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1921A - 一种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1921A
CN1331921A CN 00136949 CN00136949A CN1331921A CN 1331921 A CN1331921 A CN 1331921A CN 00136949 CN00136949 CN 00136949 CN 00136949 A CN00136949 A CN 00136949A CN 1331921 A CN1331921 A CN 1331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electrode
rotten
prevents
edibl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369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子一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013694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31921A/zh
Publication of CN1331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1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所公开的是一种使用电子氧化还原物理作用来防止食物油变质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本发明是通过在油锅中设有的电极而产生电场,使油中的水分子结构发生改变,通过电极不断发出庞大数量的电子将油中的氧赶走,则可起到降低油中水分子的氧化作用,以使油中的电子与氧容易交换,从而达到防止食物油变质的目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减少了异味的产生;大量节约新油50%;减少废油,有效地防止了油烟的产生;可节约燃料费30%;性能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使用电子氧化还原物理方法来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当人们在油炸食物时,高温和食物表面所含的水份使油的氧化过程加速。用炸过5~6次的油再炸食品,则使其食品的味道变坏;炸过10次以上的油,其颜色变黑,且产生带有异味的油烟,而污染周围环境,令人生厌。如果继续食用这种氧化了的油,容易致癌。如何对废油进行处理,已成为造成世界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目前,虽然部分废油能够再生处理,但绝大部分废油会因处理不当而污染环境。在现有技术方案中曾提出了用木炭,电流及远红外陶瓷等材料来解决该问题,但其效果均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氧化现象的原理是物质失去电子为氧化,另一物质得到电子为还原。本发明是通过在油锅中设有的电极而产生电场,使油分子结构发生改变,通过电极不断发出数量庞大的电子将油中的氧赶走,则可起到降低油中水分子的氧化作用,以使油中的电子与氧容易交换,从而达到防止食用油变质的目的。
从自然界的打雷现象中可得出启示,是蓄积在云层中的高电压破坏了空气这个绝缘体而发生了打雷的现象。
而食用油变质的原因是油与空气相接触时,空气中的氧和油中的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油变质。油是电的绝缘体,油中的电子自由移动很困难。如果在油锅中设有电极而产生电场,破坏油这一绝缘体,使电子加速运动,以达到防止食用油变质的目的。再者,用此方法还可节约80%的用油量,而不会有油污和废油产生;其食品的味道也会与先前烹制出的食品保持一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而实现的:
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是:在盛有食用油的油锅中设置一电极,并接通交流电源及直流电源,使油锅中的电极产生高密度电场,电场将油的绝缘性能破坏,使电子加速运动,从而降低了油中水分子的氧化作用;此时,再加热还可使油中的水分子很快蒸发,则可防止食物油变质。
防止食用油变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盛有食用油的油锅中至少设置一个以上的电极;其电极分为上、下两部分,电极的上部为有色金属混合陶瓷,作为电极在油中放电的装置;其下部为绝缘的普通陶瓷,以防止锅底漏电;在电极的上面设有远红外线陶瓷防触电板,以防止使用金属炊具时触电;电极的电源通过联接插件由防止食用油变质装置的控制电路供给。
其中,所述的防止食用油变质装置的控制电路主要由电源,自藕变压器,高压变压器,LC回路,电容器,电压表,继电器,显示器及开关等组成。
所述的防止食物油变质装置控制电路中的转换开关,可以选择使用5mA、10mA,20mA三种电流模式。
所述的电极是由能放出远红外线的陶瓷、易导电的氧化铝及碳粉末混合烧制的有色金属混合陶瓷制成;所述的电极厚度为10mm以上;所述的电极的大小和形状,可根据油锅的形状而选择;所述的电极构成成份的比率和电极的形状,也可以根据油锅的大小及油量的多少而选择。
所述的电极工作电压为:交流300V以上,电流为:0.5A,频率为:50HZ以上。
所述的电极可作为防止食用油变质的催化剂;该电极也可作为保温和散热的材料,能防止因食品入锅后油温的下降。
所述的混合陶瓷电极因远红外线具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故将其四面切割成倾角在45度以下的斜面,则通过斜面放射电子及远红外线,使它能辐射到油锅的每个角落。
所述的远红外线陶瓷防触电板的厚度为5mm;距电极上部间隔为5-10mm,在其上还设有多个贯通该板的小孔,以不影响电极放电。
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和电极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别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由于远红外线具有使食物从内部变热的性质,与由电极产生的电场相辅相成,防止油变质。
2、因电极中含有碳,不仅能吸附油炸时产生的油烟,也能吸收残留在油中的水分,使油保持活化,从而减少了异味的产生。
3、可大量节约新油50%以上,使所补充的新油使用率在约20%以下;同时还可大幅度地减少废油,有效地防止了油烟的产生。
4、由于远红外线的作用,在低于常温30%的温度下炸出的食品同样能达到高品质,故可节约燃料费30%。
5、因采用了安全性性能高的陶瓷作为电极的主要材料,且不使用其它防氧化剂,故本装置性能安全可靠。
6、炸出的食物味道更好,保持食物本身的美味,不油腻,没有肠胃不适的感觉,且易于消化。
图1为本发明防止食用油变质装置的控制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防止食用油变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止食用油变质装置效果图表1。
图4为本发明防止食用油变质装置效果图表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是对设在盛有食用油的油锅中的电极通电,使油锅中的电极产生高密度电场和庞大数量的电子及远红外线。电场使油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起到降低油中水分子的氧化作用,使电子加速运动,防止食用油变质。
防止食用油变质的装置,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主要由油锅29及防止食物油变质装置的控制电路组成,且在油锅29中装有食用油27;在油锅29的下部设置一电极15,其上部为有色金属混合陶瓷电极151,且电极151的上部为四面小于45度倾角的斜面;其下部为保温及防漏电的普通陶瓷152;在油锅29的上部设置一防触电板26,且在该防触电板26上设有多个贯通该板的电波发散孔28;电极15的电源通过联接插件31及电极配线30由控制电路供给;电极15的工作电压为:交流280~320V,电流为:0.5~1A,频率为:50~60HZ。
电极15是由能发出电子及远红外线的陶瓷、易导电的氧化铝及碳粉末混合烧制的有色金属混合陶瓷制成。
为了防止漏电,电极15的上部为有色金属混合陶瓷电极151,其厚度为10mm以上,下部为绝缘的普通陶瓷152,把绝缘材料陶瓷作为包装材料,使油锅与灶台和油锅与地面之间达到绝缘,这不仅有助于油锅中电场的形成,且能防止因接触油锅而触电。
放在油锅中的电极15为保温和散热材料,能防止因食品入油锅后油温的下降。根据油锅的形状不同,可以选择电极的大小及形状。
在电极15的上面设有厚度为5mm以上、能放出远红外线的陶瓷防触电板26,它可作为防触电板,有效地防止使用金属炊具触电,该防触电板26距电极15的上部间隔为:5~10mm。为了不影响电极15放电,可在防触电板26上钻有多个电波发散孔28。
防止食用油变质的装置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连接220V交流电源1,打开电源开关2,电源指示灯6亮,通过自藕变压器8提供电源。通过自藕变压器8可使高压变压器11的二次侧电压在所定电压间调节。为避免负载干扰,通过LC回路比给9kv高压变压器11施加电压。高压变压器11的二次侧电压,通过电容器10提供1mA电流,由15kv电压表14所示电压输出给电极15。当出现输出短路时,高压变压器11的二次侧电压下降,输出电容10的电压也随之下降,短路电流变弱,触电危险随之减少。
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食用油的质量及用量,通过转换开关20可选择使用5MA,10MA和20MA三种电流模式。
该装置通过电场和电子及远红外线的共同作用,能使在低于正常油温30%的情况下炸出的食品比正常油温下炸出的食品的味道更好;还可节约燃料费30%;可大量节约新油50%以上,使所补充的新油使用率约在20%以下;同时还可大幅度地减少废油,有效地防止了油烟的产生。
本发明的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如图3、图4所示。
附件1
防止食用油变质(氧化)装置(OMG)营业用机试验检查结果试验检查合作单位 大妻女子大学(OMG试验)教授 管理营养士 中里年子助教授 农学博士 松本宪一讲师            村岛淑子助手 研究生     桐生知子营业用机试验合作单位 株式会社 万世马桥店(营业用机使用试验)
                   店主冈本昌雄试验检查结果 试验负责人 助教授 农学博士 松本宪一
                                            过氧化物指数mcq/kg    氧化指数(No1)分析物合作单位 马桥店(肉万世)分店主 冈本昌雄    第一次0.72均值0.74     0.30分析物 新油(色拉油100%)     25日早晨           第二次0.85(No2)无电 新油(色拉油100%)经26日使用后              第一次0.89均值0.91     0.86
 新油—1天补充10%  2天20%                 第二次0.93
马铃薯及水分少的原料
无电 经2天使用后(No3)无电    28日 补充1L(3.125%)                   第一次1.31均值1.37      1.37
(马铃薯类原料)营业结束后                   第二次1.45(No4)无电    25日新油(色拉油100%)经26日使用后      第一次0.39均值0.41      3.30(色拉油与动物油各半)                        第二次0.44
2天补充2L(6.25%)
猪排 炸虾等
无电 经2天使用后(No5)有电    27日 无补充                            0.42                    4.95
(色拉油与动物油各半)
猪排 炸虾等
营业结束后(No6)有电    28日 补充约2L(6.25%)                 0.31                     4.03
(色拉油与动物油各半)
猪排 炸虾等
营业结束后(No7)有电    29日无补充                            第一次0.68
(色拉油与动物油各半)                      第二次0.76均值0.78       2.35
猪排 炸虾等                               第三次0.90
营业结束后
(28日180度用通常时间有烟产生食物变焦。
29日将温度降为150度用通常时间味道最好。)(No8)                           过氧化物指数        氧化指数有电    30日无补充                  0.29                7.21
(色拉油与动物油各半)
猪排 炸虾等
营业结束后(No9)有电  /31日早晨补充1.8L(5.625%)    0.21                8.47
 (色拉油与动物油各半)
猪排 炸虾等
营业结束后(食物种类多)(No10)有电    1日补充1.8L(5.629%)        第一次0.21均值0.22  10.75
(色拉油与动物油各半)            第二次0.24
猪排 炸虾等
营业结束后(食物种类多通常的3倍)(No11)有电   2日补充约6L(18.75)           0.28                 4.77
(色拉油与动物油各半)
猪排 炸虾等
营业结束后
(9天用量96L 补充17.4L
新油替换率 9天合计 18.125%)炸天妇罗油的过氧化(变质)物指数
新鲜的油的过氧化物指数在0~10之间,如果达到固体20,液体100的指标时,油已变质不能食用了。●给油通电每天平均炸80份食品,一周后油的过氧化物指数平均值为0.36氧化指数平均值为5.72。●9天用量为96L,补充油量为17.4L,节约了78.6L(81.87%)。品尝会总评品尝会(地点) 马桥店(肉万世)在2天不通电后,从第3天开始通电。用11天内一直通电并使用的油炸猪排,10名评委品尝后一致交口称赞。1.厨房和店铺内的炸猪排油所特有的异味一点儿也没有了。即使在炸猪排时也一样。2.虽然油变稠了,但却能品尝到食物原有的美味。3.虽然是油炸食品,却不令人觉得腻。即使在吃多时,也不会难受。4.经济效益因食物种类而不同。但能节约用油(新油使用率15~20%),节约20%的燃料费。5.关于健康方面,因为油离子化而使妇罗油变得更易于消化吸收,对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防止食用油变质(酸化)装置的试验报告机器名称:防止食用油变质装置
(简称:O.M.G:OilManager电压式)使用店名:株式会社 万世(千叶 松户) 马桥店O.M.G使用:锅内用油:32L(沙拉油和猪油各半);
       油炸类食品
       营业用食油通常三天更新一次试验时间:8月27日至9月2日食品数量:每天约80份猪排O.MG使用状况:使用二天后用了油,O.M.G通常再使用试验结果:使用O.MG时,即使油变稠,但产生的异味却大大减少,食品上不带有油的
      异味,而且食物原有的味道变得更加鲜美;用了二天的油,仍然有好的效果;
      如果使用新油其味道会更好。补充油使用比率:
      1、通常油锅用油为:32L,平均3天全部要换新油,每月10次,每月用
         油为:320L;
      2、使用O.M.G后,每天用油为:1.2L,每月为:36L;
         长期使用,每月约为:11.25L
总评1、使用O.MG后,产生的异味相当减少;2、一些常客在吃猪排时常将肥的部分剩下,但在使用O.M.G后,则不会再发生;3、通常炸天妇罗的油,长时间使用后都会产生异味,在使用O.M.G后,则不会再产生;4、长时间使用后油都会混浊,使用O.M.G后,食物的颜色则不会再有变化;5、一般远红外线的效果,即使在比正常温度低20-30度时,也能保持食物的品质,还能缩短油炸的时间;6、长时间使用后的油没有酸化味,相当于O.M.G使油再生(电子使酸化油还原,油恢复原有油的状态);7、防止食用油变质装置与其电极可各自独立设置,故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该试验取样时间为:7天,实际时间为:15天。使用OMG后,其食物不仅保留了原有食品的味道,而且减少了油的异味;食后更好消化;还可节约使用油率,节约燃料费用;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AUC株式会社
O.M.G试验者:株式会社 万世(肉の万世)
             千叶县松户市马桥店店长:
             冈木昌雄

Claims (10)

1、一种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盛有食用油的油锅中设置一电极,并接通交流电源及直流电源,使油锅中的电极产生高密度电场,该电场将油的绝缘性能破坏,使电子加速运动,从而降低了油中水分子的氧化作用;此时,再加热还可使油中的水分子很快蒸发,则可防止食物油变质。
2、一种防止食用油变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盛有食用油的油锅中至少设置一个以上的电极;其电极分为上、下两部分,电极的上部为有色金属混合陶瓷,作为电极在油中放电的装置;其下部为绝缘的普通陶瓷,以防止锅底漏电;在电极的上面设有远红外线陶瓷防触电板,以防止使用金属炊具时触电;电极的电源通过联接插件由防止食物油变质装置控制电路供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食用油变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食物油变质装置的控制电路主要由电源,自藕变压器,高压变压器,LC回路,电容器,电压表,继电器,显示器及开关等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工作电压为:交流300V以上,电流为:0.5A,频率为:50HZ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食用油变质装置控制电路中的转换开关,可以选择使用5mA、10mA、20mA三种电流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是由能发射电子及远红外线的陶瓷、易导电的氧化铝及碳粉末混合烧制的有色金属混合陶瓷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厚度为10m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的大小和形状,可根据油锅的形状而选择;所述的电极构成成份的比率和电极的形状,也可以根据油锅的大小及油量的多少而选择。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陶瓷电极因电子及远红外线具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故将其四面切割成倾角在45度以下的斜面,则通过斜面放射远红外线,使它能辐射到油锅的每个角落。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红外线陶瓷防触电板的厚度为5mm,距电极上部间隔为5-10mm,在其上还设有多个贯通该板的小孔,以不影响电极放电。
CN 00136949 2000-12-29 2000-12-29 一种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3319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36949 CN1331921A (zh) 2000-12-29 2000-12-29 一种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36949 CN1331921A (zh) 2000-12-29 2000-12-29 一种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1921A true CN1331921A (zh) 2002-01-23

Family

ID=4597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36949 Pending CN1331921A (zh) 2000-12-29 2000-12-29 一种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3192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9503A (zh) * 2011-03-07 2012-09-19 无锡润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饮品增味的装置和方法
CN102669789A (zh) * 2011-03-07 2012-09-19 无锡润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多用途电子装置
CN110591817A (zh) * 2019-10-22 2019-12-20 晶彩无限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能量场爆裂的食用煎炸油抗老化方法及装置
CN112890078A (zh) * 2021-03-16 2021-06-04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中强度电场处理减少煎炸食品吸油量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9503A (zh) * 2011-03-07 2012-09-19 无锡润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饮品增味的装置和方法
CN102669789A (zh) * 2011-03-07 2012-09-19 无锡润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多用途电子装置
CN110591817A (zh) * 2019-10-22 2019-12-20 晶彩无限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能量场爆裂的食用煎炸油抗老化方法及装置
CN112890078A (zh) * 2021-03-16 2021-06-04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中强度电场处理减少煎炸食品吸油量的方法
CN112890078B (zh) * 2021-03-16 2022-11-11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中强度电场处理减少煎炸食品吸油量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2212C (zh) 烹饪设备
Karimian-Khosroshahi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cooking methods on minerals, vitamins,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indices of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Costa et al. Fatty acids, mercury, and methylmercury bioaccessibility in salmon (Salmo salar) using an in vitro model: Effect of culinary treatment
Mulbry et al. Optimization of an oil extraction process for algae from the treatment of manure effluent
Rukmini et al. Nutritional and biochemical aspects of the hypolipidemic action of rice bran oil: a review.
Guil-Guerrero et al. Fatty acid profiles of livers from selected marine fish species
CN1127301C (zh) 油炸方便面的生产方法
US20030202340A1 (en) Ornamental lamp
CN1331921A (zh) 一种防止食用油变质的方法及装置
Salhi et al. Growth, survival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R hamdia quelen (Q uoy and G aimard, 1824) larvae fed on artificial diet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 rtemia nauplii
Xiong et al. Effects of Plant Oil Combinations Substituting Pork Back‐Fat Combined with Pre‐Emulsification on Physicochemical, Textural, Microstructur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Spreadable Chicken Liver PÂTÉ
KR101412577B1 (ko) 전장인가 방식을 이용한 튀김장치
Ramírez et al. Fatty acid profiles of intramuscular fat from pork loin chops fried in different culinary fats following refrigerated storage
CN1477925A (zh) 饲养兔子的方法
Babalola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fish oil replacement by vegetable oil on the serum biochemical and haematological parameters of African catfish (Heterobranchus longifilis) fingerlings
CA2601985C (en) A synergistically heat stable oil media having eicosa pentaenoic acid (epa) and do-cosa hexaenoic acid (dha)
Amira et al. Effects of frying 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farmed and wild gilthead sea bream (Sparus aurata)
CN112890078B (zh) 一种基于中强度电场处理减少煎炸食品吸油量的方法
JP3998355B2 (ja) 食用油
CN206565819U (zh) 一种油炸锅
JP4001616B2 (ja) 食用油の製造方法
CN1589109A (zh) 油炸烹调方法
KR101025548B1 (ko) 기능성 튀김용 식용류 산화방지장치
JP5354709B2 (ja) 油脂用還元剤
Manning et al. Feeding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diets amended with refined marine fish oil elevates omega‐3 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fille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