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3062A - 解调装置和解调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解调装置和解调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3062A
CN1393062A CN01802875A CN01802875A CN1393062A CN 1393062 A CN1393062 A CN 1393062A CN 01802875 A CN01802875 A CN 01802875A CN 01802875 A CN01802875 A CN 01802875A CN 1393062 A CN1393062 A CN 1393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odulation
parts
threshold value
detection
demodulat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02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尾昭彦
藤井英夫
林真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007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400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001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11153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3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30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04B1/7105Joint detection techniques, e.g. linear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7Efficiency-related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检测在接收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数,如果检测出的扩频码数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将切换器(4)和(5)分别切换到RAKE解调部(3)侧,而如果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到联合检测解调部(3)侧。于是,在复用的扩频码多的情况下,即仅在用户数多的情况下使用消耗功率大的联合检测解调,所以可实现解调时的功率节省。

Description

解调装置和解调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解调装置和解调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CDMA移动通信的解调方法,有联合检测(Joint Detection,以下简记为JD)解调。JD解调是使用获得没有码间干扰和对其他用户的干扰影响的信号的干扰消除均衡方法的解调方式。具体地说,使用通过信道估计得到的延迟分布和所有用户的扩频码,通过进行从接收信号中除去码间干扰和对其他用户的干扰影响的运算来获得解调信号。
图24是表示现有的JD解调装置的示意结构的方框图。现有的JD解调装置由信道估计部50和JD解调部51构成。JD解调部51由运算变量形成部52和干扰消除运算部53构成。
信道估计部503使用接收基带信号中包含的已知信号序列来进行信道估计处理,形成所有复用用户的所有复用代码的延迟分布。JD解调部51的运算变量形成部52根据信道估计部50形成的延迟分布和复用所有用户的所有复用代码的扩频码信息来形成运算变量。干扰消除运算部53使用运算变量形成部52形成的运算变量和接收基带信号,来进行除去码间干扰和对其他用户干扰的影响的运算。再有,上述扩频码信息可由另外设置的扩频码估计部(图示略)或高层来获得。
关于现有的JD解调,例如披露于‘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vs.ChannelEqualization and Joint Detection for the Downlink of C/TDMA Mobile RadioConcepts’(Bernd Steiner,Proceedings of EPMCC Conference Germany 1997,No.145,pp.253-260),或‘EFFICIENT MULTI-RATE MULTI-USER DETECIONFOR THE ASYNCHRONOUS WCDMA UPLINK’(H.R.Karimi,VTC’99,pp.593-597)。
但是,在使用现有的JD解调的解调装置中,JD解调的性能比通常的瑞克解调好的反面,存在运算量多、消耗功率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JD解调也可实现功率节省的解调装置和解调方法。
该目的如下实现:按照接收状况来进行RAKE解调和JD解调的切换,仅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JD解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实施例4的解调装置用于移动机的情况下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将本发明实施例4的解调装置用于基站情况下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解调装置的联合检测解调部的结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0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0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1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3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3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4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5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4是表示现有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用于实施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包括:信道估计部1;RAKE(瑞克)解调部2;JD(联合检测)解调部3;切换RAKE解调部2和JD解调部3的切换器4和5;以及根据接收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的数目来进行切换器4和5的切换的切换判定部6。再有,扩频码数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状况相对应。
信道估计部1使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已知信号序列(例如,中置码)来进行信道估计,形成所有用户的延迟分布并分别输入到RAKE解调部2和JD解调部3及切换判定部6。切换判定部6检测接收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的数目,将检测出的扩频码数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在该比较中,如果检测出的扩频码数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分别将切换器4和5切换到RAKE解调部2侧。相反,如果检测出的扩频码数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分别将切换器4和5切换到JD解调部3侧。
随着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数增多而干扰增大,所以使用JD解调的性能改善效果大,但随着扩频码数减少而干扰变小,所以JD解调的效果变小。在这样的情况下,RAKE解调是有效的。再有,扩频码数可使用由高层通知的值,或也可以使用信道估计时估计出的扩频码数。
下面,参照图2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
首先,判定接收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的数目(步骤10)。接着,比较判定后的扩频码数和规定的阈值(步骤12),在该比较中,如果扩频码数低于规定的基准(即‘否’的情况),则将切换器4和5切换到RAKE解调部2侧来选择RAKE解调(步骤14)。相反,如果扩频码数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即‘是’的情况),切换到JD解调部3来选择JD解调(步骤16)。再有,选择出的解调方式产生的解调结果被输入到未图示的解码部。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根据接收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的数目来进行RAKE解调和JD解调的切换。即,在扩频码数少,即使RAKE解调也可获得充分的接收质量的情况下,切换到RAKE解调部2,而在扩频码数多,在RAKE解调中不能获得充分的接收质量的情况下,切换到JD解调部3。
因此,在接收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多的情况下,即仅在用户数多的情况下使用消耗功率大的JD解调,所以在解调时能够节省功率。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解调装置中,将JD解调和RAKE解调的切换条件设为‘接收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的数目’,而在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中设为‘传播路径的路径数’。本装置的结构与图1的解调装置相同,所以引用图1。
信道估计部1在信道估计形成时求传输路径的路径数。切换判定部6比较由信道估计部1求出的传播路径的路径数和规定的阈值,如果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切换到RAKE解调。另一方面,如果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到JD解调。作为阈值的设定方法,可考虑作为所有用户合计的路径数来设定的方法,以及作为每个用户的路径数来设定的方法。如果传输路径的路径数多,则通过一个路径那些干扰就变大,所以JD解调的性能改善效果大。相反,如果传输路径的路径数少,则干扰变小,所以JD解调的效果小。因此,如果仅在传输路径的路径数多的情况下使用JD解调,则可保证接收质量并且节省功率。再有,传输路径的路径数对应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状况。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根据传播路径的路径数来进行RAKE解调和JD解调的切换,在传输路径的路径数多的情况下,选择消耗功率大的JD解调,所以可实现解调时的功率节省。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的解调装置中,JD解调和RAKE解调的切换条件为‘接收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数’,在上述实施例2的解调装置中,JD解调和RAKE解调的切换条件为‘传输路径的路径数’,而在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中,采用上述两个条件。再有,本装置的结构与图1的解调装置相同,所以引用图1。
切换判定部6判定将信道估计部1检测出的扩频码数和路径数相乘所得的数是否满足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条件,在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切换到JD解调部3,而在不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切换到RAKE解调部2。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根据接收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数和传播路径的路径数来进行RAKE解调和JD解调的切换,仅在将扩频码数和路径数相乘所得的数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才选择消耗功率大的JD解调,所以可实现解调时的功率节省。
(实施例4)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该图中对于与上述图1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具有以下结构:使JD解调和RAKE解调的切换条件为几个码元部分的RAKE解调结果的SIR(期望波信号电平与干扰波信号电平之比),如果该SIR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到RAKE解调,而如果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切换到JD解调。SIR由SIR运算部7来求。切换判定部8根据SIR运算部7的运算结果来进行RAKE解调部2和JD解调部3的切换。在以SIR进行解调方式的切换判定时,必须始终监视SIR。因此,在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中,将信道估计部1的输出始终输入到RAKE解调部2,以便即使切换到JD解调部3侧也可以监视SIR。
RAKE解调部2和JD解调部3的切换由插入在切换器5和信道估计部1及JD解调部3之间的切换器9、插入在SIR运算部7和切换器5之间的切换器10来进行。在使用RAKE解调部2的情况下,将切换器5切换到RAKE解调部2侧,同时使切换器9为断开状态,切换器10为闭合状态。在使用JD解调部3的情况下,将切换器5切换到JD解调部侧,同时使切换器9为闭合状态,切换器10为断开状态。
但是,解调方式的切换在应用于移动机还是应用于基站时有所不同。应用于移动机情况的操作示于图4的流程图,而应用于基站情况的操作示于图5的流程图。
[应用于移动机的情况]
如图4的流程图所示,在形成延迟分布后进行切换判定的处理(SIR测定等)(步骤20、步骤22)。在进行切换判定的处理后,比较SIR和规定的阈值(步骤24)。在该比较中,如果SIR低于规定的阈值(即‘否’的情况),则输出将切换器5切换到RAKE解调部2侧的信号,同时输出使切换器9为断开状态、切换器10为闭合状态的信号,并选择RAKE解调(步骤26)。相反,如果SIR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即‘是’的情况),则输出将切换器5切换到JD解调部3侧的信号,同时输出使切换器9为闭合状态、切换器10为断开状态的信号,并选择JD解调(步骤28、30)。在JD解调中,在进行所有用户的RAKE解调后,进行JD解调。
在应用于移动机的情况下,RAKE解调仅本机进行就可以,但在JD解调中,在进行该JD解调前需要进行所有用户的RAKE解调。即,在SIR低于规定的阈值情况下进行JD解调,所以JD解调部3对所有用户进行RAKE解调。相反,在SIR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RAKE解调,所以RAKE解调部2对本机的用户进行RAKE解调。再有,通过选择的解调方式产生的解调结果被输入到未图示的解码部。
[应用于基站的情况]
在基站中,由于对于小区内处于使用状态的所有移动机进行RAKE解调,所以在SIR低于规定的阈值情况下照样进行JD解调。
如图5的流程图所示,在形成延迟分布后,进行切换判定的处理,进行SIR测定(步骤40、步骤42)。在进行SIR测定后,进行所有用户的RAKE解调(步骤44)。接着,比较测定出的SIR和规定的阈值(步骤46)。在该比较中,如果SIR低于规定的阈值(即‘否’的情况),则原封不动地结束本处理,而如果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即‘是’的情况),则输出将切换器5切换到JD解调部3侧的切换信号,同时输出使切换器9为闭合状态、切换器10为断开状态的信号,并选择JD解调(步骤48)。
于是,在RAKE解调的情况下,在移动机中,对该用户信号进行RAKE解调,在基站中,对所有用户进行RAKE解调。另一方面,在JD解调的情况下,在RAKE解调中移动机和基站同时进行所有用户的RAKE解调。JD解调部3使用延迟分布和RAKE解调结果及所有用户的扩频码来进行消除码间干扰和其他用户干扰的影响的运算。再有,SIR对应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状况。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根据几个码元的RAKE解调结果的SIR来进行RAKE解调和JD解调的切换,在SIR低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使用消耗功率大的JD解调,所以在解调时能够节省功率。
(实施例5)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再有,在图6中对于与上述图1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在通过自动重发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方式进行重发控制的通信中,将JD解调和RAKE解调的切换条件设为‘ARQ的重发次数’,如果该重发次数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切换到RAKE解调,而如果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到JD解调。通过差错检测部14检测从解码部13输出的解码比特的差错并用计数部15进行计数,可以求重发次数。切换判定部12根据重发次数进行解调方式的切换。例如,在最初选择RAKE解调中可抑制消耗功率,在接收质量不满足基准而进行重发的情况下,如果重发次数达到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到JD解调。再有,ARQ的重发次数对应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状况。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在该图中,首先进行用于切换判定的处理并进行重发次数的计测(步骤50)。在计测了重发次数后,比较计测出的重发次数和规定的阈值(步骤52)。在该比较中,如果重发次数低于规定的阈值(即‘否’的情况),则将切换器4和5切换到RAKE解调部2侧,选择RAKE解调(步骤54)。相反,如果重发次数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即‘是’的情况),则将切换器4和5切换到JD解调部3侧,选择JD解调(步骤56)。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根据ARQ的重发次数来进行RAKE解调和JD解调的切换,仅在该重发次数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用消耗功率大的JD解调,所以在解调时能够节省功率。再有,重发次数也可以使用由高层通知的值来决定。
(实施例6)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该图中与上述图6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具有按照解码比特的差错来变更用于JD解调和RAKE解调的切换判定的阈值的结构。解码比特的差错由差错检测部14来检测。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在该图中,首先进行用于切换判定的处理,检测接收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数(步骤60)。在检测扩频码数后,比较检测出的扩频码数和规定的阈值(步骤62)。在该比较中,如果扩频码数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将切换器4和5切换到RAKE解调部2侧来进行RAKE解调(步骤64)。然后,在RAKE解调后,进行纠错解码(步骤66),然后再次进行差错检测(步骤66)。如果差错检测部14检测出解码比特的差错,则将该结果输入到切换判定部17。如果从差错检测部14输入差错检测结果,则切换判定部17使用该结果来控制作为解调方式切换的判断基准的阈值。例如,尽管切换到RAKE解调部2,但如果在当前的阈值中检测出差错,则判断为当前的阈值不适合当前的接收状况并减去规定值。例如,将‘40’的阈值变更为‘35’。切换判定部17重复进行该处理,直至检测不出差错。然后,如果检测不出差错,则从该时刻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或从检测不出差错的时刻起进行规定次数的切换判定处理后,将当前的阈值每次增加规定值。一直进行该处理,直至检测出差错之前的值。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62的判定中,如果扩频码数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器4和5切换到JD解调部3侧来进行JD解调(步骤70)。在JD解调后,进行纠错解码(步骤72),然后结束本处理。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按照解码比特的差错来变更作为解调方式切换的判断基准的阈值,所以能够始终保证一定的接收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扩频码数来进行切换判定,但也可以根据传输路径的路径数、SIR的计算值或ARQ的重发次数来进行切换判定。
(实施例7)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该图中与上述图3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包括存储RAKE解调后的码元信息的存储部19,在RAKE解调时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将该存储部19中存储的RAKE解调后的码元信息用于JD解调部3中的干扰消除运算。
切换判定部17检测在接收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的数目。然后,如果检测出的扩频码数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切换到RAKE解调部2,而如果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到JD解调部3。在扩频码数低于规定的阈值并切换到RAKE解调部2后,如果差错检测部14检测出解码比特的差错,则将该结果输入到切换判定部17。如果从差错检测部14输入差错检测结果,则切换判定部17分别控制切换器5、9和10并从RAKE解调部2切换到JD解调部3。来自差错检测部14的差错检测结果还被输入到存储部19,读出存储部19中存储的RAKE解调的码元信息并输入到JD解调部3。JD解调部3根据来自存储部19的RAKE解调后的码元信息和来自信道估计部1的延迟分布来进行干扰消除运算,将其结果输入到解码部13。通过在JD解调中使用RAKE解调后的码元,可以省略JD解调中的一部分运算。由此,可实现解调时的功率节省。
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在该图中,首先进行用于切换判定的处理,检测接收信号中复用的扩频码数(步骤80)。在检测扩频码数后,比较检测出的扩频码数和规定的阈值(步骤82)。在该比较中,如果扩频码数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切换到RAKE解调部2(步骤84)。相反,如果扩频码数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到JD解调部3(步骤92)。
在扩频码数低于规定的阈值并切换到RAKE解调部2进行RAKE解调后,进行纠错解码(步骤86)。在进行纠错解码后,进行差错检测处理(步骤88)。在该差错检测处理中,判定有无差错(步骤90),如果没有差错,则结束本处理,而如果有差错,则切换到JD解调部3(步骤92)。在切换到JD解调部3并进行JD解调后,进行纠错解码(步骤94)。在进行纠错解码后,结束本处理。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即使在RAKE解调结果中有差错的情况下,使用在该差错出现时刻的RAKE解调结果的码元信息来进行JD解调,所以能够将差错的产生抑制得低,可提高接收质量。此外,由于在RAKE解调结果中有差错的情况下切换到JD解调,所以提高设定阈值,以便尽量使用消耗功率少的RAKE解调,从而实现功率节省。
此外,在JD解调部3内可以省略进行RAKE解调处理的运算,所以能够削减JD解调时的处理量。在硬件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将JD解调部3的RAKE解调部作为RAKE解调部2,能够削减JD解调时的处理量,并且能够削减成本。
再者,不仅本实施例,而且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如果在JD解调中使用RAKE解调的码元信息,则在JD解调部3内可以省略与RAKE解调相当的运算。由此,可以削减JD解调时的处理量和存储装置容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RAKE解调和JD解调,但对于RAKE解调来说,也可以是解扩后进行同步检测或延迟检测的解调方式,而对于JD解调来说,也可以是具有干扰消除功能的其他解调方法。此外,也可以采用仅除去码间干扰影响的信道均衡。该信道均衡披露于‘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vs.Channel Equalization and Joint Detection for the Downlink of C/TDMA MobileRadio Concepts’(Bernd Steiner,Proceedings of EPMCC Conference Germany1997,No.145,pp.253-260)等中。
(实施例8)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图13是表示构成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的JD解调部3的结构方框图。再有,在图12中对于与上述图1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12中,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包括:信道估计部1;JD解调部3;以及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如图13所示,JD解调部3包括运算变量形成部21和干扰消除运算部22。信道估计部1使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已知信号序列来进行信道估计,形成所有用户的延迟分布并分别输入到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和JD解调部3。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根据本次的延迟分布对上次的延迟分布的变化量来判定有无形成运算变量。即,在求出本次的延迟分布对上次的延迟分布的变化量后,将求出的变化量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低于阈值,则使用上次的运算变量,而如果在阈值以上,则输出形成新的运算变量的选择结果。该选择结果被输入到JD解调部3。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具有存储本次获得的延迟分布的存储部(图示略),用于下次接收传输单位中的处理。
如果选择结果是使用新形成的运算变量,则JD解调部3的运算变量形成部21形成新的运算变量,而如果是使用上次形成的运算变量,则不形成新的运算变量。此外,在JD解调部3的干扰消除运算部22中,如果选择结果是使用新的运算变量,则使用本次新形成的运算变量来进行JD解调。相反,如果选择结果是使用上次形成的运算变量,则使用上次形成的运算变量来进行JD解调。干扰消除运算部22具有存储本次使用的运算变量的存储部(图示略),在下次解调时使用。JD解调部3的解调结果被输入到解码部(图示略)。
图1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在该图中,首先进行信道估计并形成延迟分布(步骤100)。接着,比较本次新形成的延迟分布和已存储的上次的延迟分布并求变化量(步骤102)。接着,在求出变化量后,将该变化量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判定是否形成运算变量(步骤104)。在该判定中,在不需要形成运算变量的情况下(‘否’的情况),即在延迟分布的变化量低于阈值的情况下,从存储部(图示略)中读出上次的运算变量并进行干扰消除运算(步骤108)。相反,在需要形成新的运算变量的情况下(‘是’的情况),即在延迟分布的变化量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形成新的运算变量(步骤106)。在形成新的运算变量后,存储该运算变量,同时使用该运算变量来进行干扰消除运算(步骤108)。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在可以将过去的运算变量用于JD解调中使用的运算变量的情况下,利用该运算变量而不形成新的运算变量,所以可实现解调时的功率节省。
(实施例9)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该图中,对于与上述图12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包括:信道估计部1;JD解调部3;延迟分布平均处理部23;以及缓冲器24。延迟分布平均处理部23对一个或多个传输单位期间的延迟分布进行平均并输入到JD解调部3。缓冲器24保存延迟分布平均处理部23进行延迟分布平均处理期间获得的接收基带信号。JD解调部3从输入的平均延迟分布中形成用于JD解调的运算变量,对平均期间的接收基带信号进行JD解调处理。JD解调的结果被输入到未图示的解码部。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对一个或多个传输单位期间的延迟分布进行平均并输入到JD解调部3,同时在缓冲器24中保存延迟分布平均处理期间中的接收基带信号,在延迟分布平均处理后输入到JD解调部3,所以可进行使用平均后的延迟分布的JD解调,可以减少运算变量的形成次数,并实现解调时的功率节省。
(实施例10)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0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该图中,对于与上述图1和图15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
在上述实施例9的解调装置中,由于存储芯片速率或采样速率的接收基带信号,所以需要缓冲器24容量大。在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中,追加RAKE解调部2,进行在JD解调过程中进行的所有用户的RAKE解调处理,以便能够使用存储器容量小的缓冲器。因此,在缓冲器24中仅存储RAKE解调码元即可,能够使用存储器容量小的存储器。
图1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在该图中,首先进行信道估计并形成延迟分布(步骤120),接着进行RAKE解调(步骤122)。随后,对一个或多个传输单位期间的延迟分布进行平均(步骤124)。然后,使用平均后的延迟分布和RAKE解调结果来进行JD解调(步骤126)。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在延迟分布平均化处理期间对接收基带信号进行RAKE解调,存储由此获得的RAKE解调码元,所以可以削减存储器容量,可以使用存储器容量小的价格便宜的缓冲器。
(实施例11)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1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该图中,对于与上述图1、图12和图15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除了与上述实施例10的解调装置相同的结构以外,还包括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该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求本次的延迟分布对平均开始时的延迟分布的变化量,判定该变化量是否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延迟分布平均处理部23根据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的处理结果判断延迟分布的平均期间。这种情况下,如果延迟分布的变化量在阈值以上,则停止平均,而如果低于阈值,则进行继续平均的处理。如果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的处理结果是停止平均,则JD解调部3从缓冲器24读取RAKE解调部2的解调结果并进行JD解调。JD解调的结果被输入到未图示的解码部。按照延迟分布的变化量来控制平均化期间的理由在于,如果尽管延迟分布的变化量增大,而平均化期间仍增长,则实际的值和平均后的值的误差增大,因而质量变差。在延迟分布的变化量大时,缩短平均化期间来形成运算变量。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按照延迟分布的变化量来控制平均化期间,所以可以防止接收质量恶化。
(实施例12)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该图中,对于与上述图1、图12和图15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在上述实施例11的解调装置中,在延迟分布平均处理部23之后设置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求本次的平均延迟分布对上次的平均延迟分布的变化量,根据该变化量来进行用于JD解调的运算变量的选择处理。即,如果变化量低于规定的阈值,则使用上次的运算变量,而如果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将由本次的平均延迟分布形成新运算变量这样的选择结果输入到JD解调部3。
JD解调部3根据来自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的选择结果,进行由本次的延迟分布形成运算变量或使用上次的运算变量的处理,对于本次平均期间的RAKE解调码元进行JD解调。JD解调的结果被输入到未图示的解码部。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按照平均后的延迟分布的变化量来进行运算变量的再利用,所以不需要形成该部分的新的运算变量,可节省解调时的功率。
(实施例13)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3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该图中,对于与上述图10和图12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除了与上述实施例8的解调装置相同的结构以外,还包括:对JD解调部3的解调结果进行解码的解码部13;检测解码比特的差错,将该结果输入到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的差错检测部(对应于权利要求19的差错检测部件和阈值控制部件)14。
来自JD解调部3的解调结果被输入到解码部13并输出解码比特。此外,该解码比特被输入到差错检测部14并进行差错检测。如果差错检测部14在来自解码部13的解码比特中检测出差错,则进行变更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中的阈值的控制。这种情况下,阈值的变更控制一直进行至在解码比特中未检测出差错。在变更阈值的情况下,如果从解码比特中未检测出差错起经过规定期间后返回到初始值或返回到变更前的值,则可以避免迷失阈值那样的情况。
图2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的工作情况的流程图。
在该图中,首先进行信道估计并形成延迟分布(步骤130)。接着,比较本次形成的延迟分布和存储后的上次的延迟分布并求变化量(步骤132)。然后,比较求出的变化量和规定的阈值,根据该比较结果来判定是否形成运算变量(步骤134)。在该判定中,在不需要形成运算变量的情况下(‘否’的情况),即在延迟分布的变化量低于规定的阈值情况下,从存储部(图示略)读出上次的运算变量来进行干扰消除运算(步骤138)。相反,在需要形成运算变量的情况下(‘是’的情况),即在延迟分布的变化量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形成新的运算变量(步骤136)。然后,在形成新运算变量的情况下,将其存储在存储部(图示略),同时使用该运算变量来进行干扰消除运算(步骤138)。在进行了干扰消除运算后,进行解码处理(步骤140)。解码处理后,进行差错检测处理(步骤142)。在该差错检测处理中,如果在解码比特中检测出差错,则进行变更延迟分布比较处理(步骤132)中的阈值的控制。该控制一直进行至未检测出差错。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按照差错检测结果来变更延迟分布比较处理中使用的阈值,所以可减少解码比特的差错,提高接收质量。
(实施例14)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4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该图中,对于与上述图10和图18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是上述实施例11的解调装置的应用例,除了与实施例11的解调装置相同的结构以外,还具有差错检测器14。
延迟分布处理比较部20求本次的延迟分布对平均开始时的延迟分布的变化量,如果求出的变化量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停止平均,而如果低于规定的阈值,则进行继续平均的处理。差错检测部14在来自解码部13的解码比特中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进行变更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中的阈值的控制。该控制一直进行至未检测出差错。在变更阈值的情况下,如果从未检测出差错起经过规定期间后返回到初始值或返回到变更前的值,则可以避免迷失阈值那样的情况。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按照差错检测结果来变更延迟分布比较处理中使用的阈值,所以可减少解码比特的差错,提高接收质量。
(实施例15)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5的解调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该图中,对于与上述图11和图18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是上述实施例12的解调装置的应用例,除了与实施例12的解调装置相同的结构以外,还具有差错检测器14。延迟分布处理比较部20求本次的平均延迟分布对上次的平均延迟分布的变化量,根据求出的变化量来进行用于JD解调的运算变量的选择处理。即,如果变化量低于阈值,则使用上次的运算变量,而如果在阈值以上,则将由本次的平均延迟分布形成的新运算变量的选择结果输入到JD解调部3。如果差错检测部14在来自解码部13的解码比特中检测出差错,则进行变更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20中的阈值的控制。该控制一直进行至未检测出差错。在变更阈值的情况下,如果从未检测出差错起经过规定期间后返回到初始值或返回到变更前的值,则可以避免迷失阈值那样的情况。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解调装置,按照差错检测结果来变更延迟分布比较处理中使用的阈值,所以可减少解码比特的差错,提高接收质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不形成新运算变量的情况下,使用上次形成的运算变量,但不一定使用上次形成的运算变量,例如也可以是以前形成的运算变量。关键是如果可以使用过去形成的运算变量,则使用该运算变量也可以。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按照接收状况来切换RAKE解调和JD解调,所以与仅使用JD解调的现有解调装置相比,可以提供消耗功率少的解调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少用于JD解调的运算变量的形成次数,所以可实现解调时的功率节省。
本说明书基于2000年9月29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00-300148和特愿2000-300790。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25)

1.一种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解调部件,进行联合检测解调;第2解调部件,进行瑞克解调;切换部件,对所述第1解调部件和所述第2解调部件进行切换;以及切换判定部件,判定接收状况,并根据其结果来控制所述切换部件,从而切换为所述第1解调部件或所述第2解调部件的某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解调部件使用瑞克解调后的码元来进行联合检测解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复用于接收信号中的扩频码数的扩频码数检测部件,所述切换判定部件进行以下切换:如果所述扩频码数检测部件检测出的扩频码数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切换到第2解调部件,而如果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到第1解调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传播路径的路径数的路径数检测部件,所述切换判定部件进行以下切换:如果所述路径检测部件检测出的路径数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切换到第2解调部件,而如果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到第1解调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复用于接收信号中的扩频码数的代码数检测部件;以及检测传播路径的路径数的路径数检测部件;所述切换判定部件进行以下切换:如果将所述代码数检测部件检测出的扩频码数和所述路径数检测部件检测出的路径数相乘所得的值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到第2解调部件,而在不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切换到第1解调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一部分或全部码元的瑞克解调结果中的期望波信号电平与干扰波信号电平之比的SIR计算部件,所述切换部件进行以下切换:如果所述SIR计算部件算出的期望波信号电平与干扰波信号电平之比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到第2解调部件,而如果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切换到第1解调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判定部件进行以下切换:如果所述自动重发请求部件的重发次数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切换到第2解调部件,而如果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切换到第1解调部件。
8.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错检测部件,按照所述差错检测部件检测出的差错检测结果来变更作为所述第1解调部件和所述第2解调部件切换判定时使用的判定基准的阈值。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解调结果的差错的差错检测部件;以及存储瑞克解调结果的存储部件;所述切换判定部件通过从第1解调部件切换为第2解调部件,在对该解调结果所述差错检测部件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切换到所述第1解调部件,同时将所述存储部件中存储的瑞克解调结果输入到所述第1解调部件。
10.一种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算变量决定部件,决定使用根据每个接收传输单位中规定的阈值而新形成的用于联合检测解调的运算变量还是使用过去的运算变量;存储部件,存储所述运算变量;以及联合检测解调部件,在所述运算变量决定部件决定形成新运算变量的情况下,按本次的接收传输单位来形成新运算变量并用于联合检测解调,同时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件中,而在决定使用过去形成的运算变量的情况下,将所述存储部件中存储的过去的运算变量用于联合检测解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变量决定部件测定多个传输单位期间的延迟分布的变化量,如果本次的接收传输单位的延迟分布对过去的接收传输单位的延迟分布的变化量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决定使用以过去的接收传输单位形成的运算变量,而如果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决定使用以本次的接收传输单位形成的运算变量。
12.如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错检测部件,检测联合检测解调后的解码信号的差错;以及阈值控制部件,根据来自所述差错检测部件的差错检测结果来变更阈值。
13.一种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延迟分布平均处理部件,在多个传输单位期间将延迟分布进行平均;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件,测定由所述延迟分布平均处理部件平均后的延迟分布的变化量,将测定出的变化量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及联合检测解调部件,如果本次的延迟分布的平均值与过去的延迟分布的平均值的变化量低于所述的阈值,则使用以过去的接收传输单位形成的运算变量来进行联合检测解调,而如果所述变化量在所述阈值以上,则根据本次的延迟分布形成新运算变量来进行联合检测解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错检测部件,检测联合检测解调后的解码信号的差错;以及阈值控制部件,根据来自所述差错检测部件的差错检测结果来变更延迟分布的平均长度或阈值。
15.一种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延迟分布平均处理部件,在多个传输单位期间对延迟分布进行平均;以及联合检测解调部件,使用所述延迟分布的平均值,通过联合检测来进行解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部件,该部件在延迟分布平均处理部件的延迟分布平均处理中存储接收基带信号,在所述延迟分布平均处理进行后,将存储的所述接收基带信号供给联合检测解调部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瑞克解调部件,该部件对接收基带信号进行瑞克解调,将由此获得的瑞克解调码元供给存储部件。
18.如权利要求15至权利要求1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件,该部件测定多个传输单位期间的延迟分布的变化量,如果所述延迟分布的变化量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停止延迟分布的平均,而如果低于所述阈值,则判定继续进行平均;如果延迟分布比较处理部件的判定结果是停止平均,则联合检测解调部件使用延迟分布的平均值对进行了平均的传输单位的接收信号进行联合检测解调。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错检测部件,检测联合检测解调后的解码信号的差错;以及阈值控制部件,根据来自所述差错检测部件的差错检测结果来变更停止延迟分布平均的阈值。
20.一种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9任何一项所述的解调装置。
21.一种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9任何一项所述的解调装置。
22.一种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判定接收状况,根据该判定结果来选择进行联合检测解调或进行瑞克解调的其中之一,按选择的解调方法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
23.一种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瑞克进行解调情况下,如果其解调结果有差错,则进行瑞克解调。
24.一种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规定的阈值来选择用于联合检测解调的运算变量,使用选择出的运算变量来进行联合检测解调。
25.一种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个传输单位内对延迟分布进行平均,使用所述平均后的延迟分布来形成用于联合检测解调的运算变量,使用形成的运算变量来进行联合检测解调。
CN01802875A 2000-09-29 2001-09-27 解调装置和解调方法 Pending CN13930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0148/2000 2000-09-29
JP300790/2000 2000-09-29
JP2000300790A JP3440068B2 (ja) 2000-09-29 2000-09-29 復調装置及び復調方法
JP2000300148A JP2002111538A (ja) 2000-09-29 2000-09-29 復調装置及び復調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3062A true CN1393062A (zh) 2003-01-22

Family

ID=26601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802875A Pending CN1393062A (zh) 2000-09-29 2001-09-27 解调装置和解调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33467B2 (zh)
EP (1) EP1233536B1 (zh)
CN (1) CN1393062A (zh)
AU (1) AU2001290287A1 (zh)
DE (1) DE60131831T2 (zh)
WO (1) WO200202999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2756C (zh) * 2005-06-09 2008-01-16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均衡技术和联合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接收机和接收方法
CN100364243C (zh) * 2006-01-13 2008-01-23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接收机、发射装置和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27809B2 (en) * 2001-06-08 2008-02-05 Broadcom Corporation Channel equalization with SCDMA modulation
GB2385498A (en) * 2002-02-13 2003-08-20 Pa Consulting Services Adjustable baseband processing of telecommunications signals
JP3973017B2 (ja) * 2002-02-14 2007-09-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干渉電力を推定する無線受信機
JP3581356B2 (ja) * 2002-05-22 2004-10-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拡散コード推定方法
KR100651434B1 (ko) 2002-10-05 2006-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 데이터 통신 시스템 수신기에서의 간섭신호 제거장치 및 방법
JP2004343542A (ja) * 2003-05-16 2004-12-02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情報通信端末、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646802B2 (en) 2003-06-02 2010-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receiver with hybrid equalizer
US20060083291A1 (en) * 2004-10-15 2006-04-20 Zheng Hongming Receiver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operating upon data communicated in a MIMO, multi-code, MC-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6064389A2 (en) * 2004-12-13 2006-06-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hannel adaptive processing in cdma
US7924778B2 (en) * 2005-08-12 2011-04-12 Nextel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data throughput of the PDCH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995895A4 (en) * 2006-03-14 2014-07-16 Nec Corp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ECEPTION SYSTEM SELEC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SYSTEM SELECTION PROGRAM
US7933314B2 (en) * 2006-06-22 2011-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receiver despreading resource management
US8472448B2 (en) * 2006-07-21 2013-06-25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adaptive packet control message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08035428A1 (fr) * 2006-09-21 2008-03-27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de communication, et procédé de réception du signal
KR100949290B1 (ko) * 2006-11-17 2010-03-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
US9253009B2 (en) * 2007-01-05 2016-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performance station
US8576959B2 (en) * 2008-04-16 2013-11-05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Receiver with prefiltering f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based systems
US20090304122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Navid Fatemi-Ghomi Receiver architecture
US9294937B2 (en) 2011-10-05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on between receiv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64437B (sv) * 1989-08-25 1991-04-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 i en mogilradiomottagare foer att reducera mottagarens effektbehov
JPH1051356A (ja) 1996-03-29 1998-0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ドップラー周波数測定回路および同期回路
JPH10257021A (ja) 1997-03-14 1998-09-25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同期回路
FI104020B (fi) 1997-06-23 1999-10-29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Vastaanottomenetelmä ja vastaanotin
JP3095065B2 (ja) * 1997-09-11 2000-10-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ル拡散信号のレイク受信方法およびレイク受信装置
DE19749389A1 (de) * 1997-11-07 1999-05-20 Siemens Ag Verfahren, Empfangseinrichtung und Mobilstation zur Datenübertragung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JP2970656B1 (ja) * 1998-06-25 1999-11-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Ds−cdmaマルチユーザ干渉キャンセラ
JP3334648B2 (ja) * 1998-11-04 2002-10-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局受信方法ならびに移動局受信装置
JP2991236B1 (ja) 1999-01-21 1999-12-20 株式会社ワイ・アール・ピー移動通信基盤技術研究所 直接拡散受信デ―タの誤り推定装置および直接拡散受信装置
US6775260B1 (en) * 1999-02-25 2004-08-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 for TDD/WCDMA systems
JP3930187B2 (ja) 1999-03-03 2007-06-13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同期制御方法、受信機、基地局及び移動端末
JP2000261412A (ja) 1999-03-06 2000-09-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干渉信号除去装置
EP1128564A1 (en) * 2000-02-28 2001-08-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user detection CDMA receivers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2001251236A (ja) 2000-03-06 2001-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装置
JP2001285254A (ja) 2000-03-28 2001-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2756C (zh) * 2005-06-09 2008-01-16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均衡技术和联合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接收机和接收方法
CN100364243C (zh) * 2006-01-13 2008-01-23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接收机、发射装置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131831D1 (de) 2008-01-24
EP1233536B1 (en) 2007-12-12
AU2001290287A1 (en) 2002-04-15
US20020196871A1 (en) 2002-12-26
WO2002029998A1 (fr) 2002-04-11
US7133467B2 (en) 2006-11-07
EP1233536A4 (en) 2006-03-29
EP1233536A1 (en) 2002-08-21
DE60131831T2 (de) 2008-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93062A (zh) 解调装置和解调方法
CN1174561C (zh) 功率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156111C (zh) 干扰信号除去装置、基站装置和干扰信号除去方法
CN1241332C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解调方法
US20020145991A1 (en) High-speed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CN1397112A (zh) 无线红外装置
CN1162990C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47189C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75595C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732639A (zh)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751530A (zh) 用于确定覆盖区和在重叠通信系统之间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171471C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无线接收方法
CN1157866C (zh)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745599A (zh) 通信终端设备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EP282630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easuring and reselecting cells
JP2012526435A (ja) 補足的パイロットシンボルの生成によるチャネル推定を向上させ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208908C (zh) 路径查找方法与设备
CN1250981A (zh) 码分多址移动无线系统中分配正交代码的方法
CN1592130A (zh) Cdma接收装置及其方法和程序以及程序记录媒体
CN1287417A (zh) 分离多径接收的码分多址无线通信装置和功耗控制方法
CN1848704A (zh) Wcdma系统中的小区搜索方法和装置
CN1144495C (zh) 基站装置及线路品质恶化防止方法
CN1319289A (zh) 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接收方法
CN1178420C (zh) 在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预测帧速率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CN1210892C (zh) 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接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