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2483A - 多路传输设备和多路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路传输设备和多路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2483A
CN1402483A CN02142085A CN02142085A CN1402483A CN 1402483 A CN1402483 A CN 1402483A CN 02142085 A CN02142085 A CN 02142085A CN 02142085 A CN02142085 A CN 02142085A CN 1402483 A CN1402483 A CN 1402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m cell
bag
atm
header message
gener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2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3671C (zh
Inventor
川上博
林一郎
石野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402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2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36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367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35Details
    • H04Q11/0457Connect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78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46Cell characteristics, e.g. loss, delay, jitter, sequence integrity
    • H04L2012/5651Priority, marking, cla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46Cell characteristics, e.g. loss, delay, jitter, sequence integrity
    • H04L2012/5652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 H04L2012/5653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using the ATM adaptation layer [AAL]
    • H04L2012/5656Cell construction, e.g. including header, packetisation, depacketisation, assembly, reassembly using the ATM adaptation layer [AAL] using the AAL2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65Interaction of ATM with other protocols
    • H04L2012/5667IP over AT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72Multiplexing, e.g. coding, scramb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03Memo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66Fault preven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74Data transmission, file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78Control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96Connection circuit/link/trunk/junction, bridge, router, gatew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4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6User-to-user signaling, U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9ISD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16Code signals, fram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2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6Packet switching, X.25, fram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89LAN, intern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路传输设备,在传输其中具有多个QoS条件设置的IP包时,该设备可执行ATM网络2上的通信量控制和丢弃优先级控制。该多路传输设备将IP包3传输到ATM网络2中,其包括中间生成包产生装置12,缓冲存储装置13,取出装置16,以及一个ATM信元传输装置17和18。中间生成包产生器12根据IP包3的第一首部信息“DSCP”产生一个具有第二首部信息“CID”的中间生成包(CPS包)。缓冲存储器13根据第二首部信息“CID”将中间生成的包存储在传输等待缓冲器141至14n中的任一个。取出装置16根据第二首部信息“CID”从传输等待缓冲器141至14n中取出中间生成的包。ATM信元传输装置17和18给ATM信元4加载所取出的中间生成的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2中。

Description

多路传输设备和多路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ATM(异步传输模式)通信的多路传输设备和多路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本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NO.P2001-258582,申请日为2001年8月28日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并要求其优先权;在此结合其整个内容作为参照。
通常,根据在ATM层所定义的VC(虚拟信道)连接的服务类型来执行ATM。
网络中的通信量控制方法。例如,作为这些服务类型,定义了CBR(恒定比特率),VBR(可变比特率),ABR(可用比特率),UBR(未指定比特率)以及GFR(保证比特率)。
在传统的ATM网络的通信量控制方法中,通过控制通信量来满足由用户所要求的QoS(服务质量)条件以至可满足每个服务类型的“QoS条件”。根据在VC连接设置时的通信量特性和QoS请求来确定VC连接的服务类型。
一般的,当传输IP(互联网协议)包时,ATM网络在单一的VC连接上传输多个目的地的IP包。
然而,在传统的ATM网络的通信量控制方法中,在单一VC连接内不能设置多个QoS条件。当在传统的ATM网络中传输其中设定有多个QoS条件设置的IP包时,必须配备和QoS条件设置的数目一样多的VC连接。因此在传统的ATM网络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QoS条件的数目增加但对ATM网络构造条件却施加了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述的通信量控制方法是已知的。
作为第一个通信量控制方法,已知的方法是,当在其间传输具有多个QoS条件设置的IP包时,ATM利用了Diffserv(差异服务)系统,该系统是IP通信中的Qos控制技术。
在Diffserv系统中,利用“DSCP(差异服务代码点)信息”在IP包首部中设置每个IP包的QoS条件。在Diffserv系统中,根据每个IP包转换设备(路由器、开关或类似设备)的DSCP来引导执行对IP包的处理。IP包的这种处理被称为“PHB(每一中继段的变化特性)”。
在Diffserv系统中,由DSCP定义了诸如EF(加快向前),AF(确保向前),或缺省这样的PHB。
作为第二个通信量控制方法,当传输在其间设定有多个QoS条件设置的IP包时,存在一个可得到的方法,其中ATM网络利用了在ATM层之上的顶层中的“AAL2(ATM适配层类型2)”系统。
AAL2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利用比高效编码音频信息或类似信息的ATM信元还短的一帧在单一VC连接上来多路传输多个用户连接。
就用在AAL2系统中的AAL2连接而言,可确保信令的通信带宽。另外,在AAL2系统中,可为每个ALL2连接设置多个QoS条件。在日本专利No.3016400中公开了用于在AAL2连接级上设置多个QoS条件的技术。
然而,在上述第一种通信量控制方法中,Diffserv系统中的丢弃优先指示性能(在AF PHB中设置了三类)不同于ATM层中的丢弃优先指示性能(由CPL(信元损失优先级)设置了两类)。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必须将Diffserv系统中的丢弃优先指示性能转换成较低指示性能的ATM层中的丢弃优先指示性能。
另外,在AAL2系统中,不能推想执行了一个可满足IP网络中的QoS条件设置的通信量控制。因此,上述第二种通信量控制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即执行了使用每个ATM信元的CLP的通信量控制和丢弃优先控制,但是没有执行每个CPS(共子层)包的通信量控制和丢弃优先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出一个多路传输设备和一个多路传输方法,当在ATM网络中传输其间具有多个QoS条件设置的IP包时,该设备和该方法可执行与Diffserv系统相对应的通信量控制和丢弃优先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特征,多路传输设备用于给ATM信元加载一个IP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该多路传输设备包括一个中间生成包产生器,一个缓冲存储器,一个提取器,以及一个ATM信元传输器。中间生成包产生器根据IP包的第一首部信息产生一个具有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包,缓冲存储器根据第二首部信息将中间生成包存储在多个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一个,提取器根据第二首部信息从传输等待缓冲器中提取中间生成的包,ATM信元传输器给ATM信元加载所提取的中间生成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第一个特征中,多路传输设备包括一个丢弃器,当存储在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中间生成包的数量超过了预定的数量,该丢弃器根据第二首部信息来对中间生成的包执行丢弃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特征,多路传输设备用于给ATM信元加载一个IP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该多路传输设备包括一个中间生成包产生器,一个ATM信元产生器,一个缓冲存储器,一个提取器,以及一个ATM信元传输器。中间生成包产生器根据IP包的第一首部信息产生一个具有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包,ATM信元产生器给ATM信元加载中间生成的包,缓冲存储器根据ATM信元的第三首部信息将ATM信元存储在多个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一个,提取器根据ATM信元的第三首部信息从传输等待缓冲器中提取ATM信元,ATM信元传输器将所提取的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第二个特征中,多路传输设备包括一个丢弃器,当存储在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ATM信元的数量超过了预定的数量,该丢弃器根据ATM信元的第四首部信息来对ATM信元执行丢弃控制。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第二个特征中,ATM信元产生器给ATM信元加载一个中间生成的包。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第二个特征中,ATM信元产生器给ATM信元加载具有相同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的包。
根据本发明第三个特征,多路传输方法用于给ATM信元加载一个IP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该多路传输方法包括步骤:A)根据IP包的第一首部信息产生一个具有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包,B)根据第二首部信息将中间生成的包存储在多个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一个,C)根据第二首部信息从传输等待缓冲器中提取中间生成的包,以及D)给ATM信元加载所提取的中间生成的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第三个特征中,多路传输方法包括步骤E),当存储在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中间生成包的数量超过了预定的数量,根据第二首部信息来对中间生成的包执行丢弃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特征,多路传输方法给ATM信元加载一个IP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该多路传输方法包括步骤:A)根据IP包的第一首部信息产生一个具有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包,B)给ATM信元加载中间生成的包,C)根据ATM信元的第三首部信息将ATM信元存储在多个传输等待缓冲器中中的一个,D)根据ATM信元的第三首部信息从传输等待缓冲器中提取ATM信元,以及E)将所提取的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第四个特征中,多路传输方法包括步骤F),当存储在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ATM信元的数量超过了预定的数量,根据ATM信元的第四首部信息来对ATM信元进行丢弃控制。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第四个特征中,在步骤B),给ATM信元加载一个中间生成的包。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第四个特征中,在步骤B),给ATM信元加载具有相同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的包。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给出了IP(IPv4)包的结构图;
图3给出了CPS包的结构图;
图4给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CPS包产生器所使用的表的一个例子;
图5给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QoS分配器所使用的表的一个例子;
图6给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优先丢弃控制器所使用的表的一个例子;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将从IP网络传输来的IP包传输到ATM网络时所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给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ATM信元产生器和QoS分配器所使用的表的一个例子;
图10是ATM信元的结构图;
图11给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优先丢弃控制器所使用的表的一个例子;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将从IP网络传输来的IP包传输到ATM网络时所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结构)
现在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结构进行描述。图1给出了一网络的结构图,在该网络中IP网络1和ATM网络2通过多路传输设备10而彼此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10给ATM信元加载一个从IP网络1传输来的IP包3,并将ATM信元4传输到ATM网络。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10包括一个IP包接收器11,一个CPS包产生器12,一个QoS分配器13,一个缓冲器14,一个优选丢弃控制器15,一个QoS控制器16,一个ATM信元产生器17,以及一个ATM信元传输器18。
IP包接收器11与CPS包产生器12相连接。IP包接收器11接收从IP网络1传输来的IP包3,并且将所接收的IP包3传输到CPS包产生器12。
图2给出了由IP包接收器11所接收的IP包3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对与Ipv4(IP版本4)相符的IP包进行描述。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多路传输设备也可使用于这样一种情况,即使用与IPv6(IP版本6)相符的IP包。
“版本”字段有4位,并且表示IP协议的版本号(IPv4或IPv6)。
“数据长度”字段有4位,并且表示IP包首部的大小。
“服务类型”字段有6位,并且表示与IP包所需求的服务质量(QoS)有关的信息。
“总的数据长度”字段有16位,并且表示IP包首部和IP包负载的共同的总长度。
“标识符(ID)”字段有16位,并且表示用于顶层的以区分每一个IP包的识别信息。
“标记”字段有3位,并且表示与IP包的片段(分段)有关的信息。片段表示对长的IP包进行划分并传输已划分的部分。
“片段偏移量”字段有13位,并且表示每个片段在原始数据中的位置。
“生存期(TTL)”字段有8位,并且表示IP网络中的IP包被允许存在的时间。
“协议类型”字段有8位,并且表示顶层的协议类型。
“首部校验和”字段有16位,并且表示用于对IP包首部中的传输错误进行检测校验的信息。
“源IP地址”字段有32位,并且表示源终端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字段有32位,并且表示目的终端的IP地址。
“可选项”字段通常不使用。
CPS包产生器12与IP包接收器11和QoS分配器13相连。CPS包产生器12根据从IP包接收器11传输来的IP包3产生CPS包,并将所产生的CPS包传输到QoS分配器13。
图3给出了由CPS包产生器12所产生的CPS包的结构。CPS包是在AAL2系统的VC连接之上多路复用的一个单元的中间生成包。
“CID(信道标识符)”字段有8位,表示标识AAL2连接的标识信息。“LI”字段有6位,表示CPS包负载的长度。
“UUI(用户到用户的接口)”字段有5位,并且表示与在顶层所处理的SDC(服务数据单元)的划分有关的信息。“HEC”是具有5位的错误校正字段。
为了更具体,根据设置在IP包3的“服务类型”字段中的“DSCP”,CPS包产生器12确定与“DSCP”相对应的“CID”并产生CPS包,所确定的“CID”设置在CPS包的“CID”字段。
当确定“CID”时,CPS包产生器12参照使“DSCP”与“CID”相关联的表。图4给出了该表的一个例子。
换句话说,CPS包产生器12是中间生成包产生器,该产生器根据IP包3的第一首部信息产生具有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包(CPS包)。这里,第一首部信息是“DSCP”并且第二首部信息是“CID”。
在符合IPv4的IP包中,“DSCP”被设置在“服务类型”字段的高6位中。在符合IPv6的IP包中,“DSCP”被设置在“通信量类”字段的高6位中。
QoS分配器13与CPS包产生器12和缓冲器14相连。QoS分配器13根据设置在由CPS包产生器12所产生的CPS包中的“CID”来确定“QoS类”,并且根据所确定的“QoS类”将CPS包分配在分别为“QoS类”所配备的缓冲器141至14n中。
当确定“QoS类”时,QoS分配器13参照使“CID”与“QoS类”相关联的表。图5给出了该表的一个例子。
换句话说,QoS分配器13是缓冲存储器,该缓冲存储器根据第二首部信息(CID)将中间生成的包存储在多个缓冲器141至14n中的一个。
缓冲器14与QoS分配器13,优先丢弃控制器15,QoS控制器16以及ATM信元产生器17相连。缓冲器14是一个传输等待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用于存储各个“QoS类”的CPS包的缓冲器141至14n
例如,缓冲器141存储由QoS分配器13所分配的具有“QoS类”为“1”的CPS包。
优先丢弃控制器15与缓冲器14相连。优先丢弃控制器15监控存储在缓冲器141至14n中的CPS包的数目或数据的量。当CPS包的数目或数据的量超过了一门限值,优先丢弃控制器15执行一控制以至择优的丢弃存储在缓冲器141至14n中的相关存储器中的CPS包。
优先丢弃控制器15根据“CID”来设置各个CPS包的“丢弃优先级”并设置每个“丢弃优先级”的不同门限值。此时,优先丢弃控制器15参照使“CID”与“丢弃优先级”和“门限值”相关联的表。图6给出了该表的一个例子。
例如,当存储在缓冲器141的CPS包的数目超过了“10”(或当数据量超出了10k字节)时,优先丢弃控制器15执行一丢弃控制以丢弃其“CID”的范围是“1至4”的CPS包(例如CPS包中的“丢弃优先级”是“1”)。
另外,当存储在缓冲器141的CPS包的数目超过了“20”(或当数据量超出了20k字节)时,优先丢弃控制器15执行一丢弃控制以丢弃其“CID”的范围是“1至4”的CPS包(即,“丢弃优先级”是“1”的CPS包)以及其“CID”的范围是“5至8”的CPS包(即,“丢弃优先级”是“2”的CPS包)。
此外,当存储在缓冲器141的CPS包的数目超过了“30”(或当数据量超出了30k字节)时,优先丢弃控制器15执行一丢弃控制以丢弃其“CID”的范围是“1至4”的CPS包(即,“丢弃优先级”是“1”的CPS包),其“CID”的范围是“5至8”的CPS包(即,“丢弃优先级”是“2”的CPS包),以及其“CID”的范围是“9至12”的CPS包(即,“丢弃优先级”是“3”的CPS包)。
换句话说,优先丢弃控制器15是一个丢弃器,由于存储在缓冲器141中的中间生成的包(CPS包)的数量超过了预定的量(与包数目或包数据量有关的门限值),该丢弃器15根据第二首部信息(CID)来对中间生成的包(CPS包)执行一丢弃控制。
QoS控制器16与缓冲器14相连。根据利用“QoS类”而设置的QoS条件,QoS控制器16按照一顺序从缓冲器141至14n中提取CPS包以送入ATM信元产生器17中。
QoS控制器16提取CPS包的顺序与为每个“QoS类”而设置的优先级相对应或依据所执行的进度控制以确保为每个“QoS类”而设置的通信带宽。
换句话说,QoS控制器16是一个提取器,该提取器根据QoS类从缓冲器141至14n中提取中间生成的包(CPS包)。
ATM信元产生器17与缓冲器14以及ATM信元传输器18相连。ATM信元产生器17通过给ATM信元负载加载一个从缓冲器14所提取的CPS包而产生一个ATM信元4,并将所产生的ATM信元4传输到ATM信元传输器18。
ATM信元传输器18与ATM信元产生器17相连。ATM信元传输器18将从ATM信元产生器17传输来的ATM信元4传输到VC连接上的ATM网络中。
换句话说,ATM信元产生器17和ATM信元传输器18构成了一个ATM信元传输器,该传输器给ATM信元4加载所提取的中间生成的包(CPS),并将ATM信元4传输到ATM网络2。
QoS控制器16只是不断的提取可产生ATM信元4的CPS包,该ATM信元4被传输到ATM网络2。其结果是,可将ATM信元传输器18中的延迟降到最小并防止降低通信质量。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操作)
现在参考附图7描述一下具有上述结构的多路传输设备10的操作。图7给出了当多路传输设备10将从IP网络传输来的IP包传输到ATM网络2时所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在步骤701,IP包接收器11接收从IP网络1传输来的IP包3。
在步骤702,CPS包产生器12根据设置在IP包3的“服务类型”字段中的“DSCP”来参照如图4所示的表,并产生具有“CID”的CPS包,该“CID”与设置在其“CID”字段中的“DSCP”相对应。
在步骤703,QoS分配器13根据设置在由CPS包产生器12所产生的CPS包中的“CID”来参照如图6所示的表,并确定与“CID”相对应的“QoS类”。
根据确定的“QoS类”,QoS分配器13在缓冲器141至14n中分配分别为“QoS类”准备的CPS包。
在步骤704,当CPS包被分配在缓冲器141至14n中时,优选丢弃控制器15参照如图6所示的表,并执行监控以确定CPS包的数目或数据的量是否超过了每个缓冲器141至14n的每一个“丢弃优先级”的门限值。
如果该监控的结果是判断CPS包的数目或数据的量超过了门限值,于是在步骤705优选丢弃控制器15择优的丢弃存储在缓冲器141至14n的相关存储器中的“丢弃优先级”的CPS包。
如果判断CPS包的数目或数据的量没有超过门限值,于是QoS控制器16按照一顺序根据通过利用分别与缓冲器141至14n相关的“QoS类”而设置的QoS条件来从缓冲器141至14n中提取CPS包以送入ATM信元产生器17中。
在步骤706,ATM信元传输器18将从ATM信元产生器17传输来的ATM信元4传输到VC连接上的ATM网络2中。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运行和作用)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CPS包产生器12根据IP包3的“DSCP”(第一首部信息)产生具有不同“CID”(第二首部信息)的CPS包(中间生成的包)。ATM信元产生器17给ATM信元4加载所产生的CPS包(中间产生的包)。在ATM2网络中,因此,可根据设置在IP包3中的QoS条件来执行一通信量控制。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优先丢弃控制器15根据基于IP包3的“DSCP”而产生的“CID”(第二首部信息)来执行一丢弃控制。因此,在ATM网络2中,可根据设置在IP包3中的QoS条件来执行一通信量控制。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结构)
现在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结构进行描述。图8给出了一网络的结构图,在该网络中IP网络1和ATM网络2通过多路传输设备20而彼此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多路传输设备20给ATM信元4加载一个从IP网络1传输来的IP包3,并将ATM信元4传输到ATM网络2。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多路传输设备20包括一个IP包接收器21,一个CPS包产生器22,一个QoS分配器23,一个缓冲器24,一个优选丢弃控制器25,一个QoS控制器26,一个ATM信元产生器27,以及一个ATM信元传输器28。
IP包接收器21与CPS包产生器22相连接。IP包接收器21接收从IP网络1传输来的IP包3,并且将所接收的IP包3传输到CPS包产生器22。
CPS包产生器22与IP包接收器21和ATM信元产生器27相连。CPS包产生器22参照如图4所示的表,并基于从IP包接收器21传输来的IP包3而产生CPS包。
换句话说,CPS包产生器22是一中间生成包产生器,该产生器根据IP包3的第一首部信息(DSCP)产生具有第二首部信息(CID)的中间生成包(CPS包)。
ATM信元产生器27与CPS包产生器22以及QoS分配器23相连。ATM信元产生器27根据设置在从CPS包产生器22传输来的CPS包中的“CID”来确定“VCI”(第三首部信息),通过利用所确定的“VCI”产生ATM信元4,并将所产生的ATM信元4传输到QoS分配器23。
当确定“VCI”时ATM信元产生器27参照使“CID”与“VCI”相关联的表。图9给出了该表的一个例子。
图10给出了由ATM信元产生器27所产生的ATM信元4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GFC”(一般流量控制)字段有4位,并且表示用于防止用户一网络接口(UNI)上的信息冲突的流量控制信息。
“VPI”字段有8位,并且表示用于标识VP(虚拟路径)的标识信息。“VCI”字段有16位,并且表示标识VC(虚拟信道)的标识信息。
“PT”(负载类型)字段有3位,并且表示包含在ATM信元负载中的信息类。
“CLP”字段有1位,并且表示在ATM网络阻塞时将被择优丢弃的ATM信元。“HEC”是具有8位的错误校正字段。
为了更具体,ATM信元产生器27确定与从CPS包产生器22传输来的CPS包的“CID”相对应的“CLP(第四首部信息)”。
当确定“CIP”时,ATM信元产生器27参照使“CID”与“CLP”相关联的表。图11给出了该表的一个例子。
ATM信元产生器27设置已确定的“CLP”并产生ATM信元4。
换句话说,ATM信元产生器27是一个ATM信元产生器,该产生器给ATM信元加载中间生成的包(CPS包)。
ATM信元产生器27通过给ATM信元负载加载一个CPS包而产生ATM信元4。另外,ATM信元产生器27也可通过给ATM信元负载加载具有相同“CID”的所有CPS包而产生ATM信元。
QoS分配器23与ATM信元产生器27以及缓冲器24相连。QoS分配器23根据设置在由ATM信元产生器27所产生的ATM信元中的“CID”来确定“QoS类”,并且根据所确定的“QoS类”将ATM信元分配在分别为“QoS类”所配备的缓冲器141至14n中。
当确定“QoS类”时,QoS分配器23参照使“VCI”与“QoS类”相关联的表。图9给出了该表的一个例子。
换句话说,QoS分配器23是缓冲存储器,该缓冲存储器根据第三首部信息(VCI)将ATM信元4存储在多个缓冲器241至24n中的一个。
缓冲器24与QoS分配器23,优先丢弃控制器25,QoS控制器26以及ATM信元传输器28相连。缓冲器24是一个传输等待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用于存储各个“QoS类”的ATM信元4的缓冲器241至24n
例如,缓冲器241存储具有由QoS分配器23所分配的“QoS类”为“1”的ATM信元4。
优先丢弃控制器25与缓冲器24相连。优先丢弃控制器25监控存储在缓冲器241至24n中的ATM信元4的数目。当ATM信元4的数目超过了一门限值时,优先丢弃控制器25执行一控制以至择优的丢弃存储在缓冲器241至24n中的相关存储器中的ATM信元4。
优先丢弃控制器25为ATM信元4的每个“CLP”设置一个不同的门限值。
例如,当存储在缓冲器241的ATM信元4的数目超过了“10”时,优先丢弃控制器25执行一丢弃控制以择优的丢弃其“CID”是“0”的ATM信元4。
另外,当存储在缓冲器241的ATM信元4的数目超过了“20”时,优先丢弃控制器25执行一丢弃控制以择优的丢弃其“CID”是“0”的ATM信元4以及其“CID”是“1”的ATM信元4。
换句话说,优先丢弃控制器25是一个丢弃器,由于存储在缓冲器241至24n中的ATM信元4的数量超过了预定的量(与包数目有关的门限值),该丢弃器根据ATM信元4的第四首部信息(CLP)来对ATM信元4执行一丢弃控制。
QoS控制器26与缓冲器24相连。QoS控制器26按照一顺序根据通过利用分别与缓冲器241至24n相关的“QoS类”而设置的QoS条件从缓冲器241至24n中提取CPS包以送入ATM信元产生器28中。
QoS控制器26提取ATM信元4的顺序与为每个“QoS类”而设置的优先级相对应或依据所执行的进度控制以确保为每个“QoS类”而设置的通信带宽。
换句话说,QoS控制器26是一个提取器,该提取器根据QoS类从缓冲器241至124n中提取ATM信元4。
ATM信元传输器28与缓冲器24相连。ATM信元传输器28将从缓冲器24中所提取的ATM信元4传输到VC连接上的ATM网络2中。
换句话说,ATM信元传输器28是一个ATM信元传输器,该传输器将所提取的ATM信元4传输到ATM网络2。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操作)
现在参考附图12描述一下具有上述结构的多路传输设备20的操作。图12给出了当多路传输设备20将从IP网络1传输来的IP包传输到ATM网络2时所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如图12所示,在步骤1001,IP包接收器21接收从IP网络1传输来的IP包3。
在步骤1002,CPS包产生器22根据设置在IP包3的“服务类型”字段中的“DSCP”来参照如图4所示的表,并产生具有“CID”的CPS包,该“CID”与设置在其“CID”字段中的“DSCP”相对应。
在步骤1003,ATM信元产生器27参照如图9的表,根据设置在从CPS包产生器22传输来的CPS包中的“CID”来确定“VCI”,并通过利用所确定的“VCI”来产生一个ATM信元4。
ATM信元产生器27确定与从CPS包产生器22传输来的CPS包中的“CID”相对应的“丢弃优先级”。并且ATM信元产生器27根据所确定的“丢弃优先级”来确定“CLP”,设置所确定的“CLP”,并产生ATM信元4。
在步骤1004,QoS分配器23根据设置在由ATM信元产生器27所产生的ATM信元中的“VCI”来参照如图9所示的表,并确定与“VCL”相对应的“QoS类”。根据所确定的“QoS类”,QoS分配器23将ATM信元4分配在为各个“QoS类”所配备的缓冲器241至24n中。
在步骤1005,当ATM信元4被分配在缓冲器241至24n中时,优选丢弃控制器25执行监控以确定ATM信元4的数目是否超过了与每个缓冲器241至24n的每一个“CLP”相对应的门限值。
如果该监控的结果是判断ATM信元4的数目超过了门限值,于是在步骤1006,优选丢弃控制器25择优的丢弃存储在缓冲器241至24n的相关存储器中的具有“CLP”为“0”的ATM信元4。
如果判断ATM信元4的数目没有超过门限值,于是QoS控制器26按照一顺序根据通过利用分别与缓冲器241至24n相关的“QoS类”而设置的QoS条件来从缓冲器241至24n中提取ATM信元4以送入ATM信元传输器28中。
在步骤1007,ATM信元传输器28将从缓冲器241至24n中提取ATM信元4传输到VC连接上的ATM网络2中。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的运行和作用)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CPS包产生器22根据IP包3的“DSCP”(第一首部信息)产生具有不同“CID”(第二首部信息)的CPS包(中间生成的包)。ATM信元产生器27给ATM信元4加载所产生的CPS包(中间产生的包)。在ATM2网络中,因此,可根据设置在IP包3中的QoS条件来执行一通信量控制。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优先丢弃控制器25根据基于IP包3的“DSCP”而产生的“CLP”(第四首部信息)来执行一丢弃控制。因此,在ATM网络2中,可根据设置在IP包3中的QoS条件来执行一丢弃优先级控制。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优先丢弃控制器25给ATM信元4加载具有相同“CID”的CPS包(中间产生的包)。因此,当丢弃ATM信元4时,可丢弃具有相同丢弃优先级的CPS包。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多路传输设备,在ATM信元等级上执行QoS类的管理和丢弃优先级的控制。因此可利用AAL2系统来执行QoS类的管理和丢弃优先级的控制。
如前所述,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多路传输设备和一种多路传输方法,当在ATM网络2中传输其上具有多个QoS条件设置的IP包3时,该设备和方法可处理与Diffserv系统相对应的通信量控制以及丢弃优先级控制。
在此之前,参考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不受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的限制,这是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的设备做出修改和改进。因此,本发明的陈述目的在于说明和描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限制本发明。

Claims (12)

1、一种多路传输设备,用于给ATM信元加载一个IP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该多路传输设备其中包括:
一个中间生成包产生器,用于根据IP包的第一首部信息产生一个具有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包;
一个缓冲存储器,用于根据第二首部信息将中间生成的包存储在多个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一个;
一个提取器,用于根据第二首部信息从传输等待缓冲器中提取中间生成的包;以及
一个ATM信元传输器,用于给ATM信元加载所提取的中间生成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路传输设备,其中包括一丢弃器,该丢弃器用于当存储在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中间生成包的数量超过了预定的数量,根据第二首部信息对中间生成的包执行丢弃控制。
3、一种多路传输设备,用于给ATM信元加载一个IP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该多路传输设备其中包括:
一个中间生成包产生器,用于根据IP包的第一首部信息产生一个具有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包;
一个ATM信元产生器,用于给ATM信元加载中间生成包;
一个缓冲存储器,用于根据ATM信元的第三首部信息将ATM信元存储在多个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一个;
一个提取器,用于根据ATM信元的第三首部信息从传输等待缓冲器中提取ATM信元;以及
一个ATM信元传输器,用于将所提取的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多路传输设备,其中包括一丢弃器,该丢弃器当存储在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ATM信元的数量超过了预定的数量,根据ATM信元的第四首部信息对ATM信元执行丢弃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的多路传输设备,其中ATM产生器给ATM信元加载一个中间生成的包。
6、根据权利要求3的多路传输设备,其中ATM产生器给ATM信元加载具有相同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的包。
7、一种多路传输方法,用于给ATM信元加载一个IP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该多路传输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A)根据IP包的第一首部信息产生一个具有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包;
B)根据第二首部信息将中间生成的包存储在多个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一个;
C)根据第二首部信息从传输等待缓冲器中提取中间生成的包;以及
D)给ATM信元加载所提取的中间生成的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多路传输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E)当存储在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中间生成包的数量超过了预定的数量时,根据第二首部信息来对中间生成的包进行丢弃控制。
9、一种多路传输方法,用于给ATM信元加载一个IP包并将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该多路传输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A)根据IP包的第一首部信息产生一个具有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包;
B)给ATM信元加载中间生成的包;
C)根据ATM信元的第三首部信息将ATM信元存储在多个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一个;
D)根据ATM信元的第三首部信息从传输等待缓冲器中提取ATM信元;以及
E)将所提取的ATM信元传输到ATM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多路传输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F)当存储在传输等待缓冲器中的ATM信元的数量超过了预定的数量时,根据ATM信元的第四首部信息来对ATM信元进行丢弃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多路传输方法,其中,在步骤B),给ATM信元加载一个中间生成的包。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多路传输方法,其中,在步骤B),给ATM信元加载具有相同第二首部信息的中间生成的包。
CNB021420858A 2001-08-28 2002-08-26 多路传输设备和多路传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36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58582 2001-08-28
JP2001258582A JP3808736B2 (ja) 2001-08-28 2001-08-28 多重伝送装置及び多重伝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2483A true CN1402483A (zh) 2003-03-12
CN100433671C CN100433671C (zh) 2008-11-12

Family

ID=19086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208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3671C (zh) 2001-08-28 2002-08-26 多路传输设备和多路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382783B2 (zh)
EP (2) EP1289334B1 (zh)
JP (1) JP3808736B2 (zh)
CN (1) CN100433671C (zh)
AT (2) ATE369025T1 (zh)
AU (1) AU2002300741B2 (zh)
CA (1) CA2399935C (zh)
DE (1) DE60221472T2 (zh)
ES (2) ES2289034T3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09065A1 (fr) * 2003-07-17 2005-01-27 Utstarcom (China) Co., Ltd. Procede pour ameliorer la qualite des services dans un reseau d'acces radio d'un systeme universel de telecommunications mobiles (umts)
CN100377545C (zh) * 2004-03-13 2008-03-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品质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00586204C (zh) * 2003-06-18 2010-01-27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 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接入网中实现区分服务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6483B2 (en) * 2002-11-14 2007-10-23 Intel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ata transfer based on selective storage of incoming packets
US7324517B1 (en) * 2003-04-16 2008-01-29 Cisco Technology, Inc. Converting data 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0444568C (zh) * 2003-06-11 2008-12-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包通信方法、控制装置及移动站
CN1788463A (zh) * 2003-07-07 2006-06-14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ip的umts无线接入网(ran)中实现区分服务码点标记的方法
AU2003252516A1 (en) * 2003-07-16 2005-02-04 Utstarcom (China) Co., Ltd. A distributing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based on ip switch
US7102194B2 (en) * 2004-08-16 2006-09-05 System General Corp. High voltage and low on-resistance LDMOS transistor having radiation structure and isolation effect
US7606158B2 (en) * 2004-09-24 2009-10-20 Cisco Technology, Inc. Hierarchical flow control for router ATM interfaces
KR100955154B1 (ko) 2007-11-29 2010-04-28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Aal2 노드의 cid 할당 관리 방법
CN102137008B (zh) * 2011-01-24 2013-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质量QoS保持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8472A (en) * 1993-09-20 1995-04-18 Motorola,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ell processing in cell relay nodes
US6021263A (en) * 1996-02-16 2000-02-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anagement of ATM virtual circuits with resources reservation protocol
JPH1141293A (ja) * 1997-07-15 1999-02-12 Nec Corp 交換装置
US6041054A (en) * 1997-09-24 2000-03-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Efficient transport of internet protocol packets using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daptation layer two
EP0967756A4 (en) * 1997-12-25 2005-11-30 Toshiba Kk ATM INTERMEDIATE REGENERATOR AND NETWORK WITH THIS
US6219339B1 (en) * 1998-02-20 2001-04-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discarding packets
WO2000030401A1 (en) * 1998-11-13 2000-05-25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 of ip differentiated service over mpoa
US6385170B1 (en) * 1998-12-29 2002-05-07 At&T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triggering flow-based quality of service shortcuts through a router
WO2001013557A1 (en) * 1999-08-13 2001-02-22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Supporting multiple application traffic types over connection oriented networks
US6757249B1 (en) * 1999-10-14 2004-06-29 Noki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utput rat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ssociated with a packet pipeline
JP3478218B2 (ja) * 1999-12-27 2003-12-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エッジノード交換機と交換機
US6654376B1 (en) * 1999-12-28 2003-11-2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TM packet scheduler
JP3386117B2 (ja) * 2000-01-11 2003-03-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マルチレイヤクラス識別通信装置と通信装置
US6940862B2 (en) * 2001-06-25 2005-09-06 Mark Goudreau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assifying packets
JP2003143189A (ja) * 2001-10-31 2003-05-16 Fujitsu Ltd 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6204C (zh) * 2003-06-18 2010-01-27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 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接入网中实现区分服务的方法
WO2005009065A1 (fr) * 2003-07-17 2005-01-27 Utstarcom (China) Co., Ltd. Procede pour ameliorer la qualite des services dans un reseau d'acces radio d'un systeme universel de telecommunications mobiles (umts)
CN100421500C (zh) * 2003-07-17 2008-09-24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 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接入网中改进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00377545C (zh) * 2004-03-13 2008-03-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品质服务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89334B1 (en) 2007-08-01
AU2002300741B2 (en) 2005-12-15
EP1289334A3 (en) 2003-10-01
JP2003069633A (ja) 2003-03-07
CN100433671C (zh) 2008-11-12
JP3808736B2 (ja) 2006-08-16
ES2372278T3 (es) 2012-01-18
ES2289034T3 (es) 2008-02-01
EP1473895A2 (en) 2004-11-03
CA2399935C (en) 2008-07-22
US20030043809A1 (en) 2003-03-06
EP1289334A2 (en) 2003-03-05
DE60221472T2 (de) 2008-04-30
EP1473895A3 (en) 2005-06-15
ATE369025T1 (de) 2007-08-15
ATE527826T1 (de) 2011-10-15
US7382783B2 (en) 2008-06-03
DE60221472D1 (de) 2007-09-13
EP1473895B1 (en) 2011-10-05
CA2399935A1 (en) 200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96C (zh) 确定一个目的地异步传输方式地址的方法
JP4073761B2 (ja) 高度マルチポイント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のためのip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CN1166247C (zh) 通讯节点、通讯互联网络和在其中传输信号的方法
CN1188985C (zh) 用于经由网际协议的话音网络的拥塞控制系统
CN1443431A (zh) 在电信系统中合并不同的传输技术
CN1087541C (zh) 基于通路的虚拟静态路由
CN1402483A (zh) 多路传输设备和多路传输方法
JP2002064587A (ja) プロトコル終端装置
JP2000244507A (ja) 境界装置及びそのコネクション設定方法
CN1929441A (zh) 具有通信质量控制功能的包中继装置
CN1543162A (zh) 变长数据分组与定长信元混合传送的方法与适配装置
CN1326624A (zh) 用于异步传输模式和因特网协议的系统和方法
CN1822702A (zh) 可用于短信元的atm交换装置
CN1806415A (zh) 包通信方法、控制装置及移动站
CN1859264A (zh) 一种透传atm信元的方法和系统
CN1633106A (zh) 一种具有回溯能力的面向发送方的资源预留实现方法
CN1153410C (zh) Atm通信网络的连接保留控制方法和执行此方法的atm交换机
CN1665216A (zh) 异步传输模式通信网络中连发信元方法及设备
KR20010083223A (ko) 소프트 핸드오프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52529C (zh) 在用户单元中恢复异常控制信元的装置和方法
KR100354163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가상 채널을 지원하는 aal2 프로토콜 구현 장치 및 방법
CN1731759A (zh) Ip电信网系统中复址无连接数据网分组的封装方法
CN1220357C (zh) 一种异步传输模式适配层2aal2接口装置
JPH114472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交換局装置
US20040223494A1 (en) Traffic forwarding method in ATM based MPLS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408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