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2417A -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用于该装置的光盘托和光盘托的弹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用于该装置的光盘托和光盘托的弹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2417A
CN1492417A CNA021278490A CN02127849A CN1492417A CN 1492417 A CN1492417 A CN 1492417A CN A021278490 A CNA021278490 A CN A021278490A CN 02127849 A CN02127849 A CN 02127849A CN 1492417 A CN1492417 A CN 1492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cabinet
layering
key light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1278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4032C (zh
Inventor
元木雅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90780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08155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90767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0599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90772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1360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90770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0838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90780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1360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2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2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40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403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3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herein the playing unit is moved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the selected record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在其底座1上装有一个分层叠放柜7和一个记录-再现单元2,分层叠放柜7内容纳有分若干层布置的光盘托4;其中每个光盘托4都包括一个主光盘托40和一个可在主光盘托40上滑动的、用以把光盘放置其上的副光盘托41;主光盘托40能够在弹出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滑动,副光盘托41能够与主光盘托40可分离地啮合并能够从关闭位置进一步向记录-再现单元2滑动;每个导板71都形成有一个凸轮部分73,用以在关闭位置上使副光盘托41与主光盘托40脱离啮合,以及,随着光盘托4从关闭位置向弹出位置的滑动移动,使副光盘托41与主光盘托40相啮合。

Description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用于该装置 的光盘托和光盘托的弹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把数据记录在光盘上和再现光盘上记录的数据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在该装置上使用的光盘托和光盘托的弹出方法。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业已提出过一种如图43所示那样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见JP-A-297904/1996)。该先前提出的装置是在其主体100上具有一个分层叠放柜(stacker)7,该分层叠放柜7容纳有若干层光盘托4,以便在每个光盘托上放置一张光盘。布置在分层叠放柜7的前部的是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夹持器700,以便将从分层叠放柜7传递而来的光盘托4放置其上。在夹持器700的上下移动路径的下方布置了一个记录-再现单元2。
如图43所示,光盘托4可以向右—亦即沿装载方向和向左——亦即沿单出方向移进和移出分层叠放柜7。堆积在分层叠放柜7内的光盘托4由一个闭锁机构(未示出)锁定。当需要装载或者弹出时,光盘托4被从分层叠放柜7中释放出来。
如图44所示,光盘托4具有一个大凹座400和一个处在比大凹座400低一层的位置且与大凹座同心的小凹座410,大凹座400用以安放直径为12cm的光盘(以下称作“大光盘”),而小凹座410则用以安放直径为8cm的光盘(以下称作“小光盘”)。把大光盘和小光盘中之一放置在光盘托4上。在光盘托4上制有一个作为大、小凹入部分400和410的公用口的窗口420。记录或再现用光束便穿过该窗口420。指定的光盘托4是这样装载的,即:先把夹持器700竖直移动到该指定的光盘托4所在的那层,然后把该光盘托4从分层叠放柜7转移到夹持器700上并把夹持器700下降至记录-再现单元2,以把光盘托4安放在记录-再现单元2上的适当位置。
在以往的纪录-再现装置的情况下,当要弹出时,指定的光盘托4须从与分层叠放柜7啮合的状态松脱出来,因此,如果象图46中点划线所示那样安装装置的主体100,那么,光盘托4很可能从分层叠放柜7中滑出并掉落到单元2上。然后,光盘托4不能弹出,光盘托4上的光盘很可能被损坏。
此外,即使能够避免光盘架4的掉落,但存在光盘D从倾斜的光盘托4掉落到单元2上的可能性。尤其是小光盘,因其与光盘托4的接触面积小,所以,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小,易于滑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当装置主体倾斜安装时,防止光盘托落向记录-再现单元并且防止小光盘从光盘托中滑出。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该装置在其底座1上安装了一个分层叠放柜7和一个布置在分层叠放柜7的前部的、用以把数据记录到光盘上或者从光盘再现数据的记录-再现单元2,分层叠放柜7容纳有多层光盘托4以便在每个光盘托4上放置一张光盘。光盘被固定在单元2和位于单元2上方的一块夹紧板200之间。
此外,在底座1上还安装有用以升降记录-再现单元2的平台提升单元6以及布置在底座1和记录-再现单元2之间的、用以操纵平台提升单元6以使记录-再现单元2处于期望层的提升控制装置。
在以下的描述中,光盘托4从分层叠放柜7向记录-再现单元2滑动的方向将称作“向前”或者“装入方向”,而从单元2向分层叠放柜7的方向称作“向后”。把光盘托4从分层叠放柜7传送到记录-再现装置的外部的方向将称作“弹出方向”。
当要把光盘托4当中之一从分层叠放柜7弹出时,提升控制装置把记录-再现单元2定位于与该要弹出的光盘托4相对,并且用夹紧板200或者单元2阻断光盘托4向单元2移动的移动通路。
如图13和19所示,在光盘托4上设有一个布置在大凹座部分400的前部且叠盖住大凹座部分400的一端部的滑落阻止片500和一个布置在该滑落阻止片500的前部的接触壁510。当一张光盘快要向前滑出小凹座部分410时,滑落阻止片500与光盘的上表面相接触,而接触壁510与光盘的外周缘相接触,从而防止光盘从光盘托4中滑出。
在把装置的主体倾斜地安装在一台面的情况下,即便当需要弹出的光盘托4想要向前滑出时,会由夹紧板200或记录-再现单元2将光盘托4向记录-再现单元2移动的路径阻断。这样便排除了需要弹出的光盘托4向单元2掉落的可能性。
即便阻止了光盘托4向单元2的掉落,但仍有放在光盘托4上的小光盘向前滑落的可能性。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光盘的上表面被滑落阻止片500约束,而其外周缘与接触壁相接触。因此,可防止小光盘从光盘托4上滑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在其底座1上装有一个分层叠放柜7和一个记录-再现单元2,分层叠放柜7内容纳有分若干层布置的光盘托4,以便在每一光盘托4上放置一张光盘,记录-再现单元2布置在分层叠放柜7的前部并能够上下移动,光盘托4布置在从分层叠放柜7向内伸出的、与各个层对应的导板71之间,每个光盘托4都能够在分层叠放柜7内的一个关闭位置和在分层叠放柜7外的一个弹出位置之间滑动,在弹出位置时,光盘托从分层叠放柜7向外伸出,其中:
每个光盘托4都包括一个主光盘托40和一个可在主光盘托40上滑动的、用以把光盘放置其上的副光盘托41,
主光盘托40能够在弹出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滑动,副光盘托41能够与主光盘托40可分离地啮合并能够从关闭位置进一步向记录-再现单元2滑动,
每个导板71都形成有一个凸轮部分73,用以在关闭位置上使副光盘托41与主光盘托40脱离啮合,以及,随着光盘托4从关闭位置向弹出位置的滑动移动,使副光盘托41与主光盘托40相啮合。
附图说明:
图1包括若干幅概括地表示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动作过程的侧视图,其中,(a)表示光盘托处于关闭位置,(b)表示光盘托中之一处于弹出位置,(c)表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记录-再现单元;
图2是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相对于记-再现单元来说处于关闭位置和弹出位置的光盘托的平面图;
图4是记录-再现单元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记录-再现单元和一夹紧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正视图;
图6是一操作滑动装置的正视图;
图7是表示处于记录-再现单元上方的夹紧板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从内部观看时左分层叠放柜构件的侧视图;
图9是其上安装有一个环状齿轮的底座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从图9中箭头C的方向所看到的底座的侧剖视图;
图11是主光盘托和叠放在主光盘托上方的副光盘托的平面图;
图12是主光盘托的平面图;
图13是主光盘托和副光盘托的分解的透视图;
图14是沿图13上的A-A线所取的副光盘托的剖视图;
图15是闭锁杆的透视图;
图16包括两幅表示在关闭状态下副光盘托和主光盘托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其中,(a)表示闭锁杆和凸轮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b)表示闭锁杆和闭锁块之间的相对位置;
图17包括两幅表示在从关闭位置向弹出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处于啮合状态的主光盘托和副光盘托的平面图,其中,(a)表示闭锁杆和凸轮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b)表示闭锁杆和闭锁块之间的相对位置;
图18是局部断开了的主光盘托和副光盘托的侧视图;
图19是沿图13中B-B线截取的、表示副光盘托的前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20包括两幅表示一棘爪和一啮合卡爪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其中,(a)表示棘爪与卡爪啮合,(b)表示卡爪从棘爪中释放出来;
图21是分层叠放柜的后视图;
图22是表示用以操纵藕合单元的电动机和齿轮系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23是右侧的分层叠放柜构件的透视图;
图24是藕合单元与局部断开了的分层叠放柜的侧视图;
图25是藕合单元的透视图;
图26是图23的分层叠放柜构件的侧视图;
图27是插进一切口内的滑动件的放大平面图;
图28是表示从内部所看到的固定用支架的侧视图,其中,滑动件插进提升件内;
图29包括打开—关闭滑动装置的两幅侧视图,其中,(a)表示关闭位置,(b)表示弹出位置;
图30包括两幅图29的放大局部视图,其中,(a)表示即将锁定之前的锁定齿轮,(b)表示被齿轮锁定之后的滑动装置;
图31包括打开—关闭滑动装置和光盘托的两幅侧视图,其中,(a)表示关闭位置,(b)表示弹出位置;
图32是表示在关闭位置的副光盘托和记录-再现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33包括传动齿轮和副光盘托的两幅平面图,其中,(a)表示关闭位置,(b)表示在副光盘托的滑移过程中齿条的一个大齿插进一个切口内;
图34是当副光盘托处在记录-再现单元上时的平面图;
图35是表示当光盘托弹出时记录-再现单元相对于光盘托的位置的侧视图;
图36是装置主体的透视图;
图37是处于与齿轮的上表面相接触位置的提升件的正视图;
图38包括两幅表示从内部所看到的提升件的侧视图,其中,(a)表示上升过程的提升件,(b)表示与一接触件发生接触的接触件;
图39是表示手推处于弹出位置的光盘托时的侧视图;
图40包括记录-再现单元上的齿轮的两幅平面图,其中,(a)示出了与一操作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轮,(b)示出了与一操作滑动装置相啮合的操作齿轮;
图41包括在光盘托从图40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滑移的情况下记录-再现单元上的齿轮的两幅平面图,其中,(a)示出了与操作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轮,(b)示出了与操作滑动装置相啮合的操作齿轮;
图42是光盘托弹出操作的流程图;
图43是以往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侧视图;
图44是以往的装置的光盘托的透视图;
图45是表示小光盘如何滑出光盘托而落向记录-再现单元的侧剖视图;以及
图46是处于倾斜位置时的装置主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与以往的装置相同的结构将被标以与以往的装置的相同的标号并且不再详细描述它们。
图1(a)、(b)和(c)是概括地表示本发明装置的侧视图。在该装置的靠近使用者操作该装置的这一侧设置了一个分层叠放柜7,在分层叠放柜7内容纳了若干个上下叠放布置的且各自适宜于承载一光盘的光盘托4。各光盘托4装在分层叠放柜7上相应的层且能够移进和移出分层叠放柜7。布置在分层叠放柜7的前方的是一个记录-再现单元2,该记录-再现单元2能够在与从底座1竖直伸出的三个螺杆61,61,61螺纹啮合的状态下上下移动,以便接受由光盘托4传递的光盘。从而由单元2把数据记录到光盘上或再现光盘上记录的数据。
当需要把一张新光盘装进分层叠放柜7时,象图1(b)所示的那样把光盘托4之一从分层叠放柜7抽出,把光盘放到光盘托4上。当按压一个操作按钮(未示出)时,光盘托4象图1(a)所示那样缩进分层叠放柜7。后面将描述的光盘托滑动机构3执行这种收缩运动。
当为了记录或再现数据而使用分层叠放柜7内的希望的光盘时,把单元2向上或向下移动并与携带有该希望的光盘的光盘托4相对应,如图1(c)所示。然后把光盘转移到单元2上。正如下文将描述的那样,光盘托4包括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副光盘托41和一个主光盘托40(见图13)。光盘只放在副光盘托41上,其向单元2滑移。当副光盘托41放置到单元2上时,光盘便作好了记录或再现的准备。
正如下文将要描述的那样,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除了具有记录-再现单元2和光盘托滑动机构3外,还具有一个藕合单元5,该藕合单元5以与用以提升和降低记录-再现单元2的平台提升单元6和光盘托滑动机构3之间的操纵关系上下移动,而且它藕合要向光盘托滑动机构3滑动移动的光盘托4。
图3是在弹出状态—亦即向后滑动状态下的光盘托4的平面图。光盘托4可以在一关闭位置和一弹出位置之间滑动,在关闭位置时,光盘托4容纳在分层叠放柜7内,在弹出位置上,光盘托移到分层叠放柜7之外。光盘托滑动机构3由设置在装置的侧部的一个电动机M1驱动,而平台提升单元6和藕合单元5分别由安装在底座1上的电动机M2和M3驱动。由电动机M4将光盘传递到记录-再现单元2上。从电动机M4引出的电线850沿着单元2的后侧布置,以便在其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不妨碍单元2。
图2是整个记录-再现装置的透视图。众所周知,记录-再现单元2包括一个用以转动光盘的转盘250和一个用以将光束投射到光盘的背面以记录或再现数据的拾取器260。虽然在记录-再现单元2的顶部设置了一个用来以与转盘250压力接触的方式夹持光盘的压板210,但为简化描述起见,图2中未示出压板210。
分层叠放柜7包括一对互相相对地布置在底座1的左、右两侧的分层叠放柜构件70、70。每个分层叠放柜构件70都设有分若干层布置的导板71,这些导板以与其上下侧面支承接触的方式支承光盘托4。在本实施例的分层叠放柜7中容纳了六个光盘托4。
布置在分层叠放柜构件70、70的外侧的是各自的侧板10、10,它们构成装置的主体100。能够上下滑动的藕合单元5布置在从图2看去位于右侧的分层叠放柜构件70和侧板10之间的空间内。
构成光盘托滑动机构3的开-关滑动装置30布置在右侧板10的外侧。该滑动装置30能够在安置在侧板10上的电动机单元9的驱动下沿着制在侧板10上的滑槽14、14、14前后移动。
在单元2的上方设置了一顶板11,以便与侧板10、10连接。三根螺杆61、61、61的上端安置并固定在顶板11上。
图4是记录-再现单元2的透视图,图5是该单元的局部侧视图。单元2具有一个与螺杆61、61、61螺纹啮合的提升托架20。该托架20由合成树脂制成,安装在从底座1向上伸出的一根导向杆63上,以便在该导向杆63的导向下上下移动。各螺杆61在其下端都带有一个齿轮62,齿轮布置在底座1的凹入部分13内(见图10)。
在图4所示的托架20上制有一个竖直延伸贯通的大的开口27。一个具有拾取器260并且安装有转盘250的可移动支座21在其一侧部由横惯该开口27而设的一根枢轴28支承。用以检测记录-再现单元2的水平面的一个传感器SE1布置在位于提升托架20的一侧部的传动齿轮26的附近。
布置在大开口27的右侧的是电动机M4和用以传递来自电动机M4的动力的齿轮系24。布置在齿轮系24的下游端的操作齿轮25包括一个上齿轮25b和下齿轮25c,这两个齿轮各自仅在其外周缘的一部分上制有齿。操作齿轮25的上齿轮25b与布置在提升托架20的一端的传动齿轮26相啮合。传动齿轮26包括一个上齿轮26b和下齿轮26c,而且与下文将描述的光盘托4相啮合。上齿轮26b具有一个位于其外周部的切口26a。
参见图5,操作齿轮25的下齿轮25c与一个设置在提升托架20的大开口27的一侧的操作滑动装置22的有齿面22a相啮合,以便前后移动滑动装置22。于是,用于单元2的电动机M4驱动所说操作滑动装置22,而且还驱动光盘托4移向或离开单元2。
传动齿轮26和操作齿轮25提供了一种日内瓦运动,因此,齿轮26和25仅在特定的区段内互相啮合,在此之后互相不啮合。图40,41各自的平面图(a)、(b)分别示出了操作齿轮25与传动齿轮26以及与操作滑动装置22啮合或者不啮合的状态。如图40(a)和(b)所示,传动齿轮26的下齿轮26c最初是与操作齿轮25的上齿轮25b相啮合的,而下齿轮25c最初与操作滑动装置22是不啮合的。
传动齿轮26被操纵齿轮25从目前的状态下顺时针转动,导致上齿轮26b象下文将描述的那样拉动副光盘托41。当光盘托4被完全拉进时,如图41(a)和(b)所示,操纵齿轮25的上齿轮25b与传动齿轮26的下齿轮26c不啮合,而下齿轮25c则与操作滑动装置22相啮合。在这种状态下,传动齿轮26处于暂停状态,而操作滑动装置22则向前或向后滑动。该机构已经由本申请人披露于JP-A-297904/1996号专利申请中。
图6示出了当从大开口27这一侧观察时所看到的操作滑动装置22。滑动装置22上形成有一个凸轮槽23,凸轮槽23内装有一个从可移动支座21的自由端伸出的销21a。因此,当操作滑动装置22因电动机M4的、经由齿轮系22传递到滑动装置22的转动而向前或向后移动时,可移动支座21便围绕枢轴28枢转。
参见图5,提升托架20的上侧用一块夹紧板200覆盖,该夹紧板200设有一个前述的压板210,以便象公知的那样把光盘压靠在转盘250上。可移动托架21向上转动,把转盘250、传送给记录-再现单元2的光盘D与压板210结合在一起,从而可转动地夹持光盘D。如图7所示,夹紧板200避开螺杆61、61、61和导向杆63,而且,当提升托架20上下移动时不会妨碍该提升托架20。
平台提升单元
图8是当从内部观看时处于左侧的分层叠放柜构件70的侧视图,图9是拿掉分层叠放柜7之后的底座1的平面图,图10是从图9中箭头C的方向观看时底座1的侧视图。
安装在左分层叠放柜构件70下方的底座1上的是电动机M2和与电动机M2藕合的齿轮系64。在齿轮系64的下游端的一个齿轮65安装在底座1上的凹入部分13之一内。
参见图9,在底座1的与记录-再现单元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个开口15。一环状齿轮60设在该开口15的下方并附着在底座1的背面。环状齿轮60布置在一个装在底座1的背面的支架66上并与螺杆61上的齿轮62相啮合。
齿轮系64的齿轮65与环状齿轮60相啮合,把电动机M2的扭矩传递给齿轮60。当被驱动时,电动机M2通过齿轮系64转动环状齿轮60和三根螺杆61、61、61。螺杆61的转动使得由导向杆63导向的提升托架20把记录-再现单元2升起或降下。于是,使单元2与携带有需要用来记录或再现数据的那张光盘的光盘托4相对应(参见图1(c))。
如图9所示,记录-再现单元2的拾取器260和转盘250布置在环状齿轮60的圆形空间里,这样,即使单元2处在它的最低位置,附着在拾取器260和转盘250的底面的、露出到底座开口15之外的电路元件也不会与环状齿轮60发生接触,使环状齿轮60能够顺畅运转。
光盘托的详细说明
图11是光盘托4的平面图,图13是光盘托4的透视图。副光盘托41安装在主光盘托40上并可前后滑动。正如以下将要说明的那样,容纳在分层叠放柜7内的主光盘托40只能在弹出方向滑动。副光盘托41在凸缘45的导向下滑动,凸缘45从主光盘托40的侧壁向内伸出并插在在副光盘托41的对应侧面形成的凹槽44内。从主光盘托40的尾端部向内伸出的一个板簧46插在副光盘托41上的一个孔47内,借此使副光盘托41与主光盘托40轻轻啮合。
在副光盘托41的右侧部形成有一个与记录-再现单元2的传动齿轮26相啮合的齿条42。在齿条42的中部具有一个能够插进传动齿轮26的切口26a的大齿43(见图11)。在传动齿轮26的转动期间,大齿43插进传动齿轮26的切口26。这样,由于在配合位置的齿的作用,即使光盘托4遭受一大的滑动负载,也能排除齿条42断裂的可能性。参见图12,其是主光盘托40的平面图,在主光盘托40的底表面上沿着它的右侧边形成了一条凹槽48。位于下文将描述的导向板71的上表面的一个凸缘72(见图23)插进该凹槽48,以便引导主光盘托40在弹出方向的滑动运动。
如图13所示,副光盘托41具有一个适宜安放大光盘的大的凹座部分400和一个制作在比大的凹座部分400低的层面的、适宜安放小光盘的小的凹座部分410。在大、小两个凹座部分400、410上形成有可供来自拾取器260的光束从中通过的窗口420。主光盘托40具有一个与窗口420呈重叠关系的开口430。在开口430的相对两侧,主光盘托40各具有一条向下伸出的、与处在低一层的另一个光盘托4上的小光盘相面对的凸条49、49。在把这些光盘托4全部装进分层叠放柜7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凸条49、49与放置在下层光盘托4上的小光盘D的外周部相对,从而防止小光盘D滑出。
因此,在一震动作用于装置的情况下,凸条49、49防止小光盘D从光盘托4中滑出。分层叠放柜7的顶部用一外壳(未示出)覆盖,它的背面可防止最上层的光盘托上的光盘滑出。
参见图12,主光盘托40具有从它的右侧壁向外伸出的一个啮合卡爪440和一个凸块450。正如下文将解释的那样,容纳在分层叠放柜7内的、处在关闭位置的光盘托4由卡爪440阻止其不经意地纵向滑动。光盘托滑动机构3啮合在凸块450和啮合卡爪440之间的空间R里。
主光盘托和副光盘托的锁定
在主光盘托40上,在凸块450的内侧设有一个闭锁块460。如图11所示,在副光盘托41的一端部,在与闭锁块460对应的位置设有一闭锁杆470。参见图15和18,闭锁杆470包括一个与副光盘托41的下表面接触的可转动件480和一个连结到该可转动件480上的、延伸穿过副光盘托41上的孔540并与副光盘托41的上表面接触的操作件490。在可转动件480的自由端设有向下的并能够与闭锁块460啮合的凸台480a。
图16是两幅平面图,示出了当光盘托4处于关闭位置时副光盘托41和主光盘托40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a)示出了闭锁杆470和凸轮部分73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b)示出了闭锁杆470和闭锁块460互之间的相对位置。
参见图16(a),闭锁杆470由设在副光盘托41的尾端的一个扭簧495逆时针方向加偏压。在分层叠放柜7的导向板71的内端面设有凸轮部分73。凸轮部分73包括一沿光盘托4的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一平直部分73a,一个从第一平直部分73a的尾端起延伸并向内倾斜的倾斜部分73b以及一个从倾斜部分73b的尾端起沿与第一平直部分73a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平直部分73c。当光盘托4处于关闭位置时,闭锁杆470的操作件490远离第一平直部分73a。
如图16(b)所示,此时,闭锁杆470上的凸台480a与主光盘托40上的闭锁块460不啮合,使得副光盘托41能够沿装入方向滑动离开主光盘托40。
当主光盘托40从关闭位置向弹出位置移动时,由于副光盘托41是由弹簧46轻轻地保持在主光盘托40上的,所以,副光盘托41也与主光盘托40一起移动。
参见图17(a),操作件490的外端与凸轮部分73的第二平直部分73c发生接触,克服扭簧495的作用力而顺时针转动闭锁杆470。如图17(b)所示,闭锁杆470上的凸台480a与闭锁块460发生接触。当主光盘托40进一步向后滑移时,闭锁块460推动闭锁杆470,使副光盘托41也向后移动。于是,主光盘托40和副光盘托41一起向后移动。
当光盘托4处于弹出位置的情况下,副光盘托41不能够独自地向前或向后滑动。在关闭位置时,副光盘托41能够离开主光盘托40而移向记录-再现单元2。
副光盘托41和主光盘托40都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经验表明,在模制以后,副光盘托41和主光盘托40的中间部分容易下垂、容易向下隆起。如果下垂严重,尤其是副光盘托41与主光盘托40发生接触,则副光盘托41有可能不能在主光盘托40上顺畅地滑动。参见图14,图14示出了沿图13上的A-A线剖开的副光盘托41,在副光盘托41的中部形成有一个向内向上倾斜的锥形面520,以避免副光盘托41与主光盘托40上表面的接触。
防止8-cm光盘的滑落
图19是沿图13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并示出了副光盘托41。与副光盘托41为一整体的滑落阻止片500制作在窗口420的前部,以便叠盖住大凹座部分400的前端部,在滑落阻止片500和大凹座部分400之间提供一个比光盘厚度稍稍大一点的空间。一向下伸出的接触壁510布置在滑落阻止片500的前部。
当光盘托4的小凹座部分410上放有小光盘时,如先前指出的那样,由在上层的主光盘托40的背面的凸条49、49阻止该小光盘滑落(见图21)。然而,如果装置的主体是倾斜安装的,那么,光盘很可能通过光盘托4的上表面和凸条49之间的间隙滑出小的凹座部分410,落向记录-再现单元2。
本实施例的光盘托4具有滑落阻止片500和接触壁510,因此,如图19所示,在小光盘D滑落向记录-再现单元2的情况下,光盘D的外周边部分处在阻止片500的正下方,并被接触壁510阻挡,从而防止小光盘D从副光盘托4滑落向记录-再现单元2。
顺便说一下,滑落阻止片500和接触壁510对于防止大光盘滑落向记录-再现单元2也是有效的。此外,大光盘还可由具有大的宽度且叠盖光盘托4的大凹座部分400的内导板71(如图3所示)和记录-再现单元2来防止其滑落向记录-再现单元2,因为当要把光盘弹出时,单元2处在与携带该光盘的那个光盘托4相对的位置。
把光盘托固定在分层叠放柜内
图20(a)和(b)是光盘托4的右侧前端部分的平面图。当光盘托4处于关闭位置时,副光盘托41上的齿条42的前端与记录-再现单元2的传动齿轮26的缺口部分26a相接触。处在关闭位置的副光盘托41因传动齿轮26的顺时针转动而向单元2滑动移动。
除非光盘托4在关闭位置时是固定在分层叠放柜7内的,否则,如果装置主体是倾斜安装的,就会有光盘托4向外滑出的可能性。因此,设置下文将描述的固定机构来防止光盘托4在关闭位置时向弹出位置滑出。
图23是当从前部倾斜观看时处在右侧的分层叠放柜构件70的透视图,图26是当从内部观看时分层叠放柜构件的侧视图。正如已叙述的,分层叠放柜构件70设有若干上下分层布置的导板71,每个导板71都具有插进主光盘托40的凹槽48内的凸条72。图23仅示出了第一层的凸条72。
在导板71的前部设置了与分层叠放柜构件70成一整体的竖直板74。在该竖直板74上制有与导板71对应的且数量等于光盘托4的数量的缝隙75。设在记录-再现单元2上的前述的传感器SE1可向上或向下移动地匹配竖直板74。随着单元2的升降,传感器1检测特定的缝隙75,判断单元2所在的层面。这样使得能够将单元2精确地停在指定的层面。
当处在最低层时,记录-再现单元2触压设在侧板10上的完全下降检测开关SW3。该开关SW3包括在上述的电动机单元9内(见图2)。
参见图23,在竖直板74和导板71之间形成有一个沟槽78,一竖直杆79便布置在该沟槽内78。棘爪8以与光盘托4相同的间距合适地安装在该杆79上。在每一对竖直相邻的两个导板之间都制有一沿光盘托的滑动方向延伸的加长孔76。棘爪8具有一向内伸进加长孔76的自由端。
参见图20(a),棘爪8由扭簧80顺时针方向施偏压,使之自由端与卡爪440接合。在该图中,导板71用点划线表示。在这种状态下,阻止主光盘托40向前或向后滑动。如前所述,由于副光盘托41在关闭位置上是不受主光盘托40约束的,所以,当传动齿轮26转动时,其仅仅把副光盘托41向记录-再现单元2滑动推进。
当棘爪8克服扭簧80的作用力而逆时针转动时,如图20(b)所示,棘爪8的自由端从卡爪440中脱出,主光盘托40便能够象已经叙述的那样和副光盘托41一起向弹出位置滑动。棘爪8由下文将描述的藕合单元5逆时针方向转动,藕合单元5用以将光盘托滑动机构3藕合到光盘托上。
光盘托滑动机构和藕合单元
光盘托滑动机构3由藕合单元5藕合到光盘托4上。下面首先介绍光盘托滑动机构3。
图24是当从弹出位置观看时右侧板10的剖视图,图25是从内部和前部看到的该侧板10的透视图。光盘托滑动机构3具有开—关滑动装置30,该开—关滑动装置30的一个端部延伸通过侧板10并具有一个附着其上的可滑动的支架35。支架35是通过弯折金属板而制成的,并具有一个面朝下的敞口端和一个面朝分层叠放柜7的侧壁的、制有一竖直孔36的壁。
竖直孔36内插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滑动件37。滑动件37包括分别处在孔36的相对两侧并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块,亦即,靠近分层叠放柜7的光盘托藕合块38和靠近侧板10的配合块39。当开—关滑动装置30向前或向后移动时,可滑动支座35和滑动件37也向前或向后移动。
如前所述,滑动装置30是因电动机单元9而前后滑动的。图29(a)和(b)是从外部所看的开—关滑动装置30的侧视图,其中,(a)示出了关闭位置,(b)示出了弹出位置。电动机单元9包括一安装板90,电动机M1和通过皮带91与电动机M1藕合的齿轮系92安装在该安装板90上。安装在安装板90上的还有一个与滑动装置30的移动路径终点对应的关闭位置检测开关SW2,一弹出位置检测开关SW1和前述的用以检测单元2的完全下降的开关SW3。
开—关滑动装置30具有一个带有齿条32的底边,和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它的后端部的锁定齿轮31,锁定齿轮31的有齿面能够置位于与齿条32成一直线。锁定齿轮31由一扭簧(未示出)顺时针施偏压。在图29(b)的弹出位置时,齿轮31压在从滑动装置30伸出的一个挡块33上。
在图29(b)所示的弹出位置上,滑动装置30处于与开关SW1压力接触的状态,表明已经到达弹出位置。当在该状态下激励时,电动机M1借助齿轮系92向前移动滑动装置30。当在齿轮系92的下游端的齿轮93与锁定齿轮31开始进入啮合时,如图30(a)所示,锁定齿轮31逆时针转动,与挡块33脱开。
图30(a)和(b)是锁定齿轮31和它的周围的放大视图。如这些附图(a)和(b)上的虚线所示,侧板10具有一从其向外伸出的接合件12,锁定齿轮31具有一从其向内伸出的凸台34。齿轮31的逆时针转动把凸台34带至与接合件12相接触,从而防止滑动装置30向后倒退。滑动装置30挤压关闭位置检测开关SW2,于是,滑动装置停止。在这种状态下,滑动装置30处于关闭位置。
图27是表示在关闭位置时分层叠放柜7的导板71和滑动件37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20(a)示出了滑动件37和凸块450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导板71具有一切口77,用以使滑动件37能在其中向上或向下移动。在关闭位置时,滑动件37沿着竖直孔36(见图26)向上或向下移动。滑动件37插进凸台450和啮合卡爪440之间的空间R里。当可滑动支架35随着滑动装置30一起向弹出位置滑动时,光盘托4因被滑动件37推着也向弹出位置移动(见图31(b))。
藕合单元5起向上或向下移动滑动件37、固定如此移动了的滑动件以及使滑动件37和光盘托4相啮合的作用。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单元。
图22是表示藕合单元5与底座1的相对位置的平面图。安装在底座1上的电动机M3通过齿轮系85与藕合单元5操作地相联。布置在齿轮系85的下游端的齿轮86位于分层叠放柜7的下方(见图26)并具有一接近它的外周缘的孔87。传感器SE2安装在底座1上,用以检测该孔87。当传感器SE2先检测到孔87一次之后又检测到该孔87时,表明齿轮86转了一转。齿轮86的一转相当于提升构件54和滑动件37向上或向下移动导板71的一层的距离。
参见图25,藕合单元5具有一个设置在可滑动支架35内部的支撑支架50。如图24所示,支撑支架50固定在底座1上。支撑支架50设有一根竖直螺杆51和一根平行布置的导向杆52。一个合成树脂的齿轮53围绕螺杆51安装并与底座上的齿轮86啮合。
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提升构件54安装在螺杆51和导杆52上。电动机M3的转动通过齿轮系85传递给螺杆51,使螺杆51转动,而螺杆51的转动又使得提升构件54沿着导杆52向上或向下移动。
图28是支撑支架50的正视图。
在提升构件54的前端设有一个开锁件55,该开锁件55的内部形成有用以安放滑动件37的配合块39的导向槽56。开锁件55的前端具有适宜于与棘爪8接触的竖直面57a和锥形面57b,锥形面57b分别从竖直面57a的上下两端倾斜延伸。竖直面57a的有关其高度方向的中心和导向槽56的有关其高度方向的中心处在同一水平面内。
如图28所示,当开—关滑动装置30和可滑动支架35抵达关闭位置,亦即,最前位置时,滑动件37的配合块39插进导向槽56里。在关闭位置时滑动件37能够竖直移动,不会受到导板71(见图27)的妨碍,因此,当螺杆51转动时,会使提升构件54和滑动件37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
正如下面将介绍的,提升构件54的锥形面57b和竖直面57a与棘爪8发生接触,使棘爪8从主光盘托40中脱离。
当提升构件54的锥形面57b与棘爪8开始接触时,由于限制了棘爪8向上或向下移动,所以,棘爪8克服扭簧80的作用力而转动,象图20(b)所示那样开始与卡爪440脱离。当提升构件54的竖直面57a与棘爪8的自由端接触时,棘爪8完全脱离,使得光盘托4能够向弹出位置滑动。
如前所述,如在图26中所见到的,当棘爪8与对应的加长孔76处在相同的高度时,提升构件54的竖直面57a的中心和导向槽56的中心是处在同一水平面内的。因此,随着棘爪8的完全脱离,滑动件37的光盘托藕合块38进入孔76。
图31(a)和图31(b)分别示出了在关闭位置和弹出位置时提升构件54、光盘托4和滑动件37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31(a)所示,光盘托藕合块38插进相应的光盘托4里。借助于与提升构件54的导向槽56相啮合的配合块39的作用,则不会有滑动件37脱落的可能性。
开—关滑动装置30从关闭位置向弹出方向的移动也使相关的可滑动支架35移动,因此,以插进导板71的切口77内的方式布置的滑动件37向后滑动移动,允许光盘托藕合块38在导板71上滑动。滑动件37移出提升构件54的导向槽56,象图31(b)所示那样向弹出方向滑动移动光盘托4。
图36是呈整体形式的装置主体100的透视图。主体100具有一个与之相连的处理器800,该处理器800内存储有特定的操作程序。电动机M1至M4、传感器SE1、SE2以及开关SW1、SW2、SW3均与处理器800相连,处理器800反过来控制装置的操作。
光盘的装载操作
首先,按压装置主体上的操作钮(未示出),以便使光盘托4从分层叠放柜7内弹出,把一张光盘放在光盘托4上并使光盘托再次缩进分层叠放柜7内。让电动机单元9的电动机M1转动,以使开—关滑动装置30从图29(b)所示的状态向后移动(见图29(a))。把装在滑动件37上的光盘托4拽入,并且,滑动件37插进提升构件54的导向槽56里(如图31(a)所示)。此时,如图29(a)所示,滑动装置30挤压关闭位置检测开关SW2,于是,电动机1停止。在装进分层叠放柜7之后的关闭位置上,如图20(a)所示,卡爪8插进光盘托4。
记录-再现过程
如图35中点划线所示,记录-再现单元2最初在最下层处于待机状态,按下完全下降检测开关SW3。
把用来记录或再现数据的那个光盘托4的序号输入装置,于是,处理器800启动图9中所示的电动机M2,以转动环状齿轮60。齿轮60转动三根螺杆61、61、和61,升起记录-再现单元2。如图23所示,单元2上的传感器SE1计数所经过的缝隙75的个数,当检测到单元2处于与指定的光盘托4相对的位置时,处理器800切断电动机M2。
在此状态下,如图32所示,传动齿轮26处于靠近副光盘托41的前端的位置。处理器800启动电动机M4,以便象图33(a)所示那样通过齿轮系24顺时针转动传动齿轮26。在关闭位置上,副光盘托41不与主光盘托40相啮合,而主光盘托40如前所述由卡爪8固定,因此,只有副光盘托41单独向单元2滑动移动。
随着副光盘托41的移动,齿条42的大齿43象图33(b)所示那样插进传动齿轮26的切口26a。在该配合位置,即使副光盘托41的滑动负载很大,也不存在齿条42断裂的可能性。
图34是推进到底的副光盘托41的平面图。副光盘托41处在提升托架20的上方,而且,副光盘托41的窗口420把转盘250暴露出来。提供日内瓦运动的传动齿轮26和操作齿轮25进入互不啮合的状态(见图41(a)和(b))。当装在提升托架20上的电动机M4进一步转动时,操作齿轮25与操作滑动装置22相啮合,以便使滑动装置22滑动移动。可移动支座21围绕枢轴28枢转移动,以便象图5所示那样匹配夹板210,使光盘作好记录或再现的准备。转盘250转动,且拾取器260将一束光束投射到光盘的背面,以便记录或再现。
光盘托弹出动作
在关闭位置,如图28所示,插进提升构件54的导向槽56内的滑动件37可随着构件54向上或向下移动。
当要将分层叠放柜7内特定的光盘托4弹出时,处理器800启动电动机M3(见图22),以便在支撑支架50内转动螺杆51并向上或向下移动提升构件54。图22所示的传感器2计数齿轮86上的孔87转过的次数。当检测到提升构件54和滑动件37的位置已与要弹出的光盘托4相对时,电动机3切断。
在该位置上,如前所述并象图20(b)所示那样,主光盘托40被开锁件55从卡爪8上释放出来并且能够与副光盘托41一起向弹出位置滑动。在此状态下,处理器800启动电动机M1。
开—关滑动装置30从图31(a)所示的的位置向后移动。借助于可滑动支架35联接到滑动装置30上的滑动件37匹配主光盘托40并向弹出位置移动。主光盘托40借助于闭锁块460与闭锁杆470的啮合[见图17(a)和(b)]而与副光盘托41一起移动。当滑动装置30压靠弹出位置检测开关SW1时,处理器800切断电动机M1。
防止副光盘托脱落
就本发明的装置而言,当按照上述步骤把光盘托4弹出时,先将电动机M2启动,把记录-再现单元2移动到比要弹出的光盘托4低一层的位置,并且,把夹紧板200以与要弹出的光盘托4的前侧相对的关系定位在单元2上(参见图35)。分层叠放柜7布置在底座1上方一定距离的位置,因此,当把处在最低层的光盘托4弹出时,要把单元2置于与该距离相应的位置并按下完全下降检测开关SW3。在图35中,要弹出的光盘托4处于从上面数第二层。下面说明为什么要把单元2置于上述位置的原因。
当要把光盘托4弹出时,主光盘托4从卡爪8上脱开,结果,使得主光盘托40和副光盘托41能够向记录-再现单元2滑动。主光盘托40由于啮合卡爪与分层叠放柜构件70的加长孔部分76的端缘接触受阻而不再向前,副光盘托41照原来样子向前滑动。因此,如果装置主体是倾斜安装的,副光盘托41会移动到不与主光盘托40少量啮合,而且,要从关闭位置弹出的那个副光盘托41有可能滑落到单元2上。就本发明的装置而言,夹紧板200置位于与要弹出的那个光盘托4的前侧相对的位置,排除了副光盘托41向单元2掉落的可能性。
图42示出了有关光盘托4的弹出的步骤顺序。
作为一种变换方案,当光盘托4要被弹出时,还可通过使用一个用于记录-再现单元2的、增加了厚度的提升托架20并把记录-再现单元2移动到比要弹出的这个光盘托4高一层的位置来阻断光盘托4向记录-再现单元2移动的路径。于是,由单元2阻止光盘托4向单元2的掉落。
根据前述实施例,当提升构件54完全降低时,如图37所示,提升构件54的底面支承在齿轮53的上表面上。如果螺杆51保持转动,在这种接触状态下继续把提升构件54向齿轮53压靠,那么,都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提升构件54和齿轮53有可能互相压入。此后,当把处于这种压入状态的提升构件54再提升时,由于压入状态所包含的阻力大,难以把构件54提升。
于是,本申请人想到了这样一个主意一即,参见图38(a),形成一个从齿轮53的上表面伸出并与螺杆51的螺槽配合的接触件600,和一个从提升构件54的下表面伸出并与螺杆51的螺槽配合以便与接触件600的一个侧面接触的的接触件610。当提升构件54完全下降时,提升构件54的接触件610和齿轮53的接触件600以其相向的两个侧面互相接触。由于能够把构件610和600之间的接触面制作得比当提升构件54的底面与齿轮53的上表面支承接触时的接触面小,所以,没有压入的可能性,使得提升构件54能够从完全下降位置顺利地提升。
类似的装置也可以设置在螺杆61的上端。此外,记录-再现单元2和用以向上或向下移动该单元2的螺杆51也可以设置类似的装置。
如图39所示,当用手把处于弹出位置的光盘托4推进时,开—关滑动装置30移动,不再与弹出位置检测开关SW1接触。于是,存在虽然处理器800没有给出启动电动机M1的命令信号但开关SW1将关闭的可能性。此时,电动机M1可能自动启动,把光盘托4拉入。在这种情况下,被推动的光盘托的那个端面可能带有象由呈虚线的名词“推”表示的那样的推进动作的标记(见图13),以便表明光盘托4能够手动推入。

Claims (3)

1.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在其底座1上装有一个分层叠放柜7和一个记录-再现单元2,分层叠放柜7内容纳有分若干层布置的光盘托4,以便在每一光盘托4上放置一张光盘,记录-再现单元2布置在分层叠放柜7的前部并能够上下移动,光盘托4布置在从分层叠放柜7向内伸出的、与各个层对应的导板71之间,每个光盘托4都能够在分层叠放柜7内的一个关闭位置和在分层叠放柜7外的一个单出位置之间滑动,在弹出位置时,光盘托从分层叠放柜7向外伸出,该装置的特征在于:
每个光盘托4都包括一个主光盘托40和一个可在主光盘托40上滑动的、用以把光盘放置其上的副光盘托41,
主光盘托40能够在弹出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滑动,副光盘托41能够与主光盘托40可分离地啮合并能够从关闭位置进一步向记录-再现单元2滑动,
每个导板71都形成有一个凸轮部分73,用以在关闭位置上使副光盘托41与主光盘托40脱离啮合,以及,随着光盘托4从关闭位置向弹出位置的滑动移动,使副光盘托41与主光盘托40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副光盘托41具有一个用以放置大光盘的大凹座部分400和一个与该大凹座部分400基本上同心地形成的、用以放置小光盘的小凹座部分410,而且,导板71叠盖住放在副光盘托41上的大光盘,以防止大光盘从光盘托4中滑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光盘托40具有从其下表面伸出的并与放置在紧挨着的下一层的小光盘的上表面相对的凸条49。
CNB021278490A 1997-03-28 1998-03-28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40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78018/1997 1997-03-28
JP09078058A JP3081553B2 (ja) 1997-03-28 1997-03-28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77064/97 1997-03-28
JP77290/1997 1997-03-28
JP78058/97 1997-03-28
JP78018/97 1997-03-28
JP76785/97 1997-03-28
JP76785/1997 1997-03-28
JP77290/97 1997-03-28
JP78058/1997 1997-03-28
JP9076785A JP3059943B2 (ja) 1997-03-28 1997-03-28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該記録再生装置に用いるトレイ
JP09077290A JP3113602B2 (ja) 1997-03-28 1997-03-28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09077064A JP3108381B2 (ja) 1997-03-28 1997-03-28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該記録再生装置のトレイ排出方法
JP09078018A JP3113603B2 (ja) 1997-03-28 1997-03-28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77064/1997 1997-03-28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7865A Division CN1127728C (zh) 1997-03-28 1998-03-28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用于该装置的光盘托和光盘托的弹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2417A true CN1492417A (zh) 2004-04-28
CN1224032C CN1224032C (zh) 2005-10-19

Family

ID=275246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784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4032C (zh) 1997-03-28 1998-03-28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CN981078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7728C (zh) 1997-03-28 1998-03-28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用于该装置的光盘托和光盘托的弹出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78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7728C (zh) 1997-03-28 1998-03-28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用于该装置的光盘托和光盘托的弹出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359843B1 (zh)
CN (2) CN1224032C (zh)
CA (1) CA2233237C (zh)
HK (1) HK101673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0937A (zh) * 2020-09-22 2021-01-26 深圳云宣科技有限公司 凸轮式光盘取放装置及取放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8711B1 (en) * 2002-01-15 2004-02-10 Unisys Corporation Component slide assembly
TWM242830U (en) * 2002-09-11 2004-09-01 Aopen Inc Carrying tray of disc plate
US7296278B2 (en) * 2003-05-15 2007-11-13 Lg Electronics Inc. Disk drive
EP1482496B1 (en) * 2003-05-30 2006-03-08 ORION ELECTRIC CO., Ltd. Disc device with disc changer
CN100435229C (zh) * 2004-11-02 2008-11-19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换片机以及利用于换片机中的保护机构
CN100390891C (zh) * 2005-01-05 2008-05-28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换片机及其托盘锁定装置
DE102007018027A1 (de) * 2006-04-18 2008-01-10 Hitachi Maxell, Ltd., Ibaraki Gerät zum Be- und Abspielen optischer Platten und automatischer Plattenwechsler
JP7012499B2 (ja) * 2017-10-18 2022-01-28 日本通信電材株式会社 トレイ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4548A (ja) 1987-02-19 1988-08-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イスク装置
JPS6466862A (en) 1987-09-07 1989-03-13 Toshiba Corp Disk auto-changer device
JP3017266B2 (ja) * 1990-10-08 2000-03-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KR920009778B1 (ko) 1990-11-12 1992-10-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연속 플레이장치
CA2073400A1 (en) * 1991-11-08 1993-05-09 Masayuki Hoshi Disk player
JPH06150512A (ja) 1992-07-20 1994-05-31 Sony Corp メディアチェンジャープレーヤにおける位置検出装置
KR0126812B1 (ko) 1992-12-17 1998-04-01 윤종용 멀티 디스크플레이어의 디스크트레이 인출장치
JPH06195849A (ja) 1992-12-21 1994-07-15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マルチ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GB2279490B (en) 1993-06-30 1997-03-26 Tanashin Denki Co Disk playback apparatus
JP2982940B2 (ja) * 1994-04-12 1999-11-29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939970B2 (ja) * 1995-03-07 1999-08-25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検出装置
JP3081501B2 (ja) 1995-04-27 2000-08-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051668B2 (ja) 1995-07-21 2000-06-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2746247B2 (ja) * 1995-12-29 1998-05-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BE1010327A7 (fr) 1996-06-05 1998-06-02 Remote Source Lighting Int Inc Dispositif de modulation de la lumiere electro-optique comprenant des bimorphes.
TW299063U (en) 1996-08-20 1997-02-21 Ind Tech Res Inst Multi-disk disk changer
KR100243244B1 (ko) 1996-10-31 2000-02-01 윤종용 광디스크플레이어의 장치 및 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0937A (zh) * 2020-09-22 2021-01-26 深圳云宣科技有限公司 凸轮式光盘取放装置及取放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4032C (zh) 2005-10-19
CA2233237C (en) 2004-05-25
CN1203418A (zh) 1998-12-30
CA2233237A1 (en) 1998-09-28
HK1016734A1 (en) 1999-11-05
CN1127728C (zh) 2003-11-12
US6359843B1 (en) 2002-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4032C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CN1394336A (zh) 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
CN1126091C (zh) 记录载体重放/记录装置
CN1155737A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2709169Y (zh) 记录设备
CN1096126A (zh) 带小型光盘盒的光盘重放机
CN1221181A (zh) 盘设备
WO1998022945A1 (fr) Changeur de disques
CN1359102A (zh) 盘盒以及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146600A (zh) 光盘重放装置
CN1282196C (zh) 光盘驱动器
CN1832011A (zh) 盘片记录和/或回放设备
CN1335988A (zh) 光盘录制和/或重放装置
CN1542807A (zh) 槽式记录再现装置
CN1174411C (zh)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CN1088890C (zh) 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CN1138267C (zh)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CN1320544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591660A (zh) 盘装置
JPH09139007A (ja)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CN1160721C (zh)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CN1534653A (zh) 槽式记录再现装置
JP2004362633A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847701A (zh) 盘片演奏装置
CN1692439A (zh) 记录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