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6482C -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6482C
CN1216482C CN03102194.8A CN03102194A CN1216482C CN 1216482 C CN1216482 C CN 1216482C CN 03102194 A CN03102194 A CN 03102194A CN 1216482 C CN1216482 C CN 121648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image
light source
scanning direct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21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38799A (zh
Inventor
越水正人
英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285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159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327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8483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38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8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64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64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5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image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4Measuring, i.e. determining a quantity by comparison with a standar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5Methods therefor in service, i.e.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63Methods therefor 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apparatus itself, e.g. self-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9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the original or to the reproducing medium, e.g. imperfections or di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1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remaining positionally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04Scanning transparent media, e.g. photographic film
    • H04N2201/0406Scanning sli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04Scanning transparent media, e.g. photographic film
    • H04N2201/0408Scanning film strips or ro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04Scanning transparent media, e.g. photographic film
    • H04N2201/041Scanning microfilms or microfi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使光学单元与图像读取单元同步扫描,在读取透明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获得去除了尘埃、伤痕的良好读取图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透明原稿的读取操作时,使尘埃、伤痕检测用的LED基板上的红外LED组件和透明原稿用照明灯点亮,进行LED基板和图像读取单元的对位,通过使光源单元和图像读取单元同步沿副扫描方向移动,获得尘埃、伤痕检测图像信息。接着,进行透明原稿用照明灯和图像读取单元的对位,通过使光源单元和图像读取单元同步沿副扫描方向移动,获得透明原稿的图像信息。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读取被记录体的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光源单元、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程序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媒体。
背景技术
过去,如图8所示,可以读取透明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101由在内部配置图像读取装置102的装置主体103和可相对于装置主体103自由旋转地设置的透明原稿照射装置104构成。透明原稿照射装置104由上盖105和具有光扩散作用的半透明的下盖106形成框体,在框体中配有扫描曝光用的光源107和用于使光源107移动的图中未示出的驱动单元。
在利用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进行透明原稿F的图像信息的读取的情况下,原稿F载置于装置主体103的原稿台玻璃108上。然后,在光源107点亮的状态下,使光源107和图像读取装置102同步沿图中的箭头X方向移动扫描。因此,从光源107发出的光经由具有光扩散作用的半透明的下盖106和透明原稿F被导入到图像读取装置102中,读取透明原稿F的图像信息。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当在透明原稿F上存在尘埃或者在透明原稿上存在损伤(伤痕)等的情况下,由于连尘埃或伤痕也被一起读取,所以不能防止灰尘或伤痕造成的图像恶化。
并且,近年来,伴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的高速化以及存储媒体的大容量化,在处理彩色图像信息方面,人们希望获得更高的画质,其中,在利用扫描仪等读取彩色图像信息的情况下,对于更正确地以高速、高画质进行读取的要求越来越高。
并且,对于照片底片的图像读取,对更正确地、高速且高画质地读取具有多个帧的套筒形状的照片底片图像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以更高的画质读取底片的装置,人们提出了具有对底片上的尘埃、伤痕进行去除处理的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方案,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举出特开2001-298593号公报。采用该方案,具有用于检测尘埃、伤痕信息的红外LED和用于图像信息读取光源的光源构成面光源,可以读取减弱了尘埃、伤痕的影响的图像。
但是,由于在作为面光源的间接照明系统中照明效率低,所以人们认识到作为以更高速度和更高画质进行读取的装置,需要使照明系统和光学系统同步移动。作为控制这些照明系统和光学系统的方法,可以举出在特开平10-004481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采用该公报记载的技术,可以尽量降低由于照明系统和光学系统的位置偏离所造成的同步不良等影响。
现在利用图22、图23和图24简单地说明与该公报相关的形态。
图22是表示可分别读取书本原稿和照片底片的图像输入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图23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装载用于在读取照片底片时固定照片底片的固定构件的状态。
在图像读取装置501中,设置在读取照片底片等透明原稿时所必需的透明原稿用照明装置502,以可以从图像读取装置控制基板503进行控制的方式利用I/F电缆515与透明原稿用光源点灯转换器507将图像读取装置501和上述透明原稿用照明装置502电连接。透明原稿用照明装置502,配置有透明原稿用照明单元518,该透明原稿用照明单元518具有用于读取透明原稿的透明原稿用光源504。并且,光学单元514的结构为:具有将透明原稿光学成像于CCD图像传感器513上所必需的第一反射镜509、第二反射镜510、第三反射镜511、透镜512以及用于照射书本类原稿等反射原稿的反射原稿用照明光源508,并且利用图像输入装置控制基板503和马达516一边沿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副扫描方向)扫描,一边读取图像。
CCD图像传感器513和图像输入装置控制基板503借助信号电缆517电连接,通过利用马达516使透明原稿用照明单元518和光学单元514同步扫描,可以获取作为图像数据的经CCD图像传感器513进行了光电转换的电信号。夹在透明原稿用照明单元518和原稿台玻璃506上的底片导向件505之间、设置于透明原稿用照明装置502上的透明板519采用透明玻璃或扩散材料。
在读取底片等透明原稿时,利用载置于原稿台玻璃506上的底片导向件505固定底片。如图23所示,在底片导向件505上,设有用于校准从透明原稿用光源504发出的照射光的校准区域S。并且,图23所示的A表示1帧照片底片。
图24是表示使透明原稿照明单元518和光学单元514同步扫描所必需的光学对位方法。
事先,将光学单元514移动到与设于底片导向件505上的校准区域S对应的位置上,其中,所述底片导向件505设置在规定位置上,在图像读取开始前使透明原稿用照明单元518沿箭头方向扫描距离D,在校准区域S内大致两端的位置,即a和a’的位置上,探测光输出最大的位置,或者读取底片最有效的位置。在读取图像时,通过恒定地保持该位置关系而进行扫描,可以高速地读取高画质的图像。
但是,上述方法,例如,在透明原稿用照明单元518和光学单元514没有正确地平行的情况下,对于如图25A所示的副扫描方向光量分布均匀的范围较宽的情况是有效的,但是,却无法对付如图25B所示的副扫描方向的光量分布均匀的范围较窄的情况,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在位置a和位置a’上成为光输出最大的位置发生偏离。
即,在主扫描方向中光学系统和照明系统以较大倾斜配置的情况下,光源必须保持足够均匀的光量分布,这就导致在读取位置的照明效率下降。并且,为了在校准区域S内的位置a和位置a’上不产生副扫描方向的光量分布偏差,需要进行高精度地配置,这会导致成本上升。
并且,在光源采用冷阴极灯(以下简称CCFL)等需要预热时间的光源的情况下,在预热时间没有完全结束的状态下,不能正确地进行照明系统和光学系统的对位。因此,增加了图像读取的预处理时间。进而,在需要读取多帧的情况下,在通信上的情况频繁发生间歇读取的情况下,也必须达到不差产生位置偏差的精度,存在成本上升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是防止由于尘埃或伤痕造成的图像的恶化。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可以容易地进行透明原稿照明装置和读取用光学单元的对位。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缩短在图像读取中所花费的预处理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是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光源单元,该光源单元备有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发射至少包含可视波长区域光线之波长区域的第一光线,第二光源发射非可视波长区域的第二光线;图像读取单元,该图像读取单元经由光学系统将被前述光源单元照明的被拍摄体的像成像到摄像元件上;信息读取装置,该信息读取装置通过使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相对于前述被拍摄体沿副扫描方向移动,获取由前述第一光线照明的前述被拍摄体的像的图像信息和由前述第二光线照明的前述被拍摄体的像的图像信息,其特征为:前述第一光源和前述第二光源均在主扫描方向较长,彼此平行地并列设置,在前述第一光源和前述第二光源之间设置有遮光构件,前述遮光构件比前述第一光源和前述第二光源更向被拍摄体侧突出,前述遮光构件在前述主扫描方向上比前述第一和前述第二光源更长,上述第一光源照明的前述被拍摄体的范围,以及上述第二光源照明的前述被拍摄体的范围均在主扫描方向较长,同时在前述被拍摄体上并列设置。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个方案为一种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光源单元,该光源单元具备沿主扫描方向较长的第一光源和沿主扫描方向较长的第二光源,并且两光源彼此平行地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光源发射至少包含可视波长区域光线之波长区域的第一光线、第二光源发射非可视波长区域的第二光线,上述第一光源照明的前述被拍摄体的范围以及上述第二光源照明的前述被拍摄体的范围均在主扫描方向较长,同时在前述被拍摄体上并列设置;图像读取单元,该图像读取单元经由光学系统将被前述光源单元照明的被拍摄体的像成像到摄像元件上,其特征为:具有以下步骤:通过使前述光源单元以及对应于前述第一光源照明前述被拍摄体的范围的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相对于前述被拍摄体向副扫描方向移动,获得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获得步骤,通过使前述光源单元以及对应于前述第二光源照明前述被拍摄体的范围的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相对于前述被拍摄体向副扫描方向移动,获得第二图像的第二图像获得步骤。
并且,本发明的第三个方案为基于上述第一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配有区域确定装置,用于在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的在前述副扫描方向上对位时,确定用于前述对位的图像的主扫描方向的读取区域。
并且,本发明的第四个方案为基于上述第一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配有副扫描方向对位装置,该对位装置在第一光源的光量分布比前述第二光源更宽的情况下,根据采用从前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前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的在前述副扫描方向的对位。
并且,本发明的第五个方案为基于上述第一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配有副扫描方向对位装置,该装置根据在使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相对移动中照射前述被拍摄体时输出的信号,进行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的在前述副扫描方向的对位。
并且,本发明的第六个方案为基于上述第二方案的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为:配有区域确定步骤,用于在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的在前述副扫描方向上对位时,确定用于前述对位的图像的主扫描方向的读取区域。
并且,采用本发明的第七个方案为基于上述第二方案的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为:具有副扫描方向对位步骤,该对位步骤在第一光源的光量分布比前述第二光源更宽的情况下,根据采用从前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前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的在前述副扫描方向的对位。
并且,本发明的第八个方案为基于上述第二方案的图像读取方法,该图像读取方法的特征为:具有副扫描方向对位步骤,该步骤根据在使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相对移动中照射前述被拍摄体时输出的信号,进行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的在前述副扫描方向的对位。
通过下面的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除上面已经讨论的目的和优点以外的目的和优点。说明参照了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以例示本发明的例子的附图。然而,这些例子没有穷尽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并且,因此应参考附在说明书之后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透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个实施形式的透射照明单元2的概略俯视图。
图3A、B是根据第一个实施形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局部概略剖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个实施形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控制部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6是根据第二个实施形式的透射照明单元2的概略俯视图。
图7A、B是根据第二个实施形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局部概略剖视图。
图8是现有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至第六个实施形式的图像读取装置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形式的底片导向件的放大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形式的透明原稿照明装置的概略图。
图12A、B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个实施形式的透明原稿照明单元和用于说明光学系的对位的图。
图13A、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形式的透明原稿照明单元的光量分布的图示。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形式的光源的光量变化的图示。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形式的底片导向件的放大图。
图16A、B、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形式的底片基座的频率分布的图示。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形式的控制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四个实施形式的底片导向件的放大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形式的透明原稿照明装置的概略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形式的底片导向件的放大图。
图21A、B、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六个实施形式的底片基础的频率分布图。
图22是表示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例子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结构的图示。
图23是表示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例子的底片导向件的图示。
图24是表示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例子的透明原稿照明单元和光学系的对位的图示。
图25A、B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例子的透明原稿照明单元的光量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程序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媒体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第一个实施形式)
参照图1~5,说明本实施形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图1是本实施形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透视图。如该图所示,在读取显影剂照片底片等透明原稿的情况下,用于照明该透明原稿的透射照明单元2通过铰链部17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到图像读取装置的装置主体1上。
在透射照明单元2中可移动地内置有作为透明原稿读取用的透明原稿照射装置的光源单元3,单元的下盖4由具有光扩散作用的半透明构件形成。
在图像读取装置的装置主体1上配有用于放置读取原稿的台板玻璃5,在读取透明原稿的情况下,在台板玻璃5上载置遮光片6。设置在遮光片6上的黑斑校正窗6a是用于测定黑斑(shading)的孔,透明原稿载置部6b是放置透明原稿的位置。
图2是透射照明单元2的概略俯视图,图3A、B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并且,图4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剖视图。
在光源单元3上,平行地配置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荧光灯或氙灯等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和LED基板8,其中,在所述LED基板8上沿主扫描方向配置有一排仅在红外区域具有发光强度的红外LED组件8a,该多个红外LED组件8a用于检测尘埃和伤痕。
如图3A、B所示,以盖住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的方式设置反射板9。反射板9至少配置在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和尘埃、伤痕检测用LED基板8之间以便在红外光源读取时使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的光不至漏到红外读取图像。
这样,光源单元3借助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源,可以与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的装置主体1上的图像读取单元10同步向副扫描方向移动。
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的装置主体1上的图像读取单元10形成将反射原稿用照明灯11、CCD线性传感器12、透镜13以及反射镜14分别装载于托架上的结构。CCD线性传感器12的多个摄像元件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该CCD线性传感器12用于将成像的图像转换成电子图像信号。
这样构成的图像读取单元10,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源,可以沿托架导向轴15向副扫描方向移动。
图5表示出了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上的控制部的功能结构。51是在读取透明原稿的图像信息时用于使光源单元3和图像读取单元10沿副扫描方向同步移动的驱动控制部。
52是信息读取部,其作用是:点亮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并通过向CCD线性传感器12引导以该光线为基础光从透明原稿透过的光,读取从CCD线性传感器12获得的透明原稿的图像信息。
53是信息读取部,其作用是:点亮LED基板8的红外LED组件8a,通过向CCD线性传感器12引导以该光线为基础光从透明原稿透过的光,读取存在于从CCD线性传感器12获得的透明原稿中的缺陷信息。
54是进行从透明原稿的图像信息中去除前述缺陷信息的修正处理的修正处理部。
下面,对透明原稿的读取操作进行说明。首先,熄灭反射原稿用照明灯11,点亮尘埃、伤痕检测用LED基板8上的红外LED组件8a以及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然后如图3A所示,执行尘埃、伤痕检测用LED基板8和图像读取单元10的对位操作。
之后,通过使光源单元3和图像读取单元10同步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经由反射镜14、透镜13将透明原稿上的尘埃、伤痕等造成的像投影到CCD线性传感器12上。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尘埃、伤痕检测用LED基板8上的红外LED组件8a的光仅为红外成分,负、正片等透明原稿与其图像(感光像)无关地使红外成分透过,而将物理地遮挡光路的尘埃、伤痕等的像作为影子投影到CCD线性传感器12上,所以可以良好地进行尘埃、伤痕的检测。
并且,虽然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也处于点亮的状态,但是由于按照上述方式设置反射板9,所以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的光线不会漏到红外读取图像上。
接着,如图3B所示,进行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和图像读取单元10的对位操作,通过使光源单元3和图像读取单元10同步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经由反射镜14、透镜13将透明原稿上的图像投影到CCD线性传感器12上。
这时,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已经足够热,可以省略灯本身的调光时间,因而,可以缩短读取时间并进行良好的图像读取。
此后,通过对按上述方式获得的尘埃、伤痕检测图像信息(缺陷信息)和从透明原稿上的图像读取出的图像信息两者进行图像处理,相对于在尘埃、伤痕检测图像上识别的由于尘埃或伤痕所造成的缺陷区域,通过采用其周围的透明原稿读取图像信息进行插补,可以获得去除了尘埃、伤痕的影响的良好的透明原稿图像信息。
并且,根据上述实施形式,由于采用利用红外光照射作为与图像读取单元10同步的被拍摄体的底片原稿的结构,所以可以以相同的光量照射底片原稿。即,由于使从沿主扫描方向呈阵列状配置的光源8照射的光沿副扫描方向与被拍摄体相对移动,因而,具有可以用稳定的光量照射作为被拍摄体的底片,并且可以将该透射光引导到作为摄像装置的CCD线性传感器12中的效果。
因此,在获得尘埃、伤痕检测图像信息(缺陷信息)和从透明原稿上的图像读取的图像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对于副扫描方向的一定的图像信息。
(第二个实施形式)
下面,对本发明第二个实施形式的图像读取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在上述第一个实施形式中说明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同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图6是透射照明单元2的概略俯视图,图7A、B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光源单元3中平行地配置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荧光灯或氙灯等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和尘埃、伤痕检测用LED基板16,这一点与上述第一个实施形式是相同的,但是,在LED基板16上,于一端配置仅在红外区域具有发光强度的红外LED16a,同时,设置用于将该红外LED16a的光线引导到主扫描方向的整个区域的导光体16b。
而且,设置盖住红外LED16a和导光体16b的壳体16c,在该壳体16c上形成发光开口部16d。另外,虽然本实施形式采用了仅设置一个红外LED16a的方式,但是也可以采取在LED基板16两端配置红外LED16a的方式。
在所述第二个实施形式中,在进行透明原稿读取操作的情况下,首先,熄灭反射原稿用照明灯11,点亮尘埃、伤痕检测用LED基板16上的红外LED16a以及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然后如图7A所示,进行尘埃、伤痕检测用LED基板16和图像读取单元10的对位操作。
之后,通过使光源单元3和图像读取单元10同步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经由反射镜14、透镜13将透明原稿上的尘埃、伤痕等造成的像投影到CCD线性传感器12上。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尘埃、伤痕检测用LED基板16上的红外LED16a的光仅为红外成分,负、正片等透明原稿与其图像(感光像)无关地使红外成分透过,而将物理地遮挡光路的尘埃、伤痕等的像作为影子投影到CCD线性传感器12上,所以可以良好地进行尘埃、伤痕的检测。
并且,虽然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也处于点亮的状态,但是由于按照上述方式设置反射板9,所以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的光线不会漏到红外读取图像上。
接着,如图7B所示,进行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和图像读取单元10的对位操作,通过使光源单元3和图像读取单元10同步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经由反射镜14、透镜13将透明原稿上的图像投影到CCD线性传感器12上。
这时,透明原稿用照明灯7已经足够热,可以省略灯本身的调光时间,因而,可以缩短读取时间并进行良好的图像读取。
此后,通过对按上述方式获得的尘埃、伤痕检测图像信息(缺陷信息)和从透明原稿上的图像读取出的图像信息两者进行图像处理,相对于在尘埃、伤痕检测图像上识别的由于尘埃或伤痕所造成的缺陷区域,通过采用其周围的透明原稿读取图像信息进行插补,可以获得去除了尘埃、伤痕的影响的良好的透明原稿图像信息。
(第三个实施形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形式的图像读取装置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本实施形式采用透明原稿用照明单元328和光学单元314的副扫描对位方法。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图像读取装置的结构与图22所示的现有技术的例子大致相同。
在图9中,图像读取装置控制系统,作为整体配有:图像读取装置301和透明原稿照明装置302、对位控制部201和图像处理装置206。由图像读取装置控制部205控制的图像读取装置301和透明原稿照明装置302,在读取底片原稿时,读取规定的图像,该图像从主扫描对位区域确定部202经由第一副扫描位置确定部203至图像处理装置进行一次图像处理,根据该信息进行透明原稿照明装置302和光学单元314的对位。并且,根据从图像读取装置301及透明原稿照明装置302的图像信息,利用第二副扫描位置确定部204进行再次对位,达到可以获得最终的图像信息的状态。
并且,该控制系统在只有任意一个对位部时也成立,包括:或者没有主扫描位置确定部202的情况,或者没有第一副扫描位置确定部203的情况,或者没有第二副扫描位置确定部204的情况。关于图像读取装置301和透明原稿照明装置302,由于与所说明的现有技术的例子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并且,由于图像处理装置206为公知的处理图像信息的装置,所以省略其说明。
首先,主扫描对位区域确定部202是解决在现有技术的例子中说明的由于光学单元314和透明原稿照明单元328的倾斜等造成的对位不良问题的装置。
参照图10,说明主扫描对位区域确定部202。图10是将图23中说明的底片导向件505(305)的底片A附近放大了的图示。
对于在读取底片A的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区域RA中必需的主扫描宽度SA1而言,在校准区域S进行的对位,较之在图23的a、a’位置上进行的对位,缩短了主扫描宽度。因此,可以减轻透明原稿照明单元328和光学单元314的倾斜或光量分布的影响,可以不增加成本,而实现更高效率的照明装置的形式。
其次,在需要多个光源的情况下第一副扫描位置确定部203可以更高速且正确地进行对位,这是因为它仅进行任意一个光源的对位,而且,对于在多个光源中具有LED光源的光源单元仅进行LED光源的对位。
参照图11、图12A、B、图13A、B和图14,说明第一副扫描位置确定部203。图11是从底片设置侧观察透明原稿照明装置302的图示,表示具有底片的尘埃、伤痕检测用红外LED327和图像信息读取用光源304的透明原稿照明单元328。红外LED327和光源304大致平行地配置。图12A是表示进行用于读取图像信息的光源304在光量分布大致最大的位置的对位的情况的图示。图12B是表示进行尘埃、伤痕检测用红外LED327在光量分布大致最大的位置的对位的情况的图示。并且,图13A表示光源304的光量分布的一个例子,图13B表示红外LED327的光量分布的一个例子。
在红外LED327和光源304之间物理地存在简记为d的距离。并且,若从图12A的光源304对准的位置至红外LED327的距离为D1,且从图12B的红外LED327对准的位置至光源304的距离为D2,则如图13A、B所示,红外LED327的光量分布显示出比光源304的光量分布均匀的宽度较窄的区域的特性,通常,由式(1)表示的关系成立。
         |d-D1|≥|d-D2|                ...(1)
式(1)表示若进行红外LED327的对位,则即使不进行光源304的对位,也可以通过仅仅移动规定量d的距离来完成光源304的对位。
图14是表示LED和CCFL刚点亮后的光量变化的图示。例如,在由CCFL构成光源304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点灯之后直到光量稳定所需的时间,LED比CCFL短很多。即,光量可以迅速上升。这一点也表明,在具有红外LED327和光源304的情况下,通过进行红外LED327的点亮和对位处理,可以进行更高速且最合适的对位。因而,即使不作为尘埃、伤痕检测用红外LED,作为对位用光源,采用LED也是有效的,特别是在光源304由白色或者R、G、B色的LED构成的情况下,也是有效的方案。
其次,第二副扫描位置确定部204是可防止在光学系304和透明原稿照明单元328之间易于产生的位置偏差的装置,该位置偏差正是现有技术中在读取多个底片的情况下或者在间歇读取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
参照图15、16A、B、C和图17,说明第二副扫描位置确定部204。图15是将图23中说明的底片导向件505(305)的底片A附近放大的图示。在对读取底片A的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区域RA进行读取之前,在底片的帧之间的区域BA中进行已经说明过的对位。图16A、B、C是表示R、G、B各种颜色在区域BA中的副扫描方向的输出分布的一个例子的图示。通过平均化处理可以容易地检测出各种颜色的峰值输出BAr、BAg、BAb,一边参照该值,一边在底片的帧之间的区域BA中进行前述对位。图17表示对第二副扫描位置进行确定的流程。
在图17中,在步骤S200中,首先固定光学单元314,使照明单元328进行前后扫描(副扫描方向)。借此,在步骤S201中,制成图16A、B、C的频率分布图。在步骤S202中,判断各自的峰值BAr、BAg、BAb在副扫描方向的位置是否一致。当在步骤S202中检测出BAr、BAg、BAb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203。在步骤S203中,使作为副扫描方向的位置的峰值一致地进行对位。在峰值一致的情况下,原则上可以认为在底片的基础浓度区域,在作为基础信息的BAr、BAg、Bab处对前述对位进行控制。但是,在即使不在基础浓度区域峰值也一致的情况下,可以认为不受底片上的图像信息的影响,因而,可以进行前述对位控制。当在步骤S202中未检测出BAr、BAg、BAb的情况下,在步骤S204中不改变初始值的对位位置。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判断与互不一致的峰值中的哪一个对位。在步骤S205中,更新用于读取底片读取区域RA的光学系单元304和透明原稿照明单元318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对由基础信息得出的对位结果和由初始值的对位进行比较、判断来更新最终位置。并且,对于具有多个光源的透明原稿照明单元328也是可以的。并且,即使不是由图16A、B、C说明的BAr、BAg、BAb的三种颜色,也可以通过只采用任意一个信号,或者采用对应于红外LED327发光的信号进行控制。进而,除了在读取底片之前进行对位的方法之外,在读取多个帧时,在读取每一个帧的图像信息之后进行对位也是有效的。进而,也可以通过一边读取底片,一边参照底片端部的基础信息,进行对位。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虽然是以波形的峰值是否一致为标准进行判断的(参照步骤S202),但是也不必完全一致。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就可以。并且,也可以以频率分布图的波形为标准作为判断波形是否一致的判断材料。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形式,可以构成不增加成本、效率更高的照明装置。
(第四个实施形式)
参照图18说明主扫描对位部202的第四个实施形式。图18是将图23中说明的底片导向件505(305)的底片A附近放大的图示。主扫描宽度SA2对于读取底片A的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区域RA是有必要的,并且它大致覆盖了底片位置的两列,对于该主扫描宽度SA2,在校准区域S进行对位。这种情况也与第一个实施形式一样,较之在图23的a、a’的位置进行的对位而言,主扫描宽度缩短。因此,很明显,可以减轻透明原稿照明单元328和光学单元314的倾斜和光量分布的影响,可以不增加成本地制成效率更高的照明装置。另外,在本实施形式的情况下,在与区域SA2相当的两列底片的图像读取中,还可以省略前述对位处理。
(第五个实施形式)
参照图19,说明第一个副扫描位置确定部203的另一个形式。图19是从底片设置侧观察透明原稿照明装置2的图示,表示具有尘埃、伤痕检测用的红外LED329和图像信息读取用的光源304的透明原稿照明单元328。红外LED329和光源304大致平行地配置。
本实施形式采用仅在特定的主扫描位置b-b’中配置尘埃、伤痕去除用的红外LED329的透明原稿照明装置332。在具有红外LED329和光源304的情况下,象本实施形式那样,即使仅存在与主扫描宽度b-b’相当的红外LED329,由于只需要可以对于在b-b’外的图像读取保持充分的光量分布的稳定性的程度的精度,所以可以以更高的速度进行最合适的对位。因而,即使不是作为尘埃、伤痕用的红外LED,也是用于对位的LED的有效装置,特别是在光源304由白色或R、G、B色的LED构成的情况下,也是有效的装置。
(第六个实施形式)
参照图20、图21A、B和C,说明第二个副扫描位置确定部204的其它形式。图20是将图23中说明的底片导向件505(305)的底片A附近放大了的图示。在对读取底片A的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区域RA进行读取之前,对底片的帧之间的区域CA进行前述的对位。图21A、B、C是表示对于区域CA中的R、G、B各种颜色的副扫描方向的输出分布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在该图中,通过频率分布图解析和平均化处理,可以检测出作为图20中包含图像区域的图像数据的各种颜色的RBr、RBg、RBb,以及作为基础信息的峰值输出BAr、BAg、BAb,一边参照BAr、BAg、Bab,一边对底片的帧之间的区域CA进行前述对位。
另外,也可以不采用图21A、B、C中说明的BAr、BAg、BAb的三种颜色,而采用任意一种信号,或利用伴随着红外LED327的发光的信号进行控制。
进而,除了在读取底片之前进行对位的方法之外,在读取多个帧时,也可以在读取每一帧的图像信息之后进行对位。进而,还可以一边读取底片,一边参照底片端部的基础信息进行对位。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形式,可以不增加成本地构成效率更高的照明装置。
如上述说明所述,采用上述第三至第六个实施形式,由于可以以进行读取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主扫描宽度来进行透明原稿照明单元和光学单元的对位,所以可以降低结构的精度,并且可以以光的输出很高的照明效率构成透明原稿照明单元。
此外,在几乎不需要预热时间的LED光源中,不进行前述对位处理,而是向物理地确定的图像读取用光源的位置移动规定的量,因而,可以缩短图像读取的预处理时间。
进而,通过利用一个或多个底片的帧的间隔进行再次修正对位处理,可以不增加成本并且不必返回黑斑校正(shading)区域也可以进行最合适的对位。
(其它的实施形式)
本发明的范围还包括:以使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的所有各种装置工作的方式,对于与所述各种装置连接的装置或系统内的计算机提供用于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根据存储在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CPU或MPU)中的程序,使上述各种装置工作。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软件的程序代码本身实现了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该程序代码本身构成本发明。作为该程序代码的传输媒体,可以采用将程序信息作为输送波输送并供应的计算机网络(LAN、因特网等广域网(WAN)、无线通信网络等)系统中的通信媒体(光纤等有线回路、无线回路等)。
进而,用于向计算机提供上述程序代码的装置,例如存储所述程序代码的存储媒体构成本发明。作为记录所述程序代码的存储媒体,例如可以采用软盘、硬盘、光盘、光磁盘、CD-ROM、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器ROM等。
并且,通过执行被提供给计算机的程序代码,不仅实现了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而且,在该程序代码与计算机中工作的OS(操作系统)或其它应用软件等一起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的情况下,该程序代码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
进而,在将提供的程序代码存储到配置在计算机的功能扩展板或与计算机连接的功能扩展单元中的存储器内之后,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配有该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的CPU等进行一部分或全部的实际处理,对于由于该处理而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公开的各部分的形状和结构,不过是实施本发明的具体例子,因此,不能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即,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或其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
如上所述,采用上述第一和第二个实施形式,通过光源单元与图像读取单元同步进行扫描,在读取透明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可以获得去除了尘埃、伤痕的良好的读取图像。
并且,采用上述第三至第六个实施形式,由于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高精度地进行图像读取所必需的透明原稿照明单元和光学单元的对位,所以,可以降低结构的精度,并且可以构成照明效率良好的透明原稿照明单元,可以不增加成本,高度地进行高画质的图像读取。

Claims (22)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光源单元,该光源单元备有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发射至少包含可视波长区域光线之波长区域的第一光线,第二光源发射非可视波长区域的第二光线;
图像读取单元,该图像读取单元经由光学系统将被前述光源单元照明的被拍摄体的像成像到摄像元件上;
信息读取装置,该信息读取装置通过使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相对于前述被拍摄体沿副扫描方向移动,获取由前述第一光线照明的前述被拍摄体的像的图像信息和由前述第二光线照明的前述被拍摄体的像的图像信息,
其特征为:前述第一光源和前述第二光源均在主扫描方向较长,彼此平行地并列设置,在前述第一光源和前述第二光源之间设置有遮光构件,前述遮光构件比前述第一光源和前述第二光源更向被拍摄体侧突出,前述遮光构件在前述主扫描方向上比前述第一和前述第二光源更长,上述第一光源照明的前述被拍摄体的范围,以及上述第二光源照明的前述被拍摄体的范围均在主扫描方向较长,同时在前述被拍摄体的上方并列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面对被拍摄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与前述被拍摄体的相对移动是同步移动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配有从前述被拍摄体的图像信息去除缺陷信息的修正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光源是沿主扫描方向呈阵列状并列设置多个红外LED的光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光源是在基板上配置红外LED和引导前述红外LED的光线的导光体的光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前述第二光源点亮时,点亮前述第一光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遮光部件由将前述第一光源的光向前述被拍摄体反射的反射构件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配有区域确定装置,用于在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的在前述副扫描方向上对位时,确定用于前述对位的图像的主扫描方向的读取区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配有副扫描方向对位装置,该对位装置在第一光源的光量分布比前述第二光源更宽的情况下,根据采用从前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前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的在前述副扫描方向的对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配有副扫描方向对位装置,该装置根据在使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相对移动中照射前述被拍摄体时输出的信号,进行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的在前述副扫描方向的对位。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读取前述图像的区域,比前述光源的主扫描方向的照射区域小。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光源比前述第一光源的光量上升得快。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光源的点亮的各个输出信号的峰值相应地进行前述副扫描方向的对位。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对应于第一、第二光源的点亮的各个输出信号波形相应地进行前述副扫描方向的对位。
16.一种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光源单元,该光源单元具备沿主扫描方向较长的第一光源和沿主扫描方向较长的第二光源,并且两光源彼此平行地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光源发射至少包含可视波长区域光线之波长区域的第一光线、第二光源发射非可视波长区域的第二光线,上述第一光源照明的前述被拍摄体的范围以及上述第二光源照明的前述被拍摄体的范围均在主扫描方向较长,同时在前述被拍摄体的上方并列设置;
图像读取单元,该图像读取单元经由光学系统将被前述光源单元照明的被拍摄体的像成像到摄像元件上,
其特征为:具有以下步骤:通过使前述光源单元以及对应于前述第一光源照明前述被拍摄体的范围的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相对于前述被拍摄体向副扫描方向移动,获得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获得步骤,通过使前述光源单元以及对应于前述第二光源照明前述被拍摄体的范围的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相对于前述被拍摄体向副扫描方向移动,获得第二图像的第二图像获得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面对被拍摄体。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与前述被拍摄体的相对移动是同步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从前述被拍摄体的图像信息中去除缺陷信息的步骤。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配有区域确定步骤,用于在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的在前述副扫描方向上对位时,确定用于前述对位的图像的主扫描方向的读取区域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具有副扫描方向对位步骤,该对位步骤在第一光源的光量分布比前述第二光源更宽的情况下,根据采用从前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前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的在前述副扫描方向的对位。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读取方法的特征为:具有副扫描方向对位步骤,该步骤根据在使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相对移动中照射前述被拍摄体时输出的信号,进行前述光源单元和前述图像读取单元的在前述副扫描方向的对位。
CN03102194.8A 2002-02-05 2003-02-08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64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8573/2002 2002-02-05
JP2002028573A JP3715932B2 (ja) 2002-02-05 2002-02-05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2032718A JP3984838B2 (ja) 2002-02-08 2002-02-08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032718/2002 2002-0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8799A CN1438799A (zh) 2003-08-27
CN1216482C true CN1216482C (zh) 2005-08-24

Family

ID=27736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0219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6482C (zh) 2002-02-05 2003-02-08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428080B2 (zh)
CN (1) CN121648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4294A (zh) * 2010-12-10 2015-03-04 佳能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传感器单元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8907B (en) * 2003-09-02 2005-03-0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tart-up time by auxiliary light source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US7773270B2 (en) * 2004-01-07 2010-08-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scanner feature detection
US20050243042A1 (en) * 2004-07-01 2005-11-03 Shivji Shiraz 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ED based display
JP4089711B2 (ja) * 2005-07-08 2008-05-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と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077869B2 (ja) * 2006-05-29 2008-04-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源推定装置、光源推定システムおよび光源推定方法、並びに、画像高解像度化装置および画像高解像度化方法
JP5087337B2 (ja) * 2007-07-25 2012-12-0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用光源装置
KR20100083529A (ko) * 2009-01-14 2010-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명장치와 이를 갖는 화상독취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
JP5130332B2 (ja) * 2009-12-11 2013-01-30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スキャナ
JP5548017B2 (ja) * 2010-04-21 2014-07-16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DK2668665T3 (da) * 2011-01-27 2019-10-07 Wabtec Control Systems Pty Ltd Kameraenhed til ekstrahering af billeddybdediskontinuitet og fremgangsmåde
JP5762153B2 (ja) * 2011-06-07 2015-08-12 株式会社Pfu 押さえ板
JP2013078102A (ja) * 2011-06-17 2013-04-25 Rohm Co Ltd 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6091116B2 (ja) * 2012-09-10 2017-03-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115130373A (zh) * 2022-06-08 2022-09-30 苏州睿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处理的智能校对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278A (en) * 1860-10-02 graham
US5038028A (en) 1990-05-18 1991-08-0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Optical scanner aperture and light source assembly
JP3188521B2 (ja) * 1992-07-22 2001-07-16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方法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CA2108813C (en) * 1992-10-23 2002-08-06 Shinobu Arimoto Photo-sensor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5336878A (en) * 1993-05-10 1994-08-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Variable speed single pass color optical scanner
JPH0779320A (ja) 1993-09-08 1995-03-20 Tec Corp 透過型原稿読取装置
JP3428821B2 (ja) 1996-06-17 2003-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H11187222A (ja) 1997-12-18 1999-07-09 Canon Inc 反射,透過原稿共用画像読取装置
US6191406B1 (en) * 1998-07-24 2001-02-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Data reader and reader system having visible centerless targeting
US6184515B1 (en) * 1999-02-05 2001-02-0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Expandable hand scanner with lens reduction optics
JP2000349976A (ja) 1999-03-26 2000-12-15 Canon Inc 画像入力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US6791721B1 (en) * 1999-07-30 2004-09-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reading device
US6268598B1 (en) * 1999-10-14 2001-07-31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Hand-held scanner apparatus having visual scan-region position feedback system
JP4497671B2 (ja) 1999-10-19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の画像処理方法
JP2001298593A (ja) 2000-04-13 2001-10-26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TW430738B (en) * 2000-05-22 2001-04-21 Acer Peripherals Inc A detection device to detect the light emitted from a planar light source
JP4401590B2 (ja) * 2000-06-19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
JP2002010029A (ja) 2000-06-23 2002-01-11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2111977A (ja) * 2000-10-03 2002-04-12 Nisc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み取り方法
TW512621B (en) * 2001-02-15 2002-12-01 Benq Corp Photography negative scanning device using cold cathode tube to unify infrared
US7138619B1 (en) * 2004-09-28 2006-11-21 Rockwell Colli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incident viewing at a plurality of wavelength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4294A (zh) * 2010-12-10 2015-03-04 佳能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传感器单元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4394294B (zh) * 2010-12-10 2018-01-23 佳能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传感器单元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174371A1 (en) 2003-09-18
US7428080B2 (en) 2008-09-23
CN1438799A (zh) 2003-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6482C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79945A (zh) 图像读取装置、mfp、以及原稿检测方法
CN1249512C (zh) 具有调整曝光的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及曝光调整装置
CN1800962A (zh) 投影控制系统、投影机及投影控制方法
CN1670610A (zh) 投影机及图形图像显示方法
CN1638081A (zh) 摄像元件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33314C (zh) 检测与控制图像阅读器的原位的方法
CN1800942A (zh) 导光板,包含它的背光装置,以及包含它的显示设备
CN1612032A (zh) 图像投影装置
CN1196312C (zh) 原件尺寸的判断
CN1517784A (zh) 图像处理系统,投影机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815350A (zh) 投影机和曝光调整方法
CN1754504A (zh) 指纹图像摄像装置
CN1243271C (zh) 照明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US20040165233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double-sided scanner
CN1527070A (zh) 图像读取组件和图像读取装置
CN1754503A (zh) 指纹图像摄像装置
JP2004007547A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00345151C (zh) 光学信息读取装置
CN1438801A (zh) 图象读取装置
JP2005295113A (ja) 画像読取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N1798235A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2003152970A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309239C (zh) 图象读出装置和透明原稿照明装置
CN1097941C (zh) 图象阅读设备和检测原件馈送单元的开启/关闭状态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