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3031A - 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83031A
CN1383031A CN02116197A CN02116197A CN1383031A CN 1383031 A CN1383031 A CN 1383031A CN 02116197 A CN02116197 A CN 02116197A CN 02116197 A CN02116197 A CN 02116197A CN 1383031 A CN1383031 A CN 1383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pheroid
bulb
reverberator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16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5508C (zh
Inventor
八木诚一郎
井上贵司
堀宇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1265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532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1265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32441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83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3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55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55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1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having dimm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红外照射灯包括:一由灯壳(12)和一个前透镜(14)构成的灯罩(S)、一设置在灯壳(12)中的反射器(16)、一插入并连接到反射器(16)的灯泡插入连接孔(13)中和设置在反射器(16)前面的灯泡(20)、和一被设置成遮蔽灯泡(20)并用于屏蔽可见光和仅透过红外光的用于产生红外光的圆筒球体(30),其中在该灯泡插入连接孔(13)与灯泡(20)的灯口片(21)之间设置一个具有延伸到反射器(16)后面的散热片(68)的金属灯泡支架(60)。灯泡(20)通电时所产生的热被传递到灯泡支架(60),并从设置在反射器(16)后面的散热片(68)散发到反射器(16)后面所形成的空间,使热不闷在球体(30)的内部。因此,可能避免灯泡(20)和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的温度升高所导致的多种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上并用红外光照射车辆前部的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该红外照射灯具有一个能借助一个包括作为光源的灯泡的红外光形成的球产生红外的结构,该红外照射灯还与具有对近红外光灵敏的CCD摄象机一起被共享。
背景技术
例如,这种类型的灯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在由灯壳和前透镜构成的灯座内具有一个可见光源和一个反射器,为遮蔽该可见光源而提供具有涂有红外光透射多层膜的表面的红外光透射球体在光源中透过球体的红外光被反射器反射,然后透过前透镜并向前分散。
车辆前部的红外光照射区域被设置在汽车前部的对近红外光敏感的CCD摄象机拍摄下来,图象处理装置对其进行处理,并将其投影到车厢中的监视屏上。驾驶员通过监视屏投影视场可以确定车辆前部很远距离处的人,道路标记和障碍物。
不过在传统的红外照射灯中,作为可见光源的卤素灯被红外光透射球体环绕。从而,灯泡产生的热在球体内部闷在,使得球体内部具有很高的温度。由于这个原因,存在卤素灯的卤循环不起作用,从而缩短灯泡或红外光透射球体的寿命的问题,例如,产生减小光量的变黑,或者因球体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的老化,而使红外线截止特性退化。
另外,红外光透射多层膜不能完全地截止大约700至800nm的长波长一侧的可见光。从而,把该灯认为是开着的。由于这个原因,有可能将设置在汽车前部的红外照射灯错误地识别成尾灯或停车灯。因此,存在安全性的问题。
其次,在作为可见光源的卤素灯中卤素循环不起作用。因此,存在光源或红外光透射球体的寿命缩短的问题,例如,产生减小光量的变黑,或者降低了红外光透射多层膜的品质,从而降低了红外线截止特性。
本发明者研究了这些原因。结果归于第一个问题,不能被红外光透射球体(可见光透过该红外光透射球体)完全截止的可见光的红光成分被引导到整个反射器,反射到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并从前透镜的中心部分附近发射的光具有最高的能量(光通量密度)。从而,业已经证实,前透镜的中心部分附近(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发射的红光被看成是环形的红光。
还归于第二个问题,传统的红外光透射球体具有一紧靠反射器设置的后端。因此,业已经证实,例如从作为可见光源的卤素灯所产生的热闷在红外光透射球体的内部,从而缩短了光源或红外光透射球体的寿命,也就是产生了使光量减小的屏蔽,并且使红外光透射多层膜热老化。
因此,本发明者建议,最好减弱可见光中导致把灯看成红色的红光成分。从而,在红外光透射球体与反射器之间形成一间隙,直接将光源的部分光从该间隙引导到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因此,业已经证实,可以获得减少灯光发射中红色调,而且具有热不闷在红外光透射球体的内部的优点。因此,提出了本发明。
本发明是在现有技术的问题和发明者知识的基础上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照射灯,通过在红外光透射球体与反射器之间提供一个间隙,使得不会将点亮的灯错误地识别成尾灯或停车灯,而且,使热不闷在红外光透射球体的内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照射灯,使热不闷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内部。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包括:一由一个灯由灯壳和一个前透镜构成的灯罩、一设置在灯壳中的反射器、一设置在灯罩中的反射器前面的光源、和一用于产生红外光的圆筒·球体(也称产生红外光的球体),所述圆筒·球体为遮蔽光源和用于屏蔽可见光并仅透过红外光而设置;该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具有一与反射器分开设置的后端,并且使光源的光被直接地从反射器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后端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引导到反射器的光源外围区域。
灯的光强度分布,除了在设置在前透镜上用于光强度分布控制的阶梯处控制并产生反射器所反射的光的情形以外,还包括不在前透镜上设置用于光强度分布控制的阶梯,而仅由反射器控制和形成光的情形。假设前透镜还包括不具有用于光强度分布控制的阶梯的前透镜,即所谓的“前罩”。
不能被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完全截止的可见光中的红光成分(可见光透过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被整个反射器反射,并从前透镜发射。从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反射,并从相应于光源外围区域的前透镜的中心部分附近发射的光具有最高能量(光通量密度)。由于这个原因,通常,前透镜的中心部分附近(相当于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的区域)发射的红光被看成是红色圆环的光。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光源的一部分光(光源中没有透过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光)被直接从反射器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引向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内,如此反射的光源的光(白光)也从相当于光源外围区域的前透镜的中心部分附近发射,因此,减小了从前透镜的中心部分附近向前分布的红光成分的光通量密度,并且减弱了从灯发射的红光。
而且,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内部和外部,通过在反射器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后端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形成空气对流。因此,球体中的热被扩散到球体外面。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红外照射灯,其中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前面设置一屏蔽罩,用于屏蔽光源从球体的前端一侧开口发射的光,并且在屏蔽罩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之间形成一间隙。
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前面所设置的屏蔽罩遮挡了光源从球体前端一侧的开口向前发射的光,从而阻止眩光的产生。
而且,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后端与反射器之间形成间隙,此外,在屏蔽罩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前端之间形成间隙(球体的前端和后端是敞开的)。因此,易于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内部与外部产生空气对流。另外,球体中的空气对流是很频繁的。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红外照射灯,其中该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后端的外周具有一个遮蔽光的环形部分,所述的遮蔽光的环形部分是用于将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固定和支持到反射器中或遮蔽罩中的金属支架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红外照射灯,其中,该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后端的外周具有一个遮蔽光的环形部分,所述的遮蔽光的环形部分是用于将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固定和支持到反射器中或遮蔽罩中的金属支架的一部分。
可见光中透过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朝向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传播的一部分红光成分被设置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中的遮蔽光的环形部分遮挡。从而,相应地减少了被引导到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的红光成分的总量,因此,进一步减弱了从前透镜的中间部分区域发射的红光成分。
而且,由于在整个圆周方向作为金属支架一部分的遮蔽光的环形部分夹紧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相对反射器没有松动地牢固地固定和支撑球体。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涉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所述的红外照射灯还包括一个具有延伸到反射器后面的照射散热片的金属的灯泡支撑元件,所述金属的灯泡支撑元件安装在灯泡插入连接孔和灯泡接口之间。
灯的光强度分布,除了在设置在前透镜上用于光强度分布控制的阶梯处控制并产生反射器所反射的光的情形以外,还包括不在前透镜上设置用于光强度分布控制的阶梯,而仅由反射器控制和形成光的情形。假设前透镜还包括不具有用于光强度分布控制的阶梯的前透镜,即所谓的“前罩”。
通过点亮灯泡所产生的热被传递到设置在灯泡插入连接孔与灯泡的灯口片之间的金属灯泡支撑元件,并从延伸到反射器后面的散热片散发到反射器后面所形成的空间中(例如,灯罩),从而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内部不充满热。
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是涉及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五个方面的红外照射灯,所述的灯泡支撑部件的前端延伸到面对灯泡的光发射部分附近的位置。
通过点亮灯泡所产生的热立即被传递到灯泡支撑部件延伸到面对灯泡的光发射部分附近位置的前端,并且从延伸到从反射器后面的散热片散发到反射器后面所形成的空间中(例如灯罩),使得可以进一步防止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内部充满热。
特别是,灯泡支撑部件包括一几乎与灯泡的灯口片和灯泡插入连接孔紧密接触的圆筒形部分,并且延伸成板状(例如,盘形)的散热片几乎与该圆筒形部分的后端垂直。从而,可能保持灯泡插入连接孔中的高度气密性,并且在反射器的后面上形成大散热特性空间。
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第五或第六个方面的红外照射灯,所述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通过与灯泡支撑部件的前端一侧延伸部分接触设置的金属球体支架而固定到反射器上。
点亮灯泡所产生的热通过用于支撑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金属球体支架被传递到灯泡支撑部件,并从延伸到反射器后面的散热片散发到反射器后面所形成的空间中(例如,灯罩),使得可以进一步防止热闷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内部。
而且,如果用螺丝将屏蔽罩(的腿)和球体支架(的腿)共同牢固固定到反射器,屏蔽罩的热也通过球体支架被传递到灯泡支撑部件,从而从散热片散发到反射器后面形成的空间。由于这种结构,在灯泡支撑部件的前端一侧球体支架与圆筒形部分的整个外圆周相接触,特别是,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相对于反射器不松动地固定和保持,从而增加了散热路径的面积,能够增强散热效果。
此外,如果球体支架由用于支撑球体的第一球体支架和与灯泡支撑部件(的前端一侧上的圆筒形部分)和金属弹性部件接合的用于支持该第一球体支架的第二球体支架构成,金属弹性部件如设置在球体支撑第一球体支架和第二球体支架之间的弹簧板或盘簧,该弹性部件吸收第一球体支架(球体)中产生的振动,并且吸收球体与第一球体支架之间所产生的热应力。
本发明的红外照射灯,也可以将所述的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具有与反射器分开设置的后端。
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内部和外部,通过反射器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后端之间的间隙产生空气对流。因此,球体中的热被散发到球体外面。
本发明的红外照射灯,也可以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前面设置一金属屏蔽罩,用于屏蔽从该球体的前端上开口发射的灯泡的直射光,并且在该屏蔽罩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之间形成间隙。
该屏蔽罩遮挡了灯泡的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前端上开口发射的直射光,从而阻止了眩光的产生。该屏蔽罩由金属构成,不可能导致热老化。
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内部和外部,通过屏蔽罩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前端之间形成的间隙,产生空气对流,使得球体中的热被散发到球体外面。尤其是,在反射器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后端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情形中,易于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内部与外部产生空气对流。另外,因球体中的空气对流很活跃,从而提高了空气对流的散热功能。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红外照射灯的夜间前视场探测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a)为表示车辆前面部分中图象的典型图,
图2(b)为表示图象处理分析器发出的图片输出信号图,
图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的纵剖视图,
图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的纵剖视图,
图5(a)为表示作为红外照射灯主要部分的灯泡的外围区域的放大的纵剖视图,
图5(b)为前视图,表示反射器中灯泡插入连接孔的外围区域,
图6为表示作为红外照射灯主要部分的灯泡的外围区域的放大的纵剖图,是图5(a)的改进,
图7为表示用于控制红外照射灯打开的控制部分CPU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的纵剖视图,
图9为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主要部分的灯泡的外围区域的放大的纵剖视图,
图10为放大的纵剖图,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红外照射灯主要部分的灯泡的外围区域,
图1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的纵剖视图,
图1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的纵剖视图,
图13(a)为表示作为同一个灯主要部分的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放大的纵剖视图,
图13(b)为表示作为同一个灯主要部分的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变形的放大的纵剖视图,
图13(c)为表示作为同一个灯主要部分的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另一个变形的放大的纵剖视图,
图1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1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的纵剖视图,
图16为表示其中插入和连接有灯泡的反射器灯泡插入连接孔的外围的后视图,
图17为表示灯泡插入连接孔的外围(沿图15中所示的XII-XII线作出的纵剖图)的放大的纵剖视图,
图18为表示灯泡插入连接孔的外围(沿图14中所示的XIII-XIII线剖切的纵剖图)的放大的水平剖面图,
图19为表示屏蔽罩和球体支架的部件分解透视图,
图20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的纵剖视图,
图21为表示用于控制红外照射灯打开的控制部分中CPU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在例子的基础上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7表示其中将本发明用于夜间前视场探测系统的例子,图1为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红外照射灯的夜间前视场探测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图2(a)为表示在显示器上显示出的车辆前面部分中图象的典型图,图2(b)为表示图象处理分析器发出的图片输出信号的图,图4表示纵剖图,表示红外照射灯,图5(a)为放大的纵剖图,表示作为红外照射灯主要部分的灯泡的外围区域,图5(b)为前视图,表示反射器中灯泡插入连接孔的外围区域,图7为流程图,表示用于控制红外照射灯打开的控制部分中CPU的处理流程。
如图1所示,夜间前视场探测系统主要由一前灯8和一设置在车辆前部中的红外照射灯10A,一对一个挨一个地设置在车厢上部、用于拍摄车辆前部中视场的CCD摄象机2A和2B,一用于分析CCD摄象机2A和2B所拍摄的图象的图象处理分析器4,和一用于显示图象处理分析器4所分析的数据的平视显示器(HUD-head up display)构成。
用于获取车辆前面区域的图象的CCD摄象机由在可见光区域敏感的可见光CCD摄象机2A和在红外光区域敏感的红外光CCD摄象机2B构成,是能够测量到前面观察对象距离的立体摄象机。两个CCD摄象机2A和2B所获取的图象被传送到图象处理分析器4,并对这两个图象进行相互比较。
更特别地,从图2(a)中所示的由CCD摄象机获取的图片(图象)发出每条扫描线(场)的图片输出电压,并且考虑两个摄象机2A和2B的γ特性(光电转换特性),将其存储为整个屏幕(或屏幕主要部分)上的数据。需要进行校正,用于调节摄象机2A和2B的灵敏度,以便对于公路上的物体获得两个摄象机2A和2B的基本相同的图象输出。得到两个图象之间的差别,并产生等于或大于图象某一阈值的差别,有可能得到很远的距离处不能被看到的行人、障碍物和车道标记的图象。通过在差别图象的基础上进行边缘处理或图形识别,可能很容易地识别出行人、障碍物和车道标记。
可能通过平视显示器(HUD)6将行人、障碍物和车道标记的图象提供给驾驶员,并且可以通过形状识别确定公路上物体的特征(行人、障碍物和车道标记),并用语音将其报告给驾驶员。
用于获取车辆前面区域图象的CCD摄象机可以由一个在近红外光区域和红外光区域敏感的CCD摄象机构成,代替包括适合可见光的CCD摄象机2A和适合红外光的CCD摄象机2B的两个CCD摄象机。
而且如图4所示,红外照射灯10A主要由一船形灯壳12,一安装在灯壳12的前表面上开口中并与灯壳12一起形成灯罩S的前透镜14,一与灯壳12的内圆周表面一体形成的抛物线形反射器16,一插入并连接到反射器16(灯壳12)的后上部中形成的灯泡插入连接孔13中、作为光源的卤素灯20,以及一围绕灯泡20设置的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A构成。
图6表示图5(a)的改进结构,使得卤素灯20通过灯泡支架60A插入并连接到灯泡连接孔13中。
设置用于产生红外光的圆筒·球体30A,以便完整地覆盖灯泡20,并在由玻璃构成的圆筒·球体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用于屏蔽可见光,仅能透过红外光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因此,当点亮灯20时,从灯丝22朝反射器16发射的光L1和L2穿过球体30A,可见光被球体30A(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屏蔽,仅红外光可以透过球体30A(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从而,如图4中的箭头L1和L2所示,引导到反射器16的红外光被反射,透过前透镜14,并作为基本上与灯的光轴L平行的光向前分布。
此外,在反射器中光源的圆周区域16a设置围绕灯泡插入连接孔13的作为漫射阶梯的鱼眼形阶梯17,从前面看是环形的,如图5(a)和5(b)所示。透过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A,并被引导到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红光成分被鱼眼形阶梯17漫射和反射,如图6中箭头所示。图4中箭头L2表示被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鱼眼形阶梯17)漫射和反射的红光成分,在箭头L21到箭头L22的范围内执行漫射和反射。
更特别地,使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A截止的可见光中的红光成分(透过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A的可见光)不能完全被整个反射器16反射,并从前透镜14发射出去。被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反射并从相当于光源外围区域16a的前透镜14的中心部分附近14a从前面看为环形的区域发射的光具有最大的能量(光通量密度)。由于这个原因,传统上,把前透镜14中心部分附近14a(相当于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区域)发射看成红色圆环的光。在该实施例中,光源的光L3(光源中未透过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光)被直接从反射器16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A的后端之间形成的间隙朝向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内侧引导,并且反射的光源的光L3(白光)也从相当于光源外围区域16a的前透镜14的中心部分附近14a发射。从而,减小了从前透镜14中心部分附近14a向前分布的红光成分的光通量密度,减弱了从灯发射的红光。
此外,在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中设置环绕灯泡插入连接孔13,作为漫射阶梯的鱼眼形阶梯17,从前面看似环形,如图5(a)和5(b)所示。由于这个原因,透过并通过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A引导的红光成分L2和通过球体30A与反射器16之间形成的间隙引导的光源的光(作为可见光的白光)L3分别被漫射和反射到反射器16中(鱼眼形区域17)光源的外围区域16a中用箭头L21与L22和L31与L32所示的区域中,如图5(a)所示,使得进一步减小了从前透镜14中心部分附近14a向前分布的红光的光通量密度,进一步减弱了灯发射的红光。
在图4的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施例中,当可见光中透过用于形成红光的球体30A,并引导到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红光成分被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反射时,它被鱼眼形阶梯17漫射和反射,如参考数字L21和L22所示,并且作为漫射光通过前透镜14透射(发射)。由于这个原因,减小了从前透镜14的中心部分附近14a向前分布的红光成分的光通量密度,使得减小了灯的红光发射度。因此,作为漫射光,减小了从前透镜14的中心部分附近分部的可见光的红光成分L2(L21,L22)的光通量密度。从而,把灯看成是发射红光的。
而且,灯泡支架60A由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构成,具有这样一种结构,使得盘形散热片68与圆筒形部分61一体形成,圆筒形部分61可以插入灯泡插入连接孔13中。圆筒形部分61的尺寸使其可以与灯泡20的灯口片21接合,并且圆筒形部分61的末端延伸到灯丝22附近的位置,在灯泡支架60A插入灯泡插入连接孔13中的结构中,灯丝为灯泡20的光发射部分。从而,通过点亮灯泡20(灯丝22)所产生的热,从延伸到球体30A中的灯泡支架60A的圆筒形部分61传递到沿反射体16后表面(灯壳10)延伸的散热片68,并从散热片68散发到大气中,使得热不闷在球体30A的内部。
而且,在球体30A前面设置一个屏蔽罩40,用于屏蔽光源通过球体30A的前端开口向前发射的光,防止眩光的产生。更特别地,屏蔽罩40的背侧经过暗化处理42,可以更容易地吸收光,并将屏蔽罩形成为稍大于球体30A的孔径,可以尽可能地防止灯泡20的直射光(白光)穿过球体30A前端上的开口。
屏蔽罩40通过一个固定在反射器16上的管脚(图中没有示出)与反射器16结合起来。而且,球体30A固定在反射器16的灯泡插入连接孔13的周围,并且例如通过支架(图中没有示出)固定到屏蔽罩40的该管脚。
此外,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A与反射器16之间形成间隙31,在球体30A与屏蔽罩40之间形成间隙41,使得在球体30A的内部和外部通过间隙31和41产生空气对流(参见图5(a)中的白色箭头),通过空气对流灯泡20附近产生的热被传递并散发到球体30A的外部。因此,球体30A的内部不可能充满热,不会产生在灯泡20上产生暗化而减小光量,以及降低红外光透射多层膜的质量而降低红外截止特性的问题。
而且,如果红外光长时间进入眼睛,那么红外光可能会伤害人眼。从而,通过灯10A中包括车速探测器110和一具有CPU122和一存储部件124的控制部分120的照明控制电路100(参见图3),仅在红外光不伤害眼睛的行驶过程中点亮灯泡20,在其中车速V近似为0的预定速度V0或更小的车速、红外光可能伤害眼睛的停止状态时,自动熄灭灯泡20。
更特别地,预先向控制部分120的存储部分124输入和设置用于输出停止信号的车速条件,以停止灯20(灯10A)的打开。当响应于车速探测器110发出的输出,CPU122确定车速V被设置成近似为0的预定速度V0或更小时它输出一用于关闭灯泡打开开关Sw的停止信号。因此,断开了灯泡打开开关Sw,使得停止向灯泡20提供电流,从而熄灭灯泡20(灯10A)。
而且,与球体30A的前端分开设置屏蔽罩40,即在屏蔽罩40与球体30A的前端之间形成间隙41。如图6的白箭头所示,通过间隙41在球体30A的内部和外部产生空气对流,使得球体30A中的热被散发到球体30A的外部。
屏蔽罩40通过固定到反射器16的一个管脚(图中没有示出)与反射器16结合。而且,球体30A通过粘接或球体支架(图中没有示出)固定到反射器16的灯泡插入连接孔13周围。
图7表示照明控制电路100的控制部分120(CPU122)的处理流程。流程开始于车头灯8(短焦距光或主光)被设置成打开状态这一前提。
在步骤S1,首先判断用于操作夜间前视场探测系统的开关是否被接通。在驾驶员观察平视显示器6上的图象的同时进行驾驶时,按下系统操作开关作为手控开关,并且可能随着车头灯短焦距光的打开而联动地打开系统操作开关。
如果在步骤S1判断为YES(夜间前视场探测系统操作开关接通),在车速探测器110的输出的基础上,判断车速V是否等于或小于近似为0的预定值(V0)。如果在步骤S2判断为NO(V>V0),流程前进到步骤S3,在步骤S3发送输出,点亮灯泡20(红外照射灯10A),然后处理返回步骤S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判断为NO(夜间前视场探测系统操作开关没有接通),或者在步骤S2判断为YES(V≤V0),在步骤S4发送一个输出,熄灭点亮的灯泡20(红外照射灯10A),然后流程返回步骤S1。
图8为纵剖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中的鱼眼形阶梯17漫射红光成分L2和可见光(白光)L3,而在第二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10B中,将用于漫射红光成分L2和可见光(白光)L3的鱼眼形阶梯15设置在相当于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前透镜14的中心部分的环形区域14a。
更特别地,如参考数字L2和L3所示,被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b(抛物线形反射表面)反射的红光和可见光(白光),在通过前透镜14透射(发射)时,被鱼眼形阶梯15漫射,如箭头L21,L22,L31和L32所示,从而,减小了从前透镜14向前分布的红光成分的光通量密度,使得灯看似不发射红光。
其它元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从而将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此外,如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可以将鱼眼形阶梯17设置在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可以将鱼眼形阶梯15设置在相当于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前透镜14中的环形区域14a,图中没有示出。
因此,在反射器16与前透镜14两者中均设置鱼眼形阶梯17和15的情况下,可见光中没有被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A截止而是被引导的红光成分L2和通过间隙31被引导的光源的光L3(作为可见光的白光),当它们被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反射时,被漫射阶梯17漫反射,而且当它们从前透镜14发射时,被漫射阶梯15漫射。更特别地,当被反射器16的外围区域16a漫射和反射的红光成分L2和白光L3通过前透镜14的中心部分区域14a透射(发射)时,被进一步漫反射。因此,更进一步地减小了从前透镜14向前分布的红光成分的光通量密度,从而能把灯看成完全不发射红光。
图9为放大的剖视图,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红外照射灯主要部分的灯泡的外围区域。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10C中,通过使用具有经过反射表面44处理的后表面的屏蔽罩40A代替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红外照射灯10A的屏蔽罩40,光源从球体30A的前端开口发射的光被反射表面44反射,并被引导到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其它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同,并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从而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箭头L4所示,光源的光(白光)通过罩40A被引导到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反射器用于漫射和反射透过球体30A的可见光中的红外光成分L2(参见参考数字L2和L22),和用于漫射和反射通过间隙31引导的光源(白光)的光L3(参见图5(a)中的参考数字L31和L32)。从而,与漫反射的红光成分L21和L22混合在一起的漫射的可见光成分(白光成分)L31,L32,L41和L42从前透镜的中心部分附近14a发射。因此,进一步减小了从前透镜的中心部分附近14a向前分布的红光成分的光通量密度,从而能把灯看成不发射红光。
图10为放大的纵剖图,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红外照射灯主要部分的灯泡的外围区域。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10C特征在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B的长度小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10A中所使用的球体30A的长度,并且球体30B的后端与反射器16分开设置,使得光源的光直接从反射器16与球体30B的后端之间形成的间隙31朝向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内侧引导。
更特别地,可见光中透过球体30B的红光成分被漫射和反射,因此被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鱼眼形阶梯17向前引导,如实施例中参考数字L2(L21,L22)所示,而光源中朝向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内侧引导,并且不透过球体30A的光(白光)也被漫射和反射,从而被鱼眼形阶梯17向前引导,如参考数字L3(L31,L32)所示,从而光L2和L3两者均从相当于光源外围区域16a的前透镜的中心部分附近发射。因此,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灯10A的情形相比,可以更大地减小从前透镜中心部分附近向前分布的红光成分的光通量密度,从而能把灯看成完全不发射红光。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球体30B的后端与灯泡支架60A的圆筒形部分61的端部之间形成一个与间隙31相通的间隙32。因而,在球体30B的内部和外部,通过在反射器16与屏蔽罩40之间形成的间隙41和反射器16与球体30B的后端之间形成的间隙31(灯泡支架60A的圆柱体部分61与球体30B之间形成的间隙32)产生空气对流(如图10中白箭头所示),从而球体30B的热被有效地散发到球体30B外部,因此使热不闷在球体30B的内部。
其它元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且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从而将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图11为放大的剖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
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10D中,光源从球体30A前端的开口发射的光(白光),通过使用后表面经过反射表面44处理的罩40B代替根据第二实施例(参见图8)红外照射灯10B中使用的罩40,被反射表面44反射,并被引导到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b。其它元件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并且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从而将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在第四实施例中,光源(白光)中被罩40B反射并被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b(抛物线形反射表面)反射的光L4也被引导到前透镜中心部分附近14a。从而,当红光成分L2和白光成分L3和L4从前透镜中心部分附近14a发射时,它们被分别漫射,如箭头L21,L22,L31,L32(参见图8),L41和L42所示。因而,进一步减小了从前透镜的中心部分附近14a向前分布的红光成分的光通量密度,从而能把灯看成不发射红光。
图12和图13(a)至(c)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红外光照射灯,图12为纵剖图,表示红外照射灯,图13(a)至13(c)为放大的纵剖图,分别表示作为同一个灯主要部分的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
在根据第一到第四实施例的所有红外照射灯10A到10D中,反射器16与灯壳12的内圆周表面一体形成,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10E中,利用对准机制(图中没有示出),反射器16相对灯壳12倾斜支撑。
固定到反射器16的金属支架50支撑覆盖卤素灯20的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C。支架50具有这样一种结构,能够支撑球体30C的前端和后端的环形部分51和52通过纵向延伸的直线部分53结合成一体,在环形部分51和52的三个等圆周线部分分别设置一个定位销54。球体30C插入环形部分51和52,铆接定位销54,使得球体30C和支架50彼此结合在一起。环形部分52具有一对垂直延伸的左和右管脚55,并且用螺钉将管脚55固定到反射器16,使得球体30C与反射器16结合在一起。球体30C在圆周方向上整个地被作为金属支架50一部分的环形部分52支撑。从而,球体30C相对反射器16被无松动地牢固地固定和支撑。
设置形成在球体30C中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36,使得在球体30C的纵向方向可以逐渐地改变厚度(t1<t2),如图13(a)所示(朝向灯泡20的灯座厚度增加),在纵向方向逐渐改变可见光截止比(如果红外光透射多层膜36的厚度增加,则可见光截止比增加)。从而,在透过球体30C(红外光透射多层膜36)朝向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光中,可见光被大量截止,红外光的比率很高(可见光中红外光成分的比率很小),可见光中具有小比率红外光成分的光被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鱼眼形阶梯17)漫射和反射,如箭头L2(L21,L22)所示,从而从前透镜的中心部分区域14a发射。
而且,在球体30C的后端与反射器16之间形成一个间隙31,光源(白光)中的一部分光从间隙31引导到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然后被鱼眼形阶梯17漫射和反射(参见箭头L3)。因而,极大地减小了从前透镜的中心部分区域14a向前分布的红外光成分L2(L21,L22)的光通量密度。
另外,可见光中透过球体30C朝向反射器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红光成分被包围球体30C后端的环形部分52遮挡。从而,相应地减小了引导到反射器16中光源外围区域16a的红光成分L2的总量,进一步减小了从前透镜的中心部分区域14a向前分布的红光成分L2(L21,L22)的光通量密度,使得灯看似不发射红光。
参考数字18表示附加反射器,参考数字19表示安装到灯壳12后上部中用于更换灯泡的开口的盖子。其它元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且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从而将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此外,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C可以具有图13(b)和13(c)所的结构。更特别地,在图13(b)中,在球体30C中形成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36由在纵向具有不同厚度的两类部分36a和36b结合而成。在图13(c)中,具有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36a的球体部分30C1和具有厚红外光透射多层膜36b的球体部分30C2,通过具有用于支撑两个球体部分30C1和30C2的连接部分的环形部分52A的支架50A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球体30C。
图13(b)和13(c)一般表示不同的厚度,以便使红外光透射多层膜36a与36b之间厚度具有差别。通过蒸发作用形成实际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从而,红外光透射多层膜36a与36b之间的厚度差太小以至于不能看出来。
图14为纵剖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
根据该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10F具有利用对准机制(图中没有示出)相对灯壳12倾斜支撑的反射器16,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灯10E的方法相同。而且,透过球体30C的光L2和光源(白光)被引导到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光被漫射和反射,如箭头L21,L22,L31和L32所示,并从前透镜的中心部分区域14a发射。
此外,包括延伸到反射器16后面的散热片62的第二金属支架60与用于将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的金属支架50B一起固定结合在固定到反射16,除了在球体30C的内部和外部所产生的空气对流的散热功能以外,通过散热片62的散热功能进一步防止热闷在球体30C的内部。
更特别地,将第二支架60形成为具有阶梯形圆柱形的形状,与灯泡插入连接孔13结合,朝向支架50B的后端的内侧延伸的一对管脚55A被固定到形成在第二支架60前端上的凸缘部分63。在第二支架60中形成盘形散热片62,点亮灯泡20传递给球体30C的热通过支架50B和第二支架60从散热片62散发到反射器16后面的空间。因此,有可能避免灯泡20中温度升高引起的多种问题。
可以选择灯泡20,支架50B(第二支架60)和灯泡插入连接空13的组装顺序。可以将灯泡20固定到支架50B(第二支架60),然后安装到灯泡插入连接孔13中,或者可以将支架50B(第二支架60)安装到灯泡插入连接孔13中,然后将灯泡20固定到支架50B(第二支架)。
其它元件与根据第五实施例(参见图12和13(a)至(c))的红外照射灯10E相同,并且具有相同参考数字。从而,将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图15至19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图15为纵剖图,表示红外照射灯,图16为后视图,表示反射器中插入和连接灯泡的灯泡插入连接孔的外围,图17为放大的纵剖图,表示灯泡插入连接孔的外围(沿图16中所示的XII-XII线作出的截面图),图18为放大的水平剖面图,表示灯泡插入连接孔的外围(沿图15中所示的XIII-XIII线作出的剖面图),图19为部件分解透视图,表示屏蔽罩和球体支架。
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所有红外照射灯10A至10E均具有与灯壳12的内圆周表面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反射器16,而根据本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10F具有通过对准机制(图中没有示出)相对灯壳12倾斜支撑的反射器16。而且,由铝压铸法构成反射器16,以便增强散热性。
参考数字60B表示插入并连接在灯泡插入连接孔13中的灯泡支架,由铝压铸法形成,并且由一圆筒形部分61和一散热片68构成,圆筒形部分61具有这样一种结构,使得几乎与灯泡插入连接孔13和灯泡20的灯口片21紧挨着,散热片68延伸成与圆筒形部分61的后端垂直的盘形。圆筒形部分61的前端从反射器16向前延伸到作为灯泡20的光发射部分的灯丝22附近的位置。
参考数字64表示灯泡支架固定螺钉,能够通过拧入一对螺丝套孔13a和13a而将灯泡支架60B固定到反射器16,灯泡插入连接孔13处于该对螺丝套孔之间。此外,螺钉64的头部还起到按压和固定插入和连接在灯泡插入连接孔13(灯泡支架60B的圆筒形部分61)中的灯泡20的凸缘23的外围边缘部分的作用。图16中所示的参考数字69和69表示一对设置在散热片68上的垂直壁,通过与垂直壁69与69之间灯泡20的凸缘23侧的矩形板状结合凸起23a啮合,而能够在周围方向定位灯泡20。
此外,固定到反射器16上的金属球体支架50支持覆盖卤素灯20的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C。球体支架50包括一用于支撑球体30C后端外圆周的环形部分52和一对从环形部分52向前延伸的直线部分53和53,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直线部分53和53的前端53a和53a被砸成朝向球体30C前端开口的内侧向回折叠,使得球体支架50与球体30C结合在一起,在环形部分52中形成一对左和右管脚54和54。
参考数字55表示第二灯泡支架,用于从后侧支撑球体支架50,并将球体支架50上的热量朝向灯泡支架60B传递,第二灯泡支架与灯泡支架60B的圆筒形部分61接触。更特别地,第二球体支架55具有一环形部分56,能够与从灯泡插入连接孔13的外围端向前延伸的圆筒形部分13b的外圆周结合,并且紧靠在灯泡支架60B的圆筒形部分61的外圆周表面上,环形部分56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在具有大直径的垂直壁形前圆筒形部分56a中形成的内凸缘部分56b的后侧上形成一具有较小直径的垂直壁形前圆筒形部分56c,在环形部分56的左边和右边设置一对向前延伸成横向方向的L-形管脚57和57。用螺钉58,通过顺序重叠各个管脚57,54和44,将第二球体支架55,球体支架50和屏蔽罩40一起固定到一对朝向反射器16的前表面凸出的螺丝帽70中。参考数字57a,54a和44a为螺钉插入孔。
以这样一种纵向层叠的结构,球体支架50的管脚54与第二球体支架55的管脚57和屏蔽罩40的管脚42紧密接触地结合在一起,更特别地,从前侧和后侧对球体支架50进行支撑,增加了强度。而且,在用于支撑球体支架50后侧的第二球体支架55中,中间环形部分56紧靠在灯泡支架60B的圆筒形部分61的外圆周表面上,从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进行定位,而且与反射器16一侧所形成的圆筒形部分13b啮合,从而在纵向进行定位。球体支架50中支撑的球体30C的后端紧靠在第二球体支架55的环形部分56中所包含的波状垫圈59上,从而球体30C被供给能量,并向前支撑,因此被定位在纵向中。
此外,设置在环形部分56的凸缘部分56b与球体30C的后端之间的波状垫圈59吸收传递给球体30C的振动,并支撑球体30C,以便球体30C相对反射器16和灯泡20不发生振动,而且吸收由玻璃构成的球体30C与金属支架50和55之间的热膨胀差,使得不会因元件30C,50和55之间的热膨胀差而引起热应力。
更特别地,当通过铆接将球体30C的两个纵向端固定到球体支架50时,通过点亮灯在由玻璃制成的球体30C与金属支架50之间所产生的温度增加所导致的热膨胀差导致了热应力。当重复这种状态时,金属球体支架50发生疲劳,使得球体30C的固定部分被松动。不过,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铆接将球体30C的前端一侧固定到球体支架50,后端一侧被简单地支撑在环形部分52上,在金属和玻璃之间热膨胀差的基础上,球体30C和环形部分52在轴上可以相对运动,使得不会在球体30C与球体支架50之间产生热应力。
可以在轴向向后运动的球体30C的后端被供给能量,并被第二球体支架55的环形部分56中包含的波状垫圈59向前支撑,使得球体30C在纵向被定向。
而且,在球体30C的后端与反射器16之间形成一个间隙31(参见图17),间隙31与第三实施例(参见图10)中的间隙不同,不起到将光源(白光)的光引导到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用来减弱红光成分的作用,而主要有助于在球体30C的内部和外部产生空气对流。
更特别地,在球体30C的后端与反射器16之间形成的间隙31中设置灯泡支架60B的圆筒形部分61和第二球体支架55的环形部分56,实际上设置在灯泡20透过球体30C后端开口,朝向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直射光路上,使得朝向反射器16中光源的圆柱形区域16a透射的灯泡20的直射光(白光)被圆筒形部分61和环形部分56遮挡,不被引导到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从而,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三实施例(参见图10)不同,不具有使用白光成分L3减弱被引导到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的红光成分L2的功能。不过,朝向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透射的红光成分L2的一部分被圆筒形部分61和环形部分56遮挡。从而,减小了被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反射和漫射的红光成分L2的总量,使得相应地减小了从前透镜14向前分布的红光成分的光通量密度,把灯看成不发射红光。
在球体30C的后端一侧与灯泡支架60B的圆筒形部分61之间形成一个间隙32(参见图17),并且间隙33(参见图17)与间隙32相通,在球体30C的后端与第二球体支架55的环形部分56之间形成球体30C的外表面。波状垫圈59容纳在环形部分56中,并且垫圈59不阻挡间隙33的连通结构。此外,在屏蔽罩40与球体30C的前端之间也形成一个间隙41。因此,通过形成在前端一侧上的间隙41和形成在后端一侧上的间隙31和32,球体30C的内部与球体30C的外部相通,在球体30C的内部与外部产生空气对流(参见图17中的箭头),球体30C中的热被散发到球体30C外部,使热不闷在球体30C的内部。
此外,传递到用于覆盖灯泡20的屏蔽罩40,球体支架50和第二球体支架55的热通过第二球体支架55的环形部分56(的内凸缘部分56b)传递到灯泡支架60B,并从散热片68散发到反射器16后面形成的空间。从而使热不闷在球体30C的内部。
屏蔽罩40,球体支架50和第二球体支架55通过如上所述将它们各自的管脚重叠在一起而固定在一起,以便将它们固定到反射器,可以按照任何顺序进行元件40,50和55的固定,以及插入和连接灯泡支架60B和灯泡20。
参考数字18表示附加的反射器,参考数字19表示安装在灯壳12的后上部中用于更换灯泡的开口的盖子。其它元件与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相同(参见图8,9,10),并且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从而将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在第六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C的散热性,反射器16由金属(铝)形成,反射器可以由具有较弱散热性的树脂构成。
图20为纵剖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
根据该实施例的红外照射灯10G特征在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C通过环形球体支架50C固定到纵向可滑动的执行机构70的滑块72上,并且也起到车头灯的主要(光束形成)的灯的作用。执行机构70与反射器16的下端固定接合。该红外照射灯10G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参见图4,5(a),5(b)和6)和第六实施例(参见图15)的结构相同,相同部分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从而将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更特别地,如果覆盖灯泡20的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C放置于图20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从灯泡20发出的光(白光)透过球体30C并变成红外光,该红外光被反射器16反射并从前透镜14发射,使得球体30C起到红外照射灯的作用。可见光中不能被球体30C完全截止的红光成分被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鱼眼形阶梯17)漫射和反射,从而从前透镜14发射。此外,光源的光从球体30C与反射器之间形成的间隙31引导到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光源(白光)的光被鱼眼形阶梯17漫射和反射,从而从前透镜14发射。因此,减小了从前透镜14的中间部分区域14a向前分布的红光成分的光通量密度,从而能把灯看成不发射红光。
而且,在灯泡20的玻璃泡顶端设置一称为黑顶部的光屏蔽部分26,用于屏蔽从灯泡20发射的直射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从而防止眩光的产生。
此外,在灯泡插入连接孔13与灯泡20的灯口片21之间设置一具有散热片68的灯泡支架60,灯泡20(灯丝22)的光发射所产生的热从灯泡支架60A的前端一侧上的圆筒形部分61传递到散热片68,并散发到反射器16后面所形成的空间中。从而,在打开具有这种使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C覆盖灯泡20的结构的红外照射灯期间,热不闷在球体30C的内部,从而灯泡20和用于形成红外线的球体30C不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当通过执行机构70将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30C移动到图20的虚线所示的位置,以便释放灯泡20的圆柱体表面时,灯泡20发出的光(白光)不透过球体30C,而是被引导到整个反射器16,从而形成主光线。
此外,在通过包括车速探测器110,车头灯光分布转换开关112和具有CPU122和存储部分124的控制部分120的发光控制电路100,将灯10G用做红外照射灯的情形中,仅在行驶过程中点亮灯10G,并在停止时车速接近于0的预定速度V0或更小速度处自动熄灭灯10G。而且,在将车头灯分布的光转换成主光束的情形中,向前移动球体30C,使得仅分布可见光。
更特别地,预先将用于输出停止信号、停止灯泡20的光发射的车速条件输入和设置到控制部分120的存储部分124。当响应于车速探测器110发出的输出,CPU122判断车速V被设置成接近于0的预定速度V0或更小的速度时,它输出一用于断开灯泡打开开关Sw的停止信号。从而,断开灯泡打开开关Sw,使得停止对灯泡20供电,从而熄灭灯泡20(灯10G)。
而且,参考数字130表示功率转换电路,功率转换电路由设置在灯泡20供电通路中的斩波电路构成,当灯泡用做用于产生主光线的灯时,功率(使供给的电压为方波形式)转换电路不进行操作但确切地说将电池的能量提供给灯泡,而当灯泡用做红外照射灯并且电池提供的电压超过预定值(例如13V)时,功率转换电路进行操作用于将该电能转换成供给灯泡20的预定的正确电能(例如12V)。从而,能避免热闷在球体30C内部、灯泡温度增加所导致的各种问题的产生。
图21表示发光控制电路100的控制部分120(CPU122)的处理流程。该流程开始于车头灯(短焦距光或主光线)被设置成开启状态这个前提。
首先,在步骤S10,在光分布转换开关112发出的信号的基础上判断是否车头灯打开短焦距光。如果在步骤S10判断为YES(短焦距光打开),流程前进到步骤S11,判断用于操作主光线夜间前视场探测系统的开光是否为ON。当驾驶员驾驶时,在观看平视显示器6上的图象的同时,按下作为手动开关的系统操作开关,也可以但该系统操作开关具有能随着短焦距光的打开而联动转为ON的构成。
然后,如果在步骤S11判断为YES(夜间前视场探测系统操作开关为ON),在步骤S11A输出用于将功率转换电路130转换成操作状态的信号。然后在步骤S12,在车速探测器110的输出的基础上,判断车速V是否等于或低于接近于0的预定电压(V0)。如果在步骤S12判断为NO(V>V0),流程前进到步骤S13,将输出设置成点亮灯泡20,然后流程返回步骤S10。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判断为NO(主光线打开),流程前进到步骤S15,输出执行机构驱动信号,向前移动球体30。在步骤S16,发送输出,点亮灯泡20。从而,获得仅为可见光的主光线。
此外,如果在步骤S11判断为NO(夜间前视场测量系统操作开关不处于ON状态),或者在步骤S12判断为YES(V≤V0),在步骤S14发送一个输出,熄灭点亮的灯泡20(红外照射灯10),然后流程返回步骤S10。
在本实施例中将反射器16和前透镜14中形成的鱼眼形阶梯17和15解释为用于漫射红光成分的漫射阶梯,还可能设置具有漫射和反射光功能或者具有漫射和透射光功能的柱面阶梯或其它阶梯。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反射器16中光源的外围区域16a和前透镜的中心部分区域14a中设置由鱼眼形阶梯17表示的漫射阶梯,用于漫射红外光成分,不过不总是需要漫射阶梯。
从描述中显然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从前透镜的中心部分附近发射的红光的光通量密度很低。从而,即使红外照射灯是打开的,红色也不明显,灯看似与平常状态没有区别,不发红。因此,司机和行人不可能将红外照射灯的打开错误地识别成尾灯或停车灯的打开。从而,可以保证行车安全。
而且,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内部不充满热。因此,能够防止光源和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温度增加。因而,首先可以延长光源的寿命。其次,可以抑制设置在球体中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的热老化。因此,可能提供一种红外照射灯,其中可以保证对于很长一段时间,球体的红外光透射率是恒定的,并且对于很长一段时间发光量是稳定的。
根据本发明,在灯打开期间不产生眩光。从而,不会打搅对面方向行驶的汽车或行人。
此外,可以进一步防止热闷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内部。从而,可以避免光源和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温度升高。因此,首先可以进一步延长光源的寿命。其次,能够可靠地抑制设置在球体中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的热老化。从而,可能提供一种红外照射灯,其中可以保证对于较长一段时间,球体的红外光透射率是恒定的,并且对于一段很长的时间可以稳定发光量。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减小了从前透镜的中心部分附近发射的红光成分的光通量密度。从而,即使红外照射灯是打开的,红色也不明显,司机和行人不可能将红外照射灯的打开错误地识别成尾灯或停车灯的打开。因此,可以进一步保持行驶的安全。
此外,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相对反射器被无松动地牢固地固定和支持,还可以获得高度耐用性。
从描述中显然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中的热量被灯泡支架元件散发到反射器后面形成的空间。从而,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内部不充满热,使得可以防止灯泡和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温度升高。因此,首先能够延长灯泡的寿命。其次,可以抑制球体内所设置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的热老化。从而,能提供一种红外照射灯,其中对于很长一段时间可以保证球体的红外光透射率是恒定的,并且对于很长一段时间可以稳定发光量。
根据本发明,能够进一步防止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内部充满热,可以可靠地避免灯泡和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温度升高,使得能够进一步延长灯泡的寿命。另外,可以进一步抑制设置在球体中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的热老化。因此,可能提供一种红外照射灯,其中对于更长的一段时间可以保证球体的红外光透射率是恒定的,并且对于很长一段时间可以稳定发光量。
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内部和外部产生的空气对流的散热功能,能够进一步防止热闷在球体内部,可以进一步避免光源和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中温度升高,从而可以进一步延长光源的寿命。此外,能够可靠地抑制设置在球体中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的热老化。因此,能提供一种红外照射灯,其中对于较长的一段时间可以保证球体的红外光透射率是恒定的,并且对于很长一段时间能够稳定发光量。
根据本发明,在灯打开期间不产生眩光。从而,不会干扰对面方向行驶的汽车和行人。
通过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内部和外部所产生的空气对流的散热功能,可以进一步避免光源和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温度升高,从而能够进一步延长光源的寿命。另外,可以可靠地抑制设置在球体中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的热老化。从而,可能提供一种红外照射灯,其中对于较长一段时间可以保证球体的红外光透射率是恒定的,并且对于很长一段时间可以稳定发光量。
根据本发明,传递到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热量,通过球体支架和灯泡支撑元件散发到反射器后面所形成的空间。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热闷在球体内部,能够进一步避免光源和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温度升高,进一步延长光源的寿命。此外,能够可靠地抑制设置在球体中的红外光透射多层膜的热老化。从而,可能提供一种红外照射灯,其中对于较长一段时间可以保证球体的红外光透射率是恒定的,并且对于很长一段时间可以稳定发光量。

Claims (7)

1.一种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包括:一由一个灯壳和一个前透镜构成的灯罩、一设置在灯壳中的反射器、一设置在灯罩中的反射器前面的光源、和一用于产生红外光的圆筒·球体,所述圆筒·球体为遮蔽光源和用于屏蔽可见光并仅透过红外光而设置;
其特征在于:该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具有一与反射器分开设置的后端,并且使光源的光被直接地从反射器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后端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引导到反射器的光源外围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其特征在于:在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前面设置一屏蔽罩,用于屏蔽光源从球体的前端一侧开口发射的光,并且在屏蔽罩与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之间形成一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其特征在于:该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后端的外周具有一个遮蔽光的环形部分,所述的遮蔽光的环形部分是用于将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固定和支持到反射器中或遮蔽罩中的金属支架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其特征在于:该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的后端的外周具有一个遮蔽光的环形部分,所述的遮蔽光的环形部分是用于将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固定和支持到反射器中或遮蔽罩中的金属支架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照射灯还包括一个具有延伸到反射器后面的照射散热片的金属的灯泡支撑元件,所述金属的灯泡支撑元件安装在灯泡插入连接孔和灯泡接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其特征在于:灯泡支撑部件的前端延伸到面对灯泡的光发射部分附近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球体通过与灯泡支撑元件的前端一侧的延伸部分接触设置的金属球体支架固定到反射器上。
CNB021161976A 2001-04-24 2002-04-24 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55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6530/2001 2001-04-24
JP126530/01 2001-04-24
JP126520/01 2001-04-24
JP2001126520A JP3653233B2 (ja) 2001-04-24 2001-04-24 自動車用赤外光照射ランプ
JP2001126530A JP2002324416A (ja) 2001-04-24 2001-04-24 自動車用赤外光照射ランプ
JP126520/2001 2001-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3031A true CN1383031A (zh) 2002-12-04
CN1205508C CN1205508C (zh) 2005-06-08

Family

ID=26614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1619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5508C (zh) 2001-04-24 2002-04-24 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34776B2 (zh)
KR (1) KR100509390B1 (zh)
CN (1) CN1205508C (zh)
DE (1) DE10217843B4 (zh)
FR (1) FR2823832B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2320B (zh) * 2008-05-30 2011-05-04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搜索灯灯泡固定装置
CN102095149A (zh) * 2009-12-11 2011-06-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汽车用前照灯
CN103148455A (zh) * 2013-02-27 2013-06-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Led光源配光装置和具有其的汽车前灯、汽车
CN104329633A (zh) * 2014-10-16 2015-02-04 杭州意博高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及防眩光led灯
CN107246558A (zh) * 2017-07-24 2017-10-13 海宁虹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散热件的灯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7174B2 (ja) * 2001-12-28 2006-08-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画像修整装置及び夜間運転視界支援装置
US6773149B2 (en) * 2002-12-17 2004-08-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duct for predicting headlamp reflector temperature
DE10313003B4 (de) * 2003-03-24 2006-03-23 Daimlerchrysler Ag Ein-/Ausschaltkonzept für ein Automobiles Nachtsichtsystem
US20060187667A1 (en) * 2003-06-02 2006-08-24 Lear Corporation Component alignment maintaining module for an active night vision system mounted within an interior cabin of a vehicle
US7122136B2 (en) * 2003-08-04 2006-10-17 Guide Corporation Glare prevention feature
DE102004005798A1 (de) 2004-02-06 2005-09-01 Daimlerchrysler Ag Fahrzeug mit Infrarotbeleuchter
ES2253071B1 (es) * 2004-05-10 2007-07-01 Señalizacion Y Accesorios Del Automovil Yorka, S.A. Difusor luminico.
US7301262B1 (en) * 2004-05-19 2007-11-27 Vaconics Lighting, Inc.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cooling an arc lamp
DE102004043176B4 (de) * 2004-09-03 2014-09-25 Osram Gmbh Infrarotscheinwerfer
US7529609B2 (en) 2004-10-05 2009-05-05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Absolute acceleration sensor for use within moving vehicles
US8437935B2 (en) 2004-10-05 2013-05-07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Absolute acceleration sensor for use within moving vehicles
US9550452B2 (en) 2004-10-05 2017-01-24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Early warning of vehicle deceleration
US9878693B2 (en) 2004-10-05 2018-01-30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Absolute acceleration sensor for use within moving vehicles
US7239953B2 (en) 2004-10-05 2007-07-03 Vision Works, Llc Absolute acceleration sensor for use within moving vehicles
US9327726B2 (en) 2004-10-05 2016-05-03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Absolute acceleration sensor for use within moving vehicles
US8954251B2 (en) 2004-10-05 2015-02-10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Absolute acceleration sensor for use within moving vehicles
US8903617B2 (en) 2004-10-05 2014-12-02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Absolute acceleration sensor for use within moving vehicles
US7217020B2 (en) * 2004-11-24 2007-05-1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eadlamp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infrared illuminator
US7275848B2 (en) * 2005-02-16 2007-10-02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Headlamp assembly having cooling channel
US7329033B2 (en) 2005-10-25 2008-02-12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nvectively cooled headlamp assembly
US7478932B2 (en) * 2005-11-29 2009-01-20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Headlamp assembly having cooling channel
US7427152B2 (en) * 2005-12-05 2008-09-23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Headlamp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housing and heat sink
US7344289B2 (en) * 2005-12-07 2008-03-18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Headlamp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reflector and heat sink
US20080151052A1 (en) * 2006-11-01 2008-06-26 Videolarm, Inc. Infrared illuminator with variable beam angle
US20100328466A1 (en) * 2006-11-01 2010-12-30 Videolarm, Inc. Infrared illuminator with variable beam angle
US8021031B2 (en) * 2007-02-01 2011-09-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utomotive head lamp bulb shield
JP4451454B2 (ja) * 2007-02-20 2010-04-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DE102007021643B4 (de) 2007-05-09 2017-11-30 Docter Optics Se Kamera für digitale Bildverarbeitung, Kontroll- oder Unterstützungsein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Kamera und 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Kamera
DE102007025108A1 (de) 2007-05-30 2008-12-11 Docter Optics Gmbh Objektiv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assistenzsystem
JP4617367B2 (ja) * 2008-03-13 2011-0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前照灯およびそれを光源として用いた車両用赤外線暗視装置
CN102588841B (zh) * 2012-02-21 2015-10-14 南京汇兴博业数字设备有限公司 温度自适应高亮度led直下式液晶背光模组
US20140247349A1 (en) * 2013-03-04 2014-09-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Integrated lighting, camera and sensor unit
US9855986B2 (en) 2013-08-28 2018-01-02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Absolute acceleration sensor for use within moving vehicles
US20150062935A1 (en) * 2013-08-28 2015-03-05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Absolute acceleration sensor for use within moving vehicles
US9371002B2 (en) 2013-08-28 2016-06-21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Absolute acceleration sensor for use within moving vehicles
US9834184B2 (en) 2013-09-13 2017-12-05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Trailer braking system and control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4680A (en) * 1985-04-25 1986-08-05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Infrared floodlight
DE3932216C3 (de) * 1989-09-27 2002-09-12 Bosch Gmbh Robert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für Fahrzeuge
JPH05274902A (ja) * 1992-03-27 1993-10-22 Koito Mfg Co Ltd 自動車用ヘッドランプ
JPH07320504A (ja) * 1994-05-25 1995-12-08 Koito Mfg Co Ltd 車輌用補助前照灯
JPH10188920A (ja) * 1996-12-27 1998-07-21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反射鏡付電球および照明器具
JP3810976B2 (ja) 2000-02-15 2006-08-1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自動車用赤外光照射ランプ
FR2809797B1 (fr) * 2000-05-31 2002-08-23 Valeo Vision Projecteur ellipt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infrarouges et a encombrement reduit
JP2002193025A (ja) * 2000-12-27 2002-07-10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JP3612034B2 (ja) * 2001-04-24 2005-01-1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自動車用赤外光照射ランプ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2320B (zh) * 2008-05-30 2011-05-04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搜索灯灯泡固定装置
CN102095149A (zh) * 2009-12-11 2011-06-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汽车用前照灯
CN102095149B (zh) * 2009-12-11 2013-05-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汽车用前照灯
CN103148455A (zh) * 2013-02-27 2013-06-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Led光源配光装置和具有其的汽车前灯、汽车
CN104329633A (zh) * 2014-10-16 2015-02-04 杭州意博高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及防眩光led灯
CN107246558A (zh) * 2017-07-24 2017-10-13 海宁虹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散热件的灯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634776B2 (en) 2003-10-21
FR2823832A1 (fr) 2002-10-25
FR2823832B1 (fr) 2005-04-15
KR100509390B1 (ko) 2005-08-23
KR20030047662A (ko) 2003-06-18
CN1205508C (zh) 2005-06-08
US20020154514A1 (en) 2002-10-24
DE10217843B4 (de) 2007-08-02
DE10217843A1 (de) 200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5508C (zh) 用于汽车的红外照射灯
CN101055066A (zh) 车辆用灯具
US6644840B2 (en) Infrared irradiation lamp for automobile
CN1223895C (zh) 投影仪光源以及采用这种光源的投射式图像显示设备
CN1598396A (zh) 车辆前照灯用光源装置和车辆前照灯
CN1233950C (zh) 车辆用灯具
CN1704836A (zh) 照明装置和摄影装置
CN1627181A (zh) 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投影仪
CN1624374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661464A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654880A (zh) 车辆用灯具单元
JP2005005193A (ja) 前照灯光源用ledランプ
CN1573206A (zh) 车用灯具
CN1873521A (zh) 光调制元件单元,投射光学单元以及图像投射装置
CN1676989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881158A (zh) 可微型化光学鼠标装置
CN1945105A (zh) 车辆的前照灯结构
CN1619903A (zh) 半导体激光器件和照明装置
CN1153441C (zh) 线光源及图像输入装置
CN1942700A (zh) 光源装置、照明光学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799002A (zh) 激光投射装置
CN1497658A (zh) 金属蒸汽放电灯、泛光灯、以及金属蒸汽放电灯照明装置
CN1682070A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式显示装置
CN100532922C (zh) 供led头灯组用的小型化led照明模组
CN1815342A (zh) 照明设备和图像拍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