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9737C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9737C
CN1319737C CNB2004101017792A CN200410101779A CN1319737C CN 1319737 C CN1319737 C CN 1319737C CN B2004101017792 A CNB2004101017792 A CN B2004101017792A CN 200410101779 A CN200410101779 A CN 200410101779A CN 1319737 C CN1319737 C CN 131973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head
recorded
rule
scal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1017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36722A (zh
Inventor
铃木胜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36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6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973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973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41J11/425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for a variable printing material feed amou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3/00Power drives for actions or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41J19/20Positive-feed character-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202Drive control means for carriage movemen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宜并且能够很容易地使视差图像与透镜的配置周期相一致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一边相对于印刷图像的被记录部件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一边将墨水喷出到被记录部件的规定位置上的记录头;使记录头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头移动单元;使被记录部件相对于记录头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的被记录部件移动单元;以及测定记录头的移动的编码器;该编码器,具有带有向与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间隔变化的刻度的刻度尺,和检测刻度的测定部;刻度尺与测定部沿着与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移动,切换测定部检测的刻度的间隔。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立体图像,有一种将从多个方向拍摄的多个图像合成条纹状而形成的,通过从柱镜片(柱镜板/光栅板/光栅片)的表面侧透过柱镜片的柱形非球面透镜,分别用左右眼观察记录于在表面上配列有多个柱形非球面透镜的柱镜片的背面上的视差图像而得到立体感的立体图像,这是广为大家所熟知的。
另外,除上述的立体图像之外,还有运用利用了配列成平面状的多个凸透镜、例如蜂巢状的透镜的、被称作积分照相术的技术而得到的立体图像。
这些立体图像,是通过将视差图像记录在分别与由柱形非球面透镜或蜂巢状的透镜的多个透镜相对应的位置上而得到的图像,具有无需透过在两眼上配设有不同颜色的眼镜等特殊眼镜即可观看的优点。
作为这样的形成立体图像的方法,例如,提出了用喷墨打印机等打印机将视差图像以与柱镜片的透镜的配置周期相同的周期记录在柱镜片的背面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至5)。
专利文献1:特开平8-1013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7-28132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9-15766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11-188866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1-255606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0-103135号公报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调节所印刷的视差图像,来吸收柱镜片的透镜和视差图像的周期的不同的技术。但是,在上述的技术中,很难完全吸收柱镜片的透镜和视差图像的周期的不同。也就是说,视差图像调节的最小值由印刷视差图像的打印机的最大分辨率(析像度)来决定,不能进行比这更细微的调节。也就是说,残留了柱镜片的透镜和视差图像的微小的周期的不同,从而很难实现高品质的立体图像。
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使用具备与印刷视差图像的打印机的驱动周期相配合的周期的透镜的柱镜片的技术。但是,在上述的技术中,需要使用具有与打印机的驱动周期同周期的柱镜片,这样柱镜片选择的宽度受到限定,同时还具有因特别订购作为消耗品的柱镜片所导致的生产成本、运行成本的上升这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4以及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印刷视差图像的打印机同时将透镜形成在被印刷对象上的技术。但是,在上述的技术中,存在有以下问题,即,来自现在所使用的打印机的方法变更地方和需要开发成新品的因素很多,其实现还需要很多时间这样的问题。
另外,除了上述的技术之外,还提出了使打印机的驱动周期与柱镜片的透镜的周期相配合的方案。打印机的驱动周期由驱动频率、印字速度、线性编码器的分辨率等参数来决定。驱动频率和印字速度可通过变更控制它们的软件的参数来变更到所希望的值。但是,线性编码器的分辨率很难变更,如在专利文献6中所公开的那样,只能表现1种分辨率,很难使视差图像和柱镜片的透镜的周期完全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宜并且能够很容易地使视差图像与透镜的配置周期相一致的印刷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一边相对于印刷图像的被记录部件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一边将墨水喷出(吐出)到所述被记录部件的规定位置上的记录头;使所述记录头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头移动单元;使被记录部件相对于记录头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的被记录部件移动单元;以及测定记录头的移动的编码器;该编码器,具有带有向与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间隔变化的刻度的刻度尺(标尺),和对该刻度进行检测的测定部;刻度尺与测定部,沿与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移动,切换测定部检测的刻度的间隔。
即,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编码器,通过刻度尺与测定部沿着与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移动,可切换测定部检测的刻度的间隔。因此,编码器可具备不同的分辨率,可用规定的分辨率测定记录头的移动。
其结果,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可使记录头或被记录部件以规定的周期移动,能够以规定的周期印刷图像。因此,例如,当将柱镜片用于被记录部件的情况下,可很容易地使柱镜片的透镜的配置周期与视差图像的周期相一致。另外,由于能够与各式各样的透镜的配置周期相对应,因此柱镜片的选择范围变大,通过使用作为量产产品的柱镜片,可降低运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的结构,更具体的说,优选为刻度尺被形成为长方形,同时刻度以与刻度尺的纵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式形成;刻度尺以纵长轴线方向与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平行或大体平行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以刻度尺的纵长轴线方向与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平行或大体平行的方式配置,因此上述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上述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与刻度尺的纵长轴线方向大体一致,并且由于刻度以与纵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式形成,因此可很容易地测定记录头的移动距离或被记录部件的移动距离。
为了实现上述的结构,更具体的说,优选为刻度的间隔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变化。
根据该结构,由于刻度的间隔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变化,因此可使上述刻度尺与上述测定部的相对位置向上述交叉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移动从而改变用于测定的刻度的间隔。
为了实现上述的构成,更具体的说,优选为刻度由从刻度尺外的规定的1点放射状地延伸出的多条直线形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刻度由从设在刻度尺外的规定的1点放射状地延伸出来的多条直线形成,因此刻度的间隔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连续地变化。因此,通过使上述刻度尺与上述测定部的相对位置向上述交叉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移动,可连续地改变刻度的间隔。
为了实现上述的结构,更具体的说,优选为测定部被安装在记录头上;刻度尺被安装在带子上,所述带子被卷绕在旋转自如地配置的一对滚子上,同时沿相对于记录头的移动方向大体正交的方向延伸;在一方的滚子上,配置有经由滚子以及带子将刻度尺沿着相对于记录头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驱动的马达。
根据该结构,由于刻度尺被安装在由马达沿着相对于记录头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驱动的带子上,因此通过将刻度尺沿着上述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驱动,可改变与测定部的位置关系从而改变用于测定的上述刻度的间隔。
另外,通过将测定部安装在记录头上,并将刻度尺沿着相对于记录头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驱动,则记录头只要是以能够只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即可,可将其结构简略化,且没必要大幅度地变更以往的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结构,更具体的说,可以是刻度尺通过被记录部件移动单元而被与被记录部件的移动同步地沿着纵长轴线方向移动;且测定部被安装在带子上,所述的带子被卷绕在旋转自如地配置的一对滚子上,同时沿相对于纵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延伸;在一方的滚子上,配置有经由滚子以及带子将测定部沿着相对于纵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驱动的马达。
根据该结构,由于测定部被安装在由马达沿着相对于纵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驱动的带子上,因此通过将测定部沿着上述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驱动,可改变与刻度尺的位置关系从而改变用于测定的上述刻度的间隔。
为了实现上述的结构,更具体的说,优选为刻度尺的刻度间隔的变更,是从刻度尺中的多个刻度间隔选择变更后的刻度间隔,以由编码器测定的刻度间隔变为变更后的刻度间隔的方式变更刻度尺以及测定部的相对位置,并根据变更后的刻度间隔变更记录头的驱动周期以及图像的描画速度来进行的。
根据该结构,根据所选择的变更后的刻度间隔,来变更由编码器测定的刻度间隔、记录头的驱动周期和图像的描画速度或印字速度。因此,例如,通过与印刷在被记录部件上的图像所要求的周期相对应地选择刻度间隔,能够以规定的周期印刷图像。
为了实现上述的结构,更具体的说,优选为被记录部件是具有在一方的面上配列有多个透镜的透镜片或相当于透镜的凹凸的印刷介质;变更后的刻度间隔,根据透镜或相当于透镜的凹凸的配置周期和视差数来选择。
根据该结构,由于变更后的刻度间隔是根据被记录部件的透镜或相对于透镜的凹凸的配置周期和规定的视差数来选择的,因此,例如,能够在被记录部件的透镜或相当于透镜的凹凸的配置区域内,以与透镜或相当于透镜的凹凸的配置周期相同的周期印刷视差数的量的不同的视差图像。另外,可使描画各视差图像时所需要的点数在全部的视差图像中都相等,从而可使各视差图像的分辨率相等。
为了实现上述的结构,更具体的说,优选为由编码器测定的刻度间隔的变更,是通过驱动控制马达而使刻度尺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从而变更刻度尺以及测定部的相对位置来进行的。
根据该结构,由于用编码器测定的刻度间隔的变更,是通过借助驱动控制马达而使刻度尺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能够控制刻度尺以及测定部的相对位置,并能够将用编码器测定的刻度间隔变更为规定的刻度间隔。
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图2是该印刷装置的记录头周边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该印刷装置的线性编码器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说明该线性编码器的刻度尺的刻度的图。
图5是该印刷装置的线性编码器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6是说明该刻度尺的刻度间隔的变更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1a    记录头            40       第1线性编码器(编码器)
41     刻度尺            42       刻度
43     传感器(测定部)    46       滚子
47     带子              48       马达
50     片输送单元(被记录部件移动装置)
60     柱镜片(被记录部件)
60a    柱面镜(透镜)
70     第2线性编码器(编码器)
100    印刷装置          P         假想点(规定的1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再者,以下所展示的实施形态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主旨的,只要没有特别的限定,就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
在本实施形态中,对通过在与被记录部件上的记录视差图像的面相同的面上形成透镜的印刷装置来制作立体图像片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2是将图1中展示的印刷装置的记录头的周边部分放大来展示的图,是展示在印刷装置内插入了被记录部件的状态的图。
在图1中,标号100表示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100大体由本体10和片输送单元(被记录部件移动单元或被记录部件移动装置)50构成。
另外,在图1中,标号60表示柱镜片(被记录部件)。该柱镜片60,在一侧的面上大体等间隔地配置有作为柱形非球面透镜的柱面镜(透镜)60a,在另一侧的面上形成有由吸收印刷用的墨水的墨水吸收层构成的印刷面60b。
在本体10上,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备作为色带盒(替换盒(カ一トリツジ))11的支撑部件的滑架12和后述的滑架移动装置(记录头移动单元或记录头移动装置)。在滑架12上,安装有搭载了记录头11a和墨囊(图未示)的色带盒11。
记录头11a,如图2所示,是通过由喷嘴61喷出墨囊内的墨水而将视差图像60c记录在柱镜片60的印刷面60b上的部件,是通过液滴喷出方式,即所谓的喷墨方式进行记录的。
作为记录头11a,例如,是在喷墨打印机用途中被实用化的记录头,可使用采用了压电元件的压电喷墨式或作为能量发生元件使用了电热变换体的气泡喷墨(注册商标)式等,着色面积以及着色式样可随意地设定。
滑架移动装置,如图1以及图2所示,是使滑架12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的部件,具备框架13、导轨(导引棒)14、马达15、齿轮17、21、驱动轮18、同步带19、从动轮20。
滑架12,如图1所示,通过设在框架13上的一对导轨14而被沿导轨14的纵长方向(主扫描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撑着。作为成为用于驱动滑架12的驱动源的马达15,例如,设置直流马达,并沿一定方向旋转驱动。
另外,如图2所示,在滑架12的下方以及框架13之间,设有测定记录头11a的移动距离的第1线性编码器(编码器)40和第1分辨率变更部45。由第1线性编码器40测定的记录头11a的移动距离,被用于记录头11a的位置控制的修正。通过使用第1线性编码器40,可以缩小记录头11a的位置控制误差,从而将视差图像印刷在更正确的位置上。
再者,第1线性编码器40以及第1分辨率变更部45的配置位置,既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在滑架12的下方与框架13之间,也可以在滑架12的侧方与框架13之间,没有特别地限定其配置位置。
图3(a)是展示第1线性编码器构成的示意图,图3(b)是展示线性编码器的刻度尺的图。
第1线性编码器40,如图3(a)、(b)所示,大体由形成有刻度42的刻度尺41和光学地检测形成在刻度尺41上的刻度42的CCD(电荷耦合器件)照相机等传感器(测定部)43构成。第1分辨率变更部45大体由卷绕在一对滚子46上的带子47和旋转驱动一对滚子46中的一方的马达48构成。
刻度尺41,如图3(a)、(b)所示,由略长方形的被测定部件44构成,在被测定部件44上,形成有刻度42。刻度42,如图4所示,由从假想点(规定的1点)P向被测定部件44放射状且等间隔地展开(放射出)的直线L形成,其中假想点P是从被测定部件44的端部向短轴方向偏离的假想点。作为刻度尺41的刻度42的间隔,例如可以列举如下的例子,即,在间隔较窄一侧(在图3(b)的上端的间隔)形成为约8.8μm(相当于1/2880dpi(dot per inch)),在较宽一侧(在图3(b)的下端的间隔)形成为约9.4μm(相当于1/2700dpi),在其之间的刻度42的间隔从较窄一侧向较宽一侧线形地变化(变宽)的例子。
图4是展示刻度尺的刻度的形成方法的图。
再者,刻度42的间隔,既可以是上述的间隔,也可以是比上述间隔宽的间隔,还可以是较窄的间隔。另外,假想点P的位置,既可以是如图4所示从被测定部件44的端部向短轴方向偏离的位置,也可以是从被测定部件44的大体中央部向短轴方向偏离的位置。进而,作为第1线性编码器40,例如,既可以用CCD照相机等传感器检测刻度尺41的刻度42,也可以将刻度尺41的刻度42做成磁性的刻度,然后用磁性传感器来检测。另外,作为刻度尺41的被测定部件44,既可以是由不透光的不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也可以是由玻璃、聚碳酸酯、聚氯乙烯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进而,作为被测定部件44,既可以使用较硬(刚性高)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较软(刚性低)材料。另外,既可以以具有刚性的方式构成,也可以以具有柔软性的方式构成。
在第1分辨率变更部45上,如图3(a)所示,大体平行地配备一对卷绕在滚子46上的带子47,带子47以沿着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大体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各带子47的滚子46上分别配备马达48,带子47经由滚子而被马达48驱动。再者,马达48,既可以如上述那样相对于各带子47的滚子46分别配备,也可以用共用的旋转轴支撑各带子47的滚子46而用1个马达48来驱动。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体10上,连接有用于驱动马达15或取出信号的控制线26,以及用于输入用于驱动记录头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线27。
如图2以及图3(a)所示,在第1分辨率变更部45的带子47的上方,将刻度尺41以其长轴方向与主扫描方向平行或大体平行的方式配置,使之能够与带子47一起沿着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移动。在滑架12的下面,配置有传感器43,使之能够与滑架12一起沿主扫描方向移动。
片输送单元50,如图1所示,通过螺锁在将本体10的框架13向上方弯折成直角而成的导引面13a上而被固定在本体10上。作为片输送单元50的驱动源,经由齿轮组51以及传递轴(图未示),来提供连结在从动轮20上的齿轮21的旋转。齿轮组51与一对送纸滚子相连结,将被插入到印刷装置100内的柱镜片60按规定量送出。
图5(a)是展示副扫描方向的线性编码器构成的部分剖面图,图5(b)是展示线性编码器构成的部分平面图。
另外,在片输送单元50上,设有测定柱镜片60的移动距离的第2线性编码器70和第2分辨率变更部75。由第2线性编码器70测定的柱镜片60的移动距离被用于柱镜片60的位置控制的修正。通过使用第2线性编码器70,可缩小柱镜片60的位置控制误差,从而将视差图像印刷在更正确的位置上。
第2线性编码器70与第1线性编码器40同样,大体由形成有刻度的刻度尺41和光学地检测刻度的CCD照相机等传感器43构成。第2分辨率变更部75与第1分辨率变更部45同样,大体由卷绕在一对滚子46上的带子47和旋转驱动一对滚子46中的一方的马达48概略构成。
在第2分辨率变更部75上,如图5(a)、(b)所示,具备卷绕在滚子46上的带子47,带子47以沿着相对于副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带子47的滚子46上配备马达48,带子47经由滚子而被马达48驱动。
在第2分辨率变更部75的带子47的上方,配置有传感器43,可使之与带子47同时沿与副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移动。
刻度尺41以其纵向轴线方向与副扫描方向相一致的方式配置,同时以形成有刻度42的面的相反面与齿轮组51的齿轮相接触的方式配置。上述相反面被形成为与齿轮组51的齿轮相啮合的形状。
例如,如果驱动刻度尺41的齿轮的直径与送纸滚子的直径相同,刻度尺41的移动量与柱镜片60的移动量便相等。另外,即便上述齿轮的直径与送纸滚子的直径不同,但由于刻度尺41的移动量与柱镜片60的移动量的比是恒定的,因此柱镜片60的移动量的测定是能够实现的。再者,虽然图未示,但刻度尺41,既可以设置成在图5(a)的上面或下面将该刻度尺卷起来的结构,也可以设置成使刻度尺回转那样的结构。
其次,对使用这样的印刷装置100,将视差图像60c记录在柱镜片60上,同时在与柱镜片60的各视差图像60c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柱面镜60a,制作图4所示的立体图像片6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以及图2所示,当经由控制线26提供马达15等的控制电压等,经由控制线27向记录头11a提供控制信号时,柱镜片60被插入印刷装置100内,通过片输送单元50而相对于记录头11a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具体的说,经由齿轮17、驱动轮18、同步带19,通过马达15使连结在从动轮20上的齿轮21旋转。当齿轮21的旋转被旋转驱动时,经由传递轴(图未示)而旋转驱动齿轮组51,一对送纸滚子也被旋转驱动。通过该送纸滚子的旋转,柱镜片60便被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
然后,使柱镜片60相对于记录头11a在副扫描方向上与记录视差图像的位置相配合。
接着,通过滑架移动装置使记录头11a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具体的说,通过马达15旋转驱动齿轮17以及驱动轮18,通过驱动轮18旋转驱动同步带19。当同步带19被旋转驱动时,从动轮20旋转,连结在从动轮20上的齿轮21便旋转。由于在同步带19上设有用于使滑架12往复移动的驱动销30,因此通过同步带19的一个方向的旋转驱动,就可使滑架12往复移动。滑架12的往复移动,基本上通过马达15的旋转而被控制,由第1线性编码器40所得到的滑架12的移动距离的测定值,主要被用于修正。
如上述那样,当记录头11a相对于柱镜片60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时,通过与记录头11a的移动同步地,从喷嘴61将墨囊内的墨水向柱镜片60喷出,从而如图3所示的那样,记录视差图像60c。
其次,对使印刷装置100与柱镜片60的柱面镜60a的配置周期相配合来印刷视差图像60c的方法进行说明。
再者,由于使用第1线性编码器40配合柱面镜60a的配置周期而印刷视差图像60c的方法,和使用第2线性编码器70配合上述配置周期而印刷视差图像60c的方法,其作用效果大体相同,因此在此,主要对使用第1线性编码器40与上述配置周期配合而印刷视差图像60c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6是展示与柱面镜60a的配置周期相配合的视差图像60c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
与柱面镜60a的配置周期相配合的视差图像60c的印刷方法,如图6所示,大体由周期选择S10、线性编码器设定S11、驱动参数设定S12构成。
在周期选择S10,首先,根据柱镜片60的柱面镜60a的配置周期,从第1线性编码器40的刻度尺41的刻度42的间隔范围选择1个刻度42的间隔。刻度42间隔的选择方法,是从刻度42的间隔较窄一侧开始(从分辨率较高一侧开始)按顺序从用柱面镜60a的配置周期除得尽的刻度42间隔中选择。在除得尽的刻度42间隔存在多个的情况下,进一步从刻度42间隔较小的开始按顺序优先选择用视差数除得尽的刻度42间隔。所谓视差数,是指在立体图像印刷或动作印刷图像等中使用的像素的数。例如,如果设定柱面镜60a的配置周期是73dpi(约347.9μm),刻度42的间隔就选择1/2847dpi(约8.9μm)。
再者,作为在周期选择S10所采用的柱面镜60a的配置周期,既可以是在将柱镜片60提供给印刷装置100时,设在印刷装置100上的传感器(图未示)自动地检测柱面镜60a的配置周期的检测结果,也可以是使用者将事先得到的柱面镜60a的配置周期输入到印刷装置100的值。
在线性编码器设定S11,第1线性编码器40以能够以在周期旋转S10中选择的刻度42的间隔进行测定的方式调节刻度尺41与传感器43的相对位置关系。刻度尺41与传感器43的相对位置关系,可通过由马达48经由带子47使刻度尺41的位置沿着相对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移动来变更、调节。
在驱动参数设定S12,根据在周期选择S10中所选择的刻度42的间隔,变更滑架12的2个驱动参数(驱动频率以及印字速度)的设定。例如,当选择的刻度42的间隔是1/2847dpi(约8.9μm),印刷的图像的目标分辨率是2847dpi(各点的间隔是约8.9μm的分辨率),目标驱动频率是14400Hz时,根据(印字速度)=(驱动频率)/(分辨率)的关系式,求得印字速度是约5.05英寸/秒(约128.27mm/s)。因而,可根据这些数值控制滑架12,并印刷与柱面镜60a的配置周期相配合的视差图像60c,并且还可变更视差图像60c的分辨率。
再者,既可以如上述那样根据分辨率与驱动频率来求印字速度,也可以根据分辨率与印字速度来求驱动频率。例如,当目标分辨率是2847dpi,目标印字速度是20英寸/秒(508mm/s)时,驱动频率就为56940Hz。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刻度尺41和传感器43沿着与主扫描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移动,可切换传感器43检测的刻度的间隔。因此,第1线性编码器40能够具备不同的分辨率,能够以规定的分辨率来测定记录头11a的移动。其结果是,本发明的印刷装置100可使记录头11a以规定的移动距离正确地移动,并能够以规定的分辨率印刷图像。另外,可很容易地使柱镜片60的柱面镜60a的配置周期与视差图像的分辨率、周期相对应。
另外,由于可与各式各样的透镜60a的配置周期相对应,因此柱镜片60的选择范围变大,通过使用作为量产产品的柱镜片60,可降低印刷装置100的运行成本。
由于刻度42是由从设在刻度尺41的外面的假想点P放射状地延伸出来的多条直线形成的,因此刻度42的间隔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连续地变化。因此,通过使刻度尺41和传感器43的相对位置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移动,可连续地改变刻度42的间隔。
由于刻度尺41被安装在由马达48沿着相对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驱动的带子47上,因此通过将刻度尺41沿着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驱动,可变更与传感器43的位置关系从而变更用于测定的刻度42的间隔。
另外,通过将传感器43安装在记录头11a上,并将刻度尺41沿着相对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包括正交方向以及大体正交方向)驱动,则记录头11a只要以能够只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即可,可将该构成简略化,并不需要大幅度地改变以往的结构。
由于在周期选择S10中所选择的刻度42间隔是根据柱镜板60的配置周期以及规定的视差数来选择的,因此例如在1个柱面镜60a的配置区域内,可印刷视差数的量的不同的视差图像60c,同时可使描绘各视差图像60c时所需要的点数全都相等。即,可使分辨率相等。
再者,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增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中,适应于将立体图像的视差图像印刷在柱镜片上、可观察立体图像的柱镜片的印刷装置进行了说明,但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应于将多个不同的图像的视差图像印刷在柱镜片上,根据观察的方向可观察到不同的图像的柱镜片,例如,通过改变观察方向可以像动画那样切换画面地来观看的柱镜片的印刷装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中,将采用了柱面镜的柱镜片适用于被记录部件而进行了说明,但除了柱镜片之外,还可以是将采用了蜂巢状的透镜的积分片使用于被记录部件等、将各式各样的透镜片应用于被记录部件。

Claims (10)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边相对于印刷图像的被记录部件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一边将墨水喷出到所述被记录部件的规定位置上的记录头;
使所述记录头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头移动单元;
使所述被记录部件相对于所述记录头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的被记录部件移动单元;以及
测定所述记录头的移动以及所述被记录部件的移动的至少一方的编码器;
所述编码器,具有带有向与所述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所述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间隔变化的刻度的刻度尺,和检测所述刻度的测定部;
所述刻度尺与所述测定部,沿与所述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所述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移动,切换所述测定部检测的所述刻度的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被形成为长方形,同时所述刻度以与所述刻度尺的纵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式形成;
所述刻度尺,以所述纵长轴线方向与所述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所述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的间隔,向相对于所述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所述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变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由从所述刻度尺外的规定的1点放射状地延伸出的多条直线形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部被安装在所述记录头上;
所述刻度尺被安装在带子上,所述带子被卷绕在旋转自如地配置的一对滚子上,同时沿相对于所述记录头的移动方向大体正交的方向延伸;
在一方的滚子上,配置有经由所述滚子以及所述带子将所述刻度尺沿相对于所述记录头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驱动的马达。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通过所述被记录部件移动单元而被与所述被记录部件的移动同步地沿着所述纵长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测定部被安装在带子上,所述带子被卷绕在旋转自如地配置的一对滚子上,同时沿相对于所述纵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一方的滚子上,配置有经由所述滚子以及所述带子将所述测定部沿相对于所述纵长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驱动的马达。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的刻度间隔的变更,是从所述刻度尺中的多个所述刻度间隔选择变更后的所述刻度间隔,以由所述编码器测定的所述刻度间隔变为变更后的所述刻度间隔的方式变更所述刻度尺以及所述测定部的相对位置,并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刻度间隔变更记录头的驱动周期以及图像的描画速度来进行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记录部件是在一方的面上配列有多个透镜的透镜片或具有相当于透镜的凹凸的印刷介质;
变更后的所述刻度间隔,根据所述透镜或所述相当于透镜的凹凸的配置周期和视差数来选择。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所述编码器测定的所述刻度间隔的变更,是通过驱动控制所述马达而使所述刻度尺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移动,从而变更所述刻度尺以及所述测定部的相对位置来进行的。
10.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边相对于印刷图像的被记录部件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一边将墨水喷出到所述被记录部件的规定位置上的记录头;
使所述记录头沿所述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头移动装置;
使所述被记录部件相对于所述记录头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的被记录部件移动装置;以及
测定所述记录头的移动以及所述被记录部件的移动的至少一方的编码器;
所述编码器具有带有向与所述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所述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间隔变化的刻度的刻度尺,和检测所述刻度的测定部;
所述刻度尺与所述测定部,沿与所述记录头的移动方向或所述被记录部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移动,切换所述测定部检测的所述刻度的间隔。
CNB2004101017792A 2003-12-22 2004-12-22 印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973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23954A JP3976005B2 (ja) 2003-12-22 2003-12-22 印刷装置
JP423954/2003 2003-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6722A CN1636722A (zh) 2005-07-13
CN1319737C true CN1319737C (zh) 2007-06-06

Family

ID=34675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177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9737C (zh) 2003-12-22 2004-12-22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92117B2 (zh)
JP (1) JP3976005B2 (zh)
CN (1) CN131973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5110B2 (ja) * 2005-11-02 2011-1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4337823B2 (ja) * 2005-11-04 2009-09-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および印刷方法
CN102291513B (zh) * 2011-09-08 2014-02-19 东莞光阵显示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证件拍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证件拍摄仪
JP5445983B2 (ja) * 2012-02-03 2014-03-19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塗工寸法測定装置
CN117325566B (zh) * 2023-10-16 2024-02-23 佛山市科华智缝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柔性底料的自动喷码机及该喷码机自动打码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1327A (ja) * 1994-04-08 1995-10-2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方法
JPH0915766A (ja) * 1995-06-30 1997-01-17 Canon Inc レンチキュラープリント媒体、記録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00103135A (ja) * 1998-09-29 2000-04-11 Roland Dg Corp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3011350A (ja) * 2001-07-05 2003-01-15 Seiko Epson Corp 立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021878A (ja) * 2001-07-05 2003-01-24 Seiko Epson Corp 立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1359A (ja) 1994-09-29 1996-04-16 Canon Inc 立体視表示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製造装置
US6367906B1 (en) * 1997-11-14 2002-04-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3555420B2 (ja) 1997-12-25 2004-08-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55606A (ja) 2000-03-10 2001-09-21 Seiko Epson Corp 立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立体画像の形成方法
US6616258B2 (en) * 2001-01-31 2003-09-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for ink-jet recording hea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1327A (ja) * 1994-04-08 1995-10-2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方法
JPH0915766A (ja) * 1995-06-30 1997-01-17 Canon Inc レンチキュラープリント媒体、記録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00103135A (ja) * 1998-09-29 2000-04-11 Roland Dg Corp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3011350A (ja) * 2001-07-05 2003-01-15 Seiko Epson Corp 立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021878A (ja) * 2001-07-05 2003-01-24 Seiko Epson Corp 立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92117B2 (en) 2007-03-20
CN1636722A (zh) 2005-07-13
US20050134638A1 (en) 2005-06-23
JP3976005B2 (ja) 2007-09-12
JP2005178225A (ja) 2005-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83465B1 (ko) 프린터
US8783810B2 (en) Dot formation positioning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set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program
US7959259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driving control method
CN1883955A (zh) 减小打印位置误差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成像装置
JP2006272957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US10391754B2 (en) Forming apparatus and forming method
CN1319737C (zh) 印刷装置
CN1535840A (zh) 压板间隙的稳定区域检测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891464A (zh) 记录方法和记录设备
US7883202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JP4997775B2 (ja) プリンタ
CN1891462A (zh) 喷墨成像装置及维护喷墨成像装置的打印头的方法
JP4148279B2 (ja) テスト用ド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
CN103223776B (zh) 数字镜片喷印机
EP1604823A1 (en) Recording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memory medium for storing program, and computer system
JP743390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調整パターン記録方法
CN1240541C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4844142B2 (ja) プリンタ
JP509885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方法
JP2007196602A (ja) プリンタ
US110909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205039C (zh) 改善打印品质的装置与方法
CN100351083C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分辨率打印方法
JP2007199452A (ja) 画像処理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7098830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ならびに印刷用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06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