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3748C - 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活性组分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活性组分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13748C CN1213748C CNB971998051A CN97199805A CN1213748C CN 1213748 C CN1213748 C CN 1213748C CN B971998051 A CNB971998051 A CN B971998051A CN 97199805 A CN97199805 A CN 97199805A CN 1213748 C CN1213748 C CN 121374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rus
- active agent
- ionic surface
- surface active
- docosan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6—Amides, e.g. hydroxamic aci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01—Hydrocarb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045—Hydroxy compounds, e.g. alcohols; Salts thereof, e.g. alcoholat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85—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salts thereof, e.g. sulfur acids, imidic, hydrazonic or hydroximic acids
- A61K31/19—Carboxylic acids, e.g. valproic acid
- A61K31/20—Carboxylic acids, e.g. valproic acid having a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hain of seven or more carbon atoms, e.g. stearic, palmitic, arachidic aci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02—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for treating wounds, ulcers, burns, scars, keloids, or the lik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A61P31/18—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for HIV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20—Antivirals for DNA viruses
- A61P31/22—Antivirals for DNA viruses for herpes viru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Vir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nc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AIDS & HIV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作为活性组分的长链脂肪酸、烷烃、酰胺或单-不饱和醇,特别是硬脂醇、顺-13-二十二烯-1-醇、反-13-二十二烯-1-醇、二十烷醇、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顺-13-二十二烯酰胺和硬脂酸或其混合物的组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这种组合物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治疗皮肤或粘膜炎症或抑制细胞增殖的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长链脂肪酸、长链烷烃、酰胺和单-不饱和长链醇,特别是使用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作为活性成份的硬脂醇、顺-13-二十二烯-1-醇、顺-13-二十二烯酰胺、反-13-二十二烯-1-醇、二十烷醇、正二十二烷醇、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或硬脂酸的组合物来治疗病毒感染和皮肤炎症。
背景技术
病毒感染会引起严重的不适、疾病并且能导致死亡。病毒例如单纯性疱疹病毒(HSV-1和HSV-2)、巨细胞病毒(CMV)、埃-巴二氏病毒(EB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流感病毒、人嗜淋巴病毒(例如HTLV-1)和人免疫缺陷病毒(例如HIV-1)会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HSV-1和HSV-2与皮肤和粘膜的炎症和损伤包括唇疱疹、热病性疱疹和生殖器疱疹损伤有关。VZV引起带状疱疹,EBV与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症状并且能导致死亡。HIV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使受感染个体身体衰弱和死亡。虽然这些病毒可以在一些细胞中潜伏不同时间,但是,通常病毒的复制会使受感染细胞产生不可逆的破坏,产生由它们引起的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
正如美国专利4,874,794、美国专利5,071,879、美国专5,166,219、美国专利5,194,451、和美国专利5,534,554所公开的,具有20-32个碳原子的脂肪醇的抗病毒和抗炎活性在本领域内是已知的含有脂肪醇和具有治疗活性的相关化合物的组合物也在其中公开。
悬浮在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C22脂肪醇,即正二十二烷醇表现出有效的抗病毒活性,包括在体外抗单纯性疱疹病毒、HIV-1和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以及在体内抗Friend病毒的活性(Katz,D.H.,et al.,Proc.Natl.Acad.Sci.USA 88:10825-10829,1991;美国专利5,534,554)。虽然这种病毒抑制的机理尚不清楚,但是正二十二烷醇不直接灭活病毒,因此和表现出类似于去污剂的抗病毒活性的C10-C18不饱和醇不同(Katz,D.H.,et al.,Proc.Natl.Acad.Sci.USA 88:10825-10829,1991;Snipes,W.et.al..,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11:98-104,1977)。细胞对正二十二烷醇的进行性结合和摄取可以解释其抗病毒活性,因为将细胞与这种醇进行预培养产生了最佳的抗病毒活性。在培养期间,发现细胞中的正二十二烷醇有70%是在细胞膜组分中,其它的是在可溶性细胞成分中(Katz,D.H.,et al.,Proc.Natl.Acad.Sci.USA 88:10825-10829,1991)。细胞膜中包含正二十二烷醇并不抑制病毒结合到细胞表面上。相反,病毒早期的蛋白合成被抑制了80%以上,并且病毒不能定位到细胞核中(Marcelletri,J.F.et al.,Drugs of the Future17(19):879-882,1992)。虽然正二十二烷醇在细胞内的代谢转化可以解释其抗病毒活性(Katz,D.H.,et al.,Annals N.Y.Acad.Sciences,724:472-488,1994),但是这种醇在浓度高达300mM时也不具有细胞毒性。
已有报道使用含有1-4个不饱和键的C14-C20不饱和长链醇来灭活病毒。最有效的是γ-亚麻仁醇,这是一个在6、9和12位有双键的C18醇;然而具有一个顺式双键的C18醇和具有4个双键的C20醇的抗病毒效果要差很多(Sands et al.,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15:67-73,1979)。据报道含有油酸(C18,一个双键)的组合物是有效的抗疱疹病毒剂(PCT专利申请WO 9602244A1)。
结构上涉及长链脂肪醇的一些化合物已被发现具有抗病毒活性。例如,美国专利4,513,008公开了C20-C24线性多不饱和酸、含有5-7个双键的醛和醇的杀病毒活性。美国专利5,216,142公开了可用作抗病毒治疗剂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具有长链脂酰基,长链脂酰基包含至少3个或4个不饱和键,并且连接在核苷或核苷类似物上。相关的美国专利5,276,020公开了具有连接在核苷类似物上的C16、C18或C20长链脂肪酸基团的抗病毒化合物,以及使用这些化合物治疗病毒感染的方法。
已经发现,具有顺-13-二十二烯-1-基和反-13-二十二烯-1-基侧链的磷脂,例如顺-13-二十二烯磷酸胆碱,利用其生物活性能有效地治疗肿瘤、原虫病和真菌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骨髓损伤(美国专5,436,234)。
虽然一些长链脂肪醇和脂肪酸能影响细胞的生长,但是目前这种作用是不清楚的。例如,作为一种C26醇,正二十六烷醇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而其它含有16、20、22、24和30个碳原子的长链脂肪正醇则不能(Brog,J.et.al.,FEBS Lett.213(2):406-410,1987)。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种含有6个双键的C22脂肪酸,其能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虽然其生理作用还不清楚(Bazan,N.,Prog.Clin.Biol.Res.312:95-112,1989)。
关于脂质体AL721、中性甘油酯的混合物、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抗病毒活性已有报道(Antonian,L.et al.,Neurosci.Biobehav.Rev.11:399-413,1987)。美国专利5,208,257公开了含有C15单月桂酸甘油酯或单月桂酸多元醇酯和脂肪酸混合物(C10癸酸和C8辛酸)的局部用抗菌组合物。
美国专利4,076,799公开了一种预防或减轻皮肤刺激的方法,即在施用变应原性剂之前先施以含有C12-C26脂肪酸聚合物的防护剂。优选的聚合物含有2-4个羧基或羧盐基,优选二聚亚油酸或其饱和衍生物的三乙醇胺盐。美国专利3,946,035公开了其它在均聚物或杂聚物中含有芳杂环残基或酰基(例如C8-C18脂肪酸的乙烯基酯;分子量2,000-1,000,000)并且活性比单体组分要高的抗炎聚合物。
美国专利5,380,754公开了使用含有麻醉剂、表面活性剂和局部用载体的局部给药用组合物来治疗疱疹损伤。美国专利4,025,645公开了一种通过将乙基-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酯(亚油酸乙酯)作为唇疱疹治疗剂局部施用来治疗炎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长链脂肪醇的化合物包括烷烃、醇、酰胺和长链脂肪酸,特别是涉及正二十二烷醇的化合物的抗病毒和细胞毒性作用。这些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包括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硬脂酸、顺-13-二十二烯-1-醇、顺-13-二十二烯酰胺和反-13-二十二烯-1-醇。此外,还公开了用这些化合物或正二十二烷醇配制有效的抗病毒和/或细胞毒性悬浮液时,表面活性剂与活性组分的最适比例。这些化合物和制剂能用于抗病毒预防组合物和抗病毒治疗剂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中包含相互之间的比例约为1∶1(重量∶重量)-约10∶1(重量∶重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活性组分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分子量为约1000-约25000的嵌段聚合物、辛苯昔醇(octoxynol)或脱氧胆酸盐,活性组分是硬脂醇、顺-13-二十二烯-1-醇、反-13-二十二烯-1-醇、二十烷醇、正二十二烷醇、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顺-13-二十二烯酰胺、硬脂酸、或其混合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混合物包含相互之间的比例5∶1(重量∶重量)-约10∶1(重量∶重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活性组分。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混合物包含相互之间的比例约为4∶1(重量∶重量)10∶1(重量∶重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正二十二烷醇。一个实施方案中,混合物包含相互之间的比例约为4∶1(重量∶重量)-约10∶1(重量∶重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硬脂酸。在组合物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嵌段聚合物包含一种丙二醇的聚氧化亚烷基衍生物并且分子量约为25,000。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嵌段聚合物包含氧化乙烯和氧化丙烯并且分子量约为8,40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9、辛苯昔醇-10或两者的组合形式。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混合物包含相互之间的比例为约5∶1(重量∶重量)的氧化乙烯和氧化丙烯的嵌段聚合物和正二十二烷酸,其中嵌段聚合物的分子量约为8,400。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混合物包含约5%-约20%(重量/重量)的硬脂酸并且还包含一种糖硬脂酸酯。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混合物包含约10%-约12%(重量/重量)的正二十二烷醇并且还包含一种糖硬脂酸酯。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混合物基本上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硬脂酸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悬浮液组成。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脱氧胆酸盐或分子量约为25,000的丙二醇的聚氧化亚烷基衍生物嵌段聚合物。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含有根据上面任一实施方案的混合物的组合物在抑制细胞生长或增殖中的用途。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含有任一上述混合物的组合物在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优选在预防或治疗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巴二氏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嗜淋巴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或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中的用途。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任一上述混合物在缓解皮肤或薄膜炎症中的用途。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含有任一上述混合物的组合物在制备适于局部、透膜或非肠道给药的药物中的用途。
附图说明
图1表明,正二十二烷醇(C22,■)、正二十四烷醇(木蜡醇)(C24,◇)、正二十六烷醇(C26,●)和正二十八烷醇(C28,△)的悬浮液以X-轴所示浓度在体外抑制了HSV-2噬菌斑在Vero细胞中的形成(数据是与置于不含长链醇的表面活性剂悬浮液中的对照培养物相比,所观察到的噬菌斑的百分比)。
图2A表明,当在加入HSV-2病毒之前先将Vero细胞与悬浮液培养12小时时,增加表面活性剂与正二十二烷醇之比会减少噬菌斑的形成;表面活性剂与正二十二烷醇之比是1∶1(■)、3∶1(△)、5∶1(◆)和10∶1(○)。
图2B表明的是图2A中相应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悬浮液中含有与图2A所示的每一表面活性剂与正二十二烷醇的比例浓度相同的表面活性剂,但是不含有正二十二烷醇(使用与图2A相同的符号)。
图3表明,将Vero细胞与悬浮液和HSV-2一起培养48小时后,正二十二烷醇的辛苯昔醇表面活性剂悬浮液(■)抑制HSV-2噬菌斑在Vero细胞中的形成,抑制作用随着正二十二烷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然而与HSV-2和辛苯昔醇表面活性剂(○)一起培养的对照培养物没有表现出任何抑制作用(即等同于含有约50个噬菌斑/孔的未处理对照组);在数据点上面和下面的竖条表示复样的标准偏差。
图4表明,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醇(■)和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悬浮液抑制HSV-2噬菌斑在培养的Vero细胞中的形成,其中在加入HSV-2之前,先将Vero细胞与化合物一起培养12小时。
图5表明,当B-细胞瘤细胞与悬浮液以X-轴所表示的浓度一起培养48小时后,与在不含有醇的表面活性剂(○)悬浮液中培养的对照组或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醇(C22,■)相比,硬脂醇(C18,◆)、二十烷醇(C20,△)的悬浮液对培养的B-细胞瘤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测定是由进入到DNA中的3H-胸腺嘧啶核苷的量来评价的(数据是与仅和培养基一起培养的对照组相比,所占的百分比)。
图6A和6B通过图表表明,在如X-轴所示的浓度下,与用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悬浮液(C22,△)培养的细胞或用不含有活性成份的表面活性剂悬浮液(○)培养的对照细胞相比,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醇(■)悬浮液对包皮成纤维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在96孔培养板中将细胞以1000细胞/孔(图6A)或3000细胞/孔(图6B)的浓度培养96小时后,重复的定量测试的平均值)。
图7表明,用如图6A中所示的方法培养72小时(■)和96小时(○)后,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醇悬浮液具有与培养时间有关的抗细胞增殖效应。
具体实施方式
正二十二烷醇和瓢儿菜醇(顺-13-二十二烯-1-醇)的合成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例如,参见美国专利4,186,211)。硬脂醇可以依据Brown et al.(J.Am.Chem.Soc.78:2582,1956)的方法合成。烷烃、脂肪醇、酰胺和脂肪酸的合成方法在本领域内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参见A.Streitwieser,Jr.&C.H.Heathcock,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 2nd ed.,MacmillanPublishing Co.,New York,NY,1981,P160,243-247,303-307,311-312,315-317,401-406,447-453,515-518,544,548-555,604-605,670,753-754和950)。
适于用于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的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一种活性组分或作为活性组分的化合物的组合形式,其中活性组分选自具有一个长度为18-28个碳原子的碳链(C18-C28)的饱和脂肪醇、单-不饱和脂肪醇、脂肪烷烃、单-不饱和脂肪酰胺和脂肪酸。优选的组合物含有表面活性剂和作为活性成份的硬脂醇、顺-1 3-二十二烯-1-醇、顺-13-二十二烯酰胺、反-13-二十二烯-1-醇、二十烷醇、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和硬脂酸或其混合物,优选顺-13-二十二烯-1-醇、顺-13-二十二烯酰胺、反-13-二十二烯-1-醇、二十烷醇、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硬脂酸,或其混合物。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非离子型去污剂,例如分子量约为1,000-约25,000或更多并且是丙二醇的聚氧化亚烷基衍生物的双官能团嵌段聚合物。优选的表面活性剂是分子量约为8400的氧化丙烯和氧化乙烯的嵌段共聚物(泊洛沙姆188)(例如PLURONIC F-68)。其它优选的表面活性剂有辛苯昔醇-9和/或辛苯昔醇-10(例如TRITON X-100)、脱氧胆酸盐或非离子型去污剂的混合物。在最终的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含量是约0.1%-约50%重量,优选1%-10%重量。活性组分的最佳抗病毒活性取决于表面活性剂与活性组分之比,此比例可以是1∶1(重量∶重量)-10∶1(重量∶重量),优选5∶1(重量∶重量)。
制备脂肪醇、长链脂肪酸和长链烷烃悬浮液的方法在本领域内是众所周知的。制备这种悬浮液的一种合适的方法是,在水或水溶液例如生理盐水中将表面活性剂稀释至1-100mg/ml,加热得到的溶液(例如37℃-50℃)。然后将活性组分加入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以得到所需的活性组分的终浓度,将得到的混合物混合(例如旋转或往复混合,搅拌或声波处理),以得到球状颗粒(平均大小约为0.1μ-100μ)的悬浮液。其它可接受载体包括能用标准方法制备的乳剂(水包油或油包水)、溶液、乳膏、洗剂、软膏、泡沫、凝胶和气溶胶。
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能与载体结合使用,其中载体对于准备给药的人或动物的皮肤和粘膜组织是生理可耐受的。也就是说,除了具有制备活性组分的悬浮液所需的表面活性剂特性,载体基本上不具有活性。组合物可以含有其它不妨碍饱和脂肪醇、单-不饱和脂肪醇、脂肪烷烃和脂肪酸功效的生理活性组分。美国专利3,592,930公开了一种组合物的实例。
合适的载体包括水性和油脂性载体,例如白凡士林、肉豆蔻酸异丙酯、羊毛脂或羊毛脂醇、矿物油、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丙二醇、十六烷基硬脂醇(一起或以不同组合来使用),其与去污剂(例如硬脂酸聚烃氧基酯或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水混合形成洗剂、凝胶、乳膏或半固体组合物。其它合适的载体包括乳化剂和软化剂与溶剂如蔗糖基硬脂酸酯、蔗糖椰子油酸酯、蔗糖基二硬脂酸酯、矿物油、丙二醇、2-乙基-1,3-己二醇、聚氧化丙烯-15-硬脂醚和水的混合物。载体也可以包含防腐剂,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苯甲醇和乙二胺四乙酸盐。不含增稠剂的稀释的悬浮液最适于作为气溶胶喷雾剂在皮肤表面给药,给药使用众所周知的方法。组合物也可以包含增塑剂例如甘油或聚乙二醇(分子量800-20,000)和渗透剂如氮酮。只要不影响活性组分的药理活性,载体的组合物能作很多变化。
组合物中也可以含有抗菌剂、其它抗病毒剂、抗真菌剂、抗氧化剂、缓冲剂、防晒剂和化妆剂如着色剂、香味剂、润滑剂、润湿剂或干燥剂。适于包含在组合物中的抗菌剂包括多粘菌素B和四环素。包含在制剂中的其它抗病毒剂可以是核苷类似物如阿昔洛韦或细胞因子。可以含有的抗真菌剂是双氯苯咪唑或托萘酯。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可以包含在制剂中。防晒剂如对氨基苯甲酸可以包含在制剂中。可以含有的干燥剂是众所周知的,例如苯酚和苯甲醇。润滑剂如合成或天然的蜂蜡可也以包含在制剂中。加入到组合物中的增稠剂可以包括普鲁兰、黄原胶、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羧甲基纤维素。
在受治疗个体中,特别对于全身治疗,和在损害部位中,特别对于皮肤或粘膜感染区域的局部治疗,组合物能最有效地降低总的病毒效价。本发明公开的治疗方法还能减轻病毒感染的症状(例如与病毒引起的损害有关的疼痛),并且与不进行治疗相比,能促进病毒感染更快地痊愈。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将含有活性组分和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对人或动物给药来治疗或预防病毒感染。优选用乳膏、洗剂、凝胶、软膏、悬浮液、气溶胶喷雾剂或半固体制剂(例如栓剂)对皮肤或粘膜给药,所有制剂都是用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方法制备的。含有活性组分和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的组合物的用药由1-10次给药组成,其中每次给药10mg-10g,共给药1-14天。给药通常是每12小时一次,并且能高达每4小时一次。对于给药1-7天就能足以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的情况,组合物优选每天给药2-4次,每次给药0.1-5g。对于局部给药,组合物优选每天在一发现症状(例如疼痛、肿胀或发炎)时就对损害部位给药。
本发明中的组合物和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多种病毒感染,例如由疱疹病毒包括HSV-1、HSV-2和HSV-6、巨细胞病毒(CMV)、埃-巴二氏病毒(EB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流感病毒、人嗜淋巴病毒(例如HTLV-1)、人免疫缺陷病毒(例如HIV-1)、乳头状瘤病毒和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的感染。因为一些组合物具有细胞抑制活性,因此这些组合物和方法还能用来抑制恶性细胞的生长和/或转移。这种细胞抑制作用可以与标准的癌症治疗结合起来使用,以全部或部分免除肿瘤或其它癌细胞的生长。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科学和技术术语表示的都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所使用和打算采用的技术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标准方法。具体实施方案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
实施例1
C21-C28脂肪醇的抗病毒活性
使用下面针对正二十二烷醇(纯度>98%,来自M.Michel,NewYork,NY)而描述的操作步骤,将脂肪醇悬浮在表面活性剂PLURONICF-68(BASF公司,Paralppany,NJ)中。在37℃条件下,在Dulbecco’s高-葡萄糖修饰的Eagle’s培养基(DMEM;Whittaker Bioproduct,Walkersville,MD)中,将表面活性剂稀释至10mg/ml,把溶液加热到50℃。以终浓度为30mM的量将正二十二烷醇加入到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使用声波仪(Branson 450)在初值输出为65W条件下将混合物进行声波处理21分钟,以使悬浮液加热到88℃。正如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所测定的,得到的悬浮液中含有平均粒径约为0.3μ的球形颗粒。使用基本相同的操作步骤制备含有PLURONICF-68R并且不含有脂肪醇的对照溶液以及含有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和/或正二十二烷醇的悬浮液。
使用与制备正二十二烷醇悬浮液基本相同的操作步骤制备硬脂醇(C18)、二十烷醇(C20)、二十一烷醇(C21)、二十四烷醇(C24)、和正二十六烷醇(C26)的悬浮液。对于碳链长度超过C22的脂肪醇,在声波处理前,对于二十四烷醇(C24),混合物先加热到80℃,对于正二十六烷醇(C26)和1-二十八烷醇(C28),混合物先加热到90℃。正二十六烷醇购自Aldrich Chemical(Milwaukee,WI);硬脂醇和二十烷醇购自M.Michel(New York,NY),其它化合物购自Sigma化学公司(St.Louis,MO)。
用单纯性疱疹病毒2的MS株(HSV-2;来自美国典型培养物收藏中心,Rockville,MD;ATCC No.VR-540)来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ATCC No.CCL B1)以测定脂肪醇悬浮液对噬菌斑形成效力的影响。使用1.8ml培养基中6×105个细胞/35-mm孔或0.8ml培养基中3×105个细胞/16-mm孔来培养Vero细胞,培养基中含有DMEM、5%胎牛血清、丙酮酸钠、L-谷酰胺、青霉素/链霉素和1mM Hepes缓冲液,在37℃下,在一个含有10%CO2的潮湿恒温箱中培养细胞。培养开始时加入对照表面活性剂悬浮液或含有脂肪醇的悬浮液。24小时后,将HSV-2病毒加入到培养物中,加入的量为175pfu/35-mm孔或50pfu/16-mm孔。
加入HSV-2后42小时,用生理盐水将培养物洗一次。将细胞固定并且用含有酚品红(1.25mg/ml)和亚甲蓝(2.5mg/ml)的甲醇着色,对噬菌斑进行评分。数据是双份培养物的平均值,其偏差通常小于10%,使用t检验来进行统计学比较。
含有C21、C24、C26、或C28脂肪醇的悬浮液抑制HSV-2噬菌斑在Vero细胞中的生成,并且剂量反应曲线与正二十二烷醇(C22)的相似。典型的试验结果在附图1中表示。噬菌斑形成被抑制50%(EC50)时所需的有效浓度(mM)列在表1中。
表1
脂肪醇悬浮液对HSV-2噬菌斑形成的抑制作用
碳链长度
分子量
50%抑制浓度*(mM)
18 284.6 有毒性**
20 298.6 有毒性**
21 312.6 16.0
22 326.6 8.6
24 54.6 14.1
26 382.6 8.4
28 410.6 10.5
*对HSV-2加入到Vero细胞中导致的噬菌斑形成的抑制百分比是在细胞与所指的醇以不同浓度培养12小时后测定的,抑制作用被换算成脂肪醇浓度的函数;50%抑制所需脂肪醇的浓度是通过线性回归确定的。
**“有毒性”是指细胞与含有至少1.5mM脂肪醇的悬浮液一起培养12小时后,细胞单层被破坏;在非毒性浓度下,没有发现显著的抗病毒活性。
碳链长度对抑制HSV-2噬菌斑形成的作用没有明显影响。所有的C21-C28脂肪醇都抑制HSV-2噬菌斑的形成,没有一个化合物表现出比C22要显著增加的活性。奇数碳链长度的化合物,二十一烷醇(C21),也抑制HSV-2导致的噬菌斑形成,这表明没有任何明显的碳链长度效应(即奇数碳链长度分子具有与偶数碳链长度分子一样的功能)。
当以能观察到正二十二烷醇的病毒抑制活性的量加入时,硬脂醇(C18)和二十烷醇(C20)对Vero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在不产生细胞毒性的浓度下(硬脂醇是0.2μM,二十烷醇是2μM),等当量浓度的C18和C20脂肪醇没有表现出任何抑制噬菌斑形成的作用。不含脂肪醇的对照表面活性剂悬浮液没有细胞毒性并且没有表现出抗病毒活性。
实施例2
增加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醇之比的效应
使用PLURONIC F-68与正二十二烷醇之比增加的悬浮液(与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醇之比为1∶1(重量∶重量)的实施例1相比),证实了增加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醇之比(重量∶重量)的抗病毒效应。在1∶1的悬浮液中,正二十二烷醇(分子量326.57)与表面活性剂(分子量8400)的分子数之比是26∶1。通常,增加表面活性剂的量会使悬浮液的粒径减小,并且导致形成较小的单层(unilamellar)而不是多层(multilamellar)水泡(Sandra,A.and R.E.Pagano,J.Biol.Chem.254:2244-2249,1979)。这使更多的脂肪醇存在于颗粒表面,能与细胞更好地作用。
基本按照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方法制备正二十二烷醇悬浮液,使用恒定量的醇,但是增加表面活性剂的量以获得在最终悬浮液中PLURONIC F-68R与正二十二烷醇之比为3∶1、5∶1和10∶1(重量∶重量)的悬浮液。增加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醇之比使得悬浮液在Vero细胞培养物中的抗病毒效能增加了(附图2)。也就是说,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醇之比为3∶1的悬浮液表现出的抗病毒活性比1∶1的悬浮液要大(正二十二烷醇浓度≥8mM);之比为5∶1的悬浮液表现出的抗病毒活性比1∶1的悬浮液要大(正二十二烷醇浓度≥4mM);之比为10∶1的悬浮液表现出的抗病毒活性比1∶1的悬浮液要大(正二十二烷醇浓度≥1mM)。抗病毒活性取决于悬浮液中的正二十二烷醇,因为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悬浮液一起培养的对照培养物基本上没有表现出抗病毒活性(附图2B),其中对照悬浮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与上面每一测试悬浮液中的浓度相同。
正如将Vero细胞与表面活性剂-正[1-C14]二十二烷醇一起培养24小时后所测定的那样,表面活性剂与醇之比的增加也与细胞中结合的正二十二烷醇的量的增加有关。在和表面活性剂与正二十二烷醇之比为4∶1的悬浮液一起培养的细胞中,其正二十二烷醇结合量为7.8×10-6μg/细胞,而在与1∶1的悬浮液一起培养的相同培养物中,细胞的正二十二烷醇结合量为3.1×10-6μg/细胞。表面活性剂与醇之比为4∶1-5∶1(重量∶重量)时,能获得正二十二烷醇的最佳抗病毒活性。
脂肪族化合物并不是与唯一一种特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悬浮液中组合才能发挥肪族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也就是说,用其它去污剂也能制备具有有效的抗病毒活性的脂肪醇悬浮液。通过如下途径制备正二十二烷醇与非离子型辛苯昔醇去污剂(TRITON X-100,Rohm& Haas)的悬浮液:a)在90℃将2.5g正二十二烷醇与1.5g去污剂熔化,b)在90℃将得到的熔化溶液与500ml盐水和1.15g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c)用微流体仪处理混合物,在1300psi下流5圈,d)使用中空纤维柱把处理过的混合物超滤以除去多余的去污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除了不加正二十二烷醇,用类似的方法制备对照去污剂悬浮液。用基本上相同的方法制备正二十二烷醇的脱氧胆酸盐悬浮液(表面活性剂与醇的重量比为1∶1)。
在Vero细胞分析中,正二十二烷醇的辛苯昔醇和脱氧胆酸盐悬浮液都抑制HSV-2噬菌斑的形成。典型的试验结果如附图3所示。相对于辛苯昔醇对照悬浮液,当正二十二烷醇的浓度大于或等于2mM时,辛苯昔醇/正二十二烷醇悬浮液能抑制噬菌斑的形成,EC50为4.5mM。用于制备脂肪醇悬浮液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是悬浮液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原因。
增加表面活性剂与正二十二烷醇之比能显著增强悬浮液的抗病毒活性。也就是说,使噬菌斑的形成被抑制50%时,悬浮液中所需的正二十二烷醇的量减少了(例如从15mM减少到3mM)。
实施例3
脂肪族烷烃,即正二十二烷的抗病毒活性
基本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Sigma化学公司)悬浮液。通过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Vero细胞分析以测定对HSV-2噬菌斑形成的抑制作用,比较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悬浮液与类似的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醇悬浮液的抗病毒活性。
如附图4所示,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抑制Vero细胞培养物中HSV-2导致的噬菌斑的形成,其剂量反应曲线与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醇的相似。在加入HSV-2之前,先将Vero细胞与悬浮液一起培养12小时,结果正二十二烷醇(■)和正二十二烷(△)的PLURONIC F-68悬浮液都抑制了Vero细胞中噬菌斑的形成。对照表面活性剂悬浮液没有表现出任何抗病毒活性(数据没有列出)。因此,C22脂肪醇和烷烃表现出类似的抗病毒活性,这表示对于如通过测定对噬菌斑形成的抑制作用而确定的抗病毒活性,羟基部分不是必需的。
实施例4
正二十二烷醇的1-羟基部分被氧化使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性
基本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酸(Sigma化学公司)悬浮液,使用Vero细胞和HSV-2病毒进行抗病毒活性测试。当以与正二十二烷醇表现出病毒抑制作用的浓度(参见表2)相等的浓度使用时,此C22脂肪酸对Vero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当4mM-15mM的正二十二烷酸悬浮液加入到培养物中时,细胞变圆并且从培养板中脱离。正二十二烷酸以可耐受浓度(≤2mM)使用时,其抗病毒活性与正二十二烷醇在相同浓度时所测得的活性基本相等,但是比4mM-15mM的正二十二烷醇悬浮液的活性明显要低。因此,当浓度被稀释到细胞可耐受时,此C22脂肪酸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但是与相应的脂肪醇相比,其具有增加的细胞毒性。
表2
噬菌斑形成被抑制的百分比**
mM* 十二烷醇 二十二烷 二十二 顺-13-二十二 反-13-二十二
烷酸 烯-1-醇 烯-1-醇
15 66 58 毒性+ 毒性 ND
8 44 55 毒性 毒性 48
4 36 42 毒性 毒性 44
2 40 31 30 毒性 35
1 14 28 16 93 27
0.5 ND++ ND 26 91 ND
0.25 ND ND ND 70 ND
*mM浓度:正二十二烷醇(分子量326.6)、正二十二烷(分子量310.6)、正二十二烷酸(分子量340.6)与PLURONIC F-68(分子量8,400)的悬浮液在HSV-2病毒加入前与Vero细胞培养物一起培养12小时,顺-13-二十二烯-1-醇(分子量324.6)与PLURONIC F-68(分子量8,400)的悬浮液以及反-13-二十二烯-1-醇与TETRONIC-908(分子量25,000)的悬浮液与病毒同时加入。
+“毒性”表示在悬浮液加入24小时内,细胞单层被破坏,其中悬浮液中醇或脂肪酸的浓度如表第一栏所示。
++“ND”表示未被测定。
**噬菌斑形成被抑制的百分比是相对于没加悬浮液的对照Vero细胞感染组而确定的。另一对照组不加任何活性成份的表面活性剂悬浮液,当加入到被感染的Vero细胞中后,相对于没加悬浮液的Vero细胞病毒感染组,其表现出5%或更低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5
C22单-不饱和脂肪醇的抗病毒活性
基本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表面活性剂/顺-13-二十二烯-1-醇(顺-13-二十二烯-1-醇;Sigma化学公司)悬浮液,使用Vero细胞和HSV-2病毒进行抗病毒活性测试,以测定烃链不饱和的效应。当以在此浓度下正二十二烷醇能表现出有效的抗病毒活性的浓度(2-15mM)加入到培养物中时,表面活性剂/顺-13-二十二烯-1-醇悬浮液对Vero细胞有毒性作用。然而,如表2所示,在细胞可耐受浓度下(≤1mM),其表现出显著的抑制HSV-2噬菌斑生成的作用(达到93%)。此外,在1mM顺-13-二十二烯-1-醇中,没有发现任何细胞毒性作用。噬菌斑形成被抑制50%所需顺-13-二十二烯-1-醇的有效浓度(EC50=0.15mM)比正二十二烷醇低60倍(EC50=9mM)。因此,顺-13-二十二烯-1-醇的治疗指数是大于或等于6.7(即1mM/0.15mM)。
相似地,此C22单-不饱和脂肪醇的反式-异构体,巴西烯醇(反-13-二十二烯-1-醇)的抗病毒活性也测定了。悬浮液是用另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ETRONIC-908(BASF),基本按照实施例1中描述的步骤,使用HSV-1替代HSV-2来进行病毒抑制测试。如表2所示,反-13-二十二烯-1-醇表现出与正二十二烷醇相似的抗病毒效力。反-13-二十二烯-1-醇的细胞毒性比顺-13-二十二烯-1-醇显著降低。
根据这些结果可知,在C22脂肪醇13位上加一个顺式(不是反式)双键能大大增加其抗病毒活性。这种具有反式双键的醇其毒性要比具有顺式双键的醇小。细胞毒性的增加可能是由于顺式双键使分子弯曲所致。
表面活性剂/顺-13-二十二烯-1-醇悬浮液不具有直接的杀病毒作用。也就是说,将HSV-2病毒与表面活性剂/顺-13-二十二烯-1-醇悬浮液一起培养2小时,如随后对Vero细胞中噬菌斑形成的测定结果所示,不能使病毒灭活。
实施例6
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物中进行的顺-13-二十二烯酰胺测定
顺-13-二十二烯酰胺(顺-13-二十二烯酰胺;分子量=337.59)是具有一个双键、在结构上与顺-13-二十二烯-1-醇相似的C22长链酰胺。使用TETRONIC-908制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顺-13-二十二烯酰(Aldrich化学公司)悬浮液,基本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使用Vero细胞和HSV-2病毒进行抗病毒活性测试.当以3mM或更高浓度使用时,此C22酰胺对Vero细胞具有与顺-13-二十二烯-1-醇和正二十二烷酸相类似的毒性(参见表2)。当顺-13-二十二烯酰胺悬浮液以3mM-15mM的浓度加入到培养物中时,细胞变园并且从培养板中脱离出。当顺-13-二十二烯酰胺在悬浮液中的浓度较低时,能观察到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当顺-13-二十二烯酰胺以细胞可耐受的浓度(≤1.7mM)使用时,顺-13-二十二烯酰胺悬浮液的抗病毒活性基本上比含有同等浓度顺-13-二十二烯-1-醇的悬浮液要低,但是比含有同等浓度的正二十二烷醇、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或反-13-二十二烯-1-醇的悬浮液要高。也就是说,对于顺-13-二十二烯酰胺悬浮液,噬菌斑形成被抑制的百分比是:在1.7mM是78%,在1.5mM是68%,在1.2mM是58%,在0.89mM是44%,在0.59mM是42%,在0.03mM是34%。因此,当被稀释到细胞可耐受时,顺-13-二十二烯酰胺表现出显著的抗病毒活性,但是相对于C22饱和脂肪醇(正二十二烷醇),其细胞毒性增加了,并且与相应的C22单-不饱和顺-13-二十二烯-1-醇相似。
实施例7
对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物的细胞毒性
对于培养的细胞,正二十二烷醇表现出极小的细胞毒性,甚至与细胞一起培养很长时间也是如此。使用3项分析来定量测定脂肪醇对细胞存活和增殖的影响:1)使用血细胞计数器来读取细胞的数目,并且测定没有被台盼蓝染色的细胞的数目;2)通过将3H-胸腺嘧啶核苷(来自New England Nuclear)加入到培养基中,用水将细胞溶解并且把DNA收集在滤纸上,测定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到细胞DNA中的量;3)使用适于在96-孔微滴定板上进行的硫氰酰胺分析来测定总的细胞蛋白量(Skehan,P.at al.,J.Natl.Cancer Inst.82:1107-1112,1990)。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众所周知的测定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毒性的方法。
细胞测试包括Vero细胞(参见实施例1)、WI-38、人胚胎二倍体肺细胞系(ATCC No.CCL 75)、HFL1、人胎儿肺二倍体细胞系(ATCCNo.CCL 153)、和人胎儿包皮细胞(ATCC No.1635)测试。用如以前描述的方法(Marcelletti,J.F.et al.,J.Immonol.148:3857-3863,1992),建立并且培养鼠科动物B-细胞杂交瘤系(指定MBI-9)来测定脂肪族化合物的悬浮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样其它肿瘤细胞系和杂交瘤细胞系例如ATCC TIB或HB细胞系也可以使用。使用本领域熟知的方法,将所有的细胞都在补充有10%胎牛血清、丙酮酸钠、L-谷酰胺和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中培养。基本按照实施例1的步骤制备脂肪醇悬浮液。
进行第一项分析,在含有9mM正二十二烷醇的表面活性剂悬浮液存在的情况下,将Vero(绿猴肾)细胞培养72小时,当培养物是以6×105个细胞/1.8ml培养基/35-mm孔或3×105个细胞/0.8ml培养基/16-mm孔进行培养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损害作用。典型数据呈现在表3中,数据表明,与脂肪醇悬浮液一起培养24小时-72小时后,存活的Vero细胞和包皮成纤维细胞的总数量没有变化。其它测定的细胞系,包括正常的皮肤成纤维细胞(ATCC CRL 1900)、WI-38肺细胞、人胎儿肺细胞和B-细胞杂交瘤,如果细胞以比较高的密度培养,在正二十二烷醇存在的情况下,表现出类似的细胞存活率。对于Vero细胞,不含有脂肪醇的对照表面活性剂悬浮液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细胞毒性,但是对于使用含有脂肪醇的悬浮液没有发现细胞毒性的胎儿包皮细胞,对照表面活性剂悬浮液表现出与时间有关的细胞毒性。对于胎儿包皮细胞,加入脂肪醇明显降低了表面活性剂的细胞毒性作用。
表3
置于含有或不含有正二十二烷醇的表面
活性剂悬浮液后细胞的存活率
处理* | 培养 (小时) | Vero细胞 存活细胞的数 目** | % 对照 *** | 胎儿包皮细胞 存活细胞的数 目** | % 对照 *** |
正二十二烷醇+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醇+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醇+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 | 244872244872 | 7.48×1058.69×1058.61×1057.1×1057.2×1056.6×105 | 10113712095.710789.0 | 2.41×1052.78×1052.72×1051.55×1051.66×1051.0×105 | 131118118847043 |
*将Vero或胎儿包皮细胞与悬浮在1.4mM表面活性剂中的9mM正二十二烷醇或含有1.4mM表面活性剂的培养基一起培养。悬浮液中表面活性剂与正二十二烷醇之比为4∶1(重量∶重量)。
**在指定培养时间后,将细胞用胰蛋白酶作用,用台盼蓝排除法测定存活细胞的数量。
***对照样本仅在培养基中培养。
虽然甚至与正二十二烷醇培养72小时后,细胞系仍保持不能被台盼蓝渗透,但是用光学显微镜检查时,正常的皮肤成纤维细胞、WI-38细胞和人胎儿肺细胞都呈现出可察觉的变化。与这些醇悬浮液一起培养72小时后,在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了很多半透明的区域,并且细胞看上去有空泡形成。用对照表面活性剂悬浮液处理的细胞培养72小时后,没有出现空泡化。
与正二十二烷醇悬浮液通常缺乏细胞毒性形成对照的是,硬脂醇(C18)和二十烷醇(C20)对所有测试细胞系都具有非常强的细胞毒性。当存在这些C18和C20脂肪醇时,以单层生长的细胞从培养板中脱离出来并且裂解。当置于硬脂醇和二十烷醇悬浮液中时,悬浮的细胞也裂解。
通过测定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到DNA中的量或通过用硫氰酰胺染色测定总的细胞蛋白量,来定量测定多种细胞系的存活率。附图5是典型结果的图解,其表明不同浓度的C18、C20和C22脂肪醇对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到B细胞杂交瘤DNA中的抑制作用。硬脂醇(C18)对B细胞系和其它细胞系的IC50小于35μM;二十烷醇(C20)的IC50约为1.7mM。而通过外推法估计的正二十二烷醇的IC50约为20mM,并且比表面活性剂单独使用时的IC50要大。因此,当C20脂肪醇减少2个碳原子时,IC50下降约50倍。
附图5中显示的数据是细胞与悬浮液培养48小时后测得的数据;然而,在培养24小时内就有明显的毒性。二十一烷醇(C21)悬浮液和较长碳链醇如二十四烷醇(C24)、正二十六烷醇(C26)、和正二十八烷醇(C28)的悬浮液,表现出在正二十二烷醇悬浮液中测得的、相同的最低水平的细胞毒性。
对在96-孔培养板中培养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培养物进行硫氰酰胺染色分析,以定量测定正二十二烷醇和正二十二烷悬浮液对细胞增殖的作用(细胞生长繁殖抑制)。在附图6A和6B中呈现的结果表明,正二十二烷醇悬浮液的抑制作用取决于体外培养物中最初的细胞密度,而与对照表面活性剂悬浮液相比,正二十二烷悬浮液在两个细胞密度下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抗增殖作用。在附图7中呈现的结果表明,与正二十二烷醇悬浮液一起培养的细胞表现出随总的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的增殖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培养时间越长,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就越强。
在96孔培养板中,以1,000细胞/孔(附图6A和附图7)和30,000细胞/孔(附图6B)的密度将包皮成纤维细胞与或不与脂肪醇悬浮液或对照表面活性剂悬浮液铺在培养板上。在37℃培养72或96小时后,用三氯乙酸将细胞沉淀,用硫氰酰胺染色,通过在微滴定板读数器中测定OD540值来确定细胞数量。附图6表明细胞培养96小时后测得的结果,附图7表明与培养96小时相比,细胞培养72小时后测得的结果。
对于以1,000细胞/孔(附图6A)密度培养的细胞,培养96小时后,测试表明正二十二烷醇含量大于3mM的悬浮液抑制细胞的增殖。而与表面活性剂对照组相比,C22烷烃、正二十二烷的悬浮液表现出最小的抗增殖作用(附图6A)。以较高的初始细胞密度(附图6B)培养,或培养时间较短(附图7),或浓度低于3mM时,与对照组相比(悬浮液中只含有表面活性剂),正二十二烷醇不抑制细胞的增殖。当正二十二烷醇与WI38-细胞、人胎儿肺细胞和正常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一起培养时,通过进行与附图6和7相同的细胞增殖测试,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含有碳链长度超过C20的脂肪醇的悬浮液表现出很小的细胞毒性。只有当细胞以低密度并且与浓度大于3mM的正二十二烷醇一起培养72小时或更长时间,才发现了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不含脂肪醇的对照悬浮液没有表现出细胞毒性作用。
脂肪醇的碳链长度影响其细胞毒性,而实施例1的结果表明碳链长度对抗病毒活性则没有明显的影响。C22或C21醇的测定IC50值大于15mM,C20醇降到1.5mM,到C18醇则降到低于35μM。碳链长度为C18的脂肪醇,比实施例1中的C22醇只少了4个碳原子,但其细胞毒性有显著增加,这是意料不到的。
实施例8
硬脂酸组合物的抗病毒活性
用与实施例1基本上相同的方法,测定溶解在乙醇中或悬浮在Tetronic 908中的硬脂酸(分子量284.5)的抗病毒活性和细胞毒性。用与实施例1基本上相同的方法,将抗病毒活性确定为Vero细胞培养物中HSV-2噬菌斑的形成被抑制的百分比。细胞毒性确定为,通过对细胞进行显微镜测试,与未处理对照培养物相比,细胞的生长和完整性。无明显毒性定义为,被处理的细胞单层与未处理细胞的单层不能辨别。中等毒性定义为,与对照细胞相比,细胞单层变薄。毒性定义为,在此浓度下,被处理细胞的单层被破坏,这是通过细胞脱离了培养板而证明的。对于11μM和22μM硬脂酸在Tetronic 908中的悬浮液和3.5μM硬脂酸乙醇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毒性。用所有这些悬浮液和溶液处理后结果显示,相对于感染的对照细胞培养物,HSV-2噬菌斑的形成被抑制了不到10%。用44μM硬脂酸-Tetronic 908悬浮液和35μM硬脂酸乙醇溶液处理后,观察到了中等毒性;由于细胞的状态,不能定量确定抗病毒活性。88μM-350μM的硬脂酸悬浮液和溶液都具有细胞毒性,但是由于细胞单层被破坏而不能确定它们的抗病毒活性。
实施例9
局部施用的、含有正二十二烷醇或硬脂酸的组合物在动物模型中
的抗病毒活性
使用感染HSV-2的天竺鼠模型,证实了含有硬脂酸的组合物在体内的抗病毒活性。将无毛的天竺鼠(每次测试用6只雄性鼠,每只重200-300g;得自Charles Rivers实验室,Wilmington,MA)麻醉,用HSV-2(ATCC株VR-540,在Vero细胞中培养,用标准方法纯化)接种。在第0天,用75μl含有9.75×106PFU/ml的生理盐水,在每只天竺鼠背部4cm2区域内的6个接种位点接种。从接种后24小时(第1天)开始,将天竺鼠用下面描述的乳膏或水进行局部治疗,每天治疗3或5次,在第2、3和4天以相同的速度继续治疗,水是作为阴性对照。在第2、3和4天,以皮肤刺激和形成水疱来评价接种位点。以0-4级对皮肤刺激进行评分:0,为没有任何红斑的正常皮肤;1,为轻微红斑;2,为中等红斑;3,为严重红斑;4,为严重红斑并且伴随出血。水疱定义为白色、充满液体的脓疱。
局部施用的组合物是:含有正二十二烷醇的乳膏;含有硬脂酸的乳膏;安慰剂。正二十二烷醇乳膏含有10%重量的正二十二烷醇(Michel and Co.,New York,NY)、5%重量的蔗糖基硬脂酸酯(Croda,Inc.,New York,NY)、8%重量的矿物油NF(Witco Corp.,Newark,NJ)、5%重量的丙二醇USP、2.7%重量的苯甲醇NF(Ruger化学公司,Irvington,NJ)和69.3%重量的纯化水USP。硬脂酸乳膏含有10%重量的硬脂酸(Henkel,Cincinnati,OH)、5%重量的蔗糖基硬脂酸酯(Croda,Inc.,New York,NY)、8%重量的矿物油NF(WitcoCorp.,Newark,NJ)、5%重量的丙二醇USP、2.7%重量的苯甲醇NF(Ruger化学公司,Irvington,NJ)和69.3%重量的纯化水USP。两种乳膏都是通过将除了水以外的所有组分混合,加热到80℃,以400±5RPM的搅拌速度搅拌混合组分(使用Heidolph RZR 2051搅拌器),将85℃的水加入,搅拌速度增加到1900±5RPM。在80℃维持3分钟后,在继续搅拌的条件下将混合物冷却到30℃(约8分钟)。安慰剂是这样制备的,将70%的聚乙二醇(PEG)400NF与30%的PEG 3350NF加热到65℃直到PEG 3500完全熔化,以4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混合物一直到混合物冷却到30℃。
这些测试结果在表4中概述。第2天的测定是在接种后48小时进行的;第3天的测定是在接种后72小时进行的;第4天的测定是在接种后96小时进行的(每次测定所有6个位点)。正如从表4中所看到的那样,在第2天,相对于水治疗对照组,两种乳膏都不能显著地影响水疱的数量,并且所有接种位点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皮肤刺激。在第3天,相对于水治疗对照位点,用正二十二烷醇治疗的位点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水疱数量的作用。看来用含有正二十二烷醇的乳膏每天施药3次是足够的,因为每天施药5次得到了基本上相同水平的抑制效果。在第3天,与水治疗对照位点相比,每天用硬脂酸乳膏施药3次的位点表现出中等程度的水疱抑制,而每天施药5次的位点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的水疱抑制。在任何时间,相对于水治疗对照,每天施用5次PEG安慰剂不能显著地减少水疱数量。
第3天,在使用正二十二烷醇和硬脂酸乳膏治疗的位点,都发现了一些刺激作用。第4天,在每天用正二十二烷醇乳膏施药3次的位点,虽然发现有较小的刺激作用,但是相对于对照位点,水疱数量有明显减少。第4天,在每天用正二十二烷醇或硬脂酸施药5次的位点,虽然都发现有轻微的红斑,但是相对于对照位点和安慰剂治疗位点,水疱数量有明显减少。
这些体内试验结果表明,用含有正二十二烷醇或硬脂酸作为活性组分的乳膏对HSV-2感染区域进行局部治疗,能明显减少由病毒感染导致的水疱的数量。看上去含有正二十二烷醇作为活性组分的乳膏对于治疗病毒感染更加有效,因为用正二十二烷醇乳膏每天仅施药3次就能使水疱数量显著减少,而用只含有硬脂酸作为活性组分的乳膏,每天需要施药5次才能使水疱数量显著减少。
表4
在天竺鼠模型中对HSV-2的局部治疗
治疗 | 水疱的数量 | 刺激程度记分 | ||||
水正二十二烷醇(3次/天)正二十二烷醇(5次/天)硬脂酸(3次/天)硬脂酸(5次/天)安慰剂(5次/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454043494941 | 34125171330 | 193311515 | 000000 | 01.21.31.21.70 | 00.81.30.820 |
实施例10
灼伤的局部治疗
使用患有接触性皮炎(灼伤)的小鼠模型来测试与未治疗对照鼠或用PEG安慰剂软膏治疗的小鼠相比,局部施用含有5%重量的蔗糖基硬脂酸酯并且含有硬脂酸(5%、10%和20%重量百分比)或正二十二烷醇(10%和12%重量百分比)作为活性组分的乳膏的治疗效力。基本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制备乳膏和安慰剂软膏。在每一组测试中,都将CAF-1小鼠腹部的毛剃光,将苯酚和氯仿混合物(1∶1体积比,含有0.2%的2-巯基乙醇,并且用1M Tris缓冲液饱和,pH8)涂在腹部的两个裸露位点上(5μl/位点,约5.8mm2/位点),在空气中风干。涂上苯酚和氯仿混合物0.5、3和6小时后,用乳膏或安慰剂软膏治疗灼伤位点,在涂上苯酚和氯仿混合物8小时后进行评分。依据以下方式对灼伤位点进行数字评分:0,为正常皮肤;1,为轻微发炎;2,为红色皮肤;3,为非常红的皮肤并且在位点周围有红色边缘;4,为有溃疡形成。比每一分值代表的程度要严重或轻一些被评定为分值增加或减少0.33-0.5。
这些测试结果在表5中概述。
表5
含有正二十二烷醇或硬脂酸的软膏在治疗苯酚引起的灼伤中的效力
治疗 位点数目 平均分值
没有治疗 8 4.1
安慰剂软膏 2 4.2
10%正二十二烷醇乳膏 4 0.9
12%正二十二烷醇乳膏 4 1.0
5%硬脂酸乳膏 2 2.7
10%硬脂酸乳膏 4 2.1
20%硬脂酸乳膏 4 1.7
这些结果表明,与表现出严重的红斑和溃疡的未治疗或用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相比,用含有硬脂酸和正二十二烷醇的乳膏治疗灼伤能显著地减轻皮肤的损害程度。用5%、10%或20%(重量百分比)硬脂酸乳膏治疗灼伤的治疗效果都比用可比剂量的含有10%或12%重量正二十二烷醇的乳膏要低。对于含有硬脂酸和正二十二烷醇的乳膏,随着活性组分浓度的增加,对灼伤的治疗效果都有非线性增加。
实施例11
局部施用的、含有正二十二烷醇或硬脂酸的组合物在
人体临床试验中的抗病毒活性
在648个有免疫能力的病人中进行的口部疱疹治疗临床试验,证实了含有硬脂酸的组合物在体内的抗病毒活性,其中这些病人在局部口部疱疹发作12小时内开始治疗(即,在有初步的前驱症状感觉、红斑或丘疹而不是水疱时)。这些病人具有急性唇疱疹复发病史,据他们报告发作后不进行治疗会持续平均8.9天(从开始有感觉和/或红斑到完全痊愈)。这与在公开报道中(R,j.Whitley,
Fields Virology P 2316)通常为8-10天的口部疱疹发作持续时间是一致的。
在这些研究中,使病人随机地接受含有10%正二十二烷醇或10%硬脂酸的乳膏的治疗,其中乳膏是用基本上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备的。病人每天在局部疱疹感染部位涂抹乳膏5次,最少持续5天(预定给药25次,进行剧烈的运动、淋浴或洗澡后要重新给药,重新给药不包括在预定给药次数内)。如果5天后疱疹发作仍在继续,这些病人就继续用乳膏治疗,可长达10天(预定给药50次)。只有20个病人治疗超过10天。在治疗期间,病人坚持对用药时间和损害部位的疼痛与搔痒症状作日记,并且每天检查2次,以评定治疗效果。
用于评定治疗效果的标准包括愈合所需时间,其中愈合包括发作中止(定义为在达到水疱阶段以前,与发作有关的症状全部消除)完全愈合(定义为没有无明显活性损伤的痂,而不管有没有残存的损害后皮肤变化如红斑、剥落或不对称);病毒引起的脱落(仅对研究1)中止所需时间;疼痛减轻所需的时间;疼痛中止所需时间;搔痒中止所需时间;达到形成硬痂所需时间。将病人以前病史中关于未治疗的皮肤损伤的数据和发表的关于未治疗的皮肤损伤的结果作为对比(S.L.Spruance at al.,“复发性单纯性唇疱疹的自然病程”新英格兰药理学杂志(New Eng.J.Med.)297:69-75,1997)。
表6中是两项独立试验的结果(由表6圆括号中的数字表示)。这些数据表明,与以前的报告中病人未治疗的唇疱疹平均8.9天的持续时间相比,用含有正二十二烷醇的乳膏或含有硬脂酸的乳膏治疗会使唇疱疹的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减少到平均5.5天。因此,当病人在唇疱疹发作早期用含有正二十二烷醇或硬脂酸的乳膏进行治疗,会使唇疱疹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减少了超过35%(P≤0.0001)。此外,用任一种乳膏进行早期治疗,都会减少与复发性疱疹发作有关的疼痛症状持续的时间,当对疾病不进行治疗时会持续约6天,而对于用乳膏治疗的区域则减少到不到3天。
表6
唇疱疹局部治疗的人类临床试验结果
用正二十二烷醇乳膏治疗 | 用硬脂酸乳膏治疗 | 未治疗0 | |
愈合时间(小时§)病毒引起的脱落中止的时间(小时§)疼痛减轻的时间(小时§)疼痛完全中止的时间(小时§)搔痒中止的时间(小时§)达到硬痂阶段所需的时间(小时§) | (1)123±4.9(2)141±5.2(1)47±2.4(2)ND**(1)27±2.3(2)55±4.1(1)63±4.4(2)96±5.8(1)58±4.9(2)63±5.2(1)61±3.2(2)87±4.4 | (1)124±5.2(1)143±4.0(1)49±1.9(2)ND(1)31±3.4(1)50±3.8(1)68±4.5(2)86±5.0(1)51±3.4(2)76±5.8(1)62±2.5(1)94±4.9 | (1)215±0.4(1)211±0.474-83*NR**111-178*NRNR |
0愈合时间是基于病人的报告病史;本栏其它所有条目都来自S.L.Spruance at al.,“复发性单纯性唇疱疹的自然病程”新英格兰药理学杂志(New Eng.J.Med.)297:69-75,1997。
§数据是以平均值±该平均值的标准误差提供的。
*此范围表示的是,测量值小于77.5mm2的损伤和测量值大于77.5mm2的损伤的损伤大小的中值。
**“ND”表示“未测”,“NR”表示“未报道”。
实施例12
用正二十二烷醇制剂进行局部治疗增强HSV-1损伤的愈合
用乳膏制剂对以前有脸部HSV-1损伤(唇疱疹)病史的10个病人进行治疗,其中所述的制剂是5.0mg/ml正二十二烷醇悬浮在20mlmg/ml泊洛沙姆嵌段共聚物表面活性剂中而形成的;这种乳膏制剂中含有5-8%重量的矿物油NF作为润肤剂,5%重量的丙二醇USP作为湿润剂和防腐剂,1-3%重量的苯甲醇NF作为辅助防腐剂而平衡纯化水作为水性载体。
当受试个体察觉到唇疱疹时,指示他们将乳膏涂在损伤部位或嘴周围的早期炎症区域。在这些受试个体以前的病史中,不进行治疗的唇疱疹平均持续时间为10天,并且所有不进行治疗的唇疱疹都发展成水疱,最终结痂和愈合。指示这些受试个体每天在皮肤感染部位至少涂抹2次乳膏,并且可高达每天4次。还要求受试个体记录他们觉察到的感染阶段(从红斑到丘疹到水疱到水肿到结痂),并且要求他们记录下对与HSV-1损伤有关的疼痛的主观观测。
在试验期间,每一受试个体至少治疗有关唇疱疹。当用含有正二十二烷醇的乳膏治疗唇疱疹时,所有受试个体报告,相对于以前没有治疗的损伤,其疼痛减少了。对于每一受试个体,HSV-1感染的发作时间比以前的感染减少了20%-60%(即,根据受试个体的不同,发作时间为4-8天)。在参与本项试验、并且每天用含有正二十二烷醇的乳膏治疗4次的受试个体中,至少有一半病人的唇疱疹没有发展到疱疹期。相反,当在红斑或丘疹期对HSV-1损伤进行局部治疗时,损伤通常不会发展到丘疹期以后阶段,并且能使损伤在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治愈。这些结果表明,当局部使用时,含有正二十二烷醇的制剂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
实施例13
用顺-13-二十二烯-1-醇或顺-13-二十二烯酰胺制剂治疗流行性
感冒
制备含有0.15mM顺-13-二十二烯-1-醇、1.4mM非离子型泊洛沙姆188表面活性剂、并且含有丙二醇USP(0.5%重量)和苯甲醇NF(2%重量)作为防腐剂的水悬浮液,将其装在标准的柔性鼻用喷雾瓶中,当喷雾瓶被挤压时,就能产生悬浮液的气雾剂。用类似的方法,制备含有1.5mM顺-13-二十二烯酰胺的制剂,将其装在能产生悬浮液气雾剂的鼻用喷雾容器中。在流感季节将制剂提供给两组(一组用来测试顺-13-二十二烯-1-醇,另一组用来测试顺-13-二十二烯酰胺)20个健康个体,其中这些病人在前面的12个月内没有接种抗流感病毒的疫苗。
指示受试个体,当觉察到流感症状时(呼吸道充血、身体疼痛、眼睛畏光、发烧、恶心或这些症状的任意组合),每天把提供给他们的悬浮液作为鼻部喷雾剂给药1-5次(在2-4小时间隔内,每个鼻孔喷1-2下)。指示受试个体在他们能观测到症状的期间记录下他们对其流感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持续时间、发烧时的体温、身体疼痛的程度和延续时间)的主观和客观观测。在此期间还要求受试个体记录下他们对鼻用喷雾悬浮液的用法(每次给药时喷的下数和给药次数)。当使用表面活性剂/顺-13-二十二烯-1-醇或表面活性剂/顺-13-二十二烯酰胺气雾剂时,要求受试个体,相对于以前流感的体验,对他们关于其流感症状严重程度的主观观测进行总结。
在参与本项试验、按指示使用表面活性剂/顺-13-二十二烯-1-醇气雾剂的个体中,约有一半报告说,相对于以前流感发作,其流感症状减轻了。那些每天平均使用5次气雾剂(每个鼻孔喷1-2下)的个体报告说,与未治疗个体相比,其流感引起的呼吸道充血减轻了很多。每天平均使用5次气雾剂的个体报告说,与未治疗个体(每次流感发作发烧2-5次)相比,其发烧频率有了显著下降(每次流感发作发烧1-3次),并且与未治疗个体(平均38.9℃)相比,记录的最高体温也有显著下降(平均37.8℃)。在使用表面活性剂/顺-13-二十二烯-1-醇气雾剂进行治疗的个体中,约有一半的个体流感症状平均持续时间为1.7天,而未治疗个体流感症状平均持续时间为3天。这些结果表明,当对粘膜给药时,表面活性剂/顺-13-二十二烯-1-醇悬浮液具有抗病毒疗效。
在用顺-13-二十二烯酰胺悬浮液鼻用喷雾剂治疗的病人中获得了相似的结果。约有一半的病人报告,当他们一觉察到流感症状就使用表面活性剂//顺-13-二十二烯酰胺后,相对于以前的流感发作,他们的流感症状减轻了。绝大多数受试个体体验到,当他们每天平均使用3次气雾剂(每个鼻孔喷1-2下)时,相对于以前经历的流感状态,其呼吸道充血减轻了很多。绝大多数每天平均使用3次气雾剂的个体报告说,在流感发作期间发烧只发作过一次,记录的最高体温平均为37℃。对于每天至少使用3次气雾剂的个体,流感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间为2天,而对于未治疗的个体,流感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间为3天。这些结果表明,当对呼吸系统的粘膜给药时,表面活性剂/顺-13-二十二烯酰胺悬浮液气雾剂具有抗病毒疗效。
实施例14
用反-13-二十二烯-1-醇对HSV-2进行透粘膜治疗
在基本按照实施例1和5的方法制备的、含有8mM反-13-二十二烯-1-醇的非离子型去污剂悬浮液中,加入无水的葡萄糖(300-400mg/栓剂)、植物淀粉(300-400mg/栓剂)和硬脂酸镁(5-10mg/栓剂),将得到的混合物压制成插入阴道用的栓剂。
将这种栓剂提供给感染HSV-2、以前有阴道和/或阴道周疱疹病史的15个妇女,指示她们当觉察到疱疹损伤或疱疹损伤带来的不适时,每天使用1-4粒栓剂。指示这些妇女记录下她们观测到的主动侵染的持续时间、损伤的严重程度(红斑、丘疹、水疱、水肿或结痂期)、觉察到的损伤相对于发生过的主动侵染的计数、主动侵染发作带来的疼痛和不适的主观程度。指示这些妇女一觉察到主动侵染或主动侵染的症状就马上使用这种栓剂。以前这些妇女的疱疹损伤平均持续12天,并且如果不治疗的话,损伤会发展成水疱。
在所有病人中,每一妇女在试验期间至少治疗一次疱疹病毒主动侵染的发作。当用栓剂治疗感染时,所有个体报告说,相对于以前未治疗的感染发作,其疼痛和不适减轻了。在所有病人中,使用栓剂进行治疗使HSV-2活性侵染的平均持续时间下降到7-8天,其中有5个妇女报告其持续时间平均为3-4天。在大多数每天使用4次栓剂、并且在红斑或丘疹期开始治疗的病人中,感染没有发展到水疱期并且在达到丘疹期后痊愈。
非彼即此,将表面活性剂/反-13-二十二烯-1-醇悬浮液配制成含有50-80%的白软石蜡的软膏,其中白软石蜡是在60℃熔化,在冷却前加入并分散到表面活性剂/反-13-二十二烯-1-醇悬浮液中。软膏装在可压缩软管中来使用,并附有每天使用2-5次、主要用于治疗外生殖器疱疹病毒活性侵染的用药说明。指示受试个体一觉察到症状就以足以能覆盖住生殖器或阴道周HSV-2损伤区域的量将软膏给药,每天给药1-4次。至少有一半使用软膏的病人报告说,其疼痛和不适减轻了,愈合时间缩短了,并且损伤在愈合前没有发展成水疱。
这些结果表明,当对粘膜局部给药时,表面活性剂/反-13-二十二烯-1-醇悬浮液具有抗病毒疗效。
实施例15
用长链脂肪醇悬浮液治疗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用基本按照实施例1制备的、含有10mM正二十六烷醇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无菌含水悬浮液对10个经诊断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咽喉痛、发热、不适、扩散性淋巴结病、周围血液中非典型性T-淋巴细胞增多、血液中白细胞总计数为12,000-18,000)的青少年(14-19岁)进行全身治疗。将悬浮液以0.001g/kg-1gm/kg正二十六烷醇的剂量对处于疾病状态的病人进行注射(肌内或静脉内)给药。监视个体的症状,每天一次监视一周,然后每周一次监视3个月,以确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指征。在试验结束时,所有的个体都具有通过使用标准免疫测定方法检测其血清抗-EBV抗体所确定的EBV-阳性。
在此表面活性剂悬浮液/正二十六烷醇悬浮液给药一周内,所有个体都表现为咽喉痛和发烧症状已痊愈,在给药两周内,普通的发热病症状减轻了。在用此脂肪醇悬浮液给药2-3周内,有8个治疗个体的扩散性淋巴结病减轻了并且体力恢复了。给药4周内,所有治疗个体都表现出,周围血液中非典型性T-淋巴细胞增多症减轻了,治疗两个月后,所有个体血液中白细胞的总计数都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在用有效浓度的正二十二烷醇、二十四烷醇、正二十八醇悬浮液进行全身治疗的、表现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状的EBV感染病人中,获得了相似的试验结果。
这些结果表明,当全身给药时,所选择的几种长链脂肪醇含水悬浮液具有抗病毒疗效。
实施例16
用长链脂肪醇悬浮液治疗淋巴增生症
将基本按照实施例1制备的、含有2mM正二十二烷酸的Tetronic-908R含水悬浮液,对5个患有何杰金氏病(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型I或II-A期,其特征为,在淋巴结中有大量的扩散性的成熟淋巴细胞并且混有组织细胞)的35-55岁的病人进行注射治疗,每周治疗一次。剂量为每次给药0.1mg/kg-10mg/kg,优选的治疗方法为在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2小时。
在这些每周用正二十二烷酸悬浮液治疗一次、共治疗8周的病人中,有4个病人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改善,包括发病次数减少或没有明显的发热和/或盗汗。此外,在这4个病人中,没有一个在治疗期间表现出体重下降,并且有两个病人报告说其体重增加了5%。所有这4个对治疗有积极反应的病人,在用这种脂肪醇悬浮液给药治疗后12-16周检测时发现,疾病都没有发展到另外的淋巴结或淋巴外器官。用含有非离子型去污剂和20μM硬脂醇或1mM二十烷醇的含水悬浮液每周注射治疗一次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所选择的长链脂肪醇的细胞毒性作用能用于治疗细胞增生症。
虽然本发明已经在具体的实施例和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描述过,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案,其保护范围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27)
1.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一种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10∶1,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或脱氧胆酸盐,并且其中活性组分是顺-13-二十二烯-1-醇、反-13-二十二烯-1-醇、正二十二烷醇、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顺-13-二十二烯酰胺、硬脂酸或其混合物,所述组合物用于缓解皮肤或粘膜炎症,其中所述炎症与灼伤或病毒感染相关,其中病毒感染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巴二氏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嗜淋巴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或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混合物包含重量比为5∶1-10∶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活性组分,其中所述活性成分包括正二十二烷醇。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混合物包含重量比为4∶1-10∶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活性组分,其中所述活性成分包括正二十二烷醇。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还包括非离子去污剂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9、辛苯昔醇-10或其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混合物包含5%-20%重量的硬脂酸并且进一步含有糖硬脂酸酯。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混合物包含10%-12%重量的正二十二烷醇并且进一步含有糖硬脂酸酯。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混合物基本上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硬脂酸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悬浮液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9、辛苯昔醇-10或其组合。
10.一种组合物在制备用于缓解皮肤或粘膜炎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一种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10∶1,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或脱氧胆酸盐,并且其中活性组分是顺-13-二十二烯-1-醇、反-13-二十二烯-1-醇、正二十二烷醇、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顺-13-二十二烯酰胺、硬脂酸或其混合物;其中所述炎症与灼伤或病毒感染相关,其中病毒感染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巴二氏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嗜淋巴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或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的。
11.一种组合物在制备适于局部、透膜或肠胃外给药的、用于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一种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10∶1,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或脱氧胆酸盐,并且其中活性组分是顺-13-二十二烯-1-醇、反-13-二十二烯-1-醇、正二十二烷醇、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顺-13-二十二烯酰胺、硬脂酸或其混合物;其中所述病毒感染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巴二氏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嗜淋巴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或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的。
12.一种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一种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10∶1,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或脱氧胆酸盐,并且其中活性组分是顺-13-二十二烯-1-醇、反-13-二十二烯-1-醇、正二十二烷醇、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顺-13-二十二烯酰胺、硬脂酸或其混合物;其中所述病毒感染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巴二氏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嗜淋巴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或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的。
13.一种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灼伤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一种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10∶1,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或脱氧胆酸盐,并且其中活性组分是顺-13-二十二烯-1-醇、反-13-二十二烯-1-醇、正二十二烷醇、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顺-13-二十二烯酰胺、硬脂酸或其混合物。
14.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一种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正二十二烷醇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正二十二烷醇的重量比为1∶1-10∶1,并且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脱氧胆酸盐或其混合物,所述组合物用于缓解皮肤或粘膜炎症,其中所述炎症与灼伤或病毒感染相关,其中病毒感染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巴二氏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嗜淋巴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或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组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9、辛苯昔醇-10或其组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混合物包含重量比为5∶1-10∶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正二十二烷醇。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混合物包含重量比为4∶1-10∶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正二十二烷醇。
18.根据权利要求14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混合物包含5-20%重量的正二十二烷醇。
19.根据权利要求14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混合物包含10-12%重量的正二十二烷醇。
20.根据权利要求14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混合物还包含糖硬脂酸酯。
21.根据权利要求14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混合物包含重量比为5∶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正二十二烷醇。
22.一种组合物在制备适于局部、透膜或肠胃外给药的、用于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一种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正二十二烷醇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正二十二烷醇的重量比为1∶1-10∶1,并且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脱氧胆酸盐或其混合物;其中所述病毒感染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巴二氏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嗜淋巴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或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的。
23.一种组合物在制备适于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一种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正二十二烷醇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正二十二烷醇的重量比为1∶1-10∶1,并且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脱氧胆酸盐或其混合物;其中所述病毒感染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巴二氏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嗜淋巴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或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的。
24.一种组合物在制备适于缓解皮肤或粘膜炎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一种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正二十二烷醇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正二十二烷醇的重量比为1∶1-10∶1,并且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脱氧胆酸盐或其混合物;其中所述炎症与灼伤或病毒感染相关,其中病毒感染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巴二氏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嗜淋巴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或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的。
25.一种组合物在制备适于治疗灼伤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一种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正二十二烷醇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正二十二烷醇的重量比为1∶1-10∶1,并且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脱氧胆酸盐或其混合物。
26.一种组合物在制备适于局部给药用于治疗灼伤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一种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10∶1,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或脱氧胆酸盐,并且其中活性组分是顺-13-二十二烯-1-醇、反-13-二十二烯-1-醇、正二十二烷醇、正二十二烷、正二十二烷酸、顺-13-二十二烯酰胺、硬脂酸或其混合物。
27.一种组合物在制备适于局部给药用于治疗灼伤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一种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中的正二十二烷醇的混合物,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正二十二烷醇的重量比为1∶1-10∶1,并且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辛苯昔醇、脱氧胆酸盐或其混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71500996A | 1996-09-17 | 1996-09-17 | |
US08/715009 | 1996-09-17 | ||
US08/715,009 | 1996-09-17 | ||
US08/916,624 | 1997-08-22 | ||
US08/916624 | 1997-08-22 | ||
US08/916,624 US5952392A (en) | 1996-09-17 | 1997-08-22 | Long-chain alcohols, alkanes, fatty acids and amides in the treatment of burns and viral inhibit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4121A CN1244121A (zh) | 2000-02-09 |
CN1213748C true CN1213748C (zh) | 2005-08-10 |
Family
ID=27109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719980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3748C (zh) | 1996-09-17 | 1997-09-10 | 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活性组分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 Link |
---|---|
EP (2) | EP1557167A1 (zh) |
JP (1) | JP3739098B2 (zh) |
KR (2) | KR100528816B1 (zh) |
CN (1) | CN1213748C (zh) |
AT (1) | ATE299700T1 (zh) |
AU (1) | AU742929B2 (zh) |
BR (1) | BR9711501A (zh) |
CA (1) | CA2273960C (zh) |
DE (1) | DE69733778T2 (zh) |
DK (1) | DK1001759T3 (zh) |
ES (1) | ES2245004T3 (zh) |
IL (2) | IL163865A0 (zh) |
MX (1) | MXPA99002575A (zh) |
PL (1) | PL189618B1 (zh) |
PT (1) | PT1001759E (zh) |
WO (1) | WO1998011887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40980B1 (en) | 1996-09-17 | 2002-08-27 | Avanir Pharmaceuticals | Synergistic inhibition of viral replication by long-chain hydrocarbons and nucleoside analogs |
WO1998020872A1 (en) | 1996-11-14 | 1998-05-22 | Halldor Thormar | Topical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as a therapeutic active agent fatty acids or fatty alcohols or monoglyceride derivatives thereof for treating of mucosa infections |
ES2202872T3 (es) * | 1997-06-20 | 2004-04-01 | Prometics Bodycare Limited | Composicion protectora de la piel. |
IL142535A0 (en) * | 2001-04-11 | 2002-03-10 | Yeda Res & Dev |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ion |
SE0102289D0 (sv) * | 2001-06-27 | 2001-06-27 | Anders Hamberger | New use of compound |
NZ532944A (en) * | 2001-10-16 | 2005-10-28 | Avanir Pharmaceuticals | Stable, topical formulation for treating viral and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comprising 10% n-docosanol, 5% of a stearate, 8% mineral oil, 5% propylene glycol, 2.7% benzyl alcohol and water |
EP1551495A4 (en) | 2002-10-10 | 2010-06-02 | Yeda Res & Dev | BASIC ESTERS OF FAT ALCOHOLS AND THEIR USE AS ANTI-INFLAMMATORY OR IMMUNOMATORY AGENTS |
KR200449517Y1 (ko) * | 2008-01-23 | 2010-07-15 | 김영중 | 선박의 조향장치용 헬름 |
KR100971276B1 (ko) * | 2008-05-29 | 2010-07-20 | 김영중 | 조향장치 |
WO2011112997A1 (en) | 2010-03-11 | 2011-09-15 | Chemic Laboratories, Inc. | Nove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
CN102702061B (zh) * | 2012-06-07 | 2013-04-24 | 浙江维康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盐酸水苏碱化合物及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
JP6125962B2 (ja) * | 2013-09-24 | 2017-05-1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抗ウイルス剤 |
FR3080038B1 (fr) | 2018-04-16 | 2020-10-09 | Oreal | Composition cosmetique pour fibres keratiniques |
FR3080034B1 (fr) * | 2018-04-16 | 2020-04-24 | L'oreal | Composition cosmetique pour fibres keratiniques |
KR102611242B1 (ko) * | 2021-05-17 | 2023-12-08 | 충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알케인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항바이러스용 조성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421468A1 (de) * | 1984-06-08 | 1985-12-19 | Dr. Rentschler Arzneimittel Gmbh & Co, 7958 Laupheim | Lipidnanopellets als traegersystem fuer arzneimittel zur peroralen anwendung |
US5208257A (en) * | 1986-04-21 | 1993-05-04 | Kabara Jon J | Topical antimicrobial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
US5194451A (en) * | 1989-11-02 | 1993-03-16 | Katz David H | Systemic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
US5250236A (en) * | 1991-08-05 | 1993-10-05 | Gasco Maria R | Method for producing solid lipid microspheres having a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
CA2153780C (en) * | 1993-01-15 | 2004-04-13 | Micro Vesicular Systems, Inc. | Method of inhibiting viral reproduction |
DK1473031T3 (da) * | 1993-12-13 | 2008-10-20 | Avanir Pharmaceuticals | Sucroseester - C20 til C28 alkoholformuleringer |
-
1997
- 1997-09-10 PL PL97332455A patent/PL189618B1/pl unknown
- 1997-09-10 AU AU43397/97A patent/AU742929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7-09-10 KR KR10-2002-7011861A patent/KR10052881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09-10 CN CNB971998051A patent/CN121374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9-10 BR BR9711501-0A patent/BR9711501A/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7-09-10 MX MXPA99002575A patent/MXPA99002575A/es unknown
- 1997-09-10 KR KR10-1999-7002271A patent/KR10052881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09-10 ES ES97941503T patent/ES2245004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09-10 WO PCT/US1997/016007 patent/WO1998011887A2/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7-09-10 IL IL16386597A patent/IL163865A0/xx unknown
- 1997-09-10 PT PT97941503T patent/PT1001759E/pt unknown
- 1997-09-10 IL IL12903397A patent/IL129033A0/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09-10 EP EP05075320A patent/EP1557167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7-09-10 DK DK97941503T patent/DK1001759T3/da active
- 1997-09-10 JP JP51473498A patent/JP373909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9-10 EP EP97941503A patent/EP100175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09-10 DE DE69733778T patent/DE69733778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09-10 CA CA002273960A patent/CA2273960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09-10 AT AT97941503T patent/ATE299700T1/d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30097605A (ko) | 2003-12-31 |
IL163865A0 (en) | 2005-12-18 |
DE69733778D1 (de) | 2005-08-25 |
DE69733778T2 (de) | 2006-04-20 |
AU4339797A (en) | 1998-04-14 |
DK1001759T3 (da) | 2005-10-10 |
EP1557167A1 (en) | 2005-07-27 |
KR100528815B1 (ko) | 2005-11-16 |
CA2273960A1 (en) | 1998-03-26 |
AU742929B2 (en) | 2002-01-17 |
CA2273960C (en) | 2003-12-30 |
ATE299700T1 (de) | 2005-08-15 |
WO1998011887A3 (en) | 1998-06-25 |
EP1001759A2 (en) | 2000-05-24 |
EP1001759B1 (en) | 2005-07-20 |
IL129033A0 (en) | 2000-02-17 |
JP2001521490A (ja) | 2001-11-06 |
KR100528816B1 (ko) | 2005-11-16 |
KR20000036210A (ko) | 2000-06-26 |
BR9711501A (pt) | 2004-05-25 |
PL332455A1 (en) | 1999-09-13 |
PL189618B1 (pl) | 2005-08-31 |
JP3739098B2 (ja) | 2006-01-25 |
PT1001759E (pt) | 2005-10-31 |
MXPA99002575A (es) | 2004-07-29 |
CN1244121A (zh) | 2000-02-09 |
ES2245004T3 (es) | 2005-12-16 |
WO1998011887A2 (en) | 1998-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13748C (zh) | 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活性组分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31034C (zh) | 新的药物组合物 | |
CN1103586C (zh) | 蔗糖酯-c20-28醇制剂 | |
JP5473328B2 (ja) | ウイルス感染の予防および治療用の薬剤の製造のためのヒドロキシ安息香酸エステルおよび類似体の使用 | |
RU2251415C2 (ru) | Си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е ингибирование вирусной репликации длинноцепочечными углеводородами и нуклеозидными аналогами | |
CN1223546A (zh) | 单纯性疱疹病毒和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抗微生物疗法 | |
WO2014081976A1 (en) | Method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 use of botanical extracts in the treatment of viral infections, cancer, pain, itch, and inflammation | |
CN1708310A (zh) | 抗癌或抗病毒组合物 | |
JP2015537012A (ja) | オキシランアミン | |
CN1633306A (zh) | 正-二十二烷醇的病毒抑制 | |
US20170056408A1 (en) | Medicament for treating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 |
US20220062365A1 (en) | Method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 use of botanical extracts in the treatment of viral infections | |
AU639481B2 (en) | Microbicidal agent | |
MXPA01009076A (en) | Synergistic inhibition of viral replication by long-chain hydrocarbons and nucleoside analogs | |
WO2019098960A2 (en) | Topical pomade developed for warts (papilloms) and orfs appearing as a result of virus infections in animal skin and mucosa | |
Buss | Development of an in-vitro model of equine corneal wound healing: pharmacologic and gene therapy modalities in the reduction of corneal fibrosi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