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2873A - 等离子显示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2873A
CN1442873A CN03106886A CN03106886A CN1442873A CN 1442873 A CN1442873 A CN 1442873A CN 03106886 A CN03106886 A CN 03106886A CN 03106886 A CN03106886 A CN 03106886A CN 1442873 A CN1442873 A CN 1442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ng bead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plasma display
pane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6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泳准
金重均
姜凤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3-00107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3372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442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28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01J2211/361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characterized by the shape
    • H01J2211/363Cross section of the spa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驱动等离子显示板时能防止相邻单元产生误放电而提高图像质量的等离子显示板。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用于分隔放电单元的隔条,其中隔条的边缘部分低于隔条的中心部分。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显示板(PDP),尤其涉及一种在驱动等离子显示板时可以防止相邻单元产生误放电,而提高图像质量的等离子显示板。
背景技术
最近已经发展了多种能够减少重量和体积的平板显示板,重量和体积大是阴极射线管CRT的缺点。这些平板显示板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器FED、等离子显示板PDP、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等。
这些显示装置中的PDP利用气体放电原理,具有可方便地制成大尺寸显示板的优点。三电极交流表面放电PDP是一种典型的PDP,其包括如图1所示的三个电极,并由交流电压驱动。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三电极交流表面放电PDP的放电单元包括形成在上基板10上的第一电极12Y和第二电极12Z,以及形成在下基板18上的地址电极20X。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12Y和12Z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以让放电单元发出的光通过。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总线电极13Y和13Z平行于并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12Y和12Z的后表面。该总线电极13Y和13Z用于向具有高电阻的第一和第二电极12Y和12Z提供驱动信号。
上介电层14和钝化膜16形成在具有第一和第二电极12Y和12Z的上基板10上。在上介电层14上形成有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壁电荷。钝化膜16防止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溅射对上介电层14的破坏,同时,增加第二电极的发射效率。钝化膜16通常是氧化镁MgO。
下介电层22和隔条24形成在具有地址电极20X的下基板18上,且下介电层22和隔条24的表面上涂有磷光体26。地址电极20X与第一和第二电极12Y和12Z交叉。隔条24与地址电极20X平行,防止紫外线和可见光泄漏到相邻的放电单元中,其中紫外线和可见光是由放电产生的。
磷光体26被等离子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产生红、绿、蓝可见光中的一种。在上/下基板和隔条之间的放电空间中注入有用于气体放电的惰性混合气体,如He+Ne,He+Xe或He+Ne+Xe。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PDP中,每个放电单元中第一和第二电极相对。第一电极12Y被施加复位脉冲、扫描脉冲和第一保持脉冲。第二电极12Z被施加第二保持脉冲。
当向第一电极12Y施加复位脉冲时,放电单元被初始化。当向第一电极12Y施加扫描脉冲时,地址电极20X被施加与扫描脉冲同步的数据脉冲。此时,在施加有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的放电单元中发生地址放电。
放电单元中发生地址放电后,把第一和第二保持脉冲交替地施加给第一和第二电极12Y和12Z。若把第一和第二保持脉冲施加给第一电极12Y和第二电极12Z,则在发生了地址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将产生保持放电。保持放电的放电时间由灰度值确定,从而根据灰度值显示图像。
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PDP中,在每个放电单元中,第一和第二电极12Y和12Z相互面对,具有大的面积。这样,若第一和第二电极12Y和12Z面积较大,则浪费大量功率,因此PDP的放电效率下降。为克服该缺点,提出了一种如图3所示的PDP。
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PDP具有三角形结构,其中放电单元上下相互临近,各构成一个像素。换句话说,在现有技术的该实施例的PDP中,位于第n(n为大于1的自然数)行上的R子像素和B子像素与位于第n+1或n-1行上的G子像素组成一个像素。
该现有技术实施例的PDP包括地址电极40X、与地址电极40X交叉的第一和第二电极32Y和32Z、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电极32Y和32Z上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33Y和33Z。
第一和第二电极32Y和32Z包括与地址电极40X垂直的第一和第二主电极32A和32C,以及从第一和第二主电极32A和32C上以地址电极40X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辅助电极32B和32D。
第一辅助电极32B形成在第一主电极32A的两边,第二辅助电极32D和第一辅助电极32B一样,形成在第二主电极32C的两边。
在构成一个像素的放电单元中,地址电极40X包括在与第一和第二主电极32A和32C交叉的直线上形成的地址主电极40A,以及在与地址主电极40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预定宽度的地址辅助电极40B。
此外,在该现有技术实施例的PDP的上表面上,有第二辅助电极32B,其交替地从第一主电极32A上延伸出来,还有第一介电层44B,上介电层和保护膜顺序地沉积在整个上基板上,覆盖第二辅助电极32B。
等离子放电产生的壁电荷通过第一介电层44B上的上介电层而积聚,其通过钝化膜而防止被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溅射所破坏,同时,提高了第二电极的发射效率。
在PDP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与第一和第二电极32Y和32Z交叉的第一到第三电极42A、42B和42C,整个下基板上覆盖地址电极42A、42B和42C的第二介电层44A,以及下表面上方向与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42A、42B和42C相同的水平隔条46B。第二介电层44A和水平隔条46B的表面上涂有磷光体(未显示)。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42A、42B和42C中位于两边的第一和第三地址电极42A和42C是从地址主电极40A上向着第一和第二电极32Y和32Z的方向延伸的地址辅助电极40B,第二地址电极42B是地址电极主电极40A。隔条46B平行于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42A、42B和42C,防止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和可见光泄漏到相邻的放电单元中。
该现有技术实施例的PDP中,隔条46的上部是矩形的。
图5到图12显示了当给图4所示的PDP施加单位电压时的等电势表面。
如图5到图12所示,PDP上基板上的第二辅助电极32B的宽度是185μm,位于下基板两边的第一和第二地址电极42A、42C的宽度是150μm,第二地址电极42B的宽度是70μm,其位于第一和第三地址电极42A和42C之间,其中没有地址辅助电极40B。在上基板上闭合的水平隔条46B的高度是120μm,水平隔条46B的介电常数是12。此时,第二辅助电极32B包括位于水平隔条46B左侧的第一-第二辅助电极32B1,和位于其右侧的第二-第二辅助电极32B2。
此外,图5到图12中,若所施加的电压是0V,表示没有施加电压,1V表示施加了指定的电压,-1.2V表示施加了反向电压,其电压绝对值高于1V。
如图5到图7所示,PDP的第一-第二辅助电极32B1和第一及第三地址电极42A和42C被施加了0V的电压,即没有施加电压,仅向第二地址电极42B施加1V电压。此时,包括第一和第三地址电极42A和42C的放电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此后称为关闭单元),若该关闭单元被开启,则认为发生了误放电。
比较图5和图6,若第二地址电极42B被施加了数据电压,则含有第一和第三地址电极42A、42C的关闭单元的最大电场(最大电场位于隔条66的上部和第一介电层之间)在图6的情况为Emax=1.55×10-2,其中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B之间存在空气间隙,最大电场在图5的情况下为Emax=8.8×10-3,其中不存在空气间隙。因此,在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B之间存在空气间隙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发生误放电。
图7显示了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B之间空气间隙较大的情况。此时,与图6的最大电场(Emax=1.55×10-2)相比,图7中关闭单元的最大电场(Emax=1.48×10-2)变化不大。图7中,电场的方向垂直于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A之间的等电势面。这种情况下,空气间隙中的电场(I)导致带电粒子根据其极性向上或向下运动。
如图6和图7所示,PDP的第一-第二辅助电极32B1、第二-第二辅助电极32B2和第三地址电极42C被施加了0V的电压,即没有施加电压,第一和第二地址电极42A和42B被施加了1V的数据电压。图6显示了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B之间没有空气间隙的情况,图7显示了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B之间有空气间隙的情况。
当将图6中包含第三地址电极42C的关闭单元的最大电场强度与图7进行比较时,如图3和图4所示,电场强度高于图7,即,有空气间隙时的电场强度(Emax=1.48×10-2)高于没有空气间隙时的电场强度(Emax=8.85×10-3)。
如图8和图9所示,PDP的第一-第二辅助电极32B1、第二-第二辅助电极32B2以及第三地址电极42C被施加了0V的电压,即没有施加电压,第一和第二地址电极42A和42B被施加了1V的数据电压。图8显示当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B之间没有空气间隙时的等电势面,包含第三地址电极42C的关闭单元的最大电场强度Emax为9.02×10-3。图9显示了当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B之间的空气间隙为25μm时的等电势面,包含第三地址电极42C的关闭单元的最大电场强度Emax为1.52×10-2
如图10所示,PDP的第一-第二辅助电极32B1、第二-第二辅助电极32B2以及第三地址电极42C被施加了0V的电压,即没有施加电压,仅第一地址电极42A被施加了1V的数据电压。这种情况下,图10显示了当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B之间没有空气间隙时的等电势面,包含第三地址电极42C的关闭单元的最大电场强度Emax为9.4×10-3
从图5到图9中可以看出,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B之间有无空气间隙是误放电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当出现空气间隙时,最大电场强度较高。此外,通过图6和图7可以看到,空气间隙附近的最大电场强度不会随空气间隙的尺寸而显著变化。
纵览图6、图7和图9,若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B之间存在空气间隙,则由于施加在水平隔条46B下部的第二地址电极42B上的电压在放电单元内的空气间隙附近形成了强电场,从而会产生干扰。比较图8和图10,当向位于水平隔条46B下部的第二地址电极42B施加0V的电压时,不产生干扰。
图11显示了向现有技术的放电单元施加单位电压时的等电势面。
如图11所示,PDP的第一-第二辅助电极32B1、第二-第二辅助电极32B2被施加了-1.2V的电压,第三地址电极42C被施加了0V的电压,第一和第二地址电极42A和42B被施加了1V的数据电压。这种情况下,包含第一地址电极42A的放电单元被开启(此后称为开启单元),含有第三地址电极42C的单元由于没有施加电压从而是关闭单元。此外,图11显示了当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B之间的空气间隙为5μm时的等电势面。
图12显示了左右放电单元中形成的电场的相对强度。
如图12所示,当如图11所示的水平隔条46B和第一介电层44B之间存在空气间隙时,PDP中含有第三地址电极42C的关闭单元的最大电场强度看起来几乎等于第一地址电极42A被施加了数据电压的放电单元的最大电场强度,且水平隔条46B的上部为矩形。这种情况下,关闭单元非常可能被开启,即由于向周围的关闭单元的列电极施加的脉冲,空气间隙周围会产生强电场,导致产生不希望的放电,因此,图像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其在驱动PDP时能够防止相邻单元中产生误放电。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干扰的等离子显示板。
为达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特征在于,隔条的边部低于隔条的中部。
放电单元包括以三角形排列的红、绿、蓝放电单元。
隔条包括第一隔条和与第一隔条垂直连接的第二隔条。
此处,隔条的至少一部分的上端为圆形。
此处,隔条的至少一部分的上端边缘为阶阶梯。
此处,隔条的至少一部分的上端边缘为凹面。
该等离子显示板还包括多个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多个形成在与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上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交叉,基板之间存在放电空间;在第一基板上覆盖第一电极的第一介电层;在第一介电层上形成的钝化膜;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的覆盖第二电极的第二钝化层;以及在第二介电层和隔条上形成的磷光体。
第一电极包括金属总线电极;以及与金属总线电极连接且宽度大于金属总线电极的透明电极。
透明电极包括主电极;从主电极上向放电单元延伸出来的辅助电极,其中辅助电极从主电极的两边曲折地延伸。
第二电极包括主电极;以及从主电极两边延伸出来且至少其一部分与第一电极交迭的辅助电极。
隔条为条状,其中央部分为凸的。
隔条为条状,其上端边缘为阶阶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特征在于,介电常数值随隔条的不同部分而不同。
此处,隔条的边缘部分低于隔条的中心部分。
隔条包括第一隔条和与第一隔条垂直连接的第二隔条。
此处,第一和第二隔条中任何一个的下端的介电常数值低于其上端的介电常数值。
第一和第二隔条中任何一个的下端的介电常数值小于12,除下端外其他区域的介电常数值为12或更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特征在于,隔条的上端与基板相对,其间具有空气间隙,且隔条上端边缘与第一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不同于隔条中心部分与第一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
此处,介电常数值随隔条的不同部位而不同。
此处,隔条的边缘部分低于隔条的中心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特征在于,隔条的上端与基板相对,其间具有空气间隙,介电常数值随隔条的部位不同而不同,且隔条的边缘部分低于隔条的中心部分。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也将变得很显然。
图1是透视图,显示了现有技术的三电极交流表面放电等离子显示板;
图2显示了图1所示的PDP的电极结构;
图3是平面图,显示了现有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个PDP的电极结构;
图4是剖面图,显示了沿图3中“A-A”线剖开的结构;
图5到图11分别显示了根据现有技术,向放电单元施加单位电压时的等电势面;
图12显示了当向图11所示的地址电极施加数据电压时,左右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电场的相对强度;
图13显示了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
图14是剖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沿图13中“B-B”线剖开的等离子显示板;
图15是剖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沿图13中“B-B”线剖开的等离子显示板;
图16显示了当向图15所示的地址电极施加数据电压时,左右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电场的相对强度;
图17是剖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沿图13中“B-B”线剖开的等离子显示板;
图18是透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具有条状隔条的PDP的下基板结构;
图19A是截面图,显示了图18所示的上端为圆形的条状隔条;
图19B是截面图,显示了图18所示的上端为阶阶梯的条状隔条;以及
图19C是截面图,显示了图18所示的上端为凹形的条状隔条。
优选实施例说明
参照图13到图19C,下文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PDP具有三角形结构,其中放电单元在上面/下面相互邻接,各构成一个像素。换言之,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中,位于第n(n是大于1的自然数)行的R子像素和B子像素与位于第(n+1)或(n-1)行的G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包括:下基板上的地址电极60X,上基板上与地址电极60X交叉的第一和第二电极52Y、52Z,以及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电极52Y和52Z上的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53Y、53Z。
第一和第二电极52Y、52Z包括:形成在地址电极60X的垂直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主电极52A、52C,以及从第一和第二主电极52A、52C延伸出来的第一和第二辅助电极52B、52D。
第一辅助电极52B依次或曲折地形成在第一主电极52A的两边。换言之,如果与第n个地址电极60X交叉的第一辅助电极62B从第一主电极62A的第一边延伸出来,则与第n+1个地址电极60X交叉的第一辅助电极52B从第一主电极52A的第二边延伸出来。
与第一辅助电极52B一样,在第二主电极52C的第一和第二边依次形成第二辅助电极52D。同时,与第一主电极52A相对地形成第二主电极52C。换言之,如果与第n地址电极60X交叉的第一辅助电极52B从第一主电极52A的第一边延伸出来,则与第n地址电极60X交叉的第二辅助电极52D从第二主电极52C的第二边延伸出来。
在构成一个像素的放电单元内,地址电极60X包括:与第一和第二主电极52A、52C交叉的地址主电极60A,以及沿与地址主电极60A交叉方向延伸出预定宽度的地址辅助电极60B。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PDP的上表面上有第二辅助电极52B,其从第一主电极52A交替延伸出来,还有第一介电层64B,上介电层和保护膜顺序地沉积在整个上基板上,覆盖第二辅助电极52B。
等离子放电产生的壁电荷通过第一介电层64B上的上介电层而积聚,通过钝化膜来防止由于等离子放电产生的溅射而导致的自身损坏,同时,提高了二次电子的发射效率。
在PDP的下表面形成有与第一和第二电极52Y和52Z交叉的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62A、62B、62C,在整个下基板上覆盖地址电极62A、62B和62C的第二介电层64A,以及分隔放电单元的隔条66。
第二介电层64A和水平隔条66B表面涂有磷光体(未显示)。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62A、62B和62C中位于两边的第一和第三地址电极62A和62C是从地址主电极60A向着第一和第二电极52Y和52Z的方向交替延伸出来的地址辅助电极60B,以及第二地址电极62B是地址电极主电极60A。
隔条66包括:垂直隔条66A和与垂直隔条66A垂直相连的水平隔条66B。垂直隔条66A与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62A、62B、62C交叉,水平隔条66B与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62A、2B、62C平行,其上端为圆形。同时,水平隔条66B的上端为圆形,其中心区域凸起。因此,水平隔条66B的边缘比水平隔条66B的中心区域低。
隔条66的上端与上基板相对,它们之间具有空气间隙。因此,水平隔条66B的上端边缘和上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不同于水平隔条66B的上端中心区域和上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的上表面有第二辅助电极52B,其从第一主电极52A交替延伸出来的,还有第一介电层64B,从而上介电层和保护膜沉积在整个上基板上,覆盖第二辅助电极52B。等离子放电产生的壁电荷通过第一介电层64B上的上介电层而积聚,通过钝化膜防止了由于等离子放电产生的溅射而导致的自身损坏,同时,提高了二次电子的发射效率。
在PDP的下表面形成有与第一和第二电极52Y和52Z交叉的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62A、62B、62C,在整个下基板上覆盖电极62A、62B和62C的第二介电层64A,以及分隔放电单元的隔条66。
第二介电层64A和水平隔条66B表面涂有磷光体(未显示)。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62A、62B和62C中位于两边的第一和第三地址电极62A和62C是从地址主电极60A向着第一和第二电极52Y和52Z的方向延伸出来的地址辅助电极60B,以及第二地址电极62B是地址电极主电极60A。
隔条66包括:垂直隔条66A和与垂直隔条66A垂直相连的水平隔条66B。垂直隔条66A与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62A、62B、62C交叉,以及水平隔条66B与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62A、62B、62C平行,其上端边缘有大约20μm的阶梯或倒角。此时,水平隔条66B的上端边缘是阶梯状的。这种隔条66可以防止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和可见光线泄漏到相邻的放电单元。同时,需要阶梯或倒角的区域是隔条垂直于地址电极的区域。因此,水平隔条66B的边缘比水平隔条66B的中心区域低。
隔条66的上端与上基板相对,它们之间具有空气间隙。因此,水平隔条66B的上端边缘和上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不同于水平隔条66B的上端中心区域和上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
在如图14和图15所示的隔条结构中,图16显示了当数据电压被施加到地址电极时,在左右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电场的相对强度。
首先,如图14和图15所示,位于PDP上基板的第二辅助电极52B的宽度是185μm,位于下基板两边的第一和第三地址电极62A、62C的宽度是150μm。第二地址电极62B的宽度是70μm,其位于第一和第三地址电极62A与62C之间,其中没有地址辅助电极60B。在下基板上闭合的隔条66的高度是120μm,隔条66的介电常数是12。另外,上基板和下基板的每个电极上所形成的第一和第二介电层64的厚度是30μm。同时,以水平隔条66为基准,第二辅助电极52B包括:位于其左边的第一—第二辅助电极52B1,以及位于其右边的第二—第二辅助电极52B2。水平隔条66B和第一介电层64B之间的空气间隔是5μm。
另外,向第一-第二辅助电极52B1、第二-第二辅助电极52B2施加-1.2V的电压,向第三地址电极62C施加0V的电压,向第一和第二地址电极62B和62C施加1V的数据电压。这种情况下,包含第一地址电极62B的放电单元被开启(此后称为开启单元),含有第三地址电极62C的单元由于没有施加电压从而是关闭单元。(此后称为关闭单元)。
在这种情况里,包含第三地址电极62C的单元,即关闭单元的最大电场强度远远小于包含第一地址电极62A的单元,即开启单元的最大电场强度Emax,(减小到大约1/2)。因此,可以防止相邻单元的误放电。换言之,水平隔条66B的上端是圆形的或阶梯/倒角形的,因此,使开启单元的最大电场强度变弱,从而缓和电场的集中分布。
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的上表面有第二辅助电极52B,其从第一主电极52A交替地延伸出来的,还有第一介电层64B,上介电层和保护膜顺序地沉积在整个上基板上,覆盖第二辅助电极52B。等离子放电产生的壁电荷通过第一介电层64B上的上介电层而积聚,通过钝化膜而防止由于等离子放电产生的溅射而导致的自身损坏,同时,提高了二次电子的发射效率。
在PDP的下表面形成有与第一和第二电极52Y和52Z交叉的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62A、62B、62C,在整个下基板上覆盖电极62A、62B和62C的第二介电层64A,以及分隔放电单元的隔条66。
第二介电层64A和水平隔条66B表面涂有磷光体(末显示)。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62A、62B和62C中位于两边的第一和第三地址电极62A和62C是从地址主电极60A向着第一和第二电极52Y和52Z的方向延伸出来的地址辅助电极60B,以及第二地址电极62B是地址电极主电极60A。
隔条66包括:垂直隔条66A,以及与垂直隔条66A垂直相连的水平隔条66B。垂直隔条66A与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62A、62B、62C交叉,水平隔条66B与第一到第三地址电极62A、62B、62C平行。
在本发明中的水平隔条66B中,其邻近第二地址电极62B的下端和除下端以外的其它区域有不同的介电常数。换言之,与水平隔条66B的上端比较,其下端由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制成。在图17中,水平隔条66B下端的介电常数是12或更低(例如,空气的介电常数=1),水平隔条的下端以外的区域的介电常数,即上端,是12或更大。同时,水平隔条66B的介电常数小于垂直隔条66A的介电常数,即介电常数12。
因此,施加在第二地址电极62B上的所有电压几乎全部施加在由低介电常数材料制成的区域上。在图17中在第二地址电极62B周围用黑色区域进行了标注。也就是说,其说明了等电势表面集中在第二地址电极62B的周围,第二地址电极62B周围的电场强度较强。因此,如图17所示,与其它情况相比,最大电场强度(Emax=8.85×10-3)较小,发生邻近放电单元误放电的可能性减小。
此外,如图17中所述,即使在水平隔条66B的下端和第二地址电极62B之间具有空气间隙的情况下,也可防止由于施加在相邻放电单元的列电极上的脉冲而可能产生的放电,因此提高了图像质量。
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PDP包括:位于上基板的上基板电极(未显示),位于上基板上覆盖上基板电极的上介电层(未显示),位于上介电层上的钝化膜(未显示),位于与上基板相对的下基板150上的地址电极160X,上下基板之间具有放电空间,位于下基板上覆盖地址电极160X的下介电层164,位于并垂直于下介电层164、用于分隔放电单元的隔条166,以及位于下介电层164和隔条166上的磷光体126。
上电极包括位于上基板上相互平行的一对保持电极(未显示)。上介电层具有等离子放电时积聚的壁电荷,钝化膜可以防止等离子放电时气体离子溅射对保持电极对和上介电层的损坏,从而延长了PDP的寿命,并可提高二次电子的发射效率。
下基板150的地址电极160X与保持电极对交叉。向地址电极160X提供数据信号以选择要显示的单元。
隔条166为条状,并平行于地址电极160X,可防止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泄漏到相邻放电单元中,因此可防止相邻放电单元之间的光电干扰。
隔条166的上端为圆形,如图19A所示。换句话说,隔条166的上端中心区域外凸。因此,隔条166的边缘低于隔条166的中心区域。
隔条166的上端与上基板相对,其间具有空气间隙。因此,隔条166的上端和上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不同于隔条166的上端中心区域和上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
下介电层164和隔条166的表面涂有磷光体126,产生红、绿、蓝可见光中的任何一种。此外,在上基板、下基板150和隔条166之间的气体放电空间中注入用于放电的混合气体,诸如He+Xe、Ne+Xe、He+Xe+Ne。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中,如图19B所示,隔条166上端的边部有大约20μm的阶梯或倒角。换句话说,隔条166的上端边缘为阶阶梯。该隔条166可防止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和可见光泄漏到相邻放电单元中。此时,需要阶梯或倒角的区域是隔条垂直于地址电极的区域。因此,隔条166的边缘低于隔条166的中心区域。隔条166的上端与上基板相对,其间具有空气间隙。因此,隔条166的上端边缘和上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不同于隔条166的上端中心区域和上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
这种情况下,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中,隔条166的上端为圆形或阶梯/倒角,因此,关闭单元的最大电场强度远远小于开启单元的最大电场强度Emax(降低为大约1/2)。因此,可以防止相邻单元之间的误放电。换句话说,隔条166的上端为圆形或阶梯/倒角,因此,开启单元的最大电场强度减小,从而可缓和电场的集中分布。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中,隔条166的下端和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换句话说,与上端相比,隔条166的下端由介电常数低的材料制成。因此,隔条166的下端的介电常数为12或更小(例如,空气的介电常数=1),隔条166除下端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即上端的介电常数为12或更大。
因此,所有施加给地址电极的电压几乎全部施加在由低介电常数材料制成的区域上。因此,等电势面集中于地址电极周围,电场强度在地址电极周围很大。因此,相邻放电单元之间产生误放电的几率降低了。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的PDP中,隔条166在其上端具有凹槽,如图19C所示。该隔条166可防止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和可见光泄漏到相邻单元中,并增加其消耗率。因此,隔条166的边缘低于隔条166的中心区域。隔条166的上端与上基板相对,其间具有空气间隙。因此,隔条166的上端边缘和上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与隔条166的上端中心区域和上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不同。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的水平隔条的上端为圆形或倒角,可以防止相邻单元之间的误放电。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的水平隔条靠近地址电极的下端由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制成,可以防止相邻单元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在水平隔条的下部内形成有空气间隙,从而可以防止向相邻的关闭单元的电极施加脉冲时产生的误放电,提高图像质量。
虽然根据附图所示的特定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变化。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该仅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21)

1.一种具有用于分隔放电单元的隔条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的边缘部分低于隔条的中心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放电单元包括以三角形排列的红、绿、蓝放电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包括:
第一隔条;以及
与第一隔条垂直连接的第二隔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的至少一部分的上端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的至少一部分的上端为阶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的上端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还包括:
多个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
多个形成在与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上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交叉,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具有放电空间;
在第一基板上覆盖第一电极的第一介电层;
在第一介电层上形成的钝化膜;
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的覆盖第二电极的第二钝化层;以及
在第二介电层和隔条上形成的磷光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一电极包括:
金属总线电极;以及
与金属总线电极相连且宽度大于金属总线电极的透明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透明电极包括:
主电极;以及
从主电极上向放电单元延伸的辅助电极,
其中,辅助电极从主电极的两边曲折地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二电极包括:
主电极;以及
从主电极两边延伸出来且其至少一部分与第一电极交迭的辅助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是条状,其中心部分是凸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是条状,其上端边缘是阶梯形。
13.一种具有用于分隔放电单元的隔条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各部分的介电常数值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的边部低于隔条的中心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包括:
第一隔条;以及
与第一隔条垂直连接的第二隔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一和第二隔条中任何一个的下端的介电常数值小于其上端的介电常数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第一和第二隔条中任何一个的下端的介电常数值小于12,除下端之外的其他区域的介电常数值为12或更大。
18.一种具有用于分隔放电单元的隔条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的上端与一个基板相对,其间具有空气间隙,且隔条上端边缘与第一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与隔条中心部分与第一基板之间的空气间隙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不同部分的介电常数值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的边缘部分低于隔条的中心部分。
21.一种具有用于分隔放电单元的隔条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隔条的上端与第一基板相对,其间具有空气间隙,隔条不同部分的介电常数值不同,且隔条的边缘部分低于隔条的中心部分。
CN03106886A 2002-03-06 2003-03-06 等离子显示板 Pending CN14428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20011998 2002-03-06
KR11998/2002 2002-03-06
KR10714/2003 2003-02-20
KR10-2003-0010714A KR100533721B1 (ko) 2002-03-06 2003-02-20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2873A true CN1442873A (zh) 2003-09-17

Family

ID=27767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06886A Pending CN1442873A (zh) 2002-03-06 2003-03-06 等离子显示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34443B2 (zh)
EP (1) EP1345249A3 (zh)
CN (1) CN144287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45199A1 (fr) * 2002-09-27 2004-04-02 Thomson Plasma Panneau de visualisation a plasma a electrodes coplanaires de largeur constante
KR100505986B1 (ko) * 2003-07-16 2005-08-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515362B1 (ko) * 2003-09-04 2005-09-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50045422A (ko) * 2003-11-11 2005-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면광원 장치,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0560543B1 (ko) * 2004-05-12 2006-03-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7450087B2 (en) * 2004-09-25 2008-11-1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rear substrat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0684727B1 (ko) * 2005-06-27 2007-02-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1082444B1 (ko) * 2009-08-28 2011-11-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7075B2 (ja) 1987-08-05 1995-09-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の隔壁形成方法
JP3457377B2 (ja) * 1994-04-20 2003-10-1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684603B2 (ja) 1995-01-26 2005-08-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663915B2 (ja) * 1995-05-31 1997-10-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FR2738393B1 (fr) * 1995-09-06 2000-03-24 Kyocera Corp Substrat d'affichage a plasma et procede pour sa fabrication
US5723945A (en) * 1996-04-09 1998-03-03 Electro Plasma, Inc. Flat-panel display
JPH11120923A (ja) * 1997-10-20 1999-04-30 Kyocera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H11162362A (ja) 1997-11-28 1999-06-18 Kyocera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05914B2 (ja) * 1998-01-27 2005-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281628B1 (en) * 1998-02-13 2001-08-28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a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2000100336A (ja) 1998-09-21 2000-04-07 Hitachi Metals Ltd 画像表示装置用金属隔壁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65029B2 (ja) * 1999-05-11 2007-01-10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ズマパテントライセンシング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523186B2 (ja) * 1999-11-24 2004-04-26 エルジー電子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022027B2 (ja) * 1999-11-30 2007-12-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408213B1 (ko) 2000-06-26 2003-12-01 황기웅 폐쇄형 화소로 된 델타 칼라 화소들을 가지는 교류형플라즈마 방전표시기
JP2002049347A (ja) * 2000-08-02 2002-02-15 Kenwood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45249A3 (en) 2007-11-21
EP1345249A2 (en) 2003-09-17
US7034443B2 (en) 2006-04-25
US20030168979A1 (en) 200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8203C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4428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417832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641823A (zh) 具有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277284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501429A (zh)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577698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592515A (zh) 消除亮度不匀的有机el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314070C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76389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124633C (zh) 显示装置
CN1291437C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
CN1442873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00347803C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22288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82229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975975A (zh) 等离子显示板以及包括该等离子显示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8156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581408A (zh) 具有改进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74000A (zh) 全彩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82552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3209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07578A (zh) 显示装置
CN1862752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797666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