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9711C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9711C
CN1249711C CNB03154455XA CN03154455A CN1249711C CN 1249711 C CN1249711 C CN 1249711C CN B03154455X A CNB03154455X A CN B03154455XA CN 03154455 A CN03154455 A CN 03154455A CN 1249711 C CN1249711 C CN 12497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casing
optical disc
disc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544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9504A (zh
Inventor
松井信树
渡边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a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a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ac Corp filed Critical Tea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9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9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97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97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8Insulation or absorption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or sound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光盘装置,其包括:机壳;光盘托架,支持盘状记录介质,可在机壳内的装载位置和机壳外的卸载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推压装置,设在机壳和光盘托架之间,以机壳为反作用点,在垂直于记录介质方向上产生推压光盘托架的推压力,在光盘托架位于装载位置时推压装置在垂直于记录介质方向上推压光盘托架。该光盘装置使装填记录介质的光盘托架在机壳内前进后退地进行装载/卸载,装载光盘托架时可产生以机壳内壁面为反作用点、在平面方向上推压光盘托架的静压力。其可提高驱动光盘的光盘装置的光盘托架的抗振性,同时能正确保持旋转驱动上述光盘的转盘和盖壳里面的缝隙,可排除读取错误、写入错误的主要因素,而可提高可靠性。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作为记录介质普及的CD(Compact Disc)或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光盘的光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随着薄型化而改进结构以及提高可靠性和操作性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驱动光盘的光盘装置是内置在个人计算机等设备本体中被一体化,对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例如,参考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的特愿2002-171604号案)。请参阅图18所示,示出了这种现有的内置光盘装置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外观结构。通常,现有的的光盘装置是通过开关操作或来自个人计算机本体的指令弹出光盘托架101,个人计算机的使用者可以拉出光盘托架101,装入光盘D。
请结合参阅图19所示,其具体示出了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光盘装置的外观结构。如图所示,在光盘托架101的中央,配置有固定在设于正下方的主轴电动机驱动轴上的转盘102,通过与转盘102一体构成的夹紧机构102a夹住光盘D的中心孔,而传送旋转力。并且,以光学拾取器为主体构成的头部件103在光盘托架101中形成的缝隙101a内在半径方向上移动,对光盘D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这种结构的光盘托架101由导轨104支持,并容置在机壳105内。
请结合参阅图20所示,具体示出了光盘托架101前面的挡板106的安装结构,在挡板106的背面固定设有用于放静电的接地板107,装载光盘托架101时,接地板107的开放端部107a靠接机壳105的开口部105a,形成放电路径。
近年来,人们希望笔记本型计算机尽可能地薄型化、轻型化,这在产品开发中变成了重要的课题。但是,内置在笔记本型计算机中的光盘装置要具有光盘的驱动类部件,而这正是最难薄型化的部分。
目前,这种光盘装置的标准厚度是12.7mm左右,但所期望的厚度是9.5mm左右,为了达到这个厚度,则成比例地减小每个部件,使得可动部分的间隔也变密,因此,造成在设计上十分困难。但是,近年来,驱动极高记录密度光盘的光盘装置虽然已实现了薄型化,可是还必须进一步地提高机构的精度,而且必须不产生结构上的缺陷。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光盘装置仍存在有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光盘装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光盘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盘装置,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其借由对光盘装置进行改进,而可在薄型化光盘装置中实施时,能够提高现有光盘装置的机构精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可靠性和操作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光盘装置,其包括:机壳;光盘托架,支持盘状记录介质,可在机壳内的装载位置和机壳外的卸载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推压装置,设置在机壳和光盘托架之间,以机壳为反作用点,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方向”上产生推压光盘托架的推压力,其中,在光盘托架位于装载位置时,该推压装置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方向”上推压光盘托架。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的推压装置具有辊子,支持在机壳或光盘托架其中之一上,并且,辊子的转动面是设计成与机壳和光盘托架中的另一个靠接。
前述的光盘装置,其中在光盘托架位于卸载位置时,该推压装置不对光盘托架产生推压力,而在光盘托架位于装载位置时,则对光盘托架产生推压力。
前述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的光盘托架具有可旋转地支持记录介质的光盘支持装置,在光盘从卸载位置向装载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在光盘支持装置进入机壳内之前,该推压装置对光盘托架产生推压力。
前述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的推压装置具有向“垂直于记录介质的方向”和“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的两个方向倾斜的靠接面,而在该机壳内则设有与靠接面靠接的靠接部,对光盘托架产生“大致垂直于靠接面方向”的推压力。
前述的光盘装置,其中:该光盘托架,具有作成露出一部分记录介质的尺寸形状的主体部分和沿着该露出主体部分的记录介质延伸的侧臂部分;该机壳,具有收容凸部,收置露出光盘托架的主体部分的记录介质和光盘托架的侧臂部分;以及该推压装置,设置在光盘托架的侧臂部分和机壳的收容凸部之间。
前述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的机壳具有向“垂直于记录介质的方向”和“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的两个方向倾斜的靠接部;以及该推压装置与靠接面靠接,对光盘托架产生“垂直于靠接面方向”的推压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使装入记录介质的光盘托架在机壳内前进后退地进行装载/卸载的光盘装置中,在装载上述光盘托架时,以上述机壳的内壁表面为反作用点,在平面方向上推压光盘托架,而产生静压力(static pressure)。并且,在上述构成中,通过弹性支持的推压辊和侧臂(side arm)的滑动产生静压力,使转动面露出光盘托架的表面。
藉由以上技术方案及后述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光盘托架的结构,在光盘托架收入机壳中时,还向光盘托架的平面方向产生静压力。因此,机构的缝隙被密封,而可提高光盘托架的静止稳定性。因此可以提高光盘部分的机构强度,并可以提高抗振性能,同时,能够准确地保持转盘和盖壳里面的缝隙,而可得到能排除读取错误、写入错误的主要原因的可靠性高的光盘装置。
并且,本发明在光盘托架的有效部分配设辊子机构,同时,改良了滑动器来构成侧臂,因此,可在光盘托架的整个表面上产生静压力,而使得结构上的可靠性更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光盘装置,可提高驱动光盘的光盘装置的光盘托架的抗振性,同时,能够正确地保持旋转驱动上述光盘的转盘和盖壳里面的缝隙,可以排除读取错误、写入错误的主要因素,而可提高可靠性。该光盘装置使装填记录介质的光盘托架在机壳内前进后退地进行装载/卸载,装载上述光盘托架时可产生以机壳的内壁面为反作用点、在平面方向上推压光盘托架的静压力。借由对光盘装置进行改进,而可在薄型化光盘装置中实施时,能够提高现有光盘装置的机构精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可靠性和操作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光盘托架呈卸载状态的光盘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取下盖壳的状态的光盘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光盘装置的结构透视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光盘托架内部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光盘托架的支持结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是头部件的传送机构的齿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头部件的齿部分和支持部分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8头部件的齿部分的装配状态的结构剖面图。
图9是说明驱动机构中齿轮部件的装配状态的结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A)~10(C)是退出/锁定机构的结构和动作形式的说明示意图。
图11是退出/锁定机构的锁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退出/锁定机构和侧臂部分的说明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锁销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用于产生静压力的辊子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用于产生静压力的辊子结构的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16是表示辊子结构起作用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7是用于说明侧臂的结构和功能的剖面图。
图18是现有的一般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19是现有的光盘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0是现有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光盘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不仅适于在实现薄型化的光盘装置中实施,也能够在现有的光盘装置中实施,其实施对象不限。为了容易理解作为本发明实施对象的光盘装置,以下将说明其整个结构的概要。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是实施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在图中符号1是通过合成树脂一体成形的光盘托架,位于中央的转盘2固定在内置于光盘托架1内的图4所示主轴电动机3的驱动轴上,光盘被和转盘2一体构成的夹紧机构2a夹住,并旋转。以光学拾取器为主体构成的头部件4在光盘托架1中形成的缝隙1a内在半径方向上移动,对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从而,这种结构的光盘托架1由导轨5支持并容置在机壳10中。
在上述光盘托架1底部侧的端部形成设有切口部1b,用于避免与机壳10中配设的印刷基板7的电子部件靠接,根据需要,可用密封材料6密封该切口部1b。相关的结构构成是在使光盘托架1变薄时,作为有效手段,可使光盘托架1的厚度很薄。
下面,光盘托架1在前端的一个侧部一体形成容置后述滑动机构C的侧臂1c,而且在光盘托架1的前端面安装图3所示的挡板8,使得其舌片8a插入光盘托架1的插入孔1d。另外,符号8b是通孔,用于在紧急时刻,为了强制解除光盘托架1内的退出/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紧急退出)而插入操作针,符号8c是指示器显示窗,符号8d是用于卸载光盘托架1的操作按钮。
在光盘托架1的前端面上,接地板9通过其爪片9a安装到光盘托架1的阻挡突起1j上,装载光盘托架1时,其开放端部9b靠接机壳10的开口部,形成放电路径。接地板9的功能是强制解除上述光盘托架1时或指尖接触卸载用操作按钮时,为了防止人体静电造成的影响,使静电流向放电路径,可以防止电气元件等损坏,以前,一般的结构是固定在挡板侧。
该挡板是装饰光盘装置的正面,因此,通常使用适合个人计算机的设计。根据这种情形,在很多情况下,提供者以不装配挡板的状态交付光盘装置单体的成品,接受光盘装置的个人计算机厂商等再自己制作挡板,固定到光盘托架的前端面。但是,以前,通过热铆接处理等使接地板和挡板一体化,因此,阻碍了处理费用的降低。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这种问题,通过预先在光盘托架1的前端面装配接地板9,交货方可对应地仅制作不需要一体化接地板的挡板,而能够降低处理的费用。
用铝、镁等轻金属制作成型的机壳10由图2所示的底壳11和盖壳12所组成,用盖壳12覆盖底壳11的开口,并用螺钉固定住。这样,合成树脂制成的保持轨13固定在底壳11的两端侧,金属制的导轨5以浮动结构状态可前进后退地支持在保持轨13内。而且,上述的导轨5以浮动状态可前进后退地支持在光盘托架1两侧端形成的凸条1d。因此,光盘托架1在完全收入机壳10时,可通过机壳10屏蔽光盘托架1的磁性和静电,上述接地板9的开放端部9b靠接机壳10的开口部,形成放电路径。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构成,由于接地板9固定在光盘托架1的前端面,因此,即使是不装配挡板8的状态,也可以防止静电对光盘托架1内的电气元件的影响。
请参阅图5所示,是上述结构的部分放大剖面示意图,其示出了作为光盘托架1的传送机构的保持轨13、导轨5和光盘托架1的凸条1e的装配结构状态。如图所示,在本发明的导轨5的外表面形成犁地状的细微凹凸5a。这种处理用于减小保持轨13和导轨5的滑动接触阻力,使得光盘托架1的前进后退变得更顺滑,操作感好。
上述这种结构处理在现有的光盘装置中没有施行,但随着光盘装置的薄型化和信息存储的高密度化,具体地说,保持轨13和导轨5的间隔变得非常微小。这对于为了使振动等不影响信息的记录再现很重要,该间隔设计得尽可能小。在这种条件下构成保持轨13和导轨5时,滑动接触壁面的接触率变高,在光盘托架1的操作中产生阻力感则不能顺滑地进行。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在导轨5上形成细微凹凸5a可减小滑动接触阻力,进而可维持光盘托架1的顺滑操作感。
该细微凹凸5a可形成在导轨5的内外两面或者形成在保持轨13、光盘托架1的凸条1d上,主要的,使形成了细微凹凸的滑动接触面和与其接触的滑动接触面为平滑面就行。另外,图5中,符号14是短路部件,保持轨13是绝缘体,因此,该短路部件14是用于使导轨5和底壳11电气导通。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是在保持轨的窗孔13a中装填有金属制成的钢球,但也可用板簧、卷簧、导电纤维等代替钢球。
请参阅图4所示,是光盘托架内部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下面说明本发明光盘装置中光盘托架1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图中示出了除去底盖后的状态,在中央配设有以旋转驱动光盘的主轴电动机3、头部件4以及使该头部件4在光盘半径方向往复运动的螺纹电动机16和齿轮部件17为主体构成的驱动机构A。而且,在光盘托架1的前端角落部配设有退出/锁定机构B,在侧臂1c内配设有滑动机构C。
上述的头部件4的两端浮设在导轴18中,固定在头部件4上的齿部件19的齿19b被导向螺杆轴20的导槽20a指引移动,且往复运动。请参阅图6所示,放大示出了相关构成的主要部分,齿部件19和支持部件21的主体同时通过螺钉22固定在由设在导轴18中的头部件4。
请参阅图7所示,上述齿部件19主体端部的下垂片19a中形成设有啮合螺杆轴20的导槽20a的齿19b,在中央形成设有窗孔19c。而且,在窗孔19c的左右形成设有窗孔19d,在窗孔19d的底部以下垂状态一体形成设有柱墩19e。另一方面,在支持部件21的主体端部形成设有支持片21b和推压片21a,该支持片21b用于阻止上述齿部件19的下垂片19a上拱,该推压片21a从背面靠着并支持上述下垂片19a。
请参阅图8所示,因此,当齿部件19和支持部件21一体固定在头部件4上时,齿部件19的下垂片19a在被支持部件21的支持片21b推压的状态下通过推压片21a靠向前方。从而,下垂片19a的齿19b与螺杆轴20的导槽20a可靠啮合,可防止下垂片19a上拱。另一方面,通过螺杆轴20推压下垂片19a的力起作用,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垂片19a位移时,柱墩19e也被下垂片19a下推并与导轴18相靠接,在该位置限制下垂片19a的位移。
通过组合支持部件21并固定到齿部件19上,可以完全防止下垂片19a的齿19b从螺杆轴20的导槽20a中脱落,则头部件4可以高速的访问光盘。即,随着光盘记录密度的提高,头部件4的往复运动频率变高,而且为了高速化,随之而来的,螺杆轴20的旋转速度也变高。
在这种情况下,从螺杆轴20的导槽20a向下垂片19a的齿19b施加急剧驱动力时,由于瞬间产生向上方或下方的分力,上拱或下推该下垂片19a,齿19b与导槽20a的啮合状态变浅,脱落的危险增大。这种现象在螺杆轴20的导槽20a的终端表现得尤其显著,齿19b从导槽20a脱落的概率高,但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完全防止脱落现象。
下面,说明用于旋转驱动上述螺杆轴20的的齿轮部件17的结构。以前,相关部分的齿轮部件的结构是通过将各齿轮的齿轮轴插入齿轮轴中形成的轴承孔的手工作业来进行的。但是,通过这种作业的情况下,通常损伤用合成树脂成形的齿列的概率高,若齿轮部件中出现损伤的齿轮,则存在所谓的寻找音变大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中,采用如图9所示的结构。请参阅图9所示,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中,齿轮部件17由3个单体齿轮G1、G2、G3组合而成,因此,齿轮G1固定在螺纹电动机16的输出轴上。另一方面,齿轮G2固定在作为上述螺纹电动机16的旋转力的传送对象的螺杆轴20上,其轴插入齿轮轴中形成的轴承孔中。在相关状态中,齿轮G3的齿轮轴置入齿轮架23中形成的轴承槽24,从而可合理地装填齿轮G3。
即,以前,齿轮G3的装填是将齿轮轴插入轴承孔,因此,不能保持装填时齿轮的水平性,是损伤齿列的,但是在根据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一边保持齿轮G3的水平性一边装填,而且齿轮G1、G2随着齿轮G3的装填从动地旋转,因此,不对彼此的齿列造成过大的负荷,从而可以避免齿轮部件17组装时损伤的危险。
根据上述齿轮部件17结构的情况下,齿轮G3的齿轮轴变成浮嵌在轴承槽24中的状态,因此,能够完全防止其脱落地装载盖板25。该盖板25如图9所示,在其一端形成设有通孔25a,在另一端的2个位置上形成设有阻止爪25b。盖板25的一端通过螺钉26固定到齿轮架23上时,另一端的一个阻止爪25b接合齿轮架23中形成的窗孔23a,另一个阻止爪25b接合阻止阶梯部分23b。上述的各阻止爪25b接合上述窗孔23a和阻止端部23b时,在阻止爪25b的底切部分的角落部分形成的倾斜面如图9的取出图所示靠接齿轮架23接合位置的顶部。从而,由于盖板25能够不浮动地可靠地固定,因此即使传递来自螺纹电动机16、齿轮部件17的振动,也能不会使盖板25受到激振而产生噪音。
下面,说明本发明光盘装置中采用的退出/锁定机构B的结构和动作形式。该退出/锁定机构B用于固定光盘托架1装于机壳10内的状态,或者解除该固定状态而变成能卸载光盘托架1,因此,请参阅图10(A)~10(C)所示,其由自己保持型螺线管27、解除杆28、锁杆29以及复位杆30所组成。
上述的自己保持型螺线管27,是一对偏转线圈27a、27b的前端从励磁线圈27c、27d的后端插入直至大致中间位置来固定的。因而,永久磁铁27e安装在上述偏转线圈27a、27b的端部,由此形成马蹄形的磁路。另一方面,作为磁性体的可动片27f可前进后退地插入励磁线圈27c、27d的前端。
因此,在稳定状态下,通过由上述永久磁铁27e形成的磁路的磁力将上述可动片27f保持在被吸引的状态。这样,施加直流电流,以便产生和通过永久磁铁从励磁线圈27c、27d的端子产生的磁场相反的磁场,从而抵消通过上述永久磁铁27e产生的磁场,解除可动片27f的束缚。可动片27f与固定在解除杆28上的销28a连接,因此,解除杆28也与可动片27f的前进后退同步地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另外,自己保持型螺线管27用螺钉固定在光盘托架1上。
接着,解除杆28通常是钩搭拉伸线簧31以便靠在图中左方向上,但是,这种弹簧力的条件是比上述自己保持型螺线管27的永久磁铁27e引起的磁力的束缚力弱。
符号29是锁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以微弱的弹簧力靠着,与固定在机壳10内的锁销33接合,具有维持光盘托架1的装载状态的功能。实现这种功能的锁杆29大多是采用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但是,随着整个光盘装置的薄型化,该锁杆29也必须薄,但问题是通过合成树脂一体成形的锁杆的刚性较差,从动作频度高的角度看,还必须应当具有充分的耐久性。
请参阅图11所示,因此,在本发明中,树脂主体29a通过内包钢板型材29b的插入成形来构成。从图中可见,钢板型材29b插入前端部,增强最需要刚性的部分。这样,使钢板型材29b的端部从合成树脂部分露出,降低和锁销33的滑动接触的阻力。另一方面,在锁杆29的后端部形成设有起动端29c和用于强制解除的倾斜面(被驱动面)29d。
请参阅图12所示,所谓的强制解除是指:在光盘托架1被装载、锁销33与锁杆29的角部29e接合的状态下,例如,由于系统异常引起不能卸载光盘托架1而发生故障时进行的动作。在发生故障时,如图所示,从挡板8的通孔8b插入合适的操作销P,通过沿着锁杆29的倾斜面29d滑动地推进其前端,使锁杆29在图中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解除和锁销33的接合,即可引出光盘托架1。
另外,上述锁杆29的倾斜面29d是用合成树脂成形的部分,因此,可以任意地形成倾斜曲面或如图11所示具有台阶状角度θ1·θ2的倾斜面等,通过操作销P可以任意形成操作感觉最好的状态的倾斜面。如图12中所示,在对应锁杆29的倾斜面29d的位置上,在底盖15上形成设有切口15e,因此,操作销P可插入,底盖的厚度能薄型化,同时,上述的切口15a作成操作销P的导槽,因此,可在强制解除时抑制操作销P前端的浮动,而可提高操作性。
接着,复位杆30的起动端30a被复位销32推压而起动,因此,通过作用端30b操作解除杆28,使自己保持型螺线管27复位到稳定状态。另外,复位杆30通过拉伸线簧34可复位到原位置(参阅图10(B)所示)。
上述复位销32是现有的一般结构:金属材料形成为圆柱形,其端部进行铆接处理后固定在底壳上。从材料是金属和截面形成是圆柱形来看,和复位杆30的滑动接触阻力大,用指尖装载光盘托架1时,出现所谓的单击冲击,操作感较差。
因此,在本发明中,用滑动接触阻力小的合成树脂形成复位销32,如图13所示,以从保持轨13延伸的状态一体成形。由此,复位销32可形成为任意的截面形状,例如,如实施例所示那样在接触面上形成锥面32a,可减小滑动接触阻力并减小单击冲击。而且,通过用合成树脂和保持轨13一体成形,可使上述锥面32a的方向性保持一定,因此,不会有产品品质不稳定的情况。另外,由于该复位销32和保持轨13一体成形,因此不需要另外制作复位销32,而且,也不需要固定到底壳11上的作业,因此,可以降低该部分的加工成本。图中,符号33是锁销,通过铆接处理固定到底壳11上。这样,整个长度比复位销32短,与复位杆30的起动端30a不接触。
另外,请参阅图13所示,图中符号35是光盘托架1的弹出机构,在滑动部件36上伸展拉伸线簧37。由此,光盘托架1向图中左方向前进时,光盘托架1的后端部和上述滑动部件36的端部36a靠接,进一步的,光盘托架1前进并被锁定在固定位置时,拉伸线簧37延伸而变成储压弹簧力的状态。因此,光盘托架1被退出而解除锁定时,拉伸线簧37中储压的弹簧力瞬间释放,从而挤压光盘托架1,并弹出。
接着,上述结构的退出/锁定机构B的动作形式是:首先,被装载的光盘托架1前进,如图10(A)所示,复位销32和复位杆30的起动端30a靠接,复位杆30在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作用端30b和解除杆28的前端部靠接,使解除杆28向右方向平行移动。伴随这些动作,延伸拉伸线簧31,同时,自己保持型螺线管27的可动片27f被推进励磁线圈27c、27d内,被永久磁铁27e产生的磁力吸引而得以保持。
这样,光盘托架1进一步前进时,锁销33一边推压锁杆29的顶部斜面一边进入,如图10(B)所示,锁销33和锁杆29的角部29e接合,完成光盘托架1的锁定。
另一方面.为了卸载光盘托架1,解除上述锁定状态,即进行退出时,在图10(B)的状态下,给自己保持型螺线管27的励磁线圈27c、27d施加直流电流,通过由此产生的磁场抵消由永久磁铁27e形成的磁场,由于解除了可动片27f的束缚,储压在拉伸线簧31中的弹簧力被释放,解除杆28向左方向平行移动,解除杆28的下端部和锁杆29的起动端29c靠接,使该锁杆29在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在该时刻,锁销33和锁杆29的角部29e的接合被解除,通过上述弹出机构35的拉伸线簧37的动作,光盘托架1弹出。
接着,说明在装载光盘托架1、锁定在机壳10内的状态下,用于提高光盘托架1的静止稳定性的结构。光盘托架1象上述那样在机壳10内前进后退,但是,为了容许这种情况,在支持机构中虽然很少但还是需要缝隙。该缝隙容许光盘托架1的振动,不知不觉的也成了外来冲击时读取错误、写入错误的原因。
而且,光盘装置越薄,夹紧机构2a和盖壳12的内壁面的距离越近,彼此接触的危险性变大。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任何外因导致在光盘装置运转中夹紧机构2a和盖壳12的内壁面接触时,光盘的旋转速度急速下降而出现读取错误、写入错误等故障,尤其是在光盘装置的薄型化、高记录密度化时,这是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本发明中,光盘托架1被锁定时,通常对光盘托架1产生静压力(static pressure),以下对相关结构进行说明。图1至图3中,在光盘托架1的重要之处的内部配设辊子38、39,其转动面的一部分露出光盘托架1的表面。相关构成如图14所示,在窗孔1f的两侧形成轴承块1g,形成用于前后钩搭支持板40的棱角1h和定位突起部1i。因此,将辊子38、39的辊轴配置轴承块1g,支持板40钩搭在棱角1h上时,如图15所示,变成辊子38、39可旋转地安装在光盘托架1里面的状态。
请参阅图16所示,其放大地示出了所配设的辊子38、39的机壳10内的状态,因此,露出光盘托架1表面的辊子38、39的转动面接触盖壳12的内壁面。这时,支持辊轴的支持板40完成了板簧的功能,将辊子38、39推压到盖壳12上。因此,在上述辊子38、39的停止位置,盖壳12实现了作为反作用点的功能,对光盘托架1产生静压力。
采用上述辊子38、39的结构是在光盘托架1单侧的侧部结构中比较宽裕的某个部分中可实施,但在作为基准外形的光盘装置中的对应侧部可采用利用上述辊子的结构。但是,为了使该光盘托架1的静止稳定性更可靠,希望在光盘托架1的两个侧部产生静压力,因此,本发明通过改良内置在侧臂中的滑动机构,解决有关问题。
请参阅图12、结合参阅图17所示,在图中,内置在侧臂1c内的滑动机构C由滑动器41构成,一端被轴支承、通过扭转线簧42靠向图中顺时针方向,前端部41a可摇动。这样,在滑动器41的前端部1a的侧面形成从上方向下方的倒锥度的倾斜面41b。另一方面,上述滑动器41的前端部41a滑动接触的底壳11的侧壁11a和盖壳12的侧壁12a形成为和上述前端部41a的倾斜面41b的倾斜角度一致的角度。
请参阅图17所示,通过上述这种结构构成,将光盘托架1收入机壳10内,滑动器41的前端部41a通过彼此的倾斜面与底壳11的侧壁11a滑动接触。变成这种状态时,滑动器41通过扭转线簧42靠向外方向(P1),因此,可保持作为本来功能的光盘托架1的水平方向的稳定状态,同时,由于上述倾斜面的滑动接触产生向下方向的分力(P2),这变成静压力,保持光盘托架1的平面方向的稳定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机壳;
光盘托架,支持盘状记录介质,可在机壳内的装载位置和机壳外的卸载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推压装置,设置在机壳和光盘托架之间,以机壳为反作用点,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方向”上产生推压光盘托架的推压力,其中
在光盘托架位于装载位置时,该推压装置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方向”上推压光盘托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推压装置具有辊子,支持在机壳或光盘托架其中之一上,并且,辊子的转动面是设计成与机壳和光盘托架中的另一个靠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光盘托架位于卸载位置时,该推压装置不对光盘托架产生推压力,而在光盘托架位于装载位置时,则对光盘托架产生推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盘托架具有可旋转地支持记录介质的光盘支持装置,在光盘从卸载位置向装载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在光盘支持装置进入机壳内之前,该推压装置对光盘托架产生推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推压装置具有向“垂直于记录介质的方向”和“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的两个方向倾斜的靠接面,而在该机壳内则设有与靠接面靠接的靠接部,对光盘托架产生“垂直于靠接面方向”的推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光盘托架,具有作成露出一部分记录介质的尺寸形状的主体部分和沿着该露出主体部分的记录介质延伸的侧臂部分;
该机壳,具有收容凸部,收置露出光盘托架的主体部分的记录介质和光盘托架的侧臂部分;以及
该推压装置,设置在光盘托架的侧臂部分和机壳的收容凸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机壳具有向“垂直于记录介质的方向”和“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的两个方向倾斜的靠接部;以及
该推压装置与靠接面靠接,对光盘托架产生“垂直于靠接面方向”的推压力。
CNB03154455XA 2002-10-31 2003-09-29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71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18324 2002-10-31
JP2002318324A JP4122931B2 (ja) 2002-10-31 2002-10-31 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9504A CN1499504A (zh) 2004-05-26
CN1249711C true CN1249711C (zh) 2006-04-05

Family

ID=32461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445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711C (zh) 2002-10-31 2003-09-29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89569B2 (zh)
JP (1) JP4122931B2 (zh)
KR (1) KR100617520B1 (zh)
CN (1) CN1249711C (zh)
TW (1) TWI2512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8082B2 (ja) * 2002-02-15 2008-05-21 株式会社東芝 未知コンピュータウイルスの感染を防止する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570262U (en) * 2002-11-22 2004-01-01 Micro Star Int Co Ltd Optical disk drive with a tray-constrained mechanism
TWI261231B (en) * 2003-05-28 2006-09-01 Actima Technology Cororation A anti-vibration tray support structure
JP4096317B2 (ja) 2005-01-14 2008-06-0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TWI260002B (en) * 2005-03-30 2006-08-11 Lite On It Corp Optical disc drive
JP4589221B2 (ja) * 2005-11-25 2010-12-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TWI310674B (en) * 2006-04-28 2009-06-01 Quanta Storage Inc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in an optical disk drive
JP2008009592A (ja) * 2006-06-28 2008-01-17 Yazaki Corp 情報書込装置
JP2008210421A (ja) * 2007-02-23 2008-09-11 Nippon Densan Corp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9054237A (ja) * 2007-08-27 2009-03-12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20130034933A (ko) * 2011-09-29 2013-04-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팝업장치
JP2016171425A (ja) 2015-03-12 2016-09-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クレード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38158B (en) * 1989-10-16 1994-02-09 Alpine Electronics Inc Disk loading device
JP2000187916A (ja) 1998-12-21 2000-07-04 Nec Home Electronics Ltd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38619A (ko) 2004-05-08
CN1499504A (zh) 2004-05-26
US7089569B2 (en) 2006-08-08
TW200406744A (en) 2004-05-01
JP2004152431A (ja) 2004-05-27
KR100617520B1 (ko) 2006-09-01
TWI251214B (en) 2006-03-11
JP4122931B2 (ja) 2008-07-23
US20040128677A1 (en) 200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9711C (zh) 光盘装置
CN1143295C (zh) 盘盒装置
JP2004296090A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用トレー
CN1783280A (zh) 盘驱动设备
JP4088327B2 (ja) 移動規制装置、その方法、および、処理装置
CN1627406A (zh) 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CN1191583C (zh) 磁记录装置
EP1598821A2 (en) Disk drive
CN1195417A (zh) 盘片盒的装载装置
CN1104720C (zh) 光盘驱动装置及其方法
CN1418364A (zh) 盘盒收放装置和盘记录或再生装置
CN1658323A (zh) 磁存储装置
US8087040B2 (en) Slot-in type disk drive
CN1258183C (zh) 打开盒快门的装置和方法
CN1806286A (zh) 盘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JP2005050399A (ja) ディスク装置のトレイ搬入開始機構
JP4084211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ディスク搬送機構
US10388318B2 (en) Disc drive having disc positioning structure
CN1551178A (zh) 盘片加载装置
JP2006012340A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1141704C (zh) 记录/再生装置
CN1540637A (zh) 盘驱动装置
JP3863881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H0664817B2 (ja) 蓋の開閉機構
JP2007058891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