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7210A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87210A
CN1387210A CN02106156.4A CN02106156A CN1387210A CN 1387210 A CN1387210 A CN 1387210A CN 02106156 A CN02106156 A CN 02106156A CN 1387210 A CN1387210 A CN 1387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rmature
electromagnetic relay
bobbin
fixed arm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61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0761C (zh
Inventor
斯特凡娜·巴伊
达米安·布尔丹
蒂埃里·孔布尔奥
贝尔纳·勒克莱尔
布律诺·斯皮内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witch Design & Manufacturing
Original Assignee
Switch Design & Manufactu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witch Design & Manufacturing filed Critical Switch Design & Manufacturing
Publication of CN1387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7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07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076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 H01H71/32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having permanently magnetised part
    • H01H71/325Housings, assembly or disposition of different elements in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01H71/0207Mounting or assembl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 breaker
    • H01H71/0214Housing or casing lateral walls containing guiding grooves or special mounting fac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01H71/02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housings or casings not concerning the mounting or assembly of the different internal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 H01H71/32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having permanently magnetised part
    • H01H71/321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having permanently magnetised par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active magnetic elements
    • H01H71/323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having permanently magnetised par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active magnetic elements with rotatable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 H01H71/32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having permanently magnetised part
    • H01H71/327Manufacturing or calibrating methods, e.g. air gap treat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Breake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Slot Machines And Peripher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电磁继电器,在壳(2)里包括一电磁回路(5),该壳(2)包括一个由一盖(4)罩住的底座(3),该电磁回路包括放在底座(3)上的一固定衔铁(6)及可断开和闭合电磁回路的一动衔铁(7),所述固定衔铁(6)放置在底座(3)和盖(4)之间。根据第一方面,底座(3)包括一弹性变形区(72),可在固定衔铁(6)的压力下下陷,底座(3)、盖(4)及固定衔铁(6)的尺寸及结构可使固定衔铁(6)卡紧在盖(4)和所述变形区(72)之间,该变形区在其自身弹力作用下,将所述固定衔铁压向盖(4)。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一线圈(11),线圈有一线圈架(12),绕组(13)缠绕在线圈架上,所述线圈架(12)套在固定衔铁(6)上,和壳(2)连成一体,线圈架(12)相对于壳(2)刚性安装,相对于固定衔铁(6)浮动安装。

Description

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一在一壳里的电磁回路,该壳包括一个由盖罩住的底座,该电磁回路包括放在底座上的一固定衔铁,及可断开和闭合电磁回路的一动衔铁,所述固定衔铁放置在底座和盖之间。
背景技术
文件FR-A-2 630 256中曾描述过这种电磁继电器,根据该文件,固定衔铁通过卡在底座和套在固定衔铁上的线圈的线圈架之间,而固定在壳上,线圈架也夹在盖和固定衔铁之间。
但那种继电器,尤其是其安装,存在相当多的缺陷。
事实上,把固定衔铁固定在壳上时使用线圈,使继电器的安装复杂化了。
另外,使固定衔铁贴着底座可能会令底座承受一些无法控制的应力和变形,这些可能使固定衔铁定位不准,妨碍继电器的良好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一种设计简单、性能可靠、精确且寿命长的电磁继电器,以解决尤其是上述缺陷。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引言中提及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底座包括一弹性变形区,可在固定衔铁的压力下下陷,底座、盖及衔铁的尺寸及结构可使衔铁卡紧在盖和所述变形区之间,该变形区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将所述衔铁压向盖。
因此,底座的变形受到控制,还有利于固定衔铁的准确定位及使其位置牢固、准确、长久地维持。
继电器运行的准确、持久及安全性大为增加。
根据其它非限制性的优化特征:
—底座在变形区里包括一局部支承面,底座通过该支承面与衔铁接触;
—所述支承面属于在所述变形区突出于所述底座的一个柱销。
因此,底座中因支承衔铁而产生的应力局部集中了,这有利于变形区的凹陷。
此外,根据一最佳实施例,所述柱销在所述变形区里占据一中间区,这可使应力在变形区里大致均匀地分布。
应力的均匀分布还可受益于所述变形区的结构,尤其是断面轮廓,即从其边缘向中心减薄。
根据其它非限制性的优化特征:
—固定衔铁由四个凸块垂直于所述变形区定位,所述四个凸块在所述底座的其余部分,并环绕所述变形区;
—盖有一止动表面,它和所述变形区相对,通过它,盖靠在和所述变形区相对的衔铁上;
—所述止动表面在凸出于所述盖的一个壁的肋上;
—底座和盖通过卡装结构装配起来;
—底座有若干凸齿,在安装时,它们可和盖上的窗相协作;
—所述固定衔铁为U形,包括有第一、第二衔铁臂,这两衔铁臂通过紧夹在底座和盖之间一基部连接在一起;
—所述动衔铁为一可旋转的轭铁,它可占据两稳态平衡位置,即一工作位置和一待机位置,在工作位置上时,它贴着固定衔铁,闭合电磁回路,在待机位置上时,它与固定衔铁分开,断开电磁回路。
已知的继电器,尤其是文件FR-A-2 630 256中所描述的那种,还存在其它缺点。
事实上,线圈的线圈架和固定衔铁连在一起,它可能会把自身的应力和变形传递给后者,尤其是安装继电器时,把绕组线焊接到插销上时,或安装继电器过程中使用所述插销时。
因此,固定衔铁可能变形或弯曲,这会影响衔铁间的间隙,无论何种原因,事实证明那都会影响到继电器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一附加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一种从设计至少可以限制外部应力对固定衔铁的影响的电磁继电器,以解决上述缺点。
为此,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在一壳里包括一电磁回路,该壳包括由一盖罩住的一个底座,该电磁回路包括放在底座上的一固定衔铁,及可断开和闭合电磁回路的一动衔铁,所述固定衔铁放置在底座和盖之间,继电器还包括一线圈,线圈有一线圈架,绕组缠绕在线圈架上,所述线圈架套在固定衔铁上,和壳连成一体,其特征还在于,线圈架相对于壳刚性安装,相对于固定衔铁浮动地安装。
因此,固定衔铁尤其可免受线圈承受不可避免的或意外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
因此,继电器更可靠、更耐用,寿命更长。
根据非限制性的优化特征:
—线圈架包括第一、第二法兰盘,它们由套在固定衔铁上的一中空芯连接在一起,线圈架和底座连成一体;
—底座、衔铁和线圈架的结构要使:无论从哪面看,衔铁和线圈架芯之间都有一间隙;
—衔铁为U形,它包括由一基部连起来的第一、二衔铁臂,所述线圈的线圈架套在所述第一衔铁臂上,一方面在线圈架芯和第一衔铁臂之间,另一方面,在第一法兰盘和所述基部之间,均有一间隙;
—线圈架有一个凸出于第一法兰盘的底脚,该底脚可插进底座上一配合孔里,所述底脚插进所述孔一预定深度,使衔铁有一部分延伸超过第二法兰盘,但第一法兰盘和衔铁之间有一间隙;
—选择底脚和孔的相对尺寸,使得底脚卡装在孔里,这样可把线圈架维持在一预定的固定位置上;
—底脚有两通孔,每个孔里都插有从所述孔两头穿出的一金属插销,该插销和线圈架连成一体;
—插销有一挡肩及一弯曲部分,所述挡肩靠在所述通孔内的一支承面上,所述弯曲部分搁在线圈架中的一配合凹口内,以使插销相对于所述底脚固定不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后文中,参照附图,以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为例加以描述,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电磁继电器的透视图;
—图2为沿图1中断面II-II的纵向正剖面图;
—图3为部分沿图2中的线IIIa-IIIa部分沿线IIIb-IIIb的横向正剖面图;
—图4为以上各图中的电磁继电器的平面正视图,此图所示的电磁继电器没有盖,其动衔铁在第一稳态平衡位置上;
—图5和图4类似,但动衔铁在第二稳态平衡位置上;
—图6和图4、5类似,但动衔铁在第三稳态平衡位置上;
—图7为图6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俯视图;
—图8为沿图7中的线VIII-VIII的纵向正剖面图;
—图9为以上各图所示电磁继电器的透视图,该继电器处在图4的位置上,但其底座、盖及线圈的绕组都省略了;
—图10为图9中的电磁继电器在另一视角的透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继电器的动衔铁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动衔铁的纵向正剖面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电磁继电器的动衔铁的一导引件的透视图;
—图14为图13中导向件的纵向正剖面图;
—图15为图13中导向件的俯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电磁继电器的固定衔铁的纵向正剖面图;
—图17为图16中固定衔铁的横向正剖面图;
—图18为图1至图8中所示电磁继电器底座的透视图;
—图19为图18中底座的俯视图;
—图20为沿图19中的线XX-XX的图18、19所示底座的纵向正剖面图;
—图21为单独示出图2中电磁继电器的盖的纵向正剖面图;
—图22为根据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的线圈架的纵向正剖面图;
—图23为图22中线圈架的仰视图;
—图24为沿图7中线XXIV-XXIV的图1至图8所示电磁继电器的线圈的纵向正剖面图;
—图25为用于实施图24中线圈的一插销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示出了用于断电器或自动断路继电器中的一高灵敏度电磁继电器1,所述电磁继电器在其假定固定的由罩有盖4的底座3构成的壳2里有一电磁回路5,该电磁回路包括一U形固定衔铁6和一称为轭铁的动衔铁7,所述固定衔铁6固定在壳2上,所述动衔铁7可旋转以断开或闭合电磁回路5。
图1至3还示出了由三直角方向构成的一方向标,即:
—从后部至相对的前部的一纵向方向L;
—一横向方向T;及
—从一“低”或“下”位向相对的“高”或“上”位的高度方向E;
出于方便的考虑,继电器1根据图2所确定的方位,相对于该方向标来进行描述,这对应于继电器最常见的用途。
后文中,均参照刚刚定义的方向使用词汇“前”、“后”、“低”、“高”、“下”、“上”。
固定衔铁6和轭铁7均采用铁磁性材料如铁镍合金来实施。
固定衔铁6包括一第一臂即所谓前衔铁臂8和一第二臂即所谓后衔铁臂9,它们通过搁在壳2底座3上的基部10连起来。
电磁回路5包括一线圈11,该线圈有一线圈架12,绕组13缠绕其上,线圈架12在固定衔铁6的前衔铁臂8上,和底座3连成一体。
臂8、9之间安插有一永久性磁铁14,以使固定衔铁6进行磁极化。平行六面体形状的磁铁14一端最好通过焊接固定在固定衔铁6的基部10上面。准确地说,磁铁14固定在基部10的顶面上,该基部还有一相对的底面16。
轭铁7可占据至少两个稳态平衡位置,即一工作或接通位置和一待机或断开位置,在工作位置上,所述轭铁紧贴固定衔铁6的臂8、9,闭合电磁回路5,待机位置上时,它与固定衔铁6分开,断开电磁回路5。
轭铁7由回位弹簧17拉回到其断开位置。
当线圈11未被励磁时,轭铁7靠永久性磁铁14的引力克服其回位弹簧17的作用维持在闭合位置上。
线圈11励磁后,把轭铁7从磁铁14的作用下释放出来,轭铁于是在回位弹簧17的作用下朝其断开位置旋转。
轭铁7有两相对的平行平面,即顶面18和底面19。
前后衔铁臂8和9各自的自由端20、22形成大致在同一极平面P里的极面,轭铁7的底面19在闭合位置上与所述极面协作。
轭铁7为三齿叉状,它有一矩形体22,凸出有两后弯的侧翼23、24,侧翼的后缘25呈斜面,形成用于轭铁7的活动支承的刃26。
各刃26均有一朝上的斜面27,其朝下最低处为一棱边28,该棱边大致在轭铁7底面19的平面内。棱边28共同形成轭铁7的旋转轴A。
在有一前面29和一相对的后面30的后衔铁臂9上,通过卡装或其它任何类似手段,固定着轭铁7的导向板31,所述轭铁相对于板31旋转安装。
该板31比如为一金属材料实施的整体件,其边刚硬。它有一紧贴在后衔铁臂9后面30上的体32,该体32大致覆盖该后面30。该体32为一叉形,通过相同两爪33、34朝上延伸,超出固定衔铁6,凸出于极平面P,和轭铁7的两侧翼23、24相对,刃26作用于其上。
具体地说,各爪33、34都有一前支承面35,在弹簧17的作用下,在闭合位置上时,刃26的棱边28靠着所述支承面(如图4)。
在断开位置上,轭铁7通过其体22,和后衔铁臂9呈直线形接触,轭铁7的底面19靠在后衔铁臂9的自由端21的后缘36上(如图5)。
另外,轭铁7在两侧翼23、24处的横向延伸范围比后衔铁臂9的要大,刃26永远和后衔铁臂9侧向分开。
刃26绝不会接触到后衔铁臂9,当可能发生磨损时,它们绝不会产生任何可能附在极面20、21上的微粒。
因此,轭铁7和固定衔铁6之间的间隙大致不变。继电器1的效率、速度及使用寿命因此而增加。
轭铁7朝后有一尾部37,该尾部的延伸超过侧翼23、24,所述尾部可自由移动地间于板31的爪33和34之间,回位弹簧17的一顶端38也锚固其上。
回位弹簧17的该顶端38形成一环,该环插入柄37内一通孔39里,该通孔向后超过棱缘28,以形成一悬臂,以便轭铁7在弹簧17的作用下绕棱边28形成的轴A旋转。
板31往下最末处为一后折的底爪40,回位弹簧17的另一底端41就锚固在其中。
顶爪33、34分别通过一肘形延长部42向上延伸,该肘形延长部形成的钩确定了可接纳轭铁7的凹槽43。
钩42朝后有一斜底44,朝上有一弯曲46,所述斜底44通过相对于爪33、34成直角后折的部分45和爪33、34连成一体,所述弯曲46相对于底44成直角前折。
底44有一向前、向上的支承面47,而弯曲46有一朝向固定衔铁6,即朝前、朝下的支承面48。
轭铁7可占据所谓抬升的第三稳态平衡位置,在该位置上,轭铁倾斜,和固定衔铁6分开,离开待机位置,在该位置上,轭铁被接纳在凹槽43里而和钩协作(如图6、7、8)。
轭铁7的尾部37向后有一个端部49,其横向延伸范围缩减,该缩减是向前由两个侧凹50、51限定而成的。所述侧凹形成挡肩。
在轭铁的抬升位置上,这些挡肩51、52抵在钩42的底44的支承面47上,所述端部49插在钩42的相对的底44之间,轭铁7的顶面18则贴在钩42的弯曲46的支承面48上。
在该抬升位置上,轭铁7和固定衔铁6两臂8、9都分开了,如图6、8所示。
轭铁7可在,例如一自动抓握装置(未示出)的作用下,从其断开位置移向抬升位置。所述抓握装置抓握起断开位置上的轭铁7,拉动弹簧,把轭铁7放在和凹槽43相协作的抬升位置上。
反过来,轭铁7可通过一相同的自动抓握装置,从抬升位置放回到断开位置—或直接放到接通位置上,所述抓握装置抓住轭铁7,拉动弹簧17,离开凹槽43,将其放到固定衔铁6上。
挡肩50、51和支承回位弹簧17的孔39的后缘之间形成一悬臂,以使弹簧的作用足够令轭铁7在抬升位置上保持稳态平衡。
此外,为增加该平衡的稳定性,弹簧17从上往下略向后倾斜。
在该位置上,可进入电磁回路里进行清洁,特别需清除臂8、9的极面20、21和轭铁7的底面19上的尘土,因为尘土可能妨碍继电器以后的良好运行,尤其会改变轭铁7和固定衔铁6之间的间隙。
这种清洁尤其在安装继电器1时进行,可通过超声波、喷洒,特别是喷洒冷冻剂如二氧化碳流,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任何类同办法,来实施。
需注意,在该抬升位置上,刃26是自由的,它和钩42保持一定距离,以预防任何可损坏刃的碰撞(如图6)。
钩42的后折部分45均有一内凹口52,当轭铁7从其断开位置移向抬升位置时,在未靠上钩42的底44之前,轭铁绕过所述凹口。
另外,为把板31固定在后衔铁臂9上,板31底部有整体式的卡合机构,为在底部凸出于体32的两臂54、55的形式,它们呈直角前折,并环绕着邻近固定衔铁6的基部10的后衔铁臂9。
为确保板31在高度方向静止不动,臂54、55设置在上方的约在后衔铁臂9中间凸出于后衔铁臂的两横向凸耳56、57与下方的固定衔铁6基部10之间。
此外,每一臂54、55在靠近体32的上侧边上,有一向上突出的凸起53,该凸起在弹簧17作用于板31上的拉力作用下,抵着相应凸耳56、57的底面,以消除板31和固定衔铁6之间可能出现的高度间隙。
臂54、55可弹性挠曲,它们都有一朝里突出的凸起58。
在两臂54、55的凸起58处,有一U形或V形切割,它限定了一齿59,该齿从臂54、55向板31体32突出,并有一朝后、和体32相对的一支承面60。
考虑到板31的刚度,它在后衔铁臂9上的卡装可由一专门机器(未示出)自动实施,该机器,例如,可预先撑开臂54、55,以免损坏衔铁臂9。
为把板31牢固地保持在后衔铁臂9上,板体32有一由板体32里的一V形切割形成的在齿59对面并与之垂直的舌片61,没有外力加载时,该舌片向前倾斜。
舌片61有一定弹性,这样,当在卡合位置上时,后衔铁臂9紧卡在齿59和舌片61之间。
因此,相对于固定衔铁,板31,尤其是臂54、55的结构,足以通过卡合将板31牢固固定在固定衔铁6上。
现在描述继电器1的安装。
底座3和盖4是分别由合成材料如PVC、聚丙烯、聚甲醛或类似材料模铸成的两个整体件。
底座3包括一底壁62,竖立的相对两侧壁63、64,底壁上放置电磁回路5,两侧壁上的齿65向外凸出,以卡住盖4。
侧壁63、64朝前延伸而超过底壁62,底座3前面有一矩形截面的通孔66,它从壁63延伸到壁64。
该孔66前边有一横梁67,后边有一隔板68,所述横梁形成底座3的前端,所述隔板将其和底壁62隔开。
另外,底座3有两对相同的凸块69、70,它们横向相对地设置在底座3与侧壁63、64之间的各接头处。每一对凸块都包括在侧壁63、64和底壁62之间的接头处朝上、朝里突出的第一凸块69和第二凸块70。
邻近隔板68的第一凸块69的横向尺寸和高程分别比第二凸块70的大和小。
各凸块69、70朝里是圆的,凸块69、70一起与底壁62垂直地限定了一个固定衔铁6的基部10的接纳区71。
底壁62和接收区71垂直地有一弹性变形区72,该区72尤其适合于在从上至下的压力作用下弹性下陷。
底座3在邻近该变形区72中心处,有一柱销73,该柱销从底壁62朝上凸起,它有一自由端74,该自由端形成相对于变形区72在局部的一支承面。
为使底壁62可弹性变形,这里,所述区72内接于一圆,在该圆内,底壁62有一锥顶朝下的锥形截面,底壁62从所述圆的圆周向圆心,即垂直于柱销73,逐渐变薄。
盖4则为一中空件,一般为平行四边形形状,它有一顶壁75、边上是一前壁76、一后壁77和两侧壁78、79,它们朝下共同限定了一开口80,所述盖通过该开口连接底座3。
在开口80附近,每一侧壁78、79都有两对爪81,每个爪里都开有一窗82,所述窗用来和底座3的一个齿65协作,以卡住盖4。
为在卡盖时有利于爪81的弯曲及导引盖,每个侧壁78、79在爪81之间都有一凹口83,该凹口用来和底座3的各侧壁63、64上向外突出的一互补凸边84协作。
此外,盖4各侧壁78、79有一内表面85,一内凸肋86沿该内表面,从顶壁75向开口80延伸。所述肋86有一从凹口83向下突出的一下端部87,其最末部分为一形成挡肩的表面88。
安装继电器1时,固定衔铁6放在底座3上,把衔铁基部10插进凸块69、70中间,由此放在接收区71里,所述凸块环绕着变形区72,并形成销,以限制固定衔铁6的纵向和可能出现的横向偏差,横向偏差的限制还可由侧壁63、64来实施。
所述基部的底面16靠在柱销73上,和其支承面74相接触,该支承面的面积取决于变形区72的大小,以集中应力。
盖4卡在底座3上,肋86的挡肩88和变形区72相对,这样,由于底座3、盖4及固定衔铁6的基部10的结构及尺寸,使所述挡肩88克服变形区72的作用力抵在基部10的顶面15上。
于是,基部10在高度方向被卡紧、支撑并固定在柱销73和肋86之间,变形区72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将基部10推向盖4。
在肋86对固定衔铁6的基部10的顶面15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基部10靠在柱销73上,这使变形区72下陷,又由于变形区自身的弹力,可消除固定衔铁6的基部10、底座3及盖4之间可能出现的间隙,使固定衔铁6相对于壳2准确地定位。
另外,盖4的前壁76和后壁77上,有两耳形的穿孔或中空固定耳座89、90,它们可确保把继电器1固定在可由继电器1来起动的双稳态差动防护装置(未示出)上。
为此,继电器1包括一驱动机构119,该机构有一和轭铁体22垂直的插进盖4顶壁75的通孔115里的按钮114。
按钮114包括一上端部116及一下端部117,所述上端部从顶壁75向外凸出,可和差动防护装置相协作,所述下端部从该壁75朝里凸出,其尾端形成或带有一可和轭铁体22相协作的半球形头118。
现简单描述一下继电器1的运行。
假设轭铁7在接通位置上,按钮114在所谓下陷位置上,即,靠着轭铁体22的头118离壁75较远(如图2、3)。
当电流流过线圈13时,感应磁场会干扰永久磁铁14的磁场。这种干扰释放了轭铁7,该轭铁在弹簧17的作用下,向其断开位置旋转,即把按钮114带向所谓上升位置(如图5),在该上升位置上,上端部116触发差动防护装置。
在施加于上端部116上的一从上至下的机械应力的作用下,按钮114迫使轭铁7占据其接通位置,回到其下陷位置上。
需明白,按钮114相对于壳2的定位的精确度,取决于继电器1在断开位置和接通位置上的动作的精确度。
在接通位置上,按钮114的高度方向位置取决于衔铁6、7在高度方向的定位,即考虑到轭铁7介于按钮114和固定衔铁6之间,取决于固定衔铁6相对于壳2的定位。如上所述,若该定位准确,按钮114相对于壳2定位的精确度即可得到保证。
现描述线圈11及线圈架12。
线圈架12包括限制绕组13的一底法兰盘91和一顶法兰盘92,它们通过套在前衔铁臂8上的一中空芯93连在一起,并有一形状和中空芯相配的通孔94。
线圈架12还有一矩形截面的底脚95,从底法兰盘91向下突出。线圈架12通过其底脚95穿进孔66里而装配在底座3上。确定底脚95和孔66的相对尺寸要使:底脚95一插进孔94里,它就卡紧在所述孔里,这样,线圈架12一装好,就被牢固地支承在预先固定的位置上。
底脚95有两通孔96,每个通孔里都插有一金属插销(picot)97,该插销有一凸出底部98,用于连接电路,它还有一凸出顶部99,用于例如通过焊接连接绕组线13。
插销97装到线圈架12上之前,它大致呈J形,其底部98的横向尺寸比顶部99的大(如图25)。
各插销97中部附近,即其底部98和顶部99之间的接头处,有一形成挡肩的凹口100,当插销97插进底脚95里的对应孔96里时,该挡肩会靠在孔96内一横向支承面101上。
为把插销97固定在底脚95里,使其和线圈架12连成一体,其顶部99呈Z形前折。顶部99离凹口100较远处,有一收缩部102,当顶部99弯曲时,该收缩部形成Z形的中间段,搁在底法兰盘91顶面内邻近孔96的一配合凹口103里。
因此,插销97不能在高度方向平移。
固定衔铁6的前衔铁臂8有相对的一前面104和一后面105,它们通过两侧面106、107连起来。线圈架12的芯93的通孔94也有由侧面110和111连起来的两相对的前面108和后面109。
确定底座3、固定衔铁6和线圈架12的尺寸及结构,要使:这些部件一装配好,无论从哪面看,前衔铁臂8和线圈架12之间都有一间隙,即:
—前衔铁臂8前面104和相对的芯93的孔94的后面109之间的第一间隙J1;
—前衔铁臂8后面105和相对的芯93的孔94的前面108之间的第二间隙J2;
—前衔铁臂8和芯93相对的各侧面106、107及110、111之间的第三间隙J3、第四间隙J4。
这里,各间隙J1、J2、J3及J4由直接连接固定衔铁6、底座3和线圈架12的接合面的最短的尺寸链预先确定,该尺寸链从由限定所述间隙的前衔铁臂8的面104、105、106、107形成的一端面出发,到达孔94的形成限定相同间隙J1、J2、J3和J4的另一端面的相对面108、109、110、111。
此外,在法兰盘的不相对的面,即底法兰盘91的底面112和顶法兰盘92的顶面113之间,线圈架12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或高度,要选择得小于前衔铁臂8的高度方向尺寸或高度,即分隔基部10的顶面15和极面20的距离。
因此,安装继电器1时,底脚95根据预定深度插进孔66里,该预定深度是这样的,一方面,前衔铁臂8超出顶法兰盘92,前衔铁臂8的自由端20突出于顶法兰盘92的顶面113,另一方面,底法兰盘91的底面112和基部10的顶面15隔开,以使它们之间存在间隙J5(如图2)。
这样,线圈架12相对于壳牢固地安装,同时相对于固定衔铁6浮动地安装,即在任何点上都和固定衔铁隔开。固定衔铁6因此预防了线圈架12所受的应力及变形,尤其当插销(picot)97安装在上述电路上时。
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举例进行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21)

1.电磁继电器,包括在壳(2)里的一电磁回路(5),该壳(2)包括由一盖(4)罩住的一个底座(3),该电磁回路包括放在底座(3)上的一固定衔铁(6),及可断开和闭合电磁回路(5)的一动衔铁(7),所述固定衔铁(6)放置在底座(3)和盖(4)之间,其特征还在于,底座(3)包括一弹性变形区(72),可在固定衔铁(6)的压力下下陷,底座(3)、盖(4)及固定衔铁(6)的尺寸及结构可使固定衔铁(6)卡紧在盖(4)和所述变形区(72)之间,该变形区在其自身弹力作用下,将所述固定衔铁压向盖(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底座(3)在所述变形区(72)包括一局部支承面(74),底座(3)通过该支承面接触固定衔铁(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74)属于在所述变形区里(72)凸出于底座(3)的一个柱销(7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销(73)在所述变形区(72)里占据一中间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区(72)从边缘向中间变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其中之一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固定衔铁(6)由四个凸块(69、70)垂直于变形区(72)定位,该四个凸块在底座(3)的其余部分上并环绕所述变形区(7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其中之一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盖(4)有一止动表面(88),它和所述变形区(72)相对,通过它,盖靠在和所述变形区(72)相对的固定衔铁(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表面(88)在凸出于盖(4)的壁(78、79)的一肋(86)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其中之一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底座(3)和盖(4)通过卡装结构装配起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底座(3)有若干凸齿(65),安装时,它们可和盖(4)上的窗(82)相协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其中之一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衔铁(6)为U形,包括有由一基部(10)连起来的第一、第二臂(8、9),所述基部紧夹在底座(3)和盖(4)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其中之一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衔铁(7)为一可旋转的轭铁,它可占据两稳态平衡位置,即一工作位置和一待机位置,在工作位置上时,它贴着固定衔铁(6),闭合电磁回路(5),在待机位置上时,它与固定衔铁(6)分开,断开电磁回路(5)。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其中之一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线圈(11),线圈有一线圈架(12),绕组(13)缠绕在线圈架上,所述线圈架(12)套在固定衔铁(6)上,和壳(2)连成一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线圈架(12)相对于壳(2)刚性安装,相对于固定衔铁(6)浮动安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线圈架(12)包括第一、第二法兰盘(91、92),它们由套在固定衔铁(6)上的一中空芯(93)连接在一起,线圈架(12)和底座(3)连成一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底座(3)、固定衔铁(6)和线圈架(12)的结构要使:无论从哪面看,固定衔铁(6)和线圈架(12)的芯(93)之间都有一间隙(J1至J5)。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固定衔铁(6)为U形,它包括由一基部(10)连接在起来的第一、第二臂(8、9),所述线圈(11)的线圈架(12)套在所述第一臂(8)上,一方面在线圈架(12)的芯(93)和第一臂(8)之间,另一方面,在第一法兰盘(91)和所述基部(10)之间,均有一间隙(J1至J5)。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线圈架(12)有一凸出于第一法兰盘(91)的底脚(95),该底脚可插进底座(3)上一配合孔(66)里,所述底脚(95)插进所述孔(66)一预定深度,使固定衔铁(6)有一部分的延伸超过第二法兰盘(92),但第一法兰盘(91)和固定衔铁(6)之间有一间隙(J5)。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选择底脚(95)和孔(66)的相对尺寸,使底脚(95)安装时卡紧在孔(66)里,这样,可把线圈架(12)维持在一预定的固定位置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底脚(95)有两通孔(96),每个孔里都插有从所述通孔(96)两头穿出的一金属插销(97),该插销和线圈架(12)连成一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97)有一挡肩(100)及一弯曲部分(102),所述挡肩靠在所述通孔(96)内的一支承面(101)上,所述弯曲部分搁在线圈架(12)的一配合凹口(103)内,以使插销(97)相对于所述底脚(95)固定。
CN02106156.4A 2001-04-06 2002-04-05 电磁继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076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104720A FR2823369B1 (fr) 2001-04-06 2001-04-06 Declencheur electromagnetique comportant un circuit electromagnetique reposant sur un socle deformable elastiquement et declencheur electromagnetique comprenant une bobine flottante
FR0104720 2001-04-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7210A true CN1387210A (zh) 2002-12-25
CN1260761C CN1260761C (zh) 2006-06-21

Family

ID=8862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0615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0761C (zh) 2001-04-06 2002-04-05 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248277B1 (zh)
CN (1) CN1260761C (zh)
AT (1) ATE327567T1 (zh)
DE (1) DE60211586T2 (zh)
FR (1) FR2823369B1 (zh)
PL (1) PL200462B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0538C (zh) * 2003-12-22 2007-11-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620617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实现动合功能的射频继电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3627C (zh) * 2004-01-30 2007-03-07 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低高度按钮式小型大功率交直流电磁继电器
FR2877137B1 (fr) * 2004-10-21 2006-12-22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Declencheur electromagnetique et appareil de protection electrique le comportant
CN104282508B (zh) * 2014-10-13 2016-08-24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脱扣机构的电磁跳闸装置
FR3118334B1 (fr) 2020-12-18 2022-12-23 Legrand France Appareil électrique de protection d’une installation électrique en courant alternatif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06885A1 (fr) * 1977-10-18 1979-05-18 Telemecanique Electrique Electro-aimant pour contacteur alimente en courant continu
FR2589623B1 (fr) * 1985-10-31 1989-12-22 Itt Composants Instr Relais electromagnetique
FR2620264B1 (fr) * 1987-09-03 1989-12-01 Merlin Gerin Declencheur magnetique a articulation a couteau
FR2630256B1 (fr) * 1988-04-14 1995-06-23 Merlin Gerin Declencheur electromagnetique a haute sensibilite
SE9303637L (sv) * 1993-11-04 1995-05-05 Asea Brown Boveri Elektromagnetiskt manövrerad elkopplar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0538C (zh) * 2003-12-22 2007-11-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620617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实现动合功能的射频继电器
CN106206171B (zh) * 2016-08-31 2023-10-03 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实现动合功能的射频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353227A1 (en) 2002-10-07
CN1260761C (zh) 2006-06-21
FR2823369A1 (fr) 2002-10-11
EP1248277B1 (fr) 2006-05-24
ATE327567T1 (de) 2006-06-15
EP1248277A1 (fr) 2002-10-09
DE60211586T2 (de) 2007-05-10
DE60211586D1 (de) 2006-06-29
FR2823369B1 (fr) 2003-10-24
PL200462B1 (pl) 2009-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7096C (zh) 电磁继电器
CN1043700C (zh) 电磁继电器
CN1236536C (zh) 具有改进的安装在din导轨上的连接器的电路断续器
CN1260761C (zh) 电磁继电器
CN1140923A (zh) 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252395C (zh) 滚子链
CN1933252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627598A (zh) 用于滚筒式洗衣机的外转子型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223060C (zh) 端子压折装置
CN1136584C (zh) 核反应堆燃料组件的隔栅及燃料组件
CN1910956A (zh) 用于接收器的衔铁
CN1185977A (zh) 斯坦特的制作方法及加工设备
CN2819373Y (zh) 盘片搬送装置
CN1574570A (zh) 线性电机的电枢
CN1788392A (zh) 接头连接器块
CN1991169A (zh) 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CN1249759C (zh) 电磁继电器
CN1561271A (zh) 钢筋捆扎机、卷盘和检测卷盘旋转的方法
CN1300056A (zh) 光学性能优良的拾光头及其制造方法
KR102091426B1 (ko) 기판 수납 용기
CN1214430C (zh) 具有牢固的底座与接线端的连接的电路断续器
CN1184659C (zh) 电路断路器
CN2715327Y (zh) 电磁铁驱动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CN1819351A (zh) 端子接头、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及形成端子接头的方法
CN1941516A (zh) 具有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