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9356A - 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9356A
CN1329356A CN01115770.4A CN01115770A CN1329356A CN 1329356 A CN1329356 A CN 1329356A CN 01115770 A CN01115770 A CN 01115770A CN 1329356 A CN1329356 A CN 1329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escent lamp
electrode filaments
luminous tube
negative characteristic
bulb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157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川博喜
田原哲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29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93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95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fluorescent lamps
    • H05B41/29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05B41/298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protecting the lamp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95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fluorescent lamp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Discharge Lamp (AREA)

Abstract

一种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包括一个荧光灯发光管;以及一个用于向该荧光灯发光管提供电流的电子发光电路,该电子发光电路包括一对位于该荧光灯发光管内的电极灯丝、一个与该荧光灯发光管并联的电容器、一个与该对电极灯丝之一串联的电感器、及与该对电极灯丝中的至少一个灯丝并联的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该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具有电阻阻抗,并根据该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的阻抗变化而启动荧光灯发光管。

Description

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它采用高频转换器型电子发光电路点亮荧光灯发光管。
近年来,随着节约能源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荧光灯发光装置采用高频变换器型电子发光电路,取代以往所采用的铜铁镇流器。特别是对于设置在发光装置中的灯泡型荧光灯,作为一种取代灯泡的节能光源,为了使灯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或光发射效率,采用这种电子发光电路变得越来越普遍。
为了改善灯泡型荧光灯的电子发光电路的发光效率,有人试图改善该电子发光电路的电路转换效率,结果,电路转换效率从大约80%最大增大至约92%。该改善的实现是通过在电子发光电路中引入一个串接的转换器电路系统,或是通过采用MOS场致发射功率晶体管作为电子元件。这个约92%的值几乎是对于电路转换效率可能达到的最大值。为了进一步改善该发光效率,需要一种不同的新技术,例如,一种用以减少因荧光灯发光管中电极灯丝线圈发热而引起的功率损耗的技术。
图4所示说明了常规的高频转换器型电子发光电路119(以下简称为“电子发光电路119”)的基本结构。该电子发光电路119包括一个转换器电路单元125,该单元由一商业电源113驱动。该转换器电路单元125点亮荧光灯发光管120。
该荧光灯发光管120包括一对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该电极灯丝线圈121包括端子121a和121b,该电极灯丝线圈122包括端子122a和122b。端子121a和122a比端子121b和122b更接近电源113,以提供电流至该荧光灯发光管120。
电极灯丝线圈122的端子122a直接连在转换器电路单元125上,电极灯丝线圈121的端子121a经电感器124连至转换器电路单元125,所设置的该电感器用于电流控制。该电感器124与端子121a串联。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的端子121b和122b经电容器123相互连接。该电容器123和电感器124被包括在一个谐振电路中。在图4中,电感器124的电感用“L”表示,电容器123的电容用“Cs”表示。
常规的电子发光电路119完成启动操作并使荧光灯处于持续的发光状态,它采用了热阴极启动系统。以下将做描述。
在启动灯以前,该转换器电路单元125使得电流通过电容器123流至荧光灯发光管120的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以便预热该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并因此使得该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发射足够量的热电子。该电容器123与该荧光灯发光管120并联。
当预热电流流到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时,一个启动电压在大约1秒钟内加在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之间,因此该荧光灯发光管120被启动。该启动电压对应于该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压,该谐振电路包括电容器123和电感器124。
该荧光灯发光管120在被启动后,进入持续的发光状态。在此状态中,电流经电容器123仍流到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并因此在该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中产生热量。
如上所述,常规的电子发光电路119在预热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再启动荧光灯发光管120后,实现了荧光灯发光管120的持续发光状态。在荧光灯发光管120进入持续发光状态后,用于加热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的电流基本上是不必要的。然而,由于常规的方法需要电流以预热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即使是在荧光灯发光管120进入持续发光状态后,电流仍不可避免地流过,并因此在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中产生热量,这样的发热就导致功率损耗。
在目前使用的灯泡型荧光灯中(例如一个14瓦或25瓦的灯泡),对于其光通量与普通的60瓦或100瓦灯泡的光通量相当的荧光灯,在每个电极灯丝线圈上因发热而损耗的功率是0.4瓦至0.5瓦。在荧光灯发光管120中,在每个电极灯丝线圈上因发热而损耗的功率是0.8瓦至1.0瓦。这些值并非是可忽略的。
图5A至图5C显示出在荧光灯发光管120的持续发光状态期间、用于减小这种在电极灯丝线圈中因发热造成的功率损耗的公知电子发光电路。与图4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5A中所示的电子发光电路119a采用所谓的冷阴极启动系统。荧光灯发光管120的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分别由引线126和127短路。引线126和127分别与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并联。荧光灯发光管120在冷阴极状态中被启动且无热电子发射。由于这一结构,在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中因发热导致的功率损耗被减少。
图5B中所示的电子发光电路119b被公开在日本专利公开号10-199686文献中。二极管128和129分别与荧光灯发光管120的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并联。由于这一结构,流至每一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上的电流量减少一半,因此,因发热导致的功率损耗也大约减少一半。
图5C中所示的电子发光电路119c被公开在日本专利公开号5-13186文献中。电容器131和132分别与荧光灯发光管120的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并联。电容器131使电流分流至电容器131和电极灯丝线圈121,电容器132使电流分流至电容器132和电极灯丝线圈122。也是由于这一结构,流至每一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上的电流量被减少,因此,因发热导致的功率损耗也被减少。
目前荧光灯有望应用于住宅中,而住宅是灯泡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此外还有在百货公司、饭店、旅馆和其他的商业场所,其中主要使用荧光灯。一般在荧光灯中,有一种填充电极灯丝线圈的电子辐射物质,该物质在灯启动时容易发生散射。因此,已经得知,随着荧光灯的开灯或关灯次数的增加,灯的寿命缩短。对于灯泡型荧光灯也是如此。用于住宅的灯的开关次数不可避免地要大于用于商业场所的灯。这就要求增加在灯的寿命结束前灯所能开关的次数〔在下文中,在灯的寿命结束前灯所能开关的次数将被称之为“灯寿命开关参数”(lamp life lighting on/off characteristic)〕。
常规的灯寿命开关参数约为5000次。现在,灯寿命开关参数要求增大4倍,也就是至少20000次。根据本发明人完成的试验,常规灯的平均寿命是6000小时,这对应于在测试中所获得的平均寿命,在该试验中,灯保持开2.5小时,再保持关0.5小时。
为了适应此要求,在日本专利公开号62-126596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如图6所示的电子发光电路140。一个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正特性热敏电阻或PCT)133与电容器123并联,以便根据荧光灯发光管120而与商业电源113相反。由于这一结构,在荧光灯发光管120被启动前,大量预热电流经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33流至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因此,灯寿命开关参数得到改善。
本发明人对采用电子发光电路的荧光灯,特别是对于一种设有内部电子发光电路的灯泡型荧光灯进行了一项研究,以便减少该灯的电极灯丝线圈在持续发光状态中因发热导致的功率损耗,并提高灯寿命开关参数。结果,本发明人发现,图5A至图5C所示的电子发光电路具有令人不快的可能性,即,灯寿命开关参数并未提高。
在图5A所示的冷阴极启动系统中未发射热电子,因线圈中发热导致的功率损耗可以被充分地减少。然而,用于启动荧光灯发光管120的电压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在荧光灯发光管120刚被启动后的辉光放电时间也相对较长。结果,填充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的电子辐射物质比起在采用普通热阴极启动系统的电路中,其散射更剧烈,因而存在一种令人不快的可能性,即减小了灯寿命开关参数。
在图5B所示的结构中包括分别与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并联的二极管128和129,图5C所示的结构包括分别与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并联的电容器131和132,减少功率损耗的效果相对较小。此外,在荧光灯发光管120启动前,由于没有足够量的预热电流流至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未能发射足够数量的热电子。结果,更多的电子辐射物质散射,这就促成一种令人不快的可能性,即未提高灯寿命开关参数。
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在启动荧光灯发光管120的电流流出前,可以有足够量的预热电流流到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这就大大提高了灯寿命开关参数。然而,在荧光灯发光管120的持续发光状态期间,由电极灯丝线圈121和122中的发热导致的功率损耗并未减少。所损耗的功率几乎与图4所示的常规电子发光电路119的功率损耗相同。
依据本发明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包括一个荧光灯发光管;及一个为该荧光灯发光管提供电流的电子发光电路。该电子发光电路包括设置在该荧光灯发光管中的一对电极灯丝;一个与该荧光灯发光管并联的电容器;一个与该对电极灯丝之一串联的电感器;一个与该电容器并联的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以及至少一个与该对电极灯丝中的至少一个并联的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的数目为2,并且这两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分别与电极灯丝对并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与电极灯丝对之一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电子发光电路还包括一个转换器电路单元,用于提供电流以点亮该荧光灯发光管。
依据本发明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包括一个荧光灯发光管;及一个为该荧光灯发光管提供电流的电子发光电路。该电子发光电路包括设置在该荧光灯发光管中的一对电极灯丝;一个与该荧光灯发光管并联的电容器;一个与该对电极灯丝之一串联的电感器;以及至少一个与该对电极灯丝中的至少一个并联的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该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具有电阻阻抗,并且根据该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的阻抗变化来启动该荧光灯发光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的数目为2,并且这两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分别与电极灯丝对并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与电极灯丝对之一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电子发光电路还包括一个转换器电路单元,用于提供电流以点亮该荧光灯发光管。
因此,这里所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灯发光装置,所具有的优点是在荧光灯发光管的持续发光状态期间,减少因电极灯丝线圈中发热所导致的功率损耗,并提高荧光发光灯的灯寿命开关参数。
参照附图阅读及理解以下的详细说明后,本发明的这些优点及其他优点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更加清楚。
图1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中所用电子发光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中所用电子发光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示出了一个常规电子发光电路的基本结构的电路图;
图5A至图5C中的每一个图均为常规电子发光电路的电路图,该电子发光电路用于减少由荧光灯发光装置的电极灯丝线圈中所产生的热量而引起的功率损耗;以及
图6是常规电子发光电路的电路图,该电子发光电路用于提高灯寿命开关参数。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作为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22W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1的剖面图。
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1包括四个荧光灯发光管2,一个用于罩住这四个荧光灯发光管2的玻璃泡外壳4,一个与玻璃泡外壳4的基端相连的树脂壳5,一个通常位于树脂壳5内的电子发光电路3,以及一个固定在树脂壳5的基端上的基座6。荧光灯发光管2的数目并不仅限于4个,而可以是任何一个大于等于1的整数。
荧光灯发光管2中的每一个都是一个U形玻璃管,并且四个荧光灯发光管2串联以便形成一个放电路径。每个荧光灯发光管2基本上包含一对电极灯丝线圈7和8。荧光灯发光管2可以容纳任何类型的能够在电流流过时发出热电子的灯丝;例如此例中所述的电极灯丝线圈7和8。
在每个荧光灯发光管2的一个端部,由一对引线9和10支撑电极灯丝线圈7。在每个荧光灯发光管2的另一个端部,由一对引线11和12支撑电极灯丝线圈8。每个荧光灯发光管2的电极灯丝线圈7和8以引线9至12的形式延伸至荧光灯发光管2的外面,使得一般位于树脂壳5内的电子发光电路3还包括电极灯丝线圈7和8。
每个荧光灯发光管2包括一个主汞合金元件(Bi-Pb-Sn-Hg颗粒)和一个辅助汞合金元件(镀铟不锈钢网),还包含密封在其中的作为隔离气体的氩气。每个电极灯丝线圈7和8有三匝,适于提高灯寿命开关参数。每个荧光灯发光管2中还填充了一种常见的基于Ba-Ca-Sr-O的电子辐射物质。每个荧光灯发光管2内壁的主要部分涂有一种用于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的三色稀土荧光材料。
例如,每个荧光灯发光管2具有大约为10.7mm的外径和大约为490mm的电极间距。
电子发光电路3为一个串联的转换器电路系统类型,并具有大约91%的电路转换效率。电子发光电路3通过固定在树脂壳5基端上的基座6而与一个商用电源(图1中未示出)连接。
图2是示出了电子发光电路3的结构的电路图。
电子发光电路3包括电极灯丝线圈7和8,一个转换器电路单元14,一个电感器15,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负特性热敏电阻或NCT)16和17,一个电容器18和一个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正特性热敏电阻或PCT)19。电极灯丝线圈7具有端子a1和b1,而电极灯丝线圈8具有端子a2和b2。端子a1和a2与端子b1和b2相比,距离商用电源13更近,该电源向荧光灯发光管2提供电流。
由商用电源13驱动的转换器电路单元14点亮荧光灯发光管2。电极灯丝线圈7的端子a1被直接连接到转换器电路单元14上,而电极灯丝线圈8的端子a2通过用于进行电流控制的电感器15而连接到转换器电路单元14上。电感器15与端子a2串联。
电容器18和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9彼此并联在电极灯丝线圈7的端子b1和电极灯丝线圈8的端子b2之间。
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连接在电极灯丝线圈7的端子a1和b1之间。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7连接在电极灯丝线圈8的端子a2和b2之间。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子发光电路3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具体将详细描述预热而使荧光灯发光管2进入持续的发光状态的启动操作过程。更详细地,通过启动操作过程,灯泡型荧光灯1的开关导通,使商用电源13提供一个交流电流,然后一个启动电压被施加到每个荧光灯发光管2的电极灯丝线圈7和8上。
在荧光灯发光管2启动之前,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9具有相对较低的温度。因此,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9的阻抗相对较低。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9的这种低阻抗提供下述优点。
(1)用于对电极灯丝线圈7和8预热的电流主要流过低阻抗的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6,而不是电容器18。这就允许将预热电流设为一个相对较高的值。因此,在荧光灯发光管2启动之前,能够在短至1秒钟的时间内对电极灯丝线圈7和8有效地预热。从而能够发射足量的热电子。
结果是,只需施加启动电压很短的时间即可迅速启动荧光灯发光管2。从而缩短了在启动荧光灯发光管2后立刻出现的辉光放电时间。结果是,在启动过程中,限制了填充电极灯丝线圈7和8的电子辐射物质的散射。由于电极灯丝线圈7和8的预热是在启动荧光灯发光管2之前,避免了通过对电极灯丝线圈7和8施加启动电压使得大量电子辐射物质散射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灯寿命开关参数。
(2)在荧光灯发光管2启动之前,分别与电极灯丝线圈7和8并联的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对较低的温度和相对较高的阻抗。因此预热电流主要流入电极灯丝线圈7和8中。
由于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9和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的上述作用有助于电极灯丝线圈7和8的有效预热,从而有助于在荧光灯发光管2启动之前短至1秒钟的时间内发射出足量的热电子。此外,由于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9在荧光灯发光管2启动之前的阻抗相对较低,所以在电容器18中没有产生由所谓的谐振现象导致的谐振电压,所谓谐振现象是由电感器15和电容器18引起的。因此,没有启动电压被施加到荧光灯发光管2上。
对于使用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1而不是能够瞬时点亮的普通灯泡的情况来说,上述在荧光灯发光管2启动之前的1秒钟内的时间是必要的。该时间通常被设为0.6到0.8秒。
随着由预热电流产生的焦耳热量引起的温度升高,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9的阻抗迅速增加。由于电容器18和电感器15引起的谐振现象,一个与电容器18的谐振电压相应的启动电压被施加到电极灯丝线圈7和8之间,因此荧光灯发光管2被启动。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的温度升高,从而其阻抗降低。这导致每个电极灯丝线圈7和8被短路。因此,与不包括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或17的结构相比,与电容器18的谐振电压相应的启动电压更迅速地升高。为此,通过在一个更短的时间内施加启动电压而启动荧光灯发光管2。因此通过设置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而提高了灯寿命开关参数。
在启动荧光灯发光管2之后立即进入的持续发光状态期间,每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还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和相对较低的阻抗。因此,流经电容器18的电流主要流入了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中,而不是电极灯丝线圈7和8中。因此在持续发光状态中,降低了电极灯丝线圈7和8中由产生的热量而引起的功率损耗。
对根据本发明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1进行测试得出电极灯丝线圈的功率和灯寿命开关参数,该荧光灯发光装置包括电子发光电路3。通过循环反复地使荧光灯发光管2点亮10秒钟并使管2熄灭170秒,以测量灯寿命开关参数。之所以要使管2保持熄灭170秒是因为冷却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需要170秒。通过将被测试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1的五次取样所得到的值进行平均而得出功率和灯寿命开关参数。
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1的功率为22.1W,而光通量为15201m。
为了便于比较,对不包括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进行相同的测试。用于比较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的功率为23.0W,光通量为1510lm。提供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使功率损耗降低了约0.9W。
依据本发明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1包括电子发光电路3,它所表现的灯寿命开关参数为23550次,而不包括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的灯寿命开关参数为17540次。不包括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9以及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所表现出的灯寿命开关参数为6950次。从而可以理解,电子发光电路3通过包括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而大大提高了灯寿命开关参数。通过组合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16和17与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9的复合效果而实现了预期的至少为20000次的灯寿命开关参数。
第二实施例:
图3的电路图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所采用的一种电子发光电路30之结构。除了该电子发光电路30外,该第二实施例中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1的结构相同,将不做详细说明。
该电子发光电路30不同于图2所示的电子发光电路3,不同之处在于是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28,而不是两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并联至电极灯丝线圈7。除了这一点外,电子发光电路30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电子发光电路3的结构相同,并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启动及使荧光灯发光管2处于持续发光状态的操作。
对根据本发明之含有电子发光电路30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进行检测,测出电极灯丝线圈的功率和灯寿命开关参数。该测试的执行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表现出的功率为22.6W,光通量为1520lm。
为了比较,对不包括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28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执行相同的测试。用于比较性测试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表现出的功率为23.0W及1510lm的光通量。从而提供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28导致功率损失减少大约0.4W。
根据本发明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包括电子发光电路30,它表现出的灯寿命开关参数为21550次,而不包括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28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表现出的灯寿命开关参数为17540次。可以理解的是,该电子发光电路30通过只包括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28而大大提高了灯寿命开关参数。通过由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28和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9结合起来的复合作用,实现预期的灯寿命开关参数达到至少20000次。
在采用电子发光电路30的情况下,当荧光灯发光管2被关掉、然后在2分钟内打开,以维持每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28和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19的温度较高,未连接至任何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的电极灯丝线圈8被预热。因此,即使是在荧光灯发光管2被频繁开关的情况下,电子辐射物质并未激烈地扩散而导致灯寿命开关参数的受损恶化。
日本专利号2839177公开了一种用于荧光灯发光装置的电子发光电路,该装置包括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该元件与分别设置在发光管两端的两个电极灯丝线圈的每一个并联,它与本发明图2所示的结构相似。然而,在日本专利号2839177中所公开的技术,其技术思想不同于本发明以下所述的技术思想。
在日本专利号2839177中,所设置的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是为了在电极灯丝线圈于荧光灯发光装置的寿命尽头被损坏后、防止在荧光灯发光装置两端的异常发热。当荧光灯发光管被启动时或是在荧光灯发光管的持续发光状态期间,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保持较低的温度并保持较高的电阻阻抗。因而,在日本专利号2839177中所公开的技术并未提供本发明的效果,即,提高灯寿命开关参数并减少在持续发光状态下由电极灯丝线圈发热引起的功率损耗。
在以上实施例中,电子发光电路包括转换器电路单元,但是只要该电子发光电路接收交流电流,该转换器电路单元可以设置在该电子发光电路外部。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该元件并联至荧光灯发光管的电极灯丝线圈。由于这一结构,本发明减少在荧光灯发光管的持续发光状态下由于电极灯丝线圈中的发热而引起的功率损耗,并提高了灯寿命开关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荧光灯发光装置包括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该元件与荧光灯发光管的至少一个电极灯丝线圈相并联。因此,在荧光灯发光管的持续发光状态下由于电极灯丝线圈中的发热而引起的功率损耗被减少,灯寿命开关参数被提高。
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和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不同的其它修改是显而易见和容易的。因此,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并非是要限于本说明书所述内容,而是应当更广泛地解释权利要求书。

Claims (9)

1、一种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包括:
一个荧光灯发光管;以及
一个用于向该荧光灯发光管提供电流的电子发光电路,
其中,该电子发光电路包括:
一对位于该荧光灯发光管内的电极灯丝,
一个与该荧光灯发光管并联的电容器,
一个与该对电极灯丝之一串联的电感器,
一个与该电容器并联的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及
与该对电极灯丝中的至少一个灯丝相并联的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其中,该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数为两个,这两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分别与该对电极灯丝相并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其中,该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被连接至该对电极灯丝中的任一个灯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其中,该电子发光电路还包括用于提供电流以点亮荧光发光管的转换器电路单元。
5、一种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包括:
一个荧光灯发光管;以及
一个用于向该荧光灯发光管提供电流的电子发光电路,
其中,该电子发光电路包括:
一对位于该荧光灯发光管内的电极灯丝,
一个与该荧光灯发光管并联的电容器,
一个与该对电极灯丝之一串联的电感器,及
与该对电极灯丝中的至少一个灯丝相并联的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
其中,该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具有电阻阻抗,并且根据该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的阻抗变化而启动荧光灯发光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其中,该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数为两个,这两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分别与该对电极灯丝相并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其中,该至少一个温度负特性电阻元件被连接至该对电极灯丝中的任一个灯丝。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其中,该电子发光电路还包括一个与该电容器并联的一个温度正特性电阻元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其中该电子发光电路还包括一个用于提供电流以点亮荧光发光管的转换器电路单元。
CN01115770.4A 2000-06-14 2001-06-14 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 Pending CN13293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79179 2000-06-14
JP2000179179A JP3412814B2 (ja) 2000-06-14 2000-06-14 電球型蛍光ランプ点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9356A true CN1329356A (zh) 2002-01-02

Family

ID=18680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115770.4A Pending CN1329356A (zh) 2000-06-14 2001-06-14 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552497B2 (zh)
EP (1) EP1164818B1 (zh)
JP (1) JP3412814B2 (zh)
CN (1) CN1329356A (zh)
DE (1) DE60100644T2 (zh)
ID (1) ID3053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7754B2 (ja) * 2002-10-31 2009-11-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蛍光ランプ点灯装置
CN101023712A (zh) * 2004-09-15 2007-08-2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给热阴极荧光灯供电的方法和电路
WO2011032780A1 (de) * 2009-09-15 2011-03-24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Leuchtstofflamp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26596A (ja) 1985-11-27 1987-06-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螢光ランプ点灯装置
US5612597A (en) * 1994-12-29 1997-03-18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Oscillating driver circuit with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electronic lamp ballast employing same and driver method
US5932974A (en) * 1996-06-04 1999-08-03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Ballast circuit with lamp removal protection and soft starting
US5961204A (en) * 1997-01-21 1999-10-05 Pacific Scientific Company Fluorescent lamp with globe activated dimmer switch
JPH11345694A (ja) * 1998-03-31 1999-12-14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電球形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装置
JP3736171B2 (ja) * 1998-03-31 2006-01-18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球形蛍光ランプ及び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D30537A (id) 2001-12-20
EP1164818A1 (en) 2001-12-19
DE60100644T2 (de) 2004-06-17
US20020030452A1 (en) 2002-03-14
US6552497B2 (en) 2003-04-22
EP1164818B1 (en) 2003-08-27
JP2001357989A (ja) 2001-12-26
JP3412814B2 (ja) 2003-06-03
DE60100644D1 (de) 2003-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56724B1 (en) Method of striking a lamp in an electronic dimming ballast circuit
CN101061758A (zh) 具有预热和调光控制的电子镇流器
CN1378412A (zh) 高辉度放电灯点亮装置和照明装置
CN1323055A (zh) 荧光灯发光装置
CN1255730A (zh) 高亮度放电灯、高压汞灯、照明装置和图象显示装置
CN110636663A (zh) 用于线性荧光灯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置换驱动器
CN1329356A (zh) 灯泡型荧光灯发光装置
JP4367754B2 (ja) 蛍光ランプ点灯装置
US20140015416A1 (en) Lamp driving module
Ahmed et al. Electronic ballast circuit configurations for fluorescent lamps
US9111743B2 (en) Preheating circuit for electronic ballast
CN1799120A (zh) 一种包括荧光灯和扩展装置的组件
JP4945018B2 (ja) 蛍光ランプ用点灯装置
KR200216978Y1 (ko) 예열 구조를 지니는 수은램프
JP2003234084A (ja) 蛍光ラン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JP2003346712A (ja)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JP2003151340A (ja) 電球形蛍光ランプ
JP2002260583A (ja) 蛍光ランプ
RU45585U1 (ru) Люминесцентная лампа бесстартерного запуска
WO2001027522A1 (fr) Lampe fluorescente courant continu sans effet stroboscopique
KR20020010389A (ko) 예열 구조를 지니는 수은램프
CN1716513A (zh) 灯泡型荧光灯及照明装置
JPS60208047A (ja) コンパクト形螢光ランプ装置
JP2004235067A (ja) 低圧放電ランプおよび電球形蛍光ランプ
CN1394107A (zh) 一种无频闪直流荧光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