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1708A - 把至少两根运行中的纱线进行互相扭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把至少两根运行中的纱线进行互相扭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1708A
CN1231708A CN97198363A CN97198363A CN1231708A CN 1231708 A CN1231708 A CN 1231708A CN 97198363 A CN97198363 A CN 97198363A CN 97198363 A CN97198363 A CN 97198363A CN 1231708 A CN1231708 A CN 1231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guide groove
spinner member
yar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98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637C (zh
Inventor
I·梅恩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canol NV
Original Assignee
Picano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canol NV filed Critical Picanol NV
Publication of CN1231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1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63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3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7/00Leno or similar shedding mechanisms
    • D03C7/08Devices for twisting warp threads repeatedly in the same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28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1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在一用以把至少两根纱线(8,9)互相扭结的装置中,特别是在一织机的布边构成装置(7)中,设有一旋转元件(10),它具有一螺旋形的无端的导纱沟(14),边纱(8,9)被引入其中,并通过旋转元件的旋转使边纱在轴向移位,从而互相交叉。

Description

把至少两根运行中的纱线进行 互相扭结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至少两根运行中的纱线进行互相扭结的方法和装置。
把至少两根运行中的纱线进行互相扭结的方法和装置是用于捻线机中作为加捻纱线之用。此外这种方法和装置还用于织机中作为构成布边之用,其中把至少两根边纱在纬纱之间互相进行扭结,从而制成一织边或废边。
在一已知的用于织机上构成布边的装置结构中(US4478256)使用了来回运动的导纱装置。这里采用了由一根带有导纱眼的针来构成第一种导纱装置,在该导纱眼中引入一根第一边纱。此外还采用了由两个元件构成的第二导纱装置,其中在对角线方向设有缝隙用来引导第二边纱。这两个导纱装置互相进行相对的运动来使边纱构成一梭口。第二导纱装置的两个元件在这里也互相运动一个很小的距离,从而使经过缝隙所引导的边纱保持一横向运动。这种布边构成装置会引起噪声和振动,这主要是由于导纱装置的传动装置中造成磨损的运动所引起的。
在布边构成装置的另一种结构中(US3880199)采用了一旋转的圆盘,它在直径方向对于其转轴面对面地设有导纱眼,其中各引入一根边纱。
在另一种装置(FR2095367A)中,为了构成织边或废边,在一被驱动的循环链条上设有导纱眼,导纱眼的运动基本上与织机的织口形成装置相一致。
为了把两根或多根纱线进行假捻并以此方式卷绕在一筒子上,从GB819583还知:筒子与一圆盘相串联,其轴在纱线运行方向上移动,并具有多轴的导纱眼用以每次穿过一根纱线,圆盘是以交替的旋转方向来驱动的。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创造一种没有导纱眼或类似元件的前面所述的方法和装置。
此任务是这样来解决的,即纱线基本上垂直于一旋转元件并至少以与它以近似切线方向而运行,并至少被引入旋转元件的一个导纱沟中,它使纱线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按旋转元件的轴向而来回运行,并在终端位置之间互相交叉。
这种装置容易制造,并只需一简单的旋转驱动装置。此外在导纱沟内运行的纱线只有很短的片段沿着导纱沟而移动,因此在实际上难以避免的装置的磨损不仅只发生在单一的位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均匀地分布在导纱沟的长度上,因此可望获得更高的导纱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另一结构中还考虑至少有一条导纱沟引导纱线在交叉时在径向互相有一距离,从而保证至少两根纱线在交叉时不会互相妨碍,并进一步保证纱线始终以一预定的方向进行交叉。
在装置方面,此任务是这样来解决的,即设置有一其上至少具有一无端导纱沟的旋转元件,该导纱沟在轴向以螺旋状运行,它至少有一交叉位置并在其中至少引导两根纱线,它们被安排成基本上垂直于旋转元件并近似地与它成切线方向。
这种旋转元件原则上是称为所谓的导槽筒(DE4237860A1)-被驱动的槽筒的旋转借助一摩擦连接来驱动一交叉筒子。槽筒上设有一导纱沟用来交叉地敷设卷绕在交叉筒子上的单根纱线。
在本发明的另一结构中还考虑至少一条导纱沟的交叉段至少在纱线的交织点上具有一不同的径向深度。从而获得纱线在交织点上以固定的方式交叉而不致互相妨碍和互相缠绕。
在本发明的另一结构中还考虑至少一条导纱沟在一个轴向终端位置的区域内有一经过元件周围方向的片段。从而保证轴向的终端位置能保持某一恒定的时间。这对于该装置用于织机中织造布边时尤为有利,因为在此方式中能使由边纱所构成的梭口保持较长时间的开启,以便能可靠地引入一根或几根纬纱。
在本发明的另一结构中还考虑把旋转元件设置在一驱动电动机的轴上。这种结构同样优先适用于织机的布边构成装置中,因为它的结构紧凑并能以简单的方式安装在织机上。此外用这种方法还容易实现以一恒定速度来驱动旋转元件。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旋转元件设有一条导纱沟,它具有一段从一个轴向终端位置运行到另一轴向终端位置需经过圆柱表面圆周上360°的片段,以及具有相反倾斜度的另一段同样在两个轴向终端位置之间需经过圆柱表面圆周上360°的片段。因此这两片段约在圆柱表面的轴向中点上构成一交织点在此实施方案中圆柱形元件能有一比较小的直径,从而使装置更紧凑,特别是对于织机的布边构成装置更为适宜。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旋转元件具有至少两条无端的导纱沟,它们在轴向终端位置之间至少经过两次360°的旋转元件的圆周角,并且当旋转元件每转一圈时,它们至少交叉两次。在此实施方案中,旋转元件每转一圈,纱线能互相扭结两次。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还考虑:在旋转元件的一个轴向终端区域内的一个终端位置和旋转元件的轴向中心区域内的一个终端位置之间至少有两条导纱沟经过,其中在中间的终端位置区域内具有交织点。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可从后面对附图所示实施方案的说明中获知,其中:
图1以透视图来表示一具有本发明装置的织机的一部分;
图2按图1中箭头F2的方向所视的按本发明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3带有导纱沟的旋转元件的径向视图;
图4按图3的导纱沟的深度变化图;
图5在另一纱线位置时的类似图2的视图;
图6在再一其他纱线位置时的类似图2的视图。
图7在图2中F7部分的放大图;
图8沿图3中的Ⅷ-Ⅷ直线的剖面图;
图9带有两条导纱沟的旋转元件外壳的展开图;
图10具有两条各仅达到轴向中心的导纱沟的旋转元件的径向视图;
图11图10中的旋转元件外壳的展开图;
图12具有按图10所示的旋转元件所构成的布边的视图;
图13设有三条导纱沟的旋转元件的径向视图;
图14按图13的旋转元件外壳的展开图;
图15具有按图13所示的旋转元件所构成的布边的视图;
图16、17、18各表示具有不同形状导纱沟的旋转元件外壳的展开图;
图19旋转元件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外壳展开图的局部剖面。
在图1中部分所示的织机设有开口装置,例如由经纱3,4来构成梭口5的综框1,2-在每一个所构成的梭口5内引入一纬纱37,并把纬纱打在由经纱和纬纱构成的织物的织口上。所织成的织物6由一图中未表示的牵拉装置予以拉出。
织机还附带包括一在图1中示意表示的布边构成装置7。布边构成装置7与两根边纱8,9一起工作,主要用来构成与每个梭口5相一致的梭口,其中引入延伸的纬纱37,从而由边纱8,9和纬纱构成一织边或废边。
布边构成装置7包括一圆筒形的旋转元件10。此圆筒10在一设置在框架11上的轴12上旋转。框架11例如固定在图中未表示的织机机架上,并可藉一未表示的装置在纬纱方向进行调节。另外还设有一边纱8,9的供应单元13,它把位于圆筒10与供应单元13之间的两根边纱予以解开。此解开作用是这样来产生的,即供应单元13以与圆筒10卷取边纱8,9的方向相反而旋转。这种供应单元13及其传动在US3880199和3998247中以及在CS172136中已有描述。
在圆筒10的外壳15上设有一条导纱沟14,它对两根边纱8,9进行引导使它们互相扭结。如从图2中可见,边纱8,9以近似地垂直于圆筒10并与它以近似的切线方向而经过,但有一固定的扭结角度,因此它们有一固定的长度嵌接在圆筒10的导纱沟14内并在此导纱沟14内被引导。边纱8,9位于圆筒10的同一侧。圆筒10的轴线16是这样设置的(图1),它近似地与开口装置(综框1,2)的运动方向B相平行。因此边纱8,9借助于布边构成装置形成一梭口,其中引入纬纱37,并且该梭口对纬纱而言位于由经纱3,4所构成的梭口5的延伸区内。
在图3中以放大的比例所示的圆筒10的径向视图中具有一无端的导纱沟14,它以两个螺旋形的方向相反的片段18,19各围绕着圆筒10而绕行360°。螺旋形的片段18,19在圆筒10的轴向终端位置D与E之间各经过360°。
在图4中表示了导纱沟14对于圆筒10的外周DO的径向深度的曲线17。此图是通过在导纱沟14的终端位置D,E之间所标明的直线来绘制的,因此直线只是按方向A在0°,180°,360°,540°,和720°上以圆筒10的导纱沟14的实际位置来同时作出的。选择这种描绘是为了清楚地表示深度的变化曲线17。从图4可见,片段18、19在外壳15的交织点上具有不同的深度。因此,位于此交织点上的交叉的边缘8,9对于转轴有不同的径向距离和彼此之间也有一距离。交叉的片段18,19的深度用D18和D19来表示。
在片段18,19的交织点上,深度较小的片段19具有加宽部分20和21,以便使在此片段19内导行的边纱虽然片段19在交织点区域内中断,但仍能继续通过。点22的径向距离必须设置得比点23的更大,和/或点24的径向距离必须设置得比点25的更小。由于设有两个加宽部分20,21,所以圆筒10能以两个旋转方向转动。如果仅设有一个加宽部分20或21的话,则圆筒10只能以一个方向进行驱动。在目前情况下,如仅设有加宽部分20,则圆筒(从图3可见)只能以顺时针方向驱动,而如果仅设有加宽部分21,则只能以逆时针方向驱动。片段18,19以较大的角度进行交叉(约90°),这样有一优点,因为能避免在深度较浅的片段19中运行的边纱掉入较深的片段18中去。在较深的片段18中运行的边纱不大可能进入深度较浅的片段中去。在交织点上具有不同深度的片段的实现不仅有利于使边纱各自在圆筒10的径向C移动,而且还有利于使边纱各自保持在它的片段内。
布边构成装置7的功能可按图2,5和6进行详细说明如下:在图2中表示圆筒处于位置0,也就是边纱8处于上方的位置(或在图4中的0°),而边纱9处于下方(或图4中的360°)。当圆筒10按所示的方向P(与边纱8,9的运行方向相反)旋转180°时,于是边纱8,9便交叉。在交织点上,边纱8处于较深的片段18内,而边纱9则处于深度较浅的片段19内,因此就出现图5中所示的位置。于是边纱8,9在圆筒10的径向处于不同的径向位置并互相有一距离。当圆筒再继续旋转180°时,于是边纱8处于下方而边纱9处于上方。然后如果圆筒再继续旋转180°,边纱8,9便再次交叉,此时边纱9处于较深的片段18内而边纱8处于深度较浅的片段19内,从而保持在图6中所示的位置。如果圆筒10再次继续旋转180°,便重新回到图4所示的位置。因此明显可知:当边纱8,9在圆筒10的轴向A进行交叉时,它们在圆筒10的径向也进行交叉。从而使边纱8,9互相进行扭结。
在图7中用放大的比例表示出当圆筒10在每次引纬时旋转一圈时,借边纱8,9来实现的布边构成。边纱8,9互相围绕着依次相继的纬纱37扭结,使布边构成装置7与圆筒10按照图3像一所谓的布边翻转器那样进行工作,也就是一个使边纱8,9围绕着依次相继的纬纱37而扭结的装置。
借助于具有在图4中所示的深度变化的导纱汉14能获得具有至少两根边纱8,9的所述的布边结构,其中边纱8,9有一已知的长度段在导纱沟中被引导,并通过圆筒的旋转,在圆筒10的轴向产生位移。因此边纱8,9在终端位置D与E之间在轴向A上作相反的位移,并在大约位于两个终端位置D和E之间的中心的交织点上在轴向进行交叉。终端位置D和E位于圆筒10的前端区域内。因此导纱沟14的深度变化不仅能对边纱8,9在圆筒10的轴向进行引导和交叉,而且也能在圆筒10的径向进行引导和交叉,从而能使片段18,19在交织点区域内具有不同的径向深度D18和D19。这还能提供一优点,即边纱8,9在交叉时不会擦伤。
如在图8中所示,圆筒10是借助轴承26可旋转地安装在轴12上。在圆筒的轴向钻孔27内设有一驱动电动机。驱动电动机由一与圆筒10相连接的转子28和一个与不旋转的轴12相连的一个棒状的定子29所组成。定子上具有绕组,它通过图中未表示的导线接到在图1中所示的织机的控制单元38上。
在圆筒10上装一个图中未表示的转角发送器是很适当的,通过它可把圆筒的角位置输入到控制单元38中,因此控制单元38能使驱动电动机并从而使圆筒10以一预定的速度运行进入一预定的角度位置。作为一种变形,也可在圆筒内设置一步进电动机,它也是通过控制单元38来进行控制的。把驱动电动机在圆筒10内构成一个整体具有一优点,即布边构成装置7能非常简单地实施,并由很少的元件来构成。此布边构成装置7能制成模块式,并特别简便地安装在织机上,或同样简单地予以拆卸。它还能通过简单的框架11的移动来适应织物6的宽度。
从图8可见,导纱沟14的片段18,19具有一V形的截面。当然也可有其他的截面形式,它们在倾斜度和角度上最好能有所区分,并具有所需的倒圆。
供纱单元13最好包括一图中未表示的驱动电动机,它同样是通过织机的控制单元38来控制的。此驱动电动机在这里是以圆筒10的驱动电动机同样的转速过程来控制的。当然它的旋转方向应把被圆筒10所拉动的边纱8,9重新解开。在供纱单元13的区域内也可设置图中未表示的平衡装置,它使边纱8,9保持在一预定的张力下予以伸展。
在图7中所示的布边结构也能借助一具有相当于图9的两条导纱沟32,33的圆筒10来获得。
图9表示具有两条导纱沟32,33形状的所述圆筒10的外壳展开图。导纱沟32和33作为无端的螺旋形在圆筒的外周上绕行360°,并当圆筒10每转一圈交叉两次。在交织点上导纱沟32,33具有深度不同的片段39,40和片段41,42。导纱沟32的片段39比导纱沟33的片段40更深。导纱沟32的片段41则比导纱沟33的片段42为浅。深度较浅的片段40和41是按照图3的说明来设计的,并具有加宽部分以便使边纱始终保持在片段40和41内。为了获得按图7的布边结构起见,在导纱沟32中引入一边纱8和在导纱沟33中引入一边纱9。圆筒10是这样来驱动的,即每一次引纬它转动180°。与圆筒10的轴中心相对称的两条导纱沟32,33是这样来设计的,即经过-360°的圆周角轴向终端位置达到两次,也就是每一次经过180°的圆周角。如果螺旋形的导纱沟32和33的斜度与按图3的实施例中导纱沟14的斜度保持相同的话,则在按图9的实施方案中所用的圆筒10的直径必须比图3中的圆筒10的直径大一倍。
在按图10和11的实施方案中,圆筒上设有两条导纱沟30和31,它们各自引导一根边纱8或9。导纱沟30以无端的螺旋形从圆筒上部前端区域绕行到轴的中心处为止,而导纱沟31则从圆筒的下端区域从下方同样绕行到轴的中心处。经过一360°的圆周角,导纱沟30,31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来回经过两次,因此圆筒10每转一圈有4处交叉,也就是构成4个交织点。导纱沟30和31的深度变化是这样来表示的,即较深的片段用实线来表示,而较浅的片段则用虚线来表示。较浅的片段具有如图3和9中所示的加宽部分,但在图10和11中为了使深度变化更清楚起见没有表示出来。
导纱沟30具有一恒定的深度,而导纱沟31具有一变化的深度,即导纱沟31在导纱沟30和31的交织点上一会儿比导纱沟30深,一会儿又比它浅。当然也可设计成两条导纱沟30,31都有变化的深度。因为导纱沟30,31的片段在交织点上具有不同的深度,所以边纱8,9不仅在圆筒10的轴向A而且在径向C上互相交叉。因此边纱8,9在4个交织点上交叉。这些交叉点成对地在圆筒10的圆周上以180°而互相错开。
如果按图10的圆筒10以一恒定的速度旋转并使圆筒10在每一次引纬时转动180°,则借助于在导纱沟30内所引导的边纱8和在导纱沟31内所引导的边纱9便可获得一相当于图12所示的布边结构。这里由按图10的圆筒10所组成的布边构成装置7是作为一所谓的半布边翻转器,它按图12把边纱8,9围绕着依次相继的纬纱37扭结一半。这里供纱单元13保持静止。
在按图13和14的实施方案中,圆筒10设有3条导纱沟30,31,34,各用来引导边纱8,9,35中之一根。这3条导纱沟30,31,34具有深度的变化,通过它们能以3根边纱8,9,35按图15来织造布边。按照图13和14的实施方案中的导纱沟30,31是根据按图10和11的实施方案中的导纱沟30,31而设计的。导纱沟34以平行于导纱沟31延伸并在圆筒10的轴向与导纱沟31错开,并在360°的圆周上共形成4个交织点。从图13可见:导纱沟34在同导纱沟30的交织点上有较大的深度,如果后继的导纱沟30在与导纱沟31的交织点上具有较大的深度的话。相反,导纱沟34在同导纱沟30的交织点上具有较浅的深度。如果在相邻的导纱沟30和31的交织点上导纱沟31更深的话。如果在图13中所示的圆筒10在每次引纬时以恒定的速度旋转180°,则在导纱沟30中所引导的边纱8和在导纱沟31中所引导的边纱9以及在导纱沟34中所引导的边纱35便构成相当于图15所示的布边。供纱单元13在此保持静止。
虽然在图13和14中导纱沟31,34被表示成互相有一相当大的距离,但实际上在圆筒10的轴向A上它们是设置得相当靠近的。在按图13和14的实施方案中,在交织点区域内对于导纱沟30,31,34中各个深度较浅的片段均设有图中未表示的加宽部分,它们相当于按图3的实施方案中的加宽部分。
图16表示一圆筒10,它具有导纱沟43,44,各用来引导边纱8,9中之一,借助它能像图9中设有导纱沟32,33的圆筒10一样来实现相同的布边结构。导纱沟43,44在其轴向终端位置上具有片段45,46,47,48它们延伸经过圆筒10的圆周方向的一较大的圆周角,例如60°的数量级。由于这些在圆周方向延伸的片段45~48,圆筒能围绕一相应的圆周角旋转而边纱8,9不会离开其轴向终端位置。这种过程对于剑杆织机的布边构成装置7特别有利,因为由边纱8,9所形成的梭口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完全开启,因此装在剑杆带上的剑杆能安全地穿过梭口而运行。
在对于图16略加改变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导纱沟仅设在前端的区域内,它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片段45,47或46,48,而在位于对面的终端位置区域内形成一立即的轴向偏转。这种实施方案适用于剑杆织机,其中剑杆带主要被引导在织机的上部经纱片或下部经纱片区域内。在此情况下,在圆周方向经过的片段45,47或46,48被设置在圆筒10的前端区域内,其中有一个剑杆的剑杆带被引导。
在一未表示的实施方案中,圆筒上设有3条以上的导纱沟用来引导边纱,它们也多次互相交叉。例如有可能在一个圆筒10上设有一相当于图3的导纱沟14和设有一相当于图13的导纱沟34,它们互相交叉。对此,导纱沟14和34在各交织点上适当地设计成具有不同的深度,以使边纱在圆筒10的径向C上互相作相对的移动。这里同时还能避免边纱从一个导纱沟进入另一导纱沟内·导纱沟的交叉片段还有目的地设有相应于图3和9中的适当的加宽部分。
圆筒10可这样来驱动,使它始终以同一方向旋转。但如果导纱沟在交织点区域内的片段具有适当的加宽部分,则并不强迫这样规定,而是圆筒的旋转可允许以两个方向旋转。例如圆筒10能按图1~6的实施方案以一预定的转数例如5转向某一方向旋转,然后以同样的转数向另一方向旋转。在此情况下能设置一固定供纱单元。
圆筒10也不需持续地旋转,例如它能在一次或几次引纬期间保持在某一位置,此时在边纱8与9之间形成一开启的梭口。当圆筒10在梭口形成之后再行转动,便形成一布边,其中几根纬纱同时被捆扎在边纱内。但最好还是圆筒10不断地旋转,从而把每根纬纱予以捆扎,因为这样能获得牢固的结合。
通过圆筒10的导纱沟14,30,31,32,33,34,43,44的不同形式和通过圆筒10的旋转控制,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不同的布边结构。这里导纱沟的形式也可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有所不同,也可在交织点上具有其他的深度变化,以便获得所需的布边结构。
最好把导纱沟做得比较狭,因为这样能保持一精确的边纱引导。如果在交织点区域内不采用所述的加宽部分,也可在每一片段的另一侧使导纱沟变窄来作为取代,这意味着例如在按图3的实施方案中取消加宽部分20,21,而使点24具有一较小的径向距离而点22具有一较大的径向距离,因此点22和23以及点24和25在圆筒10的轴向A上相当于按图3中所规定的。但因最好是采用较狭的导纱沟,所以改窄较难实现。因此最好还是采用加宽的办法。
为了缩小布边构成装置7的占地要求起见最好要用具有较小直径的圆筒10。在按本发明的一个布边构成装置中,边纱的引导以在导纱沟的斜度不太大时为最佳,为此就需要具有较大直径的圆筒10更为有利。在具有一梭口张角的梭口中,例如在快速运行的无梭织机中所用的,采用一直径在数量级为3cm至6cm的圆筒10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圆筒的导纱沟也可这样来设计,即导纱沟经过360°的圆周角而多次在轴向终端位置之间来回绕行。在按图17的实施例中设有两条导纱沟49,50,它们各以-90°的圆周角在两个轴向终端位置之间经过,因此在旋转一圈时,导纱沟使边纱在终端位置之间一共来回运动4次,并相应地交叉4次。这样如果螺旋形的导纱沟49,50的斜度不太陡的话,圆筒10的直径就必须增大,但圆筒10仅需以较低的转速运行,例如按图17的圆筒10仅需以按图9的实施方案中圆筒10的转速的一半进行旋转来保持同样的布边结构。
圆筒10和在其上设置的导纱沟或导槽当然不需这样来设计,即边纱在圆筒旋转一圈后从一个轴向终端位置转移到另一轴向终端位置。这个转移也能在圆筒10旋转两圈或数圈以后才完成,于是圆筒必须以相应的快速来驱动以便构成一梭口来进行引纬。在按图18的实施例中圆筒10设有一条导纱沟51,其中轴向终端位置在圆筒10旋转两周后才能达到。这样便有可能采用一直径较小的圆筒10或在同样直径的圆筒10时,螺旋形导纱沟51的斜度能够减小(特别是与按图3的实施例相比)。沟槽51在3个位置上自行交叉,即在交织点F,G和H上。边纱8和9当然仅在交织点H上进行交叉。在交织点F和G上仅需采取措施使边纱不从各该引导的片段中滑出即可。在交叉点H上此外还需采取以上述所述的措施(不同的深度变化)来使边纱同时在径向互相移位。为了实现与图7的结合,相应于图18的圆筒10必须以图3的圆筒的两倍速度来驱动。
对于一布边构成装置7而言,圆筒10的导槽不一定由导纱沟来构成。如在图19中所示,圆筒10设有凸出部分53,在它中间构成纱线的导槽54,55。在由凸出部分53所构成的导槽54,55的交叉点上设有提高部分56,以便使交叉的边纱以不同的径向距离进行引导。藉助一具有按图19的圆筒10的布边构成装置7能获得与按图9的实施方案相似的相当于图7的布边结构。在图19中的凸出部分53和提高部分56上画有阴影线是为了能清楚地看出,而并非表示截面线。
旋转元件不一定要制成圆筒形的,而可具有一改变的形状,例如一椭圆形,也就是一个具有椭圆截面的旋转元件。导纱沟或导槽在纱线的交织点区域内的片段也具有不同的深度,以便使纱线在交叉时在径向C上保持一距离。具有与圆筒形相偏离的形状的旋转元件也能设置一构成整体结构的驱动电动机,也就是以按图8的圆筒10的方式采进行驱动。
圆筒10在导纱沟或导槽区域内能设置断纱检测器。在按图8的实施方案中,在导纱沟14区域内设有一传感器57,例如一压电式传感器,它在边纱8或9通过时例如可通过无线电联系始终向控制单元38发送一信号。在此情况下圆筒10每转一圈可向控制单元38传送两个信号。如果圆筒每一转只向控制单元38发送一个信号或根本没有信号,则表明有一断纱。当然也能采用光学、机械或其他方法工作的传感器来检测断纱。在此情况下信号可通过电练连接或类似的方法传送给控制单元38。
在布边构成装置7的区域内也能设置与控制单元38相连接的开关或类似元件,通过它的操作可使圆筒10行驶到某一固定的位置,例如为了用人工把边纱8,9放入导槽或导纱沟内。
在所述的实施方案中,旋转元件是由一管形圆筒10组成,它具有一圆柱形的外壳15。但旋转元件也能这样来实施,即只有在导槽或导沟的区域内才有材料存在。这意味着不一定要以实心材料来构成圆筒10。
如在图2中用虚线所示,在旋转元件10的区域内能设置一引导元件58来使边纱8,9保持在旋转元件的导槽或导纱沟内。在一未表示的实施方案中,沿着织机设有好几个旋转元件10,它们同几对边纱相应地共同工作,围绕着每一对边纱互相扭结,并同引入的纬纱构成特殊的布边结构。
按本发明的方法也能用于加捻,也就是按图1~19的实施方案中的圆筒10可作为捻线机中的一个加捻装置。在此情况下例如可采用一实施方案,其中加捻装置必须包括一具有传动装置的旋转元件10,一个供纱单元13和一个未表示的纱线卷绕装置。在一加捻装置中,旋转元件也能设置在水平位置或其他位置上。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表示和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其保持范围确切地说由权利要求书的内容来确定。

Claims (15)

1.用以互相扭结至少两根运行中的纱线(8,9,3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纱线(8,9,35)基本上以垂直于并近似切向于一旋转元件(10)延伸,并被引导在旋转元件的至少一条导槽(14;30,31;32,33;30,31,34;43,44;49,50;51;54,55)内,它们使纱线以旋转元件的轴向(A)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并在终端位置之间互相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导纱沟(14;30,31;32,33;30,31,34;43,44;49,50;51;54,55)在交叉时导使纱线(8,9,35)有一径向距离。
3.用以互相扭结至少两根运行中的纱线(8,9,3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设有一旋转元件(10),该旋转元件至少具有一条无端的导纱沟(14;30,31;32,33;30,31,34;43,44;49,50;51;54,55)以螺旋形在轴向上绕行,具有至少一个交织点,其中至少有两根纱线(8,9,35)被引导,它们基本上以垂直于和近似切线于旋转元件(10)的方向指向。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导纱沟(14;30,31;32,33;30,31,34;43,44;49,50;51;54,55)的交叉片段至少在纱线(8,9,35)的交织点上具有不同的径向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纱沟(43,44)在至少一个轴向终端位置的区域内具有片段(45,46,47,48),沿旋转元件的圆周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元件(10)安装在一传动电动机的轴(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导槽作为旋转元件(10)的外壳(15)上的导纱沟(14;30,31;32,33;30,31,34;43,44;49,50;51;54,55)。
8.根据权利3~7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纱沟(14;30,31;32,33;30,31, 34;43,44;49,50;51;54,55)的至少一个片段具有变化的曲线,最好是不同的径向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元件(10)具有一导纱沟(14),它设有一片段在圆筒表面(15)的周围上经过360°从一个轴向终端位置(D)绕行到另一轴向终端位置(E),以及一片段以相反方向的斜度同样经过圆筒表面(15)圆周的360°在轴向终端位置(D,E)之间绕行,从而使两个片段大约在圆筒表面的轴向中心处构成一交织点。
10.根据权利要求3~8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元件(10)至少具有两条无端的导纱沟(30,31;32,33;30,31,34;43,44;49,50;54,55),它们经过旋转元件(10)上360°的圆周角至少在轴向终端位置之间经过两次,并在旋转元件每转一圈时至少交叉两次。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条导纱沟(30,31)在旋转元件(10)的一个轴向终端区域内的终端位置与旋转元件(10)的轴向中心区域内的终端位置之间绕行,其中在中心终端区域内具有交织点。
12.根据权利要求3~11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交织点上,至少一条导纱沟(14;30,31;32,33;30,31,34;43,44;49,50;51;54,55)的具有较小径向深度的片段在交织点的一侧被加宽。
13.根据权利要求3~12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元件(10)用于织机中作为布边构成装置,使边纱(8,9;8,35)互相扭结。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元件(10)的轴线(16)基本上平行于织机的梭口形成装置(1,2)的运动方向而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3~12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元件(10)用于在一捻线机中作为一纱线的加捻装置。
CN97198363A 1996-09-30 1997-09-24 把至少两根运行中的纱线进行互相扭结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63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E9600823A BE1010658A3 (nl) 1996-09-30 1996-09-30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om minstens twee draden rond elkaar te bewegen.
BE9600823 1996-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1708A true CN1231708A (zh) 1999-10-13
CN1078637C CN1078637C (zh) 2002-01-30

Family

ID=3890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83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637C (zh) 1996-09-30 1997-09-24 把至少两根运行中的纱线进行互相扭结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0929706B1 (zh)
JP (1) JP2001501263A (zh)
KR (1) KR20000048729A (zh)
CN (1) CN1078637C (zh)
BE (1) BE1010658A3 (zh)
DE (1) DE59705583D1 (zh)
WO (1) WO19980146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85403A (zh) * 2024-03-15 2024-04-16 福建省佳盛纵横织造有限公司 保暖复合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0739B (zh) * 2018-04-18 2020-03-31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变螺距的组合式螺旋式开口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KR20240005311A (ko) 2022-07-05 2024-01-12 주식회사 정연 연사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544181A (zh) * 1955-02-08
NL7009073A (zh) * 1970-06-19 1971-12-21
US3883199A (en) * 1972-07-25 1975-05-13 Knoll International File drawer interlock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CS160168B1 (zh) * 1973-05-14 1975-03-28
DE4237860A1 (de) * 1992-11-10 1994-05-11 Schlafhorst & Co W Fadenführungstromme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85403A (zh) * 2024-03-15 2024-04-16 福建省佳盛纵横织造有限公司 保暖复合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59705583D1 (de) 2002-01-10
WO1998014651A1 (de) 1998-04-09
EP0929706A1 (de) 1999-07-21
KR20000048729A (ko) 2000-07-25
CN1078637C (zh) 2002-01-30
BE1010658A3 (nl) 1998-11-03
JP2001501263A (ja) 2001-01-30
EP0929706B1 (de) 2001-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71522A (en) Apparatus for storage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KR20010012478A (ko) 변화하는 폭을 갖는 직물
US3796386A (en) Thread feeder for textile machines
EP0382761B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abric production
RU218293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нитей основы при изготовлении тканей перевивочного переплетения на станке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текстильных изделий
CN1050395C (zh) 纺纱方法及其设备
SE521839C2 (sv) Vävt material bestående av varp och väft och hjälpmedel för att tillverka detsamma
CN101580983B (zh) 倍捻机的智能防叠松边装置及其方法
RU201076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рестовой намотки натуральных или синтетических нитей, подаваемых с большой скоростью
CN1234841A (zh) 在织机上织造织物时构成织边和褶边的方法和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CN1206440A (zh) 特别用于无梭织机的纱罗织边成形装置
EP1412570B1 (en) Tetraxial fabric and machine for its manufacture
US5097873A (en) Gripper loom with a flexible fitting thread insertion band
CN1078637C (zh) 把至少两根运行中的纱线进行互相扭结的方法和装置
CN1283538C (zh) 用于自由端纺纱机的导纱装置
CN1066789C (zh) 用于在两个相互独立的针织区域中生产经编织品的设备
US5787938A (en) Fabric draw-off device in a circular loom
US1139073A (en) Circular loom.
US3709262A (en) Circular weaving machine
US622725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wisting at least two running for a loom selvage forming device
KR20010071630A (ko) 층으로부터 실들을 분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201040C (zh) 用于旋转式编织机的导纱装置
CN87107869A (zh) 圆形织机
GB2044809A (en) Thread metering devices
RU2262478C2 (ru) Накоп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ачи уточной нити к текстильной машин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