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5661A - 薄膜粘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膜粘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5661A
CN1345661A CN 00134406 CN00134406A CN1345661A CN 1345661 A CN1345661 A CN 1345661A CN 00134406 CN00134406 CN 00134406 CN 00134406 A CN00134406 A CN 00134406A CN 1345661 A CN1345661 A CN 1345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forementioned
cut
layered produc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344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滨村文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KU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KUM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KUMA CORP filed Critical SAKUMA CORP
Priority to CN 001344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45661A/zh
Publication of CN1345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56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薄膜粘贴装置,用压接滚筒在基板的薄膜贴附面上贴附对应于基板长度的薄膜,该装置设置有基板搬送机构,在支撑件上设置薄膜供给部件,将切断用保持部件设置在装置本体上,该切断用保持部件具有与前端侧面接触的保持面,还具有薄膜吸附孔,在前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旋转切断装置的固定刀,前述切断用保持部件与前述薄膜供给部件成一体地连接,将前述旋转切断装置的回转刀设置在装置本体上,设置薄膜粘贴用的压接滚筒。

Description

薄膜粘贴装置
本发明涉及在印刷配线用基板上热层压由感光树脂层和透光性树脂薄膜构成的层压体薄膜的薄膜粘贴装置。
边连续地对应前述基板长度切断层压体薄膜的边贴在载架在辊式输送机上搬送的每个印刷配线用基板上,装置已是公知的,一般采用由具有往复移动横切层压体薄膜的回转圆板刀的刀具构成的移动切断装置作为进行这种切断的装置。
但是,在前述现有的移动切断装置中,为了由横向移动的回转圆板刀切断装置准确地沿垂直方向切断移动中的层压体薄膜,必需很迅速地往复移动该移动切断装置。换句话说,层压体薄膜的宽度一般为600mm,因此必需将回转圆板刀移动约700mm。
前述现有的移动切断装置的移动速度存在极限值,因此,层压体薄膜的送入速度也有极限值。并且,使回转圆板刀刀具急速起动和停止,会对刀具的导向部件造成剧裂的冲击,存在需要很大的装置维修费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粘贴装置,该装置采用旋转切断装置迅速地切断宽幅薄膜,再贴上该切断的薄膜。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对切断装置的导向部件产生冲击的薄膜切断用旋转切断装置。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薄膜粘贴装置。
本发明是关于用压接滚筒在基板的薄膜贴附面上贴附对应于基板长度的薄膜的薄膜粘贴装置,设置有将前述基板搬送至薄膜粘贴位置,且使其从该薄膜粘贴位置退开的基板搬送机构,在支撑件上设置吸附连续薄膜的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并将其供给到前述薄膜粘贴位置的薄膜供给部件,将该支撑件以能接近或离开前述薄膜粘贴位置的方式设置在装置本体上,可从薄膜后方向着薄膜前后移动地将切断用保持部件设置在装置本体上,该切断用保持部件具有与通过前述薄膜供给部件供给至薄膜粘贴位置的薄膜的供给方向的前端侧面接触的保持面,还具有与使薄膜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吸附在该保持面上的减压系统相连的薄膜吸附孔,在前述装置本体上可从薄膜后方向着薄膜前后移动地设置旋转切断装置的固定刀,前述切断用保持部件与前述薄膜供给部件连接,以一体地接近和背离薄膜粘贴位置,同时,与前述旋转切断装置的固定刀连接成可从薄膜后方向着薄膜前后移动,将前述旋转切断装置的回转刀可从薄膜后方向着薄膜前后移动地设置在装置本体上,设置压接滚筒,从由前述薄膜供给部件保持在前述薄膜粘贴位置状态的薄膜的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将其后端侧从前述基板搬送方向的前端部的薄膜粘贴面向着后端部的薄膜粘贴面贴附。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整体概略构成图;
图2至图8是表示图1的旋转切断装置部分的详细结构图;
图9至图15是用于说明图1的实施例的层压动作的图。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在说明实施例的全部附图中,凡具有相同功能的零部件用相同符号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薄膜粘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大致构成,该薄膜粘贴装置将由感光性树脂层和透光性树脂薄膜构成的层压体薄膜热层压在印刷配线用基板的正反面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薄膜粘贴装置将由透光性树脂薄膜、感光性树脂层及透光性树脂薄膜3层结构构成的层压体薄膜1连续地卷绕在供给滚筒2上。供给滚筒2的层压体薄膜1由薄膜分离滚筒3分别分离成透光性树脂薄膜(保护膜)1A、及由露出一面(附着面)的感光性树脂层和透光性树脂薄膜构成的层压体薄膜1B。
前述分离中的透光性树脂1A由卷取滚筒4卷取。前述供给滚筒2、卷取滚筒4分别以基板搬送路径I-I为中心而上下设置。
前述分离中的层压体1B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如图1所示,通过张紧滚筒5供给到主真空板(薄膜供给部件)6上。
如图1所示,主真空板6以可接近或背离薄膜粘贴位置(沿箭头A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即主真空板6被设置在支撑件7及与该支撑件7成一体的齿条7A上,该支撑件7可自由滑动地安装在设置于装置本体(薄膜粘贴装置的框体)9的导向件8上。该支撑件7分别以基板搬送路径I-I为中心而上下设置,齿条齿轮机构,即支撑件7靠齿条7A和与该齿条7A啮合的小齿轮7B使两者相互接近或背离。驱动源例如由气缸构成。前述主真空板6的移动由设置在支撑件7上的驱动源7C及与其连接的齿条齿轮机构,即连接至驱动源7C的轴上的小齿轮7D、设置在支撑件7上的齿条7E、设置在主真空板6的背面(层压体薄膜1B的非吸附面)的齿条7E进行。这样,主真空板6能独立地沿箭头A方向移动。
主真空板6的薄膜粘贴位置侧的前端部6D构成圆弧状薄膜吸附面,并配置多个薄膜吸附用孔,能反抗层压体薄膜1B的弹力将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吸附保持在圆弧状面上。被吸附保持在前端部6D上的层压体薄膜1B的供给方向的前端侧靠主真空板6沿箭头A方向的移动供给至薄膜粘贴位置。
在层压体薄膜1B的供给路径附近,在主真空板6和薄膜粘贴位置之间设置切断用保持部件10。该切断用保持部件10与前述一样分别以基板搬送路径I-I为中心而上下设置。
前述分离的层压体薄膜1B的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如前述图1所示,通过张紧滚筒5供给到主真空板(薄膜供给部件)6。
主真空板6以可接近或背离(沿箭头A方向移动)薄膜粘贴位置的方式构成。即主真空板6被设置在支撑件7上,该支撑件7可在导向件8上沿箭头B方向滑动,通过该导向件8设置在装置本体(薄膜粘贴装置的框体)9上。上述主真空板6、支撑件7分别以基板搬送路径I-I为中心上下设置,上侧和下侧的各支撑件7靠齿条齿轮机构即各支撑件7分别由齿条7A和与该齿条7A啮合的小齿轮7B使两者相互接近或背离。驱动源由例如气缸构成。
与支撑件7的移动同样,前述主真空板6可独立地沿箭头A方向移动。主真空板6的移动由设置在支撑件7上的驱动源7C及与其连接的齿条齿轮机构,即连至驱动源7C的轴上的小齿轮7D、设置在支撑件7上的齿条7E、设置在主真空板6背面(层压体薄膜1B的非吸附面)上未图示出的齿条而驱动。
主真空板6的薄膜粘贴位置侧的前端部6D构成圆弧状薄膜吸附面,并配置多个薄膜吸附用孔,能反抗层压体薄膜1B的弹力将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吸附保持在圆弧状面上。被吸附保持在前端部6D上的层压体薄膜1B的供给方向的前端侧靠主真空板6沿箭头A方向的移动供给至薄膜粘贴位置。
在层压体薄膜1B的供给路径附近,在主真空板6和薄膜粘贴位置之间设置切断用保持部件10。该切断用保持部件10与前述一样分别以基板搬送路径I-I为中心而上下装置。
该切断用保持部件10保持层压体薄膜1B的切断位置,且能将切断后新形成的下一段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吸附保持在主真空板6的前端部6D上。即,切断用保持部件10能接近和背离层压体薄膜1B的供给路径(沿箭头C方向移动)。通过可滑动部件将该切断用保持部件10设置在支撑件7上。另外,在层压体薄膜1B在切断位置切断时,切断用保持部件10保持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后端侧,热层压期间在其与真空杆(不等径杆或薄膜后端部保持部)12之间,在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后端侧形成松弛,具有该松弛的层压体薄膜1B通过相对于热压接滚筒11的线速度(热层压速度)快速控制由主真空板6及切断用保持部件10获得的层压体薄膜1B的供给速度而形成,是为了边进行热层压边切断层压体薄膜1B的切断位置而形成的。
切断装置13使层压体薄膜1B的供给路径介于之间,设置在与前述切断用保持部件10邻接的位置上。
前述热压接滚筒可在图1中实线所示的退开位置和虚线所示的薄膜粘贴位置之间移动。真空杆12吸附保持靠热压接滚筒11热层压的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后端侧,给予层压体薄膜1B适度的张力,以便不使其产生褶皱等。该真空杆12在热压接滚筒的周围作回转运动。由于该结构已被具体记载在特开昭61-205140号中,在此省略说明。热压接滚筒11、真空杆12分别以基板搬送路径I-I为中心而上下设置。
通过内装或安装在薄膜粘贴装置上的基板搬送机构在前述基板搬送路径I-I上搬送印刷配线用基板14。即基板搬送机构将印刷配线用基板14搬送到薄膜粘贴位置,在印刷配线用基板14上热层压层压体薄膜1B后,再将其从薄膜粘贴位置搬送(搬出)至下一段的曝光装置。基板搬送机构主要由主动滚筒15A和从动滚筒15B构成。
在本发明中,具体采用旋转切断装置作为按规定长度切断前述连续供给的层压体薄膜1B的切断装置13。
旋转切断装置13由将前述层压体薄膜1B横切成所需长度的一组回转刀16和固定刀17构成。
从图2至图8可看出,回转刀16在带状板上面的对角线处,具有刀缘18,以设在两端的圆板19和19(图7)的中心为轴正反回转,在其与支撑在前述圆板19周面上的固定刀17之间剪切从而切断层压体薄膜1B。
如图1所示,前述切断用保持部件10与前述主真空板6连接成一体,接近或背离薄膜粘贴位置,同时与前述旋转切断装置的固定刀连接成可从薄膜的后方向着薄膜前后移动。即如图3所示,设置成可通过连接部件10B沿连接杆10A上下自由滑动,该连接部件10B具有贯通设置在前述固定刀17的支持板42上的连接杆10A的孔。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切断用保持部件10上设置有吸引用孔,在切断层压体薄膜1B时,吸引固定层压体薄膜1B。
在层压体薄膜1B于切断位置切断时,切断用保持部件10保持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后端侧,能从层压体薄膜1B的后方向着层压体薄膜1B前后移动。
前述固定刀17具有如图1及图3的箭头方向C所示那样接近和背离层压体薄膜1B的供给路径的结构。
采用图2至图6和将下部的旋转切断装置13分解显示的图8来说明前述旋转切断装置13的部分。
如图2、图3、图4(从图3的P侧看去的正面图)及图5(从图4中V-V线切开的断面图)所示,前述固定刀17可进行微小转动地枢支在固定刀支持部件40上(图4),由固定刀支持部件40侧靠弹簧40A对其施压(图5)。固定刀支持部件40靠定位螺钉安装在支持部件41及支持板42上。
支持板42可自由滑动地支持在具有导向槽43A的支持导轨43上。支持导轨43通过安装配件44安装在装置本体9上。
前述支持部件41被安装在设置于装置本体9上的气缸45的可动轴45A上。因此,前述固定刀17和切断用保持部件10可沿前述支持导轨43前后移动。
另外,贯通设置在上述切断用保持部件10上的连接部件10B的贯通孔的前述连接杆10A设置在前述支持板42上。
回转刀16经过相对于粘贴装置可前后移动设置的滑动台20的两侧板21被轴支承,通过附设在侧板21上的气缸23能使设在其轴端的曲柄部分22往复动作仅以规定角度正反转。该滑动台20与两侧板21的台阶部21A相卡合而被载架在支承板26上,通常固定在支承板26上,但通过抵抗设置在其内部的弹簧的弹力来提升设置在上面的卡止旋钮27能使滑动台20自由滑动,上述支承板26突设在通过L状安装件24水平固定在粘贴装置的底框架上的横杆25背面的左右部分上。另外,标号28是附设在滑动台20下面的带调节螺丝的制动器,在朝着固定刀推送滑动台20的场合,其调节螺丝的前端与支承板26上面的突起29接触,相对于固定刀17总是将回转刀16保持在规定位置。标号30,31是将两端保持在两侧板21上设置的空气喷射管,在周面上排列有吹出空气的孔,必要时靠该吹出空气将层压体薄膜1B压向热压接滚筒11和主真空板6的前端部。
下面简单说明本实施例的薄膜粘贴装置中层压体薄膜1B的切断动作。
首先,把通过手工作业使用薄膜分离滚筒3分离开的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前端侧配置在主真空板6、切断用保持部件10及固定刀17的前面和滑动台20的回转刀16后部之间,同时,使该薄膜吸附保持在主真空板6和切断用保持部件10上。接着,向薄膜方向推送滑动台20,将回转刀16返回至用于切断薄膜的规定位置,再操作切断装置的动作开关(图中未示出),使切断装置动作,切断该薄膜上放出的余份并丢弃。
在这种场合,如前所述,使回转刀16转动,由其与固定刀17瞬时剪切层压体薄膜1B,切断层压体薄膜1B。这时,如图7所示,由于使回转刀16的刀缘18与轴线少许倾斜相交,而降低了切断抵抗力,能可靠地迅速切断。即使回转刀16的刀缘18与轴线少许倾斜相交,由于固定刀17的刀缘17A如图4所示水平(相对于薄膜的流动方向成直角)安装,而且在层压体薄膜暂时松弛期间被切断,故层压体薄膜1B也不会被斜着切断。而且,在前述起动前的层压体薄膜1B前端的定位时,通过定位旋钮27能容易地向前方拉出滑动台20,拉出后仅推回即可。下面,通过图9至图15(按每个粘贴动作工序显示的主要部分的大致结构图)简单说明使用前述薄膜粘贴装置的自动粘贴过程(热层压)。
首先,如图9所示,用切断用保持部件10的薄膜吸附面10D吸附保持通过前述手动操作完成前端切齐的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前端侧,然后,将其前端配置在旋转切断装置的固定刀17的前面。
接着,通过基板搬送机构用主动滚筒15A及从动滚筒15B沿基板搬送路径I-I搬送印刷配线用基板14,当检测到该印刷配线用基板14接近薄膜粘贴位置时,靠前述图3所示的气缸45沿箭头C方向移动切断用保持部件10和固定刀17,如图10所示,使层压体1B供给方向的前端侧移动至背离层压体1B供给路径的位置,并使其吸附保持在主真空板6的前端部6D上。
另外,在进行连续作业时,将由旋转切断装置13切断的层压体1B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吸附保持在主真空板6的前端部6D上。
接着,将印刷配线用基板14搬送方向的前端部停止在薄膜粘贴位置,该印刷配线用基板14靠基板搬送机构通过主动滚筒15A和从动滚筒15B沿基板搬送路径I-I搬送。由传感器检出印刷配线用基板14搬送方向的前端部,根据该检出信号,停止基板搬送机构的主动滚筒15A,从而实现上述停止动作。
接着,如图11所示,使主真空板6及其前端部6D向(箭头A方向)停止在薄膜粘贴位置的印刷配线用基板14搬送方向前端部的表面(薄膜粘贴面)接近,将层压体1B供给方向的前端侧供给到薄膜粘贴位置。
接着,如图12所示,使吸附保持层压体薄膜1B的主真空板6及其前端部6D移动到薄膜粘贴位置,将前端部6D压接在印刷配线用基板14搬送方向前端部的薄膜贴面上,并将层压体薄膜1B供给侧前端压附在基板上。
接着,如图13所示,解除层压体薄膜1B的吸附保持,使主真空板6与其前端部6D从薄膜粘贴位置离开。如果主真空板6离开而到达图13所示的位置,如图1所示,就继续使与主真空板成一体设置的支撑件7向背离基板搬送路径的方向移动,使主真空板6和切断用保持部件进一步远离基板。最远位置是处于图14所示位置的主真空板6结束背离动作时的点,使固定刀17和切断用保持部件10接近层压体薄膜1B。根据这个动作,开始从退开位置向薄膜粘贴位置移动热压接滚筒11。
接着,当热压接滚筒11移动至薄膜粘贴位置时,靠适度的压力抵靠在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最前端侧。于是,靠热压接滚筒11的回转力和基板搬送机构主动滚筒15A的再回转沿箭头E方向搬送印刷配线用基板14,开始热层压。
接着,如图14所示,一边靠前述热压接滚筒11的回转自动地供给前述层压体薄膜1B,一边从印刷配线用基板14搬送方向的前端部向后端部在印刷配线用基板14的薄膜贴面上仅贴附规定距离的层压体薄膜1B。
在一面将层压体薄膜1B贴附在印刷配线用基板14上,一面通过热压接滚筒11使印刷配线用基板14向基板搬送方向移动时,靠其移动动作从供给滚筒2拉出层压体薄膜1B。
当设在搬送路径中的传感器检测出层压体薄膜1B的后端部已到达基板搬送装置的规定位置时,根据该检出信号,(a)主真空板6及切断用保持部件10吸附保持层压体薄膜1B。在这种情况下,与切断用保持部件10配置在同一位置的固定刀17的前端部和热压接滚筒11的薄膜按压点之间的层压体薄膜1B的长度被设定为与基板表面薄膜贴剩部分的长度实际上相等。(b)与将层压体薄膜1B吸附保持在主真空板6及切断用保持部件10上的同时,沿印刷配线用基板14的方向将与主真空板6和切断用保持部件10成一体安装的支撑件7仅移动一定距离。通过前述切断用保持部件10的吸附保持及前述移动,切断用保持部件10和热压接滚筒11之间的供给层压体薄膜1B松弛。为了使该松弛方向向着基板搬送方向侧,而沿图15所示的箭头F方向喷射空气。
接着,如图15所示,在层压体薄膜1B松弛期间,用旋转切断装置13切断层压体薄膜1B。靠该切断使前述连续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后端侧与前述印刷配线用基板14搬送方向的长度对应。切断动作后,主真空板6及切断用保持部件10在吸附保持层压体薄膜1B的状态下静止。
然后,靠前述热压接滚筒11将前述切断的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后端侧贴附在印刷配线用基板14搬送方向后端部的薄膜贴附面上。即通过热压接滚筒11的回转及印刷配线用基板14的搬送,从印刷配线用基板14搬送方向的前端部向后端部顺次热层压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前端侧。由于靠真空杆12的吸附动作,使切断的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后端侧边摩擦边通过真空杆12的表面,给予热层压前的层压体薄膜1B适度的张紧力,以便不会在热压接在印刷配线基板14上的层压体薄膜1B上产生皱褶。
接着,将切断的层压体薄膜1B供给方向的后端侧热层压在印刷配线用基板14搬送方向后端部的薄膜粘贴面,完成热层压。在热层压结束之前,在供给方向后端侧的层压体薄膜1B的剩余长度变短的阶段,使前述真空杆12以接近印刷配线用基板的方式在热压接滚筒11的周围回旋运动,产生吸附动作直到热层压结束之前为止,通过给层压体1B适度的张紧力,来防止产生皱褶等。结束了前述热层压的印刷配线用基板14靠基板搬送机构送至下一段的曝光装置。
此后,使前述真空杆12向背离基板搬送路径I-I的方向在热压接滚筒的周围反转,返回至初始位置。热压接滚筒11也按背离基板搬送路径I-I的方向分开上下滚筒,同时向印刷配线用基板的搬送方向侧移动,从薄膜粘贴位置退开。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采用简单的结构就能迅速且可靠地切断宽幅薄膜,并贴附在基板上。
另外,由于只通过回转刀瞬时回转,使回转刀和固定刀剪切连续薄膜,所以能迅速且可靠地切断宽幅薄膜,并贴附在基板上。
另外,由于动作开始前能容易地插入连续薄膜,所以能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上述回转刀的两端轴支承在滑动台上,滑动台在与基台相连的支承板上可向着薄膜前后移动,上述回转刀在一定角度内转动,而且滑动台相对于支承板固定在规定位置,以及可离开薄膜向前方自由移动,固定刀与从薄膜后方向着薄膜前后移动的切断用保持部件联锁动作,所以能迅速地切断连续薄膜,能防止对切断装置的导向部件的冲击。

Claims (1)

1.一种薄膜粘贴装置,用压接滚筒在基板的薄膜粘贴面上粘贴对应于基板长度的薄膜,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将前述基板搬送至薄膜粘贴位置,或使其从该薄膜粘贴位置退开的基板搬送机构,在支撑件上设置吸附连续薄膜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并将该薄膜供给方向的前端侧供给到前述薄膜粘贴位置的薄膜供给部件,将该支撑件以能接近或背离前述薄膜粘贴位置的方式设置在装置本体上,能从薄膜后方向着薄膜前后移动地将切断用保持部件设置在装置本体上,该切断用保持部件具有与通过前述薄膜供给部件供给至薄膜粘贴位置的薄膜供给方向的前端侧面接触的保持面,还具有与使薄膜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吸附在该保持面上的减压系统相连的薄膜吸附孔,在前述装置本体上能从薄膜后方向着薄膜前后移动地设置旋转切断装置的固定刀,前述切断用保持部件与前述薄膜供给部件成一体地连接,以接近或背离薄膜粘贴位置,同时,与前述旋转切断装置的固定刀连接成可从薄膜后方向着薄膜前后移动,将前述旋转切断装置的回转刀能从薄膜后方向着薄膜前后移动地设置在装置本体上,设置从靠前述薄膜供给部件保持在前述薄膜粘贴位置状态的薄膜的供给方向的前端侧将其后端侧从前述基板搬送方向的前端部的薄膜粘贴面向着后端部的薄膜部的薄膜粘贴面粘贴的压接滚筒。
CN 00134406 2000-09-30 2000-09-30 薄膜粘贴装置 Pending CN13456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34406 CN1345661A (zh) 2000-09-30 2000-09-30 薄膜粘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34406 CN1345661A (zh) 2000-09-30 2000-09-30 薄膜粘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5661A true CN1345661A (zh) 2002-04-24

Family

ID=4596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34406 Pending CN1345661A (zh) 2000-09-30 2000-09-30 薄膜粘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4566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281A (zh) * 2010-08-05 2011-01-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薄膜转贴装置及软性薄膜转贴方法
CN101945752B (zh) * 2008-03-28 2013-07-31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功能薄膜的粘贴装置以及功能薄膜的粘贴方法
TWI621579B (zh) * 2014-06-26 2018-04-21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膜連續供給裝置以及光學膜連續供給方法
CN109600983A (zh) * 2017-10-03 2019-04-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装置以及安装基板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752B (zh) * 2008-03-28 2013-07-31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功能薄膜的粘贴装置以及功能薄膜的粘贴方法
CN101958281A (zh) * 2010-08-05 2011-01-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薄膜转贴装置及软性薄膜转贴方法
TWI621579B (zh) * 2014-06-26 2018-04-21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膜連續供給裝置以及光學膜連續供給方法
CN109600983A (zh) * 2017-10-03 2019-04-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装置以及安装基板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33556A (zh) 标签粘贴装置和标签粘贴方法
CN113787536B (zh) 喇叭平板组装线
US5053099A (en) Film bo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ame
KR20080078564A (ko) 점착 테이프 부착 장치
CN1345661A (zh) 薄膜粘贴装置
JPH037342A (ja) 薄膜張付装置
CN112249789B (zh) 一种贴胶机构及贴胶设备
CN1830677A (zh) 带式打印机
JP2008126325A (ja) 断裁機の冊子位置決め搬送機構
WO2012086132A1 (ja) テープ貼着装置及びテープ貼着方法
EP043606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bonding film to a substrate and cutting the film to desired size
CN1345660A (zh) 薄膜粘贴方法以及其实施装置
CN1188333C (zh) 印刷电路板薄膜粘贴装置
CN1033536C (zh) 胶片输送装置
CN113942713B (zh) 取料方法、取料装置及贴料设备
CN220448259U (zh) 一种递进式撕贴膜机构及运用该机构的电路板贴膜装置
CN217047490U (zh) 贴膜设备
CN218984906U (zh) 一种卡塞拉剪装置
CN219329247U (zh) 一种吸附顶出装置
CN217229706U (zh) 贴胶带装置
CN217047491U (zh) 贴膜治具
JP2793156B2 (ja) ラミネータ
CN220865834U (zh) 一种灌装膜打卡机
CN217346709U (zh) 热覆膜机
TW480903B (en) Thin film attachment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