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04C - 记录/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04C
CN1141704C CNB998106151A CN99810615A CN1141704C CN 1141704 C CN1141704 C CN 1141704C CN B998106151 A CNB998106151 A CN B998106151A CN 99810615 A CN99810615 A CN 99810615A CN 1141704 C CN1141704 C CN 114170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housing
recording
open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106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7137A (zh
Inventor
�ٹ���
佐藤功
河野一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17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7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0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34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mechanism for subsequent vertical movement of the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75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 G11B15/67544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with movement of the cassette parallel to its main side and subsequent movement perpendicular thereto, i.e. front loading
    • G11B15/67547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with movement of the cassette parallel to its main side and subsequent movement perpendicular thereto, i.e. front loading the two movements being made by the cassette hold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01Details
    • G11B17/0405Closing mechanism, e.g. door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再生装置,相对于具有记录/再生部件且上方开口的第1壳体(2)、遮住该第1壳体(2)的所述开口的第2壳体(1)的连接状态,在除了对盒(7)进行插入、取出的装卸时以外的盒非安装状态及安装结束状态下,如图1(b)所示那样第2壳体(1)成为进入第1壳体(2)厚度范围内的姿势,在盒(7)出入时,如图1(a)所示那样第2壳体(1)相对第1壳体(2)离开距离d,盒(7)的插入口被打开。在除了对盒进行插入、取出的装卸时以外的盒非安装状态及安装结束状态下可使记录/再生装置更薄型。

Description

记录/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设在壳体侧面的插入口将盒滑动插入设置的记录/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盒的记录/再生装置的一例子,有一种可携带的轻便式小型盘片播放机。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这种轻便式小型盘片播放机的现有装置。
首先,作为现有装置的第1例子,有图14所示的结构。即,轻便式MD的盖体壳体51,可以转动支点53为中心、在用实线所示的打开位置和假想线所示的关闭位置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轻便式MD的本体壳体52侧上,在本体壳体52侧上内藏有盘片旋转驱动机构54和光拾波器55(共同参照图14(b))。另外,在盖体壳体51的背面安装有保持架56,当将盖体壳体51置于打开位置将MD盒57插入保持架56、在该状态下关闭盖体壳体51时,内藏在盒57内的盘片就与本体壳体52侧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54连接而使盘片受到旋转驱动,光拾波器55对盘片进行存取信息。
在如此构成的第1现有例子的轻便式MD中,对盒57的取出、插入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要将盒57取出,就要使开放操作钮58滑动而解除锁定爪59与盖体壳体51的卡合,以打开盖体壳体51,由于通过抓住盖体壳体51的两侧面向上提而使盖体壳体51转动并使盒57突出到图14(a)的实线位置,故可进行用手指将其抓住而拉出的操作。
另外,在插入盒57的情况下,也是如下那种结构:盖体壳体51在假想线所示的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先使开放操作钮58滑动而解除锁定爪59与盖体壳体51的卡合,抓住盖体壳体51而以转动支点53为中心转动地向上提起,并将盒57插入保持架56内,然后关闭盖体壳体51。
作为现有装置的第2例子,揭示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7年第223386号公报上。它如图15所示那样构成。
图15(a)是表示将盒插入结束后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图15(b)是表示盒的插入、取出途中状态的示图。该例子的结构是,从设在壳体61侧面上的开口部62一边使MD盒63滑动一边插入,取出是通过排出操作钮(未图示)的操作而进行滑动排出的。
也就是说,在壳体61内具有上下移动的盒保持架64,并具有设在底架65上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66和光拾波器67等。并且,盒保持架64做成如下结构:其在可从开口部62插入盒63的图15(b)的位置和可将盒63安装在盘片旋转驱动机构66上进行记录/再生的安装状态之间进行上下移动。68是设在开口部62上的盖子,与排出操作钮的操作联动而进行开闭。
现对如此结构中的盒的取出、插入操作进行说明。首先,要从图15(a)的状态取出盒63,就先要利用排出操作使盒保持架64上升,处于图15(b)的位置后,利用盒排出用的弹力(未图示)而从图15(b)所示的位置再将盒63排出。
这里,之所以有必要先使盒保持架64上升,是因为要解除其与盒63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66的嵌合状态,消除盘片旋转驱动机构66对于盒63滑动的障碍。
另外,要安装盒63,首先如图15(b)所示,通过打开盖子68插入盒63、在该盒63的插入结束位置处使盒保持架64下降,从而成为图15(a)的状态,结束盒63的安装。
在上述的现有例子中,首先,在图14所示的第1例子情况下,在这种盖体壳体51的开闭和盒57的取出方法中,因为有必要进行抓住盖体壳体51侧面51a、51b将其打开的操作和必须能插入手指捏住盒这种操作,故存在着操作性不良的问题。
另外,在图15所示的第2例子的情况下,虽然与第1例子相比提高了操作性,但第1例子的整个壳体的厚度(本体51及盖体52)的尺寸是T(壳体内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54上的尺寸相当于MD盒57和保持架56的厚度),仅盒保持架64上下的尺寸为S,而作为整个壳体的厚度变得很厚,目前期待开发更薄型的轻便式MD。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再生装置,其构成从设在壳体侧面上的插入口滑动插入盒进行设置而使操作性良好,并且在除了对盒进行插入、取出的装卸时以外的盒非安装状态及安装结束状态下呈更薄型的结构。
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其结构特点是,相对于具有记录/再生部件且上方开口的第1壳体的、遮住该第1壳体的所述开口的第2壳体的连接状态,在除了对盒进行插入、取出的装卸时以外的盒非安装状态及安装结束状态下,第2壳体的至少一部分成为进入第1壳体厚度范围内的姿势,在盒出入时,连接成第2壳体相对第1壳体的厚度方向移动,在该状态下盒的插入口被打开。
采用本发明,因使第2壳体的一部分成为进入第1壳体内的姿势,故可将除了对盒进行插入、取出的装卸时以外的盒非安装状态及安装结束状态的厚度做得比现有技术更薄。
本发明的第1特点的记录/再生装置具有:第1壳体,其具有面对容纳于盒内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部件;第2壳体,其向脱离接近于第1壳体的厚度方向的第1位置的第2位置移动自如地与第1壳体连接,且最好具有一体连接的保持架;始终向接近于第1壳体的第1位置的方向对第2壳体施力的施力装置;克服所述施力装置产生的施力而使第2壳体从所述第1位置向脱离到第2位置的方向移动的开放装置;在利用所述开放装置使第2壳体相对第1壳体脱离时作开口的插入口。并且,所述插入口仅在开放装置使第2壳体脱离到第2位置时开口,且最好具有将插入口关闭的插入口盖,而插入口盖形成具有可将盒抵接插入的倾斜部的唇状的开口抵接部。
采用本装置,由于仅在由开放装置使插入口开口时,才克服施力装置的施力而使第2壳体从接近于第1壳体的第1位置向脱离到第2位置的方向移动,进行盒的装卸(即插入、取出),故可提高盒在壳体上装卸的操作性,且在除了装卸该盒时以外的盒非安装状态及安装结束状态下,可将第2壳体设成相对第1壳体接近于其厚度方向的状态,壳体的整个厚度构成薄型,还因具有形成与开放装置联动的唇状的开口抵接部的插入口盖,故只要使盒直接与该插入口盖抵接并推入,就可将插入口盖开放而插入盒。
另外,具有在对盒的容纳中对该盒的容纳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和利用该检测装置将所述开放装置予以锁定的锁定装置,做成在对盒的容纳中不能将另外的盒插入的结构。
另外,在壳体的前侧面设有开放操作钮,该开放操作钮与开放装置联动,做成通过开放操作钮的操作而可将插入口开口的结构,还可更良好地进行盒取出时的操作。
另外,具有在对盒的容纳中对该盒的容纳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和利用该检测装置将所述开放装置予以锁定的锁定装置,做成根据容纳中的盒的有无而使与锁定的开放装置联动的开放操作钮的停止位置不相同的结构,可根据该开放操作钮的停止位置而将盒的有无显示在插入口面上。
另外,盒容纳中开放装置的由锁定装置产生的锁定状态,仅由开放操作钮的开放操作来解除,做成可将插入口开口的结构,可避免另外的盒的误插入。
此外,在第2壳体上,设置向排出容纳中的盒的方向施力的盒排出用的第2施力装置,在利用开放装置使第2壳体从第1位置脱离移动到第2位置时,由所述第2施力装置将容纳中的盒排出,可使盒取出时的操作性更良好。
本发明的第2特点的记录/再生装置,系将安装在插入口上的开闭盖打开滑动插入盒置于保持架上的记录/再生装置,具有:第1壳体,其具有面对容纳于盒内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部件;第2壳体,其向脱离与设在所述第1壳体上的记录/再生部件相对接近的第1位置的第2位置移动自如地安装在该第1壳体上;保持架,其与所述第2壳体一体移动而在所述第2位置支承从插入口插入的盒,以移送成可在所述第1位置由记录/再生部件进行记录/再生;第1施力装置,其使所述第2壳体和保持架接近于设在第1壳体上的记录/再生部件并向可进行记录/再生的所述第1位置予以施力;第2施力装置,其是向从所述保持架上排出盒的方向予以施力的盒排出用的施力装置;插入口盖,其安装在所述保持架的插入口上而受到向关闭插入口的方向的施力;开放装置,其在所述插入口盖开放时克服所述第1施力装置产生的使第2壳体朝向第1位置方向的施力而使该第2壳体移动到第2位置、设成盖打开状态。其结构特点是,在由所述开放装置产生的插入口盖开放时第2壳体的第2位置状态时插入盒,在该盒插入结束后利用所述第1施力装置产生的施力而使第2壳体移动,将插入口盖设成盖关闭状态。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实施形态的MD播放机的盒装卸状态和除此以外的盒非安装状态及安装结束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2表示该实施形态的剖视图。
图3表示该实施形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4表示该实施形态的可动壳体与保持架及其周边的分解立体图。
图5表示在该实施形态的可动壳体与保持架的装配件上安装底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表示该实施形态的保持架的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表示该实施形态的前面板与中间壳体安装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8表示该实施形态的侧剖视图。
图9表示该实施形态的盒装卸状态和除此以外的盒非安装状态及安装结束状态的主视图。
图10表示该实施形态的盒插入前的锁定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11表示在该实施形态的盒插入后打开操作钮的操作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图12表示该实施形态的盒插入后的主视剖视图。
图13表示该实施形态的盒插入前后的锁定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后视图。
图14表示现有的MD播放机的外观立体图和剖视图。
图15表示另外的现有例子的剖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下面,结合图1~12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和图2表示本发明的具有盖开闭装置的MD播放机。
本MD播放机是,如图1(a)和图2(a)所示,在装卸盒7时具有保持架6的可动壳体1,仅以从本体壳体2的上面开口部10向上方突出量d进行移动,在除了对盒进行插入、取出的装卸时以外的盒非安装状态及安装结束状态(包含记录/再生时)下,如图1(b)和图2(b)所示,可动壳体1呈移动、进入到本体壳体2的内部的状态,即,成为接近于壳体的厚度方向的状态。
如此,在可动壳体1进入本体壳体2内部的状态下,对于盒7的安装状态是,内藏于盒7中的盘片与本体壳体2侧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连接而使盘片受到旋转驱动,光拾波器5对盘片进行存取信息,安装盒7后的使用状态的轻便式MD的厚度可做成与盒7的非安装状态相同的厚度,可实现薄型的目的。
下面,结合图3~图13来说明对于本体壳体2侧的可动壳体1的具体安装结构和相比现有技术可改善盒7的装卸时的操作性的具体结构。
图3是轻便式MD的分解立体图,如图4所示那样装配有可动壳体1和保持架6。
在保持架6的两侧面6a、6b上,在保持架6的插入口6c的附近,支承轴11立设在右侧面6a上,在与其对应的左侧面6b上形成有旋合螺丝12a用的螺孔13。在对保持架6的插入口6c进行开闭的插入口盖14的左右两侧形成有支承臂14L、14R,在支承臂14L、14R的中间部形成有贯通孔15。
当将可动壳体1覆盖在保持架6上、将螺丝12a、12b、12c从可动壳体1的孔1a、1b、1c旋入在保持架6上时,将保持架6的支承轴11贯通插入在插入口盖14的支承臂14R的贯通孔15中,并再将支承轴11的前端贯通插入可动壳体1的孔1d中。
螺丝12a从可动壳体1的孔1a穿过支承臂14L的贯通孔15而旋入保持架6的螺孔13中,从而由支承轴11和螺丝12a将插入口盖14的两侧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保持架6上。
在从可动壳体1的后端侧的孔1b、1c使螺丝12b、12c旋合在保持架6的螺孔16内时,将形成于保持架6后端的突柱部17贯通插入在穿设于连接板(リンク板)18R、18L基端部的孔18a内,并使螺丝12b、12c旋合在设于突柱部17中央的螺孔16内,使连接板18R、18L不脱落于保持架6地支承成转动自如。
形成于コ字形的连接弯角件(リンクフンゲル)19右侧端部上的卡合槽19R,在由可动壳体1的内侧与支承臂14R间夹持的位置与保持架6的支承轴11卡合。形成于连接弯角件19左侧端部上的卡合槽19L,在由支承臂14L与保持架6间夹持的位置与螺丝12a卡合。
如此安装后的连接板18R、18L与连接弯角件19,其连接关系是,通过对连接弯角件19进行冲切翻起加工而形成的卡合片19a如图5所示那样卡合在形成于连接板18R中间部上的槽部20中,通过对连接弯角件19进行冲切翻起加工而形成的卡合片19b同样卡合在形成于连接板18L中间部上的槽部20中。
在图5及图1所示的底架21上,安装有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和光拾波器5及印刷配线基板22。在底架21的右弯曲片21R与左弯曲片21L上形成有安装槽21a,在左弯曲片21L上,在安装槽21a的跟前侧再形成有缺口部23。
该底架21和图4中安装后的可动壳体部件如图5及图7所示,组合成:可动壳体1位于底架21的右弯曲片21R与左弯曲片21L的内侧,立设于连接板18R、18L前端的旋转支轴24分别卡合在底架21的右弯曲片21R与左弯曲片21L的安装槽21a中。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保持架6的右侧前端部立设有保持架导向轴25R,在保持架6的左侧前端部立设有保持架导向轴25L。该保持架导向轴25R、25L与升降驱动单元27卡合,而该升降驱动单元27与前面壳体26等用螺丝12d、12e一起紧固安装在所述底架21的前面部上。
升降驱动单元27如图6所示,包括升降导向板30和滑板33等,升降导向板30形成有对保持架6的保持架导向轴25R、25L移动路径予以限制的上下导向孔28R、28L和中央部的拨叉轴贯通孔29,滑板33形成有贯通插入销31a、31b的长孔32a、32b且可滑动自如地与升降导向板30重叠。销31a、31b被压入在升降导向板30中。
在升降导向板30与滑板33之间夹装有拉伸螺旋弹簧34而使滑板33如图10所示那样受到向左侧(箭头A方向)的施力。
通过折弯加工而形成于滑板33中央的操作拨叉33a,贯通于升降导向板30的拨叉轴贯通孔29,而如图1和图8及9所示那样与滑动自如地安装在前面壳体26上的开放操作钮26a相卡合。
在滑板33的两端,形成有贯通插入所述保持架导向轴25R、25L的贯通孔33R、33L,而所述保持架导向轴25R、25L如图6所示那样与升降导向板30的上下导向孔28R、28L卡合,在该贯通孔33R、33L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倾斜边35。
另外,对于滑板33,可贯通插入从升降导向板30向滑板33侧折弯形成的弯曲片35a、35b的长孔32c、32d与所述长孔32a、32b平行形成,在贯通于该长孔32c、32d的弯曲片35a、35b与所述保持架导向轴25R、25L之间,如图10所示那样夹装有中央贯通插入销31a、31b的扭转螺旋弹簧36a、36b。
此外,在贯通插入滑板33的长孔32d而压入在升降导向板30中的销31c上,安装有检测拨叉37,该检测拨叉37的前端37a受到扭转螺旋弹簧36c的向上方的施力,而与装填后的盒7抵接并克服所述扭转螺旋弹簧36c的施力而使前端向下方转动。
对于如此安装有升降驱动单元27的装配件,安装コ字形的中间壳体38,以遮住如图7所示那样除了安装有升降驱动单元27的正面B以外的两侧面C、D和背面E。在该中间壳体38的两端的内侧,形成有限位的凹部38a、38b,以使卡合在底架21的所述安装槽21a中的连接板18R、18L的旋转支轴24不向脱落的方向移动。在中间壳体38的背面的内侧,如图5、图7和图8所示那样形成有突部38c、38d,而突部38c、38d是与连接弯角件19的角部处所形成的缺口部19c、19d相卡合。此外,在中间壳体38的左侧面38L的内侧,在比所述凹部38b还靠前的位置形成有突起38e,其如图8所示,前端通过形成于底架21的左弯曲片21L上的所述缺口部23而与所述插入口盖14的支承臂14L前端卡合。
该中间壳体38的右侧前端38f,与突出于前面壳体26的右端背面的突起26b卡合而被卡止,中间壳体38的左侧前端38g用螺丝12f固定在所述升降导向板30的孔30a中。
中间壳体38的背面用螺丝12g、12h与连接弯角件19和底部盖39一起紧固固定在底架21上。
图8(a)和图9(a)表示已装配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10所示,可动壳体1与保持架6受到扭转螺旋弹簧36a、36b的施力而处于接近于底架21的下降位置(图1(b))。另外,在底架21与插入口盖14的支承臂14R之间,如图4所示夹装有中央贯通插入保持架6的支承轴11的扭转螺旋弹簧40,而插入口盖14受到扭转螺旋弹簧40的施力而处于关闭位置。
在装填盒7前的状态下,检测拨叉37受到扭转螺旋弹簧36c的施力而处于图10所示的位置。图13(a)表示从后面(图6中箭头F-F′方向)看到该状态后的概略图。在图13中,为容易区别升降导向板30和滑板33,对于跟前侧的滑板33,用剖面线来表示。
在从图8(a)和图9(a)所示的该状态装填盒7时,当将盒7压在具有形成于前面壳体26和插入口盖14上的倾斜部的唇状的开口抵接部分G而推入成为图1(a)状态时,插入口盖14克服扭转螺旋弹簧40的施力而从关闭位置转动到开放位置,插入口盖14的支承臂14R、14L前端与底架21抵接而如图8(b)所示那样将保持架6的入口侧向上方提起。
此时,连接弯角件19以缺口部19c、19d与中间壳体38的突部38c、38d的卡合部为第1支点H1而转动。另外,保持架6的后部通过连接板18R、18L而支承在底架21的安装槽21a上,连接弯角件19通过从图8(a)转动到图8(b),从而利用连接弯角件19的卡合片19a、19b而将连接板18R、18L的中间部分向上方推起,连接板18R、18L以连接板18R、18L的旋转支轴24与底架21的安装槽21a的卡合部为第2支点H2而转动,随着从插入口盖14的关闭位置转动到开放位置,保持架6相对底架21而平行上升。该保持架6的上升,是克服扭转螺旋弹簧36a、36b的施力而进行的。
当将盒7克服保持架6的背面冲切翻起形成的弹簧部6d而推入在保持架6上时,前面壳体26的上缘与盒7的卡合被解除,由盒7将插入口盖14打开的力被解除,插入口盖14因扭转螺旋弹簧40的施力而转动到关闭位置,并且,装填有盒7的保持架6因扭转螺旋弹簧36a、36b的施力而下降,变化成图12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内藏在盒7中的盘片与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连接,光拾波器5可对盘片进行存取信息。
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检测拨叉37的前端与装填后的盒7抵接并克服扭转螺旋弹簧36c的施力而转动成为图13(b)所示的状态。
在检测拨叉37的中间通过折弯加工形成有卡合突起37b,该卡合突起37b贯通滑板33的中央开口33b而贯通插入于升降导向板30的拨叉贯通孔29,通过如图12所示那样转动检测拨叉37,从而解除与形成在滑板33的开口33b的一部分上的阶梯部33c的卡合,受到拉伸螺旋弹簧34施力的滑板33从图13(a)所示的状态向图13(b)所示那样的箭头A方向仅滑动距离J。
对已装填的盒7进行取出操作,只要向与箭头A方向相反方向对前面壳体26的开放操作钮26a进行操作,就可自动将盒7排出,无需象现有技术那样抓住可动壳体1的两侧面将其提起的烦琐的操作。
在图13(b)所示的状态中,当与箭头A方向相反地操作开放操作钮26a时,且当利用拉伸螺旋弹簧34的施力经图13(a)所示的状态而再对开放操作钮26a进行操作时,保持架6的保持架导向轴25R、25L,因与箭头A方向相反移动的滑板33的贯通孔33R、33L的倾斜边35而如图11所示那样沿升降导向板30的上下导向孔28R、28L被上推。
当保持架6克服扭转螺旋弹簧36a、36b的施力并因滑板33的倾斜边35而被上推时,插入口盖14的支承臂14L前端如图8(b)所示与中间壳体38的突起38e卡合并使插入口盖14克服扭转螺旋弹簧40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当前面壳体26的背面与盒7的抵接消失时,盒7因保持架6的弹簧部6d而从保持架6上被自动排出呈图1(a)所示的状态。
此外,在该实施形态中,尽管是装填了盒7的状态,但即使使用者欲将另外的盒插入保持架6上,也不能进行这种操作。
具体地说,在盒7的装填前状态下,保持架6的保持架导向轴25R、25L如图13(a)所示那样处于沿上下导向孔28R、28L可上升的状态,并且,虽然保持架6随着盒7的插入而平行上升并将插入口盖14打开,但在盒7的装填状态下,如图13(b)所示,由于检测拨叉37与滑板33的阶梯部33c的卡合被解除,形成于滑板33贯通孔33R、33L的一部分上的挡块33d,在与升降导向板30的上下导向孔28R、28L同一路径中突出,即使欲插入另外的盒,保持架导向轴25R、25L也与滑板33的挡块33d冲突而可禁止其移动,因此,插入口盖14处于未被打开的状态,可防止误将另外的盒重复装填那样的事情发生。
另外,盒7是否为装填状态,可通过确认前面壳体26的开放操作钮26a的位置来判别。具体地说,图9(a)表示盒7装填前的状态,图9(b)表示盒7的装填状态。一旦装填盒7,如图13所示,滑板33就相对升降导向板30仅滑动距离J,与滑板33的操作拨叉33a连接的开放操作钮26a的位置也同样仅滑动距离J,通过因滑动距离J而使原来藏在开放操作钮26a下面的显示器41显现,从而可确认装填状态。作为显示器41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将前面壳体26的一部分着色成与周围不同的颜色的例子。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4、光拾波器5与面对权利要求中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装置相对应,本体壳体2及构成它的底部盖39、中间壳体38与权利要求中的第1壳体相对应。可动壳体1与权利要求中的第2壳体相对应。
实施形态的扭转螺旋弹簧36a、36b与权利要求中的第1施力装置相对应。实施形态的弹簧6d与权利要求中的盒排出用的第2施力装置相对应。
实施形态的插入口盖14、扭转螺旋弹簧40与权利要求中的插入口盖相对应。
实施形态的形成于插入口盖14上的支承臂14L、14R与权利要求中的克服第1施力装置产生的使第2壳体向第1位置方向移动的施力而使第2壳体移动到第2位置、设成盖打开状态的盖打开装置相对应。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第2壳体的可动壳体1,向脱离接近于第1壳体的本体壳体2的第1位置(图1(b))的第2位置(图1(a))移动,在移动到第2位置后的状态下,安装在可动壳体1上的插入口盖14将保持架6的插入口6c开放,但插入口盖14不是必须的主要部件,也可做成如下结构:在第1位置,本体壳体2的一部分将保持架6的插入口6c关闭,通过可动壳体1移动到第2位置,从而使保持架6的插入口6c开放。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第2壳体的可动壳体1,向脱离接近于第1壳体的本体壳体2而接近的第1位置(图1(b))的第2位置(图1(a))移动,在可动壳体1接近本体壳体2后的状态下,整个可动壳体1被容纳在本体壳体2的内侧,但是,即使将可动壳体1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本体壳体2的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也可实现除了对盒进行插入、取出的装卸时以外的盒非安装状态及安装结束状态下的壳体薄型化。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因是MD播放机故盒7是用MD盒的,但除了光盘盒外,也可是磁盘盒或盒式磁带播放机场合的磁带盒。

Claims (10)

1.一种记录/再生装置,系从设在壳体侧面上的插入口滑动插入盒进行设置的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壳体(2),其具有面对容纳于盒(7)内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部件(4,5);
第2壳体(1),其向脱离接近于所述第1壳体(2)的厚度方向的第1位置的第2位置移动自如地与第1壳体(2)连接;
始终向接近于第1壳体(2)的第1位置的方向对所述第2壳体(1)施力的施力装置(36a,36b);
克服所述施力装置(36a,36b)产生的施力而使所述第2壳体(1)从所述第1位置向脱离到第2位置的方向移动的开放装置(27);
在利用所述开放装置(27)使第2壳体(1)相对第1壳体(2)脱离时作开口的插入口(6c),
所述插入口(6c)仅在开放装置(27)使第2壳体(1)脱离到第2位置时开口可将盒(7)插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插入口(6c)具有将插入口关闭的插入口盖(14),该插入口盖(14)与所述开放装置(27)联动而可使插入口(6c)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关闭插入口(6c)的插入口盖(14)上,形成具有可将盒(7)抵接插入的倾斜部的唇状的开口抵接部(G),通过使盒(7)直接与所述开口抵接部抵接并将其推入使插入口盖(14)开放而可插入盒(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2壳体(1)上设有可与该第2壳体(1)一体移动的保持架(6),盒(7)可滑动插入并置于所述保持架(6)上,盒(7)可与保持架(6)及第2壳体(1)一起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对盒(7)的容纳中对该盒(7)的容纳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37)和利用该检测装置(37)将所述开放装置(27)予以锁定的锁定装置(33d),做成在对盒(7)的容纳中不能将另外的盒(7)插入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2)的侧面设有开放操作钮(26a),该开放操作钮(26a)与所述开放装置(27)联动,做成通过开放操作钮(26a)的操作而可将插入口(6c)开口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对盒(7)的容纳中对该盒(7)的容纳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37)和利用该检测装置(37)将所述开放装置(27)予以锁定的锁定装置(33d),做成根据容纳中的盒(7)的有无而使与锁定的开放装置(27)联动的开放操作钮(26a)的停止位置不相同的结构,可根据该开放操作钮(26a)的停止位置而将盒(7)的有无显示在插入口面(26)上。
8.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盒容纳中的开放装置(27)的由锁定装置(33d)产生的锁定状态,仅由开放操作钮(26a)的开放操作来解除,做成可将插入口(6c)开口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2壳体(1)上,设置向排出容纳中的盒(7)的方向施力的盒排出用的第2施力装置(6d),
在利用开放装置(27)使第2壳体(1)从第1位置脱离移动到第2位置时,由所述第2施力装置(6d)将容纳中的盒(7)排出。
10.一种记录/再生装置,系通过盒(7)的插入或一开放装置(27)的操作将安装在插入口(6c)上的开闭盖(14)打开并滑动插入盒(7)而置于保持架(6)上的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壳体(2),其具有面对容纳于盒(7)内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部件;
第2壳体(1),其向脱离与设在所述第1壳体(2)上的记录/再生部件(4,5)相对接近的第1位置的第2位置移动自如地安装在该第1壳体(2)上;
保持架(6),其与所述第2壳体(1)一体移动而在所述第2位置支承从插入口(6c)插入的盒(7),以移送成可在所述第1位置由记录/再生部件(4,5)进行记录/再生;
第1施力装置(36a,36b),其使所述第2壳体(1)和保持架(6)接近于设在第1壳体(2)上的记录/再生部件(4,5)并向可进行记录/再生的所述第1位置予以施力;
第2施力装置(6d),其是向从所述保持架(6)上排出盒(7)的方向予以施力的盒排出用的施力装置;
插入口盖(14),其安装在所述保持架(6)的插入口(6c)上而受到向关闭插入口(6c)的方向的施力;
盖打开装置(14L,14R),其在所述插入口盖(14)开放时克服所述第1施力装置产生的使第2壳体(1)朝向第1位置方向的施力而使该第2壳体(1)移动到第2位置、设成盖打开状态,
且做成如下结构:在由所述盖打开装置(14L,14R)产生的插入口盖(14)开放时第2壳体(1)的第2位置状态时插入盒(7),在该盒(7)插入结束后利用所述第1施力装置(36a,36b)产生的施力而使第2壳体(1)移动,将插入口盖(14)设成盖关闭状态。
CNB998106151A 1998-09-07 1999-09-01 记录/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170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168798A JP3236264B2 (ja) 1998-09-07 1998-09-07 記録/再生装置
JP251687/1998 1998-09-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7137A CN1317137A (zh) 2001-10-10
CN1141704C true CN1141704C (zh) 2004-03-10

Family

ID=17226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1061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1704C (zh) 1998-09-07 1999-09-01 记录/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657941B1 (zh)
JP (1) JP3236264B2 (zh)
KR (1) KR100402403B1 (zh)
CN (1) CN1141704C (zh)
DE (1) DE19983581T1 (zh)
GB (1) GB2357627B (zh)
WO (1) WO20000147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08416A (ja) * 2011-06-24 2013-01-10 Seiko Epson Corp 光ディスク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光学ドライブ着脱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7761A (en) * 1986-06-13 1989-01-10 Polaroid Corporation Telescoping disk drive assembly
KR0120540B1 (ko) * 1993-07-26 1997-10-27 김광호 테이프 레코더의 도어장치
US5999364A (en) * 1995-12-26 1999-12-07 Sony Corporation Cassette mounting and ejection mechanism
JPH10208457A (ja) * 1997-01-24 1998-08-07 Sony Corp 電子機器
JP3804236B2 (ja) * 1997-12-04 2006-08-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装填装置及び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H11312353A (ja) * 1998-04-28 1999-11-09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装填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記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36264B2 (ja) 2001-12-10
JP2000090535A (ja) 2000-03-31
CN1317137A (zh) 2001-10-10
GB0105592D0 (en) 2001-04-25
GB2357627B (en) 2002-11-06
DE19983581T1 (de) 2001-08-09
GB2357627A (en) 2001-06-27
WO2000014737A1 (fr) 2000-03-16
US6657941B1 (en) 2003-12-02
KR20010079762A (ko) 2001-08-22
KR100402403B1 (ko) 2003-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374C (zh) 盘盒
CN1492441A (zh) 电子设备
CN1248230C (zh) 信息记录介质的装载盒
CN1658309A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CN1141704C (zh) 记录/再生装置
CN1538429A (zh) 盘片装置
US4862448A (en) Disc cartridge and casing therefor
KR100621655B1 (ko) 고체상태 기억소자를 사용하는 기록매체를 장착하기 위한 전자기기
CN1154993C (zh)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CN1069764C (zh) 装有可开和关的胶卷暗盒的照相机
US20040126099A1 (en) Filming apparatus, DVD camera
CN1161774C (zh) 盘片盒的装载装置
EP1598821A2 (en) Disk drive
US6731583B2 (en) Recording medium loading apparatus which can selectively load a disc with a cartridge or without
CN1486489A (zh) 盘驱动装置
US20040042383A1 (en) Cartridge for protecting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CN1344408A (zh) 用于盘的信号记录或再现的装置以及用于所述装置的盒式盘装载和卸载的方法
EP1001417A2 (en) Apparatus for driving an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thereof
EP1315162A2 (en) An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reproducing method
CN100593818C (zh) 盘片盒组件
JP3067621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130790A (zh) 盒式盘更换装置
CN1811963A (zh) 数据盒箱及其操作方法
JP3900878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EP1684285B1 (en) Disk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10

Termination date: 200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