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8522A - 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48522A CN1248522A CN99120706.8A CN99120706A CN1248522A CN 1248522 A CN1248522 A CN 1248522A CN 99120706 A CN99120706 A CN 99120706A CN 1248522 A CN1248522 A CN 12485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lley
- printing
- reference feature
- auxiliary device
- but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7/00—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 B41F27/1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 B41F27/1206—Feeding to or removing from the forme cylinder
Landscapes
- Supply, Install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rinted Sheets Or Pl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由于位于定位销11附近的版导向体15与衔侧夹子座51中间的间隙L1是稍大于印刷版厚度的间隔,故可容易地插入印刷版的衔侧端部,并可使印刷版的衔尾侧端部与支承构件抵接,利用印刷版的松弛所产生的回复力而将印刷版的衔侧端部插入间隙L1中。本发明可正确地对印刷版进行定位,提高印刷精度、不需要对印刷版熟练定位并可使结构简单化。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使印刷版的前端与基准构件抵接而进行印刷版定位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
本申请是以1998年9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1998年第266530号为基础的专利申请,所述的基础申请的内容被用到本申请中。
图15表示版筒体45的侧剖视图。版筒体45以版筒体轴45J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承在印刷机本体上,在该版筒体45的外周面上卷装有印刷版10。
在将印刷版10安装在版筒体45上的情况下,操作者首先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插入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闭合衔侧夹子52来固定衔侧端部10a。
接着,以版筒体轴45J为中心使版筒体45旋转,在版筒体45的外周面上卷绕印刷版10,将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插入衔尾侧夹子座53与衔尾侧夹子54之间并闭合衔尾侧夹子54,固定衔尾侧端部10b。然后,使衔尾侧夹子座53、衔尾侧夹子54移动来牵拉衔尾侧端部10b,使印刷版10紧贴在版筒体45的外周面上。
然而,要进行正确的印刷,需将印刷版10安装在版筒体45外周面的正确的位置上。因此,如图14所示,在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上,在2个部位形成有定位缺口10S。另外,如图16所示,在版筒体45的衔侧夹子座51上,在2个部位固定有定位销11。
另外,在衔侧夹子座51上设有图16所示的版临时止动部20。该版临时止动部20用较薄的金属板构成,前端部配置成与衔侧夹子座51的座上面51F接触的状态。
操作者在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插入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时,一边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压入地撬起放入衔侧夹子座51的座上面51F与版临时止动部20之间,一边使在印刷版10上形成的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图14)与定位销11抵接而正确地进行对准位置。
由于版临时止动部20用较薄的金属板构成,故其具有弹性。由于版临时止动部20具有弹性,则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可夹入在版临时止动部20与衔侧夹子座51的座上面51F之间而被临时止动。并且,在该临时止动的状态下,操作者使用扳手等,使凸轮(未图示)旋转来闭合衔侧夹子52,固定衔侧端部10a。
另外,作为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的另一现有技术,有一种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4年第286112号公报上所揭示的机构。图17表示这种机构的整体概略。在该现有技术中,印刷版10被保持在版筒体45的上侧,且悬吊着。该现有技术,是一种用来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插入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的机构。
在印刷单元的安全罩28上设有工作缸装置26,在该工作缸装置26上通过连杆机构27而连接有一对罩臂23。并且,利用该罩臂23来悬吊、保持保护罩22。另外,在一对罩臂23之间设置轴24,在轴24上安装挡块21。
通常,保护罩22沿安全罩28配置,但在将印刷版10安装在版筒体45的情况下,使工作缸装置26动作而使保护罩22配置成如图17那样。并且,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插入版筒体45的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使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与挡块21抵接。而此时,导向滚轮25支承印刷版10。并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下,闭合衔侧夹子52,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夹住固定。
上述现有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存在如下的问题。为将印刷版10安装在版筒体45的正确的位置上,需高精度地使形成于印刷版10的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与设于衔侧夹子座51的2个部位上的定位销11抵接。
在图16所示的机构中,由于操作者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压入地撬起放入衔侧夹子座51的座上面51F与版临时止动部20之间,因此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有时未充分地与定位销11抵接。若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与2个定位销11的抵接在双方之间不均匀,印刷版10就会稍倾斜错位地被安装在版筒体45上,从而产生斜象,导致印刷精度下降。
另外,欲使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充分与定位销11抵接,以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压入地撬起放入的力量、过分用力地将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按压在定位销11上,就有压坏定位缺口10S圆弧面13之虞。若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被压坏产生变形,则成为对准位置的基准的面被破坏,从而有产生斜象、印刷精度下降之虞。
如此,使用图16所示的机构来临时对印刷版10进行止动,若欲将印刷版10安装在版筒体45上,则很难正确地对印刷版10进行定位,而且有导致印刷精度下降的问题。另外,要正确地对印刷版10进行定位,还有需要熟练的问题。
关于图17所示的机构,由于根据印刷版10的自重和挠度将衔侧端部10a插入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故不能将衔侧端部10a压入地撬起放入。因此,不设置如图16中所示的版临时止动部20,而采用仅使印刷版10的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与定位销11抵接的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附近有时在从衔侧夹子座51的座上面51F浮起的状态下被保持。若产生这样的浮起状态,在闭合衔侧夹子52时,浮起状态的衔侧端部10a因衔侧夹子52的按压而向定位销11的轴向(图16的上下方向)移动,衔侧端部10a有产生错位之虞,从而有产生斜象、导致印刷精度下降的问题。
另外,在图17所示的机构中,为从版筒体45的上侧悬吊并保持印刷版10,需要工作缸装置26、连杆机构27、罩臂23、保护罩22、导向滚轮25等,从而有使机构复杂化且印刷版10的保持处于不稳定的问题。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正确地对印刷版进行定位提高印刷精度、不需要对印刷版熟练定位并可使结构简单化、且可稳定保持印刷版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特性,其特点是,具有:
设在印刷机的版筒体的夹子台上、与安装在版筒体上的印刷版的前端抵接而用来进行印刷版定位的基准构件;
设在夹子台上、位于基准构件附近、朝向基准构件并对印刷版的前端进行导向的、且在与夹子台之间形成间隔与印刷版厚度大致相同或比印刷版厚度稍大的间隙而配置的导向构件。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其特点是,具有:
位于版筒体的外侧的本体罩;
设在本体罩上、与印刷版的后端抵接的支承构件,
当使印刷版的前端朝向基准构件配置、且使印刷版的后端与支承构件抵接时,印刷版产生松弛,印刷版的前端因该松弛所产生的印刷版的回复力而被压向基准构件。
本发明的新的特点以至其结构及内容,以一般的形式进行描述。关于本发明的另外目的和特点,可从参照附图的如下的详细说明中充分理解。
图1是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一实施形态的版筒体45的俯视图。
图2是向图1所示的X-X方向看到的放大剖视图。
图3A是图2所示的版导向体15的侧视图,图3B是图2所示的版导向体15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另一实施形态的版筒体45的俯视图。
图5是向图4所示的Y-Y方向看到的放大剖视图。
图6A是图5所示的定位销12的侧视图(与图5相反侧的侧视图),图6B是定位销12的俯视图,图6C是从图6A所示的Z方向看到的主视图。
图7是送料器部40与第1印刷单元41的俯视图。
图8是与图7对应的侧视图。
图9是第1印刷单元41与第2印刷单元42的俯视图。
图10是与图9对应的侧视图。
图11是第2印刷单元42与第3印刷单元43的俯视图。
图12是与图11对应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印刷机整体概略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印刷版10的俯视图。
图15是现有技术的版筒体45的侧剖视图。
图16是现有技术的版筒体45的定位销11的侧面放大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另一现有技术的印刷单元附近概略的侧视图。
现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一例子的实施形态。图1是本实施形态的版筒体45的俯视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X-X方向看到的放大剖视图。图3A是图2所示的版导向体15的侧视图,图3B是图2所示的版导向体15的俯视图。
图4是另一实施形态的版筒体45的俯视图,图5是从图4所示的Y-Y方向看到的放大剖视图。此外,图6A是图5所示的定位销12的侧视图(与图5相反侧的侧视图),图6B是定位销12的俯视图,图6C是从图6A所示的Z方向看到的主视图。
图7是送料器部40与第1印刷单元41的俯视图,图8是与图7对应的侧视图。此外,图9是第1印刷单元41与第2印刷单元42的俯视图,图10是与图9对应的侧视图。另外,图11是第2印刷单元42与第3印刷单元43的俯视图,图12是与图11对应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印刷机整体概略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印刷版10的俯视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形态的印刷机具有:送料器部40;第1印刷单元41;第2印刷单元42;第3印刷单元43;第4印刷单元44。在各印刷单元上可旋转地支承有版筒体45,在各自的版筒体45上安装有如图14所示那样的印刷版10。
在各自的安装在版筒体45上的印刷版10上,分别形成有叠印用的不同的图象。在由送料器部40送出的单张纸上,依次在各印刷单元41、42、43、44中进行印刷,在第4印刷单元中的印刷结束后,被叠印后的单张纸被排出。
设在各印刷单元内的版筒体45,以图1所示的版筒体轴45J为中心而可旋转地被支承在印刷机本体上。在版筒体45上形成有缺口部45S,在该缺口部45S内设有作为夹子台的衔侧夹子座51及衔尾侧夹子座53。在衔侧夹子座51的上侧可开闭地安装有衔侧夹子52,在衔尾侧夹子座53的上侧可开闭地安装有衔尾侧夹子54。
当在版筒体45上安装图14所示的印刷版10时,将作为印刷版10前端的衔侧端部10a插入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闭合衔侧夹子52,将衔侧端部10a夹入固定。然后,以版筒体轴45J为中心使版筒体45旋转,在版筒体45的外周面上卷绕印刷版10。
并且,将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插入衔尾侧夹子座53与衔尾侧夹子54之间,闭合衔尾侧夹子54而固定衔尾侧端部10b。然后,使衔尾侧夹子座53及衔尾侧夹子54移动,牵拉衔尾侧端部10b,使印刷版10紧贴在版筒体45的外周面上。
为进行高精度的印刷,在各印刷单元的版筒体45的外周面上,需正确定位安装印刷版10。因此,如图14所示,在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上,在2个部位形成有定位缺口10S。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版筒体45的衔侧夹子座51上,沿版筒体轴45J方向固定有作为基准构件的2个定位销11。在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插入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时,操作者将形成于印刷版10的2个部位的定位缺口10S与2个定位销11嵌合来进行定位。
此时,使形成于印刷版10的2个部位的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与固定在衔侧夹子座51上的定位销11抵接。而在该状态下,闭合衔侧夹子52,将衔侧端部10a夹入、固定在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
在2个定位销11的附近,分别设有作为导向构件的版导向体15。如图3B所示,在该版导向体15的前端侧具有2个臂部15M,通过对该臂部15M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有曲面部15R。在臂部15M之间形成有空间部15S。
另外,在版导向体15的后端部15K上的2个部位形成有螺栓孔15H。在本实施形态中,版导向体15由薄板状的金属板构成。另外,如图1所示,在定位销11、版导向体15附近的衔侧夹子52上,在俯视图中看形成有缺口,从该缺口露出定位销11与版导向体15的曲面部15R。
如图2所示,版导向体15由贯通螺栓孔15H(图3B)的2根固定螺栓16固定在衔侧夹子座51上。并将定位销11配置成位于空间部15S部分。
在衔侧夹子座51的座上面51F与版导向体15之间形成有间隙L1。该间隙L1以稍大于印刷版10厚度的间隔而形成。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厚度约为0.15mm的印刷版10,将间隙L1设定成约0.5mm。
另外,作为印刷版厚度,约0.15mm的厚度是最一般的,但也有厚度从约0.1mm到约0.3mm的印刷版。间隙L1也可根据所使用的印刷版厚度来设定。在这种情况下,间隙L1最好设定成将从约0.3mm到约0.4mm与印刷版厚度相加的间隔(在本实施形态中,将0.35mm与印刷版厚度约为0.15mm相加的间隔约为0.5mm设定为间隙L1)。
间隙L1,也可以至少与印刷版10厚度相同的间隔或比印刷版10厚度稍大的间隔而形成。因此,例如既可按最小限度以与印刷版10厚度大致相同的间隔约为0.15mm而形成间隙L1,也可按最大限度以间隔约为1.0mm而形成间隙L1。另外,如图2所示,曲面部15R与座上面51F之间的插入口长度L2,具有比印刷版10厚度大的间隔而形成。
在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置于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的情况下,操作者将衔侧端部10a插入衔侧夹子座51的座上面51F与版导向体15之间的间隙L1内。
如上所述,由于间隙L1以稍比印刷版10厚度大的间隔而配置(间隙L1被设定成将从约0.3mm到约0.4mm与印刷版厚度相加的间隔),故可顺利地插入衔侧端部10a,可以适当的压力使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图14)与定位销11抵接。即,由于不是象图16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机构那样版临时止动部20与座上面51F接触的结构,故无需压入而撬起放入衔侧端部10a。
因此,可避免当撬起放入时弄错并过分地用力按压定位销11、破坏形成在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上的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而使印刷版10相对版筒体45产生错位的现象,从而可正确地对印刷版10进行定位,并可提高印刷精度。
另外,由于以稍大于印刷版10厚度的间隔配置衔侧夹子座51与版导向体15之间的间隙L1,所以,当使形成在印刷版10上的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与定位销11抵接时,可防止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从衔侧夹子座51的座上面51F较大地浮起。
因此,在闭合衔侧夹子52、将衔侧端部10a夹入固定在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的情况下,可避免衔侧端部10a因浮起状态的按压而产生的错位。由此,可正确地对印刷版10进行定位并提高印刷精度。
另外,版导向体15的前端,具有将衔侧端部10a向定位销11作导向用的曲面部15R,根据该曲面部15R所形成的插入口长度L2被设定得大于间隙L1。
如此,由于插入口长度L2被设定得大于间隙L1,而该间隙L1是稍大于印刷版厚度的间隔,因此,可向定位销11容易插入衔侧端部10a,并可提高印刷版10的安装作业的效率。另外,由于版导向体15具有曲面部15R,因此,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可顺利地导向到定位销11,并能可靠地使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与定位销11抵接,可进行正确的印刷版10的安装作业。
另外,由于从固定螺栓16的固定位置到作为版导向体15前端的曲面部15R的长度L3形成得较长,故通过将力施加到版导向体15上使其变形,可调整间隙L1的间隔。因此,可容易地将间隙L1设定成稍大于印刷版10厚度的间隔。
这样,在将衔侧端部10a插入间隙L1进行定位后,闭合衔侧夹子52,在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夹入、固定衔侧端部10a。
图4、图5、图6A、图6B、图6C表示导向构件的另一实施形态。在该实施形态中,基准构件与导向构件一体构成。如图6A、图6B、图6C所示,作为一体销的定位销12由头部12a与脚部12b构成。并且,与脚部12b、头部12a连续地形成阶梯部12G。
如图6B与图6C所示,头部12a呈方形,脚部12b、阶梯部12G呈大致圆柱形。阶梯部12G与脚部12b连接设置,从脚部12向夹子座51的平面方向突出。另外,头部12a与阶梯部12G连接设置,从阶梯部12G向夹子座51的平面方向突出。而头部12a是本实施形态的导向构件,阶梯部12G是本实施形态的基准构件。
如图5所示,定位销12的脚部12b嵌入、埋设在形成于衔侧夹子座51上的孔部。并从衔侧夹子座51的座上面51F突出阶梯部12G与头部12a。衔侧夹子座51的座上面51F与定位销12的头部12a之间的间隔,即,作为阶梯部12G高度的间隙L4以稍大于印刷版10厚度的间隔形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厚度约为0.15mm的印刷版10,将间隙L4设定成约0.5mm。并且,与根据图2说明的相同,间隙L4也可根据所使用的印刷版厚度而设定,间隙L4,最好设定成将从约0.3mm到约0.4mm与印刷版厚度相加的间隔。
另外,间隙L4也可以至少与印刷版10厚度相同的间隔或比印刷版10厚度稍大的间隔而形成。因此,例如既可按最小限度以与印刷版10厚度大致相同的间隔约为0.15mm而形成间隙L4,也可按最大限度以间隔约为1.0mm而形成间隙L4。
在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置于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的情况下,操作者将衔侧端部10a插入座上面51F与头部12a之间。并将形成于衔侧端部10a的定位缺口10S(图14)与定位销12的阶梯部12G部分嵌合,使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与阶梯部12G抵接。
如上所述,由于间隙L4以稍比印刷版10厚度大的间隔而配置,故可顺利地插入衔侧端部10a,可以适当的压力使定位缺口10S的圆弧面13(图14)与定位销12的阶梯部12G抵接。即,由于不是象图16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机构那样版临时止动部20与座上面51F接触的结构,故无需压入地撬起放入衔侧端部10a。
因此,可避免当撬起放入时弄错并过分地用力按压定位销11、破坏形成在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上的定位缺口10S而使印刷版10相对版筒体45产生错位的现象,从而可正确地对印刷版10进行定位,并可提高印刷精度。
另外,由于衔侧夹子座51的座上面51F与定位销12的头部12a之间的间隙L4以稍大于印刷版10厚度的间隔配置,故当使衔侧端部10a的圆弧面13与阶梯部12G抵接时,可防止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从衔侧夹子座51的座上面51F较大地浮起。
因此,在闭合衔侧夹子52、将衔侧端部10a夹入固定在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的情况下,可避免衔侧端部10a因浮起状态的按压而产生的错位。由此,可正确地对印刷版10进行定位并提高印刷精度。
这样,在将衔侧端部10a插入间隙L4进行定位后,闭合衔侧夹子52,在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夹入、固定衔侧端部10a。
接着,对使作为印刷版10后端的衔尾侧端部10b与支承构件抵接、利用印刷版10的松弛而将衔侧端部10a插入衔侧夹子座51与衔侧夹子52之间用的印刷版安装辅助机构进行说明。该机构在本实施形态中分别设在图13所示的第1印刷单元41、第2印刷单元42、第3印刷单元43、第4印刷单元44上。
首先,根据图7及图8来说明第1印刷单元41上的印刷版安装辅助机构。在送料器部40上横向设有杆17。而在该杆17的大致中央固定有作为中间保持部的版保持导向体3。即,版保持导向体3通过杆17而设置在送料器部40的本体罩40c上。该版保持导向体3呈大致U字形,如图8所示,朝第1印刷单元41沿斜方向延伸配置。
在版保持导向体3上设有作为支承构件的2个版尾挡块2。在本实施形态中,该版尾挡块2呈圆柱形。版尾挡块2通常固定在版保持导向体3上,可使版尾挡块2沿版保持导向体3滑动进行位置调整。
另一方面,在第1印刷单元41上,形成有用来插入印刷版10的插入口41S。当操作者将印刷版10安装在第1印刷单元41的版筒体45上时,以罩轴41J为中心朝跟前侧将开闭罩41b打开,并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插入根据图2说明的间隙L1中,置于衔侧夹子座的座上面51F与版导向体15之间。
然后,使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与2个版尾挡块2的端面2M抵接。此时,如图8所示,印刷版10产生松弛。在该状态下,当操作者将手离开印刷版10时,衔侧端部10a靠印刷版10的松弛所产生的印刷版10的回复力而被压向图2所示的定位销11。
在图7中,为使连接版尾挡块2的端面2M的线与连接设在版筒体45上的定位销11的线处于平行,与定位销11相对而配置版尾挡块2。即,定位销11与版尾挡块2,配置在与定位销11抵接的印刷版10的前端的线(第1直线)和与版尾挡块2抵接的印刷版10的后端的线(第2直线)处于平行的部位上。因此,衔侧端部10a对2个定位销11施加双方均等的按压力。
另外,如图8所示,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从下侧向上侧被导向到版筒体45而与定位销11抵接。另外,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与衔尾侧端部10b的中间部分(中间部)由版保持导向体3支承,印刷版10的中间部也由插入口41S的下边支承。
如此,由于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从下侧向上侧被导向到版筒体45而与定位销11抵接,且印刷版10的中间部由版保持导向体3或插入口41S的下边支承,故可稳定保持印刷版10。另外,不需要从上侧向下侧悬吊印刷版10用的机构等,可使结构简单化。
由于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对定位销11的按压力由印刷版10的松弛状态、即定位销11与版尾挡块2之间的距离而决定,故可始终利用一定的按压力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压向定位销11。
因此,可始终以适当的按压力使衔侧端部10a的圆弧面13与定位销11抵接,可避免因过分的按压力而破坏衔侧端部10a的定位缺口10S、印刷版10相对版筒体45产生错位的现象和因按压力不足而未能充分使衔侧端部10a的定位缺口10S内的圆弧面13与定位销11抵接、印刷版10相对版筒体45产生错位的现象。因此,不需要对印刷版10熟练定位,就可正确地对印刷版10进行定位并可提高印刷精度。
另外,由于上述的版导向体15,在与衔侧夹子座51之间形成间隔稍大于印刷版10厚度的间隙L1而配置,故可靠印刷版10的松弛所产生的印刷版10的回复力而顺利、可靠地使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与定位销11抵接,而且,可防止衔侧端部10a从衔侧夹子座51上较大地浮起,可正确地对印刷版10进行定位并可提高印刷精度。
接着,根据图9、图10说明第2印刷单元42上的印刷版安装辅助机构。与该图9、图10所示的机构相同的机构,被用于第4印刷单元44。而第4印刷单元44上的机构由于与图9、图10所示的机构相同,故省略说明。
如图10所示,在垂直位于第1印刷单元41背面侧的安全罩41a(印刷机本体的外面)上,固定有作为支承构件的2个版尾挡块4。在本实施形态中,该版尾挡块4呈圆柱形。另外,在第2印刷单元42的位于水平方向的安全罩42c上,设有作为侧面定位构件的单个版侧面挡块7。
另一方面,在第2印刷单元42的安全罩42a上,形成有插入印刷版10用的插入口42S。当操作者将印刷版10安装在第2印刷单元42的版筒体45上时,以罩轴42J为中心向跟前侧将开闭罩42b打开,并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插入根据图2说明的间隙L1中,置于衔侧夹子座的座上面51F与版导向体15之间。
然后,一边使印刷版10的侧面与版侧面挡块7的端面7M抵接、一边使衔尾侧端部10b与2个版尾挡块4的曲面4M抵接。此时,如图10所示,印刷版10产生松弛。在该状态下,当操作者将手离开印刷版10时,衔侧端部10a靠印刷版10的松弛所产生的印刷版10的回复力而被压向图2所示的定位销11。
另外,版侧面挡块7的端面7M,沿置于适当位置的印刷版10的侧面而配置。因此,通过使印刷版10的侧面与版侧面挡块7的端面7M抵接,可防止印刷版10的扭曲,可更正确地安装印刷版10。
另外,在图9中,为使连接版尾挡块4的曲面4M的线与连接设在版筒体45上的定位销11的线处于平行,与定位销11相对而配置版尾挡块4。即,定位销11与版尾挡块4,配置在与定位销11抵接的印刷版10的前端的线(第1直线)和与版尾挡块4抵接的印刷版10的后端的线(第2直线)处于平行的部位上。因此,衔侧端部10a对2个定位销11施加双方均等的按压力。
例如,与根据上述图7、图8说明的第1印刷单元41的情况相同,如图10所示,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从下侧向上侧被导向到版筒体45而与定位销11抵接。另外,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与衔尾侧端部10b的中间部分(中间部)由位于水平方向的作为本体罩的安全罩42c(印刷机本体的外面)支承,印刷版10的中间部也由插入口42S的下边支承。
如此,由于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从下侧向上侧被导向到版筒体45而与定位销11抵接,且印刷版10的中间部由位于水平方向的安全罩42c或插入口42S的下边支承,故可稳定保持印刷版10。另外,不需要从上侧向下侧悬吊印刷版10用的机构等,可使结构简单化。关于其他的作用、效果,与根据上述图7、图8说明的第1印刷单元41的情况相同。
接着,根据图11、图12说明第3印刷单元43上的印刷版安装辅助机构。在位于水平方向的作为第3印刷单元43的本体罩的安全罩43c(印刷机本体的外面)上,固定有作为支承构件的2个版尾挡块5。在本实施形态中,该版尾挡块5呈圆柱形。
另外,在该安全罩43c上,设有作为侧面定位构件的单个版侧面挡块8。此外,在安全罩43c上设有作为中间保持部的版保持导向体6。该版保持导向体6呈大致U字形。
另一方面,在位于垂直方向的第3印刷单元43的安全罩43a上,形成有插入印刷版10用的插入口43S。当操作者将印刷版10安装在第3印刷单元43的版筒体45上时,以罩轴43J为中心向跟前侧将开闭罩43b打开,并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插入根据图2说明的间隙L1中,置于衔侧夹子座的座上面51F与版导向体15之间。
然后,一边使印刷版10的侧面与版侧面挡块8的端面8M抵接、一边使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与2个版尾挡块5的曲面5M抵接。此时,如图12所示,印刷版10产生松弛。在该状态下,当操作者将手离开印刷版10时,衔侧端部10a靠印刷版10的松弛所产生的印刷版10的回复力而被压向图2所示的定位销11。
另外,版侧面挡块8的端面8M,沿置于适当位置的印刷版10的侧面而配置。因此,通过使印刷版10的侧面与版侧面挡块8的端面8M抵接,可防止印刷版10的扭曲,可更正确地安装印刷版10。
在图11中,为使连接版尾挡块5的曲面5M的线与连接设在版筒体45上的定位销11的线处于平行,与定位销11相对而配置版尾挡块5。即,定位销11与版尾挡块5,配置在与定位销11抵接的印刷版10的前端的线(第1直线)和与版尾挡块5抵接的印刷版10的后端的线(第2直线)处于平行的部位上。因此,衔侧端部10a对2个定位销11施加双方均等的按压力。
另外,与根据上述图7、图8说明的第1印刷单元41的情况相同,如图12所示,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从下侧向上侧被导向到版筒体45而与定位销11抵接。而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与衔尾侧端部10b的中间部分(中间部)由版保持导向体6或安全罩43c支承,印刷版10的中间部也由插入口43S的下边支承。
如此,由于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从下侧向上侧被导向到版筒体45而与定位销11抵接,且印刷版10的中间部由版保持导向体6或安全罩43c、插入口43S的下边支承,故可稳定保持印刷版10。另外,不需要从上侧向下侧悬吊印刷版10用的机构等,可使结构简单化。关于其他的作用、效果,与根据上述图7、图8说明的第1印刷单元41的情况相同。
如上所述,使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与作为支承构件的版尾挡块2、4、5抵接,利用印刷版10的松弛所产生的回复力而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压向定位销11,可始终以一定的按压力而对2个定位销11施加双方均等的按压力。
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中所示出的结构。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导向构件,例示了版导向体15、定位销12的头部12a,但也可采用与它们不相同的形状与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揭示了利用图7至图12所示的机构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插入图1至图3所示的版导向体15与衔侧夹子座51之间的间隙L1中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采用图4至图6C中所示的定位销12,利用图7至图12所示的机构将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插入定位销12所形成的间隙L4中。
另外,如上所述,图7及图8所示的版尾挡块2是沿版保持导向体3可滑动的,可变更与定位销11或定位销12的距离,即可变更印刷版10的松弛状态,从而可调整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相对定位销11或定位销12的按压力。
与其相同,将图9、图10所示的版尾挡块4设成在安全罩41a上可移动,从而也可调整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相对定位销11或定位销12的按压力。另外,将图11、图12所示的版尾挡块5设成在安全罩43c上可移动,从而也可调整印刷版10的衔侧端部10a相对定位销11或定位销12的按压力。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分别设置2个版尾挡块2、4、5,对2个定位销11或定位销12施加双方均等的按压力。但是,也可将单个版尾挡块设在与2个定位销11或定位销12的大致中央相对应的部位上,对定位销11或定位销12施加双方均等的按压力。另外,也可设置3个以上的版尾挡块使其与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抵接。
此外,作为支承构件,例示了圆柱形的版尾挡块2、4、5,但也可采用其他形状与结构的支承构件。例如,也可设置沿印刷版10的衔尾侧端部10b方向的横长形的构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用横长形的构件支承衔尾侧端部10b,故即使设置单个构件,也可对定位销11或定位销12施加双方均等的按压力。
本发明列举了较佳的实施形态,在实施形态中所用的术语专门是说明上用的,不是制约性的。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作的变更不违反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可理解为在更广泛的形态下所作的变更。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中,基准构件设在印刷机的版筒体的夹子台上,与安装在版筒体上的印刷版的前端抵接对印刷版进行定位。位于基准构件附近、向基准构件对印刷版前端进行导向的导向构件,在与夹子台之间形成间隔与印刷版厚度大致相同的间隔或稍大于印刷版厚度的间隙而配置。
如此,由于导向构件在与夹子台之间形成间隔与印刷版厚度大致相同的间隔或稍大于印刷版厚度的间隙而配置,故在使印刷版前端与基准构件抵接时,无需在夹子台与导向构件之间压入地撬起放入印刷版的前端。因此,可避免因撬起放入而破坏印刷版前端、印刷版相对版筒体产生错位的现象,可正确地对印刷版进行定位并提高印刷精度。
另外,由于导向构件在与夹子台之间形成间隔与印刷版厚度大致相同的间隔或稍大于印刷版厚度的间隙而配置,故当使印刷版前端与基准构件抵接时,可防止印刷版前端从夹子台上浮起。从而,在例如将印刷版前端按压、固定在夹子台上的情况下,可避免因浮起状态的按压而在印刷版的前端产生错位的现象,可正确地对印刷版进行定位并提高印刷精度。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中,具有与印刷版后端抵接的支承构件。当使印刷版的前端朝向基准构件配置、且使印刷版的后端与支承构件抵接时,印刷版产生松弛,印刷版的前端因该松弛所产生的印刷版的回复力而被压向基准构件。
如此,由于使印刷版的后端与支承构件抵接,故可利用印刷版松弛所产生的印刷版的回复力而将印刷版的前端压向基准构件。由于该按压力由印刷版的松弛情况而定,即取决于基准构件与支承构件之间的距离,故通过将支承构件预先配置在特定的部位,可始终利用一定的按压力将印刷版的前端压向基准构件。
因此,可始终以适当的按压力而使印刷版的前端与基准构件抵接,可避免因过分的按压力而破坏印刷版的前端、印刷版相对版筒体产生错位的现象和因按压力不足而未能充分使印刷版的前端与基准构件抵接、印刷版相对版筒体产生错位的现象。因此,不需要对印刷版熟练定位,就可正确地对印刷版进行定位并可提高印刷精度。
另外,由于导向构件在与夹子台之间形成间隔与印刷版厚度大致相同的间隔或稍大于印刷版厚度的间隙而配置,故可利用印刷版的松弛所产生的印刷版的回复力而顺利、可靠地使印刷版的前端与基准构件抵接,而且可防止印刷版的前端从夹子台上浮起,可正确地对印刷版进行定位并可提高印刷精度。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中,印刷版的前端从下侧向上侧被导向到版筒体而与基准构件抵接。并且,支承构件设在内藏有版筒体的印刷机本体的外面上,当使印刷版的后端与支承构件抵接时,印刷版被保持在印刷机本体的外面上。
如此,由于印刷版的前端从下侧向上侧被导向到版筒体而与基准构件抵接,故当使印刷版的后端与支承构件抵接时,可将印刷版保持在印刷机本体的外面上。即,不需要从上侧向下侧悬吊印刷版用的机构,可使结构简单化并可稳定保持印刷版。
在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中,印刷版的前端从下侧向上侧被导向到版筒体而与基准构件抵接,中间保持部保持印刷版的中间部。
如此,由于印刷版的前端从下侧向上侧被导向到版筒体而与基准构件抵接并设有中间保持构件,故可稳定保持印刷版。另外,不需要从上侧向下侧悬吊印刷版用的机构,可使结构简单化。
Claims (14)
1.一种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在印刷机的版筒体的夹子台上、与安装在版筒体上的印刷版的前端抵接而用来进行印刷版定位的基准构件;
设在夹子台上、位于基准构件附近、朝向基准构件并对印刷版的前端进行导向的、且在与夹子台之间形成间隔与印刷版厚度大致相同或比印刷版厚度稍大的间隙而配置的导向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导向构件的可与印刷版的前端抵接的部分,形成有使印刷版的前端向基准构件滑动进行导向用的曲面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导向构件由薄板状的构件构成,利用弯曲加工而形成有曲面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导向构件上形成有空间部,
使基准构件位于该空间部地配置导向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准构件与导向构件一体形成,构成一体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体销包括:埋设在版筒体的夹子台中的脚部;与脚部连续设置的、从脚部向夹子台的平面方向突出的阶梯部;以及与阶梯部连续设置的、从阶梯部向夹子台的平面方向突出的头部,
阶梯部起到基准构件的功能,头部起到导向构件的功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位于版筒体的外侧的本体罩;
设在本体罩上、与印刷版的后端抵接的支承构件,
当使印刷版的前端朝向基准构件配置、且使印刷版的后端与支承构件抵接时,印刷版产生松弛,印刷版的前端因该松弛所产生的印刷版的回复力而被压向基准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准构件及支承构件,配置在与基准构件抵接的印刷版的前端的第1直线和与支承构件抵接的印刷版的后端的第2直线处于平行的部位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多个基准构件,各基准构件配置成与印刷版的前端的抵接点排列在直线上,
设有多个支承构件,各支承构件配置成与印刷版的后端的抵接点排列在直线上,
各基准构件及各支承构件,配置在关于排列着与印刷版的前端的抵接点的基准构件的直线和关于排列着与印刷版的后端的抵接点的支承构件的直线处于平行的部位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印刷版的前端,从下侧向上侧被导向到版筒体而与基准构件抵接,
当使印刷版的后端与支承构件抵接时,印刷版被保持在本体罩的外面上。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印刷版的前端,从下侧向上侧被导向到版筒体而与基准构件抵接,
在本体罩上,设有用来保持印刷版中间部的中间保持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位于版筒体的外侧的本体罩;
设在本体罩上的中间保持部;
设在中间保持部上、与印刷版的后端抵接的支承构件,
当使印刷版的前端朝向基准构件配置、且由中间保持部保持印刷版的中间部、使印刷版的后端与支承构件抵接时,印刷版产生松弛,印刷版的前端因该松弛所产生的印刷版的回复力而被压向基准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支承构件可在中间保持部上移动,通过使支承构件在中间保持部上移动而可对支承保持部进行位置调整。
14.如权利要求7或12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本体罩上设有侧面定位构件,
当使印刷版的后端与支承构件抵接时,印刷版的侧端与侧面定位构件抵接进行定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66530/1998 | 1998-09-21 | ||
JP10266530A JP2000094642A (ja) | 1998-09-21 | 1998-09-21 | 印刷機の刷版取り付け補助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8522A true CN1248522A (zh) | 2000-03-29 |
CN1105646C CN1105646C (zh) | 2003-04-16 |
Family
ID=17432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912070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646C (zh) | 1998-09-21 | 1999-09-21 | 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237491B1 (zh) |
JP (1) | JP2000094642A (zh) |
CN (1) | CN1105646C (zh) |
DE (1) | DE19946181B4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1313B (zh) * | 2006-08-11 | 2010-08-25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版更换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72688B2 (en) | 2002-04-05 | 2004-08-10 | Agfa Corporation | Imaging system with automated plate locat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loading printing plate |
US6729234B2 (en) | 2002-04-05 | 2004-05-04 | Agfa Corporation | Actuation system in an imaging system |
JP4044359B2 (ja) | 2002-04-12 | 2008-02-06 |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版挿入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21592A (en) * | 1947-12-26 | 1952-12-16 | Time Inc | Plate clamp for plate cylinder of printing presses |
GB1350391A (en) * | 1970-07-28 | 1974-04-18 | Strachan & Henshaw Ltd | Cocking lock-up |
US3795193A (en) * | 1971-04-30 | 1974-03-05 | Polygraph Leipzig Kom Veb | Device for rapidly and precisely mounting flexible printing plates |
DE2220652C3 (de) * | 1972-04-27 | 1975-04-17 | Roland Offsetmaschinenfabrik Faber & Schleicher Ag, 6050 Offenbach |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von Druckplatten auf dem Plattenzylinder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
US3835778A (en) * | 1973-09-14 | 1974-09-17 | Register Syst Gmbh | Device for attaching and adjusting flexible printing plates on printing cylinders |
DE4130359C2 (de) * | 1991-09-12 | 1997-04-17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 Vorrichtung zum Ab- und/oder Zuführen von Druckplatten einer Druckmaschine |
DE4214049A1 (de) * | 1992-04-29 | 1993-11-04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 Vorrichtung zum zufuehren einer druckplatte zu einem plattenzylinder einer druckmaschine |
DE9215069U1 (de) * | 1992-11-05 | 1992-12-17 |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6050 Offenbach | Vorrichtung für das registergerechte Anlegen von Druckplatten auf dem Plattenzylinder von Druckmaschinen |
JP2832570B2 (ja) | 1993-03-30 | 1998-12-09 | 株式会社篠原鉄工所 | 刷版装着装置 |
JP2920453B2 (ja) * | 1993-05-25 | 1999-07-19 |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機の刷版取付装置 |
JPH07148911A (ja) * | 1993-11-26 | 1995-06-13 | Sakurai Graphic Syst:Kk | 印刷機における刷版の装着補助装置 |
-
1998
- 1998-09-21 JP JP10266530A patent/JP2000094642A/ja active Pending
-
1999
- 1999-09-20 US US09/399,542 patent/US623749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9-21 DE DE19946181A patent/DE19946181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9-21 CN CN99120706.8A patent/CN110564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1313B (zh) * | 2006-08-11 | 2010-08-25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版更换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646C (zh) | 2003-04-16 |
JP2000094642A (ja) | 2000-04-04 |
DE19946181B4 (de) | 2005-10-06 |
US6237491B1 (en) | 2001-05-29 |
DE19946181A1 (de) | 2000-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1979C (zh) | 打印机 | |
CN100344411C (zh) | 夹持装置 | |
CN1021558C (zh) | 实现印版自动更换的方法和装置 | |
CN1893812A (zh) | 基板支承机构及方法、利用它们的部件安装装置及方法 | |
CN1105646C (zh) | 印刷机的印刷版安装辅助装置 | |
CN1636678A (zh) | 射钉枪 | |
CN1190325C (zh) | 纸带打印装置 | |
KR101321606B1 (ko) | 로터리 다이 커터의 칼날 장착대 설치 장치 | |
CN1974167A (zh) | 划线设备和方法以及多分裂系统 | |
CN1734077A (zh) | 树脂制气缸盖罩 | |
CN1113798C (zh) | 纸件运送装置及喷墨式打印机 | |
CN1517167A (zh) | 用来以多个取向接收锯条的夹紧装置 | |
CN1911671A (zh) | 卷纸打印机 | |
CN1244450C (zh) | 印版更换装置 | |
CN1235749C (zh) | 用于小型打印机的下切刀及含有该下切刀的切割装置 | |
CN1202962C (zh) | 记录装置 | |
CN1406639A (zh) | 注射装置及注射方法 | |
CN1710169A (zh) | 喷水织机的消极式开口装置 | |
JP3195970U (ja) | 二枚貝自動穿孔機の移送ガイド装置 | |
CN1158624C (zh) | 磁读取装置及光学打印机 | |
CN1575911A (zh) | 用于使连杆断裂的方法和装置 | |
CN1600436A (zh) | 铝的剪断装置 | |
CN1899836A (zh) | 送纸机构 | |
JP6395578B2 (ja) | 二枚貝自動穿孔機の穿孔姿勢矯正装置 | |
JP4646908B2 (ja) | トリミング装置及びトリミング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