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9762A - 多项目测试具的制造方法及测试具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项目测试具的制造方法及测试具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9762A
CN1319762A CN01101661A CN01101661A CN1319762A CN 1319762 A CN1319762 A CN 1319762A CN 01101661 A CN01101661 A CN 01101661A CN 01101661 A CN01101661 A CN 01101661A CN 1319762 A CN1319762 A CN 1319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mentioned
tool
paper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01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田宪二
滨中忠
畑山泰道
和田正吾
大石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Wako Pure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429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4115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547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07168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319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97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90Plate chromatography, e.g. thin layer or paper chromatography
    • G01N30/92Construction of the plat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251Colorimeters; Construction thereof
    • G01N21/253Colorimeters; Construction thereof for batch operation, i.e. multisample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24Methods of sampling, or inoculating or spreading a sample; Methods of physically isolating an intact microorganis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7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 G01N21/78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producing a change of colou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56Perforating lamin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62Prior to assembl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多项目测试具在介以分隔壁连设的多项目测试用一试料份的数量的凹部内保持进行各项目的检测用的微测试纸,前述一试料份的凹部设于以一次的试料的滴沾即可沾润全项目的测试纸的范围内,前述凹部的深度为前述测试纸的厚度以上。本发明的分析装置具有设有检测反射光的检知器的检测部与和开检测部分开设置或设置成一体的控制部,于控制部中设一演算部,其可将每次检测的检测用测试具与检知器的距离的变动所产生的检测值之差与标准比较并予修正。

Description

多项目测试具的制造方法及测试具检测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在医院及临床检查中心等的临床检查用的微测试纸的多项目生体成份检测用测试具,详言之,主要涉及一种作为利用尿液自动分析装置用的尿液测试具或利用干化学特性的生化自动分析装置用测试具或作为微生物鉴定测试的测试具使用的多项目测试具及其制造方法。又,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测试具检测装置,其仅使测试具读取部与欲检测的测试具相对即可正确地检测出试料成份,详言之涉及一种测试具检测装置,它可用手动携带将检测部自由移动而可在床边等直接进行检测。
以往,作为尿液自动分析装置用测试具是以塑料制的条状体为支持体,而于其上隔以间隔固定多个担持有各测试项目的试药的测试纸,而成为条状尿液测试具而受到泛用。
此种条状尿液测试具原则上对一个试料使用一个测试具,以浸渍(并读取)方式或滴下方式进行检测,但是,因通常是将多个项目在同一支持体(支承体)上使其反应而作检测,故试料量不够多时则有浸渍困难及项目间相互影响而使检测变得不正确等的问题。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申请人开发出一测试具,并先行申请发明专利(特开平11-14623号),其将多个测试纸分别在各检查项目间进行隔离而收容于凹部内,而该凹部的开口被网状物所覆盖,而形成一在检查项目间不会产生交叉污染的测试具者。
而上述的测试具虽然在防止交叉污染这一点上产生划时代性的作用,但当项目数增多时,则有须要较多试料量,及检查较耗时的问题。
即,于采用浸渍(与读取)的方式时当项目数为较多时,则因须要将测试具浸渍的较深,故须要较多的试料量,而在采用垂滴方式时,当项目数增多时,则须将各项目-垂滴方可实行检测,故其检查需要较长的时间。
又,习知的测试具若均为以检测装置作判定时则须将测试具或光源-检测部进行机械性移动而对每一项目的测试纸作检测,故在多项目尿液检测具的场合其有检测需要较长时间的问题。
又,作为使用于微生物定测试用的测试具,以往泛用具有将作为培基或各种反应基质等的试药类作为粉末而将其封入或者将前述物质风干的多个凹部的塑料板,或者由含浸前述培基或试药类的滤纸等的吸收性载体所组成的碟片等。
此种微生物鉴定用测试具其通常以目视作判断,因此需要有较大尺寸,故当项目数增多时,其也需要较多的试料量,且有判定需要较长时间的问题。
又,作为干化学法的生化自动分析装置用测试具泛用以往粗分为下述三种类的物品。
(1)自上方起顺序由多孔性扩散层、试药层及透明塑料膜片所构成的幻灯片(スライド)测试具。
(2)将以塑料制的条体为支承体而于其上载持各测试项目的试药的由多层所构成的测试纸单独或隔以间隔固定多数个所成的条状测试具。
(3)形态与上述(2)类似但使试料自垂滴位置展开而以设于其他位置的试药层作反应而加以检知用的单项目检测用条状测试具。
上述(1)~(3)的测试具均是使检测的各项目为分别独立的状态,故在测试多项目的场合,在分注试料及测试反应时,使分注器及检知器作机械性移动或者使测试具作机械式移动。因此在检测多项目时,必须要具备作动部,其不仅会使装置大型化且亦需要作动的时间,故有在检测时需要较多时间的问题。
非仅如此,其测试部的面积变大且需要分别具备滑动框体部及包装材料,故测试具的成本较高,且其在将干化学式的生化自动分析机作进一步普及时会有产生较大障碍的问题。
一方面,使用如上述般的测试具实行尿液、血液、血浆及血清等的血液试料中的成份浓度测量或各种试料中的微生物的鉴定时,以往使用目视或使用反射率计的光学性分析装置等的方式观测试药层的呈色程度或培养液的色调变化等而进行。
作为此种装置可举出例如特开平10-31011号公报及特开平8-43387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
此种已知的装置因为型体大,故无法容易地携带移动且必须将测试具固持于装置的测试具读取部上。其通过将测试具保持于一定位置上可使自各测试的检知器的距离维持为一定。
但是,虽然若能将采血或采尿所得的试料在病床边作检测方便,但上述的已知的装置是设置型而非携带型之故,因此有难以使用于该目的上的问题。
又,地域检诊等的尿液检查因在机械化这一点上落后,利用目视判断的情形甚多,此为目前的现状。其理由是在利用装置作检测时必须对照被检者、试料及资料,故检查较费时,而若为目视时则在本人的面前将测试具浸渍于尿杯中而置于杯体中等待10~30秒即可知道结果,因此10人左右可同时并行实施而可提高检查效率。
又,于细菌鉴定检查上使用由取样部、恒温箱、电脑及印表机等的模组所构成的自动装置等。
此种装置因必须使用专用的测试具,故缺乏通用性且装置本身形体大且成本高,故以前述理由其并未被广泛地使用于该领域,大多数的判断仍以目视加以进行,此乃现状。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具,其可以一次对全项目的测试纸垂滴或附着试料且不须将检知装置或测试具作机械式的移动即可进行检测。
又,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项目测试具其除可防止交叉沾染之外亦可在短时间内以少量的试样检测多项目。
又,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项目测试具,其在进行分注及反应的检测时,不需移动分注器、检知器及测试具,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且可将测试装置小型化且可廉价地形成。
又,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具,其仅将试料垂滴于一个部位即可使试料附着于全项目的测试纸上。
又,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体成份检测用测试具,其可使垂滴的试料易于浸透且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检查。
又,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廉价及容易地制造出上述本发明的测试具的方法。
又,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具分析装置,其如已知的目视判断那样地,例如以在杯体上放置测试具的状态下,即可容易地进行检测,而可无障碍地利用于床边检测诊断及地域检测诊断上。
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发明人等经过刻意研究的结果发现将已知的测试纸片作为极小的规格(微测试纸)则可一次将试样垂滴或附着在全项目的测试纸上,且不须移动检知装置或测试纸即可进行检测而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但是,在过去,可一次将试料垂滴或附着于全项目的测试纸上、且可在不机械地移动检知装置或测试纸的状态下实行检测的测试具未有销售,因此本发明的构思是未公知的物品。
即,本发明的测试具,其特征是,在介以分隔壁连设的多项目测试用一试料份的数量的凹部内,保持进行各项目的检测用的微测试纸,而前述一试料份的凹部是设于以一次的试料的滴下即可沾润全项目的测试纸的范围内,且将前述凹部的深度设为前述测试纸的厚度以上。
又,本发明的测试具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具备有:于片状薄板上粘贴形成有成为前述凹部的多数的贯通孔的片状物的工程;在粘贴该片状物之前或之后在前述孔部或设置孔部的部位上粘贴前述微测试纸的工程,其中前述孔部的深度设定成前述测试纸的厚度以上。
其通过缩小测试纸,可以在各测试纸上垂滴一次试料即可使全项目的测试纸沾湿。又,使前述测试纸通过沟部流入连设于试料垂滴用凹部之一试料份的凹部而可将全项目的测试纸沾湿。
又,也可使试料自具备有多个垂滴口的分注器同时垂滴至一试料份的凹部的全部上。
又,本发明中所谓微测试纸是指目视无法判断或极其不适合判断的程度的大小的测试纸。
具体地说,一试料份的全部的多项目测试纸是设在以一次试料的垂滴即可沾湿的范围的大小,较佳者为微测试纸的直径或对边间的长度为0.5~3.0mm的大小。
但是,因为尿液测试纸或微生物鉴定用测试具是以主要用目视判断(或用目视也可判断)的目的而使用的物品,故必然须要有某程度的大小,故以往从未曾想过如本发明般的不能用目视判断或难以用目视判断的规格的微测试纸。
又,以往为了利用干化学式用测试具进行判断其需要有某程度的大小,而经本发明的发明人等的刻意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组合利用最新的光学技术(例如CCD照像机等)及微量分注技术的装置,即可使用本发明般的大小的微测试纸以高精度实施本发明的目的的检测,以至于完成本发明。
又,本发明的检测装置,是一检测用测试具的试料成份分析装置,其具备有:一检测部,它具有检测反射光的检知器;一控制部,与前述检测部分离设置成一体设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检测部上设置与前述检测用测试具相对向的测试具读取部,并在前述控制部设置运算部,该运算部通过将各次检测的检测用测试具与检知器的距离的变动所产生的检测值之差与标准比较而进行修正;又,前述检测部可用手动移动的构成。
在此,所谓可用手动移动检测部(可携带地手持搬运)是指可用手动操作移动检测部单体或装置全体。又,所谓测试具与检测器的距离的变动者非只限于与检知器间的距离的变动其亦包含有上下或水平方向的倾斜、扭曲等所造成的距离的变动的意思。
要言之,本发明可用手动移动检测部且可将前述情况所衍生的测试具与检知器间的距离的变动与标准值比较并作修正,为其要旨。但是,以往并未出现有以手动移动检测部且形成为与测试具相对向的分析装置的物品,因此前述本发明是完全新颖的发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卷筒状或片状尿液测试具的断面图及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卷筒状或片状尿液测试具的俯视图。
图H为本发明的卷筒状或片状测试具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条状尿液测试具的俯视图。
图I为本发明的条状测试具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尿液测试具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J为本发明的测试具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A为本发明的条状测试具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B为本发明的条状测试具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C为本发明的条状测试具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D为本发明的条状测试具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E为本发明的测试具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F为本发明的测试具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G为本发明的测试具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生体成份检测用测试具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A-A断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生体成份检测用测试具的其他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生体成份检测用测试具的其他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为图8的B-B断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生体成份检测用测试具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生体成份检测用测试具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分析装置的检测部之一实施例的断面图与校正板及检测用测试具之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分析装置的检测部的内部状态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分析装置之一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分析装置的检测部的其他实施例的断面图与校正板及检测用测试具的其他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分析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为校正板(检测用测试具)的俯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分析装置的检测部的其他实施例的断面图。
接着,根据图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型态。
图1为揭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示,在支承体1上介以接着剂2粘贴冲有成为凹部的许多圆形孔部3的膜片(分隔壁)4,在孔部3中粘贴有圆形的微尿液测试纸或微微生物鉴定用测试纸5,为其例者。
与本发明有关的所谓“尿液测试纸”,是指在吸收性载体(例如滤纸及无纺布等)上含浸及干燥用于测量尿液中的各种成份(例如葡萄糖、潜血、pH、蛋白质及尿胆素原等)用的试药物品。
又,与本发明有关的所谓“微生物鉴定用测试纸”是指在吸收性载体(例如滤纸或无纺布等)上含浸及干燥用鉴定含在例如半导体用洗净水或例如血液、血浆、髓液、胃液、胆汁等的体液、尿液、粪便、痰液、脓液、皮肤生成物、各种组织生成物、自来水、工厂废液、食品、饮料、清洗医疗器具等后的洗净液等的试料中的各种微生物(例如肠内细菌及其类缘菌及葡萄球菌及其类缘菌及葡萄糖发酵性克阴性杆菌及链球菌等)的培基或各种反应基质等的试药类所成的物品。又,在此作为被使用的各种培基及试药类只要是平常使用于此领域的物品皆可使用,例如可举出使用于化学性性状测试的试药类等。又,被鉴定的微生物并无特别的限定(临床检查法提要、30版、平成五年八月二十日发行、1063~1137页;1063~1677“C.培养检查”之项,1078~1112页“Ⅱ.感染症的临床细菌检查”之项,1112~1121页“Ⅲ.各种材料的抗酸菌检查”之项,1121~1129页“Ⅳ.药剂感受性测试”之项,1129~1133页“Ⅴ.细菌检查的自动化及迅速细菌病源检测法”之项,1133~1137页“Ⅵ.真菌检查的概要”之项,金原出版(股)发行,和光纯药工业(股)制的肠内细菌及其类缘菌鉴定用测试具“恩特欧古拉姆”、葡萄球菌及其类缘菌鉴定用测试具“史塔菲欧古拉姆”、葡萄糖非发酵性及肠内细菌以外的葡萄糖发酵性克阴性杆菌鉴定用测试具“诺法古拉姆”及链球菌鉴定用测试具“史特雷普特古拉姆”所附送的说明书及代码书等)。又,在此所使用的试料如上述般是将试料本体或自该等物质分离出的细菌(微生物)以通常使用于该领域的培基(培养液)培养所得的培养液等。
于本发明中,微尿液测试纸或微微生物鉴定用测试纸5的高度形成为小于膜片4的高度的程度者。借由如此方式的形成,可防止试料堆积于相邻的测试纸5间所衍生的检查项目间的交叉沾染的发生。
又,将凹部的深度设为微尿液测试纸或微微生物鉴定用测试纸5的厚度以上的理由是为了在搬送中即使相邻测试具相摩擦其测试纸亦不会脱落,及为了防止相邻测试具相接触而使测试纸中的试药相沾染而变质。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孔部3与微尿液测试纸或微微生物鉴定用测试纸5之间形成有若干的间隙6。但并非一定要形成为如此,但如此形成时,在测试纸5形成为非常小时可用尿液或细菌培养液等的试料充分地润湿测试纸5。
孔部3与微尿液测试纸或微细菌鉴定用测试纸5的形状虽无特别的限定,但从制法的容易度的观点考虑以形成为圆形或四角形较佳。此场合,使一方为圆形(或椭圆形)而使另一方为四角形(或多角形)时则可容易地形成上述间隙6。
于上述的实施例中,膜片4发挥分隔壁的作用,但作为分隔壁只要是能成为凹部的侧壁者即可并无特别的限制。
连结本发明的一试料份的连续的凹部的最外周的面积的大小可为以一次的试料的垂滴即可沾湿全项目的微尿液测试纸或微细菌鉴定用测试纸5的大小(范围)最好是2cm2以下,更好是1cm2以下。更具体言之,在为尿测试具时,纵横一边的长度为1.5cm以下,较佳者为0.4cm~1.0cm。另外,在为微生物测定用测试具时,横一边长度最好是3cm以下,特好是8mm~2cm,纵一边长度最好是1.5cm以下,特好是4~10mm。
保持本发明的微尿液测试纸或微细菌鉴定用测试纸5的凹部3的大小是可保持微测试纸的大小,较佳者为,如图2及图H所示,作成每一连结一试料份的凹部3的最外周的线8及8’的面积1cm2为9个以上者较佳。若如此这样,以一次试料的垂滴即可同时且有效率地湿润全部的项目。
本发明的微尿液测试纸或微微生物鉴定用测试纸5的大小为测试纸5的直径或对边间的长度为0.5~3.0mm为较佳,而为0.5~2.5mm则更佳。若太小时其有检测感度劣化的问题,而过大时则有以一次的试料的垂滴难以润温全部项目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试料份尿测试片的纵横一边的长度(图2的A及B)为1.5cm以下,最好为4mm~10mm。
本发明的一试料份微生物鉴定用测试片的横边长(图H的A’)为3cm以下,较佳者为8mm~2cm则甚佳,而其纵边长(图H的B’)为1.5cm以下,较佳者为4mm~10mm则甚佳。
图2及图H为连设许多个一试料份的试片(A×B或A’×B’)的例子,但将各一试料份切断的情形亦可容许。
又,图2为在开设于约1cm2的膜片上的9个孔部3内分别嵌入九种微测试纸(a~i)所成的多项目测试具(例如尿测试片)的示意图,而图H为在开设于约2cm×1cm的膜片上的十八个孔部3上分别嵌入18种微测试纸(a~r)所成的多项目测试具(例如微生物鉴定用测试片)者。又,图J为本发明的多项目测试具的其他例的示意图。通过形成为如此,仅于中心的凹部垂滴试料即可将试料供给至各种微测试纸。
关于形成于一试料份的片体上的项目数设为4项目以上尤其是设为8项目以上的多项目测试片时则可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特别是于微生物鉴定用测试片上可使用10项目以上,较佳为12项目以上,尤其是12~30项目的多项目测试片者。
如图1所示,凹部3并不需要覆盖,但以网状体或多孔片状体覆盖时亦不会有障碍。
于本发明的凹部3的周围为了容易识别是何种检测项目可以设置检测项目识别用条码或附加上检测项目识别用的标示及印章等。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形成有圆形或多角形的孔部的膜片4可为非水浸透性或为水浸透性的物品,其并无特别的限定。
又,如图4及图J所示,除一试料份的凹部3外还形成有试料垂滴用凹部12,而将该试料垂滴用凹部12与前述一试料份的凹部3以构成通路的凹状沟13连通时则可使垂滴于正中央的试料扩散而可容易地湿润全项目的测试纸。另外,不形成成为通路的凹状沟13而将前述试料垂滴用凹部12与前述一试料份的凹部3直接连通时亦不会产生问题。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支承体1可使用塑料膜片般的非水浸透性材料而如图3及图1所示般将其作为条状测试具的场合则使用纸类等的水浸透性材料亦可。
在图1中,取代使用塑料膜片1及接着剂2,使用胶带或双面胶带等亦可。使用双面胶带时,做成为图1的状态之后将背面的离型纸剥离而粘贴于条片上时即可容易地形成条状尿液测试具。
图A及图C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是使分隔壁4’之一部分,即分隔相邻的测试纸用的分隔壁以外的部分的高度为测试纸上表面的高度以下乃至与测试纸下表面略相等而构成为可排出自凹部溢流出的试料。又,如图B及图D所示,当然也可以不形成前述部分而使测试具的侧端与测试纸的侧端为大致相等。
又,图E至图G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在凹部的外侧设沟部,而可自该凹部排出溢流的试料的构造。
在上述诸等实施例中,因可防止表面张力所造成的凹部内的过剩滞留,故可排出多余的试料,可实现较高精度的检测。
图5及图6为本发明的生体成份检测用测试具的实施例,介以粘接剂在支承体1上粘贴冲有许多的四角形孔部3的膜片4,而在孔部3中装填四角形的生体成份检测用微测试纸5’,且将上表面上形成有许多贯通孔14的膜片15粘贴成位于微测试纸5’的上表面的状态之例。
本发明的所谓生体成份(尿液除外)检测用测试具是指检测血液、血浆、血清等的血液试料或髓液及唾液等中的成份用的测试具,其本身即为已知的通用物品。
本发明的生体成份检测用测试纸与前述的通常的测试纸相同,是在支承体上顺序积层可与试料中的目的成份反应的试药层与多孔质膜与由网体构成的展开层(亦可称为扩散层或试料固持层)所形成。又,测试纸的支承体因可兼用本发明的测试具的支承体1故未必一定需要。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微测试纸5’的高度形成为与膜片4的高度略相同。借助如此地形成,在粘贴具有较微测试纸5’小的规格的贯通孔14的膜片15时,即使在膜片(下部分隔壁)4与测试纸5’之间有些间隙,因在上部分隔壁16与微测试纸5’之间无有间隙,故可防止试料从测试纸5’的侧部浸入,且即使不粘贴测试纸亦可保有坚固的强度。在上部分隔壁16与测试纸5’之间具有较大间隙时,当试料自测试纸的侧部浸入时,因试料并非由上至下顺序通过测试纸,故无法正确地实行检测。又,在下部分隔壁4与测试纸5’之间无间隙而使试料不自测试纸的侧部浸入时,当然也可以在上述分隔壁16与测试纸5’之间形成有间隙。
于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以下部分隔壁4与上部分隔壁15形成分隔壁且以收容测试纸的孔部3与贯通孔14形成凹部,但亦可非为该种构造。
测试纸5’上的收容试料的贯通孔14的体积为形成为可收容一次试料量的规格。于本发明中,因将测试纸设为极端小,故试料难以浸入,因在垂滴的同时是难以浸入,故必须如此施作。
贯通孔14与微测试纸5’的形状并无特别的限制。又,贯通孔14与测试纸5’其形状本身可为相同,但未必一定要形成为相同形状。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使单一分注器的垂滴口9个设于分别与微测试纸5’相对的位置,而自9个垂滴口的各个例如对图5所示的各个微测试纸5’上可同时实行垂滴。连设于分注器的垂滴口的个数一般与微测试纸5’的个数相同。
因可使用的试料的量不太多,故在现有的多项目测试具上无法如上述般进行操作,而于本发明中,之所以能实行如上述般的操作是因测试纸被微小化,且一项目的试料量甚微小且是使全项目的测试纸位于某规格范围内之故。
如图5所示,连结一试料份的一连之凹部(图6中的贯通孔14)最外周的面积的大小较佳者为1cm2以下,而纵横一边之长度较佳者为2.0cm以下,而更佳者为0.5cm~1.5cm。
固定上述本发明的微测试纸5’的凹部3、14的大小较佳者为连结一试料份的凹部14的最外周的线的面积的1cm2上具有四个以上,较佳者为6~9个为较佳。又,如后述的图8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般,在中央设置试料垂滴用凹部时,因其中一个成为试料垂滴用凹部,故最好是设置5~8个左右。
本发明的微测试纸5’的大小其测试纸5’的直径或对边间的长度为0.5~3.0mm,较佳者为0.5~2.5mm。过小时将有检测感度恶化的情形,而太大时如上述那样,在1cm2的面积上难以形成6~9个。
本发明的一试料份测试片(或条状测试具)11’的纵横一边长为2.0cm以下,较佳者为10mm~15mm。又,测试片为无框的物品而所谓条状测试具是有框的物品,故易于安装于检测装置上。
形成在一试料份的片体上的项目数为4项以上、特别是为6~9项的多项目测试片时,则可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为了容易辨视是何种检测项目,在本发明的凹部14的周围设置检测项目辨视用条码或附上检测项目识别用的表示或印记等。
上述本发明所使用的形成圆形或多角形孔部的膜片4,15可为水非浸透性或为水浸透性的物品,其并无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酯及聚氨酯等的合成高分子那来的水非浸透性的物品,或例如厚纸板等的水浸透性的物品,但使用水非浸透性物品者较佳。
作为上述本发明所使用的支承体1例如可使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酯、聚氨酯等的合成高分子所制作的塑料膜片等的水非浸透性材料,但使用纸等的水浸透性材料者亦不会有妨碍。但是,若自下方(背面)实行检测时(下面反射测光)则使用塑料等的透明材料较佳。
于本发明中,因使用微测试纸,故在微量垂滴血液等的试料时,其试料难以浸入测试纸的试药层。因此,在微测试纸上设置可使试料易于浸入的装备较佳。
作为易于浸入的装置可将微测试纸的表面的展开层作充分亲水性的处理而形成表面的试料易于浸入的状态则甚佳。而作为亲水性处理,例如可用对检测无不良影响的界面活性剂涂装于测试纸之上表面等的公知的亲水化处理。
又,接设于微测试纸下面(背面)的支承体(薄板)1为能在垂滴试料时使空气排出至外部而形成为具有孔部的网状,形成试料可容易浸入的构造则甚佳。
如上所述地具有孔地形成为网状,再设置从微测试纸的上面(表面)加压的装置或设置从下面(背面)减压的装置,容易浸入地形成表面试料则为较佳。这样的加压装置及减压装置可以组装入检测用的装置中。
作为加压装置例如在测试纸之上方安装吸盘之类的物品即可;而作为减压装置在测试纸之下面(背面)安装以吸盘之类的物品即可。
本发明的生体成份检测用测试具,与前述的现有的测试具相同地构成为可实行上表面反射光测光及/或下表面反射光测光的构造。自下表面加以检测时,支承体1可使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透明板或形成贯通孔亦可。又,亦可利用电极法进行检测,此场合与已知者相同地可同时使用试料及参照液。
图8及9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其中,除了一试料份的凹部14之外,还形成试料垂滴用凹部12’,而且两个凹部以作为通道的凹状沟17连通,因此,全项目测试中,放置在试料垂滴用凹部试料垂滴用凹部中央的试料很容易地扩散来润湿测试纸。试料垂滴用凹部与一试料份的凹部亦可不使用凹状沟而直接相互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试料垂滴用凹部12的底面(底部)比一试料份的凹部14的底面(底部)高,而用以连接此两个凹体部的沟部17以向下倾斜的方式形成。如此,垂滴于试料垂滴用的凹部的试料将容易地流至测试纸5上。沟部17也不一定以向下倾斜的方式形成,只要它能够使试料流至凹部14即可。如同图9所示,凹沟部17做成为通道,使得试料从测试纸5的上面注入,而不从测试纸5的侧部流入。
在此实施例中,试料垂滴用凹部12’的底面(底部)的放置高度与全项目凹部3上端同高,通过倒入达到此量的试料而可将预设量的试料导入全项目凹部3(凹部14)中。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用以容纳过量的试料的沟部18形成于一试料份的凹部3(或是凹部14)的外侧,从凹部3(或是凹部14)溢出的过量的试料是经由凹状通道19容纳于矩形沟部18中。可仅形成孔部(彼此不相互连接)来代替沟部18。
在上述实施例中,过量的试料将溢出,因此预设量的试料可以容易地流入凹部3(或是凹部14)。
图11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试料垂滴用凹部12’与每项目测试的测试纸5’所在的凹部的距离是大致相等的。在此实施例中,每个一试料份的各凹部14环绕试料垂滴用凹部12’。如此,预设份量的试料可以更精确地被导入每个-试料份凹部-试料份中。
在图5至11所示的实施例中,测试具已被解释成用以检测生体成分,当然其亦可作为尿液测试具或是微生物测试具。
然后,如图1至3所示的用以制造本发明的测试具的制造方法将叙述于下。
如图2所示,多组包括3×3个直径为2mm的圆柱状孔部3是从对宽度约10mm、厚度约0.5mm的薄片上冲切后形成的。
然后,将准备的聚乙烯片4粘着于一双面胶带,而且将9种由冲切成直径为1.8mm的圆状的尿液测试纸a至i粘着于每个孔部3中。
在过程中,双面胶带一边从辊上卷出,一边剥离离型纸,从上方卷出的具有孔部3的聚乙烯片4由一加压滚(pressing roll)粘接在上述胶带上,可以连续地制造测试具。
当粘贴9种测试纸a至i时,多个的测试纸a粘贴于纵长方向上,然后同样地顺序地粘接其他测试纸b至i。
较佳的在纵长方向上粘着多个测试纸a至i的方式叙述如下。
(1)将通过使用刀具或具有刀片的木板(例如是剃须刀片)冲切器(所谓的Thomson刀片)等冲切为所需要的大小与形状的微测试纸吸引保持在减压了的管上,将该管移动到上述被粘贴的片体的规定位置的孔或在粘贴上述片体后孔所位于的部位并使之相对后,使管内成为常压或加压状态,将微测试纸放置并粘着于上述的作为支承体1(第一片体)的薄板上。
(2)上述的借由与之前相同的粘贴冲打方法得到的具有所要的大小与形状的微测试纸是被一具有一个或多个针状物的器具的针部穿透并保持于针状物上,然后,此器具移动至上述被粘贴的片体的规定位置的孔或是粘接上述片状物后孔所位于的部位、并与该孔或孔所处的部位相对,接着拔去针状物,将微测试纸放置并粘接于上述的薄板上。
(3)用将前端形成为与切取的微测试纸同形状的刃部的许多筒体冲切微测试纸a,通过使该圆筒体内减压保持测试纸a,然后,将上述筒体移动至与对应至与每个于聚乙烯片4上要测试项目的孔部3的相对位置上,接着,提高筒体内部压力至一般气压或略大的气压而将冲切后的测试纸a嵌合粘贴于孔部3上。
在上述(1)至(3)工序后,以分别与上述(1)~(3)同样地将测试纸b至i粘着于孔部3中,因此,得到连设着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测试具(试片)11的卷状或片状的测试具7。然后,假使必要的话,一网状物,例如是尼龙网线,粘着于其表面。此结果可以用以作为一自动化分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图2所示地若切断为一试料份的约1cm×约1cm大小的材质,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测试片11。
如图3所示,条状的测试具10可由剥去测试片11背面的离型纸并且将之粘着于另一个薄片(条状物)9来得到。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将上述的聚乙烯片4粘贴于双面胶带上之后,粘贴微测试纸,但也可以将具有所要的大小与形状的微测试纸粘着于双面胶带上后,接着将聚乙烯片4粘着于其上面上。在此例中,微测试纸的粘着位置与以后所要贴的聚乙烯片4的孔部3的位置一致。
而且,除了上述的过程(1)至(3)中的移动保持有微测试纸的管等外,只要将管可以被调整至与片体的孔相对的话,片体(胶带或是被粘着的片体)亦可相反地被移动。
由于大致固定量的试料可以被提供给本发明的凹部3,因此本发明的测试具不仅可以使用于定性的分析,更可使用于半定量目的。
接着,说明制造图5至7所示的本发明的用以检测除了尿液之外的生体成份的测试具的制造方法。
如图5与图6所示,胶带粘着于膜片4的双面,冲切个数为3×3个的矩形孔部3,然后,一面的离型纸被剥除,粘着作为支承体1的膜片1,将冲切得到的具有一定大小的微测试纸5置入另一面的孔部3中。然后另一面的离型纸是被剥除,因为膜片15中的个数为3×3的孔部的大小几乎与膜片4中的孔部3的大小相同或是更小,将膜片15粘着于膜片4上之后,孔部3与孔部14是彼此相符合,以得到图5及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试片11(或幻灯片测试具)。
胶带粘着于细长片体的双面,由3×3个作为一组的孔部3所组成的复数组孔部是由冲切法形成,细长形膜片1,15如上所述地被粘着,且测试纸是被充填于孔部3中,以获得连设有上述试片11的卷状或片状的测试纸。测试具自己可以作为生化自动化分析装置,但若切断为如图5所示的一试料份,可获得本发明的测试片11。
在上述实施例中,膜片15粘着于膜片4之上,但是,当膜片4的厚度大于测试纸的厚度时,仅使用膜片4可能就足够了,在粘着上述的微测试纸之后,其上也足够形成具有同样深度,同时可以容纳一次测试的试料的凹部。
微测试纸5’也可以仅是粘着或不粘着地放置于膜片1上,但是在测试具是从底面检测的下面(背面)反射光测光测试具时,检测是来自底面的情形之下,则不可使用任何接着剂,因此它们只能放在膜片的表面上。即使于上述的情形之下,当膜片15中的孔部14的大小小于膜片4的孔部3时,膜片4上的孔部的厚度可以几乎与测试纸的厚度相同,测试纸实质上被固定地被坚固地保持住。
在上例中,在膜片4粘着于双面胶带上之后,粘着微测试纸,但也可以先将有规定大小与形状的微测试纸附着于双面胶带上,然后粘贴从上面冲切了孔部3的膜片4。如此,微测试纸5’附着的位置,不用说,会与膜片4上的孔3的位置一致。
当制造从下方(背面)测光的下面反射光测光测试纸时,双面胶带粘着于透明薄片的双面上,在形成了用以放置微测试纸的多个贯通孔后,剥离其一面的离型纸后,粘附具有用以抽出空气的多个贯通孔的第一片体,上述的微测试纸粘着或密嵌于孔部中、孔所设置的部位,在将离型纸从薄片的另一面上剥离之后,另一个具有多个孔部的第二片体以第一薄片上的孔部与第二片体的孔部部分重叠的方式粘着上去。
为了充填或粘着微测试纸,可以与例如粘着上述9种测试纸的(1)至(3)的方法相同。
关于A至J的测试具可由与上述例子相同的过程得到。
本发明使用测试具检测生体成份可以使用传统方法加上检测从上表面的反射光,检测从底面来的反射光,与电极方法。
本发明的微测试纸的大小非常小,因此微测试纸所粘着的测试具不能用肉眼观察测试结果,但是可使用一测定装置来观察之。
本发明的测试具为所有全项目测试纸可被一次试料滴沾即可沾湿的大小,甚且各项目的测试纸集中地放置于一极接近的位置中,因此,用小光源照射白光或特定波长的光线可以一次测定其反射光(不需移动的时间),不需机械性地移动测试具或是照射测光点。此“一次”不仅表示绝对同时地测定全项目,又包含有检测一个接一个地顺序地检测每个项目,而几乎不需要测试具或光源的移动时间。
换句话说,在本发明中,一试料份数量的凹部设在每一项目不用移动检测装置或测试具地即可检测的范围内。
因此,在用以检测少量的试料的小型装置中,分析装置的移动部分可为零,而在检测大量的试料的大型装置中,可以通过将测试具制成试片并减少移动部分,分析装置可以变得很紧凑。
在本发明中,很多项目可以在一次试料滴沾后检测完毕,而且检测可以如上所述的一次完成,因此,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速测试。
本发明的测试具的检测方法理论上可以使用紫外光(UV)光度计、萤光光度计,一般,使用白光或特定波长的光来照射,并检测测定其反射光。为了检测测定反射光,使用可见光光度计,CCD感光器等。
在本发明中,因为使用了微测试纸,所以各项目测试纸可被集中地粘着于规定范围中,因此,在检测很多项目的情形之下,仅使用一次滴沾就可容易地达成浸润与检测。
更进一步地,在传统的浸润方法中,很怕会有测试纸中的部分成份(如试剂等)渗漏出去并污染试料而影响其他的检测的情形。在本发明中,就另一方面而言,因为测试纸的大小非常小,所以上述的污染情形是可明显地减少。
在已知的多项目测试纸中,一次滴沾试料仅用于测试一个项目,所以对于多项目测试而言,则必须移动分注器或是测试具。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一次滴沾试料即可测试全项目,因此,不需要移动分注器或是测试具,使得装置得以紧凑,减少移动时间,并增加检测速度,而且,甚至减少所耗费的电能。
在传统的测试具中,每个测试纸之间的距离相当大,而且,当检知的时候则必须机械地移动测试具或检知器至所要的位置。在本发明中,不需要移动测试纸或检知器,使得操作简单,装置轻巧,而且增加测量速度甚至减少所消耗的电能。
因此通过将测试具制成试片状并减少作动部,分析装置可以是相当紧凑的。
更进一步地,与已知的测试具相比较,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测试纸的大小是可大幅度的最小化,而且必要项目可于一限定区域中集中地检测,因此,昂贵的测试纸的使用量可以大幅减少,使得以极低的价位提供本发明的测试纸(试片)的情形成为可能。再者,既然这样,废弃物也可减少,使得对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产生极大的贡献。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用以检测一试料的成份的分析装置的实施例,其中此分析装置为使用于检测用测试具之中。
作为本发明的使用于分析装置的检测用测试具,可以使用尿液测试具、免疫色析法的测试具、用以检知生化物成份的检测用测试具(糖质,脂质,蛋白质或其它)、干燥的化学膜片、细菌鉴定用测试具等等。较佳的应用是为应用此分析装置于尿液测试具或微生物测试具之中。
至于所使用的光源,比如是由发光二极管、萤光灯、钨丝电灯泡等等。在其中,较佳的光源是为发光二极管,因为它的体积较小,进而使本发明的分析装置能具有较小的体积,而且并不会产生热能;另外,萤光灯亦为较佳的光源,因其亦可使本发明的分析装置能具有较小的体积的原故。
如图12的左边,其为表示本发明的检测部(检知检知器)26一例的横切面图。在图12中,此检测模组26的下端是制成如阶梯的形状,而且这些阶梯的凹部构成了用于此检测用测试具的读取部36。另外,此读取部36可以制成凹形的或是平形的,以代替如阶梯形状的构造。
此检测用测试具24是设置于靠近此读取部36处。校正板21则保持在此检知检知器26的下端的突出部37内。
如图12所示,此检测用测试具24是由数张测试纸25(8张)以及数张白色标准片22,22所组成,其中测试纸25(8张)用于待测试的项目,而这8张测试纸25设置于白色标准片22(两张)之间,即从前者的上边及下边都设置白色标准片22。此外,这些测试纸以及白色标准片都是放置在一细长的塑料条片38上。
如图12所示,此校正板21是由数张彩色标准片23(8张)以及白色标准片22(两张)所组成,此些彩色标准片23具有与欲测定的项目的测试纸25的显色的颜色相同。再者,此测试纸25与此着色标准片22是设置使得检验项目分别的互相对应于测试纸。
当此塑料条片38制造成具有白色标准片的功能时,则这白色标准片22就不需要了。主要是只要设置白色标准部即可。不过,为了使检测更准确,作为规定的图像进行检测是较佳做法;因此,如图12所示的使此白色标准片22粘附于此规定的塑料条片38上,是为较佳的做法。
使用复数张白色标准片22并使测试纸设置于这些白色标准片22之间是较佳的使用方式。特别如图12所示地把白色标准片22设置于两端的测试纸之外侧上。另外,虽然即使通过设置白色标准片仅于一个位置上,并对白色标准片上的两个位置上的反射线进行检测可以进行补正。但是,为了使检测更准确,使用2张或2张以上的白色标准片并以检知图像的方式来检知这些白色标准片为好。
前述的白色标准片22,可以选择完全排斥试料的材料,或是在一适当的材料的表面上涂覆上完全排斥试料的材料的材料;而试料可以是尿液,或血液试料,如血液、血清和血浆,或是微生物的培养液,或类似物。换言之,白色标准片所采用的材料,是要求为一种在浸入试料前后,从白色标准片反射的反射光都没有改变的材料。如此的要求是因为若有试料沾粘的情形发生,根据试料有时会与校正板的白色标准片22的每次测定的反射光明显地不同。此外,在此检测用测试具中的白色标准片22与在校正板上的白色标准片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用以产生相同的反射信号。
如图12及13所示,光学检测系统即透镜系统29,检知部(装置)30,以及光源27,27设置于此校正板21与检测用测试具24的上方。此外,在此透镜系统中,使用了多个透镜,且在透镜可以设置可变光栏。不过,透镜并非是必需的。
此透镜系统29作用是将此校正板21上的白色标准片22与彩色标准片23、检测用测试具24上的白色标准片22与测试纸25的像成像在此检测器的检测面上。此检测器30具有将来自校正板21上的白色标准片22与彩色标准片23、检测用测试具24上的白色标准片22与测试纸25的反射光分离为红、绿、蓝(R、G、B)并进行测定的功能。
在此,检测部30所使用的感测器,可以为任何具有光感元件的传感器,例如光电池、映像感测器、电荷耦合元件(CCD)传感器。
光电池由于只能用以校正明亮度(黑与白),但是在产生了异常的色彩时,却不能分辨出正常的色彩与异常的色彩的差别。因此,最好是使用能感测彩色的传感器或是能感测彩色的CCD传感器,其中这些感测器能校正彩色的信息(如色调、色度、明亮,等等)。再者,为了使检测更准确,此检知部30最好使用CCD)传感器,特别是彩色CCD)传感器。
另外,扩散板28是装设于光源27的上方的棚顶上,通过设置此延伸板28,来自光源的光可以均匀地照射此校正板21和检测用测试具24;故此,可以执行准确的检测。
请参考图14,其是表示本发明的装置之一实例的方块图。此分析装置包括一稳压电源31,用以使检测模组26的光源输出稳定化,以及控制部(模组本体),此控制部包括一信号抽出(放大)·A/D变换电路32、存储部33、运算部34,以及结果输出部35,而记忆体部33包括用以记忆信号的记忆体和记忆标准值的记忆体。
前述的电路32,是用以把对应于被测定的光量模拟值转换为数字值,并将之储存于根据信号种类而预先设定的此存储部33之存储器中。此外,此电路32的放大功能为非必要的功能,故此在之前叙述时以括号引述之。
基准值存储器同样地将在离开上述检测器30规定距离处测定校正板21的反射光的结果,每标准片分离为R,G,B并予以存储,该校正板21具有着色为欲测定的项目的测试纸25所显色的颜色的着色标准片23和白色标准片22。
运算部34用以对光学检测系统进行校准,并对检测对象作校准,其中校准的动作是利用存储在信号存储部及标准值存储器中的数据;然后,对每一检验项目作分级判断。
由此,最后所得的分级结果可经由结果输出部35的液晶显示器(LCD)显示,或是从打印机打印出来。
请参照图15,其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例,此实例是应用于微尿测试片。
即,在测试具24的多项目测试具25中,一试料份的全部项目的微测试纸装设于可以被一滴试料来沾湿一区域之上,而其中微测试纸的大小,其两对边的距离或其直径,一般约为0.5至3.0mm,较佳的大小为0.5至2.5mm。
在此实例中,有3列的微测试纸在水平方向排列和3行的微测试纸在水平方向排列,共计有9张的微测试纸固定在此面积为1cm2的多项目微测试具25’之上(未表示于图14中)。
另外,在此实例中,除了光源27为环状光源27之外,其它的构造与图12及图13所示的实例的构造相似。为了能使光线均匀照射在被检测的物体上,较佳的光源为与此物体的形状相同。由于前述的微测试纸其形状大致为正方形,因此,在此实例中的光源27被构造为环状。相对的,在图12所示的实例中,由于利用的是排列于一直线之上的条状的测试具,因此,采用了直管状光源。
校正板21的构造是从上至下的方向,将着色标准板23置于(两张)白色标准片22之间。该着色标准板23设有着色标准片。而检测用测试具24的构造是从上至下的方向,将多检验项目微测试具25’置于(两张)白色标准片22之间。而着色标准片的排列方式,与装设在多检验项目的微测试具25’上的微测试纸相同地,9张着色了的着色标准片(未图示)置于与微测试纸相同的位置之上。为了使检测更准确,可以再用(两张)白色标准片22、22左右地夹多项目测试具25’。如此,可以准确地校准微测试具25’在左右位置上的倾斜。
图16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之一具体的实例,其中检测部(读取部)具有如读取条码器型的构造,并由导线39连接于控制部(此分析装置的本体部)43。此读取部36形成为凹形,而其构造可使检测时只需要把读取部从上方,面对着在杯体24上的检测用测试具24,即可完成检测。在图16中,41是显示部,42是打印机。此外,检测部与控制部之间的数据交换是可以通过无线电传输方式来达成,以代替以导线39来作连接的方式。
在本发明中,即使读取部与检测用测试具之间存有距离也可以进行检测,但是,这段距离是有其限制的。若在检测用测试具之上的白色标准片与测试纸所反射的反射线,其中某种程度的剂量能够被收集,并且可以在检知部之上形成一确定的形状的话,检测是可以达成的。所以,较佳的方式是作如下的设计:当前述的条件满足,让检测可以进行时,读取部读取资料,于此时发出一哔声以表示此次检测是可以达成的;而其它的声音亦可代替此哔声,或者是于显示部41上显示出指示的信号来表示之。
以下将说明运算部34的动作。运算部34进行(A)检测光学系统校正。(B)检测对象校正。(C)每检测项目的反射率运算。(D)每测定项目的等级判定。校正(A)包括白色标准片(校正1)的校正及着色标准片(校正2),而校正(B)包括白色标准片的校正(校正3)及测试片的校正(校正4)。此分述如下。
基准值是将在离开上述检测器(使用彩色CCD传感器)33规定距离处测定校正板21的反射光的结果储存在基准值存储器的值,该校正板21具有着色为所要测定的项目的测试纸片25所显色的颜色的着色标准片23和白色标准片22。这时,使校正板的上下的白色标准片的反射光信号相同地进行存储。
(校正1)白色标准片的校正:在校正板的上部与下部位置的每个标准片的检测值被校正。(上部)标准片和(下部)标准片的校正系数根据下列方程式中得到。在方程式中,(上部)校正系数1表示(上部)白色标准片的校正系数,而(下部)校正系数2则表示(下部)白色标准片的校正系数。这些校正为对光源的功率变动与检测装置的检测灵敏度的变动的校正。
(上部)校正系数1=校正板上的白色标准片的(上部)标准值/校正板上的白色标准片的(上部)检测值。
(下部)校正系数1=校正板上的白色标准片的(下部)标准值/校正板上的白色标准片的(下部)检测值。
在此例中,上部与下部白色标准片的标准值彼此相同。
(校正2)着色标准片的校正:对校正板上每个着色标准片(图17中的n=2至n=9)分别补正R,G,B测量值。根据下列方程式,可以得到着色标准片2至9各自的R,G,B的校正系数。在方程式中,n为2至9,m为R,G,或B。这些校正是为光源的发光波长的变化和检知部检知波长特性的变化的校正。
校正2nm系数=校正板上的着色标准片的nm标准值/(校正板上的着色标准片的nm检测值×A)
其中,A为:
当校正1(上部)系数≥校正1(下部)系数时,
A=校正1(下部)系数+(校正1(上部)系数-校正1(下部)系数)×(10-n/10-1)
当校正1(上部)系数≤校正1(下部)系数时,
A=校正1(上部)系数+(校正1(下部)系数-校正1(上部)系数)×(n-1/10-1)
(B)校正检测物:当测试用测定具上的白色标准片和测试片的校正。
(校正3)白色标准片的校正:校正检测用测试具上的上部与下部白色标准片各自的检测值。根据下列方程式,可得到(上部)白色标准片和(下部)白色标准片的校正系数。在方程式中,校正3(上部)系数表示(上部)白色标准片的校正系数,而校正3(下部)系数表示(下部)白色标准片的校正系数。这些校正是针对测试纸与检测部的垂直距离与水平方向弯曲的校正。
校正3(上部)系数=测定用测定具(上部)白色标准片的标准值/(测试用测试具的(上部)白色标准片的检测值×校正1(上部)系数)
校正3(下部)系数=测定用测试具(下部)白色标准片的标准值/(测试具的(下部)白色标准片的检测值×校正1(下部)系数)
测定用测试具白色标准片的(上部)标准值和测定用测试具的(下部)白色标准片的标准值各分别使用校正板(上部)白色标准片的标准值与校正板(下部)白色标准片的标准值。
(校正4)测试片的校正:校正每个检测用测试纸的每个测试片(图17中n=2至9)上的R,G,B的每个检测值。根据下列方程式,可求得测试片n=2至9上的每个R,G,B的每个校正系数。在方程式中,其中,n和m表示上述的意义。
检测用测试纸片nm校正值=检测用测试纸片的nm测量值×校正2nm系数×B
其中,B的含意如下:
当校正3(上部)系数≥校正3(下部)系数时,
B=校正3(下部)系数+(校正3(上部)系数-校正3(下部)系数)×(10-n/10-1)
当校正3(上部)系数≤校正3(下部)系数时,
B=校正3(上部)系数+(校正3(下部)系数-校正3(上部)系数)×(n-1/10-1)
其中,n和m如上所定义。
(C)所要检测的每个项目的反射率的运算
所要检测的每个项目的反射率的运算根据下列方程式,并使用以上得到的检测用测试纸片的nm校正值,与校正板上的(上部)白色标准片的标准值。
检测用测试纸片nm反射率=(检测用测试纸片校正值/校正板上的(上部)白色标准片的标准值)×100
其中,n,m的定义如上。
(D)决定所测量的每个项目的等级
举例来说,可由判断反射率是否落于下式所定义的范围之内得之:thm(k)≤检测用测试纸片nm,nm反射率≤thm(k+1)
其中,th代表等级判定的界限值,其是每个检测项目每个级别预先决定的值,K代表等级,例如是1至10,而n与m的定义则与上同。
在本发明中,虽然测定精度多少降低,但作为标准可以仅使用校正板上和储存于存储器中的标准值的一方来完成校正。如此,除了对着色标准片不进行校正之外,可以实施与上所述相同的方法。
即是,求校正系数,以便于使白色标准片的标准值与检测用测试具的白色标准片的检测值一致,这样求得的从检测用测试具上的两白色标准片的校正系数求直线的斜率,每个测试纸的校正系数是可由此直线同样地得到,只要将每个校正纸的检测值乘上该校正系数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因为尿液测试具作为测试具,故使测试具的读取部接近测试具的上部地进行测量。在使用在滴下试料使其反应,从滴下面和相反侧测定其反应结果那样的测试具例如干化学膜片等进行测定时,可以如图18所示的那样地使测试具读取部与测试具的下面接近地进行目的的测定。
本发明的检测部是可自由地移动,检测时只要将检测部放置于与测试具相对向之处即可达到目的,直接检测出来。此优良的机能从未见于传统的测试与分析装置中。
在本发明的分析装置中,检测部和控制部可以是一体也可是分体,当二者为分体且例如是使用导线彼此相连时,控制部可以在放置于袋中的状态下进行移动,只要将检测部放置于与测试具相对之处即可进行检测,非常便利。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测试具,即使是现有技术不能测试的少量的试料,例如是尿液,血液,微生物培养液等也能顺利地进行检测,再者,仅一次垂滴试料,以及一次的光照和光的检测,即可对全项目进行检测,因此,检测可以进行得相当快速,这是已知方法中所无法达到的,分析装置的大小也可以相当紧凑的,而且,与传统测试具相比较,测试具可以是以相当低的价钱来提供。
此外,在使用本发明的测试具的分析装置中,在实行分注及反应的检测时,不需移动分注器或测试具,因此可在短时间内做检测且可将测试装置小型化且可廉价地作成。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测试具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测试具可以容易制造,并且低价完成。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分析装置,检测部可以用手动移动,而可以仅借由将检测部置于相对于测试具的位置来完成测定,此未见于传统分析装置中,床边检诊即地域检诊等可以轻易地且准确地用目测法达成,这在传统分析装置中是相当困难的。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38)

1.多项目测试具,其特征在于:用于进行多项目测试的微测试纸保持在多项测试用一试料份的数量的凹部内,该凹部邻接地排列,并以分隔壁隔开,上述一试料份的凹部设于由一次试料的垂滴润湿全项目的测试纸的范围内,其中,该凹部的深度大于该微测试纸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一试料份的数量的凹部设在不需移动检测装置或测试具即可测定每一项目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一试料份的数量的凹部是4个以上,且设在连结上述一试料份的凹部的最外周的面积1cm2以下的范围内,上述微测试纸的直径或对边间的距离则约为0.5mm至3.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一试料份的数量的凹部设在连接该一试料份的凹部的最外围的面积2cm2以下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微测试纸的上表面的凹部可收容一次的试料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微测试纸粘着(adhere)在上述凹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试料为尿液,上述微测试纸与上述凹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试料是除了尿液外的生体成份,上述一试料份的凹部设在由来自单一分配器的一次的试料滴沾润湿全项目测试纸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试料是除了尿液以外的生体成份,且上述分隔壁与上述微测试纸是紧密接触,以使试料不从微测试纸侧部浸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测试具设有一可使滴在该微测试纸上的试料容易地浸入的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微测试纸的表面经过亲水性处理,以使表面的试料容易地浸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微测试纸的下面与一薄板接触,该薄板为多孔的或为网状,以便当该试料滴至该微测试纸时,空气排出到外部,以使试料容易地浸入该微测试纸。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一试料份的凹部外还形成着试料垂滴用凹部,一试料份凹部与该试料垂滴用凹部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试料垂滴用凹部设置于中央,而上述一试料份凹部则围绕于该试料垂滴用凹部的四周被配设。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设置于中央的该试料垂滴用凹部的底面比上述一试料份凹部的底面高,且向下倾斜地形成着连接该试料垂滴用凹部与该一试料份各凹部的多个沟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试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一试料份凹部的外侧设有沟或孔,该沟或该孔可容纳从该一试料份凹部溢流出的过量该试料。
17.一种可多项目测试的测试具的制造方法,多项目测试用的微测试纸保持在一试料份的多项测试的数量的凹部内,该些凹部是接邻着排列,并以分隔壁隔开,该凹部设在全项目的微测试纸均以一次的试料的滴沾润湿的范围内,且该凹部的深度大于该微测试纸的厚度,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具有多个贯通孔的片状物附着在片状薄板上的工序;
(2)在粘着该片状物前或后,将微测试纸粘贴在上述孔中或孔所位于部位的工序,
其中,该贯通孔的深度大于该微测试纸的厚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项目测试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1)将具有多个贯通孔的第一片状物粘附于一片状薄板上的工序;
(2)在粘贴该第一片状物前或后将微测试纸置于上述孔或孔所位于的部位上的工序;
(3)将具有多数个贯通孔的第二片状物粘着于第一片状物的上面,该第二片状物的贯通孔与该第一片状物的贯通孔相一致。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片状薄板为一双面胶带,将具有上述孔的片状物粘着于该双面胶带的其中一面,并将薄板粘着至该胶带的另一面上,以形成片状或条状或幻灯片状的测试具。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试料是除了尿液以外的生体成分,且该制造方法还包括:
(1)一工序,用以将一双面胶带与透明材料制的的片状薄板的两面粘着,并形成多个孔部,用以放置微测试纸;然后在其一面上贴附具有用于排出空气的多个贯通孔片状物;
(2)一工序,用以将微测试纸放置于上述片状薄板的孔中或是孔所设置的部位;
(3)一程序,将具多个贯通孔的之一第二片状物与上述片状薄板的另一面粘贴,并使该第二片状物的孔与上述片状薄板的孔部对合。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由前端形成为刃部的多个筒体切取微测试纸,而冲切后的该些微测试纸被吸引保持在减压了的管中,将该管与该片状物的孔或孔所位于的部位相对置,通过使上述管内成为常压或处于加压状态而使上述微测试纸粘着或装填在上述孔中。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微测试纸通过前端形成为刃部的多个筒体冲取而成,而冲切后所得到的该些微测试纸是被多个器具的针部所刺穿并保持,该些器具具有一或多个针状物,使该些器具放置于与上述片状物的孔部的相对位置上或是该片状物的孔部所位于的部位上的相对位置上,将该些测试纸微测试纸从该些针状物之上拔下以后,将该测试纸贴在或装填在上述片状薄板上。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物由经过亲水性物质处理的材料所制成,或是由表面经过亲水性处理的材料所制成。
24.测试具分析装置,用于一检测测试具,该检测测试具包括检测部和控制部,该检测部装设有一检知部用以检测反射光,而该控制部与该检测部为分体或是一体设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测试具读取部,它与上述测定用测试具相对地设置于上检测部中;
包括一运算部,设置于上述控制部中,该运算部将由每测定的测定用测试具和检测器的距离的变动所产生的测定值的差与标准值比较并进行校正,
该检测部可以手动方式移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进行测定的测试具为一尿液测试具。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进行测定的测试具是尿以外的生体成分测定具。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检测部与该控制部为分体,而且该检测部与该控制部是通过一导线或是一无线连接装置连接。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用测试具是包括待检验的检验项目的测试纸片以及白色标准部,该白色标准部具有第一标准的作用,用以校正上述测试纸片的测定值。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校正板包括着色标准片和白色标准部,其中着色标准片与上述测试纸片所显色的颜色相同,该校正板是装设于与该检知部有既定的距离的位置上并作为第二标准,或将来自校正板的上述着色标准片与白色标准部的反射光信号储存于标准值存储器中,该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部中;其中,该储存于记忆体内的标准值作为第三标准;校正上述测试纸片的测定值,以使上述第三标准或上述第二标准和上述第一标准的白色标准部的反射光相同。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白色标准部为白色标准片,上述检测用测试具的白色标准片使上述测试纸片介于中间地相对置;上述校正板的上述白色标准片使上述着色标准片介于中间地相对置着,上述检测用测试具和上述校正板的白色标准片彼此以及上述测试纸片和上述着色标准片有间隔地相对地被设置着。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标准是除以每个第二标准以得到该第一校正系数,每个着色标准片的第二校正系数由连接从各个白色标准片的第一校正系数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得之,该第二校正系数是乘以各个着色标准片的检测值,用该所得值乘上述着色标准片的标准值所得之值作为该第三校正系数,该第三校正系数乘以各测试纸的检测值来将光学系统校正成标准值,使得上述第二标准的白色标准片反射光与该第三标准一致。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用测试具的相对置的白色标准片各自的反射光检测值乘以上述第一校正系数,用该得值除上述第三标准的白色标准片的标准值后的值作为该第四校正系数,每个着色标准片的该第五校正系数由连接每个该第四校正系数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得之,该第五校正系数乘以各测试纸片的检测值来校正光学系统和距离变动。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三标准的相对的两片白色标准片的检测值在一致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并存储。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用测试具的白色标准部为了在浸入尿或血液试料中前后反射光不进行变化而由几乎完全排斥尿或血液试料的材质形成。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部,作为光学检测系统包括透镜系统、检测器以及光源。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器是具有光接收元件的传感器。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具有光接收元件的传感器是光电池或图像传感器或CCD传感器。
3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相对形成于上述检测测试具上的上述白色标准片获得作为数据可使用的一定的反射光并且作为一定形状的物可辨识时,该分析装置会发出可以检测的声音或产生显示。
CN01101661A 2000-01-21 2001-01-19 多项目测试具的制造方法及测试具检测装置 Pending CN13197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3114/2000 2000-01-21
JP2000013114 2000-01-21
JP145436/2000 2000-05-17
JP2000145436 2000-05-17
JP2000242915A JP4341153B2 (ja) 2000-05-17 2000-08-10 試験紙分析装置
JP242915/2000 2000-08-10
JP2000254743A JP2002071684A (ja) 2000-08-25 2000-08-25 多項目生体成分測定用試験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4743/2000 2000-08-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9762A true CN1319762A (zh) 2001-10-31

Family

ID=27480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101661A Pending CN1319762A (zh) 2000-01-21 2001-01-19 多项目测试具的制造方法及测试具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10028862A1 (zh)
EP (1) EP1118859A2 (zh)
KR (1) KR20010076415A (zh)
CN (1) CN1319762A (zh)
TW (1) TW49194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0224A (zh) * 2008-06-30 2010-01-06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用于装配检测装置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CN104076031A (zh) * 2013-03-28 2014-10-01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点检用试验片及分析装置
CN106124748A (zh) * 2016-07-27 2016-11-16 柳州康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端的尿常规检测传感器
CN10677025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天津果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尿液分析试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8593A (zh) * 2017-04-17 2017-07-04 深圳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尿液检测仪及尿液参数采集系统
CN106970074A (zh) * 2017-03-16 2017-07-21 四川大学 具有色彩矫正能力的尿液试纸图像识别方法
CN109406461A (zh) * 2018-09-30 2019-03-01 山东泰利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及血小板聚集仪的标定方法
CN115201186A (zh) * 2022-07-14 2022-10-18 天宇华宏(北京)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唾液尿酸的检测试纸条及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3512B2 (ja) * 2002-09-09 2009-06-24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試験用具、およびそれの製造方法
JP4210783B2 (ja) * 2002-09-26 2009-01-21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分析用具
JP3991267B2 (ja) 2002-10-08 2007-10-17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およびこれの製造方法
JP4262466B2 (ja) 2002-10-28 2009-05-13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分析用具および分析装置
US7118713B2 (en) * 2003-06-03 2006-10-10 Bayer Healthcare Llc Tray assembly for optical inspection apparatus
DK1646862T3 (en) * 2003-06-03 2018-07-23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reagent test strips using reflection values
FI117056B (fi) * 2003-11-06 2006-05-31 Kemira Oyj Menetelmä biofilmiä muodostavien mikro-organismien esiintymisen monitoroimiseksi paperiteollisuudessa
JP2006170974A (ja) 2004-12-15 2006-06-29 F Hoffmann-La Roche Ag 分析試験エレメント上での液体試料の分析用分析システム
EP1710565A1 (de) * 2005-04-05 2006-10-11 F. Hoffmann-La Roche Ag Mobiles optisches Diagnosesystem
US8431671B2 (en) * 2008-03-26 2013-04-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uctured polydiorganosiloxane polyamide containing devices and methods
WO2012073519A1 (ja) 2010-12-02 2012-06-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葉面積指数計測システム、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2173856A1 (en) 2011-06-17 2012-12-20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Test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EP2565633B1 (de) * 2011-09-05 2018-06-13 Mettler-Toledo GmbH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s Erweichungs- oder Tropfpunkts
PT2626388T (pt) 2012-02-09 2016-08-17 Omya Int Ag Uma composição e método para o controlo da molhabilidade de superfícies
EP2969221A4 (en) 2013-03-13 2017-01-04 Tahoe Institute for Rural Health Research LLC Portable blood count monitor
CN103575665A (zh) * 2013-10-22 2014-02-12 浙江大学 血尿比色卡
TWI626436B (zh) * 2016-09-21 2018-06-1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檢測系統
TWI626437B (zh) * 2017-05-15 2018-06-11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藥物試紙藥檢機的檢測方法及其檢測系統
TWI662281B (zh) * 2017-11-30 2019-06-11 柯正浩 篩檢試紙讀取系統
KR102169175B1 (ko) * 2020-01-02 2020-10-22 박동진 간이 질병검진도구
KR102561710B1 (ko) * 2020-08-04 2023-08-02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현장 진단 키트 및 이의 사용방법
TWI767323B (zh) * 2020-09-11 2022-06-11 馬縈嬛 生物晶片檢測裝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0224A (zh) * 2008-06-30 2010-01-06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用于装配检测装置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CN101620224B (zh) * 2008-06-30 2014-06-04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用于装配检测装置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CN104076031A (zh) * 2013-03-28 2014-10-01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点检用试验片及分析装置
CN106124748A (zh) * 2016-07-27 2016-11-16 柳州康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端的尿常规检测传感器
CN10677025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天津果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尿液分析试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70251B (zh) * 2016-12-30 2023-08-18 天津果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尿液分析试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70074A (zh) * 2017-03-16 2017-07-21 四川大学 具有色彩矫正能力的尿液试纸图像识别方法
CN106918593A (zh) * 2017-04-17 2017-07-04 深圳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尿液检测仪及尿液参数采集系统
CN109406461A (zh) * 2018-09-30 2019-03-01 山东泰利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及血小板聚集仪的标定方法
CN109406461B (zh) * 2018-09-30 2021-05-14 山东泰利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及血小板聚集仪的标定方法
CN115201186A (zh) * 2022-07-14 2022-10-18 天宇华宏(北京)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唾液尿酸的检测试纸条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10028862A1 (en) 2001-10-11
EP1118859A2 (en) 2001-07-25
KR20010076415A (ko) 2001-08-11
TW491945B (en) 200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9762A (zh) 多项目测试具的制造方法及测试具检测装置
EP3710810B1 (en) Sample carrier for optical measurements
US20210001335A1 (en) Device for analysis of cellular motility
JP4755346B2 (ja) 細胞培養の分析を実施する装置
US8541241B2 (en) Fluid-specimen collecting and te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chromatographic assay test results
US7718124B2 (en) Counting, viability assessment, analysis and manipulation chamber
CN101080634A (zh) 用于容纳和分配测试传感器的盒子
CN1458972A (zh) 测量细胞外电势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测量细胞外电势的方法以及配有该装置的快速筛选药物的仪器
EP3397744A1 (en) Reagent test strips comprising reference regions for measurement with colorimetric test platform
CN1116307A (zh) 测定分析物的最少的操作步骤系统
CN101076405A (zh) 独立式测试传感器
CN1503909A (zh) 样品分析装置
EP0869351A3 (en) Measuring chip for optical analyzer
US11525783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ell captur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RU2672883C2 (ru) Картридж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пипетка и способ их применения для прямой микроскопии препарата мокроты
JP2022510883A (ja) フローアッセイアナライザ
CN1849514A (zh) 颗粒凝集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JP2017519495A (ja) 細胞培養用顕微鏡スライドの改良およびそれに関連する改良
EP1854873A2 (en) Microorganism detecting kit, microorganism counting apparatus, and microorganism counting process
JP2007097411A (ja) 多細胞応答同時測定法
WO2007029821A1 (ja) 微生物計数装置
JP6027684B2 (ja) バイオバーデン試料を回収及び検出するための使い捨て容器
CN1856703A (zh) 生物传感器及其生产方法
US20050219368A1 (en) Photography system
CN207623091U (zh) 滴片放置装置及包含其的试剂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