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8244A - 偏转系统和绕制偏转线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偏转系统和绕制偏转线圈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08244A CN1208244A CN98116359A CN98116359A CN1208244A CN 1208244 A CN1208244 A CN 1208244A CN 98116359 A CN98116359 A CN 98116359A CN 98116359 A CN98116359 A CN 98116359A CN 1208244 A CN1208244 A CN 12082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flection coil
- coil
- magnetic core
- horizontal deflection
- horizon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ray or beam,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29/70—Arrangements for deflecting ray or beam
- H01J29/701—Systems for correcting deviation or convergence of a plurality of beams by means of magnetic fields at least
- H01J29/702—Convergence correction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J29/705—Dynamic convergence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ray or beam,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29/70—Arrangements for deflecting ray or beam
- H01J29/72—Arrangements for deflecting ray or beam along one straight line or along two perpendicular straight lines
- H01J29/76—Deflecting by magnetic fields on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29/00—Details of cathode ray tubes or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2229/56—Correction of beam optics
- H01J2229/568—Correction of beam optics using supplementary correction devices
- H01J2229/5681—Correction of beam optics using supplementary correction devices magnetic
- H01J2229/5687—Auxiliary coils
Landscapes
- Video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For Color Tv Systems (AREA)
Abstract
辅助偏转线圈(11)与水平偏转线圈(10)连接,设置在靠近窗口(15)的内周缘端和外周缘端间的中间区域。各水平偏转线圈(10)分为三个区域(10a~10c)。可变电感线圈(12)与中间区域(10b)并联连接,以控制水平偏转电流。可变电感线圈(12)有安装在线圈架空腔(121e)中的圆柱形磁芯(124)。线圈(123)与辅助偏转线圈并联连接。盘形磁芯(125)靠近线圈(123)设置。盘形磁芯端面(125a)比圆柱形磁芯端面(124a)面积大。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装在一字形彩色电视图象管上的偏转系统。
在使用装配三个电子枪的一字形彩色电视图象管的图象显示装置中,必须把由三个电子枪产生的三束电子束会聚在荧光屏表面上。为此,常规的会聚方法采用自会聚式的偏转系统。该自会聚式偏转系统一般包括一对上下鞍形的水平偏转线圈和一对左右鞍形的垂直偏转线圈,以实现期望的会聚性能。
但是,当大量生产偏转系统时存在实际的问题。由于大量生产的鞍形线圈在性能上的离散,所以会出现会聚误差。为了纠正这种会聚误差,通过把磁片粘接在线圈的适当位置或使用补偿电路,来进行适当的调整。
图13A和13B表示由水平偏转场的偏移产生的典型会聚误差。图13A表示X轴的(即水平的)枕形会聚误差。当水平偏转场的枕形偏移过强时,就会出现枕形会聚误差。图13B表示X轴的桶形会聚误差,当水平偏转场的偏移太弱时,就会出现这种误差。在图13A和13B中,各实线表示红色的垂直亮线,各虚线表示蓝色的垂直亮线。一般把图13A和13B所示的会聚误差称为“XH会聚误差”。
1990年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215031披露了用于校正这种XH会聚误差的普通偏转系统。如图14所示,这种普通偏转系统包括由主线圈1a和辅助线圈1b组成的水平偏转线圈1。辅助线圈1b用作主线圈1a的绕组导入部分或绕组终端部分。可变电感线圈2与辅助线圈1b并联。这种配置需要在水平偏转线圈1中设置中间抽头3。
按照这种常规配置,可变电感线圈2起旁路电路的作用,具有控制与可变电感线圈2并联的流过辅助线圈1b的水平偏转电流的能力。该线圈能够调整水平偏转线圈上产生的磁场。利用这种配置,就能够补偿图13A和13B所示的XH会聚误差。
图15是表示从电子束出口侧(即较大的直径侧)观察偏转系统的平面图。沿锥形或喇叭口形的隔离架4的内表面装有一对上下水平偏转线圈1。各水平偏转线圈1被形成为带有窗口5的鞍形。上下水平偏转线圈1通过接缝部分6彼此相对。
相对于图15所示的水平偏转线圈1的内周缘部分,可把图14所示的辅助线圈1b设置在邻近窗口5的区域A上,以减小区域A中的水平偏转电流。这种配置使水平偏转场的枕形失真增强。它能够补偿图13B所示的桶形会聚误差。
但是,控制邻近窗口5的有限截面的电流,会在荧光屏的X轴上的会聚变化和荧光屏的角部上的会聚变化之间产生差别。图16示出在按照这种常规补偿方法补偿了XH会聚误差之后,仍残存的会聚误差。
另一方面,可把图14所示的辅助线圈1b配置在邻近图15所示的水平偏转线圈1的外周缘部分的区域B上,以控制区域B中的水平偏转电流。但是,即使这样配置,仍会出现图16所示的会聚误差。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充分补偿XH会聚误差能力的偏转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组装简单的偏转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偏转线圈的绕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不增加线圈匝数或磁芯长度的情况下,在充分补偿XH会聚误差的电感中,具有足够大的可变范围的偏转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和其它有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案提供由至少一个鞍形水平偏转线圈组成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水平偏转线圈至少有从绕组导入部分延伸到绕组终端部分的三个区域,和配有控制部件,以控制流过水平偏转线圈的预定中间区域的水平偏转电流。
控制部件最好是与水平偏转线圈的中间区域并联连接的可变电感线圈。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包括一对鞍形水平偏转线圈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一对辅助偏转线圈与水平偏转线圈连接,并配置在邻近水平偏转线圈的内周缘部分和偏转系统窗口及水平偏转线圈的外周缘部分之间的区域。
辅助偏转线圈最好与水平偏转线圈重叠。偏转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流过辅助偏转线圈的水平偏转电流的控制部件。控制部件最好是与辅助偏转线圈并联的可变电感线圈。此外,用于辅助偏转线圈的导线最好在颜色、导线直径和标准节距中的至少一项不同于用于水平偏转线圈的导线。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提供安装在偏转系统中的水平偏转线圈的绕制方法,包括按圆柱形方式从一端到另一端绕制水平偏转线圈的步骤,还包括在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中间区域绕制附加在水平偏转线圈上的辅助偏转线圈的步骤,使辅助偏转线圈与水平偏转线圈连接。
辅助偏转线圈可以与水平偏转线圈一起绕制,或单独绕制水平偏转线圈。用于辅助偏转线圈的导线最好在颜色、导线直径和标准节距中的至少一项上不同于用于水平偏转线圈的导线。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提供可变电感线圈,包括带有空腔的线圈架,装在线圈架空腔中的第一磁芯,和在空腔的纵向方向上可移动的与辅助偏转线圈并联连接和围绕线圈架绕制的线圈,第二磁芯有比第一磁芯端面大的端面面积,第二磁芯配置在邻近空腔的端部。
第二线圈最好是独立的或与第一磁芯成为一体。可变电感线圈可加入在包括与水平偏转线圈连接的辅助偏转线圈的偏转系统中,配置在对应于水平偏转线圈的内周缘部分和水平偏转线圈的外周缘部分的窗口之间的区域上。可变电感线圈控制流过辅助偏转线圈的水平偏转电流。
根据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了,其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偏转系统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切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偏转系统的水平偏转线圈优选电路配置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偏转系统的优选结构配置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偏转系统的电路配置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图3和图4偏转系统的水平绕组部分的优选结构配置的侧视图;
图6A和6B是说明图5所示的偏转系统的水平绕组部分的绕制操作细节的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可变电感线圈的侧视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偏转系统特征的曲线图;
图9A和9B是表示图1所示的可变电感线圈的另一配置的图;
图10A和10B是表示图1所示的可变电感线圈的另一配置的图;
图11A和11B是表示图1所示的可变电感线圈的另一配置的图;
图12A和12B是表示图1所示的可变电感线圈的另一配置的图;
图13A和13B是说明典型的XH会聚误差的图;
图14是说明常规偏转系统的电路图;
图15是说明图14所示的常规偏转系统的平面图;和
图16是表示常规偏转系统中出现的会聚误差的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参考序号。
如图1所示,通过组装一对半圆体的隔离架14,由有较大直径部分的一端(即图中的下端)和有较小直径部分的另一端(即图中的上端)构成本实施例的锥形或喇叭形偏转系统。较大直径部分靠近阴极射线管(未示出)的荧光屏,较小直径部分靠近阴极射线管(未示出)的管颈。
沿隔离架14的内表面装有一对鞍形水平偏转线圈10。此外,沿隔离架14的外表面装有一对鞍形垂直偏转线圈23。支撑在隔离架14内部和外部的水平偏转线圈10和垂直偏转线圈23相互电绝缘。沿垂直偏转线圈23的外表面安装铁氧体或类似物的磁芯24。
隔离架14有在靠近阴极射线管的预定部分设置的一个凸缘14a(下面称为管颈侧凸缘),和在靠近阴极射线管的荧光屏的对面部分设置的另一凸缘14b(下面称为表面侧凸缘)。管颈侧凸缘14a的表面配置着称为4P线圈的一对四极补偿线圈27。
偏转系统一般装有用于补偿偏转特性的补偿电路。在隔离架14一侧设置的基板25装有这种偏转特性补偿电路。基板25装有用于补偿会聚误差的不同线圈13。
此外,基板25装有从基板25表面凸出的多个插针30,用作水平偏转线圈10的绕组引线10a、垂直偏转线圈23的引线23a和补偿线圈27的引线27a的连接终端。
再有,为了对偏转系统施加电流,连接器31与电源连接。连接器导线32与连接器31连接。连接器32的引线32a也被绕在基板25的插针30上。
基板25装有可变电感线圈12。下面,将详细说明该可变电感线圈12的配置和工作。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线圈10的配置。各水平偏转线圈10由绕组导入部分至绕组终端部分串联连接的总共三个区域10a、10b、10c构成。中间区域10b与可变电感线圈12并联连接。该可变电感线圈12作为控制流过中间区域10b的水平偏转电流的控制装置。按照本发明,最好把水平偏转线圈10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通过控制流过水平偏转线圈10中间区域的水平偏转电流,就能够消除图16所示的会聚误差。可以适当确定各个绕组区域10a、10b、10c中的匝数。
图2仅表示一个配对的上下鞍形的水平偏转线圈10。根据图2所示的电路配置,水平偏转线圈10有两个中间抽头3a和3b。
按照上面的说明,本发明的偏转系统把水平偏转线圈至少分为从其绕组导入部分至绕组终端部分延伸的三个区域。并且,设有控制装置,以控制流过水平偏转线圈中间区域的水平偏转电流。利用这种配置,可充分补偿XH会聚误差。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方案的偏转系统的优选结构配置的平面图。在图3中,锥形或喇叭形的隔离架14沿其内表面装有配对的上下水平偏转线圈10。各水平偏转线圈10利用窗口15形成鞍形。上下水平偏转线圈10通过接缝部分16彼此相对。
各配对的上下水平偏转线圈10在绕组导入部分和绕组终端部分之间有中间部分,也就是在邻近窗口15的水平偏转线圈10的内周缘端和水平偏转线圈10的外周缘端之间的中间区域。辅助偏转线圈11被设置在中间区域。
换句话说,在从邻近窗口15的水平偏转线圈10的内周缘部分到水平偏转线圈10的外周缘部分范围的区域中,辅助偏转线圈11与水平偏转线圈10重叠。在观察图3所示的平面图时,如果满足辅助偏转线圈11与水平偏转线圈10重叠的条件,那么可以把辅助偏转线圈11设置在水平偏转线圈10和隔离架14之间。在该方案中,不必总使辅助偏转线圈11与水平偏转线圈10接触。
水平偏转线圈10和辅助偏转线圈11统称为水平绕组部分20。如下面的详细说明,在相应的水平偏转线圈10的绕制操作期间,绕制辅助偏转线圈11。在各辅助偏转线圈11中的匝数是一匝或两匝。
图4表示图3所示的偏转系统的电路配置。如图4所示,配对的上下水平偏转线圈10互相并联连接。同样,配对的上下辅助偏转线圈11也互相并联连接。差动线圈13串联连接在配对的上下水平偏转线圈10和配对的上下辅助偏转线圈11之间。差动线圈13与本发明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省略说明。
有调整会聚功能的可变电感线圈12与辅助偏转线圈11并联连接。当可变电感线圈12的电感减小时,流过辅助偏转线圈11的电流就相应地减小。水平偏转场的枕形失真变强。这能够补偿图13B所示的桶形会聚误差。相反地,通过增加可变电感线圈12的电感,能够补偿图13A所示的枕形会聚误差。
按照上述实施例,把辅助偏转线圈11设置在水平偏转线圈10的中间部分的适当位置上,以便能够消除图16所示的会聚误差。从上述说明中可知,能够充分地补偿XH会聚误差。水平偏转线圈10和辅助偏转线圈11之间的连接并不限于图4所述的形式。用于控制流过辅助偏转线圈11电流的装置也不限于可变电感线圈12。
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水平绕组部分20。当用绕线机(未示出)绕制水平偏转线圈10时,绕制操作一般从靠近窗口15的内周缘端开始。水平偏转线圈10的绕制操作从靠近窗口15的内周缘端向外周缘端推进。在该绕制操作期间,在靠近窗口15的内周缘端和外周缘端之间的中间区域,把辅助偏转线圈11与水平偏转线圈10一起组装。图5表示按上述方法,通过把辅助偏转线圈11附加在水平偏转线圈10上所获得的水平绕组部分20。
图6A和6B表示绕制水平绕组部分20的操作。首先,如图6A所示,仅绕制水平偏转线圈10,构成第一和第二匝部分。然后,如图6B所示,沿水平偏转线圈10的第三匝部分以等于一匝的量与水平偏转线圈10一起绕制辅助偏转线圈11。当需要只有一匝的辅助偏转线圈11时,绕制辅助偏转线圈11的操作在该第三匝部分上结束。随后,仅继续绕制水平偏转线圈10,构成水平绕组部分20的第四和随后的匝部分。如果需要辅助偏转线圈11的另一匝,可重复上述第一到第三匝部分的绕制操作。
最好在从仅对水平偏转线圈10使用的单一绕制操作到对水平偏转线圈10和辅助偏转线圈11两者使用的复合绕制操作的转换点上,中断绕线机的绕制操作。
按照上述说明的实施例,辅助偏转线圈11与对应的水平偏转线圈10一起或同步地绕制。但是,当绕制辅助偏转线圈11时,也可以停止水平偏转线圈10的绕制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偏转线圈11不依赖于水平偏转线圈10的绕制。在完成辅助偏转线圈11的单独绕制操作后,再开始水平偏转线圈10的绕制操作。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需要在水平绕组部分20的绕制操作期间,在水平绕组部分20的中间区域绕制辅助偏转线圈11。
总之,把辅助偏转线圈11附加在水平偏转线圈10上绕制。但是,辅助偏转线圈11的绕制方法并不限于把水平偏转线圈和辅助偏转线圈两者同步绕制的同步绕制方法。本发明能够采用所有绕制方法,其中在水平偏转线圈10的绕制操作的中间阶段绕制辅助偏转线圈11。可以在靠近隔离架14邻接水平偏转线圈10的表面设置辅助偏转线圈11,或设置在离开隔离架14邻接水平偏转线圈10的表面上。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辅助偏转线圈11设置在水平偏转线圈10的内部空间。因此,辅助偏转线圈11插入在水平偏转线圈10的层之间,外表被水平偏转线圈10隐藏,或插入在水平偏转线圈10的层之间。
如图5所示,水平绕组部分20总共有四条引出线。在四条引出线中,两条引出线10a设置在水平偏转线圈10的绕组导入部分和绕组终端部分。两条引出线11a设置在辅助偏转线圈11的绕组导入部分和绕组终端部分。利用绕线机可以自动地完成水平绕组部分20的绕制操作。对于水平偏转线圈10,不需要设置中间抽头。两条增加的引出线将不使偏转系统的组装工作复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偏转系统包括附加绕制在水平偏转线圈10上的辅助偏转线圈11。当辅助偏转线圈11和水平偏转线圈10两者用相同的导线制作时,彼此之间不易区别。因此,期望从水平偏转线圈10中容易地区分辅助偏转线圈11。
为此,使辅助偏转线圈11使用的导线在颜色或导线直径上不同于水平偏转线圈10使用的导线。此外,当把多股导线用于辅助偏转线圈11和水平偏转线圈10时,还可以按这些多股导线的多股间距相互区分。最好还从颜色、导线直径和多股间距的任何可能的组合中区分导线。
在这种方式中,用于辅助偏转线圈11的导线的颜色、导线直径和多股间距中的至少之一与用于水平偏转线圈10的导线不同。这样能够容易地从水平偏转线圈10中区分辅助偏转线圈11。在水平绕组部分20的绕制操作或在偏转系统的组装中,可确实避免线圈被错误地绕制或组装。能够改善工作效率。具体地说,用颜色区分导线特别有效。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偏转系统包括与水平偏转线圈连接的配对辅助偏转线圈,和在从对应于水平偏转线圈的内周缘部分的窗口到水平偏转线圈的外周缘部分的区域中绕制的水平偏转线圈。设有控制装置,以控制流过辅助偏转线圈的水平偏转电流。此外,本发明的绕制方法是按圆柱形状从一端到另一端绕制水平偏转线圈。把辅助偏转线圈与水平偏转线圈连接,并在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中间区域与水平偏转线圈一起绕制。因此,在使偏转系统的组装不复杂的情况下,可充分补偿XH会聚误差。
下面,参照附图7说明可变电感线圈12。可变电感线圈12包括由绝缘材料比如弹性树脂制成的线圈架121。线圈架121包括圆柱形磁芯支撑部分121a,绕组部分121b,和盘形磁芯支撑部分121c。凸缘121d设置在圆柱形磁芯支撑部分121a和绕组部分121b之间。线圈架121有对应于圆柱形磁芯支撑部分121a和绕组部分121b轴向延伸的圆柱形空腔121e。
在从凸缘121d延伸到盘形磁芯支撑部分121c的区域,把导线122绕制在线圈架121上,以形成与辅助偏转线圈11并联连接的线圈123。铁氧体或类似物的圆柱形磁芯124被装在线圈架121的空腔121e中。圆柱形磁芯124有用螺纹形成的圆柱形外表面,与对应于线圈架121的内部圆柱形表面上形成的螺纹啮合。利用这些螺纹的啮合,圆柱形磁芯124可沿空腔121e的轴移动(即在图中的左右方向)。
按照这种配置,即使当圆柱形磁芯124处于绕组部分121b的边缘,圆柱形磁芯支撑部分121a仍可避免圆柱形磁芯124落入线圈架121。圆柱形磁芯124的长度大致等于绕组部分121b的间隔“W”(即绕组宽度)。但是,如果需要,圆柱形磁芯124的长度可以比绕组部分121b的间隔W长或短。
此外,盘形磁芯125装在线圈架121的盘形磁芯支撑部分121c上。盘形磁芯125的直径大于圆柱形磁芯124的直径。盘形磁芯125与圆柱形磁芯124同轴。圆柱形磁芯124的端面124a正对盘形磁芯125的端面125a。按照这种配置,把盘形磁芯125装在由盘形磁芯支撑部分121c限定的密闭空间内。盘形磁芯支撑部分121c的壁面121c1插在圆柱形磁芯124的端面124a和盘形磁芯125的端面125a之间。因此,通过壁面121c1,盘形磁芯125位于靠近空腔121e的内端位置。
例如,可由组合两个半主体构成可变电感线圈12的线圈架121。每个半主体有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并被沿线圈架121的预定径向方向切割。首先,把圆柱形磁芯124和盘形磁芯125两者装在线圈架121的半主体中的预定位置上。随后,当支撑圆柱形磁芯124和盘形磁芯125时,同时把两个半主体沿其平面组装,以获得图7所示的可变电感线圈12。最好利用适当的铰链连接两个半主体。
可变电感线圈12的电感依赖于插入绕组部分121b的空腔121e的圆柱形磁芯124部分的长度“x”而变化。当圆柱形磁芯124被拉出绕组部分121b的空腔121e(即x=0)时,可变电感线圈的电感最小,当圆柱形磁芯124完全插入绕组部分121b的空腔121e(即x=W)时,可变电感线圈的电感最大。图7中,“n”表示线圈123的匝,“S”表示圆柱形磁芯124的截面部分(即端部124a的面积)。
图8表示相对于磁芯124的插入量“x”的变化,可变电感线圈12的电感L的变化。图8中,特性曲线“c”表示当盘形磁芯125离开图7所示的可变电感线圈12时出现的电感L的变化。另一特性曲线“d”表示当盘形磁芯125插入图7所示的可变电感线圈12时出现的电感L的变化。
当盘形磁芯125离开可变电感线圈12时,可变电感线圈12的电感L按照特性曲线“c”变化。当圆柱形磁芯124的插入量为0时,可变电感线圈12的电感L有最小值Lminc,当该磁芯插入量“x”为W时,电感L有最大值Lmaxc。另一方面,当盘形磁芯125插入可变电感线圈12时,可变电感线圈12的电感L按照特性曲线“d”变化。当圆柱形磁芯124的插入量“x”是0时,可变电感线圈12的电感L有最小值Lmind,当该磁芯的插入量“x”是W时,电感L有最大值Lmaxd。特性曲线“d”表示本发明的可变电感线圈的性能。
根据特性曲线“c”,对应于圆柱形磁芯124从0到“W”的插入量“x”的变化,电感L产生变化ΔLc。根据特性曲线“d”,对应于圆柱形磁芯124从0到“W”的插入量“x”的变化,电感L产生变化ΔLd。当圆柱形磁芯124的插入量“x”是0时,利用盘形磁芯125的补充,电感L增加ΔLmin。当圆柱形磁芯124的插入量“x”是W时,利用盘形磁芯125的补充,电感L增加ΔLmax。
由图8可知,当圆柱形磁芯124未插入绕组部分121b的空腔121e时,由盘形磁芯125的补充,获得电感L上的很小增加ΔLmin。另一方面,当圆柱形磁芯124插入绕组部分121b的空腔121e时,由盘形磁芯125的补充,获得电感L上的很小增加ΔLmax。增加的ΔLmax远远大于增加的ΔLmin。
当未设置盘形磁芯125时,电感L的增加如曲线“c”所示是线性增加的。相反,当把盘形磁芯125装在可变电感线圈12中时,电感L的增加如曲线“d”所示是平方增加的。
在图8中,长短交替的点划线表示单独增加线圈123的匝数所获得的比较特性曲线“b”。根据曲线“b”,对应于圆柱形磁芯124的插入量“x”从0到“W”的变化,电感L产生变化ΔLb。当磁芯124的插入量是0时,对应于线圈123匝数的增加,电感L增加ΔLmin’。当磁芯124的插入量“x”是W时,对应于线圈123匝数的增加,电感L增加ΔLmax’。
从曲线“b”和“d”之间的比较可知,在不增加线圈123匝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可变电感线圈12能够在宽变化范围(ΔLd)内变化电感L。此外,由本发明获得的变化范围大于由增加线圈123匝数获得的变化范围(ΔLb)。
下面,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可变电感线圈12的线圈123的详细尺寸。线圈123的匝数“n”是48。绕组宽度“W”是24mm。圆柱形磁芯124的端面124a的面积“S”是130到150mm2。当盘形磁芯125未装在可变电感线圈12中时,电感L中的实际变化很小,如特性曲线“c”所示。这将带来XH会聚误差补偿上的令人不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当盘形磁芯125被装在可变电感线圈12中时,在电感L上可实现如特性曲线“d”所示的大的变化范围。可以确定,这将带来XH会聚误差补偿上的令人满意的结果。盘形磁芯125的直径是15mm,厚度是3.5mm。
如上所述,本发明设置与调整会聚的辅助偏转线圈11并联连接的可变电感线圈。事实上,单独增加线圈的匝数,不能令人满意地补偿XH会聚误差,本发明的发明者提出使用附加的线圈,例如盘形磁芯125或圆柱形磁芯124。该附加线圈的直径大于圆柱形磁芯124的直径。利用该配置,能够令人满意地补偿XH会聚误差。
本发明的可变电感线圈12并不限于图7所示的例子,因此,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下面,参照图9A至图12B,说明可变电感线圈12的其它优选配置。
在图7中,当圆柱形磁芯124位于绕组部分121b的最内端时,圆柱形磁芯124的端面124a和盘形磁芯125的端面125a之间的距离最小。电感L和ΔLmax能够随该距离的减小而增加。为此,图9A和9B共同表示作为集成圆柱形磁芯124和盘形磁芯125实施例的T形磁芯126。图9A表示T形磁芯126的侧视图。图9B表示T形磁芯126的透视图。
T形磁芯126包括圆柱形部分126a和盘形部分126b。在圆柱形部分126a或盘形部分126b上形成螺纹(图中未示出)。圆柱形部分126a插入在绕组部分121b的空腔121e。T形磁芯126在如箭头所示的方向上可滑动,以调整XH会聚误差。圆柱形磁芯支撑部分121a有足够大的直径,以装配盘形部分126b。
图10A和10B表示使用两个T形磁芯126的另一实施例。图10A是侧视图,图10B是表示两个T形磁芯126配置的透视图。两个T形磁芯126的圆柱形部分126a相互面对。这些T形磁芯126在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滑动,以调整XH会聚误差。圆柱形磁芯支撑部分121a有足够大的直径,以装配盘形部分126b。设有两个圆柱形磁芯支撑部分121a,分别装配T形磁芯126的盘形部分126a。
图11A和11B表示使用在其中心形成的装配在图7所示的圆柱形磁芯124和盘形磁芯125上的带有通孔的环形磁芯127的实施例。图11A是侧视图,图11B是表示环形磁芯127配置的透视图。圆柱形磁芯124插入环形磁芯127的通孔127a中。圆柱形磁芯124在如箭头所示的方向上可滑动,以调整XH会聚误差。
图12A和12B是表示组合T形磁芯126和盘形磁芯125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2A是侧视图,图12B是表示组合T形磁芯126和盘形磁芯125的配置的透视图。T形磁芯126在如箭头所示的方向上可滑动,以调整XH会聚误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可变电感线圈12包括装入绕组部分121b的空腔121e中的第一磁芯(例如,圆柱形磁芯124)。此外,本发明的可变电感线圈12包括有大于圆柱形磁芯124端面124a面积“S”的端面的第二磁芯。可以集成或分别形成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
根据图7的配置,圆柱形磁芯124形成为单独分离部件,独立于盘形磁芯125。当圆柱形磁芯124接近盘形磁芯125时,电感L增加的梯度变大。通过在空腔121e中移动圆柱形磁芯124完成XH会聚误差补偿。在电感L的增加上的过大梯度使XH会聚误差补偿中的调整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把盘形磁芯125放在离绕组部分121b端部更远的位置,以增加圆柱形磁芯124和盘形磁芯125之间的最短距离。另一方面,通过盘形磁芯支撑部分121c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最好把圆柱形磁芯124与盘形磁芯125分离。
相反,在电感L增加中必须增加梯度。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忽略盘形磁芯支撑部分121c的壁面。另一方面,最好在插入圆柱形磁芯124的壁面121c1上设置通孔,以减小圆柱形磁芯124和盘形磁芯125之间的最短距离。把圆柱形磁芯124和盘形磁芯125分离配置在上述调整中具有灵活的优点。
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例,附加磁芯(例如,盘形磁芯125)有面积大于圆柱形磁芯124端面124a的端面。但是,附加磁芯的结构并不限于圆柱形磁芯124,因此,可以是三角形或矩形。最好把圆柱形磁芯124与附加磁芯同轴地设置。但是,当获得本发明的效果时,也允许把一个磁芯对另一个磁芯偏心或倾斜地设置。此外,按照本发明,圆柱形磁芯124设有螺纹,以便沿空腔121e的轴滑动地引导圆柱形磁芯124。但是,圆柱形磁芯124的移动装置并不限于此。因此,本发明可采用不依靠螺纹的任何其它移动装置。在空腔121e中安装的磁芯一般是圆柱形的。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非圆柱形磁芯。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并不限于披露的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此外,对于包括差动线圈13的任何补偿线圈,都可以采用本发明的配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偏转系统配有包括带有空腔的线圈架的可变电感线圈,第一磁芯装在线圈架的空腔中,在空腔的纵向方向上可移动,该线圈与辅助偏转线圈并联连接,围绕线圈架绕制,其特征在于,第二磁芯独立于第一磁芯,有大于第一磁芯端面面积的端面,第二磁芯邻近空腔的端部配置。另一方面,第二磁芯与第一磁芯集成,有面积大于第一磁芯端面的端面。根据本发明,在不必增加线圈匝数或磁芯长度的情况下,能够以电感上足够大的变化范围令人满意地补偿XH会聚误差。
除用于包括鞍形水平偏转线圈和环形垂直偏转线圈的称为鞍形-环形的偏转系统外,本发明可用于包括鞍形水平偏转线圈和鞍形垂直偏转线圈的称为鞍形-鞍形的偏转系统。
在不脱离其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几种形式具体化。由于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进行限定,所以上述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性的和非限定性的。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边界内或这种边界的等价物内的所有变化,都包含在权利要求中。
Claims (16)
1.一种偏转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鞍形水平偏转线圈(10),其特征在于:
各水平偏转线圈至少有从绕组导入部分到绕组终端部分延伸的三个区域(10a、10b、10c);和
设有控制装置(12),用于控制流过所述水平偏转线圈的预定中间区域(10b)的水平偏转电流。
2.如权利要求1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是与所述水平偏转线圈的所述中间区域(10b)并联连接的可变电感线圈(12)。
3.一种偏转系统,包括一对鞍形水平偏转线圈(10),其特征在于:
一对辅助偏转线圈(11)与所述水平偏转线圈连接,并设置在靠近该系统的窗口(15)的所述水平偏转线圈的内周缘部分和所述水平偏转线圈(10)的外周缘部分之间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3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偏转线圈(11)与所述水平偏转线圈(10)重叠。
5.如权利要求3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偏转线圈(11)被设置在由水平偏转线圈(10)限定的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3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流过所述辅助偏转线圈(11)的水平偏转电流的控制装置(12)。
7.如权利要求6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是与所述辅助偏转线圈(11)并联连接的可变电感线圈(12)。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何一项的偏转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辅助偏转线圈(11)的导线至少在颜色、导线直径和多股间距中之一与用于所述水平偏转线圈(10)的导线不同。
9.一种在偏转系统中安装的水平偏转线圈(10)的绕制方法,包括从一端到另一端按圆柱形绕制所述水平偏转线圈(10)的步骤,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之间的中间区域,有把辅助偏转线圈(11)附加在所述水平偏转线圈上绕制的步骤,所述辅助偏转线圈与所述水平偏转线圈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的水平偏转线圈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偏转线圈(11)与所述水平偏转线圈(10)一起绕制。
11.如权利要求9的水平偏转线圈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偏转线圈(11)与所述水平偏转线圈(10)分别绕制。
12.如权利要求9到11中任何一项的水平偏转线圈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辅助偏转线圈(11)的导线至少在颜色、导线直径和多股间距中之一与用于所述水平偏转线圈(10)的导线不同。
13.一种可变电感线圈(12),包括:
带有空腔(121e)的线圈架(121);
第一磁芯(124),装在所述线圈架的所述空腔中,并在所述空腔的纵向方向上可移动;
与辅助偏转线圈(11)并联连接的线圈(123),围绕所述线圈架绕制;
其特征在于,第二磁芯(125)有比所述第一磁芯的端表面(124a)面积大的端表面(125a),所述第二磁芯靠近所述空腔(121e)的端部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3的可变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芯(125)与所述第一磁芯(124)无关。
15.如权利要求13的可变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芯(125)与所述第一磁芯(124)集成。
16.如权利要求13的可变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电感线圈(12)包括在与水平偏转线圈(10)连接的辅助偏转线圈(11)的偏转系统中,并设置在靠近该系统的窗口(15)的所述水平偏转线圈的内周缘部分和所述水平偏转线圈的外周缘部分之间的区域;和
所述可变电感线圈(12)控制流过所述辅助偏转线圈(11)的水平偏转电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11403/97 | 1997-07-22 | ||
JP211403/1997 | 1997-07-22 | ||
JP21140397A JP3144351B2 (ja) | 1997-07-22 | 1997-07-22 | 偏向ヨーク |
JP21911497 | 1997-07-30 | ||
JP219114/97 | 1997-07-30 | ||
JP219114/1997 | 1997-07-30 | ||
JP13398/98 | 1998-01-07 | ||
JP13398/1998 | 1998-01-07 | ||
JP10013398A JPH11204062A (ja) | 1997-07-30 | 1998-01-07 | 偏向ヨーク及び水平偏向コイルの巻線方法 |
JP33660/1998 | 1998-01-30 | ||
JP33660/98 | 1998-01-30 | ||
JP10033660A JPH11219671A (ja) | 1998-01-30 | 1998-01-30 | 偏向ヨー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08244A true CN1208244A (zh) | 1999-02-17 |
CN1163941C CN1163941C (zh) | 2004-08-25 |
Family
ID=27455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811635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3941C (zh) | 1997-07-22 | 1998-07-22 | 偏转系统和绕制偏转线圈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469458B1 (zh) |
KR (1) | KR100306101B1 (zh) |
CN (1) | CN1163941C (zh) |
TW (1) | TW40926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51295A (zh) * | 2015-05-05 | 2016-11-23 | 斯凯孚公司 | 发电机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15031A (ja) | 1989-02-15 | 1990-08-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偏向コイル |
JPH0389434A (ja) | 1989-09-01 | 1991-04-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偏向ヨーク |
ATE133514T1 (de) * | 1990-05-18 | 1996-02-15 | Thomson Tubes & Displays | Ablenkjoch mit überlappenden ablenkspulen |
US5138238A (en) * | 1991-05-17 | 1992-08-11 |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 Arrangement for correcting beam landing location error in a video display |
US5397968A (en) * | 1992-09-18 | 1995-03-14 |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 Deflection yoke |
JPH07162880A (ja) | 1993-12-09 | 1995-06-23 | Murata Mfg Co Ltd | 偏向ヨーク |
JPH0865691A (ja) * | 1994-08-19 | 1996-03-08 | Sony Corp | 偏向ヨーク及び陰極線管装置 |
-
1998
- 1998-07-14 TW TW087111419A patent/TW40926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07-16 US US09/116,251 patent/US646945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7-22 KR KR1019980029382A patent/KR10030610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07-22 CN CNB981163599A patent/CN116394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51295A (zh) * | 2015-05-05 | 2016-11-23 | 斯凯孚公司 | 发电机组件 |
CN106151295B (zh) * | 2015-05-05 | 2020-05-19 | 斯凯孚公司 | 发电机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409268B (en) | 2000-10-21 |
US6469458B1 (en) | 2002-10-22 |
CN1163941C (zh) | 2004-08-25 |
KR100306101B1 (en) | 2001-1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11904C (zh) | 往复电机的定子结构 | |
CN101325122A (zh) | 微型屏蔽磁性部件 | |
CN101047058A (zh) | 线圈部件 | |
CN1188892C (zh) | 包括具有绕组间隙的鞍形偏转绕组的视频显示偏转装置 | |
CN1163941C (zh) | 偏转系统和绕制偏转线圈的方法 | |
JP4240541B2 (ja) | 偏向ヨークと幾何歪み補正 | |
CN1136600C (zh) | 用于布劳恩管的偏转系统中的铁氧体磁心 | |
CN1173380C (zh) | 饱和电抗器 | |
CN100341095C (zh) | 偏转线圈及其绕线装置和绕线方法 | |
CN1532880A (zh) | 具有调速线圈的阴极射线管装置 | |
CN1255845C (zh) | 偏转系统 | |
CN1169184C (zh) | 布劳恩管的偏转系统 | |
CN1264187C (zh) | 彩色阴极射线管 | |
CN1150699A (zh) | 带动态会聚装置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及使用它的彩色显示系统 | |
CN1755883A (zh) | 彩色显像管装置 | |
KR100814869B1 (ko) | 음극선관용 편향 장치 | |
CN1417838A (zh) | 彩色显象管 | |
CN1534715A (zh) | 偏转线圈装置及使用此装置的显示设备 | |
CN1252789C (zh) | 阴极射线管 | |
CN1409352A (zh) | 具有改善的水平分辨率的彩色显像管 | |
CN1744266A (zh) | 彩色显像管装置 | |
CN1645545A (zh) | 彩色显像管装置 | |
CN1700399A (zh) | 水平偏转线圈 | |
CN1664975A (zh) | 用于投射式显像管的偏转器件及投射式显像管装置 | |
CN1308364A (zh) | 布劳恩管的偏转系统和制造偏转系统的辅助线圈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