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8613A - 车辆保险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保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8613A
CN1258613A CN 98126176 CN98126176A CN1258613A CN 1258613 A CN1258613 A CN 1258613A CN 98126176 CN98126176 CN 98126176 CN 98126176 A CN98126176 A CN 98126176A CN 1258613 A CN1258613 A CN 1258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vehicle
bar
barrel portion
energy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1261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341C (zh
Inventor
王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98126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341C/zh
Publication of CN1258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8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34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34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车辆保险装置,包括保险杠和由能量传递杆与能量吸收套管组成的能量吸收器,能量传递杆由粗杆圆柱体部分和细杆圆柱体部分组成,过渡部分为由至少三个锥台和间隔各个锥台的圆柱体组成的阶梯杆部分,能量吸收管应量有足够的吸收设定的冲击能量的变形长度。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能量经传递杆逐级挤压能量吸收管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变消耗掉撞击产生的能量,从而减少了车身所受的冲击力,保证了人、车的安全。

Description

车辆保险装置
本发明涉及车辆承受或吸收冲击的装置。
车辆,特别是汽车交通事故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力图把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点。这些措施主要有:给汽车加装保险杠;在司机和乘客前面安装气囊,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气囊膨胀起缓冲作用,以减少对司、乘人员的伤害;在汽车前安装声纳或微型雷达等测距装置,根据车速和二车之间的距离,当有可能发生碰撞危险时,测距装置发出的测距信号被转化为刹车制动指令,使汽车紧急制动,防止碰撞;在汽车保险杠上安装弹簧等缓冲机构,以减少冲击力。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通事故对人、车的损害,但仍不理想。为此,本发明人于1998年3月23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项“车辆保险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申请号为98202568.8。该“车辆保险装置”的能量传递杆的粗杆部分和细杆部分之间只设有一级过渡部分,即粗杆部分和细杆部分之间只用一个锥台或球台过渡连接,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能量吸收套管的能量吸收管迅速由较小的直径一次胀大成较大的直径完成全部能量吸收时,因制作套管的铝合金膨胀率通常为10~30%,瞬间一次变形完毕能量吸收套管易发生断裂,从而降低了安全保险作用。试验证明,能量传递杆的粗杆部分和细杆部分之间的连接锥台或球台与传递杆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15°时,能量吸收套管由于一次变形过大也易造成断裂,从而失去保险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车辆保险装置。
一种车辆保险装置,包括保险杠,能量吸收器,所述能量吸收器由能量传递杆和与其相配合的能量吸收套管组成,所述能量传递杆由相互连成一体的粗杆圆柱体部分和细杆圆柱体部分组成,粗杆圆柱体部分和细杆圆柱体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为由至少三个锥台和间隔所述各个锥台的圆柱体组成的阶梯杆部分,所述各个圆柱体的相邻二个圆柱体之间的直径之比值(Dmax-Dmin)/Dmin为0.1~0.3,所述各锥台的锥面与所述能量传递杆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其值为10~15°,所述粗杆圆柱体部分的前端与保险杠连成一体,所述能量吸收套管由与所述粗杆圆柱体部分相配合的导向支承套和与所述细杆圆柱体部分相配合的能量吸收管组成,与所述阶梯杆部分相对应的能量吸收套管的锥形内表面与其中轴线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阶梯杆部分的锥台的锥面与能量传递杆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能量吸收套管通过固定架与车身底板连成一体,所述能量吸收管应具有足够的吸收设定的冲击能量的变形长度,所述保险杠的内侧面距车身前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能量吸收管的长度,所述细杆部分的尾端装有限位件。
本发明的车辆保险装置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每根保险杠与二个相互平行设置的能量吸收器相连。
本发明的车辆保险装置另一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能量传递杆的过渡部分的锥台为三个。
本发明的车辆保险装置再一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能量吸收套管与所述固定架之间装有套筒。
本发明的车辆保险装置还一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固定架由前、后设置的二个固定架组成。
本发明的车辆保险装置又一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后固定架和套筒的端面与限位件之间装有限位垫板。
本发明的车辆保险装置的能量吸收套管最好是用铝合金制成的。
本发明的车辆保险装置更可取的是所述能量吸收器还包括一个与其平行设置的二级能量吸收器,所述二级能量吸收器能量传递杆的粗杆圆柱体部分的前端面与所述保险杠的前内侧面之间留有适当间距。
本发明的车辆保险装置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二级能量吸收器能量传递杆粗杆圆柱体部分的前端面与所述保险杠的前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能量吸收器粗杆圆柱体部分的前端面与所述能量吸收套管前端面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
本发明车辆保险装置只由几个零件组成,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冲击能量由保险杠传至能量传递杆,能量传递杆通过与能量吸收套管相配合的至少三个锥台逐级挤压能量吸收管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使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逐渐消耗在迫使能量吸收管内径胀大作功上面,从而减少了车身所受的冲击力,避免了车身损坏,保证了人、车的安全。
本发明车辆保险装置的其他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实施例即可清楚明了,其中:
图1是本发明车辆保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带有二级能量吸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车辆保险装置由保险杠1和能量吸收器2组成,能量吸收器2由能量传递杆21和与其相配合的能量吸收套管22组成。能量传递杆21由相互连成一体的粗杆圆柱体部分211和细杆圆柱体部分212组成,其过渡部分213为三个锥台和间隔该三个锥台的圆柱体组成的阶梯杆部分。粗杆部分的圆柱体211、过渡部分213上的二个圆柱体和细杆部分的圆柱体212中的相邻二个圆柱体之间的直径之比(Dmax-Dmin)/Dmin在0.1~0.3之间均可,该比值正好与铝合金的膨胀率相一致,以保证由铝合金制成的能量吸收套管逐渐变形吸收冲击能量而不断裂。各锥台的锥面与能量传递杆21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最好相等,大小可在10~15°之间。粗杆圆柱体部分211的前端与保险杠1连成一体。能量吸收套管22由与粗杆圆柱体部分211相配合的导向支承套221和与细杆圆柱体杆部分212相配合的能量吸收管222组成。与阶梯杆部分213相对应的能量吸收套管22的锥形内表面与其中轴线之间的夹角等于阶梯杆部分213的锥台的锥面与其中轴线之间的夹角。能量吸收套管22安装在套筒3内,套筒3与能量吸收套管22的端面装有压盖4,压盖4可用螺钉(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套筒3上。套筒3又用前、后固定架51、52固定在车身底板6上。在能量传递杆21的尾部装有一个防止能量传递杆21前移的限位螺母7。在套筒3、后固定架52与螺母7之间装有限位垫板8。能量传递杆21可用钢制作,能量吸收套管22可采用易产生塑性变形的铝合金或铜合金制作。能量吸收管222应具有足够的吸收可能产生的最大冲击能量的变形长度。这一长度可根据设定的汽车最大载质量、车速由动量公式算出碰撞时产生的最大冲量,再根据选定的能量吸收套管的材料,运用普通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公式就可简单地算出所需的能量吸收管222的长度和直径。
显然在一根保险杠上可以平行安装二个能量吸收器。这里所说的“保险杠”应理解为包括前、后保险杠和装在车身底板侧面上的其他防撞安全构件。
参照图2。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与图1所示的车辆保险装置不同之处在于其还包括一个二级能量吸收器20,二级能量吸收器20的能量传递杆的粗杆圆柱体部分211的前端面与保险杠1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能量吸收器能量传递杆21的粗杆圆柱体部分的前端面与保险杠1的前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设有二级能量吸收器的目的在于减少能量吸收器的长度尺寸,从而减小整个车辆的长度尺寸,其中能量吸收器2可以设计成全部吸收当汽车以48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当汽车以高于48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行驶发生碰撞时,其余的冲击能量可由二级能量吸收器20继续吸收,以保护车辆和人身的安全。
为了安全起见,每根保险杠上可以安装二组带有二级能量吸收器的能量吸收器。
不言而喻,两级能量吸收器之间吸收冲击能量的比例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适当合理分配调整,在此基础上改变能量吸收管的长度。
本发明车辆保险装置既可以安装在汽车上,也可以安装在其他机动车上。
装有本发明车辆保险装置的车辆发生碰撞时,撞击产生的能量经保险杠1传给能量传递杆21,能量传递杆21向后移动挤压能量吸收管22使其逐渐产生塑性变形,并消耗掉撞击产生的能量,保护车体不变形,进而保护人、车的安全。

Claims (10)

1、一种车辆保险装置,包括保险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量吸收器,所述能量吸收器由能量传递杆和与其相配合的能量吸收套管组成,所述能量传递杆由相互连成一体的粗杆圆柱体部分和细杆圆柱体部分组成,粗杆圆柱体部分和细杆圆柱体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为由至少三个锥台和间隔所述各个锥台的圆柱体组成的阶梯杆部分,所述各个圆柱体的相邻二个圆柱体之间的直径之比值(Dmax-Dmin)/Dmin为0.1~0.3,所述各锥台的锥面与所述能量传递杆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其值为10~15°,所述粗杆圆柱体部分的前端与保险杠连成一体,所述能量吸收套管由与所述粗杆圆柱体部分相配合的导向支承套和与所述细杆圆柱体部分相配合的能量吸收管组成,与所述阶梯杆部分相对应的能量吸收套管的锥形内表面与其中轴线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阶梯杆部分的锥台的锥面与能量传递杆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能量吸收套管通过固定架与车身底板连成一体,所述能量吸收管应具有足够的吸收设定的冲击能量的变形长度,所述保险杠的内侧面距车身前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能量吸收管的长度,所述细杆部分的尾端装有限位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保险杠与二个相互平行设置的能量吸收器相连。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传递杆的过渡部分的锥台为三个。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吸收套管与所述固定架之间装有套筒。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由前、后设置的二个固定架组成。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固定架和套筒的端面与限位件之间装有限位垫板。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吸收套管是用铝合金制成的。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吸收器还包括一个与其平行设置的二级能量吸收器,所述二级能量吸收器能量传递杆的粗杆圆柱体部分的前端面与所述保险杠的前内侧面之间留有适当间距。
9、按照权利要求4至7之一所述的车辆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吸收器还包括一个与其平行设置的二级能量吸收器,所述二级能量吸收器能量传递杆的粗杆圆柱体部分的前端面与所述保险杠的前内侧面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能量吸收器能量传递杆的粗杆圆柱体部分的前端面与所述保险杠的前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能量吸收器粗杆圆柱体部分的前端面与所述能量吸收套管前端面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
CN98126176A 1998-12-28 1998-12-28 车辆保险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34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8126176A CN1079341C (zh) 1998-12-28 1998-12-28 车辆保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8126176A CN1079341C (zh) 1998-12-28 1998-12-28 车辆保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8613A true CN1258613A (zh) 2000-07-05
CN1079341C CN1079341C (zh) 2002-02-20

Family

ID=5229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261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341C (zh) 1998-12-28 1998-12-28 车辆保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341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85673A1 (fr) * 2001-04-23 2002-10-31 Yu, Tao Dispositif de securite absorbant l'energie pour vehicule
US6957727B2 (en) 2002-12-18 2005-10-25 Kam Hang Leung Impact absorber for vehicle
CN1319781C (zh) * 2001-04-16 2007-06-06 奈特夏普国际有限公司 带有表面安装的能量吸收器的保险杠系统
CN101171158B (zh) * 2005-06-24 2010-11-10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吸收部件和应用该部件的汽车车身
CN102826062A (zh) * 2012-08-20 2012-12-19 林楠 一种吸能装置
CN103552607A (zh) * 2013-11-11 2014-02-05 胡达广 消能杆式防撞汽车
CN104527555A (zh) * 2015-01-06 2015-04-22 华侨大学 一种兼具多种吸能形式的碰撞吸能装置和用途
CN107499269A (zh) * 2017-05-17 2017-12-22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吸能装置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173307T3 (pl) 2015-11-30 2019-10-31 Dellner Dampers Ab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pochłaniania energii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98524A (en) * 1971-07-28 1975-06-25 Walton Co Wolverhampton Ltd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US4899047A (en) * 1988-06-24 1990-02-06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detecting one of two immiscible liquid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other liquid
DE4016044A1 (de) * 1990-05-18 1991-11-21 Robert Spiess Aufprallschutz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uer fahrzeuge
DE4345550C5 (de) * 1992-07-08 2008-06-12 Suspa Holding Gmbh Pralldämpfer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781C (zh) * 2001-04-16 2007-06-06 奈特夏普国际有限公司 带有表面安装的能量吸收器的保险杠系统
WO2002085673A1 (fr) * 2001-04-23 2002-10-31 Yu, Tao Dispositif de securite absorbant l'energie pour vehicule
US6957727B2 (en) 2002-12-18 2005-10-25 Kam Hang Leung Impact absorber for vehicle
CN101171158B (zh) * 2005-06-24 2010-11-10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吸收部件和应用该部件的汽车车身
CN102826062A (zh) * 2012-08-20 2012-12-19 林楠 一种吸能装置
CN102826062B (zh) * 2012-08-20 2016-04-13 林楠 一种吸能装置
CN103552607A (zh) * 2013-11-11 2014-02-05 胡达广 消能杆式防撞汽车
CN103552607B (zh) * 2013-11-11 2015-12-30 卢碧娴 消能杆式防撞汽车
CN104527555A (zh) * 2015-01-06 2015-04-22 华侨大学 一种兼具多种吸能形式的碰撞吸能装置和用途
CN107499269A (zh) * 2017-05-17 2017-12-22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吸能装置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341C (zh) 2002-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41C (zh) 车辆保险装置
US4182529A (en) Vehicle diverting energy absorber bumper system
CN202896488U (zh)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CN103661183A (zh) 一种车用混杂型复合材料能量吸收部件及其生产方法
CN201300798Y (zh) 汽车用双杠双缓保险杠
CN201071023Y (zh) 汽车防撞安全装置
CN113715763A (zh) 一种车载式防撞缓冲装置
CN208498432U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213534700U (zh) 一种有轨电车防撞装置
CN201009871Y (zh) 汽车碰撞高压回力器
CN1102512C (zh) 汽车安全装置
CN2318087Y (zh) 车辆保险装置
CN1157304C (zh) 一种车辆碰撞吸能安全装置
CN2678969Y (zh) 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2764671Y (zh) 汽车消能装置
CN201849431U (zh) 货车车尾缓冲垫
CN209096663U (zh) 一种汽车前后防撞装置
CN1460616A (zh) 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207274603U (zh) 一种减少撞击动能的汽车防撞梁
CN2438621Y (zh) 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
CN2608363Y (zh) 汽车减速伞辅助刹车装置
CN107650843A (zh) 一种自动驾驶用防撞缓冲器
CN2220970Y (zh) 机动车船飞机弹力保险杠
CN2179295Y (zh) 一种被动车辆安全防撞装置
CN2647679Y (zh) 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