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7382A - 多频带高频开关 - Google Patents

多频带高频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87382A
CN1387382A CN02120029A CN02120029A CN1387382A CN 1387382 A CN1387382 A CN 1387382A CN 02120029 A CN02120029 A CN 02120029A CN 02120029 A CN02120029 A CN 02120029A CN 1387382 A CN1387382 A CN 1387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multiband
mouthful
stripline runs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20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2660C (zh
Inventor
田中正治
中久保英明
永田康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87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7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26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26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10Auxiliary devices for switching or interrupting
    • H01P1/15Auxiliary devices for switching or interrupting b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用于移动电话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形成高频开关的条状线利用第1及第2条状线的串联电路形成。在该串联电路的连接点,通过第3二极管与第2发送口连接,在该第2发送口与第3二极管之间连接第2控制口,另外,在该高频开关的接收侧口通过分波器连接第1及第2接收口。

Description

多频带高频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移动电话用的多频带高频开关。
背景技术
移动电话用的电波分别在不同的两个频带(例如880MHz频带及1.8GHz频带)中设定两个频率,将各频带中的两个频率分别用于发送及接收。在移动电话中设置对上述两个不同频带的各自的发送信号及接收信号加以区分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图6所示为以往的多频带高频开关101。
在图6的多频带高频开关101中,从天线口105发送的发送信号及从天线口105输入的接收信号的频率利用分波器102分离为各自频带的频率。利用分波器102分离的各频带信号传送给单端双掷(SPDT)的高频开关103及113。在高频开关103及113中,这两个频率信号利用作为开关元件动作的二极管19a、19b、19c及19d,切换为接收信号及发送信号。接收信号传送至接收口113a及123a,发送信号从发送口113b及123b输入。在接收口113a、123a分别连接表面弹性波滤波器120及121。在发送口113b及123b,分别连接滤波器121及122。
在该以往的多频带高频开关101中,由于分波及切换的每个功能设置电路,因此必须要一个分波器102及两个高频开关103及113。所以,构成这些分波器102及高频开关103机113的电路元件数非常多,很难使多频带高频开关101实现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具有:在天线口与第1发送口之间设置的第1开关元件、在所述天线口与接收侧口之间连接的条状线、以及一端与所述条状线及所述接收侧口之间连接而另一端与地连接的第2开关元件。在所述第1开关元件与所述第1发送口之间连接第1控制口,第1及第2接收口通过分波器与所述接收侧口连接。所述条状线电串联连接的第1及第2条状线形成。在该第1条状线与第2条状线之间通过第3开关元件连接第2发送口。在该第2发送口与所述第3开关元件之间连接第2控制口。
本发明其它方面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具有:在天线口与第1发送口之间设置的第1开关元件、在所述天线口与接收侧口之间连接的第1及第2条状线的串联连接体、一端连接在所述串联连接体与所述接收侧口之间而另一端与地连接的第2开关元件。在所述第1开关元件与所述第1发送口之间连接第1控制口,在所述第1条状线与第2条状线之间通过第3开关元件连接第2发送口。在所述第2发送口与所述第3开关元件之间连接第2控制口。
根据本发明,形成高频开关的条状线由第1及第2条状线的串联连接体形成,在该第1及第2条状线的连接部分通过开关元件连接第2发送口。在该第2发送口与开关元件之间连接第2控制口,同时在高频开关的接收侧口通过分波器连接第1及第2接收口。利用该构成,由于用三个二极管构成多频带高频开关,因此与以往的构成相比,二极管数量减少,电路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的电路图。
图2为与第1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中第2开关元件连接的滤波器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与第1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中各开关元件连接的滤波器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的电路图。
图6为以往的多频带高频开关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
《第1实施例》
图1为适应两个不同频带的移动电话所用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的电路图。作为适应两个不同频带的移动电话的一个例子,有适应欧洲数字移动电话使用的GSM频带及DCS频带的移动电话。作为另外一个例子,有适应美国数字移动电话使用的DAMPS频带及PCS频带的移动电话。在本实施例中,以适应GSM频带(下面称为GSM)及DCS频带(下面称为DCS)的移动电话为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作为输入输出口具有天线口5、GSM用的发送口6、DCS用的发送口7、接收侧口8、GSM用的接收口9及DCS用的接收口10。在天线口5与发送口6之间通过第1开关元件即二极管11a连接。天线口5与接收侧口8通过条状线12连接。条状线12的接收侧口8一侧,通过第2开关元件即二极管11b与地G连接。在发送口6与二极管11a之间连接GSM用的控制口13,该GSM用的控制口13输入控制两个二极管11a及11b导通及关断的信号。图1的多频带高频开关是将图6所示的以往的多频带高频开关101所用的SPDT(单端双掷)型高频开关103及113进行改进的多频带高频开关。
接收口9及接收口10通过分波器14与接收侧口8连接。将条状线12一分为二,发送口7通过第3开关元件即二极管16及滤波器电路23,与该两分割的条状线12a与12b的分割点A连接。在发送口7与二极管16之间连接DCS用的控制口17,该DCS用的控制口17控制两个二极管16及11b的导通及关断,以切换DCS频带的收发。分波器14使用高通滤波器与低通滤波器的组合电路。
下面说明多频带高频开关4的电路的工作情况。在使用GSM频带时,在发送时对GSM用的控制口13加上控制电压。控制电压例如是几伏的直流电压。结果,二极管11a及11b都导通,发送口6与天线口5电气连接,由于接收侧口8利用二极管11b接地,因此从发送口6输入的发送信号高效地传送给天线5。
在接地时,停止对GSM用的控制口13加上控制电压,使二极管11a及11b都断开。结果,天线口5与发送口6处于电气不连接状态,而且利用二极管11b使条状线12与地的连接断开。这样,从天线口5输入的接收信号传送给接收侧口8,利用后级的分波器14,有选择地传送给接收口9。在使用GSM频带时,对DCS用的控制口17不加上控制电压。
在使用DCS频带时,在发送时对DCS用的控制口17加控制电压。结果,二极管16及11b都导通,发送口7与天线口5电气连接。由于接收侧口8一侧利用二极管11b接地,因此从发送口7输入的发送信号高效地传送给天线口5。
在接收时,停止对DCS用的控制口17加上控制电压,使二极管16及11b都断开。结果,天线口5与发送口7处于电气不连接状态,而且利用二极管11b使条状线12与地的连接断开。这样,从天线口5输入的接收信号传送给接收侧口8,利用后级的分波器14,有选择地传送给接地口10。另外,在使用DCS频带时,对GSM用的控制口13不加上控制电压,使通过二极管11a连接的天线口5与发送口6之间处于电气非接触状态。
本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如图1所示,可以由一个高频开关18及一个分波器14构成。因而,与图6所示的用一个分波器102和两个高频开关103及113形成的以往的多频带高频开关101相比,能够减少包含二极管19c在内的多个电路元件。这样,本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1能够小型化。
在图6所示的以往的多频带高频开关101中,在发送时,从发送口113b输入并从天线口105输出的发送信号的插入损耗是高频开关103的插入损耗与分波器102的插入损耗之和。
与上不同的是,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中,发送时的插入损耗仅仅是二极管11a或16产生的插入损耗(相当于图6中的高频开关103或113产生的插入损耗)。因而,与以往的相比,插入损耗减少。结果,在采用本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的移动电话中,发送时的消耗电流减小,结果能够延长移动电话的电池可使用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将天线口5与接收侧口8之间连接的条状线12a与12b的各自电气长度之和设定为GSM频带发送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另外,将与接收侧口8连接的条状线12b的电气长度设定为DCS频带发送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这样,在GSM频率与DCS频带中,能够改善发送电路与接收电路之间的隔离情况。
其理由如下所述。在GSM频带发送时,若使条状线12a及12b的各电气长度之和为GSM发送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则由于条状线12b的一端接地,因此从天线口5与发送口6的连接点B来看,接收口9一侧的GSM发送频率的阻抗为无限大。这样,确保在GSM频带发送时发送电路与接收电路之间隔离。另外,在DCS频带发送时,若使条状线12b的电气长度为DCS发送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则由于条状线12b的一端接地,因此从发送口7与条状线12b的连接点A来看,接收口10一侧的DCS发送频率的阻抗为无限大。这样,确保在DCS频带发送时发送电路与接收电路之间隔离。另外,在DCS频带发送时,条状线12a仅仅起到作为连接天线口5与条状线12b的传送线路的作用。条状线12a与12b的各自电气长度之和,实际上只要是GSM频带发送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即可,但是对四分之一波长再加上二分之一波长的整数倍的电气长度(例如四分之三波长),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使条状线12a与12b的各自电气长度之和为GSM发送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其结果是,所述电气长度之和,与图6所示的以往的多频带高频开关101其GSM侧所用的高频开关103的条状线129电气长度相等。这样,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高频开关实质上与除去图6所示的DCS侧的条状线130的情况相同。结果,实质上能够减少元器件个数,能够使多频带高频开关4小型化。
在第1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中,为了切换GSM频带及DCS频带,以及为了切换各频带中的收发,采用三个二极管11a、11b及16。通常,二极管具有端子之间的电容及寄生电感。通常,由于这些端子之间的电容及寄生电感的作用,在二极管断开时,不能完全切断信号。例如,在GSM频带发送时,从发送口6输入的发送信号的一部分通过处于非连接状态的二极管16,向发送口7一侧泄漏。由此,增加了发送信号的插入损耗。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至少在一个发送口(例如发送口6)连接使通过另一个发送口7的发送信号的频带信号衰减的滤波器。结果,在从发送口7输入发送信号时,能够抑制从发送口6向外部泄漏发送信号。
另外,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时,例如对于与800MHz频带对应的GSM侧发送口6连接的滤波器15A,采用带通滤波器或低通滤波器。另外,例如对于与1.8GHz频带对应的DCS侧发送口7连接的滤波器15B,采用带通滤波器。这样,能够使通过滤波器15B与发送口7连接的功率放大器部分产生的高次谐波分量衰减。另外在发送时,能够抑制从一个发送口(例如发送口7)向另一个发送口6的信号泄漏。即与GMS侧的发送口6连接的滤波器15A,只要使经过滤波器15A与传送GSM发送信号的发送口6连接的功率放大器部分产生的高次谐波分量及DCS发送信号衰减即可。因此,与发送口6只要连接能够使GSM发送信号通过而且使比其高的高频侧信号衰减的低频通过型的低通滤波器或能够仅使GSM发送信号通过的频带通过型的带通滤波器即可。与此不同的是,与DCS侧的发送口7连接的滤波器15B,必须使经过滤波器15B与发送口7连接的功率放大器部分产生的高次谐波分量及处于DCS发送信号的低频侧的GSM发送信号两者均衰减。因此,对于发送口7的滤波器15B要连接能够仅使DCS发送信号通过的频带通过型的带通滤波器。
在本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中,在以GSM频带发送时,使条状线12a及12b的各自电气长度之和为GSM发送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另外,由于将条状线12b的一端接地,因此从天线口5与发送口6的连接点B来看,接收口9一侧的GSM发送频率的阻抗为无限大。利用无限大的阻抗,将确保GSM频带发送时收发之间的隔离。但是,由于在分割的条状线12a与12b之间连接了处于断开状态的二极管16,因此对条状线12附加了该二极管16的特别是端子之间的电容。由于该附加的电容作用,条状线12的阻抗减少,使隔离情况恶化。
在本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中,为了防止隔离恶化,在二极管16与分割点A之间设置使发送口6输入的GSM频带发送信号衰减的滤波器电路23。利用该滤波器电路23的频率特性,抑制二极管16的端子之间电容对条状线12的影响。
该滤波器电路23最好是将电容元件23a与电感元件23b并联连接的LC并联谐振电路(所谓陷波电路),使得仅衰减规定频带(在这种情况下为GSM发送频带),而在其它频带得到良好的通过特性,将该陷波电路接在分割点A与二极管16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中,二极管11b在GSM发送时及DCS发送时必须将条状线12的一端接地。因此,最好设置能够在GSM及DCS互相不同的发送频带中抑制导通时的二极管11b具有的寄生电感所产生的影响的滤波器电路。所以,如图2所示,最好在二极管11b与地之间连接与电感元件24b及电容元件24c的并联电路再串联电感元件24a而构成的滤波器电路24。该滤波器电路24以二极管11b产生的寄生电感与电感元件24a在DCS发送频率中形成四分之一波长线路。分别设定电感元件24b与电容元件24c的值,使得LC并联电路的谐振频率为DCS的发送频率。在这样的条件下,设定使得二极管11b产生的寄生电感与电感元件24a形成的DCS发送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线路与电容元件24c的串联谐振频率,与GSM发送频率相等。这样在DCS发送时,利用电感元件24b与电容元件24c的并联谐振,二极管11b产生的寄生电感与电感元件24a形成的DCS发送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线路,其接地侧一端为开路状态,而另一端为短路状态。即条状线12的接收侧口8不受二极管11b的影响,完全接地。另外,在GSM发送时,由于二极管11b产生的寄生电感与电感元件24a形成的四分之一波长线路与电容元件24c串联谐振,因此条状线12的接收侧口8不受二极管11b的影响,完全接地。
即由于与条状线12连接的二极管11b连接了滤波器电路24,因此对于GSM及DCS的不同频率,能够将条状线12的一端分别以理想的状态与接地连接。
另外,以二极管11b产生的寄生电感及电感元件24a形成DCS发送频带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线路的理由是,由于DCS的频带比GSM的频带高,因此可以减少电感元件24a的电气长度。以二极管11b产生的寄生电感与电感元件4a形成GSM发送频带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线路,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这样来设定电感元件24b及电容元件24c的值,使得前述的串联谐振频率设定为DCS的发送频率。
图1所示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所用的各二极管11a、11b及16,分别起到在断开时作为隔离前后电路的隔离电路的作用。但是,在各二级管11a、11b及16的端子之间存在不能忽略的电容,由于该端子之间电容的作用,电路就没有完全隔离,特别是在该多频带高频开关4中,要对GSM及DCS两个不同频带的频率进行处理。因而,在该多频带高频开关4中,需要有在各频带中抑制该端子之间电容影响的滤波器电路。
图3所示为更完全进行电路隔离用的隔离电路。在图3中,与电感元件25b及电容元件25c的并联电路再串联电感元件25a,这样构成滤波器电路25。再与滤波器电路25串联隔直用的电容器25d,将该串联电路与二极管36并联,从而构成隔离电路。二极管36相当于图1中的二极管11a、11b及16的任一个二极管。
该滤波器电路25对于6SM频率,利用二极管36产生的端子之间电容与电感元件25a及25b的并联谐振,将与端子E及F连接的电路之间进行隔离。另外,对于DCS频率,利用二极管36产生的端子之间电容与和该端子之间电容并联的电感元件25a及电容元件25c的并联谐振,将与端子E及F连接的电路之间进行隔离。
在图3的隔离电路中,利用电感元件25b对于高频的阻抗高、而电容元件25c对于低频的阻抗高的特性。在电感元件25b及电容元件25c的并联电路中,频率高的DCS频率信号主要通过阻抗低的电容元件25c。因而,利用二极管36产生的端子之间的电容与和该端子之间电容并联的电感元件25a及25b的并联谐振,能够将与端子E及F连接的电路之间进行隔离。
另外,频率低的GSM频率信号在电感元件25b与电容元件25c的并联电路中,是通过阻抗低的电感元件25b。因而,与端子E及F连接的电路之间利用二极管36产生的端子之间电容与和该端子之间电容并联的电感元件25a及电容元件25c的并联谐振进行隔离。
由于滤波器电路25能够抑制一般对在二极管断开时产生的端子之间电容的影响,因此对于图1的二极管11a、11b及16的任一个二极管都是有效的。滤波器电路25特别对于与条状线12连接的二极管11b有效。
滤波器电路25还能够抑制二极管11b处于断开状态接收时端子之间电容的影响。由于与发送口6与7分别连接高阻抗的功率放大器部分,因此二极管11a及16的端子之间电容导致的接收信号的泄漏少。与此不同的是,二极管11b与从天线口5至接收侧口8的接收路径直接连接,而且一端接地。因而,二极管11b的阳极侧利用该端子之间电容直接接地。所以,为了防止由于该二极管11b的端子之间电容导致阳极侧直接接地,有效的方法是连接滤波器电路25。
在多频带高频开关4中,从天线口5输入的接收信号若利用各二极管11a、11b及16进行收发切换,则利用LC元件组合的分波器14进行大致的分频滤波,以这样的状态从各接收口9及10输出。因此,在接收信号中包含了许多噪声。所以,通常在各接收口9及10的后级,分别外加除去接收信号所含噪声的表面弹性波滤波器20A及20B。从接收侧口8来的接收信号,首先利用由低通滤波器及高通滤波器构成的分波器14,分离为高频侧信号及低频侧信号,该分离的各接收信号,利用弹性表面波滤波器20A或20B,形成规定的GSM接收信号或DCS接收信号。
表面弹性波滤波器20A及20B是仅使规定频率信号通过的滤波器。因而,在后级设置表面弹性波滤波器20A及20B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需要利用分波器14进行分离,也可以不设置分波器14。
《第2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A。在图4所示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A中,在接收侧口8设置共用器22。由于共用器22中连接外加的表面弹性波滤波器20A及20B,因此不设置图1所示的分波器14。这样,能够使多频带高频开关4A小型化。由于不设置分波器14,因此能够缩短多频带高频开关4A的从各发送口6及7至天线口5的信号路径。另外,从各接收口9及10至天线口5的信号路径也缩短。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少收发中的插入损耗。
另外,如图4所示,在接收侧口8连接两个表面弹性波滤波器20A及20B的共用器22,采用充分考虑到两个表面弹性滤波器20A与20B之间的阻抗匹配的共用器。
包含表面弹性波滤波器20A及20B的共用器22,已作为小型片状元件上市销售。因而,在将多频带高频开关4A作为包含电介质构件的层叠体构成模块时,能够将共用器22装在其表面。这样,与以往的外加表面弹性波滤波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充分小型化,能够提高多频带高频开关4A作为商品的价值。
《第3实施例》
在第1及第2实施例中,就对应于不同的两个频带的多频带高频开关进行了说明,但通过对该多频带高频开关4及4A再附加高频电路,能够构成对应于三个以上频带的多频带高频开关。
本发明第3实施例是对应于三个频带的多频带高频开关。
图5所示为第3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27的电路图。多频带高频开关27与图1所示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的不同有以下几点。
图1所示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对应的是处理GSM频带及DCS频带的双频带,而与此不同的是,图5所示的多频带高频开关27对应的是再加上PCS频带的三频带。在本实施例的多频带高频开关27中,在图1所示的多频带高频开关4的条状线12的分割点A,通过滤波器电路31、二极管28及电容40,连接PCS的接收口29。在电容40与二极管28之间连接控制口30。发送口7作为DCS与PCS的公用口。其它构成与图1相同。
将发送口7作为DCS与PCS的公用口,是因为DCS频带与PCS频带接近,经过滤波器15B与发送口7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及滤波器15B等外围电路也可以公用。
在用GSM或DCS频带进行收发时,对控制口30不加上控制电压,使二极管28处于断开状态。在PCS发送时,与DCS发送相同,对控制口17加上控制电压,使二极管16及11b导通。这样,将PCS发送信号进行发送。在PCS接收时,对控制口30加上控制电压,使二极管28及11b导通,使其它的二极管11a及16断开。这样,接收PCS接收信号。
在该多频带高频开关27中,为了抑制由于二极管28导致的隔离恶化,也在二极管28与分割A之间,设置与图1所示的滤波器电路23相同的滤波器电路31。利用该滤波器电路31的频率特性,能够抑制二极管28的端子之间电容对条状线12产生的影响。
滤波器电路31最好是电容元件31a与电感元件31b并联连接的LC并联谐振电路(所谓陷波电路),使得仅衰减规定频带(在这种情况下为GSM发送频带),而在其它频带具有良好的通过特性。将该滤波器电路31配置在分割点A与二极管28之间。
在该多频带高频开关27中,通过对图2及图3说明的滤波器电路24及25附加二极管28,也能够得到与前述同样的效果。

Claims (15)

1.一种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在天线口(5)与第1发送口(6)之间设置的第1开关元件(11a)、
在所述天线口(5)与接收侧口(8)之间连接的条状线(12)、
一端与所述条状线及所述接收侧口之间连接而另一端与地连接的第2开关元件(11b)、
以及在所述第1开关元件与所述第1发送口之间连接的第1控制口(13);
所述第1及第2接收口(9、10)通过分波器(14)与所述接收侧口(8)连接,所述条状线(12)利用串联的第1及第2条状线(12a、12b)形成,第2发送口(7)通过第3开关元件(16)与该第1条状线与第2条状线之间连接,第2控制口(17)与该第2发送口与所述第3开关元件(16)之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1及第2条状线的各电气长度之和设定为通过第1发送口6的信号频率所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同时将所述第2条状线的电气长度设定为通过第2发送口(7)的信号频率所对应的波长的约四分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1及第2发送口的至少一个发送口连接在通过另一个发送口的发送信号频带中具有衰减特性的滤波器(1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1及第2发送口中的一个发送口(6或7)连接带通滤波器或低通滤波器,与另一个发送口(6或7)连接带通滤波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3开关元件(16)与所述第1及第2条状线之间,设置在从所述第1发送口(6)输入的第1发送信号频带中具有衰减特性的滤波器电路(2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电路(23)利用第1电容元件(23a)及第1电感元件(23b)的并联谐振电路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将在从所述第1发送口(6)输入的第1发送信号频带中具有衰减特性而且在从所述第2发送口(7)输入的第2发送信号频带中具有衰减特性的滤波器电路(24)与所述第2开关元件(11b)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将第2电容元件(24c)与第2电感元件(24b)并联的并联电路再与第3电感元件(24a)串联而形成的滤波器电路(24),设置在所述第2开关元件(11b)与地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将第3电容元件(25c)与第4电感元件(25b)并联的并联电路再与第5电感元件(25a)及隔直用的第4电容元件(25d)串联的串联电路(25),与所述第1(11a)、第2(11b)及第3(16)开关元件的至少一个并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将第3电容元件(25c)与第4电感元件(25b)并联的并联电路再与第5电感元件(25a)及隔直用的第4电容元件(25d)串联的串联电路(25),与所述第2开关元件并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条状线与第2条状线之间通过第4开关元件(28)连接第3接收口(29),在所述第3接收口(29)与所述第4开关元件之间连接第3控制口(3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在第4开关元件与所述第1及第2条状线之间,连接在从第1发送口(6)输入的第1发送信号频带中具有衰减特性的滤波器电路(31)。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电路具有第5电容元件(31a)与第6电感元件(31b)的并联谐振电路。
14.一种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在天线口(5)与第1发送口(6)之间设置的第1开关元件(11a)、
在所述天线口与接收侧口(8)之间连接的第1(12a)及第2(12b)条状线的串联电路、
一端与所述串联电路及所述接收侧口之间连接而另一端与地连接的第2开关元件(11b)、
在所述第1开关元件与所述第1发送口之间连接的第1控制口(13)、
在所述第1条状线与第2条状线之间通过第3开关元件(16)连接的第2发送口(7)、
以及在所述第2发送口(7)与所述第3开关元件(16)之间连接的第2控制口(17)。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频带高频开关,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接收侧口(8)连接采用表面弹性滤波器的共用器。
CNB021200297A 2001-05-18 2002-05-16 多频带高频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26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49100 2001-05-18
JP2001149100 2001-05-18
JP2002073628A JP3772771B2 (ja) 2001-05-18 2002-03-18 マルチバンド高周波スイッチ
JP2002073628 2002-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7382A true CN1387382A (zh) 2002-12-25
CN1192660C CN1192660C (zh) 2005-03-09

Family

ID=26615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002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2660C (zh) 2001-05-18 2002-05-16 多频带高频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847829B2 (zh)
EP (1) EP1258940A3 (zh)
JP (1) JP3772771B2 (zh)
CN (1) CN1192660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15579A1 (fr) * 2007-07-27 2009-02-05 Shenzhen Huawei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e multibande et son procédé de réalisation
CN102057583A (zh) * 2008-06-06 2011-05-11 双信电机株式会社 高频开关
CN101542924B (zh) * 2007-05-10 2012-12-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复合高频器件
CN102893452A (zh) * 2010-06-18 2013-01-23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具有包括各自滤波器的分离天线分支的双端口天线
CN101645713B (zh) * 2003-12-11 2013-09-1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多频带高频电路及多频带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316294T1 (de) * 2001-02-27 2006-02-15 Mehrband-transformationsstufe für eine mehrband- hf-umschaltvorrichtung
US7194284B2 (en) * 2001-12-18 2007-03-2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ommodating two mobile station antennas that operate i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FR2850206B1 (fr) * 2003-01-17 2005-05-20 Cit Alcatel Dispositif de commutation une voie vers deux sans point de panne unique
JP4422724B2 (ja) * 2003-07-22 2010-02-24 エヌエックスピー ビー ヴィ 適応フィルタをもつアンテナスイッチ
JP2005136948A (ja) * 2003-10-08 2005-05-26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アンテナスイッチ回路
US7991379B2 (en) * 2003-12-19 2011-08-02 Vixs Systems, Inc. RF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ront-end
US7268643B2 (en) * 2004-01-28 2007-09-11 Paratek Microwave,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apable of radio frequency switching using tunable dielectric capacitors
US20070243832A1 (en) * 2004-03-15 2007-10-18 Hyung-Weon Park Multimode/Multiband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WO2005088847A1 (en) * 2004-03-15 2005-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mode/multiband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6998933B1 (en) * 2004-08-03 2006-02-14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Millimeter wave switch
KR100841638B1 (ko) * 2006-04-25 2008-06-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분할복신 무선통신시스템의 수신부 보호 장치
JP2008109535A (ja) * 2006-10-27 2008-05-08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スイッチ回路、それを有する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及び無線端末
US8390394B2 (en) 2007-12-19 2013-03-05 Soshin Electric Co., Ltd. High frequency switch
JP2009152749A (ja) * 2007-12-19 2009-07-09 Soshin Electric Co Ltd 信号切替スイッチ
JP5002509B2 (ja) * 2008-03-28 2012-08-15 双信電機株式会社 高周波スイッチ
JP5261119B2 (ja) 2008-09-30 2013-08-14 双信電機株式会社 高周波スイッチ
DE102012208555B4 (de) * 2012-05-22 2023-07-27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Schaltbare Frequenzweiche und Signalgenerator
ES2533314T3 (es) 2012-06-07 2015-04-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ceptor sin duplexor y aparato de comunicación
EP2733855B1 (en) * 2012-11-15 2016-07-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ceiver front-end
EP2974048B1 (en) 2013-03-14 2021-06-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er receiver leakage reduction in a full duplex system without the use of a duplexer
US10027465B2 (en) 2013-04-26 2018-07-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MY185907A (en) 2013-04-30 2021-06-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EP3097645B1 (en) 2014-01-21 2017-08-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213419B1 (en) 2014-10-29 2019-01-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8145758A1 (en) * 2017-02-10 2018-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 integrated isolator circuit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transcei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1178B2 (ja) 1994-09-28 2000-04-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複合高周波部品
JP2983016B2 (ja) 1997-12-03 1999-11-2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マルチバンド用高周波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JPH11340872A (ja) * 1998-05-28 1999-12-10 Kyocera Corp デュアルバンド対応アンテナ切り替え回路
JPH11355174A (ja) * 1998-06-11 1999-12-24 Tokin Corp アンテナ共用器
DE69941583D1 (de) * 1998-10-27 2009-12-0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Zusammengestellte Hochfrequenzkomponente und damit ausgerüstetes mobiles Kommunikationsgerät
US7076216B2 (en) * 2002-09-17 2006-07-11 Hitachi Metals, Ltd. High-frequency device, high-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omprising them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5713B (zh) * 2003-12-11 2013-09-1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多频带高频电路及多频带通信装置
CN101542924B (zh) * 2007-05-10 2012-12-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复合高频器件
WO2009015579A1 (fr) * 2007-07-27 2009-02-05 Shenzhen Huawei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e multibande et son procédé de réalisation
CN102057583A (zh) * 2008-06-06 2011-05-11 双信电机株式会社 高频开关
CN102057583B (zh) * 2008-06-06 2014-07-02 双信电机株式会社 高频开关
CN102893452A (zh) * 2010-06-18 2013-01-23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具有包括各自滤波器的分离天线分支的双端口天线
US8942761B2 (en) 2010-06-18 2015-01-27 Sony Corporation Two port antennas with separate antenna branches including respective filters
CN102893452B (zh) * 2010-06-18 2016-07-06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具有包括各自滤波器的分离天线分支的双端口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847829B2 (en) 2005-01-25
CN1192660C (zh) 2005-03-09
EP1258940A3 (en) 2003-08-27
US20030008693A1 (en) 2003-01-09
EP1258940A2 (en) 2002-11-20
JP2003037521A (ja) 2003-02-07
JP3772771B2 (ja) 2006-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2660C (zh) 多频带高频开关
CN1192451C (zh) 天线开关
CN1225751A (zh) 双频带开关、双频带天线共用器及其双频带移动通信装置
CN1204698C (zh) 开关装置和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CN1135688C (zh) 用于远程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CN1689241A (zh) 发送和接收天线开关
CN1149748C (zh) 用于双频段移动电话中的谐波抑制的功率放大器输出电路和相关运行方法
CN1148087C (zh) 双工器和通信设备
EP2040377B1 (en) Branch circuit, high frequency circuit and high frequency module
CN101375515B (zh) 复合高频部件及移动通信装置
CN1606248A (zh) 天线开关电路
CN1327733C (zh) 高频器件
CN1215233A (zh) 天线双工器
CN1198612A (zh) 天线共用器
CN101069360A (zh) 分布式双工器
CN1921303A (zh) 具有匹配电路的双工器
CN1507105A (zh) 三分波·合波器
CN1195230A (zh) 滤波器件
JP4289440B2 (ja) 複合高周波部品
CN1765029A (zh) 高频开关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25078A (zh) 高频模块
CN1765060A (zh) 隔离陷波电路、天线开关模块及发送电路
CN101138129A (zh) 延迟线
CN112511126B (zh) 多工器和改善多工器隔离度的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210958380U (zh) 多路复用器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