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7383A - 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7383A
CN1307383A CN00101943A CN00101943A CN1307383A CN 1307383 A CN1307383 A CN 1307383A CN 00101943 A CN00101943 A CN 00101943A CN 00101943 A CN00101943 A CN 00101943A CN 1307383 A CN1307383 A CN 13073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line
electric connection
metal
insulating body
ski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01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3467C (zh
Inventor
黄英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HUANG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HUANG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HUANG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HUANG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B001019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3467C/zh
Publication of CN1307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7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34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34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电连接线接头具有一绝缘主体、一金属壳体及一金属护罩,绝缘主体内具有至少一个导电端子,以金属壳体与金属护罩的直接结合将绝缘主体保护于内,可以减少零件数及改善制造过程,省时省工,并且具有机械强度高及对于电磁波的屏蔽效果(EMI)佳的优点。

Description

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组装构件少,机械强度高,并且具有极佳的电磁波屏蔽效果的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电连接线接头都是将一内具有数个导电端子111的绝缘主体11组装在前金属壳12及后金属壳13之间,前金属壳12往前凸伸有一插接槽121,后金属壳13往后凸伸有一组装槽131,该插接槽121与组装槽131互相对应,另外,绝缘主体11往后凸伸有一卡缘112,且前、后金属壳12、13分别以其两旁的定位孔14互相对应铆接,铆接后如图2所示,绝缘主体11内的数个导电端子111的一端介于该插接槽121内,其后端的该卡缘112凸伸于后金属壳13的组装槽131后方。
如图1~3所示,这是第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现有技术装置,此种装置另包括一金属护罩15(见图3所示),该金属护罩15一端具有一夹持套合组装槽131的开口151,另一端则具有供电连接线路(图未示)通过的穿孔153,组装时先将电连接线由穿孔153穿入并使电连接线中的每一信号线(图未示)与绝缘主体11内的导电端子111连接,再推送金属护罩15,使该开口151与组装槽131以紧配合的方式将原本分开的元件间接的套合,或是在该开口151周缘在套合后,将该开口151施以密压加工,也就是说在该开口151周缘向套合在内部的组装槽131压入,使周缘产生一凹痕155进而迫紧夹住内部的组装槽131(如图4所示),这种密压加工时常会使后金属壳13及内部绝缘主体11受压变形破裂,或常使该前、后金属壳12、13的铆合处变形开口而导致往后欲在壳体外部射出成形加工时造成冲胶,以及失去或降低电磁波的屏蔽效果(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甚至会被压坏而致使整个或部分的金属护罩15分离掉落,或是使得绝缘主体11内部导电端子111互相接触短路,或是导电端子111与金属护罩15互相接触短路或尚未接触但因金属护罩15变形被压扁而形成绝缘阻抗不足等不良产品的产生,因此施以密压加工后必须再予仔细的检测,或需再次用焊接或其他方式加工固定增加其强度以避免电连接器的元件与元件分开、掉落,制造过程更为复杂且其不良率仍非常高。
如图1、2、5、6所示,这是第二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现有技术装置,此种装置包括有一上金属壳16及一下金属壳17,通过由上金属壳16与下金属壳17的配合而形成一两端均具有开口的中空保护罩18,而该保护罩18与组装槽131的配合则完全是跨接在该绝缘主体11后端卡缘112上,并以紧配合的方式将分开的元件个体经由该后金属壳13间接的组装,就是在组装时先将电连接线中的每一信号线(图未示)与绝缘主体11内的导电端子111连接,再以上金属壳16及下金属壳17配合盖住电连接线与导电端子111连接处,此时的上金属壳16及下金属壳17是以其两侧的卡扣装置161、171(或是以焊接的方式)的配合而形成保护内部的保护罩18,并使得该保护罩18一端包覆着绝缘主体11上的后端卡缘112四周,再施以360度环绕焊接的方式使该保护罩18与组装槽131互相连接固定并产生电磁波屏蔽效果(EMI),另一端则包覆着电连接线的接出端(图未示),此种装置的缺点为:元件多、且元件的加工复杂,又,其以360度环绕焊接方式的间接固接效果,不但费用高,事后必须清洗锡油、锡渣更加费时费工,并由于焊接时的高温致使绝缘主体11产生融化等不良现象,且焊接360度若不良时则造成空洞,使得电磁波屏蔽效果(EMI)较差,容易造成松动、脱落。
如图1、2、7所示,这是第三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现有技术装置,此种装置与上述第二种现有技术装置类似,也包括有一上金属壳21及一下金属壳23,而本装置与前述现有技术装置有所不同的是:在该组装槽131的上、下缘分别设有一组装孔133,而在上金属壳21及一下金属壳23对应于各组装孔133处设有一倒勾25,组装时是将倒勾25穿入组装孔133内,使其勾住组装孔133内壁,及将上金属壳21与下金属壳23相互卡扣盖合,并使上金属壳21后端凸出的片体211扣合包覆在下金属壳23后端的开口231而间接经由后金属壳13形成一完整的固结、保护,但其缺点在于:在后金属壳13的组装槽131及绝缘主体11的装置需重新开模具作变更设计、元件增加且单价甚高无法统一使用且组装、加工步骤增加更为复杂,并且仍是一种经由后金属壳13间接组装的一种方式。
如图1、2、8所示,这是第四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现有技术装置,此种装置与上述第三种现有技术装置类似,包括有一上金属壳22及一下金属壳24,但在后金属壳13上并没有设组装孔133(如图7所示),而是在该上金属壳22及下金属壳24上分别冲压出一勾扣件26,并且利用该勾扣件26使上金属壳22及下金属壳24扣合在前、后金属壳12、13上,形成一种间接结合,但其却仍具有与上述第三种相同的缺点。
由上述说明可知,一般电连接线接头装置所包含的基本构件都较为繁多,以至于组装过程较为复杂,而且无论以哪一种现有技术的装置,其金属护罩或是上、下金属壳大部分是以冲压成型,所以成型后的厚度不能太厚,一般为0.4mm,因此在金属护罩或是上、下金属壳之间接组装前都必须再以绝缘胶质灌入金属护罩或壳体内,使电连接线接头元件再度加强结合以避免掉落,并用以增加护罩的强度,以便于外部射出成型加工时不会变形,导致内部导电端子111会产生短路等不良现象,使得制造过程上更为麻烦不便,另外,也由于现有技术的构件繁多,组装较为复杂,也使得电磁波屏蔽(EMI)效果不好,因组装构件多,组装后的接缝也就随着增加,而电磁波也就因这些接缝漏泄而出对外产生影响,甚至必须在电连接线路上增加使用消磁铁蕊(图未示)等,使成本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它不仅组装构件少,机械强度高,并且具有极佳的电磁波屏蔽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电连接线是用于电器设备间的信号传送,而该电连接线接头包括有一具有至少一个的导电端子的绝缘主体及一金属壳体,其特点是: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还包括一金属护罩,而其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使电连接线穿过金属护罩,把该绝缘主体一个以上的导电端子对应地与电连接线连接,使其电气相接;
b.将绝缘主体置于金属护罩上,并使绝缘主体一面外露于该金属护罩;
c.再以金属壳体对应的将该绝缘主体盖合在金属护罩上,把金属壳体与金属护罩直接互相连接;
d.最后,把金属护罩相对于连接金属壳体的一端密接在穿过此处的电连接线上。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中,所述的绝缘主体内部具有数个相互排列的导电端子。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中,所述的金属壳体与金属护罩是以铆接的方式互相连接。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中,所述的金属壳体与该金属护罩是以数个凸片及数个对应各凸片的槽口相互配合嵌接方式互相连接。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中,所述的金属护罩是以压铸一体成型。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中,所述的金属护罩是以压合的方式密接在电连接线上。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中,在所述的步骤d之后,再在金属护罩外表面上射出成型有一绝缘壳体。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中,在组装前在金属护罩的外表面上先行电镀。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中,在组装前在金属护罩的外表面上先行喷漆各式颜色。
一种用上述方法制成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该电连接线接头包括有一绝缘主体及一金属壳体,其特点是: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还包括一金属护罩;所述的绝缘主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相对于第一面的第二面,内部设有数个并排配置的导电端子,各导电端子的两端均穿出于绝缘主体,且一端外露在第一面,另一端外露在第二面;金属壳体具有一插接面、一与该插接面相对的第一组装面、及在该插接面上往其前方延伸设有一插接槽口,在金属壳体上设有两分别位于插接槽口的两侧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的金属护罩为一体成型,并具有一面对第一组装面的第二组装面,及在背离第二组装面的方向上延伸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一端在第二组装面上设有一第一开口,而在另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在第二组装面上设有两分别位于第一开口两侧的第二定位孔,绝缘主体组装在金属护罩的第一开口上,该属护罩的第二组装面面对金属壳体的第一组装面而相互连接,绝缘主体的第一面朝向该插接槽口,该第二开口是密接在该电连接线上。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中,其中,所述的两第一定位孔是与两第二定位孔互相铆接。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中,其中,所述的金属壳体上设有凸片,而在金属护罩上设有与凸片相互对应嵌接的槽口。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中,其中,所述的金属护罩上设有数个凸块,而在金属壳体上设有数个与各凸块对应接合并铆合的配合孔。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中,其中,在所述的金属护罩的第二组装面周缘延伸环设有围壁,该围壁在第二组装面上形成有一供该金属壳体嵌入的嵌设槽。
在上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中,其中,所述的金属护罩外增设有一绝缘壳体。
本发明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由于金属护罩是以压铸或其他方式一体成型,因而使得金属护罩的厚度得以适度增加,且以该金属壳体与该金属护罩两者直接铆接,并将绝缘主体包覆于两者之间,使得本发明因为构件少,加工过程简单,且可使接合缝隙少,对于电磁波屏蔽(EMI)的效果极佳;同时,由于本发明的金属护罩以压铸或其他方式一体成型,其厚度可达到0.6mm~1.0mm左右或更厚,其机械强度极高,以致于金属壳体与该金属护罩直接互相连接完成之后,不须再以绝缘胶质灌入金属护罩内来增加其强度,而外部也可不用再次加工即为一完整的成品,或在该金属护罩外部电镀、喷漆各式颜色等事先的各种加工方法以增加美观,简化制造过程、节省制造时间,并大幅提高良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的信赖度;另外,由于本发明的电连接线接头的组装制造方法是直接将绝缘主体内的数个导电端子分别与电连接线对应连接,且将绝缘主体组装在金属护罩上,再将金属壳体与金属护罩互相铆接,并在电连接线穿出金属护罩处,将金属护罩压合于电连接线上,就可完成,或可再增设一绝缘壳体,在制造过程中不须在金属护罩上靠近该金属壳体处施以密压加工,所以可使制造后的良率大为提高。
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的若干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
图1是现有技术绝缘主体、前金属壳及后金属壳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绝缘主体、前金属壳及后金属壳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种现有技术装置与绝缘主体、前金属壳及后金属壳组合而与金属护罩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种现有技术装置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种现有技术装置与绝缘主体、前金属壳及后金属壳组合而与上、下金属壳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种现有技术装置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三种现有技术装置与绝缘主体、前金属壳及后金属壳组合而与上、下金属壳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四种现有技术装置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一、二、三实施例制造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一、二、三实施例在外表增设有绝缘壳体的俯视示意图。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如图9、10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线接头包括一绝缘主体3、一金属壳体5及一金属护罩7。
所述的绝缘主体3具有一第一面31及一相对于第一面31的第二面33,第一面31比第二面33的面积大,且两者之间具有一第一阶层34,绝缘主体3在本实施例中呈等腰梯形,在等腰梯形的四个角落均施以导角,且绝缘主体3内部设有数个对齐排列的导电端子35,各导电端子35均具有一插接端351及一相对于插接端351的连接端353,该插接端351与连接端353均穿出于绝缘主体3,且该插接端351外露于该第一面31,连接端353则外露于第二面33。
所述的金属壳体5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一具厚度且呈长方形的本体50,在本体50的一面为插接面51,而另一与插接面51相对面为第一组装面53,及在插接面51往前延伸有一插接槽口55,该插接槽口55的形状是与绝缘主体3第一面31相似,但其截面积却略小于第一面31,在该插接槽口55上、下缘分别设有三个往槽内凸出的卡制凸块551,各卡制凸块551除了补强该插接槽口55的强度外,在电连接线接头对接另一连接器或另一接头(图未示)时,具有辅助夹持的效用,另在金属壳体5上设有两第一定位孔57,该两第一定位孔57穿透本体50且分别位于该插接槽口55的两侧,而两第一定位孔57的作用请容后说明。
所述的金属护罩7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压铸(或其他方式)一体成型,其厚度可达到0.6mm~1.0mm左右或更厚,强度极高,并具有一面对第一组装面53的第二组装面71,第二组装面71的大小是与第一组装面53大致相同,另在背离第二组装面71的方向上延伸设有一容置槽73,该容置槽73一端在第二组装面71上设有一第一开口75,而在另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76,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73的外型是由一方形端731及一圆柱端733所构成,靠近第一开口75处为方形端731,靠近第二开口76处为圆柱端733,在容置槽73内靠近第一开口75处设有一第二阶层77,该第二阶层77对应该第一阶层34,而第一开口75的大小恰可容设绝缘主体3,另在第二组装面71上设有两第二定位孔711,该两第二定位孔711分别位于第一开口75的两侧,且分别对应两第一定位孔57,其作用请容后说明。
由于空气为极佳的绝缘材质,因此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金属护罩7是以压铸(或其他方式)一体成型,其厚度可达到0.6mm~1.0mm左右或更厚,强度极高,因此在组装时并不需再灌注绝缘胶质来作为增强强度及绝缘用,因此通过由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金属护罩7内充满空气,来达成良好的绝缘环境。
如图11、12所示,这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处是在于,金属壳体5与金属护罩7的连接方式有所改变,在金属护罩7第二组装面71上、下缘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槽口713,使第二组装面71共设有四个槽口713,各槽口713分别对称地设在每一第二定位孔711的上、下方,而金属壳体5上、下缘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凸片513,每一凸片513对应一槽口713,所以在金属壳体5上共设有四个凸片513,金属壳体5与金属护罩7连接时,是将每一凸片513朝其对应的槽口713弯折卡扣,使得两者得以固接,配合图12所示,每一凸片513往后弯曲嵌入与对应的槽口713中,等四组凸片513与槽口713相互扣合后,金属壳体5与金属护罩7两者即互相连接。
如图13、14所示,这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与上述第一、第二较佳实施例不同处是在于,金属壳体5与金属护罩7的连接方式有所不同,在金属护罩7第二组装面71上的四角落处分别设有一凸块712,第二组装面71上总共设有四个凸块712,各凸块712分别对称地设在每一第二定位孔711的上、下方,以及在第二组装面71的周缘延伸环设有围壁718,该围壁718在第二组装面71上形成有一嵌设槽719,该嵌设槽719可供金属壳体5嵌入,而在金属壳体5上对应的四个角落处则分别设有一配合孔512,每一配合孔512对应一凸块712,所以在金属壳体5上共设有四个配合孔512,在金属壳体5与金属护罩7连接时,直接将金属壳体5嵌入金属护罩7第二组装面71上所形成的嵌设槽719内,且每一凸块712穿入对应的配合孔512,再以铆接的方式将每一凸块712铆合于对应的配合孔512上,使得该金属壳体5与金属护罩7两者得以固接,该金属壳体5与金属护罩7以四个角落互相连接,让两者更为稳固地连接,本实施例使电连接线接头具有一极佳的电磁波屏蔽效果,因其内部与外部在金属壳体5与金属护罩7连接处均具有转折,让电磁波的影响更为微小,然而,凸块712与配合孔512的设置位置也可相互对调,也就是说该凸块712是设在金属壳体5上,而配合孔512则是相对地设于金属护罩7上,也可以达到相同的功效,除了上述的连接方式,本发明也可以其他等效连接方式来实施,且此处及上述的各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功效中具有较佳的电磁波屏蔽效果,也同样的具有防止无线电波干扰(RFI;radiofrequencyinterference)的效果,因为电磁波与无线电波都可被金属装置所阻隔。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电连接线接头于组装制造方法,配合图15所示,该图为电连接线接头组装制造过程的流程图,其具有下列步骤:
a.将一电连接线8由金属护罩7的第二开口76穿入,再由第一开口75穿出一适合施以加工连接的长度,并且把绝缘主体3内部的数个导电端子35的连接端353分别对应地与电连接线8的信号线81(如图9、11、13所示)连接,使其电气相接,在此处该导电端子35与信号线81的电气相接,也可先将每一导电端子35连接于对应的信号线81,再将每一导电端子35分别插入绝缘主体3内部;
b.在每一导电端子35与其对应的信号线81相互搭接后,将电连接线8由第二开口76处拉出,拉出至绝缘主体3卡制于金属护罩7的第一开口75处,其卡制方式是以第一阶层34与第二阶层77对应卡合,让导电端子35与信号线81的搭接处位于容置槽73之中,并使绝缘主体3的第一面31外露在第一开口75;
c.将金属壳体5以其第一组装面53对应该金属护罩7的第二组装面71而盖合在金属护罩7的第一开口75处,使两第一定位孔57与两第二定位孔711相互对应重叠(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有其对应的设计),且使绝缘主体3的第一面31朝向该插接槽口55,而该绝缘主体3内的每一导电端子35的插接端351凸伸于该插接槽口55内,再把相互对应重叠的第一定位孔57与第二定位孔711互相铆接,或是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各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d.最后,把该金属护罩7的第二开口76以压合方式密接于穿过此处的电连接线8上,就可完成。
请再配合参见图15、16所示,本实施例在制造组装完成后,就如图15所示的压合金属护罩7密接子电连接线8步骤之后,可将电连接线接头的金属护罩7外表上施以射出成型,成型一绝缘壳体9,该绝缘壳体9由电连接线8靠近第二开口76处开始包覆,直到与金属壳体5的第一面51切齐,且在两第一定位孔57与第二定位孔711铆接处分别留有一穿孔91,该穿孔91是用以穿设锁固电连接线接头的螺丝(图未示),而绝缘壳体9主要是为了绝缘及美观等功能,或是在组装前,将金属护罩7可以先行电镀或喷漆各式颜色,同时可达到绝缘及美观的功用,就不用施以该绝缘壳体9的射出成型,而成为一成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经济效果:
1.通过由与现有技术构件数的比较,可知本发明的组装构件比现有技术少,并不需使用如同现有技术的后金属壳,因而使得组装后的接缝少,所以对于电磁波屏蔽(EMI)的效果极佳,且组装过程比现有技术的方式更为简单方便,不但使得组装的人工成本降低,提高良品率,并且该金属壳体5与金属护罩7之间不须施以焊接加工,使污染减少,降低清洁的成本。
2.由于本发明的金属护罩7以压铸或其他方式一体成型,厚度可达到0.6mm~1.0mm左右或更厚,比现有技术0.4mm来的厚,因此其机械强度高,所以在制造过程不须再灌入绝缘胶质来增强其装置,节省工时及成本。
3.本发明由于金属护罩在第一开口处无须施以密压加工,而压坏绝缘主体或其他部分,以及电气连接接点的损坏,所以不良率降低。
4.由于降低了不良率,使得测试所需的次数随着减少,降低了这方面的成本。

Claims (15)

1.一种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电连接线是用于电器设备间的信号传送,而该电连接线接头包括有一具有至少一个的导电端子的绝缘主体及一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还包括一金属护罩,而其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使电连接线穿过金属护罩,把该绝缘主体一个以上的导电端子对应地与电连接线连接,使其电气相接;
b.将绝缘主体置于金属护罩上,并使绝缘主体一面外露于该金属护罩;
c.再以金属壳体对应的将该绝缘主体盖合在金属护罩上,把金属壳体与金属护罩直接互相连接;
d.最后,把金属护罩相对于连接金属壳体的一端密接在穿过此处的电连接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主体内部具有数个相互排列的导电端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壳体与金属护罩是以铆接的方式互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壳体与该金属护罩是以数个凸片及数个对应各凸片的槽口相互配合嵌接方式互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护罩是以压铸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护罩是以压合的方式密接在电连接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d之后,再在金属护罩外表面上射出成型有一绝缘壳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组装前在金属护罩的外表面上先行电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组装前在金属护罩的外表面上先行喷漆各式颜色。
10.一种电连接线接头装置,该电连接线接头包括有一绝缘主体及一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还包括一金属护罩;
所述的绝缘主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相对于第一面的第二面,内部设有数个并排配置的导电端子,各导电端子的两端均穿出于绝缘主体,且一端外露在第一面,另一端外露在第二面;金属壳体具有一插接面、一与该插接面相对的第一组装面、及在该插接面上往其前方延伸设有一插接槽口,在金属壳体上设有两分别位于插接槽口的两侧的第一定位孔;
所述的金属护罩为一体成型,并具有一面对第一组装面的第二组装面,及在背离第二组装面的方向上延伸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一端在第二组装面上设有一第一开口,而在另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在第二组装面上设有两分别位于第一开口两侧的第二定位孔,绝缘主体组装在金属护罩的第一开口上,该属护罩的第二组装面面对金属壳体的第一组装面而相互连接,绝缘主体的第一面朝向该插接槽口,该第二开口是密接在该电连接线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第一定位孔是与两第二定位孔互相铆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壳体上设有凸片,而在金属护罩上设有与凸片相互对应嵌接的槽口。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护罩上设有数个凸块,而在金属壳体上设有数个与各凸块对应接合并铆合的配合孔。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金属护罩的第二组装面周缘延伸环设有围壁,该围壁在第二组装面上形成有一供该金属壳体嵌入的嵌设槽。
15.如权利要求10、11、12、13、14所述的电连接线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护罩外增设有一绝缘壳体。
CNB001019430A 2000-01-31 2000-01-31 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9346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01019430A CN1193467C (zh) 2000-01-31 2000-01-31 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01019430A CN1193467C (zh) 2000-01-31 2000-01-31 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7383A true CN1307383A (zh) 2001-08-08
CN1193467C CN1193467C (zh) 2005-03-16

Family

ID=4576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019430A Expired - Lifetime CN1193467C (zh) 2000-01-31 2000-01-31 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3467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1351C (zh) * 2002-12-05 2008-01-09 黄英良 电连接器
CN101636824B (zh) * 2007-03-16 2011-12-14 朗姆研究公司 用于分层加热器的高功率电气接头
WO2018145287A1 (en) * 2017-02-09 2018-08-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al housing connecto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1351C (zh) * 2002-12-05 2008-01-09 黄英良 电连接器
CN101636824B (zh) * 2007-03-16 2011-12-14 朗姆研究公司 用于分层加热器的高功率电气接头
WO2018145287A1 (en) * 2017-02-09 2018-08-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al housing connector
CN110226264A (zh) * 2017-02-09 2019-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金属壳体连接器
CN110226264B (zh) * 2017-02-09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金属壳体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3467C (zh) 200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24167U (zh) 电连接器
CN1092851C (zh) 用于端接高速电缆屏蔽的系统和方法
US679008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wire guide
US9071023B2 (en) Device connector
JP3435052B2 (ja) 被覆電線の接続構造
US7384281B2 (en) Ground terminal for shielded cable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677763A (zh) 屏蔽的电插座连接件
CN1871747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US20160372858A1 (en) Cable connector component, board connector component, an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CN105453342A (zh) 压接端子相对于电线的连接结构
US6328579B1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 connection mechanism
CN1193467C (zh) 电连接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CN108963559B (zh) 一种多触点防水可旋转连接器
CN206364240U (zh) 连接器组件
CN107910711A (zh) 插座连接器
CN1216445C (zh) 信号线接头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CN1266805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8650C (zh) 一种包含电缆连接装置的电连接器
CN104767067B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133252C (zh) 同轴线缆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方法
CN2449381Y (zh) 线缆电连接器组合
JP2001283983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8498500U (zh) 用于电缆的连接器
CN202259803U (zh) 一种usb插头连接器及其端子结构
CN1155147C (zh) 转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3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