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2841A - 便携式视听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视听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2841A
CN1262841A CN99800438A CN99800438A CN1262841A CN 1262841 A CN1262841 A CN 1262841A CN 99800438 A CN99800438 A CN 99800438A CN 99800438 A CN99800438 A CN 99800438A CN 1262841 A CN1262841 A CN 1262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gram
data
playback
portable unit
p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0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42C (zh
Inventor
片冈充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62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2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4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4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6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 H04N21/41265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having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for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remote control device and client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3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embedded in a Personal Computer [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04N21/42661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reading from or writing on a magnetic storage medium, e.g. hard disk drive
    • H04N21/42669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reading from or writing on a magnetic storage medium, e.g. hard disk drive the medium being remov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3Content storage operation, e.g. storage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a pause request, cach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5Processing of additional data, e.g. decrypting of additional data, reconstructing software from modules extracted from the transport stream
    • H04N21/4351Processing of additional data, e.g. decrypting of additional data, reconstructing software from modules extracted from the transport stream involving reassembling additional data, e.g. rebuilding an executable program from recovered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2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d protocol, e.g. IEEE 1394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25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transmission via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38Transmitter circuitry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receiv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08Magnetic discs
    • G11B2220/2516Hard dis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11B2220/2575DVD-RA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40Combinations of multiple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45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e.g. HDD for fast access, optical discs for long term storage or tapes for backup
    • G11B2220/455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e.g. HDD for fast access, optical discs for long term storage or tapes for backup said record carriers being in one device and being used as primary and secondary/backup media, e.g. HDD-DVD combo device, or as source and target media, e.g. PC and portable play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60Solid state media
    • G11B2220/61Solid state media wherein solid state memory is used for storing A/V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04N21/4267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modulating an analogue carrier signal to encode digital information or demodulating it to decode digital information, e.g. ADSL or cable mod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07Interfacing a plurality of external cards, e.g. through a DVB Common Interface [DVB-C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82End-user interface for progr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1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disk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9/641Multi-purpose receivers, e.g. for auxiliary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主体设备1接收通过广播提供的节目数据,内部存储所接收的节目数据,并将所存储的节目数据传送至便携装置2。其中,每一节目数据由多个节目组成(视频、音频、字幕等)所构成。主体设备1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构成一节目数据的各节目组成,接着分别在时间轴方向上,按所分配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分立传送节目组成。通过分立传送数据,即便数据传送短时间中断,也能够将某些节目组成完整地传送至便携装置2。因而,用户可回放已经传送的节目组成来欣赏完整的节目。

Description

便携式视听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视听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将固定或半固定安装的主体设备所接收的节目数据传送至一便于携带的便携装置、以便在便携装置一侧向用户提供所回放的节目数据。
                            背景技术
归功于多频道广播和基于通信的视频业务的发展,可供普通用户利用的节目数量正不断增长。但一天中用户用于收看节目的闲暇时间是有限的。因而,用户总是无法收看到有兴趣的每一节目。
最近,提出了一种便携式视听系统,可使用户在他们的闲暇时间(午休或出行期间)观看节目。现有的便携式视听系统由室内安装的主体设备和便于携带的便携装置所构成。该主体设备至少能接收广播提供的节目数据,内部存储所接收的节目数据,并将所存储的节目数据传送至便携装置。
但现有的便携式视听系统,需要花较长时间将节目数据从主体设备传送至便携装置。因而,用户时间不够,在半当中停止数据传送的话,节目数据就无法完整地传送,用户无法享受整个节目。
图18示出的是适用于现有便携式视听系统的数据传送方式。以下参照图18详细说明与该现有系统有关的问题。
图18(a)示出所要播放的节目其构成数据的时间变化。图18(a)中,横轴表示播放期间的时间经过,纵轴表示播放当中的位速率。具体来说,图18(a)表示,在时刻t0至t1间播放节目1,在时刻t1至t2间播放节目2,在时刻t2至t3间播放节目3。节目1、节目2、节目3分别具有音频、字幕、视频作为节目组成(构成节目的单媒体)。为清楚起见,在此假定,节目2的播放时间长度(t2-t1)等于节目3的播放时间长度(t3-t2),节目1的播放时间长度(t1-t0)正好等于节目2(或节目3)播放时间长度的两倍。还假定,不论什么节目,各个节目组成的位速率均保持不变,而字幕位速率bc、音频位速率ba、和视频位速率bv之间的比例总是1∶2∶4。
图18(b)示出现有便携式视听系统当节目数据从主体设备传送至便携装置时的时间变化。图18(b)中,横轴表示数据传送动作的时间经过,纵轴表示传送期间的位速率。如图18(b)所示,在时刻t4和时刻t9间完成节目1、节目2、节目3其各节目组成的传送。图中,与图18(a)所示的播送期间的位速率不同,传送期间的节目组成其位速率根据各个节目组成的数据特点,分别在时间轴方向上缩短或延长。但这里各节目组成基本上按照其播送期间的相同顺序传送。也就是说,节目1各节目组成在时刻t4和时刻t7间传送,节目2各节目组成在时刻t7和时刻t8间传送,节目3各节目组成在时刻t8和时刻t9间传送。均表明传送各个节目所需时间长度的(t7-t4)、(t8-t7)和(t9-t8)之比为2∶1∶1。这与表明各个节目播送时间长度的(t1-t0)、(t2-t1)和(t3-t2)之比相等。假定传送期间字幕、音频和视频的总体位速率为播送期间总体位速率的α倍,那么某一节目的播送时间长度与传送所需时间长度之比总是α∶1。
图18(c)表示现有便携式视听系统在半当中时刻ta时节目数据传送中断的情形。在该例子中,假定时刻ta满足t7<ta<t8。在时刻t7和时刻t8间,节目数据的传送在节目2中间中断时,从一开始至时刻ta整个节目1数据和部分节目2数据传送至便携装置。但对于余下的节目2数据和整个节目3数据来说,其中所包含的各节目组成即字幕、音频和视频均未传送。对于未传送的数据部分,便携装置无法告知用户这是什么。因而,用户甚至无法知道该数据是否值得收看。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体设备至便携装置的数据传送即便短时间中断,便携装置一侧也能保证用户所需最低回放质量的便携式视听系统。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具有以下特征。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便携式视听系统,用于将固定或半固定安装的主体设备所接收的节目数据,在便于携带的便携装置中回放,提供给用户,
主体设备包括:
接收通过广播提供的节目数据的接收装置;
存储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的主存储装置;
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主存储装置存储的构成节目数据的各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以及
在时间轴方向上按分配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将主存储装置存储的节目数据各节目组成分立给便携装置的传送装置,
便携装置包括:
存储传送装置分立传送的节目组成的付存储装置;
根据付存储装置存储的节目组成,重建所要回放的任何节目中包含的节目数据的重建装置;以及
回放重建装置所重建的节目数据的回放装置。
如上所述,第一方面中,主体设备同时接收的、构成节目数据的各节目组成分配得到传送优先级,并且该节目组成在时间轴方向上按所分配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分立传送给便携装置。因而,主体设备至便携装置的数据传送即便短时间中断,仍有较高的可能性将某些节目组成完整地传送至便携装置。因而,用户可通过回放已经传送的节目组成,来欣赏虽不够完全但完整的节目。
按照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中,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按节目组成其数据量越少传送优先级越高的方式,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各节目组成。
如上所述,第二方面中,节目组成其数据量越少,主体设备至便携装置的传送优先级越高。也就是说,节目组成其传送优先级越高,其传送所需时间也越短。因此,假设本系统中和现有系统中数据传送同时中断,本系统成功传送至便携装置的节目组成数量较多。
按照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中,主体设备还包括事先以默认方式对各类节目组成设定传送优先级的传送优先级设定装置,
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按照传送优先级设定装置提供的设定,以默认方式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各节目组成。
如上所述,第三方面中,各节目组成在主体设备中根据其类型以默认方式分配得到传送优先级。因而,节目组成可按照由其特点适当确定的顺序传送。
按照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中,主存储装置存储的多个节目数据集中传送至便携装置时,传送装置选择各节目数据当中具有相同传送优先级的任何节目组成,将所选定的节目组成组合成一单元,接着在时间轴方向上按分配给各组合单元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分立传送该组合单元。
如上所述,第四方面中,多个节目数据集中传送至便携装置时,数据的传送并非基于节目,而是基于传送优先级。也就是说,从各节目数据当中选择具有相同传送优先级的节目组成,并将所选定的节目组成组合成一单元,接着按照分配给各组合单元的传送优先级顺序传送该组合单元。因此,各节目以一公平方式分配得到传送优先级,从而可以防止节目到来时间的变动。
按照第五方面,在第四方面中,节目组成的类型由所述传送优先级设定装置分为多个类别,
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对各类别校验以默认方式分配给各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并根据需要,按照该校验结果,以类别为基础改变以默认方式分配给各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
如上所述,第五方面中,节目组成的类型分为多个类别,若有改变,在改变之前按照类别校验传送优先级。因而,可以按照类别管理传送优先级。
按照第六方面,在第五方面中,相同类别中没有节目组成将所设定数值设定为其中顶级传送优先级时,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将该类别中为当前最高的传送优先级的节目组成的数值,变更成设定为其中顶级的数值。
如上所述,第六方面中,相同类别中节目组成的类型即便改变,但传送各类别第一单元时,仍然设法使某些节目组成到达便携装置。
按照第七方面,在第一方面中,主体设备还包括:根据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的节目组成、生成一新节目组成的节目组成生成装置,
存储装置,除了存储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以外,还存储所述节目组成生成装置新生成的节目组成。
如上所述,第七方面中,可根据所接收的节目组成重新生成另一节目组成,并进行传送。这对于所接收数据分层编码为多个层次以便传送各层节目组成的场合,或者所接收的细节视频经过抽取以生成并传送一非细节视频的场合是有效的。
按照第八方面,在第一方面中,在回放装置回放期间,重建装置所重建的节目数据其节目组成中某些数据半当中中断时,所述便携装置还包括:将当前未回放的任何其他节目组成作为替代来回放的替代装置。
如上所述,第八方面中,因数据传送中断而没有完整地回放的节目组成,由任何其他节目组成替代加以回放。因而,用户可以欣赏完整的节目。
按照第九方面,在第八方面中,便携装置还包括:事先对各类型所述节目组成设定演示优先级的演示优先级设定装置,
替代装置,按照演示优先级设定装置提供的设定,确定要作为替代进行回放的节目组成。
如上所述,第九方面中,便携装置设置成按照对各类型节目设定的演示优先级,来确定作为替代的节目组成。因而,可以按照由其特点适当确定的顺序对节目组成进行替代回放。
按照第十方面,在第九方面中,节目组成的类型由所述演示优先级设定装置分为多个类别,
替代装置,从和回放期间所中断的节目组成属于相同类别的节目组成当中,确定要作为替代进行回放的节目组成。
如上所述,第十方面中,替代回放顺序可以按照类别加以管理。
按照第十一方面,在第一方面中,主体设备和所述便携装置构成为可电气互连,
传送装置将主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节目数据各节目组成直接在线传送至便携装置。
如上所述,第十一方面中,主体设备和便携装置可互相电气连接。因而,节目数据可在线传送。
按照第十二方面,在第十一方面中,主体设备还包括:
允许便携装置电连接的安装装置;以及
便携装置加装到安装装置上时供电并对便携装置充电的充电装置,其中
便携装置还包括一靠充电提供的电力充电的电池。
如上所述,第十二方面中,节目数据的传送和便携装置的充电可同时进行。
按照第十三方面,在第一方面中,传送装置将主存储装置存储的节目数据各节目组成通过记录媒体脱机传送至便携装置。
如上所述,第十三方面中,可通过记录媒体将数据从主体设备脱机传送至便携装置。因此,这种结构减轻了对主体设备和便携装置物理布局所加的限制。而且,多个记录媒体将使实际存储容量提高。
按照第十四方面,在第十三方面中,主体设备还包括:向记录媒体写入要传送至便携装置的任何节目组成的写入装置,
便携装置还包括:读出记录媒体记录的节目组成的读出装置。
按照第十五方面,在第一方面中,接收装置通过计算机网络接收节目数据。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涉及一种主体设备,在固定或半固定安装状态下使用,用于将任何接收到的节目数据传送至便于携带的便携装置,该主体设备包括:
接收通过广播提供的节目数据的接收装置;
存储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的主存储装置;
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主存储装置存储的构成节目数据的各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以及
在时间轴方向上按分配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将主存储装置存储的节目数据各节目组成分立给便携装置的传送装置。
如上所述,第十六方面中,同时接收的、构成节目数据的各节目组成分配得到传送优先级,并且该节目组成在时间轴方向上按所分配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分立传送给便携装置。因而,至便携装置的数据传送即便短时间中断,某些节目组成仍可以完整传送至便携装置。因而,用户可通过回放已经传送的节目组成,来欣赏虽不够完全但完整的节目。
按照第十七方面,在第十六方面中,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按节目组成其数据量越少传送优先级越高的方式,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各节目组成。
如上所述,第十七方面中,任何节目组成其数据量越少,主体设备至便携装置的传送优先级越高。也就是说,节目组成其传送优先级越高,其传送所需时间也越短。因此,假设本系统中和现有系统中数据传送同时中断,本系统成功传送至便携装置的节目组成数量较多。
按照第十八方面,在第十七方面中,主体设备还包括事先以默认方式对各类所述节目组成设定传送优先级的传送优先级设定装置,
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按照传送优先级设定装置提供的设定,以默认方式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各节目组成。
如上所述,第十八方面中,各节目组成根据其类型以默认方式分配得到传送优先级。因而,节目组成可按照由其特点适当确定的顺序传送。
按照第十九方面,在第十八方面中,主存储装置存储的多个节目数据集中传送至便携装置时,传送装置选择各节目数据当中具有相同传送优先级的任何节目组成,将所选定的节目组成组合成一单元,接着在时间轴方向上按分配给各组合单元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分立传送该组合单元。
如上所述,第十九方面中,多个节目数据集中传送至便携装置时,数据的传送并非基于节目,而是基于传送优先级。也就是说,从各节目数据当中选择具有相同传送优先级的节目组成,并将所选定的节目组成组合成一单元,接着按照分配给各组合单元的传送优先级顺序传送该组合单元。因此,各节目以一公平方式分配得到传送优先级,从而可以防止节目到来时间的变动。
按照第二十方面,在第十九方面中,节目组成的类型由所述传送优先级设定装置分为多个类别,
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对各类别校验以默认方式分配给各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并根据需要,按照该校验结果,以类别为基础改变以默认方式分配给各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
如上所述,第二十方面中,节目组成的类型分为多个类别,若有改变,在改变之前按照类别校验传送优先级。因而,可以按照类别管理传送优先级。
按照第二十一方面,在第二十方面中,相同类别中没有节目组成将所设定数值设定为其中顶级传送优先级时,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将该类别中为当前最高的传送优先级的节目组成的数值,变更成设定为其中顶级的数值。
如上所述,第二十一方面中,相同类别中节目组成的类型即便改变,但传送各类别第一单元时,仍然设法使某些节目组成到达便携装置。
按照第二十二方面,在第十六方面中,主体设备还包括:根据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的节目组成、生成一新节目组成的节目组成生成装置,
存储装置,除了存储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以外,还存储节目组成生成装置新生成的节目组成。
如上所述,第二十二方面中,可根据所接收的节目组成重新生成另一节目组成,并进行传送。这对于所接收数据分层编码为多个层次以便传送各层节目组成的场合,或者所接收的细节视频经过抽取以生成并传送一非细节视频的场合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涉及一种便携装置,用于接收和回放固定或半固定安装的主体设备所接收的节目数据,提供给用户,便携装置包括:
存储主体设备分立传送的节目数据各节目组成的付存储装置;
根据付存储装置存储的节目组成,重建所要回放节目的节目数据的重建装置;以及
回放重建装置所重建的节目数据的回放装置。
如上所述,第二十三方面中,在主体设备分立传送节目数据其节目组成的场合,可根据所接收的节目组成,重建并回放任何所要回放节目所含的节目数据。
按照第二十四方面,在第二十三方面中,在回放装置回放期间,重建装置所重建的节目数据其节目组成中某些数据半当中中断时,便携装置还包括:将当前未回放的任何其他节目组成作为替代来回放的替代装置。
如上所述,第二十四方面中,因数据传送中断而没有完整地回放的节目组成,由任何其他节目组成替代加以回放。因而,用户可以欣赏完整的节目。
按照第二十五方面,在第二十四方面中,便携装置还包括:事先对各类型所述节目组成设定演示优先级的演示优先级设定装置,
替代装置,按照所述演示优先级设定装置提供的设定,确定要作为替代进行回放的节目组成。
如上所述,第二十五方面中,便携装置设置成按照对各类型节目设定的演示优先级,来确定作为替代的节目组成。因而,可以按照由其特点适当确定的顺序对节目组成进行替代回放。
按照第二十六方面,在第二十五方面中,节目组成的类型由所述演示优先级设定装置分为多个类别,
替代装置,从和回放期间所中断的节目组成属于相同类别的节目组成当中,确定要作为替代进行回放的节目组成。
如上所述,第二十六方面中,替代回放顺序可以按照类别加以管理。
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涉及一种将固定或半固定安装的主体设备所接收的节目数据传送至便于携带的便携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接收通过广播提供的节目数据;
存储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
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构成所存储节目数据的各节目组成;以及
在时间轴方向上按分配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将存储的节目数据各节目组成分立传送给便携装置。
如上所述,第二十七方面中,主体设备同时接收的、构成节目数据的各节目组成分配得到传送优先级,并且该节目组成在时间轴方向上按所分配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分立传送给便携装置。因而,主体设备至便携装置的数据传送即便短时间中断,仍有较高的可能性将某些节目组成完整地传送至便携装置。因而,用户可通过回放已经传送的节目组成,来欣赏虽不够完全但完整的节目。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示意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2示范性示出的是图1所示主体设备1中存储器112存储的存储清单。
图3是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中节目数据从主体设备1传送至便携装置2时主体设备一侧的工作流程图。
图4是图3流程图中子程序步骤S103的具体工作流程图。
图5示范性示出的是图1所示主体设备1中存储器112存储的传送优先级表。
图6示范性示出的是图1所示便携装置2中存储器208存储的接收清单。
图7是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中便携装置2接收主体设备1所传送的节目数据时的工作流程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中便携装置2回放节目的工作流程图。
图9示范性示出的是图1所示便携装置2中存储器208存储的类别表。
图10示意的是图1中便携式视听系统的数据传送过程。
图11示出的是图1中便携式视听系统在所要传送的数据当中包括摘要视频时节目传送期间的时间变化。
图12示范性示出的是图1中主体设备1当所接收数据包括摘要视频时所要生成的存储清单。
图13示范性示出的是图1中便携装置2当主体设备1所传送的数据包括摘要视频时所要生成的接收清单。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物理结构的外部透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物理结构的外部透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18示意的是现有便携式视听系统所采用的数据传送系统。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本系统概要)
以下实施例中说明的便携式视听系统由室内固定或半固定安装的主体设备和便于携带的便携回放装置(此后称为便携装置)所构成。主体设备至少包括:接收通过广播(包含无线电波传输的广播和经电缆传输路径传输的广播这两者)提供的节目数据的功能(某些场合包含回放功能在内);内部存储所接收节目数据的功能;以及将所存储的节目数据在线传送至或脱机传送至便携装置的功能。要在线传送任何选定的节目数据,便携装置需与主体设备连接。便携装置接着内部存储主体设备所传送的节目数据,并让用户随意回放所存储的节目数据。而脱机传送节目数据,主体设备需向记录媒体(录像带、可写光盘、固体存储卡等)一次写入内部存储的节目数据。写入后从主体设备取出记录媒体,接着安装到便携装置上。因而,在这种场合,便携装置从所安装的记录媒体当中读出任何所需的节目数据,并加以回放。
本系统的突出特点在于一种将数据从主体设备传送至便携装置的方法。具体来说,该系统将数据从主体设备分立传送至便携装置。如前文所述,每一节目数据通常由多个节目组成(例如视频、音频、字幕)所构成。以往,这些节目组成回放时是在某一时刻一起传送至便携装置的。而本系统中,构成一节目数据的各节目组成分配得到传送优先级,以便在时间轴方向上按给定的优先级顺序分立传送。
通过分立进行数据传送,即便主体设备至便携装置的数据传送短时间中断,也能够将某些节目组成完整地传送至便携装置。因而用户可通过回放已经传送的节目组成,来欣赏虽不全面但完整的节目。但上述现有的便携式视听系统中,至便携装置的数据传送一旦短时间中断,就没有节目数据其节目组成得到完整传送,结果,用户无法欣赏完整的节目。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结构的框图。图1中,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包括主体设备1和便携装置2。便携装置2可脱卸地安装在主体设备1上。
主体设备1包括天线101、接收部102、多路分配部103、附加信息发生部104、存储信息发生部105、存储管理部106、存储部107、连接接口109、用户输入输出部110、解码器111、存储器112和CPU113。
接收部102包括一典型的数字广播接收机组成部分,即调谐器和解调器。接收部102接收天线101所接收的广播电波,输出一数字流。视频信息、音频信息、附加信息等多路复用成为该数字流。该数字流的具体格式可以是例如MPEG-2 TS(传输流)。注意MPEG-2 TS以及通过MPEG-2方式进行多路复用均按MPEG-2国际标准来规范。
多路分配部103由例如TS处理器构成,将接收部102输出的数字流分离为视频信息、音频信息、附加信息等。数字流是MPEG-2 TS时,多路分配部103根据TS数据包标题中写入的数据包ID值(pid)对属于数字流最小单位的数据包进行分类,以分离经过多路复用的视频信息、音频信息、附加信息等。
附加信息生成部104接收多路分配部103分离的数字流中所包含信息当中与附加信息相关的信息,以生成附加信息。附加信息的格式是例如国际标准DVB-SI中规定的区段格式。在DVB-SI中,广播频道相关信息(例如pid)和EPG(电子节目导播)相关信息的传输方法规定为基于区段格式的数据格式。EPG相关信息在例如称为EIT(事项信息表)的区段格式中传输。要在区段格式中传输信息,所要传输的信息分成某个容量大小以下,并重复传输。在此方式中,附加信息生成部104收集合并所划分信息为一个数据,若其内容有变化便更新该信息。
存储信息生成部105将多路分配部103输入的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变换为适合存储于存储部107的格式,接着将所变换信息输出至存储管理部106。存储信息生成部105还根据需要按照多路分配部103输入的视频信息,生成细节视频信息和非细节视频信息两者。非细节视频信息属于细节视频信息的下一级图像,但具有较少的数据量。因而,非细节视频信息的传送处理比细节视频信息迅速。
在CPU 113指令存储信息生成部105生成非细节视频信息的第一场合,存储信息生成部105生成细节视频信息和非细节视频信息两者。若为这种场合,存储信息生成部105将多路分配部103输入的视频信息按原样输出,作为细节视频信息。而且,存储信息生成部105改变多路分配部103输入的视频信息的分辨率,或间歇抽取其各帧,以生成并输出非细节视频信息。
在多路分配部103所输入的视频信息从一开始便包括非细节视频信息和细节视频信息的第二场合,存储信息生成部105生成细节视频信息和非细节视频信息两者。可以有例如对所接收视频信息分层编码的情形或按分层传输方式传输所接收视频信息的情形。若为这种场合,多路分配部103所输入的视频信息是分多个层次使图像质量变化的,层次越高,所具有的编码越多,图像越好。在此方式中,存储信息生成部105按原样输出最高层次中所含的视频信息,作为细节视频信息。而且,存储信息生成部105输出较低层次中所含的视频信息,作为非细节视频信息。可按原样利用一典型数字广播接收机所用的层次选择方法,来生成与各层次相对应的视频信息。
存储信息生成部105将上述非细节视频信息作为摘要视频用途的视频信息。因而,CPU 113将存储部107存储的非细节信息当作摘要视频用途的视频信息进行管理。注意,本实施例中仅对于视频生成细节信息和非细节信息。但也可以根据情形,对音频生成细节信息和非细节信息。
存储管理部106和存储部107互相连接,存储管理部106在CPU 113的控制下,控制对于存储部107的信息读写。存储部107由采用例如硬盘或DVD-RAM的相对大容量存储设备所构成。
连接接口109用来以物理和电气方式将主体设备1同其它装置连接,向其它装置传送或从其它装置传送视频、音频或其它数字信息。这种连接接口109可以是一种包括IEEE 1394接口在内的典型的数字信息输入输出接口。
用户输入输出部110接收用户的输入,或向用户显示设备所处的状态。这种用户输入输出部110作为一示范例,可由红外线遥控器、远程控制感光部、引导灯等所构成。还通过GUI操作利用解码器111输出的视频信息中所含的OSD(OnScreen Display:全屏显示),向用户提供信息。在此场合,用户观察例如OSD的同时,按下该遥控器专用按钮,回放或檫除所存储的节目,或者,预选或传送节目。
存储器112存储关于主体设备1操作的各种相关信息。具体来说,存储器112存储用以执行对主体设备1操作控制的程序信息,附加信息生成部104输出的附加信息,以及用以管理例如存储部107存储信息的存储管理信息。
CPU 113和主体设备1中具有的其它构成互相连接,CPU 113执行存储部112存储的程序信息,以集中控制这些构成。
便携装置2包括连接接口201,便携视听信息管理部202,存储部203,解码器204,显示器205,扬声器206,用户输入输出部207,存储器208以及CPU 209。
连接接口201以物理方式和电气方式与主体设备1中的连接接口109连接,用以接收主体设备1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字信息。这种连接接口201可以是包含IEEE 1394接口在内的典型的数字信息输入输出接口。
便携视听信息管理部202与存储部203互相连接。存储部203由采用例如硬盘、DVD-RAM或固体存储器的存储设备所构成。由于装在便携装置2中,存储部203最好是小型的。存储部203存储主体设备1传送来的节目数据。
解码器204接收存储部203存储的节目数据并进行解码,以便将数据变换为模拟的视频/音频信号。显示器205由例如液晶显示器或小型CRT显示器所构成,接收解码器204输出的模拟视频信号,以便在其上面显示相应的图像。扬声器206接收解码器204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以便由此输出相应的声音。
用户输入输出部207接收用户的输入,并提供用户该装置所处状态。此用户输入输出部110作为示范例由红外线遥控器、遥控感光部、引导灯等所构成。还通过采用在显示器205上显示的OSD的GUI操作,向用户提供信息。本例中,观察例如OSD时,用户按下遥控器专用按钮,以设置成回放或擦除所存储节目,或者预选或传送节目。
存储器208存储与便携装置2操作相关的各种信息。具体来说,存储器存储用于执行对便携装置2操作控制的程序信息,用于管理存储部203存储信息的存储管理信息等。
CPU 209和便携装置2中其它构成互相连接,CPU 209执行存储器208存储的程序信息,以便集中控制这些构成。
图2示范性示出的是主体设备1存储器112中所要存储的存储清单的结构。该存储清单属于管理主体设备1存储部107所存储节目数据的管理数据,具有数据表结构。具体来说,该数据表每一行表示一特定节目的单个节目组成。图2中的存储清单示范性示出存储部107共计存储有8个节目组成。每一行包括事项标识、类型、容量和传送优先级这4种属性。
“事项标识”这一属性是识别节目用的属性信息。本例中,为了简单起见,节目1、节目2和节目3的事项标识分别为0x0001、0x0002和0x0003。这里,“0x”表示后面接一十六进制数字。
“类型”这一属性是识别节目组成类型用的属性信息。图2存储清单中所见到的字符“C”、“A”和“V”分别表示字幕、音频和视频。这里,还用“D”表示摘要视频。这将在后面说明。
“容量”这一属性是指相应节目组成占用存储部107存储区的容量。这里,容量的单位简单来说为“字节”,或者按给定容量的块用块的数量表示。
“传送优先级”这一属性是用以确定节目数据从主体设备1传送至便携装置2时节目组成其传送顺序的属性信息。本例中,越是小的数值,优先级越高。
接收到节目时,图2属性中的事项标识、类型和容量均可以从作为节目附加信息传送的信息当中得到。在执行节目传送处理时确立传送优先级。
图3是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将节目数据从主体设备1传送至便携装置2时主体设备1一侧执行操作的流程图。图3中的处理是通过主体设备1中的CPU113执行主体设备1中存储器112所存储的程序信息来实现的。以下参照图3说明主体设备1将节目数据传送至便携装置2的动作。
首先,CPU 113从存储部107存储的节目当中选择第一节目(步骤S101)。参照存储器112存储的存储清单(参见图2),可知道存储部107存储的是什么节目。以图2中的存储清单为例,将从所存储的节目1、节目2和节目3数据当中首先选定其中之一“节目1”。然后CPU 113判断是否在步骤S101选定好某个节目(步骤S102)。本例中,由于步骤S101选定好“节目1”,因而CPU 113进入步骤S103。
步骤S103中,CPU 113对构成步骤S101所选定节目的每一节目组成设置传送优先级。对于该子程序步骤S103的具体内容,参见图4。
由图4可知,CPU 113接着选择构成步骤S101所选定目标节目(第一“节目1”)的节目组成(步骤S201)。然后CPU 113判断是否在步骤S201选定好某个节目组成(步骤S202)。若肯定,CPU 113向步骤S201所选定的节目组成提供对各类型节目组成预定的适用的默认值,作为传送优先级(步骤S203)。
图5示出其中对各类型节目组成设定表示传送优先级的默认值的传送优先级数据表。图5中的传送优先级数据表存储于例如存储器112中。图5中,作为一例,作为传送优先级的默认值1、2、3和4分别分配给C、A、D和V这些类型。图5的传送优先级数据表具有对各类型设定的类别。这里的类别表示经过分类的节目组成类型。最好是可互相替代的数据被分为相同类别。例如,音频可以由字幕替代,而细节视频可以由摘要视频替代。步骤203中,CPU 113先参照图5中的传送优先级数据表,接着按默认方式对图2存储清单中的各个节目组成设置传送优先级。
经过步骤S203后,CPU 113返回至步骤S201,选择目标节目的下一节目组成。然后,CPU 113通过参照图5的传送优先级数据表,向所选定的节目组成分配传送优先级(步骤S203)。
重复步骤S201至S203后,构成目标节目的各节目组成都分配得到传送优先级,步骤S201要选定的节目组成才全部完了。因而,CPU 113判断步骤S202没有节目组成需选择,进入步骤S204。
步骤S204中,CPU 113按给定顺序选择图5中传送优先级数据表设定的各类别。本例中,图5传送优先级数据表中设定“描述”和“显示”这两种类别。因而,步骤S204中,一开始选择“描述”和“显示”其中之一,接下来选择另一个,最后一个都不选。然后CPU 113判断步骤S204是否选定好某一类别(步骤S205)。若肯定,CPU 113接着判断目标节目中是否包含在所选定的类别中设定为顶级传送优先级的节目组成(步骤S206)。通过参照例如图5中传送优先级数据表,归类为“描述”类别的节目组成其中之一属于传送优先级为“1”的类型“C”,另一个属于传送优先级为“2”的类型“A”。也就是说,在其类别中,类型“C”的节目组成设定为顶级优先级。同样,对于归类为“显示”类别的节目组成来说,类型“D”的节目组成分配得到传送优先级“3”,因而设定为其类别中的顶级优先级。因而,根据图5中传送优先级数据表中的设定,CPU 113在步骤S206中判断当前所选定类别为“描述”时目标节目是否包括为类型“C”的某个节目组成。而当前所选定类别为“显示”时,CPU 113则判断目标节目是否包括为类型“D”的某个节目组成。
目标节目没有在所选定类别中设定为顶级传送优先级的节目组成时,CPU 113便选择具有在顶级之下最高的传送优先级的某个节目组成,更新其数值为一在该类别中设定为顶级优先级的数值(步骤S207)。在当前选定的类别为“描述”,而且目标节目中所包含的各节目组成为类型“A”时,类型“A”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便从默认值“2”更新为“1”,这样便设定为该类别的顶级优先级。同样,在当前选定的类别为“显示”,而且目标节目中所包含的各节目组成为类型“V”时,类型“V”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便从默认值“4”更新为“3”,这样便设定为该类别的顶级优先级。步骤S207中的每次更新都反映在图2存储清单中。也就是说,存储清单中节目组成的任何适用的传送优先级均得到更新。CPU 113然后返回步骤S204。注意,目标节目具有在所选定类别中设定为顶级传送优先级的某一节目组成时,CPU 113返回步骤S204时不更新任何传送优先级。
接着,CPU 113参照在所选定类别中对各类型设定的传送优先级,从图5传送优先级数据表中选择下一类别,并判断是否应更新目标节目中包含的各节目组成其默认的传送优先级。若肯定,CPU113将适用数值更新为规定数值。
重复步骤S205至S207后,对每一类别进行处理之后,步骤S204中要选择的类别才全部完毕。这样,CPU 113判断步骤S205中没有类别可选,终止图4的子程序处理,然后返回图3中主程序处理。
回过来参见图3,CPU 113从图2存储清单当中选择下一节目(步骤S101),向构成所选定节目的各节目组成分配传送优先级(步骤S103)。重复步骤S101至步骤S103之后,在存储清单中各节目均分配得到传送优先级后,CPU 113判断接下来没有节目可选(步骤S102),便进入到步骤S104。
步骤S104中,CPU 113一开始将指示传送优先级的计数器(以下称为传送优先级计数器)的计数值N设定为表明顶级传送优先级的数值“1”(步骤S104)。然后,CPU 113判断传送优先级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是5(步骤S105)。这里,图5传送优先级数据表中可提供1、2、3和4这四种数值作为传送优先级。因而,N=5,便表示每一传送优先级均被分配。由于一开始时N=1,因而CPU 113判断N≠5,便进入步骤S106。
步骤S106,CPU 113从图2存储清单当中选择传送优先级为N(一开始时N=1)的某一节目组成。然后CPU 113判断步骤S106是否选定了某一节目组成(步骤S107)。若肯定,CPU 113从存储清单与步骤S106所选定节目组成相对应行当中取出“事项标识”、“类型”和“容量”这种属性信息,接着传送至便携装置2(步骤S108)。接下来,CPU 113取出步骤S106选定的节目组成的主要数据,并传送至便携装置2(步骤S109)。然后,CPU 113返回步骤S106,从图2存储清单当中选择传送优先级为N的另一节目组成,接着执行所选定节目组成的传送处理。
重复步骤S106至S109之后,传送优先级为N的每一节目组成全部得到传送后,CPU 113判断步骤S106要选定的所有节目组成均完毕(步骤S107),使传送优先级计数器的计数值N递增1(步骤S110),然后返回步骤S105。接下来,CPU 113在更新后执行传送优先级N(N=2)的节目组成的传送处理。
重复步骤S105至S109之后,传送优先级为1至4的每一节目组成都进行过传送处理后,N=5。这样,CPU 113判断步骤S105中传送处理全部完成,接着终止该处理。
图6示出便携装置2存储器208所要存储的接收清单的结构。接收清单属于管理便携装置2存储部203中所存储数据(即主体设备1所发送的节目数据)如何存储的管理数据,具有数据表结构。数据表各行与存储部203存储的各节目组成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而且,数据表各行具有包括接收顺序、偏移、容量、事项标识、类型和回放时间长度在内的6种属性。
“接收顺序”这一属性表明便携装置2接收主体设备1节目组成数据的顺序,接收清单中同一数值不会出现两次。这样,接收顺序可以用作指定接收清单各行的检索关键字。
“偏移”这一属性表明与接收清单各行一一对应的节目组成处于从主体设备1接收到的数据当中的位置。假定整个节目从主体设备1至便携装置2的传送为位流或文件时,属性“偏移”便表示从传送初始时刻起字节的数目。与关注图2存储清单中属性“容量”的场合相似,该偏移值可以简单按字节或若干给定容量的块来表示。
“容量”这一属性表明与接收清单各行一一对应的节目组成占用便携装置2存储部203的存储区容量。属性“容量”也可用与属性“偏移”相似的单位来表示。
“事项标识”这一属性是用于识别与接收清单各行一一对应的节目组成属于哪一节目的属性信息。
“类型”这一属性是用于识别与接收清单各行一一对应的节目组成其类型的属性信息。
“回放时间长度”这一属性表明与接收清单各行一一对应的节目组成在相同条件下回放时的回放时间长度。由于某种原因数据传送半当中中断时,传送数据的字节数小于所广播的相同节目组成的字节数。在此场合,回放时间长度分配得到与所传送数据对应的时间长度。
图7表示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便携装置2如何动作以接收主体设备1传送的节目数据的流程图。当便携装置2中的CPU 209执行便携装置2存储器208中存储的程序信息时,可实现图7中的处理。经过处理,从主体设备1传送的节目数据存储于便携装置2,而且生成图6的接收清单。以下参照图7说明便携装置2如何动作以接收主体设备1传送的节目数据。
首先,CPU 209使图6接收清单初始化(步骤S301)。初始化最简易方法是通过删除其各行,同时删除便携装置2存储部203中存储的节目数据进行的。然后,CPU 209将数值0分配给一当前偏移变量current_offset,将数值1分配给一发送计数变量send_count(步骤S302)。此后CPU 209接收主体设备1所传送的属性信息“容量”、“事项标识”和“类型”(步骤S303)。此属性信息是图3中步骤S108传送的属性信息。CPU 209接下来判断步骤S303是否接收到数据(步骤S304)。若否定,CPU 209便终止动作,若肯定,便判断存储部203可提供的存储区对于步骤S303得到的“容量”值是否足够大(步骤S305)。若肯定,CPU 209便进入步骤S306,而否定,便返回步骤S303。
步骤S306中,CPU 209向图6接收清单中增加一行,接着将步骤S303得到的数值分配给所增加行中各个相应属性“容量”、“事项标识”、或“类型”。然后,CPU 209将当前偏移变量current_offset数值分配给所增加行中的“偏移”属性(步骤S307)。CPU 209将步骤S303中得到的“容量”值加到当前偏移变量current_offset上(步骤S208),接着将发送计数变量send_count数值分配给所增加行中的“接收顺序”属性(步骤S309)。CPU 209接着使发送计数变量send_count数值递增1(步骤S310)。然后,CPU 209接收主体设备1传送的节目组成的主要数据,并存储在存储部203(步骤S311)。然后,CPU 209设置“回放时间长度”属性(步骤S312)。这里,假定节目组成的主要数据本身,包括作为附加信息、表明每单位演示时间数据位数的位速率数值。在此例中,要将步骤S303中得到的“容量”数值变换为回放时间长度,要用“容量”数值除以上述方式得到的位速率。注意,节目时间长度值可以象例如“容量”情形那样作为数据直接由主体设备1通知。接下来,CPU 209判断节目数据的接收是否由于某种原因半当中中断(步骤S313)。若肯定,CPU 209进入步骤S314,若否定,便返回步骤S303。这种中断可以包括例如用户使便携装置2与主体设备1突然断开这种场合,反之亦然。
步骤S314中,CPU 209从存储部203实际存储的节目组成的容量当中找到接收清单中“容量”属性的数值,并使该数值复位(步骤S314)。接着,CPU 209以与步骤S312相似的方式,从接收清单中“容量”属性数值当中得到回放时间长度数值,接着使接收清单中“回放时间长度”复位(步骤S315)。然后,CPU 209终止接收处理。
图8是说明便携装置2如何动作以回放节目的流程图。CPU 209执行便携装置2存储器208中存储的节目信息时可实现这种处理。以下参照图8说明便携装置2如何动作以回放节目。
先对用于回放节目的分类数据表说明如下。图9是示范性分类数据表。该分类数据表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08,CPU 209可自由地对其存取。如图9所示,分类数据表各行与节目组成类型一一对应,分别具有“类型”、“类别”和“演示优先级”这3种属性。
图9中,“类别”这一属性表示经过分类的节目组成类型。以此分类数据表为例,其中设定“扫描”和“显示”这2种类别。其中第一和第二行表明,字幕和音频为相同类别“描述”的情形,而第三和第四行表明,摘要视频和细节视频为相同类别“显示”的情形。属性“演示优先级”则指定归类为相同类别的各种类型节目组成应向用户展示的顺序。本例中,数值越小,演示优先级越高。节目组成回放半当中中断时,参照此分类数据表来检索用于替代的其他一些节目组成。
参照图8,CPU 209执行各节目的显示和选择操作(步骤S401)。具体来说,CPU 209参照图6接收清单生成存储部203存储节目的清单,接着在显示器205上显示所生成的清单。然后,CPU 401让用户从所显示的清单当中选择欲回放的任何节目。对节目的选择是通过用户输入输出部207进行的。需要显示器上显示的节目清单还包括节目名称,节目数据从主体设备1传送至便携装置2期间可以将表明名称与“事项标识”之间关系的数据同名称一起发送。对于这种表明关系的数据,可以采用通过EPG(电子节目导播)广播传送的附加信息。接下来,CPU209从接收清单当中提取步骤S401所选定节目中所要回放的各个节目组成(步骤S402)。然后,CPU 209根据步骤S402的提取结果生成构成所选定节目的节目组成的清单,接着在显示器205上显示所生成的清单(步骤S403)。对此进行响应,用户从所显示清单当中选择所要回放的一个或多个节目组成。对节目组成的选择是通过用户输入输出部207进行的。然后,CPU 209对步骤S403选定的全部节目组成进行同步回放的准备(步骤S404)。通过同步回放节目组成,可以达到例如口型同步,在图像中说话人口型动作和声音之间保持同步。
接下来,CPU 209执行步骤S404中所准备节目组成的回放处理(步骤S405)。CPU 209接着判断回放中节目组成的回放位置是否达到数据尾部(步骤S406)。可能有完全回放数据的情形,或是数据中断的情形。若节目组成的回放位置均未到达尾部,CPU 209便返回步骤S405,继续回放处理。若有某些节目组成回放位置到达尾部,CPU 209便进入步骤S407。
步骤S407中,CPU 209按图9分类数据表中设定的演示优先级顺序,选择与回放位置到达数据尾部的节目组成为相同类别、但不同类型的某些其他节目组成。具体来说,CPU 209先从图6接收清单当中提取构成所回放节目的各个节目组成,接着从所提取节目组成当中,选择与回放位置在步骤S406判断为到达数据尾部的节目组成属于相同类别的某些节目组成。然后,CPU 209从所选定的节目组成当中,取出其演示优先级低于回放位置已到达数据尾部的演示优先级的某些节目组成,接着从所取出的节目组成当中,选择演示优先级最高的节目组成的类型。假定回放期间类型“V”节目组成的回放位置到达数据尾部时,CPU 209选择与类型“V”属于相同“显示”类别、并具有低于类型“V”但在余下的优先级中为最高演示优先级的类型“D”。
然后,CPU 209判断步骤S407是否选择了某一类型(步骤S408)。若肯定,CPU 209接着判断步骤S407所选定类型的节目组成是否已回放(步骤S409)。本实施例采取这样一种结构,用户在步骤S403可以同时选择归于相同类别但不同类型的多个节目组成。因而,步骤S407中所选定类型的节目组成可能已回放。例如,当同步回放类型“D”和“V”节目组成时,类型“V”节目组成回放位置到达数据尾部的话,便如前文所述在步骤S407选择类型“D”节目组成的数据。在此例中,CPU 209返回步骤S405,以避免重复回放相同类型的节目组成,这样就避免用其他的节目组成来替代中断的节目组成进行回放。若步骤S407所选定类型的节目组成尚未回放,CPU 209便用所选定类型的节目组成替代中断的节目组成进行回放(步骤S410)。在此例中,CPU 209不是从步骤S407所选定类型的节目组成起始位置开始回放,而是从中断的节目组成连接部分开始回放的。本例中,字幕和音频属于相同类别。即便音频数据中断,字幕便可以从中断部分起回放来替代。在此方式中,用户不是通过音频而是通过字幕来欣赏节目。接下来,CPU 209返回步骤S405。
而当步骤S408没有类型选择时,CPU 209便判断再也没有节目组成可替代回放,便终止该类别的回放处理(步骤S401)。用户选择了具有最低演示优先级的类型时可能发生。而且,在目标节目已完整回放时也有可能发生。这时,CPU 209将表明按照类别执行过回放处理的标志变量值改变为表明终止处理的数值。接着,CPU 209判断所回放的节目组成是否得到完整回放。此判断通过参照上述标志变量值来进行。若不论什么类别仍然有某一节目组成在回放的话,CPU 209便返回步骤S405以继续其他类别的回放处理。而目标节目得到完整回放的话,便终止各个类别节目组成的回放。这样,CPU 209终止该节目的回放处理。
图10示出图1便携式视听系统中传送数据的动作。以下详细说明图1便携式视听系统如何传送数据的动作。
图10(a)示出构成所要广播的节目的数据其时间变化。图10(a)中,横轴表示广播期间的时间经过,纵轴表示广播期间的位速率。具体来说,图10(a)表示,在时刻t0至t1间播放节目1,在时刻t1至t2间播放节目2,在时刻t2至t3间播放节目3。节目1、节目2、节目3分别具有音频、字幕、视频作为节目组成(构成节目的单媒体)。为清楚起见,节目2的播放时间长度(t2-t1)等于节目3的播放时间长度(t3-t2),节目1的播放时间长度(t1-t0)正好等于节目2(或节目3)播放时间长度的两倍。此外,不论什么节目,各个节目组成的位速率均保持不变,而字幕位速率bc、音频位速率ba、和视频位速率bv之间的比例总是1∶2∶4。
图10(b)示出当节目数据从主体设备1传送至便携装置2时的时间变化。图10(b)中,横轴表示数据传送动作的时间经过,纵轴表示传送期间的位速率。假定,如图10(b)所示,与现有系统相同在时刻t4开始传送。由于所要传送的总位数与图8例子相同,如现有系统相同,数据在时刻t9已完整传送。图10(b)中,所要传送的节目(节目1、节目2和节目3)其中各字幕部分首先在时刻t4和时刻t5间传送,其次各音频部分在时刻t5和时刻t6间传送,最后各视频部分在时刻t6和时刻t9间传送。如前文所述,各节目组成中字幕、音频、和视频之间的位速率是1∶2∶4。因而,传送各个节目字幕所需时间长度(t5-t4)、传送其音频所需时间长度(t6-t5)和传送其视频所需时间长度(t9-t6)分别可以由下列等式(1)、(2)和(3)表示。
(t5-t4)=(t9-t4)×{1/(1+2+4)}        …(1)
(t6-t5)=(t9-t4)×{2/(1+2+4)}        …(2)
(t9-t6)=(t9-t4)×{4/(1+2+4)}        …(3)
此外t6可以由下列等式(4)表示。
t6=t4+[(t9-t4)×{(1+2)/(1+2+4)}]    …(4)
图10(c)表示图1便携式视听系统在半当中时刻ta时节目数据传送中断的情形。在该例子中,假定时刻ta满足t6<ta<t9。即便节目数据传送在半当中ta时刻中断,各个节目的音频组成和字幕组成均得到完整的传送。在此阶段,便携装置中无法提供视频节目,但可提供字幕节目和音频节目。也就是说,用户可通知有关某种程度的内容。换言之,用户可利用字幕和音频但无法利用视频欣赏各个节目。就实际情形而言,字幕和音频的位速率与视频相比相当高。在此意义上,各个字幕组成和音频组成得到完整传送的时刻t6可能远远早于节目和视频组成一起得到完全传送的时刻t9。具体来说,传送视频所需的时间长度(t9-t6)与字幕组成和音频组成所需的时间长度(t6-t4)相比相当长。因而,即便在相当短时间内停止发送,音频组成仍有很大的可能性得到完全传送。此外,字幕由于是按文本传送的,因而与音频组成相比,其位速率可以有更大程度的下降。因而,对字幕组成的完整传送可以比音频组成迅速得多。
图11表示图1便携式视听系统所传送数据包括摘要视频场合节目传送时的时间变化。本例与图10情形相比存在某种复杂性。
图11(a)示出所要广播的节目信息其时间变化。本例与图10(a)例子不同之处在于,节目1在细节视频V1中包含摘要视频D1,节目2不包含字幕C2。没有字幕C2的位速率分配给细节视频V2,细节视频V2增加了与其他节目相同大小的字幕C2。
图11(b)示出当节目传送时的时间变化。首先,以时刻t4时开始传送为例,足以将各个节目回放至某种程度的信息在时刻t10传送。也就是说,字幕传送至节目1和3,音频传送至节目2。注意,时刻t4-t10间所要传送的节目组成是图12存储清单中传送优先级为1的节目组成。
此后,在时刻t10至时刻t11之间传送时刻t10之前未传送的“描述”类别的节目组成。由于在时刻t10得到完整的传送,节目2的音频在此阶段未传送。时刻t10至时刻t11之间所要传送的节目组成是图12存储清单中传送优先级为2的节目组成。
时刻t11后,开始传送视频。首先,传送节目1的摘要视频D1。摘要视频在此意义上与细节视频相等,但信息较少。信息较少是指例如全屏分辨率较低的状态,或时间轴分辨率较低的状态,例如几秒一帧。
当对细节视频的编码是例如MPEG-2视频中规定的分辨率伸缩性这种分层编码时,代码中包含多层视频,可通过在特定层中选择提取代码来获得摘要视频数据。通过分层传送方法的编码可按照与分层编码相似的方式进行。作为替代,作为节目在时间轴上一部分的场景由日本数字广播系统中采用的节目索引代码指定,仅仅是索引指定的一个或多个场景当中较为重要的视频才取出作为摘要视频。本例中,余下的场景没有视频数据。但通过显示具有视频数据的最后一帧或全变黑,可以视为一连续的节目组成。
在时刻t11和时刻t12之间传送视频。具体来说,细节视频传送至节目2和3,在此意义上与细节视频相似的摘要视频具有传送至节目1的较少信息。在时刻t12对于各个节目可提供某种程度的视频。时刻t11和时刻t12之间要传送的节目组成是图12存储清单中传送优先级为3的节目组成。
最后,节目1的细节视频V1从时刻t12起开始传送。对时刻t12起开始的传送,传送的是图12存储清单中传送优先级为4的节目组成。这里假定,节目1的细节视频V1本该在时刻t13得到完整传送,但正好在时刻t12和时刻t13之间半当中时刻tb中断。若是这种情形,对于节目1“显示”类别的节目组成,摘要视频是全部传送的,而细节视频是半传送的,仅仅是其上半部。即便因这种结果数据传送中断,用户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利用视频欣赏节目,因为对各个节目已经提供了某种程度的视频信息。此外,即便数据传送在较早阶段被中断,用户也能用字幕(另外有音频)来欣赏节目。
图12是图1中主体设备1所接收数据包括摘要视频场合所要生成的示范性存储清单。图12中,节目1在节目组成(存储清单的第3行。在接收清单中为所要接收的第6个节目组成)中具有摘要视频。因而,在图4所示确定传送优先级(步骤S206)的处理中,有一“显示”类别中规定的顶级传送优先级的摘要视频。因此,未执行步骤S207重写传送优先级的处理。所以,摘要视频“D”和细节视频“V”均属于归类为“显示”类别的节目组成类型,按默认方式设定为传送优先级。此外,由于节目2不具有“描述”类别中设定为项级传送优先级的字幕,因而通过步骤S207将音频“A”传送优先级改变为数值1,设定为“描述”类别的顶级优先级。
图13是图1从主体设备1传送至便携装置2的数据包括摘要视频时所要生成的示范性接收清单。图3中,对于节目1,便携装置2接收30分钟完全的摘要视频,而只能接收15分钟一半的细节视频。在此方式下,步骤S406中在图8说明的节目回放处理中细节视频和音频回放开始之后15分钟,细节视频到达数据尾部(步骤S405)。然后,在步骤S407经过15分钟后见到了为“显示”类别节目组成的摘要视频,才在步骤S410确定为细节视频的替代进行回放。因而节目1的回放图像从一开始经过15分钟后,质量下降,但仍足以让用户欣赏节目。
(第二实施例)
图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物理结构的外部立体图。而图15是示意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电气结构的框图。参见图14和图15,主体设备1包括处理部1a,充电部1b和上面可放置便携装置2的托架型盒子1c(以下称为托架)。便携装置2包括处理部2a,电池2b和连接触点2c。处理部1a具有与图1所示主体设备1相似的结构,处理部2a具有与图1所示便携装置2相似的结构。
通过将便携装置2放置在托架1c上,便携装置2通过连接触点2c与主体设备1电连接。同时,主体设备1提供的充电部1b经过连接触点2c对便携装置2的电池2b充电。由于便携装置2具有相对高的功率,其中设有的电池2b以可充电的所谓二次电池较为流行。因此,电池2b需要每天有规律地充电,这有必要使便携装置2与某些类型的充电器进行物理连接。根据第二方面,其优点在于,形成满足充电要求的物理连接的同时,还可以传送诸如节目等信息。因而,非常方便,不需要为了传送重新进行任何连接。注意,充电部1b可以监测充电电流,并检测连接的开始,接着将检测结果通知处理部1a以启动节目的传送处理。按此方式,非常方便,只要将便携装置2放置在托架1c上便可自动启动节目传送。
(第三实施例)
图16是示意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物理结构的外部透视图。参见图16,本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中,主体设备1至便携装置2的数据传送间接通过记录媒体3进行。具体来说,装到主体设备1上时记录媒体3写入诸如节目等信息,装到便携装置2上时读出例如内部存储的节目信息。按照第三实施例这种方式,可以按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方式通过记录媒体3进行节目传送或信息交换。记录媒体3包括例如PCMCIA标准的硬盘卡或半导体记录卡。
第三实施例中,主体设备1配备有设置DVB-CI(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Common Interface:数字视频广播公用接口)插槽的数字广播接收机。该DVB-CI是欧洲称为DVB的标准组织制定的规范,规定接收机应设置PCMCIA插槽,并且该插槽为用于PCMCIA标准的PC卡插入型解扰器。因而,通过设有多个插槽,插入多个解扰器,接收机可以适应不同的密码方法。对于DVB-CI来说,采用的是和笔记本型PC(个人计算机)一起配置作为物理和电气接口的PCMCIA。对于某些接收机来说,只要通过经由广播下载更新现有数字广播接收机软件,便可以具有图1主体设备1相似方式的功能。
第三实施例中,便携装置2为笔记本PC。由于例如CPU性能的提高,只要通过软件处理便可对MPEG-2视频和音频进行解码。因而,只要在现有的笔记本PC中安装执行便携装置处理的计算机程序,便可以实现与便携装置2相同的动作。注意,上述计算机程序是由例如主体设备1写入到记录媒体3,接着由便携装置2读出并执行的。按此方式,就不需要便携装置2从网络下载程序以得到该程序这种特定操作。
图17是示意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便携式视听系统结构的框图。第四实施例中,假定主体设备1的信息来源并非是广播,而是诸如因特网这种计算机网络广播型业务。
第四实施例中,主体设备1设有调制解调器1d、PC(个人计算机)1e和用于计算机网络4中交换数据的MD(微型盘片)卡座1f。调制解调器1d、PC 1e和MD卡座1f经过诸如IEEE1394等高速数字接口互相连接。本例中,PC 1e通过执行特定的计算机程序起到与图1主体设备相同方式的作用。记录媒体3可以包括一例如MD这种封装媒体。
第四实施例中,便携装置2构成为一可进行音频回放的数字静止摄像机,包括一MD驱动器2d、摄像部2e、编码部2f、重建部2g、显示器2h、扬声器2i和CPU 2j。注意,CPU 2j控制特定电路模块(例如MD驱动器2d、摄像部2e、编码部2f)的动作。通过按照特定计算机程序使数字静止摄像机专用CPU 2j动作,该数字静止摄像机除了普通摄像机的常规功能以外,还可构成为具有与图1便携装置2相似方式的功能。注意,记录媒体3不限于MD。便携装置2可以利用主体设备1与便携装置2可连接的结构,直接从主体设备1接收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主体设备1所存储的各节目数据设置成传送至便携装置2。但可以仅仅将用户从主体设备1存储的节目数据当中选定的节目数据传送至便携装置2。若为这种情形,可以事先将EPG(电子节目导播)数据从主体设备1传送至便携装置2,用户可随意查看节目导播,同时预先选择主体设备1应接收的某些节目数据。具体来说,装上便携装置2时主体设备1便识别便携装置2中预先选定的节目,并仅仅传送适当的节目数据至便携装置2。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主体设备接收并内部存储的节目便于便携装置欣赏的场合。

Claims (27)

1.一种便携式视听系统,用于将固定或半固定安装的主体设备所接收的节目数据,在便于携带的便携装置中回放,提供给用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设备包括:
接收通过广播提供的节目数据的接收装置;
存储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的主存储装置;
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所述主存储装置存储的构成节目数据的各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以及
在时间轴方向上按所述分配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将所述主存储装置存储的节目数据各节目组成分立给所述便携装置的传送装置,
所述便携装置包括:
存储所述传送装置分立传送的节目组成的付存储装置;
根据所述付存储装置存储的节目组成,重建所要回放的任何节目中包含的节目数据的重建装置;以及
回放所述重建装置所重建的节目数据的回放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按节目组成其数据量越少传送优先级越高的方式,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各节目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备,还包括事先以默认方式对各类所述节目组成设定传送优先级的传送优先级设定装置,
所述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按照所述传送优先级设定装置提供的设定,以默认方式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各节目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存储装置存储的多个节目数据集中传送至所述便携装置时,所述传送装置选择各节目数据当中具有相同传送优先级的任何节目组成,将所选定的节目组成组合成一单元,接着在时间轴方向上按分配给各组合单元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分立传送该组合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目组成的类型由所述传送优先级设定装置分为多个类别,
所述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对各类别检查以默认方式分配给各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并根据需要,按照该检查结果,以类别为基础改变以默认方式分配给各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相同类别中没有节目组成将所设定数值设定为其中顶级传送优先级时,所述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将该类别中为当前最高的传送优先级的节目组成的数值设定为其中顶级的数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备还包括:根据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的节目组成、生成一新节目组成的节目组成生成装置,
所述存储装置,除了存储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以外,还存储所述节目组成生成装置新生成的节目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放装置回放期间,所述重建装置所重建的节目数据其节目组成中某些数据半当中中断时,所述便携装置还包括:将当前未回放的任何其他节目组成作为替代来回放的替代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装置还包括:事先对各类型所述节目组成设定演示优先级的演示优先级设定装置,
所述替代装置,按照所述演示优先级设定装置提供的设定,确定要作为替代进行回放的节目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目组成的类型由所述演示优先级设定装置分为多个类别,
所述替代装置,从和回放期间所中断的所述节目组成属于相同类别的节目组成当中,确定要作为替代进行回放的节目组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备和所述便携装置构成为可电气互连,
所述传送装置将所述主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节目数据各节目组成直接在线传送至所述便携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备还包括:
允许所述便携装置电连接的安装装置;以及
便携装置加装到所述安装装置上时供电并对所述便携装置充电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便携装置还包括一靠所述充电提供的电力充电的电池。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将所述主存储装置存储的节目数据各节目组成通过记录媒体脱机传送至所述便携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备还包括:向所述记录媒体写入要传送至所述便携装置的任何节目组成的写入装置,
所述便携装置还包括:读出所述记录媒体记录的节目组成的读出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通过计算机网络接收节目数据。
16.一种主体设备,在固定或半固定安装状态下使用,用于将任何接收到的节目数据传送至便于携带的便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体设备包括:
接收通过广播提供的节目数据的接收装置;
存储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的主存储装置;
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所述主存储装置存储的构成节目数据的各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以及
在时间轴方向上按所述分配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将所述主存储装置存储的节目数据各节目组成分立给所述便携装置的传送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主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按节目组成其数据量越少传送优先级越高的方式,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各节目组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主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事先以默认方式对各类所述节目组成设定传送优先级的传送优先级设定装置,
所述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按照所述传送优先级设定装置提供的设定,以默认方式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各节目组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主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存储装置存储的多个节目数据集中传送至所述便携装置时,所述传送装置选择各节目数据当中具有相同传送优先级的任何节目组成,将所选定的节目组成组合成一单元,接着在时间轴方向上按分配给各组合单元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分立传送该组合单元。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主体设备,其特征在于,节目组成的类型由所述传送优先级设定装置分为多个类别,
所述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对各类别检查以默认方式分配给各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并根据需要,按照该检查结果,以类别为基础改变以默认方式分配给各节目组成的传送优先级。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主体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同类别中没有节目组成将所设定数值设定为其中顶级传送优先级时,所述传送优先级分配装置将该类别中为当前最高的传送优先级的节目组成的数值设定为其中顶级的数值。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主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的节目组成、生成一新节目组成的节目组成生成装置,
所述存储装置,除了存储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以外,还存储所述节目组成生成装置新生成的节目组成。
23.一种便携装置,用于接收和回放固定或半固定安装的主体设备所接收的节目数据,提供给用户,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装置包括:
存储所述主体设备分立传送的节目数据各节目组成的付存储装置;
根据所述付存储装置存储的节目组成,重建所要回放节目的节目数据的重建装置;以及
回放所述重建装置所重建的节目数据的回放装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便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放装置回放期间,所述重建装置所重建的节目数据其节目组成中某些数据半当中中断时,便携装置还包括:将当前未回放的任何其他节目组成作为替代来回放的替代装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便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事先对各类型所述节目组成设定演示优先级的演示优先级设定装置,
所述替代装置,按照所述演示优先级设定装置提供的设定,确定要作为替代进行回放的节目组成。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便携式视听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目组成的类型由所述演示优先级设定装置分为多个类别,
所述替代装置,从和回放期间所中断的所述节目组成属于相同类别的节目组成当中,确定要作为替代进行回放的节目组成。
27.一种将固定或半固定安装的主体设备所接收的节目数据传送至便于携带的便携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接收通过广播提供的节目数据;
存储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节目数据;
将传送优先级分配给构成所存储节目数据的各节目组成;以及
在时间轴方向上按所述分配的传送优先级顺序,将所述存储的节目数据各节目组成分立传送给所述便携装置。
CN99800438A 1998-04-03 1999-04-01 便携式视听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854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118598 1998-04-03
JP91185/1998 1998-04-03
JP91185/98 1998-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2841A true CN1262841A (zh) 2000-08-09
CN1128542C CN1128542C (zh) 2003-11-19

Family

ID=14019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8004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8542C (zh) 1998-04-03 1999-04-01 便携式视听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6959221B1 (zh)
EP (1) EP0987888B1 (zh)
JP (1) JP4054479B2 (zh)
KR (1) KR100339436B1 (zh)
CN (1) CN1128542C (zh)
DE (1) DE69938700D1 (zh)
WO (1) WO19990522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6950A (zh) * 2014-05-12 2014-08-1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扰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31930B2 (en) 2001-11-20 2010-11-09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user interface for a remote control application
US8577205B2 (en) 1998-07-30 2013-11-05 Tivo Inc. Digital video recording system
US7558472B2 (en) 2000-08-22 2009-07-07 Tivo Inc.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US6233389B1 (en) 1998-07-30 2001-05-15 Tivo, Inc. Multimedia time warping system
US8380041B2 (en) * 1998-07-30 2013-02-19 Tivo Inc. Transportable digital video recorder system
EP1885128A3 (en) 1999-09-20 2008-03-12 Tivo, Inc. Closed caption tagging system
US7159039B1 (en) * 2000-02-28 2007-01-02 Veriz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in-band and out-band message processing
JP2003525550A (ja) * 2000-03-02 2003-08-26 ティーアイヴィオ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パーソナルtvサービスへのインターネット・アクセス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8261315B2 (en) 2000-03-02 2012-09-04 Tivo Inc. Multicasting multimedia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US7908635B2 (en) 2000-03-02 2011-03-15 Tiv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net access to a personal television service
US8812850B2 (en) 2000-03-02 2014-08-19 Tivo Inc. Secure multimedia transfer system
US8171520B2 (en) 2000-03-02 2012-05-01 Tivo Inc. Method of sharing personal media using a digital recorder
US7187947B1 (en) 2000-03-28 2007-03-06 Affinity Lab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selected information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US6636953B2 (en) * 2000-05-31 2003-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Co., Ltd. Receiving apparatus that receives and accumulates broadcast contents and makes contents available according to user requests
US20020065927A1 (en) * 2000-09-05 2002-05-30 Janik Craig M. Webpad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US7277765B1 (en) 2000-10-12 2007-10-02 Bose Corporation Interactive sound reproducing
JP4491957B2 (ja) * 2000-11-15 2010-06-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装置
JP4216460B2 (ja) * 2000-12-26 2009-01-2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3774662B2 (ja) * 2000-12-27 2006-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7102688B2 (en) 2001-01-29 2006-09-05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 hand held device to display a readable representation of an audio track
US6938101B2 (en) 2001-01-29 2005-08-30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Hand held device having a browser application
JP4182464B2 (ja) 2001-02-09 2008-11-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ビデオ会議システム
JP4719989B2 (ja) * 2001-02-28 2011-07-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録画再生装置、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EP1239678B1 (en) * 2001-03-07 2005-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torage type receiving device
AU2002316435B2 (en) 2001-06-27 2008-02-21 Skky, Llc Improved media delivery platform
CA2453713A1 (en) * 2001-07-13 2003-01-23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 hand held device to display information
US20030117427A1 (en) 2001-07-13 2003-06-26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a program guide displayed on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50134578A1 (en) 2001-07-13 2005-06-23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teracting with a control environment
US9264755B2 (en) 2001-07-13 2016-02-16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program guide information in an electronic portable device
US8063923B2 (en) 2001-07-13 2011-11-22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information in an electronic portable device
US8863184B2 (en) 2001-07-13 2014-10-14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program guide information in an electronic portable device
JP3851130B2 (ja) * 2001-09-26 2006-11-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型視聴装置の周辺装置及び放送視聴システム
US7046911B2 (en) * 2001-09-29 2006-05-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ed playback of recorded video based on video segment priority
JP3731525B2 (ja) * 2001-11-09 2006-0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040237104A1 (en) * 2001-11-10 2004-11-25 Cooper Jeffery All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displaying video programs and mobile hand held devices
US8176432B2 (en) 2001-11-20 2012-05-08 UEI Electronics Inc. Hand held remote control device having an improved user interface
US7254777B2 (en) 2001-12-20 2007-08-07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recording functionality of an appliance using a program guide
US8255968B2 (en) 2002-04-15 2012-08-28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ly controlling the recording of program material using a program guide
US7676142B1 (en) * 2002-06-07 2010-03-09 Core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media time stretching
JP4736302B2 (ja) * 2002-08-29 2011-07-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提供装置
US6788241B2 (en) 2002-09-25 2004-09-07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keystroke data to configure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US8073304B2 (en) * 2002-11-16 2011-12-06 Gregory Karel Rohlicek Portable recorded television viewer
KR100555901B1 (ko) * 2003-02-18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매체 재생기능을 갖는 모바일 전자기기 및 그 재생방법
WO2004112036A1 (en) * 2003-06-11 2004-12-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program, integrated circuit
GB0316471D0 (en) 2003-07-15 2003-08-20 4Tv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digital television recording and playback
US7136709B2 (en) 2003-11-04 2006-11-14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Home applianc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s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
US7155305B2 (en) 2003-11-04 2006-12-26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home appliance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
JP2005151363A (ja) * 2003-11-18 2005-06-0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編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再生装置、再生システム、それらの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5151362A (ja) * 2003-11-18 2005-06-0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編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再生装置、再生システム、それらの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FR2870073B1 (fr) * 2004-04-08 2006-09-29 Neotion Soc Par Actions Simpli Disque dur partage
GB0412338D0 (en) * 2004-06-03 2004-07-0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nsfer of content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JP4492305B2 (ja) * 2004-11-17 2010-06-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利用システム、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WO2006055920A2 (en) 2004-11-19 2006-05-26 Tiv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e transfer of previously broadcasted content
US9420021B2 (en) * 2004-12-13 2016-08-16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dia device and method of enhancing use of media device
KR100782835B1 (ko) * 2005-01-29 2007-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캡션 정보의 출력시점 및 출력 우선순위를 조절하는 방법및 그 장치
TWM286531U (en) * 2005-10-27 2006-01-21 Animation Technologies Inc Audio/video signal processor with storage functions
US11812111B2 (en) 2005-12-20 2023-11-07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program guide information in an electronic portable device
KR100786370B1 (ko) 2006-04-19 2007-12-17 주식회사 아이큐브 휴대용 멀티미디어 재생기용 녹화장치
US20070258346A1 (en) * 2006-05-02 2007-11-08 Zing Systems, Inc. Pc peripheral devices used with mobile media devices
US8700772B2 (en) 2006-05-03 2014-04-15 Cloud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ng the management, routing, and control of multiple devices and inter-device connections
JP4702185B2 (ja) * 2006-05-30 2011-06-1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US8457285B2 (en) * 2006-08-21 2013-06-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212473A (zh) * 2006-12-31 2008-07-02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多媒体实现交互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US8463924B2 (en) 2007-02-02 2013-06-11 Apple Inc. Remote access of media items
KR101442836B1 (ko) 2008-01-07 2014-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시광 통신을 이용한 영상 부가정보 제공방법 및 장치
JPWO2009119394A1 (ja) * 2008-03-28 2011-07-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映像取得方法、映像取得装置、映像取得システム及び映像取得用プログラム
US9294705B2 (en) 2008-06-27 2016-03-22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biquitous appliance control
US8667162B2 (en) * 2008-12-31 2014-03-0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a mobile streaming adaptor
US9723249B2 (en) * 2009-03-19 2017-08-01 Echostar Holdings Limited Archiving broadcast programs
US8395477B2 (en) * 2009-10-29 2013-03-12 Time Warner Cable Inc. Geographic based remote control
US20120034892A1 (en) * 2010-08-06 2012-02-0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High-rate wireless receiv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2259A (ja) * 1989-03-22 1991-01-30 Seiko Epson Corp 小型データ表示・再生装置
US5325423A (en) * 1992-11-13 1994-06-28 Multimedia Systems Corporation Interactiv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6315126A (ja) * 1993-04-28 1994-11-08 Casio Comput Co Ltd 携帯用画像表示装置
CA2173355A1 (en) * 1993-06-09 1994-12-22 Andreas Richt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medi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577191A (en) * 1994-02-17 1996-11-19 Minerva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video editing and publishing, using intraframe-only video data in intermediate steps
JPH0818523A (ja) * 1994-07-04 1996-01-19 Hitachi Ltd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
EP1463264A3 (en) * 1994-12-01 2005-11-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JPH08317349A (ja) 1995-05-16 1996-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受信装置
JP3706660B2 (ja) * 1995-08-31 2005-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多地点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JPH0970026A (ja) 1995-08-31 1997-03-11 Toshiba Corp 文字多重放送転送システム
KR100387579B1 (ko) * 1996-06-14 2003-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를이용한비디오시청장치
US5926624A (en) * 1996-09-12 1999-07-20 Audible, Inc. Digital information library and delivery system with logic for generating files targeted to the playback device
US6233389B1 (en) * 1998-07-30 2001-05-15 Tivo, Inc. Multimedia time warping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6950A (zh) * 2014-05-12 2014-08-1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扰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87888B1 (en) 2008-05-14
US7139626B2 (en) 2006-11-21
EP0987888A1 (en) 2000-03-22
DE69938700D1 (de) 2008-06-26
US6959221B1 (en) 2005-10-25
WO1999052278A1 (en) 1999-10-14
CN1128542C (zh) 2003-11-19
KR20010013024A (ko) 2001-02-26
EP0987888A4 (en) 2001-05-30
KR100339436B1 (ko) 2002-06-03
JPH11346166A (ja) 1999-12-14
JP4054479B2 (ja) 2008-02-27
US20050256596A1 (en) 2005-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542C (zh) 便携式视听系统
CN1226872C (zh) 节目记录装置
CN1194538C (zh) 电视广播设备和方法
CN1286017C (zh) 记录/重放装置和记录管理方法
CN1504048A (zh) 个人视频记录器系统和方法
CN1698353A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947422A (zh) 数字广播回放设备与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存储介质
CN1248360A (zh) 发送设备和方法、信息编辑设备和方法、接收设备和方法、信息存储设备和方法、以及广播系统
CN1825929A (zh) 用于搜索和提供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CN1848288A (zh) 多媒体可视的播放进度指示系统
CN1557094A (zh) 影像检索辅助方法及影像检索辅助设备、和广播接收设备
CN1698376A (zh) 内容配送系统、内容配送装置、内容记录再现装置与内容记录再现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946169A (zh) 视频内容发送设备和视频内容发送方法
CN1327220A (zh) 从动画作品生成一序列静止帧图像并提供给用户的系统和方法
CN1271235A (zh) 记录和重放装置
CN1706184A (zh) 记录设备与记录预约处理方法
CN1513261A (zh) 多视图存储广播服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751514A (zh) 节目数据通信系统
CN1549550A (zh) 一种智能信息服务器及控制方法
CN1875623A (zh) 节目数据记录方法和设备
CN1805523A (zh) 记录/再现设备,记录/再现方法,以及用于其的程序和介质
CN100571358C (zh) 内容接收记录装置、方法
CN1574743A (zh) 网络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240211C (zh) 信息通信系统
CN1254107C (zh) 基于单向数字传输系统的卡拉ok点播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1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