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9609C - 立体停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体停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9609C
CN1329609C CNB2005100854065A CN200510085406A CN1329609C CN 1329609 C CN1329609 C CN 1329609C CN B2005100854065 A CNB2005100854065 A CN B2005100854065A CN 200510085406 A CN200510085406 A CN 200510085406A CN 1329609 C CN1329609 C CN 132960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mentioned
parking space
automobil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854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7614A (zh
Inventor
饭田裕人
国重义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hikawama Haulage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7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7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96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960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它具有:多个平台,其可在前后方向排列2列、在横向方向排列3列、在上下方向排列4列;以及让平台升降的升降机(26)。在多个平台中包括复合平台(21),其是将搭载汽车(C)的地面平台部(22)与顶置平台部(23)一体化而形成的,所述顶置平台部(23)位于地面平台部(22)上方,并具有汽车(C)的行驶通道。

Description

立体停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可让汽车分别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前后方向以及横向方向(水平方向)排列多台的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立体停车装置,有如日本特许第3488778号公报中记载的地下两层和地上一层的那种。这种立体停车装置具有:多个平台,其可在横向方向上排列4列、在上下方向上排列3列;和让该平台升降的升降机。
上述平台搭载汽车并配置在停车空间中。上述停车空间设置在地上1层、地下1层及地下2层的各层中,在各层排列在水平方向的一条直线上。换句话说,上述停车空间在通过传送器而传送的汽车的横向方向上(以下称为“左右方向”)配置多个,同时,在通过升降机输送的汽车的升降方向上也(以下称为“上下方向”)配置多个。
在将汽车向上述结构的立体停车装置中入库的情况下,通常是将车搭载在位于地上1层的停车空间中的平台上之后,用升降机以及传送器使平台与汽车一起升降及横向运动,从而将汽车移动到地下的停车空间中。并且,在让上述汽车从上述立体停车装置中出库的情况下,用升降机以及传送器让平台与汽车一起升降及横向运动,从而将汽车移动到地上1层的停车空间中。
在这种以往的立体停车装置中,由于只将停车空间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配置多个,因而存在可收容的汽车台数少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包括将停车空间在车的行进方向(以下称为“前后方向”)配置多个的方法。然而,采用这种方法的话,在位于地上1层后方的停车空间中的平台上的汽车出库的情况下,由于在该后方停车空间的前方的停车空间没有行驶的通道,因而必须让搭载上述汽车的平台移动到前方的停车空间中,或者必须让通行用的其他的台子移动到前方的停车空间中,因而会出现后方平台上的汽车无法迅速出库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让后方平台上的汽车迅速出库的立体停车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立体停车装置具有:多个平台,其可在前后方向排列2列以上(包括2列,下同)、在横向方向排列2列以上、在上下方向排列2列以上;以及让上述平台的至少一个升降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平台中至少包括一个复合平台,其是将搭载汽车的地面平台部与顶置平台部一体化而形成的,所述顶置平台部位于上述地面平台部上方,并具有汽车的行驶通道,所述升降机至少使所述复合平台升降。
根据上述结构的立体停车装置,在例如位于地上1层后方空间中的平台上的汽车要出库的情况下,只要让复合平台处于该后方空间的前方空间下面的位置上,该复合平台的顶置平台部便成为上述前方空间的行驶通道,所以,位于上述后方空间的平台上的汽车可以驶向上述顶置平台部的行驶通道,并通过上述前方的空间。因而,能够让上述后方平台上的汽车迅速出库。
在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中,上述复合平台在上述平台上下方向的各列中配置在最下层。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由于复合平台在上述平台的上下方向的各列中位于最下层,因而,利用复合平台的顶置平台部可以很容易地在比最下层靠上的层上构成行驶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中,所述升降机位于所述顶置平台部的下方,形成地面平台部;所述复合平台由所述升降机和顶置平台部构成。
在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中,上述升降机与上述复合平台是可以分离的。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由于上述升降机与复合平台可以分离,因而可以通过一个升降机来使包括复合平台的平台进行升降。所以,可以降低上述立体停车装置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初始位置时(定位置時)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上述第1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构成汽车通道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上述第1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的复合平台出入库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停车装置初始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上述第2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构成汽车通道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上述第2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的复合平台出入库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上述第2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一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图8是上述第2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的平台及升降机的示意正视图。
图9是图8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10是上述平台及升降机的变形例的示意正视图。
图11是图10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图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立体停车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例)
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上述立体停车装置是地下2层及地上2层的建筑。上述立体停车装置内由支柱(图中未示)分隔开并设有多个停车空间S。
该停车空间S在前后方向上排列2列、在横向方向上排列3列、在上下方向上排列4列。图1中示出了立体停车装置前方的列(以下称为“前列”)上的汽车C以及停车空间S,立体停车装置后方的列(以下称为“后列”)上的汽车C、复合平台1以及平台5均未图示。换句话说,图1中描述了从正面看上述立体停车装置时,近前侧的汽车C以及停车空间S,而没有描述从正面看上述立体停车装置时,内侧的汽车C以及停车空间S。
这里,“前后方向”是指停放在停车空间S中的汽车C的行进方向(立体停车装置的纵深方向),“横向方向”是指上述汽车C的侧方方向(立体停车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是指汽车C的上下方向(立体停车装置的高度方向)。
上述汽车C从地上1层朝规定位置的停车空间S中入库,另一方面,从规定位置的停车空间S朝地上1层出库。
另外,上述立体停车装置具有:多个复合平台1;搭载汽车C的多个平台5;以及让该平台5横向运动的传送器(图中未示)。图1中用箭头示出了可让上述各复合平台1及各平台5移动的方向。例如,位于地上2层前列横向方向左端的停车空间S的平台5只可以上升、下降。
上述复合平台1在上述平台的上下方向各列中配置在最下层(最下段)。另外,上述复合平台1是将搭载汽车C的升降机体2、和位于该升降机体2上的顶置平台部3一体化而构成,可通过升降机体2来升降。上述顶置平台部3具有汽车C的行驶通道,通过支柱4与升降机体2相连接。上述升降机体2兼作地面平台部的一个例子和升降机的一个例子。另外,上述复合平台1仅可以上升或者下降。
上述传送器设置在地上1层及地下1层,而地上2层及地下2层则没有设置。
一个升降机体2搭载一台汽车C,一个平台5上搭载一台汽车C。由此,上述复合平台1的数目与平台5的数目的总和就是上述立体停车装置中可收容的汽车C的台数。
根据上述结构的立体停车装置,例如可以让位于地上1层后列的横向方向中央的停车空间S(以下称为“第1停车空间S”)中的平台5上的汽车C通过以下方式出库。
首先,让位于地上1层前列的横向方向右端的停车空间S的平台5与搭载在其上的汽车C一起上升,移动到地上2层前列的横向方向右端的停车空间S中。
接着,让位于地上1层前列的横向方向中央的停车空间S(以下称为“第2停车空间S”)的平台5与搭载在其上的汽车C一起横向运动,移动到地上1层前列的横向方向右端的停车空间S中。
然后,让位于地下1层前列的横向方向中央的停车空间S(以下称为“第3停车空间S”)的平台5与搭载在其上的汽车C一起横向运动,移动到地下1层前列的横向方向右端的停车空间S中。
最后,让位于地下2层前列的横向方向中央的停车空间S(以下称为“第4停车空间S”)的复合平台1与搭载在其上的汽车C一起上升,移动到上述第3停车空间S中。
其结果,如图2所示,汽车C及平台5没有位于上述第1停车空间S前方的第2停车空间S中,同时,复合平台1位于上述第2停车空间S下方的第3停车空间S中。
所以,即使复合平台1或平台5不移动到上述第2停车空间S中,位于上述第1停车空间S中的平台5上的汽车C也可以自行地驶向位于上述第3停车空间S上的复合平台1的顶置平台部3的行驶通道上,并通过上述第2停车空间S。所以,能够让位于上述第1停车空间S中的平台5上的汽车C迅速地出库。
另外,由于上述复合平台1在上述平台的上下方向各列中配置在最下层,因而,利用该复合平台1的顶置平台部3可以很容易地在第2停车空间S中构成行驶通道。
另外,通过调整位于上述第3停车空间S中的复合平台1的高度,可以将第3停车空间S的复合平台1的顶置平台部3与第1停车空间S的平台5的高低差减小。所以,能够让上述第1停车空间S与第2停车空间S之间的汽车C的移动变得简单。
另外,通过调整位于上述第3停车空间S中的复合平台1的高度,可以将第3停车空间S的复合平台1的顶置平台部3与地表面的高低差减小。所以,能够让上述立体停车装置外部与第1停车空间S之间的汽车C的移动变得简单。
另外,由于上述升降机体2具有升降功能,因而,在升降机体2与地下2层的地面之间可以不设置上述特许文献1记载的那种升降机。所以,能够缩短上述升降机体2与地下2层的地面之间的距离。
另外,由于上述复合平台1仅可以进行升降动作,因而复合平台1的结构及操作变得简单,可以降低立体停车装置的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上述复合平台1的操作变得简单,因而可以缩短复合平台1操作所需的时间。
另外,如果让位于上述第3停车空间S中的复合平台1如图3所示移动到第2停车空间S中,就能够将搭载在该复合平台1上的汽车C出库。
此外,与图1相同,在图2、图3中均未示出后列的汽车C、复合平台1以及平台5。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停车空间S排列成前后方向2列、横向方向3列、上下方向4列的多列形式,而停车空间S也可以排列成前后方向2列以上、横向方向2列以上、上下方向2列以上的多列形式。
(第2实施例)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停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上述立体停车装置是地下2层及地上2层的建筑。上述立体停车装置内由支柱(参照图7)分隔开并设有多个停车空间S。
该停车空间S在前后方向上排列2列、在横向方向上排列3列、在上下方向排列4列。图4中示出了立体停车装置前方的列(以下称为“前列”)上的汽车C以及停车空间S,立体停车装置后方的列(以下称为“后列”)上的汽车C、复合平台21以及平台25均未图示。换句话说,图4中描述了从正面看上述立体停车装置时近前侧的汽车C以及停车空间S,而没有描述从正面看上述立体停车装置时内侧的汽车C以及停车空间S。
这里,“前后方向”是指停放在停车空间S中的汽车C的行进方向(立体停车装置的纵深方向),“横向方向”是指上述汽车C的侧方方向(立体停车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是指汽车C的上下方向(立体停车装置的高度方向)。
上述汽车C从地上1层朝规定位置的停车空间S中入库,另一方面,从规定位置的停车空间S朝地上1层出库。
另外,上述立体停车装置具有:多个复合平台21;搭载汽车C的多个平台25;让复合平台21及平台25升降的升降机26;以及让复合平台21及平台25横向运动的传送辊27(参照图7)。图4中用箭头示出了可让上述各复合平台21及各平台25移动的方向。例如,在前列及后列中,配置于地上2层横向方向的平台25仅可以上升、下降。
上述复合平台21是将搭载汽车C的地面平台部22与位于该地面平台部22上的顶置平台部23一体化而构成的。上述顶置平台部23具有汽车C的行驶通道,通过支柱24与地面平台部22相连接。另外,上述复合平台1可以上升、下降及横向运动。
一个地面平台部22上搭载一台汽车C,一个平台25上搭载一台汽车C。由此,上述复合平台21的数目与平台25的数目的总和就是上述立体停车装置中可收容的汽车C的台数。
图7中示出了上述立体停车装置一部分的示意立体图。在图7中,上述复合平台21及平台25的数目及位置与图1不一致。另外,图7中省略了上述复合平台21的顶置平台部23以及支柱24的图示。
上述升降机26配置在前后方向以及横向方向的各列上,从下侧卡定在复合平台21或者平台25上,让复合平台21或者平台25升降。
在上述升降机26后方的两个角部中的一个上,连接着卷绕于链轮29A、30A上的悬挂式链条28A的一端,同时,连接着卷绕于链轮31A、32A、33A上的同步链条34A的一端。上述悬挂式链条28A的另一端连接在上述立体停车装置的顶板上。另外,上述同步链条34A的另一端连接在升降机26前方的两个角部中的一个上。
在上述升降机26后方的两个角部中的另一个上,连接着卷绕于链轮29B、30B上的悬挂式链条28B的一端,同时,连接着卷绕于链轮31B、32B、33B上的同步链条34B的一端。上述悬挂式链条28B的另一端连接在上述立体停车装置的顶板上。另外,上述同步链条34B的另一端连接在升降机26前方的两个角部中的另一个上。
由于上述链轮29A、29B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升降液压缸35A、35B的前端,因而具有动滑轮的功能。另外,上述链轮31A与链轮31B用同步轴36连接以进行同步旋转。由此,当使上述升降液压缸35A、35B伸缩时,链轮29A、29B便升降,升降机26一面保持着大致水平一面升降。
上述传送辊27设置在地下1层及地下2层,而地上1层及地上2层则没有设置。另外,上述传送辊27在地下1层及地下2层的各停车空间中设置一对。
此外,图7的37A、37B是用于使地上2层的平台25升降的液压缸。
图8中示出了从正面看上述平台25及升降机26的示意图。另外,图9是将图8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8所示,在上述平台25横向方向的两端部上设置有贯通孔38,在升降机26的横向方向两端部上设置有导向销39。当上述升降机26上升时,如图9所示,导向销39就会穿过贯通孔38。由此,便能够将上述平台25与升降机26相连接并使其同时升降。另外,上述升降机26与平台25是可以分离的。
在贯通孔28的周边部上设置有缓冲部件40,其用于缓和上述平台25横向方向的两端部与升降机26的导向销39的冲撞。
根据上述结构的立体停车装置,例如可以让位于地上1层后列的横向方向中央的停车空间S(以下称为“第21停车空间S”)中的平台25上的汽车C通过以下方式出库。
首先,如图4所示,让位于地上1层前列的横向方向右端的停车空间S的平台25与搭载在其上的汽车C一起上升,移动到地上2层前列的横向方向右端的停车空间S中。
然后,让位于地上1层前列的横向方向中央的停车空间S(以下称为“第22停车空间S”)的平台25与搭载在其上的汽车C一起横向运动,移动到地上1层前列的横向方向右端的停车空间S中。
接着,让位于地下2层前列的横向方向右端的停车空间S的升降机26上升到地下1层前列的横向方向右端。由此,位于上述停车空间S中的平台25与搭载于其上的汽车C一起上升,移动到地下1层前列的横向方向右端的停车空间S中。
接着,让位于地下2层前列的横向方向中央的停车空间S中的平台25与搭载于其上的汽车C一起横向运动,移动到地下2层前列的横向方向右端的停车空间S中。
最后,让位于上述地下2层前列的横向方向中央的停车空间S中的升降机26上升到地下1层前列的横向方向中央的停车空间S(以下称为“第23停车空间S”)中。由此,位于上述第23停车空间S中的复合平台21由上述升降机26支撑。
其结果,如图5所示,汽车C及平台25没有位于上述第21停车空间S前方的第22停车空间S中,同时,复合平台21位于上述第22停车空间S下方的第23停车空间S中。
因而,即使复合平台21或平台25不移动到上述第22停车空间S中,位于上述第21停车空间S中的平台25上的汽车C也可以自行地驶向位于上述第23停车空间S上的复合平台21的顶置平台部23的行驶通道,并通过上述第22停车空间S。因此,能够让位于上述第21停车空间S中的平台5上的汽车C迅速地出库。
另外,通过调整位于上述第23停车空间S中的复合平台21的高度,可以将第23停车空间S的复合平台21的顶置平台部23与第21停车空间S的平台25的高低差减小。所以,能够让上述第21停车空间S与第22停车空间S之间的汽车C的移动变得简单。
另外,通过调整位于上述第23停车空间S中的复合平台21的高度,可以将第23停车空间S的复合平台21的顶置平台部23与地表面的高低差减小。所以,能够让上述立体停车装置外部与第21停车空间S之间的汽车C的移动变得简单。
另外,如果让位于上述第23停车空间S中的复合平台21如图6所示,移动到第22停车空间S中,就能够使搭载在该复合平台21上的汽车C出库。
此外,与图4相同,图5、图6中均未示出后列的汽车C、复合平台21以及平台25。
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停车空间S排列成前后方向2列、横向方向3列、上下方向4列的多列形式,而停车空间S也可以排列成前后方向2列以上、横向方向2列以上、上下方向2列以上的多列形式。
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使用了平台25以及升降机26,也可以使用如图10所示的平台125和升降机126。
在上述平台125横向方向的两端部上可自由旋转地安装有辊子138,在升降机126的横向方向两端部上设置朝斜上方弯曲的导向件139。当上述升降机126上升时,如图11所示,导向件139便与辊子138卡合。由此,便能够让上述平台125与升降机126连接并使其同时升降。另外,上述升降机126与平台125是可以分离的。
以上对本发明第1、第2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当然对此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这种变更不应该被认为是脱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这种变更全部包含在下面列出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具有:多个平台,可在前后方向排列2列或更多列、在横向方向排列2列或更多列、在上下方向排列2列或更多列;以及让上述平台中的至少一个升降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个平台中至少包括一个复合平台,该复合平台是将搭载汽车的地面平台部与顶置平台部一体化而形成的,所述顶置平台部位于上述地面平台部上方,并具有汽车的行驶通道,所述升降机至少使所述复合平台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复合平台在上述平台的上下方向的各列中配置在最下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位于所述顶置平台部的下方,形成地面平台部;所述复合平台由所述升降机和顶置平台部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升降机与上述复合平台是可以分离的。
CNB2005100854065A 2004-07-30 2005-07-18 立体停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960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3079A JP2006037667A (ja) 2004-07-30 2004-07-30 立体駐車装置
JP2004223079 2004-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7614A CN1727614A (zh) 2006-02-01
CN1329609C true CN1329609C (zh) 2007-08-01

Family

ID=35902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540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9609C (zh) 2004-07-30 2005-07-18 立体停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037667A (zh)
CN (1) CN132960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9021B (zh) * 2016-04-29 2018-01-05 珠海市荣宇立体车库制造有限公司 通道上方也可作停车位的双层停车库及其应用
CN110469170B (zh) * 2019-08-08 2021-03-30 甘肃梦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7241A (ja) * 1994-02-05 1995-08-15 Yokoi Kogyo Kk 立体格納庫およびその立体格納庫における昇降装置
JPH09250253A (ja) * 1996-03-15 1997-09-22 Shin Meiwa Ind Co Ltd 地下多段式立体駐車装置
CN2471875Y (zh) * 2001-02-20 2002-01-16 上海银天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升降、纵横移式停车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7241A (ja) * 1994-02-05 1995-08-15 Yokoi Kogyo Kk 立体格納庫およびその立体格納庫における昇降装置
JPH09250253A (ja) * 1996-03-15 1997-09-22 Shin Meiwa Ind Co Ltd 地下多段式立体駐車装置
CN2471875Y (zh) * 2001-02-20 2002-01-16 上海银天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升降、纵横移式停车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37667A (ja) 2006-02-09
CN1727614A (zh) 200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83068B1 (en) Conveyance apparatus with lifting/lowering load carrying platform
JP6952484B2 (ja) 自動運転車用自走式駐車装置
CN1329609C (zh) 立体停车装置
JPH10299280A (ja) 自動車・荷物等の立体格納装置
KR20160143046A (ko) 자동차 주차장치
KR20220139987A (ko) 창고 장치,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CN113622724A (zh) 一种协调升降的立体车库及存取方法
JP3116224B2 (ja) 機械式駐車装置
KR101759063B1 (ko) 광폭파렛트를 구비한 승강횡행식 단주 이단주차장치
JP255147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式立体駐車装置
KR100554377B1 (ko) 주차타워 및 주차타워에서의 주차방법
JP6306324B2 (ja)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の車両移載装置
CN108778964A (zh) 输送装置
JP2023144286A (ja) 機械式駐車場
JP4222534B2 (ja) 3縦列型昇降式駐車装置
JP3460498B2 (ja) 被格納物収納装置
JP3122441B1 (ja) 昇降装置
JP3888755B2 (ja)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
JP3423872B2 (ja) 格納場における入出庫室と昇降室との間の格納物移換装置
JP3863840B2 (ja) 機械式駐車装置
JP3669483B2 (ja) 機械式駐車場
JP4030049B2 (ja) 横列型バース付き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の入出庫方法
JP2922081B2 (ja) 立体駐車場
JP2972483B2 (ja) 立体駐車装置
JP2003343108A (ja) 縦列型バース付き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とその入出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12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Ishikawama Haulage Machinery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Daikin Industries,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SHIKAWAJIMA SURVEY MACHIN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IKIN IND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