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5353C - 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5353C
CN1315353C CNB028173953A CN02817395A CN1315353C CN 1315353 C CN1315353 C CN 1315353C CN B028173953 A CNB028173953 A CN B028173953A CN 02817395 A CN02817395 A CN 02817395A CN 1315353 C CN1315353 C CN 13153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set
radio communication
data
machine tool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173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52167A (zh
Inventor
诹访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52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2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53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53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2502Cordless telephones with one base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ingle line
    • H04M1/72505Radio link set-up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Bluetooth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控制部,在以蓝牙(BT)通信方式进行线路连接时,母机对子机送来的事业团体识别信息是否是特定信息进行判定,判定为特定信息时切换为其他无线通信规格(公司自身模式)进行通信,判定不是特定信息时切换为BT规格进行通信;登录部,登录装置固有ID。通过这样的简单的结构,可与以公司自身模式的CDL通信的对象间,通过使用差错处理功能以较好的音质进行长距离通信,即使在不是特定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可短距离通信的BT数据格式,以通常的音质进行声音通话。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多个无线通信规格的数据格式进行发送接收处理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将有线部分无线化的装置正在普及。例如在个人计算机与打印机之间以无线连接。因此,使用作为TDMA方式的通信规格的由标准化组织Bluetooth SIG制定的蓝牙(BT)无线通信规格的装置正在普及。蓝牙规格的目的是不使用电缆而将个人计算机、PDA和携带电话等进行连接,进行声音和数据的交换。这样的BT规格由于是统一规格,所以不依赖装置制造商而使用相同的信号格式。但是,换言之,由于信号格式没有自由度,对通信质量的提高以及通信距离的限制大。
因此,正在开发的无线通信装置在一台装置中具备电话系统和蓝牙(BT)系统双方,使携带电话机以及公司自身的无绳电话规格的电话机具备新的蓝牙规格通信功能。现有技术中,为了对应不同规格的无线信号,分别设置蓝牙无线部(BT无线部)和电话无线部(CDL无线部)。但是这样的结构造成装置的大型化和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无线部,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存储部,与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表示的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功能;输入部,该输入部具有:对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通信功能的登录进行指示的登录键,以及指示与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话键;以及控制部,基于所述登录键的操作,对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请求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和通信功能的信息,接收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和通信功能的信息并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基于所述通话键的操作,对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请求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从所述存储部中读出与所述识别信息对应的所述通信功能的信息,利用所述通信功能与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是以多个无线通信规格的数据格式进行发送接收处理的无线通信装置,最初以第一无线通信规格开始通信,在其他无线装置有连接请求时,判别来自该无线装置的事业团体识别信息是否为特定信息。在送来的事业团体识别信息是特定信息时,切换为第2无线通信规格进行通信,事业团体识别信息不是特定信息时仍然以第1无线通信规格进行通信。
另外,在登录互相成为通信对象的其他无线装置时,先将唯一识别号码(装置固有ID)相互通知,登录对方的识别号码,在进行通信时,依据登录的ID是否为特定的ID来决定切换为第2无线通信规格还是仍然以第1无线通信规格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母机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子机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子机登录时母机控制部与子机控制部之间时序动作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线路连接时母机控制部与子机控制部之间时序动作的时序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蓝牙(BT)的数据格式的格式图。
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无绳电话(CDL)的选项1的数据格式的格式图。
图5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CDL的选项2的数据格式的格式图。
图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BT模式中的时隙结构图。
图6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CDL模式中的选项1的数据格式中的时隙结构图。
图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BT模式中的时隙结构图。
图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CDL模式中的选项2的数据格式中的时隙结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母机控制部中的功能实现部的功能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子机控制部的功能实现部的功能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母机中的Company ID登录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子机中的Company ID的登录顺序的流程图。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子机登录时的母机控制部与子机控制部之间时序动作的时序图。
图12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功能信息存储顺序的时序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通信线路连接时的母机控制部与子机控制部之间时序动作的时序图。
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通信线路连接时的母机控制部与子机控制部之间时序动作的时序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BT数据格式(数据信号的格式)的格式图。
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CDL选项3的数据格式的格式图。
图15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BT模式中时隙分配的时隙结构图。
图15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CDL模式选项3的时隙分配的时隙结构格式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母机控制部中的功能实现部的功能方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子机控制部中的功能实现部的功能方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母机中功能信息存储顺序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子机中功能信息存储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和图2是分别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母机和子机的方框图。
在图1、图2中,发送接收切换开关1通过发送状态和接收状态切换信号路径。双模接收机2进行双模(这里指对应蓝牙规格的模式和对应公司自身的无绳电话规格的模式)的接收。缓冲器3、14、28进行数据缓冲。
同步识别器5判定接收数据的存取代码与在内置相关器(未图示)的内部寄存器设定的值(syncword)是否一致。例如由子机请求线路连接时,母机控制部7将通过母机的蓝牙(BT)设备地址生成的同步字(syncword)设定于相关器的内部寄存器。当由接受数据的存取代码提取的同步字与内部寄存器设定的值一致时,通知母机控制部该接收数据是母机的接收定时的分组数据。
存取代码由序言(preamble)、同步字以及后记(trailer)构成。序言和后记具有固定位模式,同步字反映主装置的地址(BT设备地址)。对微微网(piconet)有疑问(query)时,使用预约的地址生成存取代码。
BT设备地址包括事业团体代码(Company-ID)以及事业团体分配给每个装置的号码。它们相当于例如MAC地址的卖主(ベンダ一)识别号和系列号码。BT设备地址的上位比特是给予事业团体的号码,下位比特是由事业团体各自分配的号码。上位比特的事业团体代码由规定组织分配和管理,按事业团体的申请进行号码的分配。
包含于控制整个母机的母机控制部6的突发控制部7在与子机通信时,基于子机通知的子机的BT设备地址,判定通信模式。具体地说,子机通过判定是否具有特定事业团体识别信息(卖主识别号或Company ID),判断进行哪种通信模式,即以无绳(CDL)模式进行通信还是以蓝牙(BT)模式进行通信。以CDL模式进行通信时,判定以怎样的通信种类(数据格式、时隙结构、功率电平、信道选择等)进行通信较好。这里,子机对是否为特定事业团体(与母机的制造者相同)的判定,按以下进行。RAM34预先将CompanyID与子机的BT设备地址相关连存储。首先子机将子机的BT设备地址通知母机。接着,母机对应子机通知的BT设备地址从RAM34取出Company ID。将该Company ID与特定的Company ID比较。另外,在RAM34将子机的BT设备地址与通信种类(数据格式、时隙结构、功率电平、信道选择等的种类)相关连存储。通过取出与子机通知的子机的BT设备地址对应的通信种类,判定以怎样的数据格式、时隙结构、功率电平、信道选择进行通信较好。
按照登录子机时接收的子机的版本信息,母机控制部选择由子机和母机支持的最佳通信种类。由此使子机的BT设备地址与通信种类相关连。这里的版本信息为了使支持怎样的功能明确,例如将Versionl.01这样的号码信息(订正号码)存储在RAM34中。即使是相同的无线通信装置,有由于制造时间和程序更新等而追加支持功能使性能提高的情况,如有功能追加等则更新版本号码。版本信息有3个:机器的硬件版本信息、机器的软件版本信息以及蓝牙自身的版本信息,这些信息在通信时一起被发送到对方侧。
例如,在子机的版本是V1.01而母机的版本是V1.20时,从V1.01所支持的功能中选择通信种类。另外,通过子机或母机的使用者的设定选择通信种类也可以。此时,由使用者设定通信种类的子机或母机,向对方的子机或母机通知设定的通信种类,依照该通信种类进行通信。
另外,也可以由母机控制部如下决定通信种类:监视通信量和电场强度,使母机与子机之间能同时通信的数量以及差错校正的强度等动态变化。
突发控制部7将表示进行哪种通信模式的模式选择信号205通知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而在通信模式为无绳模式时,还将数据格式等的通信种类也一并通知。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以双模中由母机控制部6通知的模式的格式将接收数据分开。
声音差错处理部10~13依据从突发控制部7经由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通知的衰减器电平和滤波器电平进行声音的处理。语音解码器15~18解码接收的声音信号。调制解调发送部19进行调制解调发送。
双模发送机20一边控制电力一边以双模进行发送。突发调制器21进行突发调制。突发发送数据形成器23对应突发控制部7通知的模式的格式形成发送的分组。语音编码部24~27编码发送的声音信号。调制解调接收部29进行调制解调接收。
CDL时钟计数器30为了判别CDL模式中时隙的时间位置,计数时钟。在同步识别器5的通知表示为CDL信号时CDL时钟计数器30输出计数值。BT时钟计数器31为了判别BT模式中时隙的时间位置,计数时钟。在同步识别器5的通知表示BT信号时BT时钟计数器31输出计数值。时隙中断器32指示时隙中断。ROM33、RAM34存储用于母机控制部的数据。线路控制部35控制与外部之间的线路。天线36进行与子机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
这里,发送接收切换开关1、双模接收机2、频率合成器8以及双模发送机20形成无线部。除了无线部、ROM33、RAM34和线路控制部35的部分可形成作为整体的基带IC。而且,也可设计在上述电路结构块中选择多个部分形成一个元件。
图2是无线通信装置的子机的方框结构图。与表示母机结构的图1相比,具有控制整个子机的子机控制部9,进行声音处理的声音差错处理部10为一个,编码声音信号的语音编码器24为一个。另外,语音解码器15解码接收的声音信号。调制解调发送部19代替调制解调接收部29成为通话者的接口,设有扬声器37和话筒38,基本结构与母机几乎相同。
用图1说明母机的工作概要。由天线36输入的接收数据经由发送接收切换开关1,送到双模接收机2并被接收。双模接收机2中对应此时刻的模式接收的接收数据经由数据缓冲器3输入到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同步识别器5输入从双模接收机2接收的数据,判定接收数据的存取代码与内置相关器的设定于内部寄存器的值是否一致。将结果(相对于自身是否存取)通知母机控制部6的突发控制部7。如果通知表示是对自身的存取,突发控制部7首先通知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以BT模式进行通信。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以突发控制器7通知的BT模式的格式将接收数据分开,并读取接收数据的内容。此后,依照子机通知的子机的BT设备地址,突发控制部7判定通信模式。在判断为以无绳模式通信时,通知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在规定的通信顺序之后、例如在通信线路连接后以无绳模式进行通信。
并且,突发控制部7把以下两项存储在RAM34中。
A)此时的CDL时钟计数器30或者BT时钟计数器31的计数值(时钟号码)
B)表示是CDL模式还是BT模式的模式信息
例如,对于来自同步识别器5的模式选择信号205表示BT时的接收信号,在RAM34存储表示BT时钟计数器31的计数值和BT模式的信息。
突发控制部7基于存储在RAM34的计数值和模式信息,按照CDL规格或BT规格,进行同步判定处理以判别是否为其终端(子机或母机)分配的接收时隙。即,突发控制部7根据CDL时钟计数器30与BT时钟计数器31的计数值计算接收定时,进而基于是CDL还是BT的模式信息,输出表示自身的接收/发送时隙的突发信号。
这里,说明蓝牙(BT)和无绳电话(CDL)的数据格式。图5A是表示BT的数据格式的格式图。如图5A所示,BT数据由存取代码、报头以及有效负荷构成。
而图5B和图5C是表示CDL的选项1和选项2的数据格式的格式图。在图5C所示的选项2中,时隙格式中的有效负荷是选项1(图5B)的一半。选项1和选项2的情况下都有CRC数据,但在选项1(图5B)的CRC中只进行有效负荷的差错检验而不进行差错校正,在选项2(图5C)的CRC中有效负荷的差错检测和差错校正都进行。当相比通信质量而更希望较多的同时通话数量时,以选项1进行通信,当相比通话数量而更希望确保通信质量时,以选项2进行通信等,可按情况选择。
如上所述,基本上,直至连接与子机的通信线路,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按照突发控制部7的通知,以图5A的数据格式将接收数据分开并读取接收数据的内容。在连接通信线路之后,如果与子机的通信是CDL模式,则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以图5B、C的数据格式将接收数据分开并读取接收数据的内容。如果与子机的通信是BT模式,则继续以图5A的数据格式将接收数据分开并读取接收数据的内容。
另外,由于在图5A~C的任一个中存取代码都为同样的格式,所以与模式无关,可按任何数据格式接收。因此,也可接收位于母机的无线圈内的按图5C的数据格式发送的子机的数据。
在CDL模式中,无线控制数据201在进行连接和同步时使用。在BT模式中同样,由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得到数据201,通过分析该数据的内容,可实现连接和同步时的消息的交换。
下面说明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的工作。如前所述,依据突发控制部7的模式选择信号205,设定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的模式。如果接收的分组是CDL模式,则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通过接收数据将图5B、图5C所示的各字段的数据在适当的定时取出。如果是BT模式,则将存取代码、报头以及有效负荷的各字段(参照图5A)的数据在适当的定时取出。
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将无线控制数据201以及无线质量数据202送往母机控制部6。
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通过送出无线质量数据202,在蓝牙(BT)模式中将存取代码、报头(参照图5)有无差错和差错的比例等通知突发控制部7,在无绳电话(CDL)模式中通知存取代码、报头和有效负荷有无差错以及差错的比例等。突发控制部7依据模式选择信号205,在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设定模式。
该无线质量数据202是表示接收脉冲的质量和接收电场强度的数据。例如CDL数据的序言(图5B、图5C中的P字组)包括接收中生成的接收脉冲的眼数据(eye data)和此时的接收电场强度。接收脉冲的质量是表示脉冲的占空比在多大程度接近50%的数据。这被用于进行天线分集和接收增益的切换。在BT规格中,通常只有4位的序言,因此不能使用该功能。但是,基于连接时进行交换的BT地址而判断出对方终端是本公司的产品,则发送端和接收端都可切换为公司自身模式,以公司自身模式追加序言的位数。由此,判断接收脉冲的质量和接收电场强度,与无绳电话同样进行天线分集和接受增益的切换。
突发控制部7还基于无线质量数据202通知的差错项目,进行有关该时刻的声音差错处理的加权判定。接着将衰减器电平和滤波器电平通知声音差错处理部10~13。
声音差错处理部10~13依据来自突发控制部7的通知进行声音数据的处理。即,声音差错处理部10~13对于每一时隙输入的PCM声音数据进行衰减或滤波等的处理。通过该处理补偿由于差错而丧失的声音信号,并降低由于差错而有可能产生的噪声。
声音差错处理部10~13通过监视声音的状态而始终检测尖峰噪声。在检测出尖峰噪声时,进行衰减器的衰减度和滤波器特性的控制。来自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的接收数据经由数据缓冲器14、调制解调发送部19和线路控制部35输出到线路。语音解码器15~18将声音差错处理部10~13进行了差错处理的接收数据(声音数据)解码,并作为声音信号由线路控制部35输出到线路。
下面,说明将线路送来的声音由母机发送到子机的工作。来自线路的声音信号由母机的线路控制部35输入到语音编码器24~27并被编码,作为声音数据被输出到突发发送数据形成器23。即,声音信号经由线路控制部35、调制解调接收部29和数据缓冲器28输入到突发发送数据形成器23。此时,突发控制部7根据RAM34存储的数据和CDL时隙计数器30的计数数据以及BT时隙计数器31的计数数据,判定发送的时隙是无绳电话的时隙还是蓝牙的时隙。接着通过模式选择信号206向突发发送数据形成器23进行模式的通知。
突发发送数据形成器23在输入无线控制数据204的同时,形成对应通知的模式的格式而输入的发送的声音数据的分组数据。该分组数据经由突发调制器21输出到双模发送机20。母机控制部6对应双模发送机20的模式控制发送电力。作为双模发送机20的输出的上述分组数据经由发送接收切换开关1由天线36以电波信号向空中发射。该电波信号例如由图2的子机接收。
作为双模发送机20的发送输出,最好是蓝牙模式时最大100mW、无绳电话时最大1000mW(使用的无线信道在75个以上时)至少125mW(使用的无线信道少于75个时)。
下面用图2说明子机的工作概要。经由发送接收切换开关1在双模接收机2依据模式接收的接收数据,经由数据缓冲器3输入到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以突发控制部7通知的模式的格式分开接收数据,读取接收的数据的内容。同步识别器5从双模接收机2输入接收数据,基于接收数据的存取代码判别是否为发往自身的接收数据。关于蓝牙(BT)和无绳电话(CDL)的数据格式和模式的判别等与对母机的说明相同。
突发控制部7依据模式选择信号205设定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的模式。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向子机控制部9输出无线控制数据201以及无线质量数据202。无线控制数据201以及无线质量数据202与在说明母机时陈述的内容相同。另外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的动作、突发控制部7的动作以及声音差错处理部10的动作也与说明母机时的陈述的内容相同。
声音差错处理部10依据突发控制部7的通知进行声音数据的处理。而且,声音差错处理部10始终检测尖峰噪声,在检测出尖峰噪声时,进行衰减器的衰减度和滤波器特性的控制。来自突发接收数据形成器4的接收数据经由数据缓冲器14例如输出到个人计算机等的USB。语音解码器15将声音差错处理部10差错处理的接收数据(声音数据)解码并作为声音信号输出到扬声器37。
下面说明子机的发送。来自话筒38的声音信号输入到语音编码器24并被编码,作为声音信号输出到突发发送数据形成器23。使用个人计算机等的USB等输入的数据经由数据缓冲器28输入到突发发送数据形成器23。此时与前述母机的发送动作相同,突发控制部7依据RAM34存储的数据和计数数据,判定是以CDL的时隙发送还是以BT的时隙发送。接着,突发发送数据形成器23送出模式选择信号206,通知模式。突发发送数据形成器23在输入无线控制数据204的同时,对应通知的模式的格式形成要发送的分组数据。接着,该分组数据经由突发调制器21输出到双模发送机20。双模发送机20通过子机控制部9,依照模式控制发送电力。作为双模发送机20的输出的上述分组数据经由发送接收切换开关1由天线36以电波信号向空中发射。该电波信号例如由图1的母机接收。
下面用图3~图7说明母机控制部6与子机控制部9之间的时序动作。图3是表示子机登录时母机控制部6与子机控制部9之间时序动作的时序图。图4是表示通信线路连接时母机控制部6与子机控制部9之间时序动作的时序图。图3所示子机登录时以蓝牙(BT)的数据格式进行通信,图4所示通信线路连接时,至少从最初请求线路连接至线路连接请求结束以BT的数据格式进行通信。
先用图3说明子机的登录顺序。首先在子机请求登录之前,将预先分别分配给子机和母机的唯一识别号码(固有ID)在子机和母机的相互的数据区域(有效负荷;参照图5A)使用并通知。在图3的例中,将作为识别号码的BT设备地址相互通知(S1,S2)。这里的BT设备地址由授予各事业团体的号码(卖主识别号)以及各事业团体自行分配给自己的无线装置的号码(系列号)构成。BT设备地址也可作为事业团体识别信息使用。
子机控制部9检测到输入部39的登录键(图中未示出)的按下时,对母机请求登录(S3)。受理了登录请求的母机控制部6,对子机请求PIN号码(S4)。受理了PIN号码请求的子机控制部9,将PIN号码通知母机(S5)。由此,在母机中完成子机的登录,所以母机控制部6将登录完成通知子机(S6)。PIN号码是预先在母机中设定的号码。对于来自母机的PIN号码请求,在子机送来的PIN号码与母机登录的是一样的情况下,则允许该子机的通信请求。此后,母机可与登录的子机通信。而未在母机登录的子机的连接请求被拒绝。
接着,母机控制部6对子机请求Company ID和版本号码(S7)。受理该请求的子机控制部9将存储在子机的Company ID和版本号码发给母机(S8)。母机将该Company ID和版本号码与BT设备地址一起登录。由此完成子机的Company ID登录。
Company ID是规格管理团体等分配给各申请者的各自固有的ID,作为识别事业团体的事业团体识别信息使用。在图3的例中,获得由蓝牙(BT)的管理团体分配的Company ID。作为Company ID有特定的Company ID(例如是与母机相同Company ID)和不特定的Company ID,将各个Company ID存储在对应的存储器区域(例如第1存储器区域和第2存储器区域)。
如上所述,在Company ID登录之前,子机和母机相互通知唯一识别号码(固有ID)并记录对方的识别号码,所以可将Company ID和版本号码(软件版本和/或硬件版本)与上述对方的固有ID相关连登录。其中,在请求PIN号码时,也可进行对方固有ID(BT设备地址)的通知请求。另外,不请求PIN号码而请求对方的固有ID也可以。
BT设备地址由授予各事业团体的号码(卖主识别号)以及各事业团体自行分配的号码(系列号)构成。提供给各事业团体的号码与Company ID可以是属于不同的事业团体,也可以是属于同一个事业团体。完成S1、S2时,根据BT设备地址中的卖主识别号判明是否是同一个事业团体。当表示两者是同一事业团体时,可由卖主识别号识别母机和子机是同一个事业团体。因此,在S1、S2中通知的BT设备地址中授予的事业团体号码可作为Company ID使用。此时,S7、S8中省略请求Company ID和回答,仅进行版本信息的请求和回答。
下面用图4~7B说明线路连接顺序。
子机的使用者在开始通话时,按下输入部39的通话键(未图示)。子机控制部9检测到通话键按下时,以蓝牙(BT)的数据格式与母机进行通信,对母机请求线路连接(S11)。在S11中,子机的BT设备地址也被通知。受理了线路连接请求的母机控制部6开始线路连接处理。如果完成线路连接,则向子机发送线路连接的确认数据(S12),通知线路连接请求完成(S13)。
接着,母机控制部6对请求线路连接的子机的、登录时获得的CompanyID是否是特定ID进行判定。即,对与请求线路连接时通知给母机的子机的BT设备地址(承载有效负荷)相关连存储在RAM34的Company ID是否为特定ID进行判定。
这里,
(A)在判定不是特定ID时,母机控制部6以BT的数据格式(64kbs的PCM)请求通信线路连接(S14)。子机向母机送回通信线路连接确认(S15),完成线路连接。
(B)在判定为特定ID时,母机控制部6对无绳电话(CDL)的数据格式中设定的是使用选项1还是使用选项2进行判定。判定是通过从RAM34取出与子机通知的子机的BT设备地址对应的通信种类,对使用选项1还是使用选项2进行判定。通过子机的使用者的设定选择通信种类时,由子机向母机通知通信种类。使通知的通信种类优先,按照该通信种类进行通信。
(1)在选项1时,以使用蓝牙时同样的数据格式(64kbs的PCM)请求通信线路的连接(S16)。接着,子机对母机以图5B所示的无绳电话选项1的数据格式(32kbs的ADPCM)送回通信线路连接确认,完成线路连接。此后在断开通信线路之前一直以选项1的数据格式进行通信。
(2)在选项2时,以使用蓝牙时同样的数据格式(64kbs的PCM)请求通信线路的连接(S18)。接着,子机对母机以图5C所示的无绳电话选项2的数据格式(32kbs的ADPCM)送回通信线路连接确认(S19),完成线路连接。此后在断开通信线路之前一直以选项2的数据格式进行通信。在选项2中,由于使用CRC进行有效负荷的差错检测和差错校正,因此通话质量比选项1出色。另外,前述的情况下将Company ID作为事业团体识别信息使用,也可以不这样而以BT设备地址的上位比特作为事业团体识别信息使用。此时,依据通知的蓝牙设备地址的上位比特判定是否为特定ID。
如图4所示,在选项1或2的通信中还进行功率控制,功率控制因信道选项而不同。信道选项有信道选项1和信道选项2。信道选项1中,使用79个信道中的75个信道作为通信信道,空信道有4个。信道选项2中,79个通信信道中使用的信道数少于75个(例如,使用15个信道,空信道为64个)。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采用FH-SS(Frequency Hopping Spectrum Spread)方式。因此,可选择使跳跃频率数少于75还是75作为信道选项。在2.4G频带的无绳通信规格等中,规定在一频带的一定时间的无线信号的发送功率平均值要在规定值以下。跳跃的信道越多。则可以将功率平均值降低,因此可以提高一个信道中的无线信号的发送电力(功率)。
在信道选项1中,功率设定为1000mW,可远距离通信。在信道选项2中,功率设定为比蓝牙的100mW高一点的125mW。如以下的说明,进行通信的时隙在选项1和选项2是不同的。
图6A表示蓝牙(BT)模式中时隙分配的时隙结构,图6B表示无绳电话(CDL)模式中的选项1的时隙分配的时隙结构。图7A也表示BT模式中时隙分配的时隙结构,图7B表示无绳电话模式中的选项2的时隙分配的时隙结构。在图6和图7中,右下斜线表示下行(由母机到子机的通信)。图6A和图7A表示对一个子机的通信,表示每6个时隙分别进行发送和接收。
如图6B所示,在选项1中可登录使用4个子机(HS)。在母机有6个语音解码器等时,最多可同时有6个子机(HS)与母机间通话。另外,在选项1中为32kbs的ADPCM,每12个时隙分别进行发送和接收。
图7B表示选项2中的时隙结构,表示有2个子机(HS)的情况。在选项2中以32kbs的ADPCM发送和接收,图5B和图5C所示的时隙格式中的有效负荷是选项1的一半。选项2中,每6个时隙分别进行发送和接收。因此,最多可同时进行3组无线通信。
如图5B和图5C所示,选项1、2都有CRC数据。但是,在选项1中进行有效负荷的差错检测而不进行差错校正,在选项2中通过CRC进行差错检测和差错校正。因此,与选项1相比选项2可提高通话质量。
只要在一个时隙位置不重复通信,则母机可与多个子机通话。例如,一边以选项1与4个子机通信,可同时以选项2与另外一个子机通信。如本实施方式这样,若需要在同一时隙位置通信,则有干涉的问题。而且母机的发送机和接受机各只有一个。因此,对于需要重复时隙的通信由母机控制部6控制其不进行。
图8和图9是表示母机控制部6和子机控制部9中的功能实现部的功能方框图。在图8中,母机控制部6具备以下的功能实现部:
向子机请求Company ID的Company ID请求部61;
进行母机初始化的初始化部62;
进行时间计测的计时部63;
判定子机是否有应答以及判定为有应答时判定子机的Company ID是否为特定ID的判定部64;
计数反复次数等的次数的计数部65;
在子机的Company ID是特定的ID时将子机的Company ID和子机的Company ID的校正号码存储在第1母机存储器区域(未图示),在子机的Company ID不是特定ID时将子机的Company ID和子机的Company ID的校正号码存储在第2母机存储器区域(未图示)的存储部66。
在图9中,子机控制部9具备以下的功能实现部:
进行子机初始化的初始化部71;
进行时间计测的计时部72;
判定母机是否有Company ID请求以及判定为有请求时判定有请求的Company ID是否为特定ID的判定部73;
计数反复次数等的次数的计数部74;
在子机的Company ID是特定的ID时将子机的Company ID和子机的Company ID的校正号码存储在第1子机存储器区域(未图示),在子机的Company ID不是特定ID时将子机的Conpany ID和子机的Company ID的校正号码存储在第2子机存储器区域(未图示)的存储部75;
将子机的Company ID和子机的Company ID的校正号码发送到母机的发送部76。
用图10和图11说明这样结构的母机和子机的Company ID的登录顺序。
首先,用图10的流程图说明母机中的Company ID登录顺序。母机的Company ID请求部61向子机请求Company ID(S21)。此时也将母机的Company ID和版本号码通知子机。接着,初始化部62将计时部63的时钟初始化,同时将用于计算休息时间的号码N设定为0(S22)。
接着,判定部64判定是否有子机的应答(S23、S24),在判定为有应答时,判定应答信息中的Company ID是否为特定ID(S25、S26)。
在S26,如果为特定ID,存储部66将作为特定Company ID(公司自身模式)与版本号码一同存储在其第1存储器区域(未图示)(S27)。在S26,如果未检测出特定的ID,则仅将Company ID和版本号码存储在第2存储器区域(未图示)(S28)。
在S24中判定没有应答时,计数部65为了确认下一个接收时隙是否为应答,将号码N只增加1。计时部63判定是否为休息时间(S30),如果不是休息时间则返回步骤S23,如果是休息时间,则结束该登录步骤。
下面,用图11的流程图说明子机的Company ID登录顺序。
首先,初始化部71将计时部72的时钟初始化的同时将号码N设定为0(S41)。接着,判定部73判定是否有来自母机的Company ID请求(S42、S43)。在判定为有请求时,接着判定对应请求信息的Company ID(即子机自身的Company ID)是否为特定ID(S44、S45)。
在S45,如果是特定ID,则存储部75将其作为特定Company ID与版本号码一起存储在第1存储器区域(S46)。然后发送部76将该Company ID和版本号码发送到母机(S47)。在S45,如果未检测出特定ID,则将CompanyID和版本号码存储在第2存储器区域(S48)。然后发送部76将该Company ID和版本号码发送到母机(S49)。在步骤S43判定为无请求时,计数部74将号码N只增加1。计时部72判定是否为休息时间(S51),如果不是休息时间则返回步骤S42,如果是休息时间,则结束该登录步骤。
本实施方式中请求Company ID。也可以将子机登录时的通信顺序中从通知的BT设备地址得到的上位比特的事业团体的号码(卖主识别号)作为Company ID使用,只进行版本信息的请求。
如上,本实施方式中,母机控制部6在登录作为通信对象的其他无线装置时,将其他无线装置送来的Company ID与该无线装置的固有ID相关连存储在RAM34。
因此在开始通信时,按照对象无线装置的Company ID是否为特定ID来切换以后使用的无线通信方式。即,对应Company ID选择通信的无线信号(例如数据格式)。例如在Company ID是特定ID时选择对应CDL的无线信号,在不是特定ID时选择对应BT的无线信号。如此,对应各个情况选择无线通信信号。
母机控制部6按照第1无线通信规格(例如BT)进行同步处理。在与通信对象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线路连接时,如果登录的通信对象装置的CompanyID不是特定ID则继续以第1无线通信规格进行通信。在登录的通信对象装置的Company ID是特定ID时则以第2无线通信规格(公司独自的CDL方式)进行通信。这样,例如在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ompany ID是特定ID时,可进行构成音质良好的长距离通信的数据格式的CDL通信。在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ompany ID不是特定ID时,可继续以通常音质的可短距离通信的无线通信规格(例如BT)进行通信。这样,可进行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ompany ID相应质量的通信。
而且,第2无线通信规格具有:第1数据格式,包括只进行有效负荷的差错检测的差错检测数据;第2数据格式,包括进行有效负荷的差错检测和差错校正的差错检测数据。母机控制部6可选择其中任一种。即,在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ompany ID是特定ID时选择第2无线通信规格(例如公司独自的CDL方式的数据格式),其中还可以选择第1数据格式或第2数据格式。这样,可进行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ompany ID相应音质的通信,同时,可由用户选择象音质、通话距离以及同时通话数量等不同通信条件的通信。
而且,在第2无线通信规格中通过选择多个信道选项的任一个,可设定发送功率为比以第1无线通信规格通信时较高的发送功率。由此,可进行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ompany ID相应质量的通信。
而且,母机控制部6具备以下的功能实现部:
向通信对象装置请求Company ID的Company ID请求部61;
判定通信对象装置是否有应答以及判定为有应答时判定通信对象装置的Company ID是否为特定ID的判定部64;
在通信对象装置的Company ID是特定ID时将通信对象装置的CompanyID和该通信对象装置的版本信息存储在第1存储器区域,在通信对象装置的Company ID不是特定ID时将通信对象装置的Company ID和该通信对象装置的版本信息存储在第2存储器区域的存储部66。
由于具有这些,母机可切实进行与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ompanyID相应质量的通信。
而且,在不仅具有公司独自的CDL方式通信功能还具有BT通信功能时,第1无线通信规格由于具有BT的数据格式,通常以BT的数据格式通信。而在通信线路连接以后,根据通信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ompany ID自动切换为CDL方式的数据格式。因此,可尽量切换成独自的CDL方式的高音质的电话通信进行通话。
而且,在CDL方式中也备有多个数据格式,作为其中一个数据格式,有效负荷的数据长度与第1无线通信规格的有效负荷数据长度相同,时隙间隔是第1无线通信规格的2倍。这样,与以第1无线通信规格进行通信相比,可与两倍的无线通信装置同时通信。即,在CDL方式中如果使用该数据格式,与BT通信相比可同时与2倍(6台)的无线通信装置通信。
另外,CDL方式的数据格式,使有效负荷的数据长度为第1无线通信规格的有效负荷的数据长度的一半,时隙间隔与第1无线通信规格相同。这样,与以第1无线通信规格进行通信相比可以附加差错检测数据等信息,可实现通话质量的提高。
(实施方式2)
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母机和子机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同样都为图1和图2示出的结构。本实施方式是在实施方式1中追加了进行数据通信的工作。与实施方式1基于Company ID相比,本实施方式说明通信格式的变更是基于固有ID(BT设备地址)。但是,即使象实施方式1那样基于Company ID的构成也在本发明的意图范围内。
用图5A~图5C和图12A~图15B说明这样构成的母机的母机控制部6与子机的子机控制部9之间的时序动作。图12A是表示子机登录时的母机控制部6与子机控制部9之间时序动作的时序图,图12B是表示功能信息存储顺序的时序图。图13A是表示通信线路连接时的母机控制部6与子机控制部9之间时序动作的时序图,图13B是表示通信线路连接时的母机控制部6与子机控制部9之间时序动作的时序图。图14A是表示蓝牙(BT)数据格式(数据信号的格式)的格式图,图14B是表示公司独自的无绳电话(CDL)方式的选项3的数据格式的格式图。图15A是表示BT模式中时隙分配的时隙结构图,图15B是表示CDL模式选项3的时隙(用于数据发送接收的时隙)分配的时隙结构格式图。
先用图12A说明子机的登录顺序。首先在子机请求之前,将预先分别分配给子机和母机的唯一识别号码(固有ID)(这里是BT设备地址)在子机和母机间相互通知(S61,S62)。
在图12A中,子机控制部9检测到输入部39的登录键(未图示)按下时,对母机请求登录(S63)。受理了登录请求的母机控制部6,对子机请求PIN号码(S64)。受理了PIN号码请求的子机控制部9,将PIN号码通知母机(S65)。由此,在母机中完成子机的登录,所以母机控制部6将登录完成通知子机(S66)。步骤S61~S66中使用的数据格式是图14A所示的数据格式。在步骤S66完成登录手续时,检查BT设备地址的上位比特是否为规定的号码(预先存储在存储部66的号码)。如果是规定号码时,进行以下说明的功能信息确认顺序。BT设备地址的上位比特是授予事业团体的号码,下位比特是事业团体分别分配的号码。上位比特的事业团体代码由规定团体分配管理,依据事业团体的申请进行号码分配。
下面说明功能信息确认顺序。在图12B中,完成登录手续时刻的母机控制部6对子机请求子机的功能信息(S67)。功能信息例如是表示是否支持高速通信功能的信息或者表示具有高速通信功能的通信速度。受理该请求的子机控制部9将存储在子机的功能信息发给母机(S68)。母机将子机的功能信息与BT设备地址一起登录。接着,子机控制部9向母机请求母机的功能信息(S69)。功能信息例如是表示支持怎样的通信功能或者表示支持数据通信功能时的通信速度的信息等。受理该请求的母机控制部6将已存储在母机的功能信息发给子机(S70)。子机将母机的功能信息与BT设备地址一起登录。由此完成子机的功能信息登录。
在步骤S61~S70中使用数据格式是图5A示出的数据格式。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子机和母机都预先认识可以通信的对象的固有ID,因此可将功能信息与上述对象的固有ID相关连登录。
下面用图5A~5C和图13A~图15B说明线路连接顺序。
首先说明母机和子机不是特定的BT设备地址的情况或不支持数据通信功能的情况。子机是否是特定的BT设备地址的判断,是基于来自子机的子机的BT设备地址的数据区域承载通知的接收数据,由母机的突发控制部7进行判定。该通知在线路连接请求之前或在线路连接请求时进行。
如图13A所示,子机控制部9检测到输入部39的通话键(未图示)按下时,对母机请求线路连接(S71)。受理了线路连接请求的母机控制部6,向子机发送线路连接的确认数据(S72),通知线路连接请求完成(S73)。接着,母机控制部6请求通信线路的连接(S74),子机控制部9,向母机发送通信线路连接确认(S75),完成线路连接。步骤S71~S75中使用的数据格式是图13A示出的数据格式,步骤S76以后的数据格式如图13B。
下面说明母机和子机是特定的BT设备地址而且支持数据通信功能的情况。
如图13B所示,子机控制部9检测到输入部39的通话键(未图示)按下时,对母机请求包括数据通信连接的线路连接(S76)。受理了线路连接请求的母机控制部6,向子机发送线路连接的确认数据(S77),通知线路连接请求完成(S78)。接着,母机控制部6请求指定通信速度和调制方式的数据通信连接(S79)。子机控制部9,请求反向指定通信速度和调制方式的数据通信连接(S80)。接收了该数据通信连接请求的母机控制部6根据其通信速度和调制方式发回数据通信连接的确认数据(S81)。接收了该确认数据的子机控制部9发回确认数据(S82)。
步骤S76~S82中使用的数据是图14A示出的数据格式,步骤S82以后的数据格式是图14B示出的数据格式。
图16和图17是表示母机控制部6和子机控制部9中的功能实现部的功能方框图。
图16中,母机控制部6具有以下的功能实现部:
确认子机的BT设备地址(固有ID)的确认部81;
判定固有ID是否为特定ID同时判定子机是否支持特定功能的判定部82;
询问子机支持的特定功能的询问部83;
接收来自子机数据的接收部84;
存储作为固有ID的BT设备地址以及子机支持的特定功能的存储部85。
图17中,子机控制部9具有以下的功能实现部:
确认母机的BT设备地址(固有ID)的确认部91;
判定固有ID是否为特定ID同时判定母机是否支持特定功能的判定部92;
询问母机支持的特定功能的询问部93;
接收来自母机数据的接收部94;
存储作为固有ID的BT设备地址以及母机支持的特定功能的存储部95。
用图18和图19说明这样构成的母机和子机的功能信息存储顺序。图18是表示母机中功能信息存储顺序的流程图,图19是表示子机中功能信息存储顺序的流程图。这里的功能信息是表示数据通信是否可能的信息和表示该数据通信的通信速度的信息等。
首先,用图18说明母机中的功能信息存储顺序。图18中,确认部81确认子机的BT设备地址(固有ID)(S91)。母机中的功能信息存储顺序是在图12A中登录手续完成后进行。由母机控制部识别在该时刻进行登录手续的子机的BT设备地址。
接着,判定部82根据BT设备地址的规定部分是否包含规定代码来判定该BT设备地址是否为特定地址(S92)。在判定为特定地址时,询问部83询问子机支持的功能(S93)。然后接收部84接收子机支持的特定功能(S94)。接着,判定部82判定是否支持特定功能(S95)。
在步骤S95中,判定为支持特定功能时,存储部85将BT设备地址支持功能与蓝牙(BT)计数器号码一同存储在RAM34(S96)。另一方面,在步骤S95中,判定为不支持特定功能时,存储部85将BT设备地址和支持功能与BT计数器号码一同存储在RAM34(S97)。
在步骤S92中判定为不是特定地址时,存储部85将BT设备地址与BT计数器号码一同存储在RAM34(S98)。
下面,用图19说明子机中的功能信息存储顺序。
图19中,确认部91确认母机的BT设备地址(固有ID)(S101)。子机中的功能信息存储顺序是在图12A中登录手续完成后进行。由子机控制部识别在该时刻进行登录手续的母机的BT设备地址。
接着,判定部92根据BT设备地址的规定部分是否包含规定代码来判定该BT设备地址是否为特定地址(S102)。在判定为特定地址时,询问部93询问母机支持的功能(S103)。然后接收部94接收母机支持的特定功能(S104)。接着,判定部92判定是否支持特定功能(S105)。
在步骤S105中,判定为支持特定功能时,存储部95将BT设备地址和支持功能与BT计数器号码一同存储在RAM34(S106)。另一方面,在步骤S105中,判定为不支持特定功能时,存储部95将BT设备地址和支持功能与BT计数器号码一同存储在RAM34(S107)。
在步骤S102中判定为不是特定地址时,存储部95将BT设备地址与BT计数器号码一同存储在RAM34(S108)。
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是以多个无线通信规格的数据格式进行发送接收处理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以下结构:1)以多个无线通信规格的数据格式进行发送接收的无线部;2)在登录作为通信对象的其他无线装置时,登录其他无线装置的固有ID的RAM34;3)基于固有ID判别通信模式,根据判别结果进行处理的母机控制部6。母机控制部6对应固有ID选择通信的无线信号(例如数据格式)。例如在固有ID是特定ID时选择对应公司独自的无绳电话方式的无线信号,在不是特有ID时选择对应蓝牙(BT)的无线信号。通过这样的结构,可对应各自的情况选择无线通信信号。
另外,母机控制部6判别固有ID的规定部分是否包含规定代码,同时判别是否支持特定通信功能。母机控制部6根据判别结果进行处理。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固有ID的规定部分包含规定代码且支持特定通信功能时,可利用该特定功能进行通信。而且,以特定通信功能进行高速数据通信时可以高速传输数据。
而且,由于特定通信功能是1Mbps~10Mbps的高速通信功能,可将数据在1Mbps~10Mbps范围内高速传输。
而且,母机控制部6由于具有以下的功能实现部,母机可切实进行对应通信对象的无线装置的固有ID的质量的通信。4)确认作为通信对象的其他无线装置的固有ID的确认部81;5)判定规定部分是否包含规定代码,同时判定是否支持特定功能的判定部82;6)在固有ID是特定ID且其他无线装置支持特定功能时,存储固有ID和特定功能的存储部85。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是以多个无线通信规格的数据格式进行发送接收处理的无线通信装置,最初以第一无线通信规格开始通信,在其他无线装置有连接请求时,判别来自该无线装置的事业团体识别信息是否为特定信息。在送来的事业团体识别信息是特定信息时,切换为第2无线通信规格进行通信,事业团体识别信息不是特定信息时仍然以第1无线通信规格进行通信。因此,在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可以两种无线通信规格信号的任一种进行发送接收,同时,可根据母机和子机的组合选择有利条件的无线通信方式。

Claims (4)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部,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存储部,与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表示的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功能;
输入部,该输入部具有:对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通信功能的登录进行指示的登录键,以及指示与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话键;以及
控制部,基于所述登录键的操作,对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请求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和通信功能的信息,接收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和通信功能的信息并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基于所述通话键的操作,对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请求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从所述存储部中读出与所述识别信息对应的所述通信功能的信息,利用所述通信功能与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2.如权利请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功能的信息包括与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速度有关的信息、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的信息、以及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版本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3.如权利请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与所述通信速度有关的信息为对只进行差错检测的数据格式和进行差错检测和差错校正的数据格式进行区别的信息。
4.如权利请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版本信息至少包含无线部的软件版本信息和硬件版本信息。
CNB028173953A 2001-09-07 2002-09-06 无线通信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3153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1324/2001 2001-09-07
JP2001271324 2001-09-07
JP2001351458A JP3870761B2 (ja) 2001-09-07 2001-11-16 無線電話装置
JP351458/2001 2001-11-16
PCT/JP2002/009113 WO2003024142A1 (fr) 2001-09-07 2002-09-06 Appareil de communication radio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2167A CN1552167A (zh) 2004-12-01
CN1315353C true CN1315353C (zh) 2007-05-09

Family

ID=26621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73953A Expired - Lifetime CN1315353C (zh) 2001-09-07 2002-09-06 无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7372827B2 (zh)
EP (1) EP1424866B1 (zh)
JP (1) JP3870761B2 (zh)
CN (1) CN1315353C (zh)
DE (1) DE60234262D1 (zh)
WO (1) WO20030241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76775C (zh) * 2001-08-09 2009-12-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双模式无线电通信设备
US7653350B2 (en) * 2003-07-24 2010-01-2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Wireless terminal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over cellular and enhanced mode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links
JP2005204290A (ja) * 2003-12-18 2005-07-28 Omron Corp 通信機能付き情報機器への特定情報の登録方法と登録システム、登録装置と通信機能付き情報機器、ならびに特定情報管理方法とシステム
US7283839B2 (en) * 2004-04-14 2007-10-16 Curitel Communication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ng terminal for providing integrated messaging service and method thereof
JP4835293B2 (ja) * 2006-07-13 2011-12-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出力制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システム、送信出力制御方法及び送信出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KR20080084045A (ko) * 2007-03-14 2008-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장치를 사용하기 위한 상호 인증을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094651B2 (en) 2007-06-14 2012-01-10 Intel Corporation Emergency call services for wireless network roaming
US8644215B2 (en) * 2007-06-14 2014-02-04 Intel Corporation Generic wireless services discovery
US8135344B2 (en) * 2008-02-13 2012-03-13 Apple Inc. Method for using bluetooth module to process non-bluetooth signals
KR101731844B1 (ko) * 2010-05-14 2017-05-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디바이스의 와이파이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IT201600073087A1 (it) * 2016-07-13 2018-01-13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Circuito di ricezione, relativo circuito integrato e dispositivo
CN106231702A (zh) * 2016-09-08 2016-12-14 芜湖桑乐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电碳晶板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3043A (ja) * 1993-10-25 1995-05-12 Hitachi Ltd 通信システム
JPH09507986A (ja) * 1994-11-07 1997-08-12 モトローラ・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通信オペレ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H10243461A (ja) * 1997-02-27 1998-09-11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1999041876A1 (en) * 1998-02-11 1999-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e transmission of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WO2000032002A1 (en) * 1998-11-20 2000-06-02 Ericsson Inc.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proximity detection by mobile stations
JP2001144827A (ja) * 1999-11-12 2001-05-25 Sony Corp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986A (en) * 1893-11-07 Paper-gaging device for platens
WO1990006027A1 (en) * 1988-11-14 1990-05-31 Datapoint Corporation Lan with dynamically selectable multiple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US5199031A (en) 1990-08-31 1993-03-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niquely identifying control channel time slots
JP3048765B2 (ja) 1992-09-24 2000-06-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コードレス電話機
US5748676A (en) * 1995-05-01 1998-05-05 Norand Corporation Network utilizing modified preambles that support antenna diversity
US5911120A (en) 1995-09-08 1999-06-08 At&T Wireless Service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mobile stations establish a communication link through the base station without using a landline or regional cellular network and without a call in progress
JPH09187071A (ja) 1996-01-08 1997-07-15 Canon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H09261746A (ja) 1996-03-26 1997-10-03 Tamura Electric Works Ltd 無線電話機
US6016430A (en) * 1996-03-29 2000-01-18 Ricoh Company,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JPH09294104A (ja) 1996-04-25 1997-11-11 Sony Corp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無線機
JP3302615B2 (ja) 1997-06-18 2002-07-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
JPH1141163A (ja) 1997-07-18 1999-02-12 Fujitsu Ltd 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JP3860893B2 (ja) 1997-10-28 2006-1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6484027B1 (en) * 1998-06-15 2002-11-19 Sbc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Enhanced wireless handset, including direct handset-to-handset communication mode
US6167285A (en) * 1998-07-27 2000-12-26 Gte Wireless Servic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wing cordless communication attempts in a multiple mode system
DE19854618A1 (de) 1998-11-26 2000-06-08 Alcatel Sa Verfahren und Komponenten zum Weiterreichen von Funkverbindungen in TDMA-basierenden schnur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en
US6477152B1 (en) * 1998-12-30 2002-11-05 Honeywel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DE69936712T2 (de) * 1999-06-23 2008-04-30 Sony Deutschland Gmbh Sende- und Empfangs-Antennendiversität
US6477156B1 (en) * 1999-06-29 2002-11-05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selectably operating radio device in alternate operating mode
JP4531157B2 (ja) * 1999-06-30 2010-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
JP2001025069A (ja) 1999-07-09 2001-01-26 Toshiba Corp 無線電話端末
JP2001078244A (ja) 1999-09-06 2001-03-23 Yrp Kokino Idotai Tsushin Kenkyusho:Kk 移動通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制御局
US6717926B1 (en) * 1999-09-13 2004-04-06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by which to transmit beacon signal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DE60030086T2 (de) * 2000-01-20 2007-01-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roperabilität von Bluetooth und IEEE 802.11
JP2001223691A (ja) * 2000-02-04 2001-08-17 Sony Corp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並びに送信装置
US6297737B1 (en) * 2000-04-03 2001-10-02 Ericsson Inc Object locating system
US7095749B1 (en) * 2000-06-12 2006-08-22 Koninkijke Phillips Electronics N.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tra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ckets from respective portions of a single buffer
JP3654166B2 (ja) 2000-09-21 2005-06-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携帯電話機、ハンズフリー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6895255B1 (en) * 2000-10-20 2005-05-1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Dual mod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US6763074B1 (en) * 2000-11-08 2004-07-13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daptive configurable demodul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operating modes
US6829288B2 (en) * 2000-12-11 2004-12-07 Noki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wireless devices supporting ad hoc conne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protocol version
US6920171B2 (en) * 2000-12-14 2005-07-19 Motorola, Inc. Multiple access frequency hopping network with interference anticipation
US7200130B2 (en) * 2001-02-13 2007-04-03 Nokia Corporation Short range RF network configuration
US6973071B1 (en) * 2001-03-06 2005-12-06 Rfmd Wpa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41156B2 (en) * 2001-06-26 2005-09-06 Agere Systems Inc. Automatic handoff for wireless piconet multimode cell phon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3043A (ja) * 1993-10-25 1995-05-12 Hitachi Ltd 通信システム
JPH09507986A (ja) * 1994-11-07 1997-08-12 モトローラ・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通信オペレ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H10243461A (ja) * 1997-02-27 1998-09-11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1999041876A1 (en) * 1998-02-11 1999-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e transmission of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WO2000032002A1 (en) * 1998-11-20 2000-06-02 Ericsson Inc.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proximity detection by mobile stations
JP2001144827A (ja) * 1999-11-12 2001-05-25 Sony Corp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2167A (zh) 2004-12-01
US20080146271A1 (en) 2008-06-19
US8300576B2 (en) 2012-10-30
US7372827B2 (en) 2008-05-13
JP2003158768A (ja) 2003-05-30
EP1424866A1 (en) 2004-06-02
US20130035038A1 (en) 2013-02-07
EP1424866A4 (en) 2006-09-13
US20030095518A1 (en) 2003-05-22
WO2003024142A1 (fr) 2003-03-20
EP1424866B1 (en) 2009-11-04
JP3870761B2 (ja) 2007-01-24
DE60234262D1 (de) 2009-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5557C (zh) 无线电传送/接收装置和方法、系统
CN1315353C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248427C (zh) 通信系统、通信控制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
CN1186958C (zh) 用于多模式无线电装置的呼入通知方法和装置
CN1254998C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用于其中的移动体终端
CN1147107C (zh) 用于多个音频辅助设备的便携式电信设备
CN1806229A (zh) 并行管理程序、包含该并行管理程序的存储介质、并行管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655555A (zh) 无线局域网中多协议无线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254122C (zh) 蜂窝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633787A (zh) 无线通信系统
CN1610436A (zh) 一种利用短消息远程控制手机的方法
CN1408157A (zh) 用于在特设网络中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180635C (zh) 数字无线电话装置
CN1386390A (zh) 数据传送方法、数据传送系统及数据传送装置
CN1708159A (zh)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422095A (zh) 信息终端装置
CN101040456A (zh) 无线基站、无线线路控制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CN1094702C (zh) 无绳电话装置及其母机
CN1777134A (zh) 无线接入控制站及无线接入控制方法
CN1643821A (zh) 无线装置、收发定向性控制方法及收发定向性控制程序
CN1617115A (zh) 用于将内容送到便携式终端的存储器扩充组件
CN1835640A (zh) 群交换分组移动寻呼方法
CN1073783C (zh) 将利用单一频率同时收发方式的无线电话系统与电话通信系统连接的通信系统
CN1735273A (zh) 通信系统中执行通信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315352C (zh) 一种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改善通话质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