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71023Y - 汽车防撞安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防撞安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71023Y CN201071023Y CNU200720064209XU CN200720064209U CN201071023Y CN 201071023 Y CN201071023 Y CN 201071023Y CN U200720064209X U CNU200720064209X U CN U200720064209XU CN 200720064209 U CN200720064209 U CN 200720064209U CN 201071023 Y CN201071023 Y CN 201071023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ision energy
- energy absorption
- absorption pad
- car
- colli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中小轿车上的防撞安全装置,特别是在车辆受到撞击时、能够迅速吸收和转移撞击时产生的能量,由一种安装在车架外壳钣金件和车架纵梁之间、厚度60-100mm、两面有尼龙纤维或钢丝以加强保护层,能充气的密封衬垫。其内腔设置由两层至数层蜂窝状正六边柱体,纵向排列的橡胶质防撞吸能垫。能迅速的吸收和转移汽车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并能更好的取代雷管式无电信号撞击传感器和火药式空气发生器,及时有效地打开所有安全防护装置。且设置了前排座椅位移器,有密封管道与前端防撞吸能垫组、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门连通,在撞击时打开阀门,在防撞吸能垫内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能使前排座椅整体后移(60-80mm)的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中小轿车上的防撞安全装置,特别是在车辆受到撞击时、能够迅速吸收和转移撞击时产生的能量,同时加强对乘车人员的保护,从而减轻或减少对乘车人员伤害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汽车设计的防撞安全装置有很多种,就车身设计来说,主要是加强车身结构,安装防撞吸能管,以改进车辆的防撞性。但由于材料和工艺成本的原因,这些改进不可能达到很理想的境地。对乘车人员的防撞安全装置,主要是设计安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但现在主要都是选择火药式无电信号传感器,传感器的元件为雷管,在一定的冲击速度下才会点火。安全带保护器和安全气囊的空气发生器也是采用火药式气体发生器,靠传感器在撞击后的2--5ms激活,雷管的火焰借助冲击管进入气体发生器,点燃火药产生膨胀气体,使安全气囊展开,这需要7--8ms。这套装置,从两个方面限制了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实用效果。首先,由于传感器安装的数量少而且安装的位置固定且分散,而撞击时的位置是事先不能预测的,这样传感器就不能正确的反映汽车在撞击时受到的冲击力。特别是在限定在中速和低速碰撞时,安全气囊不应打开,这种缺陷反映尤为明显。其次,由于空气发生器产生气体膨胀时,需经过两次火药燃烧。因此,安全气囊完全展开需要12--15ms,如果安全气囊的体积大(有些车型设计大于120L),安全气囊完全展开的时间更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进一步改进和发展上述类型的汽车防撞安全装置,使车辆在受到撞击时,能够迅速吸收和转移撞击时产生的能量,并准确的在超过设定的撞击等级时,及时的打开安全保护装置,使乘车人员减轻和减少撞击时所受到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由车架1,纵梁2,前端防撞吸能垫3,前左防撞吸能垫4,前右防撞吸能垫5,后端防撞吸能垫6,后左防撞吸能垫7,后右防撞吸能垫8,空气压缩泵9,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们10,压力表及车后撞击传感阀门11,前排座椅位移器12,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前排座椅14,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后排座椅16,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安全气囊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吸能垫是一种安装在车架外壳钣金件和车架纵梁之间、厚度60--100mm、两面有尼龙纤维或钢丝以加强保护层,能充气的密封衬垫。其内腔设置由两层至数层蜂窝状正六边柱体,纵向排列。所述的防撞吸能垫设置成由前端防撞吸能垫3和前左防撞吸能垫4,前右防撞吸能垫5组合在一起,有密封管道连通,为前防撞吸能垫组。设置由后端防撞吸能垫6,后左防撞吸能垫7,后右防撞吸能垫8组合在一起,有密封管道连通,为后防撞吸能垫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车前防撞吸能垫组,分别有密封管道与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门10,前排座椅位移器12,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后排安全气囊18连通。所述设置的车后端防撞吸能垫组,分别有密封管道与压力表及车后撞击传感阀门11,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安全气囊18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置的前排座椅位移器12是位于前排座椅下的由弹簧和活塞、密封管组成,有密封管道与前端防撞吸能垫组、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门10连通,且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能使前排座椅整体后移60--80mm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起防撞安全作用的:当汽车行驶时空气压缩泵9分别对车前防撞吸能垫组和车后防撞吸能垫组充气,当压力表10和压力表11显示衬垫内有一定压缩空气时(80kg/cm以上),这时防撞吸能垫已达到一定的硬度和弹性,这时保持这个压力不变。当汽车受到撞击时,不管撞击发生在什么部位,不管是否是多次撞击,撞击点上发生的冲击力都能迅速的被防撞吸能垫内的蜂窝状正六边体所吸收转移,如果撞击在车前部位时,同样的冲击力也显示到压力表及撞击传感阀门10上,当达到设定的一定值时,撞击传感阀门10打开,车前防撞吸能组内的压缩空气通过冲击管打开前排座座椅位移器12,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以及前排安全气囊17和后排安全气囊18的部分为防前撞而设置的气囊,使前排座椅整体后移60--80mm。当撞击发生在车后的位置时,同样的冲击力也显示到压力表及撞击传感阀门11,当达到设定的一定值时,撞击传感阀门11打开,车后防撞吸能组内的压缩空气通过冲击管打开前排座安全带保护器13,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以及前排安全气囊17和后排安全气囊18中为防车后撞击而设计的部分安全气囊,当前后都受到撞击时,这时前后部位所有的安全装置都打开,并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达到最大值,这样就可以减轻或减少对乘车人员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设计的防撞吸能垫,能迅速的吸收和转移汽车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并能更好的取代雷管式无电信号撞击传感器和火药式空气发生器,且设置了前排座椅位移器,能较好的减轻或减少对乘车人员的伤害,且生产成本不高,容易维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撞吸能垫的横割面图;
图3为防撞吸能垫的纵割面图;
图中车架1,纵梁2,前端防撞吸能垫3,前左防撞吸能垫4,前右防撞吸能垫5,后端防撞吸能垫6,后左防撞吸能垫7,后右防撞吸能垫8,空气压缩泵9,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门10,压力表及车后撞击传感阀门11,前排座椅位移器12,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前排座椅14,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后排座椅16,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安全气囊1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汽车防撞安全装置,由车架1,纵梁2,前端防撞吸能垫3,前左防撞吸能垫4,前右防撞吸能垫5,后端防撞吸能垫6,后左防撞吸能垫7,后右防撞吸能垫8,空气压缩泵9,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门10,压力表及车后撞击传感阀门11,前排座椅位移器12,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前排座椅14,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后排座椅16,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安全气囊18组成。防撞吸能垫是一种安装在车架外壳钣金件和车架纵梁之间、厚度60--100mm、两面有尼龙纤维或钢丝以加强保护层,能充气的密封衬垫,其内腔设置由两层至数层蜂窝状正六边柱体,纵向排列。由前端防撞吸能垫3和前左防撞吸能垫4,前右防撞吸能垫5组合在一起,有密封管道连通,为前防撞吸能垫组。设置由后端防撞吸能垫6,后左防撞吸能垫7,后右防撞吸能垫8组合在一起,有密封管道连通,为后防撞吸能垫组。车前防撞吸能垫组,分别有密封管道与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门10,前排座椅位移器12,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后排安全气囊18连通。所述设置的车后端防撞吸能垫组,分别有密封管道与压力表及车后撞击传感阀门11,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安全气囊18连通。
本实用新型包含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材料、安全带保护器、安全气囊、前排座椅位移器可以有多种连通形式。只要防撞吸能垫采取了压缩空气充气的形式,且与撞击传感器和空气发生器结合在一起,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汽车防撞安全装置,由车架(1),纵梁(2),前端防撞吸能垫(3),前左防撞吸能垫(4),前右防撞吸能垫(5),后端防撞吸能垫(6),后左防撞吸能垫(7),后右防撞吸能垫(8),空气压缩泵(9),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们(10),压力表及车后撞击传感阀门(11),前排座椅位移器(12),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前排座椅(14),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后排座椅(16),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安全气囊(1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吸能垫是一种安装在车架外壳钣金件和车架纵梁之间、厚度60--100mm、两面有尼龙纤维或钢丝以加强保护层,能充气的密封衬垫,其内腔设置由两层至数层蜂窝状正六边柱体,纵向排列,所述的防撞吸能垫设置成由前端防撞吸能垫(3)和前左防撞吸能垫(4),前右防撞吸能垫(5)组合在一起,有密封管道连通,为前防撞吸能垫组,设置由后端防撞吸能垫(6),后左防撞吸能垫(7),后右防撞吸能垫(8)组合在一起,有密封管道连通,为后防撞吸能垫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前防撞吸能垫组分别有密封管道与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门(10),前排座椅位移器(12),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后排安全气囊(18)连通。所述设置的车后端防撞吸能垫组分别有密封管道与压力表及车后撞击传感阀门(11),前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3),后排座椅安全带保护器(15),前排安全气囊(17),后排安全气囊(1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防撞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的前排座椅位移器(12)是位于前排座椅下的由弹簧和活塞、密封管组成,有密封管道与前端防撞吸能垫组、压力表及车前撞击传感阀门(10)连通,且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能使前排座椅整体后移60--80mm的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64209XU CN201071023Y (zh) | 2007-08-20 | 2007-08-20 | 汽车防撞安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64209XU CN201071023Y (zh) | 2007-08-20 | 2007-08-20 | 汽车防撞安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71023Y true CN201071023Y (zh) | 2008-06-11 |
Family
ID=3954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6420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71023Y (zh) | 2007-08-20 | 2007-08-20 | 汽车防撞安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71023Y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63319A (zh) * | 2016-12-31 | 2018-07-10 | 郑州吉田专利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防撞车架 |
CN108263479A (zh) * | 2016-12-31 | 2018-07-10 | 郑州吉田专利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防撞电动汽车车架 |
CN108263318A (zh) * | 2016-12-31 | 2018-07-10 | 郑州吉田专利运营有限公司 | 防撞电动汽车车架 |
CN114131292A (zh) * | 2021-11-17 | 2022-03-04 | 上海瓴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钣金蒙皮蜂窝夹芯汽车引擎盖的制造方法 |
CN114274523A (zh) * | 2021-12-15 | 2022-04-05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防撞梁及其制备方法 |
-
2007
- 2007-08-20 CN CNU200720064209XU patent/CN201071023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63319A (zh) * | 2016-12-31 | 2018-07-10 | 郑州吉田专利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防撞车架 |
CN108263479A (zh) * | 2016-12-31 | 2018-07-10 | 郑州吉田专利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防撞电动汽车车架 |
CN108263318A (zh) * | 2016-12-31 | 2018-07-10 | 郑州吉田专利运营有限公司 | 防撞电动汽车车架 |
CN114131292A (zh) * | 2021-11-17 | 2022-03-04 | 上海瓴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钣金蒙皮蜂窝夹芯汽车引擎盖的制造方法 |
CN114274523A (zh) * | 2021-12-15 | 2022-04-05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防撞梁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71023Y (zh) | 汽车防撞安全装置 | |
CN107963041B (zh) | 一种汽车缓冲保险杠和缓冲方法 | |
CN202896488U (zh) |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 |
CN106143381B (zh) | 一种汽车事故安全弹出逃生舱 | |
JPH04228364A (ja) | 緩衝体 | |
CN108146379B (zh) | 一种极限碰撞工况下乘用车的生命空间保持系统与方法 | |
CN104973002B (zh) |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 |
CN202847635U (zh) | 一种舱门气囊客车侧翻安全防护装置 | |
CN101306669A (zh) | 一种汽车碰撞主动保护缓冲装置 | |
CN117881581A (zh) | 汽车碰撞冲击衰减装置 | |
CN105564364A (zh) | 汽车撞击时被动防护装置 | |
CN105501171A (zh) | 一种有双安全气囊和双保险杠的汽车前部行人保护装置 | |
CN103010132B (zh) |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 |
CN205871983U (zh) | 一种汽车弹射逃生系统 | |
CN104442649A (zh) | 气囊式撞车缓冲装置 | |
CN208198324U (zh) | 基于分级蜂窝结构的吸能盒 | |
CN101574953A (zh) | 环保型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气囊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 |
CN210554641U (zh) | 一种汽车一体化防撞系统 | |
CN202429163U (zh) |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 |
CN205365521U (zh) | 一种有双安全气囊和双保险杠的汽车前部行人保护装置 | |
CN204821430U (zh) | 一种五级渐进式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装置 | |
CN105253081A (zh) | 液气混合式主动防撞汽车 | |
CN106882256A (zh) | 车辆的转向柱系统 | |
JP2005035403A (ja) | 車両の耐衝撃構造 | |
CN107226058A (zh) | 客车高效防侧翻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1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