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7141C - 一种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7141C
CN1307141C CNB2004100862300A CN200410086230A CN1307141C CN 1307141 C CN1307141 C CN 1307141C CN B2004100862300 A CNB2004100862300 A CN B2004100862300A CN 200410086230 A CN200410086230 A CN 200410086230A CN 1307141 C CN1307141 C CN 130714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amily
hours
reaction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62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5865A (zh
Inventor
谢文华
刘强
慕旭宏
舒兴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Priority to CNB2004100862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07141C/zh
Publication of CN1765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5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714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714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醇烯比为4.0~0.2、温度35~160℃、压力0.5~2.0MPa、进料重量空速1.0~6.0h-1的反应条件下,将甲醇和异丁烯与一种磺化的复合材料催化剂接触,所说的复合材料由无机氧化物和有机树脂组成,其中无机氧化物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IIB族、IVB族、VB族、VIB族、VIIB族、VIII族、IB族、IIB族、IIIA族、IVA族、VA族元素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树脂由单体苯乙烯与二乙烯苯聚合而成,所说的无机氧化物与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交联聚合物在分子水平复合在一起。该醚化反应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反应温度范围更宽,催化剂稳定性更好,同时其稳定运转周期更长。

Description

一种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更进一步地说是关于一种在磺化的无机氧化物与有机树脂的复合材料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甲醇和异丁烯醚化反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基叔丁基醚(MTBE)具有高辛烷值,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理想调和组份之一。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严格,对于汽油中烯烃、芳烃成分的限制也日趋严格,而市场对于高标号汽油的需要也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不断增加。
近年来,关于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技术,在催化剂方面有以分子筛和杂多酸组成的催化剂(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00118207),该催化剂是将杂多酸,如磷钨酸和硅钨酸溶解在水、乙醇、冰醋酸或丙酮溶剂中,按一定比例通过浸渍法负载于硅铝比3~100的分子筛上得到的,该催化剂的异丁烯转化率高、寿命长、选择性好。
在另一项申请号为95107789中国专利中涉及了一种改性Beta沸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是以γ-氧化铝、氧化硼对氢型Beta沸石进行改性,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受反应温度变化影响小,对环境无污染的优点。
传统工艺均以甲醇和异丁烯为原料,使用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但也有突出的缺点,如使用温度低(最高使用温度在120~140℃),有溶胀性等。尤其是使用温度低的缺点,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
导致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失活的因素可以分成可再生性失活和永久性失活。阳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时,接触介质中含有的一些金属阳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上的质子交换,使之失去活性中心,或是由于反应中生成的大分子聚合物沉积在催化表面而使之失活,这样的失活阳离子交换树脂均可通过简单的酸处理进行再生,因此称之可再生性失活;但如果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是由于其磺酸基团在受热或在酸性条件下长期使用时均发生脱落而失活,则将永久失去活性,永久性失活影响到强酸型离子树脂的使用寿命。因此,阳离子交换树脂磺酸基团的热稳定性和耐溶剂稳定性是其作为催化剂的重要的性能指标。
研究表明,阳离子交换树脂磺酸基团的流失,明显受到使用温度和介质性质的影响,并且是随着使用时间延长逐渐发生的,所以,树脂催化剂保持高活性需要其磺酸基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另一方面具有较高交换溶量的树脂则可以有更长的寿命。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或称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虽已出现多年,但只是到了近年人们才对这类材料做出了较明确的定义。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是既含有有机成分又含有无机成分,性质上兼有两种成分特性的固体材料(Judeinstein P,Sanchez C.J.Mater.Chem,1996,6(4):511~525)。作为催化剂,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已在很多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金属配合物固载化方面应用较多(王波等,分子催化,2003,V17(6):468)。以聚苯乙烯为有机相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以多种手段将无机纳米粒子复合在聚苯乙烯相中,形成发光材料、多孔材料等功能性材料(李东风等,化工新型材料,2001,V29(12):17)。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也可用作制备酸催化材料,如M.A.Harmer等以溶胶凝胶法将Nafion过氟磺酸树脂的醇溶液与硅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制成Nafion/SiO2复合材料,使其比表面积大大提高,因而催化活性也明显提高。
苯乙烯-二乙烯苯大孔交联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是指带有磺酸基的高分子聚合物,骨架是由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生成的交联网状结构,经过磺化后在原来苯乙烯单体的苯环位置上带有一个磺酸基团,即是其酸催化活性中心。
本发明人发现,将某些无机氧化物与苯乙烯-二乙烯苯交联大孔树脂复合,经磺化后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酸催化材料比相同条件下制备出的树脂具有更高热稳定性,交换容量也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新型复合材料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醇烯摩尔比为4.0~0.2、优选2.5~1.0,温度35~160℃、优选60~100℃,压力0.5~2.0MPa、优选0.8~1.0MPa,进料重量空速(WHSV)1.0~6.0h-1、优选2.0~4.0h-1 的反应条件下,将反应原料与一种磺化的复合材料催化剂接触,所说的复合材料由无机氧化物和有机树脂组成,其中无机氧化物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IIB族、IVB族、VB族、VIB族、VIIB族、VIII族、IB族、IIB族、IIIA族、IVA族、VA族元素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树脂由单体苯乙烯与二乙烯苯聚合而成,所说的无机氧化物与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交联聚合物在分子水平复合在一起。
本发明提供的醚化反应方法所说的复合材料,其中无机氧化物含量优选0.01~35重量%、更优选0.1~15重量%;所说的无机氧化物选自稀土元素、Mo、W、Ti、Co、Ni、Zn、Al、Si、Ge和Sn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说的稀土元素优选La、Ce或混合稀土。
本发明提供的醚化反应方法所说的复合材料,其中有机树脂由单体苯乙烯与二乙烯苯聚合而成,交联度优选为5~50、更优选为10~30。
所说的复合材料,其XRD衍射谱图上(附图)可以看出,没有出现属于无机氧化物的特征峰,而元素分析结果却表明,该氧化物存在于复合材料中,因此可以说明,所说的无机氧化物是高度分散在苯乙烯和二乙烯笨的交联聚合物中,与交联聚合物是在分子水平复合在一起的。
在本发明提供的醚化反应方法中,所说的复合材料在申请号为200410048361.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有详细的披露。该复合材料是将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IIB族、IVB族、VB族、VIB族、VIIB族、V1II族、IB族、IIB族、IIIA族、IVA族、VA族的元素的无机盐与分散剂溶解于水中形成水相,将单体苯乙烯、单体二乙烯苯和引发剂混合形成单体相,再将水相和单体相混合搅拌升温聚合,水洗和烘干得到的。所说的水相中,分散剂选自明胶或聚乙烯醇,其加入量为水相的1~5重%;所说的单体相中,苯乙烯与二乙烯苯的重量比为10∶0.5~1∶1,两者总量占水相的10~30重%;所说的引发利占单体相的0.05~1.0%,优选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所说的单体中可以加入也可以不加致孔剂,如果加入致孔剂,优选异辛烷或甲苯,其加入量与苯乙烯的重量比为1∶0.1~1∶1。
所说的聚合过程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一般是在充分混合搅拌下,将水相与单体相的混合物升到50~60℃、反应1~3小时后,再在1~10小时内升温到90℃左右完成的。
所说的复合材料需要经过磺化后,才能作为酸催化材料应用于本发明所说的醚化反应中。磺化的过程是将复合材料与100%浓硫酸在80~90℃下接触10~100小时,再水洗为中性、烘干。所说的经磺化的复合材料,其热稳定性一般以热重分析仪即可测定,第一个失重曲线拐点温度为树脂失去磺酸基的最高温度,以此可表征出树脂的热稳定性,该温度也标志着树脂可以使用的最高温度。经磺化后,所说的复合材料比相同条件下制备的磺化树脂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例如,其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60℃~170℃,而同样条件下制备的磺化树脂的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37℃~152℃。交换容量与以热重方法测定的经120℃烘干过的第一个失重平台对应的失重量有对应关系,在相同条件下,交换容量提高0.4~1.1个单位。
本发明提供的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由于采用了一种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的无机氧化物与有机树脂的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可使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反应温度范围更宽,最高反应温度可在160℃左右,反应的稳定性更好,运转周期更长,如与采用进口树脂Amberlyst35的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方法的稳定运转周期为二年以上,可以将稳定运转周期延长6个月。
附图说明
附图为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材料的XRD衍射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中,甲醇与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是在一套固定床高压微反装置中进行。甲醇和异丁烯分别进料:两种原料分别装在原料罐中,进料量由一台电子称计量,进料由相应的泵完成。异丁烯原料为含80%异丁烷与20%异丁烯的混合物。甲醇与异丁烯原料在反应器入口前混合。反应温度由精密控温表控制。产物经冷凝器在分离罐中收集。
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催化剂的老化在另一套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温度控制在120℃,压力为0.5MPa。催化剂在此条件下以去离子水老化24小时后成为老化催化剂。
实施例1
在玻璃三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浆,另两口分装温度计和凝冷管。将3gTiCl3和3g明胶溶解在100g水中;单体相由10g苯乙烯和1g二乙烯苯组成,加入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0.03g和致孔剂异辛烷5g搅拌至完全混合;将水相与单体相在1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2小时后,开始升温,先将聚合温度升到60℃,反应3小时后,再逐渐升温到90℃,升温过程持续10小时。将形成的颗粒,用热去离子水洗涤多次,80℃烘干。
以100%浓硫酸进行磺化,磺化在三口瓶中、90℃下进行10小时,逐渐水洗到洗出液为中性,得到成品。80℃烘干后待用。
所得产品的XRD谱图见附图,可以看出,没有出现属于无机氧化物的特征峰;产品中氧化钛含量0.5%重,按有机相树脂组成计的交联度为9,测定交换容量为5.4。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60℃。
醚化反应条件为:醇/烯比1.30,反应温度80℃、压力1.5MPa、WHSV为2.0h-1,取反应24小时时的结果:转化率97%,MTBE选择性>99%。
通过测定老化催化剂的醚化活性,与新鲜催化剂的醚化活性想比较,考察稳定性。老化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转化率95%、MTBE选择性>99%,说明该反应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对比例1
对比例1所用催化剂制备方法同上,只是在合成过程中不加入无机钛盐。
所得到的对比催化剂在实施例1相同条件的醚化评价反应中烯烃转化率95%,MTBE选择性>98%。
老化的对比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转化率90%,MTBE选择性>93%。
买施例2
在玻璃三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浆,另两口分装温度计和凝冷管。将26g偏钒酸铵和3g明胶溶解在100g水中;单体相由10g苯乙烯和4g二乙烯苯组成,加入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0.03g和致孔剂异辛烷5g搅拌至完全混合;将水相与单体相在1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3小时后,开始升温,先将聚合温度升到60℃,反应3小时后,再逐渐升温到90℃,升温过程持续10小时。将形成的颗粒,用热去离子水洗涤多次,80℃烘干。
以100%浓硫酸进行磺化,磺化在三口瓶中、90℃下进行10小时,逐渐水洗到洗出液为中性,得到成品。80℃烘干后待用。
所得产品具有附图特征,氧化钒含量8%重,按有机相树脂组成计的交联度为28,测定交换容量为5.3。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70℃。
反应条件为:醇/烯比1.30,反应温度80℃、压力1.5MPa、WHSV为2.0h-1,取反应24小时时的结果:转化率98%、MTBE选择性>99%。
老化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转化率96.6%、MTBE选择性>99%。说明该反应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对比例2
对比例2所用催化剂制备方法同上,只是在合成过程中不加入无机钒盐。
所得到的对比催化剂在实施例2相同条件的醚化评价反应中烯烃转化率94%,MTBE选择性>95%。
将对比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0%、MTBE选择性>91%。
实施例3
在玻璃三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浆,另两口分装温度计和凝冷管。将10g混合稀土氯盐(稀土含量大于99%,上海医药集团上海试剂公司生产)和3g明胶溶解在100g水中;单体相由10g苯乙烯和8g二乙烯苯组成,加入0.01g过氧化苯甲酰和5g异辛烷搅拌至完全混合。将水相与单体相在1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3小时后,开始升温,先将聚合温度升到60℃,反应3小时后,再逐渐升温到90℃,升温过程持续10小时。将形成的颗粒,用热去离子水洗涤多次,80℃烘干10小时。
以100%浓硫酸进行磺化,磺化在三口瓶中、90℃下进行10小时。逐渐水洗到洗出液为中性,得到成品。80℃烘干后待用。
所得产品具有附图特征,氧化稀土含量3%重,按有机相树脂组成计的交联度为44,测定交换容量为5.4。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72℃。
反应条件为:醇/烯比3.7,反应温度50℃、压力0.5MPa、WHSV为2.3h-1,取反应24小时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0%,MTBE选择性>99%。
老化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0%、MTBE选择性>99%,说明该反应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对比例3
对比例3催化剂制备方法同上,只是在合成过程中不加入无机稀土盐。
所得到的树脂催化剂在实施例3相同条件的醚化评价反应中烯烃转化率84%,MTBE选择性>92%。
老化对比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80%、MTBE选择性>91%。
实施例4
在玻璃三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浆,另两口分装温度计和凝冷管。将16g氯化钴和3g聚乙烯醇溶解在100g水中;单体相由10g苯乙烯和2g二乙烯苯组成,加入0.09g过氧化苯甲酰和10g甲苯搅拌至完全混合;将水相与单体相在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小时后,开始升温,先将聚合温度升到60℃,反应3小时后,再逐渐升温到90℃,升温过程持续10小时。将形成的颗粒,用热去离子水洗涤多次,80℃烘干10小时。
以100%浓硫酸进行磺化,磺化在三口瓶中、90℃下进行10小时。逐渐水洗到洗出液为中性,得到成品。80℃烘干后待用。
所得产品具有附图特征,氧化钴含量2%重,按有机相树脂组成计的交联度为17,测定交换容量为5.5。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63℃。
反应条件为:醇/烯比0.8,反应温度100℃、压力1.8MPa、WHSV为3.0h-1,取反应24小时时的结果:烯烃转化率99%,MTBE选择性>99%。
老化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转化率97%,MTBE选择性>99%,说明该反应方法具有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对比例4
对比例4催化剂制备方法同上,只是在合成过程中不加入无机钴盐。
所得到的树脂催化剂在实施例4相同条件的醚化评价反应中烯烃转化率93%,MTBE选择性>93%。
将老化的对比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0%,MTBE选择性>90%。
实施例5
在玻璃三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浆,另两口分装温度计和凝冷管。将15gSnCl2和2g明胶溶解在100g水中;单体相由10g苯乙烯和1.5g二乙烯苯组成,加入引发剂0.05g过氧化苯甲酰和8g异辛烷搅拌至完全混合。将水相与单体相在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开始升温,先将聚合温度升到60℃,反应3小时后,再逐渐升温到90℃,升温过程持续10小时。将形成的颗粒,用热去离子水洗涤多次,80℃烘干10小时。
以100%浓硫酸进行磺化,磺化在三口瓶中、90℃下进行10小时。逐渐水洗到洗出液为中性,得到成品。80℃烘干后待用。
所得产品具有附图特征,氧化锡含量3%重,按有机相树脂组成计的交联度为13,测定交换容量为5.4。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68℃。
反应条件为:醇/烯比2.2,反应温度80℃、压力1.6MPa、WHSV为4.0h-1,取反应24小时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8%,MTBE选择性>99%。
老化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7%、MTBE选择性>99%,说明该反应方法具有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对比例5
对比催化剂制备方法同上,只是在合成过程中不加入无机锡盐。
所得到的树脂催化剂在实施例5相同条件的醚化评价反应中烯烃转化率93%,MTBE选择性>94%。
老化的对比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0%、MTBE选择性>91%。
实施例6
在玻璃三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浆,另两口分装温度计和凝冷管。将5g钨酸钠和3g明胶溶解在100g水中;单体相由10g苯乙烯和1g二乙烯苯组成,加入引发剂0.1g过氧化苯甲酰和12g异辛烷搅拌至完全混合。将水相与单体相在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开始升温,先将聚合温度升到60℃,反应3小时后,再逐渐升温到90℃,升温过程持续10小时。将形成的颗粒,用热去离子水洗涤多次,80℃烘干10小时;再以100%浓硫酸进行磺化,磺化在三口瓶中、90℃下进行10小时。逐渐水洗到洗出液为中性,得到成品。80℃烘干后待用。
所得产品具有附图特征,氧化钨含量3%重,按有机相树脂组成计的交联度为9,测定交换容量为5.4。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70℃。
反应条件为:醇/烯比3.0,反应温度130℃、压力1.9MPa、WHSV为4.0h-1,取反应24小时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8%,MTBE选择性>99%。
将此催化剂老化后,再进行评价,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8%、MTBE选择性>99%,说明该反应方法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对比例6
对比例6对比催化剂制备方法同上,只是在合成过程中不加入无机钨盐。
所得到的树脂催化剂在实施例6相同条件的醚化评价反应中烯烃转化率91%,MTBE选择性>94%。
将对比催化剂老化后,再进行评价,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83%,MTBE选择性>90%。
实施例7
在玻璃三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浆,另两口分装温度计和凝冷管。将23g铝酸钠和3g明胶溶解在100g水中;单体相由10g苯乙烯和1g二乙烯苯组成,加入引发剂0.03g过氧化苯甲酰和7g异辛烷搅拌至完全混合。将水相与单体相在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开始升温,先将聚合温度升到60℃,反应3小时后,再逐渐升温到90℃,升温过程持续10小时。将形成的颗粒,用热去离子水洗涤多次,80℃烘干10小时;再以100%浓硫酸进行磺化,磺化在三口瓶中、90℃下进行10小时。逐渐水洗到洗出液为中性,得到成品。80℃烘干后待用。
所得产品具有附图特征,氧化铝含量10%重,按有机相树脂组成计的交联度为9,测定交换容量为5.6。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70℃。
反应条件为:醇/烯比3.3,反应温度150℃、压力2.5Mpa、WHSV为3.0h-1,取反应24小时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8%,MTBE选择性>99%。
老化的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8%、MTBE选择性>99%,说明该反应方法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对比例7
对比例7对比催化剂制备方法同上,只是在合成过程中不加入无机铝盐。
所得到的树脂催化剂在实施例7相同条件的醚化评价反应中烯烃转化率92%,MTBE选择性>95%。
老化的对比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87%,MTBE选择性>93%。
实施例8
在玻璃三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浆,另两口分装温度计和凝冷管。将20g铝酸钠和3g硅酸钠及3g明胶溶解在100g水中;单体相由10g苯乙烯和1g二乙烯苯组成,加入引发剂0.03g过氧化苯甲酰和15g异辛烷搅拌至完全混合。将水相与单体相在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开始升温,先将聚合温度升到60℃,反应3小时后,再逐渐升温到90℃,升温过程持续10小时。将形成的颗粒,用热去离子水洗涤多次,80℃烘干10小时。
以100%浓硫酸进行磺化,磺化在三口瓶中、90℃下进行10小时。逐渐水洗到洗出液为中性,得到成品。80℃烘干后待用。
所得产品具有附图特征,氧化铝含量6%重,硅含量1%重,按有机相树脂组成计的交联度为9,测定交换容量为5.6。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70℃。
反应条件为:醇/烯比1.0,反应温度70℃、压力1.0MPa、WHSV为1.0h-1,取反应24小时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6%,MTBE选择性>99%。
老化的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4%、MTBE选择性>99%,说明该反应方法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对比例8
对比催化剂制备方法同上,只是在合成过程中不加入无机盐。
所得到的树脂催化剂在实施例8相同条件的醚化评价反应中烯烃转化率9 0%,MTBE选择性>96%。
老化的对比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83%、MTBE选择性>93%。
实施例9
在玻璃三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浆,另两口分装温度计和凝冷管。将20g氯化亚铈和3g明胶溶解在100g水中;单体相由10g苯乙烯和1g二乙烯苯组成,加入引发剂0.06g过氧化苯甲酰和10g异辛烷搅拌至完全混合。将水相与单体相在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开始升温,先将聚合温度升到60℃,反应3小时后,再逐渐升温到90℃,升温过程持续10小时。将形成的颗粒,用热去离子水洗涤多次,80℃烘干10小时;再以100%浓硫酸进行磺化,磺化在三口瓶中、90℃下进行10小时。逐渐水洗到洗出液为中性,得到成品。80℃烘干后待用。
所得产品具有附图特征,氧化铈含量11%重,按有机相树脂组成计的交联度为9,测定交换容量为5.4。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68℃。
评价反应使用工业原料进行,反应条件为:醇/烯比0.5,反应温度100℃、压力2.0MPa、WHSV为2.0h-1,取反应24小时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9%,MTBE选择性>97%。
老化的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8%、MTBE选择性>97%,说明该反应方法具有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对比例9
对比催化剂制备方法同上,只是在合成过程中不加入无机盐。
所得到的树脂催化剂在实施例9相同条件的醚化评价反应中烯烃转化率90%,MTBE选择性>94%。
老化的对比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89%,MTBE选择性>91%。
实施例10
在玻璃三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浆,另两口分装温度计和凝冷管。将25g氧氯化锆和3g明胶溶解在100g水中;单体相由10g苯乙烯和1g二乙烯苯组成,加入引发剂0.07g过氧化苯甲酰和20g异辛烷搅拌至完全混合。将水相与单体相在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开始升温,先将聚合温度升到60℃,反应3小时后,再逐渐升温到90℃,升温过程持续10小时。将形成的颗粒,用热去离子水洗涤多次,80℃烘干10小时;再以100%浓硫酸进行磺化,磺化在三口瓶中、90℃下进行10小时。逐渐水洗到洗出液为中性,得到成品。80℃烘干后待用。
所得产品具有附图特征,氧化铝含量13%重,按有机相树脂组成计的交联度为9,测定交换容量为5.1。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60℃。
评价反应以工业原料进行,反应条件为:醇/烯比3.0,反应温度50℃、压力0.7MPa、WHSV为3.5h-1,取反应24小时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0%,MTBE选择性>99%。
老化的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89%、MTBE选择性>99%,说明该反应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对比例10
对比催化剂制备方法同上,只是在合成过程中不加入无机盐。
所得到的树脂催化剂在实施例10相同条件的醚化评价反应中烯烃转化率85%,MTBE选择性>93%。
老化的对比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80%,MTBE选择性>90%。
实施例11
在玻璃三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浆,另两口分装温度计和凝冷管。将10g铝酸钠、10g氧氯化锆和3g硅酸钠及3g明胶溶解在100g水中;单体相由10g苯乙烯和1g二乙烯苯组成,加入引发剂0.1g过氧化苯甲酰和15g异辛烷搅拌至完全混合。将水相与单体相在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开始升温,先将聚合温度升到60℃,反应3小时后,再逐渐升温到90℃,升温过程持续10小时。将形成的颗粒,用热去离子水洗涤多次,80℃烘干10小时。
以100%浓硫酸进行磺化,磺化在三口瓶中、90℃下进行10小时。逐渐水洗到洗出液为中性,得到成品。80℃烘干后待用。
所得产品具有附图特征,氧化铝含量3%重,氧化锆2%,硅含量1%重,按有机相树脂组成计的交联度为9,测定交换容量为5.5。热重分析仪测定热稳定性为170℃。
评价反应以工业原料进行,反应条件为:醇/烯比2.0,反应温度140℃、压力1.5MPa、WHSV为1.5h-1,取反应24小时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9%,MTBE选择性>97%。
老化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98%、MTBE选择性>96%,说明该反应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对比例11
对比催化剂制备方法同上,只是在合成过程中不加入无机盐。所得到的树脂催化剂在实施例11相同条件的醚化评价反应中烯烃转化率94%,MTBE选择性>92%。
老化的对比催化剂,反应24小时的结果为转化率89%,MTBE选择性>90%。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说明长运转周期的反应结果。
催化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1。
醚化反应在反应温度65℃、压力0.7MPa的条件下进行,进料空速WHSV为6.0h-1。取反应1000小时后的结果作为评价结果。烯烃转化率98%,MTBE选择性>98%。
对比例12
对比催化剂同对比例11。
醚化反应条件同实施例12,反应1000小时后的结果为:烯烃转化率为91%,MTBE选择性96%。

Claims (7)

1、一种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醇烯比为4.0~0.2、温度35~160℃、压力0.5~2.0MP、进料重量空速2.0~6.0h-1的反应条件下,将反应原料与一种磺化的复合材料催化剂接触,所说的复合材料由0.01~35重量%的无机氧化物和余量有机树脂组成,其中无机氧化物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IIB族、IVB族、VB族、VIB族、VIIB族、VIII族、IB族、IIB族、IIIA族、IVA族、VA族元素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树脂由单体苯乙烯与二乙烯苯聚合而成,所说的无机氧化物与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交联聚合物在分子水平复合在一起。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复合材料由0.1~15重量%的无机氧化物和余量有机树脂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所说的无机氧化物选自稀土元素、Mo、W、Ti、Co、Ni、Zn、Al、Si、Ge、Sn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4、按照权利要求3的方法,所说的稀土元素为La、Ce或混合稀土。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所说的有机树脂交联度为5~50。
6、按照权利要求5的方法,所说的交联度为10~30。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反应条件为醇烯比2.5~1.0、温度60~100℃、压力0.8~1.0MPa、进料重量空速2.0~4.0h-1
CNB2004100862300A 2004-10-28 2004-10-28 一种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 Active CN130714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862300A CN1307141C (zh) 2004-10-28 2004-10-28 一种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862300A CN1307141C (zh) 2004-10-28 2004-10-28 一种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5865A CN1765865A (zh) 2006-05-03
CN1307141C true CN1307141C (zh) 2007-03-28

Family

ID=3674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62300A Active CN1307141C (zh) 2004-10-28 2004-10-28 一种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0714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7296B (zh) * 2012-03-09 2014-04-30 西安石油大学 Mtbe膨胀床反应器在线换剂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9461A (en) * 1974-05-21 1976-09-07 Sham Progetti S.P.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ethyl tert-butyl ether
CN1066444A (zh) * 1991-05-08 1992-11-25 斯南普罗吉蒂联合股票公司 碳酸二甲酯和甲基叔丁基醚的连续综合生产方法
CN1153163A (zh) * 1995-12-26 1997-07-02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化工型甲基叔丁基醚合成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9461A (en) * 1974-05-21 1976-09-07 Sham Progetti S.P.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ethyl tert-butyl ether
CN1066444A (zh) * 1991-05-08 1992-11-25 斯南普罗吉蒂联合股票公司 碳酸二甲酯和甲基叔丁基醚的连续综合生产方法
CN1153163A (zh) * 1995-12-26 1997-07-02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化工型甲基叔丁基醚合成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mberlyst 15强酸性树脂在精细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曹莉莲 辛秀兰,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第22卷第3期 20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5865A (zh) 2006-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2432B (zh) 一种对混合c4中的异丁烯具有选择性齐聚作用的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
CN106964401B (zh) 一种轻质烷烃异构化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lemente et al. Ethylene production via catalytic ethanol dehydration by 12-tungstophosphoric acid@ ceria-zirconia
CN101352689A (zh) 一种用于己烯芳构化反应的分子筛催化剂改性方法
CN102614916B (zh) 用于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的强酸性氟化树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3611571A (zh) 用于丁烷与丁烯烷基化的纳米孔树脂固体酸的制备方法
CN1307141C (zh) 一种甲醇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方法
CN106916237B (zh) 一种酸性聚合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62100B (zh) 一种低温甲醇脱水制二甲醚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307133C (zh) 一种低碳烯烃的叠合反应方法
CN1990600B (zh) 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0509725C (zh) 一种异丁烯水合反应方法
CN102909041B (zh) 一种合成甲基仲丁基醚的方法
CN102909081B (zh) 制备甲基仲丁基醚的催化剂和工艺方法
CN103725312B (zh) 一种降低富苯汽油组分苯含量的催化转化方法
CN100558809C (zh)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0344591C (zh) 一种低碳烃烷基化反应方法
CN105585456B (zh) 制备聚甲醛二甲基醚的方法
CN105583008B (zh) 聚甲醛二甲基醚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43179C (zh) 一种含氟复合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292022C (zh) 一种无机氧化物与有机树脂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19586B (zh) 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用树脂催化剂及其制作方法
CN106349414A (zh) 一种杂化树脂固体酸的氟化方法以及制得的产品和应用
CN102909075B (zh) 一种制备甲基仲丁基醚的催化剂和工艺方法
CN106866336A (zh) 一种制备汽油组分及丁二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