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9062A - 表面合金化的高温合金 - Google Patents
表面合金化的高温合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39062A CN1439062A CN01810058A CN01810058A CN1439062A CN 1439062 A CN1439062 A CN 1439062A CN 01810058 A CN01810058 A CN 01810058A CN 01810058 A CN01810058 A CN 01810058A CN 1439062 A CN1439062 A CN 14390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ight
- alloy
- base alloy
- chromium
- silic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2/00—Solid state diffusion of at least one non-metal element other than silicon and at least one metal element or silicon into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s
- C23C12/02—Diffusion in one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9/00—Thermal non-catalytic cracking,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of hydrocarbon oils
- C10G9/14—Thermal non-catalytic cracking,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of hydrocarbon oils in pipes or coil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means, e.g. digesters, soaking drums, expansion means
- C10G9/18—Apparatus
- C10G9/20—Tube furnaces
- C10G9/203—Tube furnaces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tub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0/00—Solid state diffusion of only metal elements or silicon into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s
- C23C10/28—Solid state diffusion of only metal elements or silicon into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s using solids, e.g. powders, pastes
- C23C10/34—Embedding in a powder mixture, i.e. pack cementation
- C23C10/52—Embedding in a powder mixture, i.e. pack cementation more than one element being diffused in one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6/00—Co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23C2/00 - C23C24/00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4/00—Coating by spra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e.g. by flame, plasma or electric discharge
- C23C4/18—After-treat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2—All metal or with adjacent metals
- Y10T428/12493—Composite; i.e., plural, adjacent, spatially distinct metal components [e.g., layers, joint, etc.]
- Y10T428/12535—Composite; i.e., plural, adjacent, spatially distinct metal components [e.g., layers, joint, etc.] with additional, spatially distinct nonmetal component
- Y10T428/12583—Component contains compound of adjacent met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2—All metal or with adjacent metals
- Y10T428/12493—Composite; i.e., plural, adjacent, spatially distinct metal components [e.g., layers, joint, etc.]
- Y10T428/12771—Transition metal-base component
- Y10T428/12861—Group VIII or IB metal-base component
- Y10T428/12951—Fe-base component
- Y10T428/12972—Containing 0.01-1.7% carbon [i.e., steel]
- Y10T428/12979—Containing more than 10% nonferrous elements [e.g., high alloy, stainle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ther Surface Treatment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Solid-Phase Diffusion Into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其包含基础合金,所述的基础合金具有与其邻近、富集了硅和铬的扩散阻挡层。在邻近扩散阻挡层处产生富集层,所述的富集层含有硅和铬,以及可选的钛或铝。其生产方法包括在范围为400-1000℃的温度下,在基础合金上沉积表面合金;并以至少5℃/分钟、优选10-20℃/分钟的温度速率斜率将表面合金热处理至希望的最高温度,在该最高温度下将表面合金化的部件保持一段足以提供富集层或富集层和扩散阻挡层的时间。可使用反应气体处理,以在表面合金化的部件的最外表面产生补充的氧化铝或氧化铬保护性氧化皮。
Description
发明背景
本申请是1997年4月17日提交的未决申请08/839,831号的部分连续申请。
(i)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成用于高温金属合金产品的保护性表面合金的涂层体系。更具体地,该涂层体系产生具有受控微观结构的表面合金,该受控微观结构赋予所述的合金产品预定的有益性能,包括耐焦化性、耐渗碳性和产品的耐久性。
(ii)相关技术描述
不锈钢是一组基于铁、镍和铬作为主成分的合金,含有获得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以包括碳、钨、铌、钛、钼、镁和硅。其已知的主要类型有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双相钢和奥氏体钢。奥氏体钢通常用在需要高强度和高耐蚀性的场合。这样的一组钢已知总称为高温合金(HTAs),用于一般在高于650℃的高温下、并扩展到约1150℃的黑色金属冶金的温度极限工作的工业过程中。所用的主要奥氏体钢中铬、镍和铁的组成为铬18-38重量%、镍18-48重量%,以及余量的铁和合金添加剂。
设计HTAs的主体组合物的方向是物理性能如抗蠕变性和强度,以及表面的化学性能如耐蚀性。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腐蚀有多种形式,包括渗碳、氧化和硫化。本体合金的保护通常由富含氧化铬的表面提供。所用的合金的特殊组成了表现物理性能(本体)和化学性能(表面)的最佳化。通过表面合金赋予表面化学性能及通过主体组合物赋予物理性能的能力将为改善大量苛刻的工业服务环境中材料的性能提供更多的机会。
表面合金化可以利用多种涂层工艺进行,以适宜的速率在部件的表面引入适当结合的材料。这些材料需要以可控的方式与本体基质一起合金化,产生能够提供预定或希望的益处的微观结构。这需要控制所有组分的相对互扩散和总的相变。一旦形成表面合金,如果需要,可以通过活化气体热处理活化和再活化表面合金。由于表面合金化和表面活化均需要原子组分的大量运动,即温度高于700℃,因此HTA产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高温下设计工作能力的过程。该过程也可以用于设计在低工作温度下工作的产品,但在表面合金化和活化后可能需要后热处理,以恢复物理性能。
从工业基础合金的化学组成开始,并使涂层体系适应特殊的性能要求,可以设计表面合金或涂层体系以为最终用户提供最大程度的利益。某些可以设计到此体系中的性能包括:优越的抗热气体腐蚀性(渗碳、氧化、硫化);可控制的催化活性;以及耐热腐蚀性。
主要用来保护高温合金的有两种金属氧化物,即氧化铬(chromia)和氧化铝,或二者的混合物。设计高温使用的不锈钢的组成,以使好的机械性能和好的耐氧化性和耐腐蚀性达到平衡。当需要好的耐氧化性时,可以提供氧化铝氧化皮的组成是有利的,而选择能够形成氧化铬氧化皮的组成以耐受热腐蚀性条件。不幸的是,向合金块体中加入高浓度的铝和铬与保持好的机械性能不相适合,且含有铝和/或铬的涂层通常涂覆在合金块体上以提供希望的表面氧化物。
从材料角度来看,一种最苛刻的工业过程是通过烃的蒸汽热解(裂解)生产烯烃如乙烯。将诸如乙烷、丙烷、丁烷或石脑油的烃进料与蒸汽混合,并通过由焊接管和配件制成的炉用盘管。盘管在外壁被加热并将热传导给内壁表面,使烃进料产生热解,在850-1100℃温度范围生成所希望的产品混合物。该过程的一个不希望的副作用是焦碳(碳)在盘管的内壁表面上堆积。有两种主要类型的焦碳:催化性焦碳(或线状焦碳),当受到催化剂如镍或铁的促进时长成长线状;和无定型焦碳,在气相中形成并从气流中成片状析出。在轻进料裂解时,催化性焦碳可能占到沉积物的80-90%,并提供了用于收集无定型焦碳的大表面积。
焦碳起热绝缘体的作用,因此为保持产量需要持续升高管外壁温度。当焦碳的堆积十分严重,致使管表面温度再不能升高时,要将炉用盘管脱线以通过烧掉焦碳将其除去(除焦)。除焦操作通常持续24-96小时,且对于轻质进料炉每10-90天需要进行一次,而对于重质进料操作则时间显著地延长。在除焦期间,没有可售的产品,这是一个主要的经济损失。另外,除焦过程使管的劣化加快,导致寿命缩短。除使操作无效外,焦碳的形成还使渗碳、其他形式的腐蚀以及管内壁的腐蚀加快。碳扩散进入钢导致渗碳,形成脆的碳化物相。该过程导致体积膨胀,脆化使强度受到损失并可能引起裂纹。随着渗碳的增加,合金通过形成氧化铬基的氧化皮而使某些耐焦化性的能力下降。在正常的操作温度下,某些钢管合金壁厚的一半可能在短至两年的工作时间内被渗碳。典型的管寿命为3-6年。
已证明渗铝钢、氧化硅涂覆钢和表面集氧化镁或氧化铬的钢在减少催化焦碳形成方面是有益的。AlonizingTM或渗铝涉及铝通过一种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包渗(pack cementation)扩散进入合金表面。涂层的作用是形成NiAl型化合物并提供氧化铝氧化皮,该氧化皮有效减少催化焦碳的形成并使其免受氧化和其他形式的腐蚀。涂层在诸如用于乙烯炉的温度下不稳定,并且也变脆,表现出散裂或扩散进入合金基体的倾向。一般包渗限于沉积一种或两种元素,共沉积多种元素是极为困难的。在工业上通常限于仅沉积少数元素,主要是铝。对于两种元素,例如铬和硅的共沉积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在合金基体上施加铝扩散涂层的另一种方法公开在颁发给P.Adam等的美国专利5,403,629中。该专利详细描述了例如通过溅射在金属部件表面上气相沉积一种金属夹层的方法。然后,在该夹层上沉积铝扩散涂层。
也探索了另一种替代的扩散涂层。在M.C.Meelu和M.H.Lorretto的论文“对IN738基础合金上进行硅-钛扩散涂层时时间与温度的影响”(The Effect of Time at Temperature on Silicon-Titanium DiffusionCoating on IN738 Base Alloy)中,披露了对Si-Ti涂层的评价,该涂层通过高温下长时间包渗形成。
寻求有效涂层的主要困难是在烃热解炉中,应用的多种涂层倾向于在规定的高温操作条件下不能粘附在管合金基体上。另外,涂层缺少对热稳定性、热冲击、热腐蚀、渗碳、氧化和硫化中任意一种或全部的必要耐受性。一种商业上可行的通过烃的蒸气热解生产烯烃的产品必须能够在表现出热稳定性、耐热腐蚀性和耐热冲击性的同时,在长时间的工作期内对焦化和渗碳的必要耐受性。
发明综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基本目的是通过表面合金化赋予HTAs有益的性能,以实质性地消除或减少在用于通过烃的蒸气热解生产烯烃或生产其他基于烃的产品的管路、管道、配件和其它炉的辅助硬件内表面上形成催化性焦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用于使用中的管路、管道、配件和其它炉辅助硬件的HTAs的耐渗碳性。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热稳定性、耐热腐蚀性和耐热冲击性,延长工业条件下由表面合金化所改善的性能效益的耐久性。
按照本发明,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表面合金结构,均可通过沉积两种涂层配方Al-Ti-Cr-Si和Cr-Ti-Si的任一种,然后进行适当热处理而形成。
第一种类型的表面合金按下述方法形成:分别通过使用Al-Ti-Cr-Si和Cr-Ti-Si作为涂层材料,涂布涂层材料以及随后的适当热处理后,形成邻近基础合金的富集层(enrichment pool),并含有富集元素和基础合金元素,使得可以通过反应气热处理(表面活化)形成氧化铝或氧化铬的氧化皮。
第二种类型的表面合金的产生过程是:利用Al-Ti-Cr-Si作为涂层材料,进行热处理循环从而产生邻近基础合金的扩散阻挡层和邻近所述的扩散阻挡层的富集层。这种类型的表面合金的表面活化产生主要成分为氧化铝的保护氧化皮。这些氧化皮在减少或消除催化性焦碳形成方面极为有效。这种类型的表面合金与高达1100℃的工业过程如通过烃的蒸汽热解生产烯烃(以生产乙烯为代表)的高温是相容的。
扩散阻挡层被定义为富集了硅和铬、含有来自基础合金的元素的金属互化物和沉积物质的反应性互扩散层。富集层被定义为含有沉积物质,和邻近扩散阻挡层(如果形成的话)或基础合金的互扩散层,起保持最外表面上的保护性氧化物氧化皮的作用。
广义地说,本发明提供了在含有铁、镍和铬的基础合金上的保护性表面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的基础合金上沉积元素硅和铝、钛和铬的至少一种,以及可选择性的钇、铪或锆的一种;以及热处理所述的基础合金,以在所述的基础合金上生成由含有所述的沉积元素的富集层组成的表面合金。
更具体地,该方法包括:在400-1100℃的温度范围下,在基础合金上沉积由有效量的元素硅和铝、钛及铬的至少一种组成的表面合金;以及,以至少5℃/分钟、优选10-20℃/分钟的速率升温,直至升至最高温度并保持所述的最高温度有效产生富集层的时间,在400-1600℃的温度范围下热处理所述的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至少通过500-750℃的温度率(temperature rate),优选在非氧化性气氛下加热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对于氧化铝体系,富集层含有2.5-30重量%硅、优选3-7重量%硅,0-10重量%钛,2-45重量%铬和0-15重量%铝、优选5-15重量%铝,以及余量的铁、镍和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basealloying additive),厚度范围为10-300μm。对于氧化铬体系,富集层含有至少22重量%铬,至少2.5重量%硅和0-10重量%钛,以及余量的铁、镍和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对于氧化铝体系,在基础合金表面上沉积的表面合金优选是约35-45重量%铝、总量约5-20重量%的钛或铬的至少一种,以及40-55重量%硅,更优选约35-40重量%铝,约5-15重量%钛,以及约50-55重量%硅,最优选约40重量%铝,约10重量%钛,以及约50-55重量%硅。对于氧化铬体系,优选约40-50重量%铬,约40-50重量%硅,以及余量的钛沉积在基础合金上作为表面合金。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氧化铝Al-Ti-Si体系方法包括:热处理所述的基础合金,并将所述的基础合金在1030-1160℃,更优选约1130-1150℃的温度范围下保持一定时间,以使基础合金基质(basealloy substrate)和富集层(含有沉积元素和基础合金元素的金属互化物)间有效形成中间扩散阻挡层,所述的扩散阻挡层的厚度优选为10-300μm并含有4-20重量%硅,0-5重量%铝,0-4重量%钛,以及20-85重量%铬,余量为铁、镍及任何合金添加剂。使保护性表面与选自氧气、空气、蒸汽、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至少一种氧化性气体单独、或与氢气、氮气、烃或氩的任意气体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由此在所述的富集层上形成厚度约0.5-10μm的、氧化铝的可补充保护性氧化物的氧化皮。
在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在待热处理的表面合金组合物中加入最高达约1.5重量%钇、铪或锆,以增强保护性氧化皮的稳定性。
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在炉中加热时的升温速率至少5℃/分钟,优选10-20℃/分钟。将炉预热至希望的最高温度则允许大于20℃/分钟的升温速率,排除了对非氧化性气氛的需要。
将沉积在含有约31-38重量%铬的金属合金上的Al-Ti-Cr-Si表面合金,在希望的最高温度范围1130-1150℃下、优选温度范围1135-1145℃下保持和均热处理至少约20分钟,优选约30分钟至2小时。
将沉积在含有约31-38重量%铬的基础合金上的含约40重量%铝、约10重量%铬和约50-55重量%硅的表面合金,在希望的最高温度范围约1130-约1160℃,优选温度范围约1140-约1155℃下保持至少约20分钟,优选约30分钟至2小时。
将沉积在含有约20-25重量%铬的基础合金上的约15-40重量%铝、约5-15重量%钛和余量硅的表面合金,在希望的最高温度范围约1050-1080℃下保持和进行均热处理至少约20分钟,优选约30分钟至2小时。
将沉积在含有约20-25重量%铬和约3重量%钼的基础合金上的含约40重量%铝、约10重量%钛和余量硅的表面合金,在希望的最高温度范围约1130-1145℃下保持和进行均热处理至少约20分钟,优选约30分钟至2小时。
通过该方法产生的本发明的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广泛地包括含有铁、镍和铬以及邻近所述的基础合金的富集层的不锈钢基合金,所述的富集层的厚度范围是10-300μm,并且含有硅和铝,以及钛和铬的至少一种、以及可选择性的钇、铪或锆,余量为铁、镍和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所述的添加剂已在允许所述的基础合金和沉积的物质间发生反应性扩散的条件下添加到所述的基础合金中,由此形成了富集层,其作用是在所述部件的所述最外表面上形成氧化铝或氧化铬的可补充保护性氧化物的氧化皮。富集层组合物含有2.5-30重量%、优选3-7重量%硅,0-10重量%钛,2-45重量%铬,以及0-15重量%、优选5-10重量%铝,余量为铁、镍以及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
对于氧化铝体系来说,表面合金化的部件优选还包含一个邻近所述不锈钢基合金的扩散阻挡层,所述的扩散阻挡层的厚度范围是10-300μm,且含有沉积元素和基础合金元素的金属互化物;由此形成了扩散阻挡层和富集层,它们的作用是减少机械上有害的组分扩散进入所述的基础合金以及在所述部件的所述最外表面上形成氧化铝的可补充(replenishable)保护性氧化皮。根据该实施方案,扩散阻挡层含有6-20重量%、优选6-10重量%硅,0-5重量%铝,20-85重量%、优选25-50重量%铬,和0-4重量%钛。更优选表面合金中包含一个含有约3重量%硅和约5重量%铝的富集层,以及一个含有约6重量%硅和20重量%铬的扩散阻挡层。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对于氧化铬体系的一个实施方案,在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的基础合金上沉积表面合金Cr-Ti-Si,如含有40-50重量%、优选约40重量%铬,及约40-50重量%、优选约50重量%硅,余量为0-10重量%、优选约10重量%钛的表面合金,并将表而合金在400-1160℃的温度范围下进行热处理,以5℃/分钟、优选10-2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希望的最高温度,优选1150-1155℃并保持足以产生表面合金的时间,优选至少20分钟,更优选约30分钟至2小时。表面合金所含的富集层含有至少22重量%铬,至少2.5重量%硅,0-10重量%钛,以及余量的铁、镍和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优选的,在富集层部分含有6-10重量%的硅,约22-40重量%的铬,余量是铁、镍和任何合金添加剂。可在要进行热处理的表面合金中加入最高达约1.5重量%的钇、铪或锆。表面合金保护性表面与氧化性气体反应,该气体为选自至少一种氧气、空气、蒸汽、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单独或与氢气、氮或氩气中任意气体的混合气体,由此在所述的富集层上形成厚度为约0.5-10μm的氧化铬可补充保护性氧化物氧化皮。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产品,其中:
图1是在涂层沉积、表面合金化及表面活化后表面合金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在锻造的20Cr-30Ni-Fe合金上使用Al-Ti-Si涂层配方产生的表面合金的微观结构的显微照片;
图3是显示在铸造的35Cr-45Ni-Fe合金上使用Al-Ti-Si涂层配方产生的表面合金的微观结构的显微照片;
图4是显示方法1的加速渗碳化试验22个周期后,处理过的样品(左)和未处理的样品(右)的照片;
图5是在最终热处理之前的热处理期间本发明的Al-Ti-Si涂层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合金横断面的微观结构的显微照片;
图7是在最终热处理临界温度范围加热后,图5和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Al-Ti-Si涂层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合金横断面的微观结构的显微照片;
图9是在加热至高于最终热处理临界温度范围的温度后,图5-8所示的本发明的Al-Ti-Si涂层的横断面示意图;以及
图10是图9所示的合金横断面的微观结构的显微照片。
优选实施方案描述
参照附图1-3,对制造表面合金化的部件的方法进行说明。进行表面合金化的部件的合适的基础合金组合物包括奥氏体不锈钢,如具有代表性的含有约31-38重量%铬的高铬不锈钢和含有约20-25重量%铬的低铬不锈钢。
涂层材料选自元素硅和钛,与铝和铬的一种或多种,以及可选择的钇、铪或锆之一。优选的元素为钛、铝和铬与硅的组合。但是,可以由组合的铬、钛和硅或组合的铝、钛和硅制备令人满意的表面合金。另外,可以在涂覆初始的硅涂层后,涂覆上述混合物的涂层,以进一步增强硅的富集。元素的选择将取决于表面合金必需的性能。
对于Al-Ti-Si的组合,在基础合金上沉积表面合金时,铝的含量范围为15-50重量%、优选35-45重量%,钛和/或铬的总量范围为5-20重量%,可选择性地含有最高达约1.5重量%的钇、铪或锆,以及余量为硅,优选40-55重量%硅。更优选地,表面合金含有约40-45重量%铝、总量约8-15重量%的钛和/或铬,约45-50重量%硅,以及约0.25-1重量%钇。
对于Cr-Ti-Si的组合,铬的含量范围为40-50重量%,钛为0-10重量%,余量为硅,优选40-50重量%硅。
使用Al-Ti-Si,在锻造的20Cr-30Ni-Fe合金上形成的表面合金层的典型平均组成范围如表I所示。
表I
重量% | 扩散阻挡层 | 富集层 |
铝 | 0-2 | 5-15 |
铬 | 20-50 | 2-10 |
硅 | 6-10 | 5-30 |
钛 | 0-2 | 5-10 |
铁、镍 | 余量 | 余量 |
使用Al-Ti-Si,在铸造的35Cr-45Ni-Fe(供应商B)合金上形成的表面合金层的典型平均组成如表II所示。
表II
重量% | 扩散阻挡层 | 富集层 |
铝 | 0-5 | 4-15 |
铬 | 25-85 | 10-45 |
硅 | 4-20 | 2.5-15 |
钛 | 0-2 | 0-5 |
铁、镍 | 余量 | 余量 |
应注意上述涂层的优点之一是4∶2∶1的Ni∶Ti∶Si比分别起到形成与其他元素结合的极为稳定的化合物的作用。该稳定的涂层不扩散进入基体,并保持接近表面的高钛和硅含量。
涂层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输送至部件表面,方法的选择在于涂层的组成、沉积温度、表面上所需的焊剂(flux)、所需的空间均匀性水平以及被涂覆的部件形状。主要的涂层技术介绍如下。
热喷涂法包括焰喷、等离子喷涂、高速乙炔燃烧(high velocity oxyfuel)(HVOF)和低压等离子喷涂(LPPS)。它们通常都是视线内的(line-of-sight),最适合外表面。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对其覆盖能力(throwing power)稍有改进。还开发了能够涂覆内径超过100mm、长度超过5米的管道产品内表面的新式喷枪技术。
电化学法和无电法对于复杂的形状具有良好的覆盖能力,但限于可以沉积的元素范围。
基于气相的方法包括包渗、热化学气相沉积(CVD)、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PVD法有多种形式,包括阴极弧、溅射(DC、RF、磁电管)和电子束蒸发。
其他涂层方法包括溶胶凝胶和流化床法,前者能够将范围广的涂层材料输送至简单形状和复杂形状的部件。
混合法组合了一种以上的上述方法,以确保可以由输送的组成材料生成设计的表面合金微观结构,例如,CVD,然后PVD,或电化学然后PVD。
上述每一种方法都具有能力和局限性,限定了其对于所需部件的性能增强的适用性。对于给定的涂层配方,任何方法的关键输送要求(delivery requirement)是被涂覆的部件的几何形状、该方法的覆盖能力、沉积速率以及沉积的均匀性。
上述所有方法都可用于向各种部件几何形状的外表面输送涂层材料,每一种都具有明确的覆盖能力。向复杂形状部件的内表面输送多种多样的涂层材料的优选方法是PVD法。这是由于其选择耗材(涂层材料)的灵活性,以及其在复杂形状的部件内部装配消耗涂层的能力。涂覆管状产品的实例见1992年4月6日-10日,在San Diego(圣迭戈)举行的第19届国际冶金涂层和薄膜大会(19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Metallurgical Coatings and Thin Films)的会刊上发表的J.S.Sheward的题为“由PVD技术涂覆内表面”(The Coating of InternalSurfaces by PVD Technologies)的文章。
使用磁电管溅射在本领域是公知的,详细介绍见Thin FilmProcesses,Academic Press(1987)中J.A.Thornton和A.S.Penfold的题为“圆柱形磁电管溅射”(Cylindrical Magnetron Sputtering)文章。专利文献中的具体例子包括颁发给B.Zega的分别题为“磁强化溅射用的圆柱形阴极”(Cylindrical Cathode for Magnetically-EnhancedSputtering)和“圆柱形磁电管溅射阴极和装置”(Cylindrical MagnetronSputtering Cathode and Apparatus)的美国专利4,376,025和4,407,713,以及颁发给J.Marshall的题为“线性磁电管溅射的方法和装置”(Methodand Apparatus for Linear Magnetron Sputtering)的美国专利5,298,137,据述能够增强沉积的均匀性。
在本发明中,制造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a)预整理,以得到与基于气相的涂层方法相适合的洁净表面;
(b)涂层沉积,以输送用于表面合金化的所需涂层材料;
(c)表面合金化,以得到特定的或预定的微观结构;和
(d)表面活化,通过反应气体处理产生保护性氧化皮。
步骤(a)至(c)是必需的,步骤(d)是可选的,如下所述。
在步骤(a)中,预整理是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的组合,用于除去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所有的氧化皮和Bielby层(通过冷加工生产过程形成的有害区)(如果存在)。使用的预整理工序由本体组成、表面组成、和部件几何形状限定。预整理工序的彻底和均匀性对于涂覆的和表面合金化产品的总质量很关键。在涂层沉积前,涂覆的基础合金可以在真空或惰性气体氛下加热至最高达约1100℃,以清洁基础合金表面。
对于步骤(b)涂层沉积,涂覆诸如油管、管道和配件等的部件的内表面的优选方法是包括或不包括磁电管增强的溅射(DC或RF),和PECVD。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输送至部件表面的涂层材料的组成。使用溅射方法时,可以使用磁电管增强以减少每件部件的总涂层时间。在此情况下,靶(或阴极)通过在支撑管上涂覆涂层配方制备,支撑管的形状与待涂覆部件的形状一样,而直径小于部件的直径。然后以能够均匀地输送涂层材料的方式在部件中插入带有涂层耗材的支撑管。在支撑管上涂覆消耗涂层的方法可包括前面列举的任何一种方法。对于应用于烯烃生产而被加工的部件所需的多种涂层材料,发现用热喷涂法最为有效。溅射法的磁电管增强是利用在支撑管内部的永磁铁,或使大的DC或AC电流通过支撑管产生适当的磁场实现。后者的方法是基于电磁理论,该理论指出,通过导体的电流导致产生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环形感应磁力线的形成,例如,D.Halliday和R.Resnick,“物理学部分II”(Physics PartII)(John Wiley & Sons,Inc.)出版,1962。使用永磁铁产生磁场时,支撑管的组成不重要,但当使用大电流时,支撑管应由含有低电阻材料如铜或铝制成。通常使用的工作气体是压力范围为1-200毫托(mtorr)的氩,如果需要,加入低浓度的氢气(小于5%)以提供轻微的还原气氛。沉积时部件的温度通常在300-1100℃的范围。
要求沉积的涂层在沿涂层表面和在表面的横断面上具有适当的组成均匀性,以使上述的步骤适宜地进行。这意味着,在与热处理过程相当的时间里,在平行于涂层表面的方向上,在比物质均匀化扩散的距离更大的距离上,沉积的涂层的组成不能偏离预定的组成。这给用来沉积涂层的方法设置了一些限制。多种涂层方法如上述的那些是可行的,条件是它们要把构成保持为还原(非氧化)态。可行的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包括溅射和蒸发)、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辅助化学气相沉积和热或等离子喷涂。将沉积和热处理组合在一个步骤中的包渗法也可接受,但是要满足上述概括的条件。
对于步骤(c),可部分开始表面合金化,可在高于600℃的足够高的温度下,按照确定的温度-时间曲线,平行进行沉积操作,或可在温度范围600-1160℃完成沉积时进行。
步骤(d)表面活化,被认为是可选的,因为未活化的表面合金可提供很多目标益处,包括某种程度的耐焦化性。但是,适当或完全活化可通过形成优良的最外面氧化皮进一步提高总的耐焦化性。活化可作为制造过程的一部分来进行,或与使用中的表面合金化的部件一起进行,后者用于保护性氧化皮被消耗(腐蚀)或损坏时的再生。当作为制造过程的一部分进行活化时,可以在表面合金化步骤期间,或在其完成之后进行。该过程是在600-1100℃的温度范围下通过反应气体热处理进行的。
形成氧化铝的表面合金涂层有三层,包括厚度为约0.5-10μm的最上层的氧化铝层,厚度为10-300、优选120-200μm的富集层,和厚度为10-300μm、优选60-200μm的扩散阻挡层。设计制造氧化铝涂层的工艺,以使从上表面至富集层底部测得的最终的涂层的平均元素组成为2.5-30重量%硅和约4-15重量%铝。优选地,硅含量应在3-7重量%范围内,铝含量应在5-10重量%范围内。如果铝含量低于约5重量%,氧化物顶层的主要成分可能不是氧化铝,且焦化的抑制被减弱。
扩散阻挡层的硅含量为6-20重量%、优选6-10重量%,铬含量为20-85重量%、优选25-50重量%,余量主要为铁和镍以及基础合金添加剂。扩散阻挡层的典型组成是49重量%铬、24重量%镍、18重量%铁、6重量%硅、1重量%铌、0.5重量%钛、0.3重量%锰和0.3重量%铝。扩散阻挡层中至少约6重量%的硅含量对于使碳扩散进入基础合金最小化,以及保持含铝的富集层的完整是必需的。铬来源于基础合金,或作为沉积涂层的组分。通常基础合金含有低于2重量%硅,使其能被焊接。
在沉积的涂层中加入第三组分元素,以防止涂层在热处理期间流动或从基础合金上滴下。该元素可以是钛、铬或本领域公知的能够使涂层在铝硅二元合金的共晶温度约590℃、及低于沉积的涂层与基础合金有效反应形成最终涂层的温度下保持固相的任何其他元素。第三元素的选择应使其不劣化最终涂层的性能。不添加第三元素时,沉积的二元合金将以两相固-液态存在,在该固-液态与基础合金反应形成最终涂层之前,其在高于共晶温度的温度下可以流动。如果沉积的涂层的厚度小于约100μm,则添加第三元素就不重要了,因此此时,沉积涂层与基础合金之间的表面张力足以防止沉积的涂层在重力作用下流动。
形成氧化铝涂层需要精确的热处理,以形成适当分层且粘附的最终涂层。使用溅射作为沉积方法,在400-500℃温度范围、优选在约450℃,沉积含有例如10重量%钛、40重量%铝和50重量%硅的涂层。可以在最高达1000℃的温度下沉积涂层,但如果随后的热处理不在同一个炉中进行,就几乎没有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沉积的必要。在随后的热处理期间,发生的一系列反应总结如下。在处理期间,升温速率必须至少为5℃/分钟,从约500℃至最高温度5℃以内。最高升温速率,即温度速率斜率,通常由进行加热的炉的加热能力和热质量确定,但也可以将炉预热至峰值温度,然后在炉中加载待涂覆的部件,这样部件比它们被置入冷或部分加热的炉中时加热更快。一旦达到最高温度,必须将温度保持在该温度10℃以内,优选5℃以内,直至涂层呈现最终结构,通常在约2小时以内。加热速率通常为10℃-20℃/分钟,但炉被预热时可以更高。工艺过程气氛是惰性气体如氩,或压力为约1托的真空。在开始以及最高达1100℃时,该压力下残余的气体优选主要为氢气。沉积涂层中元素比例的变化需要对最终温度进行小的调节,通常为约5℃,但在某些情况下高达约100℃。优选在涂层之前将基础合金在真空或在惰性气氛下在一个单独的步骤中加热至约1100℃,以使其清洁,这在真空涂层领域是公知的。
优选的最高温度取决于基础合金的组成。尽管应理解我们不受假设性原因的约束,但据认为,对于含有最低约31重量%铬、通常31-38重量%铬的基础合金,下面的加热曲线(heating profile)提供最佳结果。当开始加热被涂覆的基础合金时,在温度达到约500℃以前没有可识别的反应发生。因此,在最高达该温度时,不需要保护性气氛。
在约500℃至约750℃之间,铝从沉积的涂层扩散进入基础合金,在耗尽了铝且富含钛和硅的表面上留下多孔的基质。此时,涂层易发生氧化和散裂。因此,温度速率斜率必须保持高于最小值,当温度越过该范围时,优选惰性气氛或真空环境。如果该温度范围的加热速率足够高,例如超过20℃/分钟时,为防止涂层与氧气或氮发生明显的反应,如果允许稍低性能的涂层,空气氛将是令人满意的。
在约750℃和至800℃之间,硅开始扩散进入基础合金,比铝渗透的更深。这是因为在大量铬存在的深度,铝倾向于以铝化镍的形式存在,而硅不受这样的抑制。这些过程在涂层的表面留下了钛镍硅组合物。当温度达到约800℃,基本上所有的硅都进入了基础合金。在此温度或更高的温度范围内,不再需要维持惰性气氛或真空。
在约800℃和1000℃之间,铝和硅持续扩散进入基础合金的更深处。在富硅区以上的富铝区中,过量的铬被排斥,产生含有不超过25-28重量%铬的铝化物层。过量的铬与该区域以下的硅反应,形成扩散阻挡层。此时的扩散阻挡层极薄,通常厚度为10-20μm,并含有70-80重量%铬、约5-10重量%硅,余量为镍和铁以及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
在约1000℃和1130℃之间,硅持续向下进入基础合金,在这里其与基础合金中的碳化铬反应。来自该碳化物的铬扩散进入富硅区,倾向于剩下碳化物所处的气孔。为使气孔的形成最小化,希望快速越过该温度范围以将富硅区的硅浓度最小化,并因此使气孔的生长最小化。小的气孔可以允许的,因为在更高温度下,由于原子物质的向内扩散,小的气孔倾向于崩溃,但大的气孔如有代表性的图5和图6所示,将导致涂层结构分层。
在1130℃和1150℃之间,发生如图7和图8所示的涂层最终分成数层。所得到的最终的微观结构强烈地依赖于温度,但不是明显依赖于在这些温度下花费的时间,在至少约20分钟的时间范围内,优选约30分钟至约2小时。但是,如果在最终温度下的时间太短,例如仅10分钟,则产生不同的且更不理想的微观结构。在该温度范围的下端点1130℃,仍可能形成气孔。对于最终温度保温,最佳温度范围是1135℃至1145℃至少约20分钟,优选约30分钟至2小时。在更高的温度下,图9和图10所示的扩散阻挡层的形成变得不稳定,且在1150℃下,扩散阻挡层被硅的向内扩散快速破坏。在该温度以上,还会发生铝的向下扩散,使表面铝含量低于5%,不足以保持抑制焦化所需的氧化铝表面层。
涂层的铝含量可通过用等重量百分比的硅代替最多减少至约10%,但代价是降低了表面氧化物在高温下的粘附性。最佳的最高温度稍微依赖于涂层的组成。例如,当用等重量百分比的铬代替起始组成中的钛时,最佳最高温度提高到1130-1160℃的范围,优选1140-1155℃范围内。
如果基础合金是锻造或铸造的含有20-25重量%铬的低铬合金,其温度速率斜率应与更高铬含量基础合金的一样,但优选峰值温度在1050-1080℃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础合金中的低铬含量,不会形成含有硅化铬的扩散阻挡层。含有20-25重量%铬的合金包括Inco800TM系列合金,例如,88HTM、800HTTM和803TM合金。所需的最小温度速率斜率不依赖于基础合金组成。
在用钼代替基础合金中的部分铬以改善高温性能、同时保持与高铬含量相关的展延性的某些情况下,涂层热处理的峰值温度在低铬合金和含有33重量%或更多铬的合金的峰值温度之间。例如,如果基础合金含有20-25重量%范围的铬和约3重量%钼,优选的峰值温度在1130-1145℃范围内。对于含有其他耐火材料如钨的低铬合金,预期有类似的最佳热处理条件。
本发明的另一类涂层提供氧化铬氧化皮而不是氧化铝氧化皮。已发现氧化铬表面在防止催化性焦碳形成方面与氧化铝表面几乎同样有效。这类涂层的实例是在热处理之前组成含10重量%钛、40重量%铬和50重量%硅的一种组合物。该涂层不形成扩散阻挡层,而是通过富化基础合金表面的硅含量形成富集层。硅的富集使得在氧化铬表面氧化皮(通常当基础合金表面被氧化时在基础合金上形成)以下形成氧化硅。这降低了铬扩散进入表面的速率,并降低了碳和氧向下扩散进入基础合金的速率。基础合金的硅含量一般限定为低于2重量%,这样其可被焊接。当富集层的硅含量提高到6-10重量%范围时,可以更加容易地形成氧化硅。在表面氧化铬层以下的氧化硅层有助于稳定氧化铬层。这降低了基础合金中另外的铬必须扩散进入表面形成新的氧化铬的速率,由此使被涂覆的基础合金的使用寿命延长至超过未涂覆的合金的使用寿命。硅还填充基础合金晶格的间隙,由此阻止了碳扩散进入基础合金,减少了由于基础合金的渗碳引起的机械故障。可以添加钛以改进涂层与基础合金的粘接,加入铬以降低在达到峰值温度之前热处理的早期阶段中硅的活性。
与对于形成氧化铝涂层一样,沉积涂层后的热处理不重要。唯一的要求是峰值温度在1150-1155℃之间,持续时间为足以产生如下组成的富集层:硅含量至少2.5重量%、优选约6-10重量%,铬含量至少22重量%、优选22-40重量%,以及0-10重量%钛。如果硅含量超过10重量%,在高温工作期间由于硅与基础合金中的碳化铬反应,在表面合金涂层与基础合金之间的界面倾向于变为多孔,由此损害了涂层的粘附性。
氧化铬形成表面合金涂层具有两层,包括上部的厚度0.5-10μm的氧化铬层,和厚度为10-300μm、优选120-150μm的富集层。
现在将参照以下的非限制性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产品和方法。
实施例I
该实施例说明了处理过的管与未处理的管的耐焦化性。
通过进行热解过程2-4小时或直到管被充满焦碳(无论哪一个先发生),使用一个生产乙烯的实验室规模单元定量乙烯炉管内壁上的焦化速率。通常试验材料的外径为12-16mm,长度为450-550mm。将管安装在操作单元中并监控其全部长度上工艺气体温度,以确定适当的温度曲线。以稳定的形态比0.3∶1的蒸汽:烃引入乙烷进料。使用的接触时间范围是100-150毫秒,裂解温度为约915℃。气流中硫的浓度为约25-30ppm。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产品气流以定量产品混合物、产率和转化程度。在操作的终点,烧掉焦碳并定量,以求出平均焦化速率。除焦后,通常至少重复一次操作。
6根处理过的管的结果如表III所示,鉴定了用于处理的涂层材料,以及用于耐焦化性试验的管内壁表面。石英用于参照,其具有无催化活性的高惰性表面。来自气相的无定型焦碳的形成和收集被认为与在管表面上形成的催化性焦碳是独立的,且根据收集面积(表面积或粗糙度)管表面的收集量最高可能达到1mg/min。因此,预期仅由无定型焦碳的收集引起的无催化活性的表面表现出0-1mg/min的焦化速率,在该范围中的差被认为不重要,可归因于表面粗糙度的不同。也显示了金属参照管的操作及其取自试验单元数据库的试验结果。20Cr-30Ni-Fe参照合金被认为是用于生产烯烃的最低级合金,其表现出最高的焦化速率8-9mg/min。具有这样的焦化速率,试验管在不到2小时的时间内被充满了焦碳。受试的更高级合金(Cr和Ni含量更高)有改善,其焦化速率降至4-5mg/min。
结果显示,金属处理过的管的性能与石英参照管一样好。剩余的挑战,如前所述,是生产有优良耐焦化性的表面合金,并同时具有工业可行性所需的其他性能,即耐渗碳性、热稳定性、耐热腐蚀性和耐热冲击性。
表III:处理和未处理管的热解试验结果
实施例II
管试样 | 涂层材料 | 测试的主要表面物质 | 焦化速率(mg/min) |
A | Si(处理1) | 氧化铬和氧化硅 | 0.65;0.64 |
B | Si(处理2) | 氧化铬和氧化硅 | 1.06;1.02 |
C | Ti-Si | 氧化铬和氧化钛 | 0.48;0.60 |
D | Cr | 氧化铬 | 0.51;0.73 |
E | Cr-Ti-Si | 氧化铬 | 0.67;0.66;0.79 |
F | Al-Ti-Si | 氧化铝 | 0.68;0.38 |
A、B、C和D的石英参照 | 无(未处理) | 氧化硅 | 0.34;0.40 |
E的石英参照 | 无(未处理) | 氧化硅 | 0.42;0.36 |
F的石英参照 | 无(未处理) | 氧化硅 | 0.23 |
金属参照1(20Cr-30Ni-Fe) | 无(未处理) | 本体金属与其氧化物的混合物 | 8-9(来自数据库) |
金属参照2(更高级的基础合金) | 无(未处理) | 本体金属与其氧化物的混合物 | 4-5(来自数据库) |
该实施例也用来说明在加速渗碳化和老化试验后渗碳的缺乏。
使用两种加速试验方法评价耐渗碳性。第一种方法(加速渗碳方法1)包括一个历时-24小时的周期,由以下过程组成:在870℃热解乙烷6-8小时以使碳沉积在试验材料表面上,然后在70%氢气和30%一氧化碳气氛中在1100℃保温8小时,以使沉积的碳扩散进入试验材料,最后使用蒸汽/空气混合物在870℃将焦碳烧掉并持续5-8小时。在这些条件下,20Cr-30Ni-Fe合金组合物的壁厚6mm的锻造管通常在15-16个周期后透过一半壁厚发生渗碳。这种程度的渗碳通常在工业炉中的管产品使用周期的最后可以看到,因此可被认为表示一种管寿命。
使用上述的程序试验了总共9种表面合金。无论如何,所有的表面合金的试验都合格了,它们有的渗碳最小,有的没有渗碳。图4显示了未处理的管旁边一根处理过的管(左侧试样)在22个周期后具有优良的耐渗碳性。
用来评价耐渗碳性的第二种试验方法(加速渗碳方法2)比方法1更苛刻,在该方法中,开始时在试片表面上涂了一个厚碳层,然后在70%氢气和30%一氧化碳气氛中在1100℃热保温16小时。从试验单元中取出试样,再次涂上另外的碳并重复周期。三个这样的周期足以使未处理的20Cr-30Ni-Fe组合物的锻造管的6mm壁厚完全渗碳。由于周期的保温阶段时间更长,且因为该试验无论如何不允许表面恢复保护性氧化皮,所以该试验被认为比方法1更苛刻。被认为工业上可行的表面合金都通过该试验。该试验意图提供相对的分级。
实施例III
该实施例用来说明处理过的合金的优良的耐热腐蚀性。
进行耐热腐蚀性以评价氧化皮的粘附性和表面合金化部件的腐蚀速率。管片段被加热至850℃,并暴露在空气中。腐蚀剂颗粒以预定的速度和冲击角向试验表面推进。对于固定加载量的颗粒(总用量),定量试样的重量损失。
一共试验了5种表面合金-基础合金组合。如表IV所示,重量损失的测定结果说明,在所有情况下表面合金化的部件的耐腐蚀性是未处理试样的2-8倍。在所有受测体系中,铸造合金上的Al-Ti-Cr-Si体系表现出最低的腐蚀速率。
表IV:热腐蚀试验结果
实施例IV
基础合金 | 用于表面合金的涂层材料 | 重量损失(mg) | |
30°冲击 | 90°冲击 | ||
20Cr-3oNi-Fe锻造 | Cr-Ti-Si(试样A)(试样B)无(参照) | 8.9 7.413.9 10.745.3 57.8 | |
35Cr-45Ni-Fe(铸造,供应商A) | Al-Ti-SiCr-Ti-Si无(参照) | 4.94.29.8 | |
35Cr-45Ni-Fe(铸造,供应商B) | Al-Ti-SiCr-Ti-Si无(参照) | 1.22.29.3 |
该实施例用来说明处理过的合金的热稳定性。
进行热稳定性试验以确保表面合金在工业炉的操作温度下的耐受性。在惰性气氛中、于900-1150℃范围的各种温度下、在每个温度下最长达200小时,将试件退火。结构或组成的任何变化都被定量化,并用来对给定的表面合金设计最高操作温度。
来自供应商B的铸造合金35Cr-45Ni-Fe的试验结果说明,Al-Ti-Cr-Si和Cr-Ti-Si体系都可在最高达1100℃的温度下工作。在高达1125℃的温度可用于Cr-Ti-Si体系,但可以导致Al-Ti-Cr-Si体系的缓慢劣化。Cr-Ti-Si体系在超过1150℃的温度下开始劣化。烯烃生产厂通常使用1100℃的最高外管壁温度,某些情况下在低于1050℃的温度下操作。
实施例V
该实施例用来说明表面合金化的部件的耐热冲击性。
热冲击性试验用来评价表面合金耐受使用中的炉意外停车(此时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出现大的温度变化)的能力。试验装置通过如下过程评价管段:外壁的气体燃烧至稳态温度950-1000℃,保持15分钟,然后在约15分钟内迅速冷却至约100℃或更低。试样进行最少100次这样的周期,然后对其表征。
Al-Ti-Cr-Si和Cr-Ti-Si体系均通过了该试验,没有劣化。在合金20Cr-30Ni-Fe的锻造管体系试验了总共300个周期,没有观察到劣化。所有未处理的参照试样在100个周期后均表现出严重的铬损失。
当然应理解,在不偏离由附带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如上例示和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多种变更。
Claims (71)
1.一种在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的基础合金上提供由表面合金构成的保护性表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所述的基础合金上沉积含有效量的硅和至少一种铝、钛和铬的表面合金,并将具有所述的表面合金的所述的基础合金在范围400-1160℃的温度下加热至希望的最高温度进行热处理,以产生由富集层组成的表面合金,该富集层含有2.5-30重量%硅、0-10重量%钛、2-45重量%铬和0-15重量%铝以及余量的铁、镍和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所述的富集层起到减少在其上催化形成焦碳沉积的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表面合金的基础合金以至少5℃/分钟的升温速率热处理至希望的最高温度,以及其中富集层的厚度范围是10-300μm。
3.一种在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的基础合金上提供由表面合金构成的保护性表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所述的基础合金上沉积含有约35-45重量%铝、总量约5-20重量%的钛和铬的至少一种、约40-55重量%硅的表面合金,并将具有所述表面合金的所述基础合金在400-1160℃的温度下热处理至希望的最高温度,热处理时间是足以产生由富集层构成的表面合金,所述的富集层的厚度范围为10-300μm,其中含有3-7重量%硅和5-15重量%铝,余量为铬、钛、铁、镍和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所述的富集层起到减少在其上催化形成焦碳沉积的作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以至少5℃/分钟的升温速率热处理至希望的最高温度,并通过至少升温500-750℃保持在非氧化性气氛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约35-40重量%铝、约5-15重量%钛和约50-55重量%硅沉积在基础合金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约40重量%铝、约10重量%钛和约50-55重量%硅沉积在基础合金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将所述基础合金和附带的表面合金在希望的最高温度范围1030-1150℃下热处理,热处理的时间是能有效地在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之间形成中间扩散阻挡层,所述的表面合金含有沉积的元素硅,和钛或铝的一种或多种,以及基础合金元素的金属互化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扩散阻挡层含有约4-20重量%硅、0-5重量%铝、0-4重量%钛和约20-85重量%铬,其余量为铁、镍和任何合金添加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扩散阻挡层含有约6-10重量硅、0-5重量%铝、0-4重量%钛、约25-50重量%铬,其余量为铁、镍和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扩散阻挡层的厚度范围是10-300μm。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使所述的保护性表面与氧化性气体反应,由此在所述的富集层上形成可补充的保护性氧化皮。
12.如权利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氧化性气体选自氧气、空气、蒸汽、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单独或与氮气或氩中的任何气体混合。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加热基础合金之前,所述的表面合金还含有高达约1.5重量%钇、铪或锆,以增强所述表面合金的稳定性。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加热基础合金之前,所述的表面合金另外还含有高达约1.5重量%钇、铪或锆,以增强所述的表面合金的稳定性。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表面合金包括含有约3重量%硅和约5重量%铝的富集层,和含有约6重量%硅和约20重量%铬的扩散阻挡层。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升温速率在10-20℃/分钟范围内。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在炉中加热,且所述的炉被预热至希望的最高温度,由此表面合金的升温速率高于20℃/分钟。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含有约31-38重量%铬,并保持基础合金在范围为约1130℃至1150℃内所希望的最高温度下至少约20分钟。
1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含有约31-38重量%铬,并保持基础合金在范围为约1130℃至1150℃内所希望的最高温度下约30分钟至2小时。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使保护性表面与氧化性气体反应,由此在所述的保护性表面上形成厚度为约0.5-10μm的氧化铝的可补充保护性氧化皮。
2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含有约31-38重量%的铬,并使基础合金在约1135-1145℃范围的所需最高温度下至少保持约20分钟。
2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含有约31-38重量%铬,并保持基础合金在范围为约1135℃至1145℃内所希望的最高温度下约30分钟至2小时。
2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基础合金上沉积约40重量%铝、约10重量%铬和约50-55重量%硅。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被保持在约1130℃至约1160℃下至少约20分钟。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被保持在约1140℃至约1155℃下约30分钟至2小时。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使保护性表面与氧化性气体反应,由此在所述的保护性表面上形成厚度为约0.5-10μm的氧化铝的可补充保护性氧化皮。
2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含有约20-25重量%铬,在基础合金上沉积约15-40重量%铝、约5-15重量%钛和余量的硅,并使基础合金在范围为约1050至1080℃所希望的最高温度下至少保持约20分钟。
2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含有约20-25重量%铬,在基础合金上沉积约15-40重量%铝、约5-30重量%钛和余量的硅,并使基础合金在范围为约1050至1080℃所希望的最高温度下保持约30分钟至2小时。
2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含有约20-25重量%铬,并另外含有约3重量%钼,在基础合金上沉积约40重量%铝、约10重量%钛和余量的硅,并使基础合金在范围为约1130至1145℃所希望的最高温度下至少保持约20分钟。
3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含有约20-25重量%铬,并另外含有约3重量%钼,在基础合金上沉积约40重量%铝、约10重量%钛和余量的硅,并使基础合金在范围为约1130至1145℃的所希望的最高温度下保持约30分钟至2小时。
3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表面合金通过热喷涂沉积。
3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表面合金的基础合金在真空或惰性气氛的非氧化性气氛中进行热处理。
3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表面合金的基础合金在空气中进行热处理。
34.一种提供在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的基础合金上制备表面合金构成的保护性表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所述的基础合金上沉积含有约40-50重量%铬和约40-50重量%硅以及余量钛的表面合金,并将具有所述的表面合金的所述基础合金在范围400-1160℃的温度下,以至少5℃/分钟的升温速率加热至希望的最高温度并保持足够产生表面合金的时间,所述的表面合金由含有至少22重量%铬、至少2.5重量%硅、0-10重量%钛、余量为铁、镍和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的富集层构成,所述的富集层起到减少在其上催化形成焦碳沉积的作用。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另外包括在范围为1150-1155℃内所希望的最高温度下热处理带有表面合金的基础合金一定的时间,该时间应能够足以产生含有约6-10重量%硅的富集层。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富集层的厚度范围是10-300μm。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基础合金上沉积约40-50重量%铬、约0-10重量%钛和约40-50重量%硅,并使基础合金在范围为约1150-1155℃的最高温度下保持约30分钟至2小时。
38.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基础合金上沉积约40重量%铬、约10重量%钛和约50重量%硅,并使基础合金在范围为约1150-1155℃的最高温度下保持至少20分钟。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基础合金上沉积约40重量%铬、约10重量%钛和约50重量%硅,并使基础合金在范围为约1150-1155℃的最高温度下保持约30分钟至2小时。
40.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另外包括至少在通过约500至约750℃的温度范围热处理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期间,保持惰性气氛或真空环境。
41.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加热基础合金之前,所述的表面合金另外含有高达约1.5重量%钇、铪或锆,以增强所述表面合金的稳定性。
42.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升温速率范围为10-20℃/分钟。
43.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在炉中加热,且所述的炉被预热至希望的最高温度,由此表面合金的升温速率大于20℃/分钟。
44.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使所述的保护性表面与氧化性气体反应,由此在所述的富集层上形成补充的保护性氧化皮。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氧化性气体选自氧气、空气、蒸汽、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单独或与氮气、氢气或氩中任何气体混合。
4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使所述的保护性表面与氧化性气体反应,由此在所述的富集层上形成厚度为约0.5-10μm的氧化铬的可补充保护性氧化皮。
47.一种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包括一种不锈钢基础合金和涂覆在其上的表面合金,所述的基础合金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所述的表面合金通过下述步骤形成:在所述基础合金上沉积含有约35-40重量%铝、总量约5-15重量%钛和铬的至少一种、和约50-55重量%硅的表面合金;在范围为400-1160℃的温度下以至少5℃/分钟的升温速率将所述的基础合金热处理至希望的最高温度,保持足以产生表面合金的时间,所述的表面合金由厚度范围为10-300μm,含有3-7重量%硅和5-10重量%铝、余量为铬、钛、铁、镍和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的富集层构成,所述的富集层起到减少催化形成的焦碳在其上沉积的作用。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其中富集层另外含有在其上形成的厚度范围为0.5-10μm的保护性氧化铝氧化皮。
49.一种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包括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的不锈钢基础合金和通过权利要求19的方法在其上形成的表面合金。
50.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表面合金化部件,其中表面合金另外含有高达约1.5重量%钇、铪或锆。
51.一种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包括不锈钢基础合金和涂覆在其上的表面合金,所述的基础合金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所述的表面合金通过以下步骤形成:在所述基础合金上沉积含有约35-40重量%铝、总量约5-15重量%钛和铬的至少一种、和约50-55重量%硅的表面合金;在范围为400-1150℃的温度下以至少5℃/分钟的升温速率,将带有所述的表面合金的所述基础合金热处理至希望的最高温度,保持足以产生表面合金的时间,所述的表面合金由厚度范围为10-300μm,含有3-7重量%硅和5-10重量%铝,余量为铬、钛、铁、镍和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的富集层,以及厚度范围为10-300μm、含有沉积的元素硅、钛、铬或铝的至少一种与基础合金元素的金属互化物的扩散阻挡层组成,由此所述的富集层起到减少催化形成的焦碳在其上沉积的作用。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其中扩散阻挡层含有约6-20重量%硅、0-5重量%铝、0-1重量%钛,以及约20-85重量%铬,余量为铁和镍以及任何合金添加剂。
53.如权利求51所述的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其中富集层另外含有在其上形成的厚度范围为0.5-10μm的氧化铝保护性氧化皮。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其中表面合金另外含有高达约1.5重量%钇、铪或锆。
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其中富集层含有约3-7重量%硅和约5-10重量%铝,以及扩散阻挡层含有约6-20重量%硅和约20-85重量%铬。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其中富集层的厚度范围为120-150μm,以及扩散阻挡层的厚度范围为60-150μm。
57.一种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包括一种不锈钢基础合金和在其上形成的表面合金,所述的基础合金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所述的表面合金通过下列步骤形成:在所述的基础合金上沉积含有约40-50重量%铬和约40-50重量%硅、余量的钛的表面合金;将带有所述的表面合金的基础合金在范围为400-1160℃的温度下热处理至希望的最高温度,并保持足以产生表面合金的时间,所述的表面合金由富集层组成,所述的富集层含有至少22重量%铬、至少2.5重量%硅、0-10重量%钛,其余量为铁、镍和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所述的富集层起到减少催化形成的焦碳在其上沉积的作用。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其中带有表面合金的基础合金以至少5℃/分钟的升温速率热处理至希望的最高温度,以及其中富集层另外含有在其上的厚度为0.5-10μm的氧化铬保护性氧化皮。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其中带有表面合金的基础合金在范围为1150-1155℃的温度下热处理一段时间,以产生含有约6-10重量%硅和约22-40重量%铬、余量为铁、镍和任何基础合金添加剂的富集层。
60.一种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包括不锈钢基础合金,所述的基础合金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以及涂覆在其上的表面合金,所述的表面合金通过权利要求39的方法形成。
61.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部件,其中表面合金另外含有高达约1.5重量%钇、铪或锆。
62.一种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包括一个不锈钢基础合金和涂覆在其上的表面合金,所述的基础合金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所述的表面合金含有富集层和扩散阻挡层,所述富集层厚度范围为10-300μm,基本上由约3-7重量%硅和约5-10重量%铝组成,所述的扩散阻挡层在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之间、厚度范围为10-300μm,基本上由约6-20重量%硅和约20-85重量%铬、余量的铁、镍和任何合金添加剂组成。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其中另外包括在富集层上形成的厚度范围为0.5-10μm的氧化铝保护性氧化皮。
64.一种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包括不锈钢基础合金和涂覆在其上的表而合金,所述的基础合金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所述的表面合金包含富集层,所述的富集层厚度范围为10-300μm,基本上由22-40重量%铬和约6-10重量%硅,余量的铁、镍和任何合金添加剂组成。
6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表面合金化的部件,其中另外包括在富集层上形成的厚度范围为0.5-10μm的氧化铬保护性氧化皮。
6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含有约31-38重量%铬,以及其中沉积在所述的基础合金上的表面合金含有约40-45重量%铝、总量约8-1 5重量%钛和铬的至少一种、约45-50重量%硅和约0.25-1重量%钇,且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在范围为1140-1150内所希望的最高温度下热处理至少约20分钟。
67.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在所述的希望的最高温度下热处理约30分钟至2小时。
6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含有约20-25重量%铬,以及其中沉积在所述的基础合金上的表面合金含有约40-45重量%铝、总量约8-15重量%钛和铬的至少一种、约45-50重量%硅和约0.25-1重量%钇,且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在范围为1050-1080℃内所希望的最高温度下热处理至少约20分钟。
69.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在希望的最高温度下热处理约30分钟至2小时。
70.一种用于高温环境的耐焦化和耐腐蚀反应管,包括由高温不锈钢基础合金形成的加长管,所述的基础合金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以及涂覆在其上的表面合金,所述的表面合金包含富集层和扩散阻挡层,所述的富集层的厚度范围为10-300μm、基本上由约3-7重量%硅和约5-10重量%铝组成,所述的扩散阻挡层在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之间、厚度范围为10-300μm、基本上由约6-20重量%硅和约20-85重量%铬、余量的铁、镍和任何合金添加剂组成。
71.一种用于生产乙烯的、包括多个反应管的炉,每个管包含由高温不锈钢基础合金形成的加长管,所述的基础合金含有铁、镍、铬和合金添加剂以及涂覆在其上的表面合金,所述的表面合金包含富集层和扩散阻挡层,所述的富集层的厚度范围为10-300μm,基本上由约3-7重量%硅和约5-10重量%铝组成,所述的扩散阻挡层在基础合金和表面合金之间、厚度范围为10-300μm,基本上由约6-20重量%硅和约20-85重量%铬、余量的铁、镍和任何合金添加剂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9/577,597 | 2000-05-25 | ||
US09/577,597 US6503347B1 (en) | 1996-04-30 | 2000-05-25 | Surface alloyed high temperature alloy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9062A true CN1439062A (zh) | 2003-08-27 |
Family
ID=24309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1810058A Pending CN1439062A (zh) | 2000-05-25 | 2001-05-24 | 表面合金化的高温合金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503347B1 (zh) |
EP (1) | EP1292720A2 (zh) |
JP (1) | JP2004501278A (zh) |
CN (1) | CN1439062A (zh) |
AU (1) | AU2001261983A1 (zh) |
CA (1) | CA2357232A1 (zh) |
WO (1) | WO2001090441A2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99573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催化裂解活性的催化裂解炉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399568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缓结焦和渗碳的急冷锅炉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399572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结焦、抗渗碳的裂解炉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399574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烃催化裂解制低碳数烯烃的方法 |
CN102399571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缓乙烯裂解炉管结焦和渗碳的裂解炉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000094A (zh) * | 2014-12-16 | 2017-08-01 |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 裂解炉管道 |
CN107236925A (zh) * | 2017-07-25 | 2017-10-10 | 常州大学 | 一种提高乙烯裂解炉管抗渗碳腐蚀的固体粉末铝硅共渗工艺 |
CN112126892A (zh) * | 2020-09-03 | 2020-12-25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 一种用于提高钢铁耐磨性能的多元合金共渗剂及其应用 |
CN114667365A (zh) * | 2019-11-05 | 2022-06-24 | 赛峰集团 | 包括冷却通道的高温合金飞行器部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49894B2 (en) * | 2002-06-28 | 2004-06-15 | Surface Engineered Products Corporation | Corro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 steel tubes |
CN1833046B (zh) * | 2003-06-10 | 2010-09-01 |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氢气环境用钢材,结构机械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280445C (zh) * | 2003-07-17 | 2006-10-18 |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耐渗碳性和耐焦化性的不锈钢和不锈钢管 |
US7422804B2 (en) * | 2004-02-03 | 2008-09-09 |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 Metal dusting resistant stable-carbide forming alloy surfaces |
US20060057418A1 (en) | 2004-09-16 | 2006-03-16 | Aeromet Technologies, Inc. | Alluminide coatings containing silicon and yttrium for superalloys and method of forming such coatings |
US9133718B2 (en) | 2004-12-13 | 2015-09-15 | Mt Coatings, Llc | Turbine engine components with non-aluminide silicon-containing and chromium-containing protective coating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uch non-aluminide protective coatings |
PL1831428T3 (pl) * | 2004-12-13 | 2012-03-30 | Mt Coatings Llc | Elementy silnika turbinowego z nie-aluminidowymi powłokami ochronnymi zawierającymi krzem oraz chrom i sposoby wytwarzania takich nie-aluminidowych powłok ochronnych |
FR2883007B1 (fr) * | 2005-03-11 | 2007-04-20 | Usinor Sa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piece d'acier revetu presentant une tres haute resistance apres traitement thermique |
SE528984C2 (sv) * | 2005-08-19 | 2007-04-03 |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 Kompositmaterial innefattande en lastbärande del och en korrosionsbeständig del |
US8201619B2 (en) * | 2005-12-21 | 2012-06-19 | Exxonmobil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mpany | Corrosion resistant material for reduced fouling, a heat transfer component having reduced fouling and a method for reducing fouling in a refinery |
US8784196B2 (en) | 2006-04-13 | 2014-07-22 | Igt | Remote content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sharing on a gam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implementing same |
US8992304B2 (en) | 2006-04-13 | 2015-03-31 | Igt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cking an event of an externally controlled interface |
US9028329B2 (en) | 2006-04-13 | 2015-05-12 | Igt | Integrating remotely-hosted and locally rendered content on a gaming device |
FR2903623B1 (fr) * | 2006-07-12 | 2008-09-19 | L'air Liquide | Procede de soudage hybride laser-arc de pieces metalliques aluminiees |
US9311774B2 (en) | 2006-11-10 | 2016-04-12 | Igt | Gaming machine with externally controlled content display |
US20090156303A1 (en) | 2006-11-10 | 2009-06-18 | Igt | Bonusing Architectures in a Gaming Environment |
EP2017074A3 (de) * | 2007-06-13 | 2009-07-01 | TI Automotive (Heidelberg) GmbH | Aluminiumbeschichtete Kraftfahrzeugrohrleitung aus Metal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Kraftfahrzeugrohrleitung mittels Schmelztauchbeschichten |
DE102009044340A1 (de) * | 2008-12-02 | 2010-06-10 | Paul Hettich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auteilen, insbesondere für Hochtemperaturanwendungen und Bauteil |
US20110206532A1 (en) * | 2010-02-23 | 2011-08-2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Electroless metal coatings |
MX366816B (es) * | 2012-06-01 | 2019-07-25 | Basf Qtech Inc | Superficies cataliticas y revestimientos para la manufactura de petroquimicos. |
CN104988460B (zh) * | 2015-06-18 | 2017-09-1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钛合金表面耐磨Cr‑Si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EP3490704A4 (en) | 2016-07-29 | 2020-03-25 | BASF Qtech Inc. | CATALYTIC COATINGS,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453584A (zh) | 1942-11-26 | |||
NL290516A (zh) | 1962-03-23 | |||
FR1584370A (zh) | 1968-08-12 | 1969-12-19 | ||
US4156042A (en) | 1975-04-04 | 1979-05-22 |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Defence In Her Britannic Majesty's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 Coating articles having fine bores or narrow cavities in a pack-cementation process |
GB1483144A (en) | 1975-04-07 | 1977-08-17 | British Petroleum Co | Protective films |
JPS53138905A (en) | 1977-05-12 | 1978-12-04 | Kawasaki Steel Co | Blast furnace exit |
JPS5684789A (en) * | 1979-12-13 | 1981-07-10 | Toyo Eng Corp | High-temperature treatment of hydrocarbon-containing material |
US5128179A (en) | 1981-07-08 | 1992-07-07 | Alloy Surfaces Company, Inc. | Metal diffusion and after-treatment |
USRE32121E (en) | 1981-08-05 | 1986-04-22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Overlay coatings for superalloys |
FR2511396A1 (fr) | 1981-08-14 | 1983-02-18 | Electricite De France | Procede de revetement de surfaces metalliques par diffusion d'aluminium pour la protection contre le soufre a haute temperature |
SU986961A1 (ru) | 1981-12-21 | 1983-01-07 | Белорусский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 Порошкообразный состав дл титаносилицировани стальных изделий |
GB2114809B (en) | 1982-02-04 | 1986-02-05 | Standard Telephones Cables Ltd | Metallic silicide production |
US4516716A (en) | 1982-11-18 | 1985-05-14 |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 Method of brazing with iron-based and hard surfacing alloys |
JPS605927A (ja) | 1983-06-23 | 1985-01-12 | Japan Metals & Chem Co Ltd | 海水の影響を受けるコンクリ−ト構築物用補強部材 |
JPS61272389A (ja) | 1985-05-28 | 1986-12-02 | Nippon Steel Corp | 高耐食性溶融Al−Si系メツキ鋼板 |
US4686155A (en) | 1985-06-04 | 1987-08-11 | Armco Inc. | Oxidation resistant ferrous base foil and method therefor |
US4756820A (en) | 1985-09-06 | 1988-07-12 | Betz Laboratories, Inc. | Method for retarding corrosion and coke formation and deposition during pyrolytic hydrocarbon processing |
JPS6274063A (ja) * | 1985-09-26 | 1987-04-04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鉄鋼表面処理方法 |
US4714632A (en) | 1985-12-11 | 1987-12-22 |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 Method of producing silicon diffusion coatings on metal articles |
US4937042A (en) * | 1986-11-28 | 1990-06-2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for making an abradable article |
US4929473A (en) | 1987-07-30 | 1990-05-29 | Intevep, S. A. |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low carbon steels in a vanadium, sulfur and sodium environment at high temperatures |
US5223045A (en) * | 1987-08-17 | 1993-06-29 | Barson Corporation | Refractory metal composite coated article |
SU1502658A1 (ru) | 1987-12-18 | 1989-08-23 | Белорусское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ое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порошковой металлургии | Состав дл многокомпонентного насыщени тугоплавких металлов |
JPH0254751A (ja) | 1988-08-17 | 1990-02-23 | Tadahiro Omi | 金属酸化処理装置及び金属酸化処理方法並びに金属装入方法 |
US4944858A (en) | 1988-12-08 | 1990-07-31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applying diffusion aluminide coating |
US5265793A (en) | 1989-02-07 | 1993-11-30 | Usui Kokusa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 Small thick-walled composite metal tubing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
JPH03505756A (ja) | 1989-04-06 | 1991-12-12 | インスティテュト ストルクトゥルノイ マクロキネティキ アカデミイ ナウク エスエスエスエル | 製作品表面に耐火性無機コーティングを析出する方法 |
GB2233672A (en) | 1989-06-30 | 1991-01-16 | Shell Int Research |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of stainless steals used in high temperature reactors |
GB2234530A (en) | 1989-06-30 | 1991-02-06 | Shell Int Research | Heat treat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steels |
US5196272A (en) | 1989-08-01 | 1993-03-23 | Ishikawajima-Harim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 Corrosion resistant stainless steel |
US5270081A (en) | 1990-02-02 | 1993-12-14 | Mtu Motoren-Und Turbinen-Union Muenchen Gmbh | Iron-base alloy structural component having a corrosion-inhibiting coatin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coating |
US5139824A (en) | 1990-08-28 | 1992-08-18 | Liburdi Engineering Limited | Method of coating complex substrates |
US5208069A (en) | 1991-10-28 | 1993-05-04 | Istituto Guido Donegani S.P.A. | Method for passivating the inner surface by deposition of a ceramic coating of an apparatus subject to coking, apparatus prepared thereby, and method of utilizing apparatus prepared thereby |
KR940001346B1 (ko) | 1991-12-30 | 1994-02-19 | 포항종합제철 주식회사 | 알루미늄 확산 코팅된 내열스테인레스강 및 그 코팅방법 |
US5364659A (en) | 1992-02-21 | 1994-11-15 |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 Codeposition of chromium and silicon diffusion coatings in FE-base alloys using pack cementation |
DE4215664C1 (de) | 1992-05-13 | 1993-11-25 | Mtu Muenchen Gmbh | Verfahren zum Aufbringen von metallischen Zwischenschichten und seine Anwendung |
JP3116578B2 (ja) | 1992-06-26 | 2000-12-11 |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 耐熱合金の高温摺動部表面処理法 |
US5795659A (en) | 1992-09-05 | 1998-08-18 | International Inc. | Aluminide-silicide coatings coated products |
US5413642A (en) | 1992-11-27 | 1995-05-09 | Alger; Donald L. | Processing for forming corrosion and permeation barriers |
US5413700A (en) | 1993-01-04 | 1995-05-09 | Chevr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mpany | Treating oxidized steels in low-sulfur reforming processes |
US5366765A (en) | 1993-05-17 | 1994-11-22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Aqueous slurry coating system for aluminide coatings |
US5413813A (en) | 1993-11-23 | 1995-05-09 | Enichem S.P.A. | CVD of silicon-based ceramic materials on internal surface of a reactor |
AU3836895A (en) * | 1994-11-09 | 1996-06-06 | Cametoid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producing reactive element modified-aluminide diffusion coatings |
DE19607979A1 (de) * | 1996-03-01 | 1997-09-04 | Asea Brown Boveri | Abgastrakt einer insbesondere zur Verbrennung von Schweröl einsetzbaren Verbrennungsvorrichtung |
CA2175439C (en) * | 1996-04-30 | 2001-09-04 | Sabino Steven Anthony Petrone | Surface alloyed high temperature alloys |
US5873951A (en) | 1996-08-23 | 1999-02-23 | Alon, Inc. | Diffusion coated ethylene furnace tubes |
US6139649A (en) * | 1996-08-23 | 2000-10-31 | Alon, Inc. | Diffusion method for coating high temperature nickel chromium alloy products |
WO1999014400A1 (en) * | 1997-09-17 | 1999-03-25 | Gas Research Institute | Corro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 steels used in bromide-based absorption cycles |
-
2000
- 2000-05-25 US US09/577,597 patent/US650334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
- 2001-05-24 EP EP01935893A patent/EP1292720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1-05-24 CA CA002357232A patent/CA235723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05-24 WO PCT/CA2001/000755 patent/WO2001090441A2/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1-05-24 AU AU2001261983A patent/AU200126198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1-05-24 CN CN01810058A patent/CN1439062A/zh active Pending
- 2001-05-24 JP JP2001586634A patent/JP2004501278A/ja active Pending
-
2002
- 2002-11-22 US US10/301,581 patent/US2003011885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99573B (zh) * | 2010-09-16 | 2014-05-2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催化裂解活性的催化裂解炉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399574B (zh) * | 2010-09-16 | 2014-05-2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烃催化裂解制低碳数烯烃的方法 |
CN102399572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结焦、抗渗碳的裂解炉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399574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烃催化裂解制低碳数烯烃的方法 |
CN102399571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缓乙烯裂解炉管结焦和渗碳的裂解炉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399572B (zh) * | 2010-09-16 | 2014-04-0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结焦、抗渗碳的裂解炉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399568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缓结焦和渗碳的急冷锅炉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399571B (zh) * | 2010-09-16 | 2014-05-2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缓乙烯裂解炉管结焦和渗碳的裂解炉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399573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催化裂解活性的催化裂解炉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399568B (zh) * | 2010-09-16 | 2014-05-2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缓结焦和渗碳的急冷锅炉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000094A (zh) * | 2014-12-16 | 2017-08-01 |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 裂解炉管道 |
CN107000094B (zh) * | 2014-12-16 | 2019-10-08 |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 裂解炉管道 |
CN107236925A (zh) * | 2017-07-25 | 2017-10-10 | 常州大学 | 一种提高乙烯裂解炉管抗渗碳腐蚀的固体粉末铝硅共渗工艺 |
CN114667365A (zh) * | 2019-11-05 | 2022-06-24 | 赛峰集团 | 包括冷却通道的高温合金飞行器部件 |
CN112126892A (zh) * | 2020-09-03 | 2020-12-25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 一种用于提高钢铁耐磨性能的多元合金共渗剂及其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357232A1 (en) | 2001-11-25 |
WO2001090441A2 (en) | 2001-11-29 |
EP1292720A2 (en) | 2003-03-19 |
US20030118859A1 (en) | 2003-06-26 |
WO2001090441A3 (en) | 2002-08-08 |
JP2004501278A (ja) | 2004-01-15 |
US6503347B1 (en) | 2003-01-07 |
AU2001261983A1 (en) | 2001-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439062A (zh) | 表面合金化的高温合金 | |
US6268067B1 (en) | Surfaced alloyed high temperature alloys | |
US6585864B1 (en) | Coating system for high temperature stainless steel | |
CA2348145C (en) | Protective system for high temperature metal alloys | |
WO2001094664A2 (en) | Coating system for high temperature stainless steel | |
US6475647B1 (en) | Protective coating system for high temperature stainless steel | |
EP0888418B1 (en) | Diffusion coated furnace tub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thylene | |
US6537388B1 (en) | Surface alloy system conversion for high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 |
US6165286A (en) | Diffusion heat treated thermally sprayed coatings | |
CN1673406A (zh) | 钢件快速热渗铝工艺 | |
WO2015099354A1 (ko) | 마그네슘-알루미늄 코팅 강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A2357407C (en) | Coating system for high temperature stainless steels | |
JP6744413B2 (ja) | 合金コーティング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50203952A1 (en) | Method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Containing Cobalt, Nickel and/or Iron with a Corrosion-Resistant Layer | |
CN108754410B (zh) | 用于冲裁模表面强化的梯度覆层的制备方法 | |
JPH0849056A (ja) | ニッケルおよび鉄をベースにした超合金製金属部品の不動態化方法 | |
Subair et al. | A Tracking Review on Non Arc Melting Processes for Improved Surface Properties in Metallic Materials | |
CN1585831A (zh) | 用来在金属部件上制备氧化层的方法 | |
MXPA98008784A (en) | Superficial alloy for high temperature alloys | |
汪瑞军 et al. | Interface behavior study of WC92-Co8 coating produced by electrospark deposition | |
JPS5811765A (ja) | 表面に高濃度のAl含有層を有する高Al耐熱合金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