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1441A - 图象打印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象打印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1441A
CN1251441A CN99122467A CN99122467A CN1251441A CN 1251441 A CN1251441 A CN 1251441A CN 99122467 A CN99122467 A CN 99122467A CN 99122467 A CN99122467 A CN 99122467A CN 1251441 A CN1251441 A CN 1251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rint
literal
given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22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043C (zh
Inventor
塚越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51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1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0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1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not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Controlling printhead for accurately positioning print image on printing material, e.g. with the intention to control the width of marg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11B2220/2529Mini-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38Visual features other than those contained in record tracks or represented by sprocket holes the visual signals being auxiliary signals
    • G11B23/40Identifying or analogous means applied to or incorporated in the record carrier and not intended for visual display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playing-back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label, leader, photograph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4Indicating arrangements 

Abstract

提供一种将打印图象打印在打印对象物上的图象打印方法及其装置。将所述打印对象物及其各自打印1个象素点的多个点元素配置在给定方向上、并将可打印上给定的最大点数的打印头的至少一方相对另一方,一边在垂直于所述给定方向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一边进行打印。将所述给定方向的点数比所述给定方向的最大点数小的图象设定在所述打印图象上。在所述的多个点元素上设定对应于给定点数的使用范围。通过沿所述给定方向移动所述使用范围,以点单位根据必要、调整所述打印图象的打印位置,并将所述打印图象打印在打印区域。

Description

图象打印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打印头,在打印对象物的给定的打印区域打印上所希望的打印图象的图象打印方法及其装置。
一般,例如有1以上的文字、数字、符号、简易图形等的字符(以下用“文字”代表)的文字串等各文字的文字图象打印成作为要素图象配置的所希望的打印图象的图象打印装置中,打印前,要在给定尺寸的打印区域(例如1页范围等)的上下或左右设定给定的空白(边缘)。
例如在文字处理机中,在打印对象物(例如定型(A4类)尺寸的打印用纸)上设定给定的上下左右空白,除去这些空白的部分作为给定的打印区域,以进行各页的(打印图象)的打印。另外,由于打印用纸(打印对象物)的设置(装着)位置或送纸机构的偏移,在不能得到所希望的空白时,根据打印结果,通过再设定各空白加以调整。
并且,在文字处理机等中,通常,打印头的行走(移动)方向与打印用纸的送进方向是垂直关系,所以,由打印头的行走方向(例如横书行的文字串的长度方向)的打印开始位置和打印结束位置,分别调整左空白和右空白,并由打印用纸的送进方向的打印开始位置和打印结束位置分别调整上空白和下空白。即,分别通过打印头和打印用纸(打印对象物)的送进控制,能够调整打印开始/结束位置等得到所希望的空白。
然而,例如在带式打印装置等特定的打印装置中,打印头是固定的,在这样的打印装置中,仅仅是其送进方向的打印开始/结束位置可通过送进控制加以调整,从而能够调整所谓的前空白或后空白(相当于上述文字处理机的上下的空白),但不能调整条带宽度方向的空白(相当于上述的左右空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打印方法及其装置,能够将打印对象物、和使要打印的多个点元素以上下或左右方向配置的打印头,一边沿垂直于其给定方向的方向相对移动一边打印上打印图象,同时能够调整其给定方向的打印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了一种将打印图象打印在打印对象物上的图象打印方法,是将所述打印对象物及其各自打印1个象素点的多个点元素配置在给定方向上、并可打印上给定的最大点数的打印头的至少一方相对另一方,一边在垂直于所述给定方向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一边进行打印的方法。
本发明第1方案的方法,其特征是由下述步骤构成:
将所述给定方向的点数比所述给定方向的最大点数小的图象设定在所述打印图象上;
在所述的多个点元素上设定对应于给定点数的使用范围;
通过沿所述给定方向移动所述使用范围,以点单位根据必要、调整所述打印图象的打印位置;以及
使用所述多个点元素的所述使用范围的点元素,将所述打印图象打印在所述打印对象物上的给定的打印区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了一种将打印图象打印在打印对象物上的图象打印装置,由下述机构构成:
一个打印头,将各自打印1个象素点的多个点元素配置在给定方向上,并可打印上给定的最大点数;
一个打印图象设定机构,将所述给定方向的点数比所述给定方向的最大点数小的图象设定在所述打印图象上;
一个使用范围设定机构,将对应于给定的点数的使用范围设定在所述的多个点元素上;
一个打印位置调整机构,通过沿所述给定方向移动所述使用范围,以点单位根据必要、调整所述打印图象的打印位置;
一个移动机构,将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打印对象物的至少一方相对另一方,在垂直于所述给定方向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
一种打印机构,使用所述多个点元素的所述使用范围的点元素,将所述打印图象打印在所述打印对象物上的给定的打印区域。
在该图象打印方法及其装置中,使用配置在打印头给定方向上的多个点元素的一部分,将所述给定方向的点数比可打印的最大点数小的打印图象,在使打印头和打印对象物沿垂直于给定方向的方向相对移动的同时,打印在打印对象物上。另外,此时,由于通过使多个点元素的使用范围在给定方向移动,以点单位调整打印图象的打印位置,能够将打印图象打印在打印对象物上给定的打印区域。此外,垂直于给定方向的方向、即相对移动方向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可以是通过其相对移动的控制,调整打印开始/结束位置等的方法。
最好是,所述打印对象物是条带。
采用本发明的第1及第2各方案的较佳形式,由于打印对象物是条带,能够适用于带式打印装置。
最好是,所述给定的打印区域是在所述打印对象物上用半切形成的不完全冲下标签的区域。
采用本发明的第1及第2各方案的较佳形式,由于给定的打印区域是在所述打印对象物上用半切形成的不完全冲下标签的区域,在成为其给定的打印区域的不完全冲下标签上打印打印图象并且仅仅剥下该不完全冲下标签,就能生成打印所希望的打印图象的标签。另外,由于半切形成的不完全冲下标签的位置也不会偏移,即使在因这种偏移使处于给定的打印区域的不完全冲下标签的区域错位,也能够与该区域相一致地调整打印位置。
更好的是,作为所述的不完全冲下标签提供多种标签,并调整所述打印位置的步骤包括对于每种所述的不完全冲下标签调整所述打印位置。
采用该较佳形式,由于作为不完全冲下标签存在多种,对每种调整打印位置,能够根据不完全冲下标签的种类调整打印位置。
最好是,调整所述打印位置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打印位置用对应于基准点数的给定的基准位置起增大或减少的点数加以指定。
最好是,所述打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将所述打印位置用对应于基准点数的给定的基准位置起增大或减少的点数加以指定的位置指定机构。
采用这种较佳形式,由于打印位置用对应于基准点数的给定的基准位置起增大或减少的点数加以指定,能够简单地进行调整。此外,此时的给定的基准位置可以是预先确定的固定位置,也可以将按现状设定的打印位置作为基准位置。
最好是,所述打印图象是通过将具有至少1个文字的文字串的各文字的字符代码,根据给定的字体转换成图象数据并配置在给定的存储区域而生成。
最好是,所述图象打印装置包括打印图象生成机构,通过将具有1个以上文字的文字串的各文字的字符代码,根据给定的字体转换成图象数据并配置在给定的存储区域以生成所述打印图象。
采用这些较佳形式,由于打印图象是通过将具有至少1个文字的文字串的各文字的字符,根据给定的字体转换成图象数据并配置在给定的存储区域而生成的,能够打印适合该文字串的打印图象。
最好是,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文字串从记忆(存储)它的记录盘读出的步骤。
最好是,所述的图象打印装置还包括将所述文字串从记忆它的记录盘读出的读出机构。
采用这样的较佳形式,由于文字串从记忆它的记录盘读出,能够打印与记忆在记录盘中文字串相适合的打印图象。
最好是,所述记录盘是微型记录盘。
采用本发明的第1及第2各方案的较佳形式,能够打印出与微型记录盘中读出的文字串相适合的打印图象。
更好地是,所述读出机构具有从所述记录盘读出所述文字串的记录盘再生机构。
在图象打印装置中,具有从记录盘读出文字串的记录盘再生机构。即,通过具有记录盘再生机构,能够容易读出记忆在记录盘内的文字串,能够通用一般的记录盘再生装置的结构。
更好地是,所述记录盘再生机构构成为,遥控接收由遥控键的操作而生成的要求信号,将显示在所述遥控显示部的文字串中、应答所述要求信号的文字串传送给所述遥控器,所述读出机构还具有代替所述遥控器传送所述要求信号并接收所述文字串的遥控通信机构。
上述一般的记录盘再生装置的结构由于是遥控接收由遥控键的操作而生成的要求信号,将显示在所述遥控显示部的文字串中、应答所述要求信号的文字串传送给所述遥控器,如生成与遥控器相同的要求信号并进行同样处理,即使图象打印装置,也能够得到与遥控器相同的要求信号。即,在该图象打印装置中,通过在读出机构具有上述构成的记录盘再生机构,和由该记录盘再生机构接收与遥控器同样的要求信号并接收文字数据群的遥控通信机构,能够获得记录盘内的文字串。另外,在此时遥控通信机构中,通过将遥控器的多个要求信号由单一操作生成,并将组合它们的连续的多个要求信号传送给记录盘再生机构的结构,能够用单一操作获得与该连续的多个要求信号应答的多个文字串。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在下面的通过附图的详细说明中将更加明了。
图1是适用于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图象打印方法及其装置的带式打印装置1处于开盖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带式打印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
图3是除去条带盒上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A、4B是种类不同的半切(不完全冲下)标签形成的条带的外观图。
图5A、5B是表示主标签(盘标签、盘盒标签)的打印图像的说明图。
图5C是表示侧标签的打印图像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微型盘(MD)盘体及其盘盒、以及它们与盘标签、盘盒标签、和侧标签的关系的外观图。
图7是以往便携式MD播放器以及与其连接的遥控器的外观图。
图8是模式地表示键盘构成的说明图。
图9是模式地表示显示器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10是模式地表示图9的显示器的指示灯显示部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11A、11B是表示图9的显示器的字符显示部的构成及管理坐标的说明图。
图12A~12E是表示显示器的字符显示部的显示例及光标位置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图1的带式打印装置控制整体的概括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遥控器操作时带式打印装置或遥控器与MD播放器之间收发信号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利用图1的带式打印装置,借助于遥控器的多个要求键组合成请求信号,连续地索取属性信息要求时,与MD播放器之间收发信号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6是接着图15的说明图。
图17是接着图16的说明图。
图18是将相当于图15的盘名请求·存储处理、相当于图16的曲名请求准备处理、相当于图17的曲名请求·存储处理分别子程序化,依次启动上述处理的打印用数据读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图1的带式打印装置的编辑模式的状态转换的说明图。
图20A、20B是表示文本初期状态的画面显示的说明图。
图20C是表示显示盘标题的画面显示的实例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存在文字数据(文本数据)的状态的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并表示从该状态全删除,恢复到文本初期状态时的用户的操作及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打印用数据读入处理时的用户操作及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23是接着图22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打印处理时的用户操作及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25是接着图24的说明图。
图26是准备中显示处理及打印中显示处理的处理流程的说明图
图27A及27B是盘盒标签选择时与盘标签选择时的比较说明图。
图28A及28B是说明文字省略及行省略的省略图像的制成处理的概念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换行形式设定时的用户操作及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30是说明显示专用文字的各种溢出报知文字串(标识)的表。
图31A~31D是表示使用图30的各种溢出报知文字串(标识)的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及基于此制成的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的说明图。
图32A是表示将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显示出来的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32B是表示显示图32A的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时用户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33是基于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生成打印图像(编辑图像)的处理流程的说明图。
图34A是表示全角/半角混合打印图像的说明图。
图34B是表示只有全角打印图像的说明图。
图35A~35I是打印位置偏移的说明图。
图36A~36C是表示打印头和条带之间关系的说明图。
图37A~37C是表示打印位置调整的图像的说明图。
图38A~38E是表示打印位置调整时向打印头的各点像素发送数据的控制图像的说明图。
图39A及39B是打印位置的调整范围的说明图。
图40A是模式地表示主标签选择时的打印位置进行上下调整之前的打印数据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40B是模式地表示主标签选择时的打印位置进行上下调整之后的打印数据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41A是模式地表示主标签选择时的打印位置进行前后调整之前的打印数据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41B是模式地表示主标签选择时的打印位置进行前后调整之后的打印数据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42A是模式地表示侧标签选择时的打印位置进行上下调整之前的打印数据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42B是模式地表示侧标签选择时的打印位置进行上下调整之后的打印数据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43A是模式地表示侧标签选择时的打印位置进行前后调整之前的打印数据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43B是模式地表示侧标签选择时的打印位置进行前后调整之后的打印数据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44是表示调整打印位置时在上位阶段中用户的操作及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45是接着图44,表示第1阶段中用户的操作及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46是接着图45,表示第2阶段中用户的操作及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47是有无侧标签检测·前后方向打印位置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48A是从背面看容纳主标签LM所用条带T的条带盒的外观图。
图48B是从背面看容纳侧标签LS所用条带T的条带盒的外观图。
图49A是凹槽附近的立体图。
图49B是凹槽附近的平面图。
图50是处理形态(内部状态设定)寄存器的格式的说明图。
图51A~51C是图50的详细式样的说明图。
图52是文字代码数据的格式的说明图。
图53A~53C是图52的详细式样的说明图。
图54是表示进行平假名汉字变换时的用户的操作及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55是表示进行片假名平假名变换时的用户的操作及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56是假名汉字变换模式中处理流程的说明图。
图57是表示进行文字输入时的用户的操作及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58是用于图57的文字种类选择的具体的用户操作及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59是表示从文字输入操作开始到结束为止的概要的用户操作及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60A~60B是分成5个显示区域的文字选择画面的说明图。
图60C是表示图60A、60B的一个显示区域中显示的显示专用文字的视图。
图61是作为所定文字种类配置表的一个例子的假名配置表。
图62是基于图61的假名配置表,通过操作光标进行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变更时的画面移动规则的说明图。
图63是针对别的光标操作,与图62同样的说明图。
图64是针对其它的光标操作,与图62同样的说明图。
图65是针对其它的光标操作,与图62同样的说明图。
图66是针对其它的光标操作,与图62同样的说明图。
图67是针对其它的光标操作,与图62同样的说明图。
图68是作为所定文字种类配置表的一个例子的假名配置表。
图69是作为所定文字种类配置表的一个例子的英文字母配置表。
图70是作为所定文字种类配置表的一个例子的数字配置表。
图71是作为所定文字种类配置表的一个例子的汉字配置表。
图72是作为所定文字种类配置表的一个例子的记号配置表。
图73是图72的变形例,也是记号配置表。
图74是图73的另一个变形例,也是记号配置表。
图75是记号选择输入模式中的记号群分类表。
图76是表示作为图75中的记号群,在选择音乐时能输入的文字的一个例子的文字代码对照表。
图77是表示作为图75中的记号群,在选择记述时能输入的文字的一个例子的文字代码对照表。
图78是表示作为图75中的记号群,在选择省略时能输入的文字的一个例子的文字代码对照表。
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适用于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图象打印方法及其装置的带式打印装置。
图1是本实施形式中的带式打印装置打开上盖时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其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1所示,该带式打印装置1中设有由上下两个分开的装置壳体2形成的外壳,装置壳体2的前面上部配有由各种输入键构成的键盘3,其右上前面配有显示器4,其后部上面设置有开闭盖21,开闭盖21的前部配有用于打开该盖21的开盖按钮23。
如图2所示,基本结构包括带有键盘3和显示器4、与使用者间进行连接的操作部11;带有打印头7和条带输送部120、在凹槽6内的条带盒5中的条带T上进行打印的打印部12;切断打印后的条带T的切断部13;带有各种传感器、进行各种检测的检测部14;带有各种驱动器、驱动各部分电路的驱动部270;电源部290;及控制带式打印装置1中各部的控制部200。
因此,装置壳体2的内部除了打印部12、切断部13、检测部14等以外,还装有图中未示出的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上除电源部290之外,还搭载有驱动部270和控制部200的各条线路等。电源部290的电源部件EU与AC转接器接口24和从外部可脱卸的镍电池等电池E相连,向带式打印装置1内的各部供电。
带式打印装置1中,使用者将条带盒5装入凹槽6之后,通过显示器4进行确认的同时借助键盘3进行所需的文字等(文字、数字、记号、简易图形等字符)的输入·编辑及各种指令输入。例如,一旦输入打印指令,则由条带输送部120从条带盒5中抽出条带T,通过打印头7在条带T上进行预定的打印,打印好的部分从条带排出口22随时送到外部。所需打印结束后,条带输送部120将条带T送至预定条带长度的位置后停止输送。
为了慎重起见,在上述及以下说明中,将表现文字信息的数据总括起来,称为文字数据或简单地称为文字,认为明确写为文本代码数据比较好的情况下,称之为文字代码数据或简单地称为文字代码,在认为明确写为图像(点阵、位标志也意思相同)比较好的情况下,称之为文字图像数据或简称为文字图像。
通常应该明白,即,例如键入的文字数据是文字代码,将其作为文字信息显示时的文字数据是文字图像数据。例如在显示图像制作区域配置文字图像、制成显示图像时,在显示图像制成区域根据字体轮廓等,从文字代码制成构成各文字图像像素的网点、制成显示图像(将文字代码转换为图像)这一过程与根据对应文字代码的网点(位标志)字体及预先设定的点阵,配置文字图像数据、制成显示图像(配置文字图像)这一过程,除了这两者特别不同而构成问题的情况下,上述两过程在排列表示文字信息的数据(文字数据)、制成显示图像方面实质上是相同的。
因此,在认为最好是特别写明的情况下才区别文字代码数据(或者文字代码)与文字图像数据(或者文字图像),否则将表现文字信息的数据加以总括地,称为文字数据(或文字)。
打印部12上,开闭盖21内侧设有用于安装条带盒5的凹槽6,在该开闭盖21打开的状态下,条带盒5可相对于凹槽6脱卸。在装置壳体2的左侧形成连通凹槽6和装置外部的条带排出口22,条带排出口22处设有将送出的条带T切断的条带切刀132。
如图3所示,由上盖51a和下盖51b组成的条带盒外壳51构成条带盒5的外壳,其内部可自由转动地容纳有缠有一定宽度(4mm~52mm:后述的侧标签的尺寸~盘盒标签的尺寸)的条带T的条带卷轴52;和缠有墨带R的墨带放出卷轴53、以及卷取墨带R的墨带卷取卷轴54,条带T与墨带R重叠部分处形成有无底的中空室55。
在面对上盖51a的中空室55的部分上,从下侧不妨碍凹槽6中的打印头7和压纸滚筒62地形成突出部57,该突出部57上形成有将条带盒5装入凹槽6中时,压纸滚筒62的轴上端部在此嵌合的压纸滚筒嵌合穴58,以及打印头支撑轴65的上端部在此嵌合的打印头嵌合穴59。
如图1所示,在凹槽6中设有内置热头等打印头7的打印头部件61、以及压纸滚筒62,一旦将条带盒5装入凹槽6中,带有条带T和墨带R的打印头部件61以及压纸滚筒62即可插入中空室55中。同样地,导向突起64和卷取卷轴驱动轴63则分别插入条带卷轴52的中空部分、以及墨带卷取卷轴54的中空部分中。
输送马达121作为驱动源,当压纸滚筒62和卷取卷轴驱动轴63旋转时,输送条带T和墨带R,条带T从条带卷轴52放出,另一方面,墨带R从墨带放出卷轴53放出,与条带T重叠、并行输送后,卷取到墨带卷取卷轴54上,与此同时驱动打印头7进行打印。将条带T打印完的部分从位于下盖51b处的条带送出口56向装置外壳2的条带排出口22输送,打印结束后,继续输送条带T,一直送至预定的切断位置,即条带切刀132的位置为止。
切断部13包括条带切刀132、手动操纵条带切刀132实现切断动作的切断按钮133、自动操纵条带切刀132实现切断动作的切刀马达131。由此带式打印装置1根据设定的模式,可在自动/手动之间切换。
因此,在手动切断的情况下,打印结束时,使用者按下设在装置外壳2上的切断按钮133,使条带切刀132动作,可将条带T切成所需的长度。自动切断时,结束打印后,仅将条带送出预定的长度,在停止输送的同时,驱动切刀马达131,切断条带T。
条带T是由一面为打印面,另一面为粘附加工面的条带基材、以及覆盖粘附加工面的剥离纸构成的两层结构。可准备多种上述条带T,与条带T的种类相对应,容纳该条带T的条带盒5略微形成不同的形状(有的里面有小的数个孔和凹槽,有的没有)。
如图4A和4B所示,多种条带T中的一部分类型是用其条带基材以半切的方式形成贴在小型记录盘(MD)的盘体(MD盘体)以及容纳盘体的盘盒(MD盒)上的各种标签(以下这样的标签被称为抽一半标签)。因此,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装入带有这种条带T的条带盒5,进行打印,打印后,只要剥去上述半切标签部分,即可容易地制成所需的标签,可制成易于贴在所需位置上的标签。
如图6所示,标准尺寸的直径64mm(2.5英寸)的MD92(参见图7)装在MD盘体91中,该MD盘体91装入MD盘盒93中保存。
此时,例如MD盘体91的表面上可粘贴如图5A那样打印的标签LM(主标签LM、但是与下述盘盒标签LMC相区别时称为记录盘标签LMD),MD盘盒93的表面上可粘贴如图5B那样的2个主标签LM(但是连续2个尺寸相当于1个标签时,或者2个一组时,为了与上述记录盘标签LMD相区别时,称为盘盒标签LMC),各侧面可粘贴如图5C那样的标签(侧标签)LS。
主标签LM(记录盘标签LMD)有多种尺寸,最大尺寸是36mm×52mm,最小尺寸是36mm×18mm。侧标签LS的尺寸是4mm×60mm。盘盒标签LMC的尺寸为52mm×72mm,为满足尺寸的要求,可以粘贴1个盘盒标签LMC,也可以将记录盘标签LMD形成2个一组地粘贴。
图5A和5B所示的“标题”和侧标签LS上的打印(文字)通常为该MD(记录盘)92的记录盘名(属性信息)。这是因为记录盘名通常最准确地表述储存在该MD(记录盘)92中的主信息(曲子)的内容。另外上述两图中的1.2.3等编号是主信息编号(曲号),例如与MD92中的磁道编号相对应,对应的“AAAAA”等大写字母表示该磁道中储存的主信息名(曲名)。即,曲号和与该曲号对应的曲名处于同一行地并排打印,将上述样子做成图像显示出来。以前,MD上储存的主信息为音乐信息即曲子。作为有关主信息的属性信息还储存了由文本数据(文本代码)构成的管理信息和其他文本信息。作为管理信息,在储存曲子时还自动储存了曲号、曲子开始和结束的地址、曲子的存储日期时间等,储存记录盘名时还自动储存了记录盘名的存储日期时间等。其他文本信息包括使用者输入的记录盘名、曲名等。
与中国文字和日文中的汉字等表意文字相比,字母数字字符和字母等文字从其文字的结构(形成文字图像的简易程度)等方面看,是容易处理的文字,例如在显示处理上,由于每单位面积的显示效率和显示部的功能等关系,一般处理为半角文字(半角显示文字)。另一方面,汉字等表意文字和记号由于其文字的构成(形成文字图像的复杂程度),一般处理为全角文字(全角显示文字)。本实施例的能处理日语的对应日语机型的带式打印装置1将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做成半角文字(半角显示文字),汉字做成全角文字(全角显示文字)。如JIS标准BO191规定的,半角文字在文字阅读方向(宽度)上文字区域的大小,其高度与宽度的比为全角文字(基本上为1∶1)的一半。因而半角文字的文字区域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基本上是1∶0.5。
因此在MD中逐个准备区域,分别储存仅用半角显示文字的文字数据(以下称为“半角显示属性数据”)表述的有关字母数字字符和字母等的属性信息(以下称为“半角显示属性信息”);和用包括汉字等全角显示文字的文字数据(以下称为“全角显示属性数据”)表述的属性信息(以下称为“全角显示属性信息”),通常仅使用它们中的任意一种。使用汉字等全角显示文字时,如果将上述内容反映在原样的标签上,即可制成更容易看的标签。
属性信息除上述内容以外,有时也包含MD播放装置自动输入的(或者使用者任意输入的)曲子总数、录音(再生)时间、艺术家名(作曲者名等)等。图5B的“AAAAA”等的曲名之后附加的“aaaa…”是将艺术家名(作曲者名等)图像化,图5A和5B的“~其他XX首曲~”是将由曲子总数得到的信息图像化(当然,写成“~共XX首曲~”也可以)。
以前上述属性信息(曲子总数、记录盘名、曲号、曲名、再生时间、存储日期时间、艺术家名等)是作为在MD再生装置(MD播放装置)或遥控的显示部中显示的显示信息使用的。
例如如图7所示,以前的便携式MD播放装置90中,装入MD盘体91(内藏MD92),通过操作主体操作部914的各种键,就可以再生MD92内的曲子,同时上述各种属性信息可以显示在主体显示部912上。
即,以前的上述各种标签通常作为MD92的附属品提供,例如借助上述MD播放装置90再生MD92时,参考主体显示部912上显示的属性信息的文字数据(显示数据),使用者在各种标签上进行手写后,粘贴在MD盘体91和MD盘盒93的各部分。
以前MD再生装置中通过遥控通讯(包含有线、无线)进行遥控和各种数据的信号收发,特别有遥控方带有显示部的机型。例如图7中上述MD播放装置90也是那种机型,遥控器921中伸出的遥控连接电缆925的接线柱(或者连接插头等)插入MD播放装置90的遥控端子901中,通过操作遥控操作部923的各种键,可再生MD92中的曲子,同时可在遥控显示部922上显示各种属性信息,参考其中显示的属性信息进行同样的工作(在标签上手写)。
但是,上述工作非常烦杂,同时几乎不可能在尺寸很小的标签内用手写下数个文字,而且必须制成多种标签,这需要非常有耐心。
与此相对,图4A和4B中如前上述,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装入容纳有条带T的条带盒5,并进行打印,其中的条带T形成各种半切标签,打印后只要剥去该半切的标签部分,即可容易地制成所需标签,可制得容易贴附在预定位置上的标签。
图4A和4B表示的条带T中,多种不同条带,即形成用于主标签LM(记录盘标签LMD)和侧标签LS的半切标签的条带T,分别制成单独的条带T,但是也可以用一种条带T形成两种(即用于制作记录盘标签LMD和用于制作侧标签LS)的半切标签。也可以准备用于制作盘盒标签LMC的条带T。
因此实际上带式打印装置1中准备好分别容纳上述各种条带T的、即用于制作侧标签LS的条带宽为4mm至用于制作盘盒标签LMC的条带宽为52mm的各种条带T,及未形成半切标签的条带T等的各种条带盒5。
但是,以下的说明中,主要说明制作标签的过程,且此时最低限度最好为2种,即用于制作主标签LM和侧标签LS的各一种,为便于理解,仅以图4A和4B所示的2种为例进行说明。图4A的条带T中,条带宽Tw=46mm其中形成宽36mm的主标签LM,图4B的条带T中,条带宽20mm,其中形成2个宽4mm的侧标签LS。
与此相对应,打印头7在条带宽度方向能打印的宽度也是36mm(0.125mm/点,共288点)(参照图39A和39B)。在主标签LM上打印时,除去其中宽度方向的空白,可使用32mm。当然,在用一个打印头就能制作盘盒标签LMC时,最好有相当于56mm的打印头,也最好有侧标签专用的4mm的打印头,然而下面以最通用的、且用比较小的机型就能实现288点的打印头7为例进行说明。
如前上述,由于条带盒5形状稍有不同,根据其中容纳的条带T的宽度和半切标签的种类等即可识别条带T的类别,因此在凹槽6中设有检测该形状不同的微动开关等的条带识别传感器141,由此可检测出条带T的类别。
与图4A和4B所示的条带T相同,各条带T上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基准孔TH,条带排出口22(参照图1)的附近(即条带切刀132附近)设有测出基准穴TH的光断流器等条带位置传感器143,由此可检测出条带T的位置(特别是打印位置)。
在开闭盖21的开闭机构的一部分上设有检测该开闭盖21的开闭的限位开关等的盖开闭传感器142,可在打印中检测出开闭盖21打开等异常情况。
如图2所示,检测部14除上述条带识别传感器141、盖开闭传感器142、条带位置传感器143之外,还设有与向带式打印装置1的各部分供应电能的电源部290的电源部件EU连接,检测其电位变动的电压传感器144。另外,为适应实际情况,还可设置除周围温度传感器和打印头表面温度传感器等之外的其他传感器,也可以省略其中的一部分。
驱动部270包括显示驱动器271、打印头驱动器272、和马达驱动器273。
显示驱动器271基于控制部200输出的控制信号,根据其指令,驱动操作部11中的显示器4。同样地,打印头驱动器272根据控制部200的指令,驱动打印部12中的打印头7。
马达驱动器273包括驱动打印部12的输送马达121的输送马达驱动器273d、和驱动切断部13的切刀马达131的切刀马达驱动器273c,同样地,根据控制部200的指令驱动各个马达。
操作部11包括键盘3和显示器4。键盘3如图8所示,除电源键31、shift键32、以及用于使光标分别向上(“↑”)、下(“↓”)、左(“←”)、右(“→”)移动(实际上是移动显示画面41的显示范围)的4个光标键33(33U、33D、33L、33R:以下将各键以“上箭头键33U”等的方式表现,总括为“光标键33”)之外,还包括8个功能键。
即,上段包括由文字装饰键(以下称为“装饰键”)34F、文字输入键(以下称为“文字键”)34C、绘图·记号键(以下称为“记号键”)34D构成的功能键群34,主要用于各字符(文字、数字、记号、图形等)的输入·编辑及装饰,另外还有删除取消键(以下称为“删除键”)35。下段包括读入键36、变换·空格键(以下称为“变换键”)37、确定键38、打印键39,主要用于对处理对象的各种数据进行操作。
图8是以模式的方式进行显示,尽管各键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实际的配置(参照图1)有些不同,但显示了基本同样的配置。另外图8中各键的键名打印在图1中键盘3的表面上。
上述装饰键34F、文字键34C、记号键34D、删除键35、读入键36、变换键37与shift键32同时操作(按下shift键32,同时按下各键),即可分别实现换行键34FS(shift键32+装饰键34F:以下为反映出与shift键32同时操作的状态,在符号上加上S,称为“换行键”34FS。其他相同)、边框键34CS、调节键34DS、全部删除键35S、行读入键36S、变换模式键37S的功能。
另外,由于上述各光标键33也可以和shift键32同时操作,上述情况下,例如与上箭头键33U同时操作时,表示为“shift上箭头键33US”等,总括起来,同时操作时表示为“shift光标键33S”。
当然也可以个别地设置上述各键,但是与下述显示器4同样地,由于键盘3的大小关系到带式打印装置1整体的小型化,因此通过与shift键32组合,可减小与必要的功能相对应的键的个数。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LCD等构成的显示画面41中,显示器4设有可点亮18个指示器的指示器显示部4i、和由(横向)72点×(纵向)16点的点阵构成的字符显示部4c。
指示器显示部4i是通过亮灯的状态表示用于打印标题和曲名的文字数据(文本数据:参照图5A~5C)的各种模式和状态,图10所示的上段的8个指示器4i00~4i07与标题(相当于记录盘名)有关,下段的8个指示器4i10~4i17与曲名有关,右侧的2个指示器4iL和4iR是表示在主标签LM(记录盘标签LMD和盘盒标签LMC)上不能打印全部曲名,即超出打印行(行溢出)的情况。
字符显示部4c如图11A和11B所示,有基本的2个显示形式的管理单位。一个是图11A所示的全角/半角显示,此时分为由坐标CE和CF表示的左端2个8点×8点的点阵构成的副显示部和由坐标C0~C7表示的8个8点×16点的点阵构成的主显示部进行管理。该副显示部用于显示后述曲号等,主显示部用于显示标题和曲名以及其他一般的文字数据。
另一个是图11B所示的6×8显示,它分别通过6点×8点的点阵单位进行管理,上段坐标A0~Ab,共12个,下段坐标B0~Bb,共12个,总计24个,分成24个进行管理。该显示在例如文字输入时的(MD系统用的JIS代码的)代码显示部等的特殊显示时使用。
如图12A~12E所示,带式打印装置1的画面显示中,指示其显示范围和编辑(例如插入文字)位置等的光标K固定在上述主显示部的坐标C5的右端。
图12A显示坐标值,图12B~12E分别表示仅显示全角显示文字时、仅显示半角显示文字时、显示全角/半角混合状态下光标K处于全角显示文字右端时、显示全角/半角混合状态下光标K处于半角显示文字右端时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借助于光标键33的操作,移动显示范围。例如,一旦按下右箭头键33R,显示出来的文字处于左侧,即显示范围向右移动。如图2所示,用显示器4确认的同时,使用者通过键盘3输入指示的内容(各种指令和数据)向控制部200输出。
控制部200包括CPU210、ROM220、字符制成程序ROM(CG-ROM)230、RAM240、周边控制电路(P-CON)250,通过内部总线260相互连接。
ROM220除了储存由CPU210处理的控制程序的控制程序区域221之外,在能处理日语的日语对应机型的带式打印装置1中还设有储存包含假名汉字变换表(字典)、颜色变换表、文字修饰表等控制数据的控制数据区域222。
CG-ROM230储存带式打印装置1中所准备的文字、记号、图形等字体数据,在输入特定文字等的代码数据时,即可输出对应的字体数据。
经过备份,即使根据电源键321的操作电源被断开,RAM240中储存的数据仍然可以保存下来,RAM240中有各种寄存器群241、文本数据区域242、显示图像数据区域243、打印图像数据区域244、半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245、全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246、颜色变换缓冲区等各种变换缓冲区247等区域,作为控制处理的作业区域使用。
在P-CON250中,补充CPU210功能的、以及用于处理各种周边电路及MD播放装置90的连接信号的逻辑电路由门阵列和定制LSI等构成。例如,进行各种计时的计时器(TIM)251和遥控通讯控制电路(RC)252等也被装入P-CON250中,作为P-CON250中的功能。
因此,P-CON250与检测部14中的各种传感器及键盘连接,将检测部14发出的各种检测信号及键盘3发出的各种指令、输入数据等照原样或进行加工,送入内部总线260的同时,与CPU210联动,将从CPU210等输出到内部总线260的数据和控制信号照原样或经加工后,输出到驱动部270。
P-CON250通过带式打印装置1的遥控接口端子(RT)25、带有与RT25连接的接线柱(或连接插头等)的遥控连接电缆26、以及MD播放装置90的遥控端子901,可遥控通讯地连接,并与CPU210联动,进行后述的遥控通讯。
CPU210借助于上述结构,根据ROM220中的控制程序,通过P-CON250,输入带式打印装置1中各部分及MD播放装置90发出的各种信号·数据等,处理来自CG-ROM230的字体数据、RAM240中的各种数据等,通过P-CON250,将各种信号·数据等输出到带式打印装置1中各部分MD放装置90中,从而在进行打印位置的控制、显示画面41的显示控制、遥控通讯控制等的同时,控制打印头7,在给定的打印条件下在条带T上打印等,控制整个带式打印装置1。
下面,参照图13说明带式打印装置1整体控制的处理流程。当按下电源键31(电源接通)开始处理时,如图所示,首先,为使带式打印装置1恢复到上一次电源断开时的状态,进使行保存了的各个控制信号复原等初始设定(S1),接着,显示上一次的显示画面(图20的画面G0或者图21A的画面G11等)作为初始画面(S2)。
图13之后的处理,也即是否有键入的判断选项(S3)及各种插入处理(S4)只是概念性表示的处理。实际上一旦初始画面显示(S2)结束,带式打印装置1允许键入插入处理,键入插入处理之前,维持以前的状态(S3:No),一旦键入任何插入处理(S3:Yes),即可进入各个插入处理(S4),如果该插入处理结束,则再次维持上述状态(S3:No)。
如上上述,由于带式打印装置1通过插入处理进行主要的处理,因而如果是形成打印对象的打印图像数据,使用者在任意时刻按下打印键39,即可进行插入打印处理,启动打印处理,并可根据其打印图像数据进行打印。即,使用者可任意选择到打印为止的操作顺序。
这里举一例表示遥控操作(通讯)时遥控器(例如图7中前述的遥控器921)与MD播放装置90之间的收发信号的状态。
例如图14所示,如果使用者进行索取任意属性信息的操作(以下假设进行按下“要求键”的操作),遥控器921开始启动作为插入处理的要求处理(Q10),首先制成要求信号RQ1,并发送该信号(Q101)。
一旦收到该要求信号RQ1,MD播放装置90开始启动对于该要求的响应处理,进行响应处理(P10、P101),发送对于要求RQ1的响应数据(有时仅有用于响应控制的信号,在这里也包含上述情况,称为响应数据)RP1(P102)。
一旦收到该响应数据RP1(Q102),遥控器921判断是否为要求的数据,即是否为对应要求信号RQ1的所需的响应数据(Q103)。此时,响应数据的1个收发信号单位(例如文件包)的开头有(例如1字节)的识别数据,通过该识别数据即可该数据,判断是否为要求的数据。
响应数据RP1不同于要求的数据时(Q103:No),再次要求(Q101)。另一方面,与要求一致时(O103:Yes),要求处理结束(Q106),将收到的数据储存在预定区域,同时进入显示等下一个处理。当然也可以在处理结束(Q106)之前包含上述处理(存储处理和显示处理等)。
但是,上述情况下,MD播放装置90连续发送响应数据时,例如如果响应数据RP1为第1响应数据RP1,则发送第2响应数据RP2、第3响应数据RP3、…、第k(k=1、2、…)响应数据RPk(P104~P105)。
与此相对,第1响应数据RP1不同于要求数据时(Q103:No),遥控器921忽略第1响应数据RP1,再次要求(Q101),同时忽略第2响应数据RP2以后的数据。另一方面,要求通过时(Q103:Yes),接着接受第2响应数据RP2、第3响应数据RP3、…、第k响应数据RPk,接受要求处理(Q104~Q106)。
如上上述,遥控器921制成对应按下的要求键的要求信号,并发送该信号,MD播放装置90的结构使其能够发送(答复)对应该要求信号的响应数据,带式打印装置1具有与遥控器921相同的要求键,如果进行同样的处理,将会实现与遥控器921相同的功能。
如果本实施形式中设定的MD播放装置90借助于遥控器921的键入操作可在遥控器显示部922上显示各种属性信息的话,与图7中前述的不同,主体操作部914上可以仅设置各种要求键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没有主体显示部912。以下为方便说明,姑且设定是通过有线遥控通讯进行连接的,但是变为通过例如红外线和FM电波等收发信号,本实施例也可适用于无线的遥控通讯。
这里例示的MD播放装置90类似于市场上出售的MD播放装置,上述要求键的种类包括再生键(播放键)、反绕键(倒带键)(REWIND键:以下简称为REW)、停止键(STOP键)、暂停键(PAUSE键)、再生模式键(PLAY-MODE键:以下简称为P-MOD键)、及显示键(DISPLAY键:以下简称为DISP键)。即,遥控器上设有这些要求键,其结构使其可启动各种功能。
另外该MD播放装置90中所装的MD92上的1个磁道记录1首曲子的信息(包含半角显示属性信息和全角显示属性信息两者),因此磁道号和曲号是一致的。
此处PLAY键除了再生功能以外,连续按下预定时间可达到启动快速进给键的功能的目的(将快速进给信号作为要求信号发送)。MD播放装置90对于再生要求开始再生处理,再生中将曲号和曲名的显示信息送到遥控器上,但是对于快速进给要求,是在其要求时依次输出磁道号(曲号)和与之对应的曲名。即,根据遥控器发出的快速进给操作,不等音乐信息的再生,就进入下一个曲子的再生及其曲号·曲名的显示。
此时的曲名(属性信息、显示信息)中包含用半角显示属性数据表示的曲名(半角显示曲名)和用全角显示属性数据表示的曲名(全角显示曲名)两者,但是遥控器选择预定的任意一种(以前仅为半角显示曲名)进行显示。
REW键是根据按下时MD播放装置90的状态,索取目前再生中的曲子的有关文字数据(属性信息:磁道号(曲号)和曲名的文字数据)或是前一首曲子的有关文字数据的要求键,如果反复操作,则MD播放装置90与按下PLAY键同样地,但是向反方向(曲号变小的方向)依次输出磁道号(曲号)和与之对应的曲名。STOP键是要求停止再生的要求键,PAUSE键是要求暂时停止的要求键。
P-MOD键是使再生时的模式(再生模式)依次切换为通常的再生模式、全部曲子反复再生模式、1首曲子反复再生模式、及任意再生的再生模式的要求键。
DISP键是用于切换遥控器显示部的显示模式、进行选择的要求键,依次切换为显示曲名(曲号+曲名:有时还包含除艺术家名之外的其他附加信息。以下为避免说明烦杂,设定对曲号+曲名的情况进行说明。)的曲号显示模式、显示记录盘名(有时为曲子总数+记录盘名。以下设定对这种情况进行说明。)的记录盘名显示模式、显示时间的时间显示模式、显示再生时间(播放时间)的再生时间显示模式、再一次的曲号显示模式、记录盘名显示模式…。
此时的记录盘名(属性信息、显示信息)中含有用半角显示属性数据表示的内容(半角显示记录盘名)和用全角显示属性数据表示的内容(全角显示记录盘名)两者,但是遥控器选择预定的一种(以前仅为半角显示记录盘名)进行显示。
MD播放装置90响应上述各要求键的操作所制成的各要求信号,其结构使之可发送响应数据(答复),带式打印装置1具有与遥控器相同的要求键,如果进行同样的处理,即可实现与遥控器相同的功能。
遥控器通过操作数个要求键组成要求信号,可进行连续的属性信息要求。也即,对记录盘名与给定的任意曲号开始的任意首曲子的曲名进行要求等,通过由新设的键和现有的键改变处理程序,也可形成任意组合的要求。
为此,带式打印装置1中设有图8中前述的读入键36作为上述要求键。以下说明使用该读入键36连续索取属性信息的要求。
如图15所示,当使用者按下读入键36时,与前述图14同样地,带式打印装置1开始启动作为插入处理的打印用数据读入处理(Q20),首先制成DISP键信号作为要求信号RQ21发送(Q201)。
一旦收到该要求信号RQ21,MD播放装置90对于该要求,作为响应处理进行显示模式的切换(P201),将与显示模式对应的文字数据(属性信息、显示信息)作为响应数据RP21发送(P202)。
一旦收到该响应数据RP21即文字数据(Q202),带式打印装置1判断是否为所需的数据,即记录盘名显示数据(Q203)。
例如,发送要求信号RQ21时(Q201),MD播放装置90的显示模式是记录盘名显示模式,经过显示模式切换(P201),变为时间显示模式,此时的响应数据RP21就是用于显示时间的文字数据。而发送要求信号RQ21时(Q201)是时间显示模式时,响应数据RP21就变为用于显示再生时间的文字数据。同样地,是再生时间显示模式时,响应数据RP21是用于显示曲名(曲号+曲名)的文字数据。
此时,由于不是给定的记录盘名显示数据(曲子总数+记录盘名的文字数据)(Q203:No),带式打印装置1再次要求(Q201)。如前上述,此时的判断也是限据响应数据RP21开头的识别数据进行的。
另一方面,发送要求信号RQ21时(Q201),MD播放装置90的显示模式为曲名显示模式,经过显示模式的切换(P201),变为记录盘名显示模式,此时的响应数据RP21是用于显示记录盘名(曲子总数+记录盘名)的文字数据。
此时由于是给定的记录盘名显示数据(Q203:Yes),因此带式打印装置1将收到的文字数据作为记录盘名(曲子总数+记录盘名)的文字数据储存在指定的区域(Q204),进入下一个处理(Q205)。
此时的记录盘名(属性信息、显示信息)的文字数据也包含半角显示记录盘名和全角显示记录盘名两种的文字数据,对于单一的要求信号,由于双方连接、发送信号,与前述遥控器的情况不同,带式打印装置1将两种文字数据储存在RAM240中各自的存储区域,即分别储存在半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245和全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246的记录盘名区域(Q204)。
储存时(Q204),没有一种或两种文字数据时(空数据)以及有时含有不正常数据的情况下,准备好显示上述状态的信号等,并对其状态进行记忆。
例如,准备储存好有半角显示记录盘名信号、有全角显示记录盘名信号,在含有两种记录盘名的文字数据时,“有半角显示记录盘名信号、有全角显示记录盘名信号”=“1、1”,仅有一种时,为“1、0”或者“0、1”,两种都没有时,为“0、0”。有无不正常数据也可同样地处理。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选择和本处理(读入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容易根据上述信号等判断读入时的状态,分别处理。
记录盘名(曲子总数+记录盘名)的储存结束后(Q204、Q205),带式打印装置1如图16所示,接着制成DISP键信号,作为要求信号RQ26发送(Q206),进行与图15中前述同样的收发信号和判断(Q206、P206、P207、Q207、Q208),收到给定的曲名显示数据时(Q208:Yes),接着设定给定的曲号(磁道号)(Q209),设定给定的曲数(Q210)。
此时作为给定的曲号,例如曲号1、上次再生的曲子的曲号、下一个曲子的曲号等,可以是自动检测而设定的曲子。也可以是通过键操作等设定任一种的设定手段、使用者能够任意设定的曲号。作为给定的曲数,例如图15中与前述记录盘名一同得到的曲子总数等可以是自动设定的,也可以由使用者任意设定的。以下以从曲号1开始的所有曲子(例如20首),即给定的曲号I=1,给定的曲数J=20为例说明。
当将给定的曲号I=1和给定的曲数J=20设定为最初的曲号i=1(=I)、剩下来的曲数为j=20(=J)(Q209、Q210)时,带式打印装置1进入下一步处理(Q211),如图17所示,接着产生PLAY键连续(即快速进给)信号、作为要求信号RQ2C发送(Q212)。
一旦收到该要求信号RQ2C,MD播放装置90对于该要求,作为响应处理,使再生磁道号(即曲号)加1(+1)(P212),将该磁道号(曲号)的文字数据(属性信息、显示信息)作为第1响应数据RP2C1发送(P213),接着将该磁道中记忆的曲名的文字数据作为第2响应数据RP2C2发送(P215)。
一旦收到作为第1响应数据RP2C1的第1文字数据(曲号)(Q213),带式打印装置1则判断是否为给定的曲号i(最初i=1)(Q214),不是给定的曲号i时(Q214:No),进行再次要求(Q212),是给定曲号i时(Q214:Yes),接着接收作为第2响应数据RP2C2的第2文字数据(曲名)(Q215),将这数据作为曲名(曲号+曲名)的数据储存在给定区域中(Q216)。
此时的曲名(曲号+曲名:属性信息、显示信息)的文字数据中包含半角显示曲名和全角显示曲名两种文字数据,但是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与前述记录盘名同样地,将两种文字数据储存在RAM240内的半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245和全角显示属性数据246的曲名区域中(Q216)。
下述包含的全部曲子借助于与记录盘名中前述信号同样的信号等(例如有半角显示曲名信号、有全角显示曲名信号、有半角曲名不正常数据信号、有全角曲名不正常数据信号、有半角曲名空数据信号、有全角曲名空数据信号等),记忆接收数据的状态,易于判断后续处理等中读入时的状态(Q216)。
在最初的曲名(曲号1及与之对应的曲名)的文字数据储存结束后(Q216),接着判断给定曲数的储存是否结束了(Q217)。也即判断剩余的曲数是否是j≤1。此处由于断定最初的(曲号i=1的)曲名的储存尚未结束(j=20)(Q217:No),因而接着使曲号i增加(+1),使给定的曲号i=2(=1+1),或者使曲数j减少(-1),使剩下的曲数j=19(=20-1)(Q218)。
此后对所希望的曲号i=2、剩下的曲数j=19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处理(Q212、P212、P213、Q213、Q214、P215、Q215、Q216),一旦下一个曲名(曲号2及与之对应的曲名)的文字数据的储存结束了(Q216),接着判断是否给定曲数的储存结束了(是否剩下的曲数j*Q1),同样地,接着使曲号i加1(+1),使给定的曲号i=3(=2+1),或者使曲数j减1(-1),使剩下的曲数j=18(=19-1)(Q218)。
以下对所希望的曲号i=3、4、…(剩下的曲数j=18、17、…)进行同样的处理,一旦所希望的曲号i=20(剩下的曲数j=1)的曲名(曲号20及与之对应的曲名)的文字数据的储存结束了(Q216),接着判断是否给定曲数的储存结束了(是否剩下的曲数j*Q1),这时由于剩下的曲数j=1(Q217:Yes),全部处理结束了(Q219)。
此时,从作为操作目的的记录盘名(曲子总数+记录盘名)及曲号1开始读入全部曲子(20首曲子)的曲名(曲号+曲名)的文字数据(属性信息、显示信息)和将这些文字数据存入到给定区域的操作结束了。
在为了得到上述给定曲号(的数据)的处理中,如果使磁道号变化也可以,如图所示(Q212的「」内记载的),使用REW键连续(即反绕)信号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此时,下一个曲号的设定“i←i+1”(Q218)变为“i←i-1”,从而也可以将曲名(曲号+曲名)的数据存入递减的号码(与前述升序相对的降序)中。
上述例子中以曲号与磁道号对应的MD9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与MD92内的数据形式相对应,也可以通过更细的扇区单位和簇单位等进行管理。例如,可使1个曲号与数个磁道相对应,也可以利用还能记忆包含作为1个曲子信息的艺术家名之类的更多信息的MD92。此外,再生这样的MD92,相对于显示更多的属性信息的MD播放装置和遥控器的组合来说,将该MD播放装置作为上述的MD播放装置90进行连接,通过改变处理程序等,发送利用与组合该MD播放装置的遥控器相同的要求键所产生的要求信号或者数个要求组合而成的要求信号,同样是合适。
在上述例子中,关于半角显示属性数据(或半角显示属性信息)与全角显示属性数据(或全角显示属性信息)的区别,仅说明了包含汉字等的全角文字与否的情况,但是采用JIS代码等那样的不用2字节代码表示、而是用1字节代码表示的半角显示文字(以前一般采用的方法),也可以与2字节代码表示的全角显示文字相区别。
即,此时由于减少了用代码表现半角显示文字的数量(除去平假名等),可用1字节表现,减少了半角显示属性数据的存储容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存储容量少等方便的理由,对于包括在用包含汉字等的全角显示文字(用特定代码群的代码表现的文字)与否来区别这样的概念中的内容,是包含在前述说明的范畴中的。
如图18所示,将相当于图15的处理作为记录盘名要求·存储处理(S201)、相当于图16的处理作为曲名要求准备处理(S202)、相当于图17的处理作为曲名要求·存储处理(S203),并将其子程序化(模块化),依次启动上述处理,形成打印用数据读入处理(S20),可进行同样的处理。在此,作为按下读入键36(插入读入键)启动的插入处理,但是也可以将该全部处理(S20)进一步子程序化,由更上位的处理程序启动。
如上上述,MD播放装置90(记录盘再生装置)收到遥控器发出的通过键操作制成的要求信号,遥控器的显示部上显示出来的文字数据中,MD播放装置90的结构使得答复要求信号的文字数据能被送到遥控器中,因此制成与遥控器同样的要求信号,如果进行同样的处理,带式打印装置1中可得到与遥控器相同的文字数据。
与此相对,带式打印装置1中只要按下读入键(要求键)36(基于外部操作手段的单一操作),即可制成数个要求信号,将其组合,就可向MD播放装置90(记录盘再生装置)连续发送数个要求信号,因此通过单一的操作即可得到答复该连续的数个要求信号的数个文字数据。
例如图15~图18中的上述例子中,得到记录盘名(曲子总数+记录盘名)和从曲号1开始的全部曲子(20首曲子)的曲名(曲号+曲名)的文字数据(收到的、读入的),通过遥控器的键操作得到仅仅这些文字数据(显示数据),因此最少也必须要22次(Q201×1次、Q206×1次、Q212×20次)的键操作,但是,如上上述,带式打印装置1通过读入键的单一操作即可得到。
其结果,得到的文字数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照原样或经过编辑,可在标签上打印,因此可简单地制成贴附在MD(盘)盘体91和MD(盘)盘盒93(参照图5A~图6)上使用的标签。
此时,连续的数个要求信号中最好包含索取在标签上打印的全部文字数据的要求信号。
例如图15~图18中的上述例子中,得到记录盘名(曲子总数+记录盘名)和从曲号1开始的全部曲子(20首曲子)的曲名(曲号+曲名)的文字数据,由此,例如图5A~5C中,用于在前述的主标签LM和侧标签LS上打印的全部文字数据中,通过读入键36的1次操作即可得到除艺术家名以外其他的全部附加信息。
如前上述,曲号显示模式时,在曲号+曲名之后可接着收到除艺术家名以外的其他附加信息时(这些附加信息如果视为曲名的一部分,进行同样的处理,或接在曲名后面作为第3响应数据都可以),通过一次操作即可得到还包含除艺术家名以外的其他附加信息的全部文字数据。
即,通过读入键36的单一操作,制成的连续的数个要求信号中包含索取在例如图5A~5C的标签上打印的全部文字数据的要求信号,由此只需进行上述单一的操作,即可得到打印给定的全部文字数据,可更简单地制成例如图5A~5C中的标签。
下面,参照图19~图21说明带式打印装置1的编辑模式的状态转换及代表的画面显示。
如图19所示,带式打印装置1中作为编辑模式基本包括基本输入模式(H1)、文字选择输入模式(H2)、记号选择输入模式(H3)、以及功能选择设定模式(H5),能处理日语的对应日语机型的带式打印装置1还包括假名汉字变换模式(H4)。
按下电源键31之后,即电源接通之后,处于基本输入模式(H1),通过操作以后的各功能键,如图所示,可在各编辑模式之间进行状态转换。
首先,在基本输入模式(H1)的状态下按下文字键34C,进入文字选择输入模式(H2),文字选择结束后按下确定键38时,或者为中止文字选择而按下删除键35时,恢复为基本输入模式(H1)。
记号选择输入模式(H3)是在文字选择输入模式(H2)的状态下,不按文字键34C,而是换成按下记号键34D,同样地进行状态转换。在文字选择输入模式(H2)下按记号键34D,在记号选择输入模式(H3)下按文字键34C,可实现相互间的状态转换。
对应日语机型的带式打印装置1中,在基本输入模式(H1)的状态下,按变换模式键37S,进入假名汉字变换模式(H4),在该状态下再按变换模式键37S时,假名汉字变换结束后按下确定键38时,或者为中止假名汉字变换按下删除键35时,恢复为基本输入模式(H1)。
在基本输入模式(H1)的状态下,如果按下装饰键34F、格式键34FS、边框键34CS或者调节键34DS,则将进入功能选择设定模式(H5),功能设定结束后按下确定键38时,或者为中止功能设定按下删除键35时,恢复为基本输入模式(H1)。
如图13中前述的那样,如果按下电源键31,进行初始设定(S1),以上次的显示画面为初始画面进行显示,如上上述,电源接通之后,由于处于基本输入模式(H1),作为初始画面,在该基本输入模式(H1)中显示上次的显示画面(S2)。
工厂出货时的状态等是不显示任何文字数据(文本数据)的状态,如图20A和20B所示,此时的初始画面显示光标K位于坐标C5右端,在坐标CE和坐标CF处显示出表示标题行的文字D(如前上述,由于通常将记录盘名作为标题,因此显示其开头文字)(G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文本数据的状态,以下称这种状态为“文本初始状态”。图20C是标题的显示例。
另一方面,作为上次的文字数据,显示例如半角显示的“someday”作为曲号i=2的曲名时的初始画面,如图21A所示,作为再生此时的显示画面的画面(G11)。另外此时的指示器显示部4i中亮起上次设定的各种模式和状态中有效的指示器。在图20B、20C等中,与指示器显示部4i相关的部分不是表现实际图像的部分,由于表示的是指示器显示部状态的说明,所以用虚线围起来。
一旦在该状态下(G11)按全删除键35S,即变灰(或反转)地显示‘确认是否要全删除’这一信息(G12)。以下如画面G12那样地示出变灰显示或者反转显示。变灰显示或反转显示可通过内部模式的状态设定进行变更,此处省略详细说明。如果按下确定键38,则实现全删除,与工厂出货时一样地处于文本初始状态(G13:与G0相同)。
如上上述,电源接通之后,进入基本输入模式(H1),其初始画面为文本初始状态的画面G0或者上次的文字(文本)显示画面(上述的画面G13等)。
除了进行上述全删除了以及工厂出货之后等的特别情况之外,由于考虑上次显示某些文字的情况为更一般的状态,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显示与上述画面G11同样的画面作为上次显示的例子,以在该状态(G11等)下开始各种键入操作为例进行说明。
下面从使用者的操作及当时的画面显示方面来说明图15~图18等中的前述读入处理。
如图22所示,在显示与前述(G11)同样的画面的状态下(G21),使用者按下读入键36,启动作为插入处理的打印用数据读入处理(S20)(该处理在图15中进行了显示,在此对其说明进行省略),接着,一旦显示出确认是进行读入处理的信息「全读入?」,就中止读入,进行保存(backup)所显示的文字数据等处理(G22)。
此时如果按下除确定键38或者读入键36之外的键,则读入处理被中止,回到原来的文字数据,恢复为原来的画面显示(G21)。如果确认要进行读入处理,使用者按下确定键38或者读入键36,在显示信息「MD读入中」的同时,进行图18等中前述的读入处理,经过给定时间后,即全部数据读入结束后,判断是否已经读入半角显示属性信息和全角显示属性信息两种信息(S24)。
例如前述的例子中,逻辑式「有半角显示记录盘名信号·or·有半角显示曲名信号=1」成立时,则半角显示属性信息(此处为半角显示记录盘名或半角显示曲名)的文字数据(半角显示属性数据:以下为容易直观地理解,称之为「字母数字代码」。信息等中也可以使用这样的称呼,图中也一样。但是上述称呼中包含假名。)已经被读入了。此时读入的文字数据(字母数字代码)如前上述地储存在RAM240中的半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第2存储区域)245中。
另一方面,当逻辑式「有全角显示记录盘名信号·or·有全角显示曲名信号=1」成立时,则全角显示属性信息(全角显示记录盘名或全角显示曲名)的文字数据(全角显示属性数据:以下为容易直观地理解,称之为「汉字代码」)已经被读入了。此时读入的文字数据(汉字代码)如前上述地储存在RAM240中的全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第1存储区域)246中。
汉字代码和字母数字代码中只有任意一种被读入的情况下(S24:No),显示读入的那种代码的1个曲目的曲名。例如只读入了字母数字代码时,用字母数字代码显示1个曲目的曲名(G25)。即,此时,在文本数据的编辑区域即RAM240中的文本数据区域242中储存显示的文字(代码)数据的同时,在显示图像(显示文字的图像)的编辑区域即显示图像数据区域243中以点阵数据的形式储存对应的文字(图像)数据。
此时假如使用者按下打印键39,同样地,通过给定的配置,与显示的(即读入的)记录盘名和曲名等文字(代码)数据相对应的文字(图像)数据被制成点阵数据,储存在打印图像(打印文字的图像)的编辑区域即RAM240中的打印图像数据区域244中。关于打印时的处理等问题,将在后面描述。
另一方面,当汉字代码和字母数字代码两种代码都被读入的情况下(S24:Yes),进入使用者下一个选择的处理(S26)。后面将叙述两种代码都没有读入等异常情况的处理。
进入使用者选择的处理(S26)时,如图23所示,询问使用者是否选择汉字代码的信息「汉字代码?」显示出来(G27)。此处,如果使用者按下确定键38,则选择汉字代码,下一步用汉字代码显示曲名(全角显示曲名)(G29)。即此时,在显示图像数据区域243中以点阵数据的形式储存与全角显示曲名的文字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数据。
该选择处理中,通过下箭头键33D的操作可从「汉字代码」选择系列的显示切换到选择用的「字母数字代码」的选择系列的显示(G28),通过上箭头键33U的操作,可从该状态(G28)返回「汉字代码」选择系列的显示(G27)。
在显示「字母数字代码」的选择系列的状态下(G28),如果使用者按下确定键38,则选择了字母数字代码,接下去用字母数字代码显示曲名(半角显示曲名)(G30)。即此时,在显示图像数据区域243中以点阵数据的形式储存与半角显示曲名的文字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数据。
在上述的任何一种状态(G27或G28)中,使用者如果按下删除键35,与中止读入处理时一样地回到原来的文字数据,恢复为原来的画面显示(G31:与G21相同)。
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代表的显示虽然显示一个曲目的曲名,但也可显示代替一个曲目的曲名的标题(记录盘名:半角显示记录盘名或全角显示记录盘名)。
而且,上述例中,使用者为了读入全部数据(全曲的数据)而按压读入键36,但通过代替读入键36而按压行读入键36S,可以读入仅对应于任意行的文字数据的新的文字数据。
例如在显示曲号i=2的曲名的状态(例如G21),当按压行读入键36S时,就显示代替前述信息“全读入?”的信息“行读入?”,当按压确定键38或读入键36(或者行读入键36S)时,就读入曲号i=2的新的文字数据,替换原先的文字数据。
而且,在原先的显示仅为标题(记录盘名)的场合,与曲名的场合同样地,通过按压行读入键36S,就替换成读入新的标题的文字数据。对于图20B和图21所示的前述文字初始状态(G0或G13),由于光标K被设定在标题行,因此当按压行读入键36S时,就读入新的标题的文字数据。
在基本输入模式(H1)以外的状态时按压读入键36或行读入键36S的场合,进行这种意图(编辑模式不同的意图)的出错显示,不进行读入处理。
此外,在发生其他异常时,如下上述那样地处理。即在由读入处理不能读入字母数字代码和汉字代码两者的场合、有不正确数据的场合、读入中(遥控)发生通信出错的场合等,报知(显示)读入出错意图的出错(信息),在与MD播放装置90不能连接的状态下按压读入键36的场合、读入中正常的连接被切换的场合等,进行报知MD未连接意图的出错信息。该任一场合在出错信息报知后,与中止读入处理同样地,恢复到原先的文字数据、返回到原先的画面显示(与G21等相同)。
而且,在读入中按压删除键35的场合,报知读入中止的意图,返回到原先的画面显示。此外,在读入中电源断开(电源键31被压下)的场合,在报知读入中止意图的出错信息后,全部显示灯都熄灭,此后,在电源再次接通的场合,与中止读入处理时同样地,恢复到原先的文字数据、返回到原先的画面显示(与G21等相同)。
正如上述,带式打印装置1通过(判断)从MD92读入的属性信息是否为全角显示属性信息(从记录盘读入的文字群的代码是否含有特定代码群的代码)、即是汉字代码还是字母数字代码,该属性信息(文字群)的存储区域分别是例如汉字代码在全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第一存储区域)246上,而字母数字代码在半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第二存储区域)245上。
因此,此后的处理仅读出来自各编辑区域245、246之任一中的文字数据,而不必识别是字母数字代码还是汉字代码的文字。
而且,这样一来,后续处理根据其区分结果而分支,可提高平均处理速度等处理效率和处理功能等。
例如,汉字代码由于含有对应于日语类型的带式打印装置1场合的汉字,容易观看到仅含汉字的标题(记录盘名)和曲名等,而且,由于显示短或打印容易,可在主标签LM上打印数个曲的曲名,容易附加作曲者名等附加信息。此外,对于例如MD系统用的JIS代码等,虽然简易的图形·记号等也与一般的文字同样地进行代码化,但由于这也与基本的汉字同样地作为全角显示文字处理,因此通过处理汉字代码侧、即含有全角显示文字的文字,可以进行含有那样的各种图形·记号等的显示和打印,而且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外观良好的显示和打印。
另一方面,在字母数字代码场合,由于一律是半角显示文字,因此可以省略判断文字是全角还是半角以确定显示区域和打印区域等处理。即,通过区分的结果而使处理分支,字母数字代码侧由于可省略在汉字代码侧所必要的一部分处理等,因而可提高处理效率。
此外,如上上述,在MD92考虑到与上述数据处理上的不同,对于存储字母数字代码文字的存储区域(字母数字代码存储区域)与储存汉字代码文字的存储区域(汉字代码存储区域)分别进行设定。
与此相反,对于单一的要求信号,由于双方是连续地发送的,因此通过判断来自字母数字代码存储区域的文字是字母数字代码、来自汉字代码存储区域的文字是汉字代码,可简化判别处理,由此可容易地将双方的文字群分别储存到RAM240内的各存储区域,即分别储存到半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第二存储区域)245及全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第一存储区域)246内,提高处理效率。
而且,带式打印装置1在将文字群仅储存到全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第一存储区域)246和半角显示属性数据区域(第二存储区域)245之一内时,即仅读入汉字代码与字母数字代码中任一方的场合,对应于读入侧文字群(例如曲名的文字数据)的文字图像数据作为点阵数据储存在作为显示图像(显示文字的图像)的编辑区域的RAM240内的显示图像数据区域243中;当文字群被储存在双方时,即读入汉字代码与字母数字代码双方的场合,由下一个使用者移行选择处理,将被选择侧作为点阵数据储存,将被储存的文字(图像)数据作为显示(处理)对象显示(处理)。
而且,如果使用者暂时按压打印键39,则按给定的配置,将对应于与上述显示对象同侧的文字的图像数据作为点阵数据储存在作为打印图像(打印文字的图像)的编辑区域RA240内的打印图像数据区域244内,将储存的文字(图像)数据作为打印(处理)对象打印(处理)。上述显示处理和打印处理虽然将文字作为点阵的图像数据储存在编辑区域内,但例如在作为此后的处理而在其他装置内进行数据通信处理、即在通信处理等场合,文字代码(文本代码)原样地仍旧储存在用于该通信处理的编辑区域(例如一般的编辑所用的文本数据区域242等)内。
正如上述,带式打印装置1在仅读入(储存)汉字代码与字母数字代码中任一方时以及在双方均被读入(储存)时,将储存在编辑区域内的文字数据作为显示和打印以外的处理对象而可进行无问题的数据处理。此外,这样一来。不管MD(记录盘)92内储存的属性信息是否为全角显示属性信息(是否含有以特定代码群的代码表现的文字),都可读出该属性信息(文字群)作为处理对象。
而且,即使在双方被读入(被储存)时,由于仅将一方作为处理对象选择,因此仅处理设定的一方,与以往的相比,不会降低处理效率。此外,对于上述实施例,由于使用者可选择,故使用者的意图可以忠实地反映在此后的处理中。
而且,若使用者不任意选择,也可将例如外观更好的汉字代码侧等中的一方进行缺省选择,也可以任意选择可以缺省选择,在不进行任意选择时,也可将设定的一方和由前次的任意选择所选择的那一侧等进行缺省选择。
但是,一般地,对于打印具有一个以上文字(字符之意)的文字群的文字打印装置,在打印前,作为打印的文字(对应于文字代码的文字图像)群,由该文字打印装置的显示装置等来确认设定尺寸的打印区域(例如1页等)的几倍的打印尺寸的打印区域的要求,进行打印。或者,通过时间等情况,在打印后来确认。
但是,由于字数限制、行数限制、页数限制等,尚未得知有这样的文字打印装置:在可打印的打印区域的打印尺寸一定的场合,直接指定这种限制,抽出合适的文字群的一部分而在该限制的打印尺寸的打印区域进行打印。何况,亦未得知有能报知具有尚未打印的文字群等的文字打印装置。
例如字处理器等,通过指定打印开始页及打印终止页,就指定了结果页数,但由于不翻译(转换)页数限制的直接指定,使用者也不知道是否打印了页内所希望的文字群的全体,因此在页数限制内不能打印文字群时,不能进行报知该意图的打印,为此,使用者自身在显示画面上确认,必须输入报知该意图的文字等。这对于无设定的打印尺寸、由定长设定等来设定打印尺寸的带式打印装置等也同样如此。
与此相对,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装置1通过直接指定给定的基准尺寸的整数倍的打印尺寸,可以抽出合适的文字群而在该打印尺寸的打印区域打印,而且在指定的打印尺寸内不能打印文字群的全体时,可以附加报知该意图的报知文字而打印。下面具体参照图24~27B等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在基本输入模式状态、例如与前述(G11、G21、G31)同样的画面被显示的状态(G41)下,使用者按压打印键39,起动作为插入处理的打印处理,首先,打印尺寸的选择系列的画面、具体说是显示选择打印制作标签的种类的画面。首先,作为缺省,前次选择的选择系列(在此,为“记录盘标签”)被最初显示出来(G42)。
在该状态下,使用者通过光标键33(33U、33D、33L、33R等)的操作而顺次显示其他的选择系列(G42~G44)。例如,当反复按压下箭头键33D或右箭头键33R时,则按“记录盘标签”?“盘盒标签”?“侧标签”?“记录盘标签”的顺序显示顺次选择系列,同样地,当反复按压上箭头键33U或左箭头键33L时,则按“记录盘标签”?“侧标签”?“盘盒标签”?“记录盘标签”的顺序显示顺次选择系列。
实际上,在这些选择系列以外,准备用于指定未形成不完全冲下标签的条带T上的打印区域的“通常条带”等选择系列,当选择它时,由前述的条带类型传感器141(参见图2)检测出条带T的类型来判断该条带的宽度,制成适于该条带宽度的打印区域(或者引入有宽度方向的设定的空白的打印区域)的打印图像,但在此由于与之无关而省去其说明(及图示),而仅说明制成各种标签的选择系列及其后的处理。
在显示图24的打印尺寸(标签的种类、即标签尺寸)的选择系列之任一的状态(G42~G44)下,当由使用者按压删除键35时,中止打印处理,返回到原先的基本输入模式的画面(G41)。另一方面,在同样的状态(G42~G44)下,当由使用者按压确定键38时,判断打印数据(用于打印的打印图像数据)是否被准备(S45)。
在图20B的前述文本初始状态(G0)下按压打印键39的场合、在无记录盘(标题)名和曲名的文字(代码)数据状态下按压打印键39、选择“记录盘标签”和“盘盒标签”的场合、在具有曲名等而无记录盘(标题)名的文字(代码)数据状态下按压打印键39、选择“侧标签”场合等,即使打印尺寸的选择结束了,由于不能移行到打印数据的制成等(S45:否),因此报知(显示)无数据意图的出错信息(S46),在设定时间后返回原先的基本输入模式、返回按下打印键39前的显示状态。
另一方面,在有文字数据(S45:是)时,如图25所示,接下来进行打印确认处理、即显示确认信息“打印吗?”(S47:参照图26)。在该状态,使用者一旦按压确认键38或打印键39,接着就进行准备中的显示处理(S48)。另外,一旦按下其他打印键时,返回到基本输入模式(G51:同G41)。
接下来是准备中的显示处理(S48),在显示信息“准备中”(S48:参照图26)的状态下,主要进行打印数据制作处理(S481)、标签位置适配处理(S482)、检测是否正常的判断(S483)(后面将详述),在途中当压下电源键31、删除键35或(由盖开闭传感器142)检测开闭盖21的开放状态时,将该意图作为出错信息报知(显示)而中断打印处理(S52),返回到基本输入模式(G51)。
而且,在未装设条带盒5的场合、与选择装设有条带盒5的情况不同(即选择条带T的类型的标签未形成)的场合、基准穴TH的位置检测为不正常的场合(S483:否)等,进行标签交换显示处理,即在促使标签交换(装设收容有对应于所选择的标签的条带T的条带盒5时)而报知(显示)出错信息后,返回到基本输入模式(G51)。
另一方面,当上述的准备中的显示处理(S48)正常结束后,接着进行打印中的显示处理(S50)。该打印中的显示处理(S50)在显示打印中的意图信息的状态下,主要进行打印(S502),并返回到基本输入模式。即使在该打印中的显示处理(S50)中,在其途中按下电源键31、删除键35或检测出开闭盖21为开放时,也报知(显示)该意图的出错信息并中断打印处理(S52),返回到基本输入模式(G51)。
而且,通过上述打印处理,可将作为打印尺寸选择的标签的种类(即标签尺寸)相适合的打印图像打印在所安装的条带T上形成不完全冲下标签的打印区域内,如前述图5A~5C所示,能制成所希望的各种标签。
在此,对上述准备中的显示处理(S48)及打印中的显示处理(S50)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如图26所示,在由打印确认处理来显示确认信息“打印吗?”的状态下,由使用者按压确认键38或打印键39(S47),当开始准备中的显示处理(S48)时,显示信息“准备中”(S480),在该状态下,首先进行打印数据的制作处理(S481)。
打印数据的制作处理(S481)是,首先判断是否选择了记录盘标签或盘盒标签(S4811),当选择时(S4811:是),通过条带识别传感器141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安装了主标签LM用的条带盒5(S4812),当未安装时(S4812:否),如前上述,接下来进行标签交换显示处理(S49)。
另一方面,当未选择记录盘标签或盘盒标签时,即当选择侧标签(S4811:否)时,或者当选择记录盘标签或盘盒标签(S4811:是)而且安装有其所用的条带盒5(S4812:是)时,接下来进行打印图像制作处理(S4183)。
正如前述,在RAM240内的文本数据区域242内,由于储存有含有显示于基本输入模式时(例如图24的G41)的文字的文字(代码)数据,因此该打印图像制作处理(S4183)是将与在文本数据区域242内储存的记录盘名和曲名等的文字(代码)数据对应的(即与基本输入模式时的显示对应)文字(图像)数据、按设定的配置制成并储存(展开)在RAM240内的打印图像数据区域244内,从而制成打印图像(数据)。
一旦打印图像制作处理(S4183)结束、打印数据制作处理(S481)结束,接下来就进行标签位置的适配处理(S482)。该标签位置的适配处理(S482)是,首先调整上下方向(条带T的宽度方向)的打印位置(S4821),接着检测有无侧标签(检测是否安装有侧标签LS用的条带T的条带盒5),再调整前后方向(条带T的纵向)的打印位置(S4822)。
一旦标签位置的适配处理(S482)结束,接下来就判断检测是否正常(S483),当准备中的显示处理(S48)结束时,接下来进行打印中的显示处理(S50)。关于上下方向打印位置的调整(S4821)、检测有无侧标签及前后方向打印位置的调整(S4822)、检测是否正常的判断(S483),将在后面进一步详述。
在打印中的显示处理(S50)中,其显示打印中的意图信息(S501),在该状态下接下来进行打印(S502),在进行打印后设定的条带输送(S503)后,判断是否是指定盘盒标签(即选择盘盒标签),而且是否是第1页的打印结束了的状态且是否有第2页的数据状态、即判断是否指定盘盒标签及是否有第1页结束和第2页的数据(S504),当条件不成立(S504:否)时,返回到基本输入模式。
而且,当指定该盘盒标签及具有第1页结束和第2页数据的条件成立时(S504:是),为了制成(打印)第2页的主标签LM,同样地进行打印图像制作处理(S4813)~打印后数据输送(S503),如果接下来条件不成立(S504:否),则返回基本输入模式。
上下方向打印位置调整(S4812)是由后述方法来变更打印位置的设定,然后,如果一旦调整,则可进一步设定变更,直到不用调整,在该场合下,在上下方向打印位置的调整(S4821)中,进行通过标记等来确认调整完成的处理是合适的。有无侧标签的检测(S4822的一部分)也是通过盖开闭传感器142来检测开闭盖21的开闭,一旦实行后,进行同样通过标记等来确认的处理也是合适的(在后述这种处理的说明中,在处理流程中也含有这种确认)。
下面,就上述盘盒标签的指定及第1页结束和有第2页数据的含义举例进行说明。图5A为显示记录盘标签的例子,而图5B是显示附加有作曲者名等盘盒标签的例子,由于难以直接比较,故参照别的例子来比较说明双方。
对于任意时刻的编辑(文字装饰等)的设定状态,作为除曲号与分隔符文字外的名称,在例如在主标签LM的每1行中打印11个文字的名称(标题名和曲名)、以及在每1张(1页)中打印20行的状态下,如果根据从MD92读出的文字(代码)数据忠实地打印全部的话,则如图27A所示,制成打印图像(数据)。
即,例如第1行中有1行标题名(这里暂定为“☆TITLE”)、第2~3行中为曲号“1”与分隔符文字“.”及其曲名(同样暂定为“A1B1C1D1E1F1G1”)、第4行中同样是曲号等“2.”和曲名“A2B2C2”、第5~6行中同样是“3.A3B3C3D3E3F3G”、第7行中同样是“4.A4B4C4D4E4F”、……、第19行中是“11.A11B11C11D1”、第20~21行中是“12.A12B12C12D12E12F12”、第22~23行中是“13.A13B13C13D13E13”、第24行中是“14.A14B14C14”、……,将制成标题名及总共45曲的曲号·曲名(即一直到“45.A45B……”等)的打印图像的各文字数据储存到文本数据区域242内。
在该状态下,按压打印键39,开始打印处理,当选择盘盒标签时,在主标签LM的第1页分配到前20行进行打印,此时,由于指定盘盒标签及第1页结束和具有第2页数据的条件成立(S504:是),因此接下来在主标签LM的第2页上分配到第21~39行,而且附加省略最后行(第40行)意图的报知文字(图5A及5B的例子中是“~其他XX首曲~”)进行打印,此时,由于指定盘盒标签及第1页结束和具有第2页数据的条件不成立(S504:否),因此结束打印处理,返回到基本输入模式。
该场合由于第20~21行具有第12曲的曲名,故第2行超出了页的边界。对于带式打印装置1,实际上在该场合是使第20行为空行而在第21~22行打印第12曲,但在此忽略该处理而进行说明。
而且,在最后行插入的省略意图的报知文字也如图5A及5B的例子,正如前述,也可以是“~其他XX首曲~”外“~共XX首曲~”(上述实施例的场合是“~共45首曲~”)等。即由于能把握打印的曲数(等于打印的最后的曲号),例如如果把握全部曲子为45曲,则能把握未打印的曲名(省略打印的)及省略的曲数等。即,成为也省略“~共XX首曲~”的报知意图的报知。
而且,该“~其他XX首曲~”及“~共XX首曲~”的报知即使在未省略的场合,通过附加这种报知而可进行这种未省略意图的报知,从而很方便。但是,在例如全部曲数为10曲的场合,当全部曲子都打印时,由于用“~共10首曲~”方法是比用“~其他0首曲~”方法更好的体裁,因此下面的例子采用“~共XX首曲~”来说明。
上述例子中,当制成假定全部曲数为10首曲、即标题名及全部10首曲的曲号或曲名“10.A10B10C10D10E10F1”的前18行的打印图像的各文字数据被储存在文本数据区域242内时,它们全部分配在主标签LM的第1页内,而第2页是空白的。
而且,在上述全部45曲的各文字数据被准备(储存)的状态下,当选择记录盘标签时,由于记录盘标签LMD是作为打印区域的1页主标签,如图27B所示,分配前19行的曲号·曲名“11.A11B11C11D1”,可打印出在最后第20行上附加“~共45首曲~”的报知文字的打印图像。
正如上述,该带式打印装置1通过选择记录盘标签及盘盒标签之任一(从基准尺寸及至少一个给定的扩大尺寸中选择打印尺寸),可直接指定记录盘标签尺寸(给定的基准尺寸)的整数倍(当选择记录盘标签时为1倍、当选择盘盒标签时为2倍)的打印尺寸。
这样一来,当选择记录盘标签时,是1页的主标签;而当选择盘盒标签时,是将文字群的不同的、设定的一部分分别分配给第1页和第2页的主标签(将所选择的打印尺寸的打印区域按基准尺寸分为1个以上的打印分区),将对应于所分配的文字群而生成的打印图像打印在所制成的打印对象物上。即,直接指定给定的基准尺寸整数倍的打印尺寸,在该打印尺寸的打印区域(各标签)内抽出合适的文字群而进行打印。
而且,带式打印装置1将文字群分配给所选择的标签尺寸(打印尺寸)的打印区域,同时当未打印文字群的全部时,附加包含该意图的报知文字。即,由于直接指定给定的基准尺寸整数倍的打印尺寸,通过判断是否将文字(对应于文字代码的文字图像)群的全部打印在指定的打印尺寸内,其结果是当判断未打印时,能进行附加报知该意图的报知文字的打印。
用于该场合打印的报知文字的附加可以在文字代码状态下从附加的文字群一同变换为点阵图像,也可以另外在图像变换后附加报知文字的图像。此外,在判断能打印时,是否附加报知该意图的报知文字是任意的。而且,由于也可考虑到报知未打印意图和报知可以打印意图所共同使用的报知文字,这样报知文字的使用就很方便。
而且,带式打印装置1基本上通过使用者任意的选择而可选择标签尺寸(打印尺寸),另一方面由于可检测出所安装的条带(打印对象物)T的类型、即其上所形成的不完全冲下标签的类型,因此在与使用者的选择不符合的场合,通过报知出错信息,可以促进给使用者的这种交换,其结果是可以选择适合于使用者的希望和条带(打印对象物)T的类型两者的标签尺寸(打印尺寸)。而且,上述说明是以记录盘标签和盘盒标签2种标签为主来说明的,即对于标签尺寸,其是基准尺寸(记录盘标签的尺寸)整数倍的打印尺寸(记录盘标签为1倍、盘盒标签为2倍),但如前上述,带式打印装置1可以选择除此以外的尺寸标签。
换言之,带式打印装置1当读出MD(记录盘)92内记录的文字群时,不管基准尺寸的整数倍等,通过选择各种标签尺寸(打印尺寸)中的任一种,都可打印抽出适合于所选择的打印尺寸的文字群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打印图像。即,通过选择各种打印尺寸中之任一的打印尺寸,可以抽出适合于该打印尺寸的文字群而进行打印。
下面说明作为图像制作装置所见到的带式打印装置1,该带式打印装置1将具有1个以上文字的文字串的各文字(代码)根据给定的字体数据而变换为文字图像,将其制成适宜配置的图像。
一般地,为了将具有1个以上文字的文字串作为图像显示或打印,从储存已知字体数据的ROM等读出对应于各文字的文本(代码)数据的字体数据,或者读出由稀有字登录和描画登录所登录的点阵数据(以下将代表已知的字体和登录完成的点阵简单地称为“设定的字体”),根据该设定的字体数据在给定的图像制作区域制成·配置文字图像,制成作为所希望图像的显示图像数据和打印图像数据。
例如在字处理器等中,显示适配于给定的1页的尺寸的编辑画面,一边将登录完成的文本数据读入该编辑画面的范围内、一边键入新的文字,进行编辑。即,将适于文字串的文本数据的文字图像作为点阵而制成·配置在给定尺寸的显示图像制作区域内,由此显示所制成的显示图像。而且,在编辑结束时,通过指示打印的键入,进行该画面显示的影像的原样的打印图像的打印。即,将适于文字串的文本数据的文字图像作为点阵数据而制成·配置在给定尺寸的打印图像区域内,由此打印所制成的打印图像。
在该场合,当例如在文字串的文本(代码)数据内含有可任意插入的任意换行代码时,根据该任意换行代码来决定文字串的各行。但是,当直到任意换行代码的各行的文字串的长度(文字数等)是比作为该图像制作区域的尺寸而设定的各行的长度(例如在横向书写的场合,横向尺寸)要长时,在适配于该设定的横向尺寸的文字处,可以自动换行。不用说,在没有任意换行代码时,可以在适配于全部设定的横向尺寸的文字处进行自动换行。
而且,对于行来说也同样地,当例如在文字串的文本数据内含有可任意插入的任意换页代码时,根据该任意换页代码来决定各页的行数。但是,当直到任意换页代码的行数是比作为该图像制作区域的尺寸而设定的行数要长时,在适配于其纵向尺寸的行数处,可以自动换页。不用说,在没有任意换页代码时,可以在适配于全部设定的纵向尺寸的行处进行自动换页。
但是,即使省略文字串内容的一部分,也未得知有将该文字串的全体的摘要在给定的1行、给定的行数或给定的页数内显示和打印、从而制成所希望的图像的装置。即,尚未得知例如将对应于各行号码与各信息号码以及其行号码和信息号码的文字串的主要部分(例如先前给定数目的文字)最好由1行内储存,将各行并列显示和打印的装置。而且,亦未得知有主要部分(例如先前的多数行)最好储存在给定的行数和页数内,将文字串的内容的全体的影像显示在给定的行数和页数内或者打印出来的装置。
与此相对,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装置1省略超过文字串的各行的给定的文字数的部分,或者省略超过将文字串的各行并列的数行中给定的行数的部分,在省略时,制成附加报知该意图的图像的省略图像。下面具体参照图27A~28B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把例如各信息号码(这里相当于各曲号)及与之对应的信息号码(曲号)的文字串的主要部分(最前面给定数目的文字)储存在一行内,可以制成各行并列显示的适于打印场合等的省略图像。
在这里,如图27A所示,能制成标题名(曲号也可以考虑用“0”(代表)显示的曲名)及全部45首曲的曲号或曲名的打印图像部分的文字(代码)数据储存在文本数据区域242中。
带式打印装置1具有各种功能设定(参照图19),其中有“回车格式设定”。该回车格式设定由于把“有回车的格式”作为初期设定值来设定,因而,在这种状态下,制作相对于上述文字代码的打印图像时,在例如选择记录盘标签时,可制作图27B所示的打印图像并进行打印。
在初期设定的原来状态下,例如如图29所示,在基本输入模式下,将曲名(图示场合曲号“2”的曲名为“someday”)显示在显示画面41(参照图2、9)中,对标题名及曲名的行回车(标题回车及曲回车)的设定状态显示的指示器4i01及4i11(参照图9、图10)处于亮灯(显示)状态(G61:图24的G41也处于相同的显示状态)。
在这种状态(G61)下,并且在准备上述文字代码的状态下,而且当选择记录盘标签时,可以生作成如图27B所示的打印图像。使用者从该状态开始,通过按压如图29所示的格式键34FS,可以显示出功能选择设定模式的“回车格式设定”的画面。
使用者按压格式键34FS时,带式打印装置1首先显示最初的现状设定即、上述例子中的“有回车”(G62)。
在这种状态(G62)下,使用者操作光标键33时,交替地显示“有回车的格式”所使用的“有回车”及“无回车的格式”所使用的“无回车”。在这种状态(G62~G63)下,使用者按压删除键35时,返回到原来的基本输入模式(G61)。
这里,显示所期望的一方(在这里是指“无回车”)(G63),使用者通过按压确定键38,可以设定所期望的一方的回车格式(在此为“无回车格式”)。即是说,在显示例如“无回车”的状态下,使用者按压确定键38时,带式打印装置1把此状况作为新的“回车格式”来设定,返回基本输入模式(G64)。
在这种场合,字符显示部4c(参照图9)的显示(曲号“2”的曲名“someday”)为原来的显示,而显示标题回车及曲回车的设定状态的指示器4i01及4i11中的曲回车的指示器4i11熄灯,标题回车的指示器4i01维持在亮灯状态。即是说,处于解除曲回车设定的状态(G64)。
此外,使用者在基本输入模式下,从显示标题名(副显示部显示为“D”的状态)开始,按压格式键34FS,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由此可解除标题回车的设定,在这种场合,标题回车的指示器4i01熄灯。当然,标题回车曲也回车时,通过同样的操作,显示“有回车”(例如,G62的状态)、按压确定键38,就可再设定。
于是,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在“无回车”(这里是指“无曲回车”)的状态下,并且在准备可制成例如上述标题名(曲号也可考虑“0”曲名)及全部45首曲的曲号或曲名的打印图像这部分的文字(代码)数据(储存在文本数据区域242中)的状态下,当选择记录盘标签时,制成图28A所示的打印图像,在同样的状态下,选择盘盒标签时,制成图28B所示的打印图像。
以下,参照例如图28A,说明上述记录盘标签选择场合的打印图像的制作处理。另外,实际上,为了编辑或确认,先进行后述的显示图像的制作(显示图像所使用的文本数据的制作),然后利用该制作的显示图像(所使用的文本数据)制成打印图像,也是为了便于理解该显示图像的含义,在这里,暂时不对其进行表述,首先说明打印图像处理中的显示图像的概念(见解)。
如图27A及27B所示,首先,记忆作为对象的文字串(分别以包含1个以上文字的文字串的行作为各行,有1个以上的基础文字串)的文本数据。在前述的图27A的例子中,把可制成标题名(曲号“0”所代表的曲名)及全部45首曲的曲号或曲名的打印图像这部分的文字(代码)数据储存在文本数据区域242中。
接着,判断该基础文字串各行的文字数是否超过给定的文字数。在这里,符合图27A及27B等的给定的文字数(除曲号部分之外)为11个文字。
此外,图像制作区域的尺寸等,通常以点单位的尺寸(点尺寸)来计算,这里所称的给定的文字数是在配置例如目前设定的文字尺寸(点尺寸)的文字的场合的文字数,具体说,是点数的总和适合于编辑图像区域的横向点尺寸的现设定文字尺寸的文字排列时的文字数,根据全角/半角、放大/缩小、各种文字修饰(例如空心(中空)、斜体等)等,1个文字的点尺寸如果变化,给定的文字数也会变化。
在上述例子中,第1行的(相当于曲号“0”的曲名)标题名“☆TITLE”(包括最开始的空格,共7个文字)为所给定的11个文字以下,不论是否设定成标题回车都为1行,但在例如“☆TITLEtitle”(包括最开始的空格,共12个文字)的场合,如果设定成标题回车,即设定有行回车,则在“☆TITLEtitl”处回车(换行),制成以“e”为第2行打印的打印图像。
另一方面,在例如“☆TITLEtitle”(12个文字)的场合,如果不设定标题回车,即如果设定成无行回车,当判断超过11个文字(给定的文字数)时,根据从给定的文字数(11个文字数)中减去用于报知各行有1个以上的文字省略的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在这里,成为例如“…”的1个文字)的文字数(1个文字)所得到的省略后的文字数(10个文字数),可制成把超过基础文字串各行(在此为标题名的行)各文字中的省略后的文字数(10个文字数)的部分省略的省略文字串“☆TITLEtitl”。
然后,在该省略文字串“☆TITLEtitl”上加上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制成省略基础文字串“☆TITLEtitl…”。但是,如上文上述,在这里,由于成为标题名“☆TITLE”(7文字),所以基础文字串的文本字串“☆TITLE”成为省略基础文字串的第1行(参照图28A的行号码“1”)。
下面的文本数据上的第2行、即信息号码(曲号)“1”的曲名为“A1B1C1D1E1F1G1”(14文字),如果设定曲回车,即如果设定有行回车,则在“A1B1C1D1E1F”处回车(换行),成为在第2行打印“1G1”的打印图像(参照图27A或27B)。
但是,在这里,如果不设定曲回车,即如果设定成无行回车,当判断超过11个文字(给定的文字数)时,根据从给定的文字数(11个文字数)中减去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的文字数(1个文字)所得到的省略后的文字数(10个文字数),可制成把超过基础文字串各行(曲号“1”的行)的各文字中的省略后的文字数(10个文字数)的部分省略的省略文字串的第2行“A1B1C1D1E1”,在该省略文字串“A1B1C1D1E1”上加上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制成省略基础文字串的第2行“A1B1C1D1E1…”(参照图28A的行号码“2”:曲号“1”)。
下面的文本数据上的第3行、即信息号码(曲号)“2”的曲名为“A2B2C2”(6个文字),不论有无曲回车的设定,即有无行回车的设定都为1行,所以基础文字串的文本字串“A2B2C2”成为省略基础文字串的第3行(参照图28A的行号码“3”:曲号“2”)。
下面的文本数据上的第4行、即信息号码(曲号)“3”的曲名为“A3B3C3D3E3F3G”(13文字),如果设定曲回车,则在“A3B3C3D3E3F”处回车,成为在第2行打印“3G”的打印图像(参照图27A或27B)。但是,在这里,不设定曲回车,当判断超过11个文字(给定的文字数)时,根据从给定的文字数(11个文字数)中减去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的文字数(1个文字)所得到的省略后的文字数(10个文字数),可制成把超过基础文字串的曲号“3”的行的各文字中的10个文字部分省略的省略文字串的第4行“A3B3C3D3E3”,在该省略文字串“A3B3C3D3E3”上加“…”,制成省略基础文字串的第4行“A2B3C3D3E3…”(参照图28A的行号码“4”:曲号“3”)。
下面的文本数据上的第5行、即信息号码(曲号)“4”的曲名为“A4B4C4D4E4F”(11个文字),不论有无曲回车的设定,即有无行回车的设定都为1行,所以基础文字串的文本字串“A4B4C4D4E4F”成为省略基础文字串的第5行(参照图28A的行号码“5”:曲号“4”)。
同样地,制成省略基础文字串的第19行“A18B18C18D…”(参照图28A的行号码“19”:曲号“18”),在最后的第20行上加上为省前述行的报知文字、即为报知行的省略的给定的行省略报知文字串“~共45首曲~”,以结束省略基础文字串的制作(参照图28A的行号码“20”)。
一旦制成省略基础文字串,然后,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在可配置给定的文字数(11个文字)的文字图像的给定图像制作区域,也就是说,在这里是指在能确保符合记录盘标签LMD的标签尺寸的打印图像数据区域242内的图像制作区域,根据给定的字体,以省略基础文字串的图像为点阵数据进行制作,制成所配置的省略图像。
如上上述,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分别以包含1个以上文字的文字串的行为各行,记忆有1个以上的基础文字串的文本数据,判断该基础文字串各行的文字数是否超过给定的文字数(在上述例子中为11个文字),在判断出超过给定的文字数的场合,根据从给定的文字数中减去为报知各行的1个以上文字省略所用的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的文字数(1个文字)所得到的省略后的文字数(10个文字数),可制成把超过基础文字串各行的各文字中的省略后的文字数的部分省略的省略文字串,在该省略文字串上加上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制成省略基础文字串,在可配置给定的文字数(11个文字)的文字图像的给定图像制作区域,根据给定的字体制作省略基础文字串的图像,制成以此配置的省略图像。
在这种场合,省略文字串的文字数、即省略后的文字数(10各文字),成为从给定的文字数(11个文字)中减去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的文字数(1个文字)的值,在该省略文字串上加上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所得的省略基础文字串的文字数,不会超过给定的文字数。
因此,根据带式打印装置1,在判断出具有由文本数据组成1个以上的文字的基础文字串各行的文字数超过给定的文字数的场合,在可配置给定的文字数的文字图像的给定图像制作区域,根据给定的字体制作省略了基础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加上为报知省略的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的新的文字串图像,由此可制成以此配置的省略图像。
也就是说,省略超过文字串各行的给定文字数的部分,在省略时,可制成加上为报知此意图的图像的省略图像。因此,利用该带式打印装置1,在1行内储存与例如各信息号码(各曲号)及该信息号码(曲号)对应的文字串的主要部分(最前面给定数的文字),可制成各行并列显示的适于打印时等的省略图像(图28A,28B)。
此外,利用该带式打印装置1,可设定有无上述标题回车或曲回车,也可以固定成任何一种,在这种场合,不需要图29上述的设定。
再者,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的叠加,如上文上述,在文字代码的状态下,是在基础文字串上叠加的,之后,也可以一起改变图像数据(点阵数据),而且,也可以如下文上述,在分别变换成的图像数据后,作为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的图像数据叠加到。
就是说,在这种场合,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分别以包含1个以上文字的文字串的行作为各行,记忆有1个以上的基础文字串的文本数据,与上述例子同样,基于省略后的文字数,在可配置给定的文字数的文字图像的给定图像制作区域,根据给定的字体,制成省略了超过基础文字串的各行各文字中的省略后的文字数的部分的省略部分的各文字的图像,然后根据给定的字体形成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并进行配置,制成在省略文字串图像上加上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的图像的省略图像。
于是,在这种场合,也与上述例子同样,制成或配置的用于制作省略图像的文字图像的各行的文字数,不会超过给定的文字数。因此,即使在这种场合,当具有由文本数据组成的1个以上文字的基础文字串各行的文字数超过给定的文字数时,在可配置给定文字数的文字图像的给定图像制作区域,根据给定的字体,可制成以省略了基础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加上为报知省略的文字省略报知文字的新的文字串图像为点阵数据进行制作的省略图像。就是说,省略超过文字串各行的给定文字数的部分,在省略时,可制成加上为报知此意图的图像的省略图像。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作为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可使用“…”,但除此之外,也可使用“··”、“·”、“~”或“.”等,另外,例如,由包含这些的数个文字组成的文字串也可作为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使用。在这种场合,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是包含显示“…”、“··”、“·”、“~”或“.”的1个以上的文字,的确可表现为省略的影像。
另外,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在进行文字插入、文字删除、文字变换、文字尺寸设定或文字修饰设定等编辑时,该编辑的结果、1个文字的文字图像的幅等是变化的,因此,当可配置在给定图像制作区域的文字数变化时,制作以该变化的文字数为给定文字数的省略图像,制成适于编辑结果的基础文字串的图像。
即是说,如前上述,这里所谓的给定文字数是例如现设定的文字尺寸的文字数,根据全角/半角、放大/缩小、各种文字修饰(例如中空、斜体等)等,如果1个文字的点尺寸变化,给定的文字数也会变化,但是,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可以作成以与之相符合的文字数为给定文字数的省略图像,所以可制成适合于编辑结果的基础文字的省略图像。
另外,如前上述,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除了省略超过文字串各行的给定文字数部分的省略图像外,还能制成在省略超过文字串各行并列的数行中的给定行数的部分进行省略时,加上报知此意图的图像的省略图像。即是说,可制成在给定的行数或页数内储存例如主要部分(最前面的数行)、适于在给定的行数或页数内显示或打印文字串内容的全体图像的情况的省略图像。
在这种场合,与上述例子同样,首先,记忆文本数据的基础文字串,判断该基础文字串的行数是否超过给定的行数。例如对于图27B及图28A等的例子来说,记录盘标签情况下的给定的行数为20行。另外,图28B示出了盘盒标签的例子,这种情况的给定的行数为40行。以下,以20行(记录盘标签)为例来说明。
即是说,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当判断超过给定的行数(20行)时,根据从给定的行数(20行数)中减去为报知行省略的给定的行省略报知文字串(如前上述,在这里为“~共XX首曲~”)的行数(在这里为1行)所得到的给定的省略后的行数(19行),省略超过基础文字串各行中的省略后的行数的部分,加上行省略报知文字串(“~共XX首曲~”的1行),制成以此为新的基础文字串的省略基础文字串,在可配置给定的行数(20行)的文字图像的给定图像制作区域,根据给定的字体制作省略基础文字串的图像,制成依此配置的省略图像。
在这种场合,省略后的行数(19行),成为从给定的行数(20行)中减去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行数(在这里为1行)的值,即使加上行省略报知文字串,所得的省略基础文字串的行数,不会超过给定的行数。
因此,根据带式打印装置1,在以分别由1个以上文字的文本数据组成的文字串为各行的、具有数行的基础文字串的行数超过给定的行数的场合,在可配置给定的行数的文字图像的给定图像制作区域,根据给定的字体制作省略了基础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加上为报知省略的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新的文字串图像,由此制成以上述方式配置的省略图像。
也就是说,在省略超过文字串各行并列的数行中的给定行数的部分、进行省略时,可制成加上为报知此意图的图像的省略图像。因此,利用该带式打印装置1,可制成在给定的行数或页数内储存例如主要部分(最前面的数行)、适于在给定的行数或页数内显示或打印文字串内容的全体影像的情况的省略图像。
此外,在行省略的情况下,与文字省略的情况相同,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叠加,也是在文字代码的状态下,在基础文字串上叠加的,之后,也可以一起改变点阵数据,而且,也可以如下文上述那样,在分别制成图像数据(点阵数据)后,以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图像数据(点阵数据)进行叠加。
在这种场合,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以分别由1个以上文字的文本数据组成的文字串作为各行,记忆有数行的基础文字串,与上述例子同样,基于省略后的行数,在可配置给定的行数的文字图像的给定图像制作区域,根据给定的字体,制作省略了超过基础文字串各行中的省略后的行数的部分的省略的剩余行部分的各文字图像,制成以上述方式配置的省略文字串图像,然后根据给定的字体形成前述给定的行省略报知文字串并进行配置,由此制成在省略文字串图像上加上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图像的省略图像。即是说,在这种场合,与上述例子同样,为制作省略图像而制成或配置的文字图像的行数不会超过给定的行数。
因此,即使在这种场合,当分别由1个以上文字的文本数据组成的文字串作为各行、具有数行的基础文字串的行数超过给定的行数时,在可配置给定行数的文字图像的给定图像制作区域,根据给定的字体,可制成以省略了基础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加上为报知省略意图的行省略报知文字串所得的新文字串图像为点阵进行制作的省略图像。就是说,可制成省略超过文字串各行并列的数行中的给定行数的部分、在省略时加上为报知此意图的图像的省略图像。
此外,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在包含用MD(记录盘)92记忆的数曲的曲名的基础文字串的数行中的省略部分,当包含1个以上的该数曲的曲名时,把显示MD记忆的曲的全部曲数或省略曲的曲数的文字(前述的“~共XX首曲~”或“~其他XX首曲~”)包含在行省略报知文字串中,使用者可从包含在行省略报知文字串内的全部曲数或省略曲数和作为图像制作的部分的曲数中得知图像制作省略所使用的其他曲数、全部曲数及省略曲数的其他方面。
此外,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由显示画面41所显示的显示图像采用别的构成,上述省略图像作为打印图像加以利用,但是,不言而喻,上述省略图像也可以作为显示图像加以利用。
但是,作成上述的省略图像,在把该省略图像按原样显示及打印使用时,一旦作成,原来的文字串出现一部分被修正等情况很难确认。即是说,在删除例如文字或行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由于在给定的1行、给定的行数或给定的页数内储存的范围不同,所以必须对省略的位置(省略的文字或行)等进行修正,然而在只显示或打印省略图像中,不能把握省略的(通过修正恢复的)文字或行,修正很困难。
另一方面,在不制成省略图像、制成不进行省略的全体的图像(全体图像)的场合,由于是根据其编辑图像制作区域的1页的横向尺寸(1行的文字数等)或纵向尺寸(行数等),制作上述的自动换行或自动换页等,这样,很难把握文字串各行的原影像。另外,也很难把握此后制作省略图像时的各行或各页的影像。
因此,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制成首先省略文字串各行的一部分,以各行为1行文字串图像的方式变换或配置的省略图像或不省略的全体图像等的编辑图像,或者独立地进行编辑图像的制成,制成能一边产生文字串各行的原影像、一边从编辑图像的省略位置或换行位置等的各行把握文字的溢出位置的编辑报知图像。下文参照图27A~图32B等进行具体的说明。
首先,如图30所示,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确定3种显示专用文字。这3种显示专用文字是行溢出标记1(第1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行溢出标记2(第2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及文字溢出标记(文字溢出报知文字串),分别为图示的形如“L1”、“L2”及“C”的标记,以下,简称为“标记L1”、“标记L2”及“标记C”。
下面说明这3种显示专用文字的含义及其使用方法。“标记L1”及“标记L2”在后面叙述,首先说明“标记C”。
可以说,标记C是表示文字数超过的文字溢出报知文字串。也就是说,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记忆例如图27A及图27B等前述的成为处理对象的文字串(前述基础文字串),判断基础文字串各行的文字数是否超过给定的文字数(在前述例子中为11个),当判断出超过给定的文字数(11个文字)时,把上述标记C(文字溢出报知文字串)插入超过给定文字数(11个文字)之前的文字与之后的文字之间,制成包含标记C的作为基础文字串的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在显示该显示文字串的显示图像数据区域(给定的编辑报知图像制作区域)243中,根据给定的字体变换点阵,制成以此配置的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
下文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例如图27A及图27B等前述的文本数据成为基础文字串时,与图27A的第17~第18行对应的文本数据上的第11行是表示信息号码(曲号)“10”的曲名“A10B10C10D10E10F1”的文字代码。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如图31A所示,在第11个文字的“1”(“D10”当中的“1”)与第12个文字的“0”(“D10”最后的“0”)之间插入上述标记C。然后,在原显示图像上对此进行反映并显示。即是说,图31A~图31D示出了文本数据(文字代码)的显示文字串的影像,同时示出了基于该图像制成的显示图像的影像。
与之相对,由原基础文字串制成的打印图像的影像,如上文上述,在图27A或图27B中示出。其中,观察例如前述图27A的第17~18行的信息号码(曲号)“10”的曲名“A10B10C10D10E10F1”的打印图像上的影像与图31A的插入标记C(说明插入位置用『C』表示)的曲名“A10B10C10D1『C』0E10F1”的显示图像上的影像(与显示文字串的图像相同),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标记C的位置与自动换行的位置对应。
也就是说,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如果以适合制作省略图像或全体图像等的打印图像(编辑图像)所使用的打印图像数据区域(编辑图像制作区)244的横向(例如横书各行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文字数为给定的文字数(在上述例子中为11个文字),在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中,在超过给定的文字数(11个文字)之前的文字与之后的文字之间,也就是说,在自动换行的位置插入标记C(文字溢出报知文字串),因而,在以此形成或配置的点阵数据的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的自动换行位置,配置标记C(文字溢出报知文字串)的文字图像。
因此,如果显示制作的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使用者可以从该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把握打印图像(编辑图像)的换行位置(文字溢出位置)。另外,不仅在判断出没有超过给定的文字数的场合,而且可与一般的任意换行同样地,如果任意地插入文字溢出报知文字串,则可提高编辑自由度,也提高了操作性。
此外,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如上文上述,可以设定有无标题回车或有无曲回车,当设定无回车时,代替给定的文字数(在上述例子中为11个文字),根据从给定的文字数(11个文字)中减去上述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在前述的例子中为“…”)的文字数(1个文字)所得到的省略后的文字数(10个文字),插入标记C(文字溢出报知文字串)。
在这种场合,如果将省略后的文字数(10个文字)与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的文字数(1个文字)加在一起,则成为给定的文字数(11个文字)。即是说,在适合例如记录盘标签(编辑图像制作区域)的横向尺寸的文字数为给定的文字数(11个文字)时,该标记C(文字溢出报知文字串)的插入位置,是制作省略基础文字串各行的一部分且在同一行上加上为报知此意图的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的省略图像时的省略位置。
下文作具体的说明。以例如图27A及图27B等前述的文本数据为基础文字串,在设定无曲回车时,如图31B所示,在例如上述信息号码(曲号)“10”的曲名“A10B10C10D10E10F1”的文字代码的第10个文字“D”(“D10”最初的“D”)与第11个文字的“1”(“D10”当中的“1”)之间插入上述标记C。然后,在原显示图像上对此进行反映并显示。
与之相对,当设定无曲回车时,由原基础文字串制成的打印图像的图像,如上文上述,在图28A或图28B中示出。在这种场合,观察例如图28A的第11行的信息号码(曲号)“10”的曲名“A10B10C10D…”的打印图像上的影像与图31B的插入标记C的曲名“A10B10C10D『C』10E10F1”的显示图像上的影像(与显示文字串的影像相同),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标记C的位置与省略位置对应。
因此,如果显示制作的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当设定有回车(为自动换行)时,使用者可以从该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把握打印图像(编辑图像)的换行位置(文字溢出位置),当设定无回车时,使用者也可以把握省略位置(文字溢出位置)。
而且,实际上,如上文上述,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为了编辑或确认,先进行显示图像的制作(或者为此意图的文本数据的制作),利用该制作的显示图像(或者该文本数据)制成打印图像。
下文具体地说明,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制作把上述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各行的各文字中的C的标记(文字溢出报知文字串)以后省略的省略文字串,并制作在进行该省略的各行上加上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的省略基础文字串,制成在可配置给定的文字数(例如在上述例子中为11个文字)的文字图像的打印图像数据区域(编辑图像制作区域)244中,根据给定的字体制作省略基础文字串的图像数据(点阵数据)的打印图像(省略图像)。
也就是说,上述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的标记C(文字溢出报知文字串),由于在设定有回车(为自动换行)时,表示打印图像(编辑图像)的换行位置(文字溢出位置),而在设定无回车时,表示省略位置(文字溢出位置),因而,在设定有回车时,通过在标记C处回车(换行),或者在设定无回车时,通过把标记C以后省略并加上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都可以用显示文字串制成打印图像(编辑图像)(或者制成其文字串)。
因此,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根据上述上述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不仅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就连省略基础文字串各行的一部分且在同一行加上为报知此意图的文字省略报知文字串的打印图像(省略图像)都很容易制作。
当然,即使根据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制成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或打印图像(省略图像)时,通过改变编辑等的结果、一个文字的文字图像幅等,使给定的图像制作区域中可配置的文字数发生变化时,可把该变化后的文字数作为给定的文字数制成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或打印图像(省略图像),因而可制成适合编辑结果的基础文字串的图像。
此外,以与上述的显示文图像(编辑报知图像)同等的图像为打印图像进行制作并可以打印,但是,作为显示图像制作时,可产生特别有利的优点。这种情况的显示是例如图32A所示的显示文字串时,以此为显示图像进行制作并显示,通过操作图32B所示的光标键33,可确认各部(G65~G68:这里,虚线的范围是不显示的范围)。另外,关于不合适的给定编辑操作(例如删除了标记L1等的显示专用文字的操作等),为了防止此操作,也可以进行误差报知等(G69),转向编辑等。
因此,对于例如图31A~31D的前述的显示文字串等同样可编辑或确认,特别是在前述的省略图像或全体图像等的编辑图像为打印图像的场合,在打印之前,通过表示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可确认打印图像(编辑图像)的省略位置或换行位置等的各行文字溢出位置,结果,在判断需要修正等编辑(例如省略的文字的恢复)的场合,由于可确认包含省略的(例如通过修正恢复的)文字的基础文字串全体的各文字,所以很容易进行编辑等。
此外,从图31A~图32B等可看出,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的各行与基础文字串的各行对应,把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的各行分别变成1行的文字串图像,把其字符代码变换或配置成点阵数据,制成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因而可制成能产生文字串各行的原图像的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
另外,文字溢出报知文字串也包含例如稀用字登记等特别登记的特殊记号等、与其他文字易于区别的记号。也就是说,通过显示(与打印使用时同样)确认编辑报知图像时,可明确地与其他文字区别开,易于把握文字溢出位置。考虑到这一点,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如上文上述,使用把例如文字(字符)的溢出相联的形如的“C”的记号、即标记C。
此外,编辑报知图像也可以只把显示或打印所需范围的编辑报知文字串的文本数据(字符代码)变换或配置成点阵数据并进行制作。即是说,仅制作例如显示画面的显示范围,移动显示范围时,制作或排列表示不足部分图像的文字的点阵数据并叠加等,通过仅制作所需要的范围可缩短从编辑报知图像制作处理开始到确认等的时间,另外,也可以保证显示画面部分的编辑报知图像制作区域,具有节约存储容量的优点。即使在把编辑报知图像作为打印图像加以利用的场合,随着打印的处理,也可以从需要的范围顺次制作,具有同样的优点。
但是,与制作易于把握省略了文字串各行的一部分的省略图像的全体影像的编辑报知图像的情况相同,即使省略数行文字串的一部分的行,也能把握全体影像,因而,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也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设计。
即是说,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先制作省略了数行文字串的一部分行且加上为报知此意图的图像、以整体为基准给定行数的自然数倍数的给定行数的文字串图像进行变换或配置的省略图像等的编辑图像,或者与编辑图像的制作独立地进行,可制成在产生文字串各行的原影像的同时,能把握编辑图像为基准给定行数的自然数倍数的各给定行数时的用于表示各省略位置的行溢出位置的编辑报知图像。以下,参照图27A~图33等进行具体的说明。
如图30所示,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作为显示专用文字,除了上述的标记C(文字溢出标记:文字溢出报知文字串)以外,还确定了标记L1(行溢出标记1:第1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及标记L2(行溢出标记2:第2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
标记L1与标记L2可以说是表示行数超过的行溢出报知文字串,标记L1是表示超过第1给定行数(在下述例子中为记录盘标签的行数)的第1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标记L2是表示超过第2给定行数(在下述例子中为盘盒标签的行数)的第2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
也就是说,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根据给定的字体,在给定的编辑图像制作区域(与上述例子同样,以编辑图像为打印图像,在该打印图像数据区域244内确保该制作区域),制作例如图27A及图27B等前述的处理对象的文字串(前述的基础文字串)的给定的一部分或全体的行,确定相当于配置所使用的基准给定行数及其n倍(n为自然数)的1个以上的第n给定行数。
在这里,以基准给定行数(即第1给定行数)为记录盘标签用的20行,以第2给定行数为盘盒标签用的40行,具体地说明2种(n=1,2)给定例子。
而且,在编辑图像制作区域制作基础文字串各文字的点阵数据,当配置时的行数超过第n给定行数的任何一种时,在判断出超过的各第n给定行数中,在超过第n省略后行数之前的行末尾与之后的行前面之间插入表示行超过的第n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以该结果的文字串作为编辑报知文字串进行制作,在编辑报知图像制作区域,根据给定的字体制成用于制作或配置编辑报知文字串的点阵数据的编辑报知图像。
在这里,所谓第n省略后行数,是指在各第n给定行数中,从该第n给定行数减去为报知行省略的给定的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行数之后所得到的行数。
具体说,在前述例子的场合,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是“~其他XX首曲~”或“~共XX首曲~”,在为前者的场合,必然成为第1(n=1)给定行报知文字串与第2(n=2)给定行报知文字串不同的文字串(x的部分,即剩余的曲数不同),而在为后者的场合,变成同一文字串,但不论那种场合行数都为1行。而且,如上文上述,在本实施例中,优先使用后者的“~共XX首曲~”。
在这种场合,第1省略后行数=第1给定行数(20行)-第1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共XX首曲~”)的行数(1行)=19行。第2省略后行数=第2给定行数(40行)-第2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共XX首曲~”)的行数(1行)=39行(参照图28A及28B)。
在这里,具体地,当基础文字串的各文字的点阵数据在打印图像数据区域(编辑图像制作区域)244中制作或配制时的行数超过第1给定行数(20行)或第2给定行数(40行)时,在判断出超过时的第1给定行数或第2给定行数中,在超过第1省略后行数(19行)或第2省略后行数(99行)之前的行末尾与之后的行前面之间插入标记L1(第1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或标记L2(第2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将由此所得结果的文字串作为编辑报知文字串(与上述例子同样,为显示用的显示文字串)进行制作,在显示图像数据区域(编辑报知图像制作区域)243中,根据给定的字体制作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的点阵数据,制成以此配制的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
在这种场合,当然,加上与第1省略后行数(19行)对应的第1给定省略报知文字串行数(1行)时,就成为第1给定行数(20行)。同样,加上与第2省略后行数(39行)对应的第2给定省略报知文字串行数(1行)时,就成为第2给定行数(40行)。
即是说,如图27A及与之对应的图31A、并且如图28A和与之对应的图32B~图31C所示,这种情况下的标记L1(第1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的插入位置是,省略了基础文字串一部分行(第20行以后)且加上为报知此意图的第1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共XX首曲~”)的图像的、制成以全体为第1给定行数(20行)的图像而制作或配置的省略图像时的省略位置。
此外,如图28B及与之对应的图31B~图31D所示,这种情况下的标记L2(第2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的插入位置是,省略了基础文字串一部分行(第40行以后)且为报知此意图的第2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共XX首曲~”)的图像的、制成以全体为第2给定行数(40行)的图像而制作或配置的省略图像时的省略位置。
因此,使用者通过显示所制成的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可把握省略图像(编辑图像)为第1给定行数或第2给定行数(基准给定行数的自然数(n=1,2)倍数的各给定行数)时的各省略位置(行溢出位置)。此外,本实施例虽然用于显示图像的制作,但是,不言而喻,也可用于打印同样内容的打印图像的制作。
换言之,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加上与各第n省略后行数对应的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的行数时,就成为第n给定行数。即是说,这种情况的第n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的插入位置为,省略了基础文字串一部分行且加上为报知此意图的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图像的、制成以全体为第n给定行数的图像而制作或配置的省略图像时的省略位置。
因此,使用者通过显示或打印所制成的编辑报知图像,可把握省略图像(编辑图像)为第n给定行数(基准给定行数的自然数倍数的各给定行数)时的各省略位置(行溢出位置)。
此外,作为第n给定行数,可确定出不同n的多种,在这种情况下,以彼此不同的方式定出各个n的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行数,然而,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可使全部的与第n给定行数对应的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行数相同。由此,可使用同一值,就能简化各第n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的插入处理、即编辑报知文字串的制作。
此外,根据带式打印装置1,利用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不仅可制作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而且可制作打印图像(编辑图像:省略图像)。
即是说,如图24~图26所示的那样,由于可选择记录盘标签、盘盒标签、侧标签,制成适合所选择的标签尺寸的打印尺寸的打印图像,所以,如果选择记录盘标签,可设定作为给定行数的第1给定行数(20行),如果选择盘盒标签,可设定作为给定行数的第2给定行数(40行)。
因此,根据带式打印装置1,如果是记录盘标签的选择(第1给定行数的设定),则制成在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的各行中省略了标记L1(第1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以后的省略文字串,并制成在此省略文字串上加上“~共XX首曲”(第1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省略基础文字串,制成在打印图像数据区域(编辑图像制作区域)244中,根据给定的字体制作或配制省略基础文字串的图像的点阵数据的省略图像。
另外,如果是盘盒标签的选择(第2给定行数的设定),则制成在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的各行中省略了标记L2(第2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以后的省略文字串,并制成在此省略文字串上加上“~共XX首曲”(第2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省略基础文字串,制成在打印图像数据区域(编辑图像制作区域)244中,根据给定的字体制作或配制省略基础文字串的图像的点阵数据的省略图像。
即是说,利用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不仅可以制成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而且可以制成打印图像(编辑图像:省略图像),该打印图像(编辑图像:省略图像)是省略了基础文字串的一部分行且加上为报知此意图的文字串、以整体为基准给定行数的自然数(n)倍数的给定行数的文字串图像而形成或配置的。
具体地,如图33所示,当选择记录盘标签、盘盒标签、侧标签中的任何一种时(S70),并当选择了侧标签时(S71),以标题名(记录盘名)作为打印图像进行制作并打印。
当选择记录盘标签时(S73),判断是否有标记L1(S74),在有标记L1(S74:Yes)时,制成使第1页主标签LM充满(完全充满)到第20行的打印图像,在该第20行上加上“~共XX首曲~”(第1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S75)并进行打印。
另一方面,在没有标记L1(S74:NO)时,由于即使制成与全显示文字串相当的打印图像,也还不能完全充满到第20行,因而制成不省略的打印图像并打印(S76)。如上上述,由于在“~共XX首曲~”的场合下,即使在不省略时进行打印,外观也不差,因而在第20行没有打印数据的场合下,可任意做成将其打印(作成打印图像)的样式。
当选择盘盒标签时(S77),先判断是不是第1页主标签LM(S78),若是第1页主标签LM时(S78:Yes),接着判断是否有标记L1(S79:但在处理上由于不需要这个判定,所以可将其省略),在有标记L1(S79:Yes)时,制成使第1页主标签LM充满(完全充满)到第20行的打印图像,而由于选择盘盒标签,还能在第2页主标签LM上打印,便能制成不附加“~共XX首曲~”(第1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打印图像并进行打印(S80)。
另一方面,在没有标记L1(S79:NO)时,由于即使作成与全显示文字串相当的打印图像,也还不能完全充满到第20行,因而可作成不省略的打印图像(S76)并打印。
而且,判断是不是第1页主标签LM(S78),如果不是第1页主标签LM,而是第2页主标签LM时(S78:NO),接着判断是否有标记L1(S81),在没有标记L1(S81:NO)时,由于用第1页主标签LM全部结束,因而不制成打印图像,也不打印。
另外,当是第2页主标签LM(S78:NO)并且有标记L1(S81:Yes)时,接着,判断是否有标记L2(S83),在没有标记L2(S83:NO)时,由于即使作成与全显示文字串相当的打印图像,也还不能完全充满到第40行(第2页的第20行),因而制成不省略的打印图像并打印(S76)。
然后,当是第2页主标签LM(S78:NO),并且有标记L1(S81:Yes)、标记L2(S83:Yes)时,制成第2页主标签LM充满到第20行的打印图像的在其第20行上加上“~共XX首曲~”(第2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形式并打印(S85)。
如上上述,带式打印装置1不仅能利用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制成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还能制成打印图像(编辑图像;省略图像),该打印图像是省略基础文字串的一部分行、并且加上为报知此意图图像、全体制成并配置成基准给定行数(20行)的自然数倍数(n=1、2)的给定行数的文字串图像。
在上述例子中,由于所制作的省略图像用的全部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是相同的文字串(“~共XX首曲~”),因而可把一种文字串用作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
带式打印装置1还规定了与基础文字串各行相对应的给定信息号码(曲号)。这时的信息号码(曲号)只要与基础文字串的各行相对应就可以,而可以不与打印图像(编辑图像)的各行相对应,该打印图像(编辑图像)是把基础文字串的点阵数据在打印图像数据区域(编辑图像制作区域)244里制成和配置的。
即是说,基础文字串的任意1行不管是作为1行文字串的图像而制作、还是由自动换行等而制成数行,都是把示范全信息数(曲数)的文字串作为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因此使用者通过显示或打印省略图像,由没省略的行的信息数(曲数)和全信息数(曲数),除了能把握全信息数(曲数),还能把握省略的意图、省略的行的信息数(曲数)等。
上述例子中还把制成省略图像用的全部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作为相同的文字串(“~共XX首曲~”),但能把制成省略图像用的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作为不同的文字串(譬如“~其他XX首曲~”),可以使用适合于各个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的文字串串。
在规定与基础文字串的各行相对应的给定的信息号码(曲号)的场合下,通过把示范省略行的信息数(曲数)的文字串(譬如“~其他XX首曲~”)作为第n给定行省略报知文字串,使用者就能从没省略的行的信息数(曲数)和省略的行的信息数(曲数)把握省略的意图、全部信息数(曲数)等。
虽然能把与上述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同等的图像作为打印图像而作成和打印,但作为显示图像作成时会特别有利。尤其在把上述省略图像等编辑图像作为打印图像的场合下,在打印前,通过显示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就能确认打印图像(编辑图像)中的省略位置(行溢出位置),其结果,由于在判断为需要进行修正等编辑(譬如省略文字的恢复)时,也能确认含有被省略的(譬如要由修正加以恢复的)各行或各个文字的基础文字串全体,因而编辑等就容易进行。
由图31A~31D或图32A和32B等可见,由于带式打印装置1是使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的各行与基础文字串的各行对应,使显示文字串(编辑报知文字串)的各行分别成为1行文字串图像地制作和配置并制成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因而能制成在文字串的各行产生原有的影像的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
第n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最好含有譬如由稀用字登记等形成的特别登记的特别记号等、容易与其他文字区别的记号。即,通过显示(用于打印时也一样),在确认编辑报知图像时,能与其他文字明确区别,容易把握行溢出位置。这时,为了把行(line)的溢出相联,可使用形如“L”的L标记。此外,为了使页相联,可使用形如“P”的P记号。
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标记L1(第1(n=1)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含有示范对应的n倍中n=1的文字。而标记L2(第2(n=2)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含有示范对应的n倍中n=2的文字。即,由于第n给定行数相当于基准给定行数的n倍,因而只要看含有示范n的文字的第n给定行溢出报知文字串,就能把握在按基准给定行数的多少倍的给定行数进行省略时的省略位置如何。
如将图27A、27B和图28A、28B上述的打印图像(编辑图像、省略图像)和与此对应的图31A~31D或图32A、32b上述的显示图像(编辑报知图像)相比可见,带式打印装置1在上述各种报知文字串的插入等以外方面、打印图像和与此对应的显示图像的结构是不同的。即作为图像制作装置的带式打印装置1在上述以外的其他方面也作了改进。
由于上述的文字信息处理机等的显示画面大,因而把成为目的(打印对象)的打印图像的影象的原本显示图像加以显示地进行编辑没有什么障碍。另一方面,在带式打印装置或印章制作装置等小型、廉价的电子机器上,由于其显示画面小,只能显示很少行(譬如1行)或该行的一部分。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装置1也是这样(参照图9~图12E),在这些装置上要在小的显示画面上显示尽可能大的范围,惯用地用半角文字进行显示。
譬如字模数字字符或假名等文字,由于其结构比较简单,因而即使用半角显示,也能认识显示画面上的文字。即,字模数字字符等结构比较简单的文字是能够用半角显示的文字(半角显示文字),通过使用半角显示文字,即使在小的显示画面上也能显示比较大的范围。
另一方面,为了在小画面的半角区域里显示譬如汉字、记号或图形等复杂结构的文字,必需有能够显示高密度(高分辨度:高点数)文字的显示画面,因此会使价格增高,不能面向低价格化。因此在这种小型、廉价的电子机器上使用低分辨度的小显示画面。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装置1也是这样,全角是16点×16点、半角是(横向)8点×(纵向)16点(参照图11A~图12E)。
因此,汉字、记号或图形等复杂结构的文字不能用半角显示,而且,即使能显示,该文字的识别也很困难。即,汉字等复杂结构的文字是只能用全角显示的文字(全角显示文字),因此含有全角显示文字的文字串,不能只用半角显示进行显示。
因此,带式打印装置1要能制成显示图像和打印图像,由前者把含有汉字等全角显示文字的文字串高效地显示在小的显示画面上,由后者漂亮地打印该文字串。下面,参照图32A、32B和34A、34B具体地加以说明。
首先,在制成用于显示在显示画面上的显示图像时,将其字符代码变换并配置成半角文字图像的点阵数据的文字定义为半角显示文字,变换并配置成全角文字图像的点阵数据的文字定义为全角显示文字,这时,根据给定的字体对能够变换成点阵数据的全部文字中的各个文字,将该文字规定为半角显示文字或全角显示文字。
具体地说,将汉字、记号或图形等复杂结构的文字规定为全角显示文字,将其他规定为半角显示文字。上述的标记L1、标记L2及标记C等也是全角显示文字,但由于它们是专用文字,也不是包含在原来基础文字串里的文字,因而不用在打印图像的制作中。
带式打印装置1,对例如图27A及图27B等上述的基础文字串的文本数据进行记忆,对于基础文字串的各个文字,在显示图像数据区域(给定的显示图像制作区域)243里,在该文字是半角显示文字时,将它的字符代码变换成半角文字图像点阵数据后,配置在显示图像数据区域里,当该文字是全角显示文字时,将其字符代码变换成全角文字图像的点阵数据后,配置在显示图像数据区域里,由此制成显示图像。
即是说,对只能用全角显示的全角显示文字通过用全角显示,就能显示含有汉字等全角显示文字的文字串,另一方面,对能够半角显示的半角显示的文字,就用半角显示,譬如,在小的显示画面里也能在可能的限度下有效地加以显示。
这时,与一般的文字处理机等一样地制成并打印出画面显示的原本影象的打印图像(即,与显示图像同样的、全角和半角混合的打印图像),例如,对于图32A所示的显示图像来说,制成图34A所示的打印图像并打印,这样,在各行相互间各个文字的排列(各个文字的左右端或文字间隔)是错开的,不怎么好看。
因此,带式打印装置1对基础文字串的各个文字,不管该文字是半角显示文字还是全角显示文字,都如图34B所示地作为全角文字图像加以制作和配置,由此制成打印图像,这样,就能制成用于把含有汉字等全角显示文字的文字串,在较小的显示画面上有效地显示的显示图像和漂亮地打印该文字串的打印图像。
在这种场合下,只是把必需显示的范围内的基础文字串的字符代码变成点阵数据,把这数据配置作成显示图像。即,只把显示画面中的显示范围作成显示图像,在使显示范围移动时,不足部分的图像的文字重新制作并追如,通过只制作必要的范围,能缩短从显示图像制作处理开始到确认等为止的时间,由于只要确保显示画面那部分的显示图像制作区域就可以了,因而就有能节省存储容量等的优点。
另外,同样地,只把打印所需范围的基础文字串的字符代码交换并配置成点阵数据,制成打印图像。即是说,在这种场合,随着打印处理,也可以从需要的范围顺次地制作,与制作显示图像的情况同样,可缩短从打印图像制作处理开始到打印的时间,而且能确保打印范围这部分的打印图像制作区域,具有节省存储容量等优点。
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将给定的字体进行规定过的字体数据中,含有把半角显示文字的各个文字图像作为全角的文字图像制作用的数据和把半角显示文字的各个文字图像作为半角的文字图像制作用的数据。由此,就基础文字串的各个文字而言,在制作文字图像的文字是半角显示文字时,把该文字的全角用代码变换成半角用代码,由代码变换后的半角用代码、根据给定的字体,能作为半角文字图像而制成。
另一方面,在制作文字图像的文字是全角显示文字时,由全角用代码、根据给定的字体,能作为全角文字图像而制成,由此,能制成用于把含有汉字等全角显示文字的文字串有效地显示在小的显示画面上的显示图像。
不是把用代码变换、从全角用代码变换成半角用代码的代码变换后的半角用代码用于半角显示文字图像的制作,而是用其他方法,譬如,制成的文字是半角显示文字时,可进行直接制作半角文字图像尺寸用的半角文字图像制作处理。这时,就半角显示文字而言,能作为半角的文字图像而直接制作,就全角显示文字而言,能作为全角的文字图像而直接制作,由此,能制成用于把含有汉字等全角显示文字的文字串有效地显示在小的显示画面上的显示图像。
一般,由于外形字体由轮廓线的座标或属性等定义,因而,不管制作的尺寸,只要从字符代码进行变换,就能得到所需要尺寸的文字图像的点阵。即,由于通过对构成基准的字体数据的计算,进行扩大或缩小而制成文字图像,因而只要符合其尺寸,再次变换字符代码就能制成扩大或缩小的图像。
由此,在上述半角文字图像作成处理中,譬如,所制成的半角显示文字是根据外形字体能制成图像的文字时,通过使制成的文字图像的横向点的尺寸与半角相符合,只要与其尺寸相符合地进行图像的制作,就能制成与要进行图像制作的半角显示文字相对应的半角文字图像。
而且,在半角文字图像制作处理中,譬如,当图像制作的半角显示文字是基于圆点字体或登记的给定点阵的图像制作的文字时,通过使该文字的文字图象的横向点尺寸与半角相符合,缩小地制作,即使对根据圆点字体或点阵进行图像制作的半角显示文字来说,也能制成与其相对应的半角文字图像。
如上上述,带式打印装置1除了在显示用的显示图像或打印用的打印图像的制作方面作了种种改进,还在显示、文字变换和输入等方面作了改进。下面对这些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把实际的与打印处理相关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汇集在一起。即,下面说明带式打印装置1,它是由打印头在打印对象物的给定打印区域里打印所需要的打印图像的。
一般,把有1个以上文字(即文字、数字、记号和简易图形等字符的意思)的文字串等的各个文字的文字图像作为要素图像,用图像打印装置打印所需要的配置这些打印图像。在打印前,图像打印装置在给定尺寸的打印区域(譬如1页等)的上下、或左右设定空白(余量)。
譬如,用文字处理机,在打印对象物(譬如在A4等规格尺寸的打印纸)上设定给定的上下左右的空白,把除了这些空白以外的部分作为给定的打印区域,进行各页的(打印图像的)打印。而且,在打印纸(打印对象物)的设置(装设)位置或走纸机构的偏移等引起不能得到所要的空白时,可通过观看打印结果后,再次设定各个空白而进行调整。
通常,文字处理机等上,由于打印头的行进(移动)方向和打印纸的走纸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因而由打印头的行进方向(譬如横书行的文字串的长度方向)的打印开始位置和打印结束的位置分别调整左边的空白和右边的空白,由打印纸的走纸方向的打印开始位置和打印结束位置分别调整上边的空白和下边的空白。即,分别通过打印头和打印纸(打印对象物)的输送控制来调整打印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从而能得到所期望的空白。
但是,在带式打印装置等特定的打印装置上,打印头是固定的,在这样的打印装置中,只能由走纸控制调整走纸方向的打印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由此,能调整所谓的前边空白或后边空白(相当于上述的文字处理机的上下空白),但不能调整条带宽度方向的空白(相当于上述的左右空白)。
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装置1中,把打印用的数个点元件配置在上下或左右的给定方向上的打印头和打印对象,是能在其给定方向和与其垂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同时制成打印图像、而且能调整其给定方向的打印位置的。下边,参照着图35A~46等进行具体的说明。
与上述的图4A、4B同样地,在条带T的输送方向为图所示的从右向左所看到的方向时(参见图36A~36C),把图4A上述主标签LM用的条带T的给定间隔的2个基准孔TH间的距离、如图35E的斜线部的范围作为基准时(下面,把这位置作为“基准位置”),如果打印位置向上方偏移,则如图35B所示地打印,如果向下方偏移,则如图35H所示地打印。
同样,图35D表示从基准位置向前(左)方向偏移的情况,图35F表示从基准位置向前后(右)方向偏移的情况。其他的图35A、35C、35G和35I表示将上下或前后(左右)偏移复合的情况。其中,由于向前后(左右)的偏移与上述条带输送方向的打印开始/结束位置的偏移相当,通过输送控制能进行调整(参见图26和图47等,下文将进一步描述),因而下面主要说明上下方向(条带幅度的方向:下面,将该方向作为给定方向)的调整。
如图36A~36C所示,带式打印装置1上,打印头7的配置方向(作为打印像素点的点元件排列的点列方向:给定方向)和条带T的输送方向是相互垂直的。而且打印头7在给定方向的打印头幅度Hw有充分大的幅度,以便配置最大能打印288个点(36mm的幅)时288个点元件,条带幅度Tw=46mm的条带T上以半切方式形成的主标签LM幅度方向(给定方向)36mm(288个点)中的幅度32mm(256个点),规定为给定方向的实际打印范围(参照图39B)。
由此,带式打印装置1上,使用将打印头的数个(288个)点元件配置在给定方向(上下或左右的给定方向:这里是上下)的打印头7的256个点元件(数个点元件的一部分),譬如,使条带T相对于打印头7(打印头7和条带(打印对象物)T中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在与给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在条带(打印对象)T上打印有256个点(比能打印的给定方向的最大点数288小的给定方向上的点数)的打印图像。
而且,在带式打印装置1上,为了把打印图像打印在条带(打印对象物)T上的、譬如主标签LM用的未完全切下标签的区域(给定的打印区域)里,通过使255个(数个)点元件的使用范围移动到给定方向(上下或左右的给定方向)上,就能以点单位调整打印图像的打印位置。
当表示这时的打印位置调整的影像时,则如图37A~37C那样。如图所示,假如把打印头7能打印的给定方向上的最大点数取为11个点,则如图37A所示,在基准位置、由除去上侧2个点和下侧2个点以外的中央7个点进行打印时,如果把打印位置向上调整1个点,则如图37B所示,就由除去上侧1个点和下侧3个点以外的其余7个点进行打印。把打印位置向下调整1个点的场合也同样,如图37C所示,由除去上侧3个点和下侧1个点以外的其余7个点进行打印。
因此,如图36A所示,如果实际的打印位置向上侧偏移时,就将点的使用范围、即打印位置向下侧调整,如图37C所示,如果实际的打印位置向下侧偏移时,就将打印位置向上侧调整,由此,就能如图37B所示,打印能在基准位置。
下面说明在调整打印位置时向打印头7的各个点元件发送的发送数据的变化,即说明用下述的方法设定打印位置调整时发送数据的控制影像。
如图38A~38E所示,假如把打印头7能打印的给定方向上的最大点数取为40个点,则如图38A所示,在基准位置、由除了上侧8个点和下侧8个点以外的中央24个点进行打印,作为一个例子,考虑对40个点(以16进位)发送[0055FFAA00]HEX(下面,用[~]HEX表示16进位)的情况。
这时,在例如向上调整1个点时,只要向打印头7发送[00ABFF5400]HEX(参见图38B)那样的发送数据;在向上调整2个点时,只要向打印头7发送[0157FEA800]HEX(参见图38C)的发送数据;在向上调整3个点时,只要向打印头发送[02AFFD5000]HEX(参见图38D)的发送数据;相反,在向下调整1个点时,只要向打印头发送[002AFF5500]HEX的发送数据(参见图38E)就可以了。
下面,说明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的设定。如图39A和39B所示,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使用能在给定方向上打印288个点的打印头7。
在这288个点中用于调整打印位置的点(元件)是除去上下侧各6个点、共12个以外的中央276个点(参见图39B),通过打印位置的调整,在这276个点中的除去上侧20个点以外的其余256个点(相当于32mm:-10个点)~除去上下各10个点、共20个以外的其余256个点(相当于32mm:±0点的基准位置)~除去下侧20个点以外的其余256个点(相当于32mm:+10点)的范围里,能进行以点单位调整每1个点的21阶段的位置。
图40A和图40B表示在选择主标签时的打印上下位置调整(主标签上下)中,图40A的±0的基准位置和图40B的+10(点)调整位置中的打印数据(图示的■标记)的位置的影像。同样,图41A和图41B表示在选择主标签时的打印位置前后调整(主标签前后)的例子,能进行-15~+15的31阶段的点单位的位置调整。
即使对侧标签也是同样,图42A和图42B表示在选择侧标签时的打印位置上下调整(侧标签上下)的例子,能进行-10~+10的21阶段的点单位的位置调整。同样,43A和43B表示在选择侧标签时的打印位置前后调整(侧标签前后)的例子,能进行-15~+15的31阶段的点单位的位置调整。
在设定这些调整值时,如图44所示,使用者从基本输入模式的状态(G71)开始,通过按压调节键34DS,能显示功能选择设定模式(参见图19)的“显示密度”的画面(G72)。在这种状态(G72)下,使用者一按压上箭头键33U或左箭头键33L,就使警告闪光(S71),在给定时间后恢复原来的状态(G72)。而在按压确定键38时,转换到显示密度调节功能的下一级(S72),但是,由于没有直接关系,因而省略了对其的说明。在这下一级一按压删除键35,就恢复原来的状态(G72)。
在“显示密度”的画面显示的状态(G72)下,使用者一按压下箭头键33D或右箭头键33R,就显示“打印位置”(G73)。在这种状态(G73)下,一按压上箭头键33U或左箭头键33L,恢复原来“显示密度”的画面显示状态(G72)。在“打印位置”的画面显示状态(G73)下,一按压下箭头键33D或右箭头键33R,就使警告闪光(S71),在给定时间后恢复原来的状态(G73)。
在这种状态(G73)下、按压确定键38时,转换到打印位置调节功能的第1级(S73)。在该第1级一按压删除键35,就恢复原来的状态(G73)。
如图45所示,在“打印位置”的画面显示状态(G73)下,使用者一按压确定键38,就转换到打印位置调节功能的第1级,在最近进行的打印位置设定中,先显示选择确定的候补的(这里,假定为“主上下”)(G75)。
此后,每次按压下箭头键33D或右箭头键33R,交替地显示“主上下”→“主前后”→“侧上下”→“侧前后”(G75~G78),在显示“侧前后”的状态(G78)下,再按压下箭头键33D或右箭头键33R时,就使警告闪光(S80),在给定时间后恢复原来的状态(G78)。
从显示“侧前后”的状态(G78)开始,每次按压上箭头键33U或左箭头键33L时,交替地显示“侧前后”→“侧上下”→“主前后”→“主上下”(G78~G75),在显示“主上下”的状态(G75)下,再按压上箭头键33U或右箭头键33L时,就使警告闪光(S79),在给定时间后恢复原来的状态(G75)。
而且,在显示“主上下”、“主前后”、“侧上下”、“侧前后”中的任意一个的状态(G75~G78)下,一按压确定键38,就转换到各自的第2级(S75~S78)。在该第2级,一按压删除键35,就恢复原来的状态(G75~G78)。下面,说明代表这些、在显示“侧上下”的状态(G77)下,按压确定键38,转换到该第2级(S77)的例子。
如图46所示,在显示“侧上下”的状态(G77)下,一按压确定键38,就先显示现状的设定。这里,显示一个作为初期状态的“侧:±00”的例子(G83)。
从这种状态(G83)开始,每次按压上箭头键33U时,依次交替地显示“侧:↑01”、“侧:↑02”、“侧:↑03”、…、“侧:↑10”(G82~G81),在显示“侧:↑10”的状态(G81)下,一按压上箭头键33U,就使警告闪光(S81),在给定时间后恢复原来的状态(G81)。
从显示“侧:↑10”的状态开始,每次按压下箭头键33D时,依次交替地显示“侧:↑09”、“侧:↑08”、…、“侧:↑02”、“侧:↑01”、“侧:±00”、“侧:↓01”、“侧:↓02”、…、“侧:↓10”(G81~G83~G85),在显示“侧:↓10”的状态下,再次按压下箭头键33D,就使警告闪光(S81),在给定时间后恢复原来的状态(G81)。
而且,在显示“侧:↑10”~“侧:±00”~“侧:↓10”中的任意一个的状态(G81~G83~G85)下,一按压确定键38,就将打印位置设定成依从该显示状态的值,恢复到基本输入模式(G86:与图44的G71相同)。
譬如在选择显示“侧:↑10”的状态下,如果按压确定键38,则将选择侧标签时的由打印位置上下调整(侧上下)形成的打印位置调整“+10”(向上偏移10个点),如果在“侧:±00”仍然是初始状态,如果是“侧:↓10”,则将打印位置调整“-10”(向下偏移10个点)。
即是说,使用者通过操作上箭头键33U或下箭头键33D,使这些有选择地显示,通过按压确定键38,就能上下地位置调整-10~+10的21阶段的点单位。
在图45上述第1级状态下,如果选择另一个选择系列,则也能同样地进行其他打印位置的调整。譬如在“侧前后”的状态(G78)下,如果按压确定键38,则转换到“侧前后”的第2级(S78),由此使用者在与图46相对应的第2级中,通过操作左箭头键33L或右箭头键33R,使选择地显示“侧:←15”(+15:向前(左)侧偏移15个点)~“侧:±00”~“侧:→15”(-15:向后(右)侧偏移15个点)的显示图像,通过按压确定键38,能前后(左右)地位置调整-15~+15的31阶段的点单位。
同样,使用者选择“主上下”(图45的G75),能将主标签选择时的打印位置在“主:↑10”(+10)~“主:↓10”(-10)的上下调整21阶段的点单位,选择“主前后”(G76),能将主标签选择时的打印位置在“主:←15”(+15)~“主:→15”(-15)中调整31阶段的点单位。
如上上述的调整结果,如果是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则在图26上述的上下方向打印位置调整(S4821)中,用于(与图38A~38E上述的同样)向打印头7的发送数据的调整;如果是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则在下述的侧标签的有无检测和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S4822)中,用于图47上述的打印前数据发送(S482223)的调整。
如上上述,带式打印装置1使用配置在打印头7的给定(这里是上下)方向的数个(288个中的276个)点元件的一部分(256个点),一边使打印头和打印对象物(与打印头相对的条带T)沿着与给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对移动,一边把比能打印的最大点数(276个点)小的、在给定方向上有点数(256个)的打印图像,打印到打印对象物(条带T)上。
这时,由于通过使数个点元件的使用范围(256个点)在给定方向上移动,以点单位调整打印图像的打印位置,因而能将打印图像打印在打印对象物的给定打印区域里。与给定方向垂直的方向(这里是前后(左右)方向)、即相对移动方向的打印位置的调整是能通过该相对移动的控制而调整打印开始或结束位置的。
在上述的例子中,给定的打印区域是在打印对象物(条带T)上、以半切方式形成的未完全切下标签(主标签或侧标签)的区域,只要在该作为给定打印区域的未完全切下标签上,打印上打印图像,将该未完全切下标签剥离就能制成打印上所要的打印图像的标签,但是,由于在这些以半切方式形成的未完全切下标签的位置方面也有(由制造误差等引起的)偏差,因而在由这些偏差使作为给定打印区域的未完全切下标签的区域偏移时,能符合该区域的前提下调整打印位置。而且,有多种未完全切下标签,由于能调整每种打印位置,因而能调整成与未完全切下标签的种类相适应的打印位置。
这时,由于是用从给定的基准位置开始加减的点单位值指定打印位置,因而能简单地调整。上述的例子是把初始设定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但也可以不预先确定固定的位置,把根据现状设定的打印位置作为基准位置,用从该基准位置开始加减点单位值进行指定。
图26上述的例子是在侧标签有无检测和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S4822)之前进行调整的,但不必提前,只要在打印进行(S502)之前(譬如将调整量传递给打印头驱动器272等)进行调整就可以。
上述的例子是把打印位置的调整结果用于打印头7的发送数据的调整,但与调整打印头7的数个(256个点)点元件的使用范围一样,能调整打印图像中有效图像范围的位置。即、作为打印图像是制成能打印最大点数是276个的幅度的打印图像,能调整其中有效(有意义)的256个点幅度的图像位置,将这以外的部分作为空白图像进行调整。这在存储容量不适当时,通过一边依次作成后打印的打印范围、一边进行打印,能节省存储容量。
下面,说明适用于作为电子机器的带式打印装置1的存取对象物种类检测方法。先主要进行原理说明。
以往,这种存取对象物种类检测方法及其装置是用于作为电子机器的印章制作装置的。这时构成印章制作对象的印章本体(存取对象物)形成数个凹部,这些凹部是与检测该种类的给定的判断模式相对应的,在把印章本体装到印章制作装置的凹槽里时,由配置在该凹槽的底部上的限位开关等接触式检测机构、检测印章本体的数个凹部等所形成的判断模式,由该判断模式判断所装设的印章本体的种类。
作为电子机器的带式打印装置,把构成打印对象物的条带(存取对象物)装在与其种类相对应的条带盒里之后,装在带式打印装置的凹槽里,但在条带盒里形成数个凹部等,这些凹部与上述印章本体一样、与容纳的该条带种类检测用的给定的判断模式相对应,在将条带盒装到带式打印装置的凹槽里时,能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检测该条带盒的种类,即,检测出装在这条带盒里的条带的种类。
但是,在这种以前的存取对象物种类检测方法及其装置上,譬如在印章制作装置上装设有形状不同的各种印章本体(存取对象物)时,由于印章本体的种类不同,有的因限位开关等机械的检测机构检测时的接触,使过于轻的印章本体从凹槽里浮起,有的因太小而从检测机构脱落,这些原因的导致不能正常地检测种类。
在把小型、轻量的印章本体作为印章制作对象而装设时,由于构成该印章制作对象的印章面小,因而与在其他大印章本体上制成印章的场合相比,该印章制作处理时需要有精度。即,在装设需要最高精度的印章本体(存取对象物)时,不能检测其种类,或即使能检测,也会因该检测的接触而使其偏离给定的装设位置,会发生装设误差变大的问题。
这种问题即使在例如带式打印装置上也同样地发生。即,如果把要求打印精度最高的条带幅度小的条带放在有这种幅度的条带盒里后再装在凹槽里,则由于条带盒也是小型,过于轻,会从凹槽里浮起,或因过于小型而从检测机构脱落等,由于这些原因而不能正常检测种类或发生超出能容许的公差的装设误差。而如果把条带幅度小的条带放在大型条带盒里,则会使该装设误差或条带输送时的输送误差等种种误差变大。
因此,在把带式打印装置1看作这样的电子机器,即,它装着多种存取对象物中的任意一种并进行每种不同的存取,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采用这样的存取对象物种类检测方法,能确定多种存取对象物中给定的一种,并能检测所装设的存取对象物的种类,而且能把与所装设的一种给定的存取对象物相关的误差变成最小限度。
如果把上述印章本体等存取对象物或作为存取对象物的条带装在条带盒等存取对象物盒里,在这存取对象物盒上设置种类判断用的最大K个(K是自然数)凹部等,则能由各个凹部的有无构成K位的判断模式,通过用限位开关等机械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一般能进行m种(m=2k)判断。但是,由于通常将其中的1种判断模式分配成未装设,因而,为了进行m-1种装设和未装设的总计m种判断,用K位的判断模式。
这时,如果把检测等用的凹部等设置成K=3个,则K(=3)位的m=8(=23)种判断模式[0,0,0]、[0,0,1]、[0,1,0]、[0,1,1]、[1,0,0]、[1,0,1]、[1,1,0]、[1,1,1]中的1种分配成未装设,其他m-1=7种分配成7种存取对象物的种类。
即使在其他位数时也同样地考虑,例如如果存取对象物是3(=m)种,则2(=K)位的[0,0]、[0,1]、[1,0]、[1,1]中的[0、0]分配成未装设的判断模式,[0,1]、[1,0]、[1,1]中的每个则分配成3(=m)种存取对象物的判断模式。
对上述方法作进一步的考虑,例如,如果在上述3位的场合下,把未装设看作特殊的一种,并分配成[0,0,0],则其他7种能分配[0,0,1]~[1,1,1]。用这种考虑方法,如果只考虑4种(=m)存取对象物的情况,就把未装设的[0,0,0]以外的7种模式[0,0,1]~[1,1,1]中的任意4种模式分配成该4种。
在这些场合下,为了从被检测的判断模式检测有无存取对象物,即,为了检测是否装设,只要检测是否全是0就可以了。而这一结果如果用逻辑回路或与其相当的逻辑和运算程序等求出例如该判断模式的三位逻辑和为1或0等,就能简单地求出。
当存取对象物在4种以下时,为了更简易地进行存取对象物的有无的检测,只要把3位中的任意一个给定的位分配成表示存取对象物的有无就可以了。如果把最初(给定)的1位是1的场合作为有装设,把[1,0,0]、[1,0,1]、[1,1,0]、[1,1,1]的4种作为4种存取对象物的判断模式加以分配,则只要检测最初(给定)的1位是1还是0,就能检测有无存取对象物。
但是,在这种场合下,由于是用最初(给定)的1位判断有无存取对象物,因而,不光[0,0,0],就连[0,0,1]、[0,1, 0]、[0,1,1]都被判断成未装设。下面用[-]表现don’t care的位,把这样的模式表示成[0,-,-]。
即是说,在上述场合下,除未装设的判断模式[0,-,-]以外,将[1,0,0]、[1,0,1]、[1,1,0]、[1,1,1]等4种作为4种存取对象物的判断模式进行分配。
例如,如果存取对象物是2(=m)种,将2(=K)位的判断模式中的[0,-]作为未装设的模式,将[1,0]、[1,1]等各自作为2种存取对象物的判断模式,把给定的位分配成表示存取对象物的有无。
实际上,在对m(=2k)种存取对象物考虑判断模式的分配时,在这些基础上要检测未装设时,如上上述,对4(=22)种+未装设来说,将[0,-,-]分配成未装设,将[1,0,0]、[1,0,1]、[1,1,0]、[1,1,1]分配成4种存取对象物的判断模式;而对于2(=21)种+未装设来说,将[0,-]分配成未装设,将[1,0]、[1,1]分配成2种存取对象物的判断模式,这是自然思考的分配。即是按照“先判断存取对象物装设与否(未装设),在装设时,判断其种类的自然思考而分配的。
在这些场合下,当把装设与否(未装设)的判断和种类判断用[ ]分开表现时,在上述4(=22)种+未装设的场合下,未装设与[0][-,-]对应,4种与[1][0,0]、[1][0,1]、[1][1,0]、[1][1,1]对应。即是说,用给定的1位落实装设还是未装设,装设时其他2位的判断有效。在上述2(=21)种+未装设的场合下,也同样,由于未装设与[0][-]对应,2种与[1][0]、[1][1]对应,因而用给定的1位落实装设还是未装设,装设时其他1位的判断有效。
与此相对,在带式打印装置1采用的存取对象物种类检测方法中,对例如上述4(=22)种+未装设来说,将[0,0,0]分配成未装设,将[1,0,0]、[-,0,1]、[-,1,0]、[-,1,1]分配为4种存取对象物的判断模式。与上述同样地,当把装设与否(未装设)的判断和种类判断用[ ]分开表现时,未装设与[0][0,0]对应,4种与[1][0,0]、[-][0,1]、[-][1,0]、[-][1,1]对应。
即是说,最初并不是落实装设与否(未装设)的判断,而是装设,落实4种中是否3种为[-][0,1]、[-][1,0]、[-][1,1](该3种装设与否),判断装设与否(未装设)的给定的1位只对没落实的1种有效。而且,把4种种类判断中没落实的1种定为给定的1种。
而且对上述的2(=21)种+未装设也同样,由于[0][0]分配成(对应)未装设,[1][0]、[-][1]分配成(对应)2种,因而落实2种中的1种[-][1]与否(这1种装设与否),判断装设与否(未装设)的给定的1位只对没落实的1种有效。而且,把2种种类判断中没落实的1种定为给定的1种。
如上上述,4种判断用的2位或2种判断用的1位是通过与以往同样的限位开关等机械的且接触式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判断装设与否(未装设)的给定的1位是由非接触式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
归纳上述,在带式打印装置1采用的存取对象物种类检测方法中,m(2k≥m>2k-1,其中,K是自然数)种中的给定的1种以外的m-1种的存取对象物中任意1种装在凹槽里,其种类由接触式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另一方面,装设的存取对象物的有无则由非接触式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在没检测到m-1种存取对象物的装设的场合下,由非接触式的检测机构检测到有存取对象物时,判断为给定的1种存取对象物的装设。
即是说,在把带式打印装置1看作它装有m(数个)种存取对象物中的任意1种、并对其每种进行不同存取的电子机器时,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采用的存取对象物种类检测方法,确定m种的存取对象物中的给定的1种,检测装设的存取对象物种类,同时对给定的1种,通过非接触的检测,能将与装设有关的误差缩小到最小限度。
而且,通过设置接触式检测机构,并检测m-1种存取对象物的装设及其种类,由于能检测m种存取对象物的装设及其种类,因而有能使这接触式检测机构小型化的优点。
即是说,为了检测m(=2k)种存取对象物的装设及其种类,需要这样的接触式检测机构,它为了进行把未装设的1种和m种种类判断用的m种相加的m+1(=2k+1)种判断,检测k+1位的判断模式。但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采用的存取对象物的种类检测方法,用能进行m(=2k)种判断、检测k位的判断模式的接触式检测机构就可以,可使这接触式检测机构小型化。而非接触式检测机构也由于是最低限,只要能检测装设的存取对象物有无就可以,因而能用简单的结构实现。
下面,对这点进一步考察。在采用这种存取对象物种类检测方法时,即,在采用这种方法的电子机器中,在各个存取对象物上形成由接触式检测机构检测的与给定的k位的判断模式相对应的最大k个凹部或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形成给定的1种存取对象物的凹部或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以便检测与存取对象物未装设时检测的判断模式同样的给定判断模式。
这时,例如存取对象物适于易于形成印章(印模)本体等的凹部或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的情况,即是说适用于印章制作装置等电子机器。
在这种场合下,给定的1种存取对象物的装设和未装设对应于相同的判断模式。因此,就在给定的1种存取对象物上,形成未装设时的判断模式,即未装设所使用的与由接触式检测机构检测而不接触时的给定判断模式对应的凹部、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这样,能把由检测时接触所引起的从凹槽中浮起等与装设相关的误差变成最小限度。
这时,上述给定判断模式最好是k位全部是0的判断模式。即是说,由于给定判断模式是k位全部是0的判断模式,因而检测的机会与最多的未装设的影象最吻合,而且数值处理上形成容易的模式,有提高检测处理效率的优点。
在这种场合,例如,接触式检测机构有K个机械开关,它们与存取对象物的最大k个凹部或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的形成部位相接触而动作,因各个凹部或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的存在,各个开关的接触会使脱落的状态与判断模式的各个位的[0]相对应,使相接触的状态与[1]相对应。
这时,由k个开关构成接触式检测机构,它能检测用来判断未装设的1种判断加上m-1桑种类判断的m种判断的k位的判断模式,并能检测m-1种的存取对象物的装设和种类。这时,把给定的1种存取对象物的凹部或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作成使k个开关全部脱开的形状,即作成使k个开关成为非接触的形状,由此就能构成与未装设的场合相同的判断模式。
另一方面,如上上述,在作为电子机器的带式打印装置中,一般,把构成打印对象物的条带(存取对象物)放在与其种类相对应的条带盒里,然后装在带式打印装置的凹槽里。
因此,在这种采用如上上述的存取对象物种类检测方法的电子机器上,即在采用上述结构的电子机器中,各个存取对象物都以装在与该存取对象物对应的对象物盒里的状态、装在凹槽里,在对象物盒上形成由接触式检测机构检测的、与给定的k位判断模式对应的最大k个凹部或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容纳给定的1种存取对象物的对象物盒上所形成的凹部或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以下述方式形成,即便于检测给定判断模式,其是与存取对象物未装设时进行检测的判断模式相同的。
这个场合是存取对象物本体如条带等难形成凹部或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的场合,即适于采用带式打印装置等电子机器的场合。
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如上上述,实际上设置各种条带盒5,这些条带盒5分别能容纳各种条带T,譬如条带幅度从侧标签LS制作用的4mm到盘盒标签LM制作用的52mm的各种条带T、和没形成未完全切下标签的条带T等,但为了便于说明、理解,只用图4A和图4B上述的2种(主标签LM制作用的和侧标签LS制作用的各一种),在其延长线上说明时,与上述的2(=21)种+未装设的场合相当。
即是说,把[0][0]分配成未装设,把[1][0]、[-][1]分配成2种,落实2种中是否1种为[-][1](这1种是否装设),判断是否装设(未装设)的给定的1位只对没落实的1种有效。而且把这2种种类判断中没落实的1种定为给定的1种。
具体地说,把侧标签LS用的条带T定为给定的1种。这是因为侧标签LS用的条带T其幅度狭窄(参见图4A、4B),容易产生相对条带盒5的容纳误差,由于该条带盒5薄,在凹槽里容易产生装设误差,此外,由于其打印区域(未完全切下标签的区域)狭窄,要求有打印精度。
在带式打印装置1上,如图1等前述的或图49A和49B所示,在凹槽6里设置着条带识别传感器141,其由微型开关或限位开关构成。而且在条带排出口22附近设置着条带位置传感器143,其是由光断流器等的光检测(这里是利用反射光)形成。
如图48A和48B所示,从下侧看时(从条带送出口56为右侧的下侧观察时),图48A的用于容纳主标签LM用的条带T的条带盒5装在凹槽6里时,条带识别传感器141的机械开关(上述微型开关或限位开关)形成接触的形状。另一方面,在图48B的用于容纳侧标签LS用的条带T的条带盒5上,形成使该机械开关成为非接触的以避免其接触的凹部71。
因此,条带识别传感器141,在把图48A的容纳主标签LM用的条带T的条带盒5装在凹槽6里时,检测它的装设,但在把图48B的容纳侧标签LS用的条带T的条带盒5装设时,检测与未装设相同的状态。
将光检测(非接触式)构成的条带位置传感器143(非接触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的特征位(下面,称为“侧标签检测特征位”)和机械的(接触式)限位开关等构成的条带识别传感器141(接触式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的特征位(下面,称为“主标签检测特征位”)排列,并表示成[侧标签检测特征位][主标签检测特征位]时,就加上上述地,将[0][0]分配成未装设,将[1][0]分配成2种中的1种(侧标签LS用)、将[-][1]分配成另一种(主标签LM用)
由于在把2种中的1种(主标签LM用),即把容纳主标签LM用的条带T的条带盒5装在凹槽6里时,检测这种装设,因而只用条带识别传感器141(接触式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就可落实,在没落实时,即在与未装设相同的检测结果时,利用条带位置传感器143(非接触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对容纳侧标签LS用的条带T的条带盒5装设与否进行判断。
如图26上述,在打印数据制作处理(S481)中,先判断是否选择记录盘标签或盘盒标签(S4811)。例如在事先通过电源键31使电源接通时或由盖开闭传感器142检测开闭盖子21的开闭时(即,有可能交换条带盒5时),由条带识别传感器141检测主标签LM用的条带盒5装设与否,在装设时,主标签检测插头就接通(=1)(即,已落实)。
接着,在判断主标签LM用的条带盒5装设与否时(S4812),就只调整主标签检测插头的接通/断开(1/0)。
此后,一旦结束打印图像制作处理(S4813)、结束打印数据制作处理(S481),就进行标签位置适配处理(S482)。在该标签位置适配处理(S482)中,先根据图46等上述的打印位置的设定进行上下方向打印位置调整(S4821),接着,起动侧标签有无检测和前后方向打印位置调整(S4822)。
在侧标签有无检测和前后方向打印位置调整(S4822)中,如图47所示,先进行侧标签有无检测处理(S48221),接着进行前后方向打印位置调整处理(S48222)。
在侧标签有无检测检测处理(S48221)中,先判断主标签的条带盒装设与否,即判断主标签检测插头接通与否(S482211),在主标签检测插头接通时(S482211:Yes)时,仍保持原样地结束侧标签有无检测处理(S48221)后,进入前后方向打印位置调整处理(S48222)。
另一方面,在主标签检测插头断开时(S482211:No),接着,判断侧标签LS(用的条带接头)是否已检测,即,判断侧标签检测插头是否接通(S482212),在接通时(S482212:Yes),同样仍保持原样地结束侧标签的有无检测处理(S48221)之后进入前后方向打印位置调整处理(S48222)。
在侧标签检测插头断开时(S482212:No),接着,判断条带T是否装设,即,由条带位置传感器143(由光传感器:光断流器等在条带排出口22的条带T应存在的部位发光,通过接受从条带T射来的反射光)检测并判断是否有条带T(S482213)。
在检测到有条带T时(S482213:Yes),判断为容纳侧标签LS用的条带T的条带盒5的装设,接着,将侧标签检测插头接通(进行调整)(S482216),结束侧标签有无检测处理(S48221)后,进入前后方向打印位置调整处理(S48222)。
另一方面,在没有检测到条带T时(S482213:No),将条带输送最多13mm(S482214),同时,用条带位置传感器143进行条带T的检测,当中途检测到有条带时(S482215:Yes),判断为容纳侧标签LS用的条带T的条带盒5的装设,在侧标签检测插头调整(S482216)后,结束侧标签有无检测处理(S48221)后,转入前后方向打印位置调整处理(S48222)。
把条带输送最多13mm是因为,在条带T的前端只从条带盒5的条带送出口56伸出一点的状态下、装在凹槽6里时,从该条带送出口56到条带位置传感器143可检测这条带T的位置,即,将条带T从条带送出口56送到条带排出口22的距离(参照图1、图48A、48B、图49A、49B)相当于13mm。
因此,在条带输送最多13mm,还不能检测到有条带T时(S482215:No),判断为条带接头5未装设,将没有条带接头的检测插头接通(进行调整)(S482217),在接着的前后方向打印位置调整(S48222)中,仅调整出错插头(S482224),结束处理(S48223)。
另一方面,在调整主标签检测插头或侧标签检测插头后的状态下,转入前后方向打印位置调整处理(S48222)时,先由条带位置传感器143检测如图4A和4B等上述的条带位置基准孔TH,即,在检测基准孔TH以前,进行条带输送(S482221)。
一检测到基准孔H(S482221),就接着判断该孔是不是规定的孔长(S482222),在不是规定的孔长时(S482222:No),调整出错插头(S482224),结束处理(S48223)。
另一方面,是规定的孔长时(S482222:Yes),接着则选择地设定如图45等上述的“主前后”(G76)或“侧前后”(G78),在不能按照该设定值进行设定时,将打印前条带一直输送到基准位置之后(S482223),结束处理(S48223)。通过打印前条带输送(S482223)和本处理结束之后进行的如图26上述的打印中显示处理(S50)的打印后条带输送(S503)进行打印位置的前后调整。
如图26上述,标签位置适配处理(S482)一结束,即进行检测正常与否的判定(S483)。这时,在由图47的出错插头调整(S482224)来调整任何过失的场合下(S483:No),即在条带盒5未装设、基准孔TH的位置检测不正常的场合下(S483:NO)等,与选择上述装设条带盒5不同的场合(S4812:No)同样地进行标签交换除外的过失报知(显示)的标签交换显示处理(S49)后,回到基本输入模式(G51)。
另一方面,如图25等上述,在正常地结束准备中的显示处理(S48)时,在进行打印中显示处理(S50)之后,结束打印处理,回到基本输入模式(G51)。
在上述例子中,为了用条带种类传感器141检测作为存取对象物的条带T的2种(m=22=21、即,k=1)中的1(=m-1)种(主标签LM用)条带T的(条带盒5)装设,检测1(=k)个凹部的有无(k=1位的判断模式),但在T(和与其对应的条带盒5)的种类较多场合下,也可以通过形成与此相符合的更多的最大为k个凹部而对k位判断模式进行检测。
这时,用条带位置传感器143,就能检测包含与未装设(没条带:没条带盒)有区别的给定的1种(侧标签LS用的)条带T的最大为2k种条带T的装设及其种类。而且也可以替代凹部,将该部分做成与凹部相当的形状,即做成孔部或切口部等。
即使在装设(插入)被容纳在条带盒里的单片条带的带式打印装置中,也能通过在各个条带上设置每种不同的判断模式的孔部等而对其进行检测,但这时,通过把要求最高打印精度的条带作为给定的1种,就能把与该给定1种的装设相关的误差缩小到最小限度。
如上上述,在带式打印装置1采用的存取对象物种类检测方法中,各个存取对象物(条带)都是以容纳在与该存取对象物对应的对象物盒(条带盒5)里的状态装在凹槽6里,在对象物盒上形成由接触式检测机构(条带种类传感器141)检测的与给定的k位判断模式对应的最大为k个凹部或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
这时,与在上述存取对象物本体上形成与k位判断模式对应的凹部、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而进行种类检测的场合同样地,形成与容纳给定的1,种存取对象物的对象物盒对应的凹部或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以便检测与存取对象物未装设时所检测的判断模式相同的给定判断模式。
这样,由于在给定的1种存取对象物上形成未装设时的判断模式,即形成了与用于未装设的由接触式检测机构检测而不接触时的给定判断模式对应的凹部、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因而能把由检测时的接触而引起的从凹槽中浮起等与装设相关的误差缩小到最小限度。
而且,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的存取对象物种类检测方法中,存取对象物(条带T)以容纳在与其对应的对象物盒(条带盒5)里的状态装设时,从该对象物盒(条带盒5的条带送出口56)把容纳的存取对象物(条带T)送出,对被送出的存取对象物应存在的位置上(条带排出口22附近)是否有存取对象物(条带T)进行检测。
即是说,由于把被送出的存取对象物作为检测的对象,因而不用设置只用于对象物盒检测的特别结构,就能检测存取对象物的有无。一般,对容纳在盒里而装设的存取对象物进行存取的电子机器上都设有将存取对象物送出的机构(带式打印装置也不例外),因此上述这点能利用。
而且,在上述例子中,如上上述,给定判断模式是k位全是0的判断模式,因此通过使其与被检测机会最多的未装设的影像最吻合,并且在数值处理上形成较方便的模式,能提高检测处理效率。
而且,在上述例子中,如上上述,接触式检测机构(条带种类传感器141)有k个(在上述例子中,k=1)机械开关,该机械开关是通过与形成最大为k个凹部、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的部位相接触而动作的,因此,借助于各个凹部、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的存在,各个开关的接触使脱开状态与判断模式的各位的“0”对应,接触的状态与“1”对应。
这时,接触式检测机构能用k个开关检测k位的判断模式,以进行把未装设的1种和m-1种的种类判断用的m-1种相加所得的m种判断,还能检测m-1种的存取对象物的装设及其种类。而且,这时能通过把给定的1种存取对象物的凹部、孔部或与其相当的切口部作成使k个开关全部脱开的形状,也就是使k个开关都成为非接触的形状,作成与未装设的场合相同的判断模式。
本实施例特别适用于带式打印装置1。长期以来,在装设例如最小幅度条带时,如果将容纳它的条带盒做成小型的(薄的),则在接触式检测机构检测有无装设及其种类时,会由于过于轻而从凹槽中浮起,由于过小而从检测机构脱落,从而容易使装设误差增大,如果做成大型的,则在把条带容纳到条带盒里时容易使容纳误差增大,在将条带送出时也容易使送出误差增大。而且用半切方式在条带上形成未完全切下标签等、并在这未完全切下标签上打印打印图像时,当形成的未完全切下标签小时,与大的未完全切下标签上进行打印时相比,对打印位置的精密度就有要求。
因此,在带式打印装置1上,通过把装设误差、容纳误差、打印误差等与装设有关的误差缩小到最小限度的那种条带作为给定的1种,划分成接触式以外的其他种的检测,能用非接触式检测给定的1种。即使在将没容纳在条带盒里的单片条带装设(插入)的带式打印装置中,在各个条带上设置例如每种不同的判断模式的孔部等,也能对其进行检测,但这时也通过把要求最高打印精度的条带作为给定的1种,能把与该给定1种的装设有关的误差缩小到最小限度。
在带式打印装置1上,设有条带位置检测机构(条带位置传感器143),它用非接触进行条带T输送控制中的条带位置检测,带式打印装置1能利用它检测上述的作为存取对象物的条带T的有无。由于这种条带位置检测机构,不仅在带式打印装置1上,而且在一般的带式打印装置上也是常备的,因而不用特别附加新的检测机构就能实现。
带式打印装置1,由于在条带T上、以给定的间隔形成用于构成条带位置检测基准的基准孔H,非接触式检测机构(条带位置传感器143)是检测基准孔TH的检测机构,因而在检测条带T有无后,在有条带时,通过检测基准孔TH就能检测条带位置。而且这个非接触式检测机构有光传感器,能用光检测存取对象物的有无,因而在不会带来任何问题的前提下可进行非接触的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电子机器的带式打印装置1是用于制成粘贴标签的,其粘贴在容纳记录盘(MD92)的盘体(MD91)上,在给定1种(侧标签LS用)的作为存取对象物的条带T上,用半切方式形成粘贴在盘体侧面上的侧标签。
一般来说,由于盘体5的侧面较狭窄,因而侧标签LS必须小,为了在这侧标签LS的区域里打印所要求的文字串等的打印图像,必需尽力地缩小各种误差。在该带式打印装置1中所采用的存取对象物种类检测方法中,作为存取对象物的条带T中的侧标签LS是用半切方式形成的,通过将该条带T作为给定的1种,就能把与装设有关的误差缩小到最小限度,结果,能把侧标签LS上的打印误差(综合各种误差的打印误差)缩小到最小限度。
下面,说明带式打印装置1中的显示(报知、导引)关系。先说明处理方式报知方法,其用于看作数据处理装置(特别是文字处理装置)的带式打印装置1上。
譬如,处理作为数据的文字(与包含数字、记号、简单的图形等字符的意思相同地使用)的数据处理装置,即文字处理装置作为例子,在现有的有较大显示画面的文字处理机等文字处理装置中,对有1个以上文字(数据)的文字串(数据群)来说,能设定的处理方式中的任何处理方式,对正在使用的文字串无论进行怎样的设定,都能在显示画面上确认。
即是说,譬如在放大缩小(伸长、缩短、放大、缩小等)、文字修饰(着重线、取消线、文字边框、网纹、强调、斜体、空心、阴影文字、颠倒、旋转等)、编辑功能设定(边框修饰、自动换行、自动换页、自动换段落、行号码显示、信息号码显示等)、书写体(字体)设定等能设定多种的处理方式中,即使把多种处理方式设定到正在使用的文字串里,由于文字处理机等的显示画面大,因而能把这处理后的状态在显示画面上直接地确认。
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在带式打印装置或印章制作装置等比较小型的文字处理装置中,由于显示画面比较小,在显示画面上直接确认各个文字或文字串上所设定的处理方式是困难的。因此,在只具有小型显示画面的这种数据处理装置(文字处理装置)中设有例如与各个处理方式相对应的指示器,在使用者用光标等指定正在使用的文字时,通过使与该文字上进行设定的处理方式所对应的指示器亮灯,就能确认各个文字或文字串上所设定的处理方式。
但是,在这种只具有小型显示画面的数据处理装置中,有时也会出现把设定的处理方式全部同时成批确认的情况。而另一方面,也有这样的数据处理装置,即把作为处理对象的多种个数据群分类、形成数个处理组,对包含在各个处理组里的各个数据群,用该分类的处理组的单位成批地对任意的处理方式进行设定。
带式打印装置1相当于这样的数据处理装置,即把作为处理对象的数个数据群分类、形成数个处理组,对包含在各个处理组里的各个数据群,用该分类的处理组的单位成批地对任意的处理方式进行设定。因此,用带式打印装置1,能确认以该处理组单位成批设定的处理方式。
首先,如图9所示,显示器4在由LCD等构成的显示画面41内,有能使18个指示器亮灯的指示器显示部4i和由(横向)72点×(纵向)16点的点阵构成的字符显示部4c。
而且,指示器显示部4i是由其亮灯状态表示用于打印标题或曲名的文字数据的各种模式或状态(处理方式)的,如图10所示的上级的8个指示器4i00~4i07是与标题名(相当于记录盘名)有关的,下级的8个指示器4i10~4i17是与曲名有关的。即,上级的排成横向的指示器的列表示标题名关系的处理方式,下级的排成横向的指示器的列表示曲名关系的处理方式。
另一方面,在如图29上述的例子中,说明在基本输入模式中显示曲名的状态(G61)下,通过“回车格式设定”的进行,能对曲名有无回车进行的设定。而且,这时,在基本输入模式中,在设定有曲回车的状态(G61)下,通过使图10的“曲”横列、即下级的指示器4i10~4i17中、构成与上方“行回车”纵列的交点的指示器4i11亮灯,表示“曲回车”被设定,在设定无曲回车的状态(G64)下,熄灯。
下文在基本输入模式中显示标题名的状态下,通过同样的操作能设定标题名有回车或无回车的情况。即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能分别设定与曲相关的行回车(处理方式)以及与标题名相关的行回车(处理方式)。
不仅是行回车能分别设定,而且可分别设定排列成图10上述的指示器显示部4i的各种处理方式,即把边框、行回车、缩、伸、空心体、斜体、宋体、黑体等与曲名的行和标题的行相关地分别设定。在从图19所示的基本输入模式转换到功能选择设定模式用的各个功能键中,图29上述的“行回车”是由格式键34FS的操作实现的,但“边框”是在操作边框键34CS之后在其下一级通过指定边框号码进行设定的,其他文字修饰在通过操作修饰键34之后,分别通过在下一级选择地制定进行设定。
于是,如此处理方式的设定内容,用图50~图51C所示的格式,记忆在RAM240的各种寄存器群241的处理方式(内部状态设定)寄存器中。
即,如两图所示,位b31~b30的盒信息记忆成图51A所示状态,在位b29~b28的回车信息中,位b29是标题行,位b28是曲名行,分别记忆成图51B所示的状态,而位b27~b26的打印版面数信息记忆成图51C所示状态。位b23~b16的边框信息表示成0~255的数值,数值为0时表示无边框,1~255时表示为边框号码。
位b12~b08和位b04~b00分别表示标题行和曲名行的文字修饰信息(“书写体”、“放大”、“缩小”、“空心”、“斜体”),在“书写体”中,0为宋体,1为黑体,其他分别表示为1时的各指定修饰。
正如上述,带式打印装置1是将作为处理对象的数个数据群(文字串)分类成数个处理组(标题名关系和曲名关系),相对包含在各处理组的各数据群,用分类后处理组的单位成批地将任意的处理方式相应于可设定的数据处理装置。
在带式打印装置1所采用的处理方式报知方法中,具有对应于数个处理组(标题名关系和曲名关系)每个的数行(例如图9和图10的指示器显示部4i的上段和下段的各行)和对应于可设定的数个处理方式(边框、行回车等)的每个的多列,在配置成矩阵状的数个指示器(指示器显示部4i)中,通过对应于矩阵上任一处理组(例如曲名关系)的行(下段)与对应于任一处理方式(例如行回车)的列(从左第2列)相交处的指示器(指示器4i11),报知任一处理方式是否设定在任一处理组中(是否设定曲回车)。
结果,使用者通过配置成矩阵状的数个指示器(指示器显示部4i),能够确认成批设定在各处理组中的处理方式。
此外,在上述例中,作为文字装饰(文字修饰),例举了“空心”(中空)或“斜体”等,但也能采用着重线、取消线、文字加框、网纹、强调、阴影文字、颠倒和旋转等一般的文字修饰。并且,若如此文字修饰形态包含在由指示器报知的处理方式中,使用者通过配置成矩阵状的数个指示器,就能确认成批设定在各处理组中的文字修饰形态。
在上述例中,作为文字的放大、缩小,例举了“放大”(伸长)或“缩小”(缩短)等,但也可包含此外的通常的放大或缩小,若如此放大、缩小形态包含在由指示器报知的处理方式中,使用者通过配置成矩阵状的数个指示器,就能确认成批设定在各处理组中的放大、缩小形态。
在上述例中,作为文字的编辑功能设定例举了“边框”(边框饰)或“行回车”(自动换行)等,但也能采用自动换页、自动换段落、行号码显示和信息号码显示等一般的编辑功能。并且,若如此编辑功能设定形态包含在由指示器报知的处理方式中,使用者通过配置成矩阵状的数个指示器,就能确认成批设定在各处理组中的编辑功能设定形态。
在上述例中,作为书写体的设定例举了宋体和黑体,但通过将其他的书写体设定形态包含在由指示器报知的处理方式中,使用者通过配置成矩阵状的数个指示器,就能确认成批设定在各处理组中的编辑功能设定形态。
下面,对作为带式打印装置1中显示(报知、引导)关系的、适用于带式打印装置1的文字信息显示方法加以说明。
一般地,编辑文字信息的编辑装置和打印该文字信息的打印装置类装置具有文字信息显示装置,该文字信息显示装置具有输入、编辑这些文字信息并将其加以确认等的显示画面。此时,文字信息用对应于该文字信息的文本代码数据(文字代码)输入或编辑,根据给定的字体,作为显示图像生成,并将该显示图像显示于显示画面中。这样的装置具有装设文字处理软件等的个人计算机和其专用装置(所谓的文字处理机)等。
可是,对于个人计算机,能够装有文字处理软件外的、编辑含程序等代码的文本代码数据用的专用软件(所谓的编辑器),为便于编辑,编辑器具有添加并表示行号码等的功能等。另外,对于编辑器和文字处理机,不论是显示1行(例如通过自动换行)还是显示数行,在使用者有意识地(例如通过任意换行)对直到添加(输入)分隔符(代码)的一连串文字串给予1个号码(文字串号码)、每次输入分隔符(代码)时,都具有更新该文字串号码的功能。
此时,添加在1行或一连串文字串(一个文字信息)中的行号码或文字串号码等信息号码显示在编辑等用的显示画面上,通常,在各文字信息前表示成例如“1”,“2”……等,使用者参照这些信息号码的同时,能够进行文字信息的输入或编辑。
然而,即使是同种装置的带式打印装置或印章制作装置等较小型的装置中,由于其显示画面也个型,在信息号码和对应于该信息号码的文字信息之间不能设有足够的间隔,显示难以看出。特别是在文字信息侧包含数字时非常明显。例如,信息号码“1”的文字信息如文字串“1A2B3C…”时,成为“11A2B3C…”,难以判断信息号码和文字信息。
出于下策,即使勉强设置足够的间隔,或者输入“.”等分隔符,例如表示为“1.”等,可见性并不高,分配给重要的文字信息的区域变小(显示效率差),成为编辑等发生障碍的因素。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增加信息号码的位数时非常明显。例如,信息号码从1位数的“1.”到2位数“10.”时,文字信息的区域减了1文字份额。
对此,即使将全角2位数的“10.”变成半角2位数“10.”,例如将“10.1A2B3C…”变成“10.1A2B3C…”,也难以提高可见性。此外,在文字信息侧也可为半角时,例如文字串“10A2B3C…”并排于信息号码“10.”后表示的话,成为“10.10A2B3C…”,作为半角并不是解决信息号码与文字信息难以判断等问题的解决对策。
而在本带式打印装置1中,采用了可提高其显示效率的文字信息显示方法,即使是小型的显示画面、也能够容易判断所显示的信息号码和与之对应的文字信息。下面。对此具体说明。
首先,带式打印装置1中处理的文字代码数据(文本数据)由图52所示的格式构成。
即是说,如该图所示,将1行或一连数行文字串作为1个文字信息时,1个文字信息基本上具有规定信息号码(在此为曲号)等的行首数据和构成与行首数据相连续的1行或一连数行文字串的各文字的文字代码数据。
1个文字由2字节构成,行首数据或结尾数据(以下称作“EOD”)同样也由2字节构成,分别作为1文字加以处理。作为该文字代码数据的区域确保最大为1800文字份额的区域。“EOD”表示文本数据全体结束的数据,图示的“NULL”为无数据部分。
如图53A所示,各文字(1文字)前4位示出数据识别用代码,示出16进位中“7”HEX、即2进位数的“0111”的编辑信息,还示出其他文字数据。
1个文字信息前面的行首数据如图53B所示,前1位示出编辑信息的行首数据,后1位示出为信息号码的曲号。曲号(信息号码)如图所示,用位b07~b00的8位表示0~255数值,数值为“0”时,示出标题行,为“1”~“255”时,该数值表示曲号(即信息号码)。另外,“EOD”可以是单独的固定值数据(参照图53C)。
此外,表示这些文字信息的显示器4如前述图9所示,具有指示器显示部4i和字符显示部4c,字符显示部4c如前述图11A和图11B所示,基本上有2个显示形式的管理单位,其中1个是图11A所示的全角/半角显示,此时,分别管理坐标CE和CF所表示的、左端2个8点×8点的点阵构成的副显示部,和用坐标C0~C7所表示的8个8点×16点的点阵构成的主显示部。
于是,例如前述图21等所示,上述文字信息中,曲号(信息号码)表示于副显示部,而标题名或曲名类一般的文字数据表示于主显示部(例如G11)。此时,曲号(信息号码)在副显示部,分别表示成各位数在各坐标CE和CF中示出的左端2个8点×8点的点阵(以下表示为“位数显示部”)。即,曲号(信息号码)在副显示部沿图示的纵向显示,图示的纵向也就是与表示在主显示部的曲名等并排(横向)垂直的方向。
正如上述,在带式打印装置1采用的文字信息显示方法中,具有可显示任意的文字信息(例如曲名)的至少一部分的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和可显示任意的信息号码(曲号)的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的显示画面4上,可同时显示任意的文字信息(曲名)的至少一部分和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号码(曲号)。
此时,将与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上显示的文字信息(曲名)的文字串的各文字并排的方向作为第1方向(图示横向)时,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具有数个与垂直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图示纵向)并列的位数显示部,将信息号码(曲号)与位数显示部的个数相一致的位数表现的同时,将信息号码(曲号)的各位数显示在各位数显示部。
即是说,由于显示在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上的文字信息(曲名等)的各文字并排方向(第1方向)与显示在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上的信息号码的各位数并排方向(第2方向)成为垂直关系,尽管是小型的显示画面,尽管信息号码和与之相对应的文字信息相邻接表示,仍然能够方便地判断所显示的信息号码(曲号)和与之相对应的文字信息(曲名)。此时,信息号码即可以横书也可以纵书配置于第2方向(与文字信息的文字串并排相垂直的方向)。
正如前述图11A和图11B等所明示的,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的第2方向(图示纵向)的尺寸与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的第2方向的尺寸一致,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的第1方向(图示横向)的尺寸与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中以全角显示1文字的第1方向的尺寸相同或为一半(前述例中一半)尺寸。即,信息号码显示部的面积与将文字信息显示部中全角的1文字仅仅并排于纵向显示的行数份额所必须的面积相同或成为一半,如果文字信息显示部为1行显示,则成为全角的1文字份额或半文字份额。
此时,由于显示在信息号码显示部上的是数字,即使较小且数个并排地显示于第2方向,也易判断,如在全角1文字份额或半文字份额的面积(区域)并排显示出多位数的数字时,能够缩小显示面积,可提高显示效率。另外,由于信息号码显示部的面积较小,如是同样面积的显示画面,此时能够加大文字信息显示部。
另外,信息号码显示部的第2方向尺寸由于是与文字信息显示部的第2方向尺寸相一致,易于邻接配置。即,能够缩小显示画面全体的面积,也能够适用于只持有小型显示画面的文字处理装置。因而,带式打印装置1采用的文字信息显示方法中,即使是只持有小型显示画面的文字处理装置,也能够方便地判断信息号码(曲号)和与之相对应的文字信息(曲名),并且能够提高其显示效率。
此时,通过将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与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邻接配置,信息号码(曲号)与文字信息(曲名)相对应方便阅览,另外,通过邻接,能够缩小带有这些内容的显示画面全体的面积,也易适用于只持有小型显示画面的文字处理装置。
具体的在前述例中,位数显示部(图11A的坐标CE和CF)的第2方向(图示纵向)尺寸(8点)由于是在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中显示全角1文字的第2方向(图示纵向)尺寸(16点)的一半,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如显示1行(前述图11A,11B和图12A~12E例中的1行显示)可显示2位数,如显示2行,可显示4位数。即,相当于文字信息显示的1行,在第2方向可显示2位,可显示密度为2倍的信息号码,不仅提高了显示效率,因与垂直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并排,易判断文字信息。
另外,表示在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上的文字信息包含不对应信息号码的文字信息(标题名),将该文字信息作为任意的文字信息显示时,由于显示其意图的给定的记号或图形(前述的图20A~图20C等的D标记)代替信息号码显示在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参照图20C)上,使用者通过看到其记号或图形,可方便地把握其意图(主要为标题名或记录盘名)。此时,如为了使记录盘名相联,最好采用“D”这样形状的记号等。
下面,对作为带式打印装置1中显示(报知、引导)关系的、只作为文字处理装置适用于带式打印装置1的操作引导方法加以说明。
正如前述,通常编辑文字信息的编辑装置和打印文字信息的打印装置等的文字处理装置(例如文字处理机等)具有文字信息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进行文字信息的输入、编辑和确认的显示画面。
在文字处理机等中,使用者设定各种(编辑和打印用)功能和模式之际,通过按压如换码键等功能键,将所选定的选择画面显示于显示画面上。在该选择画面上,显示出可选择的数个选择系列,其中想选择的功能等用光标等指定,一边按压返回(换行、选择、确定)键,一边通过鼠标点击指定和选择。另外,在显示画面内周围附近准备各种操作用图像,通过点击这些图像(例如用右键点击显示数个选择系列,用左键点击选择确定),也能够更直接地进行功能的选择操作和文字信息的编辑操作等。
另外,即使在进行各编辑操作时,忘记其操作方法,通过帮助功能(按压帮助键启动帮助功能等),显示出编辑功能或说明其操作的编辑操作说明(引导)画面,能够理解和确认操作内容。另外,作为同样的操作引导画面,是可以显示通过检索关键词等输入使用者想知道的任何操作内容等的检索输入画面的。
正如上述,在具有大的显示画面的文字处理机等文字处理装置中,能够在其大的显示画面上显示出表示数个选择系列并引导各种选择操作的选择画面(选择操作引导画面)、说明(引导)编辑功能和其编辑操作内容的编辑操作说明画面(编辑操作引导画面:也考虑用操作用图像等图案等表示其操作内容的同种画面)等的操作引导画面,使用者在显示画面上明确地把握操作内容。即,参照其操作引导画面的显示,能够进行各种选择和编辑等的操作。
但是,在也是同种文字处理装置的带式打印装置或印章制作装置等比较小型的文字处理装置中,由于其显示画面也是小型的,引导上述的选择操作和比较操作等的各种操作内容的操作引导画面的显示是困难的。
另一方面,在这种文字处理装置中,虽然其显示画面是小型的,但具有在其显示画面内显示文字信息的行号码和文字串号码等信息号码的信息号码显示部。但是,该信息号码显示部不能灵活应用于显示与信息号码相对应的文字信息场合以外的情况。
而在本带式打印装置1中,文字处理装置具有在显示画面内显示文字信息的文字信息显示部和将对应于该文字信息的信息号码加以显示的信息号码显示部,即使显示画面小,也可采用能引导选择操作和编辑操作等的各种操作内容的操作引导方法。下面对此具体说明。
即是说,首先,带式打印装置1是一种文字处理装置,具有在显示画面(显示器4的显示画面41)内显示文字信息(曲名)的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和将对应于该文字信息的信息号码(曲号)加以显示的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
另外,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例如,在前述的图22~图23的读入处理中,选择“汉字代码”或“字母数字代码”的选择系列的画面显示(G27~G28),或者,在前述图24中的打印处理中,选择打印制成标签的种类的选择系列的画面显示(G42~G44),或者,在前述的图44的功能选择设定模式中的调整对象选择系列的画面显示(G72~G73),作为其下一级(第1级)的、前述图45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对象选择系列的画面显示(G75~G78),进一步在其下一级(第2级)的打印位置的调整值选择系列的画面显示(G81~G85)等,在选择用光标操作促进(引导)使用者的状态下,引导其操作的操作引导文字即表示上箭头键33U或下箭头键33D的操作方向的上下两方向的箭头记号显示在副显示部上。
即是说,带式打印装置1采用的操作引导方法中,引导下次操作(例如选择操作)时,成为操作对象的操作对象文字信息(选择操作中的数个选择系列内任一所对应的文字信息作为操作对象文字信息)显示在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同时,将示出下次操作的备选内至少一个以上的操作引导文字(示出朝给定方向的光标操作的光标引导文字:箭头记号)显示在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
为此,使用者利用显示画面能够明确地把握操作内容,能够参照信息号码显示部所显示的操作引导文字,进行下次的各种选择和编辑等操作。因而,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通过采用这种操作引导方法,选择操作等的各种操作内容能够引导使用者。
在上述各例中,对选择操作的操作引导给予了介绍,但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即使对于文字转换等的编辑操作等,也能采用上述的操作引导方法。
如图54所示,用基本的输入模式光标K处于“新しいこぅかい”中前面的“い”的右端(“こ”的左端)状态下(G96:参照后述的图55),使用者一旦按压变换模式键37S,转换假名汉字变换模式,由于将“こ”作为转换对象最初的文字加以指定(G97),使用者由该状态(G97),操作右箭头键33R,能够指定转换对象范围(或者可以考虑最终文字的位置)。副显示部的右箭头记号(“→”)对此引导。
根据这种引导,使用者一旦按压右箭头键33R,由于指定范围扩大成“こぅ”,如再次按压2次,指定的转换对象范围成为“こぅかい”。即,通过使用者操作光标(右箭头键33Rx3次),“こぅかい”的范围作为转换对象范围指定(G98)。
在此状态下(G98),通过再次操作右箭头键33R,能够扩大转换对象范围。为此,在副显示部显示引导该操作的操作引导文字(光标操作引导文字:箭头记号“→”),但是,从该状态(G98),相反地,按压左箭头键33L,由于也能够缩小指定范围,可以显示为操作引导文字的左右两方向的箭头记号。另外,有原汉字部分时,操作右箭头键33R,碰到汉字部分时,也能够删除操作引导文字的箭头记号,同时,还能显示其他(例如意味着错误)的记号等。
另外,在该状态下(G98),使用者通过按压转换键37,能确定转换对象范围,能够转换文字转换的操作。即,使用者一旦按压转换键37,接着就显示出成为最初转换备选文字的汉字“后悔”(G99)。
使用者从该状态(G99),能够操作转换键37或右箭头键33R,并且显示出顺序不同的转换备选文字(转换备选的汉字)。副显示部的向右箭头记号(“→”)对此引导。
根据这种引导,使用者一旦按压右箭头键33R,由于显示出例如作为第2备选的“公开”(G100),可用它时,通过按压确定键38,能够将转换后的文字确定为“公开”。转换后的文字一旦确定,返回到基本输入模式,从最初的显示“新しいこぅかい”的状态(G96)转换为“新しい公开”的状态(G101)。
此外,使用者与变化转换对象范围时(G98等)相同,从显示“公开”的状态(G100),不按压确定键38,进一步按压右箭头键33R,从第3备选起能够顺序地显示出例如“更改”→“航海”→“公海”→“降灰”→“狡猾”等,另外,相反,通过按压左箭头键33L,由于也能显示出相反顺序的备选,此时,也可以表示出作为操作引导文字的左右两方向的箭头记号。
正如上述,在作为文字处理装置的带式打印装置1中所采用的操作引导方法适用于文字处理装置(带式打印装置1),该文字处理装置具有可在显示画面41内显示文字信息(曲名等)的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和可显示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号码(曲号)的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上述操作引导方法引导接着的操作时,作为操作对象的操作对象文字信息显示在文字信息显示部的同时,示出下次操作的备选中至少1个以上的操作引导文字显示在信息号码显示部。
为此,使用者在显示画面上能够明确地把握操作内容,参照信息号码显示部所显示的操作引导文字,能够进行下面的各种选择和编辑等操作。即,在此操作引导方法中,选择操作和编辑操作等的各种操作内容能够引导使用者。
具体地,正如上述,由于在操作引导文字中,包含有光标操作引导文字,以示出朝向上下左右中任意一种以上的给定方向的光标操作,所以,使用者能够在显示画面上明确地把握进行下次的各种选择和编辑等操作的光标操作,能够参照信息号码显示部所显示的光标操作引导文字,进行下次的各种选择和编辑等操作。即,此时,能够引导用于选择操作和编辑操作等的光标操作。此时,由于是一般的光标操作,使用者能够简单地操作。
另外,上述的光标操作引导文字由于形成朝向给定方向1个以上箭头的箭头记号,使用者能够参照该箭头记号方便地判断光标操作所致的操作方向。即,此时,通过信息号码显示部的箭头记号的表显能够引导光标操作。
正如上述,引导作为下次操作的选择操作时,选择操作中数个选择系列中任意1个所对应的文字信息作为操作对象文字信息显示,进行由作为下次操作的操作引导文字所示出的操作时,数个选择系列内其他1个所对应的文字信息作为操作对象文字信息加以显示。
为此,使用者在显示出数个选择系列内任一所对应的文字信息的状态下,通过进行作为下次操作的操作引导文字所示出的操作,能够显示出与数个选择系列内其他1个所对应的文字信息。即,引导作为下次操作的选择操作时,在显示出与数个选择系列内的任一所对应的文字信息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引导文字,能够引导这样的操作,即该操作是显示与数个选择系列内其他1个所对应的文字信息的操作。
另外,作为其他的操作例,正如上述,作为下次操作,引导编辑操作时,将成为其编辑操作对象的文字信息作为操作对象文字信息加以显示,作为下次操作,进行由操作引导文字所示的操作时,变更成为操作对象文字信息内的编辑对象的位置或范围。即,作为下次操作引导编辑操作时,在显示成为编辑操作对象的操作对象文字信息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引导文字,能够引导如此操作,即变更操作对象文字信息内的编辑对象的位置或范围的操作。
在此,由于上述的编辑操作是进行文字转换的操作,作为下次操作引导文字转换操作(编辑操作)时,在显示文字转换(编辑操作)对象的操作对象文字信息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引导文字,能够引导如此操作,即变更操作对象文字信息内的文字转换对象(编辑对象)的位置或范围的操作。
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如前述的图9,图11A和图11B,图21等所示,由于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与文字信息显示部(主显示部)邻接配置,可见信息号码(例如曲号)和文字信息(曲名)相对应,另外,由此,可见显示在该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的操作引导文字和显示在文字信息显示部的操作对象文字信息也相对应。另外,通过邻接,由于能够缩小带有上述内容的显示画面全体的面积,所以毫无问题地能用于只持有小型显示画面的带式打印装置1(文字处理装置)中。
在上述例中,如成为文字转换对象的文字信息,即操作对象文字信息是曲名,但对于标题名也同样可以成为文字转换等的对象,能够进行同样的操作引导。此时,在通常的状态下,在信息号码显示部(副显示部)显示出代替信息号码(曲号)的标题名(记录盘名)的D标记,但由于它在单单曲号“0”的曲名与标题名相同,能够同样无问题地加以利用。即,能够将示出标题名(或者记录盘名)的文字信息作为显示对象,另外,也能将该文字信息作为操作对象文字信息引导各种操作内容。
下面,对带式打印装置1中文字处理(输入、转换等)关系加以说明。首先,对适用于带式打印装置1的文字转换方法、特别是将假名文字作为转换对象进行文字转换的文字转换方法加以说明。此外,在此的文字转换指的是,例如将具有把注音文字转换成表意文字等1个以上文字的文字串转换为示出相同意思的其他文字串的文字转换。
作为能进行这种文字转换的装置,具有如装有文字处理软件等的个人计算机和其专用装置(所谓的文字处理器)等。在文字处理器等中,既输入假名也输入罗马字,进行基本的平假名的输入,当指示假名汉字转换(给定的文字转换)时,参照将平假名转换为汉字(假名(かな)汉字转换)的假名汉字转换表(词典)等进行假名汉字转换。
另外,也具有例如与带式打印装置1相连的播放装置90等,文字输入不作为主要功能仅仅作为附属功能的文字输入装置,在这种装置中,由于只有小型的显示画面,正如前述,能使用惯用的半角显示文字即字母数字字符和假名,即使作为假名,与微妙的曲线部多的平假名相比,能使用与LCD等构成的小型显示画面适应性好的片假名。为此,通过这种装置输入的文字串以片假名为主体,将平假名转换成汉字(假名(かな)汉字转换)用的一般的假名(かな)汉字转换表(词典)等不起作用。
另外,假如准备了将片假名转换成汉字(假名(カナ)汉字转换)用的假名(カナ)汉字转换表(词典)等,即使参照该词典从片假名直接转换得到汉字,由于片假名与汉字的适应性不好,片假名汉字相混合的文字串成为不自然的文字串。例如,将“ウツケシイ”转换成“美シイ”时,汉字训读时写在汉字下面的假名不自然地会有不协调感。
在本带式打印装置1中,当补充功能键等给定的文字转换指示手段的同时不准备片假名汉字转换表等时,也能采用具有平假名汉字转换的功能、对以片假名作为主体的文字串用简单的操作就能转换成平假名汉字混合的文字串的文字转换方法。下面,对此具体说明。
正如前述图19所示,在基本输入模式(H1)中,通过按压变换模式键37S,能够将状态转变成假名(かな)汉字变换模式(H4)。如图56所示,在基本输入模式(S90)中,按压变换模式键37S使状态转变后,首先,判断光标K后面的文字的文字种类(S91)。
例如从前述的图54中的基本输入模式的状态(G96)开始,通过其判断(S91),判断成“新しいこぅかい”的光标K后面的文字“こ”为平假名,如图56所示,过渡到平假名汉字转换(假名(かな)汉字转换)(S92),通过前述图54中的操作(G97~G100),进行假名(かな)汉字转换后,返回到基本输入模式(S90,G101)。
另外,如图55所示,在基本输入模式中(S90),从表示“アタラシイコウカイ”的片假名的文字串状态(S91)开始,将“アタラシイ-”直接转换成汉字时,成为“新シイ-”这样不自然的文字串。
在本带式打印装置1中,在基本输入模式的显示“アタラシイコウカイ”的状态(G91)下,如图56所示,使用者按压变换模式键37S使状态转换,判断出光标K后面的文字(例如在图55中的“ウ”)是片假名时(S91),进行片假名、平假名转换(假名カナかな置换)(S93)。
但是,此时,与假名(かな)汉字转换时不同,不指定转换对象范围,一连串的文字串的全部范围成为转换对象范围。例如,用基本输入模式显示的文字串如是标题名的文字串则将其文字串(标题名)的全范围变成为转换对象范围,所显示的文字串如是曲名的文字串则将其显示的1个曲号的曲名的全范围变成为转换对象范围。
在图55例中,将“アタラシイコウカイ”的全范围作为转换对象,首先,显示未确定状态下所对应的平假名的文字串“あたらしいこぅかい”(G92)。接着,使用者确认之并按压确定键38时,确定其新的文字串即平假名“あたらしいこぅかい”,返回基本输入模式(S90,G93)。
该基本输入模式的状态(G93)与显示原来的平假名的文字串的状态相同,使用者例如接着将光标K后面(右)的文字变成“あ”,操作左箭头键33L(G94),之后按压变换模式键37S,直到“あたらしい”作为转换对象范围加以指定,按压确定键38,可转换成“新しいこぅかい”,接着,通过进行前述图54的操作,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平假名汉字混合的文字串“新しい公开”(图54的G101)。
正如上述,利用带式打印装置1所采用的文字转换方法,指示(按压变换模式键37S)平假名汉字转换(假名(かな)汉字转换)时,该指示时刻的转换对象文字指定手段的指定文字(光标K后面的文字)为片假名时,以转换成平假名的片假名平假名转换(假名(カナかな)置换)指示包含在所显示的文字串中的片假名的任意或给定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上述例中为给定的全范围),进行文字转换。为此,不设有指示片假名平假名转换(假名(カナかな)转换)的文字转换指示手段,能够使指示平假名汉字转换(假名(かな)汉字转换)的文字转换指示手段(变换模式键37S)兼用,可指示片假名平假名转换(假名(カナかな)置换)。
此时,由于作为指示片假名平假名转换所进行的文字转换的结果成为平假名,接着通过同一给定的文字转换指示手段,如指示平假名汉字转换,就能转换成汉字。因此,即使不添加功能键等给定的文字转换指示手段或不准备片假名汉字转换表等,也具有平假名汉字转换的功能,还能将片假名作为主体的文字串以简单的操作转换成平假名汉字混合的文字串。
另外,在上述情况下,转换对象文字指示手段由于是操作显示画面41内的光标K进行的位置指定或范围指定的光标操作手段(光标键33),通过一般的光标操作,对于成为平假名汉字转换对象的文字(平假名),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进行位置指定或范围指定。
在上述例中,在片假名平假名转换中,尽管不指定转换对象范围,将一连串的文字串的全范围作为转换对象范围,但是与平假名汉字转换同样,对于片假名平假名转换也可以作成位置指定或范围指定的方法。此时,对于成为片假名平假名转换对象的文字(片假名),同样也能用简单的操作进行位置指定或范围指定。
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的文字转换方法中,如图56所示,指示(按压变换模式键37S)平假名汉字转换时,该指示时刻、转换对象文字指定手段指定的文字(光标K后面的文字)即不是平假名也不是片假名时,传递错误画面,进行报知其意图的错误报知处理(S94),在经过给定时间后,返回基本模式(S90)。即,通过错误报知,提请使用者注意操作错误,能够促使重做。
在仅能输入前述的片假名或字母数字字符的装置等所输入的文字串中,由于将片假名作为主体,这样的场合,也具有位置指定或范围指定较细、将给定范围内的片假名成批转换成平假名的场合。
正如上述例,指示片假名平假名转换进行文字转换时,如文字串的给定范围内的全部片假名能够成批转换的话,此时,能够用简单的操作进行文字转换。另外,此时,能够成批转换的给定范围可以是作为省略的预定的给定范围,也可以是能够任意设定的给定范围。另外,如特别指定为省略的给定范围,而且若能指定任意的范围的话,就更方便了。
此时,通过将成批转换的给定范围作为由包含所显示的文字串的自动换行和任意换行中至少一个所分隔的1行范围,则该1行范围内的全部片假名能够成批转换,此时,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文字转换。
不用说,正如上述例,将成批转换的给定范围用包含所显示的文字串的给定的分隔符分隔成1行或数行一连串的范围(例如上述例中,对应于1个曲号的曲名的全体:1行中所表现的短的曲名中是与1行的范围相同的),能够成批转换该一连串的范围内的全部的片假名,此时,用简单的操作就可进行文字转换。
下面,对作为带式打印装置1中的文字处理(输入、转换等)关系、适用于带式打印装置1的文字输入方法加以说明。
作为输入有1个以上文字(与作为包含有汉字、平假名、片假名、数字、英文字母、和记号(包含简单图形)的字符相同意义地使用)的文字串的文字输入装置,具有所谓的文字处理机。在文字处理机等中,即使具有输入假名和输入罗马数字或者转换大文字与小文字的功能,也还要有可分别输入全部假名文字或全部英文字母(26个字母)个数以上文字的文字数份额的键盘(键输入装置)。
另外,在日本特开昭58-76930中,也考虑使用一种按预定顺序转换并显示给定数目的文字串,并且从其内选择、指定所希望的1个文字,用不多的键调出任意文字类的文字输入方法。
然而,在上述的文字输入方法中,如从英文字母的不多的文字群中搜出所希望的文字,并不难,但从大多数(例如假名、甚至汉字等)的文字群中搜出所希望的文字是困难的。即,由于作为备选显示的文字排列没有规律,搜索没有显示出的文字时,要使光标朝各种方向移动,转换所显示出的文字,试行出错误的同时还得搜索。
原来,如上述的文字输入方法中,由于将英文字母的不多的文字群作为输入对象,相对全部键,并无优势,本来,将大量的文字群作为输入对象,用不多键完成才能有显著的效果。可是,如将大量的文字群作为输入对象,其操作性差,不利于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有能够更多地显示所输入备选的文字的大的显示画面,提高其操作性,但会导致大型和高成本,而不适用于小型和低成本的键数少的机种,成为本末倒置。由于这些原因,上述的文字输入方法及其适用该方法的装置的实用性不佳。
而在本带式打印装置1中,采用了显示画面虽小但不影响操作性、用不多的键就能输入文字的文字输入方法。下面,对此具体说明。
如前述图19所示,输入文字(或者记号)时,首先,通过按压文字键34C(记号输入时是记号键34D),将编辑模式从基本输入模式等状态转换成文字(或者记号)选择输入模式(H2或H3)的状态。
例如,如图57所示,在基本输入模式的状态(G110)中,使用者一旦按压文字键34C,就转换成文字选择输入模式,在其第1级,首先,表示出“假名(かな)”的选择系列(G111)。经此状态(G111),一旦按压删除键35,返回到基本输入模式(G110)。一旦按压符号键34D,就转换为符号选择输入模式。而且,一旦按压确定键38,就转换成后述的第2级。
正如图58所示,由该状态(G111)按压文字键34C或右箭头键33R或下箭头键33D时,循环转换显示为“かな”→“カナ”→“英文字母”→“数字”→“汉字”→“かな”(G111~G115~G116(:与G111相同)),按压左箭头键33L或上箭头键33U时,相反,循环转换显示为“かな”→“汉字”→“数字”→“英文字母”→“カナ”→“かな”(G116~G112~G111)。
下面,举例具体地说明かな输入。如图59所示,在基本输入模式的状态下(G120:与图57的G110相同),一旦按压文字键34C,正如上述,转换成文字选择输入模式的第1级,显示出“かな”(G121:与G111相同)。此时(G121),使用者一旦按压确定键38,就转换成下面的第2级的画面,即文字选择输入的画面(G122)。在该状态(G112),用图60A~图60C所示的格式显示输入备选文字等。
如图60A和图60B所示,文字选择画面(G122)分管5个显示区域(5个信息组)。最左端(横向)24点区域由前述图11B的6×8显示加以管理,当上段坐标A0~A3的显示区域成为第1信息组,下段坐标B0~B3的显示区域成为第2信息组(参照图60B和图11B)时,第1信息组通常显示“CODE”的文字,而下段的第2信息组介绍示出的文字代码。
其他3个显示区域用前述图11A中的全角/半角显示加以管理,当依次将坐标C2~C3的显示区域作为第3信息组,坐标C4~C5的显示区域作为第4信息组和将坐标C6~C7的显示区域作为第5信息组时,第3~第5信息组的每个上显示1个输入备选文字,其特点在于显示在第4信息组的文字成为此显示时刻的输入指定文字。
另外,在上述第2信息组显示第4信息组所显示的文字即输入指定文字的文字代码的数值。如图59所示,在显示文字选择输入模式的第1级的“かな”状态下(G121),使用者按压确定键38,转换成第2级的文字的选择输入画面时,首先,尽管显示出所选择确定的最近的文字,但在此,作为一例容易理解到,显示出成为“かな”中最初的(显示在初期设定时)输入指定文字的“あ”(G122)。
例如,正如上述,在第4信息组输入指定文字显示为“あ”时,在第3信息组表示出给定的文字代码(参照图61)中邻接“あ”前(左)侧的“あ”,在第5信息组显示出邻接“あ”后(右)侧的“い”。即,在第3~第5信息组显示出相互邻接的数个(3个)输入备选文字。
另外,所显示的输入备选文字中作为输入指定文字指定的文字、即与显示于第4信息组中的“あ”相对应的文字代码,显示在第2信息组。在此,作为给定的文字代码,由于采用JIS区点代码(正确地采用MD系统用的JIS区点代码,但与“かな”相关成为相同的文字代码),作为显示在第4信息组的“あ”的文字代码,在第2信息组(10进位数)显示为“0402”DEC(下面,将10进位数用[]DEC表示)(G122)。
在第2信息组用6×8显示(即6点×8点的点阵表示)的4位数显示出文字代码的数值,但在[999]DEC以下(即3位数)中,省略了千位表示。另外,在[10000]DEC~[10999]DEC、[11000]DEC~[11999]DEC和[12000]DEC~[12999]DEC中,由于成为5位数,在上位的2位数中,分别使用图60C所示的显示专用文字图像,显示在4位数份额的显示区域。
首先,在带式打印装置1(所采用的文字输入方法)中,对于汉字、平假名、片假名、数字、英文字母和记号(中的至少1个)的给定文字种类,将该给定文字种类中分类的数个文字对应于各文字的文字代码,根据给定的规则,确定数行和多列的2维排列的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
将任意的第i行的任意的第j文字(i、j为自然数)的文字作为排列表上的坐标[i、j]的文字(以下单是“数组[i、j]的文字”)时,与上述例相一致,举出将平假名(かな)作为给定文字种类的一例,如图61所示,将分类成给定文字种类(かな)的数个文字与各文字代码(MD系统用JIS区点代码)相对应,根据给定的规则,确定成数行(i=1~10的10行)和多列(j=1~15的15列)的2维配置的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かな排列表)。
对于其他文字种类,也能确定出将其作为给定的文字种类时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片假名(カナ):参照图68,英文字母:参照图69,数字:参照图70,汉字:参照图71)。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记号,在记号选择输入模式中(参照图19),与文字代码的并排顺序相关、能够根据记号用途等关系选择(参照图75~图78),但也可根据文字代码,准备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进行与其他文字种类相同的处理(参照图72)。
在此,假名即平假名(かな)或片假名(カナ),与其他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汉字的性质是不同的,举例说明具有中间性质的记号一例。
图72所示的排列表排列成,任意的第i行的任意的第j文字的文字成为数组[I,j]的文字,根据“记号”的文字代码所示的数值,单纯地排列成12行10列(i=1~12,j=1~10)。
考虑到使用者易掌握等,例如,在图73所示的排列表中,将数组[9,9]的文字“☆”([0189]DEC)一数组[10,3]的“◎”([0193]DEC)作为第10行,将数组[10,4]([0194]DEC)~数组[11,7]([0207]DEC)作为第11行,([0208]DEC)~([0214]DEC)作为第12行,易理解和易掌握。
再有,对于图73的排列表,例如,将列数增至11(j=1~11),将数组[5,1]的“””([0141]DEC)移至第4行的行末、作为数组[4,11]的“””([0141]DEC),将第5行作为([0142]DEC)~([0149]DEC),将第6行作为([0150]DEC)~([0159]DEC),将第7行作为([0160]DEC)~([0170]DEC),如图74所示的排列表,则更易于理解和易于掌握。
可以是图72的排列表(易于使用、易于掌握等),可以是图74的排列表或者可以是进一步变更的排列表等等,主观感有不同,此外,不论是哪种排列,只要根据给定的规则排列就可,由于几乎与实质上没有不同,可以任意确定。
对此,例如在图69所示的英文字母的排列表(英文字母排列表)中,全体数目较少,由于装置排列易掌握,可仅仅单纯地排列成4行13列(i=1~4、j=1~13)。图70所示的数字的排列表(数字排列表)也是同样的理由,可以单纯地排列成4行10列(i=1~4、j=1~10)。
另外,在图71所示的汉字的排列表(汉字排列表)时,相反,数目较多,由于单独排列费时,但无论如何也不会不能掌握,在如汉字时,沿着文字代码所示的数值顺序排列,单纯地排列使用可变得很方便。
接着,在平假名或片假名时,该排列没有不能简单地掌握的数目,另外,由于并不是非常多,对于排列表有很多方法。但是,由于数目并不是非常少,仅仅根据文字代码数值不能生成单纯的排列表的话,该排列表必须是主观上不仅易掌握、而且谁都能易利用的排列。
并且,对于假名(“かな”或“カナ”),比数值易把握,具有谁都能知道而且掌握的排列。即,是50音图顺序排列的。因此,带式打印装置1所采用的文字输入方法中,对于平假名和片假名准备了根据50音图规则排列的排列表(参照图61和图68)。
下面对基本的文字输入方法和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变更方法加以说明。
例如在前述图59~图60C中的文字(かな)的选择输入画面中,在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かな排列表)(参照图61)上,当输入指定文字包含“あ”而显示出与其前后相邻的“あ”“あ”“ぃ”数个(3个)的输入备选文字时,作为与输入指定文字“あ”对应的文字代码,显示出[0402]DEC(G123)。
在此状态下(G122),使用者一旦按压确定键38,如图59所示,将输入指定文字“あ”作为输入文字确定,在光标K的左侧插入输入文字“あ”,返回基本输入模式(G123)。
另外,在上述的状态下(G122),使用者一旦按压右箭头键33R,在图61的かな排列表上,将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从“あ”变更到其右侧的“い”,包含“い”并与之邻接的“あ”“い”“い”的3个文字作为输入备选文字而显示,作为与输入指定文字的“い”相对应的文字代码显示为[0403]DEC。
因而,在此状态下,使用者一旦按压确定键38,与上述的“あ”时同样,将输入指定文字“い”作为输入文字加以确定,在光标K的左侧插入输入文字“い”,返回基本输入模式。
同样,在作为上述的输入指定文字指定“い”的状态下,使用者一旦按压右箭头键33R,在图61的かな排列表上,将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从“い”变更到其右侧的“い”,包含“い”并与之邻接的“い”“い”“ぅ”3文字作为输入备选文字加以显示,作为对应于输入指定文字的“い”的文字代码,显示为[0404]DEC。在该状态下,如按压确定键38,输入“い”。
即是说,通过也包含后述的其他光标操作的光标操作,能够对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变更,指定变更时,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输入指定文字和与其相邻的输入备选文字被显示出,并且显示出与此时的输入指定文字相对应的文字代码。
下面,将这种光标操作(光标键33的操作)所致的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变更规则称作“画面移动规则”。另外,如能变更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其后的文字输入与上述操作同样,在下面,主要对通过各种光标操作引起的画面移动规则加以说明。另外,与输入指定文字一同显示的(与排列表上的前后邻接)输入备选文字,如果输入指定文字清楚,则是可以明白的,因此适当省略对其说明。
如图62所示,按压右箭头键33R时,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移动到假名(かな)排列表上的1个右侧(将右侧的文字作为新的输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即,从前述的“あ”按照“あ”→“い”→“い”→“ぅ”→“ぅ”→“え”→……→“お”方式移动。
带式打印装置1的文字输入方法中的画面移动规则中,不拘泥于所设的文字种类(即不拘泥于图68~图74等的任意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将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数行中的任意1行的行末的文字代码和其下行的行首的文字代码作为相互邻接的数个文字代码加以处理。
在例如上述的“ぉ”作为输入指定文字时,并且在将“お”“お”“か”作为输入备选文字表示、指定变更为“お”→“か”时,将“お”“か”“が”作为输入备选文字加以显示。即,由于将数行文字代码作为一连串的文字代码加以处理,能够将前行的行末的文字和紧接行的行首的文字作为相邻接的输入备选文字加以显示。
另外,将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的数行中最终行行末的文字代码和第1行的行首的文字代码作为相互邻接的数个文字代码加以处理。例如,“ん”为输入指定文字时,将“を”“ん”“あ”作为输入备选文字加以表示,当指定变更为“ん”→“あ”时,将“ん”“あ”“あ”作为输入备选文字加以显示。即,由于成为数行循环的一连串文字代码,最终行的行末的文字和第1行行首的文字作为相邻的输入备选文字加以显示。
接着,如图63所示,每次按压左箭头键33L时,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移动到(かな)排列表上的1个左侧(将左侧的文字作为新的输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即,从前述的“あ”移动至“あ”→“あ”→“ん”→“を”→……→“わ”→“ろ”→“よ”→……→“ゃ”→“も”→……→“ま”→“ぱ”→……→。
以上的画面移动规则不拘泥于文字种类,是通用的,但下箭头键33D的操作所致的画面移动规则因文字种类而不同。
在依据图69所示的英文字母排列表的情况下,例如将数组[2,7]的“T”([0352]DEC)作为输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时,一旦按压下箭头键33D,指定变更成数组[3,7]的“g”([0371]DEC)。该画面移动规则是按原则进行的,依据图70所示的数字排列表的情况和依据图71所示的汉字排列表的情况或者依据图74所示的记号排列表等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即是说,假名(“かな”或“カナ”)以外的通过下箭头键33D操作的画面移动规则是按照原则进行的,确定为从任意的数组[i,j]的文字移动(指定变更)到数组[i+1,j]。
另外,在依据“かな”的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的情况下(カナ也同样),移动操作下箭头键33D,就指定变更为下行的行首(第1音)的文字。如图64所示,例如将数组[2,7]的“け”([0417]DEC)作为输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时,一旦按压下箭头键33D,就指定变更为数组[3,1]的“さ”([0421]DEC)。即,确定为移至下(i+1)行的第1音。
在50音图场合,由于“あ行”~“わ行”的各行也习惯从第1音考虑,为了搜索所希望的文字,例如从“か行”的第4音“け”移至下行的“さ行”时,比起移至“さ行”的第4音“せ”易考虑移至第1音的“さ”,为此,易搜索所希望的文字(操作性好)。
同样,上箭头键33U操作所致的画面移动规则也是,在假名(“かな”或“カナ”)以外,按照原则,确定为从任意的数组[i,j]文字移至数组[i-1,j],对此,在“かな”(或“カナ”)中,例如图65所示,确定为移至前(i-1)行的第1音。
因而,在假名场合的下箭头键33D和上箭头键33U的操作所致的画面移动规则中,确定为指定变更后50音图各行的第1音。为此,按照原则,从数组[i,j]的文字移至数组[i+1,j]或数组[i-1,j],成为指定变更前的文字相当于50音图各行第1音的情况。
正如上述,带式打印装置1采用的文字输入方法中,将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的数行中任意的第i行(i是自然数)的文字作为输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时,其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变更包含朝前行或下行的第k(k=i-1或k=i+1)行的指定变更。
即是说,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成为数行和多列的2维排列,不仅能够在数行的各行文字的并排方向(行方向)进行作为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变更,列方向也能指定变更,所以,在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上,也能提早朝远离位置的文字加以指定变更,由此,提高了操作性。
另外,由于没有移动前第k行与原来的第j文字对应的文字,因此比包含有这些更具一般化时,在其文字输入方法的画面移动规则中,在将任意的第i行的任意的第j文字的文字作为数组[i,j]的文字时,并且在作为输入指定文字指定数组[i,j]文字时,将数组[k,h](第k行的文字数未满j时,h是其文字数,处于j以上时,h=j)的文字作为通过指定变更的变更后的输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的指定变更包含在朝向第k行的指定变更。
此时,能够从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上的第i行的第3列的文字指定变更成第k(i-1或i+1)行的第j列的文字,另外,在没有相当于第k行中的第j列的文字的文字时,由于能够指定变更第k行行末的文字,易预测指定变更第k行的变更后的输入指定文字,由此,成为新的输入备选文字的文字也易于预测,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性。
在这种文字输入方法的画面移动规则中,不拘泥于所输入的文字种类(即不拘泥于图68~图74等任何的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能将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的数行中第1行作为最终行的下行加以处理。
例如图64和图65所示,成为最终行(i=10行)的“わ行”的下行作为第1行(最初行:i=1的行)的“あ行”,第1行(i=1的行)的“あ行”前行作为最终行(i=10的行)的“わ行”。这种画面移动规则也成为与其他文字种类通用的规则。即,由于作为循环的数行加以处理,也易朝列方向进行指定变更(行间移动),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性。另外,一部分例外将在后面加以说明。
下面,对移动光标键33S操作所致的画面移动规则加以说明。此时的画面移动规则除了后面要说明的与小文字的假名有关的例外,是不拘泥于所输入的文字种类(即不拘泥于图68~图74等任何的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的,成为通用的规则。
如图66所示,将任意的第i行文字作为输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时,一旦按压移动右箭头键33RS,就移至第i行行末的文字(移动、指定变更)。但是,原来的输入指定文字为行末的文字时,就移至下(i+1)行的行末。
另外,如图67所示,将任意的第i行文字作为输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时,一旦按压移动左箭头键33LS,就移至第i行行首的文字。但是,原来的输入指定文字为行首的文字时,就移至前(i-1)行的行首。另外,一部分例外将在后面加以说明。
此外,除上述外,例如,通过操作移动上箭头键33US,移动至前(i-1)行的行首的同时,操作移动下箭头键33DS,可以移至下(i+1)行行首的形式也是可行的。而且,与移动下箭头键33DS有关,也考虑移动至下(i+1)行行末的形式。
在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上,数行的各行行首和行末的文字具有如其行文字代码的最小值或最大值等,易示出该行的特征,因此,通过观察行首或行末的文字,易把握该行文字(代码值等)的特征(范围或特征)。
正如上述,带式打印装置1所采用的文字输入方法中,将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的数行中任意的第i行的文字作为输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时,其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变更包括朝前行或下行的第k(k=i-1或k=i+1)行的指定变更,由于能够对第k行或第i行的行首或行末的文字进行指定变更,使用者易把握要变更的前后行,由此,能够更早地进行指定变更,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性。
另外,给定文字种类成为平假名(かな)或片假名(カナ)时,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的数行成为50音图的各行顺序排列的数行。即,由于按50音图顺序排列,很容易了解,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性。
此时,包含作为给定文字种类(“かな”或“カナ”)的文字的小文字,将任意的第i行的文字作为输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时的、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变更包含有,在变更后的输入指定文字作为原则成为小文字场合、将与作为例外的小文字相对应的大文字作为变更后的输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的指定变更。
具体为,如前述图64、图65和图67所示,在移动(指定变更)前、行首成为指定变更的场合,各行的行首为小文字时,移动(指定变更)至代替该小文字的、并与之对应的大文字。即代替“あ行”的“あ”([0401]DEC)、“ゃ行”的“や”([0467]DEC)、“わ行”的“わ”([0478]DEC),移动(指定变更)至与之相对应的大文字“あ”([0402]DEC),“や”([0468]DEC)、“わ”([0479]DEC)。
一般地,在平假名或片假名中,与英文字母等不同,由于使用大文字的频率比使用其小文字的频率要高得多,即使在作为原则、指定变更小文字时,作为例外,将大文字事先作为输入指定文字而与使用者所希望的文字相当的正确率仍会变高。因此,输入平假名(かな)或片假名(カナ)时,通过优先处置大文字,能够早些指定变更成使用者所希望的文字,提高了操作性。
正如上述,在带式打印装置1所采用的文字输入方法中,将数个输入备选文字显示在显示画面上,将其中1个作为输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在变更该指定使所希望的文字作为输入指定文字指定时,通过将其作为输入文字加以确定,输入所希望的文字。即,基本上,是显示输入备选文字、从其中指定输入文字而输入的类型,因而能使键数等减少。
另外,将给定文字种类分类的数个文字和各文字的文字代码相对应,根据给定的规则,确定出数行和多列的2维排列的给定文字种类的排列表。即,确定的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使成为输入对象的文字与其文字代码对应记载。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是与一般附属于文字输入装置等的、所谓的文字代码一览表相同的,如同样附属于实际的装置的话,使用者能够参照其排列表。
另外,在该文字输入方法中,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上相互邻接的数个文字代码所对应的数个文字作为输入备选文字显示在显示画面上。即,由于作为所显示的输入备选文字,显示出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上相互邻接的数个文字代码所对应的数个文字,使用者如朝任意方向变更(移动)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则通过参照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能够容易地把握所希望的文字的显示与否。
另外,由于输入指定文字的文字代码与包含该输入指定文字的数个输入备选文字一同显示在显示画面上,参照其显示的文字代码能够容易而且迅速地搜索现指定的输入指定文字处于排列表上的任何位置与否。即,不论是现输入指定文字还是所希望的文字,由于能够在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上搜索,因而,如果朝任意方向变更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的话,能够容易且迅速地把握所希望文字的显示与否。
此外,由于指定变更后,包含该变更后的输入指定文字,显示出与之邻接的新的输入备选文字,显示出与变更后的输入指定文字相对应的文字代码,指定变更的方向如果正确,能够在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上确认之,即使指定变更的方向暂时错误,也能够确认并容易地改正。
而且,此时,由于作为输入备选文字,最低限度可以是仅仅此时的输入指定文字,如能显示尽量邻接输入文字的文字(即相当前后任一的2文字、显示前后邻接文字也可是3文字)的话,是足够的。即,即使显示画面小也不会损坏其操作性。因而,在该文字输入方法中,显示画面即使很小,也不会损坏操作性,能够用很少的键进行文字输入。
另外,带式打印装置1中所利用的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正如上述图61和图68~图74,对数行中任意1行的各文字的文字代码加以表示的数值的最大值确定为对下1行的各文字的文字代码加以表示的数值未满最小值。为此,对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中各行的文字代码加以表示的数值范围不重复。另外,由于是从小顺序排列设置的,易从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中搜索所希望的文字,而且也容易变更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和表示出所希望的文字。
即,使用者如朝任意方向变更(移动)输入指定文字的话,通过参照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能够容易且迅速地把握所希望文字的显示,即使指定变更的方向暂时错误,由于能够确认并且容易改正,因而能够容易且迅速地显示所希望的文字,即使显示画面较小,也不会损坏操作性,能够用较少的键进行文字输入。
在此场合,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可以确定成,数行中任意1行的各文字的文字代码所示的数值的最小值超过下1行的各文字的文字代码所示的数值的最大值。在此场合,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中各行的文字代码所示的数值的范围也不重复。另外,由于是从大的顺序排列设置的,易从给定文字种类排列表中搜索所希望的文字,而且也容易变更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和显示出所希望的文字。
即是说,与从小的顺序排列设置同样,使用者如朝任意方向变更(移动)输入指定文字的话,能够容易且迅速地把握所希望文字的显示,即使方向暂时错误,能够容易改正,由于能够容易且迅速地显示所希望的文字,即使显示画面较小,也不会损坏操作性,能够用较少的键进行文字输入。
此外,在上述例中,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由于是指定该输入指定文字的位置的光标操作,用一般的光标操作、通过简便的操作就能进行输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另外,输入文字的确定由于是确定键的操作,用一般的确定键操作,通过简便的操作就能进行输入文字的确定。
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采用的文字输入方法中,将包含给定文字种类的、可输入的数个文字种类中1个作为输入文字种类加以选择,在选择后的输入文字种类是给定文字种类的场合,将给定文字种类的文字作为输入备选文字。此时,即使包含作为可输入的数个文字种类的给定文字种类以外,由于也能够将给定文字种类作为输入文字种类加以选择,该方法能够适用于可输入各种文字种类的文字的文字输入方法及其装置。
在带式打印装置1中,输入文字是读出记忆在记录盘内的文字串时的将该读出的文字串加以编辑的输入文字。因此,能够适用于读出记忆在记录盘内的文字串并加以插入等编辑。另外,在上述例中,记录盘由于是小型记录盘,能够适用于读出记忆在小型记录盘内的文字串并进行插入等编辑的文字输入方法。
此时的文字串包含示出记忆在记录盘内的曲的曲名和标题名或记录盘名的文字串,能够适用于读出记忆在记录盘内的文字串并且进行插入等编辑的文字输入方法。特别是能够适用于在曲名后添加艺术家名等或者对使用者来说,变更内容更易于理解的文字串或者添加所希望的文字,另外在全体是同一的艺术家时或是代表的艺术家时,能够利用添加或者将标题名变更在其名前。另外,能够制成在所希望的标签上打印所希望的打印图像并仅仅剥下半切部分,打印文字输入结果的标签。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使用了可遥控通信的播放装置,但可在带式打印装置内内置与播放装置同样的MD再生功能部。另外,并不限于MD用,如是读出主信息和与主信息相对应的属性信息的话,也能够适用于例如作为主信息的主要记录再生音乐和声音信号的光磁式(MO)记录盘、可重写的CD(CD-R等)、作为主信息主要记录再生动画数据的VCD等其他的记录盘用的记录盘再生装置。
另外,也适用于不是带式打印装置的其他打印装置,例如,不是从记录盘中读出文字群的、使用者希望把全部文字群打印在给定打印尺寸内的打印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加以了说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出各种变更。

Claims (18)

1.一种将打印图象打印在打印对象物上的图象打印方法,是将所述打印对象物及其各自打印1个象素点的多个点元素配置在给定方向上、并可打印上给定的最大点数的打印头的至少一方相对另一方,一边在垂直于所述给定方向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一边进行打印的方法,由下述步骤构成:
将所述给定方向的点数比所述给定方向的最大点数小的图象设定在所述打印图象上;
在所述的多个点元素上设定对应于给定点数的使用范围;
通过沿所述给定方向移动所述使用范围,以点单位根据必要、调整所述打印图象的打印位置;以及
使用所述多个点元素的所述使用范围的点元素,将所述打印图象打印在所述打印对象物上的给定的打印区域。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打印对象物是条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给定的打印区域是在所述打印对象物上用半切形成的不完全冲下标签的区域。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作为所述的不完全冲下标签提供多种标签,调整所述打印位置的步骤包括对于每种所述的不完全冲下标签调整所述打印位置。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调整所述打印位置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打印位置用对应于基准点数的给定的基准位置起增大或减少的点数加以指定。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打印图象是通过将具有至少1个文字的文字串的各文字的字符,根据给定的字体转换成图象数据并配置在给定的存储区域而生成。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文字串从记忆它的记录盘读出的步骤。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记录盘是微型记录盘。
9.一种将打印图象打印在打印对象物上的图象打印装置,由下述机构构成:
一个打印头,将各自打印1个象素点的多个点元素配置在给定方向上,并可打印上给定的最大点数;
一个打印图象设定机构,将所述给定方向的点数比所述给定方向的最大点数小的图象设定在所述打印图象上;
一个使用范围设定机构,将对应于给定的点数的使用范围设定在所述的多个点元素上;
一个打印位置调整机构,通过沿所述给定方向移动所述使用范围,以点单位根据必要、调整所述打印图象的打印位置;
一个移动机构,将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打印对象物的至少一方相对另一方,在垂直于所述给定方向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
一种打印机构,使用所述多个点元素的所述使用范围的点元素,将所述打印图象打印在所述打印对象物上的给定的打印区域。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象打印装置,所述打印对象物是条带。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象打印装置,所述给定的打印区域是在所述打印对象物上用半切形成的不完全冲下标签的区域。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打印装置,作为所述的不完全冲下标签提供多种标签,
所述打印位置调整机构对每种所述的不完全冲下标签调整所述打印位置。
13.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象打印装置,所述打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将所述打印位置用对应于基准点数的给定的基准位置起增大或减少的点数加以指定的位置指定机构。
14.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象打印装置,包括打印图象生成机构,通过将具有1个以上文字的文字串的各文字的字符代码,根据给定的字体转换成图象数据并配置在给定的存储区域以生成所述打印图象。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象打印装置,还包括将所述文字串从记忆它的记录盘读出的读出机构。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象打印装置,所述记录盘是微型记录盘。
17.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象打印装置,所述读出机构具有从所述记录盘读出所述文字串的记录盘再生机构。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象打印装置,所述记录盘再生机构构成为,
遥控接收由遥控键的操作而生成的要求信号,将表示在所述遥控显示部的文字串中、应答所述要求信号的文字串传送给所述遥控器,
所述读出机构还具有代替所述遥控器传送所述要求信号并接收所述文字串的遥控通信机构。
CNB991224671A 1998-08-28 1999-08-28 图象打印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90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4138/98 1998-08-28
JP10244138A JP2000071520A (ja) 1998-08-28 1998-08-28 画像印刷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44138/1998 1998-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1441A true CN1251441A (zh) 2000-04-26
CN1169043C CN1169043C (zh) 2004-09-29

Family

ID=17114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2246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9043C (zh) 1998-08-28 1999-08-28 图象打印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375306B1 (zh)
JP (1) JP2000071520A (zh)
KR (1) KR100492643B1 (zh)
CN (1) CN1169043C (zh)
TW (1) TW4804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301A (zh) * 2009-03-23 2010-09-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串行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7571B1 (en) * 1998-08-28 2004-03-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haracter printing method and device as well a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device
JP2002055934A (ja) * 2000-08-08 2002-02-20 Canon Inc 電子メール印刷装置、電子メール印刷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GB0130689D0 (en) * 2001-12-21 2002-02-06 Esselte Nv Tape printers
JP2003312062A (ja) * 2002-04-22 2003-11-06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プリンタ
JP4235481B2 (ja) * 2003-04-15 2009-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及び通信機器のデータ処理方法
JP2005014524A (ja) * 2003-06-27 2005-01-20 King Jim Co Ltd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GB2403558A (en) * 2003-07-02 2005-01-05 Sony Uk Ltd Document searching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the results
JP2005085211A (ja) * 2003-09-11 2005-03-31 Seiko Epson Corp 印刷システム、プリンタホストおよび印刷用ソフトウェア
JP2005092397A (ja) * 2003-09-16 2005-04-07 Seiko Epson Corp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4405223B2 (ja) * 2003-09-30 2010-01-27 株式会社キングジム 文字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文字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文字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060039020A1 (en) * 2004-08-20 2006-0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upply devic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inting system
JP4862271B2 (ja) * 2005-03-31 2012-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作成装置
JP6066108B2 (ja) * 2014-04-16 2017-01-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子文書生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62744A (ja) * 2015-09-25 2017-03-30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6790A (ja) * 1991-03-28 1993-04-20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3313781B2 (ja) * 1992-10-06 2002-08-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H0732694A (ja) * 1993-07-22 1995-02-03 Tec Corp プリンタ
JPH0890822A (ja) * 1994-09-28 1996-04-09 Sony Corp 印刷方法及び画像印刷装置
JP3278315B2 (ja) * 1995-02-15 2002-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ットデータシフト方法、及び記録方法、該記録方法が用いられる記録装置
JPH09164749A (ja) * 1995-12-18 1997-06-24 Suzuka Fuji Xerox Kk 画像形成装置の印字開始位置調整方法
JPH09183427A (ja) * 1995-12-28 1997-07-15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刷装置及びラベルテープ
JPH1044522A (ja) * 1996-07-31 1998-02-17 Teraoka Seiko Co Ltd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H1044517A (ja) * 1996-08-06 1998-02-17 Casio Comput Co Ltd 文書作成装置
JPH10100391A (ja) * 1996-09-27 1998-04-21 Sony Corp プリンタ装置
JP2924837B2 (ja) * 1996-12-27 1999-07-26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3371329B2 (ja) * 1997-01-09 2003-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印刷装置
JPH10289088A (ja) * 1997-04-15 1998-10-27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WO1999003102A1 (fr) * 1997-07-08 1999-01-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ppareil a imprimer des etiquettes
US5956055A (en) * 1997-10-10 1999-09-2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compensating for skewed printing in an ink jet printer
JP3376898B2 (ja) * 1997-11-28 2003-02-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301A (zh) * 2009-03-23 2010-09-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串行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0071520A (ja) 2000-03-07
KR100492643B1 (ko) 2005-06-02
TW480408B (en) 2002-03-21
CN1169043C (zh) 2004-09-29
KR20000017621A (ko) 2000-03-25
US6375306B1 (en) 2002-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594C (zh) 文字打印方法及其装置和图像制作方法及其装置
CN1169043C (zh) 图象打印方法及其装置
CN1161240C (zh) 文字打印方法及其装置
CN1044883C (zh) 带式打印装置
CN1180939C (zh) 带式打印装置及在纸带上打印字符串的方法
CN1183465C (zh) 打印字符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68033C (zh) 数据结构编辑装置及其编辑方法
CN1277687C (zh) 打印装置
CN1912825A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60987A (zh) 带式打印机
CN101060986A (zh) 带式打印机和带盒
CN101060988A (zh)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CN1231452A (zh) 字体共享系统和方法及存储实行该方法的程序的记录媒体
CN1755674A (zh) 用于同步合成,显示及处理文本和图象文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731399A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811691A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251879C (zh) 图像打印方法及其装置
CN1577320A (zh) 胶带打印装置和打印系统
CN1101313C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方法
CN1280748C (zh) 使用计算机键入字母表中字母的方法
CN1590111A (zh) 小印刷品的制作装置、制作方法及制作程序
CN1530239A (zh) 带印刷装置、标签制作方法、程序以及存储介质
CN1131775C (zh) 文字分配方法、图象生成方法及印章制作方法以及它们装置
CN1114158C (zh) 带有打印机的图象控制器
CN1184081C (zh) 条带盒、条带打印方法、条带打印装置以及标签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276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