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8037C - 液晶装置的发动用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装置的发动用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8037C
CN1248037C CNB008023123A CN00802312A CN1248037C CN 1248037 C CN1248037 C CN 1248037C CN B008023123 A CNB008023123 A CN B008023123A CN 00802312 A CN00802312 A CN 00802312A CN 1248037 C CN1248037 C CN 124803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ential difference
mentioned
potential
pixel capacitors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023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7546A (zh
Inventor
中村美香
足达克己
川崎清弘
服部胜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27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7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803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803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 G02F1/139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the birefringence of the liquid crystal being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e.g. ECB-, DAP-, HAN-, PI-LC cells
    • G02F1/1395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 [OCB]- cells or PI- cel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02F1/13629Multilayer wiring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69Details of the physics of pixel operation
    • G09G2300/0478Details of the physics of pixel operation related to liquid crystal pixels
    • G09G2300/0491Use of a bi-refringent liquid crystal, opt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 [OCB] with bend and splay states, or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 [ECB] for controlling the col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76Supplementary capacities in pixels having special driving circuits and electrodes instead of being connected to common electrode or ground; Use of additional capacitively coupled compensatio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09G2310/061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for resetting or blank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19Reducing feedthrough effects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i.e. voltage changes on the scan electrode influencing the pixel voltage due to capacitive coupl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659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the addressing of the pixel involving the control of two or more scan electrodes or two or more data electrodes, e.g. pixel voltage dependant on signal of two data 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速响应且宽视野的液晶屏,用于将称为DCB型的液晶在短时间内转换为弯曲取向,其中提供了一个期间,在该期间里将比正常图像显示的时间上更高的电位差连续地加在该液晶板的警戒线与反电极之间或在像素电极与该反电极之间。而且将一些巧妙的构思放到了连续加入电位差的该期间并注入到了该像素的结构中。

Description

液晶装置的发动用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装置,特别是涉及用来对液晶层在未加电压时为喷射取向而在发挥显示等的功能时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进行驱动的发动技术。
背景技术
液晶装置,其液晶器件的电动作特征之一是:由于各个象素是在一个显示周期内要是亮的话就持续保持亮,要是暗的话就持续保持暗的保持型,故与在一个显示周期的仅仅很短的时间才发光的阴极射线管比较,将变成为闪烁少的静止画。
但是近些年来,在个人电脑中,由于CPU和存储器的高速大容量化,已经可以容易地进行动画处理。为此,人们期望着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动画显示时的画质的改善。
此外,作为广播接收机的电视机,虽然已发展到大画面化,但是,要是用阴极射线管的话,则随着大画面化一起无论如何厚度会有某种程度的增大,故对于薄型电视机的期望来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手段人们考虑采用液晶显示装置。
现在,作为液晶装置的主流的TN取向液晶装置,应答速度慢,而且用阴极射线管的话,则在各个显示周期内各个象素仅仅瞬间性地极短的时间的发光,对此,液晶器件由于是一种如果是ON(打开、发光)的话就在该一个显示周期内在显示期间内一直持续发光保持型,在动画显示时,看起来象拖着一个长尾巴似地等,画质不如阴极射线管。
作为其对策,例如,若使用具有在特开昭61-116329号或特开平7-84254号所讲述的被称之为OCB型(类)的弯曲取向的液晶,则可以充分地应付以高速应答、宽视野进行动画显示或大画面化,可以提供比阴极射线管还薄的薄型且低功耗的大画面显示器。
此外,使用液晶的装置,不仅是文字处理机、个人电脑、电视机等的显示部分,而且在液晶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显示部分、使用光逻辑器件的电路或装置等中也已使用,但是,在这样的用途中,从良好的显示性能、高速响应等方面来看0CB型的液晶是引人注目的。
但是,要用这样的液晶的话,为了使之从图1的(1)或(2)所示的那样的喷射取向51向(3)所示的那样的弯曲取向转移,就必须给液晶层持续地加上一定时间以上高的电位差,但是为要加上这样的电压,就要给晶体管器件、布线加上负担,价格变高。就是说,用现在广为使用的器件、布线等中可以承受的电压、电流等能够容易且准确地进行这样的转移的技术尚未实现。结果是目前该类型的液晶尚未达到可以通用地使用的程度。
为此,在这样的OCB型的液晶装置或其驱动电路中,希望开发一种可以使液晶层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向弯曲取向转移且价格低而不给现在的晶体管器件、布线等加重负担的技术。
此外同样,在上边所说的其它的用途中使用时,也希望开发准确、容易的发动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以解决以上的课题为目的而做出的,对使用液晶的装置的各个器件的构造进行了钻研,同样,为了进行发动,还对尽可能地加上高的电压,和加上电压时的定时等下了工夫。具体地说来如下所述。
在第1发明群的发明中,对OCB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构造进行了钻研,其结果是,为了进行发动,给存在于第1基板的栅极线和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的液晶层加上比通常的图象显示时还高的电场强度,当该部分借助于此进行弯曲取向时,这里就变成为中心进行继续弯曲取向,实现使整个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这时,由于与液晶屏内的别的部分比较使用以高电压进行驱动的栅极线,故可以把高的电场强度提供给液晶层,而不会给源极线驱动IC或象素晶体管加重负担。
此外,由于给液晶层提供更高的电场强度,故绝缘膜电容将因栅极线上边的绝缘膜的厚度变薄而增大,改变栅极线、对置电极间的电压的分压比。
此外在第1发明群的发明中,绝缘膜电容还会因栅极线上边的绝缘膜使用介电系数高的材料而增大,改变栅极线、对置电极间的液晶层与绝缘膜电压的分压比。
此外在第1发明群的发明中,还可以采用加厚在与液晶层之间形成没有别的金属膜或半导体层的部分的栅极线的金属的厚度的办法,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0.5~1.5μm左右。
此外在第1发明群的发明中,还可以采用在与液晶层之间不存在别的金属膜或半导体层的部分的栅极线上边电接触地叠层源极线形成金属来加厚栅极线的厚度的办法,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
此外在第1发明群的发明中,还可以采用在与液晶层之间不存在别的金属膜或半导体层的部分的栅极线上边不电接触地叠层源极线金属的办法,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
此外在第1发明群的发明中,还把第2基板上边的对置电极分成与第1基板的栅极线对峙的部分和除此之外的部分,给与栅极线对峙的部分的对置电极加上比除此之外的部分还高的电压。
此外在第1发明群的发明中,在第2基板上边使与栅极线对峙的部分的对置电极的厚度变得比除此之外的部分厚,以便减薄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
此外在第1发明群的发明中,在第1基板的与栅极线对峙的部分上叠层上第2基板上边的滤色片形成树脂,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
此外在第1发明群的发明中,在第2基板上边在与第1基板的栅极线对峙的部分上设置柱状衬垫,在该柱状衬垫与液晶层之间形成对置基板电极,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
在第2发明群中,对液晶装置的发动用电路等进行了钻研,以规定顺序、规则把比通常的图象显示时还高的电位差连续地提供给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与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
借助于此,就可以利用对置电极的电压变动。此外,借助于扫描定时或所加电位差的变更、变更的控制,促使向弯曲取向进行的转移。
此外在第2发明群中,采用设置连续地向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与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提供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的期间,在尽可能地宽的面积上加大加在液晶层上的电位差的办法,来增加向弯曲取向转移的转移中心的产生,使弯曲区域的扩大高速化,使得用短时间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在第2发明群中,用反复控制步骤进行向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与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赋予与通常的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赋予比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交互地提供一次以上的驱动方式,设这些期间之内从50%到95%的时间为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采用交互地提供进行弯曲取向的中心的产生和弯曲区域的扩大的第1种电位差施步骤,和未能进行弯曲取向的中心的产生或未能进行弯曲区域的扩大的部分的液晶层的再排列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办法,就可以使整个屏都高速地向弯曲取向转移。
此外在第2发明群中,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内,具有在使象素晶体管从ON变成为OFF时,将因受栅极线的电位差变动发生感应而在象素电极上产生的电位变动量反映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提供给源极线以进行象素电极的充电的充电小步骤,可以把象素电极的电位固定于所希望的电位使整个屏向弯曲取向的转移高速化,而无须从通常的图象显示期间开始变更栅极线的ON·OFF定时。
此外在第2发明群中,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内,具有在使象素晶体管从ON变成为OFF时,将因受栅极线的电位差变动发生感应而在象素电极上产生的电位变动量反映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提供给源极线以进行象素电极的充电的充电小步骤,使得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变得比第1种电位差还大那样地,把源极线的电位设定为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不同的电位,使弯曲取向的中心的产生和弯曲区域的扩大进一步高速化,使在整个屏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高速化。
此外在第2发明群中,采用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开始进行用来使液晶层弯曲取向的驱动的期间,先进行液晶层的排列的办法,使得把第1种电位差提供给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的弯曲中心的产生和弯曲区域的扩大高速化,使在整个屏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高速化。
此外在第2发明群中,为了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采用以一次以上交互地向象素电极对置电极之间提供第1种电位差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使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成为比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驱动方式,结束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或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一直到转移到通常的输入图象信息显示期间为止的期间内显示1场以上加到液晶层上的电位差大的图象信息,完成弯曲区域的扩大和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的办法,使在整个屏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高速化。
本发明的第3发明群,是实现液晶层发动时的稳定的发明群。为此在电源的投入等下了工夫。
本发明还包括:
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具有下述步骤:
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步骤,在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交互地实施、施加上述两个步骤的一个反复期间内,使施加上述第1种电位差的期间在50%以上95%以下;
期间切换控制步骤,在交互地施加由上述反复施加步骤实施的上述第1种电位差和第2种电位差时,使电位差的切换所需要的时间是在该一个反复期间的1个周期的30%以下。
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具有下述装置:
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装置,在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交互地实施、施加的一个反复期间内,使施加上述第1种电位差的期间在50%以上95%以下;
期间切换控制装置,在交互地施加由上述反复控制装置实施的上述第1种电位差和第2种电位差时,在施加上述第1种电位差的期间和施加上述第2种电位差的期间的电位差的切换所需要的时间是在该反复期间的1个周期的30%以下。
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具有下述步骤:
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步骤,从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开始,与上述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交互地而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使之动作;液晶层稳定保持发动控制步骤,在此之前投入电源后,控制上述液晶装置的各个部分的发动,使得不过度地打乱上述液晶层的排列状态;
期间切换控制步骤,在交互地施加由上述反复施加步骤实施的上述第1种电位差和第2种电位差时,使电位差的切换所需要的时间是在该一个反复期间的1个周期的30%以下。
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具有下述装置:
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电位差的不同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装置,从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开始,与上述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交互地而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使之动作;液晶层稳定保持发动控制装置装置,在此之前投入电源后,控制上述液晶装置的各个部分的发动,使得不过度地打乱上述液晶层的排列状态;
期间切换控制步骤,在交互地施加由上述反复施加步骤实施的上述第1种电位差和第2种电位差时,使电位差的切换所需要的时间是在该一个反复期间的1个周期的30%以下。
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作为高电场提供发动步骤,把比其他区域的液晶层高的电场强度提供给存在于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与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的液晶层。
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具有把比其他区域的液晶层高的电场强度提供给存在于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与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的液晶层的期间。
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具有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连续地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电位差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
上述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是,
在与对于整个象素电极具有公共电位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连接到各个象素电极上的存储电容,借助于含有该存储电容的象素电极电容和寄生于在栅极线和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的薄膜晶体管上的电容之比,利用伴随着公共电极的电位变动而发生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得到电位差的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
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具有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连续地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电位差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
上述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是,
在与1条之前或之后的栅极线之间形成连接到各个象素电极上的存储电容,借助于含有该存储电容的象素电极电容和寄生于在栅极线和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的薄膜晶体管上的电容之比,利用伴随着1条之前或之后的栅极线的电位变动而发生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得到电位差的栅极线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
一种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具有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连续地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电位差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
上述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是,
在与对于整个象素电极具有公共电位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连接到各个象素电极上的存储电容,借助于含有该存储电容的象素电极电容和寄生于在栅极线和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的薄膜晶体管上的电容之比,利用伴随着公共电极的电位变动而发生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得到电位差的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和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
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具有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连续地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电位差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
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分别是:
在与1条之前或之后的栅极线之间形成连接到各个象素电极上的存储电容,借助于含有该存储电容的象素电极电容和寄生于在栅极线和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的薄膜晶体管上的电容之比,利用伴随着1条之前或之后的栅极线的电位变动而发生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得到电位差的栅极线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和栅极线电位变动利用型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液晶器件的喷射取向(1)、(2)和弯曲取向(3)的样子。
图2示出了现有的液晶屏的1个象素的关键部分的平面和剖面。
图3模式性地示出了现有的液晶屏和若干个实施例的栅极线电极、对置电极间的容性负载。
图4示出了实施例1-1的液晶屏的1个象素的构成。
图5示出了实施例1-2的液晶屏的1个象素的构成。
图6示出了实施例1-3的液晶屏的1个象素的构成。
图7示出了实施例1-4的液晶屏的1个象素的构成。
图8示出了实施例1-5的液晶屏的1个象素的构成。
图9示出了实施例1-6的液晶屏的1个象素的构成。
图10是实施例1-7的液晶装置的剖面图。
图11是实施例1-8的液晶装置的剖面图。
图12是实施例1-9的液晶装置的剖面图。
图13示出了实施例2-1等的液晶装置的象素的电路构成。
图14示出了同上实施例的象素的构造。
图15示出了同上实施例的象素的尺寸。
图16示出了给同上实施例的象素间的各个部分加上或附加上电压的样子、作用。
图17示出了实施例2-2的电压施加的样子、作用。
图18是上述实施例的液晶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构成图。
图19示出了实施例2-2中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占空比与转移完成时间的相关性。
图20示出了同上象素电极和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Vpc的变化所需要的时间tr、tf。
图21示出了同上实施例的电路的具体的构成。
图22示出了实施例2-3的电压施加的样子、作用。
图23示出了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24示出了实施例2-4的象素的电路构成。
图2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的象素的构造。
图2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的象素的尺寸。
图27示出了实施例2-4的作用。
图28是实施例2-5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
图29示出了象素电极和对置电极间电位差变化的情况下的电位差和转移完成时间的关系的测定结果。
图30是实施例2-6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
图31是实施例2-7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
图32是实施例2-8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
图33是实施例2-9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
图34是实施例2-10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
图35示出了在从实施例2-5到实施例2-11的实施例中,从第1种电压施加步骤开始和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开始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情况的转移完成时间测定值。
图36是实施例2-11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
图37是实施例3-1的时间图。
图3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等的电路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其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发明群1}
本发明群,主要在象素的绝缘膜的构造上下了工夫,使得可以给液晶层的转移加上高电压。
以下,根据其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1)
在这里所谓‘(实施例1-1)’,指的是‘第1发明群的实施例1’的意思。为此,如果是‘发明群1的实施例2’,则记述为‘(实施例1-2)’。至于别的发明群也是与此同样的。
另外,实际上,虽然这样的电路构成的象素在基板上边纵横形成有若干列若干行,在有的情况下还会形成许多级,但是,由于不言自明而且由于要都画出来很麻烦,故图示被省略。这种做法,在别的发明群或别的实施例中也是与此同样的。
图2示出了现有的液晶屏的1个象素的构造的平面(1)和晶体管器件部分的A-A剖面(2)。在本图中,21是透明象素电极。3是象素电极。5是液晶层。64是沟道保护膜。65是a-Si(无定形硅)层。66是n+a-Si层。7是源极线电极。76是源极线电极与液晶层间的绝缘膜。8是栅极线电极。86是栅极线电极与a-Si层间的绝缘膜。9是对置电极。
在图2中,模式性地示出了图3所示的液晶屏的栅极线电极、对置电极间的容性负载。
在本图中,8是栅极线电极。9是对置电极。C1是液晶层的容性负载。C2是源极线电极与液晶层间的容性负载。C3是栅极线电极与a-Si层间的绝缘膜的容性负载。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液晶屏的1个象素的构造的平面(1)及其A-A剖面(2)。
在本图中,8是栅极线电极,7是源极线电极,3是象素电极,64是沟道保护膜,65是a-Si层,66是n+a-Si层,86是栅极线电极与a-Si层间的第1绝缘膜,762是源极线电极与液晶层间的第2绝缘膜,5是液晶层,9是对置电极,21是透明象素电极,862是栅极线电极与a-Si层间的第2绝缘膜,761是源极线电极与a-Si层间的第1绝缘膜。
以下,用这3个图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动作。
在图2中,当给栅极线电极8和对置电极9加上电压V时,将给各层加上由液晶层5和源极线电极7和液晶层间的绝缘膜762及栅极线电极与a-Si层间的绝缘膜86各自的容性负载的比决定的电压。其分压设为V1、V2、V3。用图3说明它们的关系。
单位面积S的容性负载C,若设层的相对介电系数为ε,层的厚度为1,真空的介电系数为ε0,则可以用以下的(式1-1)表示。
C=ε0×ε×S/1...(式1-1)
另一方面,串联连接的容性负载C1、C2、C3的分V1可以用以下的(式1-2)表示。
V1=V*C2*C3/(C1*C2+C2*C3+C3*C1)...(式1-2)
若设液晶层5、绝缘膜762、86各自的相对介电系数、厚度为ε1、ε2、ε3、L1、L2、L3,则(式1-2)的分压V1将变成为(式1-3)
V1=V*ε2*3*L1/(ε1*ε2*L3+ε2*ε3*L1+ε3*ε1*L2)...(式1-3)
电场强度E1则将变成为
E1=V1/L1
=V*ε2*ε3/(ε1*ε2*L3+ε2*ε3*L1+ε3*ε1*L2)
=V/(L1+L2*ε1/ε2+L 3*ε1/ε3)...(式1-4)
在图4的构造中,采用使栅极线电极与a-Si层间的绝缘膜以及源极线电极与液晶层间的绝缘膜分别变成为2层并使之图形化的办法,在栅极线电极与a-Si层间以及源极线电极与液晶层间的绝缘膜保持与现有技术同等不变,使栅极线电极与液晶层间的绝缘膜变薄。采用作成为这样的构造的办法,用(式1-4)表示的电场强度E1的分母减小,结果是可以增高加到液晶层上的电场强度,可以进行向弯曲取向的高速的转移。
液晶层的相对介电系数取决于液晶的穿透系数变化成3~8左右,作为绝缘膜使用的SiOx、SiNx、TaOx的相对介电系数分别约3.9、约6.4和约23,在液晶的相对介电系数的波动均等的情况下,加到图13的液晶层上的电场强度大多会比现有的构造的电场强度(1-4式)还要高。要想使具有弯曲取向的液晶层从初期的均匀状态高速地向弯曲取向转移,给液晶层提供尽可能高的电场强度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象本实施例那样使绝缘膜变薄将成为非常有效的手段。
(实施例1-2)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构造。
在本图中,8是栅极线电极,7是源极线电极,3是象素电极,64是沟道保护膜,65是a-Si层,66是n+a-Si层,86是栅极线电极与a-Si层间的绝缘膜,76是源极线电极与液晶层间的绝缘膜,5是液晶层,9是对置电极,21是透明象素电极,A是表示剖面部分的线。
在先前的实施例1(由于不会产生误解,故把实施例1-1缩写为这样。以下也是这样。)中,虽然把绝缘膜分别作成为2层,但是,借助于如本图5所示地图形化,使栅极线电极与液晶层间的绝缘膜厚度变薄也可以得到同等的效果。
(实施例1-3)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构造。
在本图中,也与图5一样,8是栅极线电极,7是源极线电极,3是象素电极,64是沟道保护膜,65是a-Si层,66是n+a-Si层,86是栅极线电极与a-Si层间的绝缘膜,76是源极线电极与液晶层间的绝缘膜,5是液晶层,9是对置电极,21是透明象素电极,A是表示剖面的线。
在该构造的情况下,采用作成为使栅极线电极的膜厚加厚的规定部分厚膜型栅极线的办法,就可以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可以增高加到液晶层上的电场强度,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栅极线电极的膜厚,虽然通常是从0.2μm到0.6μm左右,但是,采用使之变成为大约2倍的办法,就可以使液晶层的厚度变薄0.5μm左右。
(实施例1-4)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构造。
在本图中,也与图5一样,8是栅极线电极,7是源极线电极,3是象素电极,64是沟道保护膜,65是a-Si层,66是n+a-Si层,86是栅极线电极与a-Si层间的绝缘膜,76是源极线电极与液晶层间的绝缘膜,5是液晶层,9是对置电极,21是透明象素电极,A是表示剖面部分的线,70是电接触地叠层到栅极线电极的上边的源极线形成金属。
在本构造的情况下,采用作成为电接触地把源极线形成金属叠层到栅极线形成金属的上边的局部接触型的栅极线,实质上把栅极线电极的膜厚形成得厚,把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形成得薄,增高加到液晶层上的电场强度的办法,就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源极线电极的膜厚通常是从0.2μm到0.6μm左右,所以液晶层的厚度,可以变薄相应部分。
(实施例1-5)
图8示出了实施例1-5的构造。
在本图中,也与图5一样,8是栅极线电极,7是源极线电极,3是象素电极,64是沟道保护膜,65是a-Si层,66是n+a-Si层,86是栅极线电极与a-Si层间的绝缘膜,76是源极线电极与液晶层间的绝缘膜,5是液晶层,9是对置电极,21是透明象素电极,A是表示剖面部分的线,713是不电接触地叠层到栅极线电极的上边的源极线形成金属。
在该构造的情况下,采用作成为在栅极线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电绝缘地存在着源极线形成金属的非接触型的栅极线,把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形成得薄,增高加到液晶层上的电场强度的办法,就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实施例1-6)
图9示出了实施例1-6的构造。在本图中,1是第1基板,8是栅极线电极,7是源极线电极,6是象素晶体管,2是第2基板,91是在正面对第1基板的栅极线电极的位置上形成的第1对置电极,92是与第1对置电极电绝缘的第2对置电极。在该分割型对置电极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第1对置电极与第2对置电极电绝缘,故在可以防止电压变动通过液晶层或绝缘膜的容性负载影响象素电极或象素晶体管的同时,还可以向栅极线电极上边的液晶层提供任意的电场强度,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在通常的图象显示时,采用使第1对置电极和第2对置电极变成为同电位的办法,就可以得到与对置电极未图形化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完全同等的画质。
(实施例1-7)
图10示出了实施例1-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在本图中,1是第1基板,8是栅极线电极,7是源极线电极,87是绝缘膜,2是第2基板,11是在正面对第1基板的栅极线电极的位置上形成的黑色矩阵用金属,12是滤色片,5是液晶层,91是在第2基板上边整个面上大体上均一地形成的第1层的对置电极,92是在正面对第1基板的栅极线的位置上形成的第2层的对置电极。在该对峙部分厚膜对置电极的构造的情况下,采用把正面对栅极线的对置电极作成为2层的办法,就可以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形成得薄,增高电场强度,就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实施例1-8)
图11示出了实施例1-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在本图中,也与图10同样,1是第1基板,8是栅极线电极,7是源极线电极,87是绝缘膜,2是第2基板,11是在正面对第1基板的栅极线电极的位置上形成的黑色矩阵用金属,121是红色等的第1彩色滤色片,122是蓝等其它的第2彩色的滤色片,9是对置电极,5是液晶层。
在该构造的情况下,采用通过在第2基板上边,在正面对第1基板的栅极线电极的部分处叠层滤色片形成树脂,加厚该部分的对置电极而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的办法,就可以增高液晶层的电场强度,就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实施例1-9)
图12示出了实施例1-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在本图中,也与图10同样,1是第1基板,8是栅极线电极,7是源极线电极,87是绝缘膜,2是第2基板,11是在正面对第1基板的栅极线电极的位置上形成的黑色矩阵用金属,12是滤色片,111是在正面对第1基板的栅极线的部分处形成的柱状衬垫,9是对置电极,5是液晶层。
在该构造的情况下,采用在第2基板上边,在正面对第1基板的栅极线电极的部分处形成柱状衬垫,在该柱状衬垫与液晶层之间形成对置电极的办法,就可以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就可以增高液晶层的电场强度,就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另外,在这里虽然用从实施例1到实施例9的9个实施例对液晶屏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各个实施例之内,使多个进行组合以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比任何一个单独实施都易于得到更好的效果,而且。若分割对置电极并对正面对栅极线的电极加上任意的电压,则效果将会更好。
{第2发明群}
本发明群,是对为进行液晶层的转移,在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或者加上比通常的图象显示时还高的电压,或者加上2种电压,以及为此所需要的手段、占空比等进行了钻研的发明群。
(实施例2-1)
图13示出了以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的象素的电路为中心的构造。在本图中,3是象素电极。6是象素晶体管。7是源极线。71是其次的源极线。8是栅极线。81是之前的栅极线。9是对置电极。10是连接到所有的存储电容上的公共电极。Cgd是象素晶体管的栅极·漏极间的电容。Cst是连接到象素电极上,在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存储电容。Clc是液晶层的电容。Cgs是象素晶体管的栅极·源极间的电容。
图14示出了以该象素的构造为中心的平面和剖面的概略。在本图中,6是象素晶体管,21是透明象素电极,Cst是连接到象素电极上,在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存储电容,Clc是液晶层的电容,7是源极线,71是其次的源极线,8是栅极线,81是之前的栅极线,9是对置电极,10是连接到所有的存储电容上的公共电极。
图15示出了1个象素的尺寸的一个例子。在本图中,Wt是象素的宽度。Lt是象素的长度。Wp是象素电极的宽度。Lp是象素电极的长度。Ws是源极线的宽度。Wg是栅极线的宽度。在整个一个象素的面积30000[μm2]内,象素电极的面积为18224μm2,占1个象素的60.7%。
图16示出了在这些图13、14、15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的动作。
在图16中,Vg是栅极线的电压。Vs是源极线的电压。Vp是象素电极的电压。Vcc是公共电极的电压。Vc是对置电极的电压。
在通常图象显示时,一直到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N状态为止使栅极线的电压Vg变化,使源极线的电压Vs给象素电极21、存储电容Cst、液晶电容Clc充电。象素电极的电压Vp将变成为与源极线的电压Vs相等。
对置电极的电压Vc只要是在与象素电极的电压Vp之间使液晶的穿透系数充分地变化的范围就行,通常Vc与Vp的电位差Vpc设定为0V~5V左右。要想使液晶层弯曲取向,连续地给液晶层加上更高的电压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是必要的。为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要的电位差、时间,虽然因液晶材料而异,但是已经实验性地确认,存在着采用把6V以上的电位差加在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办法在1秒以内完成转移的材料。作为液晶显示装置来说,该转移时间是越短越好,最好在几秒到10秒以内,但是,为此就要或者要加上更大的电位差(从20V到30V左右),或者要对液晶材料进行选择。用来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的电位差,用尽可能宽的面积提供是理想的,如图15所示加在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在面积方面是最为有效的。
(实施例2-2)
用图17说明图13、14、15所示的本实施例2的液晶装置的动作。
在图17中,Vg是栅极线的电压。Vs是源极线的电压。Vp是象素电极的电压。Vcc是公共电极的电压。Vc是对置电极的电压。这样的构成的液晶屏中的通常图形显示时的动作,与实施例1同样,Vc与Vp的电位差Vpc为0V~5V。在为了进行向弯曲取向转移把6V以上的电位差连续地加到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情况下,取决于液晶屏的构造或液晶材料,有时候会发生胶着部分而不向转移状态前进的情况,即便是对胶着部分加上10秒以上也停在那里不能进行转移。在这样的屏或液晶材料的条件的情况下,要使对置电极的电压Vc接近象素电极的电压Vp,使加在液晶层上的电位差Vpc变成为小的第2种电位差,使液晶器件的取向返回初始状态之后,再次加上高的第1种电位差。借助于此,原来已转移为弯曲状态的液晶器件,由于即便是在返回到初始状态之后重新加上电位差也易于进行转移,故立即进行转移,由于转移状态已经胶着的部分采用重新加上电位差的办法而变得易于进行转移,故结果就变成为在整个屏中,可以在短时间内转移成弯曲取向。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构成的一个例子。在本图中,205是液晶屏,204是液晶屏控制器,203是各种电源电压产生电路,从外部把启动开关210连接到液晶屏控制器204上。该启动开关210连接液晶屏控制器204内部的计数器211和接在其后边的212的切换装置A,在启动后,立即借助于计数器进行了规定期间的计数之后,就给液晶屏205加上来自通常图象信号发生部分213的图象信号。在整个对规定的期间进行计数期间,用由周期计数器216设定的规定的周期,借助于217的切换装置B,对214的电压产生装置1和215的电压产生装置2进行切换。这些电压产生装置并不限定于产生单一的电压。液晶屏205是有源矩阵,由于其中的象素电极-对置电极间的液晶施加有效电位差是关键,故结果就变成为对置电极电压自不必说,在将成为决定象素电极电压的关键因素的源极线电压、栅极线电压、后边要讲的存储电容的公共电极的电压之中,把必要的电压组合起来进行切换。
此外,在这里所说的启动后的规定的期间是大约0.1秒到10秒左右,所说的用周期计数器216设定的规定的周期大约是从0.1秒到55秒左右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Vpc变成为第2种电位差的时间是用来使向弯曲取向的转移返回到初始状态的时间,故与给象素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提供第1种电位差的时间进行比较,变成为同等以下的短时间的一方将使整个液晶屏向弯曲取向转移在短时间内结束。如图19所示,当加上了比Vpc高的第1种电位差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占空比超过了0.5时,转移时间将显著地变短。该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大体上是从0.1秒到3秒左右。此外,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切换时发生的对置电极的电压变化的通过速率的高低对于向弯曲取向转移的转移时间没有直接影响。为此,即便是驱动象对置电极那样地大的负载的情况下,即便是使用只具有小的电流驱动能力的驱动器件使电压缓慢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如图20所示,在周期T的反复控制步骤中使电位差Vpc变化时,即便是电位差的变化所需要的时间tr、tf分别达到周期T的30%,也可以进行快速转移。
在图21中所示的那样的电路中为使电容C[F]在1秒内变化V[V]所需要的电流i[A]可以用下式求得。
i=C*V/t
为使10[μF]的电容的对置电极在300毫秒内变化10[V]所需要的电流驱动能力为0.33[mA],可以用通用的运算放大器以及低功耗型的运算放大器等的电流驱动器件构成电路。此外,虽然未画出来,但是也可以用脉冲状信号源和串联电阻驱动电容器件。
(实施例2-3)
把用图13、14、15在实施例1中借助于公共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加大第1种电位差的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的情况当作实施例3,用图22说明其动作。其构成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
在图22中,Vg是栅极线的电压。Vs是源极线的电压。Vp是象素电极的电压。Vcc是公共电极的电压。Vc是对置电极的电压。
在象素晶体管ON的期间,向象素电极写入源极线的电位Vs,在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FF时,象素电极的电位Vp仅仅变化与栅极线的电位变化ΔVg合在一起可以用(2-1式)计算出来的穿通电压量ΔVp1。此外,在象素晶体管OFF的期间,当使已变成为存储电容的电极的公共电极的电位Vcc仅仅变化ΔVcc时,在象素电极上将发生可以用(2-2式)计算的穿通电压ΔVp2。在本图所示的信号变化的情况下,采用使ΔVp2变得比ΔVp1还大的办法,就可以把比从源极线写入进来的电位Vs还高的电位给予象素电极,就可以使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Vpc变得更大,就可以缩短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的转移时间。
ΔVp1=ΔVg*Cgd/(Cst+Clc+Cgd)...(2-1式)
ΔVp2=ΔVcc*Cst/(Cst+Clc+Cgd)...(2-2式)
这时,如图23所示,即便是使公共电极的电压与栅极信号的电压相同,也可以使Vpc变得充分大,而且,借助于电压的共用,还可以减小电源电路的规模。
(实施例2-4)
图24示出了液晶屏的1个象素的量的构成。在本图中,6是象素晶体管,3是象素电极,Cgd是象素晶体管的栅极·漏极间电容,Cst是连接到象素电极上,与前一级的栅极线之间形成的存储电容,Clc是液晶层的电容,Cgs是象素晶体管的栅极·源极间电容,7是源极线,71是其次的源极线,8是栅极线,81是前边的栅极线,11是对置电极。这样的构成的液晶屏被称之为前级栅极方式,与图13、图14所示的构成比,由于可以去掉公共电极,故可以得到高的开口率。
图25示出了象素构造的平面·剖面概略图。6是象素晶体管,21是透明象素电极,Cst是连接到象素电极上,在与前一级的栅极线之间形成的存储电容,Clc是液晶层的电容,7是源极线,71是其次的源极线,8是栅极线,81是前边的栅极线,9是对置电极。
图26示出了1个象素的尺寸的一个例子。Wt是象素的宽度,Lt是象素的长度,Wp是象素电极的宽度,Lp是象素电极的长度,Ws是源极线的宽度,Wg是栅极线的宽度,Wst是存储电容部分的长边,Lst是象素电极与栅极线的间隙,在整个一个象素的面积30000[μm2]内,象素电极的面积为18564[μm2],占1个象素的61.9%。
把用图24、25、26在实施例2中借助于前一级栅极线的电位变化来加大第1种电位差的栅极线电位变动利用型的情况当作实施例4,用图27说明其动作。
在本图中,Vg是栅极线的电压,Vs是源极线7的电压,Vp是象素电极的电压,Vg-是前一级的栅极线81的电压,Vc是对置电极的电压。
在通常图象显示时,一直到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N状态为止使栅极线的电压Vg变化,使源极线的电压Vs给透明象素电极21、存储电容Cst、液晶电容Clc充电。透明象素电极21的电压Vp将变成为与源极线7的电压Vs相等。
在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FF时,象素电极的电位Vp仅仅变化与栅极线的电位变化ΔVg合在一起可以用(2-3式)计算出来的穿通电压量ΔVp3。此外,在象素晶体管OFF的期间内,当使已变成为存储电容的电极的前一级栅极线的电位Vg-仅仅变化ΔVg-时,在象素电极上将产生可以用(2-4式)计算的穿通电压ΔVp4。在图27所示的信号变化的情况下,采用使ΔVp4比ΔVp3还大的办法,就可以把比从源极线写入进来的电位Vs还高的电位给予象素电极,就可以使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Vpc变得更大,就可以缩短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的转移时间。
ΔVp3=ΔVg*Cgd/(Cst+Clc+Cgd)...(2-3式)
ΔVp4=ΔVg-*Cst/(Cst+Clc+Cgd)...(2-4式)
如图26所示,由于在一个象素中,象素电极所占的面积比率为61.9%,相当大,故给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加上大的电位差是非常有效的。
这样的构成的液晶屏中的通常图象显示时的Vc与Vp之间的电位差Vpc为0V~5V。在为了进行向弯曲取向转移,对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用直流提供6V以上的电位差的情况下,取决于液晶屏的构造或液晶材料,有时候会发生转移状态没有进展,胶着的液晶器件即便是加上10秒以上也不能进行转移的情况。在这样的屏或液晶材料的条件的情况下,采用使对置电极的电压Vc接近象素电极的电压Vs,使加在液晶层上的电位差Vpc变成为小的第2种电位差,使液晶器件的取向返回初始状态之后,再次加上高的第1种电位差的办法,给原来转移状态已胶着了的部分重新加上电位差,故结果就变成为在整个屏中,可以在短时间内转移成弯曲取向。
若采用本实施例,在虽然与前一级的栅极线之间设置有存储电容,但与后一级的栅极线之间设置有存储电容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同等的动作得到同等的效果。
(实施例2-5)
用图28所示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和图13的连接图来说明实施例2-5中的动作。
在图28中,粗的虚线表示对置电极电位,细的虚线表示栅极线电位,细的实线表示源极线电位,粗的实线表示象素电极电位。下部的Vpc表示象素电极·对置电极间电位差的变动。Tc是通常图象显示期间,T12是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是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是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1是是第2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示出了各种象素电极电位的变动要因。
在本图中,T12、T11、T22、T21以反复控制步骤进行反复。当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开始后,使对置电极电位变成为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2电位。象素电极电位通过液晶电容与对置电极进行连接,在该瞬间内由于象素晶体管为OFF没有电流的供给,故对于对置电极电位的变化量ΔVcom,如本图的期间T12的左侧所示,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电位仅仅变化在(2-5式)中所示的ΔVp5。
ΔVp5=ΔVcom*Clc/(Clc+Cst+Cgd)...(2-5式)
栅极线电位在使象素晶体管从ON变成为OFF时的电位变动量ΔVg对象素电极产生影响的电位变动量将变成为(2-6式)中所示的ΔVp6。
当使源极线电位变成为把ΔVp6加载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使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FF时,象素电极电位如本图的期间T12的中央栅极电位变动所示,将仅仅下降ΔVp6,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则变成为几乎为0的第2种电位差。
ΔVp6=ΔVg*Cgd/(Clc+Cst+Cgd)...(2-6式)
以后,在整个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期间内,除去象素晶体管为ON正在充电源极线电位的整个充电小步骤期间之外,象素电极电位与对置电极电位之间的电位差将变成为几乎为0的第2种电位差。
当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转移到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后,为了使象素电极电位与对置电极电位之间的电位差变成为第1种电位差,要使对置电极电位变化为第1电位,象素电极电位受其影响就象在本图的期间T11内左侧所示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那样,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变化。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同样,使源极线电位变成为把ΔVp6加载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用充电小步骤使象素晶体管进行一次ON·OFF时,象素电极电位虽然会下降到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大体上相等的电位,但是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要把对置电极电位设定为使得象素电极电位与对置电极电位之间的电位差变成为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足够大的第1种电位差。
以下,在整个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期间内,象素电极电位与对置电极电位之间的电位差被赋予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第1种电位差。
当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开始后,由于对置电极电位变化,象素电极电位受其影响,如本图的期间T22的左侧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注:该文的记述处在期间T12内)所示,电位将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变化。当用充电小步骤进行一次象素晶体管的ON·OFF时,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同样,除去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N,给象素电极充电源极线电位时以外,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成为大体上为O的第2种电位差。
当从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转移到第2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1后,与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同样,对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提供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第1种电位差。
以后,一直到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结束为止以反复控制步骤交互地反复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除去期间开始后的第1次的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N为止的期间和在充电小步骤中象素晶体管为ON时以外,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将变成为大体上为0的第2种电位差,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除去期间开始后到第1次的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N为止的期间之外,给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提供为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足够大的第1种电位差。
采用交互地提供增大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进行弯曲取向的中心的产生和弯曲区域的扩大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减小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进行不产生弯曲取向的中心或不扩大弯曲区域的部分的液晶层的重新排列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办法,就可以使整个屏高速地转移为弯曲取向。
虽然整个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期间的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第2种电位差为0是理想的,但是如图29所示,只要是在±1V的范围内,就不太影响面内转移完成时间。存储电容Cst、液晶电容Clc、栅极-漏极间电容Cgd归因于膜厚、膜质,即便是在屏内部屏彼此间也会存在不均一性,虽然在受栅极线电位的变化影响的象素电极电位的变化量ΔVp6上也会产生不均一性,但是只要该不均一性在±1V之内,就可以决定使源极线电位固定的驱动方法而无须对每一个步骤(パ)37都调整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源极线电位。
(实施例2-6)
用图30、图13说明使实施例5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与象素晶体管的ON·OFF定时相吻合地使源极线电位变化的情况下的实施例6的动作。
图30示出了图13所示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
在本图中,粗的虚线表示对置电极电位,细的虚线表示栅极线电位,细的实线表示源极线电位,粗的实线表示象素电极电位。下部的Vpc表示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电位差。Vsc是源极线与对置电极间电位差。Tc是通常图象显示期间,T12是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是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是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1是第2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示出了各种象素电极电位的变动要因。
在本图中,当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开始后,使对置电极电位变成为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2电位。象素电极电位,若设对置电极电位变动量为ΔVcom,则如(2-5式)所示,电位如本图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所示,将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仅仅变化ΔVp5。当使源极线电位变成为把ΔVp6加载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用充电小步骤使象素晶体管进行一次ON·OFF时,如本图的栅极电位变动所示,象素电极电位仅仅下降ΔVp6,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成为大体上为0的第2种电位差。源极线电位在象素晶体管已变成为OFF的期间将变成为与对置电极电位大体上相等的电位,就象Vsc那样,在充电小步骤中使之与象素晶体管的ON·OFF定时相吻合地进行变动。
以后,在整个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期间,用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同样的定时使象素晶体管进行ON·OFF,每逢此时源极线电位就发生变化,在象素晶体管已变成为OFF时,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和象素电极与源极线电位间电位差将变成为几乎为0的第2种电位差。
该象素晶体管已变成为OFF时的源极线电位,只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在±1V的范围内,面内转移完成时间就没有任何变化。这与在实施例5中用图29所说明的只要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在±1V的范围内就不太影响面内转移完成时间的情况是同样的。
当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转移到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后,为了使象素电极电位与对置电极电位之间的电位差变成为第1种电位差,要使对置电极电位变化为第1电位,象素电极电位受其影响,就象在本图的期间T11左侧所示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那样,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仅仅变化ΔVp5。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同样,当使源极线电位变成为把ΔVp6加载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用充电小步骤使象素晶体管进行一次ON·OFF时,象素电极电位将变成为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大体上相等。
在该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源极线电位也用象素晶体管的ON·OFF的定时使电位变化,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和源极线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和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的电位差大体上相等。于是,要把各自的期间的对置电极电位设定为使得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和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的电位差变成为转移液晶层所必要的第1种电位差。
当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开始后,由于对置电极电位变化,象素电极电位受其影响,如本图的期间T22内左侧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说明的记述在期间T12内)所示,电位将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变化。用之后的由象素晶体管进行的充电动作,象素电极电位进行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同样的变化,变成为与对置电极电位大体上相等。
当从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转移到第2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1后,对置电极电位与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同样地变化,在该期间内,也用由象素晶体管进行的充电,给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加上与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同样的第1种电位差。
以后,一直到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结束为止以反复控制步骤交互地反复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和源极线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成为几乎为0的第2种电位差,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给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提供为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充分大的第1种电位差。
在本例中,除去在实施例5中所说的动作之外,在整个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期间内,由于使占面内大部分的面积的象素电极和源极线和对置电极的电位差变成为0,故虽然有使源极线电位变化的麻烦,但是,与实施例5比较,可以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更加高速化。
(实施例2-7)
用图31、图13说明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初期进行一次由实施例5的象素晶体管的ON实施的象素电极充电的情况下的实施例2-7的动作。
图31示出了图13所示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在图31中,粗的虚线表示对置电极电位,细的虚线表示栅极线电位,细的实线表示源极线电位,粗的实线表示象素电极电位。下部的Vpc是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电位差。Tc是通常图象显示期间,T12是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是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是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1是第2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此外,还示出了各种象素电极电位的变动要因。
在本图中,当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开始后,使对置电极电位变成为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2电位。象素电极电位受对置电极电位变动的影响,如在本图的期间T12内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所示,将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仅仅变化ΔVp5。当使源极线电位变成为把ΔVp6加载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使象素晶体管进行一次ON·OFF时,如本图的栅极电位变动所示,象素电极电位仅仅下降ΔVp6,变成为与对置电极电位大体上相等。以后,在整个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期间内,栅极线电位不变化,象素电极电位与对置电极电位1的电位差保持大体上为0的第2种电位差不变。
当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转移到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后,为使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成为第1种电位差,使对置电极电位变成为第1电位,象素电极电位受其影响,就象在本图的期间T12内左侧所示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那样,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仅仅变化ΔVp5。由于即便是转移到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也不进行由象素晶体管实施的象素电极的充电,故象素电极的电位维持因对置电极电位的变动而受到影响的电位,把对置电极电位设定为使得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成为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充分大的第1种电位差。
当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开始后,由于使对置电极电位变化为第2电位,象素电极电位虽然因受其影响,就象在从本图的T12期间向期间T22转移的转移部分表示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化所示的那样,电位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变化,但是该电位与在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的栅极电位变动中的象素电极电位相等,变成为与对置电极电位之间的电位差为大体上为0的第2种电位差。
当从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转移到第2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1时,对置电极电位与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同样变化成第1电位,在该期间内也不进行象素电极的充电,向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提供与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同样的第1种电位差。
以后,一直到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结束为止以反复控制步骤交互地反复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将变成为大体上为0的第2种电位差,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给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提供为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足够大的第1种电位差。
在本例中,虽然有象素晶体管的ON·OFF定时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麻烦,但是由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的象素晶体管ON所实施的象素电极充电次数却比通常定时还少,故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期间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电位差为0的时间增多,故与实施例5比较,可以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高速化。
另外,在象素电极的充电用一次象素晶体管的ON不充分的情况下,或用来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的驱动期间对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非同步地开始,为使象素晶体管确实地变成为ON,需要次数的宽余量的情况下,即便是进行数次而不是进行一次用来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的驱动期间的开头的由象素晶体管实施的象素电极充电,也不太影响效果。
此外,第1次的象素晶体管的ON可以在从通常的图象显示定时向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的切换完成之后,在1场期间(通常为16.7毫秒)以内进行。
(实施例2-8)
用图32、图13,说明在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内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各自的初期,进行一次在实施例5的充电小步骤中的由象素晶体管的ON实施的象素电极充电的情况下的实施例8的动作。
图32示出了图13所使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
在本图中,粗的虚线表示对置电极电位,细的虚线表示栅极线电位,细的实线表示源极线电位,粗的实线表示象素电极电位。下部的Vpc是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电位差。Tc是通常图象显示期间,T12是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是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是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1是是第2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此外,还示出了各种象素电极电位的变动要因。
在图32中,当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开始后,使对置电极电位变成为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2电位。象素电极电位受对置电极电位变动的影响,在本图的T12内左侧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所示,将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仅仅变化ΔVp5。当使源极线电位变成为把ΔVp6加载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使象素晶体管进行一次ON·OFF时,象素电极电位,如期间T12内中央的栅极电位变动所示,仅仅下降ΔVp6,变成为与对置电极电位大体上相等。以后,在整个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期间内,栅极线电位不变化,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保持大体上为0的第2种电位差不变。
当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转移到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后,为使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成为第1种电位差,使对置电极电位变成为第1电位,象素电极电位受其影响,就象在期间T11的左侧所示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那样,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仅仅变化ΔVp5。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同样,当把源极线电位变成为把ΔVp6加载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用充电小步骤使象素晶体管进行一次ON·OFF时,象素电极电位与栅极电极电位变动同样,变成为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大体上相等。以后,由于在整个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中不进行由象素晶体管实施的象素电极的充电,故象素电极电位不变化。
如上所述,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大体上和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与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的电位差相等。于是,把各个期间的对置电极电位设定为使得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的电位差变成为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电位差。
当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开始后,由于对置电极电位变化,象素电极电位虽然因受其影响,就象在期间T12和期间T22的边界部分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所示的那样,电位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变化。借助于之后的由象素晶体管实施的象素电极充电动作,其电位变成为在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的象素电极电位,与对置电极电位之间的电位差将变成为大体上为0的第2种电位差。
当从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转移到第2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1时,虽然对置电极电位与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同样地变化,但是在该期间内,也将借助于初期的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N,向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提供与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同样的第1种电位差。
以后,一直到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结束为止以反复控制步骤交互地反复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将变成为几乎为0的第2种电位差,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给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提供为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足够大的第1种电位差。
采用在各个期间的初期只进行一次向象素电极充电源极线电位的充电的办法,虽然象素晶体管的ON·OFF定时的控制会变得比实施例7更为烦杂,但是会减少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期间内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N,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得不是0的时间,同时还将因在各个期间的初期确定象素电极电位而排除对置电极电位的变动,使得整个屏向弯曲取向的转移比实施例5、实施例7更加高速化。
与实施例7同样,在象素电极的充电用一次的象素晶体管的ON不充分的情况下,或用来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的驱动期间对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非同步地开始,为使象素晶体管确实地变成为ON,需要次数的宽余量的情况下,即便是进行数次而不是进行一次用来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的驱动期间的开头的由象素晶体管实施的象素电极充电,也不太影响会影响效果。
(实施例2-9)
用图33和图24,说明在整个用来使实施例5的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的驱动期间内,使栅极线的OFF电压变成为直流的情况下的实施例9的动作。
图33示出了图24所示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
在本图中,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转移的驱动期间的电动作定时与实施例5是一样的。在图24的构造的液晶屏的情况下,为了在前一级的栅极线81与透明象素电极21之间形成存储电容Cst,在通常图象显示期间内向象素的相邻行之间供给电位差,使前一级的栅极线的电位与对置电极的电位在相同的方向上变化。该动作在选择栅极线已使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FF的电位,就是说选择OFF电压的期间内进行。若在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内也使该动作继续进行,则借助于前一级的栅极线的OFF电压的变动,象素电极电位仅仅变动式(6)的ΔVp6,特别是当尽管想要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使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成为大体上为0的第2种电位差,仍将会产生几伏的电位差。当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的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如图19所示超过了1伏时,转移完成时间将会变长。
于是,如图33所示,在整个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转移的驱动期间内,采用用栅极线OFF电压直流保持步骤使栅极线的OFF电压变成为直流的办法,就可以避免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动,就可以使在整个屏向弯曲取向的转移高速化。
(实施例2-10)
用图34和图13说明实施例10中的动作。
图34示出了图13所示的象素的电极电位的时间图。
在本图中,粗的虚线表示对置电极电位,细的虚线表示栅极线电位,细的实线表示源极线电位,粗的实线表示象素电极电位。下部的Vpc是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电位差。Tc是通常图象显示期间,T12是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是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是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1是是第2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此外,还示出了各种象素电极电位的变动要因。
在图34中,当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开始后,使对置电极电位变成为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2电位。象素电极电位4通过液晶电容Clc与对置电极连接,由于在该瞬间内象素晶体管OFF,没有电流供给,对于对置电极电位变动量ΔVcom,电位如T12的左端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所示将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仅仅变化式(5)的ΔVp5。当使源极线电位变成为把ΔVp6加载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并用充电小步骤使象素晶体管进行一次ON·OFF时,象素电极电位,如在期间T12中央的栅极电极电位变动所示,仅仅下降ΔVp6,变成为与对置电极电位大体上相等。
当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转移到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后,为使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成为第1种电位差,使对置电极电位变成为第1电位,象素电极电位受其影响,就象在期间T11和期间T12的边界部分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所示的那样,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仅仅变化ΔVp5。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同样,当把源极线电位变成为把ΔVp6加载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用充电小步骤使象素晶体管进行一次ON·OFF时,象素电极电位与栅极电极电位变动同样,因栅极线电位的电位变动而下降。
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由于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越大则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越可以高速化,故使源极线电位在与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向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的变动相反的方向上变动。对置电极电位设定为使得与象素电极电位之间的电位差变成为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第1种电位差。
当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开始后,由于对置电极电位变化,象素电极电位虽然因受其影响,就象在期间T12和期间T22的边界部分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动所示的那样,电位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变化。借助于之后的由象素晶体管实施的象素电极充电动作,其电位变成为在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的象素电极电位,与对置电极电位之间的电位差将变成为大体上为0的第2种电位差。
当从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转移到第2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1时,虽然对置电极电位与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同样地变化,但是在该期间内,也将借助于由象素晶体管ON实施的象素电极充电,向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提供与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同样的第1种电位差。
以后,一直到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结束为止以反复控制步骤交互地反复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第1中电位差施加步骤,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除去期间开始后到第1次的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N为止的期间和用充电小步骤使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N而对象素电极进行充电时之外,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成为几乎为O的第2种电位差,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在期间开始后到第1次的象素晶体管ON为止的期间之外,给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提供为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足够大的第1种电位差。
采用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使源极线电位变动的办法,由于可以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可以使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第1种电位差变得更大,故可以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高速化。
图35示出了在从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开始在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情况、和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开始的情况下的到转移完成为止的所需要的时间的测定结果。
在横轴示出的是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下的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第1种电位差,虽然该电位差越大转移完成时间越短,但是在不论哪一种电位差中,也都是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开始的情况下的一方,将比较快地完成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实施例2-11)
用图36和图13说明实施例11中的动作。
在图36中,粗的虚线表示对置电极电位,细的虚线表示栅极线电位,细的实线表示源极线电位,粗的实线表示象素电极电位。Vpc是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电位差。3个Tc是通常图象显示期间,T12是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是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是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1是是第2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此外,还示出了各种象素电极电位的变动要因。
在本图中,当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开始后,使对置电极电位变成为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2电位。象素电极电位通过液晶电容Clc与对置电极连接,由于在该瞬间内象素晶体管OFF,没有电流供给,对于对置电极电位变动量ΔVcom,电位如本T12的左端所示,将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仅仅变化ΔVp5。当使源极线电位变成为把ΔVp6加载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并用充电小步骤使象素晶体管进行一次ON·OFF时,象素电极电位,如在本T12内中央的栅极电极电位变动所示,仅仅下降ΔVp6,变成为与对置电极电位大体上相等。
以后,在整个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期间内,除去用充电小步骤使象素晶体管ON,给象素电极充电象素电极电位时以外,象素电极电位与对置电极电位间的电位差将变成为几乎为0的第2种电位差。
当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转移到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后,为使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成为第1种电位差,使对置电极电位变成为第1电位,象素电极电位受其影响,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仅仅变化ΔVp5。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同样,当把源极线电位变成为把ΔVp6加载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用充电小步骤使象素晶体管进行一次ON·OFF时,象素电极电位虽然受栅极线电位的电位变动的影响,一直下降到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对置电极电位大体上相等的电位为止,但是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要把对置电极电位设定为使得象素电极电位与对置电极电位之间的电位差变成为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需要的充分大的第1种电位差。然后,在整个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期间内,对象素电极电位与对置电极电位间的电位差提供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要的第1种电位差。
当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开始后,由于对置电极电位变化,象素电极电位虽然因受其影响,就象在T22的最初的对置电极电位变化所示的那样,电位虽然在对置电极电位变化的方向上变化,但是当象素晶体管进行一次ON·OFF后,与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2同样,除去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N,正在给象素电极充电源极线电位时之外,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将变成为几乎为0的第2种电位差。
当从第2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2转移到第2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21时,虽然对置电极电位与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同样地变化,但是,在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N,正在给象素电极充电源极线电位时,和象素晶体管一变成为OFF时,对象素电极电位与对置电极电位间的电位差提供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第1种电位差。
以后,一直到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结束为止以反复控制步骤交互地反复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除去期间开始后到第1次的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N为止的期间和使象素晶体管为ON时之外,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成为几乎为0的第2种电位差,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在期间开始后到第1次象素晶体管ON为止的期间之外,给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提供为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所必须的足够大的第1种电位差。
在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大体上完成的时刻,当在转移到通常图象显示期间Tc之前,在转移用高电位差施加步骤中显示1场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大的图象信息(通常进行黑或白色显示)时,完成液晶层的弯曲取向区域的扩大,以后将转移到进行本来的输入图象信息显示的其次的通常图象显示期间Tc。
通常,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大多要加几场以上,按时间说要变成为数百毫秒以上,若为了完成液晶层向弯曲取向的转移而追加一次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或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则转移完成时间将以数百毫秒单位增加。在不需要产生新的弯曲中心而仅仅以进行弯曲区域的扩大完成转移的情况下,采用显示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大的图象信息的办法,变成为追加几十毫秒的时间即可,因而可以缩短转移完成时间。
{发明群3}
本发明群涉及电源投入时的各个部分的发动的控制。
以下,根据其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群3。
以下,边参看图37和图38边说明本发明群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群有一个实施例。
在图37中,Vg是栅极线电位。Vs是源极线电位。Vp是象素电极的电位。Vpc是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此外,To是电源OFF期间,T12是第1次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T11是第1次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第Tc是通常的图象显示期间。此外,还示出了各种象素电极电位的变动要因。
在图38中,3801是主电源,3802是电源电路控制器,3803是各种电源电压发生电路,3804是液晶屏控制器,3805是液晶屏。从外部把启动开关3810连接到主电源3801和液晶屏控制器3804上。该启动开关3810把液晶屏控制器3804内部的计数器3811和接在其后边的3812的切换装置A连接起来,在启动后,在把电源供给液晶屏控制器3804上之后,借助于该计数器对规定的期间进行计数之后,就把来自通常图象信号发生部分3813的图象信号加到液晶屏3805上。在正在对规定的期间进行计数的期间内,用周期计数器3816设定的规定的期间内,用3817的切换装置B切换3814的电压产生装置1和3815的电压产生装置2。
在图38的电路中,电源OFF期间To向液晶屏输入的所有的信号都是不定的。当投入启动开关3810使电源变成为ON时,首先,仅仅向3802的电源电路控制器供给电源,3802的控制器依次控制各种电源电压发生电路,使液晶屏控制器的动作开始。采用作成为具有这样的液晶层稳定保持发动控制步骤的电路构成的办法,在电源投入后,就可以立即把向液晶屏输入的信号设定为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电压,可以开始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的转移期间而不会破坏未施加电压状态下的液晶层的排列状态,因而可以缩短电源投入后的转移完成时间。
在未施加电压状态下的液晶层,虽然在喷射取向状态下沿着基板的研磨沟排列着,但是,当施加不管什么样的电位差时,就从易于向弯曲取向转移的液晶器件开始按照顺序开始转移。如果在液晶屏面内无秩序地混合存在着保持喷射取向不变的液晶器件和已开始向弯曲取向转移的液晶器件,则有时候即便是给这些液晶器件同时加上大的电位差也不能进行向弯曲取向的平滑转移。在本实施例中,目的是抑制在液晶装置的电源投入后因立即加上无作为的电位差而开始向弯曲取向的转移的液晶器件的发生,使整个面对喷射取向状态的液晶器件开始用来进行向弯曲取向转移的驱动。
在表1中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驱动方式的实验结果的一个例子。
(表1)
  第2期间[s]   第1期间[s]   运转状态
  本实施例的驱动方式   在第2期间前有通常图象显示期间
  0.017   1   ×   ×
  0.17   1   ▲   ×
  0.25   1   △   ▲
  0.33   1   △   △
  0.5   1   ○   △
  0.75   1   ○   ○
  1   1   ○   ○
所谓本实施例的驱动方式,就是在电源投入后输出应当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输出输入到液晶屏上的对置电极电位、栅极线电位、源极线电位的电压等全部的电压的驱动方式。另一方面,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之前有通常图象显示期间的现有的方式的情况下,电源投入后各种电源电压发生电路保持无控制状态地开始工作,向对置电极电位、栅极线电位、源极线电位输出与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之前通常图象显示期间同样的电压。当在这2种方式中改变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所需要的时间观测转移完成状态时,人们得知本实施例的驱动方式这一方,会在短时间内完成转移。
另外,在发明群2和本发明群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与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没有必要使源极线电位同样地变化,即便是在各个期间内以不同的定时、不同的电位进行变化也没有什么关系。
以上,虽然一直根据其若干个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当然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就是说,例如也可以变成为以下那样。
1)液晶装置不是液晶显示装置,而是液晶等离子显示器、有机EL等。
2)液晶显示装置是反射式、被称之为所谓的ROCB型的装置。
3)液晶装置是光开关或光逻辑器件等。
工业上的可用性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
采用把比通常图象显示时还高的第1种电位差赋予在液晶屏之内也占有宽的面积的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办法,就可以提供可以进行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时的中心的产生和弯曲区域的扩大,在短时间内在屏的整个面上使液晶层转移成弯曲取向,高速应答且宽视野的液晶屏。
此外,采用交互地设置向液晶屏的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赋予比通常图象显示时还高的第1种电位差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赋予比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的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办法,就可以提供可以进行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时的中心的产生和弯曲区域的扩大,交互进行液晶层的再校正,在短时间内在屏的整个面上使液晶层转移成弯曲取向,高速应答且宽视野的液晶屏。
此外,采用变更在与象素电极之间形成有存储电容的公共电极的电位,使象素电极电位变动为使得比起从源极线供给的电位来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得更大,向液晶层提供高的电位差的办法,就可以提供在短时间内在屏的整个面上使液晶层转移成弯曲取向,高速应答且宽视野的液晶屏。
此外,采用变更在与象素电极之间形成有存储电容的前一级的栅极线的电位,使象素电极电位变动为使得比起从源极线供给的电位来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得更大,向液晶层提供高的电位差的办法,就可以提供在短时间内在屏的整个面上使液晶层转移成弯曲取向,高速应答且宽视野的液晶屏。
此外,采用考虑在源极线电位上,在象素晶体管OFF时在象素电极上产生的电位变动量的办法,就可以向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提供对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有效的第1种电位差和第2种电位差而无须把栅极线的ON·OFF定时变更为通常图象显示时的定时,可以高速地进行在屏整个面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采用将上述栅极线的ON·OFF定时变成为与通常图象显示时同样,同时象素晶体管变成为OFF时,再使源极线的电位变动并给源极线与对置电极间也提供对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有效的第2种电位差的办法,就可以更高速地进行在屏整个面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采用在使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的驱动期间的初期至少进行一次由象素晶体管的ON实施的向象素电极的充电的办法,虽然有象素晶体管的ON·OFF定时的控制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烦杂,但是由于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期间内象素电极充电次数比通常定时还少,故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为0的时间在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增多,可以使在屏整个面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更高速化。
此外,采用在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各自的初期至少进行一次由象素晶体管的ON实施的向象素电极的充电的办法,虽然有象素晶体管的ON·OFF定时的控制会变得更麻烦,但是采用在各个期间的初期确定象素电极电位的办法,可以完全排除对置电极电位的变动的影响,提供第1种电位差和第2种电位差,可以使在屏整个面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更高速化。
此外,在液晶层向弯曲取向转移的驱动期间内,采用使栅极线的OFF电压变成为直流的办法,特别是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可以排除象素电极因栅极线电位变动而受到的影响,可以高速地进行在屏整个面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采用用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使源极线电位变动,使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中的象素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变得更大的办法,就可以高速地进行在屏整个面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采用在结束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转移的驱动期间,转移到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之前,显示1场象素电极·对置电极间的电位差大的图象信息的办法,用追加1场,就是说追加十几毫秒的时间,而无须追加用来使之进行弯曲取向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或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而使用来完成转移的时间增加几百毫秒,就可以完成向弯曲取向的转移,因而可以缩短在整个屏上进行的转移完成时间。
此外,采用从电源未投入时的状态开始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而不过度地打乱电源投入时的液晶层的状态的办法,就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进行液晶层的排列,可以高速地进行在屏整个面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采用使栅极线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绝缘膜变薄的办法,增高栅极线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电场强度,使液晶层的弯曲取向的中心的产生变成为多量·高速化,就可以高速地进行在屏整个面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采用借助于图形化使栅极线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的绝缘膜形成得薄的办法,就可以使液晶层的弯曲取向的中心的产生变成为多量·高速化,就可以高速地进行在屏整个面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采用使栅极线电极形成得厚的办法,就可以使栅极线上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使加给液晶层的电场强度变强,使液晶层的弯曲取向的中心的产生变成为多量·高速化,从而可以高速地进行在屏整个面上进行的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采用在栅极线形成金属的上边使之电接触地叠层源极线形成金属,实质上加厚栅极线电极的膜厚,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形成得薄,增高加在液晶层上的电场强度的办法,就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采用使得在栅极线电极与对置电极间电绝缘地存在源极线形成金属,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增高加在液晶层上的电场强度的办法,就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由于使对置电极图形化为第1对置电极和第2对置电极,且第1对置电极与第2对置电极电绝缘,故可以防止电压变动通过液晶层或绝缘膜的容性负载影响象素电极或象素晶体管,同时还可以给栅极线电极上边的液晶层提供任意的电场强度,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采用在通常的图象显示时,使第1对置电极与第2对置电极变成为同电位的办法,就可以得到与对置电极未图形化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完全同等的画质。
此外,采用把正面对栅极线的对置电极作成为2层的办法,就可以把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形成得薄,增高电场强度,因而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采用在第2基板上边,在正面对第1基板的栅极线电极的部分上叠层滤色片形成树脂,加厚该部分的对置电极,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的办法,可以增高电场强度,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此外,采用在第2基板上边,在正面对第1基板的栅极线的部分上形成柱状衬垫,在该柱状衬垫与液晶层之间形成对置电极的办法,就可以使栅极线上边的液晶层的厚度变薄,可以增高液晶层的电场强度,因而可以高速地进行向弯曲取向的转移。

Claims (57)

1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具有下述步骤:
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步骤,在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交互地实施、施加上述两个步骤的一个反复期间内,使施加上述第1种电位差的期间在50%以上95%以下;
期间切换控制步骤,在交互地施加由上述反复施加步骤实施的上述第1种电位差和第2种电位差时,使电位差的切换所需要的时间是在该一个反复期间的1个周期的30%以下。
2一种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分别是:
在与对于整个象素电极具有公共电位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连接到各个象素电极上的存储电容,借助于含有该存储电容的象素电极电容和寄生于薄膜晶体管上的栅极线与象素电极间的电容之比,利用伴随着公共电极的电位变动而发生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得到电位差的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和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上述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和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
使加在公共电极上的电压与在栅极信号中使用的电压相等。
4.一种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分别是:
在与1条之前或之后的栅极线之间形成连接到各个象素电极上的存储电容,借助于含有该存储电容的象素电极电容和寄生于薄膜晶体管上的栅极线与象素电极间的电容之比,利用伴随着1条之前或之后的栅极线的电位变动而发生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得到电位差的栅极线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和栅极线电位变动利用型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
5.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具有下述装置:
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装置,在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交互地实施、施加的一个反复期间内,使施加上述第1种电位差的期间在50%以上95%以下;
期间切换控制装置,在交互地施加由上述反复控制装置实施的上述第1种电位差和第2种电位差时,在施加上述第1种电位差的期间和施加上述第2种电位差的期间的电位差的切换所需要的时间是在该反复期间的1个周期的30%以下。
6.一种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分别是:
在与对于整个象素电极具有公共电位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连接到各个象素电极上的存储电容,借助于含有该存储电容的象素电极电容和寄生于薄膜晶体管上的栅极线与象素电极间的电容之比,利用伴随着公共电极的电位变动而发生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得到电位差的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和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上述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和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分别
使加在公共电极上的电压与在栅极信号中使用的电压相等。
8.一种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分别是:
在与1条之前或之后的栅极线之间形成连接到各个象素电极上的存储电容,借助于含有该存储电容的象素电极电容和寄生于薄膜晶体管上的栅极线与象素电极间的电容之比,利用伴随着1条之前或之后的栅极线的电位变动而发生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得到电位差的栅极线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和栅极线电位变动利用型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
9.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具有下述步骤:
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向象素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步骤,使上述两个步骤交互地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交互地实施;此外,还具有
充电小步骤,在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期间在使象素晶体管从ON变成为OFF时,把受栅极线的电位变动感应而在象素电极上产生的电位变动量反映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提供给源极线,进行象素电极的充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把第2种电位差作成为在±1以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在施加第2种电位差的期间的象素晶体管OFF时,把与对置电极相等的电位提供给源极线。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在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初期,至少进行一次上述充电小步骤。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在进行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的期间内在开始上述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初期,至少进行一次充电小步骤。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具有使栅极线的OFF电压继续保持为直流的栅极线OFF电压直流保持步骤。
15.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具有下述装置:
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向象素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装置,使上述两个步骤交互地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交互地实施;此外,还具有
充电小装置,在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期间在使象素晶体管从ON变成为OFF时,把受栅极线的电位变动感应而在象素电极上产生的电位变动量反映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提供给源极线,进行象素电极的充电。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使第2种电位差作成为在±1以内。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在施加第2种电位差的期间的象素晶体管OFF时,把与对置电极相等的电位提供给源极线。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在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初期,至少进行一次上述充电小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在进行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的期间内在上述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和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开始动作的初期,至少进行一次充电小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具有使栅极线的OFF电压继续保持为直流的栅极线OFF电压直流保持装置。
21.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具有下述步骤:
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向象素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步骤,使上述两个步骤交互地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交互地实施;此外,还具有
充电小步骤,在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期间在使象素晶体管从ON变成为OFF时,把受栅极线的电位变动感应而在象素电极上产生的电位变动量反映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提供给源极线,进行象素电极的充电,
在施加上述第1种电位差的期间内,使该第1种电位差变得更大那样地,使源极线的电位变成为与施加第2种电位差的期间不同的电位。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使第2种电位差作成为在±1以内。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在施加第2种电位差的期间的象素晶体管OFF时,把与对置电极相等的电位提供给源极线。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在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初期,至少进行一次上述充电小步骤。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在进行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的期间内,在开始上述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和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的初期,至少进行一次充电小步骤。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具有使栅极线的OFF电压继续保持为直流的栅极线OFF电压直流保持步骤。
27.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具有下述装置:
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向象素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装置,使上述两个步骤交互地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交互地实施;此外,还具有
充电小装置,在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期间在使象素晶体管从ON变成为OFF时,把被栅极线的电位变动感应而在象素电极上产生的电位变动量反映到对置电极电位上的电位提供给源极线,进行象素电极的充电,
在施加上述第1种电位差的期间内,使该第1种电位差变得更大那样地,使源极线的电位变成为与施加第2种电位差的期间不同的电位。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使第2种电位差作成为在±1以内。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在施加第2种电位差的期间的象素晶体管OFF时,把与对置电极相等的电位提供给源极线。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在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期间的初期,至少进行一次上述充电小装置。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在进行用来使液晶层进行弯曲取向的驱动的期间内在上述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和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开始动作的初期,至少进行一次充电小装置。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具有使栅极线的OFF电压继续保持为直流的栅极线OFF电压直流保持装置。
33.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具有下述步骤:
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步骤,使上述两个步骤交互地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交互地实施;
在上述反复控制步骤中,先执行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
34.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具有下述装置:
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装置,先从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开始执行,与实施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交互地,而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使之动作。
35.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具有下述步骤:
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步骤,使上述两个步骤交互地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交互地实施;
转移用高电位差施加步骤,在从上述两个步骤的交互的而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实施结束转移到显示通常的图象信息的期间为止的期间内,给上述液晶层至少加上一场在通常图象显示期间内加在液晶层上的电位差之内大的电位差。
36.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具有下述装置:
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装置,使上述两个步骤交互地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交互地实施;
转移用高电位差施加装置,在从上述两个装置的交互的而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实施结束转移到显示通常的图象信息的期间为止的期间内,给上述液晶层至少加上一场在通常图象显示期间内加在液晶层上的电位差之内大的电位差。
37.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具有下述步骤:
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步骤,从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步骤开始,与上述第1种电位差施加步骤交互地而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使之动作;液晶层稳定保持发动控制步骤,在此之前投入电源后,控制上述液晶装置的各个部分的发动,使得不过度地打乱上述液晶层的排列状态;
期间切换控制步骤,在交互地施加由上述反复施加步骤实施的上述第1种电位差和第2种电位差时,使电位差的切换所需要的时间是在该一个反复期间的1个周期的30%以下。
38.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具有下述装置:
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电位差的不同第1种电位差;
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施加比上述第1种电位差还小的第2种电位差;
反复控制装置,从上述第2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开始,与上述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交互地而且至少每次各一个地使之动作;液晶层稳定保持发动控制装置装置,在此之前投入电源后,控制上述液晶装置的各个部分的发动,使得不过度地打乱上述液晶层的排列状态;
期间切换控制步骤,在交互地施加由上述反复施加步骤实施的上述第1种电位差和第2种电位差时,使电位差的切换所需要的时间是在该一个反复期间的1个周期的30%以下。
39.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作为高电场提供发动步骤,把比其他区域的液晶层高的电场强度提供给存在于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与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的液晶层。
40.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具有把比其他区域的液晶层高的电场强度提供给存在于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与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的液晶层的期间。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在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和上述液晶层之间设置绝缘膜;
在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不存在别的金属膜或半导体层的部分上,形成比其他部分薄的上述绝缘膜的厚度。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的绝缘膜用SiOx、SiNx或TaOx形成。
4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在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不存在别的金属膜或半导体层的部分上,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的厚度做得比存在这些部分的要厚。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在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和上述液晶层之间,在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不存在别的金属膜或半导体层的部分上设置金属层,使与上述栅极线电接触;使上述液晶层的厚度减薄相当于该金属层的厚度。
45.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在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和上述液晶层之间,在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不存在别的金属膜或半导体层的部分上,设置与上述栅极线电绝缘的金属层;使上述液晶层的厚度减薄相当于该金属层的厚度。
46.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第2基板上边的对置电极作成二层结构,使得在与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对峙的部分,其厚度要比那以外的部分厚。
47.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第2基板上边的对置电极的厚度,在与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对峙的部分,其厚度要比那以外的部分厚。
48.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形成上述第2基板对置电极,使得在与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对峙的部分上,向上述液晶层突出;
在上述对置电极的突出部分里面填充用树脂形成的滤色片。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在上述对置电极的突出部分里面形成的上述滤色片,做成为复盖除了色彩不同的滤色片的周边部分。
50.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在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形成为在与上述第1基板的栅极线对峙的部分上,向上述液晶层突出;
在上述对置电极的突出部分的里面设置柱状衬垫。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柱状衬垫至少在液晶层一侧是导电性的,
该装置还具有柱状衬垫电位提供装置,在液晶装置的发动时,向该柱状衬垫提供与栅极线对置的电位。
52.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具有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连续地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电位差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
上述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是,
在与对于整个象素电极具有公共电位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连接到各个象素电极上的存储电容,借助于含有该存储电容的象素电极电容和寄生于在栅极线和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的薄膜晶体管上的电容之比,利用伴随着公共电极的电位变动而发生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得到电位差的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
53.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
具有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连续地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电位差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
上述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是,
在与1条之前或之后的栅极线之间形成连接到各个象素电极上的存储电容,借助于含有该存储电容的象素电极电容和寄生于在栅极线和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的薄膜晶体管上的电容之比,利用伴随着1条之前或之后的栅极线的电位变动而发生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得到电位差的栅极线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
54.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具有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连续地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电位差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
上述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是,
在与对于整个象素电极具有公共电位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连接到各个象素电极上的存储电容,借助于含有该存储电容的象素电极电容和寄生于在栅极线和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的薄膜晶体管上的电容之比,利用伴随着公共电极的电位变动而发生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得到电位差的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和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
55.一种用来使存在于矩阵状地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象素电极的第1基板、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第2基板之间的喷射取向的液晶层变成为弯曲取向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是:
具有向上述第1基板的象素电极和上述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之间连续地施加与通常图象显示期间不同的电位差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
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分别是:
在与1条之前或之后的栅极线之间形成连接到各个象素电极上的存储电容,借助于含有该存储电容的象素电极电容和寄生于在栅极线和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的薄膜晶体管上的电容之比,利用伴随着1条之前或之后的栅极线的电位变动而发生的象素电极的电位变化来得到电位差的栅极线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和栅极线电位变动利用型的第1种电位差施加装置。
56.如权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步骤使公共电极上施加的电压等于在栅极信号中使用的电压。
57.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液晶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公共电极电位变动利用型不同电位差连续施加装置使公共电极上施加的电压等于在栅极信号中使用的电压。
CNB008023123A 1999-10-19 2000-10-19 液晶装置的发动用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03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6329/1999 1999-10-19
JP296329/99 1999-10-19
JP29632999 1999-10-19
JP34447799 1999-12-03
JP344477/1999 1999-12-03
JP344477/99 1999-12-03
JP30046/00 2000-02-08
JP2000030046 2000-02-08
JP30046/2000 2000-02-08
JP2000114870 2000-04-17
JP114870/00 2000-04-17
JP114870/2000 2000-04-17
JP129146/00 2000-04-28
JP2000129146 2000-04-28
JP129146/2000 2000-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7546A CN1327546A (zh) 2001-12-19
CN1248037C true CN1248037C (zh) 2006-03-29

Family

ID=27530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231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037C (zh) 1999-10-19 2000-10-19 液晶装置的发动用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023416B1 (zh)
EP (1) EP1148375A4 (zh)
JP (1) JP4902010B2 (zh)
KR (1) KR100475864B1 (zh)
CN (1) CN1248037C (zh)
WO (1) WO20010296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43685B1 (ko) * 2001-12-27 2008-07-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및 장치
KR100864972B1 (ko) * 2002-06-25 2008-10-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리셋구동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리셋방법
KR100883270B1 (ko) * 2002-08-08 2009-02-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WO2004063801A1 (ja) * 2003-01-08 2004-07-29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36188B1 (ko) * 2003-05-26 2010-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와 이의 구동 방법 및 장치
KR100951358B1 (ko) * 2003-09-05 2010-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장치
JP4528774B2 (ja) * 2004-02-20 2010-08-18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47848A (ja) * 2004-08-06 2006-02-16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ゲート線駆動回路
KR100730176B1 (ko) * 2005-12-07 2007-06-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Ocb 액정표시패널의 전이구동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070206142A1 (en) * 2006-03-03 2007-09-06 Den Boer Willem One Mask Display Backplane
CN101517470B (zh) * 2006-09-20 2012-03-21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液晶面板的驱动装置、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
JP4873760B2 (ja) * 2007-03-16 2012-0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GB2508845A (en) * 2012-12-12 2014-06-18 Sharp Kk Analogue multi-pixel driv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0367B2 (ja) * 1995-11-13 2001-12-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画像表示装置
JP3074640B2 (ja) * 1995-12-22 2000-08-07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ション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H10206822A (ja) * 1997-01-20 1998-08-07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電圧印加駆動方式
JPH1195206A (ja) * 1997-09-18 1999-04-09 Toshiba Corp 偏光変換素子、液晶カラーシャッタ、カラー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セルの駆動方法
JP2988465B2 (ja) * 1998-04-15 1999-12-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US6221444B1 (en) * 1998-06-10 2001-04-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evice
JP3734629B2 (ja) * 1998-10-15 2006-01-11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表示装置
GB2343011A (en) * 1998-10-20 2000-04-26 Sharp Kk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293586B2 (ja) * 1999-03-16 2002-06-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319467B1 (ko) * 1999-06-29 2002-01-05 주식회사 현대 디스플레이 테크놀로지 액정 표시 소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48375A1 (en) 2001-10-24
CN1327546A (zh) 2001-12-19
JP2011221564A (ja) 2011-11-04
US7023416B1 (en) 2006-04-04
WO2001029612A1 (fr) 2001-04-26
EP1148375A4 (en) 2005-08-17
US20040222958A1 (en) 2004-11-11
KR20010089460A (ko) 2001-10-06
JP4902010B2 (ja) 2012-03-21
US7508369B2 (en) 2009-03-24
KR100475864B1 (ko) 2005-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675C (zh) 半导体器件
CN1255777C (zh) 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装置、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98252C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信息终端装置
CN1260889C (zh) 低消耗电流的驱动电路
CN1180302C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248037C (zh) 液晶装置的发动用驱动装置
CN1290073C (zh) 半导体显示装置和半导体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182431C (zh) 具有改善的电压电平变换器电路的显示装置
CN1244084C (zh) 有源矩阵显示设备
CN1248031C (zh) 显示装置和便携设备
CN1277247C (zh) 电平移动电路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457449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416110A (zh) 显示装置
CN1860519A (zh) 驱动移位寄存器的方法、移位寄存器、具有移位寄存器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691102A (zh) 驱动显示装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795484A (zh) 像素电路、显示设备和像素电路驱动方法
CN1648982A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用于驱动液晶显示设备的方法和电路
CN1855211A (zh) 有源矩阵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440514A (zh) 显示器件、显示器件驱动方法和装有显示器件的电子设备
CN1403855A (zh) 使用高响应ips显示方式的液晶显示器
CN1940651A (zh) 显示装置
CN1487492A (zh) 显示装置用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784708A (zh) 电流输出型半导体电路、显示驱动用源极驱动器、显示装置、电流输出方法
CN1873759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677475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27

Owner name: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27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kamato City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27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kamato City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kamato City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