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3760C - 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及设置有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及设置有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3760C
CN1253760C CN01143917.3A CN01143917A CN1253760C CN 1253760 C CN1253760 C CN 1253760C CN 01143917 A CN01143917 A CN 01143917A CN 1253760 C CN1253760 C CN 125376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document feeder
automatic document
imaging device
original co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439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62649A (zh
Inventor
藤本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62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2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37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37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5Holders for originals or exposure plate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10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05D11/1028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two or more positions, e.g. intermediate or fully open
    • E05D11/105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two or more positions, e.g. intermediate or fully open the maintaining means acting perpendicularly to the pivot axis
    • E05D11/1064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two or more positions, e.g. intermediate or fully open the maintaining means acting perpendicularly to the pivot axis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3/00Accessories for sliding or lifting wings, e.g. pulleys, safety catches
    • E05D13/10Counterbalance devices
    • E05D13/12Counterbalance devices with springs
    • E05D13/123Counterbalance devices with springs with compression sp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 E05F1/12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 E05F1/1246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 E05F1/1253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with a compression spring
    • E05F1/1261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with a compression spring for counterbalanc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它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上,用于将原稿传送至成像装置的主体中的预定位置,它包括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和转动支承装置,用于相对成像装置的主体可操作、可关闭地安装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其中转动支承装置包含打开和关闭机构,该打开和关闭机构设置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与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之间,并允许进行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相对成像装置的主体的转动操作;和若干偏压构件,用于偏压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以便抵消其重力引起的转动力,且其中,至少一件偏压构件具有调节机构,用以调节偏压力。

Description

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及设置 有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发明背景
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原稿进给装置,这种装置安装在诸如印刷机或复印机的成像装置上。
相关技术的说明
已知诸如印刷机和复印机的成像装置,它们具有安装于其上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
此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可打开和可关闭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体的上表面上,在其上设置着台板玻璃,并被设计成呈覆盖台板玻璃用的关闭位置和已被朝上抬起的打开位置。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根据用于成像的原稿是页状的或是诸如书的组成的而选择。
附图中的图9表示铰链(转动支承机构)50,用于相对成像装置的主体可打开和可关闭地支承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主体。铰链50包括凸轮53,它固定在成像装置的主体1的一侧;以及铰链框架51,它固定至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主体2A的一侧,凸轮53和铰链框架51由转动轴52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铰链50还包括弹簧(压缩弹簧)56,该弹簧56置于壳体55,它通过滑移轴61设置在铰链框架51上,与另一壳体54之间,此另一壳体54被铰链框架51可滑移地加以支承。壳体54被弹簧56推压在凸轮53上,并反之,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主体2A被凸轮53通过弹簧56围绕转动轴52逆时针地加以偏压。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主体2A由于其重力引起的围绕转动轴52的转动力被此偏压所抵消。因此,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主体2A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变得轻快。弹簧56的弹簧长度在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主体2A打开时,由于壳体54追随凸轮53移动而逐渐伸展,从而减少其偏压力。这相当于,当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主体2A的打开角变得较大时,由于重力引起的转动力变得较小。也即,设计成,不管在什么位置,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主体2A都可被打开,由于重力引起的转动力和弹簧56引起的转动力基本相互抵消。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54-50319披露了一种调节机构,它能根据设置在复印机主体上部上的原稿压力台板的重力调节弹簧的压缩力,并能使原稿压力台板的铰链停止在预定角度上。
但是,根据上述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例如,在单位时间内显影页数很多的高速成像装置中应用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很重,因此要使用弹簧力强的弹簧作为铰链51中应用的弹簧56。因此,弹簧力的不均匀性变大,或弹簧力由于长期应用而改变。还有这样的问题,即,当弹簧力增强时,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关闭位置相对成像装置的主体而偏离,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不能设置于正常的位置,相反,当弹簧力太弱时,如果自动原稿进给装置被松开于其半打开状态时,它将倒下。
此外,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54-50319中披露的压缩弹簧还具有这样的问题,即欲将改锥或类似物插入成形于调节螺丝后端的凹槽中,并加以转动从而调节弹簧的压缩力时,要求十分大的力,因而调节工作的工作性能不好。还有,十分大的力施加至成形于调节螺丝后端的凹槽上时,可能导致调节螺丝的损坏。
发明概述
根据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原稿进给装置,该装置相对成像装置主体的打开和关闭能很好地进行,且其中,为帮助打开和关闭良好进行的偏压力调节能简便的实现;以及设置有所述装置的一种成像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它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上,用以将原稿传送至成像装置的主体中的预定位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和转动支承装置,用于相对成像装置的主体可打开、可关闭地安装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转动支承装置包括打开和关闭机构,该打开和关闭机构设置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与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之间,并允许进行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相对成像装置的主体的转动操作;和若干偏压构件,用于偏压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以便抵消其重力引起的转动力,至少一件偏压构件具有调节机构,用以调节其偏压力。
还有,本发明是上述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打开和关闭机构包括不可运动构件,它固定至成像装置的主体侧;可运动构件,它固定至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侧;以及转动轴,用于可转动地将可运动构件连接至不可运动构件上。
还有,本发明是上述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偏压构件设置在不可运动构件与可运动构件之间。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成像装置,它设置有自动原稿进给器,用于将原稿传送至成像装置的主体中的预定位置;读出器,用于读出传送至预定位置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和成像器,用于在页状材料上根据由读出器读出的图像信息成形图像,其特征在于,自动原稿进给器是上述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
附图简述
图1是一张纵向截面图,它示意地表示一种成像装置的主体的结构。
图2是一张纵向截面图,它示意地表示一种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主体的结构。
图3是成像装置的顶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局部截去的左侧视图,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处于其关闭状态。
图5是实施例1中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局部截去的左侧视图,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处于其打开状态。
图6是铰链的纵向截面图,此时,参考实例中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处于其关闭状态。
图7是铰链的纵向截面图,此时,实施例1中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处于其打开状态。
图8是铰链的纵向截面图,此时,实施例2中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处于其打开状态。
图9是铰链的纵向截面图,此时,根据现有技术提出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处于其关闭状态。
优选实施例的说明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加以说明。
按本发明提出的成像装置设置有成像装置的主体和自动原稿进给装置。成像装置的主体、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和作为本发明特征部分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打开及关闭机构将在下文按所述次序加以说明。
图1表示成像装置的主体1(下文将简称为装置的主体)的一个实例。图1是装置的主体1沿页状材料P的传送方向的纵向截面图。
如图1所示,装置的主体1设置有成像部分11、进给和传送部分12以及定影部分13。
成像部分11具有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1a以及主要充电器(充电装置)11b、曝光装置(曝光器)11c、显影装置(显影器)11d、转印分离充电器(转印分离器)11e和清扫器(清扫装置)11f,它们基本沿感光鼓11a的旋转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按顺序地加以设置。
这样的成像部分11通过主要充电器11b对感光鼓的表面进行均匀充电,并通过曝光装置11c产生与图像信息一致的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进而,它引起上色剂通过显影装置11d粘附至静电潜像上,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成上色图像,此后,由转印分离充电器11e将上色图像转印至页状材料P(如纸张)上,并将此页状材料P从感光鼓的表面分离。另一方面,上色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1a表面上的任何上色剂被清扫器11f去除,以便用于下一次成像。
成像部分11的整体在页状材料P的表面上形成一个与图像信息一致的上色图像。
进给和传送部分12基本按顺序从相对页状材料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起,具有进给台12a、进给盒12b、进给辊12c、传送辊12d、传送导向器12e、配准辊12f、传送带12g、排放辊12h和再传送机构12i。
这样的进给和传送部分12借助进给辊12c将叠放在进给台12a或容纳在进给盒12b中的页状材料P一页一页地送进,并借助传送辊12d沿传送导向器12e将页状材料P传送至配准辊12f。配准辊12f一旦制止传送至此处的页状材料P,接着就按照与感光鼓11a上的上色图像的同步关系将它传输至感光鼓11a上。传送带12g将上色图像转印于此后的页状材料P传送至定影部分13,而排放辊12h则将定影后的页状材料P排放至任选分拣器14中。当欲将成像再产生于上色图像定影后的页状材料P上时,上色图像定影后的页状材料P可由再传送机构12i再送至成像部分11。
定影部分13具有定影辊13a,在其中包含着加热器;以及压力辊13b,它自下与其进行加压接触。
这样的定影部分13对传送至此处的、在其表面上承载有未定影的上色图像的页状材状P通过定影辊13a与压力辊13b之间的定影压轧部分N进行照射和加压,从而将上色图像定影在页状材料P的表面上。
装置的主体1已说明如上。
上述结构的装置的主体1具有设置在其上表面上的台板玻璃1a,并设计成,根据放置在台板玻璃1a上的原稿S的图像信息形成上色图像。此时有两种将原稿S放置在台板玻璃1a上的方法:一种方法是由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自动放置原稿,而另一种方法是打开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从而使应用者能手动放置原稿。例如,当原稿S是一本书或是由浆糊或钉书钉组成的原稿,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不能使用,因而如后者,则设计成使用者能手动放置原稿。
现将参考图2说明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图2是一张沿原稿S的传送方向的纵向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设置有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2A和铰链(转动支承装置)50。但是在以下说明中,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2A也将叫作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只要在这两者之间不特定必须区分。
如图2所示,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具有纸页进给和叠置台21、快门22、纸页进给辊23、分离辊24、分离皮带25、传送辊26、配准辊27、在传送驱动辊28和传送从动辊29之上通过的传送皮带30、一系列加压转轮31、32、33、34、纸页排放舌门35、纸页排放中间辊36以及纸页排放辊37,它们基本沿原稿S的传送方向从上游侧开始依次设置。装置主体1侧的扫描器1c、台板玻璃1a和纸页排放盘1b则分别设置在上述传送驱动辊28、传送皮带30和纸页排放辊37之下。
下文将说明此种结构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进行的原稿S传送和图像信息的读出。
原稿S被放置在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的纸页进给和叠置台21上。原稿S的进给和传送由装置主体1发出的成像起动信号所起动。首先,快门22相对原稿叠置台21上的原稿S而下降,原稿叠置台21压靠快门22并从而定位,因而打开了原稿传送路径。此后,纸页进给辊23下降至原稿S上,接着顺时针转动,从而将原稿S如图2所看到的向左传送,原稿S被分离辊24和分离皮带25一张一张地加以分离。分离成单页的原稿S继续被传送辊26传送,原稿的引导端到达正处于静止的配准辊27之间的辊隙。由于配准辊27是静止的,原稿S的引导端不能移动至辊隙之前,而其曳尾端被推动,因此,在其中间形成一个弯曲。从而,原稿S对准在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而其引导端位于配准辊27。也即,即使原稿S由于纸页进给、分离等被歪斜进给,其歪斜进给也会被改正。在预定的弯曲形成后,配准辊27开始旋转,原稿S的传送继续。
此外,传送皮带30被弹簧构件或类似物弹性地拉伸于传送驱动辊28与传送从动辊29之间。一系列皮带加压转轮31、32、33、34用于将传送皮带30压靠在装置主体1侧的台板玻璃1a上,以便在它们自身与台板玻璃之间建立一个传送力,此系列皮带加压转轮31、32、33、34被设置在传送驱动辊28与传送从动辊29之间,以及传送皮带30之内,皮带加压辊(未表示)用于在传送皮带30的宽度方向均匀地将传送皮带30压在台板玻璃1a上,此皮带加压辊设置的方向垂直于原稿的传送方向。
在配准辊27处,原稿S在传送皮带30与台板玻璃1a之间传送,并被制动于台板玻璃1a上的一个预定位置(读出位置)。原稿S被制动后,扫描器1c如图2所见的向右移动,同时将光线照射在原稿S上,并接受其反射光线,从而读出原稿S的图像信息。
此后,原稿S在其图像信息被读出后,从台板玻璃1a上传至纸页排放舌门35,并通过纸页排放中间辊36和纸页排放辊37,排放至纸页排放盘1b上。
以上说明的是由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进行的原稿S的传送流程图和图像信息的读出流程图。
现将参考图3至6说明本实施例的特征。图3是装置主体1的顶视平面图,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被设置成覆盖其上表面。在以下说明中,图3中的“下侧”、“上侧”、“左侧”和“右侧”将分别描述为“前侧”、“后侧(背侧)”、“左侧”和“右侧”。图3中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被局部截去,以便表示铰链(转动支承装置)40和50的连接状态。铰链40和50分别连接至装置的主体1的后侧(背侧)上的右侧和左侧,并相互隔开。
图4是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的左侧视图,并表示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相对装置的主体1呈现关闭位置时铰链50的状态,也即,当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呈现俯伏姿态时从而覆盖装置的主体1的上表面。另一方面,图5表示,当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相对装置的主体1呈现打开位置,也即,当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相对装置的主体1呈现直立姿态时的铰链50的状态。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适用于被本实施例的操作效果加以稳定地制动,其后将对其不被使用者支承,即当它呈现关闭位置,以及当它呈现直立位置的情况加以说明。
《参考实例》
图6表示图4中铰链50的纵向截面图。将参考图6对作为参考实例的铰链50加以说明。铰链50是转动支承装置,用于相对成像装置的主体1可打开和可关闭地安装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铰链50由构成铰链框架51的一部分的安装板60固定(紧固)至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上。铰链50划分成随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产生转动运动的构件(可运动构件),如铰链框架51,和固定至装置的主体1并不可运动的构件(不可运动构件),如芯体支架59和凸轮53。可运动构件和不可运动构件被转动轴52枢轴转动地(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作为偏压构件的弹簧(压缩弹簧)56是上述可运动构件中的一个结构,它被设置在独立的壳体54和55之间。弹簧56起作用以加宽这些壳体54和55之间的间距,一个壳体55的移动位置由滑移轴61、滑移支架62和调节螺丝(调节机构)63加以调节。滑移支架62通过调节(拧紧或拧松)调节螺丝63沿图6中的箭头方向(向右和向左方向)移动,滑移轴61跟着滑移支架运动,因此,弹簧56的弹簧长度能改变,从而改变其弹簧力(偏压力)。另一壳体54在其压靠至凸轮53上之前是可运动的。壳体54与凸轮53之间的压缩接触力抵消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的重力,并减轻使用者打开或关闭自动原稿进给装置所使用的操作负载。也即,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被设定成,其重力起围绕转动轴52顺时针转动的作用,而凸轮53和弹簧56提供的弹簧力起逆时针转动的作用,这时,弹簧力基本抵消重力。
在前述铰链50中,用于调节其作用力的调节螺丝63可从铰链50的外侧借助简单的工具或类似物加以调节。从而,铰链50被组装成一件组件,此外,在其被连接至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之后,铰链50中的弹簧力,即自动原稿进给装置打开或关闭时的操作力是可调节的,且甚至当铰链50的操作感觉在使用者长时间使用装置后改变时也可调节,因此,弹簧力能制成变为合适的操作力。虽然在上文中仅描述了一只铰链50,另一铰链40的结构可类似于此铰链50的结构,或其结构不具有诸如弹簧56的调节机构。
<实施例1>
虽然在上述参考实例中为铰链50中的弹簧56设置了改变上述弹簧的操作力的调节机构,但在本实施例中,两种类型的弹簧56和57被并列置于铰链50中,这将参考图7加以说明。
在作用于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的打开—关闭力的弹簧56和57中,一个弹簧56被设置在壳体54和55之间。壳体55的另一端由固定轴71加以调节。另一壳体54在其压靠至凸轮53上之前是可运动的,弹簧56作用的弹簧力对应于由于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的打开和关闭所造成的接触中的改变。弹簧57的一端由调节支架72加以调节,而其另一端由壳体54加以调节。而使壳体54压靠在凸轮53上,且作用与前述的弹簧56相同的则是调节支架72,调节支架72是弹簧57的一个端部,且是可运动的,用以通过调节螺丝73在箭头的方向(向右和向左方向)移动,从而使弹簧57的作用力可调节。
通常,带有调节机构的弹簧被安置成其弹簧力弱于不带调节机构的弹簧,用以改进调节工作性能。
此外,调节螺丝73可采用简单工具或类似物,从铰链50的外侧进行操作,从而铰链50可组装成一件组件,此后,在它被连接至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以后,在此铰链50中的弹簧力,即用于打开或关闭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操作力,是可调节的,且即使铰链50的操作感觉在使用者长期使用装置后发生变化,操作力也可调节,从而能成为合适的操作力。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实现调节螺丝73的调节所使用的力要小于前述参考实例的情况。
<实施例2>
下文将参考图8对此实施例进行说明。图8中,铰链50由设置在铰链框架51上的安装板60紧固至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上,并能划分成随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产生转动运动的部分(可运动部分)和连接至成像装置、不能运动的部分(不可运动部分),如芯体支架59和凸轮53。
可运动部分和不可运动部分由转动轴52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至于上述可运动部分中的结构,则是,弹簧56设置在独立的壳体54和55之间,弹簧56起作用以加宽这些壳体54和55之间的间距,而一个壳体55的位置可由固定轴71加以调节。另一壳体54则是在其压靠至凸轮53上之前是可运动的。壳体固定支架65与壳体54相啮合,其部分突出在铰链50之外。
调节弹簧66钩住此突出部分,并提供一个使壳体54压靠至凸轮53上的力。此调节弹簧66的另一端设计成钩住滑移板67的弹簧钩住部分。此滑移板67可采用诸如改锥的简单工具使其在箭头方向(向右和向左方向)运动,且通过调节此滑移板67,可能改变调节弹簧66位移的量,从而调节弹簧力。这样,铰链50可组装成一件组件,此外,在其连接至自动原稿进给装置2之后,铰链50中的弹簧力,即打开或关闭自动原稿进给装置所使用的操作力,是可调节的,且即使铰链50的操作感觉在使用者长期使用装置后发生改变,操作力也可调节,从而使其成为合适的操作力。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设置了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能调节用于偏压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的偏压构件的偏压力,以便抵消由其重力产生的转动力,由此,即使由于装置的长时间使用,偏压构件的偏压力变得不均匀或改变时,也能通过调节机构使偏压力成为合适的值,因此,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相对成像装置主体的打开和关闭能很好地实现。
还有,偏压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从而抵消其重力产生的转动力的偏压力被平列地设置于若干偏压构件中,从而调节可以小的力加以实现。

Claims (6)

1.一种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它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上,用于将原稿传送至所述成像装置的主体中的预定位置,该进给装置包括:
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和
转动支承装置,用于相对所述成像装置的主体可打开、可关闭地安装所述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
所述转动支承装置包含:
打开和关闭机构,该打开和关闭机构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的主体与所述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之间,并允许进行所述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相对所述成像装置的主体的转动操作;
多个偏压构件,用于偏压所述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以便抵消其重力引起的转动力;
至少一件所述偏压构件具有调节机构,用以调节偏压力;
其中,将具有调节机构的至少一件所述偏压构件的偏压力设置得弱于无调节机构的其它偏压构件的偏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其中,所述可打开和关闭机构具有:
不可运动构件,它固定至所述成像装置的主体侧;
可运动构件,它固定至所述自动原稿进给装置主体侧;和
转动轴,用于可转动地将所述可运动构件连接至所述不可运动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其中所述偏压构件设置在所述不可运动构件与所述可运动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其中,多个转动支承装置相间隔地连接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其中,所述偏压构件并列布置。
6.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自动原稿进给器,用于将原稿传送至成像装置的主体中的预定位置;
读出器,用于读出传送至所述预定位置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和
成像器,用于在页状材料上根据由所述读出器读出的图像信息成形图像,
所述自动原稿进给器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
CN01143917.3A 2000-12-28 2001-12-26 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及设置有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37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402859A JP3715890B2 (ja) 2000-12-28 2000-12-28 自動原稿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2859/2000 2000-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2649A CN1362649A (zh) 2002-08-07
CN1253760C true CN1253760C (zh) 2006-04-26

Family

ID=18867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14391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3760C (zh) 2000-12-28 2001-12-26 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及设置有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15019B2 (zh)
EP (1) EP1220045B1 (zh)
JP (1) JP3715890B2 (zh)
CN (1) CN1253760C (zh)
DE (1) DE60141448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0474A (ja) * 2002-10-15 2004-05-13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TWI225532B (en) * 2003-11-20 2004-12-21 Avision Inc Duplex hinge device and a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using the same
US6984144B1 (en) 2004-12-22 2006-01-10 Xerox Corporation Low effort, high reliability quick coupling mechanism
US7418766B2 (en) * 2004-12-22 2008-09-02 Xerox Corporation Hinge with tandem pivot structure motion lock and override
JP4498166B2 (ja) * 2005-02-16 2010-07-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給送装置、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27199B2 (ja) * 2005-03-07 2011-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給送装置
JP5429767B2 (ja) * 2007-08-31 2014-02-2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原稿圧着板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5130166B2 (ja) * 2008-09-10 2013-01-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原稿押さえ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33914B2 (ja) * 2013-01-25 2017-11-22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AT513387B1 (de) * 2013-02-08 2014-04-15 Blum Gmbh Julius Stellantrieb zum Bewegen eines bewegbaren Möbelteiles
CN103243993B (zh) * 2013-05-09 2015-06-03 伍志勇 家具铰链阻尼力的控制装置
US9100521B2 (en) * 2013-06-13 2015-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28414B2 (ja) * 2013-07-12 2016-06-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T514585B1 (de) * 2013-08-30 2015-02-15 Blum Gmbh Julius Stellantrieb für bewegbare Möbelteile
WO2015037829A1 (en) * 2013-09-12 2015-03-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nge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7090862B2 (ja) * 2017-05-30 2022-06-27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事務機器
JP2019176338A (ja) * 2018-03-28 2019-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10309030A1 (en) * 2018-11-09 2021-10-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inge assembly
JP2024070577A (ja) * 2022-11-11 2024-05-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開閉装置、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1502A (en) * 1976-11-10 1978-05-30 Weber-Knapp Company Counterbalance mechanism
JPS5450319A (en) 1977-09-29 1979-04-20 Ricoh Co Ltd Pressure plate device for copying appatatus
US4520977A (en) * 1982-09-29 1985-06-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document feeder on a copier/duplicator
JP2709967B2 (ja) * 1989-11-28 1998-02-04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US5351112A (en) 1992-01-13 1994-09-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riginal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it
JPH0815790A (ja) * 1994-06-30 1996-01-19 Canon Inc 原稿圧着板
JP3262457B2 (ja) * 1994-07-20 2002-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自動送り装置
JPH10104758A (ja) * 1996-10-02 1998-04-24 Futaba Sangyo Kk 原稿押え板開閉装置及びスプリングアジャスタ
US5937583A (en) * 1997-10-31 1999-08-17 Lamperti; Riccardo Device for closing road wells in vehicle and pedestrian areas
JP3728385B2 (ja) * 1998-12-11 2005-12-21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US6499189B2 (en) * 1999-01-25 2002-12-31 Nisca Corporation Hing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platen cover control apparatus
JP3451042B2 (ja) * 1999-09-21 2003-09-2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899213B2 (ja) * 1999-11-30 2007-03-28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20045A3 (en) 2006-03-29
US20020085868A1 (en) 2002-07-04
DE60141448D1 (de) 2010-04-15
US6615019B2 (en) 2003-09-02
EP1220045A2 (en) 2002-07-03
CN1362649A (zh) 2002-08-07
JP3715890B2 (ja) 2005-11-16
JP2002202640A (ja) 2002-07-19
EP1220045B1 (en) 201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3760C (zh) 自动原稿进给装置及设置有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US4403851A (en) Electrostatic copying machine comprising improved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units
CN1235097C (zh) 送纸装置及设有它的成象设备
US7527263B2 (en) Pre-registration apparatus
CN100513279C (zh)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854939A (zh) 辊分离单元和具有该单元的成像装置
CN101039367A (zh) 盖子支撑机构和包含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725114A (zh) 成像设备
US20040145112A1 (en) Sheet delivery mechanis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526620A (zh) 纸张排出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纸张处理装置和图象形成装置
CN101567953B (zh) 原稿输送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93429C (zh) 用于平板盖的铰链机构
CN1397852A (zh) 原稿进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成象装置
CN101042551B (zh) 带电装置、感光鼓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91185C (zh) 供纸设备和设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CN1205048C (zh) 用于成像设备的自动送纸器
US6208831B1 (en) Mount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381439B2 (en) Documen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4665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动力传递机构
US6024497A (en) Bushing with molded spring
CN101630130B (zh) 供纸装置
CN190476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6644187B2 (en) Printer and sheet conveying device therefor
CN1178795C (zh) 供纸盒中的搓纸装置
JPH08268599A (ja) ロング・シートのデスキュ及びバックル長ラチチュードのためのカム・アイド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26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