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5425A - 磁共振成像方法、三维成像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成像方法、三维成像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55425A
CN1355425A CN01141266A CN01141266A CN1355425A CN 1355425 A CN1355425 A CN 1355425A CN 01141266 A CN01141266 A CN 01141266A CN 01141266 A CN01141266 A CN 01141266A CN 1355425 A CN1355425 A CN 1355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order
space
center
quad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41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0437C (zh
Inventor
佐藤博司
小杉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Original Assignee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filed Critical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Publication of CN1355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5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043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043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01R33/54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e.g. using pulse sequences ; 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pulse sequences; Operator console
    • G01R33/56Image enhancement or correction, e.g. subtraction or averaging techniques, e.g. improvement of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resolution
    • G01R33/565Correction of image distortions, e.g. due to magnetic field inhomogeneities
    • G01R33/56518Correction of image distortions, e.g. due to magnetic field inhomogeneities due to eddy currents, e.g. caused by switching of the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01R33/54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e.g. using pulse sequences ; 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pulse sequences; Operator console
    • G01R33/56Image enhancement or correction, e.g. subtraction or averaging techniques, e.g. improvement of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resolution
    • G01R33/565Correction of image distortions, e.g. due to magnetic field inhomogeneities
    • G01R33/56563Correction of image distortions, e.g. due to magnetic field inhomogeneities caused by a distortion of the main magnetic field B0, e.g.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magnitude or spatial inhomogeneity of B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为抑制由编码顺序所引起的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以距K空间的中心Cyz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12个编码点作为第一段,接着以距该中心Cyz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12个编码点作为第二段,以及在其之后以距该中心Cyz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12个编码点作为第三段。以距该中心Cyz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该第一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该中心Cyz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该第一段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该中心Cyz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该第一段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该中心Cyz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该第一段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

Description

磁共振成像方法、三维成像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MR(磁共振)成像方法、3D(三维)成像方法和MRI(磁共振成像)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MR成像方法、3D成像方法和MRI系统,这些方法和系统都能够抑制由编码顺序所造成的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附图1所示为在MRI系统中执行的3D扫描的脉冲序列的一个实例图。
在脉冲序列中,在通过RF脉冲序列R和Z-方向相位轴脉冲SL激励成像区域的同时采样回波,通过在Y方向相位轴脉冲PEy和Z方向相位轴脉冲PEz在YDz空间中进行编码,通过读取轴脉冲RD在X方向执行频率编码。最后,通过Y方向相位轴脉冲RWy和Z方向相位轴脉冲RWz在YZ空间中实施重绕。在按顺序改变在YZ空间中的编码的同时重复这些过程,以充满YZ-K空间。Tr表示重复时间。
在K空间中的数据点上的迹线称为轨迹,以在YZ空间改变编码的顺序产生这些数据点。通常,在3D扫描中在YZ空间中轨迹采用“椭圆中心视图排序(Elliptical Centric View Ordering)”。在下文中将“椭圆中心视图排序”称为“ECVO”。
附图2所示为基于ECVO的编码顺序的概念图。
在ECVO中,以距YZ-K空间的中心Cyz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实施编码。即,对编码点指定从1到36的序号,在附图2所示的YZ-K空间中按照它们的序号进行编码,由此执行3D扫描。
顺便指出,ECVO已经描述在“Performance of an EllipticalCentric View Order for Signal Enhancement and Motion ArtifactSuppression in Breath-hold Three-Dimensional Gradient EchoImaging:Alan H.Wilman,Stephen j.Riederer:MRM 38:793-802(1997)”中。
在MRI系统中,特别是在在永磁体的MRI系统中,由于磁性材料的磁滞作用使磁性材料的剩余磁化的极性反向,由此使每次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这就使得在MR图像上出现假像。因此,可取的是,更多地减少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
然而,根据在附图2中所示的常规实例中所采用的编码顺序,在Y方向相位轴上或其周围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为35,在Z方向相位轴上或其周围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甚至为17。因此,极性反向的次数增加。因此,出现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的问题相当严重。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MR成像方法、3D成像方法和MRI系统,这些方法和系统都能够抑制由编码顺序所造成的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正交的两个方向作为相位轴对K空间进行编码以便充满该K空间的MR成像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考虑从K空间的中心到每个编码点的距离和已有的象限确定编码顺序,以及按照所确定的编码顺序对K空间进行编码。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MR成像方法中,考虑从K空间的中心到每个编码点的距离和已有的象限确定编码顺序而不是仅根据与该中心的距离确定该编码顺序。为什么现在考虑该象限的原因在于即使在相同的象限中对不同的编码点进行连续地编码,在正交的两个方向上在相位轴上或其周围的磁场梯度的极性并不改变。因此,与仅仅根据距离确定的编码顺序相比,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减少了,因此能够抑制该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正交的两个方向作为相位轴对K空间进行编码以便充满该K空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1(>4)个编码点作为第一段,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2个编码点作为第二段,以及随后类似地执行分段;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一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二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随后类似地分配序号;以及以所确定的序号的顺序对K空间进行编码,由此采集数据。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MR成像方法中,对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落在预定的范围内的编码点都进行分段。在每个分段中,编码点已经存在的相应的象限优先,根据在相同象限中的距离确定编码顺序。为什么该象限优先的原因在于,即使连续地对在相同象限中的不同编码点进行编码,在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的相位轴上或其周围的梯度磁场的极性也不反向。因此,与仅仅根据该距离确定的编码顺序相比,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减少了,因此能够抑制该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在第三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MR成像方法,其中在上文所构造的MR成像方法中,应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四、第一和第二的顺序或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顺序替代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
在根据第三方面的MR成像方法中,即使从任何一象限开始编码由于采用循环或旋转顺序,因此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减少,因此能够抑制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在第四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MR成像方法,其中在上文所构造的MR成像方法中,应用第四、第三、第二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二、第一和第四的顺序、第二、第一、第四和第三的顺序或第一、第四、第三和第二象限的顺序替代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MR成像方法中,即使采用反向旋转方向,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也能够减少,因此能够抑制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在第五方面中,本发明提供MR成像方法,其中在上文所构造的MR成像方法中N1>12。
在根据第五方面的MR成像方法中,由于第一段所设定的并位于相同象限中的编码点数为3,因此,与常规的实例相比(在常规的实例中在相同象限中的编码点数为1)相比,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减少了,因此能够抑制该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在第六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以X方向作为读取轴和以Y和Z方向作为相位轴对成像区进行3D扫描的3D成像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考虑从YZ-K空间的中心到每个编码点的距离和已有的象限确定编码顺序,以及按照所确定的编码顺序对YZ-K空间进行编码,由此执行3D扫描。
在根据第六方面的3D成像方法中,考虑从YZ-K空间的中心到每个编码点的距离和已有的象限确定编码顺序而不是仅根据与该中心的距离确定该编码顺序。为什么现在考虑该象限的原因在于即使在相同的象限中对不同的编码点进行连续地编码,在Y方向相位轴和Z方向相位轴上或其周围的磁场梯度的极性并不改变。因此,与仅仅根据该距离确定的编码顺序相比,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减少了,因此能够抑制该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在第七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X方向作为读取轴并应用Y和Z方向作为相位轴对成像区进行3D扫描的3D成像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1(>4)个编码点作为第一段,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2个编码点作为第二段,以及随后类似地执行分段;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一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二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随后类似地分配序号;以及以所确定的序号的顺序对YZ-K空间进行编码,由此执行3D扫描。
在根据第七方面的3D成像方法中,对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落在预定的范围内的编码点都进行分段。在每个分段中,编码点已经存在的相应的象限优先,并根据在相同象限中的距离确定编码顺序。为什么该象限优选的原因在于,即使对在相同象限中的不同编码点进行连续地编码,在Y方向相位轴和Z方向相位轴上或其周围的梯度磁场的极性也不反向。因此,与仅仅根据该距离确定的编码顺序相比,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可以减少,因此能够抑制该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在第八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3D成像方法,其中在上文所构造的成像方法中,应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四、第一和第二的顺序或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顺序替代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
在根据第八方面的3D成像方法中,即使从任何一象限开始编码由于采用循环或旋转顺序,因此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可以减少,因此能够抑制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在第九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3D成像方法,其中在上文所构造的3D成像方法中,应用第四、第三、第二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二、第一和第四的顺序、第二、第一、第四和第三的顺序或第一、第四、第三和第二象限的顺序替代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
在根据第九方面的3D成像方法中,即使采用反向旋转方向,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可以减少,因此能够抑制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在第十方面中,本发明提供3D成像方法,其中在上文所构造的3D成像方法中N1>12。
在根据第十方面的3D成像方法中,由于第一段所设定的并位于相同象限中的编码点数为3,因此,与常规的实例相比(在常规的实例中在相同象限中的编码点数为1)相比,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可以减少,因此能够抑制该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在第十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正交的两个方向作为相位轴对K空间进行编码以便充满该K空间由此采集数据的MRI系统,该系统包括考虑从K空间的中心到每个编码点的距离和已有的象限确定编码顺序的编码顺序设定装置,其中以所确定的编码顺序对K空间进行编码由此采集数据。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中的MRI系统中,适合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MR成像方法。
在第十二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RI系统,其中在如上文所构造的MRI系统中,该编码顺序设定装置包括分段装置和序号分配装置,该分段装置按照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1(>4)个编码点作为第一段,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2个编码点作为第二段,以及随后类似地执行分段;该序号分配装置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一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二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随后类似地分配序号。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中的MRI系统中,适合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MR成像方法。
在第十三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以X方向作为读取轴和以Y和Z方向作为相位轴对成像区进行3D扫描的的MRI系统,该系统包括考虑从YZ-K空间的中心到每个编码点的距离和已有的象限确定编码顺序的编码顺序设定装置,其中以所确定的编码顺序对YZ-K空间进行编码由此执行3D扫描。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面中的MRI系统中,适合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MR成像方法。
在第十四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RI系统,其中在如上文所构造的MRI系统中,该编码顺序设定装置包括分段装置和序号分配装置,该分段装置按照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1(>4)个编码点作为第一段,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2个编码点作为第二段,以及随后类似地执行分段;该序号分配装置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一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二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随后类似地分配序号。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面中的MRI系统中,适合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MR成像方法。
在第十五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MRI系统,其中在上文所构造的MRI系统中,序号分配装置设定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四、第一和第二的顺序或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顺序替代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五方面中的MRI系统中,适合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MR成像方法和根据第八方面的3D成像方法。
在第十六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MRI系统,其中在上文所构造的MRI系统中,序号分配装置设定第四、第三、第二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二、第一和第四的顺序、第二、第一、第四和第三的顺序或第一、第四、第三和第二象限的顺序替代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六方面中的MRI系统中,适合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MR成像方法和根据第九方面的3D成像方法。
在第十七方面中,本发明提供MRI系统,其中在上文所构造的MRI系统中N1>12。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七方面中的MRI系统中,适合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MR成像方法和根据第十方面的3D成像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MR成像方法、3D成像方法和MRI系统,能够抑制由编码排序所造成的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通过下文对在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都会清楚。
附图概述
附图1所示为通过举例说明3D扫描的脉冲序列图。
附图2所示为基于ECVO的编码顺序的概念图。
附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MRI系统的方块图。
附图4所示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采用的3D成像过程的流程图。
附图5所示为说明在YZ-K空间中的编码点的概念图。
附图6所示为描述在第一组中的编码点和它们的序号的附图。
附图7所示为描述多到第二组的编码点和它们的序号的附图。
附图8所示为描述多到第三组的编码点和它们的序号的附图。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下文根据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
附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MRI系统的方块图。
在本MRI系统100中,磁体组件1具有将试样插入其中的空间(孔)。在该磁体组件1中设置有给试样施加预定的静止磁场的静磁场线圈1p、在X轴、Y轴和Z轴产生梯度或斜波磁场(在该磁场中根据X轴、Y轴和Z轴的组合形成片选梯度轴、读取梯度轴和相位编码梯度轴)的梯度或斜波磁场线圈1g、输送RF脉冲以激励在该对试样内的原子核的自旋的发射线圈1t以及检测来自该试样的NMR信号的接收线圈1r,这些线圈由此包围该空间。静磁场线圈1p、梯度磁场线圈1g、发射线圈1t和接收线圈1r分别连接到静磁场电源2、梯度磁场驱动电路或驱动器3、RF功率放大器4和前置放大器5。
序列存储器电路6响应来自计算机7的指令基于所存储的脉冲序列控制或运行梯度磁场驱动电路3以从在磁体组件1的梯度磁场线圈1g中产生梯度磁场。此外,该序列存储器电路6也运行门控调制电路8以将来自RF振荡电路9的载波输出信号调制为具有预定的时序和包络形状的脉冲信号,并将该脉冲信号施加到RF功率放大器4作为RF脉冲,在RF功率放大器4中进行功率放大。此后,RF功率放大器4将该脉冲施加到在磁体组件1中的发射线圈1t,从而选择并激励所需的成像区。
前置放大器5放大来自在磁体组件1中的接收线圈1r中所检测到的来自试样的NMR信号,并将所放大的NMR信号输入到相位检测器10。相位检测器10接收来自RF振荡电路9所产生的载波输出信号并对来自前置放大器5的NMR信号进行相位检测,并将所检测的相位信号输送到A/D转换器11。该A/D转换器11将所检测的相位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并将它输入到计算机7。
当计算机7应用X方向作为读取轴和Y和Z方向作为相位轴对成像区进行3D扫描时,它根据在YZ-K空间和每个编码点之间的距离和编码点所存在的象限确定编码顺序,此后执行3D扫描。计算机7从A/D转换器11读取数字数据并对该数字数据执行图像重构计算由此产生MR图像。此外,计算机7还负责总体控制比如从操作台12输入的信息的接收。
显示单元13在其上显示MR图像等。
附图4所示为在应用X方向作为读取轴和Y和Z方向作为相位轴对成像区进行3D扫描时MRI系统100所执行的3D成像或摄影过程的流程图。
顺便指出,假设如附图5所示事先设定编码点的位置、段的数量I和构成每个段的编码点的数量Ni。例如现在考虑I=3和Ni=12的情况。
在步骤P1中,段数计数器i初始化设定为“1”。
在步骤P2中,按照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i个编码点作为第i个段。例如,当i=1时,定义12个编码点作为第一段,如附图6所示分配这12个编码点的序号为“1”至“12”。
在步骤P3中,按照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i段的第一象限中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例如,当i=1时,如附图6所示将序号为“1”至“3”分配给它们相应的编码点。
在步骤S4中,按照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i段的第二象限中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例如,当i=1时,如附图6所示将序号为“4”至“6”分配给它们相应的编码点。
在步骤S5中,按照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i段的第三象限中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例如,当i=1时,如附图6所示将序号为“7”至“9”分配给它们相应的编码点。
在步骤S6中,按照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i段的第四象限中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例如,当i=1时,如附图6所示将序号为“10”至“12”分配给它们相应的编码点。
在步骤P7中,检查i是否等于I。如果发现i不等于I,则3D成像过程进行到步骤P8。如果发现i等于I,则成像步骤进行步骤P9。
在步骤P8中,段号计数器i加1,并且3D成像过程返回到步骤P2。
在上文所描述的返回的步骤P2至P6中,当i=2时,将12个编码点(在附图7中给它们分配序号“13”至“24”)定义为第二段。将序号“13”至“15”分配给在第一象限中与它们相对应的编码点,将序号“16”至“18”分配给在第二象限中与它们相对应的编码点,将序号“19”至“21”分配给在第三象限中与它们相对应的编码点,以及将序号“22”至“24”分配给在第四象限中与它们相对应的编码点。当i=3时,将12个编码点(在附图8中给它们分配序号“25”至“36”)定义为第三段。将序号“25”至“27”分配给在第一象限中与它们相对应的编码点,将序号“28”至“30”分配给在第二象限中与它们相对应的编码点,将序号“31”至“33”分配给在第三象限中与它们相对应的编码点,以及将序号“34”至“36”分配给在第四象限中与它们相对应的编码点。
在步骤P9中,以所分配的序号的顺序对YZ-K空间进行编码由此执行3D扫描。据此完成3D扫描成像过程。
根据上文所描述的MRI系统100,考虑距YZ-K空间的中心Cyz的距离和编码点存在的象限确定编码顺序而不是仅根据距YZ-K空间的中心Cyz的距离确定该编码顺序。因此,与仅仅根据该距离确定的编码顺序相比,梯度磁场的极性反向的次数减少了,因此能够抑制该剩余磁化的不利影响。
在步骤P3至P6中作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的替代,可以以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四、第一和第二的顺序或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顺序分配序号。可替换的是,可以以第四、第三、第二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二、第一和第四的顺序、第二、第一、第四和第三的顺序或第一、第四、第三和第二象限的顺序分配序号。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的前提下可以构造出许多不同的实施例。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在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定的实施例,而是以所附加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7)

1.一种以正交的两个方向作为相位轴对K空间进行编码以便充满该K空间的MR成像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考虑从K空间的中心到每个编码点的距离和已有的象限确定编码顺序,以及
按照所确定的编码顺序对K空间进行编码。
2.一种应用正交的两个方向作为相位轴对K空间进行编码以便充满该K空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1(>4)个编码点作为第一段,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2个编码点作为第二段,以及随后类似地执行分段;
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一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二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随后类似地分配序号;以及
以所确定的序号的顺序对K空间进行编码,由此采集数据。
3.权利要求2所述的MR成像方法,其中应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四、第一和第二的顺序或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顺序替代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
4.权利要求2所述的MR成像方法,其中应用第四、第三、第二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二、第一和第四的顺序、第二、第一、第四和第三的顺序或第一、第四、第三和第二象限的顺序替代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
5.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MR成像方法,其中N1>12。
6.一种以X方向作为读取轴和以Y和Z方向作为相位轴对成像区进行3D扫描的3D成像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考虑从YZ-K空间的中心到每个编码点的距离和已有的象限确定编码顺序,以及
按照所确定的编码顺序对YZ-K空间进行编码,由此执行3D扫描。
7.一种应用X方向作为读取轴并应用Y和Z方向作为相位轴对成像区进行3D扫描的3D成像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1(>4)个编码点作为第一段,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2个编码点作为第二段,以及随后类似地执行分段;
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一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二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随后类似地分配序号;以及
以所确定的序号的顺序对YZ-K空间进行编码,由此执行3D扫描。
8.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成像方法,其中应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四、第一和第二的顺序或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顺序替代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
9.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成像方法,其中应用第四、第三、第二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二、第一和第四的顺序、第二、第一、第四和第三的顺序或第一、第四、第三和第二象限的顺序替代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
10.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3D成像方法,其中N1>12。
11.一种以正交的两个方向作为相位轴对K空间进行编码以便充满该K空间由此采集数据的MRI系统,该系统包括:
考虑从K空间的中心到每个编码点的距离和已有的象限确定编码顺序的编码顺序设定装置,以及
其中以所确定的编码顺序对K空间进行编码由此采集数据。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MRI系统,其中该编码顺序设定装置包括:
分段装置,该分段装置按照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1(>4)个编码点作为第一段,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2个编码点作为第二段,以及随后类似地执行分段;以及
序号分配装置,该序号分配装置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一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二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随后类似地分配序号。
13.一种以X方向作为读取轴和以Y和Z方向作为相位轴对成像区进行3D扫描的的MRI系统,该系统包括:
考虑从YZ-K空间的中心到每个编码点的距离和已有的象限确定编码顺序的编码顺序设定装置,以及
其中以所确定的编码顺序对YZ-K空间进行编码由此执行3D扫描。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MRI系统,其中该编码顺序设定装置包括:
分段装置,该分段装置按照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1(>4)个编码点作为第一段,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定义N2个编码点作为第二段,以及随后类似地执行分段;以及
序号分配装置,该序号分配装置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一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第二段中的第一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二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三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接着以距YZ-K空间的中心的距离减小的顺序给在其中的第四象限的编码点分配序号,以及随后类似地分配序号。
15.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MRI系统,其中所说的序号分配装置设定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四、第一和第二的顺序或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顺序替代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
16.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MRI系统,其中所说的序号分配装置设定第四、第三、第二和第一象限的顺序、第三、第二、第一和第四的顺序、第二、第一、第四和第三的顺序或第一、第四、第三和第二象限的顺序替代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顺序。
17.权利要求12或14至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MRI系统,其中N1>12。
CN01141266A 2000-10-11 2001-10-11 磁共振成像方法、三维成像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043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310531A JP3853585B2 (ja) 2000-10-11 2000-10-11 Mri装置
JP310531/00 2000-10-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5425A true CN1355425A (zh) 2002-06-26
CN100580437C CN100580437C (zh) 2010-01-13

Family

ID=1879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1412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0437C (zh) 2000-10-11 2001-10-11 磁共振成像方法、三维成像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12302B2 (zh)
EP (1) EP1197760A3 (zh)
JP (1) JP3853585B2 (zh)
KR (1) KR100668230B1 (zh)
CN (1) CN10058043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4747A (zh) * 2012-04-05 2013-10-23 西门子公司 用于控制磁共振系统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505719A (ja) * 2003-09-23 2007-03-15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環状シーケンシャルステップでのk空間中心の回りでのジャンピング
JP2006331503A (ja) * 2005-05-24 2006-12-07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DE102006042998B4 (de) * 2006-09-13 2008-07-03 Siemens Ag Messsequenz für die dreidimensionale MR-Bildgebung sowie MR-Gerät
JP2008220861A (ja) * 2007-03-15 2008-09-25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方法
DE102007037657B4 (de) * 2007-08-09 2009-05-14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k-Raum-Aufteilung bei der Aufzeichnung von Messdaten mittels Magnet- Resonanz- Technik und Magnet- Resonanz- Gerät
US8320647B2 (en) 2007-11-20 2012-11-27 Olea Medical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multiple series of biological images obtained from a patient
JP5858791B2 (ja) * 2010-01-22 2016-02-10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血管画像撮像方法
JP5134068B2 (ja) * 2010-11-30 2013-01-30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030329B (zh) 2013-12-12 2019-09-27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使用多回波分段k空间采集的MR成像方法
JP6362950B2 (ja) * 2014-07-24 2018-07-25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磁気共鳴装置
JP2022515825A (ja) 2018-12-28 2022-02-22 ハイパーファイン,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磁気共鳴撮像におけるヒステリシスの補正
CN114556128A (zh) 2019-08-15 2022-05-27 海珀菲纳运营有限公司 涡流缓解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200606D0 (en) * 1992-01-13 1992-03-11 British Tech Group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patial nmr information
JP3276669B2 (ja) * 1992-05-29 2002-04-22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3505294B2 (ja) * 1995-03-28 2004-03-08 ジーイー横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Mri装置
JP3576641B2 (ja) * 1995-06-29 2004-10-13 ジーイー横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Mri装置
US5912557A (en) * 1997-02-19 1999-06-15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entric phase encoding order for 3D NMR data acquisition
DE69842209D1 (de) * 1997-12-12 2011-05-12 Wisconsin Alumni Res Found Schnelle magnetresonanzbildgebung unter verwendung radialer projektionen
US6201985B1 (en) * 1998-08-14 2001-03-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gmented k-space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MR imaging
US6351122B1 (en) * 1998-12-22 2002-02-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RI reconstruction using scan-specific partial echo and partial NEX data acquisitions and a network
JP2000185026A (ja) * 1998-12-22 2000-07-04 Ge Yokogawa Medical Systems Ltd Mrイメージング方法およびmr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DE19924448A1 (de) * 1999-05-28 2000-12-07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von zeit- und ortsaufgelösten dreidimensionalen Datensätzen mittels der magnetischen Resonanz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3699304B2 (ja) * 1999-08-13 2005-09-28 ジーイー横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磁気共鳴撮像装置
JP3453089B2 (ja) * 1999-08-20 2003-10-06 ジーイー横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Mri装置
US6225804B1 (en) * 1999-10-25 2001-05-01 Analogic Corporation Correction of DC offset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ignals
JP3847512B2 (ja) * 2000-02-07 2006-11-22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6230039B1 (en) * 2000-03-28 2001-05-08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 and system with adaptively selected flip angels
US6617850B2 (en) * 2001-12-03 2003-09-09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Motion correc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using phase difference of two orthogonal acquisition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4747A (zh) * 2012-04-05 2013-10-23 西门子公司 用于控制磁共振系统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CN103364747B (zh) * 2012-04-05 2016-11-23 西门子公司 用于控制磁共振系统的方法和控制设备、磁共振系统以及控制序列确定设备
US10416258B2 (en) 2012-04-05 2019-09-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ntrolling magnetic resonance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20028849A (ko) 2002-04-17
US20020041283A1 (en) 2002-04-11
EP1197760A2 (en) 2002-04-17
CN100580437C (zh) 2010-01-13
KR100668230B1 (ko) 2007-01-17
JP2002119491A (ja) 2002-04-23
JP3853585B2 (ja) 2006-12-06
EP1197760A3 (en) 2004-03-31
US6912302B2 (en) 2005-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55425A (zh) 磁共振成像方法、三维成像方法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CN101034153A (zh) 基于梯度回波序列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及设备
CN1745705A (zh) 磁共振影像生成方法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102320A (zh) 梯度和自旋回波磁共振成像中的重影抑制
CN100516923C (zh) 射频线圈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KR100405922B1 (ko) 구배 자장 인가 방법 및 장치, 및 자기 공명 촬상 장치
KR100352348B1 (ko) Mr이메징장치
CN1196940C (zh) 磁共振信号获取方法及装置、记录媒体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EP1079237A2 (en)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 col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JP3668076B2 (ja) Mri装置
US64728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s, recording medium and system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ing the same
CN1192245C (zh) 磁共振成象方法和装置
KR100459100B1 (ko) 스핀 여기 방법, 자기 공명 촬영 방법 및 자기 공명 촬영시스템
JP5259177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222244C (zh) 磁谐振信号获取方法、装置和磁谐振图象设备
CN1286069A (zh) 磁共振信号接收方法和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EP1209482A2 (en) Reduction of the Maxwell term in flow-encoded MRI
CN1281185C (zh) Rf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JPH05237067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H09131333A (ja) 3次元mrデータを得る方法
JP4273138B2 (ja) 磁気共鳴撮像装置及び磁気共鳴受信装置
JP4699739B2 (ja) Mri装置
JP4542357B2 (ja) Rfコイルおよびmri装置
JP4002805B2 (ja) コイル集合体、磁場形成装置および磁気共鳴撮影装置
CN1006578B (zh) 减小傅利叶轭式图示法成象误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