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1812C - 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1812C
CN1261812C CN03100872.0A CN03100872A CN1261812C CN 1261812 C CN1261812 C CN 1261812C CN 03100872 A CN03100872 A CN 03100872A CN 1261812 C CN1261812 C CN 126181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ens
projector
light
lens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08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34345A (zh
Inventor
中野宽久
西田和弘
津田昌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34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4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18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181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4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 H04N5/7416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involving the use of a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e.g. a light valve, controlled by a video signal
    • H04N5/7441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involving the use of a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e.g. a light valve, controlled by a video signal the modulator being an array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投影透镜46,位于平面看大致L字形状的光学单元4的一端部上,是放大投影用光学装置主体的交叉分色棱镜合成的彩色图像的透镜,投影透镜46由被固定在形成于光学零件用筐体上的头部49上的直进筒46B、和形成有杆46A的凸轮筒46C、变焦透镜的倍率变换的透镜群、焦点调节用的透镜群、以及固定透镜构成。该直进筒46B和凸轮筒46C,用聚碳酸酯构成,在该投影透镜46B的上方,配置控制基板使得平面地覆盖该投影透镜46。

Description

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投影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学像,具备取入图像信息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和由多个聚光元件构成的投影透镜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会议、学术会议、展览会等的演示中使用投影机。在这种投影机中,根据图像信息用光调制装置调制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形成光学像,放大投影该光学像。
通常,在投影机中,为了放大投影由光调制装置调制的光学像,配备了用可变焦透镜的倍率变换的透镜群以及焦点调节用透镜群等构成的投影光学系统,通过变更这些透镜群的相互位置,进行投影像的倍率变换以及焦点调节。
收纳这样的投影光学系统的镜筒,为了确保对外力的强度,用金属制的部件构成。
另外,近年,要求投影机在高性能化的同时重视携带性的小型化、轻量化,因而构成投影机的电子零件,被高密度地安装。
通常,在投影机中,配备了安装有进行控制、运算处理等的CPU等的控制基板,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控制光调制装置等。
被安装在该控制基板上的CPU和存储器等,以高频率断断续续地消耗电流,由于这样高频率的电流变动,引起电磁波的强辐射。
另外,在投影机中,配备了具有将从外部输入的电压变压为规定的电压的变压器等的电源、灯驱动电路等的电子零件,从这些电源、灯驱动电路等的电子零件也引起电磁波的强辐射。
为了避免由该电磁辐射引起的对投影机内部的电子零件或者对投影机外部的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在控制基板以及投影机内部的电子零件上,用铝等构成的屏蔽部件,或者在金属和合成树脂上施加金属电镀层的外装壳,来进行电磁波的屏蔽。
但是,被安装在上述这样的电磁波辐射部件上的屏蔽部件的设计办法,和提高屏蔽性的办法,使屏蔽构造复杂化,存在妨碍投影机小型化的问题。
另外,为了实现投影机的小型化,考虑去除控制基板附近的屏蔽部件,但因为投影透镜的镜筒是金属制的,所以在控制基板和该镜筒接近的情况下,如果被安装在控制基板上的CPU或者存储器等的电路元件和镜筒电磁耦合,镜筒共振,则该镜筒成为天线,引起电磁波的2次辐射。同样,即使构成投影机的另一电子零件和投影透镜的镜筒接近,其他的电子零件和镜筒电磁耦合,也引起电磁波的2次辐射。
因而,存在由于该镜筒引起的电磁波的2次辐射,对投影机内部的电子零件或者投影机外部的其他的电子设备引起电磁干扰的问题。
另外,如果如上所述用金属构成投影透镜的镜筒,则存在镜筒自身重量大,妨碍投影机的轻量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适应小型化以及轻量化的同时,避免由内部的构成部件产生的电磁波的2次辐射,充分实现电磁干扰对策的投影机。
本发明的投影机,是具有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光源发射出的光束的电光装置,和投影放大用该电光装置调制的光束的投影透镜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图像信息控制上述电光装置的控制基板,上述投影透镜具备多个聚光元件和收纳该聚光元件的镜筒,上述控制基板被配置在上述投影透镜的附近,上述镜筒是由非金属部件构成的。
在此,作为非金属部件,可以采用聚碳酸酯、Cool Poly(RS007)等的塑料部件。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具备根据图像信息控制电光装置的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被配置在由多个聚光元件和收纳这些聚光元件的镜筒构成的投影透镜的附近,通过用上述那样的塑料部件构成该镜筒,可以使镜筒轻量化,即,可实现投影机的轻量化。
另外,在对应投影机的小型化,去除被设置在控制基板附近的屏蔽部件的情况下,由于用上述那样的塑料部件构成镜筒,被安装在控制基板上的CPU或者存储器等的电路元件和镜筒即使被接近配置,由于镜筒由电绝缘体构成,所以镜筒和CPU或者存储器等的电路元件并不产生电磁耦合,由此可以避免镜筒电气共振作为天线发生电磁波的2次辐射。
进而,即使构成投影机的其他电子零件和投影透镜的镜筒被接近地配置的情况下,其他的电子零件和投影透镜也不会发生电磁耦合,因此可以避免由于来自镜筒的电磁波的2次辐射,对被安装在控制基板上的CPU或者存储器等的电路元件产生影响,避免被投影的图像的混乱和误动作。
因而,可以适应小型化以及轻量化的要求,进而,可以避免由收纳投影透镜的镜筒产生的电磁波的2次辐射,可以充分实现电磁干扰对策,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上述控制基板被沿着由从上述光源至上述投影透镜的光路规定的平面地配置,上述控制基板优选地被配置成也平面地覆盖上述镜筒。
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将控制基板沿着由从光源至投影透镜的光路规定的平面地配置,可以实现投影机的薄型化。
另外,通过把控制基板配置成也平面地覆盖镜筒,可以提高控制基板的收纳效率,促进投影机的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被安装在上述控制基板上的电路元件和上述镜筒的距离,优选在40mm以内。
通常,辐射电磁波的部件和成为接受电磁波的天线的部件的距离越短,越容易产生电磁耦合,成为天线的部件,由于接受某些频率的电磁波,发生共振而产生电磁波的2次辐射。
在镜筒用金属构成,进而,在镜筒和控制基板之间未介入屏蔽部件的情况下,需要充分设置辐射电磁波的电路元件和该镜筒的距离。
在此,由于镜筒是由作为电绝缘体的非金属部件构成的,即使电路元件和镜筒的距离在40mm以内的情况下,对于辐射电磁波的电路元件,镜筒并不成为天线,不产生电磁波的2次辐射。
另外,即使是在与其他电子零件接近地配置镜筒的情况下,对于来自其他的电子零件的电磁辐射,镜筒并不成为天线,可以避免由于电磁波的2次辐射,对被配置在镜筒附近的控制基板的CPU或者存储器等的影响,可以防止被投影的图像的混乱和误动作。
因此,因为可以接近到40mm以内地配置电路元件和镜筒,所以容易进行投影机内部的设计,进而,可以适应投影机的小型化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具备收纳被配置在从上述光源至上述电光装置的光路上的光学零件的光学零件用框体,上述镜筒的基端部,被固定在被形成于光学零件用框体上的头部上,上述头部件,是由用非金属部件构成的。
作为非金属部件,和上述一样,可以采用聚碳酸酯、Cool Poly(RS007)等的塑料部件。
在这样的构成中,镜筒的基端部,被固定在形成于光学零件用框体上的头部上,该头部,通过由上述那样的塑料部件来构成,对于由控制基板上的电路元件或者投影机内的其他电子零件辐射的电磁波,头部并不成为天线,可以防止由头部产生的电磁波的2次辐射。
另外,头部,通过由上述那样的塑料部件来构成,头部可以轻量化,进而可以实现投影机的轻量化。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地把冷却风扇接近上述镜筒配置。
由于伴随投影机的小型化的内部构成部件的高密度安装化,投影机内部变得容易滞留热量。
在此,通过接近镜筒配置冷却风扇,可以避免由于来自被配置在投影机内部中的发热部件的热传导或者热辐射造成的镜筒高温化,可以防止由镜筒的高温化引起的镜筒的物理性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看本实施方案的投影机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从后方看上述实施方案的投影机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从下方看上述实施方案的投影机的整体立体图。
图4是展示上述实施方案的投影机的内部的立体图,具体地说,是从图2的状态拆下投影机的上壳后的图。
图5是展示上述实施方案的投影机的内部的立体图,具体地说,是从图4状态拆下上部屏蔽板以及控制基板,从前方看的图。
图6是从上方看上述实施方案中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模式化展示上述实施方案中的光学单元的平面图。
图8是从上方一侧看把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液晶板以及棱镜一体化的光学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说明上述实施方案中板冷却系统A以及电源冷却系统C的冷却空气的流动的图示。
图10是说明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板冷却系统A的冷却空气的流动的图示。
图11是说明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光源冷却系统B的冷却空气的流动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1.投影机的主要构成
图1是从上方看本发明的投影机1的立体图。图2是从后方看投影机1的立体图。图3是从下方看投影机1的立体图。
在图1~图3中,投影机1具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装壳2。
外装壳2,是收纳投影机1的主体部分的框体,被构成为具备:上壳21、下壳22、和跨越这些壳21、22的前方一侧安装的正面壳23。各个壳21~23分别是合成树脂制作的。
上壳21,如图2所示,被构成为包含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顶面、侧面,以及背面的上面部211、侧面部212,以及背面部213。
在上面部211的前方一侧上设置有操作板25。
在上壳21,在操作板25的后方一侧上,形成有跨越上面部211的后方一侧和背面部213的凹部21A。被收纳在外装壳2中的控制基板5的一部分从该凹部21A露出到外部。所得露出到外部的控制基板5的一部分,是构成接口部的各种连接器5A。经由这些连接器5A,把外部设备连接到投影机1。
下壳22,如图3所示,被构成为包含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底面、侧面,以及背面的底面部221、侧面部222,以及背面部223。
在底面部221上,形成有开口部221X。在该矩形的开口部221X上,以嵌入方式可以装拆地设置有灯罩(ランプカバ—)24。进而,在底面部221上,形成有用于从外部吸入冷却空气的吸气口221A、221B。
在底面部221,在后方一侧的大致中央部分上,形成有构成投影机1的脚部的后脚22R。另外,在底面部221中的前方一侧的左右角部分上,分别设置有共同构成投影机1的脚部的前脚22F。即,投影机1,用后脚22R以及2个前脚22F以3点被支撑。
2个前脚22F被构成为可以分别在上下方向上进退,调整投影机1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倾斜(姿势),可以使投影图像的位置一致。
如图2所示,在背面部223,在成为连接器5A的下侧的部分上,形成有遥控器收纳部26。在该遥控器收纳部26中,收纳用于进行投影机1的远程操作的遥控器26A。
另外,在图2,在背面部223的遥控器收纳部26的右侧,形成有扬声器孔22A,在遥控器收纳部26的左侧,设置有接入连接器22B。
前壳23,如图1所示,被构成为包含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前面、顶面,以及侧面的前面部231、顶面部232,以及侧面部233。
在前面部23,形成有跨越上面部231以及顶面部232的开口部23A。在外装壳2内部配置有投影透镜46使得与该开口部23A对应。这时,投影透镜46的一部分从开口部23A露出到外部,经由作为该露出部分的一部分的杆46A,可以手动进行投影透镜46的变焦操作、聚焦操作。
另外,在前面部231中,在上述的开口部23A的相反一侧的位置上,形成有排气口23B。在该排气口23B,形成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多张叶板23B1,通过这些叶板23B1,具备整流从排气通道6B的排气口等排出的冷却空气的功能,和遮挡内外光的功能。
在这样的外装壳2的侧面的一侧上,如图1所示,跨过上壳21的侧面部212和下壳22的侧面部222形成有吸气口2A。在该吸气口2A的内侧,设置有在图1~3中未图示的多叶片环形风扇。
在此,图4、5是展示投影机1内部的立体图。
具体地说,图4是从图2的状态拆下投影机1的上壳21的图。图5是从图4的状态拆下前壳23、上部屏蔽部件34、和控制基板5后从前方看的图。
在外装壳2上,如图4或者5所示,从投影机1的前方看,具备被配置在大致中央的前方一侧的电源单元3;从该电源单元3的后方到右侧配置的平面看大致L字形状的光学单元4;被配置在这些单元3、4上方的控制基板5;从光学单元4的一端部到前方一侧配置的排气通道单元6。
电源单元3被构成为包含:电源31、被配置在该电源31的下方的灯驱动电路(镇流器)32。
电源31,通过与接入连接器22B连接的未图示的电源电缆,把从外部供给的电力提供给灯驱动电路32和控制基板5等。
灯驱动电路32,是向构成光学单元4的在图4、5中未图示的光源灯供给从电源31供给的电力的电路,被与上述光源灯电气连接。这样的灯驱动电路32,例如,被配线在未图示的基板上。
这些电源31以及灯驱动电路32,被大致平行地上下排列配置,它们的占有空间,在投影机1的前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另外,电源31以及灯驱动电路32,由在左右侧开口、表面被电镀处理的筒部件31A、32A分别覆盖周围。这些筒部件31A、32A,除了防止在电源31以及灯驱动电路32之间的电磁噪声的泄漏的功能外,还具有作为引导冷空气通道的功能。
进而,电源31以及灯驱动电路32,被用形成有矩形开口部分的金属制的下部屏蔽部件33遮挡,防止从这些电源31以及灯驱动电路32向外部的电磁噪声泄漏。
在此,图6是展示光学单元4的立体图。
光学单元4,如图6所示,是光学处理从构成光源装置411的未图示的光源灯射出的光束,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学像,放大该光学像进行投影的单元,该光学单元4包含积分仪(インテグレ—タ)照明光学系统41、颜色分离光学系统42、中继光学系统43、光学装置44、投影透镜46、收纳这些光学零件41~46的光导(ライトガイド)47。进而,其详细内容后述。
控制板5,在图4中省略了具体的图示,是安装有包含CPU等的控制部,和包含各种连接器的接口部的一个基板,根据经由连接器5A输入的图像信息,控制部进行构成光学装置44的液晶板的控制。
该控制基板5,如果参照图4、5,则是在被配置在下部屏蔽部件33的上部的同时,在该控制基板5的上方,配置金属制的上部屏蔽部件34。上部屏蔽部件34以及下部屏蔽部件33,在夹持控制基板5的状态下被相互固定。由此,防止从电源单元3和控制板5等向外部的电磁噪声的泄漏。
排气通道单元6,如图4或者图5所示,是把滞留在投影机1内部的空气排出到投影机1外部的单元,具备轴流风扇6A和排气通道6B。
2.光学单元的详细构成
图7是模式化展示图6所示的光学单元4的平面图。
光学单元4,如图7所示,被构成为具备:积分仪照明光学系统41、颜色分离光学系统42、中继光学系统43、光学装置44、作为投影光学系统的投影透镜46。
积分仪照明光学系统41,是用于大致均匀照明构成光学装置44的3张液晶板441(对于红、绿、蓝每种颜色光分别设为液晶板441R、441G、441B)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光学系统,包含光源装置411、第1透镜阵列412、第2透镜阵列413、偏振光变换元件414、重叠透镜415。
光源装置411,具备作为发射光源的光源灯416、和反射镜417,用反射镜417反射从光源灯416射出的放射状的光线成为平行光线,使该平行光线向外部射出。
作为光源灯416,采用卤素灯。进而,除了卤素灯以外,还可以采用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水银灯等。
作为反射镜417,采用抛物面镜。进而,代替抛物面镜,也可以采用组合平行化凹透镜以及椭圆面镜的方式。
第1透镜阵列412,具有把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构成,该小透镜具有从光轴方向看大致矩形的轮廓。各小透镜把从光源灯416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各小透镜的轮廓形状,被设定为和液晶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形状大致相似的形状。例如,如果液晶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横纵比(横和纵的尺寸的比率)是4∶3,则各小透镜的横纵比也被设定为4∶3。
第2透镜阵列413,具有和第1透镜阵列412大致相同的构成,具有将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构成。该第2透镜阵列413,和重叠透镜415一同,具有把第1透镜阵列412的各小透镜的像成像在液晶板441上的功能。
偏振光变换元件414,在被配置在第2透镜阵列413和重叠透镜415之间的同时,和第2透镜阵列413一体地被单元化。这样的偏振光变换元件414,把来自第2透镜阵列413的光变换为1种偏振光,由此,可以提高在光学装置44中的光的利用效率。
具体地说,用偏振光变换元件414变换为1种偏振光的各部分光,用重叠透镜415最终大致重叠在光学装置44的液晶板441上。在使用调制偏振光型的液晶板441的投影机1中,因为只可以利用1种偏振光,所以来自发出其他种类的随机偏振光的光源416的光的几乎一半未被利用。因此,通过使用偏振光变换元件414,把从光源灯416发射出的光束全部变换为1种偏振光,提高了光学装置44中的光的利用效率。
进而,例如在特开平8-304739号公报中介绍了这种偏振光变换元件414。
颜色分离光学系统42,具备2个分色镜421、422,和反射镜423,具有用分色镜421、422把从积分仪照明光学系统41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为红(R)、绿(G)、蓝(B)3种颜色的光的功能。
中继(リレ—)光学系统43具备,入射一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反射镜432、434,具有把用颜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出的颜色光中的红色光导引到液晶板441R的功能。
这时,在颜色分离光学系统42的分色镜421中,在从积分仪照明光学系统41射出的光束的红色光成分和绿色光成分透过的同时,反射蓝色光成分。用分色镜421反射的蓝色光,用反射镜423反射,通过场透镜418,到达蓝色用液晶板441B。该场透镜418,把从第2透镜阵列413射出的各部分光束变换为相对其中心轴(主光线)平行的光束。被配置在其他的液晶板441G、441B的光入射一侧的场透镜418也一样。
另外,在透过分色镜421的红色光和绿色光中,绿色光,由分色镜422反射,通过场透镜418到达绿色用液晶板441G。另一方面,红色光,透过分色镜422后通过中继光学系统43,再通过场透镜418,到达红色光用液晶板441R。
进而,对于红色光中使用中继光学系统43,因为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比其他颜色光的光路长度还长,所以为了防止由于光漫射等引起的光的利用效率的下降。即,是为了把入射到入射一侧透镜431上的部分光束直接传递到场透镜418的缘故。
光学装置44,是根据图像信息调制入射的光束形成彩色图像的装置,光学装置44具备入射由颜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的各颜色光的3个入射侧偏振光板442;作为被配置在各入射侧偏振光板442的后段上的光调制装置的液晶板441R、441G、441B;被配置在各液晶板441R、441G、441B后段上的射出侧偏振光板443;作为颜色合成光学系统的交叉分色棱镜444。
液晶板441R、441G、441B,例如,把多晶硅TFT作为开关元件使用。
在光学装置44中,用颜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的各颜色光,通过这3张液晶板441R、441G、441B、入射侧偏振光板442,以及射出侧偏振光板443,形成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光学像。
入射侧偏振光板442,是在用颜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的各颜色光中,只使一定方向的偏振光透过,吸收其他的光束的偏振光板,是在蓝宝石玻璃等的基板上贴付偏振光膜的偏振光板。
射出侧偏振光板443也和入射一侧偏振光板442大致相同地被构成,在从液晶板441(441R,441G,441B)射出的光束中,只使规定方向的偏振光透过,吸收其他的光束。
这些入射侧偏振光板442以及射出侧偏振光板443,被设定成相互的偏振光轴的方向正交。
交叉分色棱镜444,是合成从射出侧偏振光板443射出的、对各颜色光调制后的光学像,形成彩色图像的交叉分色棱镜。
在交叉分色棱镜444中,反射红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和反射蓝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沿着4个直角棱镜的界面设置成大致X字形状,用这些电介质多层膜合成3种颜色光。
以上说明的液晶板441、射出侧偏振光板443以及交叉分色棱镜444,作为被一体地单元化的光学装置主体45构成。进而,入射侧偏振光板442,被以幻灯片(スライド)式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被形成在光导47上的未图示的沟部上。
图8是展示光学装置主体45的立体图。
光学装置主体45,如图8所示,具备:交叉分色棱镜444;从下方支撑该交叉分色棱镜444的金属制的台座451;被安装在交叉分色棱镜444的光束入射端面上,保持射出侧偏振光板443的金属制的保持板452;用被安装在该保持板452的光束入射一侧的4个销部件453保持的液晶板441(441R,441G,441B)。在保持板452和液晶板441之间,设置规定间隔的空隙,冷却空气流过该空隙部分。
投影透镜46,如图7所示,是放大投影用光学装置44的交叉分色棱镜444合成的彩色图像的透镜。
以上说明的各光学系统41~44,如图6所示,被收容在作为光学零件用框体的用聚碳酸酯的塑料部件构成的光导47内。
光导47,虽然省略内部一侧的具体的图示,但如图6所示,被构成为具备:形成有从下方幻灯片式嵌入上述图7的各光学零件412~415、418、421~423、431~434、442的沟部的下光导471;堵塞下光导471的上部的开口侧的盖状的上光导472。
另外,在图6中,在平面看大致L字形状的光导47的一端侧,收容光源装置411,在另一端侧,经由头部49用螺钉拧紧固定投影透镜46。
3.投影透镜的构造
投影透镜46,如图6所示,是用于放大并投影由光学装置主体45的交叉分色棱镜444合成的彩色图像的透镜,由被固定在头部49上的直进筒46B、形成有杆46A的凸轮(カム)筒46C,以及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还有变焦透镜的倍率变换的透镜群,焦点调节用的透镜群,以及这些相对这些透镜群成为基准的固定透镜构成。
在该投影透镜46中,通过相对上述固定透镜,改变上述变焦透镜的倍率变换的透镜群以及焦点调节用的透镜群的相互位置,进行投影像的倍率变换以及焦点调节。
这样的透镜群,被收纳在分别支撑各透镜群的移动镜筒(省略图示)中,使得可以高精度地移动。
直进筒46B,为了固定在投影机1的头部49上,在外周后端设置凸边46B1。
在直进筒46B的内部,内装有支撑上述透镜群的移动镜筒并使其在各自光轴方向上自由移动,在后端一侧上固定有上述固定透镜。
凸轮筒46C,用于进行投影图像的聚焦操作以及变焦操作,由2个聚焦调整用凸轮筒46C1,以及变焦调整用凸轮筒46C2构成,这些凸轮筒46C,被支撑在上述直进筒46B上,可以在其外侧自由转动。
另外,凸轮筒46C,与上述移动镜筒接合,通过转动凸轮筒46C,使凸轮接合状态变化,使移动镜筒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使上述透镜群的相互位置改变。
在该投影透镜46中,可以设定放大投影图像的放大(ワイド)端以及缩小投影透镜的远(テレ)端,通过使上述变焦调整用凸轮筒46C2的杆46A2在图6中的左右方向移动,可以把投影图像设置成上述放大端以及远端的状态。
进而,在该投影透镜46上,设置与上述操作部25电气连接的未图示的马达,除了采用上述杆46A的手动操作以外,可以进行采用自动操作的聚焦操作以及变焦操作。
在此,构成投影透镜46的直进筒46B以及凸轮筒46C,被用聚碳酸酯构成。
另外,固定投影透镜46的直进筒46B的光导47的头部49,由加入玻璃纤维的合成树脂(不饱和聚酯+BMC;膨胀模压混合物,バルクモ—ルテイングコンパウンド)构成。
进而,这些直进筒64B、凸轮筒46C,以及头部49并不限于聚碳酸酯,可以采用Cool Poly(RS007)等的塑料部件。
4.控制基板的构造
控制基板5,如图4所示,平面重叠地位于光学单元4以及电源单元3的上方,控制基板5下面和光学单元4的上面以10mm的尺寸隔开配置。
另外,在控制基板5的后面一侧,设置有和外部装置的接口用的连接器5A。
作为连接器5A,设置有输入分量信号的RGB输入端子5A1、S视频/视频输入端子5A2、5A3、音频输入端子5A4、USB端子5A5,可以观赏采用PC数据的可见演示,另外,除了PC数据以外还可以观赏DVD和视频、摄像机等各种影像源。
在控制基板5上面,形成作为处理来自上述连接器5A的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的控制部的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安装有CPU和存储器等的电路元件。
另外,为了整流从电源单元3的电源31供给的电流并使其平滑,形成平滑电路,安装有电容器(コンデンサ)和扼流线圈等。
在与控制基板5的各液晶板441对应的部分上,贯通上下面地形成有孔5B,在该孔5B中,贯通插入为了把从上述图像信号处理电路输出的图像信号发送到各液晶板441,与各液晶板441的驱动基板的开关元件和像素电极,以及对向基板的对向电极电气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441A(图6,图8)。为此,在该孔5B的附近,配置有用于连接柔性印刷基板441A和控制基板5的连接器。
5.冷却构造
在此,在投影机1中,设置有主要冷却上述液晶板441的板冷却系统A;主要冷却上述光源装置411的光源冷却系统B;主要冷却上述电源单元3的电源冷却系统C。
在此,图9是相对图5追加记述了表示冷却空气流动的方向的箭头的图示,是展示包含电源冷却系统C的投影机1内的冷却空气的流动的图示。图10是模式化展示光学装置主体44的下侧的构造的立体图,是用于说明板冷却系统A的图示。图11是展示电源单元3以及光导47的下侧的构造的立体图,是用于说明光源冷却系统B的图示。
在图9中,在板冷却系统A中,使用了被配置在投影透镜46的右侧的2个多叶片环形风扇61、62。另外,如图10所示,在板冷却系统A中,使用了分别连接在该风扇61、62上的通道63、64。
如图10所示,多叶片环形风扇61、62,从外装壳2侧面的吸气口2A吸入外部冷却空气,把该吸入的冷却空气分别排出到通道63、64。进而,多叶片环形风扇62,采用比多叶片环形风扇61还大的风扇。
通道63,是把从多叶片环形风扇61排出的冷却空气引导到光学装置44的下方的通道,通道63在与绿色光用的液晶板441G的下方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矩形的开口部63A。
另外,通道64,是把从多叶片环形风扇62排出的冷却空气引导到光学装置44的下方的通道,通道64在与红色光用以及蓝色光用的液晶板441R、441B的下方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64A、64B。
在此,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上述下光导的底面,在与开口部63A、64A、64B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部。
因而,如图10所示,在板冷却系统A中,用多叶片环形风扇61、62吸引的冷却空气,除了冷却各液晶板441R、441G、441B外,还流过在图10中未图示的上述入射侧偏振光板以及上述射出侧偏振光板使其冷却。
进而,如图9所示,从下方向上方这样冷却液晶板441R、441G、441B的冷却空气,一边冷却在图9中未图示的上述控制基板的下面,一边被在从前方看左侧的轴流风扇6A吸引,从图9中未图示的上述外装壳前面的排气口排出。
在图11中,在光源冷却系统B中,使用了被设置在电源单元3的下侧的多叶片环形风扇65、轴流风扇6A、被安装在该轴流风扇6A上的排气通道6B。
用多叶片环形风扇65从下壳22的吸气口221A吸入的冷却空气,在沿着被形成在下壳22的底面部221内侧上的引导物(ガイド)22C流动后,进入光源装置441内,冷却光源灯416,而后向光源装置411的外部排出。其后,从光源装置411排出的冷却空气,和板冷却系统A一样,被轴流风扇6A吸引,经由排气通道6B,从图11中未图示的上述外装壳前面的排气口排出。
在图9中,在电源冷却系统C中,使用了被设置在电源单元3的右侧的轴流风扇68。
利用轴流风扇68,从被形成在下壳22的底面部221上的吸气口221B中吸引的冷却空气,一边冷却电源31以及灯驱动电路32,一边沿着筒部件31A、32A从由前方看的右侧向左侧流动后,几乎和其他冷却系统A、B一样,在由轴流风扇6A吸引后,经由排气通道6B,从未图示的外装壳前面的排气口排出。进而,一部分空气,不被轴流风扇6A吸引,被直接从上述外装壳的排气口排出。
在此,轴流风扇68,不只具有冷却上述电源单元3的作用,而且通过用轴流风扇68吸引由于来自投影机1内部的发热部件的热传导以及热辐射高温化的投影透镜46的热,来避免投影透镜高温化引起的物理性变化。
6.实施方案的效果
如果采用上述那样的本实施方案,则具有以下的效果。
(1)由于投影透镜46的直进筒46B以及凸轮筒46C,由聚碳酸酯的塑料部件构成,因而投影透镜46轻量化,即,可以实现投影机1的轻量化。
(2)由于投影透镜46的直进筒46B以及凸轮筒46C,由聚碳酸酯的塑料部件构成,因而即使投影透镜46和辐射电磁波的电子零件接近配置,投影透镜46和该电子零件,也不会产生电磁耦合,可以避免投影透镜46电气共振,成为天线,发生电磁波的2次辐射的现象。
因而,可以接近配置投影透镜46和发射电磁波的CPU或者存储器等的电路元件,或者投影透镜46和辐射电磁波的电源31以及灯驱动电路32的电源单元3,可以促进投影机1的小型化。
(3)由于投影透镜46的直进筒46B以及凸轮筒46C,由聚碳酸酯的塑料部件构成,因而不需要以防止投影透镜46和控制基板5的电磁耦合为目的,在投影透镜46和控制基板5之间介入屏蔽部件,省略部件,可以实现成本降低。
(4)由于投影透镜46的直进筒46B以及凸轮筒46C,由聚碳酸酯的塑料部件构成,因而,不需要将被安装在控制基板5上的电路元件和投影透镜46的距离设置很大,即使投影透镜46和安装有电路元件的控制基板5之间的距离在40mm以内,投影透镜也不会相对发射电磁波的电路元件成为天线,不会产生电磁波的2次辐射。
另外,对于发射电磁波的电源31或者灯驱动电路32,投影透镜46并不成为天线,可以避免由于来自投影透镜46的电磁波的2次辐射,对控制基板5上的CPU或者存储器等的影响,可以避免被投影的图像的混乱和误动作。
因而,因为投影透镜46和控制基板5之间的距离可以接近配置到40mm以内,所以,容易设计投影机1内部,进而,可以适应投影机1的小型化。
(5)与投影透镜46的直进筒46B的凸边46B1固定的、被形成在光导47上的头部49,和投影透镜46一样,由于用聚碳酸酯的塑料部件构成,相对由控制基板5上的电路元件或者电源31、灯驱动电路32发射的电磁波,头部49不会变为天线,可以防止由头部49产生的电磁波的2次辐射。
(6)由于头部49用聚碳酸酯的塑料部件构成,因而,头部49可以轻量化,可以实现投影机1的轻量化。
(7)通过接近投影透镜46地设置轴流风扇68,可以避免由于来自被配置在投影机1内部的发热部件的热传导或者热辐射,投影透镜46高温化,可以防止由投影透镜46的高温化引起的物理变形。
7.实施方案的改变
进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包含可以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其他的构成等,以下所示的改变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投影透镜46,由变焦透镜的倍率变换的透镜群、焦点调节用的透镜群,以及相对这些透镜群成为基准的固定透镜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用3个以上的透镜群构成。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案中,虽然列举了只使用3个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的例子,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只使用1个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使用2个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或者使用4个以上的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虽然使用了液晶板作为光调制装置,但也可以是使用了微镜(マイクロミラ—)的器件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虽然使用了光射入面和光射出面不同的透射型的光调制装置,但也可以使用光射入面和光射出面相同的反射型的光调制装置。
进而,在上述各实施方案上中,虽然只列举了从观察屏幕的方向进行投影的前面型的投影机的例子,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从和观察屏幕的方向相反一侧进行投影的背面型的投影机。

Claims (4)

1.一种投影机,是具有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的电光装置,和放大投影用该电光装置调制的光束的投影透镜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根据图像信息控制上述电光装置的控制基板;
上述投影透镜具有多个透镜元件,和收纳该透镜元件的镜筒;
上述控制基板,被配置于上述投影透镜的附近;且被沿着由
从上述光源至上述投影透镜的光路规定的平面配置;且还被配置成平面地覆盖上述镜筒;
上述镜筒由非金属部件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被安装在上述控制基板上的电路元件与上述镜筒的距离在40mm以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收纳从上述光源至上述电光装置的光路上配置的光学零件的光学零件收纳用框体;
上述镜筒的基端部被固定在形成于上述光学零件收纳用框体的头部;
上述头部由非金属部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接近上述镜筒配置有冷却风扇。
CN03100872.0A 2002-01-23 2003-01-23 投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18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4827/2002 2002-01-23
JP2002014827A JP2003215702A (ja) 2002-01-23 2002-01-23 プロジェ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4345A CN1434345A (zh) 2003-08-06
CN1261812C true CN1261812C (zh) 2006-06-28

Family

ID=27651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0087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1812C (zh) 2002-01-23 2003-01-23 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793346B2 (zh)
JP (1) JP2003215702A (zh)
CN (1) CN126181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6176B2 (en) 2007-03-06 2012-08-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operation section for displacing a le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01639B1 (ko) * 2003-06-24 2006-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투사장치
JP2005025071A (ja) * 2003-07-04 2005-01-27 Fujinon Corp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JP4204500B2 (ja) * 2004-03-23 2009-01-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US7408727B2 (en) 2004-09-17 2008-08-05 Nittoh Kogaku K.K. Lens holder and lens unit
JP2006154523A (ja) * 2004-11-30 2006-06-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影装置
JP2006292898A (ja) * 2005-04-07 2006-10-26 Sharp Corp 電気機器、電気機器本体、遠隔操作器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TWM288015U (en) * 2005-08-26 2006-02-2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Mobile phone antenna
TW200712735A (en) * 2005-09-16 2007-04-01 Coretronic Corp Projector
TWI268756B (en) * 2005-11-23 2006-12-11 Benq Corp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slice of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projection devices
JP2007200109A (ja) 2006-01-27 2007-08-09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usb機器
JP2007219352A (ja) * 2006-02-20 2007-08-30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TWI310868B (en) * 2006-04-19 2009-06-11 Benq Corp Projector
US8035630B2 (en) 2006-10-13 2011-10-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USB 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evice
JP4901595B2 (ja) * 2007-03-06 2012-03-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1520597B (zh) * 2008-02-28 2012-06-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流遮光栅及其应用的投影装置
US8055003B2 (en) 2008-04-01 2011-11-08 Apple Inc. Acoustic syst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WI443440B (zh) * 2011-01-14 2014-07-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散熱總成及具該散熱總成之投影裝置
GB2492081B (en) * 2011-06-20 2014-11-19 Canon Kk Antenna lens including holes and different permittivity layers
JP2015004866A (ja) * 2013-06-21 2015-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投射装置
CN103984194B (zh) * 2014-03-21 2016-04-06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仪
CN110515172A (zh) * 2019-09-03 2019-11-29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设备及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6812B2 (ja) 1995-03-09 2007-09-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偏光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3598752B2 (ja) * 1996-10-04 2004-1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3663928B2 (ja) * 1998-02-26 2005-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ランプユニット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3608428B2 (ja) * 1999-04-15 2005-0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6176B2 (en) 2007-03-06 2012-08-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operation section for displacing a le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164926A1 (en) 2003-09-04
CN1434345A (zh) 2003-08-06
US6793346B2 (en) 2004-09-21
JP2003215702A (ja) 2003-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1812C (zh) 投影机
CN1260613C (zh) 投影机
CN1261813C (zh) 投影机
CN1303472C (zh) 光学装置和具有该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CN2632723Y (zh) 背投投影机
CN1510504A (zh) 光源驱动电路、点亮控制方法,投影机及计算机可读程序
CN1238761C (zh) 背投投影机
CN1942823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743943A (zh) 投影机
CN1310086C (zh) 光学部件用壳体,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N1444090A (zh) 背投投影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658064A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677221A (zh) 电子设备和冷却介质更换用盒
CN1266538C (zh) 电子设备用外装壳、具备此电子设备外装壳的投影机
CN1811584A (zh) 背面投影机
CN1754123A (zh) 光学部件用壳体、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N1641474A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692309A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203366C (zh) 光学部件的安装结构及投影仪
CN1692308A (zh) 光调制装置保持体、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00351660C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920658A (zh) 投影机
CN1244835C (zh) 偏振光变换装置、照明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530736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N1287191C (zh) 偏振光变换装置、照明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