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4990C -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的系统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的系统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4990C
CN1254990C CNB021442177A CN02144217A CN1254990C CN 1254990 C CN1254990 C CN 1254990C CN B021442177 A CNB021442177 A CN B021442177A CN 02144217 A CN02144217 A CN 02144217A CN 1254990 C CN1254990 C CN 125499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ption
quality
base station
signal
belo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42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1310A (zh
Inventor
清本盛明
石仓明
坂川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11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1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49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49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连接具有不同通信标准的多种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包括:系统获取部分,被配置成从所述多种移动通信系统中获取第一系统,并进入第一待机状态;第一确定部分,被配置成在第一待机状态检测从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的信号的接收质量,并检验所检测的接收质量是否满足第一条件;以及第一系统重获部分,被配置成如果所述第一确定部分确定所检测的接收质量不满足第一条件,则从所述多种移动通信系统中获取接收质量满足第二条件的第二系统,并进入第二待机状态。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的系统选择方法
本申请基于2001年10月5日申请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1-310313,并要求该在先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结合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由通信标准不同的多种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例如,数字蜂窝电话系统,模拟蜂窝电话系统和PCS(个人通信系统),提供服务的区域的移动终端装置,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在这种移动终端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选择最佳系统的系统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当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加电时,该装置基于预先注册的列表搜索由用户期望的系统的基站发射的控制信号。移动终端装置接着执行处理,以与发射该搜索所获取的控制信号的基站建立同步。当这种同步建立时,移动终端装置进入待机状态。一旦装置进入这种待机状态,在这之后的预定时间周期内就不能从基站接收任何有效消息。移动终端装置对所期望的系统保持这种同步建立状态,直到出现“系统丢失”条件或曾经启动的语音或数据通信终止。
然而利用这种配置,如果在待机状态接收质量变坏,这种变坏的接收质量状态持续直到出现“系统丢失”条件或曾经启动的通信终止。在此情况下,如果在与已经建立同步的基站属于同一系统的外围基站中,有一个外围基站的接收质量高于前一基站的接收质量,则对后一基站执行空闲切换。这样能改善接收质量。然而,如果不存在与已经建立同步的基站属于同一系统的外围基站,或如果从属于同一系统的外围基站无法接收到高质量的信号,则不执行空闲切换。因此,在类似这种情形下移动通信终端装置以变坏的接收质量保持待机。这将在有时候干扰呼出或呼入的连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了上述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当该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即使在同一系统内的基站之间无法执行空闲切换也能快速消除接收质量变坏,以及提供一种该装置的系统选择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用于连接具有多个不同通信标准的多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成存储对应于所述多种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先级信息;
系统获取部分,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优先级信息,从所述多种移动通信系统中选择第一系统,获取属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基站,并且进入待机状态;
第一确定部分,被配置成从来自所述获取的基站的信号中检测第一接收质量,并且检验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是否超过第一门限;
检测部分,被配置成从来自属于除了所述第一系统之外的、所述多个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系统的基站的信号中检测第二接收质量;
第一重获部分,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确定部分确定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没有满足所述第一门限时,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选择第二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一接收质量,获取属于所述选择的第二系统的基站,并且进入待机状态;
第二确定部分,被配置成从来自属于不同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系统的基站的信号中检测第三接收质量,并且检验所述第三接收质量是否超过了第二门限;
第三确定部分,被配置成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优先级信息,从对应于由所述第二确定部分所检测的第三接收质量的系统中,检测具有高于所述第二系统的优先级信息的第三系统;
第二重获部分,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三确定部分确定存在所述第三系统时,获取属于所述第三系统的基站,并且返回待机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系统选择方法,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到具有多个不同通信标准的多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基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存储的优先级信息,从所述多种移动通信系统中选择第一系统,获取属于所述选择的第一系统的基站,并且进入第一待机状态;
在所述第一待机状态,从来自所述获取的基站的信号中检测第一接收质量,并且检验所述检测的第一接收质量是否超过第一门限;
从来自属于除了所述第一系统之外的、所述多个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系统的基站的信号中检测第二接收质量;
在确定来自所述第一系统的基站的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没有满足所述第一门限时,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选择第二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接收质量高于来自所述第一系统的基站的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
获取属于所述选择的第二系统的基站,并且进入第二待机状态;
在所述第二待机状态,从来自属于不同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系统的基站的信号中检测第三接收质量,并且检验所述检测的第三接收质量是否超过了第二门限;
检测是否存在优先级信息高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三系统,在所述第三系统中,所述检测的第三接收质量超过了所述第二门限;以及
在确定存在所述第三系统时,获取属于所述第三系统的基站。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陈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其中通过描述部分可以显而易见地了解,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部分可了解。借助下文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可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结合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意了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它们与上面给出的一般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所使用的服务区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配置框图;
图3是由图2所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执行的系统选择控制的过程和内容的流程图;
图4是第一系统重选控制的过程和内容的流程图;
图5是第二系统重选控制的过程和内容的流程图;
图6是由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执行的系统选择控制的过程和内容的流程图;
图7是由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执行的系统选择控制的过程和内容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个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所使用的服务区的状态示意图。在该服务区内,彼此之间独立运行的多个系统(图3示意了三个系统)构成无线电区域ES1、ES2和ES3。基站BSS1、BSS2和BSS3分别安装于无线电区域ES1、ES2和ES3内,而且连接由各自系统运作的移动通信交换装置(未示出)。
多种系统的例子有使用CDMA(码分多址)方案的数字移动式通信系统,使用同一种CDMA方案称为PCS(个人通信系统)的个人移动通信系统,以及使用由AMPS(先进移动电话系统)表示的模拟通信系统的模拟蜂窝电话系统。
为描述方便起见,每个系统有一个无线电区域,即图1所示的无线电区域ES1、ES2或ES3。然而实际上,在每个系统中可构成多个无线电区域,而且在每个这些无线电区域中都安装有基站。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功能配置框图。这种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是多模终端,能通过选择性使用采用CDMA的数字模式和采用AMPS的模拟模式进行通信。
从基站BSS1、BSS2或BSS3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被天线1接收,并通过天线双工器(DUP)2输入到接收电路(RX)3。接收电路3将该无线电信号与从频率合成器(SYN)4输出的接收本地振荡器信号混频,从而将信号下变频为中频信号或基带信号。应指出,由频率合成器4生成的接收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由来自控制器12的输出控制信号SYC指定。
接收的中频或基带信号在设置数字模式为通信模式时被输入到CDMA信号处理单元6,或在设置模拟模式时被输入到模拟音频电路19。
对于输入的接收中频或基带信号,CDMA信号处理单元6利用分配给接收信道的扩频码(PN码)执行正交解调和解扩,从而获得解调数据。这种解调数据被输入到语音编解码器7。指示解调数据的接收数据率的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器12。
语音编解码器7首先扩展从CDMA信号处理电路6输出的解调数据。这种扩展过程是根据控制器12通告的接收数据率执行的。语音编解码器7接着利用维特比(Viterbi)解码和纠错解码过程执行解码处理。通过这些解码处理,能再现接收的基带数字数据。
PCM编解码器8根据通信模式的类型(语音通信或数据通信)执行信号处理。这种通信模式类型是由控制器12指定的。在语音通信模式中,对从语音编解码器7输出的接收数字数据执行PCM解码,并输出模拟接收语音信号。这种模拟接收语音信号被接收机放大器9放大并从扬声器10输出作为语音。在数据通信模式中,从语音编解码器7输出的接收数字数据输入到控制器12。控制器12存储这种输入的接收数字数据到存储器13,同时在显示器15上显示数据。如果必要的话,控制器12从外部接口输出接收数字数据到便携式信息终端(PDA:个人数字助理)或诸如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的个人计算机(均未示出)。
模拟音频电路19通过利用FM检测器或类似装置对输入的接收中频信号执行模拟解调,从而再现模拟接收信号。这种模拟接收信号被接收机放大器9放大并从扬声器10输出作为语音。
在语音通信模式中,从麦克风11输出的模拟发射语音信号被发射机放大器18放大到适当电平。这种放大的模拟发射语音信号在选择数字模式作为语音通信模式时被输入到PCM编解码器8,或在选择模拟模式时被输入到模拟音频电路19。
PCM编解码器8对输入的模拟发射语音信号执行PCM编码。生成的发射语音数据被输入到语音编解码器7。
这种语音编解码器7根据设置的是语音通信模式还是数据通信模式改变其处理。在语音通信模式中,从输入的发射语音数据检测输入语音的能量,基于该检测结果确定发射数据率。基于该确定的发送数据率压缩输入的发射语音数据。经压缩的发射语音数据经过纠错编码并输入到CDMA信号处理单元6。在数字通信模式中,根据预置的发射数据率压缩从控制器12输出的发射数据。压缩的数据经过纠错编码并被输入到CDMA信号处理单元6。
CDMA信号处理单元6首先对输入的发射数据执行扩频处理。这种扩频处理是通过将发射数据乘以分配给发射信道的PN码执行的。接着对扩频发射数据执行数字调制。QPSK就是这种数字调制的例子。通过数字调制生成的发射信号被输入到发射电路(TX)5。
模拟音频电路19通过利用输入的模拟发射语音信号执行载波信号的模拟调制。FM调制是这种模拟调制系统的例子。经调制的载波信号被输入到发射电路(TX)5。
发射电路5将输入的正交调制信号或载波信号与频率合成器4生成的发射本地振荡器信号同步,从而将该信号变频为射频信号。基于控制器12通告的发射数据率,发射电路5仅对射频信号中的有效部分执行高频放大,并输出作为发射射频信号。从发射电路5输出的发射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双工器2提供给天线1。天线1通过突发发射将信号发射到基站(未示出)。
输入单元14有拨号键、发射键、电源键、结束键、音量控制键、模式指定键等。显示15有LCD和LED。LCD显示例如存储的电话号码本信息,呼入和呼出记录,以及通信对方的终端装置的电话号码和工作状态。LED用于通知用户有呼入并提示用户电池16何时需要充电。
供电电路17基于电池16的输出生成预定的工作电源电压Vcc。供电电路17还有充电电路为充电电池16充电。
控制器12包括例如微型计算机作为主控单元。控制器12还包括通信控制部分,通过根据呼出或呼入执行无线电连接控制使语音通信或数据通信成为可能;位置登记控制部分,以及空闲切换控制部分。另外,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部分,控制器12包括系统选择控制部分(未示出),第一系统重选控制部分12a,以及第二重选控制部分12b。这些功能是通过使微型计算机执行程序实现的。
当终端装置加电时,系统选择控制部分根据预先注册的列表选择具有高选择优先级的系统。系统选择控制部分获取属于所选择的系统的基站,与该获取的基站建立同步,并进入待机状态。在下文中,这种待机状态将称为第一待机状态。
在第一待机状态,第一系统重选控制部分12a检测来自已建立同步的系统的基站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场强(RSSI)和Ec/Io。第一系统重选控制部分12a分别比较所检测的RSSI和Ec/Io与门限值Ar和Ae,从而监控接收信号的接收质量。这种接收质量监控针对接收信号的每个时隙。如果在预定数量的时隙(例如4个时隙)或更多时隙内接收质量持续变坏,第一系统重选部分12a执行第一系统重选处理。第一系统重选处理选择系统的依据与每个系统的选择优先级无关。即,如果在低选择优先级的系统中存在接收质量高的系统,则第一系统重选部分12a选择该系统,建立同步并进入待机状态。在下文中,这种待机状态将称为第二待机状态。
在第二待机状态中,第二系统重选部分12b检测来自除已建立同步的系统外每个系统的基站的信号的接收场强(RSSI)和Ec/Io。这种检测以预定间隔(例如3分钟)周期进行。第二系统重选部分12b分别比较所检测的RSSI和Ec/Io与门限值Br和Be,从而确定存在还是不存在接收质量高的系统。如果找到有选择优先级和接收质量均高于已建立同步的系统的系统,则第二系统重选部分12b与该系统建立同步并进入待机状态。这种待机状态就是上述的第一待机状态。
下面将说明由具有上述结构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执行的系统选择操作。
假设例如,当移动通信终端装置MS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时用户打开电源。移动通信终端装置MS初始化各个电路,并在控制器12的控制下如下所述启动系统选择控制。图3是该控制的过程和内容的流程图。
即,在步骤3a,控制器12基于预先注册的系统列表选择具有最高选择优先级的系统。在步骤3b,控制器12执行控制以与属于所选择系统的基站建立同步。例如,假设具有最高选择优先级的系统为CDMA移动式通信系统S1。在此情况下,控制器12选择这种CDMA移动式通信系统S1。控制器12接着从属于所选择系统S1的基站获取最近的基站BSS1。接着,控制器12执行控制以与该获取的基站建立同步。当同步建立时,控制器12进入步骤3c所示的第一待机状态。
进入第一待机状态后,在步骤3d,控制器12对第一系统重选处理执行接收质量确定。图4是该确定的过程和内容的流程图。
即,对于来自已建立同步的基站BSS1的信号的每个时隙,控制器12在步骤4a和4b分别检测信号的接收场强(RSSI)和Ec/Io。Ec/Io是来自作为测量对象的基站BSS1的信号的能量(Ec)与接收信号的总能量(Io)之比。控制器12在步骤4c和4d分别比较所检测的RSSI和Ec/Io与门限值Ar和Ae,从而确定接收质量是否变坏。
假设确定结果指示RSSI和Ec/Io分别小于门限值Ar和Ae。因此,在步骤4e,控制器12往上计数用于计数时隙数的计数器的值 a,由此找到接收质量的变坏。如果计数器的值 a在往上计数后等于或大于当前值,例如“4”,控制器12确定来自已建立同步的基站BSS1的信号的接收质量已变坏,并进入步骤3e所示的第一系统重选处理。
另一方面,假设RSSI和Ec/Io中至少有一个大于门限值Ar和Ae中的相应一个,或计数器的值 a小于“4”。在此情况下,控制器12确定来自已建立同步的基站BBS1的信号的接收质量尚未变坏或只是暂时变坏,并返回步骤3c所示的第一待机状态。
在进入步骤3e所示的第一系统重选处理后,控制器12在系统列表中注册的多个系统中搜索选择优先级低于已建立同步的系统S1,但接收质量等于或高于预定级别的系统。如果检测到满足这种条件的系统,控制器12获取所检测系统的基站,与所获取的基站建立同步,并进入第二待机状态。
假设例如,满足该条件的系统为使用AMPS的系统S3。在此情况下,控制器12选择该AMPS系统S3,获取属于系统S3的基站BSS3,与获取的基站BSS3建立同步,并进入第二待机状态。
因此,由于接收质量变坏,不让与CDMA移动式通信系统S1相连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MS处于待机状态。接收质量高于系统S1的AMPS系统S3继续待机状态。
进第二待机状态后,控制器12前进到步骤3g以对第二系统重选过程执行接收质量确定。图5是该确定的过程和内容的流程图。
在图5a中,控制器12激活重新扫描定时器以定义接收质量的确定周期。这种重新扫描定时器的间设置为例如3分钟。如果重新扫描定时器超时,在步骤5b控制器12根据来自系统列表的选择优先级选择系统。在步骤5c和5d,控制器12分别检测来自所选择系统的基站的信号的RSSI和Ec/Io。在步骤5e和5f,控制器12分别比较所检测的RSSI和Ec/Io与门限值Br和Be。
假设RSSI和Ec/Io中至少一个小于门限值Br和Be中的相应一个。在此情况下,控制器12从步骤5g返回步骤5b以选择具有第二高选择优先级的系统,并重复检测和确定RSSI和Ec/Io的过程。如果找到RSSI和Ec/Io均超过门限值Br和Be的系统,则控制器12选择该系统并返回步骤3b。在步骤3b,控制器12与属于所选择系统的基站建立同步,并进入第一待机状态。
假设例如,来自PCS系统S2的基站BSS2的信号的RSSI和Ec/Io均超过门限值Br和Be。在此情况下,控制器12选择该PCS系统S2,与系统S2的最近基站BSS2建立同步,并进入第一待机状态。如果例如,来自CDMA移动式通信系统S1的基站BSS1的信号的RSSI和Ec/Io分别超过门限值Br和Be,控制器12重新选择这个CDMA移动式通信系统S1并建立同步。即,移动通信终端装置MS的同步建立目标在此情况下返回在加电时选择的而且具有最高优先选择级的CDMA移动式通信系统S1。
因此,如果在第二待机状态,在选择优先级高于已建立同步系统的系统中找到接收质量高于基准值的系统,则同步建立的目标再次自动变为这个检测的系统。这就避免了选择优先级低的AMPS系统S3长期处于待机状态所带来的不便。
假设当在系统列表注册的所有系统中,检测选择优先级高于已建立同步的AMPS系统S3的每个系统的接收质量时,找不到RSSI和Ec/Io分别超过门限值Br和Be的系统。如果正是这样,控制器12从步骤5g返回步骤3f以继续第二待机状态。每当重新扫描定时器超时时,控制器12执行上述的第二系统重选控制。
设置在第二系统重选过程中使用的门限值Br和Be分别大于在第一系统重选过程中使用的门限值Ar和Ae。因此,仅在每个系统的接收质量因目标改变而足够高时,AMPS系统S3才再次变为CDMA系统S1或S2。这就预防了“乒乓方式”系统选择,即移动通信终端装置MS的同步建立目标在AMPS系统S3和CDMA系统S1或S2之间频繁改变。
在上述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对从加电时的系统列表选择的系统执行第一待机操作时,第一重选控制部分12a检验来自已建立同步的系统S3的信号的接收质量(RSSI和Ec/Io)。如果多次检测到接收质量已变坏到低于门限值,则系统重选控制部分12a执行系统重选过程,这就给予接收质量而不是系统列表中定义的选择优先级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即使在系统中的基站之间的切换无法在第一待机状态执行的情况下,同步建立的目标也能自动变为接收质量相对较高的其他系统S3。由于这使得能从变坏的接收质量状态快速逃离,因此对呼出和呼入的无线电连接控制也可快速执行。即,连接完成比率得以提高。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在作为同步建立目标的系统被第一系统重选控制部分12a改变的第二待机状态,第二系统重选控制部分12b监视选择优先级高于在第二待机状态已建立同步的AMPS系统S3的系统的接收质量。如果检测到接收质量超出门限值的系统S2或S1,则同步建立的目标再次变为这个检测的系统S2或S1。
因此,即使在待机状态的同步建立目标暂时变为选择优先级别低的诸如AMPS系统S3的系统时,如果检测到选择优先级高于改变后的系统而且接收质量高于基准值的诸如CDMA系统S1的系统,则同步建立的目标再次自动变为这个CDMA系统S1。如果CDMA系统S1的接收质量恢复,则同步建立的目标自动返回具有最高选择优先级的这个CDMA系统S1。因此,在保持接收质量的同时,移动通信终端装置MS能在具有最高选择优先级的系统中待机。
在前述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第二系统重选控制的门限值Br和Be设置为分别大于用于第一系统重选控制的门限值Ar和Ae。这可预防移动通信终端装置MS在待机状态的同步建立目标,在具有高选择优先级的诸如CDMA移动式通信系统或PCS系统的系统和具有低选择优先级的诸如AMPS的系统之间往复跳动。这就提高了移动通信终端装置MS的待机状态的稳定性。而且由于系统重选过程不是频繁执行的,就可能缩短移动通信终端装置MS的功耗,由此延长终端装置的电池寿命。
此外,在第一系统重选控制中,对来自已建立同步的CDMA系统S1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每个时隙进行检查。如果这种接收质量在预定数量(例如,4)个时隙内连续降低低于门限值,则执行系统重选。因此,通过由例如衰落导致的接收质量暂时变坏不容易激活系统重选操作。这就实现了高稳定和高效的系统重选操作。
(第二个实施例)
如图6所示,当分别在第一待机状态(步骤3c)和第二待机状态(步骤3f)执行第一系统重选控制和第二系统重选控制时,在步骤6a监视能触发系统重选处理的事件。能触发的事件例子有待机状态的“系统丢失”和终止通信。只要检测到任一这种事件就执行系统重选处理。在待机状态的“系统丢失”是在除间歇接收操作的睡眠周期外的寻呼信道接收周期内,连续3分钟或更长时间无法接收任何有效消息。
(第三个实施例)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即使在第二系统重选控制期间只有一次检测到RSSI和Ec/Io均超过门限值Br和Be的系统,则同步建立的目标再次马上变为这个检测的系统。然而,如同第一系统重选控制一样,当连续多次找到RSSI和Ec/Io均超过门限值Br和Be的系统,则同步建立的目标再次变为所检测的系统。
图7是由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执行的第二系统重选控制的过程和内容的流程图。图5中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图7中的相同步骤,因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假设在步骤5e和步骤5f分别找到RSSI和Ec/Io超过门限值Br和Be的系统。在此情况下,在步骤7a,控制器12往上计数用于计数接收质量提高次数的计数器的值 b。如果计数器的值 b在往上计数后小于N,控制器12确定系统的接收质量仍不稳定,流程从步骤5g返回步骤5c。控制器12接着选择具有第二高选择优先级的系统,并重复检测和核对RSSI和Ec/Io的过程。
如果计数器的值 b在往上计数后超过预置值N,控制器12确定已找到接收质量稳步提高的系统。因此,流程返回步骤3b,而且控制器12与这个系统建立同步并进入第一待机状态。
由于没有马上选择接收质量暂时提高的系统,因此能实现高稳定的系统选择操作。应指出,根据所需的系统选择稳定性,值N可以是从一个或多个值中选择的一个任意数。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可修改重选系统的类型和数量,设置每个系统的选择优先级的方法,第一和第二系统重选控制操作的过程和内容,检测和确定接收质量的过程和内容,以及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类型和布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其他优点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在广义上并不局限于在此示意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不用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和等效原则所定义的一般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就可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9)

1.一种移动终端,用于连接具有多个不同通信标准的多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成存储对应于所述多种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先级信息;
系统获取部分,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优先级信息,从所述多种移动通信系统中选择第一系统,获取属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基站,并且进入待机状态;
第一确定部分,被配置成从来自所述获取的基站的信号中检测第一接收质量,并且检验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是否超过第一门限;
检测部分,被配置成从来自属于除了所述第一系统之外的、所述多个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系统的基站的信号中检测第二接收质量;
第一重获部分,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确定部分确定所述第一接收质量没有满足所述第一门限时,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选择第二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接收质量高于所述第一接收质量,获取属于所述选择的第二系统的基站,并且进入待机状态;
第二确定部分,被配置成从来自属于不同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系统的基站的信号中检测第三接收质量,并且检验所述第三接收质量是否超过了第二门限;
第三确定部分,被配置成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优先级信息,从对应于由所述第二确定部分所检测的第三接收质量的系统中,检测具有高于所述第二系统的优先级信息的第三系统;
第二重获部分,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三确定部分确定存在所述第三系统时,获取属于所述第三系统的基站,并且返回待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终端,其中在所述第二确定部分检测到多个第三系统时,所述第二重获部分从所述多个第三系统中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信息的系统,获取属于所述选择的系统的基站,并且返回待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门限高于所述第一门限。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确定部分多次检测来自属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所述获取的基站的信号接收质量,并且按照给定的次数检验所述检测的接收质量是否没有满足所述第一门限;
在所述第一确定部分确定按照所述给定的次数,所述检测的接收质量都没有超过所述第一门限时,所述第一重获部分选择所述第二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确定部分多次检测来自属于不同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系统的基站的信号接收质量,并且按照所述给定的次数检验所述第三接收质量是否超过所述第二门限。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确定部分分别检测接收信号的接收场强以及从将被检测的基站接收的信号能量(Ec)与接收信号的总能量(Io)之比(Ec/Io),作为接收质量,并将所述检测的接收场强和Ec/Io与不同的门限值相比较,以检验所述接收场强和Ec/Io是否均不小于门限值。
7.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系统选择方法,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到具有多个不同通信标准的多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基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存储的优先级信息,从所述多种移动通信系统中选择第一系统,获取属于所述选择的第一系统的基站,并且进入第一待机状态;
在所述第一待机状态,从来自所述获取的基站的信号中检测第一接收质量,并且检验所述检测的第一接收质量是否超过第一门限;
从来自属于除了所述第一系统之外的、所述多个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系统的基站的信号中检测第二接收质量;
在确定来自所述第一系统的基站的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没有满足所述第一门限时,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选择第二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接收质量高于来自所述第一系统的基站的信号的第一接收质量;
获取属于所述选择的第二系统的基站,并且进入第二待机状态;
在所述第二待机状态,从来自属于不同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系统的基站的信号中检测第三接收质量,并且检验所述检测的第三接收质量是否超过了第二门限;
检测是否存在优先级信息高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三系统,在所述第三系统中,所述检测的第三接收质量超过了所述第二门限;以及
在确定存在所述第三系统时,获取属于所述第三系统的基站。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待机状态中检测到多个第三系统时,从所述多个第三系统中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信息的系统,并且获取属于所述选择的系统的基站。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门限高于所述第一门限。
CNB021442177A 2001-10-05 2002-09-29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的系统选择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499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0313/2001 2001-10-05
JP2001310313A JP2003116162A (ja) 2001-10-05 2001-10-05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システム選択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1310A CN1411310A (zh) 2003-04-16
CN1254990C true CN1254990C (zh) 2006-05-03

Family

ID=19129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421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4990C (zh) 2001-10-05 2002-09-29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的系统选择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003315B2 (zh)
JP (1) JP2003116162A (zh)
CN (1) CN1254990C (zh)
CA (1) CA240294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0442B2 (en) * 2002-10-02 2006-03-28 Csi Wireles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LAN signal strength determination
JP3795868B2 (ja) * 2003-02-05 2006-07-12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とその制御モジュール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EP2432283A2 (en) * 2003-03-24 2012-03-21 Nec Corporation Mobile phon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to a preferr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mong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different radio frequency bands
JP4250991B2 (ja) * 2003-03-27 2009-04-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7212843B2 (en) * 2003-05-15 2007-05-01 Motorola Inc. Current redu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186736B2 (ja) * 2003-07-16 2008-1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643443B2 (en) * 2003-10-03 2010-01-05 Nvidia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nomously and dynamically optimiz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526950B2 (en) * 2003-12-30 2013-09-03 Nokia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handover based on state of mobile terminal
EP1566896A1 (de) * 2004-02-18 2005-08-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über eine Mehrzahl von netzseitigen Sendeantennen
JP4456912B2 (ja) * 2004-03-30 2010-04-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複数の移動電話システムの一つと選択的に接続する携帯電話機、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164090A (zh) * 2005-05-27 2008-04-16 罗斯蒙德公司 选择现场设备中的数据通信提供方的方法
EP1781056A1 (de) * 2005-10-25 2007-05-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Intrafrequenz- und Interfrequenzmessungen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JP2007124360A (ja) * 2005-10-28 2007-05-17 Kyocera Corp 移動局装置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実施制限方法
FR2896362B1 (fr) * 2006-01-16 2008-04-18 Wavecom Sa Module de radiocommunication a moyens d'emission controles par des moyens de detection de brouillage, dispositif et utilisation correspondants
GB2434507A (en) * 2006-01-24 2007-07-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twork Selection
JP4779776B2 (ja) * 2006-04-03 2011-09-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選択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選択プログラム
US7761119B2 (en) * 2006-07-05 2010-07-20 Kyocera Corporation Signal strength annunciators for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100833731B1 (ko) 2006-10-20 2008-05-29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이동국의 이동 가능성의 예측에 기초한 핸드 오버 수행방법
US7605697B2 (en) * 2007-04-26 2009-10-2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Wireless transceiv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4894653B2 (ja) * 2007-06-25 2012-03-14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無線機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737295B2 (en) 2007-11-16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ctor identification using sector parameters signatures
US8848656B2 (en) 2007-11-16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broadcast signals to convey restricted association information
US9603062B2 (en) 2007-11-16 2017-03-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lassifying access points using pilot identifiers
US8902867B2 (en) 2007-11-16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voring access poi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4988610B2 (ja) * 2008-01-18 2012-08-01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基地局切替装置
US20100195553A1 (en) 2008-03-18 2010-08-05 Myers Theodore J Controlling power in a spread spectrum system
US8520721B2 (en) 2008-03-18 2013-08-27 On-Ramp Wireless, Inc. RSSI measurement mechanism in the presence of pulsed jammers
US8477830B2 (en) 2008-03-18 2013-07-02 On-Ramp Wireless, Inc. Light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a random phase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8958460B2 (en) 2008-03-18 2015-02-17 On-Ramp Wireless, In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media access control system
US8588773B2 (en) 2008-08-04 2013-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ll search and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027510A1 (en) * 2008-08-04 2010-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idle handoff to support femto cells
US8848688B1 (en) 2008-10-03 2014-09-30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 handoff threshold associated with a slot cycle index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perform an access terminal handoff
US8363699B2 (en) 2009-03-20 2013-01-29 On-Ramp Wireless, Inc. Random timing offset determination
CN101790183A (zh) * 2010-01-25 2010-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模式选择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US8537784B1 (en) 2010-04-20 2013-09-17 Sprint Communication Company L.P. Increasing the rescan tim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892093B1 (en) 2010-04-27 2014-11-1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increasing the rescan tim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737987B1 (en) 2011-02-23 2014-05-27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Enhanced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rescan rate determination
US8406757B1 (en) 2011-03-29 2013-03-2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rescan ra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wireless coverage availability
JP2013090069A (ja) * 2011-10-14 2013-05-13 Fujitsu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制御方法
US8923137B2 (en) 2012-02-06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formation verification based on channel awareness
US9167622B2 (en) 2012-05-23 2015-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 system of multiplexing multiple concurrent operational modes on a single physical transceiver by opportunistic time stealing
US9776078B2 (en) 2012-10-02 2017-10-03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Application state backup and restoration across multiple devices
US9747000B2 (en) 2012-10-02 2017-08-29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Launching applications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106721B2 (en) 2012-10-02 2015-08-11 Nextbit Systems Application state synchronization across multiple devices
US9654556B2 (en) 2012-10-02 2017-05-16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Managing applications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717985B2 (en) 2012-10-02 2017-08-01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Fragment-based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 streaming utilizing crowd-sourcing
US9268655B2 (en) 2012-10-02 2016-02-23 Nextbit Systems Inc. Interface for resolving synchronization conflicts of application states
US9600552B2 (en) 2012-10-02 2017-03-21 Nextbit Systems Inc. Proximity based application state synchronization
US9210203B2 (en) 2012-10-02 2015-12-08 Nextbit Systems Inc. Resource based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 streaming
US9426738B2 (en) 2012-11-14 2016-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channel concurrency
US9356831B2 (en) * 2012-12-17 2016-05-31 Itron, Inc. Intelligent network operation
US9807691B2 (en) 2013-02-28 2017-10-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lling beacon
US10123189B2 (en) 2013-03-21 2018-11-06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restoration by tapping mechanism
CN104978971B (zh) * 2014-04-08 2019-04-05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口语评测方法及系统
US10638435B2 (en) * 2014-07-30 2020-04-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99235B2 (en) * 2014-09-05 2019-05-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ame
JP2018158534A (ja) * 2017-03-23 2018-10-1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0699B2 (ja) * 1991-02-06 1998-0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ュアルモード自動車電話端末装置
JPH11220430A (ja) 1998-01-30 1999-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ダイバシチ通信装置及びダイバシチ受信方法
US6353602B1 (en) * 1998-08-07 2002-03-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DMA base station assisted soft handoff
US6961583B2 (en) * 1999-05-24 2005-1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selection mechanism within a mobile s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74188B2 (en) 2007-02-06
US20060009220A1 (en) 2006-01-12
CN1411310A (zh) 2003-04-16
US20030069037A1 (en) 2003-04-10
CA2402946A1 (en) 2003-04-05
CA2402946C (en) 2009-03-03
US7003315B2 (en) 2006-02-21
JP2003116162A (ja) 200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4990C (zh)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的系统选择方法
CN1290371C (zh) 移动终端的省电方法
US9451614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a multi-SIM wireless device operating in single-SIM or multi-SIM standby mode
US9319863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a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search in service acquisition on a multi-SIM wireless device
US8441972B2 (en) WCDMA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for power saving in idle mode and flexible monitoring of neighboring cells
JP4902089B2 (ja) 非同期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アイドルモードの再捕捉およびハンドオフを行う方法および装置
RU2409867C2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ая процедура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го уведомления для службы mbms в сети geran
US8150477B2 (en)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ltra power-saving mode in mobile station
CN1115806C (zh) 在不同的电话系统中可转换的双波段便携式电话机
US20060068782A1 (en) Cell search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20070260851A1 (en) Sleep optimization based on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scheduling
CN1310534C (zh) 一种控制多模终端接入的方法
CN102907143B (zh) 降低用于监视邻基站的空闲模式功耗
CN1619979A (zh) 天线选择系统和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CN1729712A (zh) 选择服务供应商系统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574112A1 (en) Power saving mechanism for mobile terminal
US200401858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ing a call
EP1515575A1 (en) A 3rd generatio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paging indication messages
EP1499141A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ethod thereof
CN1732705A (zh) 对无线通信系统在省电模式中执行获取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TSU-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OSHIBA K.K.

Effective date: 201103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OKYO METROPOLITAN, JAPAN TO: KANAGAWA,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310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KK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UJITSU MOBILE COMMUNICATIONS LIMITE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FUJITSU 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tsu Toshiba Mobile Comm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K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