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8111C - 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8111C
CN1328111C CNB001290010A CN00129001A CN1328111C CN 1328111 C CN1328111 C CN 1328111C CN B001290010 A CNB001290010 A CN B001290010A CN 00129001 A CN00129001 A CN 00129001A CN 1328111 C CN1328111 C CN 13281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al plate
control basal
electric boost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290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0632A (zh
Inventor
坪井正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0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0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81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81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7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power-driven at single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e.g. chain, between cycle crankshaft and wheel axle, the motor engaging the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55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power-driven at crank shafts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10/00Electrical generator or motor structure
    • Y10S310/06Printed-circuit motors and components

Abstract

搭载驱动马达21的控制元件的、配置于外壳94中的第1控制基板136沿与马达21的轴大体直交的方向延伸,而且其至少一部分在从马达21的轴向(A向)观看时延伸到与该马达21重合的位置。另外,第2控制基板135与第1控制基板136的一部分重合。所以,可将需要较大设置面积的CPU20配置在第1控制基板136与上述马达21的重合部,有效地利用外壳内的空间。另外,通过由铝基板制作第2控制基板135并直接安装于外壳94的内壁,可将安装于第2控制基板135上的FET等的发热有效地发散。

Description

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特别是涉及适合用于需要极力使其尺寸小型化,只能提供限于其附带的小空间的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已提供有这样的自行车等车辆,该车辆检测人力的驱动扭矩即踏力,相应于检测的踏力使接合于驱动系的辅助动力源(直流马达等)产生动力,辅助踏力。作为包含该辅助动力源的驱动装置即电动助力装置的一例,例如有特开平11-5584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该驱动装置设置在曲柄轴周围和其后方,从收容马达的马达外壳朝下方伸出形成控制器外壳,该控制器外壳收容包含驱动马达的电子部件(功率晶体管、CPU等)、基板等的控制器。
如上述那样,现有技术的驱动装置由于朝下方伸出马达外壳一部分地形成控制器外壳,所以,存在驱动装置大型化的问题。另外,在现有驱动装置中,没有特别考虑将其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该电动助力装置可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极力小型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作为辅助动力源的马达收容于外壳中的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第1特征在于:具有搭载上述马达的至少一个控制元件的第1和第2控制基板,该第1和第2控制基板与上述马达轴大体直交地配置于上述外壳中,上述第1控制基板的面积比上述第2控制基板大,上述第2控制基板与上述第1控制基板的一部分重合,上述第2控制基板具有与上述马达的一部分重合的第1区域和与上述马达不重合地配置在上述马达的外方的、用于安装元件的第2区域,上述第2控制基板不位于上述马达的轴的延长线上。按照该特征,控制基板的一部分从马达轴方向观看时与该马达重合地进行配置,所以,可极力使电动助力装置小型化,同时,由于可将控制基板的面积扩张到与该马达重合的位置,所以,可有效地利用外壳内的空间。
另外,第2控制基板在从上述马达轴向观看时与第1控制基板的一部分重合,所以,可进一步使电动助力装置小型化。另外,可在考虑控制元件间的相互关系的条件下有效配置搭载于第1和第2基板上的控制元件,并可不在外壳内产生死空间地将该第1和第2控制基板配置于外壳内。
另外,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控制基板的与上述马达的重合部的间隙处配置作为上述马达的控制元件之一的CPU。按照该特征,可在现有死空间配置需要较大安装面积的CPU。
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控制基板安装CPU、电容器、继电器等控制元件,在上述第2控制基板安装FET。按照该特征,由于在不同的基板上安装发热少的CPU、电容器、继电器等控制元件和发热大的FET,所以,可防止FET的发热直接传递到CPU、电容器、继电器等控制元件。
另外,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于:上述第1控制基板为印刷基板,上述第2控制基板为轻金属基板。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的内壁面直接安装上述第2控制基板,并在该第2控制基板上方隔有规定间隔地配置上述第1控制基板。按照该第4、5特征,可容易地通过轻金属基板将安装于第2控制基板的FET等的发热发散到外壳,并可极力防止该发热对第1控制基板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6、7、8特征分别在于:上述控制基板弹性支承于上述外壳的马达支承部,上述弹性支承由防振橡胶进行,该防振橡胶压缩在上述控制基板与上述外壳的马达支承部之间。按照第6、7、8特征,行走过程中产生的车辆振动难于传递到控制基板,搭载于控制基板上的电气部件的动作稳定,并可延长该电气部件的寿命。
本发明的第9特征在于:在上述控制基板的两面安装上述马达控制元件,在该控制基板的外壳侧设置半导体和至少一部分与其相接的热传导良好的基板,该热传导良好的基板与上述外壳接触。按照该特征,可由简单而且价廉的构成有效地发散半导体元件的发热。
由上述说明可知,按照第1-6项发明,搭载马达的控制元件的基板从马达轴向观看时与马达轴大体直交,而且其一部分与马达重合,所以,具有可极力使电动助力装置小型化的效果。另外,按照第1项-6项发明,在该效果的基础上,还分别具有以下效果。
即,按照第1项发明,搭载马达控制元件的控制基板从马达轴方向观看时可扩张到与该马达重合的位置,所以,可在外壳内设置大面积的控制基板,并可有效地利用外壳内的空间。
按照第2项发明,可在现有死空间即马达后侧空间配置需要较大安装面积的CPU,安装于控制基板上的CPU以外的控制元件的配置自由度变大。
按照第3项发明,第2控制基板从上述马达轴向观看时与第1控制基板的一部分重合,所以,可进一步使电动助力装置小型化。另外,可在考虑控制元件间的相互关系的条件下有效配置搭载于第1和第2控制基板上的控制元件,并可不在外壳内产生死空间地配置该第1和第2控制基板。
按照第4项发明,由于在不同的基板上安装发热少的CPU、电容器、继电器等控制元件和发热大的FET,所以,FET的发热不直接传递到CPU、电容器、继电器等控制元件。
按照第5、6项发明有效地通过轻金属基板将安装于第2控制基板的FET等的发热发散到外壳,并在该第2控制基板上方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第1控制基板,所以,可极力防止该发热对第1控制基板的影响。
按照第7、8、9项发明,行走过程中产生的车辆的振动难于传递到控制基板。为此,搭载于控制基板上的电气部件的振动降低,可使动作稳定,并可延长该电气部件的寿命。
按照第10项发明,可由简单而且价廉的构成有效地发散半导体元件的发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电动助力装置的断面图。
图2为图1的B-B位置的断面图。
图3为图1的除去罩后的驱动马达的轴向(A向)视图。
图4为组装有踏力检测装置的电动助力车辆的侧面图。
图5为电动助力车辆的曲柄轴周边的侧面图。
图6为组装有踏力检测装置的电动助力车辆的要部断面图。
图7为图6的A-A向视图。
图8为蓄电池的上面图。
图9为图8的A-A线断面图。
图10为图8的B-B线断面图的一部分和侧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电动助力装置的马达回转断面图。
图12为图11的除去马达后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图4为具有本发明的小型化电动助力装置的电动助力自行车的侧面图。在该图中,自行车架67具有位于自行车前部的头管68、从头管68朝后下方延伸的下伸管69、固定于下伸管69后端并朝上方稍往后倾斜地上升的车座立柱71。在头管68可转向地支承前叉72,在前叉72的下端轴支前轮73。在前叉72的上端设置转向柄74。
在从车座立柱71朝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叉70的后端轴支作为驱动轮的后轮78。另外,在后叉70的后端连接左右一对的撑条77,撑条77的上端连接于车座立柱71的上部。在车座立柱71可上下调节车座76的位置地安装上端设有车座76的支承轴75。
在车座立柱71的下端,固定着朝车身左右延伸的支承管(图中未示出),贯通该支承管设置由轴承支承的曲柄轴83。在接合于曲柄轴83的曲柄的前端设置驾驶者施加踏力的踏板79。在曲柄轴83设置通过动力传递装置传递曲柄轴83的回转的驱动链轮80,驱动链轮80的回转通过链82传递到后轮78侧的从动链轮81。在驱动链轮80的后方设置张紧装置36,该张紧装置36用于增大链82相对驱动链轮80的卷绕角度和调节张力。
电动助力装置86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托架在车座立柱71接合其一部分,并由托架93将其它部分接合在下伸管69,从而进行悬挂。电动助力装置86配置于上述曲柄轴83的前方,接合于电动助力装置86的输出轴的电动链轮84为了辅助驱动链轮80的驱动而接合于上述链82。
链82的罩91由电动链轮84部分的罩92A、链82的张挂侧部分的罩92B、及驱动链轮80部分的罩92C构成,这些罩一体形成。链罩91整体上不是用同一种颜色喷涂,特别是驱动链轮80部分的罩92C和罩92B可涂成与车架67明显不同的颜色。罩92A最好涂成与车架67相同的颜色,从而可使电动链轮84部分的存在不被意识到。
在立柱71固定蓄电池托架87,在蓄电池托架87可自由装拆地支承向电动助力装置86供电的蓄电池2。设置用于保持蓄电池2上部的带89和用于装拆带89的部件88。根据部件88的回转方向,可由带89紧固和松开蓄电池2。在蓄电池托架87的下方安装供电部件90,通过该供电部件90从蓄电池2向电动助力装置86供给电力。
下面参照图8-图10说明上述蓄电池2的构成例。图8为蓄电池2的上面图,图9为图8的A-A线断面图,图10为局部剖切(图8的B-B线断面)侧面图。
在蓄电池2的上面,设置由操作开关201和5个发光二极管202构成的蓄电池残余量计200。操作者按下操作开关201时,蓄电池残余量由发光二极管202的亮灯情况显示。当蓄电池的残余量足够时,5个发光二极管202全部亮灯,当该残余量下降时,从上方的发光二极管依次熄灯。从蓄电池本体210的上部通过其外侧部配置到达下部的电线,在其途中插入保险丝211,另外,在其下部的端部连接充电联接器212。图10为车座立柱71侧的侧面,在将蓄电池2插装于蓄电池托架87时,该充电联接器212沿朝向该车座立柱71侧的侧面方向进行配置。
图5为拆下链罩91的状态的曲柄轴83周边的侧面图。张紧装置36示出与图4不同的变形例。在该图中,张紧装置36由支承于托架32下端的2个小链轮37A、37B构成,该托架32固定于后叉70。通过调节这些小链轮37A、37B相对托架32的安装角度,可设定所希望的链82的张力。
下面说明安装于上述曲柄轴83的人力的驱动装置。图6为曲柄轴83周边的断面图,图7为图6的A-A视图。在固定于下伸管69的支承管24的两端螺旋插入盖38L、38R,在盖38L、38R与形成于曲柄轴83的台阶之间分别嵌插滚珠轴承39L、39R。即,滚珠轴承39L、39R承受加在轴柄轴83的轴向和径向载荷,可自由回转地支承曲柄轴83。
在曲柄轴83的左右端分别设置曲柄83A(仅示出右侧),由适合于螺栓83B的螺母83C固定,该螺栓83B形成于曲柄轴83的端部。在曲柄轴83上,于曲柄83A与支承管24之间固定单向离合器41的内圈42。在内圈42的外周通过套筒42A可自由回转地支承驱动链轮80。驱动链轮80的轴向位置由螺母50A和板50B限制。
在驱动链轮80一体设置盖体64,在由这些驱动链轮80和盖体64围绕的空间配置传递板40。该传递板40与链轮80同轴,而且在以曲柄轴83为轴的回转方向容许相互错开规定量地受到支承。
在驱动链轮80和传递板40穿设多个(在这里为6个)孔54(参照图7),在该孔54的内侧分别收容压簧56。压簧56在驱动链轮80和传递板40之间产生相互回转方向的错位时,作用相对错位的阻力。
在传递板40的轮毂内周形成作为单向离合器41外圈的棘轮齿46,该棘轮齿46与棘爪44接合,该棘爪44支承在上述内圈42并由弹簧45朝放射方向施加弹性力。在单向离合器41设置用于防尘的罩66。
在传递板40设置接合踏力传递用的凸起部48(详细情况后述)的接合孔52。在驱动用链轮80设置孔51,该孔51用于使凸起部48可与接合孔52接合,凸起部48贯通该孔51嵌合于接合孔52。
在驱动链轮80和传递板40穿设上述孔54以外的多个(在这里为3个)小孔60,在该小孔60的内侧分别收容压簧63。压簧63在传递板40作用朝向其回转方向58侧的弹性力。即,朝吸收驱动链轮80与传递板40的接合部松动的方向作用,起到以良好的响应性将传递板40的位移传递到驱动链轮80的功能。
在驱动链轮80的靠车身即下伸管69侧,安装踏力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部分1。传感器部分1具有固定于驱动链轮80的外侧圈2和传感器本体3,该传感器本体3可相对该外侧圈2自由回转地进行设置并形成磁回路。
外侧圈2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由图中未示出的螺栓固定于驱动链轮80。在外侧圈2的驱动链轮80侧设置罩49,由止动螺钉53固定在外侧圈。
图1为电动助力装置86的断面图。图2为图1的B-B断面图。另外,图3为在图1中除去罩97后的驱动马达21的轴向视(A向)图。
在图1中,电动助力装置86的外壳94由第1外壳半体95、第2外壳半体96、及罩97构成,该第2外壳半体96接合于第1外壳半体95并在与该第1外壳半体95间形成第1收容室98,该罩97接合于第1外壳半体95并在与第1外壳半体95间形成第2收容室99。
在第2收容室99内,收容具有平行于上述曲柄轴83的轴的驱动马达21,驱动马达21由第1外壳半体95固定支承。驱动马达21的输出为了辅助施加在上述踏板79的踏力通过减速辊式减速器100、减速齿轮列101及第2单向离合器102传递到驱动(电动)链轮84。
一起参照图2可看出,减速辊式减速器100具有驱动马达21的马达轴103、围绕马达轴103的碗状外圈85、可接触在马达轴103外面和外圈85内面进行转动的多个(这里为3个)减速辊104、105、106,具有将驱动马达21的辅助动力无噪声地传递到减速齿轮列101侧的功能。
马达轴103通过滚珠轴承108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在设于第1外壳半体95的圆筒状第1轴承部107,从第2收容室99凸出到第1收容室98侧。外圈85围绕马达轴103在第1收容室98侧的凸出端部地配置于第1收容室98内,在该外圈85的闭塞端部中央同轴固定输出轴115的基端部。另一方面,在第2外壳半体96设置与输出轴115的前端部对应的圆筒状第2轴承部109,输出轴115的前端部通过滚珠轴承110由第2轴承部109可自由回转地支承。
减速辊104、105、106通过滚针轴承116、117、118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在辊轴111、112、113,各辊轴111-113的一端由第1外壳半体95支承,各辊轴111-114的另一端由支承板119支承。支承板119在各减速辊104-106相互间由螺钉构件121...紧固在一体设于第1外壳半体95的凸台部120...。
在各减速辊104-106中,减速辊104、105将沿马达轴103周向的位置固定地支承于左外壳半体95和支承板119,分别嵌合减速辊104、105的辊轴111、112一端的有底嵌合孔122...设于第1外壳半体95。
减速辊104-106中,减速辊106为了在马达轴103回转时由与马达轴103的摩擦接合而进入到马达轴103与外圈85之间,沿马达轴103周向的位置可在受到限制的范围内变化,支承在第1外壳半体95和支承板119。
在第1外壳半体95设置嵌合减速辊106的辊轴113的一端的有底嵌合孔123,在该嵌合孔123设置弹簧124,该弹簧124对推压辊轴113的销(未图示)施加弹性力。
在各减速辊104-106中,减速辊104、106具有相同直径,减速辊105的外径形成得比减速辊104、106的外径大,输出轴115的轴线相对马达轴103的轴线偏心。
按照这样的减速辊式减速器120,当相应于驱动马达21的作动使马达轴103朝图2的箭头125方向回转时,减速辊106具有将被拉入到马达轴103与外圈85之间的楔作用。这样,各减速辊104、106与马达轴103和外圈85之间的接触面压增加,驱动马达21的输出扭矩从马达轴103经各减速辊104-106及外圈85传递到输出轴115。此时,马达轴103由减速辊104、105、106从其周围的3个方向约束,在减速辊104-106及马达轴103之间作用与驱动马达21的驱动扭矩成比例的力,所以,可由减速辊式减速器100衰减由驱动马达21产生的振动。
减速齿轮列101由作为动力传递部的驱动齿轮126和与驱动齿轮126啮合的从动齿轮127构成,驱动齿轮126在第2外壳半体96的第2轴承部109与外圈85之间一体设于输出轴115。
在上述减速辊式减速器100中,马达轴103通过滚珠轴承108支承于第1外壳半体95的第1轴承部107。另外,输出轴115通过滚珠轴承110由第2外壳半体96的第2轴承部109进行单侧支承,从滚珠轴承108的中心到各减速辊104-106的轴向中心的长度LA设定得大于马达轴103在各减速辊104-106的接触部的外径DA的2倍(LA>DA×2)。另外,从各减速辊104-106的轴向中心到滚珠轴承110的轴向中心的长度LB设定得大于外圈85的内径DB的1/2(LB>DB×1/2)。
按照这样的尺寸,即使减速辊式减速器100的各减速辊104-106及马达轴103的安装精度设定得比较粗,也可分别将马达轴113的滚珠轴承108的支承长度和输出轴115的滚珠轴承110的单侧支承长度分别设定为适当的值,以使其影响在从动齿轮127与输出轴115的驱动齿轮126的啮合部最小。
减速齿轮列101的从动齿轮127围绕着相同轴配置回转驱动轴128,该回转驱动轴128通过滚珠轴承129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第2外壳半体96,通过滚珠轴承130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第1外壳半体95,在回转驱动轴128从第2外壳半体96凸出的端部固定驱动链轮84。
在回转驱动轴128和从动齿轮127间设置滚珠轴承131,并设置第2单向离合器102。第2单向离合器102具有一体设于从动齿轮127的离合器外圈132和一体设于回转驱动轴128的离合器内圈133,与第1单向离合器41相同地构成。第2单向离合器102允许随着驱动马达21的作动将由减速辊式减速器100和减速齿轮列101减速后的扭矩传递到驱动链轮84,但在驱动马达21的作动停止时,允许回转驱动轴109空转,不妨碍加在踏板79上的踏力使驱动链轮69回转。形成于外壳94的悬挂部134连接在固定于上述下伸管69的托架93。
一并参照图3可知,在第2收容室99内于驱动马达21侧方和后方收容控制驱动马达21的作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具有第1控制基板136和第2控制基板135,该第2控制基板135在与该第1控制基板136之间设有规定间隔地安装于第1外壳半体95。第2控制基板135设置在与第1控制基板136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两者的间隔由嵌插于螺栓的套筒142和套筒143确保。
第1控制基板136最好由印刷基板构成,具有从第1外壳半体95内侧周围壁到第1轴承部107周围的面积。换言之,在驱动马达21的轴向图(A向视图)中,具有延伸到与马达21重叠的位置的那样宽度的面积。在第1控制基板136安装CPU20、电容器29、继电器30等控制元件,为了有效地利用第1控制基板136上的空间,高度低、面积较大的CPU20配置在与驱动马达21之间的重合部的间隙。
第2控制基板135由传热性良好的轻金属基板构成,最好由铝基板构成,并直接安装在第1外壳半体95的内壁面。在第2控制基板135上于与第1控制基板间,安装FET27、二极管28等元件,这些元件的发热通过第2控制基板135发散到第1外壳半体95。为此,可有效地防止上述元件成为高温。
下面参照图11和图12说明上述控制装置的另一构成例。图11为电动助力装置的马达21周边的局部剖切侧面图。另外,图12为在图11中除去马达21时的A向视图。
当从图11看时,在马达21的后方于与马达轴垂直的面内,印刷基板等第1控制基板136靠近该马达21配置。在第1控制基板136开有以上述马达轴为中心的圆形孔,在该圆形孔插通作为圆形箱凸台部的马达轴支承部300,在该圆形孔的内周与马达轴支承部300的外周之间,以弹性和大压缩程度的状态安装环状防振橡胶圈301。
与上述构成例(参照图1、图3)相同,在与马达21重叠的第1控制基板136的表面搭载电容器29和继电器30等,另外,在第1控制基板136表面上的与马达21重叠的区域搭载CPU20(图中未示出)高度低而面积较大的部件。另一方面,在第1控制基板136的背面,与其一部分重叠地设置支承于该第1控制基板136的由热传导性能良好的轻金属基板例如铝基板构成的第2控制基板302。该第2控制基板302的中央部由螺钉303安装于第1外壳半体95(参照图1)内壁面的一点。在第1控制基板136的与螺钉303相向的位置,设置用于拧动该螺钉303的工具插入孔304。
在上述第1控制基板136的背面与第2控制基板302之间,安装FET27、二极管28等元件,这些元件的上面接触于第2控制基板302。为此,该FET27、二极管28等元件的发热通过第2控制基板302发散到第1外壳半体95,有效地防止这些元件成为高温。
在第1外壳半体95的上述铝基板135或302所安装的面的背面,安装有速度传感器145,该传感器145用于检测设于从动齿轮127的磁性体144以检测从动齿轮127的回转速度。
动作时,如人力朝驱动方向踩动踏板,则固定于曲柄轴83的内圈42回转,该回转通过棘爪44传递到棘轮齿46。传递板40的回转虽然通过压缩弹簧56传递到驱动链轮80,但由于在驱动链轮80施加有负荷,所以传递板40的回转不立即传递到驱动链轮80。首先,相应于负荷,压簧56挠曲,在其挠曲载荷与负荷平衡之处,驱动链轮80回转。这样,传递板40和驱动链轮80在具有与负荷对应的回转方向的偏移的状态下回转,通过链82朝后轮施加驱动力。施加于驱动链轮80的负荷作为驾驶者踩动踏板79的力即踏力被检测出。
从踏力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部分1凸出的凸起部48与传递板40一起回转,所以,支承该凸起部48的踏力传递环(内侧环)5与固定于驱动链轮80的外侧环2的相对位置相应于踏力被决定。该相对位置由上述传感器部分1检测,为了检测踏力,供给到控制装置(未图示)。
在朝与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踩动踏板79的场合,或在行走过程中停止踩动的场合,棘爪44与棘轮齿46的接合脱开。因此,驱动链轮80不回转,并且在行走过程中驱动链轮80相对曲柄轴83独立地回转。
如以上那样,按照本实施形式,搭载马达的控制元件的基板从马达轴向观看时与马达轴直交而且其一部分与马达重合,所以,不需象现有装置那样在朝下方伸出马达外壳一部分的外壳收容上述控制基板,可极力使电动助力装置小型化。另外,由于在从马达轴向观看时与第1控制基板重合地配置上述第2控制基板,所以,可进一步使电动助力装置小型化。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作为辅助动力源的马达收容于外壳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搭载上述马达的至少一个控制元件的第1和第2控制基板,该第1和第2控制基板与上述马达轴大体直交地配置于上述外壳中,上述第1控制基板的面积比上述第2控制基板大,上述第2控制基板与上述第1控制基板的一部分重合,上述第2控制基板具有与上述马达的一部分重合的第1区域和与上述马达不重合地配置在上述马达的外方的、用于安装元件的第2区域,上述第2控制基板不位于上述马达的轴的延长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控制基板的与上述马达的重合部的间隙处,配置作为上述马达控制元件之一的CPU。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控制基板具有与第1控制基板重合的第1区域和与第1控制基板不重合的第2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控制基板上安装CPU、电容器、继电器等控制元件,在上述第2控制基板上安装FET。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控制基板为印刷基板,上述第2控制基板为轻金属基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的内壁面直接安装上述第2控制基板,并在该第2控制基板上方隔有规定间隔地配置上述第1控制基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控制基板弹性支承于上述外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支承由配置于箱凸台部周围的防振橡胶进行,所述箱凸台部轴支承马达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振橡胶压缩在上述第1控制基板与上述外壳的马达支承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控制基板的两面安装上述马达的控制元件,在该控制基板的外壳侧设置半导体和至少一部分与其相接的热传导良好的基板,该热传导良好的基板与上述外壳接触。
CNB001290010A 1999-09-30 2000-09-26 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811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9925/1999 1999-09-30
JP27992599 1999-09-30
JP169096/2000 2000-06-06
JP2000169096A JP2001163287A (ja) 1999-09-30 2000-06-06 電動補助車両の電動補助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0632A CN1290632A (zh) 2001-04-11
CN1328111C true CN1328111C (zh) 2007-07-25

Family

ID=26553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900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8111C (zh) 1999-09-30 2000-09-26 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836037B1 (zh)
EP (1) EP1088752B1 (zh)
JP (1) JP2001163287A (zh)
KR (1) KR100385264B1 (zh)
CN (1) CN1328111C (zh)
DE (1) DE60015469T2 (zh)
ES (1) ES2232363T3 (zh)
TW (1) TWI2381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117B (zh) * 2019-11-15 2021-09-01 大陸商珠海市鈞興機電有限公司 電動助力車諧波傳動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0306B2 (en) * 2001-02-26 2003-07-0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motor driven wheel
TWI265121B (en) * 2004-02-10 2006-11-01 Honda Motor Co Ltd Bicycle transmission case
US7770682B2 (en) * 2006-12-21 2010-08-10 Harold Spanski Power assi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US8882130B2 (en) * 2012-10-11 2014-11-11 Shimano Inc. Bicycle drive assembly
WO2014097985A1 (ja) * 2012-12-17 2014-06-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駆動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補助自転車
CA2894856C (en) * 2014-06-16 2017-09-26 Propulsion Powercycle Inc. Electric bicycle and propulsion system therefor
JP6442232B2 (ja) * 2014-11-04 2018-12-1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駆動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補助自転車
US20180072380A1 (en) * 2015-06-26 2018-03-15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Ebike battery with integral control panel
JP6514995B2 (ja) * 2015-08-31 2019-05-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ガー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JP2017172737A (ja) * 2016-03-24 2017-09-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6879672B2 (ja) 2016-04-28 2021-06-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駆動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補助自転車
WO2019186954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CN111918815B (zh) * 2018-03-29 2022-03-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209426977U (zh) * 2018-12-29 2019-09-24 浙江嘉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助力自行车
DE102019205486B4 (de) * 2019-04-16 2020-10-29 Robert Bosch Gmbh Antriebseinheit und Arbeitsvorrichtung
KR102400719B1 (ko) 2020-05-26 2022-05-23 금아파워텍주식회사 전동식 산업용 차량의 파워 어시스트 시스템
KR102393873B1 (ko) 2020-05-26 2022-05-03 금아파워텍주식회사 전동식 산업용 차량의 제어 시스템
US11662004B2 (en) * 2021-06-02 2023-05-30 Shanghai XPT Technology Limited Disconnection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8898A (en) * 1986-04-21 1987-05-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motor
US5444314A (en) * 1992-12-24 1995-08-22 Mabuchi Motor Co., Ltd. Miniature motor
WO1997033359A1 (fr) * 1996-03-07 1997-09-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teur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US5691584A (en) * 1993-09-09 1997-11-2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heel motor for vehicles
CN1245128A (zh) * 1998-08-18 2000-02-2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7147B2 (ja) * 1995-06-14 2003-06-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駆動力補助装置
JPH099577A (ja) * 1995-06-26 1997-01-10 Sony Corp 回転検出装置及びその取付け方法
JP3682590B2 (ja) * 1996-05-24 2005-08-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移動装置と移動制御方法
JP3617729B2 (ja) * 1996-07-04 2005-02-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補助車両
JPH1016857A (ja) * 1996-07-05 1998-01-20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補助車両
JPH1115584A (ja) 1997-06-25 1999-01-22 Chubu Nippon Denki Software Kk キーボードによる文字入力方式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356894B1 (ko) * 1997-10-01 2002-10-19 카야바 고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전동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의 전동 모터
JP4206148B2 (ja) * 1998-06-18 2009-01-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アシスト車両のアシスト動力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8898A (en) * 1986-04-21 1987-05-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motor
US5444314A (en) * 1992-12-24 1995-08-22 Mabuchi Motor Co., Ltd. Miniature motor
US5691584A (en) * 1993-09-09 1997-11-2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heel motor for vehicles
WO1997033359A1 (fr) * 1996-03-07 1997-09-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teur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N1245128A (zh) * 1998-08-18 2000-02-2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117B (zh) * 2019-11-15 2021-09-01 大陸商珠海市鈞興機電有限公司 電動助力車諧波傳動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8137B (en) 2005-08-21
ES2232363T3 (es) 2005-06-01
EP1088752B1 (en) 2004-11-03
DE60015469D1 (de) 2004-12-09
EP1088752A2 (en) 2001-04-04
KR20010050797A (ko) 2001-06-25
DE60015469T2 (de) 2005-10-27
US6836037B1 (en) 2004-12-28
EP1088752A3 (en) 2002-11-06
CN1290632A (zh) 2001-04-11
KR100385264B1 (ko) 2003-05-23
JP2001163287A (ja) 2001-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8111C (zh) 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
CN100359788C (zh) 车轮马达中的换向器结构
CN102275626B (zh) 电机内置自行车用轮毂
EP1582450B1 (en) Bicycle drive unit
CN102365189B (zh) 电动车辆
JP3215337B2 (ja) 自転車における補助動力供給装置
EP2412622B1 (en) Electric straddled vehicle
TWI507310B (zh) 電動三輪車
EP1270395A2 (en) Electric driving unit and electric vehicle
JP5225956B2 (ja) 電動式鞍乗型車両
EP0636537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EP1103455B1 (en) Motor unit with an integrated speed sensor for a bicycle hub transmission
EP3747681B1 (en) In-wheel motor unit and electric vehicle
JP3602824B2 (ja) 電動自転車
EP3750735B1 (en) In-wheel motor unit and electric vehicle
KR100236611B1 (ko) 전기자전거의 전동장치
RU160429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оторизации велосипеда
KR100282222B1 (ko) 전동차량
JP3143837B2 (ja) 電動スクータ
RU179351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оторизации велосипеда
CN1120111C (zh) 电动助力车辆的踏力检测装置
JPH05278670A (ja) 電気自転車
JP3333943B2 (ja) 電動スクータ
US2022024251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for electric motor-assisted bicycle, and electric motor-assisted bicycle
JPH1120762A (ja) 自転車用点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25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