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8269C - 基站设备和分组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设备和分组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8269C
CN1258269C CNB038002590A CN03800259A CN1258269C CN 1258269 C CN1258269 C CN 1258269C CN B038002590 A CNB038002590 A CN B038002590A CN 03800259 A CN03800259 A CN 03800259A CN 1258269 C CN1258269 C CN 125826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kelihood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report value
st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002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09533A (zh
Inventor
金本英树
官和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9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9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82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826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04B1/7117Selection, re-selection, allocation or re-allocation of paths to fingers, e.g. timing offset control of allocated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using multiple or variable rates
    • H04B2201/70705Rat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中,解扩部分(104)将代表执行解扩路径数量的信号输出至似然性计算部分(108)。fD检测部分(107)从解扩信号确定在每个通信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间的传播路径衰落变动的多普勒频率。似然性计算部分(108)基于执行解扩路径数量和多普勒频率计算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发送的报告值的似然性。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基于用似然性乘以报告值所得的判定值确定被发送下行链路高速分组的通信终端设备。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基于判定值确定下行链路高速分组的编码速率及其调制方案。通过考虑包括在报告值中的误差来执行高速下行链路分组传输,减少了重新传输的次数,改善了传输效率并且增加了系统容量。

Description

基站设备和分组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用于执行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基站设备和分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等)已经得到发展,其中多个通信终端设备共享一个高速和大容量下行链路信道,并执行高速分组传输。在此传输系统中,使用例如调度技术,自适应调制技术等技术以提高传输效率。调度技术是这样一种技术,其中各个通信终端设备观察下行链路的传播条件,并且基站设备比较从相应的通信终端设备报告的传播条件,以执行把分组传输到具有好的传播路径条件的通信终端设备。此外,考虑到到各个通信终端设备的传输效率,执行序列控制,诸如被要求重新传输的数据的优先传输。自适应调制技术是这样一种技术,其中根据执行分组传输的通信终端设备的传播条件,自适应地改变调制方案或纠错编码。
于是,当从基站设备发送的高速分组不满足通信终端设备的预定接收质量时,基站设备重发一个分组。
因此,在这些技术中,由于通过通信终端设备下行链路的传播条件报告来进行控制,当报告值不能正确地反映传播条件时,分组重新传输的次数将增加以降低传输效率。
由于这个原因,公开了一种传统的技术,该技术考虑在从接收报告值到执行下行链路传输的这段时间中传播条件的变化,以预测在基于报告值预测的下行链路传输时间的传播条件(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Fall2000(VTC2000),Boston,MA,USA,September24-28,2000,pp1804-1811“Hybrid type-II ARQ/AMS supported by Channel Predictive Scheduling in aMulti-user Scenario”)(IEEE车载技术会议,2000年秋(VTC2000),波士顿,MA,USA,,2000年9月24日-28日,pp1804-1811″在多用户场景中信道预测调度所支持的混合II型ARQ/AMS)。
但是,在来自通信终端设备的报告值中,根据传播条件,包括了误差,并且取决于通信终端设备的状态,改变了误差。与此相反,在传统的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由于预测控制仅仅基于报告值统一完成,而不考虑误差,存在传输效率受到限制问题,例如:没有实现满足实际的传播条件的传输,因此要求重新传输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基站设备和分组传输方法,通过执行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考虑到包括在报告值中的误差的传输,能够实现重新传输次数的减少,传输效率的改进,以及系统容量的增加。
通过计算基于执行解扩的路径数量的报告值的似然性(likelihood),以及计算使用报告值和似然性确定调度和调制方案的多普勒频率,实现该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2是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似然性计算方法的视图;
图3是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调度的视图;
图4是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用于决定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的方法的视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6是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调度的视图;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8是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调度的视图;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1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将似然性调整到每个似然性标准的方法的方框图;
图11是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调整似然性判定标准门限值的方法的视图;
图1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13是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调整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的方法的视图;
图1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15是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用于调整报告值的平均长度的方法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根据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
在图1中,基站设备包括一个天线101、一个双工器102、一个接收RF部分103、一个解扩部分104、一个RAKE组合部分105、一个解调部分106、一个fD检测部分107和似然性计算部分108。基站设备进一步包括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一个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一个数据选择部分153、一个编码部分154、一个自适应调制部分155、一个扩展部分156、一个多路复用部分157和一个发送RF部分158。
双工器102将通过天线101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接收RF部分103。此外,双工器102通过天线101将从发送RF部分158输出的信号无线发送。
接收RF部分103将双工器102输出的具有射频的接收信号转换为基带数字信号,并将它输出到解扩部分104。
配备了解扩部分104,其数量对应于执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数量,并且每个解扩部分104对从接收RF部分103输出的基带信号进行解扩,并把它输出到RAKE组合部分105。此外,解扩部分104将指示执行解扩的路径的数量的信号输出到似然性计算部分108。
配备了RAKE组合部分105,其数量对应于执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数量,并且每个RAKE对各个路径的解扩信号进行组合,并输出组合信号至解调部分106和fD检测部分107。
配备了解调部分106,其数量对应于执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数量,并且每个解调部分106对RAKE组合的信号进行解调。然后,解调部分106从解调的信号中分离出报告值,并把报告值输出到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需要注意的是,由通信终端设备测量的报告值是指示在每个相关的通信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之间的传播路径条件的值。
配备了对应于执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设备数量的fD检测部分107,并且其每个检测多普勒频率(fD),所述多普勒频率是来自解扩信号的在每个通信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之间的传播路径衰落变动(fadingvariation),并且fD检测部分107输出一个指示检测到的多普勒频的信号至似然性计算部分108。另外,假定多普勒频率对应于衰落变动速率,并且多普勒频率越高,衰落变动变得越快。
似然性计算部分108基于执行解扩的路径数量和多普勒频率计算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发送的报告值的似然性,并且将似然性信息输出到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另外,稍后将说明关于似然性计算部分108的似然性计算方法的细节。
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基于一个用似然性乘以报告值而获得的判定值来确定一个发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的通信终端设备。这被称为调度。然后,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输出信息至数据选择部分153,该信息指示发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的通信终端设备。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也输出发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的通信终端设备的判定值至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另外,稍后将说明关于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的调度的细节。
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基于判定值确定高速下行链路分组的编码速率及其调制方案。然后,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指引编码速率至编码部分154,并指引调制方案至自适应调制部分155。另外,稍后将说明关于由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决定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的方法的细节。
数据选择部分153基于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的判定,仅仅选择相应的通信终端设备的传输数据,并把它输出到编码部分154。编码部分154通过由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指引的编码速率方案对数据选择部分153输出的信号进行编码,并把它输出到自适应调制部分155。自适应调制部分155通过由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指引的调制方案对编码部分154输出的信号进行调制,并把它输出到扩展部分156。扩展部分156对自适应调制部分155的输出信号进行扩展,并把它输出到多路复用部分157。多路复用部分157对扩展部分156的输出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并把它输出到发送RF部分158。发送RF部分158把从多路复用部分157输出的基带数字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把它输出到双工器102。
将使用图2给出似然性计算部分108的似然性计算方法的详细解释。图2是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似然性计算方法的视图,并示出了在路径数量或fD和似然性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
在图2的情况下,当路径数量是“2或更小”时,似然性计算部分108将似然性设定为“0.6”,并且当路径数量“大于2和小于等于5”时设定为“0.8”,以及当时路径数量“大于5”时设定为“1.0”。此外,当fD是“5Hz或更小”时,似然性计算部分108将似然性设定为“1.0”,当fD是“大于5Hz和小于等于50Hz”时,设定为“0.9”,并且当fD“大于50Hz”时,设定为“0.8”。
这样,当用于接收的路径数量较大,似然性计算部分108提高了以然性。这是因为随着路径数量的增加抑制了衰落变动,从而提高了通信终端设备正确地解调高速下行链路分组的可能性。随着fD的增加,似然性计算部分108降低似然性。这是由于fD越高,衰落变动越快,从而提高了在通信终端设备中正确地解调高速下行链路分组的可能性。
另外,似然性计算部分108可直接使用基于路径数量或fD计算的似然性作为似然性信息,或将由基于fD的似然性乘以基于路径数量的似然性而获得的值作为似然性信息。此外,代替fD,可使用通过基于fD转换而获得的通信终端设备移动速度来计算似然性。
下面将使用图3给出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的调度的详细解释。图3是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调度的视图。
在图3中,考虑到基站设备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三个通信终端设备(用户)MS1到MS3之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况。
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在预定的时间(T1到T3)通过用似然性乘以来自每个通信终端设备MS1到MS3的报告值来计算每个判定值,并执行调度以把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具有最高的判定值的通信终端设备。来自每个MS的报告值是指示在每个MS和基站设备之间的传播路径条件的值,并假设其示出数字值越大则传播路径条件越好。
例如,在图3中的时间T1的情况下,执行调度以向具有最高的判定值的M2发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
另外,在传统的基站设备中,执行调度以向具有最高的判定值的M1发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但是,在此情况下,由于MS具有较低的似然性,衰落变动很大,并且存在实际中的传播路径将比报告值更差的可能性,使得预计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将被正确接收到的可能性比较低。
下面将使用图4给出用于由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决定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的方法的详细解释。图4是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决定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的方法的视图。
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根据从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输入的判定值来确定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
例如,由于在上面提到的图3中的在时间T1,从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输入的判定值是“7.2”,并且此判定值超过了在图4中的最大的判定值“6”,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确定调制方案为“16QAM”,并且编码速率为“3/4”。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基于通过以似然性乘以报告值而获得的判定值来执行调度和确定调制方案,考虑到包括在报告值中的误差以较高的精确度预测实际的传播条件,以允许高速下行链路分组的传输,使其可能实现重新传输的次数的减少,传输效率的改善,和系统容量的提高。
另外,尽管本实施例已经示出了这样的情况,其中通过用似然性乘以报告值而获得的结果均被应用于调度和调制方案的决定,其可被应用于调度或者调制方案决定。
此外,代替来自每个通信终端设备传播路径条件的报告值,可报告由通信终端设备选择的调制方案。在此情况下,基站设备基于调制方案报告值的似然性执行调度,并利用由通信终端设备选择的调制方案执行传输。
(实施例2)
实施例2将解释这样的情况,其中到每个通信终端设备的相关的传输数据的重新传输次数反映在判定值中。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另外,在图5中,与图1共同的结构组成部分被指定了与在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以省略其详细描述。
与图1相比,在图5中的基站设备采用了增加了重新传输请求次数计数部分501的配置。此外,在图5中的基站设备在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502的功能上不同于图1中的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
解调部分106从解调的信号中提取指示重新传输请求的信息并把它输出到重新传输请求次数计数部分501。重新传输请求次数计数部分501为每个通信终端设备计算连续重新传输请求次数,并把它输出到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502。
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502通过用基于似然性和重新传输请求的次数的系数乘以报告值获得判定值,并且基于判定值确定一个高速下行链路分组被发送到的通信终端。此外,通过重新传输次数的增加增加系数以提高似然性和判定值,即,使它们如传输一样易于选择。进而,当重新传输完成时,系数被复位。
将在下面使用图6给出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502的调度的详细的解释。图6是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调度的视图。
在图6中,考虑到基站设备把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三个通信终端设备(用户)MS1到MS3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况。此外,在图6中,假设系数“1”被设定为重新传输次数数据“0”,系数“1.2”设为重新传输次数“1”,系数“1.4”被设定为重新传输次数“2,”...
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502在预定的时间(T1到T3)通过以似然性乘以来自每个通信终端设备MS1到MS3的报告值来计算每个判定值,并执行调度以发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到具有最高的判定值的通信终端设备。
例如,在图6中,当在时间T1没有正确地接收到发送到MS2的数据,并且在时间T2请求重新传输时,MS2的系数在时间T2变为“1.2”。结果,由于MS2在时间T2具有最高的判定值,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502执行调度以向MS2发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
这样,重新传输的次数被反映在判定值中,以允许考虑到重新传输次数的调度,使得其有可能公平地对每个通信终端设备提供传输数据的通过量。此外,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执行控制以降低在重新传输期间的电平(level),由通信终端设备完成无失败的接收,使其有可能抑制重新传输的重复。
(实施例3)
实施例3将解释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基于过去从通信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传播条件的报告值,预测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发送时间的传播路径条件,以执行调度。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另外,在图7中,与图1共同的结构组成部分被指定了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以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图7中的基站设备与图1相比采用了其中增加了预测值计算部分701的配置。此外,在图7中的基站设备在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702的功能上不同于图1的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
解调部分106从解调的信号中分离出报告值,并把它输出到预测值计算部分701和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702。
对应于执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数量,配备了预测值计算部分701的数量,并且每个都基于过去接收到的传播条件的报告值,计算未来传播路径条件的预测值,并且把预测值输出到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连接的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702。此外,作为预测值计算方法,使用了一种通过一个样条函数(spline)将过去的报告值、线性预测、次级预测(secondary prediction)、传播路径预测进行平均的方法,如同在T.Ekman和G.Kubin,“Nonlinear prediction of mobile radiochannels:measurements and MATS model designs”(移动无线电信道的非线性预测:测量和MATS模型设计),1999年3月ICASSP,IEEE国际会议中阐述的。
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702基于通过以似然性乘以报告值而获得的判定值和通过以似然性乘以预测值而获得的预测判定值来确定发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的通信终端设备。
下面将使用图8特别地解释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702的调度。图8是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调度的视图。
在图8中,假设当前时间为T3,并且预测值计算部分701基于在时间T1到T3的报告值来计算在时间T4到T6的预测值。
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702首先选择一个具有当前判定值高于预定门限值的通信终端设备,并仅预测被选择的通信终端设备的将来的传播路径条件。
这是因为当测量的fD较低时,传播路径条件相对易于预测,并且预测值的可靠性较高,而当测量的fD较高时,传播路径条件难于预测,并且计算的预测值的可靠性较低。此外,这是由于路径数量越多,预测的似然性和可靠性越高,同时路径数量越少,预测的似然性和可靠性越低。
例如,在图8中,如果第一门限值设定为“0.5”,由于具有当前判定值高于第一门限值的通信终端设备是MS1和M3,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702预测M1和M3的未来的传播条件。
接下来,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702通过以当前的似然性乘以从预测值计算部分701输入的预测值来计算预测判定值,并执行调度以发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到具有高于预定的第二门限值的最高的预测判定值的通信终端设备。此外,在没有预测判定值高于预定的第二门限值的通信终端设备时,决定部分702通过在中实施例1解释的方法执行调度。
例如,在图8中,如果第二门限值设定为“0.75”,由于在时间T5和时间T6,M3的预测值高于第二门限值,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702在时间T5和时间T6执行调度以把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M3。进一步,由于在时间T4,没有具有高于预定的第二门限值的预测判定值的通信终端设备,决定部分702在时间T4通过在实施例1中解释的方法执行调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通过基于过去从通信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传播条件报告值预测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发送时间的传播路径条件,可以执行满足与实施例1相比的传播路径条件的调度,可以改善传输效率,并且也可以及时分散(dispersed)应用于基站设备的处理负荷。
此外,除了调度之外,可基于预测执行调制方案选择。这使得可能在传输效率和应用于基站设备的处理负荷的时间分散中取得更多的改进。
(实施例4)
实施例4将解释自适应调整每个似然性判定标准的似然性或似然性判定标准的门限值的情况。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基站设备配置的方框图。另外,在图9中,与图1共同的结构组成部分被指定了与在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9中的基站设备采用了与图1相比其中增加了重新传输请求次数计数部分501的配置。此外,图9中的基站设备在似然性计算部分901的功能上不同于图1的基站设备的似然性计算部分108。
解调部分106从解调的信号中提取指示重新传输请求的信息,并把它输出到重新传输请求次数计数部分501。重新传输请求次数计数部分501为每个通信终端设备计算连续重新传输请求次数,并把它输出到似然性计算部分901。
似然性计算部分901基于执行解扩的路径的数量和多普勒频率计算每个通信终端设备的似然性,并基于重新传输请求的次数等适当地将似然性调整到每个似然性判定标准或似然性判定标准门限值。
图10是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将似然性调整到每个似然性判定标准的方法的视图。图10示出了当路径数量“大于5”并且fD“高于50Hz”时重新传输的次数较大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似然性计算部分901对应于“2或更小”的路径数量的似然性和对应于“大于2和小于等于5”的路径数量的似然性设定为低。似然性计算部分901也将对应于“高于50Hz”的fD的似然性设定为低。
图11是解释调整根据本实施例的似然性判定标准的门限值的方法的视图。图11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况,其中路径数量的分布偏向于“大于5”的情况,并且fD的分布偏向于“高于50Hz”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似然性计算部分901对似然性改变为“2或更小”,“大于2并小于等于6”,以及“大于6”的路径的数量门限值进行设定,并对以然性改变为“5Hz或更小”,“高于5Hz和小于等于100Hz”,以及“高于100Hz”的路径的数量门限值进行设定。此外,可通过从预设值选择而改变上述的似然性或似然性判定标准值。或可执行动态调整。
这样,根据此实施例,采用传播条件的倾向,将似然性适当调整到每个似然性判定标准或似然性判定标准的门限值,以允许设定准确地反映传播路径的似然性,使其可能提高报告值的似然性判定的准确性。
另外,使用本实施例和实施例3的组合反馈了使用重新传输次数作为一个媒介以调整似然性的传播路径条件的预测的正确性,使得传输效率能够提高。
(实施例5)
实施例5将解释将其中的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适当调整到判定值的情况。
图1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另外,在图12中,与图1共同的结构组成部分被指定了与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以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12中的基站设备在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201的功能上不同于图1的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52。
解调部分106从解调的信号中提取指示重新传输请求的信息,并把它输出到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201。
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201基于判定值确定高速下行链路分组编码速率及其调制方案,并且基于重新传输请求的次数将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适当地调整到报告值。
图13是解释根据本实施例调整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方法的视图。当到通信终端设备的重新传输次数较多时,增加对应于每个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的判定值。图13示出了对应于每个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的判定值增加“1”的情况。
通过提高对应于每个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的判定值,调制方案决定部分1201将每个具有较低的速率和较高的抗错性(resisitance)的译码方法和调制方案设定到与以前相比的相同的判定值。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基于重新传输请求的次数将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适当调整到报告值,以选择由通信终端设备能正确地执行接收的调制方案,使其可能减少重新传输次数,并提高传输效率。
(实施例6)
实施例6将解释一种情况,其中基于fD或路径数量由基站设备控制报告值平均长度,消除报告值的误差和改进报告值的似然性。
图1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另外,在图14中,与图1共同的结构组成部分被指定了与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以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图14中的基站设备采用与图1相比增加了平均部分1401的配置。此外,在图14中的基站设备在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402的功能上不同于图1的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51。
解扩部分104输出一个指示路径数量的信号,通过所述路径对似然性计算部分108和平均部分1401执行解扩。fD检测部分107对似然性计算部分108和平均部分1401输出一个指示检测到多普勒频率的信号。
如在图15中说明的,当路径数量较小时,平均部分1401提高报告值的平均长度。当fD较低时,平均部分1401也增加报告值的平均长度。这里的平均长度指示了与最新的报告值有关的平均数。
传输目的地决定部分1402使用由平均部分1401所平均的报告值来确定高速下行链路分组的传输目的地。
因此,当fD较低或路径数量较小时,通过增加平均长度可提高报告值似然性,而相反地,通过降低平均长度可能跟上在传播路径中的变化。另外,根据此实施例,同时考虑到fD和路径数量的检测结果来执行控制。
另外,在前述的每个实施例中,路径数量和多普勒频率被用作似然性的判定标准,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例如,路径的数量和多普勒频率,或其他例如SIR等的判定标准可单独使用,或可基于多个判定标准的组合计算似然性。此外,本发明可作为上述判定标准的似然性的系数直接应用于调度以及调制方案的控制,而不执行计算。
此外,虽然上面提到的每个实施例已经解释了通过以似然性乘以报告值计算判定值的情况,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而另一种方法通过增加似然性到报告值来计算判定值,可被用作使用似然性的一个判定值计算方法。
此外,上面提到的实施例2到6可以适当地细合。
通过上面的解释很清楚,根据本发明,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包括在报告值中的误差被考虑用来以高准确性预测实际的传播路径条件,以允许传输,使其可能实现重新传输次数的减少,传输效率的改善,以及系统容量的提高。
本申请基于2002年2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2-039288号,其全部的内容清楚地包含在此作为参考。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适合于在执行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基站中使用。

Claims (15)

1.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解调装置,用于在通信中解调从通信终端设备接收的信号,以提取指示传播路径条件的报告值;
似然性计算装置,用于根据执行解扩的路径数量、多普勒频率、重新传输次数的其中之一,或是上述值的组合来计算该报告值的似然性;以及
传输目的地决定装置,用于根据报告值和似然性确定分组被发送到的一个通信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站设备,其中当经历解扩的路径数量较大时,所述似然性计算装置设定似然性为高。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站设备,其中当多普勒频率高时,所述似然性计算装置设定似然性为低,所述多普勒频率为在基站设备和移动站设备之间的传播路径衰落变动。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站设备,其中所述传输目的地决定装置采用在报告值中反映的报告值的似然性来计算判定值,以确定一个具有最高判定值的通信终端设备作为分组传输目的地。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站设备,其中所述传输目的地决定装置基于在报告值中的似然性和重新传输请求次数反映一个系数,以计算一个判定值,用其确定一个具有最高判定值的通信终端设备作为分组传输目的地。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基站设备,进一步包括预测计算装置,用于根据一个过去从通信终端设备中接收到的传播路径条件的报告值,计算一个指示将来传播路径条件的预测值,其中所述传输目的地决定装置基于预测判定值来确定发送分组的通信终端设备,该预测判定值是考虑了预测值和似然性而计算出的。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基站设备,其中所述传输目的地决定装置选择一个具有高于预定的第一门限值的当前判定值的通信终端设备,以仅预测被选择的通信终端设备的将来的传播路径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6的基站设备,其中所述传输目的地决定装置确定一个具有最高的预测判定值的通信终端设备,该最高的预测判定值高于预定的第二门限值。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站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报告值进行平均的平均装置,其中所述传输目的地决定装置使用该平均的报告值确定一个分组传输目的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基站设备,其中当经历解扩的路径的数量较小时,所述平均装置增加该报告值的平均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基站设备,其中当多普勒频率低时,所述平均装置增加该报告值的平均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4的基站设备,进一步包括调制方案决定装置,用于根据报告值确定分组编码速率及其调制方案。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基站设备,其中所述调制方案决定装置根据重新传输的次数将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调整到判定值。
14.一种分组传输系统,包括:
一个用于获取指示传播路径条件的报告值的设备;
一个用于根据执行解扩的路径数量、多普勒频率、重新传输次数的其中之一,或是上述值的组合来计算该报告值的似然性的设备;以及
一个用于根据报告值和似然性确定分组传输目的地的设备。
15.一种分组发送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指示传播路径条件的报告值;
根据执行解扩的路径数量、多普勒频率、重新传输次数的其中之一,或是上述值的组合来计算该报告值的似然性;以及
基于报告值和似然性确定分组传输目的地。
CNB038002590A 2002-02-15 2003-02-14 基站设备和分组传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82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39288A JP3662543B2 (ja) 2002-02-15 2002-02-15 基地局装置及びパケット伝送方法
JP39288/2002 2002-0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9533A CN1509533A (zh) 2004-06-30
CN1258269C true CN1258269C (zh) 2006-05-31

Family

ID=27678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025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8269C (zh) 2002-02-15 2003-02-14 基站设备和分组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31021A1 (zh)
EP (1) EP1379015A1 (zh)
JP (1) JP3662543B2 (zh)
KR (1) KR20030096394A (zh)
CN (1) CN1258269C (zh)
AU (1) AU2003211197A1 (zh)
WO (1) WO20030698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67916A1 (fr) * 2002-02-07 2003-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eil de communication radio et procede de decision de debit de transfert
JP2005080115A (ja) * 2003-09-02 2005-03-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WO2005076218A1 (en) * 2004-01-30 2005-08-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ioritising data elements of a data stream
JP4421935B2 (ja) * 2004-04-30 2010-02-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JP4418334B2 (ja) * 2004-09-13 2010-0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上り回線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2006129439A (ja) * 2004-09-28 2006-05-18 Kyocera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サーバ装置、移動局装置、及び送信データ量決定方法
WO2006095387A1 (ja) * 2005-03-04 2006-09-14 Fujitsu Limited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JP4776311B2 (ja) * 2005-09-09 2011-09-21 Oki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尤度補正器及び尤度補正方法
JP4318693B2 (ja) * 2006-01-27 2009-08-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US7773951B2 (en) * 2006-05-23 2010-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90010202A1 (en) * 2006-09-27 2009-01-08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Wireless base station
JP5182220B2 (ja) * 2009-05-21 2013-04-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制御方法
JP2010278887A (ja) * 2009-05-29 2010-12-09 Panasonic Corp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方法
EP3422796B1 (en) 2016-03-31 2023-12-27 Kyocera Corporation Wireless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0865B2 (en) * 1995-08-10 2003-05-27 Hitachi, Ltd.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3212238B2 (ja) * 1995-08-10 2001-09-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端末装置
US6680969B1 (en) * 1999-03-22 2004-01-20 Ericsson, Inc. Methods for estimating doppler spreads including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hypothese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receivers
KR20040008228A (ko) * 2001-06-25 2004-01-28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전송 포맷 조합 표시자 신호 방식을 이용한 변조 및 코딩구성과 다중 코드의 최적화
US6915477B2 (en) * 2001-12-28 2005-07-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elay sensitive adaptive quality control loop for rate adap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96394A (ko) 2003-12-24
JP2003244063A (ja) 2003-08-29
JP3662543B2 (ja) 2005-06-22
WO2003069805A1 (fr) 2003-08-21
CN1509533A (zh) 2004-06-30
AU2003211197A1 (en) 2003-09-04
US20040131021A1 (en) 2004-07-08
EP1379015A1 (en) 2004-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8269C (zh) 基站设备和分组传输方法
CN1130944C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RU2444141C2 (ru) Передача данных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harq и уменьшения помех
US853787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forward link 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 estimates
CN1193638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频率间测量的用户台、网络控制装置和方法
JP484044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セル間干渉を制御するための上りリンクリソース割り当て
CN1190990C (zh) 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CN1650547A (zh)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装置
CN1251424C (zh) 在软切换中改进前向链路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EP1845742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esource assigning method
CN1732639A (zh)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1424869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transfer rate decision method
CN1190979C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及其分组传输定时控制方法
CN1469655A (zh) 在无线通讯中使用最佳路径选择门限实现路径选择的方案
US20080057963A1 (en)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Upstream Line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CN1669248A (zh) 基站设备及分组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RU2010151425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иртуального коэффициента шума в сет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745599A (zh) 通信终端设备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CN1669262A (zh) 通信装置和数据的重发控制方法
CN101053169A (zh) 在软切换期间的最佳天线权重的推导
CN1913389A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
CN1386351A (zh) 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457612A (zh) 基站选择
CN1859805A (zh)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终端发送速率调度方法和基站
US2020008400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