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0840C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 - Google Patents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0840C
CN1200840C CN 00108125 CN00108125A CN1200840C CN 1200840 C CN1200840 C CN 1200840C CN 00108125 CN00108125 CN 00108125 CN 00108125 A CN00108125 A CN 00108125A CN 1200840 C CN1200840 C CN 120084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edal
vehicle frame
frame part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081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1672A (zh
Inventor
道坂进
末田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71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1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08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08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配备一体具有可转向地支承前轮的头管部、从头管部起向后下延伸的下架部、设置在从下架部的下端起向后延伸的踏板的下方的左右一对踏板支架的铸造成形的前架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可以提高行车舒适感并缩短轮轴距。下架部26成前方和下方开口的沟形,所述踏板支架271、272成上方开口的沟形。

Description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
本发明涉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特别是涉及一种配备一体地具有可转向地支承前轮的头管部、从头管部起向后下方延伸的下架部、设置在从下架部的下端起向后方延伸的踏板的下方的左右一对踏板支架的铸造成形的前架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
过去,例如在特开平10-218065号公报中这种车架已然公知。
可是,上述传统车架的前架应当使前架因车架在行车时所受外力的作用而改变上开口面积地弯曲来实现行车舒适感的提高,它被制成了上方开放的沟形。然而,由于下架部的前部是封闭的,所以为了避免前轮和下架部的相互影响并充分保证踏板空间,不得不将轮轴距设定得比较大。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要提供一种能提高行车舒适感并缩短轮轴距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
为达成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特点是,在一种配备一体具有可转向地支承前轮的头管部、从头管部起向后下延伸的下架部、设置在从下架部的下端起向后延伸的踏板的下方的左右一对踏板支架的铸造成形的前架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下架部成前方和下方开口的沟形,所述踏板支架成上方开口的沟形。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下架部成前方和下方开口的沟形时,能够不减小下架部截面形状地将前轮设置在下架部附近,因而在避免了前轮和下架部的干涉的同时,可充分确保踏板空间并能够缩短轮轴距。而当两个踏板支架成上方开口的沟形时,两个踏板支架在作用于车架上的外力作用下使其上开口面积可变化地弯曲,由此能够提高乘骑的舒适感。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了以下特征,在所述两个踏板支架上分别设置了前后延伸的加强肋。根据这样的结构,两个踏板支架可因外力作用而弯曲,所以能够防止两个踏板支架刚性极大地变低的情况。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不减小下架部截面形状地将前轮设置在下架部附近,如此一来,在避免了前轮和下架部的干扰的同时,充分确保了踏板空间并能够缩短轮轴距。两个踏板支架因作用于车架上的外力作用而使上开口面积变化弯曲,由此能够提高乘骑舒适感。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两个踏板支架在外力作用而可以弯曲,所以能够防止两个踏板支架刚性很低的情况。
图1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前部放大侧视图。
图3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部放大侧视图。
图4是在省略了后备箱及油箱的状态下的图3的箭头4的方向视图。
图5是在前架和后架相互分开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6是前架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图6的箭头7的方向视图。
图8是沿图6的8-8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沿图7的9-9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10是沿图7的10-10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后架的放大侧视图。
图12是沿图11的箭头12方向的放大侧视图。
图13是沿图12的13-13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14是可装到车架上的发动机摇动支撑部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15-15线的截面图。
图16是将后减震器装到车架上的安装部的侧视图。
图17是沿图6的17-17线的截面图。
图18是沿图17的18-18线的截面图。
图19是副车架的侧视图。
图20是图19的箭头20的向视图。
图21是图1的箭头21的放大向视图。
图22是沿图21的22-22线的截面图。
图23是沿图22的23-23线的截面图。
图24是相对后架中心线的头管部位置的装配误差说明图,其中(a)是主架的侧视图,(b)是(a)的B箭头方向视图。
图25是前架和后架连接面大致水平时的对应于图24的视图,其中(a)是主架侧视图,(b)是(a)的B箭头方向视图。
符号说明
23-前架;25-头管部;26-下架部;271、272-踏板支架;41b-踏板;52-加强肋;F-车架;WF-前轮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2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前部放大侧视图。图3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部放大侧视图,图4是在省略了后备箱及油箱的状态下的图3的箭头4方向的视图。图5是在前架和后架相互分开状态下的斜视图,图6是前架的放大侧视图,图7是图6的箭头7方向的视图。图8是图6的8-8线的放大截面图,图9是图7的9-9线的放大截面图,图10是图7的10-10线的放大截面图。图11是后架的放大侧视图,图12是图11的箭头12方向的放大侧视图,图13是图12的13-13线的放大截面图。图14是可装到车架上的发动机摇动支撑部的局部侧剖视图,图15是图14的15-15线的截面图,图16是将后减震器装到车架上的安装部的侧视图,图17是沿图6的17-17线的截面图,图18是沿图17的18-18线的截面图。图19是副车架的侧视图。图20是沿图19的箭头20的视图。图21是沿图1的箭头21方向的放大视图。图22是沿图21的22-22线的截面图。图23是沿图22的23-23线的截面图。图24是相对后架中心线的头管部位置的装配误差说明图,其中(a)是主架的侧视图,(b)是(a)的B箭头方向视图。
首先,在图1中,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F由主架21、与主架21后部连接的副车架22构成,由铝合金等铸成的前架23的后端部与用铝合金等铸成的后架24的前端部相连地形成了主架21,而副车架22与后架24的后端部相连。即车架F是如此构成的,即从其前方开始,前架23、后架24和副车架22按顺序相连。
如图2所示,跨越前轮WF的前叉28支撑在前架23在其前端设置的头管部25上可控制方向,前叉28的下端设置在前轮WF的车轴31前方,一端与前叉28的下端相连的连杆29的另一端与车轴31相连。在前叉28的垂直中间部以及连杆29的中间部上设置了前减震器30。转向把手32与前叉28上端相连。
如图3、4所示,由设置在后轮WR的前方的发动机E和设置在后轮WR左侧的无级变速机构M构成的动力单元P可上下摇动地支撑在后架24的前后中间部上。发动机例如是面向车体前方地大致水平设置缸体的水冷式单缸四冲程发动机。无级变速机构例如可以是皮带式的。
后轮WR通过轴支撑在动力单元的后部上,在动力单元的后部与主架21后部即后架24之间设置了后减震器33。在动力单元的后部上安装了配置于后轮WR上部侧面的空气滤清器34,它通过气化器35与发动机相连。引导发动机排气的排气管36从发动机其延伸到后轮WR的后侧,排气管36与配置在后轮WR右侧的37相连。而支架38可转动地支撑在发动机上,散热器44设置在动力结构的右侧。
参见图5-7,前架23一体地具有头管部25、从头管部25开始向下延伸的下架部26、从下架部26开始向后延伸的左右一对踏板支架271、272,并且它是铸造成形的。
下架部26如图8所示地成前方、下方敞开的沟形。设置在沟内的许多个加强片26a---与下架部26成一体。
左右一对踏板支架271、272分别成上方敞开沟形地直线延伸。而两个踏板支架271、272的前端部分别设置在下架部26的下端两侧上,上述踏板支架271、272的前端通过在下架部26的下端前面的前方胀大的一对弯曲部501、502分别与下架部26的下端两侧相连。这两个弯曲部501、502也成上敞开的沟形,在两个弯曲部501、502相对的内侧分别设置外侧凹陷的凹部51。
在图9中,两个踏板支架271、272的后端部之间通过上方敞开的U形加强架55相互连为一体。
在两个踏板支架271、272的后端部上,一体地设置向前下方倾斜的前连接板561、562。在这两个前连接板561、562上,设置了一对螺栓通孔57、57。因而,在一方的前连接板561上,如图10所示地,具有与螺栓通孔57平行的轴线地设置在两个螺栓通孔57、57之间的中间部开口的单个嵌接凹部58。而在另一个前连接板562上,具有与螺栓通孔平行的轴线地设置在两个螺栓通孔之间的中间部下方开口的一对嵌接凹部58、58。
参见图11、12,后架24一体地具有在俯视图中前方开口的U形车架主体部24a、连接车架主体部24a的中间部两侧的加强架部24b,并且基本上是向后上方倾斜地铸成的。
在后架24的车架主体部24a的两侧前端上,从下面与所述前架23的后端前连接板561、562重合地分别一体设置了向前下方倾斜的后连接板611、612
在两个后连接板611、612上,开设了一对分别对应于成型于前架23的前连接板561、562上的螺栓通孔57、57的螺栓通孔62、62。在一方的后连接板611上,如图13所示地,与设置在前连接板561上的嵌接凹部58嵌合地突设了具有与螺栓通孔62的轴线平行地从两个螺栓通孔62、62之间的中间部开始上突的单个嵌接突起63,而在另一个后连接板612上,与设置在前连接板562上的嵌接凹部58嵌合地突设具有与螺栓通孔62的轴线平行地从两个螺栓通孔62、62之间的中间部开始上突的一对嵌接突起63、63。
前连接板561、562和从下方与这些前连接板重合的后连接板611、612,通过与插在各螺栓通孔57、57、62、62内的螺栓64、64螺接的螺母65、65的连接方式而相互连接。而在前、后连接板561、562和611、612连接状态下,各嵌接突起63分别嵌合在各前凹部58中。在踏板支架271、272的后端及后架24的前端的至少三个连接部位(在此实施例中是三个)上,各嵌接突起63与各嵌接凹部58嵌合。
分别连接前连接板561与后连接板611及连接板562、612的许多个(在此实施例中是一个)螺栓中的至少一个的轴线延长线L(在此实施例中是一对螺栓64、64的轴线延长线L)如图1所示地被设置成通过可作为转向操作地支撑在头管部25上的转向把手32的上端与前轮WF的车轴31之间。而相互嵌合的嵌接突起63与嵌接凹部58配置在一对螺栓64、64之间并且具有与螺栓平行的轴线。嵌接突起63及嵌接凹部58的轴线延长线也可以在转向把手32的上端及前轮的车轴31之间通过。
动力单元发动机通过减震连杆66支撑在车架F的后架34上,以下参见图14、15来描述减震连杆66的结构。
减震连杆66具有设置在发动机上的左右一对发动机侧托架671、672、一端可摇动地与各发动机侧托架671、672相连而另一端可摇动地与后架24的车架主部24a相连地且配置在气化器35前方的左右一对连杆681、682连接两连杆681、682的横连件69、与后架24的加强架部24b连接地设置在其中一个连杆681上的一对止动胶皮70、71。
发动机侧托架671、672上突地设置在发动机上,在这些发动机侧托架671、672上同轴设置了安装孔72、72。橡胶衬套73、73被压入各安装孔72中,在这两个橡胶衬套之间安装了圆筒状垫片74。在两个橡胶衬套73、73以及垫片74之间插入了配有与一个连杆681的外侧配合的头部75a的螺栓75,而在另一连杆的所述螺栓75突出部上,与另一个连杆682连接地水平设置的螺栓通过橡胶衬套73、73支撑在发动机侧托架671、672上。
在后架24的车架主体部24a的中间部两侧上同轴地设置支持孔76、76。橡胶衬套77、77被压入支持孔76中,而设置在两个连杆681、682的另一端上的与上述螺栓75平行的螺栓78、78通过所述橡胶衬套77、77可摇动地支撑在所述车架主体部24a上。
在其中一个连杆681上,在连接螺栓75及螺栓78的轴线的直线的前方设置箱形胶皮支持部79,接触装在胶皮支持部79上的止动胶皮70的接触面81成型于后架24的加强架部24b的下面。接触装在胶皮支持部80上的止动胶皮71的接触面82成型于加强架部24b的下面。
连接两个连杆681、682的横连件69成下敞开的U形并且被设置成跨接在设置在两个连杆后方的气化器35和发动机之间的进气管83。
因而,有关的减震连杆66在橡胶衬套73、73的弹性变形吸收负重的同时通过止动胶皮70、71压在接触面81、82上地弹性变形吸收了动力单元发动机作用于螺栓75上的载荷,而且还通过橡胶衬套77、77的变形吸收上述负重。
在车架F的主架21的后部上安装着其下端与动力单元相连的后减震器33的上端部,参见图16-18来描述将后减震器33的上端部安装到主架21上的安装结构。
在后减震器33的上端部上设置了上开口的U形减震器侧托架86。另一方面,主架21的后部即是后架24的主体部的车架主体部24a的后部上,在对应于后减震器33的部分上设置了能插入减震器侧托架86的开口部87。
在车架主体部24a上,跨接开口部87地一体设置比车架主体部24a更上突的减震器安装部88。所述减震器侧托架86被设置成夹住减震器安装部88。
橡胶衬套90被压入设置在减震器88上的安装孔89中。贯穿橡胶衬套90的螺栓螺接在减震器侧托架86上,即减震器侧托架86通过橡胶衬套被装在减震器安装部88上。
在图19、20中,副车架22为金属管加工结构并且具有从上方看前方敞开的U形框部92、上下延伸地将中间部焊接在框部92的前端上的一对垂直部93、93、一端焊接在垂直部93、93的下端上而另一端焊接在框部92上的一对加强部94、94,并且其形状相对在车架2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在各垂直部93、93的下端部以及与这些垂直部的下端部重合的加强部94、94的一端上设置通孔97,在各加强部94、94的中间部上设置通孔98。另一方面,在后架24的车架主体部24a上,向上突起于车架主体部24a一体地开设对应于两个螺栓通孔97的一对突起部99、99和对应于两个螺栓通孔98的一对突起部100、100。通过螺栓101及螺母102将副车架22安装在各突起部99、99和100、100上。而配置在车架主体部24a左侧的突起部99、100被设置在对应于将减震器安装部88安装到车架主体部24a上的连接部的位置上,副车架22在对应于将减震器安装部88安装到车架主体部24a上的连接部的位置上与车架主体部24a相连。
可以容放头盔等的后备箱39配置于发动机及气化器35上方地支持在后架24及副车架22上。
在后备箱39的近下端上,如图15所示地突设置向下突出的一对支脚105、106。另一方面,在后架24的加强部24b的上面,设置了分别支承所述各支脚105、106的支持凹部107、108,支持凹部107、108所承受的支脚105、106通过螺栓109、109和螺母110、110与后架24的加强部24b相连。而加强部24b及后备箱39的底部为了不干扰配置在其下方的进气管83和气化器35而形成了在面向小型摩托车行驶方向的状态下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
在副车架22的两个垂直部93的上端上分别设置平坦的安装板111。在各安装板111上分别焊上螺母112。在这些安装板111上承载后备箱39的后端,通过分别与螺母112螺接的螺栓113(见图1)的连接,后备箱39的后端被安装在副车架22上。
这样一来,后备箱39在发动机及气化器35上方被支撑在后架24和副车架22上,减震杆66的横连件69设置在后备箱39和发动机之间。
在后备箱39的后面,油箱40支持在所述副车架22上。为了支持油箱40,在副车架22框部92的后端上面焊接安装板114,而在框部92的中间部两侧焊上安装板115、115。在安装板114上焊上一对螺母116、116,在安装板115上分别焊上螺母117。因而,设置在框部92内的油箱40的后部通过分别与两个螺母116、116螺接的螺栓118(见图1、2)安装在安装板114上,而油箱40的两个侧部通过分别与所述螺母117螺接的螺栓119(见图1、2)支持在所述安装板115、115上。
车架F被合成树脂制车罩41覆盖,所述车罩41具有覆盖骑车人脚前方的护腿挡板41a、支承骑车人脚的踏板41b、覆盖踏板41b下方的底罩41c、从两侧覆盖车体后部的侧罩41d。
支撑在后架24及副车架22上的后备箱39的大部分及支撑在副车架22上的油箱40被上述侧罩41d覆盖的情况下,用于从上方覆盖后备箱39的片材42可开合地安装在侧罩41d的上部上。油箱40的燃料的注入口盖40a设置成向上突起于侧罩41d上部。
特别注意图2,头管部25的背面上一体地设置有间隔地面对头管部25的背面的安装板45。从上方向下方开口的U形螺母支持件46嵌接在安装板45上。而在螺母支持件46上焊上设置在头管部25的背面与安装板45之间的螺母47。另一方面,与购物袋等配合的钩子48则连接到对应于车罩41的护腿挡板41a的安装板45的部位上,穿过钩子48、护腿挡板41a、螺母支持件46和插入安装板45的与钩子48配合的螺纹件49则与所述螺母47螺接。
在图21-23中,前后有间隔的一对地板支撑板121、122跨接在前架23的两个踏板支架271、272之间。
邻近两个踏板支架271、272前部设置螺栓通孔123、123。焊接有与螺栓通孔123、123对应的螺母的U形螺母支持件125、125分别从侧面嵌接在各踏板支架271、272上。因而,底罩支持件126、126、地板支撑板1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和临近踏板41b前部两侧部承载在各螺母支持件125、125上。踏板41b、地板支撑板121和底罩126、126通过螺栓127、127与螺母125、125的螺接而与踏板支架271、272连接在一起。而为了避免螺栓127、127头在踏板41b上向上突出,设置容纳各螺栓127、127的头的凹部128、128。
在设置在地板支撑板12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上隆起的隆起部121a的情况下,踏板41b的前端中央和护腿挡板41a下端部一起支撑在所述隆起部121a上。
与地板支撑板121一起从下方支撑踏板41b的地板支撑板1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与所述地板支撑板121结构相同,并通过螺栓129、129与踏板41b一起与踏板支架271、272连接。容纳螺栓129、129的头的凹部130、130设置在踏板41b上。而在踏板支架271、272的后部邻近部上设置了用于插入所述螺栓129、129的螺栓通孔140、140。
底罩41c布置成从下面覆盖前架23的两个踏板支架271、272。并且通过螺栓131和螺母132与所述底罩支持件126、126相连。
在所述两个踏板支架271、272之间设置上部开口的箱形储物箱133。在储物箱133的上端两侧上,一体地设置在两个踏板支架271、272侧外伸的支持夹板133a、133b。设置在支持夹板133a、133b的外端部的凹部134、134支承在两个踏板支架271、272的内侧上边缘上。
在储物箱133的上端前部上,一体地设置装载在下架部26的下部上面上支持边133c。在插入边133c的同时,所述支持边133c通过插入设置在下架部26的下部上的螺栓通孔134的螺栓135和与螺栓135配合的螺母136而与下架部26的下部连接。
另外,在储物箱133的后端下部上,一体地设置承载于加强架55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的支持边133d,在插入边133d的同时,所述支持边133d通过插入设置在该加强架55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的螺栓通孔137的螺栓138和与螺栓137配合的螺母139而与加强架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连接。
在储物箱133内的前方邻近部分上收容电池143。在电池143的前后与储物箱133配合的钩子144、145上,电池143通过与悬挂于电池143上的皮带146的两端配合而固定设置在储物箱133内。
在电池43的后方,辐射式副油箱147固定配置在储物箱133内。
在对应于储物箱133的位置上,在踏板41b的中央部设置开口部148。开口部148通过用螺纹件150与踏板41b连接的盖子149可关闭地锁闭住。在锁闭状态下,盖子149的上面与踏板41b的上面同平面。
以下,描述此实施例的作用。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是通过前架23、后架24和副车架22的连接而形成的,各架22、23、24中的至少一个(在此实施例中是前架23和后架24)是铸造成形的。而铸成的前架23和后架24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与因改变车架局部而使机型不同的多类型自动两轮车共用,因此能够实现因机型变化而引起的车架设计和制造的成本降低。将各架23、24、22组件化,因此可以对各架22、23、24进行分组组装,相互组装三个组装部件地进行小型摩托车型自动两轮车的装配,有助于提高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组装作业率。
前架23具有头管部25、下架部26和踏板支架271、272地铸成的,铸成的后架24与踏板支架271、272的后端连接。加工金属管而制成的副车架22与后架24的后端连接,因此能够在设计制造成本不高的副车架22中以金属管加工更容易地应付机型变化。
在前架23具有的左右一对踏板支架271、272与后架24连接的情况下,设置在踏板支架271、272的后端的前连接板561、562上连接着设置在后架24前端上地与前连接板561、562重合的后连接板611、612。后连接板611、612与前连接板561、562如图24(a)所示地被制成向前下方倾斜。而且,在与两个连接板611、612;561、562的连接面平行的平面的头管部25及前连接面的投影图上,如图24(b)所示地,连接板611、612;561、562的连接面设置在比较靠近头管部25的位置上。因此,如图24(b)所示,即使产生了将后架24侧的后连接板611、612安装到前架23的前连接板561、562上的装配误差,头管部25的位置相对后架24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倾斜偏移,因而能够把相对后架宽度方向中心线的头管25的位置变量δ1、δ2减小到比较小,由此能够提高相对前轮和后轮相对车体的定位精度。
将前连接板561和后连接板611以及前连接板562和后连接板612分别连成一对的螺栓64、64中的至少一个螺栓的轴线延长线L(在此实施例中是一对螺栓的轴线延长线)设置成通过支承在头管部25上的转向把手32的上端与前轮车轴31之间,所述连接面位于比较靠近头管部25的位置上,即使产生了将后架2安装到前架23上的装配误差,也能够将相对后架宽度方向中心线的头管部25的位移量δ1、δ2减小到比较小。
与之相反,在前架23的后端面及后架24的前端面的连接面如图25(a)所示地不是向前下方倾斜,而是在假想大致水平的场合下,在与前架后端和后架前端的连接面平行的平面上的头管部25和所述连接面的投影图上,如图25(b)所示地,所述连接面设置离头管部25比较远的位置上,当产生将后架24安装到前架23上的装配误差时,相对后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的头管部25的位移量δ1、δ2就变得比较大。
后连接板611、612从下方与前连接板561、562重合,因此,不必确保在踏板支架271、272的后端上方安装后架24的空间。因此,踏板41b一直能够安装到踏板支架271、272的后端上方,由此能够将踏板41b的空间设计得比较大。
在踏板支架271、272的后端上设置嵌接凹部58,在后架24的前端上突设与所述嵌接凹部58配合的嵌接突起63,因此能够提高在相互连接前架23和后架24地进行组装时的装配精度。
通过在地板支持部271、272的后端和后架24的前端连接部的至少三个部位(在此实施例中是三个)上设置嵌接凹部58与嵌接突起63,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前架23和后架24的装配精度。
由于在前架23上,下架部26成向前和向下开口的沟形,故能够不用减小下架部26的截面形状而将前轮设置在下架部26附近,在避免前轮与下架部26的干涉的同时,可充分确保踏板41b的空间并能够缩短轮轴距。
左右一对踏板支架(支持部)271、272分别成向上开口的沟形,踏板支架271、272在车架上的外力作用下使其上部开口面积变化弯曲,因此能够提高行车舒适感。
在踏板支架271、272上分别设置了前后延伸的加强肋52,踏板支架271、272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弯曲,由此能够防止两个踏板支架的刚性过分降低。
另外,踏板支架的前端部分别设置在下架部26的下端两侧,踏板41b能够设置到下架部26的下端两侧上,由此能够不会使轮轴距变大而在前方充分确保踏板41b的空间。
踏板支架前端部通过一对在下架部26下端前面胀大的弯曲部501、502而分别与下架部26的下端两侧相连。尽管分别设置了一对成直线状的踏板支架的前端部,仍使下架部26和踏板支架的连接部即两个弯曲部501、502在前侧胀大,由此能够充分提高连接部强度。
除此以外,能够通过分别设置在两个弯曲部501、502的相向内侧的凹部51确保前轮之间间距地将前轮设置在弯曲部501、502附近,而两个踏板支架271、272的前端部通过弯曲部与下架部26相连,因此能够避免轮轴距增大。
在可摇动地将动力单元发动机支撑在车架上的减震杆66上,连接设置在发动机上的左右一对发动机侧托架671、672和可摇动地连接车架的左右一对连杆681、682的横连件69成下开口的U形,连接设置在两个连杆681、682的后面的气化器35和发动机的进气管83设置在两个连杆681、682更前方的跨接位置上。因而,与气化器35设置在两连杆681、682的前方相比,提高了气化器35的位置自由度。
发动机E是大致水平设置的四冲程发动机,在片材42的下方安装在车架F上的后备箱39和发动机之间设置横连件69,由此在避免它与后备箱39的干涉的情况下确保横连件69的自由动作,并且能够防止片材42的位置提高。
在车架主架21后部的主要部分的车架主体部24a上,设置插入上端配备后减震器33的减震器侧托架86的开口部87,而在车架主体部24a上设置跨过开口部87并隆起于车架主体部上方的减震器安装部88。减震器86安装在减震器安装部88上,因而可以将减震器侧托架86设置在比较高的位置上,使后减震器33的行程更大,由此能够提高行车舒适感。
与主架21连动地形成车架的副车架22在对应于装到减震器88车架主体部上的连接部的位置上与主架21相连,因此能够通过副车架22增加隆起于车架主体部24a上的减震器安装部88的强度。
虽然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各种设计改动。

Claims (5)

1.一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它配备一体地具有可转向地支承前轮(WF)的头管部(25)、从头管部(25)起向后下方延伸的下架部(26)、设置在从下架部(26)的下端起向后方延伸的踏板(41b)的下方的左右一对踏板支架(271、272)的铸造成形的前架(23),其特征在于,下架部(26)成前方和下方开口的沟形,所述踏板支架(271、272)成上方开口的沟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踏板支架(271、272)上分别设置了前后延伸的加强肋(5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踏板支架的前端部分别设置在下架部的下端两侧上,所述两个踏板支架的前端部通过从下架部的下端前面向前方胀大的左右一对弯曲部分别与下架部的下端两侧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弯曲部成向上敞开的沟形,在两个弯曲部相对的内侧设置外侧凹陷的凹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踏板支架的底部和弯曲部的底部设置排水孔。
CN 00108125 1999-04-28 2000-04-28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8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1314/1999 1999-04-28
JP12131499A JP4109792B2 (ja) 1999-04-28 1999-04-28 スクータ型車両用車体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1672A CN1271672A (zh) 2000-11-01
CN1200840C true CN1200840C (zh) 2005-05-11

Family

ID=14808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0812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840C (zh) 1999-04-28 2000-04-28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09792B2 (zh)
CN (1) CN1200840C (zh)
IT (1) IT1320052B1 (zh)
TW (1) TW4424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6518A (zh) * 2020-01-16 2020-05-22 济南慧成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车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TO20000363A0 (it) 2000-04-18
CN1271672A (zh) 2000-11-01
IT1320052B1 (it) 2003-11-12
JP2000313392A (ja) 2000-11-14
ITTO20000363A1 (it) 2001-10-18
JP4109792B2 (ja) 2008-07-02
TW442417B (en) 2001-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248C (zh)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
CN1754750A (zh) 机动二轮车中的车体盖构造
CN101219691B (zh) 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
CN1836965A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
CN1229254C (zh) 摩托车上的前方向指示灯的安装结构
US7828103B2 (en) Vehicle
CN1269682C (zh) 机动二轮车中的前罩安装构造
CN102167107A (zh)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CN1462707A (zh) 两轮车或三轮车的车架和备有该车架的两轮车或三轮车
CN1091705C (zh) 机动二轮车的主支架安装机构
CN101058330A (zh) 摩托车
CN1200840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
CN1128224A (zh) 车辆的尾灯装置
CN1211247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CN1273345C (zh) 小型摩托车车身外罩结构
CN1200841C (zh) 两轮摩托车用的车体框架
CN1196622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发动机支承构造
CN1282581C (zh) 车辆的车体构造
CN1903647A (zh) 低地板式车辆
CN1116194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缓冲部件的安装构造
CN1836964A (zh) 踏板式车辆
CN1697752A (zh) 鞍座型车辆
CN1089704C (zh) 机动两轮车
CN1756695A (zh) 跨乘式车辆
CN1096982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部收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