
下面将参照图9来介绍具有这种结构的有机EL器件的显示原理。
由有机EL单元10的发光部分101所发出的EL光70通过穿过第二光相差层6而成为EL光71,并穿过第二偏振层5而传播。因此,观察者200可看到作为偏振EL光218的透射光。另一方面,由有机EL单元10的发光部分101所发出的EL光80通过穿过第一光相差层7而成为EL光81,并穿过第一偏振层4而传播,从而作为偏振EL光219发射到外部。另外,从第二偏振层5侧射入的外部光50通过穿过具有传输轴L1的第二偏振层5而成为线性偏振光51。然后,线性偏振光51通过穿过具有相位延迟轴L2的第二光相差层6而成为比如右旋圆偏振光52。此右旋圆偏振光52分离成穿过有机EL单元10的右旋圆偏振光53和在有机EL单元10的表面及其内电极上反射的左旋圆偏振光55。右旋圆偏振光53通过穿过具有相位延迟轴L3的第一光相差层7而成为线性偏振光54,并被具有传输轴L4的第一偏振层4吸收。此外,左旋圆偏振光55通过穿过第二光相差层6而成为线性偏振光56,并被具有传输轴L1的第二偏振层5吸收。在这里,顺时针的圆偏振光被定义为右旋圆偏振光,而逆时针的圆偏振光则被定义成左旋圆偏振光。当圆偏振光52是左旋圆偏振光时,此圆偏振光分离成穿过有机EL单元10的左旋圆偏振光和在有机EL单元的表面及其内电极上反射的右旋圆偏振光。然后此左旋圆偏振光通过穿过具有相位延迟轴L3的第一光相差层7而成为线性偏振光54,并被具有传输轴L4的第一偏振层4吸收。另外,右旋圆偏振光通过穿过第二光相差层6而成为线性偏振光56,并被具有传输轴L1的第二偏振层5吸收。
同样,从第一偏振层4侧射入的外部光60通过穿过具有传输轴L4的第一偏振层4而成为线性偏振光61。然后,线性偏振光61通过穿过具有相位延迟轴L3的第一光相差层7而成为比如左旋圆偏振光62。此左旋圆偏振光62分离成穿过有机EL单元10的左旋圆偏振光63和在有机EL单元10的表面及其内电极上反射的右旋圆偏振光65。左旋圆偏振光63通过穿过具有相位延迟轴L2的第二光相差层6而成为线性偏振光64,并被具有传输轴L1的第二偏振层5吸收。右旋圆偏振光65通过穿过第一光相差层7而恢复为线性偏振光66,并被具有传输轴L4的第一偏振层4吸收。当圆偏振光62是右旋圆偏振光时,此圆偏振光分离成穿过有机EL单元10的右旋圆偏振光和在有机EL单元10的表面及其内电极上反射的左旋圆偏振光。然后此右旋圆偏振光通过穿过具有相位延迟轴L2的第二光相差层6而成为线性偏振光64,并被具有传输轴L1的第二偏振层5吸收。左旋圆偏振光通过穿过第一光相差层7而成为线性偏振光66,并被具有传输轴L4的第一偏振层4吸收。
如上所述,观察者200可在黑色背景下只看到偏振EL光218。因此,可以获得具有极高对比度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另外,当观察者从另一侧观察偏振EL光219时,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由Nitto Denko公司生产的聚合物单轴拉伸薄膜作为光相差层。另外,当采用Nippon Petrochemicals有限公司生产的聚合物液晶薄膜时,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另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根据质量和成本来选择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有机EL器件或如图2所示实施例的有机EL器件。
(实施例3)
图3是本实施例的有机EL器件的示意性截面图。应当注意的是,在这里在适当之处省略了与上述实施例中重复的描述。如图3所示,第一偏振层4和第二偏振层5设置在有机EL单元10的两侧,使得它们的传输轴彼此正交。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偏振片作为偏振层。另外,在第一偏振层4之外设置了光闸203,并使其对应于有机EL单元10的发光区域。下面将作为示例来介绍将图3所示的有机EL器件应用到如图12和13所示的折叠式信息装置中的情况。在信息装置处于折叠的状态下,光闸203打开。因此,观察者200可看到偏振EL光220。图13显示了图12所示的折叠式信息装置打开(光闸203关闭)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观察者200可看到偏振EL光221。然而,由于光闸203阻挡了偏振EL光220,因此观察者201无法看到显示内容。这样就可以保护观察者200的显示数据的私密性。
下面将参照图14来简短地介绍光闸机构。EL光301和EL光302从有机EL器件303的两个表面中发射出。与EL光301和EL光302相关的数据通过程序来切换,使得观察者可看到这些数据。光闸由不透明部分307和透明部分306组成。另外还设有用于驱动光闸的齿轮305,光闸通过小型电动机来打开或关闭。因此,根据信息装置的打开和闭合状态,可以自动地执行光闸的打开控制。也就是说,设置了自动打开机构,其用于在信息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将光闸关闭,而在信息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打开光闸。这样就可以实现能保护私密性的折叠式信息装置。另外,当在光闸上形成突起部分308时,就可以利用突起部分308来手动地打开或关闭光闸。因此,即使当光闸的自动打开机构出现问题时,仍可看到显示内容。打开部分位于便携式信息装置的外壳304的两侧,使其能保证显示内容的正确。
根据本发明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光学层设置成将自发光元件夹在中间,从而可以实现一种厚度小且对比度高的双面显示装置。另外,在一个侧面上设置了光闸,从而可实现一种能保护私密性的折叠式信息装置。

Claims (6)

1.一种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包括:
自发光元件;和
第一偏振层和第二偏振层,它们设置成将所述自发光元件夹在中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层的传输轴与所述第二偏振层的传输轴正交。
2.一种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包括:
自发光元件;
设置成将所述自发光元件夹在中间的第一偏振层和第二偏振层;
设于所述自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一偏振层之间的第一光相差层(延迟:n1d1,其中n为光学各向异性,而d为厚度);和
设于所述自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偏振层之间的第二光相差层(延迟:n2d2),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层的传输轴与所述第二偏振层的传输轴平行,
所述第一光相差层(n1d1)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相位延迟轴与所述第二光相差层(n2d2)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相位延迟轴平行,由所述相位延迟轴和所述第一偏振层的传输轴所形成的角度设定成可阻挡外部光,和
对于具有400毫微米到700毫微米波长ё的光而言,n1d1和n2d2的值应满足条件:
n1d1/ё=0.25+m/2±0.05(m=0,1,2,...);和
n2d2/ё=0.25+m/2±0.05(m=0,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聚合物拉伸薄膜和聚合物液晶薄膜中的一种作为所述第一光相差层或所述第二光相差层。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部分关闭机构,其可遮蔽所述自发光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发光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光的显示装置是具有可折叠结构的装置,所述显示部分关闭机构包括可根据所述装置的折叠状态而自动地打开或关闭的机构,所述显示部分关闭机构在所述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打开,而在所述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分关闭机构还包括可以手动地打开或关闭的机构。
CNA031579299A 2002-08-30 2003-08-29 自发光的显示装置 Pending CN14927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54882A JP2004095340A (ja) 2002-08-30 2002-08-30 自発光型表示装置
JP254882/2002 2002-08-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2719A true CN1492719A (zh) 2004-04-28

Family

ID=32060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579299A Pending CN1492719A (zh) 2002-08-30 2003-08-29 自发光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34451B2 (zh)
JP (1) JP2004095340A (zh)
KR (1) KR20040020808A (zh)
CN (1) CN1492719A (zh)
TW (1) TWI26203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2095B2 (en) 2003-05-28 2009-02-17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Double-sided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1562235B (zh) * 2003-05-28 2011-11-30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双侧发光装置
CN1630443B (zh) * 2003-12-15 2012-03-2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装置和电子装置
WO2013152701A1 (zh) * 2012-04-11 2013-10-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双屏显示装置、双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024848A (zh) * 2016-08-05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158913A (zh) * 2016-07-19 2016-11-23 江西联思触控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触控oled显示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61396B1 (ko) * 2003-02-28 2011-09-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폴더형 휴대 단말
JP4526776B2 (ja) * 2003-04-02 2010-08-1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363573B (en) * 2003-04-07 2012-05-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477400B2 (ja) * 2003-04-07 2010-06-0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614633B2 (ja) 2003-04-09 2011-01-1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電子機器
JP4749004B2 (ja) * 2003-05-16 2011-08-1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JP4131838B2 (ja) 2003-05-16 2008-08-1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JP4656872B2 (ja) * 2003-06-27 2011-03-2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161185B2 (en) 2003-06-27 2007-01-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3938126B2 (ja) 2003-09-24 2007-06-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884845B2 (en) * 2003-10-28 2014-11-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92489B2 (en) * 2003-12-26 2010-09-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applian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7420324B2 (en) 2004-06-03 2008-09-0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 displa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KR100722115B1 (ko) * 2005-11-03 2007-05-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KR100722116B1 (ko) * 2005-11-07 2007-05-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양면발광형 유기 발광표시장치
WO2007063782A1 (en) * 2005-11-30 2007-06-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O2007072766A1 (en) 2005-12-22 2007-06-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04114B1 (en) 2005-12-28 2014-03-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32915B1 (en) 2006-01-31 2012-04-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contrast
EP1816508A1 (en) 2006-02-02 2007-08-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26606B1 (en) * 2006-02-24 2012-12-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26605A1 (en) * 2006-02-24 2007-08-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7854513B2 (en) * 2006-03-03 2010-12-21 Quach Cang V One-way transparent display systems
CA2564461A1 (en) * 2006-10-17 2008-04-17 Ibm Canada Limited - Ibm Canada Limitee Double-sided lcd panel
GB2496667B (en) * 2011-11-18 2013-10-30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Dual graphic display
KR101923173B1 (ko) * 2012-02-14 2018-11-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6444184B (zh) * 2016-11-24 2019-07-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装置、系统及显示方法
JP2023147063A (ja) * 2022-03-29 2023-10-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7814A (en) * 1993-05-24 2000-05-02 Display Science, Inc. Electrostatic video display drive circuitry and displays incorporating same
WO1997007653A1 (en) * 1995-08-11 1997-02-27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lamp using multilayer optical film
JP2002040428A (ja) * 1999-09-28 2002-02-06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313701A (ja) * 2000-04-27 2001-11-09 Sony Corp 折畳式携帯用電子機器
JP4749591B2 (ja) * 2000-04-28 2011-08-17 東北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機能を備え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液晶材料
JP3588318B2 (ja) * 2000-09-29 2004-11-1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折畳式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発光色選択方法
JP2002162519A (ja) * 2000-11-24 2002-06-07 Teijin Ltd 円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表示素子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2095B2 (en) 2003-05-28 2009-02-17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Double-side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7876042B2 (en) 2003-05-28 2011-01-25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Double-side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7915817B2 (en) 2003-05-28 2011-03-29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Double-sided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1562235B (zh) * 2003-05-28 2011-11-30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双侧发光装置
CN1630443B (zh) * 2003-12-15 2012-03-2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装置和电子装置
WO2013152701A1 (zh) * 2012-04-11 2013-10-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双屏显示装置、双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US9830122B2 (en) 2012-04-11 2017-11-28 Lenovo (Beijing) Co., Ltd. Dual 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dual screen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158913A (zh) * 2016-07-19 2016-11-23 江西联思触控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触控oled显示面板
CN106158913B (zh) * 2016-07-19 2019-12-10 江西联思触控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触控oled显示面板
CN106024848A (zh) * 2016-08-05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95340A (ja) 2004-03-25
TWI262037B (en) 2006-09-11
KR20040020808A (ko) 2004-03-09
TW200403954A (en) 2004-03-01
US7034451B2 (en) 2006-04-25
US20040070809A1 (en) 2004-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2719A (zh) 自发光的显示装置
KR102455724B1 (ko)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CN103824526B (zh) 柔性显示设备以及制造该柔性显示设备的覆盖窗的方法
US915995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TWI674467B (zh) 顯示單元及電子裝置
KR102342596B1 (ko) 표시 장치
CN105633115B (zh) Ole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2002215067A (ja)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CN102956671B (zh) 显示器和电子系统
KR20140052969A (ko)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사용한 전자 기기
JP2020042277A (ja) 電子機器
CN1691857A (zh) 平板显示装置
WO2004077137A1 (en) Transflective display having an oled backlight
CN1406343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967343A (zh) 从两侧发光的显示装置
CN100350315C (zh) 显示器
EP1968132A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JP2002156920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el表示装置
KR100850156B1 (ko) 반사층 부착 조명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23000387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633116A (zh) Ole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20160011765A (ko) 광 투과율 제어가 가능한 표시 장치
TW200402013A (en) Color display unit
CN116096137A (zh) 一种封装层结构及oled显示器
JP4465992B2 (ja) El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