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4201C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4201C
CN1234201C CN03124158.1A CN03124158A CN1234201C CN 1234201 C CN1234201 C CN 1234201C CN 03124158 A CN03124158 A CN 03124158A CN 1234201 C CN1234201 C CN 123420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iron core
lead
wir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241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55502A (zh
Inventor
小林一隆
赤羽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280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32489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280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780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280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0484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55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5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420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420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7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inn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7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 H02K5/1675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机,具有转子和定子,转子设有驱动用永久磁铁,在上述电动机中,所述定子具有底板,所述底板具有支承卷有绕组的铁芯并与该铁芯相对的铁芯相对面和安装在本体装置上用的安装部,所述底板用树脂形成,同时用固定手段固定所述底板与所述铁芯。所述铁芯具有向半径方向凸出、并在圆周方向形成多个的凸极,在该凸极上分别卷绕有绕组,所述底板的铁芯相对面具有在所述凸极间朝着所述铁芯凸出、且在半径方向延伸的加强筋,通过所述粘结剂固定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铁芯。上述电动机可以确保必要的刚性,并在驱动旋转时可降低噪音级。另外,外加应力时也可减少断线,可以实现薄形化,提高转轴的轴向位置精度。

Description

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底板树脂化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电动机一般具有将其安装在各种装置(相对于电动机而称本体装置)上的底板。为了将电动机能牢固地安装在本体装置上,还能降低因共振引起的噪音,对底板要求刚性高于某种程度以上。由此,传统的电动机采用易确保高刚性的金属作为底板的材料。
另外,所述底板采用金属的理由是,必须有固定旋转自如地支承转子轴的轴承保持套,须能将电动机牢固地安装在装置上等。
以下,结合图9,说明传统的电动机例子。在图9中,形成电动机基体的底板100由金属板构成,金属板藉由,例如冲压成形而形成。在底板100的中央部,在经过内缘翻边加工而形成的圆筒状的孔内,压入固定有底圆筒形的轴承保持套102。在轴承保持套102的外周面嵌套固定定子铁芯106的中心孔。铁芯106呈放射状,具有多个凸极,在各凸极卷绕有绕组108。由铁芯106和绕组108构成定子104。
在所述轴承保持套102的内侧,嵌入有由烧结金属构成、并浸渗有润滑油的圆筒形的轴承116。在形成于轴承116中心的轴孔内旋转自如地嵌入转轴118。轴承116是径向轴承,施加于转轴118的轴向负荷由轴承保持套102的底部承受。在从轴承116的上端凸出的转轴118的上端部,安装有盘片卡紧部120,同时在盘片卡紧部120的下方安装着扁平的转子壳体112。在转子壳体112的圆筒形的周壁内面固定有驱动用永久磁铁114。转轴118、转子壳体112、驱动用永久磁铁114构成一体旋转的转子110。另外,盘片卡紧部120也与转子110一体旋转。
由以上说明可知,图9所示的传统的电动机是构成小型盘片(CD)、多用途盘片(VCD)等的驱动旋转用电动机,在盘片卡紧部120上可装置盘片并驱动旋转。所述驱动用永久磁铁114在圆周方向按所定的间隔被磁化,并根据该磁极的旋转位置,通过向各绕组108切换通电,可以驱动转子110旋转。
为了从外部的电源向所述电动机的驱动用绕组供给电力,在外部电源与绕组端末之间具有引线或印刷电路板等。可是,由于铁芯106的绕组108由极细的线材构成,所以在该端末与引线或印刷电路板等连接时,连接部容易摇摇晃晃,也容易形成强度不足。因此,为了以高强度稳定地连接绕组端末与引线或印刷电路板等曾想过各种办法。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电动机整体的小型化、薄形化的要求,期望对绕组端末连接部的构造也进行研究。另外,必须考虑到施加于引线或印刷电路板等的应力不要波及到所述连接部和绕组端末。
有关本申请人申请的实用新型注册第2579341号公报显示了绕组端末与外部电路的连接构造的一例。该连接构造是在外部电源线路与绕组端末之间具有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具有与外部电源线路连接的印刷图形,其一端部通过粘结等固定在电动机壳体上。在所述印刷图形的一端部的软钎焊区等对绕组端末进行软钎焊。在所述公报记载的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采用柔性印刷电路板。
作为绕组端末与外部电路的连接构造的其它的传统例,有在电动机的底板上将铁板线路板和硬质的电源供给线路基板重叠的,或者也有使用铁板线路板并通过这些线路板连接绕组端末与外部电源线路的例子。
如图9所示的传统例,形成电动机基体的底板100由金属构成。其理由是,因为容易确保必要的刚性,由此,防止驱动旋转时的共振、降低噪音级容易。另外,必须一体地以所定的强度保持轴承保持套102,同时为了定出旋转中心轴的垂直度,必须以高精度定出轴承保持套102相对于底板100的面的垂直度,为此考虑底板100使用金属最合适。
在这里,如果底板100材料用树脂替代,则可实现轻量化及成本低廉化,另外,根据需要形成复杂形状也应该是容易的。
但是,当电动机的底板材料改为树脂时,如果与传统的金属制的底板保持同样的形状并用树脂形成,则树脂比金属制的刚性低,不能确保必要的刚性。由此可知,底板的共振频率低,当电动机旋转时,底板产生共振而出现噪音级升高的问题。
另外,传统的电动机的绕组端末与外部电源线路的连接构造,如上所述,一般是通过线路板。而线路板其本身的成本高,由于使用线路板而成为电动机整体的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
另外,绕组端末由于在线路板的钎焊区等进行软钎焊后配置到线路板的平面上,所以当应力施加于线路板时,该应力就会加到绕组端末的软钎焊部,有可能发生断线等问题。
另外,如图9所示,施加于转轴118上的轴向负荷,由配置在轴承保持套102底部的树脂制的轴向推力板122承受。其理由是为了减轻转轴118的磨损。没有树脂制的轴向推力板122,如果施加于转轴118的轴向负荷由金属制的轴承保持套102的底部直接承受,转轴118就会严重磨损。因此加设树脂制的轴向推力板122。但由于加设了轴向推力板122,而出现转轴118的轴向位置精度差,转轴与铁芯间的尺寸精度、转轴与底板间的尺寸精度差的问题。
此外,在底板上固定与其不同零件的轴承保持套的构造本身就成为轴承保持套相对于底板面的垂直度的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组装工序中,必须调整包括轴承保持套的垂直度在内的旋转中心轴的垂直度,存在组装工序繁杂之难点。
又,在底板上,通过压入而固定与其不同零件的轴承保持套,在该轴承保持套的外周侧压入固定定子铁芯时,必须调整定子铁芯的高度位置,从这一点来看也存在组装工序繁杂之难点。
为了解决以上传统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将底板的材料采用树脂,同时设法确保必要的刚性,并在驱动旋转时可降低噪音级。
又,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将底板的材料采用树脂,即使不使用线路板也可以连接绕组端末与外部电源、以降低成本;另外,即使在连接绕组端末与外部电源的引线上施加应力,该应力也不会波及到绕组端末与引线的连接部,从而可以减少断线等问题。
又,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由于将底板的材料采用树脂后,引线的外径不会作为电动机的厚度尺寸的一部分加进去,从而使实现薄形化变得容易。
再有,本发明的第4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由于将底板的材料采用树脂后,使作为轴承保持套而发挥作用的部分一体成形,这样,转轴的的轴向负荷由树脂制的轴承保持套直接承受,因而可废除作为不同零件的轴向推力板,提高转轴的轴向位置精度。
又,本发明的第5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限制定子铁芯的高度位置的部分也与树脂制底板一体成形,所以可以省去旋转中心轴的垂直度调整及定子铁芯的高度位置调整。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电动机系这一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有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设有驱动用永久磁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机中,定子具有底板,所述底板具有支承卷有绕组的铁芯并与该铁芯相对的铁芯相对面和用于安装在本体装置上的安装部,底板用树脂形成,同时用固定手段固定所述底板和所述铁芯。
根据本发明,尽管使用刚性容易不足的树脂构成底板,但由于将底板的铁芯相对面用固定手段与铁芯固定,所以可与铁芯相结合而提高底板的刚性,提高底板的共振频率,降低电动机旋转驱动时的噪音。
在上述发明中,如果所述安装部在底板的外周部在圆周方向形成多个,在所述底板的外周侧的位置而且在所述安装部之间用所述固定手段固定所述底板和所述铁芯,则在易产生共振的多个安装部的相互间,由于用固定手段将底板与铁芯固定,所以可有效地防止底板的共振。
在上述发明中,如果所述底板的铁芯相对面用作为固定手段的粘结剂与所述铁芯固定,则可与铁芯的刚性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底板的刚性。
在上述发明中,铁芯向半径方向凸出在圆周方向形成的多个凸极上分别卷绕有绕组,在底板的铁芯相对面上在所述凸极间,形成朝着所述铁芯凸出且在半径方向延伸的加强筋,并用粘结剂固定所述加强筋与铁芯。
如果这样构成,则因加强筋的形成而可以提高加强筋自身的刚性,同时因加强筋位于铁芯与底板之间,因而可以增大粘结剂的量及粘结表面积,进而提高铁芯与底板的固定强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中的定子,其特征在于,该定子具有向半径方向凸出、且在圆周方向形成的多个凸极上分别卷绕有绕组的铁芯,同时,具有与该铁芯相对的铁芯相对面和用于安装在本体装置上的安装部的底板;底板用树脂形成,同时铁芯相对面具有随着从半径方向外侧向中心靠近而朝铁芯凸出、并且轴向的断面形状成为三角形的加强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树脂制的底板其铁芯相对面具有随着从半径方向外侧向中心靠近而朝铁芯凸出、并且轴向的断面形状成为三角形的加强部,所以随着向中心靠近而增加厚度,可以提高底板自身的刚性。
在上述发明中,如果底板的加强部具有在凸极间形成朝着所述铁芯凸出且在半径方向延伸的加强筋而构成,则可进一步提高底板自身的刚性。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如果安装部在所述底板的外周部上在圆周方向形成多个、加强筋位于该安装部之间,则由于所述加强筋的形成,可提高易产生底板共振的安装部之间的刚性。
另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定子具有底板,所述底板具有支承卷有绕组的铁芯、并将电动机安装于装置的安装部,底板用树脂形成,并具有将供给绕组电力的引线从底板外侧向内侧引入到所述绕组的端末附近的沟槽。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用树脂形成的底板上形成将供给绕组电力的引线从外侧向内侧引入到绕组的端末附近用的沟槽,所以引线被嵌入沟槽内进行保持,不用线路板也可以将外部电源与绕组的端末连接。另外,即使对引线施加应力,应力也会被引线接触的沟槽的壁面分散,因此,可以减轻应力波及到引线和绕组的端末的连接部的影响。
在上述本发明中,底板可以形成这样的结构:其一面侧是铁芯配设侧,另一面侧是沟槽形成侧,在绕组的端末附近形成与所述沟槽连接的通孔,引线在嵌入所述沟槽内的同时,可利用所述通孔,从所述底板的另一面侧引到一面侧,并在一面侧设有电气连接引线与绕组端末的连接部。这样,在由树脂形成的底板上可容易地形成嵌入引线用的沟槽和通孔,另外,因设有通孔,所以可容易地防止应力波及到引线和绕组端末的连接部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如果铁芯具有向半径方向凸出、且在圆周方向形成多个且分别卷绕有绕组而构成的凸极,则可在邻接的凸极间配设连接部。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引线可以在裸线状态下嵌合在沟槽内。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如果底板在外侧具有引线导入部,在该引线导入部上具有与沟槽连接的第2通孔,并通过该第2通孔将所述引线引入所述沟槽而构成,则该构造更能承受对引线的应力。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如果引线具有树脂覆膜,在引线导入部上,与所述第2通孔连接的导入沟槽形成在底板的铁芯配设侧,所述导入沟槽比所述引线的树脂覆膜的外径小,引线的树脂覆膜利用弹性变形嵌合在导入沟槽中而构成,则引线可更可靠地保持在底板上。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导入沟槽被形成在比第2通孔更靠半径方向外侧,同时连续地形成到所述底板的外侧缘。
另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定子具有底板,底板用树脂形成,同时具有支承卷有绕组的铁芯的铁芯支承部;支承与所述转子一体旋转的转轴而使其可旋转的轴支部;用于将电动机安装在本体装置上的安装部,所述铁芯支承部成为铁芯抵接的轴向正面,所述轴支部具有转轴在轴向直接抵接、并容许所述转轴旋转的轴向支承部。
根据本发明,底板是将铁芯支承部、可回转地支承转轴的轴支部、用于将电动机安装于装置上用的安装部一起用树脂一体地形成,所述铁芯支承部是铁芯抵接的轴向正面,所述轴支部由于具有转轴在轴向直接抵接、并容许转轴旋转的轴向支承部,而且转轴的轴向位置由树脂制的轴向支承部限制,因此,藉此可废除作为另一部件的(轴向)止推板,提高转轴的轴向位置精度。而且,容易提高相对于基准面的所述安装部的铁芯支承部的高度位置精度、所述轴支部的垂直度,而不需调整组装时的铁芯高度位置及轴支部的垂直度。
在上述发明中,驱动用永久磁铁与铁芯在半径方向进行磁耦合,并藉由向绕组切换通电,使在所述转子被施力旋转的电动机上特别有效。
另外,本发明可有效适用于转子具有盘片承载部,底板具有的安装部与所述盘片承载部形成平行的面的盘片驱动用电动机。此时,用于将电动机安装于本体装置上,底板所具有的安装部,由于形成有与具有转子的盘片承载部平行的面,所以可高精度地定出在将电动机安装于本体装置上的状态下的装置的基准面与盘片承载部的平行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电动机的实施形态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所述实施形态的仰视图。
图3是表示所述实施形态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除去所述实施形态的转子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所述实施形态的引线处理部的仰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所述引线处理部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所述实施形态的铁芯与底板的固定手段部分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所述实施形态的底板与铁芯之关系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传统的电动机例子的剖视图。
图中,10为底板,14为铁芯支承部,16为铁芯相对面,18为加强筋,20为定子,22为铁芯,24为绕组,26为凸极,30为安装部,36为转子,38为转轴,42为盘片承载部,46为驱动用永久磁铁,48作为固定手段的粘结剂,50为引线,56为引线导入部,60为沟槽,62为通孔,66为第2通孔,68为导入沟槽,80为轴支部,84为轴向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电动机的实施形态。
在图1中,构成电动机基体的底板10是通过树脂一体成形而形成。该底板10如图2~图5所示,大致成圆形,在中心部由有底圆筒形状的轴承保持部12通过一体成形而构成。该轴承保持部12的外周基部侧的大致一半比顶端侧的大致一半的直径大,在中间形成台阶部14。
在所述轴承保持部12的外周,铁芯22的中心孔被嵌入固定。铁芯22由于厚度方向的大致一半为大直径而形成台阶部,该台阶部与轴承保持部12的所述台阶部14抵接。在铁芯22上,从上方沿着轴承保持部12的外周嵌入环状磁铁32,环状磁铁32和铁芯22压入所述轴承保持部12的台阶部14后粘结固定。该压入或粘结构成底板10与铁芯22的固定手段。如图4所示,铁芯22具有向半径方向凸出、且在圆周方向呈多个放射状而形成的凸极26,在各凸极26上卷绕有绕组24。由底板10、铁芯22、绕组24构成定子20。在铁芯22及绕组24和底板10之间填充有粘结剂。该粘结剂构成底板10与铁芯22的固定手段,而且使包括底板10在内的定子20的刚性提高。作为底板10与铁芯22的固定手段,既可以是在所述铁芯22向轴承保持部12的台阶部14的压入或粘结,也可以是铁芯22及绕组24与底板10粘结,另外,也可以采用将这些适当组合或者全部组合。
如图2~图5所示,底板10具有将电动机安装于各种装置(本体装置)上的安装部30。安装部30在底板10的外周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凸出,并在圆周方向形成多个。在该例中,安装部30由将底板10用螺钉固定于装置的螺钉通孔构成。底板10具有与铁芯22相对的铁芯相对面16,铁芯22和与之相对的铁芯相对面16通过固定手段固定。该固定手段在本实施形态中是粘结剂。该铁芯相对面16和铁芯22和粘结剂的关系在后面将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铁芯相对面16,是随着从半径方向外侧向中心靠近而朝铁芯凸出、轴向的断面形状构成三角形的加强部。换言之,即所述铁芯相对面16的加强部从半径方向外侧向中心依次增厚,沿着轴线的断面形状是平缓的三角形。但铁芯相对面整体的断面形状并不是三角形,在以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的范围,至少在所述多个安装部30之间,即为多个安装部30所夹部分是断面形状的三角形。
又,也如图4所示,在底板10的形成所述断面形状为三角形的加强部16上,在铁芯22的凸极26之间,更准确地说,是在绕组24之间,一体形成向铁芯22凸出、并在半径方向延伸的加强筋18。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铁芯22具有12个凸极26,在3处具有安装部30。而且,其中2个安装部30接近,在圆周方向离开比较大距离的安装部30的相互间,以轴承保持部12为中心,在半径方向分别形成3个、合计6个的加强筋18。并且,作为底板10的加强部的铁芯相对面16,藉由作为固定手段的粘结剂48与铁芯22粘结固定。由于该粘结剂48与铁芯22直接或隔着绕组24间接地将铁芯22与底板10粘结固定,而且由于固定铁芯的外周部及铁芯的中间部为平面固定,所以铁芯22和底板10可牢固地固定。如果所述铁芯22的中心部和形成于底板10的轴承保持部12的台阶部14已被固定,则其固定强度更为牢固。
图7表示所述固定手段。如图7所示,所述加强筋18在铁芯22及绕组24之间向铁芯22凸出,在加强筋18与铁芯22及绕组24之间涂敷有作为固定手段的粘结剂48,加强筋18与粘结剂48接触。这样,由于具有使底板10自身加强的加强筋18,底板10通过粘结剂48再与铁芯22固定,所以其固定强度就更加牢固。
在底板10的所述轴承保持部12的内周侧嵌入圆筒形的轴承34。轴承34由烧结含油轴承构成。在轴承34的中心轴承孔内旋转自如地嵌入转轴38。轴承34为径向轴承,施加在转轴38的轴向负荷由所述轴承保持部12的内底面承受。在从轴承34的上端凸出的转轴38的上端部,一体地固定有转子36。转子36具有:中心轴孔嵌套在转轴38上、并与转轴38形成一体的轮毂台40;在该轮毂台40的下面侧,通过铆接等被一体地结合的扁平杯形的转子壳体44;固定于转子壳体44的周壁内周面的环形驱动用永久磁铁46而构成。在轮毂台40的外周缘部上面形成盘片承载部42。这样,有关图示的实施形态的电动机即构成为盘片旋转驱动用电动机。另外,有关本发明电动机的用途不限于盘片旋转驱动用,可适用于所有用途的电动机。
所述驱动用永久磁铁46的内周面和铁芯22的各凸极26的前端面隔开适当的间隙而相对,并且驱动用永久磁铁46和铁芯22的各凸极26在半径方向进行磁耦合。驱动用永久磁铁46在圆周方向按一定间隔交替形成N极和S极。相应于驱动用永久磁铁46的各磁极的旋转位置,通过向各绕组24切换供电,藉此利用在铁芯22与驱动用永久磁铁46之间产生电磁的吸引排斥力,使驱动用永久磁铁46在圆周方向被施力而驱动转子36旋转。另外,盘片承载部42上的未图示的盘片也与转子36一起被驱动旋转。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尽管用刚性容易不足的树脂构成底板10,但由于将底板10的与铁芯22相对的铁芯相对面16用作为固定手段的粘结剂48与铁芯22固定,所以可与铁芯22相结合提高底板10的刚性,提高底板10的共振频率,降低电动机旋转驱动时的噪音。
底板10在其外周部,在圆周方向具有多个将电动机安装于各种装置上的安装部30。该安装部30的近旁由于固定在装置上,所以难以共振。而前述实施形态中在易产生共振的多个安装部30的相互间,用作为固定手段的粘结剂48将底板10与铁芯22固定。以此可有效防止底板10的共振。
另外,根据前述实施形态,在底板10的铁芯相对面16上,在具有铁芯22的多个凸极26之间,形成向铁芯22凸出、且在半径方向延伸的加强筋18,由于该加强筋18与粘结剂48接触,所以不仅利用加强筋18作为底板10自身的加强,且藉由加强筋18而粘结固定底板10与铁芯22,因此,能更可靠、更牢固地进行固定。
假设在铁芯22与底板10之间没有加强筋18,则在铁芯22与底板10之间产生比较大的空间,该空间即使涂敷粘结剂,粘结剂也只是沿着铁芯22和底板10的表面蔓延,介于铁芯22和底板10之间的粘结剂的量越增加,粘结双方的表面积越少,因而不能提高双方的固定强度。
这一点根据前述实施形态,如图7所示,加强筋18介于铁芯22和底板10之间,由于粘结剂48利用表面张力在铁芯22和底板10和加强筋18之间浸透下去,虽然粘结剂的量少,但可以增大粘结表面积,由此提高铁芯22与底板10的固定强度。
另外,树脂制的底板10由于具有铁芯相对面16随着从半径方向外侧向中心靠近而朝铁芯22凸出、且轴向的断面形状成三角形的加强部,所以随着向中心靠近而增加厚度可以提高底板10自身的刚性。除此之外,由于形成上述加强筋18故可进一步提高底板10自身的刚性。
我们知道在将底板10的安装部30安装于本体装置的状态下,安装部30的近旁不会共振,而多个安装部30的相互间会产生共振。因此,将提高底板10的刚性的加强筋18位于安装部30之间地形成。由此,可提高底板10的共振频率,降低旋转驱动时的噪音。
以下,说明引线导入部56的具体结构。在图2~图6中,在引线导入部56上形成将供给各绕组24电力的引线50从底板10的外周侧向内周侧引入到各绕组24的端末附近的4条沟槽60。底板10的一面侧(上面侧)是铁芯22的配设侧,另一面侧(下面侧)是沟槽60的形成侧,在绕组24的端末附近形成通向一面侧和另一面侧、同时与所述沟槽60连接的通孔62。与通孔62邻接而形成另一通孔64。
在底板10的所述引线导入部56上还形成与所述沟槽60连接的第2通孔66。在所述引线导入部56上,在比第2通孔66更靠底板10的半径方向外侧,而且在底板10的铁芯配设侧,形成与所述第2通孔66连接的导入沟槽68。该导入沟槽68连接到底板10的外缘侧而形成。这些沟槽60、通孔62、通孔64、第2通孔66、导入沟槽68,根据使用的引线60的数量而各形成4个。
各引线50的绝缘层用,例如树脂覆膜绝缘,所述导入沟槽68比引线50的树脂覆膜的外径小若干。各引线50,其树脂覆膜能弹性变形,嵌合在形成于底板10的铁芯配设侧的所述导入沟槽68内。各引线50利用其树脂覆膜的弹性力牢固地嵌合在导入沟槽68内。各导入沟槽68连接到底板10的外缘侧而形成,由于各引线50嵌入各导入沟槽68的整个长度方向,所以各引线50是在嵌入各导入沟槽68内的状态下与底板10的面平行地引出。
各引线50通过与各导入沟槽68连接的第2通孔66,被引到底板10的另一面侧。在底板10的另一面侧具有与第2通孔66连接的沟槽60,在各沟槽60内嵌入各引线50。但各引线50从第2通孔66的位置到端部要去除树脂覆膜成为裸线。沟槽60的宽度与该裸线的外径相符合地被设定,各引线50的裸露部分利用某种程度的摩擦力嵌入沟槽60内。
嵌入所述各沟槽60内的各引线50的裸露端部再通过通孔62,被引到底板10的铁芯配设侧。直接将所述各绕组24的端末与引到该铁芯配设侧的各引线50的裸露端部进行软钎焊也行,而图示的实施形态是将各引线50的裸露端部通过另一通孔64、再次引入通过通孔62后,返回到底板10的铁芯配设侧。即,利用2个通孔62、64,在它们之间卷绕引线50的裸露端部。然后,将各绕组24的端末与各引线50的裸露端部进行软钎焊,形成电气连接各引线50和各绕组24的端末的连接部54。
这样,各引线50的端部被更加牢固地固定,即使对引线50施加应力,一般认为应力的影响也不会波及到与绕组24的端末的连接部。
不过,在2个通孔62、64之间是否卷绕引线50的端部可任意选择,其结构是,即使直接将所述各绕组24的端末与引到该铁芯配设侧的各引线50的裸露端部进行软钎焊,由于各引线被沟槽60保持,所以施加于引线50的应力影响难以波及到与绕组24端末的连接部。另外,也可将绕组从通孔62引出到下面、沿着沟槽从通孔64引出到铁芯配设侧,在铁芯配设侧与引线50进行软钎焊,这样也可得到所期望的效果。
绕组24为3相结构,各相的绕组24的一端为通用连接,以Y字形接线。用于向该Y字形接线的绕组24供电的4根引线50,从形成于底板10的外周的一部分的引线导入部56引入。4根引线50的一端部通过连接器52与外部的供电线路连接。
如以上说明,各引线50的另一端部在底板10的引线导入部56布设于其里外两面,而引线50一旦从引线导入部56的表面浮起,有可能产生引线50之间的短路,或者与后面说明的转子36干涉的不良情况。因此,沿着圈绕各引线50的线路,在底板10的引线导入部56的里外形成嵌入引线50的引线沟槽60,并在各引线沟槽60内嵌入各引线50的另一端部。
各引线50的端部与绕组24的4个端末的连接部54如图4所示,位于绕组24相互的间隙内。所述连接部54位于前述断面形状为无三角形的部分,因此是位于没有形成加强筋18的部分。各引线50的另一端部嵌入绕组24相互的间隙内,连接部54通过将引线50的端部与绕组24的端末互相缠绕后,进行软钎焊而形成。然后,切除连接部54突出于绕组24上面的部分,使连接部54上端与绕组24的上面相同或比其低。在连接部54的切除面涂敷绝缘涂料或涂敷绝缘性的粘结剂后固定连接部54。
在底板10的下面、即沟槽60的形成面侧,覆盖引线50的圈绕范围地贴上绝缘板58。
返回到图1,卷绕在铁芯22的各凸极上的绕组24,从半径方向外侧向内侧重叠卷绕的数量变少。这是与设置加强部相对应,即在底板10的铁芯相对面16上设置从半径方向外侧随着向中心靠近而形成朝铁芯22凸出、并使轴向断面形状成为三角形的加强部。由于本来铁芯22的凸极的相互间隔从半径方向外侧随着向中心靠近而变小,所以这意味着可有效地利用空间。
这样,各引线50的端部与以Y字形连接的绕组24的4个端末连接,形成4个连接部54。不过引线50一旦从引线导入部56浮起,有可能产生引线50之间的短路、或者与后面说明的转子36干涉的不良情况。而如上述,通过将引线50的端末嵌入沟槽60内,可以防止上述不良情况。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由于在用树脂形成的底板10上,形成将供给绕组24电力的引线50从外侧向内侧引入到绕组24的端末附近用的沟槽60,所以引线50被嵌入沟槽60内保持,即使不用线路板也可以将外部电源与绕组24的端末连接。另外,即使对引线50施加应力,应力也会被分散至与引线50接触的沟槽60的壁面,因此,可以减轻应力波及到对引线50和绕组24的端末的连接部54的影响。
另外,在底板10上,在绕组24的端末附近,形成与所述沟槽60连接的通孔62,引线50被嵌入所述沟槽60的同时,利用所述通孔62从底板10的另一面侧引到一面侧,并在一面侧设有引线50与绕组端末的连接部54。因此,引线50由于被底板10的两面保持,而可更稳定地保持,即使不用线路板也可以将外部电源与绕组24的端末连接,而且可以更有效地减轻施加到引线50的应力影响波及到连接部54。
再有,底板10在外侧具有引线导入部56,在该引线导入部56上具有与沟槽60连接的第2通孔66,通过该第2通孔66引线50被引入所述沟槽60内。因此,引线50就被从底板10的一面侧引到另一面侧后再引到一面侧、而能更稳定地保持,使上述效果更加可靠。
再有,引线50具有树脂覆膜,在引线导入部56上,与第2通孔66连接的导入沟槽68形成于底板10的铁芯配设侧,所述导入沟槽68比引线50的树脂覆膜的外径小,引线50的树脂覆膜利用弹性变形嵌入所述导入沟槽68内。因此,引线50在底板10上能更稳定地保持,使上述效果更可靠。
如图1所示,轴承保持部12的外周,其基部侧的大致一半比顶端侧的直径大并在中间形成台阶部。该台阶部成为铁芯支承部14,所述轴承保持部12的顶端侧的外周,其大致一半比轴承保持部12的基部直径小而成为铁芯嵌合部86。所述铁芯支承部14成为以下说明的铁芯22抵接的轴向正面。
如图8所示,在所述轴承保持部12的外周,铁芯22的中心孔72套入后被固定。铁芯22的中心孔72其厚度方向的大致一半为大直径以形成台阶部70,该台阶部70与轴承保持部12的所述铁芯支承部14抵接。另外,铁芯22的中心孔72的上侧的大致一半为小直径,该小直径部套入所述轴承保持部12的铁芯嵌合部86。沿着轴承保持部12的所述铁芯嵌合部86的外周,从所述铁芯22的上面套入环形磁铁32,并将环形磁铁32与铁芯22压入所述轴承保持部12的铁芯支承部14后,进行粘结固定。铁芯22如图4所示,具有向半径方向凸出、并在周向形成多个呈放射状的凸极26,绕组24被卷绕在各凸极26上。由底板10、铁芯22、绕组24构成定子20。
底板10具有将电动机安装于各种本体装置的安装部88,在安装部88上形成有安装孔30。安装部88在底板10的外周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凸出、并在圆周方向形成多个。因此,安装孔30也根据安装部88的数量形成多个。安装部88位于底板10的铁芯安装面侧,该安装部88成为将电动机安装于各种本体装置时的安装基准面。底板10所具有的所述安装部88形成与所述盘片承载部42平行的面。
如图8所示,底板10的有底圆筒形轴承保持部12的内周侧,成为支承与转子36一体旋转的转轴38、并使其可旋转的轴支部80。该轴支部80,具有由轴承保持部12的内周壁构成的轴承保持面82,还具有转轴38在轴向直接抵接、并容许转轴38旋转的轴向支承部84。圆筒形轴承保持部12的底部相当于所述轴向支承部84。
在所述轴承保持部12的轴支部80中,在其轴承保持面82上嵌入圆筒形的轴承34。轴承34是由烧结含油轴承构成的径向轴承。在径向轴承34的中心轴承孔中旋转自如地嵌入有转轴38。转轴38的下端直接与构成轴承保持部12的轴支部80的一部分的所述轴向支承部84抵接,施加于转轴3 8的轴向负荷由轴向支承部84承受。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底板10是将铁芯支承部14、可回转地支承转轴38的轴支部80和用于将电动机安装于本体装置用的安装部88一起用树脂一体地形成,所述铁芯支承部14是铁芯22抵接的轴向正面,所述轴支部80由于具有转轴38在轴向直接抵接、并容许转轴38旋转的轴向支承部84,因此,转轴38的轴向位置由树脂制的轴向支承部84限制,藉此,可废除作为另外部件的轴向(止推)支承板,提高转轴38的轴向位置精度。
此外,由于底板10作为树脂的一体成形件,将支承卷绕有绕组24的铁芯22的铁芯支承部14作为底板10的一部分而一体成形,所以只要成形模具的精度预先严格控制,就能提高作为底板10的基准面的安装部88与铁芯支承部14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精度,并可高精度地决定铁芯22的高度位置,使铁芯22的台阶部70与铁芯支承部14抵接。因此,不需要调整铁芯22的高度位置的工序,同时可简化组装工序。
另外,根据所述实施形态,由于可回转地支承与转子36一体旋转的转轴38的轴支部80也与作为底板10的基准面的安装部88一体成形,所以只要成形模具的精度预先严格控制,就能提高轴支部80相对于安装部88的面的垂直度,使轴承34、转轴38在轴支部80组装下去,并可提高转子的旋转精度。因此,不需要调整轴支部80的垂直度的工序,同时可简化组装工序。
尤其,在盘片旋转驱动用电动机中,要求旋转高速化,通过提高转子的旋转精度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另外,在盘片旋转驱动用电动机中,对所述安装部88与盘片承载部42的平行度要求也很严格,而根据前述实施形态,通过提高轴支部80的垂直度也可以提高安装部88与盘片承载部42的平行度。
由于所述轴支部80还具有转轴38直接抵接的轴向支承部84,所以不需要设置作为另外部件的轴向(止推)支承板,且可减少零件数量,同时简化组装工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尽管用刚性容易不足的树脂构成底板10,但由于将底板的铁芯相对面用固定手段与铁芯固定,所以可与铁芯相结合提高底板的刚性,提高底板的共振频率,降低电动机旋转驱动时的噪音。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用树脂形成的底板上,形成将供给绕组电力的引线从外侧向内侧引入到绕组的端末附近的沟槽内,所以引线被嵌入沟槽地被保持,即使不用线路板也可以将外部电源与绕组的端末连接。另外,即使对引线施加应力,应力也会被分散至与引线接触的沟槽的壁面,因此,可以减轻应力影响波及到引线与绕组的端末的连接部。
再有,根据本发明,底板是将铁芯支承部、支承转轴而使其可旋转的轴支部、将电动机安装于装置的安装部一起用树脂一体地形成,所述铁芯支承部是铁芯抵接的轴向正面,所述轴支部,由于具有转轴在轴向直接抵接、并容许转轴旋转的轴向支承部,而且转轴的轴向位置由树脂制的轴向支承部限制,所以可废除作为另外部件的轴向(止推)支承板,提高转轴的轴向位置精度。此外,容易提高相对于基准面的所述安装部的铁芯支承部的高度位置精度、所述轴支部的垂直度,而且不需调整组装时的铁芯高度位置及轴支部的垂直度。

Claims (15)

1.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有转子和定子,转子设有驱动用永久磁铁,在上述电动机中,
所述定子具有底板,所述底板具有支承卷有绕组的铁芯并与该铁芯相对的铁芯相对面和安装在本体装置上用的安装部,
所述底板用树脂形成,同时用固定手段固定所述底板与所述铁芯,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铁芯相对面用作为所述固定手段的粘结剂与所述铁芯固定,
所述铁芯具有向半径方向凸出、并在圆周方向形成多个的凸极,在该凸极上分别卷绕有绕组,所述底板的铁芯相对面具有在所述凸极间朝着所述铁芯凸出、且在半径方向延伸的加强筋,通过所述粘结剂固定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铁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在所述底板的外周部,在圆周方向形成多个,在所述底板的外周侧的位置而且在所述安装部之间用所述固定手段固定所述底板与所述铁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相对面具有随着从半径方向外侧向中心靠近而朝所述铁芯凸出、并在轴向的断面形状成为三角形的加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加强部具有在所述凸极间朝着所述铁芯凸出、且在半径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在所述底板的外周部在圆周方向形成多个,所述加强筋位于该安装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具有将供给所述绕组电力的引线从所述底板的外侧向内侧引入到所述绕组的端末附近用的沟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一面侧是铁芯配设侧,另一面侧是沟槽形成侧,在所述绕组的端末附近形成与所述沟槽连接的通孔,
所述引线在嵌入所述沟槽的同时,利用所述通孔从所述底板的另一面侧引到一面侧,并在一面侧设有电气连接引线与绕组端末用的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具有向半径方向凸出、且在圆周方向形成多个而且分别卷绕有绕组而构成的凸极,并在邻接的所述凸极间配设所述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在裸线状态下嵌合在所述沟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在外侧具有引线导入部,在该引线导入部上具有与所述沟槽连接的第2通孔,并通过该第2通孔将所述引线引入所述沟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具有树脂覆膜,在所述引线导入部,与所述第2通孔连接的导入沟槽形成在所述底板的铁芯配设侧,所述导入沟槽比所述引线的树脂覆膜的外径小,所述引线的树脂覆膜利用弹性变形嵌合在所述导入沟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沟槽形成在比所述第2通孔更靠半径方向外侧,同时连续形成到所述底板的外侧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具有:支承卷有绕组的铁芯的铁芯支承部,可回转地支承与所述转子一体旋转的转轴的轴支部,用于将电动机安装在本体装置上的安装部,
所述铁芯支承部成为铁芯抵接的轴向的正面,
所述轴支部具有所述转轴在轴向直接抵接、并容许所述转轴旋转的轴向支承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用永久磁铁与所述铁芯在半径方向进行磁耦合,通过向所述绕组切换通电而使所述转子被施力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具有盘片承载部,所述底板具有的所述安装部形成与所述盘片承载部平行的面。
CN03124158.1A 2002-04-30 2003-04-30 电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420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28025 2002-04-30
JP2002128034A JP2003324891A (ja) 2002-04-30 2002-04-30 モータ
JP2002128022 2002-04-30
JP2002128025A JP3878052B2 (ja) 2002-04-30 2002-04-30 モータ
JP2002128022A JP4004846B2 (ja) 2002-04-30 2002-04-30 モータ
JP2002128034 2002-04-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5502A CN1455502A (zh) 2003-11-12
CN1234201C true CN1234201C (zh) 2005-12-28

Family

ID=29273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2415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4201C (zh) 2002-04-30 2003-04-30 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6936940B2 (zh)
CN (1) CN123420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2605B (en) * 2005-05-13 2009-07-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n, motor ane stator structure thereof
JP5055886B2 (ja) * 2006-08-04 2012-10-2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TW200907181A (en) * 2007-08-15 2009-02-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n and its bearing bracket
JP4465380B2 (ja) * 2007-11-06 2010-05-19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JP4512803B2 (ja) * 2008-10-15 2010-07-28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372629B2 (ja) * 2009-07-09 2013-12-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8099746B2 (en) * 2009-08-21 2012-01-17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storage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m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8156513B2 (en) * 2009-08-21 2012-04-10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and storage disk drive apparatus
CN102255420A (zh) * 2010-05-21 2011-11-23 上海奥众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电子节流阀体用直流电机压板组件结构
JP5619506B2 (ja) 2010-07-27 2014-11-05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モータ取り付けプレート
CN102468694B (zh) * 2010-11-18 2014-04-1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薄型马达的强化结构
KR101133365B1 (ko) 2010-11-18 2012-04-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CN102638124B (zh) * 2012-04-19 2016-06-22 无锡江南奕帆电力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引出线护套
CN204992804U (zh) * 2014-07-09 2016-01-20 苹果公司 风扇装置和计算系统
US11171536B2 (en) * 2016-11-07 2021-11-09 Lg Innotek Co., Ltd. Cover assembly and motor including same
KR20180060817A (ko) * 2016-11-29 2018-06-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커버 조립체,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식 조향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5555B2 (ja) 1996-04-02 2002-03-11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モータの防振構造
JPH09285057A (ja) 1996-04-15 1997-10-31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小型モータのリード線保持構造
JP2000175397A (ja) * 1998-12-07 2000-06-23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59212B1 (ja) * 2000-01-28 2001-04-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振動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000828A1 (en) 2004-01-01
CN1455502A (zh) 2003-11-12
US6936940B2 (en) 2005-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4201C (zh) 电动机
CN1299419C (zh) 振动电机
CN100338853C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机
US734697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ator for an inner type of rotor
JP5229522B2 (ja) モータおよび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1716737A (zh) 表面可安装线性振动器
CN1228903C (zh) 圆盘型偏心转子及具有该转子的扁平型振动电机
CN1819414A (zh) 无刷电动机
CN1499698A (zh) 内置驱动电路的轴向空隙型无刷振动电机
CN1764045A (zh) 单相感应电动机
CN1460158A (zh) 小型扁平电动机用流体动压轴承、小型扁平电动机、风扇电动机、以及空气强制供给型空气电池
KR101275472B1 (ko) 모터용 베이스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CN1930760A (zh) 无刷电动机
CN1574555A (zh) 扁平振动马达
CN1527466A (zh) 单相感应电动机
CN1316817A (zh) 小型扁平电动机及装载该电动机的装置
CN1941568A (zh) 无刷直流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792021A (zh) 直流电机
CN1395358A (zh) 具有高密度材料的偏心转子、制造方法及无铁心振动马达
CN1092410C (zh) 偏心转子和有该转子的扁平型振动电机及该转子制造方法
CN103997160A (zh) 风扇电机
CN1783660A (zh) 具有流体动压轴承的主轴电机
CN1520010A (zh) 空心电机
CN1236542C (zh) 马达、利用该马达的轴流式风扇、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用轴流式风扇
CN1663095A (zh) 扁平型振动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IDEC SANKYO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SANKYO SEIKI MFG. SEISAKUSHO K.K.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Japan, Suwa, Nagano

Patentee after: Sankyo Seiki Seisakusho KK

Address before: Japan, Suwa, Nagano

Patentee befor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