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6617C - 用于限制内容再分送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限制内容再分送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76617C CN1276617C CN200310121452.7A CN200310121452A CN1276617C CN 1276617 C CN1276617 C CN 1276617C CN 200310121452 A CN200310121452 A CN 200310121452A CN 1276617 C CN1276617 C CN 127661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ent
- gazetting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fun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6 response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10—Protecting distributed programs or content, e.g. vending or licensing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个内容服务器(10),在将添加有再分送限制信息的内容发送给一个通信终端(50)时,根据在从通信终端(50)发送的HTTP消息内包含的用户代理首部内所包括的标识数据来确定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当确定结果为是时,内容服务器(10)通过互联网(20)、网关服务器(30)和移动分组通信网络(40)将该内容发送给通信终端(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通信设备发送内容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在适当的位置上存在这样的系统,它们使诸如个人计算机的通信设备能够通过诸如互联网的通信介质下载在服务器上存储的诸如活动图像数据、音乐数据等的各种内容。为了访问、下载和使用这些内容,用户通常必须向主持该服务器的数据提供者付费。
然而,一旦通信设备的用户通过付费将内容下载,该用户就能够在不通过原来的内容服务器路由选择的情况下,使用有线通信或诸如IrDA的无线通信分送该内容。这样,可以在不付费的情况下复制应当付费的下载内容。这种分送的问题在于可能侵犯版权,回避了支付使用费用。
日本的专利申请公开文献JP2001-167016推荐了一种克服这种问题的通信系统。在所推荐的系统中,将分送信息添加在从服务器下载到通信设备的内容上。当将分送信息(在下文中称作再分送限制信息)添加给内容之后,就禁止了将所下载的内容二次分送或重定向给另一个通信设备。因而,当将添加了这种信息的内容一旦下载到通信设备时,该通信设备不能再分送此内容。
然而,目前,大量的通信设备并未被配备来处理添加给下载内容的再分送限制信息;转变成使用配备有这种功能的设备,尤其在已经广泛使用的移动电话样式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在这个过渡期间内,依然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未配备用于处理添加给下载内容的再分送限制信息的功能的通信设备将继续能够再分送这样的内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其目的在于当已经将再分送限制信息添加给下载内容时,高度可靠地禁止再分送该下载到通信系统设备中的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向另一通信设备发送内容的通信设备,包括:获取装置,用于从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用于表明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再分送添加有再分送限制信息的内容的功能;确定装置,用于根据由所述获取装置获取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另一通信设备是否具有限制再分送所述内容的功能;和发送装置,当确定装置已经确定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具有限制内容再分送的功能时,向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添加有限制信息的内容,而当确定装置确定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限制再分送所述内容的功能时,不把所述内容发送给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例如是向另一个通信设备分送内容的内容服务器或通信终端。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确定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标识具有限制内容再分送的功能的通信设备的第二标识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装置可以确定第一标识信息是否对应于在存储器存储装置内所存储的任意一个第二标识信息,当第一标识信息对应于在存储器存储装置内存储的任意一个第二标识信息时,确定另一个通信设备具有限制内容再分送的功能。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再分送限制信息添加装置,用于响应于用户指令将再分送限制信息添加给所述内容,并且发送装置可以将由再分送限制信息添加装置添加了再分送限制信息的内容发送给另一个通信设备。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能够将内容发送给另一通信设备的通信设备中使用的发送限制方法,包括:一个指令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将内容发送给另一个通信设备的指令,其中所述内容添加有指示另一个通信设备限制将此内容输出给一个外部设备的再分送限制信息;一个获取步骤,在所述指令检测步骤之后,从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用于表明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是否具有限制再分送所述内容的功能;一个功能检测步骤,在获取步骤之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检测另一个通信设备具有根据再分送限制信息限制将内容输出给一个外部设备的再分送限制功能;和发送步骤,当在所述功能检测步骤中检测出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将内容发送给另一个通信设备,而当在所述功能检测步骤中检测出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不把所述内容发送给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发送限制方法可以包括由配备有上述通信设备的各种装置执行的各种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用于使能够将内容发送给另一通信设备的通信设备执行:一个指令检测过程,检测将内容发送给另一个通信设备的指令,其中所述内容添加有指示另一个通信设备限制将此内容输出给一个外部设备的再分送限制信息;一个功能检测过程,在指令检测过程之后,检测另一个通信设备具有根据再分送限制信息限制将此内容输出给一个外部设备的再分送限制功能;和发送过程,在功能检测过程之后,将内容发送给另一个通信设备。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上述程序的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在一个通信设备向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赋有再分送限制信息的内容之前,该通信设备确定将向其分送内容的另一个通信设备是否具有根据在内容中添加的再分送限制信息来限制将此内容输出给一个外部设备的再分送限制功能。当确定另一个通信设备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该通信设备将此内容发送给另一个通信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2是图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内容服务器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3是图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确定表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4是图示根据该实施例的通信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5图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用户代理首部(user agent header)的数据内容的一个例子;
图6是一个流程图,图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由内容服务器上的CPU执行的再分送限制信息确认过程的一个示例性操作;
图7是一个方框图,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例性结构;
图8是一个方框图,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9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域表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10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在通信终端的液晶显示单元上显示的一个示例性的屏幕图像;
图11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在通信终端的液晶显示单元上显示的一个屏幕的例子;
图12是一个流程图,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由通信终端上的CPU执行的再分送限制的主确认过程的一个示例性操作;
图13是一个方框图,图示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结构的一种改进型的例子;
图14图示在根据本发明改进型的通信终端的液晶显示单元上显示的一个示例性的屏幕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相似的元件采用相似的标号表示。
A.第一实施例
1.结构
通信系统1的结构
图1是一个方框图,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结构的例子。
移动分组通信网络40是向移动分组通信网40所服务的通信终端50提供分组通信服务的通信网络。移动分组通信网络40包括一个网关交换站41和一个基站42。在移动分组通信网络40的通信服务区域内设置多个基站42。当位于基站42所覆盖的无线小区内时,通信终端50能够与基站42进行无线通信。网关交换站41对基站42和网关服务器30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网关服务器30中继在移动分组通信网络40和互联网20之间交换的数据。
内容服务器10存储诸如程序、图像数据和音乐数据等的内容,并把通信终端50所请求的内容发送给通信终端50。在下文中,将从内容服务器10到通信终端50的内容传输简称为“内容分送”。内容服务器10具有下述结构以使它能够执行内容分送。
内容服务器10的结构:
图2是图示内容服务器10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如图所示,设备组件通过总线111相互连接;内容服务器10的每个组件通过总线111交换数据。
现在将详细描述每个组件。
通信单元101控制内容服务器10和互联网20之间的通信。通信单元101将CPU(中央处理单元)100提供的信息发送给互联网20,并将从互联网20接收到的信息传送给CPU 100。
CPU 100通过执行在ROM(只读存储器)102内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内容服务器10的每个组件。
将RAM(随机访问存储器)103用作CPU 100的工作区域,并临时存储在CPU 100执行的各种操作中处理的数据。
ROM 102存储一个再分送限制确认程序,该程序用于使一个操作系统通过CPU 100执行一个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在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中,一旦接收到从通信终端50发送的一个HTTP消息,CPU 100确定在该HTTP消息内是否包含一个用户代理首部。当确定在该消息内包含一个用户代理首部时,CPU 100从该用户代理首部获得通信终端50的机器类型编号和样式编号。在确认表104b内包含所获得的数据的情况下,CPU 100确定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一个内容再分送限制功能。再分送限制功能是,当服务器10指定时,在通信终端内用于限制再分送从内容服务器10下载的内容的功能,在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
使用机器类型编号和样式编号来识别通信终端的型号,根据它可以确定该通信终端是否具有处理再分送限制信息的功能。在下文中,将把一个通信终端的机器类型编号和样式编号简称为“标识数据”。
内容服务器10的HD(硬盘)104包括内容存储区域104a。内容存储区域104a存储将要提供给通信终端50的内容集,其中一些内容集被指定了再分送限制信息。该再分送限制信息禁止再分送被指定了此信息的内容集。在本实施例中,将再分送限制标志“1”添加给一个被指定再分送限制信息的内容集;并将再分送限制标志“0”添加给一个未指定再分送限制信息的内容集。
HD(硬盘)104还存储一个确定表104b。该确定表104b存储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通信终端的标识数据。当CPU 100根据ROM 102内所存储的程序执行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时,使用确定表104b。
通信终端50的结构
通信终端50用于从内容服务器10下载内容,即能够接收由内容服务器10分送的内容。通信终端50还用于限制所下载或分送的内容的再分送。
在本说明书中,当通信终端50执行下述动作时使用“再分送”:
1.通过将内容添加给一个电子邮件将内容发送给另一个通信终端;
2.将内容上载到一个单独的服务器(未图示);
3.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将内容输出给一个外部设备;和
4.通过外部接口(未图示)将内容输出给外部设备。
再分送限制功能是当通信终端50从它的用户接收到一个再分送内容的指令,确定所述内容上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时,不再分送此内容的功能。
从内容服务器10下载内容的功能包括一个标识数据添加功能。根据此功能,将用户代理首部添加给一个HTTP消息,例如HTTP请求消息,此请求通信终端50的标识数据设置在首部内,当通信终端50请求内容服务器10分送内容时,将该HTTP消息和用户代理首部一起发送给内容服务器10。在通信终端50内预先存储将在首部内设置的标识数据。
图5图示被指定了标识数据的用户代理首部的一个例子。在该图中,用户代理首部U1包含在HTTP消息H1内。用户代理首部U1将通信终端50的标识数据表示为机器类型编号D1和样式编号D2。
将不再描述通信终端50的结构的其它组件,因为它们与标准通信终端的组件相同。
2.操作
当用户操作他/她的具有上述结构的通信终端50以命令终端50访问内容服务器10时,通信终端50启动与内容服务器10的通信。当用户进一步操作通信终端50以请求所需要的内容时,通信终端50建立一个HTTP请求消息,其中包括一个下载内容的指令和一个用户代理首部,此用户代理首部与通信终端50的标识数据。然后,通信终端50向网关服务器30发送对内容服务器10的HTTP请求消息,网关服务器30将该HTTP请求消息发送给内容服务器10。
内容服务器10的CPU 100从通信终端50接收所述HTTP请求消息,并根据在该HTTP请求消息内包含的指令从内容存储区域104a读取内容。然后,CPU 100确定所请求的内容是否被指定再分送限制标志“1”。当确定结果为否时,即当添加了再分送限制标志“0”时,CPU 100向网关服务器30发送一个包含所请求内容的HTTP响应。
当再分送限制标志“1”被指定给所请求的内容时,CPU 100执行在ROM 102内存储的再分送限制确认程序,从而执行下面所描述的一个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图6是图示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的一个示例性的流程图。
CPU 100首先确定HTTP请求消息是否包含一个用户代理首部(步骤S10)。在这个例子中,通信终端50已经将一个用户代理首部添加给HTTP请求消息。因此,步骤S10的确定结果为是,该程序前进到步骤S11。在步骤S11,CPU 100获得在用户代理首部内包括的通信终端50的标识数据。然后,CPU 100确定此标识数据是否对应于在HD 104内所存储的确定表104b(参见图3)内的任意一个数据(步骤S12)。S12的确定步骤确定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一个再分送限制功能。
在这个例子中,通信终端50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因此,步骤S12的确定结果为是,然后,CPU 100向网关服务器30发送一个包含内容以及添加给此内容的再分送限制标志“1”的HTTP响应(步骤S14)。
网关服务器30在步骤S14接收从内容服务器10发送的HTTP响应,并将它发送给通信终端50。
一旦接收到HTTP响应,通信终端50存储在HTTP响应内所包含的内容和所添加的再分送限制标志“1”。当用户随后操作通信终端50以指示再分送所存储的内容时,通信终端50的CPU 500确定所存储的内容是否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在这个例子中,所存储的内容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因此,CPU 500禁止通信终端50再分送此内容,并在液晶显示单元505上显示一条禁止再分送此内容的消息。
反之,当从通信终端(未图示)发送并不包含用户代理首部的HTTP请求时,在步骤S10的确定结果为否。在另一种情况下,当通信终端(未图示)的标识数据并不对应于确定表104b内所包括的任意一个标识数据时,即使在通信终端所发送的HTTP消息内包含一个用户代理首部时,在步骤S12的确定结果也为否。在这些情况下,此程序前进到步骤S15。在步骤S15,CPU 100发送一个并不包含所请求的内容但是包含一个不能下载所请求内容的消息的HTTP响应。一旦接收到此HTTP响应,通信终端在它的显示单元上显示一个不能下载所请求的内容的消息。
使用上述结构,仅当通信终端50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才从内容服务器10向通信终端50发送添加有再分送限制信息的内容。因此,能够非常可靠地控制内容的再分送,并能够防止侵犯版权、不支付版税或者非法地使用内容。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确定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还可以参考除了标识数据之外的其它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表104b可以存储除了通信终端50的机器类型编号数据或样式编号数据之外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话。
可选择地,通信终端50可以在HTTP请求消息的用户代理首部的预定数据区域(在下文中称作“标识区域”)内设置表示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信息,并将该HTTP请求消息发送给内容服务器10。例如,可以在标识区域内设置用“1”或“0”代表的信息,“1”代表通信终端50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当内容服务器10从通信终端50接收到一个HTTP请求消息时,此消息包含下载内容的请求,内容服务器10的CPU 100确定在此HTTP请求消息内是否包含一个用户代理首部。当确定在此消息内包含用户代理首部时,则CPU 100确定在用户代理首部的标识区域内是否设置为“1”。当确定设置为“1”时,CPU100将所请求的内容发送给通信终端50。因此,内容服务器10非常可靠地确定了一个通信终端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在这个例子中,内容服务器10并不必须存储诸如确定表的数据;可以简化内容服务器10的结构来实现再分送限制确认功能。
B.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通信终端50’生成诸如照片的内容,并将再分送限制信息指定给所生成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终端50’将此内容添加给一个电子邮件以发送给通信终端50。
将不再重复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将使用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的单元。
1.结构
通信系统1’的结构
图7是一个方框图,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示例性结构。
邮件服务器31通过网关服务器30’接收和存储从通信终端50’发送的电子邮件。将所存储的电子邮件发送给具有指定电子邮件地址的通信终端50。邮件服务器31仅为分配给移动分组通信网络40所服务的通信终端的电子邮件地址存储电子邮件。随后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邮件服务器31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网关服务器30’中继在移动分组通信网络40的网关交换站41和移动分组通信网络40的网关交换站41’之间交换的数据。移动分组通信网络4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为了方便,为通信终端50’提供一个单独的基站和网关交换站,即基站42’和网关交换站41’。
当通信终端50’位于基站42’所覆盖的无线小区内时能够进行无线通信。通信终端50’通过基站42’、网关交换站41’和网关服务器30’与邮件服务器31进行分组通信,从而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下面将描述通信终端50’的具体结构。
通信终端50,与通信终端50’相同,也能够通过基站42、网关交换站41和网关服务器30’与邮件服务器31进行分组通信,从而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通信终端50分配有一个电子邮件地址,通信终端50通过此电子邮件地址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地址唯一地标识通信终端50。而且,在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内所包括的域名唯一地标识邮件服务器31。通信终端5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终端50相同的再分送限制功能。换句话说,当从一个用户接收到再分送的指令时,通信终端50能够不再分送那些再分送被限制的内容。
通信系统1’的结构的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在这个实施例中,“分送”是指在将内容添加给一个电子邮件之后从通信终端50’向通信终端50发送由通信终端50’创建的内容的动作。所使用的“再分送”与第一实施例的含义相同。而且,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使用“再分送限制信息”和“再分送限制功能”。
邮件服务器31的结构
邮件服务器31包含与在第一实施例的内容服务器10内存储的确定表104b类似的确定表(未图示)。
此外,邮件服务器31具有在下文中所描述的再分送限制确认功能。当邮件服务器31从请求传输一个邮件的通信终端50接收到一个HTTP消息时,它确定在该HTTP消息的预定数据区域(在下文中称作“限制分送区域”)内是否设置有限制分送标志“1”,其中限制分送标志“1”表示邮件包含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的内容。当确定结果为是时,它通过参考确定表进一步确定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确定处理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当确定通信终端50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邮件服务器31根据HTTP消息向通信终端50发送该电子邮件。
通信终端50’的结构
图8是一个方框图,图示图7所示的通信终端50’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所示,通信终端50’包括一个摄像机单元512’。摄像机单元512’具有一个CCD(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未图示)和一个信号处理单元(未图示)。当通信终端50’的用户在操作输入单元502’上执行一个操作并使用摄像机单元512’拍摄一幅图像时,图像数据被输入在CCD摄像机内。信号处理单元执行图像数据的信号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作为电影信号提供给CPU 500’。CPU 500’使液晶显示单元505’显示所提供的电影信号,并在将该图像数据的数据名称与该电影信号相关联之后,作为图像数据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09’的内容存储区域509a’内存储该电影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将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09’内如此存储的图像数据作为内容处理。
ROM 507’存储使CPU 500’执行再分送限制添加过程的程序。在再分送限制添加过程中,当从一个用户接收到一个指令以限制由另一个通信终端再分送内容存储区域509a’内所存储的内容时,CPU 500’使内容与再分送限制标志“1”相关联。CPU 500’还使自指定标志“1”与内容相关联,在通信终端50’上指定表示再分送限制标志“1”的自指定标志“1”。相反地,当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由内容服务器10指定再分送限制标志“1”时,并不给内容指定自指定标志“1”。
此外,通信终端50’的ROM 507’存储使CPU 500’执行再分送限制主确认过程的一个再分送限制主确认程序。当接收到一个指令以将内容添加给一封电子邮件以发送给通信终端50时,其中所述内容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和自指定标志“1”,如下所述执行再分送限制主确认过程。CPU 500’确定是否可以验证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根据在目标通信终端50的电子邮件地址内所包含的域名来进行确定。当确定可以验证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CPU 500’并不向内容添加自指定标志“1”,而是仅添加再分送限制标志“1”。然后,CPU 500’将内容添加给电子邮件,并创建一个包含添加有该内容的电子邮件的HTTP消息。在将要发送的HTTP消息的限制分送区域内设置限制分送标志“1”。
因为下述原因,域名用于确定是否可以验证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通信终端50’通过邮件服务器31向通信终端50发送电子邮件,因此,通信终端50’并不直接与通信终端50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终端50’不能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的内容服务器10所使用的相同方法来确定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由邮件服务器31来确定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如上所述,邮件服务器31通过它的域名被唯一地标识。通信终端50’首先根据域名来确定具有该域名并且介于电子邮件交换机之间的邮件服务器是否是邮件服务器31,此邮件服务器31具有确定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功能。在邮件服务器具有与邮件服务器31相同的功能的情况下,邮件服务器31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法来确定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
此外,通信终端50’的ROM 507’存储第二再分送限制程序,该程序用于使CPU 500’执行与通信终端50所执行的再分送限制过程不同的第二再分送限制过程。在第二再分送限制过程中,当用户发出一个内容再分送的指令时,CPU 500’确定该内容是否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和自指定标志“1”。当该内容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但是未添加自指定标志“1”时,CPU 500’并不再分送此内容,因为该内容已经被从内容服务器或者从另一个通信终端分送,因此,内容的再分送是禁止的。
非易失性存储器509’存储如图9所示的域表509b’。如图所示,域表509b’包括表示在电子邮件地址内所包括的域名的数据。在域表509b’内所表示的域名是分配给能够验证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邮件服务器31的那些域名。当CPU 500’执行再分送限制主确认过程时使用域表509b’。
因为通信终端50’具有与标准通信终端类似的结构,将省略对该结构其它组件的描述。
2.操作
一个用户操作通信终端50’的操作输入单元502’来使用摄像机单元512’拍摄一幅图像。用户还操作通信终端50’的操作输入单元502’来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09’的内容存储区域509a’内存储相互对应的由摄像机单元512’所存储的图像数据(在下文中称作“内容”)和图像数据的数据名称(在下文中称作“内容名称”)。
在这个例子中,然后,用户在通信终端50’的操作输入单元502’上执行一个预定操作。一旦接收到该操作输入,CPU 500’在液晶显示单元505’上显示如图10所示的再分送设置屏幕。在屏幕上,用户在输入框BX11内输入由通信终端50’创建和存储在内容存储区域509a’的内容中的一个所需要内容的内容名称。当输入一个内容名称时,用户可以执行一个预定操作,从而在液晶显示单元505’上显示在内容存储区域509a’内所存储内容的一个内容名称列表。然后,用户可以选择一个与所需要的内容相对应的内容名称,而不必在输入框BX11内键入一个内容名称。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希望限制所选择内容的再分送,用户在复选框BX12内输入一个复选标记。相反地,在不限制再分送的情况下,在复选框BX13内输入复选标记。然后,用户按下“设置”按钮BX14。然后,CPU 500’从内容存储区域509a’中提取具有在输入框BX11内输入的内容名称的内容。此后,CPU 500’使再分送限制标志“1”和自指定标志“1”与所提取的内容相关联,以存储在内容存储区域509a’内。
当用户随后在通信终端50’的操作输入单元502’上执行一个操作以创建一封新的电子邮件时,如图11所示,CPU 500’在液晶显示单元505’上显示用于新电子邮件的输入屏幕。在屏幕上,用户在输入框BX21内输入与通信终端50相对应的电子邮件地址,在输入框BX22内输入将要传输的内容的内容名称。然后,用户在输入框BX23内输入一个消息。当用户在完成该电子邮件后按下登记按钮BX24时,CPU 500’执行在ROM507’内存储的再分送限制主确认程序,从而执行下文中的再分送限制主确认过程。
图12是图示再分送限制主确认过程的一个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S20,通信终端50’的CPU 500’读取在输入框BX21内输入的电子邮件地址(通信终端50的电子邮件地址)内所包含的表示一个域名的数据。接着,在步骤S21,CPU 500’确定所读取的域名是否对应于在域表509b’(参见图9)内存储的任意一个域名。因为,在这个例子中,在对应于通信终端50的电子邮件地址内包括的域名数据存储在域表509b’内,所以在步骤S21的确定结果为是。然后,CPU 500’从内容存储区域509a’读取具有在输入框BX22内所输入的内容名称的内容。此外,CPU 500’还确定该内容是否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和自指定标志“1”(步骤S22)。
步骤S22的确定结果可能存在三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中,内容同时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和自指定标志“1”。这意味着通信终端50’将再分送限制标志“1”添加给此内容。因此,即使所述内容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也可以将该内容发送或分送给另一个通信终端。在第二种情况下,该内容仅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内容再分送的限制由另一个通信终端而不是通信终端50’来指定,所以该内容不能被发送或再分送给另一个通信终端。在第三种情况下,内容未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不在将内容发送给另一个通信终端方面施加限制。在步骤S22的确定结果中,在上述第一和第三种情况下确定结果为是,在上述第二种情况下确定结果为否。
在这个例子中,假设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和自指定标志“1”。因此,在步骤S22的确定结果为是,该程序前进到步骤S23。在步骤S23,CPU 500’使该内容仅与再分送限制标志“1”相关联,而不与自指定标志“1”相关联,并将此内容添加给电子邮件。然后,CPU 500’生成一个HTTP邮件发送请求消息,此消息包含添加有所述内容的电子邮件。CPU500’还在该HTTP消息的限制分送区域内设置表示将再分送限制标志“1”添加给该内容的限制分送标志“1”。在步骤S24,CPU 500’通过基站42’和网关交换站41’将该HTTP消息发送给网关服务器30’。
在再分送限制标志“1”未添加给内容的情况下,在步骤S22的确定结果为是,但是在步骤S23并不向内容添加标志。在这种情况下,CPU500’在该HTTP消息的限制分送区域内设置表示未向内容添加再分送限制标志“1”的限制分送标志“0”。在步骤S24,CPU 500’通过基站42’和网关交换站41’向网关服务器30’发送如此生成的HTTP消息。
反之,在步骤S22中确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不能再分送该内容。然后,该程序前进到步骤S25,其中CPU 500’并不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而是在液晶显示单元505’上显示一个不能发送电子邮件的消息。
当用户指定的电子邮件地址对应于不能确定通信终端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的一个通信终端时,也就是说,在电子邮件地址中包括的域名并不对应于在域表509b’内存储的任意一个域名的情况下,在步骤S21的确定结果为否。然后,该程序前进到步骤S25,CPU 500’并不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而是在液晶显示单元505’上显示一个不能发送电子邮件的消息。
上面描述了通信终端50’的CPU 500’如何执行再分送限制主确认过程。
在CPU 500’执行步骤S24之后,网关服务器30’接收HTTP消息,并将其发送给邮件服务器31。一旦接收到该HTTP消息,邮件服务器31根据指定的电子邮件地址临时存储在该消息内所包含的电子邮件。邮件服务器31还临时存储在该HTTP消息的限制分送区域内设置的限制分送标志的值。然后,邮件服务器31通过网关服务器30’、网关交换站41和基站42向具有目标电子邮件地址的通信终端50发送一个接收通知。
一旦接收到所述接收通知,通信终端50通过基站42、网关交换站41和网关服务器30’向邮件服务器31发送一个包含获取该电子邮件的请求的HTTP请求消息。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通信终端50向该HTTP请求消息添加一个包含通信终端50的机器类型编号和样式编号的用户代理首部。
一旦从通信终端50接收到该HTTP请求消息,邮件服务器31读取临时存储的限制分送标志的值,并确定该值是否为“1”。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当在图12的步骤S23中生成此HTTP请求时通信终端50’指定数值“1”,所以确定结果为是。然后,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内容服务器10相同的方式,邮件服务器31执行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当作为该过程的结果,确定通信终端50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邮件服务器31向网关服务器30’发送一个包含电子邮件的HTTP响应,此电子邮件对应于从通信终端50发送的HTTP请求消息内所包含的电子邮件地址。
然后,网关服务器30’向通信终端50发送该HTTP响应。一旦接收到该HTTP响应,通信终端50存储该HTTP响应中包含的电子邮件以及添加给电子邮件的内容。
当通信终端50的用户试图再分送如此接收到的添加有内容再分送限制标志“1”的内容时,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通信终端50禁止再分送此内容。
在所添加的限制分送标志的值不是“1”的情况下,一个从通信终端50’发送的HTTP请求消息包含一封其内容未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的电子邮件。在这种情况下,邮件服务器31并不执行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而是向网关服务器30’发送一个包含电子邮件的HTTP响应,该电子邮件对应于在HTTP请求消息内所包含的电子邮件地址。
在作为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的结果,邮件服务器31确定通信终端50并不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情况下,删除添加给电子邮件的内容,生成一个仅包含电子邮件消息本体的HTTP响应消息,并通过网关服务器30发送给通信终端50。该HTTP响应消息还包含一个所添加的内容已经被删除的消息。一旦接收到HTTP响应消息,通信终端50存储在HTTP响应消息内包含的电子邮件,并显示所添加的内容已经被删除的消息。
如上所述,在发送一封已经添加再分送限制内容的电子邮件之前,通信终端50’执行再分送限制主确认过程,以确认通过其发送该电子邮件的邮件服务器是否是具有再分送限制确认功能的邮件服务器31,其中由通信终端50’施加对所添加内容的再分送的限制。然后,由邮件服务器31执行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从而检测该通信终端50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因此,仅将再分送限制内容发送给一个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通信终端。因而,可以非常可靠地限制内容的再分送。
在本实施例中,在建立一封电子邮件之后和将该电子邮件发送给通信终端50之前,通信终端50’的CPU 500’执行再分送限制主确认过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CPU 500’可以在用户撰写一封电子邮件的同时执行再分送限制主确认过程。例如,一旦检测到在图11的新电子邮件屏幕的输入框BX22内输入了已经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和自指定标志“1”的内容的内容名称和在输入框BX21内输入了目标电子邮件地址时,即可以执行再分送限制主确认过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通信终端50’上执行再分送限制主确认过程,然后,在邮件服务器31上执行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也可以不在邮件服务器31上执行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确认在通信终端50’内存储的域表509b内的存储的数据所表示的域名始终对应于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通信终端。
而且,与在上述实施例中删除添加给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不同,邮件服务器31可以向通信终端50发送一个HTTP响应,其中包含因为通信终端50并不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因而不能向通信终端50发送所接收的电子邮件的消息。这样,将该添加有内容的电子邮件在邮件服务器31内存储一个预定周期。因而,通信终端50的用户可以切换到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另一个通信终端50,并在所切换的通信终端50上接收电子邮件。
3.第二实施例的改进型式
改进型式1: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除了邮件服务器31之外的服务器内存储内容。具体而言,当将一封添加有内容的电子邮件从通信终端50’发送给通信终端50的电子邮件地址时,可以将所添加的内容仅存储在除了邮件服务器31之外的一个服务器内。
例如,存储服务器32可以连接到邮件服务器31,如图13所示。存储服务器32是一台具有通信功能和数据存储功能的计算机,将省略对它的详细描述。
当邮件服务器31从通信终端50’接收到一个HTTP消息时,所述HTTP消息包含一封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的电子邮件,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服务器31在存储服务器32内存储在该HTTP消息内包含的电子邮件上所添加的内容。邮件服务器31还存储与此内容对应的存储服务器32的URL(通用资源定位器)。然后,邮件服务器31通过网关服务器30’、网关交换站41和基站42向电子邮件地址被指定为该电子邮件的目标的通信终端50发送一个接收通知。
一旦接收到接收通知,通信终端50通过基站42、网关交换站41和网关服务器30’向邮件服务器31发送一个HTTP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包含一个获取电子邮件的请求。在此,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HTTP请求消息包含一个已经添加有通信终端50的标识数据的用户代理首部。一旦接收到HTTP请求消息,邮件服务器31执行上述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当确定通信终端50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邮件服务器31提取在HTTP请求消息内包含的一个电子邮件地址相关联的一封电子邮件。然后,邮件服务器31向网关服务器30’发送一个HTTP响应,该HTTP响应包含该电子邮件和用于存储添加给该电子邮件的内容的URL的详细资料。
网关服务器30’向通信终端50发送该HTTP响应。一旦接收到该HTTP响应,通信终端50存储在该HTTP响应内所包含的电子邮件,并显示如图14所示的邮件内容。在该图中,在方框BX31中显示电子邮件的正文,在方框BX32中显示内容存储位置的URL。
当用户选择方框BX32中的URL时,通信终端50根据该URL通过基站42、网关交换站41、网关服务器30’和邮件服务器31访问存储服务器32,并获取在存储服务器32内存储的内容。
在邮件服务器31在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中确定通信终端50不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邮件服务器31提取与HTTP请求消息内包含的电子邮件地址相对应的一封电子邮件,并向网关服务器30’发送一个包含所提取的电子邮件的HTTP响应。在这里,电子邮件并不包含表示添加给该电子邮件的内容的存储位置的URL信息。
网关服务器30’向通信终端50发送该HTTP响应。一旦接收到HTTP响应,通信终端50存储在HTTP响应内包含的电子邮件,并仅显示该电子邮件的正文。
使用上述结构,仅允许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通信终端50获取添加有再分送限制信息的内容。
改进型式2: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信终端50’在将内容发送给通信终端50时可以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功能,而在上述实施例中,通信终端50’通过移动分组通信网络40将内容发送给通信终端50。
在本改进型式中,除了上述结构之外,每个通信终端50’和通信终端50都具有一个短距离无线通信单元,用于短距离地发送和接收数据,并如下所述执行操作。
当用户在通信终端50’上执行与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所执行的相同操作时,使内容添加了再分送限制标志“1”和自指定标志“1”,然后,用户请求通信终端50’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单元向通信终端50发送内容。通信终端50’的CPU 500’向通信终端50发送一个通信,并从通信终端50接收一个通信首部。然后,CPU 500’确定所接收的通信首部是否添加有认证信息。在确定通信首部添加有认证信息的情况下,CPU 500’确定通信终端50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然后,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CPU500’并不向内容添加自指定标志“1”,而是仅添加再分送限制标志“1”,并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单元向通信终端50发送内容。
在通信终端50’的用户输入一个将内容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单元发送给不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和再分送限制认证功能的通信终端的指令的情况下,通信终端50’的CPU 500’确定从通信终端接收到的通信首部并未添加有认证信息,因此确定此通信终端并不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因此,CPU 500’并不向通信终端发送内容。
改进型式3:
通信终端50’可以将内容发送给在通信终端50’上安装的一个外部设备(未图示)。这样一个外部设备的例子包括:计算机设备、电影输出设备、外部存储设备、游戏设备、等等,它们连接到通信终端50’。
在本改进型式中,除了上述结构之外,通信终端50’包括一个外部接口(未图示),用于执行与一个外部设备的通信。此外,通信终端50’和连接到该终端50’的外部设备执行如下所述的操作。
用户将一个外部设备(未图示)连接到通信终端50’。然后,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用户在通信终端50’上执行一个操作以使该终端50’将再分送限制标志“1”和自指定标志“1”添加给内容。然后,用户输入一个将该内容发送给该外部设备的指令。然后,通信终端50’的CPU500’通过外部接口向外部设备发送一个查询信号。该外部设备通过接口(未图示)接收该查询信号。因为该外部设备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所以该外部设备响应于此查询信号,通过接口发送一个响应信号。一旦接收到此响应信号,通信终端50’确定该外部设备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并在添加再分送限制标志“1”但不添加自指定标志“1”之后将该内容发送给外部设备。
在外部设备不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也不具有响应功能的情况下,外部设备不能响应于从通信终端50’发送的查询信号而发送一个响应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终端50’不能接收到一个响应该查询信号的响应信号,因此,并不将内容发送给这样一个外部设备。
在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由一个可靠的公共授权机构预先向一个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外部设备签发数字证书,并且该外部设备可以预先存储所签发的数字证书。一旦接收到一个从通信终端50’发送的查询信号,这样一个外部设备将该数字证书发送到通信终端50’。一旦接收到数字证书,通信终端50’确定此外部设备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然后,通信终端50’并不向将要发送给外部设备的内容添加自指定标志“1”,而仅添加再分送限制标志“1”。在通信终端50’不能从外部设备接收到任何数字证书的情况下,通信终端50’确定此外部设备不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因此,不将内容发送给该外部设备。
C.改进型式
在上面的描述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要特征的情况下,能够用各种其它的实施例来实现本发明。例如,可以是如下所述的改进型式。
1.在第一实施例,网关服务器30,而不是内容服务器10,可以执行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
具体而言,网关服务器30而不是内容服务器10具有确定表104b和再分送限制确认程序。当内容服务器10发送包含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的内容的一个HTTP消息时,以与第二实施例中的通信终端50’相同的方式,内容服务器10在该HTTP消息的限制分送区域内设置限制分送标志“1”。一旦从内容服务器10接收到该HTTP消息,当限制分送标志的值为“1”时,网关服务器30执行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当作为该过程的结果确定通信终端50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网关服务器30向内容服务器10发送HTTP请求消息。在确定通信终端50并不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情况下,网关服务器30并不向内容服务器10发送HTTP请求消息,并向通信终端50发送一个HTTP请求消息已经被拒绝的消息。
而且,在第二实施例中,网关服务器30可以替代通信终端50’执行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
在如上所述由网关服务器30执行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的结构中,内容服务器10或邮件服务器31并不需要具有确认表104b和再分送限制确认程序。因而,能够简化这些服务器的结构。
2.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除了再分送限制标志“1”之外,还可以向内容添加允许内容再分送次数的有关信息(限制次数)。此外,可以向再分送限制标志添加限制次数的有关信息。具体而言,在限制次数是0次时将再分送限制标志设置为“1”,在限制次数是10次时将再分送限制标志设置为“2”,当再分送次数是20次时将再分送限制标志设置为“3”。当将此应用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时,内容服务器10在内容存储区域104a内存储与再分送限制标志相对应的内容,所述再分送限制标志具有一个与所希望的限制次数相对应的值。然后,内容服务器10执行再分送限制确认过程,并当确认一个内容下载请求是由一个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通信终端50发出的时候,将内容发送给一个通信终端。
当使用如上所述的这样一个再分送限制标志时,通信终端50具有下述再分送限制功能。当用户在通信终端50上输入一个再分送内容的指令时,所述内容添加有再分送限制标志,并且该标志被设置了一个规定限制次数的数值,通信终端50以如下所述的方式执行再分送限制过程。当再分送限制标志为“1”时,执行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再分送限制过程。当再分送限制标志为“2”时,每次再分送内容时将内容再分送次数(再分送计数)加一,并在内容的预定数据区域内记录再分送计数。当再分送计数增加到10时,不再允许再分送此内容。类似地,当再分送限制标志为“3”时,当再分送计数增加到20时不再允许内容再分送。通信终端50如上所述地执行再分送限制过程,从而实现限制内容再分送次数的再分送限制功能。一个使通信终端50的CPU 500实现再分送限制功能的程序可以存储在ROM 507或非易失性存储器509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内容再分送给多个通信终端的情况下,可以将再分送计数递增由通信终端50向其再分送内容的通信终端的数量。而且,当另一个通信终端将该内容再分送给通信终端50时也可以增加再分送计数。在这里,在每次将内容再分送给另一个通信终端都增加再分送计数,不再在一个通信终端的基础上执行再分送限制。因而,能够可靠地实现再分送限制。
此外,除了再分送限制信息之外,还可以将再分送限制次数的有关信息添加给内容。除了用于再分送限制标志的数据区域之外,还可以分配一个预定的数据区域用于一个重放限制次数标志(replay restrictionnumber flag)。
另外,可以在一个通信终端的基础上和/或不在一个通信终端的基础上增加再分送计数。
此外,可以将再分送的时间周期(即一个可以再分送内容的时间周期)的有关信息添加给再分送限制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在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发送和接收包括这种再分送时间周期信息的内容。
3.而且,可以在再分送内容中添加一个内容的输出级别。在这种情况下,向内容添加包括允许输出模式的再分送限制信息,所述允许输出模式是不同输出许可级别的组合。在这里,输出许可级别包括与被限制或允许再分送的程度有关的多个级别。例如,在内容是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将与外部存储有关的输出许可级别或与图像输出有关的输出许可级别设置为输出许可级别。
例如,在为外部存储设置输出许可级别的情况下,可以将级别L1-L4设置为输出许可级别:L1不允许内容分送;L2允许发送添加给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L3允许将内容上载到一台服务器;和L4允许通过一个外部接口将内容输出给一个外部设备。
在为图像输出设置输出许可级别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级别L11-L13:L11不允许将内容输出给一个通过外部接口连接的外部监视器;L12允许模拟式普通目的输出;和L13允许数字式普通目的的输出。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这些输出许可级别L1至L4、L11至L13之一作为它的再分送限制标志应用于在内容服务器10内存储的内容。而且,可以根据添加给内容的输出许可级别将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通信终端的标识数据存储在内容服务器10的确定表104b内。此外,内容服务器10可以具有下述功能:通过检查通信终端50的标识数据是否对应于在确定表104b内存储的任意一个数据,确定请求下载内容的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根据本改进型式实现再分送控制的再分送限制功能。
根据本改进型式,可以再分送内容从而按照规定使用内容。
4.在另一种改进型式中,可以通过下述方式确定通信终端50是否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
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与内容服务器10进行通信时,通信终端50可以向网关服务器30发送表明通信终端50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描述信息。然后,网关服务器30存储对应于通信终端50的所发送的描述信息。当通信终端50向内容服务器10发送一个HTTP请求消息时,网关服务器30接收该HTTP请求消息,并和该HTTP请求消息一起将该描述信息发送给内容服务器10。每次网关服务器30接收到一个HTTP请求消息,网关服务器30都和该HTTP请求消息一起将该描述信息发送给内容服务器10。一旦接收该描述信息和该HTTP请求消息,内容服务器10确定通信终端50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如果在没有描述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到HTTP请求消息,内容服务器10确定该通信终端50不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从通信终端50接收到描述信息的情况下,网关服务器30可以将HTTP请求消息发送给内容服务器10。另一方面,在未从通信终端50发送描述信息的情况下,网关服务器30并不向内容服务器10发送一个来自通信终端50的HTTP请求消息。
因而,当仅将具有再分送限制标志“1”的内容发送给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的通信终端时,保证了可靠性。
5.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再分送限制标志添加给内容。作为替代,也可以将内容的预定数据区域用作一个再分送限制标志的区域。
Claims (4)
1.一种能够将内容发送给另一个通信设备的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装置,用于从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用于表明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是否具有限制再分送添加有再分送限制信息的内容的功能;
确定装置,用于根据由所述获取装置获取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是否具有限制再分送所述内容的功能;和
发送装置,用于当所述确定装置确定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具有限制再分送所述内容的功能时,向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添加有所述限制信息的所述内容,而当所述确定装置确定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限制再分送所述内容的功能时,不把所述内容发送给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确定装置包括:
存储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表明通信设备具有所述限制再分送所述内容的功能的第二标识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确定装置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是否对应于在所述存储器存储装置内存储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当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于在所述存储器存储装置内存储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时,确定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具有所述限制再分送所述内容的所述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再分送限制信息添加装置,用于响应于用户指令将所述再分送限制信息添加给所述内容,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将由所述再分送限制信息添加装置添加了所述再分送限制信息的所述内容发送给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
4.一种在能够将内容发送给另一通信设备的通信设备中使用的发送限制方法,包括:
一个指令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将所述内容发送给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的指令,其中所述内容添加有指示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限制将所述内容输出给一个外部设备的再分送限制信息;
一个获取步骤,在所述指令检测步骤之后,从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获取第一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用于表明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是否具有限制再分送所述内容的功能;
一个功能检测步骤,在所述的获取步骤之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检测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具有根据所述再分送限制信息限制将所述内容输出给一个外部设备的再分送限制功能;和
发送步骤,当在所述功能检测步骤中检测出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将所述内容发送给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而当在所述功能检测步骤中检测出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不具有再分送限制功能时,不把所述内容发送给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364272A JP4099049B2 (ja) | 2002-12-16 | 2002-12-16 |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JP364272/2002 | 2002-12-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09014A CN1509014A (zh) | 2004-06-30 |
CN1276617C true CN1276617C (zh) | 2006-09-20 |
Family
ID=32376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31012145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6617C (zh) | 2002-12-16 | 2003-12-16 | 用于限制内容再分送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76705B2 (zh) |
EP (1) | EP1431859A3 (zh) |
JP (1) | JP4099049B2 (zh) |
CN (1) | CN1276617C (zh) |
TW (1) | TWI23595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2164A (zh) * | 2010-09-24 | 2012-07-11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34660A (ja) * | 2004-02-17 | 2005-09-02 | Nec Corp |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メールシステム |
JP4519574B2 (ja) * | 2004-08-27 | 2010-08-04 |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JP4380480B2 (ja) | 2004-09-16 | 2009-12-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ライセンス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ライセンス処理方法 |
JP4371986B2 (ja) | 2004-11-30 | 2009-11-25 | 株式会社東芝 |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ファイル転送方法 |
US7461071B2 (en) | 2005-04-04 | 2008-12-02 | Younite, Inc. | Distributed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personal attributes |
WO2007146183A2 (en) * | 2006-06-08 | 2007-12-21 | Sopogy,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
JP4190558B2 (ja) * | 2006-12-12 | 2008-12-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装置 |
JP4405503B2 (ja) * | 2006-12-28 | 2010-01-27 | キヤノンIt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US8463813B2 (en) * | 2007-04-12 | 2013-06-11 | Younite, Inc. | Individualized data sharing |
US8600343B2 (en) | 2007-07-25 | 2013-12-03 | Yahoo!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llecting and presenting historical communication data for a mobile device |
US8181260B2 (en) * | 2007-08-15 | 2012-05-1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racking the origins of data and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
US8589493B2 (en) * | 2007-08-17 | 2013-11-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ending related information to indirect email recipients |
US9584343B2 (en) | 2008-01-03 | 2017-02-28 | Yahoo! Inc. | Presentation of organized personal and public data using communication mediums |
JP2010224859A (ja) * | 2009-03-24 | 2010-10-07 | Nec Corp | 通信端末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WO2010141216A2 (en) | 2009-06-02 | 2010-12-09 | Xobni Corporation | Self populating address book |
US20110191717A1 (en) | 2010-02-03 | 2011-08-04 | Xobni Corporation | Presenting Suggestions for User Input Based on Client Device Characteristics |
US9514466B2 (en) * | 2009-11-16 | 2016-12-06 | Yahoo! Inc. | Collecting and presenting data including links from communications sent to or from a user |
US8982053B2 (en) | 2010-05-27 | 2015-03-17 | Yahoo! Inc. | Presenting a new user screen in response to detection of a user motion |
JP2015035220A (ja) * | 2014-10-02 | 2015-02-19 | レノボ・イノベーションズ・リミテッド(香港) | 通信端末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62532A (en) * | 1988-12-22 | 1990-10-09 | Ibm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f classified electronic message delivery restriction |
US5634012A (en) | 1994-11-23 | 1997-05-27 | Xerox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use of digital works having a fee reporting mechanism |
AU1690597A (en) * | 1996-01-11 | 1997-08-01 | Mitre Corporation, The |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 and distribution of digital property |
US5875296A (en) * | 1997-01-28 | 1999-02-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web server user authentication with cookies |
US5949877A (en) * | 1997-01-30 | 1999-09-07 | Intel Corporation | Content protection for transmission systems |
JP4496440B2 (ja) | 1998-01-12 | 2010-07-0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暗号化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 |
US6230186B1 (en) * | 1998-04-28 | 2001-05-08 | Rhoda Yaker | Private electronic message system |
US6438235B2 (en) | 1998-08-05 | 2002-08-20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edia content protection utilizing public key cryptography |
US6226618B1 (en) * | 1998-08-13 | 2001-05-0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content delivery system |
US6324569B1 (en) * | 1998-09-23 | 2001-11-27 | John W. L. Ogilvie | Self-removing email verified or designated as such by a message distributor for the convenience of a recipient |
US6701347B1 (en) * | 1998-09-23 | 2004-03-02 | John W. L. Ogilvie | Method for including a self-removing code in a self-removing email message that contains an advertisement |
WO2000044119A1 (en) * | 1999-01-26 | 2000-07-27 | Infolio, Inc. | Universal mobile i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
JP2000305855A (ja) | 1999-02-17 | 2000-11-02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
US7136838B1 (en) * | 1999-03-27 | 2006-11-1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Digital license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providing a digital license |
US7149893B1 (en) * | 1999-09-07 | 2006-12-12 | Poofaway.Com,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the originator of an electronic mail message to preset an expiration time, date, and/or event, and to control processing or handling by a recipient |
JP2001167016A (ja) | 1999-12-10 | 2001-06-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ータ送受信装置 |
JP4617533B2 (ja) * | 2000-03-14 | 2011-01-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
US7032011B2 (en) * | 2000-03-29 | 2006-04-18 | Symantec Corporation | Server based extraction, transfer, storage and processing of remote settings, files and data |
US6957248B2 (en) * | 2000-07-31 | 2005-10-18 | Pitney Bow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warding electronic messages |
US8225414B2 (en) * | 2000-08-28 | 2012-07-17 | Contentguard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installed software and regulating access to content |
JP2002261748A (ja) | 2000-12-28 | 2002-09-13 | Sony Corp | 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
US7054906B2 (en) * | 2000-12-29 | 2006-05-30 | Levosky Michael 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organizing Email |
CN1714356B (zh) | 2001-01-17 | 2010-04-07 | 康坦夹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标准演示引擎作数字权限管理的系统及方法 |
JP2002223476A (ja) | 2001-01-25 | 2002-08-09 | Nec Corp | 通信端末,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登録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データ登録方法 |
US20020103935A1 (en) * | 2001-01-26 | 2002-08-01 | Neil Fishman | Pushing rich content information to mobile devices |
JP2002244927A (ja) * | 2001-02-16 | 2002-08-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ータ配布システム |
TW561754B (en) * | 2001-02-23 | 2003-11-11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
US6920564B2 (en) * | 2001-03-08 | 2005-07-1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s, system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and data structures for limit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electronic mail |
JP4586281B2 (ja) * | 2001-03-13 | 2010-11-24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データ送信管理装置、データ送信管理方法、データ送信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送信管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US7721103B2 (en) * | 2001-09-18 | 2010-05-18 | Media Rights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lobal media content delivery |
US7228334B1 (en) * | 2001-12-28 | 2007-06-05 |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 Systems methods to selectively control forwarding of electronic mail |
US7356564B2 (en) * | 2002-01-09 | 2008-04-08 | At&T Delawa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lf-destructing electronic mail messages |
US20030233410A1 (en) * | 2002-06-06 | 2003-12-1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carbon copy dissemination control |
AUPS324602A0 (en) * | 2002-06-28 | 2002-07-18 | Ehrlich, Julian | Electronic message system |
US20040003030A1 (en) * | 2002-06-28 | 2004-01-01 | Ems Inc. | Mail server with forwarding function and a storage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for the mail server |
US7139802B2 (en) * | 2002-07-11 | 2006-11-21 | Susann Marie Keohane | Electronic mail distribution via a network of computer controlled display terminals with interactive display interfaces enabling senders to specify individuals not to receive the E-Mail documents being sent |
US20040019644A1 (en) * | 2002-07-25 | 2004-01-2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ssemination control of email text |
-
2002
- 2002-12-16 JP JP2002364272A patent/JP409904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12-12 US US10/735,290 patent/US737670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2-15 EP EP03028627A patent/EP1431859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12-15 TW TW092135438A patent/TWI23595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2-16 CN CN200310121452.7A patent/CN127661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2164A (zh) * | 2010-09-24 | 2012-07-11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CN102572164B (zh) * | 2010-09-24 | 2014-12-10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4199190A (ja) | 2004-07-15 |
EP1431859A3 (en) | 2006-03-15 |
EP1431859A2 (en) | 2004-06-23 |
TW200422939A (en) | 2004-11-01 |
JP4099049B2 (ja) | 2008-06-11 |
US20040215734A1 (en) | 2004-10-28 |
CN1509014A (zh) | 2004-06-30 |
US7376705B2 (en) | 2008-05-20 |
TWI235950B (en) | 2005-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6617C (zh) | 用于限制内容再分送的方法和系统 | |
CN1255736C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管理系统 | |
CN1235150C (zh) | 内容提供方法 | |
CN1247017C (zh) | 电子节目指南系统及节目通知方法 | |
CN1223138C (zh) | 访问权管理系统、便携式终端、网关和内容服务器 | |
CN1225882C (zh) | 数据分配服务器,终端以及使用了这些设备的数据分配系统 | |
CN1461130A (zh) | 自动改变用户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 |
US8510784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ent reproduction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viding apparatus, device control apparatus, cooperative processing system, and program | |
CN1503179A (zh) | 内容使用系统、方法及其服务器 | |
CN1691714A (zh) | 通过宽带接入网关基于接入设备信息增强呼叫者识别信息 | |
CN1661956A (zh) | 内容分发服务提供系统、内容分发装置和用户终端装置 | |
CN1917664A (zh) | 通信设备及其方法 | |
CN1874404A (zh) | 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装置 | |
CN1874405A (zh) | 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装置 | |
CN1661962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
CN1910563A (zh) | 设备注册系统、服务器和终端设备 | |
CN1271870C (zh) | 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管理方法 | |
CN1744585A (zh) | 电子邮件组播设备 | |
CN1662889A (zh) | 电子邮件传送系统、邮件服务器以及邮件客户端 | |
AU2007201980A1 (en) | Information-processing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or processing service | |
CN1798400A (zh) | 移动通信终端 | |
CN1491389A (zh) | 信息分配系统和装置,用于存储和输出信息内容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内容数据 | |
CN101039370A (zh) | 文档扫描系统、文档传输系统、文档传输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EP1808792A2 (en) | Content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ssion serve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ntent transmission method | |
CN1832393A (zh) | 基于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数字内容传播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0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