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15309A - 褪黑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褪黑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15309A
CN1415309A CN02138404A CN02138404A CN1415309A CN 1415309 A CN1415309 A CN 1415309A CN 02138404 A CN02138404 A CN 02138404A CN 02138404 A CN02138404 A CN 02138404A CN 1415309 A CN1415309 A CN 1415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latonin
selenium
preparation
solution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38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8113C (zh
Inventor
张胜义
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hu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021384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98113C/zh
Publication of CN1415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5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81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811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褪黑素纳米硒是由褪黑素和红色纳米硒组成的复合物,该复合物由褪黑素和硒化合物反应制备的。该复合物经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质谱仪等对其结构、组成及性质多方面研究表明,褪黑素的结构和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红色纳米硒被褪黑素吸附包裹形成稳定的粒子,微观结构呈球形或棒状。该复合物中褪黑素和纳米硒的生理功效可相互促进,发挥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免疫调节、促进睡眠、增强记忆、延缓衰老及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等多种疾病的功效。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宜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褪黑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确切地说是一种褪黑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宣布:硒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补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
硒是生物体中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ID(5`-脱碘酶)活性中心关键的组成元素,参与体内过氧化物及碘的代谢,调节生物体内碘的水平及自由基水平,可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硒具有清除自由基、预防癌症、养颜抗衰、保护肝脏、抵抗有害重金属、抗辐射、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硒对治疗肝炎、关节炎、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红斑狼疮、出血热有显著作用,硒对肿瘤病人的放化疗也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披露,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口(中国有2亿人口)生存于缺硒环境中。补硒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但硒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营养剂量和毒性剂量之间范围比较窄,而硒的抗癌等有益生理作用往往依赖于较高的摄入量,因此其有效使用量很难控制。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低毒高效硒制品。与无机硒相比,有机硒的吸收利用价值较高,急性毒性较小,被认为是较好的硒制品。试验研究表明,纳米硒在许多方面更优于有机硒,显示出低毒高效特征。纳米硒的生物学功效已被认可,国家卫生部已批准纳米硒胶囊为保健食品(卫食健字1998第134号)。
CN1184776A公开一种红色单质硒的制备方法,在蛋白质或多肽体系(溶液)中还原硒化合物或灰色、黑色单质硒得到蛋白质态红色单质硒或者多肽态红色单质硒,再经分离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红色单质硒。
褪黑素(Melatonin,MT称美拉通宁)是人脑部深处像松果般大小的“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胺类激素,所以也有人叫它“松果体素”、“褪黑激素”。松果体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光照能抑制松果体激素的分泌,黑暗则刺激松果体激素的分泌。1959年科学家成功地从牛的松果体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像褪了色的蛙皮的物质,所以把它命名为褪黑素。近十几年来,科学家对褪黑素分泌、调节、作用方式及机理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发现它对人体的作用极其广泛,涉及生物节律、激素分泌、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应激反应、衰老过程、肿瘤发生以及抗自由基损伤、升高血糖、镇静、催眠、抗炎、镇痛等多个方面。褪黑素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维护生理节奏的昼夜规律,促进睡眠,并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对人体生长发育、性功能和许多器官起调节作用。褪黑素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抗氧化剂),可防止细胞氧化损伤,其功效超过了已知的所有体内物质。褪黑素能直接消除羟自由基和过氧化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酶基因表达,能保护细胞核DNA、膜脂质、胞浆蛋白等生物大分子免受氧化损伤。
体内褪黑素的分泌及其节律性与年龄密切相关,人在出生3个月后松果体开始分泌褪黑素,幼儿期达到高峰,青春发育期后随年龄增长,褪黑素的分泌呈下降趋势,特别是35岁以后,平均每10年降低10-15%,到80岁时降至极低的水平,白天与黑夜的分泌差别已基本消失,从而导致睡眠紊乱以及一系列功能失调。脑最易受自由基的攻击,因为脑在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性自由基比其他任何器官都要多,褪黑素则是脑内最为重要的“自产自销”、高效能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因此对大脑具有保护作用。老年人褪黑素分泌水平减低,对自由基氧化性损伤的防御能力下降,首选大脑受损害。所以说,褪黑素水平降低、睡眠减少是人类脑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褪黑素是一种重要的抗衰老激素,从体外补充褪黑素,可使体内的褪黑素水平维持在年轻状态,调整和恢复昼夜节律,不仅能加深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可改善整个身体的机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的进程。褪黑素与其他安眠药的最大区别在于,褪黑素无成瘾性,无明显副作用,晚上睡前口服1~2片(约含褪黑素1.5-3mg),一般二三十分钟内就能产生睡意,而早晨天亮后褪黑素自动失去效能,起床后也不会有疲倦困乏感觉。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也与褪黑素有联系,患者血清中褪黑素含量处于低水平。阿尔茨默病就是老年痴呆症,是世界三大老年病之一。这种病的确切病因虽然还不能阐明,但肯定与自由基通过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过程使脑部神经元大量丢失有关。研究表明,凡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其褪黑素分泌水平明显降低,这表明抗氧化和自由基抑制作用已经大大减弱,此时的脑组织容易受到自由基毒性的损害。褪黑素可防止神经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对老年性痴呆有治疗作用。褪黑素能抑制体内NO的过度生成,有利于保护免疫性肝损伤。褪黑素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水平,可抑制垂体细胞促性腺激素释放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兴奋垂体催乳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参与人类性成熟和生殖行为,促进青春期发育。
褪黑素安全性大,动物实验中用到每公斤体重数十毫克,肿瘤治疗每日用到数克也仍然安全。国外广泛使用褪黑素保健,迄今未出现不良反应报告,在国内,褪黑素保健品“脑白金”大受欢迎。
现在人们为补充硒和褪黑素需要服用两种保健食品。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思路是提供一种保健食品,就可以使不同人群得以同时补充硒和褪黑素。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首先制备稳定的硒和褪黑素的复合物。复合物中硒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红色纳米态,纳米微粒被褪黑素所包复,称之为褪黑素纳米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直接使用褪黑素和硒化合物制备褪黑素纳米硒。
所述的硒化合物可以是亚硒酸盐或者酸式亚硒酸盐,比如亚硒酸钠(Na2SeO3)、亚硒酸氢钠(NaHSeO3)等,其同褪黑素或其有机溶液在还原剂存在条件下反应至红色不再改变。
所述的还原剂首选维生素C。
所述的褪黑素有机溶液可以是褪黑素乙醇或丙酮溶液。
所述的硒化合物还可以是硒代硫酸盐,比如硒代硫酸钠(Na2SeSO3)等。其同褪黑素或其有机溶液混合后用有机酸调反应物pH至5.5~7.5。
所述的有机酸可以是抗坏血酸(维生素C)或者柠檬酸等。
所述的褪黑素有机溶液可以是褪黑素乙醇或丙酮溶液。
对硒化合物来说,还可以使用起始原料先制备硒化合物溶液,产品不经分离,直接用来制备褪黑素纳米硒。
在制备时,两种原料的相对量可根据各自的日摄入量范围、日服次数等加以调整,并可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加工出系列产品。褪黑素的日摄入量,我国卫生部批准该保健食品对中老年人为改善睡眠为3毫克(mg)/日。褪黑素自20世纪80年代上市至今,各国都做了广泛的临床试验,就日摄入量而言,有5mg、10mg、20mg、40mg、80mg等。到目前为止,各国药政管理部门包括美国FDA和欧盟EMEA均未发布关于褪黑素安全性问题或不良反应的报告。
关于硒的日摄入量,我国学者杨光圻教授和陈孝曙教授等经多年研究结果如下:硒的生理需要量40微克(μg)/日,界限中毒量800μg/日,建议膳食补充量50~250μg/日最高安全摄入量400μg/日。此数据为FAD/WHO/IAEA三个国际组织所采用。
褪黑素纳米硒经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质谱仪等对其结构、组成及性质多方面比较研究表明,褪黑素的结构和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红色纳米硒被褪黑素吸附包裹形成稳定的粒子,粒子的微观结构为球形或棒状。
所得产品中褪黑素及纳米硒的生理功效可相互促进,发挥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免疫调节、促进睡眠、增强记忆、延缓衰老及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等多种疾病的功效,可作为“褪黑素硒”产品进入市场。
本发明设计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宜工业化生产。反应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当使用起始原料时,各步反应均不涉及产物分离过程,只需将溶剂除去。产物中存在的亚硫酸盐可防止产品氧化变质。
四、具体实施方式
1、将0.1g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氢钠溶液在搅拌下投入含有2g褪黑素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维生素C或其溶液,搅拌至混合液的红色不再改变时减压蒸馏脱去溶剂即得产品。
2、将0.1g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氢钠溶液均匀喷洒到2g固体粉未状褪黑素中形成糊状物,在搅拌下加入维生素C或其溶液,至糊状物红色不再改变,真空干燥脱去水份即得产品。
3、在实施例1或2中,也可以使用起始原料二氧化硒、水、氢氧化钠溶液先反应得到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氢钠溶液,再同褪黑素在还原剂存在条件下制备褪黑素纳米硒。
4、将0.1g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氢钠,在搅拌下投含有2g褪黑素的丙酮溶液中,再加入维生素C或其溶液,搅拌至反应液红色不再改变,减压蒸馏脱去溶剂和水分即得产品。
5、将0.1g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氢钠同2g固体粉末状褪黑素混合均匀后研磨,加入维生素C或其溶液,混合物颜色逐渐变红,直至红色不再改变即得产品。若所加的是维生素C水溶液则需真空干燥脱去水分。
6、将0.2g硒代硫酸钠溶液在搅拌下投入含有3g褪黑素的乙醇或丙酮溶液中,用抗坏血酸(维生素C)、柠檬酸等其他可食用的有机酸缓缓调节pH至5.5~7.5,搅拌至红色不再改变时减压蒸馏脱去溶剂即得产品。
7、将0.2g硒代硫酸钠溶液直接均匀喷洒到3g固态粉末状褪黑素中形成粘稠糊状混合物,最后用抗坏血酸或柠檬酸等其他可食用的有机酸溶液调节糊状物至红色不再改变,真空干燥脱去水分即得产品。
8、在实施例6和7中,可以使用起始原料先制备硒代硫酸钠后不经分离直接同褪黑素制备复合物。这就是先用硫代硫酸钠或亚硫酸钠同单质硒反应得到硒代硫酸钠溶液,或者用亚硒酸钠与单质硫反应得到硒代硫酸钠溶液。直接用此硒代硫酸钠溶液同褪黑素乙醇或丙酮溶液混合制备褪黑素纳米硒(如实施例6),或者直接将其喷洒至固体粉末状褪黑素中制备褪黑素纳米硒(如实施例7)。

Claims (7)

1、一种褪黑素纳米硒,其特征在于:是由褪黑素和红色纳米硒组成的复合物。
2、一种褪黑素纳米硒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和脱溶,其特征在于:由褪黑素或其有机溶液与亚硒酸盐或酸式亚硒酸盐或者其水溶液、在还原剂存在条件下反应至红色不再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醇或丙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原剂为维生素C。
5、一种褪黑素纳米硒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和脱溶,其特征在于:由褪黑素或其有机溶液与硒代硫酸盐溶液混合后用有机酸调pH至5.5~7.5且红色不再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醇或丙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酸为柠檬酸或抗坏血酸。
CNB021384045A 2002-09-30 2002-09-30 褪黑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811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384045A CN100398113C (zh) 2002-09-30 2002-09-30 褪黑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384045A CN100398113C (zh) 2002-09-30 2002-09-30 褪黑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5309A true CN1415309A (zh) 2003-05-07
CN100398113C CN100398113C (zh) 2008-07-02

Family

ID=4749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3840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8113C (zh) 2002-09-30 2002-09-30 褪黑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8113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1701A (zh) * 2011-12-26 2012-06-27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去除液体环境中无机硒去除的方法
CN104496954A (zh) * 2014-12-13 2015-04-08 史伟立 功能化纳米硒的制备方法
US9072669B2 (en) 2011-07-25 2015-07-07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leurotus tuber-regium polysaccharide functionalized nano-selenium hydrosol with anti-tumor activit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4823668A (zh) * 2015-05-13 2015-08-12 浙江大学 硒在提高植物内源褪黑素含量中的应用
CN113974082A (zh) * 2021-10-29 2022-01-28 成都德洛森医学研究院(有限合伙) 一种助眠豆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7317A (zh) * 2000-12-15 2002-07-10 上海四通纳米技术港有限公司 超微硒粒子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72669B2 (en) 2011-07-25 2015-07-07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leurotus tuber-regium polysaccharide functionalized nano-selenium hydrosol with anti-tumor activit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511701A (zh) * 2011-12-26 2012-06-27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去除液体环境中无机硒去除的方法
CN104496954A (zh) * 2014-12-13 2015-04-08 史伟立 功能化纳米硒的制备方法
CN104496954B (zh) * 2014-12-13 2017-04-12 象山商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功能化纳米硒的制备方法
CN104823668A (zh) * 2015-05-13 2015-08-12 浙江大学 硒在提高植物内源褪黑素含量中的应用
CN104823668B (zh) * 2015-05-13 2017-05-10 浙江大学 硒在提高植物内源褪黑素含量中的应用
CN113974082A (zh) * 2021-10-29 2022-01-28 成都德洛森医学研究院(有限合伙) 一种助眠豆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98113C (zh) 2008-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72573A (zh) 一种适用于老年肌肉衰减症食用的特膳食品
CN1264521C (zh) 甲壳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98113C (zh) 褪黑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08117A (zh) 一种含有nmn和牛磺酸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608509A (zh) 一种番茄红素保健食品及制备方法
CN103271353B (zh) 一种护肝保健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302785C (zh) 一种保健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415241A (zh) 葡苷聚糖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261146A (ja) 栄養補助食品
DE60203895T2 (de) Verwendung von n-acetyl-d-glucosamin bei der herstellung eines arzneimittels zur unterdrückung der nebenwirkungen von strahlentherapie und chemotherapie
CN108464416A (zh) 天然排毒抗氧化保健饮料
CN1628702A (zh) 一种美拉托宁助睡安眠奶片制备方法
CN1171594C (zh) 含珍珠粉和抗坏血酸的组合物
CN1241486C (zh) 一种美拉托宁助睡安眠夜乳粉保健食品制备方法
KR20120119686A (ko) L-아르기닌, 비타민c, 비타민 b군, 비타민a, 비타민e 및 요오드화칼륨을 주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기능성 음료조성물
RU2057463C1 (ru)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ая пищевая добавка "женьшень стимул"
EP1107771A1 (fr) Medicament homeopathique comprenant un ou plusieurs composants de la nacre dont la bio-aragonite
JP2007210917A (ja) 脂肪細胞縮小化剤、医薬品及び飲食品
CN114246333A (zh) 一种具备抗衰老与提高免疫力的保健组合物
CN1115977C (zh) 复方组合型美拉托宁保健食品系列制备方法
JP2004089004A (ja) アルギニンとrnaを含有する補完療法のための栄養補助食品
CN116076722A (zh) 一种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8021834A (zh) 一种含有吡咯并喹啉醌二钠盐的解酒护肝组合物及其在食品、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CN110669682A (zh) 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875572A (zh) 一种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