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6442A -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6442A
CN1256442A CN99127730A CN99127730A CN1256442A CN 1256442 A CN1256442 A CN 1256442A CN 99127730 A CN99127730 A CN 99127730A CN 99127730 A CN99127730 A CN 99127730A CN 1256442 A CN1256442 A CN 1256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nergy
mobile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saving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27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0843C (zh
Inventor
桶谷诚
志村典昭
北原丈二
小岛博之
矢部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56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6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08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08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9/00Electric power supply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9/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during stor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0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using a power saving m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Calculators And Similar Devices (AREA)

Abstract

用户等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转移到节电模式,因而能以与该操作者的使用状态对应的最佳状态减低耗电量。通过对操作件进行操作,用户等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强制性地转移到节电模式。因此,能更加可靠地节约蓄存的电能,并且,能够减低不必要的电力消耗。另外,通过设置时间限制,可以防止错误地转移到节电模式,并且,不会对操作者进行其他操作时的操作性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尤其是降低有模拟指针的电子控制计时器的耗电量的技术。
近年来,开发了一种内部装有太阳能电池等发电装置且无需更换电池即可动作的小型手表式电子计时器。在这类电子计时器中,具有使大容量电容器等一次充入由发电装置产生的电力的功能,在不发电时可以利用由该电容器放出的电力进行时刻显示。因此,即使不装电池也能长时间稳定地动作,所以,当考虑到更换电池所需要的时间或电池废弃上的问题时,期望着今后能在更多的电子计时器内装入发电装置。
装在电子计时器内部的发电装置,可以是将入射光变换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或借助于用户的手臂运动等将动能变换为电能的发电系统等。这些发电装置,在将用户周围的能量变换为电能使用方面虽然非常精巧,但存在着可利用的能量密度低、并且不能获得持续的能量的问题。
因此,不能进行持续的发电,在不发电的期间,电子计时器利用蓄存在大容量电容器内的电力工作。因此,最好是使大容量电容器具有尽可能大的容量,但如尺寸太大,则存在着在手表式计时装置内容纳不下、且充电需花费时间因而很难得到适当电压的问题。另一方面,当采用小容量电容器时,如不能发电的期间很长,则电子计时器将会停止工作,即使通过再次照射光等使电子计时器开始动作,时刻显示也将产生误差而不能显示准确的当前时刻。因而不能起到作为计时器的作用。
因此,在采用了太阳能电池的手表式计时装置中,由于可以用太阳能电池检测周围的照度,所以,提出了一种例如当在夜间等照度低于设定值时停止时刻显示并由内部计数器测定停止着的时间(节电模式)、而当到了早晨照度变高时使时刻显示重新开始,同时根据内部计数器的值复位为当前时刻(常规动作模式)的系统。
但是,在夜间也是要经常看时刻的,但这时就不能立即得知当前时刻,因而很不方便。此外,在穿大衣等的冬季里,手表在大多数情况下得不到光线照射,在这种情况下,如停止计时则失去了作为手表的作用。相反,当不是戴着手表而是放置在室内等时,则只能在微弱的照射光线下进行计时,因而将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另外,从常规动作模式向节电模式的转移,由手表型计时装置内的控制装置进行判断,而不能由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转移到节电模式,所以,存在着在与各用户的使用状态对应的最佳状态下也不一定能实现耗电量减低的问题。或者,在工厂内的组装、检查、包装或从工厂到零售商的运输、保管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能自由地转移到节电模式、因而不能实现耗电量减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例如用户、或制造厂商、零售商等有需要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很容易地转移到节电模式并能够在与用户等的使用状态对应的最佳状态下实现耗电量减低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1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备有:发电装置,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电源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被驱动装置,由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驱动;操作装置,用于由用户等操作者进行各种操作;操作状态判断装置,用于判断上述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是否是指示向减低上述被驱动装置的耗电量的节电模式转移的预定操作状态;及动作模式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操作状态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将动作模式转移到上述节电模式。
第2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操作装置,备有上述操作者进行操作的操作件及检测上述操作件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第3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2部分所述的结构中,当使上述操作件的位置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然后在预定的规定时间内从上述第2位置返回上述第1位置时,上述操作状态判断装置,判定为是指示向上述节电模式转移的操作状态。
第4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部分所述的结构中,备有检测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是否处在被携带着的携带状态的携带检测装置,上述动作模式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携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上述被驱动装置的动作模式从上述常规动作模式转移到上述节电模式,以便在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处在非携带状态时减低上述被驱动装置的耗电量。
第5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4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携带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状态检测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是否处在被携带着的携带状态。
第6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5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第1能量,是动能、压能或热能中的任何一种。
第7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4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第1能量,是光能或电磁波能中的任何一种,当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处在非携带状态、且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状态处在预定的与上述节电模式对应的规定发电状态时,上述动作模式控制装置,将上述被驱动装置的动作模式转移到上述节电模式。
第8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7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被驱动装置,是进行时刻显示的时刻显示装置。
第9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8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操作装置,备有:用于由上述操作者进行操作的柄头及检测上述柄头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第10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9部分所述的结构中,当使上述柄头的位置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然后在预定的规定时间内从上述第2位置返回上述第1位置时,上述操作状态判断装置,判定为是指示向上述节电模式转移的操作状态。
第11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8~10部分的任何一部分所述的结构中,上述时刻显示装置,备有对时刻进行模拟显示的模拟指针及驱动上述模拟指针的指针驱动装置,上述动作模式控制装置,备有在上述节电模式时将上述指针驱动装置的动作停止的动作停止装置。
第12部分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8~11部分的任何一部分所述的结构中,备有:经过时间计数装置,当上述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为指示向上述节电模式转移的操作状态时,对上述节电模式中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数;及显示时刻复位装置,当从上述节电模式转移到常规动作模式时,根据上述经过时间计数装置的计数值将上述时刻显示装置的显示复位到与上述经过时间对应的时刻。
在本发明第13部分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中,该携带式电子设备具有用于由用户等操作者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件、蓄存电能的电源装置及由上述电能驱动的被驱动装置,该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发电工序,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操作状态判断工序,判断上述操作件的操作状态是否是指示向减低上述被驱动装置的耗电量的节电模式转移的预定操作状态;及动作模式控制工序,根据上述操作状态判断工序的判断结果,将动作模式转移到上述节电模式。
第14部分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13部分所述的方法中,上述操作状态判断工序,包括检测上述操作件位置的位置检测工序。
第15部分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14部分所述的方法中,当使上述操作件的位置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然后在预定的规定时间内从上述第2位置返回上述第1位置时,上述操作状态判断工序,判定为是指示向上述节电模式转移的操作状态。
第16部分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13部分所述的方法中,包括检测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是否处在被携带着的携带状态的携带检测工序,上述动作模式控制工序,根据上述携带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在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处在非携带状态时,将上述被驱动装置的动作模式从上述常规动作模式转移到上述节电模式。
第17部分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16部分所述的方法中,上述携带检测工序,根据上述发电工序的发电状态检测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是否处在被携带着的携带状态。
第18部分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13~17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所述的方法中,上述被驱动装置,是进行时刻显示的时刻显示装置,上述操作件,是用于由上述操作者进行操作的柄头,上述操作状态判断工序,包括检测上述柄头位置的位置检测工序。
第19部分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18部分所述的方法中,当使上述柄头的位置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然后在预定的规定时间内从上述第2位置返回上述第1位置时,上述操作状态判断工序,判定为是指示向上述节电模式转移的操作状态。
第20部分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18或19部分所述的方法中,上述时刻显示装置,备有对时刻进行模拟显示的模拟指针及驱动上述模拟指针的指针驱动装置,上述动作模式控制工序,包括在上述节电模式时将上述指针驱动装置的动作停止的动作停止工序。
第21部分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18~20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所述的方法中,包括:经过时间计数工序,在上述操作件的操作状态成为指示向上述节电模式转移的操作状态时,对上述节电模式中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数;及显示时刻复位工序,当从上述节电模式转移到常规动作模式时,根据上述经过时间计数工序的计数值将上述时刻显示装置的显示复位到与上述经过时间对应的当前时刻。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计时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形态的计时装置的轮系周围部分的组装平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形态的计时装置的发电部的组装平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形态的控制部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5是第1检测电路及第2检测电路的结构说明图。
图6是说明外部输入装置周围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7是外部输入装置中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说明图。
图8是位置检测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模式控制部的简要结构框图。
图10是当前时刻复位部的简要结构框图。
图11是实施形态的动作流程图。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
[1]简要结构
在图1中,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计时装置1的简略结构,在图2中,示出表示计时装置1的轮系及周围部分的组装平面图。
计时装置1,是手表,使用者可将与装置本体联结的表带卷在手腕上使用。
本实施形态1的计时装置1,如大致划分时,在结构上备有:发电部A,用于产生交流电力;电源部B,用于蓄存将来自发电部A的交流电压整流和升压后的电压,并对各构成部分供电;控制部23,具有检测发电部A的发电状态的发电状态检测部91,并根据其检测结果对装置总体进行控制;秒针移动机构CS,用步进电机10驱动秒针61;时分针移动机构CHM,用步进电机驱动分针和时针;秒针驱动部30S,根据来自控制部23的控制信号驱动秒针移动机构CS;时分针驱动部30HM,根据来自控制部23的控制信号驱动时分针移动机构CHM;及柄头80,构成外部输入装置,进行用于将计时装置1的动作模式从时刻显示模式转移到日历校正模式、时刻校正模式或强制性地地转移到后文所述的节电模式的指示操作。
这里,控制部23,根据A的发电状态,在驱动指针移动机构CS、CHM而进行时刻显示的显示模式(常规动作模式)、和停止对秒针移动机构CS及时分针移动机构CHM的供电而进行节省电力的节电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此外,从节电模式向显示模式的转移,可以通过由用户等操作者手持计时装置1进行摇动并检测强制性地进行发电的情况从而强制性地进行转移。
[2]详细结构
以下,说明计时装置1的各构成部分。关于控制部23,将在后文中用功能框图进行说明。
[2.1]发电部
首先,说明发电部A。
发电部A,备有发电装置40,该发电装置40,是通过使发电用转子43在发电用定子42的内部旋转而在与发电用定子42连接的发电线圈44内感应产生电力的交流发电装置。
如图3所示,以轴支承在底板上的转子传动轮46与发电用转子43的小齿轮啮合,自动锤轮57与转子传动轮46啮合。由此,可将自动锤轮57的转动在增速后传递到发电用转子43。
自动锤45,嵌装于自动锤轮57而与自动锤轮57构成一体,因此自动锤轮57随着自动锤45的转动而转动。在自动锤轮57的内周侧,配置着一个内轮58,该内轮58,用螺钉59固定于图中未示出的自动锤支承。在内轮58与自动锤轮57之间,插入图中未示出的多个滚珠。
在这种结构之下,当使用者的手臂产生运动等时,自动锤45借助于该运动与自动锤轮57一起转动,其转动通过转子传动轮46传递到发电用转子43。这里,即使自动锤45转动时,内轮58也不转动,因而能防止支承自动锤45等的螺钉59松动。
按照如上方式,发电装置40,借助于使用者的手臂运动而使发电用转子43以高速旋转,从而进行发电。由发电装置40产生的电力,通过整流电路47(参照图1)蓄存在大容量电容器48内。
[2.2]电源部
以下,说明电源部B。
电源部B,在结构上,备有用于防止有过大电压施加于后级电路的限幅电路LM、起着整流电路作用的二极管47、大容量电容器48、升降压电路49。如图1所示,从发电部A起按顺序配置限幅电路LM、整流电路(二极管47)、大容量电容器48,但也可以按整流电路(二极管47)、限幅电路LM、大容量电容器48的顺序进行配置。
升降压电路49,可以用多个电容器49a、49b和49c进行多级升压和降压,并可以根据来自控制部23的控制信号Φ11调整供给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的电压。
这里,电源部B,取Vdd(高电压侧)为基准电位(GND),并生成Vss(低电压侧)作为电源电压。
[2.3]指针移动机构
以下,说明指针移动机构CS、CHM。
[2.3.1]秒针移动机构
首先,说明秒针移动机构CS。
在秒针移动机构CS中使用的步进电机10,也称脉冲电机、步进马达、逐级式电机或数字电机等,经常用作数字控制装置的驱动器,是一种由脉冲信号驱动的电机。近年来,作为适于携带的小型电子装置或信息设备用的驱动器,也大多采用小型、轻量化的步进电机。这种电子装置,常见的有电子计时器、时间开关、精密记时器等计时装置。
本实施形态的步进电机10,备有根据从秒针驱动部30S供给的驱动脉冲产生磁力的驱动线圈11、由该驱动线圈11励磁的定子12、及在定子12内的励磁磁场作用下旋转的转子13。
另外,步进电机10,在结构上为转子13由2极盘状永久磁铁构成的PM型(永久磁铁旋转型)。
在定子12内,设有磁饱和部17,利用由驱动线圈11产生的磁力在环绕转子13的各相(极)15和16上产生不同的磁极。
另外,为了规定转子13的旋转方向,在定子12内周的适当位置设有内切槽18,用于产生变动转矩而使转子13停止在适当位置。
步进电机10的转子13的旋转,由通过小齿轮与转子13啮合的包括秒中间轮51及秒轮(秒指示轮)52的轮系50传递到秒针53,进行秒显示。
[2.3.2]时分针移动机构
以下,说明时分针移动机构CHM。
在时分针移动机构CHM中使用的步进电机60,与步进电机10结构相同。
本实施形态的步进电机60,备有根据从时分针驱动部30HM供给的驱动脉冲产生磁力的驱动线圈61、由该驱动线圈61励磁的定子62、及在定子62内部的励磁磁场作用下旋转的转子63。
另外,步进电机60,在结构上为转子63由2极盘状永久磁铁构成的PM型(永久磁铁旋转型)。在定子62内,设有磁饱和部67,利用由驱动线圈61产生的磁力在环绕转子63的各相(极)65和66上产生不同的磁极。另外,为了规定转子63的旋转方向,在定子62内周的适当位置设有内切槽68,用于产生变动转矩而使转子63停止在适当位置。
步进电机60的转子63的旋转,由通过小齿轮与转子63啮合的包括四轮71、三轮72、二轮(分指示轮)73、中心内轮74及圆柱形轮(时指示轮)75的轮系70传递到各针。分针76连接于二轮73,时针77与圆柱形轮75连接。随着转子63的旋转,各针与之联动地进行时分显示。
对于轮系70,图中虽未示出,但当然还可以连接用于进行年月日(日历)等的显示的传动系统(例如,进行日期显示时,有圆柱形中间轮、拨日中间轮、拨日轮、日历轮等)。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设置日历校正轮系(例如,第1日历校正传动轮、第2日历校正传动轮、日历校正轮、日历轮等)
[2.4]  秒针驱动部及时分针驱动部
以下,说明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仅对秒针驱动部30S进行说明。
秒针驱动部30S,在控制部23的控制下,向步进电机10供给各种驱动脉冲。
秒针驱动部30S,备有由串联连接的p沟道MOS33a和n沟道MOS32a、及p沟道MOS33b和n沟道MOS32b构成的电桥电路。
另外,秒针驱动部30S,还备有分别与p沟道MOS33a及33b并联连接的旋转检测用电阻33a及33b、用于向该电阻33a及33b供给斩波脉冲的采样用的p沟道MOS34a及34b。因此,通过对这些MOS32a、32b、33a、33b、34a及34b的各栅极按各自的定时从控制部23施加极性及脉宽不同的控制脉冲,即可将极性不同的驱动脉冲供给驱动线圈11,或者,可以供给用于激发转子13的旋转检测用及磁场检测用感应电压的检测用脉冲。
[2.5]控制部
以下,参照图4说明控制部23的结构。
在图4中,示出控制部23及其周围部分的功能框图。
控制部23,如大致划分时,备有:脉冲合成电路22、模式设定部90、时刻信息存储部96、及驱动控制电路24。
首先,脉冲合成电路22,在结构上,备有:振荡电路,用晶体振子等基准振荡源21通过振荡产生频率稳定的基准脉冲;及合成电路,通过对将基准脉冲分频后得到的分频脉冲与基准脉冲合成,产生脉宽及定时不同的脉冲信号。
其次,模式设定部90,在结构上,备有发电状态检测部91、切换用于检测发电状态的设定值的设定值切换电路95、检测大容量电容器48的充电电压Vc的电压检测电路92、根据发电状态控制时刻显示的模式并根据充电电压控制升压倍率的中央控制电路93、及存储模式的模式存储部94。
该发电状态检测部91,备有将发电装置40的发电电压Vgen与设定电压值Vo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检测到发电的第1检测电路97及将得到大于远低于设定电压值Vo的设定电压值Vbas的发电电压Vgen的发电持续时间Tgen与设定时间值To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检测到发电的第2检测电路98,并当第1和第2检测电路97和98中的任何一个的条件得到满足时,即判断为发电状态。这里,设定电压值Vo和Vbas,都是以Vdd(=GND)为基准的负电压,并表示与Vdd的电位差。
这里,参照图5说明第1检测电路97和第2检测电路98的结构。
在图5中,首先,第1检测电路97,大体上由比较器971、产生恒定电压Va的基准电压源972、产生恒定电压Vb的基准电压源973、开关SW1、及可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974构成。
基准电压源972的发电电压值,用作显示模式的设定电压值Va,另一方面,基准电压源973的发电电压值,用作节电模式的设定电压值Vb,基准电压源972、973,通过开关SW1与比较器971的正输入端子连接。该开关SW1,由设定值切换部95控制,在显示模式下,将基准电压源972与比较器971的正输入端子连接,而在节电模式下,将基准电压源973与比较器971的正输入端子连接。此外,将发电部A的发电电压Vgen供给比较器971的负输入端子。因此,比较器971,将发电电压Vgen与设定电压值Va或设定电压值Vb进行比较,并当发电电压Vgen低于这2个电压时(大振幅时)生成“H”电平的比较结果信号,而当发电电压Vgen高于这2个电压时(小振幅时)生成“L”电平的比较结果信号。
接着,可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974,在由比较结果信号从“L”电平变换为“H”电平时产生的上升边触发后,从“L”电平上升到“H”电平,并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生成从“L”电平上升到“H”电平的信号。并且,可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974,如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前再次被触发,则在结构上可以将测量时间复位并开始新的时间测量。
以下,说明第1检测电路97的动作。
如当前的模式为显示模式,则开关SW1选择基准电压源972,并将设定电压值Va供给比较器971。于是,比较器971将设定电压值Va与发电电压Vgen进行比较,并生成比较结果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可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974,与比较结果信号的上升边同步地从“L”电平上升到“H”电平。
另一方面,如当前的模式为节电模式,则开关SW1选择基准电压源973,并将设定电压值Vb供给比较器971。在本例中,由于发电电压Vgen没有超过设定电压值Vb,所以不对可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974输入触发信号。因此,电压检测信号Sv保持低电平。
按照这种方式,在第1检测电路97中,通过将发电电压Vgen与对应于模式的设定电压值Va或Vb进行比较,生成电压检测信号Sv。
在图5中,第2检测电路98,由积分电路981、门电路982、计数器983、数字比较器984及开关SW2构成。
首先,积分电路981,由MOS晶体管2、电容器3、上拉电阻4、反相电路5及反相电路5′构成。
发电电压Vgen,连接着MOS晶体管2的栅极,MOS晶体管2,根据发电电压Vgen反复进行通、断动作,并控制电容器3的充电。如果由MOS晶体管构成开关装置,则虽然包含反相电路5,积分电路98也可以由廉价的CMOS-IC构成,但上述开关元件、电压检测装置也可以由双极性晶体管构成。上拉电阻4,在不发电时将电容器3的电压值V3固定在Vss电位,同时具有在非发电时产生漏泄电流的作用。上拉电阻4具有从几十到几百MΩ左右的高电阻值,因此也可以用导通电阻大的MOS晶体管构成。由连接于电容器3的反相电路5判断电容器3的电压值V3,进一步,通过使反相电路5的输出反相,输出检测信号Vout。这里,将反相电路5的阈值设定为远低于在第1检测电路97中使用的设定电压值Vo的设定电压值Vbas。
在门电路982上供给着由脉冲合成电路22供给的基准信号和检测信号Vout。因此,计数器983,在检测信号Vout为高电平的期间对基准信号进行计数。该计数值,供给到数字比较器984的一个输入端。而在数字比较器984的另一个输入端,则供给与设定时间对应的设定时间值To。这里,如当前的模式为显示模式时,通过开关SW2供给设定时间值Ta,而当前的模式为节电模式时,通过开关SW2供给设定时间值Tb。开关SW2,由设定值切换部95控制。
数字比较器984,以与检测信号Vout的下降边同步的方式,将其比较结果作为发电持续时间检测信号St输出。发电持续时间检测信号St,当超过设定时间时为“H”电平,而当低于设定时间时为“L”电平。
以下,说明第2检测电路98的动作。当由发电部A开始发出交流电力时,发电装置40,通过二极管47生成发电电压Vgen。
当发电开始后发电电压Vgen的电压值从Vdd下降到Vss时,MOS晶体管2导通,并开始电容器3的充电。V3的电位,在不发电时通过上拉电阻4固定在Vss侧,但当开始发电并开始对电容器3充电时,V3的电位开始向Vdd侧上升。接着,当发电电压Vgen的电压值转换为向Vss增加并使MOS晶体管2截止时,对电容器3的充电停止,V3的电位,由电容器3保持原有状态。以上的动作,在持续发电的期间反复进行,V3的电位上升到Vdd并稳定下来。当V3的电位上升到反相电路5的阈值以上时,反相电路5′的输出即检测信号Vout从“L”电平切换为“H”电平,因此可以检测到发电。发电检测以前的响应时间,可以通过连接限流电阻、或改变MOS晶体管的性能而调整对电容器3的充电电流值、或改变电容器3的电容值任意设定。
由于停止发电时发电电压Vgen稳定在Vdd电平,所以MOS晶体管2保持截止状态。V3的电位暂时继续由电容器3保持,但因上拉电阻4的微小的漏泄电流消耗了电容器3的电荷,所以V3开始从Vdd逐渐地下降到Vss。于是,当V3的电位下降到反相电路5的阈值以下时,反相电路5′的输出即检测信号Vout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因此可以检测出发电停止。其响应时间,可以通过改变上拉电阻4的电阻值、或调整电容器3的漏泄电流而任意设定。
当该检测信号Vout由门电路982按基准信号选通时,计数器983对其进行计数。该计数值,由数字比较器984在定时T1与`对应于设定时间的值进行比较。这时,如检测信号Vout的高电平周期Tx比设定时间值To长,则发电持续时间检测信号St,从“L”电平改变为“H”电平。
其次,这里,说明发电用转子43的转速不同时的发电电压Vgen及与该发电电压Vgen对应的检测信号Vout。
发电电压Vgen的电压电平及周期(频率),随发电用转子43的转速而变化。即,转速越大,则发电电压Vgen的振幅越大,且周期变短。因此,检测信号Vout的输出保持时间(发电持续时间)的长度,将随发电用转子43的转速、即发电装置40的发电强度而变化。就是说,当发电用转子43的转速小时,即发电弱时,输出保持时间为ta,当发电强时,输出保持时间为tb。两者的大小关系,为ta<tb。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检测信号Vout的输出保持时间的长度,得知发电装置40的发电强度。
在这种情况下,设定时间值Vo及设定时间值To,可以由设定值切换部95进行切换控制。当从显示模式切换到节电模式时,设定值切换部95改变第1检测电路97和第2检测电路98的没定值Vo及To的值。在本例中,作为显示模式的设定值Va及Ta,可以设定为比节电模式的设定值Vb及Tb低的值。因此,为从节电模式切换为显示模式,需要更强的发电。这里,该发电的程度,如果是通常携带着计时装置1时所得到的强度,则是不够的,必须是由用户等操作者通过摆动手臂而强制性地进行充电时产生的较大的强度。换句话说,应将节电模式的设定值Vb及Tb设定为能够检测由摆动手臂而进行的强制充电。此外,中央控制电路93,备有非发电时间测量电路99,用于测量在第1和第2检测电路97和98未检测到发电的非发电时间Tn,并当非发电时间Tn持续到规定的设定时间以上时,从显示模式转移到节电模式。
另一方面,从节电模式向显示模式的转移,在具备了由发电状态检测部91检测到发电部A处于发电状态、且在满足大容量电容器48的充电电压VC已足够高的条件时执行。
可是,由于本实施形态的电源部B备有升降压电路49,所以,即使充电电压VC是低到一定程度的状态,也能用升降压电路49使电源电压进行升压,从而可以驱动指针移动机构CS、CHM。
因此,中央控制电路93,根据充电电压VC决定升压倍率,并控制升降压电路49。
但是,如充电电压VC太低,则即使进行升压也不能得到可以使指针移动机构CS、CHM动作的电源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当从节电模式转移到显示模式时,将不能进行正确的时间显示,并将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将充电电压VC与预先确定的设定电压值Vc进行比较,判断充电电压VC是否已足够高,并将其作为用于从节电模式向显示模式转移的一个条件。
另外,中央控制电路93,还备有节电模式计数器101,当由用户等操作者操作了外部输入装置100时,用于监视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了指示向预定的强制节电模式转移的动作。
按上述方式设定好的模式,存储在模式存储部94内,并将该信息供给驱动控制电路24、时刻信息存储部96及设定值切换部95。在驱动控制电路24内,当从显示模式切换到节电模式时,停止对驱动部E供给脉冲信号,并将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的动作停止,由此,即可使电机10停止转动,并停止时刻显示。
其次,时刻信息存储部96,更具体地说,由增减计数器构成(图中未示出),当从显示模式切换到节电模式时,接受由脉冲合成电路22生成的基准信号而开始时间测量,并使计数值增加(递增计数),当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显示模式时,结束时间测量。由此,可以测量节电模式的持续时间作为计数值。
另外,当从节电模式切换到显示模式时,使上述增减计数器的计数值减少(递减计数),在递减计数过程中,从驱动控制电路24输出供给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的快拨脉冲。
然后,当增减计数器的计数值减少到零、即经过了与节电模式持续时间相当的快拨时针移动时间时,生成用于使快拨脉冲的发送停止的控制信号,并将其供给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
其结果是,可将时刻显示复位到当前时刻。
上述的时刻信息存储部96,也备有将重新显示的时刻显示复位为当前时刻的功能。
接着,驱动控制电路24,根据从脉冲合成电路22输出的各种脉冲,生成与模式对应的驱动脉冲。首先,在节电模式下,停止供给驱动脉冲。然后,在进行了从节电模式向显示模式的切换之后,为了将重新显示的显示时刻恢复为当前时刻,立即将脉冲间隔短的快拨脉冲作为驱动脉冲供给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
在快拨脉冲的供给结束之后,将一般脉冲间隔的驱动脉冲供给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
[2.6]外部输入装置
外部输入装置100,如大致划分时,在结构上备有起着操作件作用的柄头80、及用于检测柄头80的动作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图6示出外部输入装置100周围部分的结构说明图。
外部输入装置100,  备有与柄头80联动的柄轴81,柄轴81,可沿图中的箭头A方向移动。
使拉档82与柄轴81啮合,该拉档82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由轴82a支承。
按照这种结构,可以使拉档82随着柄轴81的移动而转动。拉档82,由设在压紧构件105上的棘爪部105A定位在3个位置、即0档位置、1档拉出位置和2档拉出位置。通过将拉档82定位在这3个位置,可以将柄轴81定位在常规指针移动状态、日历校正状态及时刻校正状态中的任何一种状态。此外,使锁杆83与拉档82啮合。该锁杆83以可自由摆动的方式由轴83a支承,按照这种结构,可以使锁杆83随着拉档82的移动而沿图中箭头B方向转动。
锁杆83,与以可沿柄轴81移动的方式设置的离合轮84啮合,当锁杆83转动时,使离合轮84沿着柄轴81移动。
这时,当锁杆83沿图中的箭头B1的方向转动并转到1档拉出位置时,与构成第1开关SW1的端子T1接触,并使第1开关SW1变为接通状态。
当柄轴81进一步移动时,使锁杆83沿图中的箭头B2的方向转动,在图中离合轮84的下方,配置着一个小钢轮89,在将柄轴81定位于时刻校正状态(2档拉出位置)时,使锁杆83与第1开关SW1的端子T1分开,并使第1开关SW1变为断开状态,同时由锁杆83将离合轮84向下方移动,并使其与小钢轮89啮合。
这时,调整杆91也沿图中的箭头C的方向转动,并当转到2档拉出位置时,与构成第2开关SW2的端子T2接触,并使第2开关SW2变为接通状态。
然后,当在2档拉出位置转动柄轴81时,该转动从离合轮84传递到小钢轮89。并从小钢轮89传递到中心内轮90。由此,可以使与中心内轮90啮合的图中未示出的二轮及圆柱形轮转动,从而进行时刻校正。
另一方面,在将柄轴81定位于时刻校正状态(2档拉出位置)时,由拉档82移动调整杆91,由此,可以使调整杆91将图中未示出的四轮停止,同时使电子电路部复位。
另外,在柄轴81上,还安装着一个可相对于柄轴81自由转动的第1日历校正轮92。在将柄轴81定位于日历校正状态时,由锁杆83将离合轮84向上方移动,使其与第1日历校正轮92啮合。由此,可以使第1日历校正轮92随着柄轴81的转动而转动,并使总是与第1日历校正轮92啮合的图中未示出的第2日历校正轮及与第2日历校正轮啮合的日历校正轮转动。通过使总是与该日历校正轮啮合的日历轮转动,进行日历校正。
以上动作中的第1开关SW1及第2开关SW2的状态,可以概括如下。
0档位置1档拉出位置2档拉出位置
SW1         断开     接通         断开
SW2         断开     断开         接通
这里,参照图7和图8说明外部输入装置中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及与位置相关的动作。
位置检测装置100A,如图7所示,在结构上备有:锁存电路110,当与第2开关SW2的状态相当的第2开关状态信号SSW2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时,将第1时钟信号CLK1的上升边作为锁存定时并取入和保持第2开关状态信号SSW2;AND电路111,其一个输入端子与锁存电路连接,而在另一输入端子上输入与第1开关SW1的通/断状态相当的第1开关状态信号SSW1;微分电路112,对AND电路111的输出进行微分并输出微分信号SD;及AND电路113,求取节电模式计数器101输出的计数信号SC与微分信号SD的逻辑积并作为强制PS(节电)信号PS输出。
位置检测装置100A的锁存电路110,当第2开关状态信号SSW2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时,将第1时钟信号CLK1的上升边作为锁存定时并取入和保持与第2开关SW2的状态相当第2开关状态信号SSW2。这里,第1时钟信号CLK1,是在第2开关状态信号SSW2为“H”电平的状态下初始化并在第2开关状态信号SSW2为“L”电平的状态下输出的时钟信号,自第2开关状态信号SSW2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起经过与第1时钟信号CLK1的频率对应的时间后,从“L”电平改变为“H”电平。
另一方面,AND电路111,在将柄轴81从2档拉出位置解除后,在第1时钟信号CLK1变为“H”电平之前,起着不使第1开关状态信号SSW1传送到节电模式计数器101或微分电路112侧的门电路的作用。更具体地说,可以明确地区分如下两种情况,即,与时刻校正的解除动作相当的将柄轴81按2档拉出位置→1档拉出位置→0档位置的顺序操作的情况、及与向强制节电模式转移的操作相当的将柄轴81按0档位置→1档拉出位置→0档位置的顺序操作的情况。
当第1开关状态信号SSW1变为“H”电平时,节电计数器101开始计数,并在经过预定的计数时间之前使计数信号SC为“H”电平。
微分电路112,与上述动作并行地对AND电路111的输出进行微分并输出微分信号SD。即,微分电路112,检测第1开关状态信号SSW1的下降,并输出“H”电平的微分信号SD。
因此,如图8(a)所示,当在计数信号SC为“H”电平的期间输出“H”电平的微分信号SD时,在AND电路113中作为强制PS(节电)信号PS输出。
更具体地说,当在计数信号SC为“H”电平的期间、即在设定时间T1(参照图11)以内的期间使柄轴81按0档位置→1档拉出位置→0档位置的顺序操作时,即可检测到用户等操作者指示着向强制节电模式转移。
与此相反,如图8(b)所示,当在经过了设定时间T1且计数信号SC为“L”电平的期间内输出“H”电平的微分信号SD时,AND电路113不输出强制PS(节电)信号PS。
更具体地说,可以明确地区分如下两种情况,即,在经过了设定时间T1且计数信号SC为“L”电平的期间内的与时刻校正解除对应的将柄轴81按1档拉出位置→0档位置的顺序操作的情况、及与上述的向强制节电模式转移的操作相当的将柄轴81按(0档位置→)1档拉出位置→0档位置的顺序操作的情况。
在图9中,说明用于实现动作模式控制功能的动作模式控制部的结构。
动作模式控制部200,在结构上备有:时刻信息存储部96,由升降计数器构成,在节电模式时通过进行递增计数存储经过时间,在当前时刻复位动作时进行递减计数,并当计数值为0以外的值时,使计数信号SCT为“L”电平;携带检测部201,当计时装置处在携带状态时,根据发电装置40的发电电压Vgen输出“H”电平的携带检测信号SPT;AND电路202,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携带检测信号SPT,而在另一输入端子上在节电模式时输入“H”电平的节电模式控制信号SPS;非发电时间测量电路99,根据发电装置40的发电电压Vgen测量发电装置的非发电时间的经过时间,并当经过了规定的非发电时间时,输出“H”电平的非发电时间经过信号SNG;及模式存储部94,输入计数信号SCT、AND电路202的输出信号、初始化信号SINT、强制节省功率(节电)模式信号PS,输出与计时装置的动作模式对应的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节电模式控制信号SPS、常规动作模式控制信号SNR。
模式存储部94,在结构上备有:第1锁存电路203,在AND电路202的输出信号的上升边的定时锁存计数信号SCT,并作为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输出;第2锁存电路204,在计数信号SCT的上升边的定时锁存非发电时间经过信号SNG,并作为常规动作模式控制信号SNR输出;及NOR电路205,对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与常规动作模式控制信号SNR进行“或非”运算,并作为节电模式控制信号SPS输出。
以下,简略地说明其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初始状态为常规动作模式。
即,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L”,节电模式控制信号SPS=“L”,常规动作模式控制信号SNR=“H”。
然后,当发电装置40的发电电压Vgen低于规定电压时,非发电时间测量电路99,测量非发电时间的经过时间。
接着,在经过了非发电时间的经过时间时,非发电时间测量电路99,使非发电时间经过信号SNG为“H”电平。
其结果是,从第2锁存电路204输出的常规动作模式控制信号变为“L”电平,从NOR电路205输出的节电模式控制信号SPS变为“H”电平,从而使计时装置转移到节电模式。
随着上述动作的进行,时刻信息存储部96,变为动作状态(激活状态),通过对经过时间进行递增计数存储节电时的时刻信息,并由于计数值是0以外的值,所以使其输出即计数信号SCT变为“L”电平。
然后,由携带检测部201检测携带状态,并当携带检测信号SPT为“H”电平时,AND电路202的输出变为“H”电平,第1锁存电路203,使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为“H”电平。
在这之后,在时刻信息存储部96计数值变为0以前,计时装置进行时刻复位,并当时刻信息存储部96的计数值回到0时`,结束时刻复位并使计数信号SCT再次为“H”电平。
其结果是,第2锁存电路204输出即常规动作模式控制信号SNR变为“H”电平,从而恢复到常规动作模式。
另外,当强制节电信号PS变为“H”电平时,与在非发电时间测量电路99中经过了经过时间一样,转移到节电模式。
以下,参照图10说明用于实现当前时刻复位功能的当前时刻复位部的结构。
当前时刻复位部300,备有脉冲合成电路22,用于生成和输出每1秒1个脉冲的脉冲信号φ1、每10秒1个脉冲的脉冲信号φ1/10、每1秒32个脉冲的脉冲信号φ32、每1秒256个脉冲的脉冲信号φ256。
其中,脉冲信号φ1,用于在常规动作模式时驱动秒针,脉冲信号φ1/10,用于在常规动作模式时驱动时针和分针。
另外,脉冲信号φ32,用于在当前时刻复位时以快拨脉冲驱动秒针,脉冲信号φ256,用于在当前时刻复位时以快拨脉冲驱动时针和分针。
此外,当前时刻复位部300,在结构上还包含时刻信息存储部96、驱动控制电路24、驱动部30HM、驱动部30S、时分电机60、秒电机10。
进一步,当前时刻复位部300,在结构上还备有:AND电路302,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脉冲信号φ1/10,在另一输入端子上输入从后文所述的OR电路330输出的时分计数信号SCHM,并输出用于使时刻信息存储部内的增减计数器即时分差分计数器(计数时针分针的当前时刻与在停止状态显示的时刻的差分)301进行递增计数的信号;零检测部303,检测时分差分计数器301的计数值是否为0、即时针分针的当前时刻与显示时刻是否一致;AND电路304,在第1输入端子上输入零检测部303的反相输出,在第2输入端子上输入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在第3输入端子上输入脉冲信号φ256,并输出用于使时分差分计数器301在复位当前时刻的动作期间进行递减计数的信号;AND电路305,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脉冲信号φ1/10,在另一输入端子上输入零检测部303的输出;AND电路306,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AND电路304的输出信号,在另一输入端子上输入零检测部303的反相输出;及OR电路307,以互斥的方式输出AND电路305的输出即脉冲信号φ1/10(常规动作模式时)或AND电路306的输出即脉冲信号φ256(当前时刻复位动作时)中的任何一个。
另外,当前时刻复位部300,在结构上还备有:AND电路312,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脉冲信号φ1,在另一输入端子上输入从后文所述的OR电路331输出的秒计数信号SCSC,并输出用于使时刻信息存储部内的增减计数器即秒差分计数器(计数秒针的当前时刻与在停止状态显示的时刻的差分)311进行递增计数的信号;零检测部313,检测秒差分计数器311的计数值是否为0、即秒针的当前时刻与显示时刻是否一致;AND电路314,在第1输入端子输入零检测部313的反相输出,在第2输入端子上输入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在第3输入端子上输入脉冲信号φ32,并输出用于使秒差分计数器311在当前时刻复位动作期间进行递减计数的信号;AND电路315,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脉冲信号φ1,在另一输入端子上输入零检测部313的输出;AND电路316,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AND电路314的输出信号,在另一输入端子上输入零检测部313的反相输出;及OR电路317,以互斥的方式输出AND电路315的输出即脉冲信号φ1(常规动作模式时)或AND电路316的输出即脉冲信号φ32(当前时刻复位动作时)中的任何一个。
进一步,当前时刻复位部300,在结构上还备有:AND电路320,输入零检测部303及零检测部313两者的输出,并输出零检测信号S0;OR电路330,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在另一输入端子上输入节电模式控制信号SPS,`求取两个控制信号的逻辑和,并输出时分计数信号SCHM;及OR电路331,在一个输入端子上输入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在另一输入端子上输入节电模式控制信号SPS,`求取两个控制信号的逻辑和,并输出秒计数信号SCSC。
以下,简略地说明其动作。
当从模式存储部94输出“L”电平的节电模式控制信号SPS及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时,AND电路302、AND电路304、AND电路312及AND电路314,全部输出“L”电平的输出信号。
即,将脉冲信号φ1/10通过AND电路305及OR电路307输出到驱动部30HM,驱动部30HM驱动时分电机60,从而每隔10秒驱动时针分针一次;将脉冲信号φ1通过AND电路315及OR电路317输出到驱动部30S,驱动部30S驱动秒电机10,从而每隔1秒驱动秒针一次。
另外,当从模式存储部94输出“H”电平的节电模式控制信号SPS时,AND电路302,输出可使时分差分计数器301进行递增计数的脉冲信号φ1/10,时分差分计数器301,对时针分针的当前时刻与在停止状态显示的时刻的差分进行计数。
这时,零检测部303的输出为“L”电平,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也为“L”电平,所以,AND电路304、AND电路305及AND电路306的输出,全部为“L”电平,没有信号输出到驱动部30HM,因而使时针分针停止。
同样,AND电路312,输出可使秒差分计数器311进行递增计数的脉冲信号φ1,秒差分计数器311,对秒针的当前时刻与在停止状态显示的时刻的差分进行计数。
这时,零检测部313的输出为“L”电平,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也为“L”电平,所以,AND电路314、AND电路315及AND电路316的输出,全部为“L”电平,没有信号输出到驱动部30S,因而使秒针停止。
在输出“H”电平的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的时刻,零检测部303的输出为“L”电平,,所以,其反相输出为“H”电平的AND电路304,输出可使时分差分计数器301进行递减计数的脉冲信号φ256,同时将脉冲信号φ256输出到AND电路306。
另外,即使在当前时刻复位过程中,也按递减计数中的脉冲信号φ1/10的定时进行递增计数,从而能够使当前时刻的复位也包含当前时刻复位过程中经过的当前时刻。
其结果是,AND电路306,将脉冲信号φ256输出到驱动部30HM,驱动部30HM驱动时分电机60,从而每隔1/256秒驱动时针分针一次。
接着,当零检测部303的输出为“H”电平时,时针分针显示的时刻与当前时刻一致,并再次将脉冲信号φ1/10通过AND电路305及OR电路307输出到驱动部30HM,驱动部30HM驱动时分电机60,并每隔10秒驱动时针分针一次。
另一方面,AND电路312的输出变为“L”电平。并且,在输出“H”电平的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的时刻,零检测部313的输出为“L”电平,所以,其反相输出为“H”电平的AND电路314,输出使时分差分计数器301进行递减计数的脉冲信号φ32,同时将脉冲信号φ32输出到AND电路316。
其结果是,AND电路316,将脉冲信号φ32输出到驱动部30S,驱动部30S驱动秒电机10,从而每隔1/32秒驱动秒针一次。
然后,当AND电路303的输出变为“H”电平时,秒针显示的时刻与当前时刻一致,并再次将脉冲信号φ1通过AND电路315及OR电路317输出到驱动部30S,驱动部30S驱动秒电机10,并每隔1秒驱动秒针一次。
[3]实施形态的动作
在图11中,示出实施形态的计时装置的以向强制节电模式的转移为中心的动作流程图。
在这种情况下,设作为外部输入装置的柄头80(=柄轴81)的动作位置为X,如上所述,设有推到最里边的显示模式位置(X=0;0档位置)、将柄头开关拉出一档的日历校正模式位置(X=1;1档拉出位置)、将柄头开关拉出两档的时刻校正模式位置(X=2;2档拉出位置)。
首先,控制电路23,判断是否是在节电动作模式中(步骤S1)。
当在步骤S1中判定是在节电动作模式中时(步骤S1;是),转移到后文所述的步骤S7的处理。
当在步骤S1中判定不是在节电动作模式中、亦即是在作为常规动作模式的显示模式中时(步骤S1;否),判断作为外部输入装置的柄头开关的动作位置X是否已到达与日历校正模式对应的动作位置(X=1)(步骤S2)。
当在步骤S2中判定柄头开关的动作位置X尚未到达与日历校正模式对应的动作位置(X=1)时(步骤S2;否),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
当在步骤S2中判定柄头开关的动作位置X已到达与日历校正模式对应的动作位置(X=1)时(步骤S2;是),为了判断是否转移到节电模式,将采用该计数值的节电模式计数器初始化(t=0),并开始计数值t的计数(步骤S11)。
接着,判断在这之前的柄头开关的动作位置是否是与时刻校正模式对应的动作位置(X=2)、即柄头开关的动作位置是按X=2→1→0、或是按X=0→1→0的顺序进行的转移(步骤S12)。
当在步骤S12中判定在这之前的柄头开关的动作位置X是与时刻校正模式对应的动作位置(X=2)时(步骤S12;是),由于柄头开关的动作位置X是按X=2→1→0的顺序进行的转移,所以,不是将动作模式转移到节电模式,而是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
当在步骤S12中判定在这之前的柄头开关的动作位置X不是与时刻校正模式对应的动作位置(X=2)时(步骤S12;否),在柄头开关的动作位置X变为X≠1以前保持等待状态(步骤S13),并判断节电模式计数器的计数值t是否小于预定的节电模式转移基准时间T1(步骤S14)。
当在步骤S14中判定节电模式计数器101的计数值t小于预定的节电模式转移基准时间T1时(步骤S14;是)、即在小于节电模式转移基准时间T1的时间内将柄头开关的动作位置X按X=0→1→0的顺序进行转移时,可判定为由用户等操作者发出了向强制性节电模式转移的指示,并转移到节电模式(步骤S6)。
更具体地说,中央控制电路23,将节电模式存储在模式存储部内。
因此,驱动控制电路24,控制秒针驱动部30S及时分针驱动部30HM,使其停止对时分电机和秒电机的驱动。
接着,时刻信息存储部96,对用于进行后文所述的时刻复位处理(参照步骤S9)的与节电模式经过时间对应的时刻信息进行递增计数(步骤S7),并判断发电装置40是否以比用于判断是否向显示模式转移的规定发电电压大的发电电压进行发电(步骤S8)。
当在步骤S8中判定不是以比用于判断发电装置40是否向显示模式转移的规定发电电压大的发电电压进行发电,即应继续节电模式时(步骤S8;否),将处理再次转移到步骤S7,继续对与节电模式经过时间对应的时刻信息进行递增计数。
当在步骤S8中判定是以比用于判断发电装置40是否向显示模式转移的规定发电电压大的发电电压进行发电、即可以向显示模式转移时(步骤S8;是),将动作模式从节电模式转移到显示模式,并根据时刻信息存储部96的计数值进行将时刻复位的时刻复位处理(步骤S9)。
更具体地说,对时刻信息存储部96的计数值进行递减计数,并在计数值递减到0以前,输出用于进行指针的快拨的脉冲信号。
然后,继续进行时刻显示(步骤S10),并将处理再次转移到步骤S1,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4中判定节电模式计数器的计数值t大于预定的节电模式转移基准时间T1时(步骤S14;否)、即,在大于节电模式转移基准时间T1的时间内将柄头开关的动作位置X按X=1→0的顺序进行转移,这可以判定为是由用户等操作者在日历校正等其他操作结束后进行了将柄头恢复到原位的操作,而不是发出了向强制性节电模式转移的指示,因此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
接着,中央控制电路93,根据发电状态检测装置91的检测信号,判断是否有发电电压、即发电装置40是否在进行着发电(步骤S3)。
当在步骤S3中判定有发电电压时(步骤S3;是),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0,继续进行时刻显示(步骤S10),并将处理再次转移到步骤S1。
当在步骤S3中判定没有发电电压、即没有进行发电时(步骤S3;否),中央控制电路93的非发电时间测量电路99,对非发电时间Tn进行递增计数(步骤S5)。
然后,中央控制电路93,判断非发电时间Tn是否持续到超过规定的设定时间(步骤S5)。
当在步骤S5中判定非发电时间Tn尚未持续到超过规定的设定时间(步骤S5;否)时,将处理再次转移到步骤S3,并反复进行从步骤S3到步骤S5的处理。
当在步骤S5中判定非发电时间Tn持续到超过规定的设定时间时,自动停止时刻显示,并转移到节电模式(步骤S6)。
接着,在进行了上述的步骤S7~步骤S10的处理后,将处理再次转移到步骤S1,并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4]实施形态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1的计时装置1,可以根据是否进行着发电将时刻显示停止而转移到节电模式,并可通过发电检测重新开始时刻显示,同时用户等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强制性地转移到节电模式。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节省存储在大容量电容器48内的能量。
即,在本例的计时装置1中,可以测量非发电时间Tn,如果非发电时间尚未达到设定时间,则可以不转移到节电模式,但由于用户等操作者可以自由地(强制性)地通过操作作为外部输入装置的柄头而转移到节电模式,所以能更可靠地使该操作者以最佳的状态达到节约能量的目的。
进一步,在本例的计时装置1中,为强制性地转移到节电模式而用柄头进行操作指示时、和进行其他操作(对准时刻)时,必须进行在完成操作的时间及操作状态的转移上不同的特定操作,所以不会使用户等操作者错误地转移到节电模式,因而不影响用户等操作者的操作性。
[5]实施形态的变形例
[5.1]第1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以采用步进电机10及步进电机60驱动模拟指针进行时刻显示的计时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对采用LCD等进行时刻显示的数字计时装置,当然也可以适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由用户等操作者强制性地转移到节电模式,可以进一步地节约由LCD消耗的电力,从而能长时间持续地测定时刻。
[5.2]第2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当转移到节电模式时使两个步进电机10、60同时停止的情况,但在结构上也可以将节电模式设定为多个阶段,并在第1阶段的节电模式中,仅使与秒针对应的步进电机10停止,在第2阶段的节电模式中,再使与时针和分针对应的步进电机60停止。
[5.3]第3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以采用两个电机显示时分和秒的计时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对采用一个电机显示时分和秒的时刻的计时装置,本发明也可以适用。
相反,对具有3个以上电机的计时装置,本发明也可以适用。
[5.4]第4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发电装置40,采用了将自动锤45的转动传递到转子43并通过转子43的旋转在输出用线圈44上产生发电电压Vgen的电磁发电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利用发条的复原力产生转动并由该转动产生电动势的发电装置、或通过将由外部或自激产生的振动或位移施加在压电体上从而借助于压电效应产生电力的发电装置。
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利用了太阳光等光线的光电变换产生电力的发电装置。
进一步,也可以是利用基于某个部位与其他部位的温度差的热发电产生电力的发电装置。
另外,在结构上也可以设置多个上述的发电装置,并在适合于其各自的发电原理的使用状态下进行发电,或同时进行发电。
[5.5]第5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以手表型计时装置1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除手表外,也可以是怀表等。此外,对台式电子计算机、携带式电话、携带式个人计算机、电子笔记本、携带式收音机、携带式VTR等携带式电子设备,都可以适用。
[5.6]第6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将基准电位(GND)设定为Vdd(高电位侧),但当然也可以将基准电位(GND)设定为Vss(低电位侧)。在这种情况下,设定电压值Vo及Vbas,表示以Vss为基准的与设定于高电压侧的检测电平的电位差。
[5.7]第7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从显示模式到节电模式的强制性转移,通过检测柄头的位置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检测配置在计时装置1的外壳上的按钮的操作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从显示模式转移到节电模式。此外,也可以利用电磁开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工厂内或由零售商等强制性地转移到节电模式。
[5.8]第8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采用了当在节电模式下进行了发电检测时将节电模式解除并转移到显示模式的结构,但在结构上也可以设置当满足预先设定的规定条件时禁止从节电模式向常规动作模式转移的转移禁止模式。
例如,在运输处于节电模式状态的携带式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当由于运输时的振动而检测到发电状态因而将节电模式解除并转移到常规动作模式时,尽管还不是使用状态,但造成了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携带式电子设备的动作模式设定为转移禁止模式,就可以禁止向常规动作模式转移,因而能防止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预先设定的规定条件的一例,在处于节电模式的携带式电子设备、例如上述例的计时装置中,可以考虑将操作件(柄头)拉出一档的状态。此外,在设有多个按钮或开关的携带式电子设备中,在结构上,可以通过将特定的多个(最好是3个以上)按钮或开关设定为规定的操作状态,对节电模式和转移禁止模式间进行切换。
另外,在结构上,不仅可以从节电模式向转移禁止模式转移,而且也可以通过进行同样的预定的规定操作从常规动作模式强制性地转移到节电模式,然后再转移到转移禁止模式。
其结果是,可以由用户等操作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转移到转移禁止模式,因此能进一步地在使用状态(或保存状态)以最佳方式减低电力消耗。
[5.9]第9变形例
在以上的说明中,当进行时刻复位时,使输出“H”电平的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的定时在时分电机60侧和秒电机10侧相同,但也可以使输出“H”电平的当前时刻复位控制信号SRET的定时在时分电机60侧和秒电机10侧不同,通过将时刻复位定时错开,可以抑制电力消耗的瞬时急剧上升,因而能进行可靠的动作。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使时针分针与秒针的复位定时不同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如下两种方法。
①使时针分针与秒针的移动定时在时间上错开。
即,将时针分针复位后,再复位秒针,进一步,在时针分针复位后,如在秒针复位处理的过程中到达了时针分针的常规移动时的移动定时,则在秒针复位处理后再次进行时针分针的复位处理。
②以使时分电机与秒电机的电机脉冲不重合的方式并行地进行复位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看上去似乎是时针分针与秒针同时复位,但因电机脉冲不重合,所以耗电量不会急剧上升。
按照本发明,通过对操作件进行操作,用户等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强制性地转移到节电模式。因此,能更加可靠地节约蓄存的电能,并且,与根据是否进行着发电自动地停止时刻显示而转移到节电模式的情况相比,能够减低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另外,通过在完成操作件的操作状态之前设置时间限制,可以防止错误地转移到节电模式,因而可以提高用户等操作者的使用方便性。

Claims (21)

1.一种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备有:发电装置,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电源装置,蓄存通过上述发电获得的电能;被驱动装置,由从上述电源装置供给的电能驱动;操作装置,用于由用户等操作者进行各种操作;操作状态判断装置,用于判断上述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是否是指示向减低上述被驱动装置的耗电量的节电模式转移的预定操作状态;及动作模式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操作状态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将动作模式转移到上述节电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装置,备有上述操作者进行操作的操作件及检测上述操作件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使上述操作件的位置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然后在预定的规定时间内从上述第2位置返回上述第1位置时,上述操作状态判断装置,判定为是指示向上述节电模式转移的操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备有检测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是否处在被携带着的携带状态的携带检测装置,上述动作模式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携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上述被驱动装置的动作模式从上述常规动作模式转移到上述节电模式,以便在上述电子设备处在非携带状态时减低上述被驱动装置的耗电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携带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状态检测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是否处在被携带着的携带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能量,是动能、压能或热能中的任何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能量,是光能或电磁波能中的任何一种,当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处在非携带状态、且上述发电装置的发电状态处在与上述节电模式对应的规定发电状态时,上述动作模式控制装置,将上述被驱动装置的动作模式转移到上述节电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被驱动装置,是进行时刻显示的时刻显示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装置,备有:用于由上述操作者进行操作的柄头及检测上述柄头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使上述柄头的位置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然后在预定的规定时间内从上述第2位置返回上述第1位置时,上述操作状态判断装置,判定为是指示向上述节电模式转移的操作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时刻显示装置,备有对时刻进行模拟显示的模拟指针及驱动上述模拟指针的指针驱动装置,上述动作模式控制装置,备有在上述节电模式时将上述指针驱动装置的动作停止的动作停止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备有:经过时间计数装置,对上述节电模式中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数;及显示时刻复位装置,当从上述节电模式转移到常规动作模式时,根据上述经过时间计数装置的计数值将上述时刻显示装置的显示复位到与上述经过时间对应的时刻。
13.一种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该携带式电子设备具有用于由用户等操作者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件、蓄存电能的电源装置及由上述电能驱动的被驱动装置,该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发电工序,通过将第1能量变换为作为第2能量的电能进行发电;操作状态判断工序,判断上述操作件的操作状态是否是指示向减低上述被驱动装置的耗电量的节电模式转移的预定操作状态;及动作模式控制工序,根据上述操作状态判断工序的判断结果,将动作模式转移到上述节电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状态判断工序,包括检测上述操作件位置的位置检测工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上述操作件的位置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然后在预定的规定时间内从上述第2位置返回上述第1位置时,上述操作状态判断工序,判定为是指示向上述节电模式转移的操作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是否处在被携带着的携带状态的携带检测工序,上述动作模式控制工序,在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处于非携带状态时,根据上述携带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将上述被驱动装置的动作模式从上述常规动作模式转移到上述节电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携带检测工序,根据上述发电工序的发电状态检测上述携带式电子设备是否处在被携带着的携带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被驱动装置,是进行时刻显示的时刻显示装置,上述操作件,是用于由上述操作者进行操作的柄头,上述操作状态判断工序,包括检测上述柄头位置的位置检测工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上述柄头的位置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然后在预定的规定时间内再从上述第2位置返回上述第1位置时,上述操作状态判断工序,判定为是指示向上述节电模式转移的操作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时刻显示装置,备有对时刻进行模拟显示的模拟指针及驱动上述模拟指针的指针驱动装置,上述动作模式控制工序,包括在上述节电模式时将上述指针驱动装置的动作停止的动作停止工序。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经过时间计数工序,对上述节电模式中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数;及显示时刻复位工序,当从上述节电模式转移到常规动作模式时,根据上述经过时间计数工序的计数值将上述时刻显示装置的显示复位到与上述经过时间对应的当前时刻。
CNB991277309A 1998-12-04 1999-12-03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08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6028/98 1998-12-04
JP34602898 1998-12-04
JP346028/1998 1998-12-04
JP356763/98 1998-12-15
JP356763/1998 1998-12-15
JP35676398 1998-12-15
JP281848/99 1999-10-01
JP28184899A JP3721888B2 (ja) 1998-12-04 1999-10-01 携帯用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JP281848/1999 1999-10-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6442A true CN1256442A (zh) 2000-06-14
CN100430843C CN100430843C (zh) 2008-11-05

Family

ID=27336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2773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0843C (zh) 1998-12-04 1999-12-03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424600B1 (zh)
EP (1) EP1006640B1 (zh)
JP (1) JP3721888B2 (zh)
CN (1) CN100430843C (zh)
DE (1) DE69935110T2 (zh)
HK (1) HK102901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9483A (zh) * 2013-07-31 2013-11-20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电源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13243A (zh) * 2012-07-18 2015-07-29 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电子装置的改进方法
CN105446457A (zh) * 2015-12-09 2016-03-30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应用程序耗电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422626A (zh) * 2017-09-13 2017-12-01 杭州正驰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锤的转轴定位结构
EP3492599A1 (en) * 2017-11-29 2019-06-05 Yamasa Corporation Dried l-glutamate oxidase composition
CN111722519A (zh) * 2019-03-22 2020-09-29 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运动传感器的电子钟表
CN113031424A (zh) * 2019-12-24 2021-06-25 斯沃奇集团研究及开发有限公司 带有机械机芯和用于校正显示时间的校正装置的时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2964B2 (en) * 2000-02-10 2006-09-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ime keep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3596464B2 (ja) * 2000-02-10 2004-1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計時装置および計時装置の制御方法
EP1326146A4 (en) * 2000-08-15 2004-10-06 Citizen Watch Co Ltd ELECTRONIC CLOCK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ONIC CLOCK
US6819634B2 (en) * 2000-08-31 2004-11-16 Citizen Watch Co., Ltd. Electronic clock
US7154816B2 (en) 2000-09-27 2006-12-26 Citizen Watch Co., Ltd. Electronic watch and electronic watch control method
TW505834B (en) * 2001-03-20 2002-10-11 Ebauchesfabrik Eta Ag Timepiece including a generator
JP2002305475A (ja) * 2001-04-04 2002-10-18 Kyocera Corp 省電力状態移行方法、及び移動通信機
JP2002328184A (ja) * 2001-04-27 2002-11-15 Seiko Instruments Inc 電子時計
JP3680802B2 (ja) * 2002-02-28 2005-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
JP2004048818A (ja) * 2002-07-08 2004-02-12 Rohm Co Ltd モータ駆動装置
EP1388778B1 (en) * 2002-08-07 2008-03-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EP1581855B1 (en) * 2002-12-30 2006-06-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record carrier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40233794A1 (en) * 2003-02-21 2004-11-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imepiece driving apparatus and time calculating apparatus
US7088256B2 (en) * 2004-07-30 2006-08-08 Motorola,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e
EP1821163A3 (fr) * 2006-02-13 2012-06-13 Ventura Watch SA Montre avec génératarice
JP5256413B2 (ja) * 2007-08-29 2013-08-07 セミコンダクター・コンポーネンツ・インダストリーズ・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カンパニー モータ駆動回路
FR2920628B1 (fr) * 2007-08-30 2011-07-01 Celsius X Vi Ii Telephone portable muni d'une montre mecanique
EP2042947B1 (en) 2007-09-28 2010-12-22 Casio Computer Co., Ltd. Hand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ice
JP4596002B2 (ja) * 2007-12-25 2010-12-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針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針位置検出方法
JP4623140B2 (ja) * 2008-05-28 2011-02-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針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針位置検出制御方法
JP4730397B2 (ja) * 2008-05-30 2011-07-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針位置検出装置
US20100001699A1 (en) * 2008-07-02 2010-01-07 Murata Power Solutions Output voltage control circuit for modular power supplies
JP2011247873A (ja) * 2010-04-30 2011-12-08 Seiko Instruments Inc クロノグラフ時計
JP2012073224A (ja) * 2010-09-03 2012-04-12 Seiko Instruments Inc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電子機器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237739A (ja) * 2011-04-29 2012-12-06 Seiko Instruments Inc 電子時計
JP2013156159A (ja) * 2012-01-30 2013-08-15 Seiko Instruments Inc 電子時計
CN104866077B (zh) * 2014-02-24 2019-02-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和基于穿戴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JP6759543B2 (ja) 2015-09-11 2020-09-2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電子時計、および駆動装置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96570A (en) 1976-02-09 1977-08-13 Citizen Watch Co Ltd Power saving method of crystal wristwatch
JPS55158582A (en) 1979-05-29 1980-12-10 Casio Comput Co Ltd Electronic clock
JPS5745484A (en) 1980-09-03 1982-03-15 Toshiba Corp Electronic clock
JPS59200986A (ja) * 1983-04-28 1984-11-14 Seiko Epson Corp アナログ電子時計
JPS607381A (ja) 1983-06-28 1985-01-16 Seiko Instr & Electronics Ltd 電子時計の節電機能
JPS61202186A (ja) 1985-03-05 1986-09-06 Seiko Instr & Electronics Ltd 電子時計
DE4002723C2 (de) * 1990-01-31 2003-06-26 Junghans Uhren Gmbh Autonome Funkuhr
JP2564739B2 (ja) * 1992-09-08 1996-12-18 株式会社精工舎 時 計
US5457644A (en) * 1993-08-20 1995-10-10 Actel Corporation Field programmabl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rray integrated circuit
JPH0774691A (ja) * 1993-08-31 1995-03-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折畳機構付携帯電話機
JP3313215B2 (ja) * 1993-12-10 2002-08-1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電波修正型電子時計
WO1997034355A1 (fr) * 1996-03-13 1997-09-18 Citizen Watch Co., Ltd. Bloc d'alimentation pour pieces d'horlogerie electroniques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3243A (zh) * 2012-07-18 2015-07-29 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电子装置的改进方法
CN103399483A (zh) * 2013-07-31 2013-11-20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电源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99483B (zh) * 2013-07-31 2016-12-0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电源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46457A (zh) * 2015-12-09 2016-03-30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应用程序耗电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422626A (zh) * 2017-09-13 2017-12-01 杭州正驰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锤的转轴定位结构
EP3492599A1 (en) * 2017-11-29 2019-06-05 Yamasa Corporation Dried l-glutamate oxidase composition
US11008563B2 (en) 2017-11-29 2021-05-18 Yamasa Corporation Dried L-glutamate oxidase composition
CN111722519A (zh) * 2019-03-22 2020-09-29 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运动传感器的电子钟表
US11281163B2 (en) 2019-03-22 2022-03-22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ere Suisse Electronic timepiece with a motion sensor
CN113031424A (zh) * 2019-12-24 2021-06-25 斯沃奇集团研究及开发有限公司 带有机械机芯和用于校正显示时间的校正装置的时计
CN113031424B (zh) * 2019-12-24 2022-04-01 斯沃奇集团研究及开发有限公司 带有机械机芯和用于校正显示时间的校正装置的时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21888B2 (ja) 2005-11-30
EP1006640B1 (en) 2007-02-14
DE69935110T2 (de) 2007-06-28
EP1006640A2 (en) 2000-06-07
HK1029010A1 (en) 2001-03-16
CN100430843C (zh) 2008-11-05
US6424600B1 (en) 2002-07-23
JP2000235088A (ja) 2000-08-29
DE69935110D1 (de) 2007-03-29
EP1006640A3 (en) 2001-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6442A (zh)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N1132075C (zh) 电子仪器和电子仪器的控制方法
CN1125383C (zh) 电子钟表
CN1265525C (zh) 过充电防止方法、充电电路、电子装置及钟表
CN1135457C (zh) 计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879C (zh) 电子机器、被充电电子机器和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
CN1171375C (zh) 电力供给装置、电力供给方法、携带式电子装置和电子钟表
CN1266557C (zh) 计时装置及计时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35452C (zh) 保时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该装置的方法
CN1132073C (zh) 电子机器和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
CN1782929A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指示部件位置检测方法和程序
CN1132076C (zh) 电子控制式钟表、电子控制式钟表的电力供给控制方法和电子控制式钟表的时刻修正方法
CN1145859C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34873C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89802C (zh) 电子表
CN1248402C (zh) 斩波电压产生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时器
CN1304202A (zh) 斩波电路、斩波电路控制方法、斩波式充电电路、电子器件和计时(timeke-eping)装置、
CN1140856C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45087C (zh) 电子设备及用于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2894C (zh) 携带式电子设备及携带式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N1701284A (zh) 电子时钟、电子设备和启动方法
CN1272236A (zh) 过充电防止方法、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和时钟
CN1149452C (zh) 具有检查功能的电子时计及其检查方法
CN1132074C (zh) 电子机器和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
CN1213354C (zh) 电子机器、电子控制式机械表和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