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40489A -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40489A
CN118340489A CN202410778501.6A CN202410778501A CN118340489A CN 118340489 A CN118340489 A CN 118340489A CN 202410778501 A CN202410778501 A CN 202410778501A CN 118340489 A CN118340489 A CN 118340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uction
state
trigger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7785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文军
张翔
姜镇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340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404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吸引阀,锁定组件包括触发件和锁定件,触发件位于阀杆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路径上,触发件具有可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触发件处于第一状态,且阀杆向第一方向移动时,触发件具有第一最大位移,触发件驱动锁定件移动,锁定件的最大移动位移大于或等于锁定位移,锁定件保持于锁定位置并将阀杆锁定于吸引位置,触发件处于第二状态,且阀杆向第一方向移动时,触发件具有第二最大位移,第二最大位移小于第一最大位移,锁定件的最大移动位移小于锁定位移。该吸引阀通过将触发件切换为不同的状态,使得吸引阀在所需吸引时间较长和较短的情况下均可适用。

Description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作为一种能够置于患者体内的医疗器械,在诊断检查、微创手术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窥镜通常包括:用于插入至人体内部的插入部、用于操作的手柄、以及用于显示人体腔道内部环境的显示设备。在内窥镜的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内窥镜对患者体内存留的积液、血块、组织等进行抽吸。
相关技术中,内窥镜在手柄中配置吸引阀,通过吸引阀可实现对体内积液、血块、组织等的抽吸控制。具体的,吸引阀的阀杆上设有衔接通道,通过阀杆的移动,可改变衔接通道的位置,从而使吸引阀在吸引状态和非吸引状态之间切换。吸引阀处于非吸引状态时,吸引阀的出液嘴与进液嘴隔绝;吸引阀处于吸引状态时,吸引阀的出液嘴与进液嘴连通。
通常,操作者(术中医生)握持手柄,并利用手指按压吸引阀的阀帽,通过阀帽驱动阀杆移动,从而使得吸引阀由非吸引状态切换为吸引状态,一旦手指的按压力消除,吸引阀就由吸引状态切换为非吸引状态,内窥镜无法进行抽吸。相关技术中,如果需要长时间抽吸患者体内积液时,需要操作者长时间按压吸引阀,会加重操作者的疲劳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以解决长时间抽吸患者体内积液时,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需要操作者长时间按压吸引阀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引阀。
本发明的吸引阀,应用于内窥镜,所述吸引阀包括阀体、阀杆、阀帽和锁定组件,其中,所述阀体具有内腔,所述阀杆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阀帽与所述阀杆的端部连接,基于所述阀杆的移动位移,所述阀杆处于吸引位置或封闭位置,所述锁定组件设于所述阀杆上,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触发件和锁定件,所述触发件位于所述阀杆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触发件具有可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触发件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阀杆向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触发件具有第一最大位移,所述触发件驱动所述锁定件移动,所述锁定件的最大移动位移大于或等于锁定位移,所述锁定件保持于锁定位置并将所述阀杆锁定于吸引位置,所述触发件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阀杆向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触发件具有第二最大位移,所述第二最大位移小于所述第一最大位移,所述锁定件的最大移动位移小于锁定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件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端面低于所述触发件的端面,所述阀杆的固定板上设有驱动块,所述触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触发件的端面位于所述驱动块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触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凹槽的端面位于所述驱动块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路径上。
进一步地,所述阀帽还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内腔的开口端,并且所述阀帽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内腔的开口端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并且基于所述阀帽的转动,所述触发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阀帽包括弹性帽体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硬度大于所述弹性帽体的硬度,所述转动件固定于所述弹性帽体内壁,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转动件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的开口端还设有多个第一缺缝,所述第一缺缝沿所述内腔的开口端的周向方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触发件和所述锁定件套接于所述第一杆体上,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衔接通道,所述衔接通道用于连通阀体上的进液嘴和出液嘴,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上设有卡槽和卡扣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卡槽和卡扣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通过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的卡接配合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的开口端设有多个第二缺缝,所述第二缺缝沿所述第一杆体的开口端的周向方向分布。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
本发明的内窥镜手柄,包括壳体和吸引阀,所述吸引阀为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吸引阀,所述壳体具有容纳空腔,所述吸引阀安装于所述容纳空腔内。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
本发明的内窥镜,包括手柄和插入部,其中,所述手柄为本发明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内窥镜手柄,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手柄相连。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吸引阀,当触发件处于第一状态,且阀杆向第一方向移动时,触发件具有第一最大位移,触发件驱动锁定件移动,锁定件的最大移动位移大于或等于锁定位移,锁定件保持于锁定位置并将阀杆锁定于吸引位置,即:当触发件处于第一状态,且按压阀杆使其由封闭位置切换为吸引位置时,触发件同时会受到按压力并驱动锁定件移动,并且由于锁定件的最大移动位移大于或等于锁定位移,从而可使锁定件保持在锁定位置,同时将阀杆锁定于吸引位置。
可见,当需要长时间抽吸患者体内积液时,本发明的吸引阀可通过锁定件将阀杆锁定于吸引位置,即使操作者不对阀帽进行按压,也可使吸引阀保持吸引状态,从而可减轻操作者的疲劳度,解决了长时间抽吸患者体内积液时,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需要操作者长时间按压吸引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吸引阀,触发件还可处于第二状态。当触发件处于第二状态,且阀杆向第一方向移动时,触发件具有第二最大位移,第二最大位移小于第一最大位移,锁定件的最大移动位移小于锁定位移,即:当触发件处于第二状态,且按压阀杆使其由封闭位置切换为吸引位置时,触发件可能不受按压力的作用,此时触发件无法驱动锁定件移动,锁定件保持在原位;触发件也可能会受到按压力的作用,即使触发件受到按压力的作用并驱动锁定件移动时,由于锁定件的最大移动位移小于锁定位移,使得锁定件无法保持在锁定位置,因而锁定件无法将阀杆锁定于吸引位置,当操作者对阀帽的按压力解除后,吸引阀由吸引状态切换为非吸引状态,适用于只需短时间保持吸引状态的情况。
本发明的吸引阀,由于触发件具有可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需要使吸引阀长时间保持吸引状态时,可将触发件切换至第一状态,以便可以通过锁定件将阀杆锁定于吸引位置,从而可使吸引阀在按压力解除后仍可保持吸引状态;当只需吸引阀短时间保持吸引状态时,可将触发件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时一旦手指放开,吸引阀即可由吸引状态切换为非吸引状态,可实现吸引阀快速切换至非吸引状态,缩短吸引阀处于吸引状态的时间,降低体腔塌陷风险。可见,本发明的吸引阀,通过将触发件切换为不同的状态,使得吸引阀在所需吸引时间较长和较短的情况下均可适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未按压状态、且触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未按压状态、且触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未按压状态、且触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未按压状态、且触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按压状态、且旋转件处于待旋转状态时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按压状态、且旋转件处于待旋转状态时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按压状态、且旋转件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按压状态、且旋转件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按压状态、且触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吸引阀处于按压状态、且触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外阀体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内阀体的整体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内阀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阀杆的整体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阀杆的爆炸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转动件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触发件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旋转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旋转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内窥镜的示意图。
图中:10、手柄;101、壳体;102、吸引阀;20、插入部;100、阀体;110、内腔;111、第一卡块;112、第一缺缝;120、进液嘴;130、出液嘴;140、外阀体;150、内阀体;151、滑槽;1511、第一交界点;152、第一引导面;153、第二引导面;1531、第二交界点;154、锁定槽;200、阀杆;210、固定板;211、驱动块;220、第一杆体;221、卡槽;222、第二缺缝;230、第二杆体;231、衔接通道;232、卡扣;240、第一止抵部;300、阀帽;310、第一限位部;320、弹性帽体;321、大气孔;330、转动件;400、锁定组件;410、触发件;4101、第一端面;411、凹槽;4111、第二端面;412、第一凸块;420、锁定件;421、旋转件;4211、第二止抵部;4212、第二凸块;422、弹性件;500、密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近端”和“远端”是指各部件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使用者的远近位置而言,其中,距离使用者较近的一端拟定为“近端”,距离使用者较远的一端拟定为“远端”。
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只有操作者持续按压阀帽时,吸引阀才可保持吸引状态,一旦对阀帽的按压力消除,吸引阀便会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恢复为非吸引状态。发明人发现,在不同的场景中,需要使吸引阀保持吸引状态的时长不同。例如:在患者体内的积液较多或是液体持续产生的情况下,则需要使吸引阀长时间保持吸引状态,从而使吸引阀可以持续抽吸积液;而在患者体内的积液较少的情况下,吸引阀短时间内保持吸引状态即可。在吸引阀只需短时间保持吸引状态的情况下,若此时吸引阀处于抽吸状态的时间过长,反而会使积液或者病变组织所在的体腔产生较大负压,从而造成体腔塌陷。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引阀,该吸引阀具有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具有将阀杆锁定于吸引位置的状态和无法将阀杆锁定于吸引位置的状态,从而通过切换该锁定组件的状态,可使吸引阀既可适用于吸引时间较长的情况,也可适用于吸引时间较短的情况。具体的,当需要使吸引阀长时间保持吸引状态时,锁定组件将阀杆锁定于吸引位置,可使吸引阀在按压力解除后仍可保持吸引状态;当只需吸引阀短时间保持吸引状态时,锁定组件处于无法锁定阀杆的位置,此时一旦手指放开,吸引阀即可由吸引状态切换为非吸引状态,可实现吸引阀快速切换至非吸引状态,缩短吸引阀处于吸引状态的时间,降低体腔塌陷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2,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对吸引阀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吸引阀,应用于内窥镜上,具体是应用于内窥镜手柄10上,如图22所示。吸引阀通过与负压设备连通,可实现对体内积液、血块、组织等的负压抽吸。
本实施例的吸引阀,包括阀体100、阀杆200、阀帽300和锁定组件400,如图1和图2所示。下面具体对本实施例吸引阀的各部件进行详细介绍。
阀体100为吸引阀的主体。阀体100具有内腔110,内腔110为阀杆200提供容置空间,如图13所示。优选的,阀杆200可移动的设于内腔110中,阀帽300与阀杆200的端部连接。阀杆200可移动的设于内腔110中,是指阀杆200在内腔110的轴向方向可活动或移动。更优选的,基于阀杆200的移动位移,阀杆200处于吸引位置或封闭位置。
如图13所示,阀体100还包括与内腔110连通的进液嘴120和出液嘴130。进液嘴120与体内腔道连通,为积液、血块、组织等进入吸引阀的入口;出液嘴130为积液、血块、组织等排出吸引阀的出口。示例性的,出液嘴130与吸引嘴连接,吸引嘴还与负压吸引设备连接,从而可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积液、血块、组织等吸出。
阀杆200上开设有衔接通道231,如图16和图17所示。衔接通道231沿阀杆200的径向方向贯通。基于阀杆200的移动,阀杆200处于衔接通道231与进液嘴120和出液嘴130连通的吸引位置,或者阀杆200处于衔接通道231与进液嘴120和出液嘴130隔绝的封闭位置。图7~图12示出了阀杆200处于吸引位置的示意图,图3~图6示出了阀杆200处于封闭位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吸引阀还包括密封体500,当阀杆200处于封闭位置时,密封体500用于将进液嘴120和出液嘴130隔绝。示例性的,阀杆200移动的动力为操作者手指的压力、阀帽300的复位弹力、复位弹簧的弹力中的一者或多者。此处的连通可以是部分连通或完全连通,隔绝是指完全隔绝。
阀帽300不仅与阀杆200连接,还与阀体100连接,从而可确保阀帽300安装的可靠性。示例性的,阀帽300与阀体100和阀杆200通过卡接装配固定。
阀帽300上设置有大气孔321,如图2所示。大气孔321的数量为多个,大气孔321与内腔110连通。示例性的,阀帽300至少设有大气孔321的部位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如弹性硅胶,从而可通过阀帽300的复位带动阀杆200移动,同时弹性材料具有可变形的能力,还便于大气孔321的封堵。
不限于此,吸引阀也可通过设置于阀杆200底部的弹簧复位,当按压吸引阀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解除对吸引阀的按压时,弹簧复位并驱动阀杆200复位。
吸引阀在常态下,大气孔321与内腔110连通,外界大气经大气孔321进入内腔110中,而后进入出液嘴130,进液嘴120和出液嘴130通过密封体500隔绝,此时阀杆200处于封闭位置,与出液嘴130连接的负压吸引备吸引的是大气。图3~图6示出了吸引阀处于常态下的示意图。
当需要吸引体内积液、血块、组织等时,向阀帽300施加压力,阀帽300和阀杆200均朝向进液嘴120的方向移动,阀帽300受到压力的作用,其发生形变并使大气孔321密封,外界大气无法进入内腔110中,衔接通道231伸出密封体500,并使进液嘴120和出液嘴130连通,此时阀杆200处于吸引位置,与出液嘴130连接的负压吸引设备吸引的是体内积液、血块、组织等,如图7~图12所示。
当无需吸引体内积液、血块、组织等时,向阀帽300施加压力解除,阀帽300受到的压力消失,阀帽300复位并带动阀杆200朝向远离进液嘴120的方向移动,大气孔321打开,大气孔321与内腔110连通,外界大气经大气孔321进入内腔110中,而后衔接通道231进入密封体500内,进液嘴120和出液嘴130通过密封体500隔绝,此时阀杆200处于封闭位置,与出液嘴130连接的负压吸引设备吸引的是大气。
优选的,内腔110不仅可为阀杆200提供容置空间,还可为锁定组件400提供容置空间。锁定组件400设于阀杆200上。锁定组件400包括触发件410和锁定件420,触发件410位于阀杆200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路径上。第一方向是指阀杆200由封闭位置切换为吸引位置时,阀杆200的移动方向。触发件410位于阀杆200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路径上,是指阀杆200在第一方向移动时,可能接触到触发件410并驱动触发件410随着阀杆200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而移动。
触发件410具有可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触发件410具有可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是指在某一时刻,触发件410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一者,而在另一时刻,触发件410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另一者,也即是触发件410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触发件410具体处于第一状态还是第二状态,操作者可基于实际需求选择。
具体的,触发件410处于第一状态,且阀杆200向第一方向移动时,触发件410具有第一最大位移,触发件410驱动锁定件420移动,锁定件420的最大移动位移大于或等于锁定位移,锁定件420保持于锁定位置并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图3和图4示出了触发件410处于第一状态,且阀杆200未受到按压力作用时的示意图;图9和图10示出了触发件410处于第一状态,且锁定件420保持于锁定位置并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的示意图。
锁定位移是指锁定件420由非锁定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所需移动的最小位移。触发件410处于第一状态,锁定件420的最大移动位移大于或等于锁定位移,可使锁定件420由非锁定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
即:当触发件410处于第一状态,且按压阀杆200使其由封闭位置切换为吸引位置时,触发件410同时会受到按压力并驱动锁定件420移动,并且由于锁定件420的最大移动位移大于或等于锁定位移,从而可使锁定件420保持在锁定位置,同时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
可见,当需要长时间抽吸患者体内积液时,本实施例的吸引阀可通过锁定件420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即使操作者不对阀帽300进行按压,也可使吸引阀保持吸引状态,从而可减轻操作者的疲劳度,解决了长时间抽吸患者体内积液时,相关技术中的吸引阀需要操作者长时间按压吸引阀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触发件410处于第二状态,且阀杆200向第一方向移动时,触发件410具有第二最大位移,第二最大位移小于第一最大位移,锁定件420的最大移动位移小于锁定位移。触发件410处于第二状态时,锁定件420的最大移动位移小于锁定位移,锁定件420无法由非锁定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也即是锁定件420维持为非锁定状态。图5和图6示出了触发件410处于第二状态,且阀杆200未受到按压力作用时的示意图;图11和图12示出了触发件410处于第二状态,且锁定件420无法保持于锁定位置并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的示意图。第二最大位移小于第一最大位移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触发件410不移动时,此时第二最大位移为零;第二种是触发件410移动,但是触发件410移动的最大位移小于第一最大位移。
即:当触发件410处于第二状态,且按压阀杆200使其由封闭位置切换为吸引位置时,触发件410可能不受按压力的作用,此时触发件410无法驱动锁定件420移动,锁定件420保持在原位;触发件410也可能会受到按压力的作用,即使触发件410受到按压力的作用并驱动锁定件420移动时,由于锁定件420的最大移动位移小于锁定位移,使得锁定件420无法保持在锁定位置,因而锁定件420无法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当操作者对阀帽300的按压力解除后,吸引阀由吸引状态切换为非吸引状态。
当吸引阀只需短时间保持吸引状态的情况,触发件410仍然处于第一状态,也即是触发件410可驱动锁定件420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此时吸引阀由吸引状态切换为非吸引状态时,操作者至少还需要按压一次阀帽300才可使锁定件420解锁,这样将导致吸引阀处于吸引状态的时间过长,在体内积液较少的情况下,具有导致体腔负压过大,造成体腔塌陷的隐患。而本实施例的吸引阀,当无需长时间抽吸患者体内积液时,触发件410处于第二状态,锁定件420无法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通过松开手指即可使吸引阀切换为非吸引状态,实现了吸引阀由吸引状态到非吸引状态的快速切换,避免吸引阀处于吸引状态的时间过长,导致体腔产生较大负压,从而造成体腔塌陷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吸引阀,由于触发件410具有可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需要使吸引阀长时间保持吸引状态时,可将触发件410切换至第一状态,以便可以通过锁定件420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从而可使吸引阀在按压力解除后仍可保持吸引状态;当只需吸引阀短时间保持吸引状态时,可将触发件410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时一旦手指放开,吸引阀即可由吸引状态切换为非吸引状态,可实现吸引阀快速切换至非吸引状态,缩短吸引阀处于吸引状态的时间,降低体腔塌陷风险。可见,本实施例的吸引阀,通过将触发件410切换为不同的状态,使得吸引阀在所需吸引时间较长和较短的情况下均可适用。
本实施例提供了锁定组件400的一种具体结构,下面具体描述锁定组件400的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可知的,锁定组件400不限于下面描述的结构。
锁定组件400包括触发件410和锁定件420,如图2所示。锁定件420包括旋转件421和弹性件422,旋转件421和弹性件422套接于阀杆200上,触发件410套接于旋转件421上,如图2所示。阀杆200上设有第一止抵部240,旋转件421的内壁设有第二止抵部4211,第一止抵部240和第二止抵部4211用于对弹性件422的两端限位,如图16、图17和图21所示。
如图19所示,触发件410的端部设有锯齿结构,锯齿结构的端面形成为导向面,触发件410上还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凸块412,第一凸块412凸出于触发件410表面,第一凸块412的端面为斜面结构,如图19所示。旋转件421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凸块4212,第二凸块4212具有与第一凸块412相匹配的斜面结构,如图20所示。阀体100包括外阀体140和内阀体150,外阀体140和内阀体150嵌套设置。内阀体150的内壁上设有滑槽151,相邻两个滑槽151之间具有第一引导面152和第二引导面153,第一引导面152和第二引导面153之间形成锁定槽154,如图14和图1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的展示第一凸块412、第二凸块4212与内阀体150内壁上的滑槽151、第一引导面152、第二引导面153、锁定槽154之间的关系,图4、图6、图8、图10和图12将内阀体150上半段的外皮去掉,仅展示了内阀体150上半段内壁上的相应结构。
当第二凸块4212在滑槽151内滑动时,第二凸块4212由初始状态滑动至滑槽151与第一引导面152的第一交界点1511时的位移,定义为锁定位移。第二凸块4212由图4所示位置滑动至图8所示位置时,第二凸块4212的滑动位移大于锁定位移;第二凸块4212由图6所示位置滑动至图12所示位置时,第二凸块4212的滑动位移小于锁定位移。
当触发件410处于第一状态时,初始状态下,第一凸块412的端面与第二凸块4212的端面抵接,第一凸块412和第二凸块4212卡接于滑槽151内,如图4所示。按压阀杆200使其由封闭位置切换为吸引位置时,触发件410同时会受到按压力,在触发件410受力作用下,第一凸块412和第二凸块4212可沿滑槽151滑动,也即是触发件410可驱动旋转件421向下移动,同时弹性件422处于压缩状态。由于该种状态下锁定件420的最大移动位移大于或等于锁定位移,使得第二凸块4212可以低于第一交界点1511,第二凸块4212可脱离滑槽151的约束,如图8所示。当手指的压力释放后,触发件410受到的压力也解除,弹性件422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复位,此时由于第一凸块412端面的斜面结构的作用,可使旋转件421在竖直方向的复位力转换为沿其周向方向的旋转力,从而使得第二凸块4212沿着第一引导面152的斜面滑动至锁定槽154内卡接锁定(由于触发件410在竖直方向无约束,第二凸块4212沿着第一引导面152滑动的过程中,可将触发件410向上推动),从而可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如图10所示。
当需要对阀杆200解锁,使其由吸引位置切换为封闭位置时,只需再次按压阀帽300,在触发件410受力作用下,触发件410可驱动旋转件421向下移动,同时弹性件422处于压缩状态,当旋转件421的第二凸块4212滑动至低于第二引导面153的最低点时,也即是是第二交界点1531时,第二凸块4212可脱离锁定槽154的约束。当手指的压力释放后,触发件410受到的压力也解除,弹性件422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复位,此时由于第二引导面153斜面的作用,可使旋转件421在竖直方向的复位力转换为沿其周向方向的旋转力,从而使得第二凸块4212沿着第二引导面153的斜面滑动至下一个滑槽151内卡接,同时还推动下一个第一凸块412向上滑动,从而可使阀杆200向上滑动,阀杆200由吸引位置切换为非吸引位置。
当触发件410处于第二状态时,初始状态下,第一凸块412的端面与第二凸块4212的端面抵接,第一凸块412和第二凸块4212卡接于滑槽151内,如图6所示。按压阀杆200使其由封闭位置切换为吸引位置时,触发件410可能不会受到压力的作用,此时触发件410无法驱动旋转件421向下移动;触发件410也可能会受到压力的作用,但由于该种状态下锁定件420的最大移动位移小于锁定位移,使得第二凸块4212无法越过第一交界点1511,因而第二凸块4212无法脱离滑槽151的约束,如图12所示。当手指的压力释放后,触发件410受到的压力也解除,弹性件422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复位,此时第二凸块4212仍然沿着滑槽151向上复位,第二凸块4212卡接于滑槽151内,无法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当操作者对阀帽300的按压力解除后,阀杆200由吸引位置切换为封闭位置。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触发件410上设有凹槽411,凹槽411的端面低于触发件410的端面如图19所示。此处所说的触发件410的端面,是指触发件410除凹槽411以外的部分的端面,具体为如图19所示的第一端面4101;凹槽411的端面为如图19所示的第二端面4111。阀杆200的固定板210上设有驱动块211,触发件410处于第一状态时,触发件410的端面位于驱动块211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路径上,如图3和图4所示;触发件410处于第二状态时,凹槽411的端面位于驱动块211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路径上,如图5和图6所示。
由于触发件410上形成有凹槽411,并且凹槽411的端面低于触发件410的端面,当驱动块211分别与凹槽411的端面或触发件410的端面接触时,触发件410具有两种行程,从而可使旋转件421具有两种行程,在旋转件421移动较长行程的情况下,旋转件421可滑动至锁定槽154内锁定,从而锁定组件400可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在旋转件421移动较短行程的情况下,旋转件421无法滑动至锁定槽154内锁定,从而锁定组件400无法将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阀帽300还可转动的设于内腔110的开口端。由于阀帽300与阀杆200固定连接,通过阀帽300的转动,可带动阀杆200转动,从而可调节阀杆200上驱动块211的位置,以使驱动块211与凹槽411的端面对齐或是与触发件410的端面对齐。
优选的,阀帽300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310,内腔110的开口端设有第一卡块111,第一卡块111用于与第一限位部310抵接,并且基于阀帽300的转动,触发件410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如图13和图18所示。通过第一卡块111与第一限位部310的抵接,可便于操作者判断是否将驱动块211转动至与凹槽411的端面或是触发件410的端面对齐的位置。
优选的,阀帽300包括弹性帽体320和转动件330,如图2所示。弹性帽体32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示例性的,弹性帽体320采用硅胶、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弹性帽体320可为阀杆200提供复位弹力。转动件330的硬度大于弹性帽体320的硬度。示例性的,转动件330为硬质材料制成。示例性的,转动件330采用塑料等材料制成。转动件330固定于弹性帽体320内壁,第一限位部310位于转动件330内壁上。
若是将第一限位部310设于弹性帽体320上,由于弹性帽体320具有可变形性,在转动过程中,弹性帽体320易发生扭转变形,不易于将第一限位部310转动至与第一卡块111抵接的位置,而且第一限位部310与第一卡块111抵接的可靠性较差。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阀,将第一限位部310设于硬度较大的转动件330上,转动件330不易形变,在旋转阀帽300的过程中,阀帽300易于转动,而且还可提高第一限位部310与第一卡块111抵接的可靠性。
优选的,内腔110的开口端还设有多个第一缺缝112,第一缺缝112沿内腔110的开口端的周向方向分布。如图13所示,内腔110的开口端设有4个第一缺缝112,4个第一缺缝112沿内腔110的开口端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阀,当第一限位部310与第一卡块111抵接时,继续施力使阀帽300转动,由于内腔110的开口端设有多个第一缺缝112,在第一限位部310的挤压作用下,内腔110的开口端可向中心形变,使得第一限位部310可越过第一卡块111,从而使得驱动块211转动至与凹槽411的端面或是触发件410的端面对齐的位置。
根据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阀杆200包括第一杆体220和第二杆体230,如图16和图17所示。触发件410和锁定件420套接于第一杆体220上。第二杆体230上设有衔接通道231,衔接通道231用于连通阀体100上的进液嘴120和出液嘴130,如图16所示。优选的,第一杆体220和第二杆体230为分体式结构,第一杆体220和第二杆体230卡接配合,如图17所示。第一杆体220和第二杆体230为分体式结构,可便于触发件410和锁定件420的装配。具体的,在装配时,可先将触发件410和锁定件420套接于第一杆体220上,而后再将第一杆体220和第二杆体230卡接配合。
优选的,第一杆体220上设有卡槽221和卡扣232中的一者,第二杆体230上设有卡槽221和卡扣232中的另一者,第一杆体220和第二杆体230通过卡槽221和卡扣232的卡接配合而固定。如图17所示,第一杆体220上设有卡槽221,第二杆体230上设有卡扣232,将第二杆体230插入第一杆体220中,并使卡扣232卡接于卡槽221内,可实现第一杆体220和第二杆体230卡接配合。
优选的,第一杆体220的开口端设有多个第二缺缝222,第二缺缝222沿第一杆体220的开口端的周向方向分布,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吸引阀,在第一杆体220的开口端设有多个第二缺缝222,可便于触发件410和锁定件420的装配。
具体的,在装配触发件410和锁定件420时,由于第二缺缝222的存在,可通过挤压使第一杆体220的开口端变小,从而使得触发件410和锁定件420易于装配至第一杆体220上;而后将第二杆体230插入第一杆体220中,可通过第二杆体230为第一杆体220的开口端提供支撑,避免第一杆体220的开口端在挤压下发生形变,进而可确保触发件410和锁定件420装配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对内窥镜手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包括壳体101和吸引阀102,如图22所示。吸引阀102为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吸引阀。壳体101具有容纳空腔,吸引阀102安装于容纳空腔内。壳体101以及壳体101内的其余结构可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具有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吸引阀,在所需吸引时间较长和较短的情况下,均可通过该内窥镜手柄进行吸引操作,并且在吸引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无需操作者持续按压阀帽,具有减轻操作者疲劳度的优势,在吸引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可实现吸引阀由吸引状态到非吸引状态的快速切换,降低了体腔塌陷风险。
本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对内窥镜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包括手柄10和插入部20,如图22所示。手柄10为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内窥镜手柄,插入部20与手柄10相连。插入部20的结构可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具有本实施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内窥镜手柄,使得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在吸引时间较长和较短的情况均可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引阀,应用于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阀包括阀体(100)、阀杆(200)、阀帽(300)和锁定组件(400),其中,
所述阀体(100)具有内腔(110),所述阀杆(200)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内腔(110)中,所述阀帽(300)与所述阀杆(200)的端部连接,基于所述阀杆(200)的移动位移,所述阀杆(200)处于吸引位置或封闭位置,
所述锁定组件(400)设于所述阀杆(200)上,所述锁定组件(400)包括触发件(410)和锁定件(420),所述触发件(410)位于所述阀杆(200)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路径上,所述触发件(410)具有可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触发件(410)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阀杆(200)向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触发件(410)具有第一最大位移,所述触发件(410)驱动所述锁定件(420)移动,所述锁定件(420)的最大移动位移大于或等于锁定位移,所述锁定件(420)保持于锁定位置并将所述阀杆(200)锁定于吸引位置,
所述触发件(410)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阀杆(200)向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触发件(410)具有第二最大位移,所述第二最大位移小于所述第一最大位移,所述锁定件(420)的最大移动位移小于锁定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410)上设有凹槽(411),所述凹槽(411)的端面低于所述触发件(410)的端面,所述阀杆(200)的固定板(210)上设有驱动块(211),
所述触发件(410)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触发件(410)的端面位于所述驱动块(211)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路径上,
所述触发件(410)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凹槽(411)的端面位于所述驱动块(211)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路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帽(300)还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内腔(110)的开口端,所述阀帽(300)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310),所述内腔(110)的开口端设有第一卡块(111),所述第一卡块(111)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10)抵接,并且基于所述阀帽(300)的转动,所述触发件(410)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帽(300)包括弹性帽体(320)和转动件(330),所述转动件(330)的硬度大于所述弹性帽体(320)的硬度,所述转动件(330)固定于所述弹性帽体(320)内壁,所述第一限位部(310)位于所述转动件(330)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10)的开口端还设有多个第一缺缝(112),所述第一缺缝(112)沿所述内腔(110)的开口端的周向方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200)包括第一杆体(220)和第二杆体(230),所述触发件(410)和所述锁定件(420)套接于所述第一杆体(220)上,所述第二杆体(230)上设有衔接通道(231),所述衔接通道(231)用于连通阀体(100)上的进液嘴(120)和出液嘴(130),
所述第一杆体(220)和所述第二杆体(230)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杆体(220)和所述第二杆体(230)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220)上设有卡槽(221)和卡扣(232)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杆体(230)上设有卡槽(221)和卡扣(232)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杆体(220)和所述第二杆体(230)通过所述卡槽(221)和所述卡扣(232)的卡接配合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220)的开口端设有多个第二缺缝(222),所述第二缺缝(222)沿所述第一杆体(220)的开口端的周向方向分布。
9.一种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1)和吸引阀(102),所述吸引阀(102)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引阀,所述壳体(101)具有容纳空腔,所述吸引阀(102)安装于所述容纳空腔内。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0)和插入部(20),其中,所述手柄(10)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手柄,所述插入部(20)与所述手柄(10)相连。
CN202410778501.6A 2024-06-17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Pending CN118340489A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40489A true CN118340489A (zh) 2024-07-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4278B2 (en) Cassette for collecting a tissue sample with a medical fluid collection system
US9504490B2 (en) Ear pressure equalizing tube and insertion device
JP2019505282A (ja) 体液収集における作動および引き込みの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090299224A1 (en) Lancet device and method for sampling and injecting blood using the lancet device
JP2001516622A (ja) 内部に真空を組み込んだ吸引針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アダプタ
JPH11164825A (ja) 体液の試料採取装置
KR101937946B1 (ko) 플런저 조작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주사기
CN219229818U (zh) 一种通道密封装置、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CN109069133A (zh) 活检注射器
CA3055877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endoscopic connection
JP3832148B2 (ja) シリンジ用アダプタ装置
JP4145943B2 (ja) 体液サンプリングのための切開装置
CN118340489A (zh) 一种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JPH11206742A (ja) 穿刺具
KR101019964B1 (ko) 내시경 수술용 트로카
CN217885961U (zh) 一种吸引阀组件、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KR102362472B1 (ko) 흡인세척장치
CN116763237B (zh) 一种负压吸引阀、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JP2000225110A (ja) 穿刺具
JPH11318908A (ja) 処置具
KR20220043731A (ko) 피부시술장치용 멀티니들모듈
CN117442247A (zh) 一种吸引阀、操作部及内窥镜
KR20220086975A (ko) 수술용 안전침 어셈블리
CN118079195A (zh) 导引座、导引鞘及导引系统
CN116784776A (zh) 一种阀门、手柄和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