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5638C - 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5638C
CN1275638C CN 200410073304 CN200410073304A CN1275638C CN 1275638 C CN1275638 C CN 1275638C CN 200410073304 CN200410073304 CN 200410073304 CN 200410073304 A CN200410073304 A CN 200410073304A CN 1275638 C CN1275638 C CN 127563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ma
group
medicine
ethanol
dosage 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733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34364A (zh
Inventor
苟文丽
屈晓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100733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75638C/zh
Publication of CN1634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4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56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563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制得该灌肠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金银花12~24%、蛇床子12~24%、蒲公英8~18%、野菊花8~18%、紫花地丁8~18%、薏苡仁8~18%、败酱草6~16%、大血藤6~16%、赤芍5~10%、延胡索5~10%、川楝子4~9%,上述原料药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原料药经乙醇提取,药渣与蒲公英、败酱草、大血藤等原料数次蒸煮、滤过、与提取液混合浓缩。再经提取、浓缩、溶解、稀释、过滤、灭菌、分装,即可制成灌肠剂,该灌肠剂有效成分相当于156克生药原料,使用时稀释成灌肠液,温度加热至36℃~43℃即可,适用妇科炎症,月经过多,不孕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作用迅速,疗效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成药,涉及一种灌肠剂,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盆腔炎系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发生炎性改变,分为急、慢性两种,为世界性妇科常见病,患病率约30%左右,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据报道美国每年约有100万妇女患盆腔炎,其治疗费用高达1~3亿美元。该病除有局部症状外,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果病情迁延,日久不愈可使患者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学习、生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近年来随着节育手术的广泛开展,细菌学诊断技术的进展及性传播疾病流行,使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报道,现代医学对慢性盆腔炎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长期采用抗菌素治疗,不但无效,反而产生耐药性。现有的中药片剂、栓剂等剂型药量小,疗程长,长期口服对胃粘膜有刺激,增加肝脏负荷。
                        发明内容
为保证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长期临床验证的,有效治疗妇科各种盆腔炎症等疾病,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灌肠剂命名为“慢盆康灌肠液”。
实现上述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其特征在于制得该灌肠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金银花12~24%、蛇床子12~24%、蒲公英8~18%、野菊花8~18%、紫花地丁8~18%、薏苡仁8~18%、败酱草6~16%、大血藤6~16%、赤芍5~10%、延胡索5~10%、川楝子4~9%,上述原料药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上述灌肠剂为液体剂型或颗粒剂型,作为颗粒剂型时,另加糊精为填充剂。
上述灌肠剂每百毫升该液体剂型的有效成分相当于156克生药原料,颗粒剂型加开水溶化成的灌肠药的有效成分也相当于156克生药原料。
一种实现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将各原料药按处方准确称取蛇床子、金银花、延胡索等加乙醇回流提取1~4次,第一次加入5~9倍量的乙醇,回流1~5小时,第二次加入4~8倍量的乙醇,合并数次乙醇提取液,滤过,滤液备用;
2)药渣与蒲公英、败酱草、大血藤、薏苡仁以及组分的其它原料加水煎煮,加入10~14倍量水浸泡,煎煮,合并数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的清膏;
3)加入乙醇提取液及适量乙醇调至使含醇量适当,1~5℃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800ml,加入5g苯甲酸钠溶解,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煮沸,冷却,过滤;
4)无菌分装于60~140ml塑料瓶中,包装,即得灌肠剂。
上述灌肠剂作为颗粒剂型时,其上述步骤4)为:
将收集的蒸馏液和浓缩液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进一步浓缩,制取浓缩液,再按常规的制粒工艺填充糊精进行制粒,经过烘干、整粒、分装、灭菌工艺制成颗粒剂型灌肠剂。
本发明是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等疾病的灌肠剂,主要应用于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领域,用于治疗妇科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宫体炎、陈旧性宫外孕、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疗,和妇女生殖系统的保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是使用本发明的药瓶及肛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药效学试验及其制备方法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组方
本发明选用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瘀、调气活血、止痛等功能的天然植物,该灌肠剂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的原料:金银花12~24%、蛇床子12~24%、蒲公英8~18%、野菊花8~18%、紫花地丁8~18%、薏苡仁8~18%、败酱草6~16%、大血藤6~16%、赤芍5~10%、延胡索5~10%、川楝子3~7%,上述组分之和为100%。
若采用制备颗粒剂则按常规的制粒工艺另加适量糊精为填充剂。
上述灌肠剂每百毫升含有156克原料的有效成分,申请人将其命名为“慢盆康灌肠液”。
2.制备工艺
参见图1,将上述各原料按处方准确称取蛇床子、金银花和延胡索,加乙醇回流提取1~4次,第一次加入5~9倍量的乙醇,回流1~5小时,第二次加入4~8倍量的乙醇,合并数次乙醇提取液,滤过,滤液备用。药渣与蒲公英、败酱草、大血藤、薏苡仁以及组分的其它原料加水煎煮,加入10~14倍量水浸泡,煎煮,合并数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适当(60℃热测)的清膏。加入乙醇提取液及适量乙醇调至使含醇量适当,1~5℃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800ml,加入5g苯甲酸钠溶解,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煮沸,冷却,过滤,无菌分装于60ml~140ml塑料瓶中,包装,即得灌肠剂。
若制备颗粒剂型,则将收集的蒸馏液和浓缩液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进一步浓缩,制取浓缩液,再按常规的制粒工艺填充适量的糊精进行制粒,经过烘干、整粒、分装、灭菌等工艺制成颗粒型灌肠剂。
本发明之中成药液体为深褐色,具有中药芳香气味,每百毫升药液含有156克原生药量的有效成分。颗粒型加一定比例开水,溶化成的灌肠药每百毫升也含有156克原生药量的有效成分。
3.主要药效学试验内容
(1)抗炎试验
1)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试验
2)大鼠足跖蛋清致炎试验
3)大鼠棉球肉芽肿试验
(2)镇痛试验
1)小鼠热板法镇痛试验
2)小鼠扭体法镇痛试验
(3)活血化瘀试验
1)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参数试验
2)大鼠在体肠系膜微循环试验
(4)对免疫功能影响试验
(5)体外抗菌试验
试验方法及结果
抗炎试验:
(1)慢盆康灌肠液对小鼠耳廓二甲苯性炎症作用
实验用体重25-30g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6.8ml/kg);醋酸氟轻松药膏组(0.75s/kg);慢盆康灌肠液大剂量组(原液6.8ml/kg,10.6g生药/kg)。中剂量组(二倍稀释原液,6.8ml/kg,5.3g生药/kg);小剂量组(四倍稀释原液,6.8ml/kg,2.65g生药/kg)。盐水对照组及慢盆康组均为灌肠给药,灌肠时用2mm直径的细塑料管,前端圆顿,开侧口,后端接TB空针,针内吸入预热37±0.5℃不同浓度药液,排除塑料管中空气,按计算好的容量注入肠内,注入后用右手食指压迫肛门5分钟,以防药液流出,5分钟后药液稳定,不会流出。每天1次,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用100%二甲苯0.02ml/只涂于动物左耳前后两面,半小时后氟轻松组涂药膏,右耳作为自身对照。4小时后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扭力天平称重。每鼠左耳片重量减去右耳片重量即为肿胀度。将对照组与给药组的肿胀度进行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慢盆康灌肠液灌肠给药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该药有一定的抗二甲苯炎症作用。
(2)慢盆康灌肠液对大鼠足跖蛋清性炎症作用
实验用SD品系大鼠50只,雄雌不限,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6.8ml/kg);阿司匹林组(0.2g/kg);慢盆康大剂量组(原液6.8ml/kg,10.6g生药/kg);中剂量组(二倍稀释6.8ml/kg,5.3g生药/kg):小剂量组(四倍稀释6.8ml/kg,2.65g生药/kg)。用细导尿管灌肠给药,给药方法同前,连续给药7天,阿司匹林则灌胃给药(6.8ml/kg,0.2g/kg)。末次给药30分钟后,以10%新鲜蛋清在大鼠左后足跖皮下注射致炎,每只0.1ml,并在关节处做一标记,测量致炎前及致炎后1.0、2.0、4.0、6.0小时足跖标记下体积1次(用自制大鼠踝关节体积测量仪),每鼠致炎前后测量体积之差作为踝关节肿胀度,计算肿胀抑制率,结果表明,慢盆康灌肠液各剂量组在致炎后2h、4h、6h的足跖肿胀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该药有一定的对抗蛋清性炎症作用。
(3)慢盆康灌肠液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性炎症作用
实验用SD品系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组(0.2g/kg);慢盆康灌肠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每组给药容量及剂量同前。乙醚麻醉后在无菌条件下于每鼠右腋窝下切一长约1cm的小口,将大小均匀20mg重内含青霉素的灭菌干棉球埋于腋窝下,缝合伤口。于术后第二天灌肠给药,给药方法同前,连续给药7天。阿司匹林则灌胃给药,术后第8天处死动物,从原切口处将棉球取出,剔除脂肪组织,置于70℃烘箱中1h,烘干后称重,所得重量减去原棉球重量,即为肉芽组织净重,求肉芽肿的mg/100g体重,比较各组肉芽肿重量,计算抑制率,结果表明,慢盆康灌肠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提示该药有对抗大鼠肉芽肿性炎症作用。
镇痛试验:
(1)热板法
将恒温水浴调节至55±0.5℃,不锈钢铁皮盒的底部热板接触水面,加热后作为热刺激,用秒表记录小鼠自投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的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取健康雌性ICR小鼠置于铁皮盒热板上,凡舔后足时间小于5S或大于30S或跳跃者弃之不用。将合格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大剂量组(10.6g生药/kg)、中剂量组(5.3g生药/kg)、小剂量组(2.65g生药/kg)、阿司匹林组(0.2g生药/kg)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等容量6.8ml/kg)。重新测其正常痛阈值,取两次正常痛阈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痛阈值。慢盆康灌肠液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灌肠给药,阿司匹林组则灌胃给药,并于给药后15、30、60min测定其痛阈值,并计算其痛闽提高百分率,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的痛阈值,提高痛阈提高百分率,并在给药后60min作用达高峰(P<0.01),说明该药对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扭体法
取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各组剂量同上,除阿司匹林组灌胃给药外,其余均灌肠给药,给药方法同前。给药30min后,各鼠均腹腔注射0.6%冰醋酸0.2ml/只,观察l0min内每鼠出现扭体反应(腹部内凹、伸展后肢、臂部抬高)次数,计算各组镇痛百分率,结果表明,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能非常明显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说明该药对化学刺激腹膜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活血化瘀试验:
(1)对血液流变参数的影响
将60只大白鼠称重标记,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每天一次自来水灌肠(1.0ml/100g);模型组,每天一次自来水灌肠(1.0ml/l00g);阳性药对照组,每天一次丹参液灌胃(0.05g/kg、1.0ml/l00g);慢盆康大剂量组,每天一次慢盆康药液灌肠(1.0ml/l00g,15.6g生药/kg);慢盆康中剂量组,每天一次稀释二倍慢盆康药液灌肠(1.0ml/100g,7.8g生药/kg);慢盆康小剂量组,每天一次稀释四倍慢盆康药液灌肠(1.0ml/100g,3.9g生药/kg)。灌肠方法同前,连续给药8天,于第9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对其余各组均复制血瘀模型。
模型复制:SC盐酸肾上腺(Adr)8μg/kg两次,中间间隔4h,两次注射Adr之间(前后各隔2h),将大鼠浸入冰水内5min,处置后停食。于第10天将大鼠断头取血3.5ml/只,其中2ml注入肝素抗凝管中(1.39×10~2mol/L血,即38.25单位/mL血),轻微摇动,待均匀抗凝后,置入30±1℃恒温水浴锅中待测,每只大鼠血样从采血至测量结束约15分钟,另外1.5ml血注入枸椽酸钠抗凝管中(3.8%,试管预先硅化)。
将1ml肝素抗凝血注入粘度仪转筒内,旋转高切变率(简称高切)、低切变率(简称低切)(高切变率为200S~1,低切变率为40S~1)开关,记录相应数据,输入计算机算得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
将肝素抗凝血吸入微量毛细管中,用高速微量离心机经12000r/min离心5min后,用压积板测红细胞压积。
将测量压积后的毛细管放入56±1℃的水浴箱中水浴5min,再用高速离心机离心5min(12000r/min),用读数显微镜读数并依此计算出纤维蛋白原(该方法称为热沉淀法)。
将1ml构椽酸钠抗凝血注入5ml长颈玻璃球管中,将该球管安放在血小板粘附仪上,旋转(5r/min)15min后取下,将旋转前后的抗凝血加血小板稀释液(1%草酸铵溶液),测量粘附前后的血小板数,并依据下式计算出血小板粘附率:
结果经统计处理后:
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等高度显著增高(P<0.01),纤维蛋白原也显著增高(P<0.05),说明血瘀模型复制成功。
2)丹参阳性组与模型组比较: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均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有降低,但没有显著性(P>0.05)。
3)慢盆康灌肠液与模型组比较:大剂量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等五项指标均具有高度显著性下降(P<0.01)。中剂量组除高切粘度和还原粘度有显著降低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小剂量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降低。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也可以看出该药对红细胞压积及血沉无明显作用。
(2)对微循环的影响
选用正常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5组,分别为慢盆康灌肠液大、中、小剂量组、山莨菪碱阳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将各剂量组药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原液、2倍稀释液、4倍稀释液,山莨菪碱为1mg/ml浓度。实验时用3.0%的戍巴比妥钠按1ml/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于正中切开腹壁长约3cm左右,轻轻拉出一段空肠,使肠系膜平铺于特制的肠系膜灌流槽内,将肠管用针头固定于小池周围的石蜡上,使肠系膜覆盖于透明小池上,用37℃洛氏液充满灌流槽,采用双目倒置显微镜放大100倍进行观察(借助于测微尺),造择良好的视区固定观测,将配制好的药液分别注入灌流槽内。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各1ml,生理盐水对照组1ml,山莨菪碱注射液1ml,作用5分钟后进行观察记录,采用给药前后自身对照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进行“T”检验统计处理,并选择细而较直的血管观察记录给药前后管径及流速的变化,结果表明,慢盆康灌肠液大剂量可显著增加固定视野毛细血管条数(P<0.01),中、小剂量组(P<0.05),对血管内血液的流态无改变;大剂量及中剂量组可增加毛细血管的口径(P<0.01);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均能增加血管内血液的流速(P<0.01或P<0.05);表明该药具有促进微循环的作用。
免疫功能试验:
(1)慢盆康灌肠液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将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1)生理盐水对照组(10ml/mg,生理盐水);(2)多抗甲素组(2mg/kg);(3)慢盆康灌肠液大剂量组(15.6g生药/kg,原液);(4)中剂量组(7.82生药/kg,生理盐水二倍稀释);(5)小剂量组(3.9g生药/kg,生理盐水四倍稀释),10ml/kg每天灌肠给药,连续给药12天(灌肠给药方法同前)。多抗甲素则灌胃给药。
1)慢盆康灌肠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于小鼠腹腔注射淀粉肉汤后第三天,腹腔注射5%的鸡红细胞0.5ml,30分钟后脱颈处死小鼠,取腹腔液滴片进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计算吞噬百分率,结果表明,慢盆康灌肠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同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P<0.05,中、小剂量组作用不明显(P>0.05)。
2)慢盆康灌肠液对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的影响
于末次给药30分钟后放血处死取其脾脏及胸腺称重,计算脾指数及胸腺指数,结果表明,慢盆康灌肠液对脾指数有明显的提高,大、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对胸腺指数大剂量组作用明显(P<0.05),中、小剂量组作用不明显(P>0.05)。
(2)慢盆康灌肠液对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1)溶血素水平的测定
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给小鼠腹腔注射20%SRBC0.2ml,4天后去眼球放血,分离血清,测定各组的溶血素值,结果表明,慢盆康灌肠液对小鼠溶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2)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测定
小鼠腹腔注射PHA 0.2ml,于72h后断尾取血涂片,瑞氏染色,计数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表明,慢盆康灌肠液对淋巴细胞转化率无明显影响。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慢盆康灌肠液给小鼠灌胃12天,通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和对小鼠脾重量及胸腺重量测定,提示该药对小鼠的非常特异性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通过溶血素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提示该药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慢盆康灌肠液体外抗菌试验:
参照《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中“抗菌药体外抗菌试验原则”和《微生物学检验技术》,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平板转染法测定MBC(用平板法测定青霉菌的MIC、MBC)。
(1)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MIC、MBC测定:
将慢盆康灌肠液用MH肉汤由原液(所含生药剂量1.56g/ml)为起点进行2ml/2ml连续二倍梯度稀释,依次加入浓度为105CFU/ml的试验菌液0.05ml。同时设立细菌及培养基对照。37℃、24小时培养,观察结果。无细菌生长试管中所含药液最小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再依次将末见细菌生长各管的培养物分别吸取0.1ml涂于MH子板,37℃培养18-24小时,平板上菌落数小于5个的最小药液浓度为最小杀菌浓度(MBC)。
2)对粪链球菌的MIC及MBC的测定:
将慢盆康灌肠液用厌氧菌专用液体培养基由原液(所含生药剂量1.56g/ml)为起点进行2ml/2ml连续二倍梯度稀释,依次加入浓度为105CFU/ml的试验菌液0.05ml,同时设立细菌及培养基对照。切片石蜡封口37℃、厌氧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无细菌生长试管中所含药物最小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HIC)。再依次吸取无细菌生长试管中的培养物0.1ml涂于厌氧菌专用平板上,37℃、厌氧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平板上菌落数小于5个的最小药物浓度为最小杀菌浓度(MBC)。
3)对白念珠菌的MIC、MBC测定:
将慢盆康灌肠液用沙保弱氏(Sabouraud,SD)液由原液为起点进行2ml/2ml连续二倍梯度稀释,依次加入浓度为105CFU/ml的实验菌液,同时设立细菌及培养基对照。28℃,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无细菌生长试管中所含最小药液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再依次吸取无细菌生长试管中的培养物0.1ml涂于SD平板上,28℃、培养48小时。平板上菌落数小于5个的最小药物浓度为最小杀菌浓度(MBC)。
4)对青霉菌的MIC、MBC测定:
将慢盆康灌肠液用加热融化的SD琼脂培养基由原液为起点进行2ml/2ml二倍梯度稀释,倾注于无菌平板中,划线接种青霉菌,置28℃培养6天,无青霉菌生长平板中所含药液最小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用1mlSD液刮洗无青霉菌生长的平板表面,将刮洗液接种于SD平板,连续培养7天仍无青霉菌生长的平板药液浓度为最小杀菌浓度(MBC)。
在实验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三个批号慢盆康灌肠液对所试细菌及真菌的MIC和MBC。
(2)培养条件对MIC的影响试验
选取绿脓杆菌ATCC27853株和大肠杆菌ATCC25922株,改变培养条件,分别测定批号971127慢盆康灌肠液对所试菌的MIC。
1)pH值影响试验:
参照试验1中MIC测定方法步骤,将培养液的pH分别调至4.5、5.7和7.2,分别测定出各自的MIC。
2)细菌接种量影响试验:
参照试验1中MIC测定法,将细菌接种量依次改为104、106、108CFU/ml,每管接种0.05ml,进行MIC测定。
3)血清蛋白结合的影响试验
参照试验1中MIC测定方法,培养液中分别加入5%、10%、20%的小牛血清,测定慢盆康灌肠液对所试菌的MIC。
试验结果表明:
A.测定了慢盆康灌肠液对所试7株受试菌标准株和435株受试菌临床分离株的MIC、MBC,发现慢盆康灌肠液对所试442株常见致病菌的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不同批号药液的作用基本相同。
B.培养条件对批号971127慢盆康灌肠液对绿脓杆菌ATCC27853株、大肠杆菌ATCC25922株的MIC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变培养液的pH为4.5、5.7、7.2,改变细菌的接种量为104、106、108CFU/ml,改变培养液的血清蛋白含量,不影响药业队所试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试验结论:
慢盆康灌肠液按生药量计算,以10.6、5.3、2.56g生药/kg三个剂量组灌肠给药,对动物有抗小鼠耳廓二甲苯性炎症及大鼠新鲜蛋清足跖性炎症作用;对小鼠热刺激和化学刺激致痛有镇痛作用;有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血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参数和改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可提高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无影响;体外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霉菌的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菌株有一定的抑茵和杀菌作用。
3.动物长期毒性试验
将慢盆康灌肠液在水浴中浓缩4倍,使浓度由1.56g生药/ml提高到6.24g生药/ml,大剂量组20.8ml/kg,中剂量组稀释2倍20.8ml/kg,小剂量组稀释2.5倍20.8ml/kg。取细导尿管一条,末端连接20ml注射器,将药液放在恒温水浴锅中预热37±0.5℃,将导尿管前端插入肛门内约4cm,用注射器将预热的药液注入。注入后用食指按压肛门约5min,以防药液自肛门流出。5min后药液在肠内稳定,不会流出。
试验周期
60d,每周给药7d。连续给药60d后每组处死12只,余8只停药后14d处死,作恢复期试验。
观察指标
一般表现:
外观、毛发、行为、活动、粪便、分泌物、饮食及体重变化(每7d称体重1次)等。
血液学指标:
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分类、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
血液生化指标:
尿素氮(BUN)、肌肝(Cr)、总胆固醇(T-CHO)、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硷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尿液常规检查:
包括颜色、尿胆红质、尿糖、尿酮、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
心电图:
标准XII导联心电图
系统解剖
脏器系数:
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卵巢、子宫9个脏器。
组织病理学检查:
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空肠、结肠、直肠、膀胱、卵巢、输卵管及子宫、肠系膜淋巴结、胸骨(骨髓)、脑、垂体、甲状腺19个组织。
试验结果
慢盆康灌肠液对大鼠一般状况及体重的影响:
大鼠在用药期间外观、毛发、活动均未见异常,饮食正常,在给药后的2小时内粪便较稀,为深棕色,其后为成形软便,肛门无分泌物及呼吸困难等病理改变,其体重变化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血液学检查
于试验第60d末将大鼠空腹12h后断头处死,每组12只,其余动物于停药后14d处死,均立即采血做血液学检查。结果表明,给药90d后中剂量组WBC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数值及其他各剂量组动物血液学各项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其他各给药组各项数值和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该药对大鼠血液学无明显异常影响。
血液生化学检查
于试验第60d末处死12只动物,停药后14d处死其余8只动物,立即股动脉采血,用生化自动分析仪(4010型)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且同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该药对大鼠肝、肾功能及其他血液生化学无明显影响。
尿液常规检查
在灌肠给药的最后一周中,用大白鼠代谢笼收集尿液进行常规检查。由于代谢笼有限,每组仅受检10只大鼠,恢复期受检8只大鼠。试验结果,各组大鼠尿液淡黄,尿胆红质、尿糖、尿酮、尿蛋白定性检查均为阴性,显微镜下无红细胞及白细胞。说明该药对大鼠尿液常规无明显影响。
心电图检查
于试验第60d末,在3%戍巴比妥钠ip浅麻醉下测定标准XII导联心电图,其中正常对照组20只,慢盆康大剂量组20只,中、小剂量组各5只.结果各组动物心率在正常范围内,心律齐,心电图各波型正常,S~T段及T波也未见异常,说明该药对大鼠心电图无明显影响。
系统解剖
连续给药第60d末及停药后第14d处死动物时,大体肉眼观察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动物心、肝、脾、肺、肾、胃、肠、膀胱、肾上腺、胸腺、卵巢,子宫、脑垂体、甲状腺、胸腔、腹腔等主要脏器及体腔,特别仔细观察了盆腔中下结肠、直肠、膀胱、卵巢、输卵管及子宫,结果各脏器及体腔均未见有颜色、形成异常,肉眼未发现病理改变。
脏器系数测定
于试验第60d末及停药后14d分别断头处死大鼠,迅速剖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子宫、卵巢脏器,滤纸吸去血液,称湿重,求其脏体比值。结果各剂量组的脏器系数同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组织病理学检查
于实验第60d末断头处死大鼠,对照组12只,大剂量组12只,中、小剂量组各5只动物,剖取心、肝、脾、肺、肾、空肠、结肠、直肠、脑垂体、肾上腺、胸腺、甲状腺、膀胱、子宫、卵巢、输卵管、胸骨(骨髓)、肠系膜淋巴结,用10%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做病理学检查。停药后14d,将对照组8只动物,大剂量组8只动物做上述组织病理检查。给药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均未见以上组织有炎细胞浸润、充血、水肿、变性、坏死等病理学改变,未见有与给药有关的病理变化。
试验结论
在慢盆康灌肠液大白鼠60d长期毒性试验中,未发生明显毒性反应,亦无延迟性毒性反应。动物安全用量为130g生药/kg/日(最大容量),相当于临床成人日拟用量的50倍。
4.初步稳定性
慢盆康灌肠液由蛇床子、金银花、败酱草、赤芍、延胡索、大血藤等中药材组成,经提取等制备工艺加工制成灌肠液。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瘀、调气活血、止痛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急、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为了考察本产品的质量稳定情况,根据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中“新药(中药)稳定性试验资料的补充规定和卫生部药品卫生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及“慢盆康灌肠液质量标准”,对慢盆康灌肠液产品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考察,现将实验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I试验方法:
正常室温留样观察法。
II实验用供试品:
生产批号
(971003、971006、971009),每批50瓶,塑料瓶装。
III实验用仪器及试剂试药
1)实验用仪器
吉尔森高效色谱记录仪(法国产)、大华色谱记录仪、酸度计、韦氏比重称、浴锅、紫外光灯、烘箱、分析天平、层析缸、培养箱等。
2)试验用试剂试药
三氯化铝、甲醇、醋酸丁酯、甲酸、苯、醋酸乙酯、正丁醇、氯仿、乙醇、香草醛、正己烷等。
3)硅胶C(薄层层析用),青岛海洋化工厂。
IV实验用对照品
绿原酸、蛇床子素、芍药甙、延胡索乙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V正常室温留样观察室条件
留样室面积18平方米,室内通风、防潮、照明设施良好,室内最高温度25℃,最低温度0℃左右,相对湿度25-35%。
VI检测方法
依据慢盆康灌肠液质量标准及卫生部药品卫生标准,对不同贮存期的慢盆康灌肠液样品进行全面检验,经对三个批号(971003、971006、971009)慢盆康灌肠液样品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初步稳定性考察,考察结果表明,慢盆康灌肠液质量稳定,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项下及药品卫生标准项下有关各项规定。
提示:本品稳定性良好。
5.安全性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单位应用慢盆康灌肠液对妇科炎性疾患89例进行了I期临床观察,仅2例发生腹泻,两天后不治自愈,未见其他毒副反应和过敏反应。四川中医药大学等单位进行200余例II 临床研究,未见过敏反应及毒副反应,充分证明的该药的安全性。
6.该药使用方法
该灌肠液给药速度、温度、深度均为长期临床研究总结,可提高药物利用率及疗效。每份药液均装入特制药瓶(参见附图2中的标号1),该药瓶为软塑料制品呈螺旋状,加热可折叠,可使药液全部推出无浪费。药瓶口呈圆锥状,内径1~5毫米,便于控制给药速度。药瓶口可与肛管直接相连(附图2中的标号2、3,其中标号3为弯曲时的示意图)。肛管为顶端圆滑的软塑料制品,外径6~15毫米,长25~35cm,标有刻度及警戒区(10~22cm处),便于患者操作。患者自行将药液加热到36℃~43℃,用该药包装盒内配有的专有工具,以备灌肠使用。结束了患者因治疗而奔波于家庭与医院之间的历史现状。
7.应用实施例
实施例1:
依照上述组方,本实施例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的原料:金银花15%、蛇床子15%、蒲公英10%、野菊花10%、紫花地丁10%、薏苡仁10%、败酱草8%、大血藤8%、赤芍5%、延胡索5%、川楝子4%。
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各原料按处方准确称取蛇床子、金银花和延胡索,加乙醇回流提取1~4次,第一次加入5~9倍量的乙醇,回流1~5小时,第二次加入4~8倍量的乙醇,合并数次乙醇提取液,滤过,滤液备用。药渣与蒲公英、败酱草、大血藤、薏苡仁以及组分的其它原料加水煎煮,加入10~14倍量水浸泡,煎煮,合并数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适当(60℃热测)的清膏。加入乙醇提取液及适量乙醇调至使含醇量适当,1~5℃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800ml,加入5g苯甲酸钠溶解,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煮沸,冷却,过滤,无菌分装于60ml~140ml塑料瓶中,包装,即得灌肠剂。
若制备颗粒剂型,则将收集的蒸馏液和浓缩液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进一步浓缩,制取浓缩液,再按常规的制粒工艺填充适量的糊精进行制粒,经过烘干、整粒、分装、灭菌等工艺制成颗粒型灌肠剂。
本发明的灌肠液的液体为深褐色,具有中药芳香气味,每百毫升药液含有156克原生药量的有效成分。
颗粒型的灌肠液在使用时需要加一定比例开水,按包装的量有详细的说明,溶化成的灌肠药每百毫升也含有156克原生药量的有效成分。
实施例2:本实施例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的原料:金银花20%、蛇床子20%、蒲公英8%、野菊花8%、紫花地丁8%、薏苡仁8%、败酱草6%、大血藤6%、赤芍6%、延胡索6%、川楝子4%。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实施例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的原料:金银花18%、蛇床子18%、蒲公英8%、野菊花8%、紫花地丁8%、薏苡仁8%、败酱草7%、大血藤7%、赤芍7%、延胡索6%、川楝子5%。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上述实施例可以穷尽列举,在此不一一列举,只要在配方的范围内,均可以达到制备本发明的治疗盆腔炎症等疾病的灌肠剂的目的。
本发明的灌肠剂使用时稀释成灌肠液,温度加热至36℃~43℃,使用本药时,包装盒内配置的专用工具以备灌肠,该灌肠剂适用于妇科炎症,月经过多,不孕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作用迅速,疗效显著。
8.治愈病例:
经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应用慢盆康灌肠液对妇科盆腔炎性疾患89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89例患者中,痊愈45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详见下表。
Figure C20041007330400211

Claims (6)

1.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其特征在于制得该灌肠剂有效成分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金银花12~24%、蛇床子12~24%、蒲公英8~18%、野菊花8~18%、紫花地丁8~18%、薏苡仁8~18%、败酱草6~16%、大血藤6~16%、赤芍5~10%、延胡索5~10%、川楝子4~9%,上述原料药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肠剂,其特征在于该灌肠剂为液体剂型或颗粒剂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肠剂,其特征在于当制备颗粒剂型时,另加糊精为填充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肠剂,其特征在于每百毫升该液体剂型的有效成分相当于156克生药原料,颗粒剂型加开水溶化成的灌肠药的有效成分也相当于156克生药原料。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将各原料药按处方准确称取蛇床子、金银花、延胡索加乙醇回流提取1~4次,第一次加入5~9倍量的乙醇,回流1~5小时,第二次加入4~8倍量的乙醇,合并数次乙醇提取液,滤过,滤液备用;
2)药渣与蒲公英、败酱草、大血藤、薏苡仁以及组分的其它原料加水煎煮,加入10~14倍量水浸泡,煎煮,合并数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的清膏;
3)加入乙醇提取液及适量乙醇调至使含醇量适当,1~5℃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800ml,加入5g苯甲酸钠溶解,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煮沸,冷却,过滤;
4)无菌分装于60~140ml塑料瓶中,包装,即得灌肠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颗粒剂型时,上述步骤4)为:
将收集的蒸馏液和浓缩液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进一步浓缩,制取浓缩液,再填充糊精进行制粒,经过烘干、整粒、分装、灭菌工艺制成颗粒剂型灌肠剂。
CN 200410073304 2004-11-22 2004-11-22 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563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73304 CN1275638C (zh) 2004-11-22 2004-11-22 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73304 CN1275638C (zh) 2004-11-22 2004-11-22 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4364A CN1634364A (zh) 2005-07-06
CN1275638C true CN1275638C (zh) 2006-09-20

Family

ID=34846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7330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5638C (zh) 2004-11-22 2004-11-22 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7563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8710B (zh) * 2008-06-01 2011-06-08 吕碧升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物
CN102641426B (zh) * 2012-02-17 2013-07-31 王传梅 一种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中药灌肠剂
CN104107280A (zh) * 2014-07-03 2014-10-22 赵兰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55702A (zh) * 2015-09-07 2015-11-18 南京正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制剂
CN106310022A (zh) * 2016-11-07 2017-01-11 陈红侠 盆腔炎症消
CN110859911A (zh) * 2019-11-17 2020-03-06 熊丽 一种治疗输卵管积液、宫外孕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87015B (zh) * 2022-07-13 2022-09-20 云南琼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4364A (zh) 2005-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4550B (zh) 中药配方菌群胶囊及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275638C (zh) 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72079A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31292A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疾病的药物及质量控制方法
CN1308028C (zh)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57997A (zh) 一种具有解肌清热、止泻止痢功能的兽用复方药剂及其制法
CN1197612C (zh) 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和尿路感染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569884A (zh) 黄芪甲苷的制法及在制备防治糖尿病肾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2670694A (zh) 一种治疗猪伪狂犬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0384C (zh) 一种抗衰老药物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299734C (zh) 一种治疗大肠湿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14221A (zh) 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36703A (zh)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7375866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仔猪保健促生长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1554386A (zh) 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257A (zh) 氨基酸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Su et al. Regulative effects of auricular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Chinese herbs on immunologic function in the D-galactose-induced aging mouse
CN1289110C (zh) 治疗妇科疾病的胶囊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263462C (zh) 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或肠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79749C (zh) 肿瘤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制备方法
AU2021104502A4 (en) Intelligent tracking system for fungus disease detection with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CN1754554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
CN1310655C (zh) 一种疏风感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89191C (zh) 治疗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83246C (zh) 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复方大黄素黄芩素注射液、冻干粉针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0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