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3169A - 在软切换期间的最佳天线权重的推导 - Google Patents

在软切换期间的最佳天线权重的推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3169A
CN101053169A CNA200580032489XA CN200580032489A CN101053169A CN 101053169 A CN101053169 A CN 101053169A CN A200580032489X A CNA200580032489X A CN A200580032489XA CN 200580032489 A CN200580032489 A CN 200580032489A CN 101053169 A CN101053169 A CN 101053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feedback information
antenna weight
scale factor
reli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24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3169B (zh
Inventor
本特·林多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05/01007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6034792A2/en
Publication of CN101053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3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3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31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2Feedback error handling
    • H04B7/0654Feedback error handling at the receiver, e.g. antenna verification at mobile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05Array of radiating elements provided with a feedback control over the element weights, e.g. adaptive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macro-diversity or soft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软切换期间的最佳天线权重的推导,提供了用于在软切换期间,对在发送分集模式下的最佳天线权重推导进行改进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和系统使用依赖于对上行链路的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的比例因子。然后,根据对每个链路的反馈信息检测,将这些比例因子应用于下行链路信道响应估计。反馈信息检测性能可以基于下行链路天线检验、下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指令“加/减”比值或二者。较差的天线检验或上行链路上的大量“功率增加”指令可以指示不可靠的反馈信息检测。通过将较高的比例因子应用到与可靠的反馈信息检测相对应的下行链路信道响应,可在软切换期间实现更好的闭环发送分集性能。提交该摘要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非用来解释或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或含义。

Description

在软切换期间的最佳天线权重的推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发送分集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对闭环模式发送分集中的最佳天线权重的推导进行改进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可以利用分集技术来减少多径衰落效应。一种这样的技术是天线分集,其中,在移动终端使用多根天线从基站接收若干个独立衰落的信号。另一种技术称为发送分集,涉及在基站对信号进行时移,然后经由多根天线将该信号发送给移动终端。时移型信号产生了频率选择性衰落,这种频率选择性衰落随后可在接收机处被均衡化以提供分集增益。
发送分集用于最现代化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其是基于WCDMA(宽带码分多址)的系统。在WCDMA基站中,规定有四种工作模式:(1)无发送分集,(2)开环发送分集,(3)闭环发送分集模式1,以及(4)闭环发送分集模式2。
当然,第一种工作模式不涉及发送分集。第二种工作模式典型地在移动终端运动非常快的时候使用。第三种工作模式和第四种工作模式典型地在移动终端运动很慢的时候使用。这些工作模式在本领域中是广为人知的,因此在本文中不再进行详细描述(例如,参见3GPP Specification TS 25.214 V5.8.0(2004-03))。
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中,信道条件以反馈信息(FBI)的形式经由上行链路被从移动终端发送到基站。然后,FBI可以用来对经由下行链路发送给移动终端的专用物理信道(DPCH)的相位和振幅(即,波束形成)进行调节。通过使用波束形成,可以对同一业务质量(QoS)的较低下行链路码域功率方面的性能进行改善。这尤其适用于在移动终端的媒介速度低时的低多普勒频率。因此,与开环发送分集工作模式相比,也可以改善下行链路容量。
然而,当在软切换情形下使用闭环发送分集时,可能会出现复杂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在这种软切换中移动终端可以从一个以上的基站接收信号。WCDMA系统依赖于严格的功率控制,以保持信号质量,这使得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链路通常仅使用足以实现所需的QoS的功率,而没有任何富余。此外,WCDMA功率控制被设计成使得在任何给定时刻仅有一个上行链路满足所需的QoS。因此,移动终端和参与软切换的其它基站之间的链路的质量将差得多。所以,在其它这些基站中对上行链路上的FBI的检测可能是错误的,从而导致在下行链路上的错误的天线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在软切换期间的发送分集模式下的最佳天线权重推导进行改进的方法和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使用依赖于上行链路上的FBI检测的可靠性的比例因子。然后,将这些比例因子应用到针对相应的FBI检测的下行链路信道响应估计。在一些实施例中,FBI检测性能基于下行链路天线检验、下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指令“加/减”比值或者二者。差的天线检验或在下行链路上的大量“功率增加”指令可表示不可靠的FBI检测。通过将较高的比例因子应用到与可靠的FBI检测相对应的下行链路信道响应,可以在软切换期间实现更好的闭环发送分集性能。
总体上,在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中,用于对在使用闭环发送分集的基站之间的软切换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最佳天线权重进行估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对参与软切换的每个基站的下行链路来估计天线权重,所述天线权重是基于所述下行链路的信道响应来估计的。该方法还包括对在每个基站处的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获得用于所述信道响应的比例因子,所述比例因子是基于在每个基站处的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来确定的。然后,将所述比例因子应用于所述信道响应,并且基于被应用了所述比例因子的所述信道响应来计算最佳天线权重。接下来,将所述最佳天线权重作为反馈信息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参与所述软切换的所有基站。
总体上,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终端的接收机,该接收机能够对在使用闭环发送分集的基站之间的软切换的过程中使用的最佳天线权重进行估计。该接收机包括天线检验单元,该天线检验单元被构造用来针对参与所述软切换的每个基站估计下行链路天线权重,所估计的天线权重基于所述下行链路中的每一个的信道响应。该接收机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适于确定在所述基站中的每一个处的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并且基于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来获得比例因子。天线权重优化单元被构造用来将所述比例因子应用于所述信道响应,并且基于被应用了所述比例因子的所述信道响应来计算最佳天线权重。此外,还存在反馈信息单元,该反馈信息单元适于将所述最佳天线权重作为反馈信息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参与所述软切换的所有基站。
总体上,在又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中基于在多个基站处的反馈信息检测差错,来通知所述多个基站调节它们的天线权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在所述多个基站处的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并且基于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所述可靠性来调节待传送给所述基站的天线权重。
总体上,在再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被构造用来基于在多个基站处的反馈信息检测差错,来通知所述多个所述基站调节它们的天线权重。该移动终端包括:用于确定在所述多个基站处的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的装置;和用于基于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所述可靠性来调节待传送给基站的天线权重的装置。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天线权重作为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的装置。
应当注意,在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括”是用来指存在所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组件或其组合。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的详细说明并且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优点将显而易见,其中:
图1A-1B例示了用于实施发送分集的现有技术系统;
图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实施发送分集的系统的方框图;
图3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实施发送分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实施发送分集的另一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5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实施发送分集的又一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实施发送分集的系统和方法。虽然针对WCDMA系统中的软切换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文中的原理和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的无线通信系统和工作模式。
图1A示出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部分。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多个移动终端,其中的一个移动终端表示为102。此外,还存在几个WCDMA基站,其中的四个基站在此表示为104、106、108和110。当移动终端102在位置A处时,它仅能从第一基站104接收信号,因此被链接到这个基站104。然而,当移动终端移动到位置B时,它可以从若干个其它的基站(包括基站106、108和110)接收信号。所以,移动终端102必须确定基站104、106、108和110中的哪个基站具有最强的信号,并且切换到那个基站。这样的过程常称为软切换,是指移动终端102能够同时从多个基站接收信号的情形。
图1B示出用于支持通常可在诸如基站106、108和110的WCDMA基站中发现的闭环发送分集的下行链路发送机112。该发送机112包括用于接收(例如,从基站控制器(未示出)中接收)和处理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的专用物理信道(DPCH)处理器114。根据基站使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1还是使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2,可以使用原DPCCH导频码元或正交型DPCCH导频码元。在任意一种情况下,将来自专用物理信道处理器114的DPCH信号发送给扩频混合器116,在扩频混合器116中,将该DPCH信号与扩频/加扰信号相混合,以便进行编码。然后,将经编码的DPCH信号提供给加权因子混合器118和120,在加权因子混合器118和120中,将加权因子
Figure A20058003248900102
应用于DPCH信号。此后,将经加权的DPCH信号通过求和节点122和124与公用导频信道(CPICH1和CPICH2)和其它信道相结合,并且通过天线126和128经由下行链路发送。
根据3GPP,加权因子
Figure A20058003248900103
Figure A20058003248900104
由移动终端确定,并且被作为FBI经由上行链路DPCH提供给基站。此后,FBI确定处理器130确定来自上行链路DPCH的FBI,并且将该FBI转发给加权因子处理器132。加权因子处理器132基于从移动终端接收的FBI来生成加权因子
Figure A20058003248900106
(其转换成用于闭环模式1的相应相位调节和用于闭环模式2的相位/振幅调节)。实际上,移动终端借助于加权因子
Figure A20058003248900108
指示基站使功率P最大化:
P= ω HHHH ω                           (1)
其中
Figure A20058003248900109
H=( h 1 h 2), h i表示针对天线126和128使用公用导频信道CPICH所获得的估计信道响应。接着,基于发送分集模式对这些权重进行量化,并且将这些权重映射到上行链路FBI上。本领域中,就单个下行链路的权重优化和FBI推导是众所周知的。
通常,将根据公用导频信道(CPICH)的信道响应估计用在专用物理信道处理器114的匹配滤波处理中,这是因为由于公用导频信道CPICH应用高发送功率,所以根据公用导频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比根据专用物理信道DPCH的信道响应估计的噪声少。然而,如上面所提及的那样,在闭环发送分集中,就加权因子 而言,用于公用导频信道CPICH的天线设置与用于专用物理信道DPCH的天线设置不同。但是因为加权因子
Figure A20058003248900113
Figure A20058003248900114
依赖于较早发送的FBI,所以如果FBI检测是错误的,则随后产生的加权因子
Figure A20058003248900115
Figure A20058003248900116
也可能是错误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3GGP中的移动终端结合使用公用导频信道CPICH和专用物理信道DPCH上的信息以及发送的FBI,来估计发送的天线权重
Figure A20058003248900117
Figure A20058003248900118
这个过程也称为“天线检验”,这是本领域中共知的。
然而,当闭环发送分集下的天线检验与软切换(在移动终端可以同时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情形下)一起使用时,会出现复杂的状况。在软切换中,用于推导天线权重的过程基本上与上面所述的过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最大功率P表示为:
P= ω H(H1 HH1+…+HN HHN) ω             (2)
其中Hi是针对第i个基站的下行链路信道响应。因此,在软切换情况中的发送分集模式似乎与在具有多路径的单个基站的情况中的发送分集模式非常相似。
但是WCDMA系统依赖于严格的功率控制,来维持信号质量,以使得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上行链路典型地仅使用不多于实现所需的QoS的必要功率。并且WCDMA功率控制被设计成在任何给定时刻仅有一个基站满足所需的QoS。因此,移动终端与参与软切换的其它基站之间的上行链路的质量通常非常差。例如,在现场试验中已经观察到,从移动终端到一些基站的上行链路在软切换中可能在时间上不同步。这样差的上行链路质量意味着在基站处可能难以确定FBI,而这又意味着用于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中的天线权重可能是错误的。
此外,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衰落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导致针对特定基站的下行链路仅表现出具有高质量。被察觉的高质量可能会导致针对所述特定基站的天线权重具有比其它基站更大的影响,然而针对所述特定基站的下行链路实际上可能仍几乎不同步。因此,这可能最后导致单个基站情况下的FBI差错与软切换情况下的FBI差错之间的FBI差错比非常大(例如,软切换情况下的差错30-40%和单个基站情况下的差错3-6%之比)。这个大的差错比可以抵消在软切换中开始通过使用闭环发送分集而实现的任何性能增益。
上述问题可以如下,通过将一组比例因子α1应用于下行链路信道响应估计来进行缓解:
P= ω H1H1 HH1+…+αNHN HHN) ω              (3)
这些比例因子α1通过提高具有较高可靠性FBI检测的基站的影响来帮助补偿上行链路上的较差或不可靠的FBI检测,从而总体上导致较高质量的链路。然而,因为在基站处确定FBI检测的可靠性,所以移动终端无法直接确定FBI检测的可靠性。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移动终端获得对FBI检测的可靠性的评估。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针对参与软切换的每个基站,执行下行链路上的天线检验。天线检验指示特定基站是否将合适的加权因子
Figure A20058003248900121
Figure A20058003248900122
应用到该基站的天线。
另选的是,移动终端针对每个基站,检查下行链路上的功率控制“加/减”比。例如,对于特定基站的大量的“功率增加”指令将指示到该基站的上行链路上的较差质量,因此非常可能导致较差的FBI检测。上述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自身都足以可靠地使用,但是它们也可以组合,以提供更为精确的FBI检测性能评估。下面是对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的更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能够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工作的移动终端的接收机部分200的方框图。移动终端是否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工作依赖于从移动终端的较高层(未示出)接收的指令。较高层也指示移动终端是否进行软切换。移动终端工作的这些方面是众所周知的,所以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在本实例中,假定移动终端既可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工作,又可执行软切换。
通过接收机天线202接收混合信号,该混合信号包括来自参与软切换的基站(BS)的全部信号、以及可能存在的任何噪声,并且该混合信号在前端接收机204中被下变频为基带信号。然后,将该基带信号发送给RAKE接收机206,随后发送给信道估计器208和210,在信道估计器208和210中,使用公用导频信道CPICH和专用物理信道DPCH导频来评估信道滤波器抽头。于是,可以得到每个基站的下行链路响应估计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1
(针对CPICH)和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2
(针对DPCH),并且将这些下行链路响应估计用于数据检测。
因为移动终端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工作,所以专用物理信道DPCH响应估计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3
相对于公用导频信道CPICH响应估计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4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5
将发生相移(借助于加权因子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6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7
)。然后,将这两个信道响应估计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8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9
发送给用于估计天线加权因子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11
的天线检验单元212,以对信道响应估计进行检验。天线检验单元212使用两个信道响应估计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12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13
加上前一时隙获得的最优天线权重 ω opt来确定相移的量,以针对所有下行链路提供天线加权因子的估计 基于上述,理想的天线权重可以表示为:
ω i(t)= ω opt(t-1),i                (4)
其中, ω opt(t-1)是在前一时隙推导出的最佳天线权重,ωi是当前时隙中该基站针对第i下行链路所使用的实际天线权重。
然而,由于基站处的不理想的FBI检测以及最佳天线权重ωopt的量化,使得公式(4)并不总是成立,这取决于具体的闭环发送分集模式。因此,为了检验目的,通常借助于天线检验单元212在移动终端获得对实际天线权重的估计。将天线检验单元212的结果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16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17
以及公用导频信道CPICH响应估计
Figure A200580032489001318
发送给RAKE接收机206,以便进行数据检测。将同一信息另外发送给发送功率控制(TPC)检测单元214,以便对功率指令(PC)信息进行解码。上述这些对于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这里只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将公用导频信道CPICH响应估计
Figure A20058003248900142
提供给天线权重优化单元216,该天线权重优化单元216对每个时隙的最佳天线权重 ω opt进行估计。然后,控制单元218使用前一时隙的最佳天线权重 ω opt以及来自天线检验单元212的天线权重的估计
Figure A20058003248900143
来确定所有下行链路中的每个下行链路的比例因子α1、αN。接着,天线权重优化单元216使用比例因子α1、αN来估计当前时隙的最佳天线权重 ω opt。基于上述,最佳天线权重 ω opt可以表示为:
ω opt=maxωP                        (5)
其中,P由上述公式(3)定义。然后,将最佳天线权重 ω opt提供给FBI位处理器220,该FBI位处理器将FBI位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BS)。
如上所述,在软切换的过程中,由于WCDMA功率控制的设计,在基站处,上行链路中的一些可能具有较差FBI检测性能。因此,根据上行链路FBI检测性能对下行链路进行缩放可以在移动终端所用的平均下行链路码域功率中实现一定增益。一般来说,可将比例因子αi计算为上行链路FBI检测性能的函数:
αi=f(第i上行链路的估计上行链路FBI检测性能)(6)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比例因子αi可以通过计算上行链路(UL)中的FBI检测差错的概率来确定:
Figure A20058003248900144
其中n可以是5-200个时隙。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合适技术可以确定不正确的天线权重。例如,在3GPP规范TS 25.214V 5.8.0(2004-03)中,对天线权重定义了大量的相态。当与前一时隙中由移动终端指定的最佳天线权重相比,当前时隙中估计的天线权重在状态中有差异时,会产生不正确的天线权重。
在时间常数为大约50-200个时隙时,该概率也实施为一阶IIR-滤波器。在这种情况下,PFBI差错可以表示如下:
Figure A20058003248900151
其中指示函数为 并且λ=0.005-0.02(分别对应于200个时隙和50个时隙)。
随后将PFBI差错映射到比例因子αi,该比例因子αi可以根据例如实验室测试结果预先推导出。接着,可用查寻表将PFBI差错和对应比例因子αi存储在移动终端中。为了例示的目的,下面提供示例性的一组比例因子αi
Figure A20058003248900153
这里所示的比例因子αi和PFBI差错基于经验,即具有良好QoS的上行链路具有大约5%FBI差错,而具有较差信道质量的不可靠的上行链路具有25%以上的FBI差错。
另选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18也可以将发送功率控制检测单元214的结果
Figure A20058003248900154
连同来自天线检验单元212的天线权重的估计
Figure A20058003248900155
一起使用来确定比例因子αi。在这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18首先确定在最后n个时隙内对于第i个链路的功率增加指令与功率减少指令之间的比值Ri,其中n再次可以是例如50-200个时隙。比值Ri也可以是功率增加指令数与功率减少指令数的比的平均值,或者它可以是预定时期内最高值/最低值之比。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决定比值Ri的特定形式之后,可以根据例如最小比值Rmin来建立基准比例因子,例如,αi=1,最小比值Rmin是利用各种上行链路的最严格QoS算出的。然后,可以根据基准比例因子来建立其它比例因子,例如:
Figure A20058003248900156
公式(10)的值基于经验(也可以保存在移动终端的查寻表(或曲线图)中),即在软切换期间,具有良好QoS的上行链路通常具有小于60%的功率增加指令,而具有较差信道条件的上行链路经常具有接近100%的功率增加指令。
应当注意,与公式(8)-(10)相关的上述分组仅提供作为例示,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下,使用更少或任何更多的分组。作为一般的规则,FBI检测差错越大,比例因子αi就越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18也可使用上述比例因子确定技术的组合来确定比例因子αi
图3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软切换期间可用于在移动终端中实施闭环发送分集(模式1或者模式2)的普通方法的流程图300。该方法从步骤302开始,在步骤302中,移动终端经由下行链路从参与软切换的基站接收公用导频信道CPICH和专用物理信道DPCH。在步骤304,移动终端根据公用导频信道CPICH和专用物理信道DPCH对信道响应进行估计。此后,在步骤306,移动终端使用估计的信道响应和在前一时隙算出的最佳天线权重来检验通过基站应用到这些信道上的天线权重与前一时隙的最佳天线权重是否匹配。在步骤308,移动终端基于估计的加权因子且根据这些加权因子是否表示在基站处的可靠FBI检测(根据步骤306),来确定一组比例因子。然后,在步骤310,移动终端根据这些比例因子(以及来自公用导频信道CPICH的信道响应)来计算当前时隙的一组最佳天线权重。在步骤312,移动终端将这些最佳天线权重以FBI形式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基站。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软切换期间用于在移动终端中实施闭环发送分集(模式1或者模式2)的更具体的方法的流程图400。该方法在步骤402开始,在步骤402中,移动终端从参与软切换的所有基站(即激活组(active set))接收信号。此后在步骤S404,移动终端以上述方式针对参与基站的链路执行天线检验。在步骤406,移动终端利用天线检验针对所有的链路对FBI检测差错率PUli中的FBI差错进行更新。在步骤408,根据FBI检测差错率PULi中的FBI差错,通过移动终端选择比例因子αi。在步骤410,移动终端使用比例因子αi对信道响应估计
Figure A20058003248900171
进行缩放。然后,在步骤412,移动终端使用经缩放的信道响应估计
Figure A20058003248900172
确定最佳天线权重 ω opt。接下来,在步骤414,将最佳天线权重 ω opt映射到FBI位并发送给基站。
图5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软切换期间用于在移动终端中实施闭环发送分集(模式1或者模式2)的更具体的方法的流程图500。该流程图500与图4的流程图40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步骤502、第三步骤504和第四步骤506。在步骤502,移动终端针对所有参与的移动站(即,激活组)检测发送功率指令,而不是执行天线检验。此后,在步骤504,移动终端针对每个链路计算发送功率指令的加/减比值Ri。在步骤506,根据这些比值Ri,移动终端选择合适的比例因子αi
虽然已经参照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很多改变。例如,虽然单独示出和描述了图4和图5中所示的方法,但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的创造性部分组合成一个方法。因此,上述实施例及其明显的变型例中的每一个均被认为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阐述的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中,用于对在使用闭环发送分集的基站之间的软切换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最佳天线权重进行估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参与所述软切换的每个基站的下行链路,对天线权重进行估计,所述天线权重是根据所述下行链路的信道响应来估计的;
对在每个基站处的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获得针对所述信道响应的比例因子,所述比例因子是根据在每个基站处的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所述可靠性来确定的;
将所述比例因子应用于所述信道响应;
基于被应用了所述比例因子的所述信道响应,来计算最佳天线权重;以及
将所述最佳天线权重作为反馈信息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参与所述软切换的所有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的步骤是基于每个基站在预定数量的时隙期间所接收的不正确天线权重与所述预定数量的时隙之比值来执行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不正确天线权重是基于所述估计的天线权重与先前发送的最佳天线权重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的步骤是基于由每个基站发出的发送功率增加指令和发送功率减少指令之比值来执行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得比例因子的步骤包括基于对所述比值的预定推导而获得基准比例因子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的步骤是基于每个基站在预定数量的时隙期间所接收的不正确天线权重和所述预定数量的时隙之比值,并且基于由每个基站发出的发送功率增加指令和发送功率减少指令之比值来执行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不正确天线权重是基于所述估计的天线权重和先前发送的最佳天线权重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的,并且所述获得比例因子的步骤包括基于对所述比值的预定推导而获得基准比例因子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得所述比例因子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所述可靠性,在查寻表中查寻所述比例因子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是宽带码分多址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所述反馈信息的步骤可以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1下或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2下执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下行链路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和专用物理信道导频对每个下行链路的信道响应进行估计的步骤。
1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终端的接收机,所述接收机能够对在使用闭环发送分集的基站之间的软切换的过程中使用的最佳天线权重进行估计,所述接收机包括:
天线检验单元,该天线检验单元被构造用于针对参与所述软切换的每个基站,对下行链路天线权重进行估计,所述估计的天线权重基于所述下行链路中的每一个的信道响应;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适于确定在所述基站中的每一个处的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并且基于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所述可靠性来获得比例因子;
天线权重优化单元,该天线权重优化单元被构造用于将所述比例因子应用于所述信道响应,并且基于被应用了所述比例因子的所述信道响应来计算最佳天线权重;以及
反馈信息单元,该反馈信息单元适于将所述最佳天线权重作为反馈信息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给参与所述软切换的所有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每个基站在预定数量的时隙期间所接收的不正确天线权重和所述预定数量的时隙之比值来确定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不正确天线权重是基于所述估计的天线权重和先前发送的最佳天线权重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每个基站发出的发送功率增加指令和发送功率减少指令之比值来确定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基于对所述比值的预定推导而获得基准比例因子,来获得所述比例因子。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每个基站在预定数量的时隙期间所接收的不正确天线权重和所述预定数量的时隙之比值,并且基于由每个基站发出的发送功率增加指令和发送功率减少指令之比值来确定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不正确天线权重是基于在预定数量的时隙期间所接收的不正确天线权重和所述预定数量的时隙之比值来确定的,并且所述比例因子是通过基于对所述比值的预定推导来获得基准比例因子而获得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根据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所述可靠性在查寻表中查寻所述比例因子来获得所述比例因子。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是宽带码分多址系统。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接收机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1下或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2下工作。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每个下行链路的信道响应是根据所述下行链路中的公用导频信道和专用物理导频信道导频来获得的。
23、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中通知多个基站对它们的天线权重进行调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在所述多个基站处的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
基于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所述可靠性对待传送到所述基站的天线权重进行调节;以及
将所述天线权重作为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2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被构造用于通知多个基站对它们的天线权重进行调节,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用于确定在所述多个基站处的反馈信息检测的可靠性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反馈信息检测的所述可靠性对待传送到所述基站的天线权重进行调节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所述天线权重作为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的装置。
CN200580032489XA 2004-09-27 2005-09-19 在软切换期间估计最佳天线权重的方法以及接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31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950,732 2004-09-27
US10/950,732 US7319868B2 (en) 2004-09-27 2004-09-27 Derivation of optimal antenna weights during soft handover
US61833104P 2004-10-13 2004-10-13
US60/618,331 2004-10-13
PCT/EP2005/010077 WO2006034792A2 (en) 2004-09-27 2005-09-19 Derivation of optimal antenna weights during soft handov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3169A true CN101053169A (zh) 2007-10-10
CN101053169B CN101053169B (zh) 2012-05-23

Family

ID=34956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248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3169B (zh) 2004-09-27 2005-09-19 在软切换期间估计最佳天线权重的方法以及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7319868B2 (zh)
CN (1) CN1010531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5377B2 (ja) * 2004-12-14 2011-10-0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回線制御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JP4751724B2 (ja) * 2005-01-13 2011-08-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756897B2 (ja) * 2005-04-18 2011-08-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生成方法
JP4594822B2 (ja) * 2005-08-09 2010-12-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受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制御方法
EA014593B1 (ru) * 2005-09-01 2010-12-30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сигналов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EP2037592B1 (en) 2005-10-31 2012-01-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receiver
US7813448B2 (en) * 2005-10-31 2010-10-12 Broadcom Corporation Cyclic delay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system
CN101346919B (zh) 2005-10-31 2013-01-30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发射机、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发送方法
US8699968B2 (en) 2007-03-14 2014-04-15 Google Inc. Using multiple and a single feedback for UE uplink beamforming in soft handoff
US8032091B2 (en) * 2007-03-14 2011-10-0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ransmit diversity feedback during soft handoff
JP4485547B2 (ja) * 2007-06-21 2010-06-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および、移動局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8126463B2 (en) * 2007-09-12 2012-02-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control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andover
JP4992977B2 (ja) * 2007-10-02 2012-08-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装置、移動局、基地局、ハンドオーバ制御サーバ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US20090231196A1 (en) * 2008-03-11 2009-09-17 Huaning Niu Mmwave wpa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ast adaptive beam tracking
US8867494B2 (en) * 2009-11-09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frequency dual cell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JP5144709B2 (ja) * 2010-04-21 2013-02-13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移動局装置
US8938243B2 (en) * 2011-11-29 2015-01-20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Radio receiver apparatus of a cellular radio network
US9143964B2 (en) 2013-06-19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handling deconstructive impacts of default weight factors for closed-loop transmission 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CN109739478B (zh) * 2018-12-24 2022-12-06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前端项目自动化构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16777B1 (ko) * 1999-08-24 2001-12-12 윤종용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폐쇄 루프 전송 안테나 다이버시티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기지국 장치 및 이동국 장치
JP3732364B2 (ja) 1999-08-27 2006-01-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チャネル推定方法
KR100493152B1 (ko) * 2000-07-21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전송 안테나 다이버시티 방법 및이를 위한 기지국 장치 및 이동국 장치
US6839326B1 (en) 2000-09-26 2005-01-04 Nokia Corporation Antenna phase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WCDMA closed loop transmitter antenna diversity system
JP3543770B2 (ja) * 2001-02-20 2004-07-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送信ダイバーシチ適用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WO2003037027A1 (fr) * 2001-10-18 2003-05-01 Fujitsu Limited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avec ledit systeme
US7149258B2 (en) 2001-11-28 2006-1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on of phase offset betwee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7116944B2 (en) 2002-02-07 2006-10-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error det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6745009B2 (en) * 2002-05-15 2004-06-0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ntenna weight selection utilizing deterministic perturbation gradient approximation
US6842632B2 (en) * 2002-12-30 2005-01-1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ntenna weight selection utilizing deterministic perturbation gradient approximation
AU2003234571A1 (en) 2002-05-15 2003-12-02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ntenna weight selection utilizing deterministic perturbation gradient approximation
KR100640470B1 (ko) * 2002-06-29 2006-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 서비스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안테나 다이버시티방식을 사용하여 데이터를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4756897B2 (ja) * 2005-04-18 2011-08-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生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78177B2 (en) 2011-12-13
CN101053169B (zh) 2012-05-23
US7319868B2 (en) 2008-01-15
US20080064408A1 (en) 2008-03-13
US20060068791A1 (en) 200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3169A (zh) 在软切换期间的最佳天线权重的推导
JP4965584B2 (ja) 逆方向リンク送信ビーム形成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730975B2 (ja) パケットサービス通信システムで伝送アンテナダイバシティ方式を使用する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方法
US9832780B2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quality
JP3877713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適応的伝送アンテナダイバーシティ装置及び方法
US780154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signaling pow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1204219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 antenna array for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25101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ower control during soft handover
US20120182945A1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US2009029164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R Estimation for Power Control
KR20040037217A (ko)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기지국 장치
KR20080009071A (ko) 브로드캐스트 및 멀티캐스트 통신 환경에서의 셀 선택
EP1456965B1 (en)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daptive antenna system
KR101118416B1 (ko) 소프트 핸드오버 동안의 최적 안테나 가중치들의 도출
KR101699793B1 (ko)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880529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transmit diversity
KR20190004619A (ko) 다중 랜덤 접속 환경에서의 기회적 랜덤 접속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71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71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