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6575A - 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及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及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56575A
CN1356575A CN01145066A CN01145066A CN1356575A CN 1356575 A CN1356575 A CN 1356575A CN 01145066 A CN01145066 A CN 01145066A CN 01145066 A CN01145066 A CN 01145066A CN 1356575 A CN1356575 A CN 1356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ystem
lens
relay optical
light beam
collector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45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7603C (zh
Inventor
石部芳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56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6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76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760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3Multibeam scanners, e.g. using multiple light sources or beam split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Abstract

一种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其具有一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使聚光透镜会聚从多个光源发出的每一条光束,并使该光束入射到一光学偏转器的偏转面上。在该光束入射光学系统中,一中继光学系统被插在多个光源和聚光透镜之间。一用于限制从多个光源发出的每条光束宽度的孔径光阑,被相对于每个光源通过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点设置在光源一侧。

Description

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多光束 扫描光学设备及成像设备
发明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扫描光学系统和使用该系统的成像设备,以及用于激光束打印机或者数字复印机的光扫描光学系统和光扫描光学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使用多个光源作为光源以获得高速操作和高记录密度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和使用该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的成像设备。
相关的背景技术
图9表示一使用多个光源的传统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的主扫描部分。多个光源21是由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半导体激光器组成的。每条从多个光源发出的光束被准直透镜22转换成基本上平行光束或者会聚光束。每条光束经一孔径光阑23形成所需的截面形状并且经一柱面透镜24只在次扫描方向会聚,以使在主扫描方向上象焦线那样长的像在作为光学偏转器的多面镜25的偏转/反射面25a附近形成。多面镜25以预定的速度沿图9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由多面镜25反射/偏转且扫描的每条光束,通过一f-θ透镜26在由感光鼓等组成的待扫描的表面27(扫描面27)上被聚焦,成为一光斑,并且光束以预定的速度沿着图9中箭头B的方向进行扫描。一BD光学系统28探测写开始位置。该BD光学系统28包含一BD狭缝28a,BD透镜28b,和BD传感器(同步位置检测元件)28c。
在这样一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中,如图10所示,如果多个光源沿着次扫描方向垂直配置,则在该扫描面上次扫描线间隔比记录密度大得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常,如图11所示多个光源被倾斜配置,并且调整倾斜角度δ借此精确地调整扫描面上的次扫描线间隔,以便和记录密度匹配。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光扫描光学系统中,多个光源被倾斜配置。因此,由于从多个光源发出的光束到达偏离主扫描方向的多面镜的反射表面位置,且被多面镜以不同的反射角反射,从而在偏离主扫描方向的扫描面位置上形成光斑,如图12所示(光束A和光束B)。
因此,在这样一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中,图像数据以预定的延迟时间δT被发送,以使来自光源的光束的成像位置与来自特定参考光源的光束在该扫描靶面上成象的位置匹配。
以δT的时间延迟,多面镜表面以相对于δT延迟时间的角度被设定为表面25’。此时,光束在B’方向被反射,即和光束A同向,以使得两光束的光斑成像位置匹配。
假设由于某种原因。(例如,扫描表面和支撑光学系统的光学单元间的位置误差,装配光学单元中的光学组件时的装配误差等等)在主扫描方向出现聚焦误差。在该情况下,当扫描表面27偏移到如图12所示的位置27’时,每条光束的成像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偏移δY。
按常规,当如上所述来自多个光源的每条光束的成像位置偏移时,打印精度下降,并且图像质量下降。
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在主扫描方向上的聚焦偏移/误差,而且它们不能被完全消除。甚至对其调整的过程需要不少费用。目前,出于费用考虑,一使用塑料的光学系统经常被用作f-θ透镜。通过注入成型生产一塑料透镜,且其表面精度低于通过抛光光学玻璃元件获得的精度。尤其,一塑料透镜易于在镜头的某一部分产生相对于设计值的凸误差,而在另一部分产生凹误差。由于这些表面精度误差引起的焦点偏移通过扫描靶面时不能被矫正。
因此很难矫正由于来自多个光源的光束间的成像位置偏移造成的图像质量下降。
如上所述,为了简便起见,发光点的数量为2。显然,当发光点数目增加为3,4,5,6,...时,产生于两末端光源的值δY成比例地增加。即在传统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中,甚至当发光点数目被增加从而能获得高速运行时,打印精度也下降,且因为上述来自多个光源的光束间的成像位置偏移增加而造成图像质量下降,导致很难获得高速操作。
发明概述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在多个光源和一聚光透镜间设置一中继光学系统(relay optical system)提供一可优化获取高速操作和高图像质量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使得来自多个光源的光束间的任何成像位置移动能够被有效地防止,而不用任何复杂的调节,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该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的成像设备。
根据该发明,提供(1)一种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其具有一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使聚光透镜会聚从多个光源发出的每一条光束,并使该光束入射到一光学偏转器的偏转面上;其中在该光束入射光学系统中,一中继光学系统被插在多个光源和聚光透镜之间,并且一用于限制从多个光源发出的每条光束的光束宽度的孔径光阑,被相对于每个光源通过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点设置在光源一侧。
特别是,在该系统中,(1-1)聚光透镜被安排成使该孔径光阑基本上共轭于该光学偏转器的偏转面,(1-2)设f2为该中继光学系统的焦距,d为中继光学系统后主点到孔径光阑的距离,则满足下式:
0.75≤f2/d≤3.0                             (1)(1-3)多个光源至少在主扫描方向上被分开,(1-4)设f1为聚光透镜的焦距,f2为中继光学系统的焦距,则满足下式:
0.2≤f2/f1≤1.0                            (2)(1-5)该中继光学系统以不超过一比一的大小形成多个光源的像,(1-6)设β2为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放大率,则满足下式:
0.25≤β2≤1.0                              (3)(1-7)中继光学系统中产生的球差被聚光透镜消除,(1-8)中继光学系统中产生的场曲被聚光透镜消除,(1-9)中继光学系统具有单一单元结构,(1-10)聚光透镜具有两个从光源侧起依次排列的凹透镜和凸透镜,(1-11)中继光学系统具有两个相同形状的凸透镜。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2)一种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其具有一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使聚光透镜会聚每一条从至少在主扫描方向上分开的多个光源发出的光束,并使该光束入射到一光学偏转器的偏转面上;其中在该光束入射光学系统中,一中继光学系统被插在多个光源和聚光透镜之间,并且一用于限制从多个光源发出的每条光束的光束宽度的孔径光阑,被相对于每个光源通过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点设置在光源一侧,该聚光透镜使该孔径光阑基本上共轭于光学偏转器的偏转表面;该中继光学系统以不超过一比一的大小形成多个光源的像,并设f1为聚光透镜的焦距,f2为中继光学系统的焦距,β2为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放大率,d为中继光学系统后主点到聚光透镜的距离,则满足下列条件:
0.75≤f2/d≤3.0                            (1)
0.2≤f2/f1≤1.0                           (2)
0.25≤β2≤1.0                             (3)
特别是,在该系统中,(2-1)中继光学系统中产生的球差被聚光透镜消除,(2-2)中继光学系统中产生的场曲被聚光透镜消除,(2-3)中继光学系统具有单一单元结构,(2-4)聚光透镜具有两个从光源侧起依次排列的凹透镜和凸透镜,(2-5)中继光学系统具有两个相同形状的凸透镜。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3)一种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其具有一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使聚光透镜会聚每一条从至少在主扫描方向上分开的多个光源发出的光束,并使该光束入射到一光学偏转器的偏转面上;其中在光束入射光学系统中,一中继光学系统被插在多个光源和聚光透镜之间;一用于限制从多个光源发出的每条光束的光束宽度的孔径光阑,被相对于每个光源通过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点设置在光源一侧;该聚光透镜使孔径光阑基本上共轭于光学偏转器的偏转表面;该中继光学系统以不超过一比一的大小形成多个光源的像;设f1为该聚光透镜的焦距,f2为中继光学系统的焦距,β2为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放大率,d为从中继光学系统后主点到聚光透镜的距离,则满足下列条件:
0.75≤f2/d≤3.0                                 (1)
0.2≤f2/f1≤1.0                                (2)
0.25≤β2≤1.0                                  (3)
并且中继光学系统中产生的球差和场曲被聚光透镜消除。
特别是,在该系统中,(3-1)中继光学系统具有单一单元结构,(3-2)聚光透镜具有两个从光源侧起依次排列的凹透镜和凸透镜,并且(3-3)中继光学系统具有两个相同形状的凸透镜。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4)一种多光束光学扫描设备,其使用由上述(1),(1-1)到(1-10),(2),(2-1)到(2-5),(3)和(3-1)到(3-3)所述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的多光束扫描设备。
根据本发明,提供(5)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上述(4)中所描述的多光束光学扫描设备;一设置在待扫描表面上的感光部件;一显影器,用于对被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扫描的每条光束在感光部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使之成为色粉图像;一用于将被显影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部件上的转印装置;以及对转印部件上被转印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
还提供(6)一种成像设备,包括(4)所述的多光束光学扫描设备以及一打印机控制器,用于将从外部设备接收的代码数据转换为图像信号,并输出该图像信号到多光束光学扫描设备。
附图简要描述
图1是剖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在主扫描方向的主要部分;
图2A,2B,和2C是表示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中的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的视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图3是剖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主扫描截面;
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主扫描截面结构的视图;
图5表示中继透镜2中产生的球差和场曲曲线;
图6表示聚光透镜3中产生的球差和场曲曲线;
图7表示中继透镜2和聚光透镜3组成的整个入射光学系统中产生的球差和场曲曲线;
图8是剖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在主扫描方向的主要部分;
图9为用于解释常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的视图;
图10为表示常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中发光点布局的视图;
图11为表示常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中发光点的另一布局的视图;
图12为解释常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中焦点偏移的视图,以及;
图13是剖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在次扫描方向的主要部分。
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在主扫描方向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其应用于成像设备,如激光打印机和数字复制机。
参见图1,光源1由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半导体激光器形成,其中,多个光源被倾斜配置,且倾角δ被调整,如图11所示,以精确调整扫描表面(要被扫描的表面)上的次扫描线间距,以便与记录密度匹配。为了便于理解,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发光点的个数是2,上述思想同样适用于发光点的个数增加的情况。
通过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从发光点发出的每条光束成像于点P。成像于点P的每条光束通过聚壳透镜3被转换为基本上平行的光束、发散光束、或会聚光束,并且通过柱面透镜4只在次扫描方向会聚,使得如沿主扫描方向为焦线这样的像形成在作为光学偏转器的多面镜5的偏转/反射表面附近。柱面透镜4包括具有凸面光焦度的由玻璃制成的第一柱面透镜和具有凹面光焦度的由塑料制成的第二柱面透镜。柱面透镜4矫正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作为扫描光学系统的由塑料制成的f-θ透镜7的次扫描焦点移动。
孔径光阑6限制通过中继透镜2会聚的每个光束宽度。
孔径光阑6相对于点P来说被设置在光源1一侧,点P即通过中继透镜2的多个发光点的成像位置。
聚光透镜3被安排来使孔径光阑6和折射/反射表面5a几乎相互光学共轭。光源1、中继透镜2、聚光透镜3、柱面透镜4和孔径光阑6组成光束入射光学系统。
由按图1中箭头A指示方向以一预定速度转动的多面镜5折射/反射并扫描的每条光束被聚焦,通过作为扫描光学系统的f-θ透镜7,在扫描表面8上形成光斑,该表面8由感光鼓之类的东西组成,而且所述光束以一预定速度在图1中箭头B的方向进行扫描。
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中的光束入射光学系统,下面将参考图2A,2B,和2C被详细描述。
图2A是剖面图,表示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中的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的主扫描截面以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图2B是表示次扫描截面的剖面图。参考图2A和2B,该结构不包括孔径光阑6,以说明不含孔径光阑6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由半导体激光器形成的光源1中含有两个发光点1A和1B,该多个光源被倾斜配置,如图11所示,倾角δ被调整,以精确调整在扫描目标面上的次扫描线间距,以便匹配记录密度。这里,发光点个数被设为2。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并可以很有效地适应发光点个数为3或更多的情况。以下描述将假设半导体激光器被用作光源。但是,本发明还不局限于此,任何其它光源如LED可以用作光源。
从两个发光点1A和1B发出的每条光束通过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成像于点P。每条减像于点P的光束被聚光透镜3转换为基本上平行的光束,会聚光束或发散光束,并且通过柱面透镜4只在次扫描方向会聚,使如沿主扫描方向为焦线这样的图像形成在作为光学偏转器的多面镜5的折射/反射表面5a附近。
考虑两个发光点1A和1B发出的光束的主光线PA和PB。当两主光线都平行于光束入射光学系统光轴AX被发出时,两主光线PA和PB交于中继光学系统的后焦点Q。
聚光透镜3被设置以使中继光学系统后焦点Q和折射/反射表面5a在主扫描方向几乎光学共轭。当聚光透镜3这样布置时,交于点Q的两主光线PA和PB通过聚光透镜3在主扫描方向再次交于折射/反射表面5a上的R点。
在上述结构的光束入射光学系统中,参考图12所示的现有技术,由于在主扫描方向的焦点偏移引起的两光束间主扫描成像位置偏差δY可以被消除。显然,由于图12的光束A和B’的在主扫描方向的分离,产生了在主扫描方向的成像位置偏差δY。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因为光束入射光学系统被如此设计,使得在主扫描方向两条主光线PA和PB到达折射/反射表面5a上的同一点R,图12中相应于光束A的光束PA和相应于光束B的光束PB’轨迹相同。因此,在理论上现有技术的两条光束之间由于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焦点偏移引起的主扫描成像位置偏差δY不会出现。
然后,假设两个发光点1A和1B发出的光束的主光线PA和PB不平行于光束入射光学系统光轴AX。发自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束理论上平行于光束入射光学系统光轴AX,但一般具有一些角误差。尽管它在平行和垂直于场扰动平面的方向之间有轻微变化,这个大约±2°到±3°的角误差必须被考虑。
假设两条主光线PA和PB中只有主光线PA不平行于光束入射光学系统光轴AX。图2C是两条主光线PA和PB中只有主光线PA不平行于光束入射光学系统光轴AX时,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中的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的主扫描截面的剖面图。参见图2C,从发光点1A发射的主光线PA在主扫描方向形成夹角α的同时,该光束不在Q点经过光束入射光学系统光轴AX。主光线PA通过的位置在主扫描方向的Q点处与光轴AX分开为Δ1=f2×tanα。在折射/反射表面5a上,主光线PA到达点在主扫描方向上距光束入射光学系统光轴AX为Δ2=Δ1×β1,即通过值Δ1乘以聚光透镜3的成像放大率β1得到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两条主光线PA和PB不到达折射/反射表面5a上的同一点R,故由于上述在主扫描方向的焦点偏移引起的两光束间主扫描成像位置偏差δY将会产生。如上所述,这样的角误差无法被完全消除。即,当中继透镜2和聚光透镜3象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那样设计时,在主扫描方向的成像位置偏差δY很难消除。
第一实施中,用于限制从多个光源发出的每条光束的光束宽度的孔径光阑6,关于相应的成像点P通过来自多个光源的通过中继光学系统的光束被配置在光源一侧。
图3是剖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的主扫描部分,其中,孔径光阑6位于光束入射光学系统光轴AX上的Q点。图3表示这样情况,其中只有两条主光线PA和PB中的PA不平行于光束入射光学系统光轴AX,如图2C所示。
参见图3,从发光点1A发出的与主扫描方向形成α角度的主光线PA的宽度被孔径光阑6限制,使得该主光线PA在点Q与光束入射光学系统光轴AX相交,与从发光点1B发出的主光线PB一样。因此,在点Q相交的两条主光线PA和PB在透过聚光镜3后的偏转/反射面5a上的R点再次相交。
就是说: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于限制从多个光源发出的每一条光束的光束宽度的孔径光阑6,相对于多个光源通过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的成像点P被置于光源侧的点Q。以这种设置,即使从两个发光点1A和1B发出的光束的两主光线PA和PB不平行于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的光轴AX,该两主光线通过聚光镜3依然交于偏转/反射面5a上的点R。因此,由于上述主扫描方向上焦点偏移引起的两光束间主扫描成像点偏移δY可以被消除。
以这种设置,即使光源发出的光束具有角偏移,任何打印精度的降低和图像质量的下降可以通过消除主扫描成像位置偏移δY而有效地防止。此外,当作为扫描光学系统的f-θ透镜使用便宜的塑料透镜时,由f-θ透镜的焦点偏移引起的主扫描成像位置偏移δY可以被消除。因此,一可以用便宜的结构、输出没有打印精度降低和图像质量下降的高质量图像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和成像设备可以被获得。
当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由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聚光透镜3和孔径光阑6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组成时,它的尺寸将和常规入射光学系统一样庞大。为了防止任何尺寸的增加,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的焦距f2,中继透镜2的图像放大率β2,聚光镜3的焦距f1,中继光学系统的后主点到孔径光阑6的距离d等被合适的设置,因此有效地获得紧凑的结构。
这将在下面参考图4说明。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的主扫描部分的剖面图,其中孔径光阑6位于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的光轴AX上的点Q,如图3所示。从半导体激光器形成的多个光源分别包括发光点1A和1B。设f2为中继透镜2的焦距,β2为中继透镜2的图像放大率,f1为聚光镜3的焦距,d为从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的后主点到孔径光阑6的距离,S1为聚光镜3的后主点到偏转/反射面5a的距离,SK为孔径光阑6到聚光镜3的前主点的距离,Δ为孔径光阑到多个光源通过中继透镜2的成像点P的距离,φ1为孔径光阑6的光阑直径,φ0为从聚光镜3透过的每条光束的光束直径(system),Fn1为通过中继透镜2的每个光束的图像一侧的F数,其由孔径光阑6确定,L为从多个光源的发光点1A和1B到偏转/反射面5a的距离。假设从聚光镜3透过的每每光束为基本上平行的光束。
在这种情况下,从多个光源的发光点1A和1B到偏转/反射面5a的距离L由下式给出:
L=(2+β2+1/β2)×f2+f1
为减少值L,即,为使入射光学系统紧凑,值f1和f2可被减少,值β2被设为1。在这种情况下,可见距离L为最小值。中继透镜的焦距f2和聚光透镜焦距f1对距离L的影响比率为f2∶f1=4∶1,如上式那样,即:当
f2/f1=1/4或更小,β2=1,值L可以被有效地减少。
但是,如果值f2相对于f1被设得过小,则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产生的球差和场曲变大。为了满意地校正相差,值f2应相对于f1被设得大一些。但是,如果值f2被设得过大,则值L不能被设小,从而入射光学系统无法紧凑。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值f1和f2满足:
0.2≤f2/f1≤1.0                                (2)
孔径光阑6的光阑直径φ1由下式给出:
φ1≤Δ/Fn1从上式关系可以看出,孔径光阑6的光阑直径φ1由值Δ和Fn1确定。值Δ由值S1,Sk和f1确定。当聚光透镜被配置在一般位置时,该值Δ一般相对较小。这时,如果值Fn1大,则孔径光阑6的光阑直径φ1变小。例如,当孔径光阑6的光阑直径φ1具有内径公差时,则由于内径公差扫描表面上光斑直径的变化变大,很难获得稳定的光斑直径。为了减少内径公差的影响,值Fn1最好要小。这可以通过使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形成一比一或更小的多个光源的图像来实现。但是,如果图像放大率被过分减小,则通过中继透镜2的光源的光束的耦合效率会不理想地下降。因此,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中继透镜2的图像放大率β2应满足:
0.25≤β2≤1.0                            (3)
在理想情况下最好孔径光阑6被设置在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的后焦点处。但是,这样的布局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入射光学系统的整体安排和对比布局的机械限制。这时,孔径光阑6的位置可以被在两光束间主扫描成像位置偏移δY量允许的范围内合适地变化。因此,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让f2为中继光学系统的焦距,d为中继光学系统的后主点到孔径光阑6的距离,则如下条件被满足:
0.75≤f2/d≤3.0                           (1)
如果孔径光阑6这样配置,使得值“f/d”低于条件(1)的下限,则孔径光阑6就离聚光透镜3太近,且光阑直径φ1必须小。如上所述,如果孔径光阑6的光阑直径φ1具有内径公差时,则扫描表面上的光斑直径的变化加大,这很难获得稳定的光斑直径。相反,如果孔径光阑6这样配置,使得值“f2/d”超过条件(1)的上限,则两光束间主扫描成像位置偏移δY量将超过允许值,且由于每个光束中非对称光强分布而引起的成像性能下降,扫描表面上两光束间的光量差变大。
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特征,为了构成紧凑的入射光学系统,中继光学系统具有一单元结构,且由中继光学系统产生的球差和场曲被聚光透镜3产生的球差和场曲抵消。
如关系式(2)和(3)所述,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的焦距f2需要小到一定程度,且中继透镜2的图像放大率也最好设为负。此外,最好中继透镜2和聚光透镜3中的每个具有少量的组件,并被设置得紧凑。但是,很难矫正中继透镜2中产生的球差和场曲,也不可能设计中继透镜2为少量细件的双透镜结构。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中继透镜2由两个形状相同的透镜组成,且此中继透镜中产生的球差和场曲被聚光透镜3抵消。
中继透镜2产生的球差和场曲都很小。这些小的球差和场曲被以优化透镜结构形成聚光透镜3而消除。更具体地说,聚光透镜3具有两个透镜,即从光源侧依次设置的凹和凸透镜。以这种透镜结构,聚光透镜3产生大的球差和场曲以抵消中继透镜2产生的小球差和场曲。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这种安排使得有可能使用具有少量组件的中继透镜2和聚光透镜3,使入射光学系统紧凑,且能满意地校正整个入射系统的球差和场曲。因此,扫描表面上的光斑形状也可被很好地校正,在对应于多个光源的光束之间的光斑成像性能的相对偏差可被校正得充分小。结果,一可具有便宜的紧凑结构,输出没有打印精度阵低和图像质量下降的高质量图像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和成像设备可以被获得。
如图11所示布置有多个光源的情况在上面被描述了。当中继透镜2和聚光透镜3的组合焦距长于图9所示常规结构的准直透镜22的焦距时,如图10所示当设置多个光源时,在扫描表面上光束扫描线间的次扫描间隔被减少。即,因为从多个光源发射的每一光束可被用在离扫描光学系统的每个光学系统的光轴很近的部分的次扫描部分中,故在对应于多个光源的光束间的成像性能相对偏差可以被减小,高质量的图像可被输出。
表1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的特性。
当设每一透镜表面和光轴的交点为原点时,光轴的方向设为X轴,在主扫描截面内和光轴垂直的轴设为Y轴,且在次扫描截面内和光轴垂直的轴设为Z轴,则作为扫描透镜的f-θ透镜的主扫描部分的非球面形状为: X = Y 2 / R 1 + [ 1 - ( 1 + k ) ( Y / R ) 2 ] 1 / 2 + B 4 Y 4 + B 6 Y 6 + B 8 Y 8 + B 10 Y 10
其中R为曲率半径,k、B4至B10为非球面系数。
如果每一系数根据值Y的正负变化,当Y值为正时使用带后缀u的系数即ku和B4u到B10u,当Y为负时使用带后缀l的系数即kl和B4l到B10l
根据次扫描截面的形状,设y为透镜表面沿主扫描方向的坐标,曲率半径r’给定如下:
r’=r(l+D2Y2+D4Y4+D6Y6+D8Y8+D10Y10)
式中,r是曲率半径,D2到D10是系数。
如果每一系数根据值Y的正负变化,当Y为正时,曲率半径r’由带后缀u的系数即D2u到D10u计算;当Y为负时,曲率半径r’由带后缀l的系数即D2l到D10l计算。
表2表示值f1,f2,β2和d及对应条件(1)到(3)的特征值。从表可看出,所有这些值都满足以上条件。
表1
使用波长 λ(nm)   780
发光点数 n   2
发光点间隔 1   0.0900
光源配置倾斜角 δ   2.9727
光源到中继透镜的第一表面 d0   17.5665
第一中继透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 R1   -1678.5394
第一中继透镜的厚度 d1   1.6249
第一中继透镜的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 R2   -10.2985
第一中继透镜的第二表面到第二中继透镜的第一表面 d2   0.8126
第二中继透镜的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 R3   10.2985
第二中继透镜的厚度 d3   1.6249
第二中继透镜的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 R4   1678.8334
第二中继透镜的第二表面到孔径光阑 d4   5.6744
孔径光阑到光源成像点 d5   4.1070
光源成像点到第一聚光透镜第一表面 d6   14.1901
第一聚光透镜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 R7   98.5509
第一聚光透镜厚度 d7   2.0000
第一聚光透镜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 R8   16.1422
第一聚光透镜第二表面到第二聚光透镜第一表面 d8   1.0000
第二聚光透镜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 R9   79.9074
第二聚光透镜厚度 d9   2.0000
第二聚光透镜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 R10   -10.9761
第二聚光透镜到第一柱面透镜第一表面 d10   3.0130
                                          (待续)
表1(续表)
第一柱面透镜第一表面的次扫描曲率半径 Rs11   28.6850
第一柱面透镜厚度 d11   7.0000
第一柱面透镜第二表面的次扫描曲率半径 Rs12   0.0000
第一柱面透镜第二表面到第二柱面透镜第一表面 d12   0.3110
第二柱面透镜第一表面的次扫描曲率半径 Rs13   -53.3330
第二柱面透镜厚度 d13   3.0000
第二柱面透镜第二表面的次扫描曲率半径 Rs14   0.0000
第二柱面透镜第二表面到多面镜折射/反射表面 d14   83.3600
多面镜折射/反射表面到第一f-θ透镜第一表面 d15   41.7767
第一f-θ透镜厚度 d16   9.5000
第一f-θ透镜第二表面到第二f-θ透镜第一表面 d17   7.1362
第二f-θ透镜厚度 d18   8.6000
第二f-θ透镜第二表面到扫描目标表面 d19   189.7396
第一中继透镜折射率 n1   1.7620
第二中继透镜折射率 n2   1.7620
第一聚光透镜折射率 n3   1.5107
第二聚光透镜折射率 n4   1.7620
第一柱面透镜折射率 n5   1.5107
第二柱面透镜的折射率 n6   1.4910
第一f-θ透镜的折射率 n7   1.5242
第二f-θ透镜的折射率 n8   1.5242
入射光学系统的多面镜入射角 α   60.0000
多面镜最大出射角 θmax   41.3468
多面镜外接圆直径φ50六面体
                                                     (待续)
表1(续表)
                 F-θ透镜形状
第一f-θ透镜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
    R  -67.970     R   -49.663
    k  -5.593E-01     Ku   3.780E-02
    B4  1.106E-06     B4u   1.207E-6
    B6  5.551-11     B6u   8.041E-10
    B8  0.000E+00     B8u   -3.000E-13
    B10  0.000E+00     B10u   1.631E-16
    kl   2.867E-02
    B4l   1.156E-06
    B6l   8.466E-10
    B8l   -3.165E-13
    B10l   1.631E-16
    r  -29.500     r   -22.884
    D2  0.000E+00     D2u   -2.057E-04
    D4  0.000E+00     D4u   6.197E-08
    D6  0.000E+00     D6u   0.000E+00
    D8  0.000E+00     D8u   0.000E+00
    D10  0.000E+00     D10u   0.000E+00
    D2l   -1.810E-04
    D4l   5.556E+08
    D6l   0.000E+00
    D8l   0.000E+00
    D10l   0.000E+00
第二f-θ透镜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
    R   46.718     R  45.398
    k   -9.145E+00     k  -9.476E+00
    B4   -5.632E-07     B4  -1.035E-06
    B6   -8.574-11     B6  9.461E-11
                                (待续)
表1(续表)
    B8       3.524E-14     B8       -1.308E-14
    B10       -2.323E-18     B10       1.959E-18
    r       -68.000     r       -25.559
    D2       1.874E-0.3     D2       9.964E-0.4
    D4       1.909E-06     D4       -4.929E-07
    D6       0.000E+00     D6       1.260E-10
    D8       0.000E+00     D8       -1.582E-14
    D10       0.000E+00     D10       7.640E-19
表2
    f1   18.00008
    f2   7.025032
    β2   0.58824
    d   7.014606
    f2/d   1.001468
    f2/f1   0.58824
    β2   0.58824
表3
    f1   18.00008
    f2   7.025032
    β2   0.58824
    d   2.844606
    f2/d   2.469597
    f2/f1   0.58824
    β2   0.58824
图5表示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产生的球差和场曲。图6表示聚光透镜3产生的球差和场曲。图7表示由中继透镜2和聚光透镜3组成的整个入射光学系统的球差和场曲。每一像差图是在光束从偏转/反射面5a一侧入射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从图5至7可以明显看出,中继透镜2中产生的球差和场曲被聚光透镜3中产生的球差和场曲抵消。其中ΔM为主扫描截面中的场曲,ΔS为次扫描截面中的场曲。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将在下面被描述。图8是一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该系统应用于如激光打印机或数字复制机的成像设备。
在第二实施例中,孔径光阑6被相对于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的后焦位置df2配置在光源侧。其余的特征值和第一实施例的特征值相同。表3表示第二实施例对应于条件(1)到(3)的f1、f2、β2和d的值和特征值。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孔径光阑6被相对于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的后焦位置df2配置在光源侧,故孔径光阑6的光阑直径Ф1可以大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以致于光阑直径Ф1的内径公差对扫描面上光斑直径的影响被放宽了。以这种安排,孔径光阑内径公差的允许度增加为第一实施例的2.02倍,组件精确度被放宽了。
另一方面,因为孔径光阑6被从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的后焦位置df2移开,故在主扫描方向上因为焦点偏移产生的两光束间的主扫描成像位置偏移δY无法消除。
在第二实施例中,从光束发射点发射的光束的主光线PA和PB间的在偏转/反射面5a上的分离量Δ2是0.166mm。作为扫描透镜的f-θ透镜的焦距为212mm。例如,当在主扫描方向上产生1mm的焦点偏移时,两光束间的主扫描成像位置偏移δY为:
δY=Δ2/f=0.783μm
在一般的扫描光学系统中,如果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焦点偏移超过2mm,则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光斑直径增加。为了防止它,进行一般的装配调整以使主扫描方向上焦点偏移小于或等于2mm。
当主扫描方向上焦点偏移等于2mm时,两光束间的主扫描成像位置偏移δY为1.6μm,即是上式计算值的两倍。根据本发明人的经验,可以肯定,当主扫描方向上成像位置偏移超过7μm时,图像上就可以被察觉了。但在第二实施例中,两光束间的主扫描成像位置偏移δY为1.6μm,足够满足允许范围。
在第二实施例中,孔径光阑6的允许度为位于作为中继光学系统的中继透镜2的后焦位置的孔径光阑的2.02倍。这便允许放宽组件的精度,并满足两光束间的主扫描成像位置偏移在允许的范围内。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在次扫描方向上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参考图13,本发明的成像设备104从外部设备117比如个人计算机接收代码数据Dc。该代码数据Dc被该设备中的打印控制器111转换为图像数据(点数据)Di。该图像数据Di被输入到多光束扫描光学单元100,该单元使用具有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结构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一组根据图像数据Di调制的光束103被从多光束扫描光学单元100发射。一感光鼓101的感光面在主扫描方向上被多个光束103扫描。
作为静电潜影载体(感光部件)的感光鼓101被马达115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随着转动,感光鼓101的感光面相对于光束103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次扫描方向上移动。一用于给感光鼓101的感光面均匀充电的充电滚筒102被设置在感光鼓101的上方紧挨感光鼓的感光面的地方。被充电滚筒102充电的感光鼓101的感光表面被多光束扫描光学单元100扫描的光束照射。
如上所述,多个光束103根据图像数据Di被调制。当感光鼓的感光面被光束103照射时,静电潜影在感光鼓101的感光面上形成。该静电潜影被显影器107显影为色粉图像,该显影器沿着感光鼓101转动的方向被紧挨着多个光束103照射位置的下行侧感光鼓101上。
被显影器107显影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作为转印部件的纸张112上,该过程是通过位于感光鼓101下方与感光鼓101相对的旋转滚筒108进行的。纸张112被贮存在感光鼓101前方的纸盒109中(图13的右侧)。也可以手工送纸。位于纸盒109末端的进纸滚筒110将纸盒109中的纸张112送入传送带。
以上述方法,其上具有未定影的色粉图像的纸张112被送到感光鼓101后面的定影器(图13的左侧)。该定影器包括具有定影头(未画出)的定影滚筒113和压在定影滚筒113上的挤压滚筒114。从传送单元传送的纸张112上的未定影的色粉图像通过定影滚筒113和挤压滚筒114间的挤压部分的挤压以及纸张112进行加热而被定影。位于定影滚筒113后方的放电滚筒116给来自成像设备的纸张112放电。
尽管图13中未示出,该打印控制器111执行的任务不仅包括上述的数据转换,还包括对成像设备中的一些部分进行控制,包括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中的马达115,多面体的马达之类。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中。入射光学系统由优化布置的中继光学系统和聚光透镜组成。因此,一不需要复杂调整就能有效地防止任何来自多个光源的光束间的成像位置偏移以获得高速操作和高质量图像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以及使用该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的成像设备被提供。

Claims (34)

1.一种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其具有一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使聚光透镜会聚从多个光源发出的每一条光束,并使该光束入射到一光学偏转器的偏转面上,
其中在所述光束入射光学系统中,一中继光学系统被插在多个光源和聚光透镜之间,并且
一用于限制从多个光源发出的每条光束宽度的孔径光阑,被相对于每个光源通过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点设置在光源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该聚光透镜被如此设置,使所述的孔径光阑与该光学偏转器的偏转面基本上共轭。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系统,其中,设f2为所述中继光学系统的焦距,d为从所述中继光学系统的后主点到所述孔径光阑的距离,并满足下面条件:
0.75≤f2/d≤3.0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系统,其中该多个光源被如此配置,以使它们至少在主扫描方向上被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系统,其中设f1为所述聚光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中继光学系统的焦距,并满足下面条件:
0.2≤f2/f1≤1.0
6.根据权利要求4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以不超过一比一的大小形成多个光源的像。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系统,其中设β2为所述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放大率,并满足下面条件:
0.25<β2≤1.0。
8.根据权利要求5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中产生的球差被该聚光透镜消除。
9.根据权利要求7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中产生的球差被该聚光透镜消除。
10.根据权利要求5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中产生的场曲被该聚光透镜消除。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中产生的场曲被该聚光透镜消除。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具有单一单元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具有单一单元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具有单一单元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1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具有单一单元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2的系统,其中所述聚光透镜具有从光源侧起依次排列的一凹透镜和一凸透镜。
17.根据权利要求13的系统,其中所述聚光透镜具有从光源侧起依次排列的一凹透镜和一凸透镜。
18.根据权利要求14的系统,其中所述聚光透镜具有从光源侧起依次排列的一凹透镜和一凸透镜。
19.根据权利要求15的系统,其中所述聚光透镜具有从光源侧起依次排列的一凹透镜和一凸透镜。
20.根据权利要求16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具有两个相同形状的凸透镜。
21.根据权利要求17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具有两个相同形状的凸透镜。
22.根据权利要求18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具有两个相同形状的凸透镜。
23.根据权利要求19的系统,其中所述中继光学系统具有两个相同形状的凸透镜。
24.一种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使用权利要求1到23中任一所述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
25.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
一被设置在待扫描表面上的感光部件;
一显影器,用于对被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扫描的每条光束在所述感光部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使之成为色粉图像;
一用于将被显影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一转印部件上的转印装置;以及
一用于对转印部件上被转印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
26.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以及
一打印机控制器,用于将从一外部设备接收的代码数据转换成为图像信号,并输出该图像信号到所述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
27.一种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其具有一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使聚光透镜会聚每一条从至少在扫描方向上分开的多个光源发出的光束,并使该光束入射到一光学偏转器的偏转面上;
其中在所述光束入射光学系统中,一中继光学系统被插在多个光源和聚光透镜之间;
一用于限制从多个光源发出的每条光束的光束宽度的孔径光阑,被相对于每个光源通过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点设置在光源一侧;
该聚光透镜使所述孔径光阑与光学偏转器的偏转面基本上共轭,
所述中继光学系统以不超过一比一的大小形成多个光源的像,
设f1为所述聚光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中继光学系统的焦距,β2为所述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放大率,d为从所述中继光学系统的后主点到所述聚光透镜的距离,则满足下面条件:
0.75≤f2/d≤3.0
0.2≤f2/f1≤1.0
0.25≤β2≤1.0
28.一种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使用所述权利要求27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
29.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
一被设置在待扫描表面上的感光部件;
一显影器,用于对被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扫描的每条光束在所述的感光部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使之成为色粉图像;
一用于将被显影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一转印部件上的转印装置;以及
一用于对转印部件上被转印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
30.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以及
一打印机控制器,用于将从一外部设备接收的代码数据转换为图像信号,并输出该图像信号到所述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
31.一种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其具有一光束入射光学系统,用于使聚光透镜会聚每一条从至少在主扫描方向上分开的多个光源发出的光束,并使该光束入射到一光学偏转器的偏转面上;
其中在所述光束入射光学系统中,一中继光学系统被插在多个光源和聚光透镜之间;一用于限制从多个光源发出的每条光束的光束宽度的孔径光阑,被相对于每个光源通过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点设置在光源一侧;该聚光透镜使所述的孔径光阑与光学偏转器的偏转面基本上共轭;
所述中继光学系统以不超过一比一的大小形成多个光源的像;
设f1为所述聚光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中继光学系统的焦距,β2为所述中继光学系统的成像放大率,d为从所述中继光学系统后主点到所述聚光透镜的距离,则满足下面条件:
0.75≤f2/d≤3.0
0.2≤f2/f1≤1.0
0.25≤β2≤1.0
并且所述中继光学系统中产生的球差和场曲被该聚光透镜消除。
32.一种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其使用权利要求31所述的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
33.一成像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
一设置在待扫描表面上的感光部件;
一显影器,用于对被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扫描的每条光束在所述感光部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使之成为色粉图像;
一用于将被显影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部件上的转印装置;以及
一用于对转印部件上被转印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
34.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以及
一打印机控制器,用于将从一外部设备接收的代码数据转换为图像信号,并输出该图像信号到所述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
CNB011450665A 2000-10-10 2001-10-10 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及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76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9245/2000 2000-10-10
JP2000309245A JP4541523B2 (ja) 2000-10-10 2000-10-10 マルチビーム光走査光学系及びマルチビーム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6575A true CN1356575A (zh) 2002-07-03
CN1207603C CN1207603C (zh) 2005-06-22

Family

ID=18789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506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7603C (zh) 2000-10-10 2001-10-10 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及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989855B2 (zh)
EP (1) EP1197780B1 (zh)
JP (1) JP4541523B2 (zh)
KR (1) KR100435023B1 (zh)
CN (1) CN1207603C (zh)
DE (1) DE60118133T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747C (zh) * 2002-12-03 2007-01-24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扫描方式形成面光源的方法,面光源及其激光投影电视
CN101226277B (zh) * 2007-01-06 2010-09-08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35227A (zh) * 2011-11-21 2013-06-05 株式会社理光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635779A (zh) * 2015-02-25 2018-01-26 株式会社理光 光吸收材料喷射装置、光吸收材料喷射方法和使用其的应用
CN108174179A (zh) * 2016-11-28 2018-06-15 汤姆逊许可公司 用于对成像设备进行建模的方法、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计算机可读承载介质
CN110477874A (zh) * 2019-09-25 2019-11-22 天逸瑞狮(苏州)口腔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口内影像扫描仪
CN110913091A (zh) * 2019-11-29 2020-03-24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扫描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01719B1 (ko) * 2002-08-13 2005-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주사장치
JP2004302062A (ja) * 2003-03-31 2004-10-28 Canon Inc マルチビーム光走査装置
JP4378193B2 (ja) 2003-09-04 2009-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ルチビーム光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24019B2 (ja) * 2004-06-02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83795B2 (ja) * 2007-06-28 2012-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ルチビーム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0083424A1 (en) * 2009-01-16 2010-07-22 American Safety Razor Company Auto-feed utility knif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2913A (en) * 1983-08-12 1987-12-15 Lockheed Missles & Space Company, Inc. Linear-scanned-array wavefront sensor
US5587825A (en) * 1991-06-26 1996-12-24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canning optical system
JP2524567B2 (ja) 1991-08-03 1996-08-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複数ビ―ム走査光学装置
US5465265A (en) * 1992-06-24 1995-11-07 Fuji Xerox Co., Ltd. Multi-beam laser light source and multi-beam semiconductor laser array
JP3197996B2 (ja) * 1993-08-26 2001-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走査光学系
US5512949A (en) 1993-12-29 1996-04-30 Xerox Corporation Multiple beam raster output scanner optical system having telecentric chief exit rays
JP3359152B2 (ja) * 1994-05-13 2002-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3417433B2 (ja) * 1995-01-27 2003-06-16 日立プリンティング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偏向装置
JPH08297254A (ja) * 1995-04-27 1996-11-12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H0961737A (ja) 1995-08-25 1997-03-07 Hitachi Koki Co Ltd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光走査方法
JPH0980330A (ja) * 1995-09-07 1997-03-28 Minolta Co Ltd マルチビーム走査光学系
JP3197804B2 (ja) 1995-11-10 2001-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マルチビーム走査装置
JP3549666B2 (ja) 1996-04-03 2004-08-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マルチビーム書込光学系
US5828482A (en) * 1997-02-05 1998-10-27 Terast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recting a beam of light to a surface of an optical disk
JP3536962B2 (ja) * 1997-05-09 2004-06-14 日立プリンティング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ビーム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061080A (en) 1998-01-30 2000-05-09 Xerox Corporation Aperture for multiple reflection raster output scanning system to reduce bow
JPH11326815A (ja) * 1998-05-13 1999-11-26 Minolta Co Ltd 走査型映像観察光学系
US6317244B1 (en) 1998-12-17 2001-1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scanning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6256132B1 (en) 1999-06-16 2001-07-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ulti-beam scanning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293716B2 (ja) * 2000-09-08 2009-07-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マルチビーム書込み光学系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747C (zh) * 2002-12-03 2007-01-24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扫描方式形成面光源的方法,面光源及其激光投影电视
CN101226277B (zh) * 2007-01-06 2010-09-08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35227A (zh) * 2011-11-21 2013-06-05 株式会社理光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35227B (zh) * 2011-11-21 2016-08-31 株式会社理光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635779A (zh) * 2015-02-25 2018-01-26 株式会社理光 光吸收材料喷射装置、光吸收材料喷射方法和使用其的应用
CN107635779B (zh) * 2015-02-25 2019-12-13 株式会社理光 光吸收材料喷射装置、光吸收材料喷射方法和使用其的应用
CN108174179A (zh) * 2016-11-28 2018-06-15 汤姆逊许可公司 用于对成像设备进行建模的方法、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计算机可读承载介质
CN110477874A (zh) * 2019-09-25 2019-11-22 天逸瑞狮(苏州)口腔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口内影像扫描仪
CN110913091A (zh) * 2019-11-29 2020-03-24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扫描系统
CN110913091B (zh) * 2019-11-29 2024-01-23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扫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41523B2 (ja) 2010-09-08
US6989855B2 (en) 2006-01-24
US20020063910A1 (en) 2002-05-30
EP1197780B1 (en) 2006-03-22
JP2002116396A (ja) 2002-04-19
EP1197780A2 (en) 2002-04-17
DE60118133T2 (de) 2006-08-24
EP1197780A3 (en) 2003-11-26
CN1207603C (zh) 2005-06-22
KR100435023B1 (ko) 2004-06-09
DE60118133D1 (de) 2006-05-11
KR20020028828A (ko) 2002-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57632B2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performing optical scanning using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965466B2 (en) Light scanner, multibeam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207603C (zh) 多光束扫描光学系统、多光束扫描光学设备及成像设备
US6833939B1 (en) Light scanning method and light scanning device
KR20030017433A (ko) 주사형 광학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EP2009482B1 (en) Multi-beam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100873406B1 (ko) 광 주사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JP3513724B2 (ja) ラスタ走査システム
JP2002328323A (ja) 光走査装置
CN1175299C (zh) 光扫描装置及应用它的图象读取装置和图象形成装置
CN1908727A (zh) 光束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760409B2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34577B2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57046B2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94675A (ja) 光走査装置
US6980342B1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device
JP4636736B2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864391B2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11667B2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ptical beam scanning method
JP4573944B2 (ja) 光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42182B2 (ja) 光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61106A (ja) 光走査装置
JP2017203833A (ja) 光走査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走査装置の調整装置
KR20050101436A (ko) 멀티빔 광 주사 장치
JP2009093196A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510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