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7232A -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7232A
CN1257232A CN99127499.7A CN99127499A CN1257232A CN 1257232 A CN1257232 A CN 1257232A CN 99127499 A CN99127499 A CN 99127499A CN 1257232 A CN1257232 A CN 1257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mentioned
limiter
generating
t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274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894C (zh
Inventor
矢部宏
桶谷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57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7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8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9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9/00Electric power supply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electronic time-piec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10/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power supplies in time pi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在设有限幅电路或限幅电路和升压电路的携带式电子设备中,实现可靠的电源控制功能,并使耗电量进一步减低。检测发电电压或蓄电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并当发电电压或蓄电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电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同时,当根据检测结果判定发电装置40不进行发电时,将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的检测动作禁止,所以,能够减低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动作所需的耗电量。

Description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尤其是涉及内部装有发电装置的携带式电子控制计时器的电源控制技术。
近年来,开发了一种内部装有太阳能电池等发电装置且无需更换电池即可动作的小型手表式电子计时器。在这类电子计时器中,具有使大容量电容器等一次充入由发电装置产生的电力的功能,在不发电时可以利用由该电容器放出的电力进行时刻显示。因此,即使不装电池也能长时间稳定地动作,当考虑到更换电池所需要的时间或电池废弃上的问题时,期望着今后能在更多的电子计时器内装入发电装置,。
在这种内部装有发电装置的电子计时器中,为了不使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超过具有大容量电容器等的蓄电功能的电源装置的耐压、或不使施加于时刻显示电路的电源装置的电源电压超过该时刻显示电路的耐压,设置着用于限制电源电压的限幅电路。
该限幅电路,通过在电源装置的前级与发电装置在电气上切断、或在电源装置的后级与时刻显示电路在电气上切断、或将发电装置的输出短路而不使发电电压传送到后级,防止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超过电源装置的耐压、或防止施加于时刻显示电路的电源电压超过该时刻显示电路的耐压。
另一方面,在内部装有发电装置的电子计时器中,为能稳定地供给电源,在结构上,当使发电装置处在规定时间以上的非发电状态时,检测该状态并将动作模式从进行时刻显示的常规动作模式向不进行时刻显示的节电模式转移。
可是,为使上述限幅电路动作,就必须设置用于检测施加电压的电压检测电路,该电压检测电路也将导致耗电量的增加。
特别是,当构成用于以高精度进行电压检测的电路时,电路规模也随之增大,因而存在着使耗电量进一步增加的问题。
另外,在内部装有发电装置的电子计时器中,为保持更长的动作时间,设有将电源电压升压后作为后级电路的驱动电压的升压电路,但如不能正确地设定升压电路的升压倍率,则将可能会对电路施加超过适当动作电压值或绝对额定电压的电压,在最恶劣的情况下,将有可能使电子计时器损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设有用于限制电源电压的限幅电路或设有限幅电路和升压电路的携带式电子设备中实现可靠的电源控制功能、同时提供能使耗电量进一步减低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1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携带式电子设备中,备有:发电装置,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电源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被驱动装置,由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驱动;发电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及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装置,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禁止。
第2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装置,备有用于使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动作停止的动作停止装置,以便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禁止。
第3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部分所述的结构中,备有用于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的发电电压检测装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装置,具有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控制装置,当根据上述发电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电压在比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低的规定限幅控制电压以下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禁止,而当上述发电电压超过了上述限幅控制电压时,进行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
第4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3部分所述的结构中,备有:限幅器接通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时,使上述限幅装置变为动作状态;及动作状态控制装置,对于处在动作状态下的限幅装置,当由上述发电检测装置判断为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或当根据上述发电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电压在比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低的规定限幅控制电压以下时,使上述限幅装置变为非动作状态。
第5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以比为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变化而必需的周期短的周期检测是否超过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
第6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备有:发电装置,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电源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电源升压装置,以升压倍率N(N为大于1的实数)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升压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被驱动装置,由从上述电源升压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发电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装置,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禁止;及升压倍率变更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且上述电压升压装置进行着上述升压时,将上述升压倍率N设定为升压倍率N′(N′为实数,且1≤N′<N)。
第7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6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升压倍率变更装置,备有:经过时间判断装置,判断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压倍率N′的时刻起是否经过了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及变更禁止装置,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压倍率N′的时刻起,将升压倍率的变更禁止,直到根据上述经过时间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判定经过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为止。
第8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携带式电子设备中,备有:发电装置,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电源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电源升降压装置,以升降压倍率N(N为正实数)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被驱动装置,由从上述电源升降压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发电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装置,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禁止;及升降压倍率变更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上述升降压倍率N设定为升降压倍率N′(N′为正实数,且N′<N)。
第9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8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升降压倍率变更装置,备有:经过时间判断装置,判断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降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降压倍率N′的时刻起是否经过了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及变更禁止装置,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降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降压倍率N′的时刻起,将升降压倍率的变更禁止,直到根据上述经过时间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判定经过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为止。
第10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8或9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电源升降压装置,具有用于升压或降压的M个(M:2以上的整数)升降压用电容器,在进行上述升降压时,将上述M个升降压用电容器中的L个(L:2以上、M以下的整数)升降压用电容器串联连接并由来自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充电,然后通过将上述L个升降压用电容器并联连接而生成比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低的电压,并用作降压后的电压、或升压后的电压的一部分。
第11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10部分的任何一部分所述的结构中,备有限幅器控制装置,当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使上述限幅装置为非动作状态。
第12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10部分的任何一部分所述的结构中,备有限幅器控制装置,当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的动作模式处在节电模式时,使上述限幅装置为非动作状态。
第13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6或8部分的任何一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发电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电平及发电持续时间,检测是否进行着上述发电。
第14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备有:发电装置,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电源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被驱动装置,由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驱动;发电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及限幅器控制装置,当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使上述限幅装置为非动作状态。
第15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携带式电子设备中,备有:发电装置,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电源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电源电压变换装置,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变换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被驱动装置,由从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变换禁止装置,当上述电源装置的电压低于预定的规定电压、且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量低于预定的规定发电量时,将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动作禁止;蓄电电压检测装置,当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动作处于禁止状态时,检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时或蓄电结束时的电压;及变换倍率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蓄电时或蓄电结束时的电压,设定将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禁止状态解除后的上述变换倍率。
第16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15部分的任何一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被驱动装置,具有进行时刻显示的计时装置。
第17部分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该携带式电子设备,备有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的电源装置、及由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驱动的被驱动装置,该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及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工序,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动作禁止。
第18部分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该携带式电子设备,备有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的电源装置、以升压倍率N(N为大于1的实数)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升压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的电源升压装置、及由从上述电源升压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的被驱动装置,该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工序,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动作禁止;及升压倍率变更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且上述电压升压装置进行着上述升压时,将上述升压倍率N设定为升压倍率N′(N′为实数,且1≤N′<N)。
第19部分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该携带式电子设备,备有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的电源装置、以升降压倍率N(N为正实数)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的电源升降压装置、由从上述电源升降压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的被驱动装置、及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的发电检测装置,该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工序,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动作禁止;及升降压倍率变更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上述升降压倍率N设定为升降压倍率N′(N′为正实数,且N′<N)。
第20部分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该携带式电子设备,备有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的电源装置、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变换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的电源电压变换装置、及由从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的被驱动装置,该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变换禁止工序,当上述电源装置的电压低于预定的规定电压、且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量低于预定的规定发电量时,将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动作禁止;蓄电电压检测工序,当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动作处于禁止状态时,检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时或蓄电结束时的电压;及变换倍率控制工序,根据上述蓄电时或蓄电结束时的电压,设定将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禁止状态解除后的上述变换倍率。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计时装置的简略结构的图。
图2是升降压电路的简要结构图。
图3是升降压电路的动作说明图。
图4是3倍升压时的等效电路。
图5是1/2降压时的等效电路。
图6是表示实施形态的控制部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简要结构框图。
图7是表示实施形态的控制部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主要部分详细结构框图。
图8是说明发电状态与升降压电路动作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说明实施形态的动作的图(其1)。
图10是说明实施形态的动作的图(其2)。
图11是说明实施形态的第三变形例的动作的图。
图12是发电状态检测部的详细结构图。
图13是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及预置电压检测电路的详细结构图。
图14是说明限幅电路的一例的图。
图15是限幅升降压倍率控制电路的详细结构图。
图16是升降压倍率控制用时钟生成电路的详细结构图。
图17是升降压控制电路的详细结构图。
图18是限幅升降压倍率控制电路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升降压倍率控制用时钟的说明图。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
[1]  简要结构
在图1中,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计时装置1的简略结构,
计时装置1,是手表,使用者可将与装置本体联结的表带卷在手腕上使用。
本实施形态的计时装置1,如大致划分时,在结构上备有:发电部A,用于产生交流电力;电源部B,用于蓄存将来自发电部A的交流电压整流和升压后的电压,并对各构成部分供电;控制部23,具有检测发电部A的发电状态的发电状态检测部91(参照图6),并根据其检测结果对装置总体进行控制;秒针移动机构CS,用步进电机10驱动秒针55;时分针移动机构CHM,用步进电机驱动分针和时针;秒针驱动部30S,根据来自控制部23的控制信号驱动秒针移动机构CS;时分针驱动部30HM,根据来自控制部23的控制信号驱动时分针移动机构CHM;及外部输入装置100,进行用于将计时装置1的动作模式从时刻显示模式转移到日历校正模式、时刻校正模式或强制性地转移到后文所述的节电模式的指示操作。
这里,控制部23,根据发电部A的发电状态,在驱动指针移动机构CS、CHM而进行时刻显示的显示模式(常规动作模式)、和停止对秒针移动机构CS及时分针移动机构CHM的任何一方或双方的供电而进行节电的节电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此外,从节电模式向显示模式的转移,可以通过由用户手持计时装置1将其摇动而强制性地进行发电并检测出规定的发电电压,强制性地进行转移。
[2]  详细结构
以下,说明计时装置1的各构成部分。关于控制部23,将在后文中进行说明。
[2.1]  发电部
首先,说明发电部A。
发电部A,在结构上备有发电装置40、自动锤45及增速用齿轮46。
作为发电装置40,可采用使发电用转子43在发电用定子42的内部旋转从而能向外部输出在与发电用定子42连接的发电线圈44内感应产生的电力的电磁感应型的交流发电装置。
自动锤45,起着向发电用转子43传递动能的装置的作用。该自动锤45的运动,可通过增速用齿轮46传递给发电用转子43。
该自动锤45,在手表式计时装置1中,可以借助于使用者的手臂运动等而在装置内旋转。因此,可以利用与使用者的生活相关的能量进行发电,并利用其电力驱动计时装置1。
[2.2]  电源部
以下,说明电源部B。
电源部B,在结构上,备有用于防止有过大电压施加于后级电路的限幅电路LM、起着整流电路作用的二极管47、大容量二次电源48、升降压电路49、辅助电容器80。如图1所示,从发电部A起按顺序配置限幅电路LM、整流电路(二极管47)、大容量电容器48,但也可以按整流电路(二极管47)、限幅电路LM、大容量电容器48的顺序进行配置。
升降压电路49,可以用多个电容器49a和49b进行多级升压和降压。升降压电路49,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由升降压电路49进行升降压后的电源,蓄存在辅助电容器80内。
在这种情况下,升降压电路49,可以根据来自控制部23的控制信号Φ11调整供给辅助电容器80的电压、进而调整供给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的电压。
这里,电源部B,取Vdd(高电压侧)为基准电位(GND),并生成Vss(低电压侧)作为电源电压。
以下,说明限幅电路LM。
限幅电路LM,等效地起着用于将发电部A短路的开关的作用,当发电部A的发电电压Vgen超过了预定的规定限幅基准电压VLM时,变为接通(闭合)状态。
其结果是,将发电部A与大容量二次电源48在电气上切断。
因此,不可能将过大的发电电压Vgen施加于大容量二次电源48,因而可以防止因施加了超过大容量二次电源的耐压的发电电压Vgen而造成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损坏,进而能防止计时装置1损坏。
以下,参照图2~图5说明升降压电路49。
升降压电路49,如图2所示,备有一个端子与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高电位侧端子连接的开关SW1、一个端子与开关SW1的另一个端子连接而另一个端子与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低电位侧端子连接的开关SW2、一个端子连接于开关SW1与开关SW2的连接点的电容器49a、一个端子与电容器49a的另一个端子连接而另一个端子与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低电位侧端子连接的开关SW3、一个端子与辅助电容器80的低电位侧端子连接而另一个端子连接于电容器49a与开关SW3的连接点的开关SW4、一个端子连接于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高电位侧端子与辅助电容器80的高电位侧端子的连接点的开关SW11、一个端子与开关SW1的另一个端子连接而另一个端子与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低电位侧端子连接的开关SW12、一个端子连接于开关SW11与开关SW12的连接点的电容器49b、一个端子与电容器49b的另一个端子连接而另一个端子连接于开关SW12与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低电位侧端子的连接点的开关SW13、一个端子连接于电容器49b与开关SW13的连接点而另一个端子与辅助电容器80的低电位侧端子连接的开关SW14、一个端子连接于开关SW11与开关SW12的连接点而另一个端子连接于电容器49a与开关SW3的连接点的开关SW21。
这里,参照图3~图5并以3倍升压时和1/2降压时为例,简要地说明升降压电路的动作。
升降压电路49,根据图中未示出的规定升降压时钟进行动作,当进行3倍升压时,如图3所示,在第1升降压时钟定时(并联连接定时),使开关SW1接通、开关SW2断开、开关SW3接通、开关SW4断开、开关SW11接通、开关SW12断开、开关SW13接通、开关SW14断开、开关SW21断开。
这时的升降压电路49的等效电路如图4(a)所示,从大容量二次电源48向电容器49a及电容器49b供给电源,并充电到使电容器49a及电容器49b的电压与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电压基本相等为止。
接着,在第2升降压时钟定时(串联连接定时),使开关SW1断开、开关SW2接通、开关SW3断开、开关SW4断开、开关SW11断开、开关SW12断开、开关SW13断开、开关SW14接通、开关SW21接通。
这时的升降压电路49的等效电路如图4(b)所示,将大容量二次电源48、电容器49a及电容器49b串联连接,并以等于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电压的3倍的电压使辅助电容器80充电,从而实现3倍的升压。
当进行1/2倍降压时,如图3所示,在第1升降压时钟定时(并联连接定时),使开关SW1接通、开关SW2断开、开关SW3断开、开关SW4断开、开关SW11断开、开关SW12断开、开关SW13接通、开关SW14断开、开关SW21接通。
这时的升降压电路49的等效电路如图5(a)所示,在将电容器49a和电容器49b串联连接的状态下从大容量二次电源48供给电源,当电容器49a及电容器49b的电容值相等时,可将电容器49a及电容器49b各自的电压充电到与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电压的1/2的电压基本相等为止。
接着,在第2升降压时钟定时(串联连接定时),使开关SW1接通、开关SW2断开、开关SW3断开、开关SW4接通、开关SW11接通、开关SW12断开、开关SW13断开、开关SW14接通、开关SW21断开。
这时的升降压电路49的等效电路如图5(b)所示,将电容器49a与电容器49b并联连接,并以等于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电压的1/2倍的电压使辅助电容器80充电,从而实现1/2倍降压。
同样,也可以按2倍升压、1.5倍升压、不升压(升压倍率为1倍)的方式实现升降压。
[2.3]  指针移动机构
以下,说明指针移动机构CS、CHM。
[2.3.1]  秒针移动机构
首先,说明秒针移动机构CS。
在秒针移动机构CS中使用的步进电机10,也称脉冲电机、步进马达、逐级式电机或数字电机等,经常用作数字控制装置的驱动器,是一种由脉冲信号驱动的电机。近年来,作为适于携带的小型电子装置或信息设备用的驱动器,也大多采用小型、轻量化的步进电机。这种电子装置,常见的有电子计时器、时间开关、精密记时器等计时装置。
本实施形态的步进电机10,备有根据从秒针驱动部30S供给的驱动脉冲产生磁力的驱动线圈11、由该驱动线圈11励磁的定子12、及在定子12内的励磁磁场作用下旋转的转子13。
另外,步进电机10,在结构上为转子13由2极盘状永久磁铁构成的PM型(永久磁铁旋转型)。
在定子12内,设有磁饱和部17,利用由驱动线圈11产生的磁力在环绕转子13的各相(极)15和16上产生不同的磁极。
另外,为了规定转子13的旋转方向,在定子12内周的适当位置设有内切槽18,用于产生变动转矩而使转子13停止在适当位置。
步进电机10的转子13的旋转,由通过小齿轮与转子13啮合的包括秒中间轮51及秒轮(秒指示轮)52的轮系50传递到秒针53,进行秒显示。
[2.3.2]  时分针移动机构
以下,说明时分针移动机构CHM。
在时分针移动机构CHM中使用的步进电机60,与步进电机10结构相同。
本实施形态的步进电机60,备有根据从时分针驱动部30HM供给的驱动脉冲产生磁力的驱动线圈61、由该驱动线圈61励磁的定子62、及在定子62内部励磁的磁场作用下旋转的转子63。
另外,步进电机60,在结构上为转子63由2极盘状永久磁铁构成的PM型(永久磁铁旋转型)。在定子62内,设有磁饱和部67,利用由驱动线圈61产生的磁力在环绕转子63的各相(极)65和66上产生不同的磁极。另外,为了规定转子63的旋转方向,在定子62内周的适当位置设有内切槽68,用于产生变动转矩而使转子63停止在适当位置。
步进电机60的转子63的旋转,由通过小齿轮与转子63啮合的包括四轮71、三轮72、二轮(分指示轮)73、中心内轮74及圆柱形轮(时指示轮)75的轮系70传递到各针。分针76连接于二轮73,时针77与圆柱形轮75连接。随着转子63的旋转,各针与之联动地进行时分显示。
对于轮系70,图中虽未示出,但当然还可以连接用于进行年月日(日历)等的显示的传动系统(例如,进行日期显示时,有圆筒形中间轮、拨日中间轮、拨日轮、日历轮等)。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设置日历校正轮系(例如,第1日历校正传动轮、第2日历校正传动轮、日历校正轮、日历轮等)
[2.4]  秒针驱动部及时分针驱动部
以下,说明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仅对秒针驱动部30S进行说明。
秒针驱动部30S,在控制部23的控制下,向步进电机10供给各种驱动脉冲。
秒针驱动部30S,备有由串联连接的p沟道MOS33a和n沟道MOS32a、及p沟道MOS33b和n沟道MOS32b构成的电桥电路。
另外,秒针驱动部30S,还备有分别与p沟道MOS33a及33b并联连接的旋转检测用电阻35a及35b、用于向该电阻35a及35b供给斩波脉冲的采样用的p沟道MOS34a及34b。因此,通过对这些MOS32a、32b、33a、33b、34a及34b的各栅极按各自的定时从控制部23施加极性及脉宽不同的控制脉冲,即可将极性不同的驱动脉冲供给驱动线圈11,或者,可以供给用于激发转子13的旋转检测用及磁场检测用感应电压的检测用脉冲。
[2.5]  控制电路
以下,参照图6和图7说明控制电路23的结构。
在图6中,示出控制电路23及其周围部分结构(包含电源部)的简要结构框图,在图7中,示出其主要部分结构框图
控制电路23,如大致划分时,备有:脉冲合成电路22、模式设定部90、时刻信息存储部96、及驱动控制电路24。
首先,脉冲合成电路22,在结构上,备有:振荡电路,用晶体振子等基准振荡源21通过振荡产生频率稳定的基准脉冲;及合成电路,通过对将基准脉冲分频后得到的分频脉冲与基准脉冲进行合成,.产生脉宽及定时不同的脉冲信号。
其次,模式设定部90,在结构上,备有发电状态检测部91、切换用于检测发电状态的设定值的设定值切换电路95、检测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及升降压电路49的输出电压的电压检测电路92、根据发电状态控制时刻显示模式并根据充电电压控制升压倍率的中央控制电路93、及存储模式的模式存储部94。
该发电状态检测部91,备有将发电装置40的发电电压Vgen与设定电压值Vo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检测到发电的第1检测电路97及将得到大于远低于设定电压值Vo的设定电压值Vbas的发电电压Vgen的发电持续时间Tgen与设定时间值To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检测到发电的第2检测电路98,并当第1和第2检测电路97和98中的任何一个的条件得到满足时,即判断为发电状态,输出发电状态检测信号SPDET。这里,设定电压值Vo和Vbas,都是以Vdd(GND)为基准的负电压,并表示与Vdd的电位差。
这里,参照图12说明第1检测电路97和第2检测电路98的结构。
在图12中,首先,第1检测电路97,大体上由比较器971、产生恒定电压Va的基准电压源972、产生恒定电压Vb的基准电压源973、开关SW1、及可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974构成。
基准电压源972的发电电压值,用作显示模式的设定电压值Va,另一方面,基准电压源973的发电电压值,用作节电模式的设定电压值Vb。基准电压源972、973,通过开关SW1与比较器971的正输入端子连接。该开关SW1,由设定值切换器95控制,在显示模式下,将基准电压源972与比较器971的正输入端子连接,而在节电模式下,将基准电压源973与比较器971的正输入端子连接。此外,将发电部A的发电电压Vgen供给比较器971的负输入端子。因此,比较器971,将发电电压Vgen与设定电压值Va或设定电压值Vb进行比较,并当发电电压Vgen低于这2个电压时(大振幅时)生成“H”电平的比较结果信号,而当发电电压Vgen高于这2个电压时(小振幅时)生成“L”电平的比较结果信号。
接着,可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974,在由比较结果信号从“L”电平变换为“H”电平时产生的上升边触发后,从“L”电平上升到“H”电平,并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生成从“L”电平上升到“H”电平的信号。并且,可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974,如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再次被触发,则在结构上可以将测量时间复位并重新开始时间测量。
以下,说明第1检测电路97的动作。
如当前的模式为显示模式,则开关SW1选择基准电压源972,并将设定电压值Va供给比较器971。于是,比较器971将设定电压值Va与发电电压Vgen进行比较,并生成比较结果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可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974,与比较结果信号的上升边同步地从“L”电平上升到“H”电平。
另一方面,如当前的模式为节电模式,则开关SW1选择基准电压源973,并将设定电压值Vb供给比较器971。在本例中,由于发电电压Vgen没有超过设定电压值Vb,所以不对可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974输入触发信号。因此,电压检测信号Sv保持低电平。
按照这种方式,在第1检测电路97中,通过将发电电压Vgen与对应于模式的设定电压值Va或Vb进行比较,生成电压检测信号Sv。
在图12中,第2检测电路98,由积分电路981、门电路982、计数器983、数字比较器984及开关SW2构成。
首先,积分电路981,由MOS晶体管2、电容器3、上拉电阻4、反相电路5及反相电路5′构成。
发电电压Vgen,连接于MOS晶体管2的栅极,MOS晶体管2,根据发电电压Vgen反复进行通、断动作,并控制电容器3的充电。如果由MOS晶体管构成开关装置,则虽然包含反相电路5,积分电路981也可以由廉价的CMOS-IC构成,但上述开关元件、电压检测装置也可以由双极性晶体管构成。上拉电阻4,在不发电时将电容器3的电压值V3固定在Vss电位,同时具有在非发电时产生漏泄电流的作用。上拉电阻4具有从几十到几百MΩ左右的高电阻值,因此也可以用导通电阻大的MOS晶体管构成。由连接于电容器3的反相电路5判断电容器3的电压值V3,进一步,通过使反相电路5的输出反相,输出检测信号Vout。这里,将反相电路5的阈值设定为远低于在第1检测电路97中使用的设定电压值Vo的设定电压值Vbas。
在门电路982上,供给着由脉冲合成电路22供给的基准信号和检测信号Vout。因此,计数器983,在检测信号Vout为高电平的期间对基准信号进行计数。该计数值,供给到数字比较器984的一个输入端。而在数字比较器984的另一个输入端,则供给与设定时间对应的设定时间值To。这里,如当前的模式为显示模式时,通过开关SW2供给设定时间值Ta,而当前的模式为节电模式时,通过开关SW2供给设定时间值Tb,开关SW2,由设定值切换部95控制。
数字比较器984,以与检测信号Vout的下降边同步的方式,将其比较结果作为发电持续时间检测信号St输出。发电持续时间检测信号St,当超过设定时间时为“H”电平,而当低于设定时间时为“L”电平。
以下,说明第2检测电路98的动作。当由发电部A开始发出交流电力时,发电装置40,通过二极管47生成发电电压Vgen。
当发电开始后发电电压Vgen的电压值从Vdd下降到Vss时,MOS晶体管2导通,并开始电容器3的充电。V3的电位,在不发电时通过上拉电阻4固定在Vss侧,但当开始发电并开始对电容器3充电时,V3的电位开始向Vdd侧上升。接着,当发电电压Vgen的电压值转换为向Vss增加并使MOS晶体管2截止时,对电容器3的充电停止,V3的电位,由电容器3保持原有状态。
以上的动作,在持续发电的期间反复进行,V3的电位上升到Vdd并稳定下来。当V3的电位上升到反相电路5的阈值以上时,反相电路5′的输出即检测信号Vout从“L”电平切换为“H”电平,从而可以检测到发电。发电检测以前的响应时间,可以通过连接限流电阻、或改变MOS晶体管的性能而调整对电容器3的充电电流值、或改变电容器3的电容值任意设定。
由于停止发电时发电电压Vgen稳定在Vdd电平,所以MOS晶体管2保持截止状态。V3的电位暂时继续由电容器3保持,但因上拉电阻4的微小的漏泄电流消耗了电容器3的电荷,所以V3开始从Vdd逐渐地下降到Vss。于是,当V3超过反相电路5的阈值时,反相电路5′的输出即检测信号Vout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从而可以检测出发电停止。其响应时间,可以通过改变上拉电阻4的电阻值、或调整电容器3的漏泄电流而任意设定。
当该检测信号Vout由门电路982按基准信号选通时,计数器983对其进行计数。该计数值,由数字比较器984在定时T1与对应于设定时间的值进行比较。这时,如检测信号Vout的高电平周期Tx比设定时间值To长,则发电持续时间检测信号St,从“L”电平改变为“H”电平。
其次,这里,说明发电用转子43的转速不同时的发电电压Vgen及与该发电电压Vgen对应的检测信号Vout。
发电电压Vgen的电压电平及周期(频率),随发电用转子43的转速而变化。即,转速越大,则发电电压Vgen的振幅越大,且周期越短。因此,检测信号Vout的输出保持时间(发电持续时间)的长度,将随发电用转子43的转速、即发电装置40的发电强度而变化。就是说,当发电用转子43的转速小时,即当发电弱时,输出保持时间为ta,当发电用转子43的转速大时,即当发电强时,输出保持时间为tb。两者的大小关系,为ta<tb。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检测信号Vout的输出保持时间的长度,得知发电装置40的发电强度。
在这种情况下,设定电压值Vo及设定时间值To,可以由设定值切换部95进行切换控制。当从显示模式切换到节电模式时,设定值切换部95改变第1检测电路97和第2检测电路98的设定值Vo及To的值。
在本例中,作为显示模式的设定值Va及Ta,可以设定为比节电模式的设定值Vb及Tb低的值。因此,为从节电模式切换为显示模式,需要更强的发电。这里,该发电的程度,如果是通常携带着计时装置1时所得到的强度,则是不够的,必须是由用户等操作者通过摆动手臂而强制性地进行充电时产生的较大的强度。换句话说,应将节电模式的设定值Vb及Tb设定为能够检测由摆动手臂而进行的强制充电。
此外,中央控制电路93,备有非发电时间测量电路99,用于测量用第1和第2检测电路97和98未检测到发电的非发电时间Tn,并当非发电时间Tn持续到规定的设定时间以上时,从显示模式转移到节电模式。
另一方面,从节电模式向显示模式的转移,在具备了由发电状态检测部91检测到发电部A处于发电状态、且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已足够高的条件时执行。
这时,如果在向节电模式转移的状态下限幅电路LM处于可动作状态,则当发电部A的发电电压Vgen超过了预定的规定限幅基准电压VLM时,限幅电路LM将变成接通(闭合)状态。
其结果是,发电部A变为短路状态,因而,即使发电部A处于发电状态,发电状态检测部91也不能将其检测出来,所以,就不能从节电模式向显示模式转移。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当动作模式处于节电模式时,不管发电部A的发电状态如何,通过使限幅电路LM为断开(打开)状态,就可以使发电状态检测部91可靠地检测发电部A的发电状态。
另外,电压检测电路92,如图7所示,在结构上备有: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通过将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或辅助电容器80的充电电压VC1与由图中未示出的限幅器接通基准电压生成电路生成的预定的限幅器接通基准电压VLMON进行比较,检测限幅电路LM是否为动作状态,并输出限幅器接通信号SLMON;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通过将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或辅助电容器80的充电电压VC1与由图中未示出的预置电压生成电路生成的预定的限幅电路动作基准电压(以下,称预置电压)VPRE进行比较,检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是否动作,并输出限幅器动作容许信号SLMEN;及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检测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或辅助电容器80的充电电压VC1,并输出电源电压检测信号SPW。
在这种情况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采用能以比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高的精度进行电压检测的电路结构,因而与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相比,电路规模较大,且其耗电量也大。
这里,参照图13和图14说明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及限幅电路LM的详细结构及动作。
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如图13所示,在结构上备有:P沟道晶体管TP1,漏极与Vdd(高电压侧)连接,根据发电检测电路91输出的发电状态检测信号SPDET在发电状态下为接通状态;P沟道晶体管TP2,漏极与P沟道晶体管TP1的源极连接,并在栅极上施加规定的恒定电压VCONST;P沟道晶体管TP3,漏极与P沟道晶体管TP1的源极连接,在栅极上施加规定的恒定电压VCONST,并与P沟道晶体管TP2并联连接;N沟道晶体管TN1,源极与P沟道晶体管TP2的源极连接,栅极与漏极公用连接;N沟道晶体管TN2,源极与N沟道晶体管TN1的漏极连接,栅极与漏极公用连接;N沟道晶体管TN3,源极与N沟道晶体管TN2的漏极连接,栅极与源极公用连接,漏极连接于Vss(低电压侧);及N沟道晶体管TN4,源极与P沟道晶体管TP3的源极连接,栅极与N沟道晶体管TN3的栅极公用连接,漏极连接于Vss(低电压侧)。
在这种情况下,N沟道晶体管TN3及N沟道晶体管TN4,构成电流反射镜电路。
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在接受表示已由发电检测电路91检测到发电的发电状态检测信号SPDET后,开始动作。
就基本动作来说,采用将因配对动作的晶体管的性能不平衡而产生的电位差作为检测电压的电路结构。
即,通过检测P沟道晶体管TP2、N沟道晶体管TN1、N沟道晶体管TN2及N沟道晶体管TN3的第1晶体管群与P沟道晶体管TP3及N沟道晶体管TN4的第2晶体管群之间因性能不平衡而产生的电位差,决定是否向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输出限幅器动作容许信号SLMEN。
在图13所示的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中,将等于N沟道晶体管的阈值的大约3倍的电压作为检测电压。
在本电路结构中,整个电路的消耗电流由晶体管的动作电流决定,所以能以非常小的消耗电流(10[nA]左右)进行电压检测动作。
但是,晶体管的阈值因各种因素而产生偏差,所以很难进行高精度的电压检测。
与此不同,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采用消耗电流虽大但能以高精度进行电压检测的电路结构。
即,如图13所示,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在结构上备有:NAND电路NA,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与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定时相当的采样信号SSP,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限幅器动作容许信号SLMEN,并当限幅器动作容许信号SLMEN为“H”电平且采样信号SSP也为“H”电平时,输出“L”电平的动作控制信号;P沟道晶体管TP11、TP12,当输出了“L”电平的动作控制信号时变为导通状态;及电压比较器CMP,当P沟道晶体管TP12变为导通状态时接受所供给动作电源,并将基准电压VREF与通过以互斥的方式使开关SWa、SWb、SWc为接通状态从而对发电电压或蓄电电压即被检测电压进行电阻分压后的电压依次进行比较。
NAND电路NA,当限幅器动作容许信号SLMEN为“H”电平且采样信号SSP也为“H”电平时,对P沟道晶体管TP11及P沟道晶体管TP12输出“L”电平的动作控制信号。
因此,使P沟道晶体管TP11及P沟道晶体管TP12两者都变为导通状态。
其结果是,电压比较器CMP,供给动作电源,并将基准电压VREF与通过以互斥的方式使开关SWa、SWb、SWc为接通状态从而对发电电压或蓄电电压即被检测电压进行电阻分压后的电压依次进行比较,并将检测结果输出到限幅电路LM或升降压电路49。
在图14中,示出限幅电路LM的一例。
图14(a)是由开关晶体管SWLM将发电装置40的输出端短路因而不能向外部输出发电电压时的构成例。
图14(b)是由开关晶体管SWLM′使发电装置40为开路状态因而不能向外部输出发电电压时的构成例。
另外,由于本实施形态的电源部B备有升降压电路49,所以,即使充电电压VC是低到一定程度的状态,也能用升降压电路49对电源电压进行升压,从而可以驱动指针移动机构CS、CHM。
反之,即使充电电压VC是高到一定程度且比指针移动机构CS、CHM的驱动电压还要高的状态,也能用升降压电路49对电源电压进行降压,从而可以驱动指针移动机构CS、CHM。
因此,中央控制电路93,根据充电电压VC决定升降压倍率,并控制升降压电路49。
但是,如充电电压VC太低,则即使进行升压也不能得到可以使指针移动机构CS、CHM动作的电源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当从节电模式转移到显示模式时,将不能进行正确的时间显示,并将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将充电电压VC与预定的设定电压值Vc进行比较,判断充电电压VC是否已足够高,并将其作为用于从节电模式向显示模式转移的一个条件。
另外,中央控制电路93,在结构上还备有:节电模式计数器101,当由用户操作了外部输入装置100时,用于监视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了指示向预定的强制节电模式转移的动作;秒针位置计数器102,在正常动作周期中持续进行计数,同时使计数值=0的秒针位置对应于预定的规定节电模式显示位置(例如,1小时的位置);振荡停止检测电路103,检测脉冲合成电路22中的振荡是否已停止,并输出振荡停止检测信号SOSC;时钟生成电路104,根据脉冲合成电路22的输出生成和输出时钟信号CK;及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根据限幅器接通信号SLMON、电源电压检测信号SPW、时钟信号CK及发电状态检测信号SPDET,进行限幅电路LM的通/断及升降压电路49的升降压倍率控制。
这里,参照图15~图17详细说明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的结构。
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如大致划分时,在结构上备有:图15所示的限幅器·升降压倍率控制电路201、图16所示的升降压倍率控制用时钟生成电路202、及图17所示的升降压控制电路203。
限幅器·升降压倍率控制电路201,如图15所示,在结构上备有:AND电路211,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当限幅电路LM为动作状态时变为“H”电平的限幅器接通信号SLMON,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当发电装置40处在发电状态时所输出的发电状态检测信号SPDET;反相器212,在输入端子上输入1/2降压时为“H”电平的1/2倍信号S1/2,并将1/2倍信号S1/2反相后输出反相1/2倍信号/S1/2;AND电路213,一个输入端子与反相器212的输出端子连接,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信号SPW1;OR电路214,一个输入端子与AND电路211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子与AND电路213的输出端子连接,并输出用于使设定升降压倍率用的计数值递增的递增时钟信号UPCL;反相器215,在输入端子上输入3倍升压时为“H”电平的3倍信号SX3,并将3倍信号SX3反相后输出反相3倍信号/SX3;AND电路216,一个输入端子与反相器215的输出端子连接,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信号SPW2,并输出用于使设定升降压倍率用的计数值递降的递降时钟信号DNCL;反相器217,在输入端子上输入在将升降压倍率变更禁止时变为“H”电平的升降压倍率变更禁止信号INH,并将升降压倍率变更禁止信号INH反相后输出反相升降压倍率变更禁止信号/INH。
另外,限幅器·升降压倍率控制电路201,在结构上还备有:AND电路221,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递增时钟信号UPCL,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升降压倍率变更禁止信号/INH,当反相升降压倍率变更禁止信号/INH为“L”电平、即升降压倍率变更禁止时,使递增时钟信号UPCL的输入无效;AND电路222,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递降时钟信号DNCL,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反相升降压倍率变更禁止信号/INH,当反相升降压倍率变更禁止信号/INH为“L”电平、即升降压倍率变更禁止时,使递降时钟信号DNCL的输入无效。此外,AND电路221及AND电路222,起着升降压倍率变更禁止单元223的作用。
另外,限幅器·升降压倍率控制电路201,在结构上还备有:NOR电路225,一个输入端子与AND电路221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子与AND电路222的输出端子连接;反相器226,用于将NOR电路225的输出信号反相后输出;第1计数器227,在时钟端子CL1上输入反相器226的输出信号,在反相时钟端子/CL1上输入NOR电路225的输出信号,在复位端子R1上输入倍率设定信号SSET,并输出第1计数数据Q1及反相第1计数数据/Q1;AND电路228,一个输入端子与AND电路221的输出端子连接,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第1计数数据Q1;AND电路229,一个输入端子与AND电路222的输出端子连接,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第1计数数据/Q1;NOR电路230,一个输入端子与AND电路228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子与AND电路229的输出端子连接。
进一步,限幅器·升降压倍率控制电路201,在结构上还备有:反相器236,用于将NOR电路230的输出信号反相后输出;第2计数器237,在时钟端子CL2上输入反相器236的输出信号,在反相时钟端子/CL2上输入NOR电路230的输出信号,在复位端子R2上输入倍率设定信号SSET,并输出第2计数数据Q2及反相第2计数数据/Q2;AND电路238,一个输入端子与AND电路221的输出端子连接,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第2计数数据Q2;AND电路239,一个输入端子与AND电路222的输出端子连接,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第2计数数据/Q2;NOR电路240,一个输入端子与AND电路238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子与AND电路239的输出端子连接。
另外,限幅器·升降压倍率控制电路201,在结构上还备有:反相器246,用于将NOR电路240的输出信号反相后输出;第3计数器247,在时钟端子CL3上输入反相器246的输出信号,在反相时钟端子/CL3上输入NOR电路240的输出信号,在复位端子R3上输入倍率设定信号SSET,并输出第3计数数据Q3(=起1/2倍信号S1/2的作用)及反相第3计数数据/Q3;AND电路251,在第1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第3计数数据/Q3,在第2输入端子上输入第2计数数据Q2,在第3输入端子上输入第1计数数据Q1,求取这些数据的逻辑积并作为当升降压倍率为1倍的升压(=不升压)时为“H”电平的1倍信号SX1输出;AND电路252,在第1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第3计数数据/Q3,在第2输入端子上输入第2计数数据Q2,在第3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第1计数数据/Q1,求取这些数据的逻辑积并作为当升降压倍率为1.5倍的升压时为“H”电平的1.5倍信号SX1.5输出;AND电路253,在第1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第3计数数据/Q3,在第2输入端子上输入第1计数数据Q1,在第3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第2计数数据/Q2,求取这些数据的逻辑积并作为当升降压倍率为2倍的升压时为“H”电平的2倍信号SX2输出;AND电路254,在第1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第3计数数据/Q3,在第2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第1计数数据/Q1,在第3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第2计数数据/Q2,求取这些数据的逻辑积并作为当升降压倍率为3倍的升压时为“H”电平的3倍信号SX3输出。
在这种情况下,第1计数数据Q1、第2计数数据Q2及第3计数数据Q3的关系如图18所示,例如,如
Q1=0(=“L”)、Q2=0(=“L”)、Q3=0(=“L”),
则升降压倍率为3倍,即3倍信号SX3为“H”电平。
另外,如
Q1=0(=“L”)、Q2=1(=“H”)、Q3=0(=“L”),
则升降压倍率为1.5倍,即1.5倍信号SX1.5为“H”电平。
进一步,如
Q3=0(=“L”),
则升降压倍率为1/2,即1/2倍信号S1/2为“H”电平。
升降压倍率控制用时钟生成电路202,如图16所示,在结构上备有:反相器271,用于将时钟信号CK反相;信号延迟部272,用于延迟反相器271的输出信号;反相器273,用于将信号延迟部272的输出信号反相并输出;AND电路274,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时钟信号CK,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反相器273的输出信号,求取两个输入信号的逻辑积并作为并行信号Paralle输出l;NOR电路275,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时钟信号CK,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反相器273的输出信号,对两个输入信号进行“或非”运算并作为串行信号Serial输出。
此时的并行信号Paralle及串行信号Serial的波形,例如,如图19所示。
升降压控制电路203,如图17所示,在结构上备有:反相器281,用于将并行信号Paralle反相后作为反相并行信号/Paralle输出;反相器282,用于将串行信号Serial反相后作为反相串行信号/Serial输出;反相器283,用于将1倍信号SX1反相后作为反相1倍信号/SX1输出;反相器284,用于将反相1倍信号/SX1再次反相后作为1倍信号SX1输出;反相器285,用于将1/2倍信号S1/2反相后作为反相1/2倍信号/S1/2输出;反相器286,用于将反相1/2倍信号/S1/2再次反相后作为1/2倍信号S1/2输出。
另外,升降压控制电路203,在结构上还备有:第1OR电路291,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并行信号/Paralle,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1倍信号SX1;第2OR电路292,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串行信号/Serial,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反相1/2倍信号/S1/2;NAND电路293,一个输入端子与第1OR电路291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子与第2OR电路292的输出端子连接,求取两个OR电路的输出的逻辑积,并输出当使开关SW1为接通状态时为“H”电平的开关控制信号SSW1,用以控制开关SW1;第3OR电路294,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并行信号/Paralle,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反相1倍信号/SX1;第4OR电路296,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串行信号/Serial,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1倍信号SX1;NAND电路297,一个输入端子与第3OR电路294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子与第4OR电路296的输出端子连接,求取两个OR电路的输出的逻辑积,并输出当使开关SW2为接通状态时为“H”电平的开关控制信号SSW2,用以控制开关SW2。
进一步,升降压控制电路203,在结构上还备有:NOR电路298,在第1输入端子上输入1倍信号SX1,在第2输入端子上输入3倍信号SX3,在第3输入端子上输入2倍信号SX2,对这3个输入信号进行“或非”运算后输出;第5OR电路299,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并行信号/Paralle,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NOR电路298的输出信号;第6OR电路301,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串行信号/Serial,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反相1倍信号/SX1;NAND电路302,一个输入端子与第5OR电路299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子与第6OR电路301的输出端子连接,求取两个OR电路的输出的逻辑积,并输出当使开关SW3为接通状态时为“H”电平的开关控制信号SSW3,用以控制开关SW3;第7OR电路303,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并行信号/Paralle,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反相1倍信号/SX1;第8OR电路304,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串行信号/Serial,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3倍信号SX3;NAND电路305,一个输入端子与第7OR电路303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子与第8OR电路304的输出端子连接,求取两个OR电路的输出的逻辑积,并输出当使开关SW4为接通状态时为“H”电平的开关控制信号SSW4,用以控制开关SW4。
另外,升降压控制电路203,在结构上还备有:NOR电路306,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3倍信号SX3,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2倍信号SX2,对两个输入信号进行“或非”运算后输出;第9OR电路307,在一个端子上输入NOR电路306的输出信号,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并行信号/Paralle,;第10OR电路309,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串行信号/Serial,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反相1/2倍信号/S1/2;NAND电路310,一个输入端子与第9OR电路307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子与第10OR电路309的输出端子连接,求取两个OR电路的输出的逻辑积,并输出当使开关SW11为接通状态时为“H”电平的开关控制信号SSW11,用以控制开关SW11;NOR电路311,在第1输入端子上输入2倍信号SX2,在第2输入端子上输入1.5倍信号SX1.5,在第3输入端子上输入1倍信号SX1,对这3个输入信号进行“或非”运算后输出;第11OR电路312,在一个端子上输入NOR电路311的输出信号,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串行信号/Serial;第12OR电路313,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并行信号/Paralle,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反相1倍信号/SX1;NAND电路314,一个输入端子与第11OR电路312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子与第12OR电路313的输出端子连接,求取两个OR电路的输出的逻辑积,并输出当使开关SW12为接通状态时为“H”电平的开关控制信号SSW12,用以控制开关SW12。
另外,升降压控制电路203,在结构上还备有:第13OR电路315,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串行信号/Serial,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反相1倍信号/SX1;NAND电路316,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并行信号/Paralle,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第13OR电路315的输出信号,求取反相并行信号/Paralle与第13OR电路315的输出信号的逻辑积,并输出当使开关SW13为接通状态时为“H”电平的开关控制信号SSW13,用以控制开关SW13;第14OR电路317,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并行信号/Paralle,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反相1倍信号/SX1;NAND电路318,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串行信号/Serial,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第14OR电路317的输出信号,求取反相串行信号/Serial与第14OR电路317的输出信号的逻辑积,并输出当使开关SW14为接通状态时为“H”电平的开关控制信号SSW14,用以控制开关SW14。
进一步,升降压控制电路203,在结构上还备有:NOR电路319,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1/2倍信号/S1/2,在另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1.5倍信号SX1.5;第15OR电路320,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并行信号/Paralle,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NOR电路319的输出信号;反相器321,在输入端子上输入3倍信号SX3,并将3倍信号SX3反相后作为反相3倍信号/SX3输出;第16OR电路322,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反相串行信号/Serial,在另一个端子上输入反相3倍信号/SX3,求取反相串行信号/Serial与反相3倍信号/SX3的逻辑和后输出;NAND电路323,一个输入端子与第15OR电路320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子与第16OR电路322的输出端子连接,求取两个OR电路的输出的逻辑积,并输出当使开关SW21为接通状态时为“H”电平的开关控制信号SSW21,用以控制开关SW21。
由上述的结构可知,升降压控制电路203,可以根据反相并行信号/Paralle及反相串行信号/Serial按时序输出与图3所示的升降压电路的动作说明图对应的开关控制信号SSW1、SSW2、SSW3、SSW4、SSW11、SSW12、SSW13、SSW14、SSW21。
按上述方式设定好的模式,存储在模式存储部94内,并将该信息供给驱动控制电路24、时刻信息存储部96及设定值切换部95。在驱动控制电路24内,当从显示模式切换到节电模式时,停止对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供给脉冲信号,并将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的动作停止,由此,即可使电机10停止转动,并停止时刻显示。
其次,更具体地说,时刻信息存储部96,由增减计数器构成(图中未示出),当从显示模式切换到节电模式时,接受由脉冲合成电路22生成的基准信号而开始时间测量,并使计数值递增(递增计数),因此,可以根据计数值测量节电模式的持续时间。
另外,当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显示模式时,使上述增减计数器的计数值递减(递减计数),在递减计数过程中,从驱动控制电路24输出供给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的快拨脉冲。
然后,当增减计数器的计数值减少到零、即经过了节电模式的持续时间及与快拨指针移动过程中的经过时间相当的快拨移动时间时,生成用于使快拨脉冲的发送停止的控制信号,并将其供给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
其结果是,可将时刻显示复位到当前时刻。
上述的时刻信息存储部96,也备有将重新显示的时刻显示复位为当前时刻的功能。
接着,驱动控制电路24,根据从脉冲合成电路22输出的各种脉冲,生成与模式对应的驱动脉冲。首先,在节电模式下,停止供给驱动脉冲。然后,在进行了从节电模式向显示模式的切换之后,立即将脉冲间隔短的快拨脉冲作为驱动脉冲供给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以便将重新显示的时刻显示复位为当前时刻。
然后,在快拨脉冲的供给结束之后,将一般脉冲间隔的驱动脉冲供给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
[3]实施形态的动作
[3.1]
以下,在说明实施形态的计时装置的动作之前,先参照图8说明发电状态与升降压电路49的动作间的关系。
在高强度充电和一般强度充电的这两种情况下,从发电部A输出的充电电流的大小存在着差别。
具体地说,在将太阳能电池用作发电装置时,如对作为计时装置的手表尺寸的太阳能电池照射与晴天时的野外照度相当的5万LX(lux;勒克司)的外来光,则其充电电流为2.5[mA],而当照射与一般的桌上照度相当的1000LX的外来光时,其充电电流为0.05[mA],其充电电压(=初始电压+充电时内部电阻×充电电流),如图8所示,分别为1.5[V]、1.01[V]。
另外,在将采用自动锤的手表尺寸的电磁感应型发电装置用作发电装置的情况下,当使发电转子迅速旋转时(强烈地摇动内部装有电磁感应型发电装置的计时装置时),其充电电流为5[mA],当使发电转子缓慢旋转时(轻微地摇动内部装有电磁感应型发电装置的计时装置时),其充电电流为0.1[mA],其充电电压(=初始电压+充电时内部电阻×充电电流),如图8所示,分别为2.00[V]、1.02[V]。
可是,在使计时装置动作的情况下,有一个适当动作电压值或不得超过的绝对额定电压值,因此,假如使适当动作电压值或绝对额定电压值为3.1[V],则升降压后的电压就不得超过3.1[V]。
更具体地说,如采用上述太阳能电池,则当照射5万LX(lux;勒克司)的外来光时,容许的升压倍率不得大于2倍,而当照射1000LX的外来光时,容许的升压倍率为3倍以下。
同样,如采用上述的电磁感应型发电装置,则当使发电转子迅速旋转时,容许的升压倍率不得大于1.5倍,而当使发电转子缓慢旋转时,容许的升压倍率为3倍以下。
[3.2]实施形态的动作
以下,参照图9和图10说明实施形态的动作。
假定在初始状态下发电状态检测电路91为动作状态、限幅电路LM为非动作状态、升降压电路49为非动作状态、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为非动作状态、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为非动作状态、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为动作状态。
另外,还假定在初始状态下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电压小于0.45[V]。
进一步,假定将用于驱动指针移动机构CS、CHM的最低电压设定为小于1.2[V]。
[3.2.1]大容量二次电源电压上升时
[3.2.1.1]0.0~0.62[V]时
当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小于0.45[V]时,升降压电路49处于非动作状态,由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检出的电源电压也小于0.45[V],所以,指针移动机构CS、CHM,保持原来的非驱动状态。
然后,如图10的时刻t1所示,当由发电状态检测电路91检测到发电装置40的发电时,如图10(c)所示,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变为动作状态。
接着,当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超过0.45[V]时,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根据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的电源电压检测信号SPW进行控制,以使升降压电路49进行3倍升压动作。
因此,升降压电路49,进行3倍升压动作,并由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将该3倍升压动作继续进行到使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升到0.62[V]为止。
其结果是,辅助电容器80的充电电压,达到1.35[V]以上,从而使指针移动机构CS、CHM变为驱动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发电状态,例如,在将计时装置剧烈摇动等时,电压急剧上升,因而有可能超过绝对额定电压等,所以,如果不是转移到3倍升压动作而是根据发电状态控制为2倍或1.5倍升压等的升降压倍率,则能以更稳定的方式供给动作电压。这种考虑同样适用于以下的情况。
[3.2.1.2]0.62[V]~0.83[V]时
当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超过0.62[V]时,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根据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的电源电压检测信号SPW进行控制,以使升降压电路49进行2倍升压动作。
因此,升降压电路49,进行2倍升压动作,并由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将该2倍升压动作继续进行到使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升到0.83[V]为止。
其结果是,辅助电容器80的充电电压,达到1.24[V]以上,指针移动机构CS、CHM的状态不变,仍继续保持驱动状态。
[3.2.1.3]0.83[V]~1.23[V]时
当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超过0.83[V]时,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根据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的电源电压检测信号SPW进行控制,以使升降压电路49进行1.5倍升压动作。
因此,升降压电路49,进行1.5倍升压动作,并由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将该1.5倍升压动作继续进行到使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升到1.23[V]为止。
其结果是,辅助电容器80的充电电压,达到1.24[V]以上,指针移动机构CS、CHM的状态不变,仍继续保持驱动状态。
[3.2.1.4]1.23[V]以上时
当大容量二次电源电压超过1.23[V]时,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根据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的电源电压检测信号SPW进行控制,以使升降压电路49进行1倍升压动作,即进行非升压动作。
因此,升降压电路49,进行1倍升压动作,并由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将该1倍升压动作继续进行到使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电压小于1.23[V]为止。
其结果是,辅助电容器80的充电电压,达到1.23[V]以上,指针移动机构CS、CHM的状态不变,仍继续保持驱动状态。
接着,在图10所示的时刻t2,当由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检出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电压超过预置电压VPRE(在图9和图10中,为2.3[V])时,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将限幅器动作容许信号SLMEN输出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使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进入动作状态,并通过将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与预定的限幅器接通基准电压VLMON按如图10(e)所示的规定采样间隔进行比较,检测是否使限幅电路LM为动作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当发电部A断续地进行发电且其发电周期为大于第1周期的间隔时,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以具有小于第1周期的周期即第2周期的采样间隔进行检测。
然后,如图10的时刻t3所示,当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超过2.5[V]时,将限幅器接通信号SLMON输出到限幅电路LM,以使限幅电路LM变为接通状态。
其结果是,限幅电路LM,使发电部A在电气上与大容量二次电源48切断。
因此,不可能将过大的发电电压Vgen施加于大容量二次电源48,因而可以防止因施加了超过了大容量二次电源的耐压的发电电压Vgen而造成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损坏,进而能防止计时装置1损坏。
在这之后,在图10所示的时刻t4,当发电状态检测部91没有检测到发电因而不从发电状态检测部91输出发电状态检测信号SPDET时,不管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如何,限幅电路LM变为断开状态,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及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变为非动作状态。
[3.2.1.5]升压倍率增加时的处理
在限幅电路LM为接通状态下,在由升降压电路49对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电压进行着升压的过程中,为确保安全,有时必须降低升压倍率、或将升压动作停止。
更一般地说,当根据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的检测结果判定发电装置40的发电电压已升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而电源升降压电路49仍进行着升压时,可以将升压倍率N设定为升压倍率N′(N′为实数,且1≤N′<N)。
这是为了在例如从非发电状态转移到发电状态时可能产生急剧的电压上升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防止因升压而导致超过绝对额定电压等造成的损坏。
[3.2.2]大容量二次电源电压下降时
[3.2.2.1]1.20[V]以上时
在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超过了2.5[V]的状态下,将限幅器接通信号SLMON输出到限幅电路LM,以使限幅电路LM变为接通状态,限幅电路LM,使发电部A变为在电气上与大容量二次电源48切断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及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全部变为动作状态。
在这之后,当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低于2.5[V]时,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停止向限幅电路LM输出限幅器接通信号SLMON,使限幅电路LM变为断开状态。
进一步,当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低于2.3[V]时,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停止向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输出限幅器动作容许信号SLMEN,使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转入非动作状态,限幅电路LM也保持断开状态。
在上述状态下,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根据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的电源电压检测信号SPW进行控制,以使升降压电路49进行1倍升压动作、即进行非升压动作,因此,指针移动机构CS、CHM的状态不变,仍继续保持驱动状态。
[3.2.2.2]1.20[V]~0.80[V]时
当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低于1.23[V]时,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根据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的电源电压检测信号SPW进行控制,以使升降压电路49进行1.5倍升压动作。
因此,升降压电路49,进行1.5倍升压动作,并由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将该1.5倍升压动作继续进行到使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降到0.80[V]为止。
其结果是,辅助电容器80的充电电压,为1.2[V]以上、1.8[V]以下,指针移动机构CS、CHM的状态不变,仍继续保持驱动状态。
[3.2.2.3]0.80[V]~0.60[V]时
当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低于0.80[V]时,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根据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的电源电压检测信号SPW进行控制,以使升降压电路49进行2倍升压动作。
因此,升降压电路49,进行2倍升压动作,并由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将该2倍升压动作继续进行到使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成为0.60[V]为止。
其结果是,辅助电容器80的充电电压,为1.20[V]以上、1.6[V]以下,指针移动机构CS、CHM的状态不变,仍继续保持驱动状态。
[3.2.2.4]0.6[V]~0.45[V]时
当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低于0.6[V]时,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根据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的电源电压检测信号SPW进行控制,以使升降压电路49进行3倍升压动作。
因此,升降压电路49,进行3倍升压动作,并由限幅器·升降压控制电路105将该3倍升压动作继续进行到使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成为0.45[V]为止。
其结果是,辅助电容器80的充电电压,为1.35[V]以上、1.8[V]以下,指针移动机构CS、CHM保持驱动状态。
[3.2.2.5]低于0.45[V]
当大容量二次电源的电压低于0.45[V]时,使升降压电路49为非动作状态,并使指针移动机构CS、CHM变为非驱动状态,只进行对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
因此,可以减低因升压而引起的不必要的电力消耗,并能缩短再次驱动指针移动机构CS、CHM之前的时间。
[3.2.2.6]升压倍率降低时的处理
从上一次减低升压倍率(例如,从2倍→1.5倍)的时刻起,在经过为使实际的充电电压VC稳定而经过的足够的时间之前,无需进行升压倍率的再次降低。
其原因是,即使减低了升压倍率,实际的升压后电压也不是立即变化,而是逐渐地接近升压倍率减低后的电压,因此将有可能使升压倍率降得太低。
更一般地说,可以判断从将升压倍率N(N为实数)变更为升压倍率N′(N′为实数,且1≤N′<N)的时刻起是否经过了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并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压倍率N′的时刻起,将升压倍率的变更禁止,直到经过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为止。
[3.3]实施形态的效果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形态,在发电部A进入发电状态、并从发电状态检测部91输出发电状态检测信号SPDET之前,不需要使用于防止过度充电的限幅电路LM动作,所以,所有的检测电路、即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及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都可以保持非动作状态,因此能减低耗电量。
另外,即使从发电状态检测部91输出发电状态检测信号SPDET时,在大容量二次电源48超过预置电压VPRE之前,也不从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输出限幅器动作容许信号SLMEN,所以,为进行高精度的电压检测而需要大的耗电量的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仍保持非动作状态,因而能减低耗电量。
进一步,即使是限幅电路LM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或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处于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但如停止从发电状态检测部91输出发电状态检测信号SPDET,则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变为非动作状态。
另外,停止输出发电状态检测信号SPDET,意味着不进行发电、即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不会再继续升高,因而使限幅电路LM为非动作状态也毫无关系,所以,使限幅电路LM为非动作状态
因此,由于在非发电状态下无需使电压检测及应进行该电压检测的电路为动作状态,所以,能可靠地减少电流消耗。
[3.4]实施形态的变形例
[3.4.1]第1变形例
在以上的说明中,在采样时刻进行限幅器接通电压的检测,但也可以持续地进行检测。
[3.4.2]第2变形例
以上说明中的各种电压值,仅是一例,当然可以根据对应的携带式电子设备进行适当的变更。
[3.4.3]第3变形例
在以上的说明中,在将限幅电路LM转移到接通状态后,当变为非发电状态时,使限幅电路LM、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及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等变为非动作状态,但在结构上也可以如图11所示,在将限幅电路LM转移到接通状态后,当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变为预置电压VPRE的非检测状态时,使限幅电路LM、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电路92A、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及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2C等变为非动作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每个规定周期TPRE中使预置电压检测电路92B为动作状态,以便检测预置电压VPRE
[3.4.4]第4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以采用两个电机显示时分和秒的计时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对采用一个电机显示时分和秒的时刻的计时装置,本发明也可以适用。
相反,对具有3个以上电机(分别对秒针、分针、时针、日历、精密计时器等进行控制的电机)的计时装置,本发明也可以适用。
[3.4.5]第5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发电装置40,采用了将自动锤45的转动传递到转子43并通过该转子43的旋转而在输出用线圈44内产生发电电压Vgen的电磁发电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利用发条的复原力(相当于第1能量)产生转动并由该转动产生电动势的发电装置、或通过将由外部或自激产生的振动或位移(相当于第1能量)施加在压电体上从而借助于压电效应产生电力的发电装置。
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利用了太阳光等光能(相当于第1能量)的光电变换产生电力的发电装置。
进一步,也可以是利用基于某个部位与其他部位的温度差(热能;相当于第1能量)的热发电产生电力的发电装置。
另外,在结构上也可以采用接收广播、通信电波等杂散电磁波并利用了其能量(相当于第1能量)的电磁感应型发电装置。
[3.4.6]第6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以手表型计时装置1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除手表外,也可以是怀表等。此外,对台式电子计算机、携带式电话、携带式个人计算机、电子笔记本、携带式收音机、携带式VTR等携带式电子设备,都可以适用。
[3.4.7]第7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将基准电位(GND)设定为Vdd(高电位侧),但当然也可以将基准电位(GND)设定为Vss(低电位侧)。在这种情况下,设定电压值Vo及Vbas,表示以Vss为基准的与设定于高电压侧的检测电平的电位差。
[3.4.8]第8变形例
在以上的说明中,根据大容量二次电源48的充电电压VC进行控制,但在结构上也可以根据辅助电容器80的充电电压VC1进行控制,或根据升降压电路49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
[4]本发明的形态
作为本发明的最佳形态,还可以考虑如下的各种形态。
[4.1]第1形态
本发明的第1形态,在备有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的电源装置、及由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驱动的被驱动装置的携带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可以包括:发电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及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工序,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动作禁止(第1形态的基本形态)。
另外,在上述基本形态中,还可以包括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的发电电压检测工序,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工序,可以包括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控制工序,当根据上述发电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电压在比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低的规定限幅控制电压以下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动作禁止,而当上述发电电压超过了上述限幅控制电压时,进行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动作。
进一步,在上述基本形态中,上述发电工序,可以是以大于第1周期的间隔断续地进行发电的发电工序,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以小于上述第1周期的周期即第2周期检测是否超过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
[4.2]第2形态
本发明的第2形态,在备有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的电源装置、以升压倍率N(N为大于1的实数)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升压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的电源升压装置、及由从上述电源升压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的被驱动装置的携带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包括:发电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工序,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动作禁止;及升压倍率变更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且上述电压升压装置进行着上述升压时,将上述升压倍率N设定为升压倍率N′(N′为实数,且1≤N′<N);上述升压倍率变更工序,可以包括:经过时间判断工序,判断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压倍率N′的时刻起是否经过了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及变更禁止工序,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压倍率N′的时刻起,将升压倍率的变更禁止,直到根据上述经过时间判断工序的判断结果判定经过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为止。
[4.3]第3形态
本发明的第3形态,在备有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的电源装置、以升降压倍率N(N为正实数)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的电源升降压装置、由从上述电源升降压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的被驱动装置、及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的发电检测装置的携带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可以包括: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工序,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动作禁止;及升降压倍率变更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上述升降压倍率N设定为升降压倍率N′(N′为正实数,且N′<N)(第3形态的基本形态)。
另外,在上述基本形态中,上述升降压倍率变更工序,可以包括:经过时间判断工序,判断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降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降压倍率N′的时刻起是否经过了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及变更禁止工序,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降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降压倍率N′的时刻起,将升降压倍率的变更禁止,直到根据上述经过时间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判定经过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为止(第3形态的第1变形形态)。
进一步,在上述基本形态及第1变形形态中,在结构上,上述电源升降压装置,可以具有用于升压或降压的M个(M:2以上的整数)升降压用电容器,在进行上述升降压时,将上述M个升降压用电容器中的L个(L:2以上、M以下的整数)升降压用电容器串联连接并由来自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充电,然后通过将上述L个升降压用电容器并联连接而生成比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低的电压,并将该低电压用作降压后的电压,或将该低电压与另一电压相加并用作升压后的电压。
[4.4]第4形态
本发明的第4形态,在上述各形态中,当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使上述限幅装置为非动作状态。
[4.5]第5形态
本发明的第5形态,在上述各形态中,当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的动作模式为节电模式时,使上述限幅装置为非动作状态。
[4.6]第6形态
本发明的第6形态,根据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电平及发电持续时间,检测是否进行着上述发电。
[4.7]第7形态
本发明的第7形态,在备有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的电源装置、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变换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的电源电压变换装置、及由从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的被驱动装置的携带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可以包括:变换禁止工序,当上述电源装置的电压低于预定的规定电压、且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量低于预定的规定发电量时,将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动作禁止;蓄电电压检测工序,当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动作处于禁止状态时,检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时或蓄电结束时的电压;及变换倍率控制工序,根据上述蓄电时或蓄电结束时的电压,设定将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禁止状态解除后的上述变换倍率。
[4.8]第8形态
本发明的第8形态,在上述各形态中,可以包括进行时刻显示的计时工序。
按照本发明,可以检测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并当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同时,当根据发电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禁止,所以,能够减低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动作所需的耗电量。
另外,当发电电压在比限幅器接通电压低的规定限幅控制电压以下时,将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禁止,同时,当上述发电电压超过了限幅控制电压时,进行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所以,能使耗电量进一步减低。

Claims (20)

1.一种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备有:发电装置,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电源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被驱动装置,由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驱动;发电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及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装置,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装置,备有用于使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动作停止的动作停止装置,以便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禁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备有用于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的发电电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装置,具有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控制装置,当根据上述发电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电压在比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低的规定限幅控制电压以下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禁止,而当上述发电电压超过了上述限幅控制电压时,进行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备有:限幅器接通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时,使上述限幅装置变为动作状态;及动作状态控制装置,对于处在动作状态下的限幅装置,当由上述发电检测装置判断为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或当根据上述发电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电压在比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低的规定限幅控制电压以下时,使上述限幅装置变为非动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以比为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变化而必需的周期短的周期检测是否超过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
6.一种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备有:发电装置,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电源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电源升压装置,以升压倍率N(N为大于1的实数)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升压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被驱动装置,由从上述电源升压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发电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装置,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禁止;及升压倍率变更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且上述电压升压装置进行着上述升压时,将上述升压倍率N设定为升压倍率N′(N′为实数,且1≤N′<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升压倍率变更装置,备有:经过时间判断装置,判断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压倍率N′的时刻起是否经过了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及变更禁止装置,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压倍率N′的时刻起,将升压倍率的变更禁止,直到根据上述经过时间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判定经过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为止。
8.一种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备有:发电装置,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电源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电源升降压装置,以升降压倍率N(N为正实数)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被驱动装置,由从上述电源升降压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发电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装置,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禁止;及升降压倍率变更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上述升降压倍率N设定为升降压倍率N′(N′为正实数,且N′<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升降压倍率变更装置,备有:经过时间判断装置,判断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降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降压倍率N′的时刻起是否经过了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及变更禁止装置,从将上一次的上述升降压倍率N变更为上述升降压倍率N′的时刻起,将升降压倍率的变更禁止,直到根据上述经过时间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判定经过预定的规定倍率变更禁止时间为止。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源升降压装置,具有用于升压或降压的M个(M:2以上的整数)升降压用电容器,在进行上述升降压时,将上述M个升降压用电容器中的L个(L:2以上、M以下的整数)升降压用电容器串联连接并由来自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充电,然后通过将上述L个升降压用电容器并联连接而生成比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低的电压,并将该低电压用作降压后的电压,或将该低电压与另一电压相加而生成并用作升压后的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备有限幅器控制装置,当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使上述限幅装置为非动作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备有限幅器控制装置,当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的动作模式处在节电模式时,使上述限幅装置为非动作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6或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电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电平及发电持续时间,检测是否进行着上述发电。
14.一种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备有:发电装置,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电源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被驱动装置,由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驱动;发电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装置,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及限幅器控制装置,当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使上述限幅装置为非动作状态。
15.一种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备有:发电装置,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电源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电源电压变换装置,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变换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被驱动装置,由从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变换禁止装置,当上述电源装置的电压低于预定的规定电压、且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量低于预定的规定发电量时,将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动作禁止;蓄电电压检测装置,当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动作处于禁止状态时,检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时或蓄电结束时的电压;及变换倍率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蓄电时或蓄电结束时的电压,设定将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动作禁止状态解除后的上述变换倍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被驱动装置,具有进行时刻显示的计时装置。
17.一种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该携带式电子设备备有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的电源装置、及由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驱动的被驱动装置,该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或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及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工序,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动作禁止。
18.一种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该携带式电子设备备有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的电源装置、以升压倍率N(N为大于1的实数)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升压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的电源升压装置、及由从上述电源升压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的被驱动装置,该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工序,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动作禁止;及升压倍率变更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且上述电压升压装置进行着上述升压时,将上述升压倍率N设定为升压倍率N′(N′为实数,且1≤N′<N)。
19.一种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该携带式电子设备备有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二能量的电能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的电源装置、以升降压倍率N(N为正实数)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的电源升降压装置、由从上述电源升降压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的被驱动装置、及检测上述发电装置是否正在发电的发电检测装置,该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是否超过了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限幅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供给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的电压限制在预定的规定基准电压;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禁止工序,当根据上述发电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不进行发电时,将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动作禁止;及升降压倍率变更工序,当根据上述限幅器接通电压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电压或上述升降压后的驱动电源的电压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电压已达到预定的限幅器接通电压以上时,将上述升降压倍率N设定为升降压倍率N′(N′为正实数,且N′<N)。
20.一种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该携带式电子设备备有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而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的电源装置、对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的电压进行变换并作为驱动电源进行供电的电源电压变换装置、及由从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供给的驱动电源驱动的被驱动装置,该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变换禁止工序,当上述电源装置的电压低于预定的规定电压、且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量低于预定的规定发电量时,将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动作禁止;蓄电电压检测工序,当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动作处于禁止状态时,检测上述电源装置的蓄电时或蓄电结束时的电压;及变换倍率控制工序,根据上述蓄电时或蓄电结束时的电压,设定将上述电源电压变换装置的动作禁止状态解除后的上述变换倍率。
CN99127499.7A 1998-12-14 1999-12-13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289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524998 1998-12-14
JP355249/1998 1998-12-14
JP28440299A JP3601375B2 (ja) 1998-12-14 1999-10-05 携帯用電子機器及び携帯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JP284402/1999 1999-10-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7232A true CN1257232A (zh) 2000-06-21
CN1122894C CN1122894C (zh) 2003-10-01

Family

ID=26555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2749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2894C (zh) 1998-12-14 1999-12-13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343051B1 (zh)
EP (1) EP1014228B1 (zh)
JP (1) JP3601375B2 (zh)
CN (1) CN1122894C (zh)
DE (1) DE69938770D1 (zh)
HK (1) HK10288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32280B1 (en) * 1999-07-26 2004-05-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uter system performing machine specific tasks before going to a low power state
JP3596383B2 (ja) * 1999-11-04 2004-1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電機を持つ電子時計の充電装置、電子時計、及び充電装置の制御方法
US6819634B2 (en) * 2000-08-31 2004-11-16 Citizen Watch Co., Ltd. Electronic clock
JP3454269B1 (ja) 2002-03-26 2003-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波修正時計および電波修正時計の制御方法
DE10259384B3 (de) * 2002-12-18 2004-05-13 Siemens Ag Vorrichtung zur Ermittlung des Energiezustandes eines Energiespeichers eines mobilen Datenträgers
US7230884B2 (en) * 2003-01-03 2007-06-12 The Sapling Company, Inc. Clock diagnostics
JP5098382B2 (ja) * 2007-03-14 2012-1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電機能付き電子時計
JP4978283B2 (ja) * 2007-04-10 2012-07-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制御回路、半導体装置、電子時計および発電装置付き電子時計
AU2019101785A4 (en) 2018-08-06 2021-04-01 Techtronic Cordless G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ly enabling the operation of a device
CN112433468A (zh) * 2020-11-12 2021-03-02 甄十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超长待机的智能手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96374A (en) * 1978-01-17 1979-07-30 Hitachi Ltd Automatic positioning device
GB2149942B (en) * 1983-11-21 1987-03-04 Shiojiri Kogyo Kk Electronic timepiece
JP2652057B2 (ja) * 1988-01-25 1997-09-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電装置
US5581519A (en) * 1994-04-27 1996-12-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nalog indicator type electronic timepiece and charging method thereof
JP2973273B2 (ja) * 1994-05-13 1999-1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及びその充電方法
US5822278A (en) * 1995-05-11 1998-10-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timepiece and method of charging the same
JP3628123B2 (ja) * 1996-08-21 2005-03-09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充電式電子時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0235090A (ja) 2000-08-29
EP1014228B1 (en) 2008-05-21
JP3601375B2 (ja) 2004-12-15
DE69938770D1 (de) 2008-07-03
US6343051B1 (en) 2002-01-29
EP1014228A3 (en) 2003-04-16
HK1028819A1 (en) 2001-03-02
EP1014228A2 (en) 2000-06-28
CN1122894C (zh) 200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5525C (zh) 过充电防止方法、充电电路、电子装置及钟表
CN1256442A (zh)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N1132075C (zh) 电子仪器和电子仪器的控制方法
CN1125383C (zh) 电子钟表
CN1192474C (zh) 供电装置、供电方法、携带式电子机器和电子表
CN1152449C (zh) 充电装置及其方法
CN1145859C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201164C (zh) 磁场传感器
CN1132076C (zh) 电子控制式钟表、电子控制式钟表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和电子控制式钟表的时刻修正方法
CN1122894C (zh)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N1299975A (zh) 电压检测设备,电池残余电压检测设备,电压检测方法,电池残余电压电压检测方法,电子表和电子设备
CN1272237A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充电电池的容量推断方法以及充电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
CN1543698A (zh) 充电电池的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220783A (zh) 振荡电路、电子电路、半导体装置、电子装置和电子表
CN1135452C (zh) 保时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该装置的方法
CN1134873C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84546C (zh) 电子电路、半导体装置、电子装置及钟表
CN1140855C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073C (zh) 电子机器和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
CN1056243C (zh) 电子时计
CN1153103C (zh) 电子表
CN1267845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627641A (zh) 半导体电路
CN1189802C (zh) 电子表
CN1145087C (zh) 电子设备及用于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001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