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7454C - 贮存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及贮存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贮存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及贮存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7454C
CN1297454C CNB2004100587360A CN200410058736A CN1297454C CN 1297454 C CN1297454 C CN 1297454C CN B2004100587360 A CNB2004100587360 A CN B2004100587360A CN 200410058736 A CN200410058736 A CN 200410058736A CN 1297454 C CN1297454 C CN 12974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acrylic acid
pipeline
temperature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587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65942A (zh
Inventor
矢田修平
小川宁之
铃木芳郎
神野公克
保坂浩亲
强力正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Ka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413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4693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907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2453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178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2136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Kase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Ka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65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65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74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74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02Chemical plants
    • B01J2219/00004Scale aspects
    • B01J2219/00006Large-scale industrial pl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051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 B01J2219/00074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by indirect heating or cooling employing heat exchange fluids
    • B01J2219/00076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by indirect heating or cooling employing heat exchange fluids with heat exchange elements inside the reactor
    • B01J2219/00083Co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245Avoiding undesirable reactions or side-effects
    • B01J2219/00247Fouling of the reactor or the process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245Avoiding undesirable reactions or side-effects
    • B01J2219/00252Formation of deposits other than co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245Avoiding undesirable reactions or side-effects
    • B01J2219/00254Formation of unwanted polymer, such as "pop-cor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0318Processes
    • Y10T137/0391Affecting flow by the addition of material or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6416With 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6416With 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system
    • Y10T137/6579Circulating fluid in heat exchange relationshi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5978With pum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用于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具有接受管线系统和递送管线的储罐,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一个或多个防止管线堵塞的循环管线;贮存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易于聚合的化合物贮存在储罐中,同时利用循环管线循环该化合物;连接管线的方法及设施,包括采用抗腐蚀性液体的材料的法兰、螺栓或螺母;聚合(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其制备和/或纯化步骤中,控制所纯化的或不合格的欲加料至储罐的(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的温度,使之等于或低于储罐中所贮存的液体的温度。

Description

贮存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及贮存的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2年11月1日,国家申请号为02821959.7,题为“贮存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及贮存的方法”国际申请(PCT/JP02/11468)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贮存作为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或其酯或衍生物的储罐,涉及贮存化合物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贮存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和方法,其中防止丙烯酸在与储罐相连的接受管线系统和递送管线系统中聚合或冻结,进而防止管线堵塞。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传输腐蚀性液体的连接管线的方法,该管线适合于生产设备、贮存设备等的操作机构,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利用不锈钢防止经由管线接头的液体泄漏的管线连接方法,所述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并用作管线连接方法中的管线部件如法兰、螺栓和螺母。本发明还涉及制备(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中通过降低与储罐相连的热交换器的传热表面的面积,实现设备成本的降低,特别是用于贮存在蒸馏塔中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冷凝物的储罐的设备成本的降低。本发明还涉及制备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易于聚合的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特别是这样的制备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其中当将从制备丙烯酸的车间等排出的不合格产品临时贮存在储罐中以回收有价值的物质时,不合格产品在传输至储罐之前先行冷却,从而可以高效率回收有价值的物质。
顺便提及,本发明中所用术语“(甲基)丙烯酸化合物”不仅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下文中称之为″(甲基)丙烯酸″),也指(甲基)丙烯酸的酯。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贮存有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中,已经阻止了其中的聚合,办法是通过循环管线将适合于储罐的递送管线系统连接到储罐上,并通过循环管线循环储罐中所贮存的液体。
然而,当停止向贮罐中提供溶液时,连接在储罐上的接受管线系统中残留的溶液停止移动。因此,问题是在该管线中发生溶液聚合或冻结,使得管线堵塞。
而且,由于残留的溶液需要采出以避免聚合或冻结,所以还招致产品损失。
另一方面,从降低造价等观点来看,在传输包括(甲基)丙烯酸的腐蚀性液体的管线中,一般广泛使用碳钢作为这些管线的部件如法兰、螺栓、螺母等的材料。
然而,碳钢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渐被腐蚀性液体所腐蚀,而且存在即使紧固接头以阻止腐蚀性液体泄漏也不能消除这种液体泄漏的情形。
另外,其中操作这种腐蚀性液体的设备、管线等经常装有热绝缘体或冷绝缘体。正因为如此,初始泄漏难于发现,而且经常存在只有在法兰、螺栓、螺母等处于严重腐蚀状态时才能发现泄漏的情形。
一旦这些管线部件进入这种状态,则不可能通过采取措施如紧固来防止液体泄漏。有时候,泄漏的腐蚀性液体的蔓延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修复被腐蚀的部件是相当危险的,而且收回腐蚀性液体的操作是相当费时的。因此,强烈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迄今为止,在用于制备(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工艺中,已知(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是易于通过催化气相氧化而聚合的物质,(甲基)丙烯酸化合物被分离和纯化,且产物一般得自最终纯化塔(蒸馏塔)的塔顶。
将该产物发送至用于质检的质检储罐经受产品检验,然后贮存在储罐中。有时候,产品直接发送至储罐中贮存。
在制备和/或纯化易于聚合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并贮存产物时,需要调节/保持储罐,以使产物在较低的温度下贮存,进而阻止聚合并避免形成爆鸣气(detonating gas),且在丙烯酸的情况下抑制丙烯酸二聚体的形成。
因此,储罐需要装有温度调节装置(主要用于保持冷却状态)。这种连接在储罐上的装置是位于储罐内的冷却盘管或位于储罐外的热交换器。由此进行温度调节。
另一方面,由于从各工艺中纯化塔的塔顶得到的产物易于聚合,蒸馏通常在真空下进行,以降低操作温度。
来自塔顶的气体通过冷凝器时得到冷却,从而得到作为产物的冷凝物。该冷凝物的温度因实用有效条件而一般为约40℃。
随后,将作为产物的冷凝物传送至储罐并贮存于其中。对于贮存,需要调节/保持储罐中的冷凝物,以使之具有较低的不高于该温度的温度。到目前为止,用于调节/保持温度的附属设备较大,且设备成本也高。
而且,由于(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极其易于聚合,例如,在制备期间存在蒸馏塔中发生聚合,进而使整个制备(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设备停止工作的情形。还存在因合法检验或根据市场状态而导致的整个制备丙烯酸化合物的设备停止工作的情形。
当设备操作停止时,设备中存在的工艺液体并未被废弃,因为它们包含有价值的物质,并且通常贮存在用于回收的不合格(off-specification)产品储罐中。在下一步操作中,回收有价值的物质或者在设备中使用工艺液体。
在制备易于聚合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时,不合格液体产生于设备操作的开始或停止时,或者设备的部分机构或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时。在该不合格液体的贮存中,需要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该液体,以防止聚合并避免爆鸣气的形成,在丙烯酸的情况下抑制丙烯酸二聚体的形成。
因此,用于不合格产品的储罐装有温度调节装置(主要用于保持冷却状态)。连接到储罐上的该装置为置于储罐内部的冷却盘管或者位于储罐外部的热交换器。因而,得以进行温度调节。
然而,当设备操作停止时,例如,各步骤中组成不同的液体以高温状态大量地流如不合格储罐中。因此,冷却变得不充分,导致易于聚合的物质(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可能发生聚合。另外,由于不合格液体长时间地暴露于高温,其中不合格液体中所含的水、醇和(甲基)丙烯酸化合物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而转化成高沸点物质的反应的速度增加,并生成大量的高沸点物质。
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的实例是增加作为附属设备而置于不合格储罐中的内(冷却)盘管或者置于储罐外部的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使其达到可以充分冷却设备操作停止中大量产生的高温液体的程度。这些问题可因此而得到妥善处理。
然而,在每年出现一次或两次的设备停止中安装大的热交换器等,在经济上是不利的,而且还需要采取一些测量。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储罐和贮存方法,其中贮存在储罐中的(甲基)丙烯酸等易于聚合的化合物通过与储罐连接的接受管线系统和递送管线系统保持循环,进而防止管线堵塞。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处置腐蚀性液体的管线连接方法和装置,其中采用由耐酸材料制成的法兰、螺栓、螺母等作为管线部件,进而长时间地防止腐蚀性液体的泄漏。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中将与贮存(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储罐相连的装置制得更小,进而降低设备的成本。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其中上述有关不合格产品等的贮存问题得到解决。
换言之,本发明的基本点如下:
(1)一种用于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具有接受管线系统和递送管线系统的储罐,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将接受管线系统直接连接到递送管线系统的循环管线,或者具有分别将接受管线系统连接到储罐并将储罐连接到递送管线系统的循环管线。
(20根据项(1)的用于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接受管线系统和递送管线系统的管线中各自具有阀门,且循环管线刚好连接在接受管线系统的阀门之后和递送管线系统的阀门之前。
(3)根据项(1)或(2)的用于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易于聚合的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或其酯。
(4)根据项(1)~(3)中任一项的储罐,其特征在于适合储罐操作机构的管线各接头中所使用的法兰、螺栓和螺母的材料是耐受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腐蚀性的材料。
(5)根据项(1)~(4)中任一项的储罐,其特征在于置于适合储罐操作机构的管线各接头处的法兰之间的垫圈的材料是氟树脂。
(6)根据项(1)~(5)中任一项的储罐,其在向储罐供料的管线系统中装有热交换器。
(7)一种贮存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项1~6中任一项的储罐中贮存易于聚合的化合物,同时通过循环管线循环储罐中所贮存的易于聚合的化合物。
(8)根据项(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欲提供给储罐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温度,使之不高于储罐中所贮存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温度。
(9)根据项(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作为不合格产品排出的欲提供给储罐的含(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液体的温度,使之不高于储罐中所贮存的不合格液体的温度。
(10)一种管线连接方法,所述管线装配在生产设备、贮存设备等的操作机构中,用于传输腐蚀性液体,其特征在于该管线是用具有耐腐蚀性液体腐蚀的材料制成的法兰、螺栓和螺母连接的。
(11)根据项(10)的管线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性材料为不锈钢。
(12)根据项(10)或(11)的管线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管线是通过位于法兰之间的氟树脂垫圈连接的,所述法兰连接在管线的接头部。
(13)根据项(10)~(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法兰部分的热绝缘体或冷绝缘体的下部形成泄漏检测孔。
(14)一种制备(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为制备和/或纯化(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欲提供给储罐的所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温度,使之不高于储罐中所贮存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温度。
(15)根据项(14)的制备(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是塔顶馏出物的冷凝物,且将该冷凝物提供给储罐的管线系统中装有热交换器。
(16)根据项(14)或(15)的制备(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欲提供给储罐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温度为0~35℃。
(17)一种制备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易于聚合的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调节作为不合格产品排出的欲提供给储罐的含(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液体的温度,使之不高于储罐中所贮存的不合格液体的温度。
(18)根据项(17)的制备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储罐中所贮存的不合格液体的温度为0~60℃。
(19)根据项(17)或(18)的制备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合格液体的温度在调节之前为61~200℃。
(20)根据项(17)~(19)中任一项的制备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合格液体或者为蒸发塔、蒸馏塔、氧化反应器或萃取塔的塔底残留物,或者为经过加热塔底残留物而得到的液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储罐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整体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储罐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整体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储罐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整体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制备(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制备丙烯酸方法的工艺流程图的一个实例。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制备丙烯酸方法的工艺流程图的另一个实例。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制备丙烯酸方法的工艺流程图的又一个实例。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制备丙烯酸酯方法的工艺流程图的一个实例。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不合格产品储罐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图。
图中,数字和标记的含义如下:A代表储罐,B代表循环泵,C代表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D代表阀门,1代表接受管线系统,2代表递送管线系统,及3~6代表循环管线;E代表纯化塔,F代表再沸器,G代表冷凝器,H代表排气冷凝器,J代表回流容器,K代表用于调节产品温度的热交换器,M代表储罐,N代表调节储罐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O代表调节液体温度的盘管,P代表用于质检的储罐,11代表要纯化的液体的供应管线,及21代表用于递送的采出管线等;符号a代表丙烯酸收集塔,b代表脱水塔,c代表低沸点物分离塔(乙酸分离塔),d代表高沸点物分离塔(丙烯酸纯化塔),e代表高沸点物分解反应器,f代表蒸馏塔,g代表汽提塔,h代表高沸点物移除塔,i代表溶剂纯化塔,k代表酯化反应器,m代表丙烯酸分离塔,n代表高沸点物分解反应器,p代表醇回收塔,q代表醇萃取塔,r代表低沸点物分离塔,s代表丙烯酸酯产物纯化塔,t代表用于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u代表不合格产品储罐,v代表用于调节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w代表用于调节液体温度的盘管,104代表含丙烯酸气体的供应管线,131代表丙烯酸的供应管线,132代表醇的供应管线,135代表循环丙烯酸的供应管线,148代表循环醇的供应管线,以及161~165,167~171,及172~177代表设备采出管线(withdraw line)。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依据附图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及贮存方法。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储罐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整体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储罐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整体视图;及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储罐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整体视图。
在图1中,A代表储罐,且接受管线系统1与递送管线系统2已经连接到储罐A上。
B代表循环泵。该循环泵已经布置在递送管线系统2中。
而且,循环泵B的出料侧通过循环管线3与储罐A相连接。循环管线3具有置于其中的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C。
D代表阀门。这些阀门D分别布置于接受管线系统1和递送管线系统2中。
数字4代表循环管线。该循环管线4连接到布置于接受管线系统1中的阀门D的后面且与该阀门D间的距离为L的管线部分,并且连接到布置于递送管线系统2中的阀门D的前面且与该阀门D间的距离为L的管线部分。循环管线4因而将接受管线系统1直接连接到递送管线系统2上。距离L优选控制为500mm或更短。
在图2中,5代表循环管线。该循环管线5连接到布置于接受管线系统1中的阀门D的后面且与该阀门D间的距离为L的管线部分,并且连接到储罐A上。该循环管线5中布置有循环泵B和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C。
数字6也代表循环管线。该循环管线6将位于递送管线系统2中所布置的阀门D的前面且与该阀门D间的距离为L的递送管线系统2的部分连接到储罐A上。
在图3中,5代表循环管线。该循环管线5将位于接受管线系统1中所布置的阀门D的后面且与该阀门D间的距离为L的接受管线系统1的部分连接到循环管线3上。
数字6也代表循环管线。该循环管线6将位于递送管线系统2中所布置的阀门D的前面且与该阀门D间的距离为L的递送管线系统2的部分连接到储罐A上。
现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采用图1所示储罐的溶液的流动。
例如,通过布置于接受管线系统1中的阀门D将得自丙烯酸制备步骤的丙烯酸(易于聚合的化合物)提供给储罐A。
为了防止聚合和质量下降,提供给储罐A的丙烯酸通过递送管线系统2,循环泵B,及循环管线3再次部分地返回储罐A。
另一方面,通过循环泵B排入递送管线系统2中的丙烯酸通过阀门D发送至下一步骤。
其次,将说明分别布置于接受管线系统1和递送管线系统2中的阀门D均关闭且丙烯酸贮存于储罐A中时溶液的流动。
储罐A中的丙烯酸通过递送管线系统2被循环泵B吸取。从循环泵B中排出的丙烯酸通过循环管线3和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C部分地返回储罐A。
通过所返回的循环液体搅拌储罐A中的丙烯酸,进而保持聚合抑制剂浓度的均匀。而且,储罐A中的液体的温度利用布置于循环管线3中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C保持在15~25℃。
已经从循环泵B流入递送管线系统2的丙烯酸流到循环管线4中,循环管线4已经连接到布置在递送管线系统2中的阀门D之前且与阀门D间的距离为L的位置。该丙烯酸通过循环管线4引入到受管线系统1中位于其中所布置的阀门D之后且与阀门D间的距离为L的部分,然后通过接受管线系统1再次返回储罐A中。
当距离L为500mm或更小时,残存于该部分中的溶液因溶液的流动而循环。因而发生溶液置换。
然而,当距离L太长时,溶液长时间残存于该部分,不发生任何置换。因而长的距离L是不可取的,因为易于发生聚合或冻结。
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方案中,要贮存在储罐A中的丙烯酸按接受管线系统1→储罐A→递送管线系统2→循环管线4→接受管线系统1的顺序保持循环,藉此防止丙烯酸在管线中冻结。因此可以防止丙烯酸堵塞接受管线系统1和递送管线系统2。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两个阀门D均开启或关闭。然而,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还可以根据操作需要应用于一个阀门开启而另一个关闭的情形。在开启/关闭每个阀门D中,可以采用手动或自动操作。
下一步,将说明采用图2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储罐且其中两个法门D均关闭的情形中溶液的流动。
布置于循环管线5中的循环泵B工作,将贮存于储罐A中的溶液引入循环管线5。溶液通过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C,并得到调节使之具有给定的温度。然后使该溶液通过接受管线系统1再次返回储罐A。
这样,就构成接受管线系统1→储罐A→循环管线5→接受管线系统1的循环管线。
另一方面,布置于递送管线系统2中的循环泵B工作,将贮存于储罐A中的溶液引入到循环管线6中,然后重新返回储罐。
这样,就构成储罐A→递送管线系统2→循环管线6→储罐A的循环管线。
最后,将说明采用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储罐且其中两个法门D均关闭的情形中溶液的流动。
布置于递送管线系统2中的循环泵B工作,使贮存于储罐A中的溶液经过循环管线3和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C,并返回储罐A。
此外,已经流入循环管线3的部分溶液被引入到循环管线5,并通过接受管线系统1重新返回储罐A。
而且,递送管线系统2中的溶液通过循环管线6重新返回储罐A,所述循环管线6连接在递送管线系统2中位于布置于其中的阀门D之前且与之相距L的位置上。
这样,就构成了接受管线系统1→储罐A→循环管线5→接受管线系统1的循环管线,及储罐A→递送管线系统2→循环管线6→储罐A的循环管线。
顺便提及,在上述图2和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两个阀门D也如图1所示那样均为关闭的。然而,本发明也可以根据操作需要应用于两个阀门都开启或者其中一个关闭而另一个开启的情形。在开启/关闭每个阀门D中,可以采用手动或自动操作。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易于聚合的化合物是指处置(如反应或蒸馏)期间易于聚合成聚合物的化合物。其典型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及其酯,例如,甲基酯,乙基酯,丁基酯,异丁基酯,叔丁基酯,2-乙基己酯,2-羟基乙酯,2-羟基丙酯,及甲氧基乙酯等。
储罐A的实例包括贮存要运输的产品的产品储罐,在发送至产品储罐前用于确认产品符合标准的检验储罐,放置不合格液体的不合格产品储罐,用于放置得自纯化系统的重物质的重物质储罐,与蒸馏塔相连的缓冲储罐等。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应用于将制备步骤中的纯化塔连接到检验储罐上的管线系统,及将检验储罐连接到产品储罐的管线系统。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腐蚀性液体的实例包括有机酸如(甲基)丙烯酸、马来酸、二聚体酸和对甲苯磺酸以及无机酸如盐酸和硝酸。
而且,本发明第二方面中的耐腐蚀性材料的实例包括不锈钢材料,钛材料,耐盐酸镍基合金(hastelloy)材料,及由例如聚酯制成的树脂模型制品。所述材料也可以是通过加衬或涂布表面而赋予耐腐蚀性的材料。
置于法兰间的垫圈的材料同样重要。优选使用弹性氟树脂制成的片形垫圈,因为它对泄漏的腐蚀性液体具有优异的粘腐蚀性,而且可以有效地紧固。
氟树脂的实例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聚氯三氟乙烯(PC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ECTFE)等。这些氟树脂具有优异的耐化学品性,耐热性,电绝缘性,并且不发粘,且具有低摩擦性。特别地,PTFE的具体实例包括Teflon(DuPont)和F1uon(ICI)。
片形垫圈的实例包括由这些氟树脂中任何树脂单独形成的垫圈,及通过用氟树脂片覆盖基材形成的垫圈。对所述基材没有具体的限制。
而且,可以使用以氟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材料作为片形垫圈的材料或者作为覆盖用的薄片。
与其中处置腐蚀性液体的生产或贮存设备的仪表侧相连的法兰部件和管线系统等经常配有热绝缘体或冷绝缘体。当泄漏通过这些法兰部件发生时,热或冷绝缘体被腐蚀,而且经常是只有发生通过热或冷绝缘体的泄漏时,才能发现通过法兰部件的泄漏。
由于法兰、螺栓和螺母或者热或冷绝缘体处于这种状态,其腐蚀进行得相当显著。因此,腐蚀导致腐蚀性液体蔓延,进而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修复法兰的操作是相当危险的并且费时。
由于这些原因,可以在每个法兰部件的热绝缘体或冷绝缘体的下部形成1~10mm,优选1~3mm的泄漏检测孔。这使得可以早期发现泄漏的发生,并且可以使液体泄漏的危险最小化。
现将基于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制备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制备(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首先,基于图4概述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中所要使用的生产设备。
E代表纯化塔。用于要纯化的液体的供应管线11已经连接到纯化塔E。
F代表再沸器。再沸器F的流入侧连接有再沸器循环管线13,其是从连接到纯化塔E的底部的塔底物采出管线12中分叉出来的。其流出侧通过再沸器循环管线14连接到纯化塔E侧壁的下部。
G代表冷凝器。冷凝器G的流入测连接到塔顶气体管线15上,塔顶气体管线15连接到纯化塔E的顶部。其流出侧通过管线连接到回流容器J的流入侧。
而且,回流容器J的流出侧通过回流管线16连接到纯化塔E侧壁的上部。产品采出管线17从该回流管线16中分叉出来。
H代表带状冷凝器。该带状冷凝器H的流入侧通过弯曲的管线18连接到回流容器J上。
K代表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该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是重要的装置,这也是本发明的发明点。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的流入侧与产品采出管线17相连,而其流出侧通过质检储罐P与储罐M的流入侧相连。
该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无需特殊类型的热交换器,而且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热交换器,如具有固定管的板式热交换器,螺旋式热交换器,compabloc式热交换器,及板式热交换器。
在该实施方案中,质检储罐P布置在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的流出侧与储罐M的流入侧之间的产品采出管线17中。然而,它也可以布置在产品采出管线17中位于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的流入侧位置的部分。有时候,质检储罐P可以省略。
储罐M中建有调节液体温度的盘管O。
N代表调节储罐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该调节储罐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N的流入侧通过储罐采出管线20和循环管线22连接到储罐M的流出侧。其流出侧通过管线连接到储罐M的侧壁上。
如该实施方案一样,尽管调节液体温度的盘管O和调节储罐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N二者均可以安装到储罐M上,但是通常只安装二者中的任意一种。
而且,用于运输等的采出管线21从储罐采出管线20与循环管线22之间的接头处分叉出来。
下一步,同样参照图4概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步骤。
通过供应管线11提供给纯化塔E的原料液体进行纯化操作,其部分向下流至纯化塔E的塔底。塔底残留物引入到塔底采出管线12,其部分经过再沸器回流管线13和再沸器F,并通过再沸回流管线14返回纯化塔E。余下的部分通过塔底采出管线12排放到外部。
由于排放到外部的塔底残留物包含大量有价值的物质,所以它们有时返回纯化系统或者提供给有价值物质回收装置。在不回收有价值的物质的情况下,塔底残留物作为废物处理。
另一方面,提供给纯化塔E的原料液体被纯化并变成气体,其通过塔顶气体管线15从纯化塔E的塔顶引入到冷凝器G中。
该气体被冷凝器G冷却并变成大约40℃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冷凝物。该冷凝物经过回流容器J,并通过回流管线16部分返回纯化塔E,余下部分的冷凝物引入到产品采出管线17。
而且,通过弯曲管线18由回流容器J引入到排气冷凝器H中的排出气体在排气冷凝器H冷却,以从气体中回收有价值的物质。余下的引入到真空系统(未示出)等,以调节纯化塔E中的压力。
顺便提及,引入到产品采出管线17中的约40℃的冷凝物被发送至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待该冷凝物的温度于此处进一步调节之后,通过质检储罐P将冷凝物提供给储罐M。
要提供给储罐M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温度为0~35℃,更优选为5~35℃。对于固化点为13℃的化合物如丙烯酸,优选调节其温度至高于固化点的温度如调节至15~25℃。
其中贮存(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储罐M中最佳温度值随所贮存的化合物的种类而变化。然而,该温度一般为0~35℃。如上述情况那样,该温度可以在考虑到固化温度的同时确定。
利用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调节冷凝物的温度,使得欲提供给储罐M的冷凝物的温度在上述优选的温度范围内,然后再由热交换器K发送冷凝物。
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中所用的冷却介质包括一种或多种冷却剂如以自来水、工业用水、再冷却水、锅炉用水、蒸汽冷凝水等为代表的水,海水,及有机介质。利用这种冷却介质调节冷凝物,使之具有给定的温度。
优选调节储罐M中残余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使之具有给定的温度即0~35℃,这种调节借助于安装在储罐M中的用于调节液体温度的盘管O,或者依靠将储罐M中保留的部分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通过储罐采出管线20和循环管线22循环至布置在外部的调节储罐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N。
另一方面,储罐M中保留的经过调节而具有给定温度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通过储罐采出管线20和用于运输的采出管线21等来装运。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制备方法的重点在于,通过冷凝器G冷凝得到的新鲜冷凝物不直接提供给储罐M,而是在冷凝物经过布置在储罐M之前的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并冷却至储罐M中保留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温度或更低的温度之后,才提供给储罐M。
本文中,传热量Q用等式Q=AhΔT表示(A为传热表面的面积,h为传热系数,ΔT为温差)。
因此,当通过冷凝器G冷凝而得到的新鲜冷凝物直接提供给储罐M并与储罐M中保留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混合,且如相关技术那样,冷却所得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混合物,以将其温度调节至给定值时,则需要热交换器等具有大的传热表面面积A,因为这种调节中的温差ΔT小。
相反,当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如本发明第三方面那样单独布置时,则热交换器K的入口处冷凝物的温度为约40℃,这是冷凝器G的出口处的冷凝物温度。另外,在热交换器K的出口处,冷凝物的设定温度可以是不高于储罐M中所保留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温度的低温。
因此,热交换器K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温差ΔT可以很大,因而可以获得给定的传热量Q,即使热交换器K的传热表面面积A很小。
结果,可以降低整个热交换器的传热表面面积,所述热交换器是调节储罐M中所保留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温度所必需的。
下面将基于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制备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制备丙烯酸方法的工艺流程图的一个实例。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制备丙烯酸方法的工艺流程图的另一个实例。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制备丙烯酸方法的工艺流程图的又一个实例。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制备丙烯酸酯方法的工艺流程图的一个实例。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不合格产品储罐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图。
首先,基于图5概述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制备方法。
符号a代表丙烯酸收集塔。将通过丙烷、丙烯和/或丙烯醛与含分子氧的气体的催化气相氧化而得到的含丙烯酸的气体,通过管线104引入到该丙烯酸收集塔中。在该塔中,含丙烯酸的气体与水接触,得到丙烯酸水溶液。
顺便提及,106代表排气管线,其与丙烯酸收集塔a的塔顶相连。
随后,通过与丙烯酸收集塔a的塔底相连的管线105,将丙烯酸水溶液发送至脱水塔b。
将夹带剂提供给脱水塔b,并通过蒸馏经过塔顶得到包含水和夹带剂的共沸混合物。经过塔底,得到含乙酸的丙烯酸。
将包含水和夹带剂的并通过蒸馏经过塔顶得到的共沸混合物引入到储罐110中,其中该混合物分成主要包含夹带剂的有机相和主要包含水的水相。
有机相循环至脱水塔b,同时水相通过管线107循环至丙烯酸收集塔a并用作与含丙烯酸的气体接触的收集水(collecting water)。这样,这两相都可得到有效的利用。
根据需要,通过管线108提供水,所述管线108与管线107的部分相连。为了回收管线107中的工艺液体中存在的夹带剂,可以通过夹带剂回收塔(未示出)将水相循环至丙烯酸收集塔a。
将通过与脱水塔b的塔底相连的管线111取出的粗丙烯酸引入到低沸点物分离塔c(乙酸分离塔)中,以除去其中残留的乙酸。
这里,乙酸通过与塔顶相连的管线112并通过管线113排出。这样,即可将乙酸分离并除去。
也存在管线113中的乙酸部分或全部返回至工艺中的情形,因为其中包含丙烯酸。
通过与低沸点物分离塔c(乙酸分离塔)塔底相连的管线114取出的溶液,给出基本上不含乙酸的丙烯酸。
由于该丙烯酸具有相当高的纯度,其自然而然地可以用作丙烯酸酯的原料。某些情况下,该酸可以作为产品通过管线115运输。
为了得到具有较高纯度的丙烯酸,将在低沸点物分离塔c(乙酸分离塔)中得到的丙烯酸通过与分离塔c的塔底相连的管线114并通过管线116引入到高沸点物分离塔d(丙烯酸纯化塔)中。分离高沸点物质,并通过与高沸点物分离塔d的塔底相连的管线117除去之。
通过与塔顶相连的管线118并通过管线119,取出并得到已经在高沸点物分离塔d中纯化的高纯丙烯酸。
将管线117中的高沸点物质引入到高沸点物分解反应器e中,其部分以丙烯酸回收,并通过与反应器e顶部相连的管线120发送至工艺中。
分离高沸点物质,并通过与反应器e底部相连的管线121将其除去。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方法中,通过管线101~103中任意一条或者两条或多条管线,提供欲经过脱水塔b、低沸点物分离塔c(乙酸分离塔)和高沸点物分离塔d(丙烯酸纯化塔)的塔顶引入的含聚合抑制剂的液体。
本文中的术语“聚合抑制剂”是稳定的自由基物质或者加合到或易于加合到自由基上形成稳定自由基的物质的通称。
某些情况下,这种物质也根据用途称为阻聚剂,聚合抑制剂,聚合终止剂,聚合减速剂等。然而,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将该物质称为聚合抑制剂。
数字161~165代表设备采出管线。这些管线通过截止阀与管线105,111,114,117,及121相连。
这些采出管线汇集,然后与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相连。
当上述工艺中的操作开始时,工艺液体通过设备采出管线取出,并经过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和管线166发送至(将在下文中描述的)不合格产品储罐u中,直至这些工艺液体的参数值达到适于每一设备操作的设计值,且工艺液体变得能够提供给所连接的下一个设备为止。
当操作停止时,通过设备采出管线取出滞留在各个设备中的液体,并通过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发送至不合格产品储罐u。
如图所示,设备采出管线105,111,114,117,及121一般具有布置于其中的截止阀。操作期间,这些阀门通常是关闭的。
对用于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的种类没有具体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固定管的板式热交换器,螺旋式热交换器,compabloc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等。
对于具有固定管的板式热交换器,优选热介质和不合格液体分别提供给壳方(shell side)和管方(tube side)。有时候,不合格液体含有固体物质如聚合物和聚合抑制剂。当这种固体物质导致污垢时,管方更容易清洁以除去这种污垢。
调节温度的热交换器t中所使用的调温热介质可以是以自来水、工业用水、锅炉用水、蒸汽冷凝水等为代表的水,海水,有机介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调温热介质的温度优选为0~40℃。尽管可以使用温度低于0℃或者高于40℃的热介质,但是这种介质在经济上是不利的。这是因为温度低于0℃的热介质必须是新制备的,而温度超过40℃的热介质则需要增加热交换器t的传热表面的面积。
不合格液体的温度,在经受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的温度调节之前,通常为61~200℃。用于(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不合格产品的储罐u的控制温度(control temperature)通常为0~60℃,更优选0~40℃,尽管其最佳值随种类而变化。优选使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的出口温度等于该温度。
当该温度低于0℃时,存在储罐中的水结冰的情形。其超过60℃的温度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其中不合格液体中所含的水、醇和(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经过Michael加成反应而变成高沸点物质的反应速度增加且大量地形成高沸点物质。
图9示出了不合格产品储罐u。温度经过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调节的不合格液体通过管线166转移至该储罐u。
为了保持不合格产品储罐u中的液体温度在给定的控制温度,该储罐u应当具有调节液体温度的内部盘管w或者调节液体温度的外部热交换器v。
不合格产品储罐u中的液体一般根据其组成通过管线172提供给图5至图8的工艺中的管线或者塔或者容器。然而,存在这种回收/再循环不可能时,将液体传送至焚化设施或废水处理设施(未示出)的情形。
图6是制备丙烯酸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的另一实例。在该方法中,图5中的脱水塔b和低沸点物分离塔c(乙酸分离塔)合二而一,即蒸馏塔f。物质的流动基本上与图5中的相同。
图7是制备丙烯酸的方法的工艺流程的又一实例。
符号a代表丙烯酸收集塔。经过管线104将通过丙烷、丙烯和/或丙烯醛与含分子氧的气体的催化气相氧化而得到的含丙烯酸的气体引入到该丙烯酸收集塔a中。在该塔中,含丙烯酸的气体与溶剂接触,得到含丙烯酸的溶液。
顺便提及,106代表排气管线,其与丙烯酸收集塔a的塔顶相连。
随后,通过与丙烯酸收集塔a的塔顶相连的管线105,将含丙烯酸的溶液发送至汽提塔g。
将气体(例如,经过丙烯酸收集塔a的塔顶排放的管线106中的气体,或者通过氧化并除去管线106中的气体中的有机物而得到的气体)通过管线106-1提供给汽提塔g。将经过塔顶通过蒸馏回收的水和乙酸通过管线109引入到丙烯酸收集塔a中。
另一方面,通过与汽提塔g的塔底相连的管线114,取出含溶剂的丙烯酸。为了得到高纯丙烯酸,将含溶剂的丙烯酸引入到高沸点物分离塔d(丙烯酸纯化塔)中。分离高沸点物质,并通过与高沸点物分离塔d的塔底相连的管线117除去之。
通过与该塔相连的管线118,并经过管线119,取出并得到已经在高沸点物分离塔d中纯化的高纯丙烯酸。
具体地,管线117中的高沸点物质为马来酸酐、苯甲醛等。将这些高沸点物质引入到高沸点物移除塔h,并通过与高沸点物移除塔h的塔顶相连的管线120,且经过管线121排出之。
将通过与高沸点物移除塔h的塔底相连的管线122取出的溶液引入到溶剂纯化塔i中。
在溶剂纯化塔i中后收的溶剂,通过与塔i的塔顶相连的管线107返回丙烯酸收集塔a。顺便提及,部分或大部分管线122中的溶液可以通过管线107直接返回丙烯酸收集塔a。
分离高沸点物质,并通过与塔底相连的管线123从溶剂纯化塔i的塔底除去之。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该方法中,欲引入到汽提塔g、高沸点物分离塔d(丙烯酸纯化塔)和高沸点物移除塔h中的含聚合抑制剂的液体,是通过管线101~103中的任意一条或者两条或多条管线提供的。
数字167~171代表设备采出管线。这些管线通过截止阀与管线105,114,117,122,及123相连。
这些采出管线汇集,然后连接到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上。
通过管线167~171采出的不合格液体经过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调节,使之具有给定的温度,然后通过管线166转移至不合格产品储罐u中,如图9所示。
图8是制备丙烯酸酯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的实例。
符号k代表酯化反应器。分别通过管线131、管线132、管线135和管线148,将丙烯酸、醇、循环的丙烯酸和循环的醇提供给酯化反应器k。该酯化反应器k配有催化剂如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
符号m代表丙烯酸分离塔。通过与酯化反应器k顶部相连的管线133,将包含所生成的酯、未反应的丙烯酸、未反应的醇及所生成的水的酯化反应混合物提供给该丙烯酸分离塔m。
通过与丙烯酸分离塔m的塔底相连的管线134,采出基本上包含所有未反应的丙烯酸的塔底物,并作为循环液体通过管线135提供给酯化反应器k。
符号n代表高沸点物分解反应器。将丙烯酸分离塔m中的部分塔底残留物通过与丙烯酸分离塔m相连的管线134及管线136提供给该高沸点物分解反应器n。
将高沸点物分解反应器n中通过分解而得到的有价值的物质,通过与顶部相连的管线140循环至工艺中。有价值的物质循环所至的工艺部分,依据工艺条件而变化。
而且,通过与高沸点物分解反应器n的底部相连的管线137,从系统中除去包括聚合物的高沸点杂质。
符号q代表醇萃取塔。将所生成的酯、未反应的醇和所生成的水,其是通过蒸馏经过丙烯酸分离塔m的塔顶而得到的,通过管线138和管线139引入到该醇萃取塔q中。部分这些蒸馏物作为循环液体循环至丙烯酸分离塔m中。
还通过管线141向醇萃取塔q中提供萃取醇所用的水。
符号p代表醇回收塔。将含醇的水通过与醇萃取塔q的塔底相连的管线142引入到醇回收塔p中。此处回收的醇通过管线148-1循环至酯化反应器k中。
而且,醇回收塔p中的水通过与塔底相连的管线149从系统中除去。
符号r代表低沸点物分离塔。将粗丙烯酸酯通过与醇萃取塔q的塔顶相连的管线143提供给该低沸点物分离塔r。
采出含丙烯酸酯的低沸点物质,并通过与低沸点物分离塔r的塔顶相连的管线144循环至工艺中的某一部分。低沸点物质循环所至的工艺部分随工艺条件而变化。
符号s代表丙烯酸酯产物纯化塔。将已经从中除去低沸点物质的粗丙烯酸酯通过管线145提供给该丙烯酸酯产物纯化塔s,管线145与低沸点物分离塔r的塔底相连。
通过与丙烯酸酯产物纯化塔s的塔顶相连的管线146,得到高纯度的丙烯酸酯。
另一方面,取出含少量高沸点物质的丙烯酸酯,并通过与纯化塔s的塔底相连的管线147,将其循环至工艺的某一部分。丙烯酸酯循环所至的工艺部分随工艺条件而变化。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方法中,欲引入到丙烯酸分离塔m、低沸点物分离塔r和丙烯酸酯产物纯化塔s中的含聚合抑制剂的液体,是通过管线101~103中任意一条或者两条或多条管线提供的。
数字172~177代表设备采出管线。这些管线通过截止阀与管线133,134,137,149,145,及147相连。
这些采出管线汇集,然后连接到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上。
已经通过管线172~177采出的不合格液体由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进行调节,使之具有给定的温度,然后通过管线166转移至不合格产品储罐u中,如图9所示。储罐u中的液体经受与图5所示相同的工艺。
                        <实施例>
实施例1
现将基于图1解释其中储罐A用作检验储罐的实施例。
通过丙烯酸制备步骤得到纯度为99.8%重量的丙烯酸,所述制备步骤包括:反应步骤,其中丙烯作为原料经受催化气相氧化反应;收集步骤,其中得自反应步骤的含丙烯酸的气体吸收在水中,得到丙烯酸水溶液;及纯化步骤,其中杂质如水、乙酸、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二聚体从所得的丙烯酸水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丙烯酸产物。
按需要量,将该丙烯酸通过接受管线1提供给储罐A(检验储罐)。其后,关闭接受管线系统1中所布置的阀门D,并确认提供给检验储罐A的丙烯酸满足产品规格。检验结束之后,将丙烯酸通过递送管线系统2及布置于递送管线系统2中的阀门D,由检验储罐A转移至下一步骤。
该操作期间,检验储罐A中的丙烯酸利用循环泵B通过循环管线3进行循环,同时通过循环管线4进行循环,然后返回检验储罐A。因此,丙烯酸通过循环管线4提供给接受管线系统1,且管线中的液体始终保持流动状态。
对比例1
在图1所示的设备没有装备循环管线4的情况下,即使布置于接受管线系统1中的阀门D在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之后重新开启,丙烯酸也不能提供给检验储罐A,因为接受管线系统1中的丙烯酸已经冻结。因此在向检验储罐A中提供丙烯酸之前,需要用40℃的温水熔化冻结的丙烯酸。
实施例2
在10年前建造的100-m3丙烯酸储罐中,装配在储罐上的法兰部件通过螺栓和螺母及位于其间的由Teflon制成的片状垫圈连接和固定。
这里所用的法兰、螺栓和螺母的材料均为SUS304不锈钢。
由于观察到通过法兰部件接头的液体泄漏,通过紧固螺栓和螺母使液体泄漏停止。其后,设备可以使用10年以上,根本不会发生液体泄漏问题。
对比例2
在实施例2中,所用法兰部件的材料为SUS304不锈钢,而所用螺栓和螺母的材料为碳钢,其为SS(软钢)材料。而且,所用垫圈为Teflon覆盖的垫圈。
由于观察到经由法兰部件接头的液体泄漏,所以紧固螺栓和螺母,以终止液体泄漏。然而,液体泄漏不能完全终止。
拆卸法兰部件并检查。结果,螺栓直径因腐蚀而降低至约2/3,且垫圈的基材因退化而丧失其弹性。
实施例3
在图4中,丙烯酸在纯化塔E中进行纯化,且该丙烯酸经过冷凝器G及回流容器J,得到40℃的冷凝物。使该冷凝物流经产品采出管线17进入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流速为1275kg/小时。藉此,冷凝物进行热交换并且在冷却至20℃之后流出。将该冷凝物提供给储罐M,储罐M中的温度通过调节储罐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N进行调节,使其一直保持在20℃。其后,将冷凝物作为产物通过采出管线21进行输送以用于运输等。
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为螺旋式热交换器,其传热表面的面积为4.5m2,且其中使用温度为15℃的冷却水。
调节储罐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N也是螺旋式热交换器,其传热表面的面积为17.5m2,且其中使用温度为15℃的冷却水。
对比例3
在省略实施例3中的调节产物温度的热交换器K的情况下,为了使储罐M中保留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温度一直保持为20℃,需要调节储罐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N的传热表面的面积为25.5m2
因此,对比例3中的热交换器需要具有25.5m2的传热表面面积,相反,实施例3中的热交换器的传热表面的总面积却为22m2(4.5+17.5)。
实施例4
在年产量为80000t且采用图5所示的丙烯酸工艺的设备中,配置了传热表面面积为186m2的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在该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中采用的用于冷却的热介质是温度为27℃的循环冷却水,且流速为251t/小时。
对于不合格产品储罐u,需要配置传热表面面积为18m2的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v。储罐u中的液体经由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v的循环量为19t/小时。该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v中所采用的用于冷却的热介质是温度为15℃的冷水,且流速为5t/小时。
由于每年一次的周期性维护工作,该设备被停止。
为了停止运行,将从设备时系统中排出的温度为90℃的不合格液体以79t/小时(比重,0.95)的速度提供给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冷却至40℃,然后以260m3的量贮存在不合格产品储罐u中。
由不合格液体中所含的丙烯酸所生成的二聚体的量以每天大约900ppm(重量)的丙烯酸的速度增加,因为贮存始于40℃。
通过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v进一步降低温度,则所生成的二聚体的量进一步地降低。
对比例4
在下一年中,进行与实施例4相同的操作,所不同的是试验的目的,将不合格液体不通过实施例4中的调节不合格液体温度的热交换器t发送至不合格产品储罐u中。
尽管采用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v冷却不合格液体,但是在其温度达到40℃之前,冷却需要42小时。因此,按丙烯酸计,在40℃产生的二聚体的量在实施例4中增加了20%重量。
顺便提及,由90℃的丙烯酸生成的二聚体的量以每天约160000ppm的丙烯酸的速度增加。
尽管已参照其具体实施方案详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替换或更改而不脱离其构思和范围。
本申请基于2001年11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申请号2001-341348),2001年12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申请号2001-390770),2002年1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申请号2002-003223),及2002年1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申请号2002-017846),它们的内容引入本文作为参考。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防止丙烯酸在与储罐连接的接受管线系统和递送管线系统中聚合或冻结,进而防止堵塞管线系统。(甲基)丙烯酸及其酯可因此而稳定地处置,并且可以实现产品损失的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使用耐腐蚀性材料作为法兰部件,该法兰部件连接在其中处置腐蚀性液体的生产设备、贮存设备等中的储罐或容器的处置器械一侧,并且使用耐腐蚀性材料作为结合于其上的法兰以及用于连接和固定法兰部件的螺栓和螺母。而且,作为介于法兰部件间的垫圈,使用具有优异耐腐蚀性和中等弹性的Teflon制成的片状垫圈。由于这种结构,当液体泄漏时,可以通过紧固螺栓和螺母,很容易和彻底地停止液体泄漏。
当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时,为了调节保留在为产品贮存或运输而安装的储罐中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液体,使之具有适宜的温度,可以使所配置的热交换器具有比相关技术更小的传热表面面积。因此,整个装置可以更小,从而导致设备成本降低。
在将新鲜的冷凝物,其是经过纯化塔和冷凝器中的步骤通过冷凝而得到的,提供给储罐之前,调节该冷凝物的温度,使之等于或低于保留在储罐中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温度。因此,储罐中的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温度从不升高,甚至不暂时地升高,并抑制储罐中纯化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形成聚合物。
特别是在制备丙烯酸的方法中,该方法有效地抑制丙烯酸二聚体的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当从丙烯酸生产设备等中排出的不合格产品临时地贮存在用于回收有价值的物质的储罐中时,不合格产品在转移至储罐之前冷却。因而可以高效率回收有价值的物质。

Claims (4)

1.一种用于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其具有接受管线系统和递送管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储罐具有将接受管线系统直接连接到递送管线系统的循环管线,或者具有分别将接受管线系统连接到储罐并将储罐连接到递送管线系统的循环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受管线系统和递送管线系统的管线中各自具有阀门,且循环管线刚好连接在接受管线系统的阀门之后和递送管线系统的阀门之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用于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易于聚合的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或其酯。
4.一种贮存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易于聚合的化合物贮存在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储罐中,同时通过循环管线循环储罐中所贮存的易于聚合的化合物。
CNB2004100587360A 2001-11-07 2002-11-01 贮存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及贮存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974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41348A JP2003146936A (ja) 2001-11-07 2001-11-07 (メタ)アクリル酸類の製造方法
JP341348/01 2001-11-07
JP341348/2001 2001-11-07
JP390770/2001 2001-12-25
JP390770/01 2001-12-25
JP2001390770A JP4024534B2 (ja) 2001-12-25 2001-12-25 易重合性化合物の貯蔵タンク及び貯蔵方法
JP3223/02 2002-01-10
JP3223/2002 2002-01-10
JP2002003223 2002-01-10
JP17846/2002 2002-01-28
JP17846/02 2002-01-28
JP2002017846A JP2003221361A (ja) 2002-01-28 2002-01-28 易重合性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19597A Division CN1281572C (zh) 2001-11-07 2002-11-01 制备和/或纯化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65942A CN1565942A (zh) 2005-01-19
CN1297454C true CN1297454C (zh) 2007-01-31

Family

ID=2748266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19597A Expired - Lifetime CN1281572C (zh) 2001-11-07 2002-11-01 制备和/或纯化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
CNB2004100587360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7454C (zh) 2001-11-07 2002-11-01 贮存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及贮存的方法
CNB200410058737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34382C (zh) 2001-11-07 2002-11-01 管线连接方法
CNB200410058738XA Expired - Lifetime CN1260199C (zh) 2001-11-07 2002-11-01 制备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19597A Expired - Lifetime CN1281572C (zh) 2001-11-07 2002-11-01 制备和/或纯化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8737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34382C (zh) 2001-11-07 2002-11-01 管线连接方法
CNB200410058738XA Expired - Lifetime CN1260199C (zh) 2001-11-07 2002-11-01 制备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188639B2 (zh)
CN (4) CN1281572C (zh)
WO (1) WO20030400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1238B2 (en) * 2005-08-09 2009-01-27 Roger Ramoth Automatic degassing valve
DE102007014606A1 (de) * 2007-03-23 2008-09-25 Basf Se Verfahren zur Lagerung einer unter den Bedingungen der Lagerung flüssigen Monomerenphase
US7828004B2 (en) * 2007-08-27 2010-11-09 Rohde Uwe Method and device for storing chemical products in a container
CN102514845B (zh) * 2011-12-16 2013-10-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粗醋酸乙烯的应急处理方法
CN102514844A (zh) * 2011-12-16 2012-06-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醋酸乙烯存储装置及粗醋酸乙烯的报警及控制方法
CN103395580B (zh) * 2013-07-19 2015-08-05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醋酸贮存桶的智能化控制防冻贮存设备
JPWO2017188209A1 (ja) * 2016-04-28 2019-02-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精製装置、精製方法、製造装置、薬液の製造方法、容器、及び薬液収容体
CN106008772B (zh) * 2016-07-12 2018-06-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醋酸乙烯—甲醇混合液聚合反应的安全控制方法
CN108386711A (zh) * 2018-03-29 2018-08-10 宁波富德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储罐注水回收气相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3894U (zh) * 1978-10-26 1980-05-01
JPS6314752A (ja) * 1986-07-07 1988-01-21 Nippon Shokubai Kagaku Kogyo Co Ltd メタクリル酸の精製方法
CN1149573A (zh) * 1995-10-27 1997-05-14 罗姆和哈斯公司 纯品位丙烯酸的生产方法
JPH10139721A (ja) * 1996-11-07 1998-05-26 Asahi Chem Ind Co Ltd メタクリル酸の精製法
US5959142A (en) * 1994-11-04 1999-09-28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cess for refining methacrylic acid
JP2001233396A (ja) * 2000-02-21 2001-08-28 Nippon Shokubai Co Ltd 易重合性高粘度油貯蔵タン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3894A (en) 1978-11-06 1980-05-14 Nec Corp Gas laser tub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A1129876A (en) * 1979-01-10 1982-08-17 Richard G. Palmer Method of purifying readily polymerisable vinyl monomers
US4284857A (en) 1979-07-13 1981-08-18 Lectron Products, Inc. Tone generator
JPS5614300U (zh) * 1979-07-13 1981-02-06
CN2133742Y (zh) * 1992-06-17 1993-05-19 温州市向阳化工设备厂 衬氟塑料的法兰垫片
US5551472A (en) * 1994-08-01 1996-09-03 Rpc Waste Management Services, Inc. Pressure re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DE4445815C2 (de) 1994-12-21 1999-10-07 Sfs Ind Holding Ag Loch- und gewindeformende Schraube sowie Verfahren zum Eindrehen derselben
JPH109474A (ja) * 1996-06-28 1998-01-13 Akatsuki Tekkosho:Kk 管用の仮栓
JP4698778B2 (ja) 1999-06-03 2011-06-08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メタ)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の精製方法
JP2001182837A (ja) * 1999-12-24 2001-07-06 Kyosan Denki Kk 燃料シール用ゴム部品
US6881460B2 (en) * 2000-02-10 2005-04-19 Daikin Industries, Ltd. Laminated resin
JP2001227689A (ja) * 2000-02-18 2001-08-24 Mie Prefecture フランジ付管体とそれを用いた連結管体および該フランジ付管体の製造方法
JP4456215B2 (ja) * 2000-02-21 2010-04-28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易重合性化合物貯蔵用タンクおよび貯蔵方法
JP4451552B2 (ja) * 2000-08-02 2010-04-14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易重合性および凝固性のある液体物質を含む貯槽装置およびその圧力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3894U (zh) * 1978-10-26 1980-05-01
JPS6314752A (ja) * 1986-07-07 1988-01-21 Nippon Shokubai Kagaku Kogyo Co Ltd メタクリル酸の精製方法
US5959142A (en) * 1994-11-04 1999-09-28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cess for refining methacrylic acid
CN1149573A (zh) * 1995-10-27 1997-05-14 罗姆和哈斯公司 纯品位丙烯酸的生产方法
JPH10139721A (ja) * 1996-11-07 1998-05-26 Asahi Chem Ind Co Ltd メタクリル酸の精製法
JP2001233396A (ja) * 2000-02-21 2001-08-28 Nippon Shokubai Co Ltd 易重合性高粘度油貯蔵タン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1572C (zh) 2006-10-25
CN1582249A (zh) 2005-02-16
CN100334382C (zh) 2007-08-29
CN1590823A (zh) 2005-03-09
US7241919B2 (en) 2007-07-10
WO2003040002A1 (fr) 2003-05-15
US20050209482A1 (en) 2005-09-22
US7188639B2 (en) 2007-03-13
CN1565942A (zh) 2005-01-19
CN1260199C (zh) 2006-06-21
CN1603296A (zh) 2005-04-06
US20040261851A1 (en) 2004-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0410C (zh) 生产和提纯(甲基)丙烯酸的连续法
CN1161329C (zh) 中和有机酸的方法的改进
CN1297454C (zh) 贮存易于聚合的化合物的储罐及贮存的方法
CN1246075C (zh) 制备和供给阻聚剂的装置和方法
CN1260196C (zh) (甲基)丙烯酸类的生产方法
CN1930105A (zh) 由氨基芳族胺化合物制备氟代芳族化合物的方法
CN1263725C (zh) (甲基)丙烯酸的精制方法
CN101041621A (zh) 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方法
CN100335455C (zh) (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醛的制备方法
CN1682086A (zh) 容积减少了的热交换器
CN1564972A (zh) 温度控制系统
CN1092078A (zh) 聚合物后处理方法
CN1532179A (zh) 丙烯酸类的精制装置和方法
CN1309469C (zh) 反应器传热系统
CN1590360A (zh) 制备(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
CN1717269A (zh) 由对应的羧酸酯水解制造羧酸和醇的方法及装置
CN100341974C (zh) 超热增能传热工质及其传热元件
CN1723256A (zh) 适用于宽温度范围的传热流体
CN1250522C (zh) 制备酮亚胺的方法
CN1179367C (zh) 混合媒体循环发电设备
CN1821210A (zh) 制备(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方法
CN1830758A (zh) 二合一氯化氢石墨合成炉系统的优化设置方法
CN1457269A (zh) 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AY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3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RAY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