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1479C - 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及束线 - Google Patents

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及束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1479C
CN1311479C CNB2004100644433A CN200410064443A CN1311479C CN 1311479 C CN1311479 C CN 1311479C CN B2004100644433 A CNB2004100644433 A CN B2004100644433A CN 200410064443 A CN200410064443 A CN 200410064443A CN 1311479 C CN1311479 C CN 131147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harness
bunch
waterproofing agent
waterproof portion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644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1704A (zh
Inventor
增川守
木下博志
铃木宏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1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1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14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147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涂布在各电线的周面间的防水剂确实地渗透到防水部中心部的电线间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以及束线。为了将防水剂(11)填充到由多根的电线(1)束成的电线束(3)的规定位置的各电线(1)的周面间以形成防水部(17),在沿水平方向分开设置一对支撑部(25、25)的同时,由各支撑部(25、25)略水平并在一定高度上支撑电线束(3),其次防水剂涂布到各支撑部间的电线束(3)的规定位置并渗透到内部的束线的防水部的形成方法。由各支撑部间设置的棒状部件(35)在电线束(3)的规定位置形成了空隙(39),防水剂(11)涂布到各电线(1)的周面后,将棒状部件(35)从电线束(3)取出。

Description

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及束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以及束线,例如涉及对于将防水剂涂布到各电线的周面间形成的防水部,可以提高防水剂的填充性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以及束线。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从汽车的发动机室向车室内配线束线使用密封圈。该密封圈用于使得束线通过间隔发动机室与车室内的嵌板,嵌入嵌板的安装孔中,并在将安装孔保持在密闭状态的同时使得束线被贯通。该密封圈的束线贯通部普遍进行防水处理。
具体地说,将捆束构成图4(a)所示束线的电线1的电线束3,支撑在车辆上的形成配索状态的防水部形成工具5上。利用防水形成工具5上设置的音叉状的支撑部7、7进行支撑。其次,在支撑部7、7间的电线束3的表面上,由图4(b)所示的防水剂涂布喷嘴9涂布处于未固化状态的防水剂11。此后,如图4(c)所示,将防水片13贴在已涂布防水剂11的电线束3上。
其次,将电线束3从支撑部7、7上取下,用防水片13将电线束3缠绕成剖面为圆形的电线束。并且,如图4(d)所示,在防水片13的两端缠绕上窄带15、15,将电线束的剖面形状整形为能够插通密封圈的束线贯通部的圆形。由此,形成了图4(e)所示的防水部17。
作为其他的防水处理方法,如图5中所示,将电线束3插通到密封圈19的束线贯通部19a中。接着,通过向束线贯通部19a填充防水剂11,束线贯通部19a,即贯通束线W的密封圈19的插通部位经过了防水处理。
专利文献1:特许第3198962号公报
但是,上述束线的防水部构造为在电线束的表面涂布防水剂,缠绕窄带形成防水部,再将此防水部埋入密封圈的束线贯通部中填充的防水剂中。
但是,只在电线束的表面涂布防水剂对于防水部来说,电线束中邻接的一根一根的电线间,可能会存在细小的缝隙。特别是因为防水剂很难渗透到防水部的中心部分,残存缝隙的机率很高。因此,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撑部中心部分的防水剂的填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设计,其目的是提供使得涂布于各电线的周面间的防水剂能够确实地渗透到防水部中心部分的电线间,提高防水部中的防水剂的填充性,提高防水性能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以及束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是为了在由多根电线束成的电线束的规定位置上将防水剂填充到所述各电线的周面间以形成防水部,在沿水平方向分开设置一对支撑部的同时,所述各支撑部沿略水平方向且在一定的高度上支撑所述电线束,接着,所述各支撑部间的所述电线束的规定的位置上涂布所述防水剂并渗透到内部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其特征为:由在所述各支撑部间设置的棒状部件在所述电线束的规定位置形成空隙,将所述防水剂涂布到所述各电线的周面后,可以从所述电线束取出所述棒状部件。
此处,汽车的发动机室到车室内被配线的束线作为电线的示例。水分硬化型的硅胶RTV作为防水剂的示例。设置在工具上的音叉状的支撑件作为支撑部的示例。
这样构成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中,通过被分割开的防水部的中心部的空隙可以直接涂布防水剂。因此,在该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中,防水剂确实地渗透到防水部中心部分的电线间,可以提高防水部中的防水剂的填充性,能够解决以前的防水剂难以向防水部的中心部分渗透,残留缝隙的机率很高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是为了在由多根电线束成的电线束的规定位置上将防水剂填充到所述各电线的周面间以形成防水部,为了沿略水平方向且在一定的高度上支撑所述电线束,沿水平方向分开设置一对支撑部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其特征为:具有设置在所述各支撑部间的棒状部件,所述棒状部件可以在所述电线束的规定位置形成空隙的同时,在将所述的防水剂涂布在所述各电线的周面后,所述棒状部件可以从所述电线束取出。
在如此构成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中,棒状部件插入电线束,在防水部形成空隙。并且,在被分割开的防水部的中心部分,通过空隙可以直接涂布防水剂。
由此,防水剂确实地渗透防水部中心部分的电线间,可以提高防水部的防水剂的填充性。
并且,本发明的束线以利用所述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和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制造为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沿水平方向分开配置一对支撑部的同时,由各支撑部略水平且在一定高度上支撑电线束,接着防水剂涂布在各支撑部间的电线束的规定位置并渗透到内部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由设置在各支撑间的棒状部件在电线束的规定位置形成空隙,将防水剂涂布到各电线的周面后,棒状部件可以从电线束中取出,因此可以利用被分割的防水部的中心部分的空隙直接涂布防水剂。
因此,防水剂确实地渗透防水部中心部分的电线间,能够提高防水部的防水剂的填充性。其结果,能够提高防水部构造的防水性能。
还有,根据本发明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为了略水平且在规定高度支撑电线束的沿水平方向分开设置一对支撑部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具有设置在各支撑部间的棒状部件,棒状部件在电线束的规定位置可以形成空隙的同时,在防水剂涂布到各电线的周面后,棒状部件可以从电线束中取出,因此棒状部件插入电线束,在防水部形成空隙,能够利用被分割开的防水部的中心部分的空隙直接涂布防水剂。
因此,防水剂能够确实地渗透防水部中心部分的电线间,能够提高防水部的防水剂的填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的概略构成图。
图2为图1的重要部分俯视图。
图3为表示密封圈与防水部位置关系的剖面图。
图4为以往的防水部形成顺序的说明图。
图5为其他的以往的防水部构造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与本发明相关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的概略构成图。
图2为图1的重要部分俯视图。
图3为表示束线与防水部的位置关系的剖面图。
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已经据图说明过的部件等,图中标以相同符号或相当符号,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形成防水部17的束线W是用于汽车电气配线的,如图1所示,由多根的电线1束成的电线束3支撑在防水部形成工具21上,在作为密封圈19(参照图4)的插通部位的规定位置的各电线的周面间涂布防水剂11,形成了防水部17。
如图1所示,与本发明相关的实施方式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21为了将防水剂11填充到由多根电线1束成的电线束3的规定位置的各电线1的周面间以形成防水部17,具备基台23和在基台23上设置的一对支撑部25、25。
一对支撑部25、25在基台23上,沿水平方向分开设置,略水平且以规定高度支撑电线束3。支撑部25、25由轴部27和连接在该轴部27上端的U字形的支持头29组成。
支持头29为了在上下方向上垒积支撑拆开状态的电线束3,具有狭窄间隙且上下方向较长的形状。
支撑部25、5的轴部27穿设在基台23上的轴插入孔31中。优选的是,支撑部25、25设置为能够各自在上下方向上自由升降。
另外,该情况下,支撑部25、25利用轴部27和轴插入孔31之间装置的图中未示出的制动机构可以实现固定在任意的高度和解除固定。
在防水部形成工具21中,该支撑部25、25之间设置了棒状部件35。棒状部件35插在设置于基台23的支撑孔37中。支撑孔37可以是盲孔,也可以是通孔。当支撑孔37是盲孔时,棒状部件35的下端部从该盲孔中拔出即可脱离基台23。并且,当支撑孔37是通孔时,棒状部件35插通该通孔,从基台23的下面拔出即可脱离基台23。因此,任何一个构造都可以从基台23脱离。
棒状部件35设置在基台23的状态下时,在支撑部25、25所支撑的电线束3的略中心部分,上下方向插通。
即,由于棒状部件35插通电线束3,电线束3的规定位置可以形成空隙39。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防水部形成工具21借助于该棒状部件35形成的空隙39,能够直接将防水剂11涂布在以前不能直接涂布防水剂11的防水部17的中心部上。
此处,优选的是,棒状部件35对于支撑孔37为松配合。
棒状部件35与支撑孔37为松配合的话,棒状部件35的下端部可以向中心移动,能够扩大空隙39。由此,从空隙39涂布防水剂11会更容易。
利用该防水部形成工具21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在基台23上沿水平方向分别设置一对支撑部25、25的同时,由各支撑部25、25在略水平且在一定高度上支撑电线束。
其次,棒状部件35插通各支撑部25、25间的电线束3的规定位置。另外,棒状部件35插通电线束3,预先将棒状部件35设置在基台23上,在支撑部25、25支撑电线束3的同时,将棒状部件插通电线束3也可以。
无论经过任何顺序其结果均呈棒状部件35插通电线束3的状态,能够在电线束3的规定位置形成空隙39。例如,电线束3有2列电线1的情况下,电线束3由中心被分开,如图2所示,电线束3隔着空隙39分成各自的一列。
另外,利用棒状部件35分割电线束3的情况下,每个分割列中的电线列数,被分割的电线列的总数,空隙39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
其次,防水剂11涂布在被如此分割的防水部17上。作为防水剂可以利用例如水分硬化型硅胶RTV。防水剂11涂布在在防水部17的外侧2处,内侧2处共4处。
由此,与仅将防水剂11涂布于两列的电线束3的外侧的情况相比,防水剂11更容易渗透到电线间。
优选的是,形成一定程度的空隙39的状态下,电线束3留下折痕,取出棒状部件35。由此,能够提高防水剂涂布的作业性。
另外,棒状部件35安装在基台23上涂布防水剂的时候,如上述移动,扩大空隙39,使得容易向内侧涂布也可以。
涂布防水剂11的防水部17与以前同样,在从支撑部25、25取出电线束3的情况下,用防水片13(参照图3)将电线束3缠绕成剖面为圆形的电线束。
另外,防水片13的两端缠绕窄带15、15(参照图3),将电线束的剖面形状整形成能够插通密封圈19(参照图4)的束线贯通部的圆形。
具有如此形成的防水部17的束线W,如图3所示,防水部17与密封圈19的电线束的插通孔紧密地嵌合,向密封圈19的安装结束。
如此,根据所述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以及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利用被分割的防水部17的中心部分的空隙39可以直接涂布防水剂11。
因此,防水剂11能够确实地渗透到防水部中心部分的电线间,能够提高防水部17的防水剂11的填充性,解决了以前的防水剂11难以向防水部17的中心部分渗透,残留缝隙的机率高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和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宜的变形、改良等。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有一个空隙39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以及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也可以设置多根的棒状部件35在基台23上,在电线束3中形成多个空隙39。即,电线束3为3列的情况下,设置2根棒状部件35的话,电线束3可以隔着2个空隙39分割成3个电线列。
如此,根据电线1的根数增加棒状部件35的数量不会降低渗透性,能够对应。
此外,能够达成本发明的话所述实施方式示例的电线、电线束、防水剂、防水部、支撑部、棒状部件、空隙、束线的防水剂形成工具等的部件、形状、尺寸、形状、数目、配置部位等任意均可,不限定。

Claims (2)

1.一种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在由多根电线束成的电线束的规定位置,将防水剂涂布在所述各电线的周面间,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的步骤:
将所述电线束沿着水平方向,由分开配置的至少2处以上的支撑部支撑,所述支撑部略水平且在规定高度上支撑所述电线束;
由设置在所述支撑部间的棒状部件在所述电线束的规定位置上形成空隙;
在所述各电线的周面涂布所述防水剂;以及
从所述电线束中取出所述棒状部件。
2.一种防水部形成工具,在由多根电线束成的电线束在规定位置将防水剂涂布在所述各电线的周面间,其特征在于,夹具包括以下部分:
在分开配置的至少2处以上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略水平且在规定高度上支撑所述的电线束;以及
通过用于在所述电线束的规定位置上形成空隙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间的棒状部件,所述防水剂涂布在所述各电线的周面后,所述棒状部件可以从所述电线束取出。
CNB2004100644433A 2003-08-25 2004-08-25 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及束线 Active CN13114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9953/2003 2003-08-25
JP2003299953A JP4064321B2 (ja) 2003-08-25 2003-08-25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止水部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1704A CN1591704A (zh) 2005-03-09
CN1311479C true CN1311479C (zh) 2007-04-18

Family

ID=34405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44433A Active CN1311479C (zh) 2003-08-25 2004-08-25 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及束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064321B2 (zh)
CN (1) CN131147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4081B2 (ja) * 2007-01-29 2013-08-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線間止水方法および線間止水装置
JP5897972B2 (ja) * 2011-12-22 2016-04-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止水部形成方法及び止水材
CN112420244B (zh) * 2019-08-21 2022-09-3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线束和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15275733B (zh) * 2022-09-28 2022-12-23 浙江力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防水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5528A (ja) * 1992-12-28 1994-07-22 Yazaki Corp グロメット防水構造
JPH0879947A (ja) * 1994-09-06 1996-03-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グロメットの防水構造形成用治具
JPH11224541A (ja) * 1998-02-05 1999-08-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防水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に用いる装置
CN1260620A (zh) * 1999-01-14 2000-07-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导线线束的防水结构
CN1402398A (zh) * 2001-07-23 2003-03-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排列电线束用的电线保持件和排列电线束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5528A (ja) * 1992-12-28 1994-07-22 Yazaki Corp グロメット防水構造
JPH0879947A (ja) * 1994-09-06 1996-03-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グロメットの防水構造形成用治具
JPH11224541A (ja) * 1998-02-05 1999-08-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防水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に用いる装置
CN1260620A (zh) * 1999-01-14 2000-07-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导线线束的防水结构
CN1402398A (zh) * 2001-07-23 2003-03-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排列电线束用的电线保持件和排列电线束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1704A (zh) 2005-03-09
JP2005071791A (ja) 2005-03-17
JP4064321B2 (ja) 2008-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5372B (zh) 一种稳定且便装便拆多导芯电缆及其加工方法
CN1310401C (zh) 定子
CN1311479C (zh) 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及束线
CN101047327A (zh) 用于电动机/发电机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20070110914A1 (en) Wire harness arranging-purpose wire holding member and wire harness arranging-method
CN1167220A (zh) 一种用于管状件的连接结构
CN1651952A (zh) 防止光纤回缩的缓冲管耦合圈
CN1675722A (zh) 复合绝缘子
CN1486871A (zh) 没有金属插入件的汽车用密封条
CN1649224A (zh) 编织层切割设备
CN1667890A (zh) 屏蔽线束的制造方法和屏蔽电缆及其端部结构
CN1417517A (zh) 用于以隐藏方式安装照明设备的固定支撑件
CN1578073A (zh) 电动机
CN1314304C (zh) 束线的防水部形成工具、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及束线
CN1122394A (zh) 轮胎帘绳
EP1553226A3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cable and cable produced by this method
CN1453427A (zh) 阻止管子和至少一缆索横向相对位移的方法
CN1591701A (zh) 束线的防水部构造及束线的防水部形成方法
CN1898481A (zh) 覆盖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ATE476112T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rahtgewickelter bürsten
CN1844583A (zh) 平行钢丝束缆索
CN1574487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结构
JP2019062603A (ja) 電線の止水接続構造および電線の止水接続方法
CN1687568A (zh) 一种隔热消声器生产工艺
CN1292971C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