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9198C -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9198C
CN1329198C CNB2004100821103A CN200410082110A CN1329198C CN 1329198 C CN1329198 C CN 1329198C CN B2004100821103 A CNB2004100821103 A CN B2004100821103A CN 200410082110 A CN200410082110 A CN 200410082110A CN 1329198 C CN1329198 C CN 132919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record
mentioned
nozzle
recor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21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8983A (zh
Inventor
柴田烈
刈田诚一郎
荻野博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28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8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91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919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沿扫描方向并排设置具有排出墨水的多个喷嘴的多个记录头。由各记录头中的至少位于扫描方向最上游侧的记录头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单位面积的墨水量设定得比由其它喷嘴群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单位面积的墨水量多。这样,可由按等间隔配置多个记录头的廉价构成来高速形成高等级的图像。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集成地排列含有着色剂等的墨水的排出口而构成的记录头和记录介质相对移动从而进行图像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特别是涉及适用于通过使记录头相对记录介质在扫描方向进行1次扫描而完成记录图像的所谓1道次(pass)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该记录头是通过配置多个喷嘴群而构成的,该喷嘴群是由将喷嘴在与上述记录头和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方向(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的长尺寸的喷嘴列构成的。
本发明可适用于在由纸或布、革、无纺布、投影仪用纸、及金属等材料构成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所有设备。具体地说,作为具体的适用设备,可列举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和工业用生产设备等。
背景技术
随着复印装置、文字处理器、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和通信设备等的普及,作为用于这些设备的图像记录的输出装置的一种,由喷墨方式进行数字图像的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迅速普及。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为了提高记录速度,已知有使用集成排列多个记录元件(以下也称喷嘴)构成的记录头进行记录的装置。另外,在近年中,记录图像的彩色化的要求提高,一般根据该要求使用搭载了排出彩色墨水的多种记录头的记录装置。
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记载的喷嘴指具有使供给到记录头的共用液室中的墨水排出的墨水排出口、将供给到上述共用液室的墨水引导至上述墨水排出口地形成的液路、及从上述墨水排出口使供给到上述液路内的墨水排出的排出能量发生元件。
一般情况下,喷墨记录装置使作为记录液的墨水作为飞翔的液滴(墨水滴)弹着于以纸等作为材料的各种记录介质,进行点记录。即,喷墨记录装置采用记录头相对记录介质不接触的非接触方式,所以,具有可在低噪声下进行记录的优点。另外,可由墨水排出喷嘴的高密度化实现高析像度化·高速记录化,另外,不需要相对普通纸等记录介质进行显影和定影等特别的处理,所以,可以低价格获得高等级的图像。为此,近年来适用于各种各样的记录,得到广泛普及。特别是即时响应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彩色化容易,而且装置自身的小型化、简单化成为可能,所以,将来其需求可望进一步扩大。另外,随着记录图像的彩色化的要求的提高,对高画质化和高速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另外,在近年的喷嘴的集成化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制作高密度、长尺寸的记录头成为可能。按高密度配置喷嘴、以长尺寸制作的记录头一般被称为实线(full line)型长尺寸记录头,提出和实施了对于与长尺寸的记录头对应的大宽度的记录区域由1次的记录扫描可完成图像的方案。按照该喷墨记录装置,可满足记录速度和画质双方,所以,技术开发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然而,在使用上述高密度、长尺寸的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存在以下那样的各种问题。
第1,在上述系统中,对于通过由1次扫描进行的记录(1道次记录)或由较少次的扫描完成记录区域的图像的场合,需要在短时间使得从各记录头的喷嘴排出的墨水滴吸收到记录介质。为此,必须设置对于记录介质的较大的加热干燥单元或采用降低记录所需要的墨水量的手段,导致成本增大,同时,存在仅能形成产生了记录浓度下降或像素密度下降等的低等级的图像的问题。
第2,如按高密度排列1列的喷嘴,则也基于墨水滴的墨水量,存在从邻接的喷嘴排出的墨水滴在记录介质上合成一体而构成不适当的形状的可能。另外,在记录图像为高记录率(duty)的场合,在记录介质上不能吸收完的墨水在记录介质的表面成为水聚集状,也可能导致画质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已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速地记录不会发生浓度不均的高等级的图像并且等间隔地配置多个喷嘴群的廉价构成的喷墨记录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式的喷墨记录装置沿预定的扫描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具有排出墨水的多个喷嘴的喷嘴群,使上述多个喷嘴群和记录介质沿上述扫描方向相对移动,同时,相应于记录信息从上述各喷嘴群的喷嘴排出墨水,从而在上述记录介质进行图像记录;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喷嘴群具有至少1个由沿与上述扫描方向交叉的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同时,具有排出量设定单元,该排出量设定单元将由上述多个喷嘴群中的至少位于扫描方向最上游侧的喷嘴群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单位面积的墨水量设定得比由其它喷嘴群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单位面积的墨水量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式的喷墨记录方法沿预定的扫描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具有排出墨水的多个喷嘴的喷嘴群,使上述多个喷嘴群和记录介质沿上述扫描方向相对移动,同时,相应于记录信息从上述各喷嘴群的喷嘴排出墨水,从而在上述记录介质进行图像记录;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喷嘴群具有至少1个由沿与上述扫描方向交叉的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将由上述多个喷嘴群中的至少位于扫描方向最上游侧的喷嘴群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单位面积的墨水量设定得比由其它喷嘴群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单位面积的墨水量多。
本发明可由等间隔地配置多个喷嘴群的廉价的构成高速地记录不发生浓度不均的高等级的图像。为此,在使用在高速记录中使用的长尺寸记录头的1道次记录方式中,可从根本上消除已有技术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即,在已有的1道次记录中,特别是连续点和邻接点的弹着时间差不能充分获得,局部产生墨水点的劣化,从而产生图像整体的质量下降的问题,但在本发明中可消除该问题,可高速地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另外,由于不需要特别增大喷嘴群的距离间隔,所以,记录装置不会大型化。
另外,在使用多色的墨水形成彩色图像的场合,多色的墨水滴重叠地进行记录,但在该场合,通过由位于记录的上游侧的喷嘴群对记录率高的记录数据进行记录,从而可缩短墨水吸收时间,由此可进行高速记录。例如,在记录照片格调的图像的场合,通过使排出青色或品红色或黄色这样的记录率高的色材墨水的喷嘴群位于记录的上游侧,从而即使在重叠喷入多色的墨水的场合,也可一边相应于记录介质的墨水吸收特性在记录介质上按良好的效率吸收各墨水一边高速地进行记录,所以,可适当地形成连续点和邻接点,可形成高等级的彩色图像。
另外,在日本专利登录03249627号中公开了一种构成,该构成在通过多次的记录扫描完成图像的被称为多道次的记录手法中,使通过1次记录扫描记录的点的分配在先行的记录扫描一方比后续的记录扫描多地分配记录点的数据。
本发明的使用线型记录头的记录装置的构成的特征在于:使记录率高的色材墨水排出到记录纸的喷嘴群位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效果、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根据附图对实施形式进行的说明而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适用于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示意构成的图。
图2为示意地示出记录头的排列状态的平面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记录头的内部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5A为示出本发明相关技术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排列的一例的图。
图5B为示出使用图5A所示记录头记录的图像矩阵的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的相关技术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的排列的另一例的图。
图7A为示出本发明的相关技术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的排列的另一例的图。
图7B为示出使用图7A所示记录头记录的图像矩阵的图。
图8A为示出本发明的相关技术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的排列的另一例的图。
图8B为示出使用图8A所示记录头记录的图像矩阵的图。
图9A为示出本发明的相关技术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的排列的另一例的图。
图9B为示出使用图9A所示记录头记录的图像矩阵的图。
图10A为示出本发明的相关技术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的排列的另一例的图。
图10B为示出使用图10A所示记录头记录的图像矩阵的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的相关技术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的排列的另一例的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的相关技术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的排列的另一例的图。
图13为示出本发明的相关技术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的排列的另一例的图。
图14为示出本发明的相关技术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的排列的另一例的图。
图15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的排列的图。
图16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形式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的排列的图。
图17为示出喷入记录介质的墨水量与墨水吸收时间的关系的线图。
图18A、18B、18C分别示出由从记录头的邻接的2个喷嘴排出的2个墨水滴形成的连接点的图。
图19A为示出墨水滴相对记录介质的弹着状态的图,示出从各喷嘴排出的墨水滴相对记录介质分别弹着的状态。
图19B为示出墨水滴相对记录介质的弹着状态的图,示出邻接的墨水滴带有较短的弹着时间差地弹着的状态。
图19C为示出墨水滴相对记录介质的弹着状态的图,示出邻接的墨水滴带有较长的弹着时间差地弹着于记录介质的状态。
图20为示出包含在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适用的记录数据的生成处理等的记录动作工序的一例流程图。
图21为示出包含在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适用的记录数据的生成处理等的记录动作工序的另一例流程图。
图22为示出包含在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适用的记录数据的生成处理等的记录动作工序的再另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式。
图1为示出适用于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示意构成的图,图2为示意地示出记录头排列状态的平面图。
本实施形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为并排设置多个沿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扫描方向)直交的方向延伸的长尺寸的记录头2Y、2C、2M、2Bk而构成的实线型的彩色喷墨记录装置。在这里,符号2Y为排出黄色墨水的记录头,符号2M为排出品红色墨水的记录头,符号2C为排出青色墨水的记录头,符号2Bk为排出黑色墨水的记录头。各记录头具有大体相同的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特别是在没有必要区别的场合,将其统一记为记录头2。
各记录头2分别通过连接配管4连接到分别储存了黄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青色墨水、黑色墨水的4个墨水槽3Y、3C、3M、3Bk(以下将其统一记为墨水槽3),各墨水槽3可相对连接配管4交换。
通过由控制装置9控制动作的用于恢复处理的记录头移动单元10可朝与压纸台6相对的方向升降。记录头2夹住环形的输送用皮带5与压纸台6相对地沿输送用皮带5的输送方向按预定间隔排列。在记录头2形成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口、供给上述墨水槽3的墨水的共用液室、将墨水从该共用液室引导至各墨水排出口的后述的墨水流路,同时,在各墨水流路内设置多个由发生供给的墨水槽排出用的热能的作为排出能量发生单元的电热变换体(加热器)构成的喷嘴。另外,加热器通过记录头驱动器2a电连接于控制装置9,相应于从该控制装置送来的开/关信号(排出/不排出信号)控制加热器的驱动、停止。
另一方面,在各记录头2的侧方相对记录头的排列间隔按错开半节距的状态配置记录头盖7,该记录头盖7用于在相对记录介质P的记录动作之前从记录头2的排出口排出处于墨水流路内的增粘了的墨水等,进行记录头的恢复处理。该记录头盖7可由通过控制装置9控制作动的盖移动单元8分别朝记录头2的正下方移动,可接受从墨水排出口排出的废墨水。
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用皮带5架设在与记录头驱动电动机11连接的驱动辊,由连接于控制装置9的电动机驱动器12切换其作动。另外,在输送用皮带5的上游侧设置通过使该输送用皮带5带电而使记录介质P紧密接触于输送用皮带5的带电器13。该带电器13由连接于控制装置9的带电器驱动器13a切换其通电的开/关。在用于将记录介质P供给到输送用皮带5上的1对进给辊14、14连接用于驱动该1对进给辊14、14回转的进给用电动机15。该进给用电动机15由连接于控制装置9的电动机驱动器16切换作动。
因此,在相对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动作的场合,首先,各记录头2从压纸台6离开上升。接着,记录头盖7移动到各记录头2正下方进行恢复处理后,记录头盖7移动到原来的等候位置。此后,记录头2朝压纸台侧移动到记录位置。在使带电器13作动的同时驱动输送用皮带5,进而由进给辊14、14将记录介质P载置于输送用皮带上,由各记录头2将预定的彩色图像记录于记录介质P。
下面,根据图3说明上述记录头的内部构成。
在图中,记录头2具有加热器板23和顶板24;该加热器板23为形成有用于加热墨水的多个加热器22的基板,该顶板24覆盖在该加热器板23上。在顶板24形成多个墨水排出口25。在各墨水排出口25的后方形成与各墨水排出口25连通的隧道状的液路26。各液路26在其后方共用地连接于1个墨水液室。经过墨水供给口向各墨水液室供给储存于上述墨水槽3的墨水。供给到墨水液室的墨水供给到各液路26。
加热器板23与顶板24使各加热器22来到与各液路26对应的位置地定位后组装。在图3中,虽然仅示出4个加热器22,但各加热器22对应于各液路26各配置1个。在组装的记录头中,当将预定的驱动脉冲供给到加热器22时,加热器22上的墨水沸腾,形成气泡,由该气泡的体积膨胀将墨水从墨水排出口25挤出而排出。可适用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式不限于使用图1和图2所示那样的发热元件(加热器)的所谓气泡喷射(注册商标)方式,例如在连续喷射墨水滴而粒子化的连续型的场合,可适用电荷控制型、发散控制型等。另外,在根据需要排出墨水滴的即时响应型的场合,由压电振动元件的机械的振动使墨水滴从墨水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控制方式等也可适用。
图4为示出本发明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在图4中,符号31为输入来自扫描仪和数字照相机等的图像输入设备的多值图像数据和保存于个人计算机的硬盘等的多值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输入部分,符号32为具有指示各种参数的设定和记录开始的各种键的操作部分,符号33为根据存储介质中的各种程序控制本记录装置整体的作为控制单元的CPU。符号34为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34具有主要关于记录介质的种类的记录介质信息存储部分34a,关于用于记录的墨水的墨水信息存储部分34b,存储关于记录时的温度、湿度等环境的信息的环境信息存储部分34c,及各种控制程序群存储部分34d等。另外,符号35为用作存储单元34中的各种程序的工作区、错误处理时的临时保留区、及图像处理时的工作区的RAM。本实施形式例的动作全部为由该程序进行的动作。存储该程序的存储单元34可使用ROM、FD、CD-ROM、HD、存储卡、磁光盘等。另外,RAM35也可在复制存储单元34中的各种表后,改变该表的内容,参照该改变后的表进行图像处理。
符号36为对各像素将输入的多值图像数据量化为N值的图像数据、生成与该量化后的各像素所示灰度值“K”对应的排出图案的图像数据处理部分。该图像数据处理部分对输入的多值图像数据进行N值化处理后,生成与灰度值“K”对应的排出图案。例如,在由8位(256灰度)表现的多值图像数据输入到图像数据输入部分1的场合,在图像数据处理部分36将输出的图像数据的灰度值变换成K值。在这里,输入灰度图像数据的K值化处理使用多值误差扩散法,但不限于此,也可采用抖动矩阵法等任意的半灰度处理方法。另外,通过根据图像的浓度信息按所有像素量反复上述K值化处理,形成各墨水喷嘴相对各像素的排出、不排出的2值的驱动信号。
符号37为根据由图像数据处理部分36生成的排出图案排出墨水、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点图像的图像记录部分,符号38为传送本装置内的地址信号、数据、控制信号等的总线。
下面,根据图5A~图16说明本发明的记录头的喷嘴的配置和形成于记录介质的点的状态等。为了使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的特征明确,首先根据图5A~图14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然后说明本实施形式的记录头的喷嘴的配置和记录动作等。
(本发明的相关技术)
图5A为示出本发明相关技术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喷嘴排列的一例的图。这里所示记录头为示出用于实线型喷墨记录装置的长尺寸记录头的图。
在图5A中,符号41为记录头,在这里,示出具有喷嘴群42的记录头,该喷嘴群42由按1200dpi间隔(约21.2μm间隔)大体将1280个喷嘴配置成1列的1个喷嘴列构成。在图中,符号X示出记录头41与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方向。在该实施形式中,如图1所示那样,记录头固定在记录装置主体,记录介质朝与扫描方向(X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样,墨水滴依次相对记录介质弹着到图5B所示那样的记录矩阵43。
即,从编号1的喷嘴排出的墨水滴在记录矩阵43依次弹着于记录矩阵的编号1的记录行上的各列a、b、c...,从编号2的喷嘴排出的墨水滴依次弹着于编号2的记录行上的各列a、b、c...,形成图像。该记录矩阵43中的1个格子表示1个像素,以下由行编号1、2、3...和列编号a、b、c...如(1,a)、(2,c)那样描述该记录矩阵上的像素的位置。
在行方向连续地进行记录动作的场合,墨水滴连续地弹着于记录矩阵43上的像素(1,a)和像素(1,b)的场合的时间差依存于墨水滴从喷嘴的排出时间差,即喷嘴的驱动频率。例如,在按10kHz连续地排出墨水滴进行记录的场合,具有0.1msec的时间差地在上述2个像素分别弹着墨水滴。另外,在像素(1,a)和像素(2,a),墨水滴大体同时地弹着,墨水滴在两像素的弹着时间差大体为零。另外,在像素(1,a)与像素(2,b)之间产生0.1msec的时间差。因此,在使用图5A的记录头41进行由1道次(pass)填充记录矩阵43的所有像素的那样的记录(满记录)的场合,所有的邻接点按0.1msec或其以内的弹着时间差形成于记录介质上。
此时,在由记录的墨水滴形成的点径相对记录矩阵43的1个像素的大小(上述场合21.2μm四方)比1像素的1边大的场合,形成的点至少与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邻接的点接触。例如,形成于像素(1,a)的点与形成于像素(1,b)的点接触,同时,与形成于像素(2,a)的点也接触。另外,形成的点的直径在大于1像素的对角长的场合,如上述那样在行、列2方向邻接的点和矩阵43的在对角线方向邻接的点都接触。即,像素(1,a)也接触于像素(2,b)。
另外,即使在由于弹着精度的原因使得不能使墨水滴的中心与记录介质上的理想位置(记录矩阵的各像素中心)一致地弹着的场合,邻接点相互接触的可能性也提高。
在如上述那样使用图5A所示记录头41那样的以高密度将喷嘴排列成大体1列的长尺寸记录头由1道次完成记录图像的场合,邻接点的弹着时间差越是在提高记录速度时越不得不为短时间,这使得邻接点相互如上述那样接触的可能性提高。在该场合,如图19B所示那样,在先弹着于记录介质的墨水滴D1完全吸收到记录介质P之前,邻接的墨水滴D2可能继续弹着,在该场合,先弹着的墨水滴D1与接下来弹着墨水滴D2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合成一体(参照图19B的D12),可能成为图18C所示那样的不理想的形式(两点呈椭圆形那样收缩的形式)。邻接的点最好成为图18A和图18B所示那样的葫芦形的平面形状地进行连接。
这样的问题在由串行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进行的交错记录和多道次记录等中不易发生,成为进行高速记录的实线型喷墨记录装置特有的问题。即,在以高速记录为目的的实线型喷墨记录装置中,墨水滴在记录介质的吸收速度可能赶不上记录速度,这成为使图像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因此,本申请人着眼于上述那样的记录墨水在被记录介质的吸收时间进一步提出了以下那样的技术。
图6为示出本发明的另一相关技术的记录头51的示意图。在图中,符号52和53分别示出构成该记录头51的喷嘴群。各喷嘴群具有例如按喷嘴间隔42.5μm大体将例如640个喷嘴排列成1列的构成,两喷嘴群52与53的间隔成为Lno。图中,X为与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的扫描方向,Y为与该扫描方向直交的方向,沿该方向排列各喷嘴群的喷嘴。
图7A和图7B示出从图6所示记录头51的各喷嘴排出的墨水滴弹着于记录矩阵54的哪个像素的图。即,从图7A所示记录头51的各编号的喷嘴排出的墨水滴弹着到记录矩阵54上的记载了对应的编号的像素。即,从喷嘴群52的编号1的喷嘴排出的墨水滴弹着于记录矩阵54的编号1的像素,从喷嘴群53的编号a的喷嘴排出的墨水滴弹着于记录矩阵54的与编号a对应的位置。这样,按照使用2列的喷嘴群52、53使墨水滴弹着于记录矩阵54的记录方法,可在某种程度上确保墨水滴弹着于邻接的像素的时间,可形成良好的点的可能性提高。例如,弹着于像素1的墨水滴与弹着于与其邻接的像素a和像素b的墨水滴的弹着时间差ΔT在喷嘴群的间隔为Lno(mm)、记录速度为F(mm/msec)时,成为
ΔT=Lno/F       (式3)
因此,按照该图6所示记录头,通过设定喷嘴群的间隔Lno以满足上述式3,可减轻点相互合成一体导致画质变差的程度。
但是,在点径比像素的对角长(在该场合为42.5×√2μm)大的场合,或即使点径比像素的对角长小但将墨水滴的弹着误差的平均值加到该点径后获得的值超过像素的对角长度的那样的场合,邻接的点相互合成一体的可能性高。即,像素1与像素2的弹着时间差在1道次记录中仅为喷嘴的墨水滴的排出驱动周期量的时间间隔,所以,存在点径和弹着误差等使邻接的点相互在图9C所示那样的状态下合成一体的可能性,它存在导致图像等级下降的可能性。
因此,还提出图8A所示那样的记录头。即,该记录头71沿扫描方向(X方向)并排设置4个通过将喷嘴大体排成1列而构成的喷嘴群。符号72~75示出该4个喷嘴群,各喷嘴群72~75分别按Lno1~Lno3的间隔配置。
在图8B的记录矩阵76示出使用上述记录头71进行记录动作的结果。在这里,符号Lno1~Lno3设定为完全相同的喷嘴列间距,该间隔设定为以下式1和式2所示关系。
Lpr(mm)=F(mm/msec)×T(msec)    (式1)
Lno≥Lpr          (式2)
其中,记录速度F为使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相对移动的速度,T为使特定量的墨水弹着到被记录介质的单位面积的场合的记录介质的吸收时间。另外,Lpr意味着将可由记录头施加记录介质的单位面积中的最大量的墨水吸收到记录介质内的时间换算成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量后获得的喷嘴列间距。以下,将该喷嘴列间距Lpr称为最大墨水吸收间隔。在本说明书中,墨水吸收到记录介质的状态意味着供给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墨水从记录介质的表面渗透到内部(至少墨水不以液状聚集在表面上)的状态。
在图8A和图8B中,在弹着于各像素墨水滴与弹着于在其行方向、列方向及像素的对角线方向邻接的所有邻接像素的墨水滴之间设定大于等于上述最大墨水吸收间隔Lpr的喷嘴列间距。因此,例如在关注像素A2的场合,邻接于该像素A2的像素D2、B2、C1、C3、B1、D3、D1、B3与像素A2的喷嘴列间距超过最大墨水吸收间隔Lpr,邻接于像素A2的像素都在像素A2吸收到记录介质内后弹着。在该场合,点径相对记录矩阵76的像素也可大于等于像素的1边,但最好为大于等于像素的对角长的、形成于像素A1和A2的两点不会如图18C所示那样相互合成一体的程度的大小。具体地说,最好不足像素×√5。另外,最好为像素A1和A3的点不会如图18C那样合成一体的程度的大小,例如不足像素×2。
另外,本发明者还提出图9A所示那样的记录头91。该记录头91具有按一定的节距9C以直线状排列多个喷嘴的2个喷嘴列92、93,从另一方的喷嘴列仅错开1/2节距(Lp)配置一方的喷嘴列。在该记录头中,由1次扫描的记录动作可按上述各喷嘴列的喷嘴的配置密度的2倍的密度形成记录矩阵。
在该图9A所示记录头中,通过使两喷嘴列92、93的喷嘴列间距Lnc大于等于上述Lpr,从而可获得足够的图9B的记录矩阵94的Y方向上邻接的像素的弹着时间差,例如像素1与像素a(即线1与线a)的弹着时间差,可提高画质。然而,由于在相同行上,弹着时间差与排出驱动频率相当,所以,存在图18C所示那样的形成合并点的可能性。
因此,本申请人还提出图10A所示那样的记录头100。该记录头100并排设置2组具有图9A所示2个喷嘴列的记录头,成为一体设置合计4个喷嘴列101~104的构成。
图10B示意地示出从记录头100的各喷嘴排出的墨水滴的弹着状态。如图所示那样,按照该记录头100,各像素都可在与邻接的像素之间获得足够的弹着时间差。例如当着眼于像素A2时,与其邻接的像素B1、D1、B1、C2、C2、D2、B2、D2都由喷嘴间隔(Lno1=Lno2=Lno3)具有大于等于最大墨水吸收间隔Lpr的喷嘴列间距地配置的喷嘴排出的墨水滴进行记录,所以,可获得足够的弹着时间差。在该记录头100中,相对记录矩阵的1像素的大小,点径也可大于等于像素的1边,但最好为大于等于像素的对角长的、使像素A1和A2的点不如图18C所示那样相互合成一体的程度的大小,例如最好不到像素×√5。另外,如为像素A1与下一A1的点不如图18C那样合成一体的程度的大小,设定为不到像素×2的大小,则更理想。
另外,在以上的记录头中,说明了把将喷嘴沿Y方向大致一列地按与记录宽度相当的长度排列的喷嘴群沿X方向并排设置多个的实线型长尺寸记录头,但还提出了这样的方案,即,将图11所示那样的较短的(喷嘴数较少的)多个(在图11中为4个)喷嘴列111配置成交错状,构成1组喷嘴群112,沿扫描方向并排设置4组该喷嘴群112,从而构成实线长尺寸记录头。
在该图11所示记录头110中,在X方向邻接的各喷嘴群112的间距Lno1、Lno2、Lno3都配置为大于等于Lpr的间隔。另外,关于各喷嘴群内的邻接的喷嘴列的X方向的喷嘴列间距Lgr1、Lgr2、Lgr3、Lgr4,也基于沿Y方向邻接的各喷嘴列的端部喷嘴的在Y方向的喷嘴间距,可大于等于Lpr,在可获得在记录矩阵的弹着时间差的场合,也可不到Lpr。但是,在实施记录头110时,当各喷嘴列的端部喷嘴的弹着精度较低时,需要将邻接的喷嘴群的端部喷嘴间的Y方向的距离间隔设定得较窄,所以,邻接的端部喷嘴的X方向的喷嘴列间距Lgr1~Lgr4大于等于Lpr。
在该记录头110中,通过将各喷嘴群内的喷嘴列111的扫描方向(X方向)的喷嘴列间距Lgr1~Lgr4和在X方向邻接的喷嘴群的X方向的喷嘴群间距Lno1~Lno4设定得大于等于Lpr,从而可形成图18A所示那样的适当的连接点。
另外,本申请人还提出图12~图14所示记录头。
图12所示记录头由沿X方向并排设置的2列的喷嘴列122、123形成1个喷嘴群121,将该喷嘴群121按交错状排列4组。另外,图13为示出沿X方向排列2个图12所示记录头120的图,另外,图14为示出进一步在扫描方向并排设置与图12所示记录头120同样地排列的喷嘴群的组合的场合的图。
在图12所示场合,由Lno1、Lno2、及Lgr所示喷嘴列间距全部设定得大于等于上述最大墨水吸收间隔Lpr,另外,它们大体相等。另外,在图13所示记录头130和图14所示记录头140的场合,Lno1~Lno4、Lgrp、及Lunt全部设定为大于等于最大墨水吸收间隔Lpr。这样,即使在图12~图14所示记录头中,也可形成图18A所示那样的适当的连接点。
如以上那样,在上述相关技术的各记录头中,通过将在扫描方向上邻接的各喷嘴列的扫描方向的间隔设定得大于等于最大墨水吸收间隔Lpr,从而可使邻接点的连接状态适当化,可防止条状浓度不均的发生,可形成良好的图像。
作为相关的参考文献,可列举出日本特开平10-250059:勒克斯(レックス)标记。
下面,说明求出墨水滴吸收到记录介质的时间(墨水吸收时间)的方法。
作为在本技术领域人员一般所知的测定方法,具有J-TAPPI规定的“布里斯托(ブリスト)法”。在该方法中,可将墨水滴接触于记录介质表面后渗透到记录介质内的速度(渗透速度)在极短时间内的变化表示为吸收速度系数,这样,可求出单位容量的墨水吸收到记录介质内的时间。按照该方法,测定在BJF850(佳能株式会社制)中使用的墨水(BCI5C:佳能株式会社制)吸收到专业照相纸(プロフオトペ-パ-)(PR101:佳能株式会社制)、喷墨电子照相两用普通纸(PBPAPER:佳能株式会社制)、喷墨用高级专用纸(HR101:佳能株式会社)的时间,获得下表所示那样的结果。
(表1)
    5ml/m2     10ml/m2     15ml/m2     20ml/m2
    PR101     3msee     8msec     16msec     28msec
    PB纸     0.5msee     1msec     2msec     4msec
    HR101     0.5msec     1msec     2.5msec     5msec
根据该结果,本发明者认识到,根据上述那样的吸收时间而设定邻接的喷嘴列的间隔的事情是实现适于高速记录动作的实线型记录头时所必要的,基于这一认识完成了本发明。
例如,使用实线型记录头将上述墨水排出到上述专业照相纸,至少进行1次由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实现的扫描,从而完成图像,在该记录(1道次记录)中,将与从喷嘴连续地排出墨水的速度对应的驱动频率设为10kHz,扫描方向的记录密度(记录矩阵析像度)与各喷嘴群的喷嘴的Y扫描方向的配置密度相同,当该值例如为1200dpi像素(约20微米四方)时,记录速度F(mm/msec)成为0.2mm/msec。另外,从上述表可知,专业照相纸(PR101)吸收10ml/平方米的墨水的吸收时间T(msec)为8msec,所以,最大墨水吸收间隔Lpr(mm)根据上述式1计算出,成为1.6mm(约与80像素量相当)。
由于专业照相纸(PR101)吸收20ml/平方米的墨水的吸收时间T(msec)为28msec,所以,最大墨水吸收间隔Lpr(mm)根据上述式1计算出,成为5.6mm(约与265像素量相当)。该最大墨水吸收间隔Lpr意味着当拉长地使可由上述头喷入到单位面积中的最大量的墨水接触于记录介质时,该墨水吸收到记录介质内的时间(吸收时间)经过后,从邻接的喷嘴列排出的墨水点弹着于记录介质上之前的喷嘴列间距。
为此,随着记录时使用的墨水量不同,该Lpr值也不同。通常,最好将全色量的总墨水量用于计算值,但在各色的喷嘴列的扫描方向的喷嘴列间距充分存在的场合,也可将在各色单位下的记录墨水量作为计算的依据。
另外,用于计算该Lpr的吸收时间T在这里使用按照“布里斯托(ブリスト)法”求出的值,但也可根据规定吸收速度的其它测定方法设定吸收时间T,或根据由眼睛对是否已吸收墨水作出的判断设定吸收时间T。另外,也可通过从在与扫描方向(X方向)交叉的Y方向邻接的喷嘴排出的2个液滴形成的2个点重合一部分形成的连接点的样子规定吸收时间。
例如,连接点存在如图18A、图18B、及图18C所示那样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葫芦形或椭圆形的场合。可着眼于形成这些连接点的2个点的重合部分的光学浓度分布和形状判断吸收时间。即,在按更短的时间间隔使2个点弹着的场合,两点如图18C所示那样合成一体,构成为椭圆形。另外,在2个点稍隔开时间弹着于记录介质的场合,由两点形成的连接点的形状如图18B那样。另外,隔开时间间隔形成的连接点成为图18A那样。当比较这些连接点时,浓度和形状不同,所以,可根据其浓度和形状的不同判断吸收时间。图18A所示那样的连接点具有与按与上述“布里斯托(ブリスト)法”测定的吸收时间相当的时间间隔弹着2个墨水滴而形成的连接点大体同样的光学浓度分布。
这样,在上述相关技术中,使形成于记录介质的连接点不如图18C所示那样降低画质地合成一体地考虑从邻接的喷嘴排出的墨水滴的弹着时间差。这样,可形成高等级的图像。
然而,在上述相关技术中,与各喷嘴群或喷嘴列的扫描方向的并排设置位置无关地相对各喷嘴群和喷嘴列设定墨水喷入量(记录率)。为此,存在由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记录头进行大量的墨水喷入的可能性,在该场合,位于下游侧的墨水的吸收时间变慢,所以,与该墨水吸收时间对应地设定喷嘴列间的间隔。为此,在喷嘴列存在大于等于3列的场合,记录头的扫描方向(X方向)的宽度大型化,进而产生记录装置整体大型化的问题。为了避免记录头的大型化,还使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扫描速度下降,但在该场合,产生记录速度下降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上述PR101那样的墨水的吸收层为空隙型的记录介质的场合,如在上述测定值也示出的那样,墨水滴吸收到墨水吸收层之前的时间容易变得比普通纸、高级专用纸的时间长。因此,在相对这样的记录介质适用上述相关技术的场合,上述问题变得更显著。
然而,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可在避免记录头的大型化的同时实现记录速度的提高。
(发明的实施形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在本发明中提供在由上述相关技术简单说明的实线型记录头的记录动作中使用更多色的墨水或使用更多的记录头由1次的记录扫描或较少次数的记录扫描进行记录的场合有效的记录装置。在本发明中,由沿与作为记录介质与记录头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扫描方向(X方向)直交的方向(Y方向)排列多个喷嘴构成的至少1个喷嘴列构成喷嘴群。在各记录头具有至少1个上述喷嘴群。因此,在由1个喷嘴群构成1个记录头的场合,该1个喷嘴群与1个记录头实质上具有相同的意义。
当实现本发明时,本发明者考察从位于扫描方向的上游侧(前方)的记录头或喷嘴群排出的墨水滴和从位于其下游侧(后方)的记录头或喷嘴群排出的墨水滴吸收到记录介质的状况。根据结果得知,对于记录介质吸收墨水滴的时间,考虑在喷入该墨水滴之前相对记录介质喷入什么样程度的墨水量这一点很重要。图17示出喷入记录介质的墨水量与墨水吸收时间的关系。图中,纵轴示出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量,横轴示出喷入的墨水的吸收所需要的时间(吸收时间)。
已经得知,记录介质虽然受其种类影响,但在1道次记录那样要求瞬间的墨水滴的吸收的场合,最初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吸收较快,但此后加上的墨水滴的吸收变慢。这从由前面的“布里斯托(ブリスト)法”获得的吸收时间的测定数据也可读取。例如,对于PR101,吸收最初喷入的10ml/平方米的墨水所需要的时间为8msec,但吸收加到其上的10ml/平方米的墨水所需要的时间为18msec。因此,20ml/平方米示出在26msec吸收这一情况。
因此,当用于记录的记录墨水量为20ml/平方米时,在位于最上游的记录头或喷嘴群中,喷入用于记录的墨水量中的10ml/平方米的墨水,然后,在邻接于下游侧的记录头或喷嘴群中,喷入余下的5ml/平方米的墨水,在更下游的记录头或喷嘴群中,喷入余下的5ml/平方米的墨水。这样,通过大体将各记录头间距或各喷嘴群间距设定得大体相等的构成,可在抑制墨水在记录介质上的溢出的同时进行高速记录。
在这样沿扫描方向配置多个记录头或喷嘴群的记录装置中,通过将规定上游的各记录头或喷嘴群内的墨水的喷入量的记录率设定为比下游侧的记录头或喷嘴群的记录率高的比例,从而可由将各记录头或各喷嘴群的记录头间距或喷嘴群间距设定得相等的构成实现高速记录。另外,使用的多个记录头或多个喷嘴群都只要准备具有相同间隔的喷嘴群即可,所以,可降低记录装置的成本。
下面,以图15所示记录头为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在本实施形式中,将作为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扫描方向(X方向)的前方(图中左方)设为上游侧,将后方(图中右方)设为下游侧。即,当记录介质进入到记录装置的记录位置时,先将与记录介质相对的记录头称为上游侧记录头,将后面相对的记录头称为下游侧记录头。
如图15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中,使用记录头150进行记录动作,该记录头150从相对扫描方向的上游侧朝下游侧并排地设置多个(在图中为4个)记录头,该记录头具有多列(在图中为2列)沿与扫描方向直交的方向即Y方向大体以直线状排列多个排出墨水的喷嘴的喷嘴列。
在图中,符号150A示出配置于最上游侧的记录头,由150B、150C、150D示出的记录头依次朝下游侧并排设置。各记录头具有上游侧喷嘴列和下游侧喷嘴列,构成两喷嘴列的各喷嘴的Y方向的节距都具有相同的节距15P,下游侧的喷嘴列的各喷嘴位于上游侧喷嘴列的各喷嘴的中间地配置。即,下游侧喷嘴列相对上游侧喷嘴列Y方向仅错开节距15P的1/2的节距地配置。这样,各记录头可按实质上与记录头相同的密度形成点,该记录头按节距15P的1/2的节距直线地排列喷嘴。
图中,符号151、153、155、157示出各记录头的上游侧喷嘴列,符号152、154、156、158示出各记录头的下游侧喷嘴列。该8个喷嘴列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按151~158的顺序配置。以下符号151为第1喷嘴列,符号152为第2喷嘴列,符号153为第3喷嘴列,符号154为第4喷嘴列,符号155为第5喷嘴列,符号156为第6喷嘴列,符号157为第7喷嘴列,符号158为第8喷嘴列。另外,上述记录头150A排出青色墨水(以下记为C),记录头150B排出品红色墨水(以下记为M),记录头150C排出黄色墨水(以下记为Y),记录头150D排出黑色墨水(以下记为K)。
在如上述那样排列的记录头中,各间隔L1、L3、L5、L7示出设于各记录头的2个喷嘴列的喷嘴列间距,符号L2、L4、L6示出各记录头的间距。
各记录头内的喷嘴列间距从对进行高速记录的场合的画质的影响的观点考虑,需要墨水不在记录介质溢出地设定很重要。为此,各喷嘴列间距如以下那样设定。
现在,记录头150A排出C,记录头150B排出M,记录头150C排出Y,记录头150D排出K,在由这些记录头的1次的扫描完成图像的场合,各墨水从上游侧按C、M、Y、K的顺序喷入。另外,设C、M、Y、K的各喷入量最大为10ml,总墨水喷入量为20ml/平方米时,作为在记录介质的1平方米喷入的各墨水量,使C为10ml、M为10ml、Y为0ml、K为0ml地设定记录率,进行记录动作。在该场合,在进行M的记录之前,C已在记录介质喷入10ml,所以,在这里设定的墨水喷入量的比例在记录介质上成为墨水最容易溢出的状态。在假想为该墨水最容易溢出的状态的场合,根据上述说明,记录头150B与150C的间距L4需要设定为与18msec相当的喷嘴列间距。该记录头间距L4在记录频率为10kHz、扫描方向的析像度为1200dpi的场合成为3.6mm。
各色的记录头在由相同制法制造的场合,按等间隔设定各记录头间距的场合可降低制造成本。因此,各色的记录头的间距对应于在墨水最容易溢出的条件下排出墨水的记录头与位于其下游侧的记录头的间距进行设定。即,对应于排出M的记录头150B与排出Y的记录头的间距L4,将其它记录头的间距L2、L4、L6设定为3.6mm。
另一方面,在如上述那样设定了记录头间距的各记录头中,如设C为5ml,M为3ml,Y为2ml,K为5ml,进行墨水的喷入,则在本实施形式中,对于各记录头,由位于更上游侧的记录头喷入墨水喷入量多的墨水。即,按C、K、M、Y的顺序喷入墨水。此时,各记录头喷入的墨水由记录介质吸收所需要的吸收时间如以下那样求出。
根据布里斯托(ブリスト)法的测定结果,用以下多项式近似表示吸收时间T与墨水吸收量V的关系
V=0.06T2+0.2T
使用该式进行计算时,作为记录介质(PR101)相对各墨水的吸收时间T,C为2.5msec,K为5.5msec,M为4.7msec,K为5.5msec,Y为3.7msec。在该场合,着眼于需要最大吸收时间的K的记录头150B,如将其记录头间距设定为3.6mm,则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速度即记录速度为
3.6(mm)/5.5(msec)=0.65mm/msec
如按该记录速度进行记录动作,可确实地使记录介质吸收全部墨水,同时进行记录动作。因此,即使在邻接的点的一部分相互重合的那样的连接点形成的场合,在这里形成的连接点也时常成为图18A所示那样的适当的连接点。为此,可形成没有浓度不均的高等级的图像。
然而,在已有技术的记录装置中,与墨水的喷入量无关地设定墨水的喷入顺序,所以,即使喷入与上述例子同样的墨水量(对于每1平方米,C为5ml,M为3ml,Y为2ml,K为5ml),这些墨水例如也有可能按C、M、Y、K的顺序喷入。在该场合,各记录头的间距如上述那样设为3.6mm,喷入K时,已按10ml/平方米喷入墨水,所以,相对K的吸收时间为8msec,这成为最大吸收时间。假想该最大吸收时间地设定记录速度,其值成为
3.6(mm)/8(msec)=0.45mm/msec
从该已有技术的记录装置的记录速度0.45mm/msec和本实施形式的记录速度0.65mm/msec可以看出,在本实施形式中,与过去相比,可按约1.4倍的记录速度进行记录。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中,解析图像数据,按记录率高的顺序从上游侧进行记录动作,所以,在记录介质的最大吸收时间内,可由各记录头喷入墨水,可获得高等级的图像,同时,可大幅度提高其记录速度。另外,如上述那样,进行在记录介质的吸收性高的状态下吸收较多的墨水的高效率的墨水的施加,所以,可将记录头间距限制在所需要的最小限度,可避免记录头的大型化,记录装置整体的大型化也可避免。
在本实施形式中,当进行记录动作时,需要相应于记录图像等改变墨水的供给路径,或将记录率高的记录头重新设置到上游侧,其动作或作业需要一些时间。然而,在大量记录同一图像的场合等(特别是按需打印作业状态),可提高处理量,缩短交货期,降低成本。这样,本实施形式对于大量地记录同一图像或记录率的各色分布接近的那样的记录物的实线型的全页面打印机特别有效。
在这里,根据图20所示流程图说明包含在上述实施形式中适用的记录数据的生成处理等的记录动作工序的一例。
首先,将输入的图像数据按准备于记录装置的墨水的种类量(4色量或6色量等)进行分色(步骤S1),然后,对各色生成灰度的记录数据。例如,在按1200dpi的密度(间隔)沿喷嘴列方向排列预定数量的喷嘴的记录头的场合,将输入的图像数据变换成是否将墨水点记录到1200×1200dpi的记录矩阵的2值数据(步骤S2)。该变换由误差扩散法等进行。
将该2值数据分别分配到沿扫描方向并排设置的4个记录头(步骤S3)。例如,当相对图15所示那样的4个记录头分配2值数据时,如上述那样,也可将与记录矩阵的各像素对应的像素数据作为各记录头的驱动数据,或根据另行准备的掩模数据分配。分配到各记录头的记录数据如上述那样相对上游侧的记录头供给具有更高的记录率的颜色的记录数据。这例如可通过降低供给到上游侧的记录头的掩模数据的减少率、提高供给到下游侧的记录头的记录数据而实现。另外,根据该各色的记录率的高低设定各色的墨水槽的排列顺序(步骤S4)。该排列顺序表示到设于记录装置侧或主计机的显示部分。此后,使用者根据显示等替换墨水槽的配置,从上游侧的记录头依次供给记录率高的墨水,此后进行记录动作(步骤S5)。
如上述那样进行记录数据的分配后,在记录动作中未能充分获得弹着于邻接像素的各墨水滴的弹着时间差,也可以预想到图18C所示那样的不适当的点形成极少一部分。然而,即使发生这样的点,如其发生率不为记录图像劣化产生的范围,则没有特别的必要看成问题。
另外,图21和图22示出其它动作工序的例子。
在图21所示流程图所示工序中,在步骤S11进行了分色的记录数据由步骤S12变换成2值数据后,根据各2值数据求出各色的图像的点计数值(步骤S13),根据该点计数值,决定各墨水槽的配置顺序(步骤S14)。即,将点计数值更大的颜色的墨水槽连接到上游侧的记录头地配置。在步骤S15中,进行2值数据在各记录头的分配,此后,根据预定的记录指令实施记录动作(步骤S16)。
另外,也可采用图22所示那样的工序。
即,根据在步骤S21中进行了分色的记录数据生成各色的柱状图(步骤S22),根据该柱状图求出颜色的图像平均浓度,设定各色墨水槽的配置顺序(步骤S23),根据其配置顺序,使用者配置墨水槽。此后,在步骤S24、S25中,进行各色的记录数据的2值化处理和2值数据在各记录头的分配,此后,根据预定的记录指令实施记录动作(步骤S26)。
(其它实施形式)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以各记录头具有2个喷嘴列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如图16所示那样,在各记录头由4个喷嘴列构成的实线型长尺寸记录头160也可适用本发明。另外,设于各记录头的喷嘴列的个数也可适当改变。
另外,在具有按等间隔设定各记录头的间距的构成的本实施形式中,例如可考虑记录单灰度的图像。在该场合,当将记录数据变换成驱动记录头的数据地分配时,如提高在上游侧的记录头的分配率,则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另外,例如即使按K、C、M、Y的顺序沿扫描方向并排设置喷嘴列或记录头,当进行记录的记录数据按C、Y、M、K的顺序增多的记录时,也可从上游侧将记录头的排列顺序改排成K、M、Y、C,同时,供给与各记录头对应的墨水地切换墨水槽的配置顺序。如这样与墨水槽等墨水供给系一起改变记录头的排列顺序,则不会如仅改变墨水槽等墨水供给系的场合那样在记录动作开始当初产生残留于记录头内的墨水与供给的墨水的混色。
另外,在具有将各记录头的间距设定为等间隔的构成的本实施形式中,例如在记录单灰度的图像的场合,当将记录数据变换成驱动记录头的数据进行分配时,如提高在上游侧的记录头的分配率,则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另外,即使在通常的打印多种类、少份数的系统中,当记录彩色图像时,例如在记录快拍照相和风景照片、记录人物、静物这些种类的图像的照片打印机中,通常与黑色相比,青色、品红色、黄色比其它颜色喷入较多的墨水量,所以,在扫描方向的上游侧记录青色、品红色、黄色地预先设定记录头墨水槽的配置即可。
另外,在设置了使用为同系色但着色浓度不同的所谓浓淡墨水的6色或7色的记录头的记录装置中,使得排出比其它颜色喷入得多的墨水的淡青色、淡品红色的墨水的记录头位于上游侧地设定即可。
另外,对于主要记录黑色的记录率高的图像例如X线照片等医疗图像和夜景的记录装置,可通过将黑色墨水的记录头和/或墨水槽设定在上游侧而应对。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成为记录对象的图像的种类确定的记录装置中,虽然也可固定与各色对应的记录头和墨水槽的配置顺序,但为了与多种多样的对象图像对应,也可改变记录介质朝记录头侵入的方向。
例如,在按C、M、Y、K的顺序排列记录头的场合,也可根据应记录的图像的各色的记录率判断,使更高记录率的颜色的记录头处于上游侧地改变应供给到记录头的墨水的供给路径地构成。另外,也可根据各色的记录率如上述那样切换墨水槽和墨水供给路径等的排列顺序,同时,改变记录头的排列顺序。如这样与墨水槽等墨水供给系一起切换记录头的排列顺序,则不会如仅改变墨水槽等墨水供给系的场合那样在记录动作开始当初发生残留于记录头内的墨水与供给的墨水的混色。
此后,使用者更换作为朝墨水供给记录头供给的墨水的供给源的墨水槽的配置(步骤S4),从上游侧的记录头依次供给记录率高的墨水,此后进行记录动作。
另外,记录数据向多个记录头的分配比例也可相应于应记录的图像的种类改变。例如,当使用2个记录头记录60%左右的记录率的图像时,也可将上游侧的记录头分配给40%的记录率,将下游侧的记录头分配给20%的记录率地记录,结果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另外,在沿扫描方向排列大于等于3个的记录头的场合,也可使100%记录率的记录从上游侧为40%、30%、30%或为50%、30%、20%地分配记录数据。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以在扫描方向并排设置排出不同墨水的多个记录头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到在1个记录头沿扫描方向并排设置多个上述喷嘴群、从各喷嘴群排出不同种类的墨水的场合。但是,在该场合,各喷嘴群不能分离,所以,不能如使用多个记录头的场合那样通过替换记录头的颜色的排列设定较多的上游侧的墨水量。因此,需要改变墨水供给路径。
另外,在本发明中,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最大上限墨水量成为重要的构成要素。这在由较少道次数记录的场合,记录需要的各色墨水必然在短时间集中地记录。例如,从按1200dpi的密度排列的喷嘴列的各喷嘴将5pl左右的墨水滴在扫描方向上也按1200dpi的浓度排出,由1个喷嘴群通过1次的记录扫描(1道次)进行100%的满记录时,要求在记录介质吸收约10ml/平方米的墨水量。同样,例如在由上述4个记录头或喷嘴群记录4色的全色记录的场合,需要没有图像劣化地由记录介质吸收约40ml/平方米的墨水量。
在实际的全色记录中,不在被记录介质的前面按400%的墨水量喷入(由于全面变黑),而是为最大地喷入200%~300%左右的墨水量,这也限于图像的一部分。最大上限墨水量为作为记录系统的设计值根据记录介质对墨水的吸收能力求出的量。因此,最大上限墨水量例如定义为在某一环境下(温度、湿度这样的记录系统的动作环境)可不使画质劣化地由记录介质吸收所使用的墨水的墨水量。
另外,实际上记录系统也可假想为按最大记录率排出墨水时记录于记录介质上的墨水量。在该场合,记录介质也可按可吸收该墨水量的那样的记录速度进行记录动作或进行间除一些记录数据的处理。另外,最大上限墨水量虽然也可如上述那样根据全色量的总墨水量(最大上限墨水量)计算出,但在各色的记录头间充分离开的场合等,也可将按各色单位使用的最大墨水量作为最大上限墨水量。
另外,在本发明中,虽然成本多少有些增大,但作为喷墨记录装置,也可适用对各色使用多种浓淡墨水、大小点的装置。总之,可相应于使用的记录头的数量、墨水的种类、记录介质、记录速度、记录的墨水量等设定最大记录率。
另外,如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所示那样,将沿扫描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喷嘴群或记录头设为相等间隔,而且将各喷嘴列或记录头的记录率在扫描方向越位于上游侧设定得越高,这也可适用于上述各相关技术。例如,在图12~图15所示那样的通过组合包括较短的喷嘴列的喷嘴群地构成的长尺寸记录头的记录中,也可适用本发明,在该场合,也可将图像保持在高等级,实现记录速度的提高。
可是,作为可较简单而且以低成本实现具有上述那样的喷嘴列、喷嘴群的记录头的喷墨记录方式,可列举出以下所述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即,本发明特别是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可获得优良的效果,该记录装置使用喷墨方式的记录头,该喷墨方式的记录头在喷墨记录方式中使用热能形成飞翔的液滴进行记录。
关于其典型的构成和原理,例如最好使用公开于美国专利第4723129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4740796号说明书中公开的基本原理。该方式对所谓的即时响应型、连续型都可适用,特别是在即时响应型的场合,在与保持了液体(墨水)的片和液路对应地配置的电热变换体,对应于记录信息外加产生超过核沸腾的急速温度上升的至少1个驱动信号,从而使电热变换体发生热能,在记录头的热作用面发生膜沸腾,结果可形成与该驱动信号1对1地对应的液体(墨水)内的气泡,所以有效。由该气泡的成长、收缩通过排出用开口使液体(墨水)排出,形成至少1个滴。如设该驱动信号为脉冲形,则即时适当地进行气泡的成长收缩,所以,可实现响应性特别优良的液体(墨水)的排出,更理想。作为该脉冲形状的驱动信号,适合记载于美国专利第4463359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4345262号说明书的那样的构成。当采用记载于关于上述热作用面的温度上升率的发明的美国第4313124号说明书的条件时,可进行更优良的记录。
作为记录头的构成,除了公开于上述各说明书的那样的排出口、液路、电热变换体的组合构成(直线状液流路或直角液流路)外,使用公开了热作用部分配置在弯曲的区域的构成的美国专利第4558333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4459600号说明书的构成也包含于本发明。
此外,相对多个电热变换体,作为基于日本特开昭59-123670号公报和日本特开昭59-138461号公报的构成,本发明的效果也有效,日本特开昭59-123670号公报公开了将共用的狭缝作为电热变换体的排出部分的构成,日本特开昭59-138461号公报公开了使吸收热能的压力波的开孔与排出部分对应的构成。即,所以,不论记录头的形式如何,按照本发明,都可确实、高效地进行记录。
另外,相对具有与记录装置可记录的记录介质的最大宽度对应的长度的实线型的记录头,本发明可特别有效地适用。作为这样的记录头,通过多个记录头的组合满足其长度的构成和作为一体形成的1个记录头的构成都可适用。
此外,即使为上例那样的串行类型的构成,在使用固定于装置主体的记录头,或通过安装于装置主体从而可进行与装置主体的电连接和可从装置主体供给墨水的可自由交换的插片类型的记录头,或在记录头自身一体地设置墨水槽的盒型的记录头的场合,本发明也有效。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构成,附加记录头的排出恢复单元、预备的辅助单元等可使本发明的效果更稳定,所以,较理想。作为具体的例子,可列举出相对记录头的加盖单元,清扫单元,加压或吸收单元,使用电热变换体或此外的加热元件或其组合进行加热的预备加热单元,或进行记录之外的排出的预备排出单元。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在该实施例1中,在图1所示喷墨记录装置使用图15所示4个长尺寸(约4英寸)实线型的记录头,按照上述实施形式的记录方法由4色的色材墨水进行记录。各记录头的2个喷嘴列的4096个喷嘴分别按600dpi的密度沿与扫描方向(X方向)直交的方向(Y方向)大体排列成直线状。另外,各记录头内的下游侧的喷嘴列的各喷嘴配置在上游侧的喷嘴列的各喷嘴间,所以,从整体看到的喷嘴的排列成为交错状,通过各喷嘴列的组合可按1200dpi的密度形成点。
从各记录点的各喷嘴排出具有5.0±0.5pl的墨水量的墨水滴地驱动各喷嘴的电热变换元件(加热器)。作为包含色材的墨水,使用市场上出售的BJF850(佳能株式会社制)用的墨水。
作为记录介质,使用喷墨专用照相光泽纸(专业照相纸,PR101:佳能株式会社制)。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记录头和记录方法。作为记录速度,设墨水滴的排出驱动频率为8kHz。墨水喷入量为5pl点,当进行100%满记录时,与约10ml/平方米相当。虽然可由4色全色记录400%,但在实际的全色记录中,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和应记录的图像的种类等,将记录数据分配给各色后的最大记录墨水量为200%~250%左右。因此,需要可吸收约20~25ml/平方米的墨水地排列喷嘴列,该设定如以下那样进行。
上述墨水相对记录介质(PR101)的由“布里斯托(ブリスト)法”计算出的吸收时间如上述表所示那样,所以,例如在按8kHz的排出驱动频率对由1200dpi像素的正方形形成的记录矩阵进行满记录(记录率100%)的场合,5ml/平方米的墨水量在3msec吸收。同样,10ml/平方米的墨水量为8msec,15ml/平方米的墨水量为16msec,20ml/平方米的墨水为为28msec。
另外,作为记录数据,准备这样的记录数据,即将输入的图像数据分色成为C、M、Y、K这样4色,将各色的图像数据2值化,作为各色的最大记录墨水量,C为5ml/平方米,M为8ml/平方米,K为5ml/平方米,Y为2ml/平方米。
为了相对从扫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配置的各记录头由位于上游侧的记录头喷入墨水喷入量多的墨水,分别从记录头15A~15D中的15A排出C,从15B排出K,从15C排出M,从15D排出Y。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各记录头的喷嘴列间隔约为2.4mm。
使用该记录头由1次的扫描来记录图像数据时,可记录看不到1道次记录特有的画质劣化的高质量的图像。
(实施例2)
在该实施例2中,单一的记录头使用如图15所示那样排列了8个喷嘴列的记录头,将最大上限墨水量设为200%(设记录最大浓度的部分为200%)地记录单色的图像等单色的图像。各喷嘴列构成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但是,在这里将与实施例1的各记录头相当的2个喷嘴列作为1个喷嘴群,相对1个记录头形成4个喷嘴群。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构成各喷嘴群的2个喷嘴列中的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称为偶数列,将下游侧称为奇数列。
相对所有上述4个喷嘴群供给同色的墨水例如黑色的墨水。作为记录数据,供给同色的墨水,例如黑色的墨水。作为记录数据,生成表示相对1200×2400dpi的记录矩阵的各像素是否记录的2值化的记录数据,将该数据分为形成记录矩阵的偶数列的记录数据和构成奇数列的记录数据,将其作为1200×1200dpi的记录数据。准备相对于分割的偶数列用的2值记录数据和奇数列用的2值记录数据分别按40%、30%、20%、10%的记录率分配的掩模,分别掩蔽偶数列用的2值图像和奇数列用的2值图像,供给到各喷嘴群。结果,在第1喷嘴群按80%的记录率记录,在第2喷嘴群按60%的记录率记录,在第3喷嘴群按40%的记录率记录,在第4喷嘴群按20%的记录率记录,记录了单色图像。
在该实施例2中,可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充分的画质的图像。
(实施例3)
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实线型记录头,将应记录的图像分色成为C、M、Y、K这样4色后,将各色2值化,作为各色的最大记录墨水量,C为2ml/平方米,Y为5ml/平方米,K为3ml/平方米,M为5ml/平方米,由此生成记录数据。在这里,从扫描方向的上游侧按M、Y、K、C的顺序喷入墨水地配置记录头。使用该记录头按1次的扫描记录图像数据,结果表明,可记录未看到1道次记录特有的画质劣化的足够的画质的图像。
以上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清楚,在更广泛方面,不脱离本发明即可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后附权利要求书的目的也在于覆盖落入到本发明真正精神内的变更和修改。

Claims (14)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沿预定的扫描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具有排出墨水的多个喷嘴的喷嘴群,使上述多个喷嘴群和记录介质沿上述扫描方向相对移动,同时,相应于记录信息从上述各喷嘴群的喷嘴排出墨水,从而在上述记录介质进行图像记录;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喷嘴群具有至少1个由沿与上述扫描方向交叉的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同时,
具有排出量设定单元,该排出量设定单元将由上述多个喷嘴群中的至少位于扫描方向最上游侧的喷嘴群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单位面积的墨水量设定得比由其它喷嘴群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单位面积的墨水量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量设定单元对于越是位于上游侧的喷嘴群,设定越多的由上述多个喷嘴群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单位面积的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量设定单元具有设定上述各喷嘴群的记录率的记录率设定单元,
上述记录率设定单元将上述多个喷嘴群中的至少位于最上游侧的喷嘴群的记录率设定为比其它喷嘴群的记录率高的记录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量设定单元由间除单元构成,该间除单元为了减少根据供给到上述各喷嘴群的记录数据而排出的墨水的数量,进行将记录数据的一部分间除的处理,
上述间除单元将供给到上述多个喷嘴群中的至少位于最上游侧的喷嘴群的记录数据的间除率设定得比供给到其它喷嘴群的记录数据的间除率低。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在上述扫描方向上邻接的喷嘴群间的距离,当按照预定的记录频率由上述邻接的2个记录头将应喷入到记录介质的总墨水量喷入到记录介质时,根据记录介质可吸收该喷入的墨水的时间,设定各喷嘴群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预定的墨水供给单元将墨水供给到上述多个喷嘴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相互不同种类的墨水供给到上述多个喷嘴群。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墨水供给单元可改变通往上述各喷嘴群的墨水供给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喷嘴群形成在单一构成的记录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喷嘴群分别形成在多个别的记录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记录头可改变扫描方向的排列顺序。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墨水供给单元由设于上述各记录头的墨水槽构成,各墨水槽可相对各记录头改变安装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布里斯托吸收系数Ka值大于等于1ml/(m2·ms1/2)小于15ml/(m2·ms1/2)的墨水和记录介质。
14.一种喷墨记录方法,沿预定的扫描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具有排出墨水的多个喷嘴的喷嘴群,使上述多个喷嘴群和记录介质沿上述扫描方向相对移动,同时,相应于记录信息从上述各喷嘴群的喷嘴排出墨水,从而在上述记录介质进行图像记录;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喷嘴群具有至少1个由沿与上述扫描方向交叉的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
将由上述多个喷嘴群中的至少位于扫描方向最上游侧的喷嘴群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单位面积的墨水量设定得比由其它喷嘴群喷入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单位面积的墨水量多。
CNB2004100821103A 2003-12-15 2004-12-15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91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17363 2003-12-15
JP2003417363A JP2005177991A (ja) 2003-12-15 2003-12-15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8983A CN1628983A (zh) 2005-06-22
CN1329198C true CN1329198C (zh) 2007-08-01

Family

ID=34650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211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9198C (zh) 2003-12-15 2004-12-15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83255B2 (zh)
JP (1) JP2005177991A (zh)
CN (1) CN132919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4163B2 (ja) * 2003-12-12 201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298697B2 (ja) * 2005-11-25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を備え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465017B2 (en) * 2005-12-05 2008-12-16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Dot-at-a-time redundancy for modulating printhead peak power requirement
US7654636B2 (en) * 2005-12-05 2010-02-02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jet printhead having optimal number of printhead modules and nozzle rows for out-of-phase printing
US7441862B2 (en) * 2005-12-05 2008-10-28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ethod of modulating printhead peak power requirement using out-of-phase firing
US7438371B2 (en) * 2005-12-05 2008-10-2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ethod of modulating printhead peak power requirement using redundant nozzles
US7771010B2 (en) * 2006-02-03 2010-08-10 Rr Donnelley Apparatus for printing using a plurality of printing cartridges
US8172363B2 (en) * 2006-06-22 2012-05-08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full-width wide format inkjet printing
JP4645975B2 (ja) * 2006-11-15 2011-03-0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726763B2 (en) * 2006-12-11 2010-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US7585039B2 (en) * 2006-12-13 2009-09-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US8351062B2 (en) * 2007-02-26 2013-01-0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Bit selection from print image in memory of handheld image translation device
JP2008279640A (ja) * 2007-05-09 2008-11-20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4983420B2 (ja) * 2007-06-14 2012-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09006679A (ja) * 2007-06-29 2009-01-15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物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137558B2 (ja) * 2007-12-20 2013-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090179935A1 (en) * 2008-01-10 2009-07-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control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90179936A1 (en) * 2008-01-10 2009-07-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control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90295044A1 (en) * 2008-05-30 2009-12-03 Jeffrey Michael Amsden Method For Marking Ceramic Structures
JP5035203B2 (ja) * 2008-09-30 2012-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EP2741917B1 (en) 2011-08-12 2019-05-22 R. R. Donnelley & Sons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osing inkjet cartridges in a carrier
JP6607043B2 (ja) * 2016-01-05 2019-1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方法
JP6836165B2 (ja) 2017-03-16 2021-0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23039685A (ja) * 2021-09-09 2023-03-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3129A (en) * 1977-10-03 1988-0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Bubble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hich a heating element generates bubbles in a liquid flow path to project droplets
JPH09290519A (ja) * 1996-04-26 1997-11-11 Sony Corp プリンタ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ヘッド
JP2000094717A (ja) * 1998-09-21 2000-04-04 Casio Comput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EP1048472A1 (en) * 1998-11-20 2000-11-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ot forming timing-adjustable printer
EP1080919A2 (en) * 1999-08-24 2001-03-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0787A (en) 1978-10-31 1982-05-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US4345262A (en) 1979-02-19 1982-08-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4463359A (en) 1979-04-02 1984-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oplet gen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4313124A (en) 1979-05-18 1982-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US4558333A (en) 1981-07-09 1985-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JPS59123670A (ja) 1982-12-28 1984-07-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ヘツド
JPS59138461A (ja) 1983-01-28 1984-08-08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US5412410A (en) 1993-01-04 1995-05-02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head for continuous tone and text printing
JP3249627B2 (ja) 1993-03-31 2002-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3129A (en) * 1977-10-03 1988-0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Bubble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hich a heating element generates bubbles in a liquid flow path to project droplets
JPH09290519A (ja) * 1996-04-26 1997-11-11 Sony Corp プリンタ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ヘッド
JP2000094717A (ja) * 1998-09-21 2000-04-04 Casio Comput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EP1048472A1 (en) * 1998-11-20 2000-11-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ot forming timing-adjustable printer
EP1080919A2 (en) * 1999-08-24 2001-03-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77991A (ja) 2005-07-07
US20050128229A1 (en) 2005-06-16
CN1628983A (zh) 2005-06-22
US7083255B2 (en) 2006-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9198C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EP1080919B1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US5384587A (en) Multi-drop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with compensation for image density non-uniformities
US6312102B1 (en) Color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black ink and color-mixed black ink
EP1543976B1 (en) Ink-jet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head
EP0595657B1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40032446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test pattern printing method
JPH0617111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613500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0517520B1 (e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036822A (zh) 喷墨
CN100415522C (zh) 液体喷头、液体喷出记录装置和液体喷出记录方法
EP0685820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6474777B1 (en) Printing method and a printing apparatus
CN101380849B (zh) 打印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JP200216653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6309041B1 (en) Odd number of passes, odd number of advances, and separated-diagonal-line masking, in liquid-ink printers
US6099102A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processing system
JPH1118889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302520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and control method for recording with reduced drive load
US6302505B1 (en) Printing system that utilizes continuous and non-continuous firing frequencies
EP2599632B1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28874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332360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EP0780230A3 (en) Charging of droplets for high resolution ink jet prin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